尼勒克县论文

2024-06-15

尼勒克县论文(精选8篇)

尼勒克县论文 篇1

畜牧业是从事动物饲养、繁殖和动物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现代畜牧业是在原始和传统畜牧业在长期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产业[1]。当前,新疆畜牧业发展已到了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加快转型的新阶段,畜牧业发展方式真正到了由传统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加快转变的新阶段。在新疆畜牧业转型的今天,尼勒克县畜牧业也面临新机遇和挑战,在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和创新现代畜牧业上必须实现一定突破。在参考国内外现代畜牧业的基本模式与主要做法后,结合尼勒克县畜牧业资源,提出适合尼勒克县的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

尼勒克县地处新疆北部中天山西段南麓,伊犁东北腹地,是新疆22个牧业县之一,全县总面积10375km2,草场面积67.76万hm2,占65.32%,可利用草场面积65.39万hm2,占草场总面积的97.4%[2]。草原辽阔,水草丰茂,草质优良,为尼勒克县发展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1 国外现代畜牧业的基本模式与主要做法

1.1 现代草地畜牧业模式

现代草地畜牧业模式主要体现在草地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越。该模式的典型代表有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其以天然草地为基础,采取围栏放牧方式养殖牲畜,动物、生产和生态三者均衡协调发展。

1.2 大规模工厂化畜牧业模式

大规模工厂化畜牧业模式主要体现在土地资源丰富,资金技术实力雄厚和劳动力资源紧缺。该模式的典型代表是美国,其以规模化、设施化、资本和技术的高投入为基础,发展高产出、高效率和高效益的现代畜牧业模式。

1.3 适度规模经营畜牧业模式

适度规模经营畜牧业模式主要体现在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耕地与草地资源丰富,资金技术实力雄厚。该模式的典型代表有荷兰、法国、德国等,其以规模适度,农牧结合,环境友好为基础,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畜牧业。

1.4 集约化经营畜牧业模式

集约化经营畜牧业模式主要体现在人多地少,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较高,畜牧业资源相对贫乏。该模式的典型代表有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其以家庭农场饲养为主,发展适度规模,进行集约化经营,走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模式。

目前国外现代畜牧业普遍的做法是:大力推进规模化、工厂化饲养;国家对养殖者实行补贴政策;高度重视畜牧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强化产品质量和环境保护;注重动物福利,实行健康养殖。

2 国内畜牧业基本模式与主要做法

2.1 家庭分散小规模经营模式

家庭分散小规模经营模式的特点是饲养规模小,一般在50只以下,饲料主要为家庭的生产,辅之以草料、精饲料,畜牧业的生产、经营、管理、销售等环节由农户自己进行。这种模式能够节省开支,调节市场供给,取得经济收益,但采用传统饲养方式存在饲养方式落后、良种化程度低、技术落后等问题。

家庭分散小规模经营模式是尼勒克县农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但由于其以家庭为主要经营单位,存在技术水平落后,良种化程度低等问题,因此要努力提高经营者的技术水平,将家庭畜牧业经营向专业化经营转变。

2.2 现代家庭牧场模式

现代家庭牧场模式以家庭为经营单位,以保护草原为前提,牧户之间通过草场流转或合作实行两季游牧,严格控制补饲+放牧的牲畜数量,依靠人工种植的饲草料便利条件,羔羊舍饲育肥为主,母羊放牧为主的经营模式,依靠畜牧业各项技术措施,提高畜牧业经济、生态效益的有机草原畜牧业发展新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饲养规模化、牧草种植机械化,但存在管理水平不高,现代家庭牧场的数量少等问题。

2.3 联户经营模式

联户经营就是在农牧民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合理整合草场、牲畜、劳动力、牧业机械等生产要素,实行联户共同经营、共同建设,从而提高联户经济收入的模式。联户经营整合草场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打破传统的家庭分散经营方式,转变了农牧民的生产经营方式;增加了农牧民收入,提高了抵御风险的能力;使农牧民之间的分工更加合理,有利于畜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3]。

目前尼勒克县最常见就是支付放牧费联户经营模式。以乌拉斯台乡为例,每年的5~10月,养殖户的牛(羊)在夏草场统一放牧,并支付给放牧户代牧费,母牛每个月费用100元左右,羊每个月费用15元左右。该模式的优点为一家放牧,其余牧户劳动力解放出来可以从事其他产业,增加家庭收入。放牧户除放养自己的牲畜外,放养其他牧户的牲畜,收取代牧费,增收了放牧户的收入。

2.4 合作社模式

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畜产品的生产、畜产品的加工、销售、运输、贮藏以及与畜牧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的组织。合作社模式就是以合作社为载体,把个体联合起来,大家“拧成一股绳,抱团闯市场”,发挥出组织引领的带头作用。尼勒克县主要存在动物防疫合作社、养殖合作社。全县设立3个动物防疫合作社,负责全县动物防疫、品种改良、家畜治疗等工作。其优势是防疫员收入增加;有完善的合作社规章制度,且有严格的考核办法,防疫员积极主动性增强,服务水平大大提高;对养殖户来说,防疫、看病更方便,牲畜死亡率低,养殖效益提高。其不足是考核管理办法落实不到位,防疫员管理靠人管,而不是制度去管;防疫员服务水平层次不齐,影响服务质量。截止2015年底,全县登记在册的畜牧养殖合作社有133家,牛羊养殖合作社有82家,占比62%。这些牛羊合作社具有一定养殖规模,饲养方式较先进、圈舍保温通风性能好,积极与外地企业开展合作,将合作社与企业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合作社成员的生产积极性高。缺点是合作社在融资方面困难,同时养殖成本随市场行情波动较大。

2.5 企业经营模式

企业经营模式是以畜牧产品加工、储藏、运销为龙头,围绕一项产业或一种产品,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一种产业化经营模式。其经营模式有两种:一是企业建立养殖场,牧户在企业养殖场内进行养殖,实现“分散养殖,统一管理”;二是企业自建现代化自动养殖场,通过雇佣饲养员,实现工业化、自动化、一体化的管理方式进行规模养殖。尼勒克县自建现代化养殖场的畜牧企业暂时没有,需要通过招商引资途径进行引入,进而壮大尼勒克县畜牧产业。

2.6 公司+农牧户经营模式

“公司+农牧户”是将“大公司”与“小农牧户”相结合,这种模式是以畜牧产品加工或流通企业为龙头,在此基础上,通过与部分养殖户签订多做利益联结机制,以带动农牧户从事畜牧业生产。公司+农牧户的经营模式有两种:一是公司+农牧户模式,二是公司+基地+农牧户模式。尼勒克县的思味特、美特尔等畜产品加工企业采用公司+农牧户经营模式,从农牧户收取乳品,公司利用设备对乳品进行初加工,然后再卖给大公司,处在利润链条的最底端,获得利润很小,同时,乳品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公司利润也受到影响。

