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粉着火

2024-09-05

煤粉着火(共3篇)

煤粉着火 篇1

摘要:煤粉仓内煤粉局部结拱, 在压缩空气冲刷下自燃, 烧红仓壁, 通过分析原因并改进控制方法, 运行中有效解决了仓内煤粉自燃。

关键词:煤粉,自燃,仓助流,煤粉仓红壁

我公司一期熟料线煤磨为球磨机, 型号Φ3×6.5+2.5m, 设计生产能力:18~20t/h (进料粒度<25mm, 80μm孔筛余6%, 原煤水分<8.5%, 煤粉水分<1%, 中等硬度) 。煤粉仓为单筒双锥体形式, 荷载量80吨。使用原煤为烟煤, 收到基月平均Mar=12±1.5, Var=28±2。煤粉制备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在日常生产过程中控制磨机入口温度不大于220℃, 出磨温度57~58℃, 煤粉细度控制指标为0.08毫米方孔筛筛余量小于5.0%, 水分小于3.5%, 生产中煤粉合格率能达到95%。

1 险情出现

2014年5月初的一天, 巡视煤粉制备现场设备时, 在煤粉仓锥体附近发现有轻微烧糊的气味, 用测温枪仔细检查, 发现在煤粉仓锥体最上层仓助流气管附近有一处10公分大小高温点, 外保温镀锌板显示76℃, 中控室操作画面各温度检测点最高显示56℃, 该测点距离76℃高温点约2.5米, 煤粉仓顶CO浓度检测数据没有超过报警值, 判断为仓助流用压缩空气长期摩擦沉积在仓壁上的结拱煤粉, 引起的局部煤粉自燃, 遂决定在正常生产中处理这起煤粉自燃事故。

2 采取措施

(1) 通知煤磨中控操作员降低出磨温度至52~53℃, 勤观察CO监测值, 超过报警值立刻通知; (2) 检查确认CO2灭火系统状态是否完好, 应急备用; (3) 保持煤粉仓满仓状态, 用煤粉填充仓储存空间, 减少可燃气体富集, 并用厚煤层覆盖着火点, 减少和氧气接触; (4) 通知中控室窑操作员停止煤粉仓压缩空气环吹助流, 杜绝该部分空气进入; (5) 拆除高温点处外保温层, 暴露出煤粉仓锥体钢板, 已经是可见红色, 见图2。红外测温枪测量显示582℃, 进行仓壁喷水降温, 在已自燃煤粉流走后避免仓壁铁板蓄热引燃后续煤粉; (6) 每半小时测量一次自燃处仓壁温度并记录, 是否呈下降趋势。

3 处理效果

处理该事故过程中, 回转窑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 在压缩空气仓环吹助流停止以后, 煤粉转子秤负荷率忽大忽小, 下煤不好, 恢复了下面的2层仓压缩空气环吹助流后, 下煤情况有好转。经过70个小时的持续观察, 仓壁温度恢复正常。

4 事故反思

这次煤粉仓自燃事故虽然没有造成大的损失, 但是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引起我们的反思, 为什么煤粉仓会自燃呢?经过对检修记录和运行数据的分析, 我们发现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

(1) 转子秤的转子和上下密封板间隙过大, 正常的间隙值在0.3~0.5mm, 而我厂转子秤密封间隙小于0.6mm时, 转子秤运行电流超过额定值经常跳停, 所以为了保证转子秤正常运转, 间隙值在0.8mm左右, 送煤风上窜到转子秤进煤口形成气囊, 造成下煤不畅, 加大煤粉仓内压力破坏气囊后下煤好转, 所以仓助流环吹设置供气压力0.5MPa, 间隔时间30秒, 喷吹时间3秒。

(2) 使用的压缩空气含水量偏大, 导致煤粉在环吹口部结拱, 结拱煤粉在压缩空气流的长期冲刷下温度逐渐升高, 形成自燃。

(3) 仓壁由于有保温层的保护, 热量不容易散失, 热量聚集引起煤粉氧化反应加剧, 烧热的仓壁又引燃经过的煤粉, 导致该处仓壁温度越来越高, 最终仓壁烧红。

所以在生产过程中, 设备、电气、工艺都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 并相辅相成, 互相支撑, 才能安全高效稳定运行。

