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集

2024-05-23

赶集(精选9篇)

赶集 篇1

我每次旅途中都有一项重要活动——赶集。它没有去酒吧那么刺激, 也没有去博物馆那么高雅, 但真实而丰富, 那里的婆婆妈妈, 斤斤计较, 尽除矫饰, 艳丽缤纷, 是体验民生的最好场所。当然超市也是好去处, 但全世界的超市都一个样, 少有情趣, 只有赶集, 才能看到最本质的土风。国内的市场, 基本上为中间环节, 少有生产者赤膊上阵, 叫卖自家产品, 倒是国外的集市, 虽处城市中央, 但多属自产自销, 二道贩子少, 所以人们能买到小农小手工者的自家特产。而且种类繁多, 有古董珍奇, 也有食品服装, 都是民间特色。所以, 每次出门前, 我都会在网上查阅资料, 了解各种市场的开业时间。所幸的是, 国外的集市, 多是在市中心最热闹的地点, 并不难觅, 相声里说“天安门改农贸市场”, 不是一点根据没有的。

瓦伦西亚的酒池肉林

在西班牙瓦伦西亚逛中央市场, 最让人难忘的是伊比利科火腿。一大片成形火腿裸体高挂, 壮观的景象触目惊心, 艳帜高张, 有酒池肉林之感, 能与之匹敌的, 只有四川农贸市场上的香肠腊肉。但香肠腊肉体积较小, 更兼不成形, 颜色较暗, 远不如这火腿来得香艳。再加上西班牙语发音脆爽, 语速极快, 人人嘴里像含着个小马达, 小贩们一边卖腿, 一边不忘与打扮得花枝招展的主妇们调情。如果价格谈不拢, 那台小马达几下就把你轰走, 毫不客气。所以逛火腿市场, 那热烘烘香喷喷的性感之气, 直逼五官, 如同掉进大染缸。

西班牙火腿, 是用黑腿猪腿腌制, 这猪娇贵, 只吃橡子, 肉质鲜嫩, 腌则要腌14到20个月, 然后一片一片地切下生吃。由于制作精细, 火腿等级从300欧元到六七百欧元, 各不相同。店老板都会切下些薄得如油纸般的肉片, 请你尝尝再买。实打实的风干肉, 随便吃几片, 其实就饱。但常常是, 吃完了, 就决定买下来。一来肉质鲜美, 二来, 这里的很多火腿都是配着刀和肉架一起卖, 放在家里, 随吃随切。想想看, 家里放了一整只实木架上的香艳猪腿, 配有细长的专用刀具, 多么有装饰感, 显得多么丰衣足食。很多游客就此上当, 扛着一条大腿打道回府。但恰恰, 肉类在很多国家的海关都属违禁品, 进关时一旦被查出, 立即没收。

普罗旺斯的香薰夜市

爱克斯普罗旺斯是普罗旺斯的首府。这里号称小巴黎, 有一条颇具香榭丽舍大街风情的梧桐树林荫大道穿过市区中央。香街满是吸引游客的咖啡馆, 有点经验的人都知道喝咖啡不能在香街喝, 得到小巷子去。但到了爱克斯普罗旺斯, 夜幕一降临, 游客们还是被吸引到这条大街上, 企图在满街的香皂夜市中找到宝。

普罗旺斯以产薰衣草著称, 用薰衣草做的各种香精和香皂卖到全世界。这条街基本都是卖这类物品, 此外兼卖一些纸灯笼、小皮件之类的小手工, 很像宜家里卖的, 也不知道是谁抄谁。摊贩会告诉你, 这些香精和香皂的纯度多么高, 远比商场里的化学品来得纯正。拿起来一闻, 果然香喷喷。于是我信了, 买了一瓶又一瓶, 一块又一块。按中国人的观念, 西方人好享受, 尤其是法国人, 法国南部人, 一下班, 都忙着吃喝享乐, 夜市, 从来是勤劳的亚洲人专利, 所以这条街上阵容庞大的香薰夜市, 着实不按牌理出牌, 人气极旺。

第二天开车出城, 竟然循着香气, 找到了真正的薰衣草田。旁边一座小农户, 漆成薰衣草的紫色, 里面摆满了各种小香精瓶、小香皂块。拿起来闻, 跟昨晚的完全不一样, 更精致淡雅。买还是不买, 这成了一个问题。

很难相信这家农户有多么朴实, 首先人家很傲慢, 对客人爱搭不理, 其次人家很有经验, 虽然孤身野外, 但室内哪儿哪儿都有土摄像头, 就是各种镜子。主人站在款台, 店里所有客人一举一动都从反光镜里看得见。但是那种香薰味道, 和城里夜市的味道完全不同, 身处山谷中的薰衣草田间作坊, 即便只是一种体验, 也只能乖乖掏腰包。于是又是一大堆瓶瓶罐罐, 装进自己的行李。

法兰克福的腰果仁

总体来说, 法兰克福是个无趣的城市, 战后重建为金融中心, 就是德国的CBD啊, 还能有多少情趣?甚至连周末集市, 也不过中央广场几个零星的摊档。唉, 德国打什么仗啊, 毁掉一切, 重建一切, 不然也会有一大片人头攒动的繁荣集市。

好在头天逛过周围几个卫星城的小市场, 算是好去处。有个奥布乌塞小镇的鱼市场, 是在一座森林里, 周末大早, 第一缕阳光从林间泻下, 鱼贩开始把鱼放进森林中的一个个人工小池塘, 客人要哪条, 小贩就为你捉。这座小镇已经没有大规模的农贸市场, 倒是这个鱼市场很有趣。当地人也承认, 能在森林池塘里卖鱼的, 即使是德国, 也不多。

逛过头天乡下的鱼市, 再在法兰克福市中心逛周末市场, 未免不过瘾, 不过一些卖比萨、卖德国香肠、可口可乐、冰淇淋的车子。但有一个老太太, 很典型的日耳曼人, 很冷漠, 但卖的果仁有特色。当地的朋友说, 老太太每周在这里卖果仁至少已经有十年。她冷漠, 似乎也是有资本的。

