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全要求

2024-08-28

电气安全要求(共9篇)

电气安全要求 篇1

1 引言

在进行医用电气设备安全通用要求和环境要求的试验时,GB 9706.1—2007和GB/T 14710—1993中的很多内容是概念性、指导性和原则性的描述,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在执行标准时应充分理解标准的含义,并善于从中发现规律,在遇到具体问题时从试验现象中查找原因,并总结出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才能快速有效地进行准确的判定。下面我们根据对GB 9706.1—2007和GB/T 14710—1993标准的理解和对医用电气设备的试验,总结出一些实际操作的经验,以供读者参考。

2 外壳和防护罩的检测

检验外壳和防护罩的器具有:标准试验指(顶端为尖凸形状,中后段为Ф12 mm圆柱形,有2个可弯曲的铰点关节,长度为80 mm的金属指,类似人手指形状的试验装置)、直试验指(与标准试验指尺寸相同,无弯曲关节的金属指)、试验针(为圆台形状,顶端Ф3 mm,长度为15 mm的金属针)、试验钩(厚1 mm、宽8 mm、长端180 mm、短端5 mm的金属直角钩)、试验棒(Ф4 mm、长度为100 mm的金属棒)。

这些器具都是用来模拟人们在正常使用医用电气设备时,不很用力便可偶然接触或意外接触医用电气设备部件的试验装置。

按照GB 9706.1—2007标准要求,除了落地使用且在任意工作状态下其质量都超过40 kg的医用电气设备底部不检查外,均应使用以上器具进行检验。外壳顶盖上的任何开孔都应使用试验棒进行检验。有些预置控制器可由使用者在正常使用时利用工具来调节,为调节这些控制装置而开的孔应使用试验棒进行检验。

在实际操作中,通过以上器具均不得触及到仅用基本绝缘与网电源部分隔离且未保护接地的任何部件,也就是说,触及到的部件应是采用基本绝缘与网电源部分隔离的保护接地部件或采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与网电源部分隔离的部件。需要说明的是,按照GB 9706.1—2007标准要求,安全特低电压的部件是可以免除检验的。

通过人手、标准试验指、直试验指接触到的部件,作为医用电气设备的制造商,一般都会引起注意,这些部件通常可以制造成采用基本绝缘与网电源部分隔离的保护接地部件或采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与网电源部分隔离的部件。但是通过试验针、试验钩、试验棒接触到的部件,作为医用电气设备的制造商往往忽略其绝缘设计,仅做成了基本绝缘与网电源部分隔离却未保护接地的部件,以致于在检验当中不能符合GB 9706.1—2007标准的要求,这点尤其要引起设备制造商的注意。

3 外壳电击防护的措施

医用电气设备外壳的电击防护指标必须达到医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若设计成Ⅰ类设备,防护罩为金属壳,外壳全部接地保护,外壳对网电源输入部分的耐压为1 500 V,虽然耐压指标较低,但设计金属外罩与医用电气设备内部系统绝缘隔离较难实现。若设计成Ⅱ类设备,防护罩为绝缘壳,外壳对网电源输入部分的耐压为4 000 V,虽然耐压指标较高,但系统结构设计较容易。

对一些医用电气设备(如采用计算机的医用电气设备)不够密闭的外壳加装了安全防护罩,可以使许多暴露的环节封闭保护起来,如散热槽孔、风扇孔等得以封闭防护,可以免除标准试验指、直试验指、试验针、试验钩、试验棒的测试,防止与带电部分的接触。医用电气设备若有未保护接地的信号输入或信号输出部分,也免除了信号输入或信号输出部分与地之间加1.1倍最高额定网电压所进行的外壳漏电流和患者漏电流的测试。安全防护罩还使外壳的刚度得到了加强,对液体泼洒、进液的试验也有了足够的防护。

4 应用部分电击防护的方法

医用电气设备加装了安全防护罩,使得内部系统浮置起来,可以加强医用电气设备的应用部分和外壳之间的电介质强度,并消除由中间电路通过外壳产生的患者漏电流。

另外,为了加强应用部分与网电源的电介质强度,可在医用电气设备原电源输入电路与网电源输入部分之间加上一个电介质强度很高的隔离变压器。隔离变压器电介质强度的耐压设计在4 000 V以上,设计时一般将原、副边分别绕制在铁芯的两侧,这样具有应用部分的电介质强度就能有效达到安全的要求了。

实际上,经隔离变压以后生成的220 V电源是对地浮置起来的电源,不产生患者漏电流。可见,采用隔离变压器同样是减少患者漏电流的有效方法。

5 连续漏电流和患者辅助电流测量

一些进口和国产的医用电气设备安全参数测试仪器测量的连续漏电流和患者辅助电流都是复合波形的均方根值,要想测量电流直流分量或交流分量,还得借助电压表(或数字万用表)。GB 9706.1—2007要求,作为连续漏电流和患者辅助电流测量仪表的电压表(或数字万用表),在直流频率≤1 MHz范围,应有≥1 MΩ的输入阻抗,该电压表(或数字万用表)应能指示测量直流电压值和频率≤1 MHz的复合波形电压的均方根值,误差不超过指示值的±5%。在试验中,按照GB 9706.1—2007图15的接线图连接成MD测量装置,用电压表(或数字万用表)的直流挡测量出被测医用电气设备的直流电压,再按1 kΩ阻抗折算成电流值,即为被测电流的直流分量。同样,用交流挡测量出被测医用电气设备的交流电压有效值,再按1 kΩ阻抗折算成电流值,即为被测电流的交流分量。如果电压表(或数字万用表)具备AC+DC挡,则该表也可以测量复合波形的均方根值。

6 保护接地的试验电流

GB 9706.1—2007中对保护接地的试验方法是:用50 Hz或60 Hz、空载电压不超过6 V的电源,产生25 A或设备额定电流的1.5倍(电流值±10%范围内),两者取较大值,5~10 s内,使电流流过保护接地端子或设备电源输入插口保护接地连接点或网电源插头的保护接地脚和每一个可触及的金属部分之间。

这说明保护接地的试验电流至少是25 A,而选用1.5倍于设备额定电流作保护接地的试验电流,是因为有的医用电气设备本身就有很大的工作电流,有可能因为医用电气设备工作电流意外流经保护接地,由于保护接地线的截面积不够大,而产生过热。为了保证这种医用电气设备保护接地的可靠性,其工作电流应乘以安全系数1.5倍作为试验电流,即对大工作电流的医用电气设备,保护接地检验的试验电流就应以1.5倍的设备额定电流进行试验。

7 剩余电压的检测

剩余电压的含义是指采用插头与供电网连接的设备,当拔断插头瞬时的插头上各插脚之间的电压,或是当断开电气设备与供电网瞬时的内部贮能元件(如电容器)上的电压。该电压既不是有效值也不是平均值,而是瞬时值。GB 9706.1—2007要求采用插头与供电网连接的设备,必须设计成在拔断插头后1 s时,各电源插脚之间或每一电源插脚与设备机身之间的电压不超过60 V[1]。

在实际操作中,除了用剩余电压测试仪检验剩余电压外,还常用示波器进行剩余电压的检验。在使用示波器时一定要考虑示波器的输入阻抗必须足够大,否则就会因为放电过快,在1 s时电源插头上各插脚之间的电压达不到预定的电压。比如,125 V<额定电压≤250 V的情况下,每一线对地接入了3 000 pF的干扰抑制电容器,在检验剩余电压时,为了满足1 s的时间常数,示波器的输入阻抗至少是R=t/C=1 s/3 000 pF=333.3 MΩ,如果示波器的输入阻抗达不到333.3 MΩ,则测量出的瞬时峰值电压就比真实的电压值要小,这样测量的剩余电压就不准确。

8 输入功率的检测

GB 9706.1—2007标准规定,输入功率额定值的标称值有上限的要求,当输入功率的测量值不超过功率的标称值上限时,是符合GB 9706.1—2007标准要求的。医用电气设备制造商为了能够容易达到此要求,故意将功率额定值的标出值定得很高。如此一来,根据GB 9706.1—2007标准对熔断器和过流释放器的规定,设备必须配备有流过正常工作电流的熔断器和过流释放器,即设备需要有足够高电流额定值的熔断器和过流释放器。这样将会导致当设备发生短路或过载时,因电流额定值选择过大的熔断器和过流释放器没有动作切断电源,结果可能会引起超温或失火。若在做电源变压器短路试验时,保护装置因动作需要的电流过大,电源变压器的温度有可能超出电源变压器绕组绝缘材料规定的过载和短路状态下的最高温度,结果电源变压器的短路试验也可能无法通过合格的检验。所以,输入功率额定值的标称值应以设备满负荷运行时的最大输入功率进行确定。

9 电源变压器短路和过载的检测

当电源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均有保护装置时,在电源变压器短路试验的实际操作中,按照GB 9706.1—2007标准要求,次级绕组的所有保护装置必须动作,这也就是说只需要做每一个次级绕组短路的保护装置动作试验,并不需要做初级绕组短路的保护装置动作试验。这是因为初级绕组的输入功率远大于每一次级绕组的输出功率,即初级绕组保护装置动作时的带负载能力远大于每一个次级绕组保护装置动作时的带负载能力,因此,在初级绕组熔断器释放动作之前,次级绕组的熔断器就已经释放动作了。

电源变压器初级绕组保护装置的试验要求是电源变压器的温度在超出电源变压器绕组绝缘材料规定的过载和短路状态下的最高温度之前,保护装置应动作(一般为快速升温过程);在热稳态下,保护装置未动作时,电源变压器的温度应不超过电源变压器绕组绝缘材料规定的过载和短路状态下的最高温度(一般为慢速升温过程)。

在做电源变压器接入滑动电阻器负载进行过载试验时,若测试次级绕组的升温,为了避免次级绕组接入滑动电阻器负载对次级绕组阻值的影响,应在次级绕组和电阻器负载之间串联电容器,且电容器应能承受通过足够大的电流,这就要求接入的电容容值应该很大,一般应不小于10 000 pF。同样,若测试初级绕组的升温,为了避免初级绕组受接入的供电电源阻抗对初级绕组阻值的影响,也应在初级绕组和供电电源之间串联电容器。

1 0 医用电气设备环境试验

医用电气设备环境要求的机械试验、运输试验很明确,只是气候环境试验比较复杂。为了便于医用电气设备的气候环境试验,我们以气候环境Ⅱ组为例,将试验规定的程序以表1的形式设计出来,供检验人员方便操作。其中试验开始状态和恢复状态是按照GB/T14710—1993规定的基准试验条件进行的,试验项目中对电源的适应能力以网电源供电为例,采用低温工作时以额定电压220 V和下限电压198 V供电,高温工作时以额定电压220 V和上限电压242 V供电。

1 1 结论

在医用电气设备的实际检测工作中,需要检验人员多分析、多总结,按照安全的角度、最不利试验条件的原则以及试验的彼此相关性方面去思考GB9706.1和GB/T14710标准,这样就会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进行电气设备安全通用要求和环境要求的检验。

参考文献

[1]GB9706.1—2007医用电气设备安全通用要求[S].