3 优化尼勒克县畜牧业发展模式的思路

3.1 家庭分散小规模经营模式的优化思路

家庭分散小规模经营模式是新疆尼勒克县农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但由于其以家庭为主要经营单位,存在技术水平落后,良种化程度低等问题,因此要努力提高家庭畜牧业经营的技术水平和良种化程度,将家庭畜牧业经营向现代家庭牧场模式转变[4]。一方面加强对家庭分散小规模经营者专业知识的培训,不断的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准,使家庭养殖向着规范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引进新的畜禽品种,改变养殖品种单一、良种化程度低的特点,实施良种引进繁育,推广舍饲半舍饲养殖,缩短家畜饲养年限,加快出栏,使家庭分散小规模养殖向着高品质、多样化方向发展。

3.2 现代家庭牧场模式的优化思路

现代家庭牧场模式是尼勒克县牧区未来发展的模式之一,有饲养规模化、牧草种植机械化等优点,但存在管理水平不高,现代家庭牧场的数量少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家庭经营者要加强学习,参加相关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同时,畜牧部门要积极宣传,发挥已有现代家庭牧场的示范带动作用,培育新的现代家庭牧场。

3.3 联户经营模式的优化思路

联户经营模式在尼勒克县牧区畜牧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在畜牧业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牧民组织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针对这种问题,应该提高牧民组织化程度,把牧民按专业化生产方向组织起来,合理分工,责任划分清楚,提高牧民组织化程度。

3.4 合作社经营模式的优化思路

尼勒克县有条件发展规模化经营,合作社是发展方向,有助于发展现代化畜牧业。以畜牧合作社为代表的各种新型组织,不仅解决“明天的牲畜谁来养”,更重要的还能解决“怎样把牲畜养得更好”的问题。一方面加强对防疫员专业知识的培训,不断的提高技术和服务水平,构建“服务型合作社”;另一方面完善考核管理办法,责任落实到人,正真建立起用制度去管理合作社。

3.5 企业经营模式的优化思路

依托尼勒克县资源优势,按照“三高”要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现代畜产品加工业。扶强现有畜产品加工企业,整合延伸乳业、肉类等产业链,推进初加工向深加工、精加工转变,力争在“十三五”末打造1~2个畜产品龙头企业,从而填补尼勒克县在自建现代化养殖场的畜牧企业经营模式上的空白。

3.6 公司+农牧户经营模式的优化思路

针对尼勒克县的思味特、美特尔等畜产品加工企业处在利润链条的最底端,获得利润很小的问题应该规范经营模式,一方面完善农牧户与企业的合同制,明确农户与企业各自的责任和利益,确定收购保护价,避免因市场波动而出现利益受损;另一方面畜产品加工企业扩大规模,积极争取养殖建设项目资金,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企业利润。

摘要:本文阐述了现代畜牧业的科学内涵和特征,以及国内外现代畜牧业的基本模式与主要做法,针对尼勒克县畜牧业中的家庭分散小规模经营、现代家庭牧场、联户经营、合作社经营、企业经营及公司+农牧户经营等模式的现状,提出相关模式的优化与改进思路,为新疆尼勒克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提供参考。

关键词:尼勒克县,畜牧业,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徐斌.准确把握现代畜牧业的科学内涵[J].新疆畜牧业,2014(8):7-8.

[2]尼勒克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尼勒克县志》[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108.

[3]杨奎花,马永仁,陈俊科,等.新疆草原畜牧业经营模式及转型路径研究[J].草食家畜,2015(1):1-9.

[4]乔志霞,白佳玉.甘肃省畜牧业发展模式与优化思路[J].新疆农垦经济,2012(9):29-34.

尼勒克县论文 篇2

为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治理,为绿色、有机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良好的环境,根据尼勒克县农业生产实际,制定尼勒克县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因地制宜,遵循可持续发展思路,以创建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为为抓手,发展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建立环境优美,生产安全、优质、特色农产品。

二、组织领导

组长:杜建喜农业局局长

副组长:苏俊新农业局副局长

魏国基农业局副局长

成员:田孟强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

张丽萍种子管理站站长

魏礼强菜篮子办主任

张维智农业局干部

杨才学农业局干部

李月红农业局干部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局农产品监测站,办公室主任由农业局副局长魏国基兼任,具体开展生态农业标准化基地认证,环境监督检查等日常工作。

三、建设目标

(一)建立生态农业基地

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着力优化种植业结构,加快“三品”基地建设,促进农业向生态方向发展。

1、建立绿色食品原料小麦和马铃薯标准化基地,基地5公里和上风向20公里范围不建立工矿企业、没有工业“三废”污

染源,建立严格的农业生态保护区,基地树立标识牌,力争年内累计建立绿色食品基地28万亩。

2、建立东部有机蜂产品基地(乌拉斯台、种蜂场),基地没有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等,严格按照有机养蜂要求建立基地,基地环境符合GB15618-1995Z中的二级标准,建立有机蜂产品基地20万亩。

(二)加大化肥和农药的管理

1、全面推广氮肥深施、测土配方施肥,以有机肥为基础,化肥为辅的施肥原则进行施肥,肥料符合NY/T394-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2、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禁止在蔬菜、粮食和中药材生产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每年对农资市场检查不少于15次,对整治阶段处理的高残留、高毒性的禁用农药依法从严处罚。

3、推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大力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利用秸秆生物质气化(沼气)发展生物质能,沼液作为肥料;加强废农膜的回收利用,大力推广使用自分解农膜,废农膜回收率达到95%以上,减少环境污染。

(三)加大农业用水管理

1、大力倡导节水灌溉,减少农业尾水的排放,农田排灌系统无污泥,无堵塞,配套设施完好,道路无垃圾,水面无漂浮物,3、加大农业用水污染治理,农业灌溉渠道不能有农药瓶子,垃圾等污染物,喀什河流域环境优美,没有工业污染源。农业局执法人员要定期对各乡镇场田间地头、水渠旁道要进行检查,对达不到标准的要通报。

四、整治阶段

(一)宣传阶段(3月1日—3月15日)

利用广播、电视、宣传单、科技下乡等形式开展农业污染宣

传活动,通过宣传,农牧民对农业环境保护知识知晓率达到98%以上。

(二)专项整治(3月16日—4月15日)

组织农业生产基地环境污染治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对全县农药店进行检查,重点检查高度高残留农药,确保农药安全率达到98%以上。

(三)基地检查(4月16日—5月30日)

春耕生产时,开展农业基地监督检查工作,重点检查绿色原料生产基地农药的使用,引导种植户按照标准规范使用农药,确保基地没有垃圾和农药袋子、农药瓶子,农药袋子、农药瓶子要远离生产基地深埋,杜绝农药污染源,确保农业基地的安全,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的产地环境。