法兰克福再无趣, 也是欧洲最重要的中转站, 那个中央广场每天也有无数游客在那里闲逛。比萨早吃腻了, 可乐也喝得翻胃, 但老太太的蘸糖果仁, 绝对是那个无聊广场上的奇葩。如果游客们吃了太多口味相似的无聊巧克力, 还真不如在这里买5欧元的老太太牌果仁。

赶集 篇2

我的老家在寿昌。赶集,这是一流传已久的习俗,在我们这里,仍然是很流行的一种买卖方式,也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娱乐活动。这不,一年一度的大集市又到了,我和妈妈一起去赶集。

一来到赶集的地方,到处人山人海,客流如织。赶集的地方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新奇玩具。满街的货物摊,从街头摆到街尾,摊上五颜六色的货物使人眼花缭乱:有服装鞋帽、瓜果蔬菜、小吃、花草树木不夸张地说,凡是城里能买到的,我们这里也能买到。卖货的极力推荐着自己的货物,买货的顾客则东瞧瞧,西摸摸,挑选自己喜爱的货物。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和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除了来购物的人,当然也有不仅有淋琅满目的商品、美味可口的点心和小吃,还有许多娱乐项目呢!这是我最喜欢的啦!在这片热闹的海洋中,洋溢着欢乐的笑声。大家的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我心想:这么有趣的集市,要是天天都能看到该有多好啊。

一天的时间过得飞快,天黑了,集市上的人们也渐渐散去,可留我的却是快乐和美好。

外资银行下乡“赶集” 篇3

继2007年8月香港汇丰银行获准在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设立一家村镇银行之后,花旗银行、渣打银行和东亚银行等外资银行纷纷递交入市“申请书”,下乡“赶集”,拼抢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蛋糕”。

逆流而上 外资银行进村

2006年之前,中国农村金融市场波澜不惊,甚至有点沉寂。鉴于开拓农村金融市场成本高、风险大、收益少,自2000年以来,工行、中行、建行等三大国有商业银行不断撤出效益不好的部分县域市场。一贯以“农”字头自居,称霸农村金融市场的中国农业银行也在收缩网点,无心在农村“刨土啄食”。直到2006年7月,农行的“自保”行为才被银监会棒喝“叫停”。

然而,峰回路转,就在国有商业银行悄然全线撤退的情况下,外资银行却逆流而上,乘虚而入,昂首挺进中国乡村。颇具战略眼光的外资银行在拼抢城市高端市场的同时,并不放弃中国农村这个低端市場。

2007年9月27日,澳新银行宣布,花费3.18亿澳元,收购上海农村商业银行19.9%的股权,股权交易目前已经完成。

荷兰合作银行也正在与有关方面进行紧张谈判,目的是入股天津与辽宁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在此之前,荷兰合作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已经收购了杭州联合农村合作银行15%的股份。

汇丰银行更是一马当先,直接另起炉灶,下乡开起了村镇银行。即将正式营业的汇丰村镇银行投资仅1000万元人民币,员工才25人。目标客户是进行小型经营的农民、农产品供应商及出口商。具体业务方面,除了包括针对企业、个人的存贷款业务外,还会涉及进出口业务,未来还可能提供保险与企业银行产品。

汇丰银行新闻发言人表示,汇丰在巴西、印度、印尼、菲律宾和墨西哥等市场发展了不同的农村金融模式,积累了丰富经验,只要坚持做,即使只有25个人,也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

入户中国的外资银行,其主攻方向是开展城市高端客户的争夺战,抢占蛋糕上的奶油。但汇丰银行、澳新银行、荷兰合作银行却剑走偏锋,垂青于中国农村金融市场,这让龟缩于城市的本土国有商业银行倍感汗颜,为“老外”敢于把触角伸向农村的勇气而惊愕。以“地头蛇”自居的农村信用社更是心头一震—“狼”说来就来了。

外资银行 也将遭遇盈利难题

深谙“穷人银行家”尤努斯的经营之道,外资银行克服了浮躁的逐利心态,进驻农村,开垦农村“荒地”。

外资银行下乡“赶集”意义重大。中国银监会官员曾这样比喻村镇银行:“好比一桶开水,加些盐,加些油,再加些青菜和海米,就可以成为美味的鲜汤。而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就是为原有的农村金融市场添加了鲜美的作料。”银监会官员提出的“汤水效应”旨在引进各类资本,丰富农村金融市场。

不过,质疑的声音同样存在,不少人担忧,借外资银行搞活农村金融市场只是银监会官员的一相情愿。外资银行不会做亏本买卖,但要在短期内盈利,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对于经营一家村镇银行到底能有多大收益,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

一家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人民币的村镇银行,如果股东分红的年度目标是10%,各项管理费用为200万元人民币(人员工资、房租水电、业务费用等),那么,每年至少要创造400万元人民币的毛利。按照存贷利差4%~5%的水平计算,再考虑到部分坏账,则需要0.9亿~1.1亿元人民币的贷款规模。按照75%的存贷比例,则至少需要1.2亿~1.46亿元人民币的存款规模,每个月需要吸储990万~1200万元人民币。而现在开办的村镇银行每月吸收存款仅为300万元人民币左右,要实现盈利,至少需要三年时间。

在农村开展金融业务成本高、风险大,这是国际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大城市里做一个项目有几亿元的业务量,手续费派生业务收入都很可观。可在农村,农户信用贷款平均每户0.3万元人民币,联保贷款平均每户是1万元人民币,金融业务的收益率相当低。

对此,业内专家表示,“外资银行刚刚在中国农村市场试水,但理论上来讲,懂得游泳的姿势、要领,它们会在实践中摸索。外资银行投资中国农村,既可提升形象,也是一种长远战略,他们着眼于中长期发展,短期内不一定盈利,甚至出现亏损也是可以接受的。”

提前布局 看重市场潜力

既然在乡下“赶集”没什么油水,外资银行缘何还如此痴情于农村金融市场?