[2]GB/T14710—1993医用电气设备环境要求及试验方法[S].

电气安全要求 篇2

一、目的

为规范安全用电和电气仪表的日常管理,加强生产车间日常维修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费用开支,规范电气仪表大修、技改的工作质量,确保各车间电气仪表正常运行,更好的服务于生产,依据《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化学品生产单位安全作业规范》(AQ3021~AQ3208-2008)、《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安监总局令第41号)等法律法规、标准,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各车间、部位所有电气仪表设备的日常管理及电气仪表维修、检修、技改项目管理。

三、职责 1.安全用电管理

1.1 技术部负责电气安全生产的管理,各类电气作业证的办理、签发。1.2 安全科负责电气作业安全的监督检查。2.电气仪表日常维护管理

2.1技术部负责各车间电气仪表的监督、管理。2.2 各使用部门负责电气仪表的日常维护、管理。3.电气仪表检修、技改管理

3.1 总经理负责车间大型电气仪表大修、技改项目的批准。3.2 总经理、生产主管负责更新、报废电气仪表的批准。3.3 综合(供应部)部负责电气仪表的采购和技改工程款的结算。3.4 仓库负责电气仪表零部件的计划提报,保障合理库存。3.5 技术部负责电气仪表到货、安装后的验收、移交,更新、报废设备的审核。

3.6 各生产车间负责电气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及更新、封存、报废的提出。

四、具体内容及要求 1.安全用电管理 1.1 高压电气的管理

1.1.1 不论高压电气带电与否,工作人员不得单独移开或越过护栏进行工作;若有必要移开护栏时,应有监护人在场,并符合安全距离。1.1.2 高压电气的操作必须有至少两人在场,一人监护,一人操作,必须严格执行操作票。

1.1.3 严禁无经验电工和未在工作地段两段挂接地线的情况下在高压电气设备上作业。

1.1.4 巡视配电装置,进出高压室,必须随手将门锁好。

1.1.5 雷雨天气需巡视室外高压设备时,巡视人员应穿绝缘鞋并不得靠近避雷器和避雷针、防雷接地极。

1.1.6 高压电气发生接地时,任何人在室内不得接近故障点 4 米以内,室外不得接近故障点8 米以内。确因工作需要进入上述范围的

工作人员必须穿绝缘鞋,接触设备的外壳和架构时,应戴绝缘手套。1.2 低压电气的管理

1.2.1 从事电气作业,应先检查是否带电,如需带电操作,仅允许在对地电压 220V 及以下的设备和线路上进行,并且在工作时,应当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1.2.1.1 进行带电工作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

1.2.1.2 应当有完全了解工作内容和安全措施的人员在旁监护。1.2.1.3 工作人员必须站在绝缘件上或穿绝缘鞋进行操作。1.2.1.4 带电工作时,所使用工具的绝缘手柄必须安全可靠。1.2.1.5 工作时只能接触一根导线,在开始工作前,应设法将其它的赤裸导线或接地物体用绝缘材料隔开。1.2.1.6 带电工作应穿长袖、长裤、扎紧袖口。

1.2.2 各种电器设备和线路,必须符合电力工业部颁布的电气安全规程的规定,绝缘必须良好,刀闸开关要有防护罩。

1.2.3 埋入地下的电缆线,应埋深度不低于 0.7 米,并经常对线路进行检查,确保用电安全。

1.2.4 为了安全用电消除人身触电事故,应尽可能减少临时性电气线路,使用部门不得随意安装,如需安装必须保证线路的绝缘性、安全性。

1.2.5 保护零线或保护接地线时,其线路上不准装有刀闸、熔断器并

多处做重复接地,所有的电器设备外壳和人身所接触到的金属结构上都必须采取保护接零或保护接地。

1.2.6 照明器离地高度不得少于 2.5 米。局部照明灯、行灯及标灯,其电压不应超过 36 伏,在特别潮湿的场所及金属容器,金属管道内工作的照明灯电压不应超过 12 伏,行灯电源线应使用护套电缆,不得使用塑料软线。

1.2.7 凡移动式设备及手持电动工具,必须装设漏电保护装置。各种电动工具使用前,均应进行严格检查,其电源线件不应有破损、老化等现象,其自身附带的开关必须安装牢固,动作灵敏可靠,禁止使用金属丝绑扎开关或有带电体明露,插头、插座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1.2.8 移动或搬运电器设备时,应先切断电源,不允许带电移动或搬运电器设备。

1.2.9 任何车间、部门、个人不得指派非电气人员进行电器设备的安装、检修等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强行电工进行违章作业。1.2.10 非专业电气工作人员严禁乱动电气设备。1.2.11 严禁不按规定使用相应的安全工具进行操作。

1.2.12 任何人不得在电气设备上蹲坐。不得在电气设备、电机或开关,电气线路上放置或挂吊任何物品,注意附近的环境整洁,应防止水、酸、碱液流到电气设备内外。严禁将溶剂洒在电缆桥架或电缆沟内,如发生此类事件,必须及时通知当班电工处理,当事人负全部责任。1.2.13 发现电气设备有不正常运转,焦臭气味等,应先切断电源,停止运行,及时通知电工,不得私自处理,当班电工不能处理的,及时

上报技术部解决。

1.2.14 在带电线路附近,进行起重吊装、土建施工、管道安装等工作前,必须向安全科提出申请,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方可施工。1.2.15 办公室及宿舍人员不得擅自改、加装、拆卸室内供电设施。禁止私拉、乱接电源和宽带网线,禁止在灯具上悬挂物品。

1.2.16 如发生电气火警事故,应首先切断电源,禁止用水、泡沫和酸碱灭火器扑灭,应以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等进行灭火,防止事故扩大。

1.2.17 凡遇人身触电事故,必须使触电者脱离电源进行抢救,并拨打电话 120。1.3 临时用电管理

1.3.1 由临时用电单位填写《临时用电作业证》,经部门负责人签字后,技术部负责人批准。

1.3.2 外来施工单位的临时用电由施工单位填写《临时用电作业证》,经施工所在车间、部门负责人签字后,技术部负责人批准。需计量用电的必须安装电能表。

1.3.3 临时用电需更换电源接入点时,必须重新办理作业证。1.3.4 临时用电证应当日办理,当日接线。2.电气设备完好标准 2.1 电力变压器类

2.1.1 油位应正常,变压器外壳应清洁,无渗漏油现象。2.1.2 变压器冷却系统(含变压器室)运行情况符合规定。

2.1.3变压器引线不应过松或过紧。接头接触应良好,示温蜡片应无熔化现象。

2.1.4套管应清洁,无裂纹,无放电打火现象和痕迹。

2.1.5呼吸器应畅通,硅胶不应吸潮饱和,油封呼吸器的油位应正常。2.1.6 防爆管薄膜应完整,无裂纹,无存油。2.1.7 瓦斯继电器应充满油。2.1.8 外壳接地应良好。

2.1.9 变压器响声应正常,均匀的嗡嗡声。2.2变配电装置

2.2.1 注油设备的油面位置应合格,油温正常,油色透明,截门、外壳、油面指示器等处清洁,无渗漏油现象。

2.2.2各部位的电器连接点应接触良好,应无氧化及过热现象,监视示温蜡片或变色漆的变化情况。导线无股断股、过紧过松现象。2.2.3瓷绝缘部分,无掉瓷、破碎、裂纹以及闪络、放电痕迹和严重的电晕现象,表面应清洁无污垢。

2.2.4变压器油温不超过允许值,温升正常,无异常声音,防爆筒的玻璃隔膜无破裂,气体继电器无漏油。

2.2.5电容器的外壳无膨胀变形,无异声,示温蜡片无熔化,三相电流平衡,电压不超过允许值,放电装置良好,电容器室温不超过允许值。

2.2.6各类继电器的外壳无破损、裂纹,整定值位置无变动,继电器的接点无卡滞、变形、倾斜、烧伤及脱轴。感应式继电器的铝盘转动

正常,无抖动及磨损现象。

2.2.7油断路器的分合指示器及红绿灯指示正常,内部无响声,油面、油色正常,无漏油现象。真空断路器灭弧室在触头断开时,屏蔽罩内壁应无红色或乳白色辉光。

2.2.8避雷器内部无异声,放电记录器数字清晰。

2.2.9各级电压指示正常,各路负荷超出允许值。其他各种仪表指示信号显示正常。

2.2.10电缆终端盒、绝缘油无过热熔化、漏油,无放电痕迹及声响。2.2.11接地线无松动、折断及锈蚀现象。2.2.12互感器及各种线圈无异味。2.2.13安全用具齐全有效、安放合理。2.2.14门窗、孔洞严密,无小动物进入的痕迹。2.3低压配电屏

2.3.1柜体与基础型钢固定要牢固,安装平直。屏面油漆应完好,屏内应清洁,无积垢。

2.3.2各开关操作灵活,无卡涩,各触点接触良好。2.3.3用塞尺检查母线连接处接触是否良好。

2.3.4二次回路接线应整齐牢固,线端编号符合设计要求。2.3.5接地良好。

2.3.6各表计准确,继电器动作灵活。

2.3.7用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应不小于0.5MΩ,并按标准进行交流耐压试验,一次回路的试验电压为工频1kV ,也可用2500V兆欧表试

