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在一起

2024-06-11

浪漫在一起(精选5篇)

浪漫在一起 篇1

摘要:由晚清到“五四”, 浪漫主义在现代中国一步步发展壮大, 它的萌生和发展为文学革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五四”时期, 浪漫主义以其实绩为文学革命作出了贡献, 典型的反映了“五四”的时代特征, 即自恋型浪漫主义和感伤型浪漫主义所代表的两种时代情绪。文学革命之后, 浪漫主义在中国却很快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这与中国20世纪救亡主题的一枝独秀有着必然的联系。短暂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却有其独到的价值, 即浪漫主义在现代中国所承载的启蒙任务和为我们带来的文学审美多样化的可能。

关键词:五四,浪漫主义,文学革命

浪漫主义是产生于启蒙运动之后, 人文主义的价值观被重新确立以后的事。它产生于启蒙主义却又超越启蒙主义的。它扬弃了启蒙主义过多的理性精神而追求“自主”、“自由”, 而认为世界是一个可以任主观情思驰骋的无限广阔的空间, 没有了有限时空对人的束缚, 有的只是主观情愫引导的人的全身心的解放。说浪漫主义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是完全符合我们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理解的。产生于20世纪初的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拥有着一个与西方启蒙运动时相似的文化背景。在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过程中, “人”的发现是一个重要的主题。浪漫主义者们首先看到的是人的个性张扬、情思丰富, 个人的自由在这里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肯定。

一、狂飙由晚清起, 启蒙由浪漫起

浪漫主义思潮在中国的第一个高潮是在“五四”, 但是我们从一个线性的脉络观察“五四”时期浪漫主义的源头就可以看到这时期的浪漫主义文学创作和理论倡导与晚清有着莫大的联系和渊源关系。浪漫主义标榜民主、自由、平等, 它肯定人的欲望推崇人的力量, 这些在晚清时期就已经得到阐释。浪漫主义是以其呼唤个性自由、情感和思想解放的这些启蒙特质在中国得到了极大地倡导。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实际上在晚清便已萌芽, 晚清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维新变法失败, 梁启超等改良派政治上的失意使得他们把目光转向文化领域, 他们开始在思想领域进行启蒙, 相继提出了“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 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国民性的努力。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加入到队伍当中。文艺思潮包括浪漫主义的纷繁涌入使得在欧洲几个世纪的变革在中国显得是那么迅速。但现代中国此时的主题依然是启蒙, 所以浪漫主义在中国也必然要受到影响而带上了启蒙的气质。此时的浪漫主义是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与中国传统的主情创作相契合, 再加上同时代的有识之士对于“人”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这样浪漫主义就因这三者而共鸣相生了。浪漫主义提倡人性, 追求个性解放, 它在中国的产生预示着一个大的变革即将诞生。

这一阶段我们不可以忽略的一个人是鲁迅。在他早期的《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还有《破恶声论》等文言论文中鲁迅都关注到了作为人的个体的重要性。鲁迅在《文化偏至论》里大声疾呼“张大个人之人格, 又人生之第一义也。”在这里鲁迅强调要关注人的精神生活, 拓展人的内心世界, 他认为人的生活意义、人格尊严是最重要的。他号召我们追求人的精神层面的价值, 追求人的诗意生存, 这些价值观初步表现了鲁迅身上的浪漫主义文学特质。在《摩罗诗力说》中鲁迅的文艺思想表现的更为透彻。“这篇文章可以看做一篇浪漫主义宣言。鲁迅在这里宣布了他的新的选择, 要做一个作家, 做一个‘精神界之战士’, 希望参加那些叛逆诗人的光辉行列。”1鲁迅在这里第一次向中国民众介绍了欧洲浪漫主义文学, 具有首创的价值。在文章中, 鲁迅介绍并推崇了拜伦、雪莱、普希金、莱蒙托夫、裴多菲等几位诗人, 他们“无不刚健不挠, 抱诚守真;不取媚于群, 以随顺旧俗;发为雄声, 以起其国人之新生, 而大其国于天下。”2欧洲的浪漫主义者能如此, 中国将要产生的浪漫主义者也当如此, 呼唤“摩罗诗人”, 便是呼唤“摩罗式”的国民,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鲁迅以“摩罗诗派”为导向, 进行了思想启蒙、破旧立新的努力。