煤粉着火 篇2

1、目的

为了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有效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最大限度的保障公司员工生命安全、减少公司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

2、时间

2013年6月29日

3、演练地点

熟料车间2号线窑头煤粉仓

4、演练内容

模拟2号线窑头煤粉仓着火应急处置。

5、现场指挥人员 总指挥员:生产副总

副指挥员:安环部、技术部、熟料车间第一负责人

6、职责

6.1 指挥职责:

总指挥:负责演练现场的指挥,宣布演练的开始和结束。

副指挥员:配合总指挥员完成演练任务接受,指导现场人员完成演练操作。

6.2 应急救援小组及职责

为确保事故发生后立即实施现场扑救和紧急救援,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下设五个应急救援工作小组:

6.2.1现场火灾扑救组组长:熟料车间主任***;副组长:当班班长

成员:当班员工

职责:负责组织部门内部人员实施现场火灾扑救及人员疏散工作。6.2.2现场伤员救治组组长:熟料车间副主任 副组长:安全员

成员:安全环保部科员 职责:负责对受伤人员及时采取必要的、有效的现场紧急救护和处置,以及受伤人员的紧急转院工作。

6.2.3消防专业扑救组组长:公司保卫部部长;副组长:生产安环部部长

成员:保卫部科员

职责:负责对火势较大、所在部门难以控制的火灾进行扑救。6.2.4 后勤保障组组长:行政部部长

成员:行政部科员

职责:负责现场救援物资提供、协调工作,抢救的联络、同时承接事故报告,通知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各小组负责人赶赴事故现场。6.2.5 技术支持组组长:技术部部长;副组长:技术部副部长

成员:技术部科员

职责:负责接受现场指挥员的咨询,对应急救援系统技术支持。

煤磨系统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若组长不在现场时,由副组长全权组织应急扑救和救援。

6.2.6 资金支持组组长:财务部副部长(主持工作);

成员:财务部科员

职责:负责现场救援资金保障、协调工作。

6.3应急演练评估组:公司领导

对任务层面评估、职能层面评估和演练总体层面评估。

任务层面评估:主要针对演练中的某个具体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职能层面评估:主要针对演练中某个部门的实际职责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演练总体层面评估:是对演练的总体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应急演练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观察和记录演练活动,比较演练人员表现与演练目标要求,提出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整改建议。

6.4应急演练演员组:熟料车间员工 在应急演练期间模拟受到伤害人员。

演员甲:模拟在扑救期间受到高温物体的灼烫;

演员乙:模拟在扑救期间中暑晕倒

7、演练形式

6月23日上午9:00实施模拟实战演练。

8、演练注意事项

8.1 个人防护

进入现场人员穿好劳保防护用品,戴好安全帽。提高安全意识、注意在演练期间做到“三不伤害”,坚决杜绝”三违”。

8.2 演练安全

演练实施前,熟料车间现场扑救组、技术支持组严格做好事故预想、划定演练区域、做好演练现场的设备设施、作业场所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严防应急演练期间发生事故。

9、演练步骤

报警----接警----确认警情----启动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应急恢复----应急结束----应急预案演练评估

9.1情景事件描述

2012年6月23号白班,二#煤粉制备系统正常运行,9点00分中控操作员**发现窑头煤粉仓煤粉温度显示70℃,查中控历史曲线发现该点温度缓慢上升,立即通知现场岗位工**进行检查,并报告给班长***,通知电气人员**对此温度进行检查确认。(此时煤粉温度还在上升中)。9点10分,**电气人员检查确认温度属实,煤粉仓发生自燃着火,报告至中控大班长。中控大班长**立即向生产品质部长***和调度**汇报,并立即紧急停磨,停止向煤粉仓进煤,通知现场岗位工**进行检查袋收尘灰斗温度。***立即向上一级领导报告,并组织要求人员进行扑救,在严密关注煤粉仓煤粉温度的同时,在班长的组织下,现场已拉好警戒线,严防无关人员进入煤磨现场。9点40分,头煤仓煤粉温度达80℃且还在上升,一会达成85℃。熟料部车间主任***立即通知停止煤磨小袋除尘器引风机并关闭引风机进口阀门**启动窑头煤粉仓CO2灭火系统,5分钟后,此温度从88℃开始下降,到9点50分,温度已下降至55℃。9.2煤粉仓着火事故的处置方案演练