(四)创建绿色有机食品原料基地(6月)

组织农业技术专家制定绿色有机生产技术规程,今年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玉米)6万亩,创建有机蜂产品基地50万亩,7月份对产地环境进行环评,为创建绿色食品基地创建基础。

五、加强领导

建立农业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加强组织领导,创建安全、无污染的生产环境,是生产绿色、无公害产品基础条件,为创建农业标准化、建设美好新家园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要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做到进村入户、家喻户晓、村村户户有行动,使此项活动有声有色,深入人心。

尼勒克县农业局

尼勒克县论文 篇3

1 马铃薯病害

1.1 马铃薯晚疫病 又称瘟病,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危害马铃薯真菌病害,也是尼勒克县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不同品种间其抗病性有较大差异,抗病性差的品种田间损失一般20-50%,而且病菌侵入块茎后还会在储藏期间发病,轻者损失5-10%,重者30%左右,甚至造成烂薯。1.1.1 症状

可侵染叶片、茎蔓和薯块 叶片染病多从中下部开始,先在叶尖或叶缘出现水渍状绿褐色小斑点,周围具有较宽的灰绿色晕环,茎秆和叶柄染病,多形成不规则褐色条斑,严重时致叶片萎缩卷曲,终致全株黑腐。薯块染病,初生浅褐色斑,以后变成不规则褐色至紫褐色病斑,稍凹陷,边缘不明显,病部皮下薯肉呈浅揭色至暗褐色,终致薯块腐烂。

1.1.2 防治技术

1.1.2.1 选用脱毒种薯和无病种薯。

1.1.2.2 栽培管理 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合理施肥,按生育要求追肥,避免偏施氮肥和雨后积水;适时中耕,培高垅,适量浇水,喷洒生长调节剂,为植株健壮、协调生长创造适合的生态环境,对低洼易积水的地块,在田块四边挖排水沟,以减少烂薯。

1.1.2.3 药剂防治 选用甲霜灵、克露、代森锰锌、大生M-45等内吸性保护药剂,每隔7 -10 天喷洒一次;发现中心病株及时组织人力摘取病叶,带出田间集中焚烧或深埋,然后用金雷多米尔、阿米西达、银法利等进行药剂处理,每隔5-7天药剂处理一次。

1.2 早疫病

1.2.1 症状 又称夏疫病、轮纹病。主要发生在叶面。1.2.2 防治方法:

1.2.2.1 加强栽培防治,忌偏施氮肥,减少缺素病出现。

1.2.2.2 发病初期用70%安泰生600倍液或43%好力5000倍液喷施防治。

1.3 马铃薯黑胫病

1.3.1 症状

黑胫病是侵染维管束组织的细菌性病害,可侵染马铃薯的茎和块茎。从种薯发芽到生长后期均可发病,以苗期最盛。病株多数失水下垂,整株萎蔫,黑胫部分多数软化、腐烂。病部颜色呈黄竭色、浅褐色或黑褐色、淡绿色等。茎内维管束及地下茎维管束变色基本上成环状茎基部与母薯连接处首先变黑,后向地面附近发展,形成黑胫。湿度大时,黑胫可升至地而上3.3-6.6cm处,有的表面有菌脓。

1.3.2 防治措施

1.3.2.1 选用抗病品种,从各地一部分较抗病或耐病的品种中选取抗病品种

1.3.2.2 建立无病留种田,采用单株选优,芽栽或整薯播种

1.3.2.3 催芽晒种,采用土沟薄膜催芽晒种 在播前25天左右,挖深0.5m,宽1.0-1.3 m,沟底铺草厚10.0- 13.3cm,上堆种薯3-4层,盖上塑料薄膜,保持在17-25℃下催芽7天左右,当幼芽催出火柴头大小时,白天揭膜晒种,夜间盖草帘防冻,可切脐部检查,将病薯彻底淘汰。

1.3.2.4 草木灰拌种,可促进伤口木栓化,拌后立即播种

1.3.2.5 挖除病株,清除田间病残体,合理轮作倒荏

1.3.2.6 适期早播,注意排水 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田块,提高地温,促进早出苗,减少黑胫病的浸染和流行。

1.3.2.7 田间药剂防治,叶而喷洒0.1%硫酸铜溶液或氢氧化铜、氢氧化铜

2 马铃薯虫害

2.1 马铃薯甲虫

2.1.1 分布与寄主

马铃薯甲虫是在1994年传入尼勒克县的,分布在全县境内。其主要寄主有:马铃暮、茄子、番茄、天仙子、人参果。

2.1.2 防治技术

2.1.2.1 农业防治

2.1.2.1.1 地膜覆盖 播种期,实施地膜覆盖技术,控制越冬成虫出土。

2.1.2.1.2 调整播期 适期早播或晚播,避开越冬代成虫和第一代幼虫的为害高峰期。

2.1.2.1.3 人工捕捉 在马铃薯出苗盛期、越冬代成虫出土高峰期,人工捕捉越冬代成虫,降低虫口基数。

2.1.2.2 化学防治

2.1.2.2.1 土壤处理 播种期,越冬代成虫出土前,使用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亩用量2—3kg,掺细砂撒施穴施或沟施进行药剂土壤处理,杀灭越冬代成虫。

2.1.2.2.2 防治适期 5月上旬成虫出土盛期,进行第一次药剂防治;6月中旬对第一代幼虫进行化学防治;7月下旬-8月上旬对第二代幼虫进行化学防治。

2.1.2.2.3 防治药剂 20%鬼斧乳油8000 - 10000 倍液、5%锐劲特乳油1500-2000倍液、2.5%菜喜悬浮剂500倍液,艾美乐70%水分散粒剂800倍液、阿维毒死蜱1500 倍液叶面喷雾。

尼勒克县论文 篇4

“树上干”杏俗名吊死干、小金杏、花干杏, 属于蔷薇科 (Rosaceae) 杏属 (Armeniaca Mill.) , 耐旱, 较耐寒。树势强健, 栽后2年见花, 3年结果, 4年丰产, 以花束状果枝和短果枝结果为主。“树上干”杏在尼勒克县种植, 3月上旬萌芽, 4月初开花, 7月初、7月中旬果实成熟。该杏成熟后不落地, 杏肉和杏仁均可食用, 营养丰富, 且杏核一磕即碎, 果仁香甜。果仁药用价值高, 口感好, 老少皆宜, 是伊犁河谷特有的鲜食、制干和取仁兼用的良种。

尼勒克县位于中国新疆西北部, 在天山西段, 处伊犁河上游, 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山区气候特征明显。日照长, 昼夜温差大, 东部和西部气候差异明显, 降水比较丰富, 无霜期短, 春季气温变化剧烈, 秋季降温较快, 冬季冷热悬殊, 多东风和西风。西部三乡一带年平均气温为7℃, 全县东西长243km, 南北宽70km。全县总面积100.53万hm2。