如果说鲁迅是浪漫主义在现代中国萌芽的理论倡导者, 那么有着“情僧”雅号之称的苏曼殊则是这一时期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代表。苏曼殊是最早把拜伦、雪莱等作家的作品引入中国的人, 在鲁迅当时的理论创作还没有引起一种潮流的时候, 苏曼殊的翻译就已经很风行了。“五四浪漫派作家对拜伦的认识和接受, 不是从鲁迅那里, 而是从苏曼殊的翻译开始的”。3不止翻译, 他的创作也有其独特性, 他仿佛是“五四”的一个先知先觉者, 充斥着他作品中的孤苦飘零、感伤怀旧情调正契合了“五四”时期浪漫青年梦醒了无处可走的苦闷心境。正如李欧梵所说:“透过风格和技巧, 不但将‘传统古老的中国传统, 以西方清新而振奋的浪漫主义, 幻化成一个全新的组合’, 同时包含着这一过渡时期的一种普遍的情绪, 也就是倦怠、骚乱和迷惑。”4以其小说《断鸿零雁记》为例, 小说以第一人称诉说了三郎的悲惨遭遇和爱情纠葛, 用诗性语言表达了礼教与个性的冲突。作者还有意把抒情和叙述相交融, 更加突出了小说主人公浓郁的悲剧体验。第一人称主观抒情的运用, 独白式语言的选择, 多种体例的交错运用都是现代浪漫主义小说的表现手法, 在“五四”更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这一时期, 无论是鲁迅对浪漫主义的倡导, 还是苏曼殊等人的创作实绩, 都为“五四”浪漫主义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浪漫主义在中国的启蒙特质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 浪漫主义倡导的个性解放、自由平等都为20世纪的中国带来了新鲜的空气, 也为接下来的更大的变革奠定了思想基础。“没有晚清, 何来‘五四’”, 观察这一时期的浪漫主义, 对于“五四”时期浪漫派的主张和其产生不同气质的缘由都有着追本溯源的作用。

二、感伤与“自恋”:两种浪漫主义创作潮流

“五四”时期, 一方面知识分子逢乱世, 面对着民族的危难和传统的败落, 每个人的心里都很容易产生激愤的情绪, 而这正是浪漫主义得以生存的温床。另一方面, “五四”的思想大解放一方面造就了部分知识分子的奋斗激情, 他们斗志昂扬, 对自己对祖国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甚至于到了“自恋”的状态。这种倾向的典型代表便是郭沫若。但是我们又必须看到弱小的中国往往承载不了知识青年们的梦想。弱小的祖国, 现实的环境, 封建礼教、传统的压迫使得被启蒙的知识青年们到了梦醒后无路可走的境地, 这着实可悲可叹, 这一倾向又构成了感伤型浪漫主义, 而相应的代表则是郁达夫。

郁达夫, 无疑是感伤型的代表, 他笔下对的人物基本上都是有着严重忧郁症的“零余者”, 这些人具有自由、个性和人道主义意识, 他们的思想是解放了的, 但当他们面对现实却又是那样的格格不入。他们没有其他路可走, 只能成为社会的漂泊者, 即“多余人”。郁达夫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着一种一以贯之的感伤气质——孤独、内省、敏感、自卑、愤世嫉俗。这种感伤气质一方面显示了浪漫主义在现代中国的流行, 一方面也以其感伤元素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现状。

相比之下, 郭沫若为我们呈现的是一个过度自信的世界, 他的创作真正地体现了“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他的诗有两样新东西, 都是我们传统里没有的:泛神论, 与20世纪的动的和反动的精神。”5郭沫若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 “‘泛神便是无神。一切的自然只是神的表现’, ‘我即是神, 一切自然都是我的表现’”6他以其世界性的眼光推崇“绝端的自主”, “绝端的自由”, 向往自然和神奇之物带来的惊叹。抛却一切形式, 摒弃一切束缚, 对于希望和未来郭沫若把他的自信全都倾泻了出来。“他在这本诗集 (《女神》) 里唱出一个生命奋进的宇宙观, 热情奔放的人生观, 而归结到一个乌托邦主义的信念:旧的污浊的世界就要毁灭, 在这段毁灭的灰烬上, 一个新的光辉而温暖的世界就要涌现。”7新的世界对于郭沫若的吸引和他的奋发激情让他几近于“自恋”的状态。浪漫主义的狂飙在他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

三、救亡压倒启蒙:浪漫主义末路来临

“五四”时期纷繁涌入的文艺思潮在中国化的过程中大多添加了启蒙特质, 由于各种思潮之间的交叉糅合和与西方同名思潮的差异性使得中国这些思潮的定义和区分都有很大难度。所以有学者指出现代中国并没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说法, 这些都不过是启蒙主义在中国的具体表现而已8, 王富仁也有类似观点, 他认为应该用“中国现代主义文学”9来综合概括“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转型时期的中国, 启蒙才是社会的主题, 鲁迅之所以推崇浪漫主义只不过是因为浪漫主义的思想大解放和其对人性对人生的看法有益于中国的思想启蒙。与其说鲁迅是在呼唤“摩罗诗人”, 还不如说他是在呼唤中国的思想解放了的国民。同样, “五四”时期浪漫派的两大主角, 郭沫若和郁达夫, 也都能从他们的浪漫书写中找到启蒙的论据。这也可以从我们多年的研究现状中管窥一二, 几十年来文学史家观察现代中国的浪漫主义并不是作为浪漫主义的这个事实本身, “而是浪漫主义者们使用何种独特的方式去表现和折射现实 (包括物质的现实性与精神的现实性) 。”10我们从另一个事实也可以证明这个论点, 那就是当“五四”退朝后, 救亡压倒启蒙, 伴随启蒙的退潮, 救亡运动取代了思想启蒙而成为社会主潮, 浪漫主义便失去了最后一个阵地, 浪漫主义作家们也大多开始了向左转。