验代替。2.4电动机

2.4.1电动机电流不超过允许值。2.4.2轴承的温度及润滑正常。2.4.3电动机无异常音响。2.4.4电刷无冒火或其他异常现象。

2.4.5电动机及其周围的温度在正常范围内。保持电动机附近的清洁,电动机周围不准有煤灰、水汽、油污、金属导线、棉纱头等,以免被卷入电动机内。

2.4.6由外部用管道引入空气冷却的电动机,保持管道清洁畅通,连接处严密,闸门应在准确位置上。

2.4.7对大型密闭式冷却的电动机,冷却水系统运行正常。3.测量、控制仪表完好标准

3.1仪表要求达到反应灵敏,测量准确,控制平稳(灵、准、稳): 3.1.1仪表的基本误差、回差及外观等均符合相应仪表的技术要求。3.1.2调节器及一次仪表的输出信号上下变化均匀,无较大幅度振荡,一次仪表与二次仪表的示值误差符合精度要求。

3.1.3有积分作用的调节器,其余差符合相应仪表的技术要求。3.1.4测量仪表的量程选择应符合技术规范;流量的指示值在全量程的(流量刻度)的30%以上。

3.1.5联锁保护系统在事故状态下能起自动保护作用。3.2仪表修理、装配、校验质量优良,符合下列技术要求:

3.2.1各零部件工作正常、润滑良好、符合相应的技术要求。3.2.2防爆仪表符合有关的技术要求。

3.2.3解体检修的受压仪表必须进行耐压、静压误差试验。3.2.4仪表的密封部分必须按规定进行气密试验。4.电气仪表事故的分类

4.1 A类:直接影响生产或存在影响生产的隐患,一旦损坏会造成损失日计划产量50%以上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0000 元以上的电气或仪表。

4.2 B类:影响局部生产或损失日产量20%以上,造成直接损失5000-10000元的电气或仪表。

4.3 C类:不影响直接生产或影响间接损失日产量20%以下,在短期内可以修复的,不会给公司造成较大损失的电气或仪表。5.电气的日常维护与操作

5.1 落实包机到人的规定,对各电气、仪表要有明确的包机责任人,并明确包机人的责任。

5.2 操作人员必须学习电气仪表相关操作规程,并按规程操作。5.3高压配电柜、高压隔离开关及变压器、避雷器、电压(流)互感器上的绝缘子根据检修计划每年至少彻底清扫一次,低压配电系统以及低压配电盘(柜)、电力线路等每季度检查维护一次,并做好记录。5.4 各种电气、电机维修专用工具及检测仪器均由电仪班统一管理,定期校对修理,确保正常使用。

5.5在正常的使用过程中,任何电气、仪表严禁超负荷、超转速运行

和使用。

5.6各车间电气设备责任到人,要随时跟随车间的大修安排,不定期的对车间内连续使用长期运转或较为重要的电气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或润滑。

6.仪表的日常维护与操作

6.1落实包机到人的规定,对各电气、仪表要有明确的包机责任人,并明确包机人的责任。

6.2操作人员必须学习电气仪表相关操作规程,并按规程操作。6.3全套仪表(包括检测元件、引线、仪表箱及附件等)安装、维护符合下列要求:

6.4安装符合技术规范,导线排列整齐,管线横平竖直,转弯圆滑,固定牢固,管线无泄漏,信号引线屏蔽、接地良好。

6.5表体整洁,铭牌清晰,无缺陷,零部件完整无缺,无严重损伤和锈蚀。

6.6记录、打印清晰,颜色分明,记录笔不堵、不漏、下水流畅,记录纸符合要求。

6.7仪表的标度板上的文字、数字和符号应鲜明、清晰,不应该玷污和残缺,标度应符合要求,计量单位一律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一、二次仪表标度相符。

6.8变送器所配的输出电流表、压力表应完好,精确度符合要求。7.电气仪表的日常巡查

7.1 电气设备的巡查内容包括:电气设备各仪器、仪表是否齐全准确;

电机运行是否正常;各配电柜内螺栓、线路接头是否紧固,线路是否老化;电气设备与机械部分配合是否良好。

7.2仪表巡查内容包括:现场仪表压力、温度、流量、液位各点是否准确;调节阀开度是否正常。

7.3巡检人员应按要求的检查项目、内容、时间、路线每天检查一次,并做好关键点巡查记录,无特殊情况不得漏检。若发现设备有异常,应加强监视,分析原因,能整改的应立即整改,需要停产、停电后才能进行的工作,要及时汇报,并做好记录。

7.4巡检时,巡检人员应带有手电筒、钳形电流表、绝缘工具等必要工器具,认真地看、听、嗅、摸,及时发现设备异常,并进行正确处理。

7.5巡检人员在危险区域接近危险部位(如高温、高压、有毒气体、高电压设备)检查时,应严格执行有关规程规定的安全注意事项。7.6值班电工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将本班的巡查情况及设备的运行情况事故处理情况进行交接,以便下一班的电工巡回检查时重点检查。

7.7 设备或系统停车检修时,巡检人员应了解检修进度,若发现现场安全措施有变动,安全标示牌不齐全,检修部分与运行设备有关的系统隔绝不可靠,或影响非检修区域文明生产时应立即通知检修停止工作进行整改,收回作业证,并汇报有关领导。7.8 遇有下列情况时,巡检人员应进行重点检查 7.8.1 大修后试运行。

7.8.2 新设备投入试运行。

7.8.3 存在缺陷的运行设备或有过频发性故障的设备。7.8.4 上班交班的设备异常情况或注意事项。7.8.5 特殊运行方式。

7.8.5 自然条件变化(如大风、大雪、大雾、雷雨天气等)。7.8.7 上级领导的命令,各电工通知的有关设备,班长认为有必要重点检查的设备。

7.8.8 技术部负责人及班长应不定期对主设备及有异常和修后的重要辅机进行巡回检查。可以采用自查或抽查方式进行。8.电气仪表的检修、技改

8.1 小修(1 天以内):更换仪表、继电器装置、小型空开、闸刀开关、电机等,不致影响

生产的检修,由电工自行维修即可。

8.2中修(1-5 天):技术部应根据车间生产情况,与设备同步进行局部停车检修。由技术部提前 5 天编制《检修计划》,报生产主管批准,技术部组织人员、生产车间协助实施;车间组织人员、技术部协助实施。检修计划内容包括:停车时间、检修内容、检修期限、检修分工、安全措施等。

8.3 大修(5 天以上):根据电气运转情况、结合设备大修计划进行停车检修,同时对电气仪表进行技术改造,由技术部或生产车间提前 15 天编制《检修计划》,审批及实施同中修程序。检修计划内容包括:检修工作机构、停车时间、检修内容、检修分工、检修期限、安全措

施等。

8.4 紧急维修:电气设备及仪表发生突发事故后,电工应立即向技术部汇报,简要说明损坏的电气仪表情况,并准备工具。车间管理人员、工段负责人到达现场后确定维修方案及安全措施,并组织人员对损坏的电气仪表进行修复或更换。维修完毕后由安全科、技术部分别对维修后的安全隐患、是否能够正常运行进行检查,由生产主管及技术部负责人根据生产需要决定是否立即使用。8.5 技改项目工作流程

8.5.1小型技改(改造资金3000元及以下或停车时间3天以内)由生产车间提出申请,技术部审核,报生产主管批准。

8.5.2大型技改(改造资金3000元以上或停车时间超过3天)或公司指令性技改项目由技术部提出申请,生产主管与总工程师审核,报总经理批准实施。

8.5.3生技部对技改项目施工过程进行跟踪监督。

8.5.4 技改实施单位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报告,相关部门留存。

8.5.5 技改工程产生的施工费用核算各车间年度生产承包合同。9.电气仪表的封存、报废、处置 9.1 电气仪表的封存

9.1.1 停用一年以上且经使用部门和技术部确认的电气仪表为闲置设备。

9.1.2 封存电气仪表的报批:应由使用单位根据生产安排,向技术部

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核后,再报生产主管审批。

9.1.3 闲置电气仪表可就地封存,但封存设备必须由车间安排相关人员维护保养。

9.1.4 封存的电气仪表不准随意拆卸和借用,需要时必须写书面申请报技术部同意,生产主管批准后方可进行。9.2 电气仪表的报废

9.2.1 电气仪表报废需具备的条件。

9.2.1.1电气仪表的结构严重损坏又无法修复的;虽能修复但无法达到原有精度、性能,影响生产的设备。

9.2.1.2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出现重大故障且修理、改造等不经济的电气仪表。

9.2.2报废设备的处置

9.2.2.1 各部门按程序报废电气仪表后,将报废申请分别交技术部、仓库、财务部各一份,技术部、仓库同时登记设备报废台帐。9.2.2.2 各分管部门对于管辖范围内的报废物资分类摆放整齐,标识清晰、规范。

9.2.2.3 对于报废电气仪表可定期由仓库统一外卖。

五、考核 1.管理类考核

1.1 电气仪表必须有明确的包机人,无包机人或未及时更新对责任人罚款 20 元/次。

1.2 技术部保证每年至少4次的电气仪表检查,检查各车间电气仪表 的维护保养情况,否则每缺少一次扣相关责任人考核3分。1.3 车间岗位员工、电工必须掌握电气仪表的日常维护标准等各相关要求,否则罚款 20元/次。

1.4 巡回检查由持证电工进行,严禁无上岗证人员独立进行巡回检查,否则罚款 20 元/次。

1.5 配电室每季度对车间检查一次,如违反规定储存物资,视情节罚款 20-100 元/次。

1.5 备用电气仪表不准随意拆卸和借用,需要时必须写书面申请报技术部同意,生产主管批准后方可进行,如不按程序执行,对责任人罚款 50-100 元/次,影响生产,从严处理。

1.7 对各配电室配电柜内的电气元件损坏而值班人员巡查未发现、未汇报的,一经发现对值班人员罚款 20-50 元/次。1.8 违章操作造成设备损坏罚款 50-200 元/次。