“树上干”杏多采用嫁接法育苗。砧木一般选用野山杏, 株行距为3m× (4~6) m。栽植时以“树上干”杏为主栽品种, 野山杏为授粉树种, 同时授粉树种与主栽品种比例为1∶4~1∶5。为提高土地利用率, 增加果农收入, 1~3年生幼树行间通常套种打瓜、苜蓿、红豆草、蓖麻等低矮作物。尼勒克县“树上干”杏种植地多集中在西部三乡和中部胡吉尔台乡。截至2013年年底, 本县中西部地区已种植“树上干”杏7 200亩, 野山杏14 885亩。“树上干”杏逐步发展成为本县中西部地区各乡镇的重要新型特色林果品种。

2“树上干”杏种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园址选择不当

受土地使用承包价格的影响, 大多数种植户多选择在干旱土壤贫瘠荒山、荒坡等水肥条件较差的地块或在生长有高杆作物 (如玉米等) 的大田中种植;大多果园防护林不健全;常造成生长不良, 树势衰弱, 产量低, 冻害频发。

2.2 对“树上干”杏管护不足

(1) 在“树上干”杏的大田种植中套种玉米等高杆作物;

(2) 种植在大田的“树上干”杏, 受春、秋季耕作影响, 有的被全根犁除, 有的树干被犁伤, 甚至有牛、羊等牲畜进入大田对果树进行啃食;

(3) 种植在大田上的“树上干”杏缺乏修剪、浇水、施肥等后期管护措施, 部分农户为了保证玉米产量甚至向种植在大田的果树喷洒农药。

2.3 幼树冻害

(1) 尼勒克县山区气候特征明显, 同时受“3年1小害, 5年1大害”等大气候影响, 1~3年生幼龄树嫁接以上部位连年遭受冻害, 每年对受冻部位进行修剪, 果树低矮无法正常生长;

(2) 秋季停水晚, 导致树体本应休眠期时仍正常生长, 冬季容易遭受冻害;

(3) “树上干”杏种植与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同步, 导致防护林体系无法正常发挥作用;

(4) 果园里放牛、羊等对果树的啃食, 春、秋季犁土会使树体遭受机械损伤等;定干时, 伤口未及时进行处理, 都会使树势衰弱, 在越冬或气温突降等气候条件下, 容易发生冻害, 甚至死亡。

2.4 倒春寒危害

“树上干”杏花芽休眠期短, 春季萌芽及开花较早, 其抗寒性迅速减弱, 花期易受4月中下旬的倒春寒危害, 轻者减产, 重者绝收, 给果农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2014年4月发生的晚霜冻害使当年产量减少了约1/3。

2.5 品种杂乱

尼勒克县“树上干”杏多采用嫁接法繁殖, 砧木选用野山杏。接穗品种引进时没按品种类型划分归类, 致使目前种植的“树上干”杏种类杂乱。

2.6 销售、加工方式单一

目前本县种植户在“树上干”杏的销售方式上, 采用传统粗犷的销售方式。在鲜杏销售方面, 并没有对鲜杏果实品质和成熟期进行分类经营;在干杏的加工上, 没有烘干设备, 多采用传统的晾晒制干方式, 存在浪费严重、果品质量差等缺点。

3 解决办法

3.1 注重园址选择

(1) 应广而告之“树上干”杏是喜光、耐旱、怕涝的树种, 但为了保证产量和质量, 园地尽量应选择地下水位在1.5m以下, 排水良好的较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

(2) 在大田种植的“树上干”杏, 严禁种植高杆作物 (如玉米) 等。

(3) 在山坡地带, 应配置防护林带, 主林带与主风向垂直, 栽种6~10行, 副林带与主风向平行, 栽种2~3行。防护林面积占总面积的10%;当地一些种植户在果园四周种植4排杨树防护林, 防护林外围修建土墙也可有效提高防护作用。

3.2 加强宣传, 提高示范带动作用

(1) 在“树上干”杏的大田种植中严禁套种玉米等高杆作物;

(2) 大力宣传“树上干”杏在增收、创收中的作用, 通过收入对比, 邀请乡土人才、种植大户, 现身说教, 手把手加大对果农实践培训力度, 提高果农综合素质;

(3) 充分利用林业重点工程和本地林果业发展惠农惠民政策, 结合“巴扎日”在各个市场做好林果业发展的宣传工作, 同时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 对发展林果业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激发群众发展林果业的热情;

(4) “因园制宜”, 加快推进示范园建设, 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使更多的持观望态度的种植户也加入到发展“树上干”杏这一产业中来, 把本县“树上干”杏这一特色林果产业做大做强。

3.3 幼树防寒

(1) 加强果园防护林体系建设可有效减轻寒流危害;

(2) 对1~3年生幼树采用埋根法防寒;

(3) 在遭受冻害时, 每年春季浇萌动水, 可有效减少冻害;

(4) 在果园外围修建围栏, 防止因牲畜啃食幼龄果树致使树势衰弱而造成冻害。

3.4 熏烟保温, 预防倒春寒

(1) 县林业局、林业站根据国家、省、市 (县) 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和本地实际观测结果, 提前告知果农, 做好防治准备, 在寒流来的当夜, 在果园周围每隔10m, 将定苗后的枝条、修剪枝条堆成一堆, 覆草, 上面盖一层牛、羊粪便, 点燃柴草 (易燃烟雾上洒少量废柴油, 可提高烟雾热气) , 少见明火, 多见烟, 在果园的上方形成一层烟雾, 保持到出太阳, 可减轻寒流的危害;

(2) 在“树上干”杏花芽膨大期喷施植物防冻剂“碧护”或“动植宝”诱导“树上干”杏抗寒能力的提高[1];

(3) 早春灌水、喷白等都能推迟花期, 减轻或避开霜冻。

3.5 加大推进品牌战略, 拓宽销售渠道

尚振江等人[2]对“树上干”杏按照果实大小、成熟期大致可分为大果型、小果型和早熟型3类, 结合果核易脆性, 按照市场需求分类经营, 通过注册商标打造同一品牌, 针对不同人群喜好, 划分不同品质进行分级经营。

在鲜杏销售中, 宜选用含糖量高, 果个大的品种。用于加工或长途运输的要求成熟度低一些, 一般八成熟就可以采收;用于就近供应的成熟度稍高一点;在干杏销售中选用坐果率中等, 果实大, 品质较好, 果肉厚的品种[3]。在干杏的加工中, 鼓励大户在干杏加工过程中使用烘干房, 以保证干杏果品质量。

4 发展建议

4.1 提倡种植晚熟品种

尼勒克县山区气候特征明显, 与伊犁州直察布查尔县、霍城县等县相比, “树上干”杏晚成熟半个月左右;在鲜杏的销售上, 积极引种推广晚熟品种种植, 将给种植户带来巨大的效益。