接警与报警

9:00 中控岗位人员通报发现窑头煤粉仓温度呈上升趋势后,立即电话通知煤 磨岗位检查煤粉仓温度,同时报告班长

中控岗位:“我是**,2号线窑头煤粉仓岗位请注意,中控显示熟料 2 号线窑头煤粉仓温度已达70℃且呈上升趋势,请立即检查煤粉仓、袋式收尘器灰斗 及壳体,确认情况。

煤粉仓岗位:“收到,立即进行检查” 确认警情与报警

9:10 煤粉仓岗确认煤粉仓着火后立即联系中控停磨并汇报班长。班长立即赶赴 现场

煤粉仓岗:“中控,我已检查煤粉仓及袋式收尘器灰斗,确认袋式收尘 器正常,煤粉仓温度比较高,可能发生煤粉自燃事故。

9:15 中控接停磨通知后立即停止向窑头煤粉仓灌入煤粉,煤磨系统全部停车,密切关注煤粉仓温度变化,并同时向车间主任和生产调度汇报。

中控岗:“窑头煤粉仓煤粉温度达70℃且一直在上升,怀疑煤粉仓可能着火,我已停止煤磨机,停止向窑头煤粉仓灌入煤粉,系统已全部停车,我会密切关注温度变化。请领导批示”

启动应急预案

9:20 总指挥赶赴现场宣布:“我命令启动煤粉仓着火应急预案。”

并向公司领导、安环办报告:“我是**9:15分接中控岗报告,熟料二 号线窑头煤粉仓因环境温度高等原因发生自燃事故,现在煤粉仓温度是 80℃,无设备设施损坏及人员受伤,各救援小组已经开始实施救援行动,请指示。”

公司领导:“立即启动煤粉仓着火应急预案”

车间主任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并同时命令班长立即组织施救人员按 照应急处置方案展开扑救,9:20 技术部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提供技术支持。现场扑救组长:“中控岗,我是**我已组织人员接好了高压水枪,并调来了公司的洒水车,请密切关注温度变化” 中控岗:“收到”

9:25 扑救组长在救援现场设置警戒线,严防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岗位人员视火 势情况,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利用现有消防器材对初起火灾进行扑 救。

煤粉仓局部自燃的处理方法:

停止煤粉入仓,降低煤粉仓位,尽快用空仓内自燃煤粉。

煤粉仓内出现明火的处理方法:

关闭煤粉仓进料、出料闸板,开启煤粉仓CO2灭火系统灭火或灌入粉状生料粉灭火。

如防爆阀爆开,待喷入CO2或灌入生料粉,温度得到有效控制后(60℃以 下)再密封防爆阀。

灭火注意事项:

所有施救人员远离防爆阀,不要正对防爆阀,远离门窗,防止爆炸冲击伤 人。

在确认煤粉仓温度降低或仓内火势扑灭之前禁止打开任何检修门。

打开检修门检查煤粉仓内情况时或密封防爆阀时必须穿防火服、戴头盔。9:25 医疗救护组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对模拟受伤人员进行医疗救护演练。医疗救护组长:“总指挥,我是**在扑救中一名队员接触高温仓体受到灼烫,一 名队员因环境温度过高中暑,现在我组人员正在实施救护。”

总指挥:“收到,一定要尽力对两名队员进行救治,立即安排应急车辆将队员送 至于都人民医院”

9:50 中控岗密切监视煤粉仓温度变化,先通知现场扑救组温度上升至80度,并汇报熟料车间主任,接命令后启动二氧化碳自动灭火系统灭火。中控岗:“总指挥、温度上升至80度”