1.9 公司检查或车间巡查发现的问题应按规定的时间整改完成,否则加倍处罚。(必须停电才能整改的除外)。2.现场类考核

2.1 电气配件安装不齐全,罚款 20 元/次。

2.2 户外电机防雨措施不到位的,而电工又未提出改进建议的,罚款 20 元/次。

2.3 灯具类安装不规范,电线接线头、负载处包扎不规范,对电工罚款 10 元/次。

2.4 电气设备电缆皮或电线接头老化,若岗位员工已反馈而电工一直

未解决的,对电工罚款 20 元/次。

2.5 移动工具类电源明显损坏,罚款 20 元/次。2.5 仪表标签超过有效期限,对仪表工罚款 20 元/次。2.7 仪表与管道或设备连接处有滴漏现象的,罚款20 元/次。2.8 因仪表测量数据出现较大偏差的而造成工艺事故的,按配电人员考核规定对责任人进行处罚。3.电机事故的考核 3.1 以下情况值班电工

3.1.1 空气开关缺相、烧结、线路接触不良,以及交流接触器、热继电气的损坏而造成电机烧坏的。20元/次(电气元件质量问题除外)。3.1.2由于电缆断线或线路的绝缘降低(埋于地表以下的除外)而造成的电机缺相烧坏20元/次。3.2 以下情况考核车间

3.2.1 电机内进水、进料(如跑冒滴漏时)或电机内落入其它异物造成电机烧坏,每次20-50元。

3.2.2 泵或减速机、轴承损坏、缺油或其他与之相联接的设备卡死等原因造成电机烧坏的10-20元。

3.2.3 车间操作人员频繁启动电机或明知过载而让设备带班工作的,每次罚款50元。

3.2.4 岗位车间操作工私自调整电动机保护元件的电流整定值或用外力强制交流接触器吸合而导致电机烧坏20-50元。3.3 其它考核

3.3.1 电机无风扇叶或风扇叶溶化、风道堵塞等原因而致使电机发热烧坏,电工未及时发现,则按考核处罚电工。若电工巡查时发现电机无风扇叶或风扇叶熔化、风道堵塞等情况有权提出由生产部对车间进行处罚。

3.3.2 因电机所工作的环境温度过高或电机在腐蚀性较强的环境及极潮湿的环境下工作,因环境无法改善而使其绝缘降低而烧坏,则免于考核。

3.3.3 电机修复后,因验收不认真,不仔细(如电机少螺栓或螺栓松动),运行很短时间又烧坏,对验收人员进行扣考核处罚。3.3.4 对烧坏的电机责任界定不清者,则对车间相关人员、电工同时进行考核。

3.3.5 电机烧坏后,车间应及时送到指定地点,由技术部鉴定责任、拿出处理意见,车间应在 3 日内提报计划,若提报不及时,造成生产被动由车间承担。

3.3.5电工在巡查过程中,若发现电机已带病运转,有权告知车间协调检修(在不影响车间正常生产的前提下),否则技术部反馈监督考核小组,对不配合车间罚款 50 元/次,并对此损坏的电机不承担责任。

*************有限公司

电气安全要求 篇3

1 医疗设备电气安全的定义与标准

1.1 医疗设备电气安全的定义

医疗设备的电气安全是指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由医疗设备自身缺陷或使用不当等因素引起的对设备本身或使用人造成电击损伤。电击产生从根本上说有2个方面的原因: (1) 人与网电源之间形成回路; (2) 网电源电压在回路电阻间产生的电流流过人体发生了生理反应。电击会引起疼痛发麻、灼伤、肌肉抽搐, 严重时会引起心脏颤动或呼吸停止。避免患者遭受电击的危险是电气安全检测的目标。医疗设备电气安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保护操作者安全 (外壳不产生电流) 和保护患者安全 (不会造成电击) 。保护操作者安全是指临床医护人员在操作使用医疗设备过程中人员的安全;对于医疗设备的电气安全检测主要包含: (1) 检测出的漏电流需低于人体安全限值; (2) 出现外壳漏电流时, 设备保护接地电阻需足够小, 使得漏电流能旁路到地而不会对人体造成损伤。医用设备的电气安全是最基本的安全要素, 是每一台设备所要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

1.2 医疗设备电气安全的标准

目前医疗设备的首要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和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制定的IEC6060l标准。中国国家标准GB 9706.1-2007等同于OEC60601-1, IEC60601-1按防触电保护措施将医疗设备分为3类:第1类, 带电部分由基本绝缘和保护接地线相连接。第2类, 带电部分有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双重绝缘措施, 但无保护接地, 一旦基本绝缘失效, 依靠附加绝缘保证使用人员的安全。2类设备一般采用全绝缘外壳, 也可以是附加绝缘的金属外壳。第3类是内部电源供电设备。按医疗设备与患者接触的电击防护程度分为:B型—体表、体腔接触, 但患者应用部分接地;BF型—体表、体腔接触, 触体部分绝缘:CF型—连接心脏, 触体部分绝缘。

2 医疗设备电气安全的具体参数

2.1 网电源电压参数

网电源电压的测量是电气安全检测的基本。关系到检测是否能够正常进行。正常网电源电压应为交流 (220±22) V, 频率 (50±1) Hz。如果超出正常范围或极性错误, 会直接造成医疗设备故障。

2.2 保护接地电阻数值

保护接地是指设备接地端通过导线和大地相连。当连接到网电源的医疗设备因绝缘损坏而使外壳带电时, 由于人体电阻远远大于保护接地电阻, 从而旁路漏电流, 防止临床操作者和患者遭受电击[2,3]。按照IEC60601-1标准的要求, 保护接地电阻需≤0.2Ω。

2.3 绝缘电阻数值

绝缘电阻指医疗设备电源输入端与医疗设备保护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和医疗设备应用部分到外壳保护接地端的绝缘电阻。绝缘电阻需≥10 MΩ。

2.4 漏电流数值

医疗设备的安全要求中最重要的是漏电流数值, 它包括对地漏电流数值、外壳漏电流数值、患者漏电流数值、患者辅助电流数值。将这4种类型的漏电流在医疗设备正常状态和单一故障状态下分别进行测试。正常状态是网电源提供的极性正常的情况, 一般医疗设备正常状态下漏电流需≤0.5 m A。单一故障状态是指医疗设备内部有且只有一个安全方面的危险防护措施发生故障, 或只出现一种外部异常的状态。医疗设备在单一故障状态下仍应保持安全, 单独一个保护措施发生故障是允许的。对各种单一故障状态的测试, 是用模拟单一故障的办法来模拟出一种情况, 有电源线极性正反2种情况下断开1根电源线和正反2种情况下断开1根地线。医疗设备单一故障状态下漏电流应当小于1 m A。

3 医疗设备电气安全的隐患消除措施

医疗设备电气安全隐患消除最简单的首先可以通过观察医疗设备外观发现:如一些陈旧的医疗设备的外壳破损、接头变形、插头松动、电线裸露等, 因此在医疗设备电气安全隐患消除前先排除可能存在的明显问题, 在定期使用电气安全检测仪对全院医疗设备进行全面检测。

结合自身日常工作, 将影响医疗设备电气安全的主要因素分为以下几类。

(1) 正确的网电源线路是安全用电的基础, 网电源供电系统应具备:火线、中线 (零线) 、地线3条线路。在正确的网电源中不能将插座中的中线与地线连接在一起, 这将给用电安全留下了很大的隐患, 平时用电觉察不到有危险, 一旦中线出现故障, 将会带来不可想象的后果。这种类型的隐患发现后要马上处理。

(2) 各种制式的插头标准问题。部分进口设备使用欧标插头, 不能与医院设备使用场所的国标插座匹配, 使接地线失效。为了保障医疗设备的安全性, 我们在使用和验收过程中一旦发现这种情况立即加以处理, 更换不匹配的插头或电源线。

(3) 电源线的主要问题是导致接地阻抗过大。正常情况下, 电源线阻抗可以看做是零, 但由于电源线的长期使用, 反复折叠弯折后, 会使其内部导线发生微小的断裂, 使整线阻抗变大;长期通电也可加深内部导线表层及触点氧化, 进而使整线阻抗变大;电源线本身材质也可引起阻抗过大。

(4) 医疗设备金属外壳氧化。可导致接地阻抗过大, 而在除去外壳检测点的金属氧化层后接地电阻正常。

(5) 医疗设备内部线路接地点氧化。可导致接地阻抗过大。这类情况不常见, 而且不易发现, 有时也比较难处理, 如果医疗设备由多个部分组装而成, 可将测试设备分别接触设备不同部分的金属外壳, 如果接地阻抗测试结果显示差异较大, 可以初步认为存在线路或机壳接地点氧化问题, 然后检查和处理连接点, 逐步排查。

(6) 医疗设备瞬时断电极易造成医疗设备的电源部分损坏, 尤其是急救医疗设备在断电后停机, 若不能及时再次启动, 将直接危及伤病员的生命安全, 严重影响伤病员的重症监护和医学急救工作。所以应当根据医疗设备的不同功耗, 采用AC/DC两用设备、在线UPS逆变电源和二次快切启动模块可避免路网分相区断电对医疗设备的影响。

4 总结

在医院的特殊环境里, 医疗设备电气安全关系到患者和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 在排除使用人员操作失误和使用环境的影响等情况下, 应当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电气安全检测, 可以有效地防止电气安全事故的发生, 可以有效保证医疗设备发挥效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的实施, 要求医院切实有效地进行医疗设备电气安全特性的检测与评价,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性, 才能有效降低医疗风险。实践摸索形成的电气安全检测管理办法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推动在全院医疗电气设备上的广泛开展, 提高全院医疗设备的安全性。

摘要:结合医疗设备电气安全的要求和本院医疗设备电气安全的基本情况, 针对医疗设备电气安全存在的问题做出相应措施, 及时消除医疗设备电气安全隐患;找出造成医疗设备电气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 探索出适合本院减少医疗设备电气安全隐患的方法和对策。定期巡检和使用电气安全检测仪检测。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电气安全检测可有效地防止电气安全事故的发生, 提高医疗质量, 减少医疗纠纷。

关键词:医疗设备,电气安全,隐患,消除措施

参考文献

[1]钱晓凌, 陆敢杰, 卢盛.医疗设备电气安全质量控制[J].医疗卫生装备, 2011, 32 (8) :117, 119.