4.2 加快推进标准化建设

目前尼勒克县林果业发展处在理性粗犷式发展阶段。积极加大对“树上干”杏适宜环境气候、水肥运作、株行距配比、修剪方式以及病虫害等方面研究探讨, 总结出一套适合尼勒克县“树上干”杏管理的标准化模式, 以便更好地指导生产, 从而为尼勒克县“树上干”杏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4.3 授粉品种选择

“树上干”杏自花结实率低, 通常授粉树种采用野山杏, 建议配置花粉量较多、与“树上干”杏花期一致、花期较长的“大红杏”、“小红杏”和“银香白”[4]等经济价值较高的杏树品种作为授粉树种。

4.4 提高产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1) 积极鼓励种植户, 同时吸引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来开展贮藏、保鲜、深加工、提升档次和市场开拓等产业化建设, 开发以“树上干”杏产品为原料、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 提高附加值;

(2) 农村信用联合社、保险机构等应加大对“树上干”杏产业发展的信贷与保险支持, 引导鼓励农民参与冻害、病害等灾害防控体系保险, 扩大林果业政策性保险业务;

(3) 全县统一注册商标, 通过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统一农民收购“树上干”杏产品, 有效避免恶性竞争, 保障果农的合法利益;

(4) 积极引导种植大户参加“广州林展会、义乌林展会”等林果产品展销会, 提高“树上干”杏果品知名度。

参考文献

[1]田治国, 王飞, 宋玉前.几种防冻剂对树上干杏花期抗寒性及坐果率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41) :108~112.

[2]尚振江, 殷洪华, 刘刚.新疆伊犁河谷“树上干”杏调查初报[J].北方果树, 2010 (1) :34~35.

[3]宋义前, 王飞, 张喜琴, 等.新疆树上干杏不同株系花期抗寒性研究[J].新疆农垦科技, 2012 (11) :15~16.

尼勒克县论文 篇5

为了进一步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区党委“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精神,全面落实好中央、自治区、州党委及县委相关惠民政策,胡吉尔台乡采取领导带头学、强落实,干部入户宣,重落实,群众全参与、广覆盖等三项措施,加强“三民”服务工作。

领导带头学,强落实。胡吉尔台乡党委组织全体领导干部学习中央,自治区,州党委及县委会议及相关文件精神,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养成,形成了主要领导抓分管领导,分管领导抓干部的学习局面。召集全体干部每天集中学习一小时,要求领导干部做好读书笔记,每周通报学习情况,已通报干部3人,并责成整改。

干部入户宣,重落实。党员干部宣传好“惠民”政策,按照“最后一截路、最远一户人”的工作思路,通过乡干部与县直驻村干部混合编队方式,进村入户宣传惠民政策,征求民意,目前入户工作正在有序进行;按照“该办的事不拖,能办的事不等,难办的事不推”的工作服务理念,主动询问办事群众,耐心解答群众疑问。今年以来,为全乡贫困户发放煤炭120吨,化解纠纷7批次,76人次,化解率达到85%,解决其他困难50多件。

尼勒克县论文 篇6

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尼勒克,不知新疆之美。这是每一个到过尼勒克的人,无不发自肺腑的感慨,“尼勒克”系蒙古语,意为婴儿。从古迄今,塞种人、大月氏、乌孙人都曾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而美丽的唐布拉大草原则是上苍赐予尼勒克的经典之作。

“唐布拉”在哈萨克语里意为印章,因其山谷东侧山梁上有块硕大无比的岩石,像皇帝的玉玺印章,故得名唐布拉。它位于尼勒克境内喀什河(是我国唯一自东向西流去的大河,从霍尔果斯流入哈萨克斯坦境内,最后注入了巴尔喀什湖)上游峡谷,距县城东南105公里,是喀什河上游峡谷草原景观的统称,有113条沟、113个景,素有“百里画卷”之美誉。唐布拉草原风光旖旎,气候宜人,是驰名全疆的旅游避暑胜地之一,草原、温泉、雪峰、河流是其主要特色。喀什河横贯全境,河谷两岸,天然次生林,郁郁葱葱,绵延70余公里,位列亚洲第二,是极其宝贵的生态资源。草原上,流水淙淙的小溪晶莹剔透,苍翠挺拔的云杉伟岸耸立,倒映在静寂幽深的高山湖泊之中的冰岭雪峰,如梦如幻。

离开乔尔玛沿315国道西行30公里,便来到了喀什河谷的著名唐布拉大草原阿克塔斯景区。从朋友的介绍中得知“阿克塔斯”是哈萨克语,意思是白石头,略呈灰白色的陡峭山峰矗立河谷一侧,伸出无数根石峰直指苍穹,如此突兀,如此显眼,在这一望无际缺乏任何特征的满眼绿色中,是最理想的地标了,想必古时候当地的牧民们就是用这些白石头(阿克塔斯山)来指示地理位置的吧?

汽车在315国道上蜿蜒前行,放眼望去,蓝天白云似触手可及,绿茵茵的草地像一条毛绒绒的大毡子覆盖着阿克塔斯山,山坡上吃草的羊群犹如天边飘过的朵朵白云,呼吸着带着泥土芳香的空气,欣赏那蔚为壮观的草原落日,会让你忘记城市的喧嚣,抛弃所有的烦恼,让你感到神情气爽,心旷神怡,静静流淌的喀什河水,不仅滋养了两岸丰盛的水草,也养育了勤劳朴质的哈萨克人民。是晚我们一行四人被热情的哈萨克族友人留宿于阿克塔斯。

友人是一位年近五十的哈萨克族男子,他用哈萨克族特有的待客方式接待了我们,也让我们亲身感受了哈萨克的民族风情。一阵寒暄过后,端上奶茶,饮过之后,主人牵过一只肥羊,兴奋地对我们说:“今天你们远道而来我家作客,我感到十分高兴,现在杀一只羊来招待你们。”因为我们来之前对哈萨克族的礼节作了一些了解,同行的老李连忙起身表示感谢,并祝福他家人畜兴旺,万事如意,这便是哈萨克族的礼仪“巴塔”,接着友人开始做“纳仁”。