事实上,外资银行可不是傻子,也不是纯粹来中国学雷锋,无偿帮助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他们看重的是中国农村金融巨大的市场潜力。

一个成熟的金融机构应该具有更长远的眼光,如果仅局限于现有客户的争夺,必将加剧竞争的激烈程度。而不断开发新的市场是一个商业机构取得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银行业金融机构也莫不如是。

中国拥有9亿农民,农民收入正在迅速增加,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每年汇回农村的资金非常庞大;中国农业以及与农业关联的产业正在崛起,需要庞大的资金输血;中国县域以及乡镇的工业正在进入新一轮迸发期,资金需求迫切;随着交通瓶颈的彻底解决,沿海一些产业正在向西部以及农村转移,要依靠资金启动市场;中国农村有1.2亿农户有贷款需求,但目前这一市场的满足率只有60%。也就是说,还有40%的空间未得到金融服务;中国3.5万多个乡镇中,金融服务空白率是为6.7%,即还有2500个乡镇处于金融空白状态;作为还贷人来说,农民的信用是比较高的。

几年来,为了解决“三农”问题,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信今后中央政府支持农业的利好政策,包括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将越来越实惠。

这些都给农村金融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给农村金融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以及中间业务提供了拓展空间,农村成为商业性金融业务的潜力点和盈利点。正是看好中国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汇丰等外资银行才要在中国农村业务上大显身手。

赶集 篇4

4月17日, 信息分类领域老大老二的赶集网与58同城终于宣布达成战略合并协议。合并后, 新公司市值将超过100亿美元。新公司将采取双品牌战略, 赶集网与58同城保持独立运营, 各自的管理和员工架构基本保持不变。赶集网CEO杨浩涌和58同城CEO姚劲波将出任新公司的联合CEO, 并同时担任联席董事长。

今年年初滴滴和快的宣布“闪婚”, 2012年视频领域的优酷和土豆合并。无独有偶, 合并双方都是同一领域内的第一、第二名。

点评:强强联合屡见不鲜, 合并的直接结果是消除恶性竞争, 大幅降低推广成本和销售成本, 实现“1+1>2”的效果。

赶集作文350字 篇5

一到集上我就看见人山人海,远处看是一片“花海”,因为有好多人怕热都打着伞。从下面看则是鞋子的世界。我们一进集就看到了卖桃子的,于是奶奶问卖桃子的:“你的桃子多少钱?”“两块五。”卖桃子的人说。奶奶说:“哦。”就开始挑起来了。挑好桃子奶奶交给卖桃子的人,那人称了称说:“十四元。”奶奶给了钱走了。走着走着碰上了王奶奶,王奶奶说:“你也买桃了,多少钱一斤?”“两块五”奶奶回答到。“哦!我卖的一块五。”

王奶奶说。“那我买贵了。”奶奶笑哈哈地说。然后就和王奶奶擦肩而过了。我们继续往前走,奶奶问了一个买豆腐的,我一直在奶奶的后面,所以只听见了车子喇叭声和叫卖声,就没听见奶奶说什么。接着我们又来到一个买黄瓜的人跟前,奶奶挑了几只黄瓜给那个人。“一块六。”卖黄瓜的人称完告诉奶奶。奶奶给了他两块,但那人却找给奶奶五角。回家时我问奶奶:“为什么卖黄瓜的人找给我们五角钱,不是应找回四角钱吗?”奶奶说:“这是为了让我们以后再去买他的菜呀!”“哦!原来是这样。”我说。

同城赶集决战前夜 篇6

有一种赌局,最终的赢家只有一个。

杨浩涌与姚劲波正是这样的赌局中的一对忠实赌徒。

前者统帅赶集网,后者掌管58同城网。大众或许是从姚晨“我有一头小毛驴”和杨幂咆哮“这是一个神奇的网站”才开始关注这两个集合了房产、车辆、招工、兼职、黄页等海量信息的分类信息网站,却不知在广而告之之前,此二人已在这杀机四伏的江湖上厮杀了好几百回合。

如今百站凋敝,生者寥寥,旗鼓相当的密集广告攻势不过是杨姚两人最后决战的剧情预告。

争先

2004年12月24日,北京,杨浩涌走出了从美国来的飞机。他刚刚辞去了在硅谷的高薪工作,自筹10万美金,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然地回国创业了。

杨浩涌打算把美国最大的分类信息网站Craigslist及其商业模式复制到中国。Craigslist相当于免登陆BBS,用户可以发帖买卖二手货、交友、租房子等,当时这在中国比较新颖。同时,类似Craigslist这样的大容量分类信息网站让用户一旦使用习惯,而且能满足其各方面信息需求后,用户就会懒得再找类似的网站备用。于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决定了整个市场最终只需要一个赢家。

所以杨浩涌暗下狠心,一定要快,以此抢得先机。

到北京后短短一周时间,杨浩涌就完成了公司注册、租下办公室,招聘了最初的一批人马,还与员工一起熬夜编程……2005年3月,赶集网快马上线。

但是,杨浩涌低估了国内复制Craigslist的速度。为了筹集项目资金,杨浩涌抱着商业计划书拜访了几家美国VC,其中一家应允与他详谈,未料一去才知,合伙人旁边还坐着一个中国投资人,杨浩涌顿生不爽。

后来双方因持股比例意见不合谈崩了,杨还特意找来那个中国投资人吃饭探其动机,请求对方一不剽窃创意,二可合作办公司;岂料对方提出的条件苛刻之至,明显揣着另立山头的阴谋,杨浩涌心中黯然。

果然,赶集网上线后仅仅几个月,分类信息网站的江湖便以山呼海啸之势发展起来。到2005年6月,数量竟至2000多家!其中不乏新浪、搜狐等名门势力。

不过,如此之多的竞争者中,杨浩涌只需要重点关注一个人:姚劲波。

1976年出生的姚劲波早已是国内IT界的“老人物”了。2000年,姚劲波创办了国内最大域名交易及增值服务网站——易域网,同年9月就被中国万网整编收购,算是他的成名役。但姚劲波实在不是安分的人,他花了两年时间,仔仔细细地研究了美国排名前一百位的网站,也打捞起Craigslist一阵深入研究。2005年他便从万网辞职,拉拢几个单兵独骑,共计58员,在广州拉起了58同城网的大旗!

如果说杨浩涌的战略是建站速度的快,那么姚劲波则是牢牢抓住一个关键点:筹资迅猛。58同城网还未上线,姚劲波便利用自己的一些人脉资源和江湖经验,博来了一些正面的新闻报道,这些饵料很快便吸引来了软银赛富。

当时软银赛富正四处寻觅分类信息网站新公司,投资经理正好便瞄到58同城网的报道,遂电话咨询详情。姚劲波自然不会放过已到口边的肉,发动了一轮诚意攻击,只谈了一轮便成功拿下500万美元风险投资!