[2]许迎新.医疗设备电气安全特性的测试与评价[J].中国医疗设备, 2009, 25 (1) :53-54, 72.

实习要求电气 篇4

工作内容:

1、了解接触器、中间继电器等相关电器元件的种类及性能;

2、掌握接触器的物理性能指标和相关的典型应用;

3、设计电机正反转控制系统、画出原理图、接线图,安装调试并使系统正常运行; 要求:正反转动作有触头互锁、按钮互锁。自行选择电机、接触器等器件的规格型号,所有器件的规格型号要系统配合得当;

时间安排:

1、第一周: 第1-3天,查阅资料了接触器的种类及性能、经典案例。第4-5天:设计电机正反转控制系统,要求每人设计一套系统。

2、第二周:安装调试并使系统正常运行,每5-6人一组共同完成。

周一---电气1班;周二---电气2班;周三---电气3班;

周四、五:没完成安装调试的继续,其他人总结写出实习报告。

提供的材料:共5组,为每组提供如下材料。其他自己独特设计所需材料自备

1、三相异步电机1台

2、按钮3个

3、接触器2个

4、空气开关 3P一个;2P一个

5、保险座4个

6、指示灯2个

7、热继电器1个

8、导线若干

9、接线端子20位

10、辅料若干

安全用电常识

1.安全用电技术性保护措施

保护接地、保护接零、漏电保护器、安全电压、隔离栅、绝缘层

2.安全用电管理型保护措施

电气安全要求 篇5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可划分为单一式和复合式。单一式本安型电气设备是电气设备的全部电路都是由本质安全电路组成, 如便携式仪表多为单一式;复合式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是电气设备的部分电路是本质安全电路, 其部分是非本安电路, 如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电源。

1 本质安全型电路的防爆方法

1.1 电路放电火花

这是电气设备在具体运行中, 因开关触点的开闭和电路绝缘损坏造成短路而出现的, 电路放电一般有火花放电、弧光放电和辉光放电三种形式。火花放电的特点是低电压大电流放电, 如本安电路中的电容放电、化学电源放电等都属于火花放电。弧光放电为高压击穿时出现的放电, 它能产生持续电弧, 电流密度大、能量集中、点燃周围环境中爆炸性混合物的能力强。电感电路可产生弧光放电。辉光放电产生在高电压小电流的情况下, 一般来说, 电压在200~300v范围内或更高时才出现辉光放电, 其特点是能量不集中, 散失大。

电火花是否能造成瓦斯、煤尘的燃烧爆炸, 一般取决于电火花的能量, 电火花的能量又与电压、电流、切断速度、电极触头的材质、形状等因素相关, 要采取各种措施, 限制电火花能量, 减少回路的电压、电流, 使其不引发可燃爆气体爆炸和燃烧。

1.2 本安电路实现防爆的方法

试验表明, 能点燃瓦斯空气混合物的最小电火花能量为0.5m J。这表明安全火花的电流数值比较小, 电压低。要达到本质安全电路, 一般要采取如下措施:合理选择电气元件, 降低供电电压;通过增大电路电阻或利用导线电阻来限制电路的短路故障电流;为提高本安电路的使用功率, 采取消能措施消耗能量元件的能量。

1.3 复合式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防爆方法

这种电气设备是本质安全电路与非本质安全电路同时存在, 此设备即本质安全型关联电气设备。两种电路互相关联, 设置在同一隔爆外壳中, 要注意两种电路间的相互隔离, 以避免发生故障时, 非本质安全电路影响本质安全电路的安个。一般的隔离方法有:

一是利用变压器进行隔离。在本质安全型变压器的原副绕组之间加铜质屏蔽层, 并和变压器铁芯同时接地;二是利用快速熔断器和晶体稳压二极管组成安全栅或用晶体管组成限能器加以隔离, 防止本质安全电路承受高电压而破坏其本质安全性能;三是两种电路的导线要分别布线, 接线端子也分设在各个单独的接线盒中。如果要一起布线或接线端子设在同一接线盒中时, 两者间要有可靠的隔离和屏蔽措施。

2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结构和技术要求

2.1 外壳

本安型电气设备外壳用金属、塑料及合金制成。外壳的强度、防尘、防水、防外物能力必须满足国家规定。通常环境使用的设备, 防护等级要高于IP20;对用在采掘工作面使用的设备, 其防护等级要高于IP54。

2.2 电源

1) 独立电源。独立电源一般是干电池和蓄电池。若电池的实际最大短路电流小于最大安全电流, 电池能作为本质安全电源直接使用。若最大短路电流大于设计允许值, 就要串联限流电阻后才能使用。密封时电池在充电极限或温度范围内要保持密封且不释放气体, 不泄漏液体。阀控式电池在一般条件下是密封的, 若内部压力超过规定值, 允许装置释放气体。该型电池通常不能补充电解液。

2) 外接电源。井下使用的本安型电气设备的电源一般要从电网引入。经电源变压器变压整流后的电源, 做成隔爆兼本质安全型, 如图1所示。对电源变压器的输入绕组, 要设有熔断器或短路保护装置, 熔断器、短路器及夹具要满足国家标准。变压器铁芯应接地。变压器的本安电路接线端子与非本安端子要分两侧布置, 避免碰触击穿, 其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要满足相关规定。

2.3 保护性元件及组件

这是为了解决电路中的电流过大或电容、电感元件储能过大, 使放电火花能量过大而影响电路的防爆性能的问题。保护性元件或组件通常用在电源输出或有电容、电感的电路中。主要包括:限流元件、分流元件、限压元件、隔离元件及安全栅。

2.4 导线及其连接件

1) 导线。设备内部导线的最大允许电流一般不超过厂家规定的额定值。导线最高自身发热温度的最大允许电流要满足相关规定。

印制电路导线是厚度大于0.5mm的印制电路板, 在单面或双面具有大于3.5μm的导电印制线时, 其宽度为0.3mm, 若宽度分别为0.5mm、1.0mm、2.0mm时, 对应最大电流分别为0.814A、1.388A和2.222A。

电气安全要求 篇6

关键词:IEC61010,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解析

IEC61010-1标准是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通用标准。适用于电器实验测试设备、电气控制设备、实验室设备以及这些设备的附件。同一系列的, 还有若干专用标准。 (例如:IEC61010-2-020实验室离心机的特殊要求, IEC61010-2-031电气测量和试验用手持式探头装置等。)

本文将详细解释分析IEC61010-1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通用要求, 介绍相关要求规范, 帮助企业准确理解和把握标准要求。

1 产品使用的环境条件

室内, 海拨2 000 m以内, 5~40℃, 线性减少的相对湿度 (31℃时80%, 40℃时50%) , 电源波动±10%, 正常的瞬态过压和额定污染等级。室外, 超过2 000 m, 低于5℃或高于40℃;高湿度, 电源波动超过±10%。

2 标志耐久性试验, 用棉布、 (规定的溶剂或) 水、异丙醇和秒表

对于标志是指除了内部零部件的标志外, 我们人眼可以直接从设备外部就能看见的 (熔断器的标示除外) 。

3 防电击和电灼伤

电击伤 (electrical ingury) 俗称触电, 通常是指人体直接触高压, 电经过空气或其他导电介质传递电流, 此时电流通过人体时引起的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电灼伤是由于电流流过或穿过人体表皮而引起皮肤或器官的灼伤, 两者都有可能发生心跳和呼吸的骤停。

3.1 剩余能量测试试验, 所用基本设备为数字示波器和RCL测量仪

关于电荷或者能量不超过标准6.3.1条款正常条件下和标准6.3.2条款故障条件下的的限值, 一般需要进行两个试验:

(1) 把整个设备看成一个导体, 测量该导体所能存储的电荷大小;

(2) 电源插头在与电网电源分离的时候被测产品的带电量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放电到安全电压。

3.2 可触及电压/电流/电容量/存储的能量试验, 所用基本设备为符合标准附录A的测量电路, 数字万用表, RCL测量仪和数字示波器

(1) 判定零部件是否为可触及零部件 (标准6.2条款) 。用符合标准附录B规定的合适的试验指 (装有10 N测力指示器) , 100 mm长的试验销 (直径4 mm) 和3 mm直径的试验销进行判定。

(2) 对于可触及零部件, 我们在产品正常条件下与单一故障条件下, 进行电压/电流/电容量/存储的能量试验。

测量接触电流所用的装置考虑到电流通过人体包括心脏时产生的生理效应的测量, 即采用模拟的人体阻抗的网络, 图1 (a) 为直流和1 MHz以下测量常用的人体阻抗网络, 当频率不超过100 Hz时, 可用纯电阻2 kΩ替换, 即采用图1 (b) 。高频点灼伤的接触电流用图1 (c) 。用图1 (d) 的电路测量潮湿接触电流。

3.3 连接阻抗/接地连续性试验, 所用基本设备为接地电阻测试仪 (0~30 A)

标准规定保护导体端子与规定要采用保护连接的每一个可触及零部件之间的阻抗不得超过0.1Ω。我们试验直流电流为25 A或者等于产品额定电流二倍的电流, 保持时间1 min。

3.4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所用基本设备为数字示波器, 千分尺/游标卡尺, 测力计

3.4.1 电气间隙防范的是跨接于绝缘上的瞬态过电压或重复峰值电压, 而爬电距离是考核绝缘在给定的工作电压和污染等级下的耐受能力。

电网电源电路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需满足标准中6.7.2条款表4的规定值, 除电网电源电路以外的电路的电气间隙分两种情况:1) 符合标准6.7.3.1a) 的按照表5的规定值;2) 符合标准6.7.3.1b) 的应按照6.7.3.2的规定计算。

产品具体绝缘的判定通常可遵循下列原则:危险工作电压与SELV间采用双重或加强绝缘;危险工作电压与安全接地电路或接地金属外壳间采用基本绝缘;危险工作电压与未接地的金属外壳间采用双重或加强绝缘;在危险电压电路内部, 采用基本绝缘。

1) 设备规定成能在2 000 m的海拨高度上工作, 则其电气间隙要乘以6.7.1.1表3中的倍增系数;

2) 需判断测量类别与污染度等级, 然后按照标准6.7.4条款计算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数值。