“纳仁”是哈萨克民族的一种佳肴,也叫手抓肉或手抓羊肉面,是好客的主人向客人表示尊重的一种方式。吃“纳仁”也有讲究,否则会闹笑话。在吃之前,每个人都要先洗手,接着主人会拿出锋利的小刀交给客人,这时大家并不动手吃肉,还要等两个仪式结束后才可以开始。首先是客人中的年长者先要代表大家向主人说一段颂词,对主人表示感谢和祝福,接着客人中的长者要把羊头脸上的肉削一块下来,交给男主人,表示领情和对主人的尊敬,然后再割下一只羊耳朵,交给年幼的或者小孩,意思是希望晚辈长大要听长辈的话。仪式结束后,客人们便开始吃肉,主人还常常把羊肉送给客人,这时客人不能拒绝并且不能用手接,而是将嘴张开由主人直接送入口中,否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客人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回敬主人以表示尊重和感谢。对于吃肉的部位,对不同年龄、不同辈分的客人也颇有讲究。对长辈和尊贵的客人,一般送上羊头、臀部和后腿肉,妇女、儿媳和弟媳妇第一次上门,则用大腿部位的肉招待,胸部的肉是专门招待女婿的,前腿部位的肉留给自己家里的人吃,一般不能给客人吃的,给客人吃则被视为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吃过肉和面,友人端来肉汤叫我们喝下,这叫原汁原味吃饱喝足,不思念家乡,接着端来酸奶子茶,说是可以帮助消化,最后又摆上奶油、奶疙瘩、糖果、馕等食品,让我们一一品尝。席问,热情好客的友人给我们讲起了笑话,惹得大家开怀大笑,兴之所至,又弹起了冬不拉,漂亮的女儿也来助兴,给我们表演了一段新疆舞蹈,看了看时间,这一顿饭足足吃了四个多小时,直到深更半夜才散席。

友人的妻子看到我们一脸的疲惫,连忙帮我们铺好被褥,颠簸了一天的我们,头枕唐布拉松软的草地,耳听嘻什河低吟歌唱,回味那粗犷悠扬的冬不拉,犹如一首委婉而浪漫的催眠曲把我们渐渐送进甜蜜的梦乡……

尼勒克人文景观之旅——昔古遗址成今新胜景

尼勒克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而且有渊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如果说唐布拉大草原是大自然赐予尼勒克的一份厚礼,那么,奴拉赛铜矿遗址、吉仁台岩画、巩乃斯岩文则是镶嵌在这份厚礼上的一颗明珠。在当地友人的陪同下,我们踏上了尼勒克的访古之旅。

早在26D0年前,尼勒克就有人类活动。南出尼勒克县城约3公里,映入眼帘的是清澈见底的喀什河,穿过河流便是一片郁郁葱葱东西走向的阿吾拉勒山坡,在山北坡的天山奴拉赛沟中,有一处距今约2600~2400年春秋战国时期的古铜矿遗址,遗址包括开采、冶炼两部分。

在采矿遗址,已经发现有10余处竖井洞口,洞口约5米见方,多数已坍毁,大多被碎石、沙砾和草丛所覆盖,在洞口周围散布有大量矿石和石器;在半山腰有一处深约20余米、宽约5米的竖井。竖井四壁陡峭,井壁两侧支撑的木柱,因历经风雨,缺少保护,不少支撑的木柱已经断塌,矿井内遗迹遗物随处可寻,与泥土、矿石、石器等遗迹混杂在一起,形成厚厚的土堆,据考证,竖井可能是运送矿石的坑道。

冶炼遗址,位于竖井不远的沟谷中,因被山洪冲刷,仅存一段长20米,宽1.5米,半米厚的炉渣堆积,堆积层中含矿石、兽骨、碎陶片以及经过粗炼略呈圆形的白冰铜锭,据介绍,铜锭的含铜量高达百分之六十,是一处质量很高的铜矿开采地。从炉渣孔残留的木炭看,当时,冶炼是用木炭作为燃料。在竖井洞口周围也分布有大量的石器,其形状均呈圆形或扁圆形的大石锤,一头圆钝,一头尖锐,石锤一端还凿有纵横凹槽,以便绳索捆绑,估计是一种平衡和提升的工具。

可以想象,在两千五六百年以前,哈萨克族先民们,克服了当时极为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艰苦的生活条件,用最为粗糙的石锤、石凿等原始工具,在闷热潮湿昏暗的坑道里,挥汗如雨的开采矿石,通过肩挑手搬的方式运送到山谷中的冶炼地点,然后就地取材,砍来山上的树木作为燃料来提炼青铜,再把这些提炼出来的青铜通过能工巧匠制作成精美的青铜器具,这是一项多么浩瀚复杂的工程,他们又是发挥了怎样的聪明才智?看着眼前的开采遗址,你不得不佩服哈萨克族人民的伟大智慧。

奴拉赛铜矿遗址是新疆迄今为止保存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古代遗址,它

对研究我国冶金史和新疆地方史、民族史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目前已经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出尼勒克县城,沿315国道前行约30公里,便来到了吉仁台乡的峡谷里。在国道旁有一块高10米、形如圆锥的大石头上面刻有各种动物,其中羊、狗、鹿、牛等动物刻画整齐清晰,活灵活现,这便是吉仁台岩画遗址。有的岩画高80厘米、宽90厘米,动物图像有的高7厘米,有的高10厘米,头部一般均在3厘米太小。部分地方受到风雨剥蚀,有些模糊,雨后则更显清晰,形神如一。吉仁台峡谷山势险峻,怪石嶙峋,随山而上还能看到许多一块块大小不等的石头上也有动物、植物的古岩画,这些分布在县城附近的历史遗迹,吸引了不少旅游者来此寻古探幽。

尼勒克休闲之旅——汩汩温泉意诚留游客心

尼勒克不仅山美,而且水美。说它水美,是因为有丰富的地下温泉,最为有名的要数巴尔盖提温泉了。巴尔盖提温泉因位于县城东北58公里的巴尔盖提而得名。温泉大约形成于二百多万年以前的地壳运动,它富含硫磺、镁、锌、钾等32种元素,是现代美容、保健良品,同时还能治疗关节炎、皮肤病、肠胃等,能清除人体各种有害物,调节人体水份。它地处高山雨林,自然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地理位置独特。我们在友人的陪同下,从县城驱车至达巴尔提沟,再沿巴尔盖提沟北行约六七公里,便来到了闻名遐迩的巴尔盖提温泉。

尼勒克不仅山美,而且水美。说它水美,是因为有丰富的地下温泉,最为有名的要数巴尔盖提温泉了。巴尔盖提温泉因位于县城东北58公里的巴尔盖提而得名。温泉大约形成于二百多万年以前的地壳运动,它富含硫磺、镁、锌、钾等32种元素,是现代美容、保健良品,同时还能治疗关节炎、皮肤病、肠胃等,能清除人体各种有害物,调节人体水份。它地处高山雨林,自然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地理位置独特。我们在友人的陪同下,从县城驱车至达巴尔盖提沟,再沿巴尔盖提沟北行约六七公里,便来到了闻名遐迩的巴尔盖提温泉。

这里的温泉有游泳池也有按摩池。按摩池,池子不是很大,大约能容纳二三十人,有四张按摩椅,你躺在上面会感受到强烈的水柱冲击在身体的每个部位,很舒服;另有两个按摩水柱在池子的两侧,会喷出水柱,有腰痛、脊椎或颈椎疼痛的人便可以用他来按摩;池子中央有个水柱台,关节疼痛的人可以站在那里,水流从上面向下冲出,冲击力不大,对治疗关节炎有很好的效果。

在这里泡上一泡,感觉整个身躯与水融为一体,每一个毛孔每一个细胞都会放松下来,所有的烦恼和疲惫都会荡然无存,然后再到楼顶餐厅,要上一杯香茗,一边品尝一边享受微风中夹带着野花的芬芳,欣赏远处山坡上在悠闲吃草的羊群,山涧的欢快流淌的小溪,天空中盘旋翱翔的雄鹰,仿佛是来到了人间仙境世外桃园,那感觉简直有一种超凡脱俗、乐不思蜀之意!