总指挥:“收到,温度上升至80度可启动二氧化碳自动灭火系统灭火。自动灭火系统岗:“收到,立即按照操作规程及安全规程启动”

10:00中控岗监视温度从85℃开始下降,到10点10分,温度已下降至55℃ 中控岗:“煤粉仓温度从85℃开始下降,10:10温度已降至55℃。” 10:12 应急总指挥宣布应急演练结束

清理现场,并连续监测煤粉仓温度。

清点演练人数,与现场岗位人员交接并有序撤离。

解除警戒,恢复正常秩序,善后处理。

总指挥:“我宣布现进入应急恢复阶段,现场扑救组清理现场,中控岗及煤粉仓岗连续监测温度。”

现场扑救组长:“总指挥。我是**现场已经清理完毕,请指示。”

总指挥:“现在清点应急人员人数,与现场岗位人员交接并有序撤离现场,接触警戒恢复正常秩序,现场岗位人员做好善后处理。”

总指挥:“公司领导,我是**,熟料车间煤粉仓着火应急预案演练圆满成功,请指示。”

公司领导:“同志们辛苦了,应急预案演练结束”

10、应急演练总结

应急演练结束后,总指挥组织各应急救援组队伍在办公楼前广场列队整齐,由公司领导做口头演练总结。

11、附件

煤粉着火 篇3

煤的工业分析和着火温度是所有用煤企业的常规检测项目,简单易行且极为普及,若能证明它们与燃烧性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无疑是企业分析煤种燃烧性的最佳方法。已有实验表明,煤的燃烧性与煤质成分和着火温度有关[3],但这些研究只是通过比较实验结果的变化规律,定性的得出结论。本文使用相关系数概念,定量分析燃烧性与工业分析及着火温度的关系,准确描述三者的相关性。

1 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是衡量两个变量线性相关密切程度的量。相关系数是按积差方法计算,同样以两变量与各自平均值的离差为基础,通过两个离差相乘来反映两变量之间相关程度。

对于容量为n的两个变量X,Y的相关系数公式为,

undefined

式中:Xi,Yi—变量X,Y的分量,i=1,2,3,…;

undefined—变量X,Y的平均值。

相关系数的值介于-1与+1之间,即–1≤ r ≤+1。其性质如下:

(1)当r>0时,表示两变量正相关,r<0时,两变量为负相关。

(2)当|r|=1时,表示两变量为完全线性相关,即为函数关系。

(3)当r=0时,表示两变量间无线性相关关系。

(4)当0<|r|<1时,表示两变量存在一定程度的线性相关。且|r|越接近1,两变量间线性关系越密切;|r|越接近于0,表示两变量的线性相关越弱。一般可按三级划分:|r|<0.4为低度线性相关;0.4≤|r|<0.7为显著性相关;0.7≤|r|<1为高度线性相关[4]。

2 实验方案

某炼铁厂喷吹用煤共15种,煤质差异很大,11种无烟煤,4种烟煤,产地分散,适合作为分析样本。各煤种编号为1#-15#。

2.1 实验装置

SDTGA5000型工业分析仪,FDK-G5型着火点测定仪,WCT-2C微机差热天平。

2.2 实验原理及方法

燃烧性测定采用热重法。工业分析和着火温度实验严格按照《GB/T212-2008煤的工业分析方法》[5]、《GB/T18511-2001煤的着火温度测定方法》进行[6]。

热重法的基本原理是,煤粉样品以一定的速度升温,温度变化过程中煤粉燃烧产生质量变化生成热重曲线。通过分析曲线,可以计算煤粉在某一温度下的燃烧率。为便于分析,一般选择燃烧温度达到500℃、600℃、700℃、800℃时的燃烧率[7]。

煤的工业分析是指对煤中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含量进行测定和计算分析,是了解煤质特性的主要指标[8]。本次使用的工业分析仪内置集成了传统工业分析的所有设备,内部实验过程符合国标要求,可自动完成工分测定。

测定煤的着火温度是将粒度<0.2mm的分析煤样与固体亚硝酸钠均匀混合干燥后装入玻璃试管,将试管插入加热器中,以一定速度加热,引起煤样爆燃,即为原煤着火点。实验通常进行两次取平均值。