3.4.2 测量分类也称安装分类, 它确定配电系统中标准化的脉冲承受电压电平。

表示建筑物各个部分与测量分类的关系 (图2) 。较高级别测量分类意味着PCB上爬电距离较大, 通常元器件的体积也较大。

测量分类I (CATI) :是不和墙壁上交流电源插座直接连接的电路上进行测量, 比如带保护的变压器次级、传真信号、网络信号和能量有限的电路。

测量分类II (CATII) :对直接和配电系统, 比如墙壁插座 (220VAC) 相连接的电路进行测量。测量的例子在家用电器, 便携式工具和类似设备上的测量等。

测量分类III (CATIII) :对建筑物的配电设备进行测量, 比如在配电板、断路器、固定设备和电路断电器中的硬接线装置上的测量等。

测量分类IV (CATIV) :对供电线端 (≤1 000 V) 进行测量, 比如在初级过流保护装置、纹波控制单元或电表上的测量等。

3.4.3 污染指导电尘埃或湿气会减少材料的表面电阻和介电强度。

污染等级是根据导电尘埃、电离气体和湿气等外来物质的数量来测定的。较高的污染等级意味着PCB上爬电距离较大, 通常元器件的体积也较大。办公室通常是污染等级2, 某些工业领域是污染等级3。

3.5 介电强度试验, 所用基本设备为交流/直流试验仪

3.5.1 在进行耐压试验前, 我们要把产品放入潮湿箱进行预处理48 h, 温度为40±2℃, 相对湿度92.5%±2%。

3.5.2 耐压测试:把一个高于正常工作的电压加在被测设备的绝缘体上, 并持续一段规定的时间, 如果其间的绝缘性足够好, 加在上面的电压就只会产生很小的漏电流。如果一个被测设备绝缘体在规定的时间内, 其漏电流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 就可以确定这个被测设备可以在正常的运行条件下安全运行。对一般被测设备, 耐压测试是测量L-N与可触及端子的之间的漏电流值。测试电压值根据IEC61010—1中6.8.4条款表9的规定值。

3.5.3 判定产品电气间隙、爬电距离、抗电强度限值举例:

某数字万用表, 测量电压最大值为600 V, 测量电路为CATIII, 污染等级为2, 试验地点海拔高度为1~500 m, 分别确定该产品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抗电强度的限值。方法如下:

1) 查6.7.4条款表8 (>300~≤600 V) 项, 满足CATIII的电气间隙限值:基本绝缘5.5 mm, 加强绝缘10.5 mm。

2) 测量电压最大值为600 V, 查6.7.3.3条款表7, 因无工作电压为600 V一项, 故查工作电压为500 V与630 V两项, 分别得到在污染等级2, 材料IIIa-b条件下的爬电距离:基本绝缘5.0 mm和6.3 mm, 从而计算在600 V下的基本绝缘, 得到6.0 mm, 并根据加强绝缘应当是基本绝缘规定值的两倍计算出爬电距离为12 mm。

3) 根据电气间隙限值:基本绝缘5.5 mm, 查6.8.4条款表9中电气间隙5.5 mm一项, 得到试验电压为3320Vr.m.s, 并根据6.8.4.1条款计算出修正的试验电压3320V×1.16≈3851V, 即该产品的基本绝缘的试验电压为3851V, 加强绝缘为3851×1.6≈6 162 V。

4 防机械危险:由机械产生的危险是指在使用过程中, 可能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损伤或危害

对于电器产品, 其外壳应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使得在正常使用 (包括粗鲁操作) 中能达到保护使用者安全、维持产品功能的目的。产品经过规定的试验后, 不能出现导致不符合本标准的要求的损坏, 尤其不能产生以下危险:X2H (ix'd Ka C7Se (1) 防触电保护方面的危险, 例如带电部件可触及; (2) 防水、防潮方面的危险, 例如由于外壳损坏, 导致防水性能降低; (3) 产品安全结构中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的减少以及固体绝缘的损坏, 导致耐压试验不合格。

4.1 稳定性试验, 所用基本设备为电子台称, 力矩计和10°测斜仪

1) 手持式产品, 倾斜10°。

2) 高度≥1 m且质量≥25 kg产品以及落地式产品, 除底部以外施加250 N或者产品重量的20%取较小者的一个力。

3) 落地式设备施加800 N的力, 力要向下施加在水平工作表面和具有明显突出部分且高度≤1 m的其他表面上, 并能产生最大力矩的位置上。

4) 产品上如带有提起和搬运用装置的需要承受产品重量4倍的力, 力要平稳增加, 加力10 s后达到试验值并保持1 min。

5) 墙壁安装的产品, 其支架应当能承受产品重量4倍的力, 力要缓慢增加, 能在5~10 s内从零加到满载, 并持续1 min。

4.2 外壳刚性试验, 所用基本设备为试验棒, 冲击钢球, 摆球装置和刚性表面等

当产品承受正常使用时可能遇到的冲击和碰撞时不得引起危险。试验后应满足标准6.8条款的电压试验, 并且用目视检查产品结构是否符合标准。

4.2.1 静态试验

注意:对具有非金属外壳的产品在高温下是否能通过本试验, 则产品要在40℃的高温下, 或在最高额定温度下 (如果该温度更高) 工作, 直至达到稳定状态后再进行本试验。试验前需断开产品的电源。

4.2.2 动态试验

动态试验如图3所示, 注意: (1) 对具有非金属外壳的产品, 如果额定最低环境温度低于2℃, 则使产品冷却到最低额定环境温度, 然后在10 min内完成实验; (2) 最多试验3个点。

4.3 跌落试验

4.3.1 角跌落

角跌落如图4所示, 注意:1) d=100 mm±10 mm或者α=30°, 取其较为严酷的情况;2) 产品要沿4个边缘依次进行试验, 使产品在4个底面的每一个底面上跌落依次;3) 如果产品底面的边缘数超过4个, 则跌落次数应当限值在4次。

4.3.2 面跌落

面跌落如图5所示, 注意:1) d=25 mm±2.5 mm或者α=30°, 取其较为严酷的情况;

4.4 手持式设备的跌落试验

从1 m的高度跌落到50 mm厚的硬木板上 (木板密度>700 kg/m3) 。

注意:对具有非金属外壳的设备, 如果额定最低环境温度低于2℃, 则使产品冷却到最低额定环境温度, 然后在10 min内完成实验。

5 防止火焰从设备内向外蔓延

5.1 限能电路试验, 所用基本设备为电子负载

在电路中, 限流限压都可以达到电路的限能效果。限压是限制电压的电路, 如在开关电源电路中, 当开关管集电极接有电感元件时, 为防止脉冲峰值电压损坏开关管, 常在电感上并接RC等元件, 用来吸收浪涌电压。限流电路是用来限制过电流的。

6 防过高温:所用基本设备为温度记录仪

6.1

一般来说, 我们要把产品放置在试验角中进行试验, 试验角有互相成直角的墙板、地板, 以及天花板 (如有必要) 组成, 它们全部采用约20 mm厚胶合板并涂上无光黑色涂料。

6.2温升测试的方法:

电阻法, 根据导线温度升高其电阻增加的原理。采用电阻法时, 首先要测出绕组冷态电阻R1的数值和记录环境温度T1, 再测出绕组运行后热态电阻R2和记录环境温度T2, 然后代入下式算出绕组的温升。T= (R2-R1) /R1× (T1+K) - (T2-T1) , 式中:T———绕组温升 (K) ;K———温度系数, 铜线为234.5, 铝线为225。用电阻法推算出来的是平均温升, 一般为减小电阻法的误差, 我们一般测量10个数据, 在对数纸上画出曲线来推算出断开时绕组的温升。

热电偶法, 常用于温度测量和调节, 能测量生产过程中0~1 600℃范围内液体、蒸汽和气体的温度。其中用白金———含铑白金制成的热电偶, 可以用作国际实用制度的标准温度计。热电偶的测量端, 测线圈温度时, 用玻璃带绑在绕组线边上, 自由端固定在线圈端脚。

6.3 非金属外壳耐高温试验, 所用基本设备为烘箱 (200℃)

非工作处理我们又称外壳的应力试验, 指产品在不通电的情况下, 在 (70±2) ℃或在比10.5.1的试验时测得的温度高 (10±2) ℃的温度下放置7 h。

工作处理是在产品在正常的条件下工作, 放置在环境温度要比40℃高 (20±2) ℃, 或比最高的额定环境温度 (如果高于40℃) 高 (20±2) ℃的烘箱内。

6.4 绝缘材料

6.4.1 采用维卡 (ISO 306方法A) (维卡装置包括加热箱、传热液体、砝码、深度指示器、探针、温度记录仪、卡尺、介电强度试验仪) 等, 维卡软化温度至少应当为130℃。

6.4.2 采用球压试验, 试验温度为 (125±2) ℃。

7 防液体和液体压力

7.1

清洗/消毒, 按说明书的规定

7.2 洒落试验

用0.2 L的水从0.1 m的高度以15 s的时间平稳倒在液体有可能接触到的电气零部件的每个部位上后进行耐压试验。

7.3 溢出试验

容器装满液体, 然后用等于容器容量15%的或0.25 L的额外液量 (取其加大的液量) , 以60 s的时间平稳地倒入后进行耐压试验。

7.4 防液体压力和泄漏

(1) 在正常使用或单一故障条件下, 产品的零部件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不得超过该零部件的额定最大工作压力。

(2) 高压单元, 试验压力为最大允许工作压力乘以液压试验的压力与额定最大工作压力之比。试验时压力逐渐升高到规定的试验值, 然后保持1 min。试验后无危险包括破裂, 发生永久变形或泄漏。注意:试验时, 要使用于限制最大工作压力的任何过压安全装置不起作用。

(3) 低压单元, 要有检查和更换液体零部件的说明, 如需要对零部件施加在正常使用时的最大压力的两倍压力试验, 不得发生可能导致危险的泄漏。

8 关于元器件的安全选用

安全性关键元件特指严重影响产品或用户安全的元件。这类元件通常处于危险的工作电路中, 尤其是桥接在基本绝缘/双重绝缘体/加强绝缘体上, 例如开关变压器、光电耦合器、继电器、保险丝以及插座、开关等等。安全性关键元件应符合相关的元件标准, 且其额定值要按最终产品标准来选择。