谁都清楚,战役初期,500万美元的“粮草”将起到怎样力拓山河的作用,58同城网已磨刀霍霍。

铺面VS抢点

“大军”已经整顿完毕,占据有利地形刻不容缓,但在排成阵型之前,不宜直接交锋。两家主帅自然各有打算,比如,姚劲波采取的推广要诀不是快,而是广。

姚劲波认为,作为一个信息交汇、传播和查询的平台,58同城网必须让更多的人知道。人们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找房子找工作,首先得想到58同城网。

为此,58同城网迅速在全国多个大城市以代理制形式落地,广撒兵力,同时在百度、Google投入推广资金,并与腾讯达成合作,独家经营QQ招贴频道,可谓声势浩大,一夜成名。

事实上,姚劲波踩准了一个命门:任何网站的发展都需要时间累积,因为用户使用一个网站往往出于习惯。市场的独占性就需要地广人多。所以姚劲波不计成本,空投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先挖坑,仅靠搜索引擎就发展各地分站,实质上就是给竞争对手的进入设置门槛。

此时,面对财大气粗、敢于在“天下”这个层次开展谋略的58同城网,杨浩涌却囊中羞涩。他在盘算着,10万美元折算成人民币,就是80万元;每个月房租和市场成本是3万元,10名员工,人均月薪2000元,每月支出就是5万元。所以赶集网还能坚持16个月,如果届时投资不到,一切枉然。

杨浩涌会坐以待毙吗?当然不会。富有富的做法,穷有穷的路数。很快,他就发现了姚劲波的死穴。

赶集网最初也曾幻想做全国业务,但杨浩涌发觉这不对。他才刚回国几个月,广州、深圳、重庆这些大城市自己连去都没去过,怎么可能和别人争市场?就算是做了,摊子铺得这么大,如何保证信息提供的有效率?

杨浩涌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割据北京。

既然赶集网在资金、资源等方面确有较大欠缺,那么就量体裁衣,先从单一的城市北京入手,只做北京市场,再逐步扩散到全国;既然是下定决心割据,那么就要把根据地做精做强,只做三个类别:交友、租房和二手货,强化三大重点业务,以此构建城市经营模式,为日后扩张准备可简易复制的基本架构。

很明显,杨浩涌是要和姚劲波比质不比量:光让人知道网站是不行的,关键是用户来了能够找到足够好的信息。所谓你有市场独占性,我有产品优越性。很快,杨浩涌的策略收到奇效:尽管58同城网在全国扩张迅猛,赶集网在总访问量上确实也远远不及58同城网,但赶集网却在北京拔得头筹,既赢得市场也获得口碑,割据一方已成定局。

这边,姚劲波在广州心急如焚。

北京是中国IT业名副其实的中心,掌握北京无异于掌握全国要害,眼见赶集网在北京日渐坐大,58同城网岂能袖手旁观?2006年,姚劲波决意出走广州,将公司总部全员挪至北京,距离赶集网总部不到20公里处,直接对峙。

可是,此时剑走偏锋的杨浩涌已经解决了生存危机。北京市场的赫赫战绩吸引了意欲来华、但受制于互联网内容提供商牌照的Google,赶集网果断与Google设立合资公司运营Google.cn,赶集网可以从中分得一部分收益,不仅能维持运营,还有余力推广,“开战”以来略显被压制的杨浩涌终于可以抗衡姚劲波。

分类信息网站双雄对峙的局面就此形成。

消耗战

如果说在排兵布阵之初,两人颇有默契地不正面冲杀,那么阵型已成之后,两人又默契地同时放弃了克己据守,并且在拼杀中不断升级自身的战斗力。

2006年年终,杨浩涌率赶集网杀入上海、广州、深圳三大一线城市,其中上海已有日后成立分公司直营业务的构架,丝毫不惧先来者姚劲波。

此时二人已经杀得忘乎所以。

双方均与各城主要媒体平台、代理商互表情谊。比如,姚劲波发现了一本《社会百事通》的杂志已经在北京多个社区提供了成熟的社区资讯指南,便抢在赶集网之前与之整合,每月有30万发行量的指南直插赶集网腹地,也把战火从网络燃烧到了纸媒;杨浩涌则继续突出赶集网的“单城割据优势”,如探囊取物般揽获主攻华东市场的丁丁网,与对方道路信息搜索资源优势互补,此外“拿下”的还有天津的北方网、华南的南方网……

摆阵互攻之际,似真似假的“骚扰”战也不时发生。2007年12月,赶集网向58同城网发出律师函,指责58同城网大面积转载赶集网用户发布的信息,并通过手机短信等形式,向赶集网用户发送骚扰信息,称用户在赶集网发布的信息已被58同城网收录,请用户登录58同城网站管理该信息,并提供用户名和登录密码……虽然此事最后也无结果,甚至难判断真假,但双方的火气已经一目了然,几乎同样的控诉还发生在2009年、2010年、2011年……

应该说,战局进行到紧张之处,往往会出现一决胜负的关键点。然而这次是姚劲波和杨浩涌都有了麻烦。

须知,打市场是要耗费大量资金的,但分类信息网站实现盈利也非一朝一夕之事。到2008年,姚劲波尴尬地发现,烧钱无力为继,盈利模式却还模糊不清,怎么办?

软银再次成了姚劲波的贵人。2008年6月,软银向58同城网追加拨款4000万元。这无疑于为姚劲波收复失地买枪添炮。很快,姚劲波宣布利用该笔投资重新启动华南市场,并宣称先期不为盈利,重在用户体验和用户数量的提升。

不为盈利?这当然是虚晃一枪,如果没有软银两肋插刀,58同城网可能早就夭折了。姚劲波迅速厘清网站盈利点:以网络精准广告为载体,发展商家付费为主体,包含会员、销售广告以及搜索引擎联合推广的盈利架构。到2009年,姚劲波终于自豪地说了一句:“我把账做平了。”

相比之下,杨浩涌则继续与风投摩擦不断。2008年6月,本来是杨浩涌庆祝拿到风险投资的当口,未料紧接而至的金融风暴让风投风声鹤唳,不是要求重新评估项目,就是签了的股权协议也不投了,杨浩涌过去问,别人就甩一句:“你们盈利吗?不盈利就不要谈了!”