2.3 实验结果

1#-15#煤样工业分析、着火温度、燃烧性的实验见表1。

2.4 数据筛选

从数据看,当温度达到700℃时,几乎所有煤样的燃烧率都达到90%以上,800℃时基本全部燃尽,数据离散度显然很小,不能使用。通过计算500℃和600℃时煤粉燃烧率的标准差,选择离散度更大的作为表征煤粉燃烧性的参数。标准差计算公式如下:

undefined

经式(2),500℃与600℃煤粉燃烧率标准差非别为18.165和20.230,表明600℃燃烧率数据离散度更大,更适于比较不同煤种燃烧率的优劣。

此外,固定碳是根据工业分析的其他几个参数计算得来的,因此它本身就与其他参数存在线性相关,即固定碳与工业分析的其他参数是不独立的。因此,对固定碳作相关性分析没有意义[9]。

3 实验数据分析

利用式(1)分别计算水分、灰分、挥发分、和着火温度数列与600℃煤粉燃烧率数列的相关系数,结果见表2。

分析表2结果,可得到以下结论:

(1)煤的工业分析各参数和着火温度均在不同程度上与煤粉燃烧率线性相关。这与以往的煤粉燃烧研究的结论相吻合,即煤粉燃烧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

(2)水分和挥发分与燃烧率表现为正相关,灰分和着火温度表现为负相关

(3)挥发分是与燃烧率相关性最大的参数,属于高度相关,且数值十分接近完全相关;着火温度为高度相关,相关系数比挥发分略小;水分为显著相关;灰分为低度相关。

相关系数较高的挥发分和着火温度与600℃燃烧率折线图见图1。图中,三条折线的变化趋势非常相似,线性相关性非常明显。

4 结论

(1)喷吹煤粉燃烧性是关系燃烧器安全和稳定运行的重要参数,掌握煤粉燃烧性变化规律是企业保证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直接测定喷吹煤粉燃烧性的两类方法均不适用与生产企业的应用,利用煤的工业分析和着火温度来分析煤粉燃烧性是即简单又实用的方法。

(2)实验测定了对15种喷吹煤的工业分析、着火温度,引入相关系数对二者与煤粉燃烧性的相关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各参数与煤粉燃烧性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煤的挥发分和着火温度与燃烧性高度线性相关;水分为显著线性相关;灰分为低度线性相关。

(3)煤的挥发分与燃烧性的相关性最高,接近完全相关,用来分析煤粉燃烧性完全可行。

参考文献

[1]刘仁生,刘应书,金龙哲,等.贫煤、贫瘦煤喷吹技术研发及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14-22

[2]刘国伟,董芃,韩亚芬,等.富氧条件下煤燃烧特性的热重分析实验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1(1):104-108LIU Guo-wei,DONG Peng,HAN Ya-fen,et al.Experi-mental study on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als underenriched-oxygen condition by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J].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11(1):104-108

[3]孙云,王长安,刘京燕,等.混煤燃烧技术研究进展[J].电站系统工程,2011(2)SUN Yun,WANG Chang-an,LIU Jing-yan,et al.Re-search progress on blended coal combustion[J].PowerSystem Engineering,2011(2)

[4]孔宪臣.统计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236-237

[5]GB/T212-2008.煤的工业分析方法[S].2008

[6]GB/T18511-2001.煤的着火温度测定方法[S].1998

[7]张建良,张曦东,陈杉杉,等.利用热重法研究混煤的燃烧[J].钢铁研究学报,2009,(2)ZHANG Jian-liang,ZHANG Xi-dong,CHEN Shan-shan,et al.Blended coal combustion studied by thermogravime-try[J].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2009,(2)

[8]汤清华,马树涵.高炉喷吹煤粉知识问答[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9]曹学章.高炉喷吹用煤的选择[J].选煤技术.2007(6):44-45CAO Xue-zhang,Methods of optimizing injection coal[J].Coal Preparation Technology.2007(06):44-45

上一篇:公路工程中控制网测量下一篇:为学生美好未来奠基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