注意:1) UL和IEC元件标准对绝大多数元件是不兼容的, 因此在美国和欧洲, 需要验证这两种标准的一致性;2) CE标记是针对产品的, 而不是针对元件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广。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这对于众多的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生产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了解国际标准, 熟悉标准要求, 将为这些企业打开市场的大门。不仅可以把产品推广到欧美市场, 同时也为国内不久将实施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IEC61010-1:2001《Safety requirements for electrical e-quipment for measurement, control, and laboratory use-Part1:General requirements》

电气设备接地的技术要求探讨 篇7

一、电气设备接地技术的原则

①为了充分保障人身与设备的安全,各种电气设备都应该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GB14050“系统接地的形式及安全技术要求”来进行接地保护。保护接地线除了用来实现规定的工作接地或者保护接地的要求之外,不应该将其用作其他用途。②不同电压以及不同的电气设备,除了特殊的要求之外,通常应该使用一个总的接地体,按照等电位连接的相关要求,还应该将建筑物的金属构件连接。③人工总接地体不适合将其设置在建筑物之内,总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应该充分满足各类接地电阻之中最小的接地电阻的各项要求。④对于有特殊要求的接地来说,比如,通讯系统、计算机系统以及弱电系统,应该严格按照其相关的专项规定来执行。

二、接地施工中的技术要求

(1)自然接地的施工技术要求。①敷设在地下的金属管道可以作为自然接地体使用(但输送可燃、易爆介质的管道除外)。②敷设于地下的自然接地体数量不少于两根的电缆金属外皮,至少有两根引出线与接地干线相连。

(2)人工接地体的施工技术要求。①人工接地体分为垂直接地体和水平接地体。②垂直接地体一般由两根以上的钢管或角钢组成,可以并排布置,也可以环状布置,相邻之间的距离不超过3M~5M为宜,接地体的长度为2M~3m,不得短于2m。③多岩地区采用水平接地体。多采用40mm×4mm或者直径为16mm的圆钢制作,多采用放射形布置。④接地线尽量安装在不易受机械损伤,并应便于检查的明显处。

(3)接地施工中对土壤的要求。①接地体应避开有腐蚀杂质的土壤,如在有腐蚀性的土壤中,对接地装置应采取防腐蚀处理。接地体最好采用镀锌元件,焊接处涂沥青油防腐,明设的接地线应涂漆防腐。②改变土壤电阻率实现接地施工对土壤的要求,改变接地效果。可从两方面来解决,一是降低土壤电阻率,二是使用良好的接地材料和施工工艺。一般是采用一些人工降阻的方法,比如换土,加降阻剂。而接地极的多少,材料的不同,地网形式不同,只是改变接地电阻的一种方法。传统的接地材料是无法影响土壤电阻率的,现在有一种离子接地体,它能达到这种效果,它是靠管内的填充料向土壤四周扩散来改变土壤电阻率的。

三、接地电阻的测量技术要求

①测量接地电阻,应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并定期计量检定。②测量时要考虑环境因素。在测量接地电阻时,应该考虑整个临界土壤容积的电阻值。③正确使用接地电阻测量仪。1)先将仪表放平,然后调零。2)接线正确,将倍率开关置于最大倍数,当检流计稳定指在中心红线位置读数换算。3)如果测量标度盘的读数小于1欧,应将倍率开关置于较小的一档,再重新进行测量。④接地电阻的测量值的大小要求。1)交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2)安全工作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3)直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应按计算机系统具体要求确定。4)防雷保护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5)对于屏蔽系统,如果采用联合接地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

四、以学校机房施工为例,说明接地的技术要求

①学校机房所有的接地连接件应加防腐保护接地螺柱且用机械方法加以紧固。施工中应该将各级电涌防护器的接地线布置得最短最直,过长的接地线加上高频瞬时过电压引起的并联谐振会导致接地形同开路。②机房集电气、安装、网络等多个方面于一体,机房设计与施工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机房内计算机系统是否能稳定可靠地运行,是否能保证学校各类信息畅通无阻。机房的环境,还必须满足计算机等各种微机电子设备和工作人员对温度、湿度、洁净度、电磁场强度、噪音干扰、安全保安、防漏、电源质量、振动、防雷和接地等的要求。③最好采用多股绞线而不要使用单股铜线做接地线,因为多股绞线的表面积大,对电涌的阻抗较小。接地线的路径,应该避免电涌防护器的接地线拐90度直弯。④机房内的设备首先要做到保护地、工作地等电位连接,特别是相关设备机箱的外壳必须接地,以最大程度上减少二次感应雷击的危害。机房内的接地汇集线可安装在地槽内、墙面或走线架上,接地汇集线应与建筑钢筋保持绝缘。⑤机房内相关设施的联合接地。即机房内走线架、吊挂铁架、机架或机壳、金属通风管道、金属门窗等均应作保护接地。接地引入线应作防腐、绝缘处理,并不得在暖气、地沟内布放,埋设时应避开污水管道和水沟,裸露在地面以上部分,应有防止机械损伤的措施。⑥机房交流工作地、直流工作地、保护地、防雷地宜共用一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按其中最小值要求确定。如果计算机系统直流地与其他地线分开接地,则两地极间应间隔25米,以确保系统安全。

建筑低压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要求 篇8

⑴管件预埋要求;

管件预埋、焊接等隐蔽工程, 是安装工程的重要内容。施工人员的经验参差不一, 会出现查看图纸不仔细, 导致发生错埋、漏埋或未按图纸和施工规范要求进行管件的制作埋设。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应对预埋件敷设的部位、规格型号、数量等与图纸进行详细核对, 对钢管防腐、管口处理、焊接等进行检查, 达到规范要求后才能进行下一工序。管间的连接、弯曲半径、弯扁度、过线盒和接线盒要符合有关规定。应检查设备基础与接地装置、接地网的施工质量。核查材质、规格型号、埋设深度、焊接质量、钢筋间搭焊长度及过缝处理。测量接地网的接地电阻, 不满足设计要求的部位, 应增加地极数或其他补救措施。以上各项检查合格后, 才进入下一工序。

⑵电柜、电箱、配电盘的安装要求;

电柜 (箱) 配电盘安装位置正确, 部件齐全, 内接线整齐, 箱体开孔与导管管径适配。电柜 (箱) 配电盘采用不可燃材料制作, 并且安装牢固, 间距、高度符合要求。箱内元件按施工图配置, 进线相序分明, 接线牢固, 回路清楚。电柜、电屏、 (箱) 配电盘的金属框架及基础型钢必须接地 (PE) 或接零 (PEN) 可靠, 装有电器的可开启门。门与框架的接地端子间应用裸铜线连接, 且有标识, 有可靠的电击保护。手车、抽出式配电柜推拉应灵活, 动触头与静触头的中心线一致, 且接触紧密。投入时接地触头先于主触头接触, 退出时接地触头后于主触头脱离。电柜 (箱) 、配电盘线间和线对地间绝缘电阻值, 馈电线路必须大于0.5MΩ二次回路必须大于1MΩ配电箱 (盘) 内配线整齐, 无绞接现象。导线连接紧密, 不伤芯线, 不断股。垫圈下螺丝两侧压的导线截面积相同一端子上连接导线不多于2根。漏电保护装置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 动作时间不大于0.1s。配电箱 (盘) 内分别设置零线 (N) 和保护地线 (PR线) 汇流排, 零线 (N) 和保护一线 (PR线) 经汇流排配出。

⑶电线导管和线槽的敷设要求:

金属电缆导管和线槽必须接地 (PE) 或接零 (PEN) 可靠。钢导管和金属线槽不得熔焊跨接接地线, 连接处用专用接地卡固定跨接接地线。两卡间铜芯软导线截面不少于4mm2。非金属导管采用螺纹连接时, 连接处两端焊跨接接地线。金属导管严禁对口熔焊连接。镀锌和壁厚小于2mm的钢导管不得套管熔焊连接。防爆导管不应采用倒扣连接。当绝缘导管在砌体上剔槽埋设时, 应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M10的水泥砂浆抹面保护, 保护层厚度大于15mm, 室外埋一敷设电缆导管, 埋深不小于0.7m。壁厚小于等于2mm的钢导管不应埋设于室外土壤内。室外导管管口应设置在盒、箱内。落地式配电箱内的管口, 箱底无封板的, 管口应高出基础面50~80mm。所有管口在穿入电线、电缆后应做密封处理。引向建筑物的导管, 建筑物一侧的导管口应设在建筑物内。电缆导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金属导管内外壁应作防腐处理, 外壁可不防腐。于混凝土内的导管内壁应作防腐处理, 外壁可不防腐。暗配的导管, 埋设深度与建筑物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5mm。明配的导管应排列整齐, 固定点间距均匀, 安装牢固。在终端弯头中点或距离箱、盘边缘150~500mm范围内设管卡。导管和线槽在建筑物变形缝处, 应设补偿装置。

⑷电动机、电热器及电动执行器的安装要求:

电气设备安装应牢固可靠, 螺栓及防松零件齐全、不松动。防水、防潮设备的接线口、接线盒应密封。电动机、电热器及电动执行器的可接近裸露导体必须接地 (PE) 或接零 (PEN) 。电动机、电热器及电动执行器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0.5MΩ。100KW以上的电动机, 应测量各相直流电阻, 相差不应大于最小值的20%。无中性点引出的电动机, 测量线间直流电阻值, 相差不应大于最小值的1%。在设备接线盒内裸露的不同相线间和导线对地间最小距离应大于8mm, 否则应采取防护措施。

⑸不间断电源的安装要求:

安装不间断电源的机架应横平竖直, 水平度、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5%, 紧固件齐全, 输出端的中性线 (N极) 必须与由接地装置直接引来的接地干线相连, 做重复接地。整流、逆变和静态开关装置的规格、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内部结线连接正确、可靠, 不松动。输入、输出各级保护系统和输出电压稳定性、波形频率、相位、静态开关的动作等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必须符合产品技术文件及设计文件要求。连线的线间、线对地间绝缘电阻应大于0.5MΩ。引入或引出不间断电源装置的主回路电线 (缆) 的控制电线 (缆) 应分别敷设, 在电缆支架是平行敷设应保持150mm的距离。电线 (缆) 的屏蔽护套接地可靠, 与接地干线就近连接、紧固。不间断电源装置的可接近裸露导体应接地 (PE) 或接零线 (PEN) 可靠, 且有标识。