这把杨浩涌逼到了绝境。

须知杨浩涌要实现盈利更难,为了达到“用户体验为重”,他可是曾亲口许诺禁止弹出广告、漂浮广告的。为了熬过这艰辛岁月,杨浩涌和几个高管都不拿薪水,苦练内功,终于巩固确立了其盈利模式:一是借助自身IT开发能力,快速部署分类信息站,通过发展加盟,收取加盟费获利;二是利用自身技术能力,通过开发首页、特定位置与普通发布页界面分离的系统,将广告和收费信息免费发布,但放在特定位置要付费。这样苦撑8个月后,赶集网艰难宣布盈利。

在不断升温的商战中,赶集网和58同城网都完成了自己盈利模式的清晰化。从某种意义上或许我们可以说,有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是幸运的,因为他会逼迫你进步。

就是在这8个月里,投资方的态度促使58同城网逐渐加大了与赶集网的综合实力优势。姚劲波说:“现在我们的市场份额,包括收入、用户数、发帖量等很多指标可能是市场第二名、第三名的总和还要多!”

然而,整个战事果真如此没有悬念?

大开大合 全攻全守

到2010年,分类信息网站从千站混战,已经发展为58同城网、赶集网与百姓网的寡头战役。2010年4月,姚劲波再获1500万美元投资,为扩大领先优势的“百城战略”迅速启动,企图将奉行割据战略的赶集网彻底扼杀在包围圈中。

就在这时,一声惊雷起!

——杨浩涌宣布,赶集网获得分类信息网站迄今最大、来自诺基亚成长伙伴基金和蓝驰创投的2000万美元投资!而且风投明确表示:请把钱花出去!

于是,杨浩涌盯准竞争对手58同城网的攻击手段,开展了最大规模的三大反击:一为市场拓展,开始与58同城网争夺城市数量;二是重视渠道建设,开拓渠道收入,以收购、合作方式迅速扩张;三是开展区域合作,仿照与丁丁网合作模式,与各城优势媒体资源互补合作。

三大战役,意味着赶集网开始触碰58同城网占据较大优势的二、三线城市,天下对割据的战略形态已经结束,而转入大开大合的全攻全守阶段。

应该说,姚劲波的反应有些迟钝,但这一切还未完,杨浩涌竟然还有惊雷第二声!

“赶集啦!赶集网,找房子、找工作、找装修、找宠物……赶集网,啥都有!”2011年春节,由姚晨代言的赶集网广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扫遍电视、公交、楼宇广告屏、门户、视频网站等媒体,据说整个战役花费尽4亿元预算。

尽管这个广告被“赶驴网”偷袭了一下,但不得不说,“赶集网,啥都有”的招牌被响亮地打了出去。而类似这样的互联网企业整合营销传播还是国内头一遭,一方面是杨浩涌下了血本,二是把姚劲波逼上了背水一战的一步。

这样高成本的推广战,跟不跟?既然赶集网都不差钱,想必姚劲波不敢不跟。这是一个自古华山一条路的行业,但是姚劲波的选择仍然让人大吃一惊。

2011年4月,继姚晨之后,58同城网的代言人杨幂再次上演“咆哮体”:“这是一个神奇的网站——58同城网!”这条咆哮体广告播放频度之高,波及之广,甚至被网友戏称为“后脑白金广告”。

事实上,这一声呐喊,实在宣泄了姚劲波不小的压力。赶集网姚晨的广告出来后,天下大乱,赶集网三大战役风生水起,58同城网则只有低调办事,一方面精进用户体验,缩小此方面与赶集网的差距,一方面完善系统搜索等用户体验全面升级。在这半年里,58同城网挤进了谷歌全球网站排行榜前100名,成了仅次于Craigslist排全球第二的分类信息网站。同时,58同城网还获得了第三轮6000万美元的投资。与其说杨幂在呐喊,不如说是姚劲波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应该说,广告大战本意是赶集网向58同城网的反击之役,但58同城网对反击的反击,则预示着另一个维度的较量已经开始了。

资本的力量

这个维度就是上市。

“神奇的网站”的呐喊,揭示了姚劲波的野心:率先上市,狠狠地甩下对手。尽管他一再地放烟雾:“我不着急上市,我们潜力还没完全体现出来,我要做得更大些再上市。”

在各自建立了基本盈利模式后,此时双方的战火已经延伸到了团购。2010年6月,58同城网推出团购平台,9月便实现交易量日均过千,总收入超百万元,毛利率在10%左右。到2011年年初,姚劲波干脆将团购业务分拆出去,将其成立为子公司。

杨浩涌自然不会让58同城网寂寞。2011年3月,赶集网与中粮旗下我买网合作,由此进入团购领域,与58同城网直接对抗。

表明上看,这只是两家分类信息网站涉及新领域的举动,实际上却是暗自较劲。一方面,双方都耗费了大量资金用于广告大战,需要新的领域充当融资点和开拓现金流;另一方面,团购业务极有可能成为双方扩大盘面、增强实力,以图上市霸业的关键。

是姚劲波保持优势到底,还是杨浩涌绝地反击成功?

赶集 篇7

2009年2月22日, 由湖北省农业厅, 黄冈市农业局、农机局、水产局以及团风县人民政府联合举行的“2009年度农资、农机赶集暨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启动仪式”在团风县隆重召开。

湖北省政协副主席、农业厅厅长陈柏槐, 省农业厅总农技师邓干生, 农业厅党组成员, 省水产局局长徐汉涛, 省农机化办公室主任吴庆峰, 黄冈市政协主席夏润祥, 市委常委蔡德坤, 市委常委、团风县委书记孙璜清等各级领导100多人参加了这次盛会。

现场会上, 慕名而来的4 000多名农民表现出了对新机械、新机具的热情, 纷纷上前询问机具的性能和价格。为了鼓励农民购机, 在中央和湖北省政府补贴的基础上, 团风县委县政府再拿出7万多元补贴当天购机农民, 农民当场购机达到278台 (套) , 成交额160多万元。湖北省政协副主席、农业厅厅长陈柏槐还为10户购买了农业机械的农民授牌, 为他们颁发了象征开启致富之门的钥匙。 (湖北)

赶集 篇8

语言符号运用的三大技巧

语言符号分为听觉语言符号和文字语言符号, 这是广告传播中最重要、最根本的信息载体。那么如何在广告中使用这一符号呢?