尼勒克旅游日历——载歌载舞迎节日忙碌喜庆闹欢腾

诺茹孜节

“诺茹孜”一词来自古伊朗语,意为“春雨日”,在每年的3月21日,相当于伊朗古太阳历的三月二十二日,也即公历3月22日,这一天相当于汉族的春分,故而“诺茄孜”节也叫迎春节,和春分时节一样,是表示春天到来的意思。维吾尔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每年都要以歌舞、杂技等各种形式来庆祝诺茹孜节。诺茹孜节当天最重要的活动就是要煮“诺茹孜饭”,家家户户用剩余的粮食和食物和各种佐料,放进架在露天的大锅里煮成稠粥,为今年的丰收祈福,称作“克缺”或“冲克缺”(丰盛粥)。做这种饭时,不再宰牲畜。从当天午时起,维吾尔人成群结队地相互拜年,到日落以后,每户请客吃饭,男女老少分别跳舞和唱歌,尽兴表达对新春的欢悦之情。诺茹孜节过后,繁忙的春耕生产就开始了。

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是蒙古语,意为“娱乐”、“游戏”,是新疆的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传统的文体娱乐活动。每年的“那达慕”都是在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季节里举行,牧民们通过赛马、摔跤、射箭等文体活动,表达欢庆丰收的喜悦心情,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地域特点。

过去那达慕大会期间要进行大规模祭祀活动,喇嘛们要焚香点灯,念经颂佛,祈求神灵保佑,消灾消难。现在,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又增加了赛布鲁、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排球、篮球等体育竞赛项目。此外,那达慕大会上还有武术、马球、骑马射箭、乘马斩劈、马竞走、乘马技巧运动、摩托车等精彩表演。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那达慕”这一历史久远的娱乐活动不断发扬光大,内涵不断丰富,成为歌颂社会主义,歌颂党的民族政策,歌颂美好生活,促进自治州经济发展和各民族大团结的草原盛会。2000年,“那达慕”草原节被自治区确定为新疆三大旅游节之一。

2002年自治州在博乐市南城区建成了全疆最大、功能齐全的赛马场。自此,一年一度的“那达慕”草原节于9-10月间在此举行。如今的“那达慕”草原节,它既是各族人民大团结的盛会,又是传承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

古尔邦节

又叫宰牲节、库尔班节、尔德节等,是我国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共同的节日。古尔邦节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也称“尔德·艾祖哈”。“古尔邦”和“艾祖哈”都含有“宰牲、献牲”之意,因此通常把这一节日的名称汉译为“宰牲节”,即宰牲献祭的节日。古尔邦节的时间定在伊斯兰教历的十二月十日。过节前,家家户户都把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忙着精制节日糕点。节日清晨,穆斯林要沐浴焚香,严整衣冠,到清真寺去参加礼拜,这也是一年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礼拜,无论是城市或农村的广场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麦西来甫歌舞集会,有的地方举行叼羊、赛马、摔跤等比赛活动。

临近古尔邦节的时候,家家户户的主妇就忙碌起来了,她们要制作大量的油炸馓子和各种精美点心,为节日期间来家里贺节的亲朋好友和远方的来客准备好充足的美食,这也是主妇们的手艺与持家德行的一次展示和竞赛。

线路精选

旅游日程自安排工作休闲两相宜

1、四日精华游行程

D1、乔尔玛接团,参观烈士纪念碑,欣赏草原风光和喀什河风光,领略草原风情,森林探险,晚宿乔尔玛。

D2、早餐后,乘车前往阿克塔斯避暑山庄,登小华山、森林探险、观瀑布,晚宿阿克塔斯避暑山庄。

D3、早餐后,乘车前往布隆温泉洗温泉浴,晚宿唐布拉避暑山庄。

D4、早餐后,乘车到尼勒克县城,参观原始次生林,途观吉仁台岩画、吉仁台水电站库址、石门、石桥、送团。

2、唐布拉草原风情二日游

D1、在乔尔玛接团,乘车到阿克塔斯避暑山庄,登小华山、森林探险,观瀑布,晚宿阿克塔斯避暑山庄。

D2、早餐后到布隆温泉洗温泉浴,观草原风光等,午餐后送团。

3、次生林(园中园)一日游

主要活动内容:原始次生林探险,次生林风光欣赏,植被欣赏,参观奴拉赛古铜矿,观赏动物,游泳,骑骆驼,摄影留念,欣赏民族歌舞。

4、巴尔盖提温泉一日游

尼勒克县论文 篇7

新疆尼勒克煤田胡吉尔台南部井田所属区域位于天山西段, 伊犁中生代山间凹陷盆地狭缩部分;井田地势东高西低;地表植被发育, 均为优良的牧场和农田。以山区积雪融水和大气降水为补给源的喀什河及其支流是区域及井田主要地表径流, 也是尼勒克县重要生活用水水源。

2 井田环境地质特征分析

2.1 地形、地貌

井田地势总体趋势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 一般标高在+1200米至+1590米之间, 相对高差390米。井田内沟谷较发育, 多为“U”字型冲沟, 降暴雨时会出现短暂洪流。喀什河是井田最低侵蚀基准面, 海拔1200m。井田地表植被发育, 多为优质的牧场和耕地。

2.2 气象及水文

(1) 气象:井田所在区域属北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 冬季严寒, 夏季凉爽, 春秋两季气候多变。年最低气温-33.9℃, 年最高气温33.7℃, 年平均气温为-6.2℃, 年平均降水量350.20毫米, 年蒸发量1403毫米, 降雨主要集中在5-8月份, 每年10月开始降雪, 次年4月开始融化, 积雪厚度一般不大于500mm, 冻土深度最大0.53-1.10m。最大风速12m/s, 风向以偏西风为主。

(2) 水文:以大气降水和区域南部高山雪融水补给源的常年性水流喀什河及其支流流经井田。喀什河是井田一带农牧民的生活及灌溉用水水源。

2.3 地震与井田稳定性

尼勒克县位于天山地震带, 主要以伊犁和尼勒克断陷盆地为震中, 尼勒克县境内地震多发生在喀什河断裂带上。据历史记载“1812年3月8日 (清嘉庆十七年正月二十五日) 伊犁地震, 胡吉尔台地裂四处, 长二十里至六十里, 宽五、六里, 深十余丈至二十丈, 至今还可以清楚可见这次8级以上大地震破坏最严重地段之一铁木里克至种蜂场一段六十里长的地震破坏遗迹”。1955年、1962年、1973年先后在县城东北山间无人区发生过地震。