⑹接地装置的安装要求:

接地装置必须在地面以上按设计要求位置设测试点。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防雷接地的干线埋设, 经人行通道处埋地深度不小于1m, 且采取均压措施 (其上方铺设卵石或沥青) 。接地模块顶面埋深不小于0.6m, 接地模块间距不小于模块长度的3~5倍, 其埋设基坑, 一般为模块外形尺寸的1.2~1.4倍, 且在开挖深度内详细记录地层情况。接下来模块应垂直或水平就位, 不应倾斜位置, 保持与原土层接触良好。接地模块应集中引线, 用干线把接地模块并联焊接成一个环路, 干线的材质与接地模块焊接点的材质应相同, 钢制的采用热浸镀锌扁钢, 引出线不少于2处。

⑺避雷引下线和变配电室接地干线的敷设要求:

暗敷在抹灰层内的引下线应有卡钉分段固定, 明敷的引下线应平直、无急弯, 与支架焊接处用油漆防腐。变配电室的接地线应有不小于2处与接地干线连接。利用金属构件、金属管道做接地线时, 应在构件或管道与接地干线间焊接金属跨接线。接地线穿越墙壁、楼板和地坪处应加套管, 钢套管应与地线连通。当电缆穿过电流互感器时, 电缆头的接地线应通过零序电流互感器后接地, 由电缆头至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一段电缆金属护层和接地线应对地绝缘。

⑻接地装置的安装要求:

接地装置必须在地面以上按设计要求位置设测试点。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防雷接地的干线埋设, 经人行通道处埋地深度不小于1m, 且采取均压措施 (其上方铺设卵石或沥青) 。接地模块顶面埋深不小于0.6m, 接地模块间距不小于模块长度的3~5倍, 其埋设基坑, 一般为模块外形尺寸的1.2~1.4倍, 且在开挖深度内详细记录地层情况。接下来模块应垂直或水平就位, 不应倾斜位置, 保持与原土层接触良好。接地模块应集中引线, 用干线把接地模块并联焊接成一个环路, 干线的材质与接地模块焊接点的材质应相同, 钢制的采用热浸镀锌扁钢, 引出线不少于2处。

⑼避雷引下线和变配电室接地干线的敷设要求:

暗敷在抹灰层内的引下线应有卡钉分段固定, 明敷的引下线应平直、无急弯, 与支架焊接处用油漆防腐。变配电室的接地线应有不小于2处与接地干线连接。利用金属构件、金属管道做接地线时, 应在构件或管道与接地干线间焊接金属跨接线。接地线穿越墙壁、楼板和地坪处应加套管, 钢套管应与地线连通。当电缆穿过电流互感器时, 电缆头的接地线应通过零序电流互感器后接地, 由电缆头至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一段电缆金属护层和接地线应对地绝缘。

⑽低压电气调试、运行:

变电站电气安装施工技术要求 篇9

1.1 关于等电位地网的安装

(1)放热熔接是等电位接地地网中铜排和主地网连接的主要方式。铜排的相互连接中,要保证两铜排之间相互搭接的长度大于等于铜牌宽度的二倍,并采用搪锡压接的方式对两铜排进行连接,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铜排之间的接触电阻,使得故障时故障电流的通过不受阻,故障电流通过电缆屏蔽层时电缆被烧坏时发生事故的风险就大大降低了。

(2)屏、柜中的接地铜排和保护室中的等电位接地网要采用螺接的方式,并要采用横截面积为50ram的铜质电缆,铜质电缆的压接要用与线芯相符合的线鼻子,同时进行搪锡。

(3)在屏内铜排上要均匀地分布上屏、柜内的接地铜牌,预留出6mm孔。对于接地端子应该使用横截面积为4mm2的铜线并与其连接。接地线端头压接时要采用与线芯相符合的线鼻子,使其在每个接地栓上都能够均匀地分布,每个接地栓上最多能够连接3根线。

(4)建设室外等电位的地网时,要沿着二次电缆沟敷设横截面积为120mm2的铜排。对于室外端子箱内接地铜排和电缆沟中接地铜牌的连接,要采用截面为100mm2的铜电缆。

(5)在所铺设的二次电缆中电缆支架的最上部中间位置安装二次电缆槽沟的等电位接地网,此类连接不能够在电流大的地方进行安装,例如高压母线、避雷设备等地点都要避开,保证距离在20m以上。这样能够避免雷电电流对等电位地网的影响,避免事故的发生。

1.2 对于外设设备和接地线的技术要求

在变电站中,设备和外壳的接地全都要采用铜排,在施工中要严格要求,对任何的工作细节都要专业化,使用平弯机、立弯机等设备进行操作。为了使工作中的接地设备一致,应该对这项工作实行责任制,有专门的人员进行实际操作,使得接地设备的弯曲程度、高度、接地方向和接地方式等都完全一致。

在接地铜排进行接地之前要对接地端接触面进行处理,保证连接处能够正常工作。采用防热熔接的方式对接地设备进行安装,对于设备的支架和架体的架设接地引下线,要求两点就近地连接到主接地网,并在人字架的两侧分别设置一根接地引的下线,使其能够与主接地网的各个地方进行连接。对于接地引下线,要保证每根都在地平以上30cm处有可拆开点,便于日后对接地电阻的测量。

1.3 关于电缆的铺设

(1)电缆到达施工现场,在正常使用之前必须对电缆进行常规检查,例如电缆外观、型号、规格等,并且用1000V兆欧表对电缆的绝缘性能进行测试。

(2)在电缆的架设过程中,要有效利用电缆沟的实际空间,按照不同电压和保护屏区域对电缆进行架设。

(3)对每根电缆的铺设都有严格要求,对电缆的铺设顺序有明确的规定,严格按照规定使用电缆,并在同一横向空间尽量只使用一种电缆或者只使用直径相同的电缆。

(4)在施工前,根据施工要求对电缆沟、电缆支架和电缆交汇口等电缆敷设地设计电缆敷设图。

(5)保证电缆的架设过程中,电缆的排列规则有序,尽量减少电缆相交的状况,在电缆沟的十字交会处更应该注意,要尽量想办法去避免。

(6)在施工之前,要对不同的电缆进行标注,例如编号、规格、型号、电压等,避免在施工中错误使用。

(7)对于电缆在电缆沟中的铺设,在电缆种类多、交叉处、起点、终点等地方,要悬挂警示牌,并且在敷设完成后要及时对其进行固定,保证所铺设的电缆美观。

1.4 关于二次接线的安装

二次接线安装工作的注意事项:

(1)调试人员要提前进入施工现场,了解和熟悉所施工工程和施工图纸,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和设计人员、设备厂家等联系,使问题得以解决。

(2)在整体施工前,要在小范围内进行施工实验,制作样板屏,经过专业人员检查合格后,安排施工。

(3)在施工过程中,调试人员要全程跟踪指导,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有效提高施工速度和质量。

二次接线安装的工艺要求:

(1)对于端子的接线和内部接线检查时要严格按照工艺设计要求,保证接线的正确率,不可低于99%。

(2)对于导线和电气元件之间的连接要采用螺栓连接、插接、焊接或者压接等,保证连接有效,能够正常工作。

(3)柜机内部的导线不可有多余的接头,导线应该完好无损,在安装时要保证电缆芯线规则有序,不可随意安装。

(4)对于安装的电缆,要严格按照电缆规格进行标注,保证以后电缆的检查中能够看清标注的电缆型号,不易掉色。

(5)对于接线端子的外侧,接线要求只能为一根,根据实际情况最多可以为二根,不同横截面的导线不能够接在同一个端子上面,对于靠螺栓连接的端子,两根导线连接的中间部分要垫平。

(6)要认真检查电缆的屏蔽层,保证其工作正常,同时尽量要求美观,在两边进行接地,接地的引线要通过锡焊与屏蔽层进行连接,而且焊接后要保证其能够正常工作。

(7)在二次接线电缆头的制作过程中,要采用红色填充物进行密实紧固工作,在其外部通过黑色热缩管进行保护。

(8)保证电缆的挂牌真实有效,切记不可挂错。

(9)电缆的备用新线必须要进行预留,并且规则地摆放。

(10)接线端子的质量必须严格要求,不能出现绝缘外皮之间互相压接等情况。

(11)对于屏内的勾线要有明确的标号方法,标号要严格按照规律进行,电缆两端的标号要严格一致,不可弄混。

2 在变电站中主变压器的安装

变压器是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其安装质量直接影响到变电站投运后电网能否正常、安全地运行。

在变压器的安装过程中,必须按照施工要求和规范进行施工,按照变压器的说明书对变压器的安装做出施工计划,提前设想、解决施工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

变压器中的特高压变压器的安装要求最高,与500kV的变压器安装过程相比,特高压变压器的安装时要注意:绝缘油的处理、抽真空及真空注油和注入变压器后的局部放电试验。

根据750kV变压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经验,为了避免真空注油这一过程中变压器油注入量过大而流进麦式真空计或者真空泵里,可以在原本的安装位置加一块儿钢管来提高其高度,并使用透明可见的塑料管连接上下,方便观察注油过程中的油面高度。

注油过程完成以后,要对变压器进行热油循环试验,保证能够循环60h。

3 变电站的监控系统和保护装置的安装

特高压变电站的监控系统和保护装置与普通的变电工程所采用的方式大体一样,但是监控的范围很大,在线路的保护中要配备三套主保护系统和二套远跳型的就地判别装置;调试的方法和程序与500kV的保护装置完全一致,保护调试工作中所采用仪器的精度要高于0.5级测试仪。

参考文献

[1]尹文辉.基于变电站电力施工的几点技术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9)

[2]纪联辉.结合工程实例谈高压变电站电气安装施工技术[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0)

上一篇:学业水平测试下一篇:园林式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