第一, 语言符号运用要明确广告诉求。

广告的“灵魂”虽是创意, 其本质却在于让目标受众感知广告的诉求, 即“卖点”。赶集网和58同城提供的都是一种生活信息服务, 而如何让消费者形象地感知这种虚拟化的产品就变得尤为重要。“赶集啦!赶集网, 找房子、找工作、找装修、找宠物、找保姆、找搬家, 买卖二手货。赶集网, 啥都有!”在赶集网的广告中, 姚晨通过报菜名的方式简单明了地展现了产品的功能诉求。而在58同城的广告中, “这是一个神奇的网站, 58同城!不用中介租房子, 不用花钱招人才, 58同城。一折吃喝玩乐, 闲置物品能换钱, 一个神奇的网站”, 它也通过语言符号的运用将各种物质承诺直白、坦率地传递给消费者。用符号学的方法来分析, 这种广告策略实质上是能指与所指的直接对应。关于能指与所指, 索绪尔认为:“符号由能指和所指组成, 能指是符号的形象, 是纸上的记号和空气里的声音, 可以由我们的感官感知。所指则是符号指涉的心理上的概念。”[2]

但在日趋饱和的市场中, 符号产品还必须运用符号区分和识别的功能, 才能脱颖而出。比如赶集网的产品诉求正如其所说的“赶集网, 啥都有”, 强调商品及服务的全面性;而58同城则利用受众的求廉动机, 在其听觉符号中透露与价格有关的信息, 如“不用中介”、“不用花钱”、“低至一折”等, 侧重的是产品服务的低成本。

第二, 语言符号要从整体上把握好关联性。

首先是广告口号与广告文案的关联性。美国W·伯恩巴克认为好广告应该具备三个特征:关联性 (relevance) 、原创性 (originality) 、震撼性 (impact) 。在赶集网的广告中, 前面的“找房子、找工作、找装修、找宠物、找保姆、找搬家, 买卖二手货”等叙述与广告口号“赶集网, 啥都有”相互印证。而58同城的广告文案虽然也是对“一个神奇的网站”的印证, 但在电视广告这种线性的传播上, 若脱离前面的广告文案, 那么“一个神奇的网站”这个口号就显得有些模糊。

其次是文字符号与听觉符号的关联性。听觉符号是最富有情感的符号, 它靠刺激受众的听觉器官起作用。在地铁、公交车上, 目标用户不看画面, 也能辨别出赶集网广告中姚晨那句标志性的“赶集啦”。然后姚晨采用报菜名的方式将产品功能一一道来, 让人们在笑声中放松了对商业广告的警惕和排斥, 不自觉地增强了对产品的认同感。

但若是仅仅通过听觉语言诉诸受众, 传播效果会大打折扣。赶集网广告是在公交车、地铁这种受众多、场面嘈杂的场景中传播, 姚晨说得又快, 短时间内受众很难听清内容, 这时候文字符号就解决了这一难题, 随着广告画面中相应文字的出现, 这种同时诉诸受众听觉和视觉的语言符号有效地传播了产品功能。

第三, 语言符号的运用要注意对品牌的塑造。

广告创意中语言符号本来就是承载信息的工具。通过对产品的介绍, 将信息迅速传递给受众, 受众由此通过广告对品牌形成直观的认识。赶集网对品牌的塑造比较匮乏, 虽然受众对广告内容记忆深刻, 但通过语言符号提及品牌的次数比较少, 受众仅仅是看到姚晨骑着一头驴, 这在品牌识别上产生了一个模糊地带。这也造成了后期百姓网注册了“赶驴网”的域名, 不仅网站标志与赶集网类似, 还提出与“赶集网, 啥都有”类似的“赶驴网, 啥没有”的口号。而58同城则比较重视对品牌的塑造, 品牌名称一直出现在广告的右上角。由此可见58同城虽然在广告创意上乏善可陈, 但在促成受众对其品牌的记忆上还是比较成功的。

非语言符号的运用比较

非语言符号分为两种:一种是音响和音乐符号, 即诉之于人的听觉的非口头语言符号;一种是图形图像这种诉之于人的视觉的非文字符号, 主要靠线条、色彩、形状、姿态、影像动画来展现。[3]

第一, 音响和音乐符号要注意对广告主题的烘托。

电视广告中音响和音乐符号的选择往往取决于对广告主题和创意的理解, 或抒情, 或描绘, 或喜气, 或纯粹烘托气氛。但是一定不能过于艺术化地炫耀, 和声不能太浓重, 主要目的是要让消费者更好地记住产品。

“我有一只小毛驴, 我从来也不骑。有一天我心血来潮, 骑着去赶集。”这首耳熟能详的童谣是赶集网的背景音乐。这首具有符号意义的童谣很容易将人们带入一个虚拟的集贸市场中, 烘托并强调出“赶集”的感念, 从而有效地增强广告记忆点。并且《小毛驴》中的歌词“有一天我心血来潮, 骑着去赶集”, 与其产品赶集网有一定的契合点。最后那声标志性的驴叫, 更是增加了作品的幽默感。58同城广告更多是运用音效, 不同场景中片段式的音效的运用, 让受众感觉到了神奇的“穿越”手法。

由此可见, 广告创意中音响和音乐符号的巧妙运用, 可以有效地传达商品信息, 并以此激发观众的好感, 从而唤起人们对广告主题的认同, 并产生购买行为。

第二, 运用名人符号, 引起大众在心理层面的消费共鸣。

广告创意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名人符号的运用。通过挪用大众对某类人、物的较为普遍一致的看法, 使广告与大众心理拉近了距离。对于赶集网、58同城这种虚拟产品来说, 利用名人符号建立一个清晰的品牌形象尤为重要。赶集网聘请姚晨作为其品牌代言人, 基于以下几个原因:首先, 影视明星加上“微博女王”的称号, 使得姚晨的知名度与赶集网想要强调的行业领先地位相匹配。其次, 姚晨作为一个介乎草根和明星之间的名人, 本身具有很强的亲民性。