根据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井田地震基本烈度值为Ⅷ度,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0g。宜加强防震预防措施。

2.4 地质灾害

(1) 井田地势北高南低, 多发育南北向冲沟, 呈泄水地貌, 自然状态下, 井田及其周边区域无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环境地质灾害现象。

(2) 井田内年降水量小, 大部地段地形开阔平缓, 据气象资料, 各季节降水量分布不均, 常在夏季形成暴雨。据走访当地居民, 2010年3-4月, 季节性河流索孜木吐河发生洪水, 淹没大片农田;2004年, 邻区旱田沟发生洪水事故, 曾造成人畜伤亡。未来矿井开采应应引起充分注意。

(3) 井田煤矿床开采过程中最大的环境地质问题是矿井开采后形成的采空区会引起地面塌陷, 也会对周边地质环境和建筑物等带来一定影响, 可形成一系列环境灾害。

2.5 井田水环境

井田地下水p H值7.5-8.0, 多属弱碱性水;矿化度156-10024mg/L, 为淡水-咸水;总硬度 (以碳酸钙计mg/L) 124.42-2959.81, 属软水-硬-极硬水。属第V类水, 不能直接利用。未来井田煤层开采时, 矿坑水不能直接排放到地面或河水中, 避免造成对草场、用水区的环境污染, 对矿坑水应进行必要的处理。

2.6 井田有害物质

煤矿开采产生的废石、煤尘会对附近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如果对废石、煤尘的防治措施不善, 煤尘四处飘散, 将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污染地下水质, 影响周边农作物的生长, 并且危害职工及附近农牧民的身体健康。

在建井和生产阶段将产生大量煤矸石, 其既可污染环境, 又可产生效益, 应根据其物理化学特征, 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充分利用。

3 结语

井田及周边多为优质牧场和农业耕地, 天然状态下自然环境优良。当井田煤矿床开发利用后势必对周边自然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包括地下水污染、河流污染、空气浮沉污染、采空区引发地面塌陷、矿石堆积引发滑坡等。为此, 井田未来建设开发时必须制定环保预案, 并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 以最大限度减少对井田周边自然环境的污染为宜。

摘要:煤矿井在前期地质勘查过程中, 应对煤矿井及周边环境地质特征进行调查及分析研究。文章从井田地形地貌、气象及水文、地震与井田稳定性、地质灾害、井田水环境、井田有害物质等六个方面对新疆尼勒克煤田胡吉尔台南部井田现存的及煤矿床开采后可能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环境地质,现状分析,煤矿

参考文献

[1]胡永, 姜林等.新疆尼勒克煤田尼勒克县胡吉尔台南部煤矿详查报告[S].新疆煤田地质局一五六煤田地质勘探队, 2011 (10) .

[2]姜林等.新疆尼勒克煤田尼勒克县喀拉图拜西部煤炭资源调查报告[S].新疆煤田地质局一五六煤田地质勘探队, 2011 (08) .

[3]姜林等.新疆伊北煤田尼勒克县矿区地质勘查总结报告[S].新疆煤田地质局一五六煤田地质勘探队, 2011 (05) .

[4]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S]. (DZ/T 0215-2002) .

[5]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S]. (MT/T1091-2008) .

尼勒克县论文 篇8

疫情资料来源于AFP个案调查表和随访纪录;人口资料来源于县统计局。

2 结果

逊克县15岁以下儿童共发生AFP3例发病率为2.64/10万,无死亡病历。3例病人分别被确诊为格林巴利综合征2例,低钾性麻痹1例。

2.1 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例

2.1.1 个案调查情况

2例分别为男女各一例,年龄分别为4/12岁、3岁。发病前3天均无臀部注射史及外伤史,麻痹前均有发热、腹泻、颈项强直等症状,其中3岁病儿双下肢仅能垂直运动、深部键反射减弱、感觉障碍、巴彬斯基征阳性,OPV疫苗接种次数≥3次,服苗方式为常规及强化免疫;另一例4/12岁病儿出现左下肢右上肢麻痹,OPV疫苗接种次数2次,服苗方式为常规免疫;经省级实验室对两例格林巴利综合症病人两份合格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均未分离出脊灰病毒。

2.1.2 60天后随访情况

两例格林巴利综合症病人均遗留感觉运动障碍,巴彬斯基反射阳性,踝阵挛存在,肢体坡性但不需要协助,至今仍在恢复中。

2.1.3 诊断依据

临床有发热史,肢体坡行,病毒分离结果未分离出脊灰病毒,经省级医疗机构确诊为格林巴利综合征。

2.2 周期性麻痹病例

为一男性病例2002年3月出生,2007年4月19日发病。临床表现为:心率缓慢,双下肢对称性无力,轻微运动障碍,键反射减弱,多尿。经血清学检查低钾,经口服氯化钾等治疗痊愈出院。

3 结论

随着我县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工作的开展以及宣传力度的加大,疫苗覆盖率达到国家要求,人民群众对疫苗接种更加主动,没有漏服现象;我县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质量符合国家要求,没有死亡病例,没有失访病例;但乡级监测系统敏感性不够,应全面落实免疫规划工作,进一步提高乡级AFP监测系统的敏感性是今后保持和巩固无脊灰成果的工作重点;消灭脊髓灰质炎是我国政府向国际社会承诺的目标,也是每个计划免疫工作人员的责任。

摘要:目的了解我县2007年15岁以下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以下简称AFP)发病和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对我县2007年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随访,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结果2007年我县15岁以下儿童AFP发病3例发病率为2.64/10万,发病年龄在0~5岁之间,病例集中在冬春季,发病地区分散在不同的两个乡;脊灰疫苗(以下称OPV)接种均按规定剂次完成,疫苗接种方式为常规及强化免疫;所有粪便标本均未分离出脊灰病毒,3例病例初次报告单位均为县级医院,最后确诊单位均为省级医院;结论逊克县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质量符合国家要求;但乡级监测系统敏感性不够,应全面落实免疫规划工作,进一步提高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是今后保持和巩固无脊灰成果的工作重点。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系统,个案调查

参考文献

[1]Hoestra E,Chai Feng,Wang Xiaojun,et al.Excling poloio in Aneas of Inadequate Surveillance in the Final Stages of Enadication in China[J].Bulletin of the Wonld Hedlth Organization,2000(78):3.

【尼勒克县论文】推荐阅读:

尼勒克苏布台乡实习报告05-26

上一篇:会计岗位轮换制度下一篇:系统性工程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