广告的一个独特叙事逻辑就是它把广告角色抹去社会文化背景而成为某类人甚至大众的象征符号, 从而把广告角色之“我”等同于广告受众之“我们”及其理想状态中之“我们”[4]。此时, 名人符号更是一种象征符号。赶集网选用姚晨这个符号, 其所带来的关注度是显而易见的。数据显示, 赶集网2011年2月2日开始播放这则广告时, 其在百度指数上的用户关注度仅为23977, 而当广告投放结束时, 数值已经涨到了135434, 3月14日更是达到219166。[5]

紧随其后的58同城选择了有“穿越剧女王”之称的杨幂, 这与58同城“一个神奇的网站”口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可以说在代言人的选择上, 两个网站都把代言人的形象与自身的定位有机融合在了一起。

第三, 多个代言人符号的交互运用, 可降低单一代言人的品牌稀释风险。

虽然名人符号可以把本身的知名度转移到产品上, 但在与产品特色契合的过程中, 一定要避免名人符号意指上的多功能性。符号的意指就是符号能指及所指的关系。索绪尔认为能指与所指之间纯粹是一种任意的关系。“所指”可以有无数的“能指”, “能指”也可以有无数的“所指”。

在赶集网的广告中, 虽然姚晨能够实现品牌的有效曝光, 但姚晨的形象并不具有唯一指向性。姚晨不仅代言了VISA卡、中国联通、乐源果粒橙等国内外一线品牌, 她还是众多互联网企业的目标, 先后代言了淘宝网、智联招聘等明星企业, “一对多”的代言直接导致明星的营销价值被大大稀释, 使得品牌的形象变得模糊。考虑到姚晨品牌价值稀释的风险, 赶集网在邀请姚晨代言后, 还加入了一个“点睛”的符号———毛驴。姚晨、毛驴的组合使用, 可以看做“赶集网”这一“所指”的两个“能指”, 以此符号的意义准确嫁接到了产品上, 从而树立了清晰的品牌形象。此外, 赶集网这一选择也印证了广告作品中常用的“3B原则”:美女 (beauty) 、动物 (beast) 、婴儿 (baby) 。

第四, 符号组合应简单明了, 不应混淆视听。

赶集网的广告画面一直围绕着姚晨和小毛驴展开, 中心集中, 再配上童谣《小毛驴》, 不仅气氛烘托得比较好, 还创造出一种富于情趣的文化语境, 受众在接受广告时能自然而然地产生审美联想和审美共鸣, 达到促进销售和传播文化的目的。相反, 58同城在广告画面的表现上却不如人意。短短15秒里, 6个场景交替出现, 杨幂变装5次, 这种过于穿越的剧情与凌乱的场面, 淹没了广告主题, 受众在短时间内很难接受。

广告创意的传播效果分析

广告创意各元素的合理使用很重要, 但广告创意在媒体上的频率、时机等传播模式也很重要。赶集网的广告选择了“高密度、高额度、高频次”的传播模式, 一方面其广告主要集中在春节期间, 这段时间内, 其他互联网的广告投放相对较少, 因此赶集网广告的收视率会更高, 观众能频繁地看到赶集网的广告。另一方面, 赶集网还通过地铁电视、公交车电视媒体对目标人群进行追踪式的信息轰炸。Alexa数据显示, 赶集网广告投放后用户对赶集网的搜索量增加了400%, 并持续数周进入百度风云榜全国前25名, Alexa世界排名332名, 用户在赶集网的人均浏览页面数量也从9增长到了12。

而运用模式与竞争对手相似的58同城却由于其广告创意的不如人意, 引起了受众强烈反应, 差点成了第二个“恒源祥”。最后58同城CEO姚劲波不得不通过微博向受众道歉, 承认该广告因播放频次过高造成了对消费者的困扰。

结语

广告创意作为电视广告表现中的“灵魂”, 创意符号的准确选择与运用确实很重要。如何通过语言符号明确产品诉求, 各语言符号在整体上如何把握好关联性, 怎样加强对品牌的塑造, 如何选择代言人符号, 各种符号之间如何巧妙搭配, 从而不至于混淆视听等, 这些都是广告创意在符号选择上应该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两个案例对比为广告创意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当然本文还存在一些不足, 如广告创意在制作和传播中怎样契合受众心理, 广告创意怎样塑造品牌等, 这些在今后研究中都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张印平.电视广告创作基础[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5:82-84.[1]张印平.电视广告创作基础[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5:82-84.

[2]陈文举.罗兰·巴尔特的传播符号学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2]陈文举.罗兰·巴尔特的传播符号学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3]李名亮.广告传播学引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108-113.[3]李名亮.广告传播学引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108-113.

[4]王洁.巴特式神话与广告文化力量[J].当代传播, 2004 (2) .[4]王洁.巴特式神话与广告文化力量[J].当代传播, 2004 (2) .

带着创意去赶集 篇9

相信对于时下的年轻人来说,“创意市集”这个词语应该不会陌生。如果你还参加过几次,那就更是潮人一族了。但是如果你还很陌生,摸不清是个什么路数的话,可得赶紧补习补习,不然估计您就该被文化遗产收购了。而我,以“创意市集”主办人的“助手的现场组织者的管理对象”——一位小小的摊主的身份,来跟你说道说道“创意市集”究竟是个嘛玩意儿。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参加了平生第一次的创意市集,但当时我的身份并不是摊主,而是一个消费者。现在的记忆依然清晰:当时买了一个手工做的公交卡套,价格嘛,反正不菲,但我喜欢!回家后,爱不释手、反复斟酌,觉得手也痒痒,心也痒痒,琢磨着自己也可以折腾点儿什么。记得在上大学的时候,参加过一个社团叫做软陶社,感觉挺地道,也挺对路子的,琢磨了琢磨,觉得这事儿挺好。那还等什么?于是,查资料,买材料,我的“创意”手工就这么走了起来。

第一次,“借光”火一次

记得第一次以摊主的身份参加市集,是在西单大悦城。那天大约有100多个摊位,好家伙,摊儿也多,人也多,那感觉仿佛不小心走进了“早市”!第一次参加就这么大阵势,我当然是无比地重视!以前干事儿总是风风火火、不着调儿,所以这次作了很多的自以为很周全的准备,结果还是搞得措手不及。

刚到现场,发现由于路途上的挤压,东西坏了一半儿,顿时心也凉了一半儿。不过最令我震惊的是,我的摊位竟然跟大名鼎鼎的“胖兔子粥粥”面对面。于是,如此的排场也给我带来了很“牛”很“暴力”的效果:几乎所有的人流都通过我面前,时而还会产生拥堵和滞留现象,面对人潮我不知所措!我的“软陶”这么吸引人?当我也渐渐发现人们几乎都是背对着我而去围观粥粥的时候,我就由惊转变为绿了!希望到失望,就是这么快,让我瞬间体会了什么叫做快乐的顶峰与失望的谷底。

不过,话又说回来,借着“粥”先生无敌人气的光儿,有一些身形弱小挤不到前面的可怜孩子,只好转过来凑到我的摊位前,所说不是出于他们的自愿吧,不过客观现象就是——我这里的人流量也不错,算个“旺摊”了吧。在此期间,我接受了各种顾客的洗礼:有往死里砍价的女“强人”,死活要低价,不降价又死活要买,最后谈不成扔下钱拿起东西扭头就跑;也有连价钱都不问就直接掏钱买的;有大呼小叫把所有东西都试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的……乱七八糟的,什么人都有,折腾得我直犯晕。

直到现在,我仍然记得第一个光顾我的那个美女,当时她因为没有现金而到处搜寻提款机,来来回回好几趟。看着她忽闪的大眼睛我就被融化了,虽说我也是姑娘,但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么着我哪儿受得了啊,然后我就以超低的价格回馈了我的第一个顾客。在过了很久以后,我在另一个市集上又遇到了她,当时感觉特别奇妙,应了一句话——“缘,妙不可言啊”!

我的这个第一次,除了各种顾客给予我的各种抨击或者各种鼓励外,还有一个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很多摊主。他们都很热心,会告诉我货应该怎么码才不容易乱,会告诉我应该如何向顾客介绍我的产品,会告诉我应该怎样保存我的作品才不会被挤坏……之后的市集,大家都会相聚于此,谈谈你的新创意,说说我的新作品,摆摊儿的时候也会相互照应,也不用一个人耍单儿了。他们都是一帮可爱靠谱儿的朋友,是一群团结友爱的好少年。

越来越多的市集,

越来越多的创意

在第一次参加市集小获成功后,自己的信心也十足起来,也对各种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于是,在自己不断努力奋斗下,不断推出新产品,在手艺上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产品也不仅仅面向可爱的小女生了,酷范儿的,神秘范儿的,中性范儿的……总之,范儿多了,喜欢我作品的人就多了起来,并且还渐渐形成了一群我的FANS呢。

而创意市集也在不断发展着,形式变得越来越丰富。商场里,大厦里,春节庙会,音乐节,甚至前些日子在南锣鼓巷举办的胡同节的胡同里。地点不一样,当然面对的人群也是千奇百怪:身穿假名牌,然后泰然自若地花假钱;小孩淘气把东西搞坏而家长假装没看见;在胡同节上那些扭秧歌的大妈们,问我多少钱,然后咋舌摇头地离去……最可气的就是在音乐节上,竟然有个姑娘说我的东西是批来的。这就是创意市集摊主的困惑——做得好了,人家以为你是批的,做得不好的,人家说你的东西是垃圾。

当然大多数来逛市集的还是可爱可敬的。我也随着市集的发展,自我发展着。我会在不同的节日、不同的主题上推出相应的系列产品。参加音乐节的市集,就做音乐节logo的彩虹系列;参加胡同节的市集就推出老北京主题的糖葫芦、雪人雪糕系列;在万圣节时推出骷髅头夜惊魂系列等等。虽然没有什么规模,但是心思绝不比别人花得少,在小众的人群里也算是受欢迎。

每次最开心的时候就莫过于大家对于我推出的新产品或者主题系列给予的肯定,当大家露出欣喜或者赞许的目光时,我就觉得自己特伟岸、特了不起,然后用一种“你懂我”的感激眼神回视他们。这也算是创意市集给我带来的一点点虚荣吧。

一点点小小的想法

很多人都愿意参加创意市集,做摊主将自己的手艺拿出来显上一显,做游客,可以享受更多别人带来的创意和惊喜。创意市集有着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这上面我作为一个小小的摊主,实在没有更多的发言权,我只是说说我的一点点小小的想法吧。

在创意市集里,人多而杂,总有些不自觉的来捣乱的所谓摊主,把那些小商品批发市场批来的货带来卖。最开始我见到这样的摊主,感觉挺气愤的,但现在我不再在乎我的作品与那些小商品市场批来的商品放在一起,所谓人各有志,每个人心里都有杆儿秤么。当然,他们也会遭到所有创作者的鄙视和唾弃,以及那些庸俗的假装文艺的青年们的追捧。

我想,大环境的改变是需要时间的。其实,“创意”是一个很主观的概念,你说它是,那它就是么?也许在市集上,你会看到很多人都在卖胸牌、T恤、贴纸、环保袋,但你不能说他们就是一样的,从而否认他们的创作,否认他们的心血和思想。我觉得他们只是载体相同而已,谁不想与众不同?那是需要资金配合的。我捏的软陶有的也是时下比较流行的卡通人物,比如蜘蛛侠,蜘蛛人不是我设计的,但是我用软陶把它的Q版捏了出来,这能叫做创意么?我也说不清楚。所以,我觉得市集管理得当,对摊主进行基本适当的挑选是首要的,其次才是诱人的主题等利益因素。市集过于频繁,摊主总是固定的那么几个人,时间都花在制作上而不是创作上,东西也趋于商品而不是作品的时候,那就真的失去创意市集的意义了。

真心地希望创意市集越来越有创意,并且能带给更多的人更开心的创意,更开心的购物体验。

【赶集】推荐阅读:

去赶集作文06-02

赶集网师自我介绍范文07-15

上一篇:现代农业特区下一篇:乙烯含量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