浪漫主义在现代中国风雨兼程, 从鲁迅呼唤“摩罗诗人”, 苏曼殊进行了初步的浪漫创作起, 浪漫主义在中国一步步风行, 到“五四”时期达到了顶峰, 但是现代中国最迫切的任务终究是救亡而非启蒙, 这对于浪漫主义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尽管如此, 我们不能忽视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在现代中国的地位以及它对文学革命的特殊贡献。浪漫主义及时反映了转型时期国民的思想情感;其探索历程也为文学审美上的多种可能性谱写了很有分量的一笔。当救亡与启蒙都不再成为时代主流的时候, 当我们在新时期探索人的价值, 人的个性的时候, 当我们回望那段浪漫岁月的时候, 我们会记住现代文学工作者们为新文学的发展和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的生根发芽所做的一切。

参考文献

[1]李欧梵著, 尹慧珉译.《铁屋中的呐喊》,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2]李欧梵著.《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 新星出版社2005年。

[3]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修订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

[4]杨联芬著.《中国现代小说导论》,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4年.

[5]杨义著.《中国现代小说史 (第一卷) 》,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

[6]朱寿桐著.《浪漫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

[7]朱寿桐著.《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史论》,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

[8]夏志清著.《中国现代小说史》,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旷野之爱:浪漫与激情一起燃烧 篇2

婚后的前几年,我们互敬互爱,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这让我感到特别幸福。尤其在夫妻性生活上,他也是极尽缠绵,虽不是夜夜春宵,但每周都要我2~3次。那种被丈夫疼爱的感觉实在太美好,起伏跌宕的性爱更是令人心醉。我想这也许就是做女人最神奇最幸福的感觉了。

可是到了婚后的第四年,我们的生活开始变得单调起来。

对整日忙碌的我们而言,性生活已经成了一件可有可无的事了。一天晚上,我和丈夫谈了很久,我们试图找出我们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往日的欢乐会离我们而去,甚至就连美好的性生活都不能再让我们感到享受。我们决定改变这种状况,并决定首先从改善性生活的质量入手。然而,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得那么简单,真正实行起来我们才发现它的难度。忙碌了一天的我们,到家后依旧和以往一样劳累,强打精神后的性生活依然质量不高。

最后,我和丈夫只好求助于一位性心理专家。听完我们的叙述之后,专家告诉我们,婚姻生活若缺乏特别的经营,夫妻双方彼此间的吸引力就会慢慢消失。忙碌的工作,单调的生活如果不主动加以调整,自然会使人感到心理疲劳,而心理疲劳又一定会影响到生理的感受。专家建议我们,不能把性生活只当成是晚上的“作业”,在性生活前最好要有适当的铺垫,更要学会营造气氛,这样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心理疲劳。我开始向往积极主动、温柔又浪漫的性生活。

第二天的中午,风和日丽。我说,我们去爬南山吧?丈夫欣然同意。来到山前,我们看到有不少的游人,我们只好向山顶爬去。爬至山顶时已近正午,我们找了一个既平展又隐蔽的草地。换了一种天地,置身于大自然之中,看着周围古木参天、鸟语花香、流水潺潺的美丽风光,我们夫妻俩仿佛又回到了恋爱时光。他轻轻拥我入怀,沉默不语,他的右手穿过我的头发顺着下滑,爱抚我裹在衣服里的身体,我情不自禁地脱掉了外衣……激情就这样张扬了,细胞也被这新鲜的性爱唤醒了。4年来第一次享受如此浪漫的性爱,使得我俩兴奋难耐,爱欲简直像一朵朵美丽的山花,久久绽放。

体验了这次酣畅淋漓的性爱,我开始向往这种旷野的性爱生活,丈夫也乐此不疲。

一天早上,我们吃过早餐,安顿好女儿,就出发了。我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一边与丈夫闲聊,一边欣赏着路边的乡野风景。乡间小路上人迹稀少,我肆无忌惮地伸手搂住正在骑车的他,将丰满的乳房往他的背上贴,他的身体也一直朝我磨蹭,彼此间相互传递着爱的信息。我搂在他腰间的手开始下滑,在他的下腹来回地游动着,不怀好意地诱惑他:想要吗?

下了一个斜坡,我们看到有一片茂密的茅草,人若躺在上面既干净又舒服。没等我视察周边的环境,丈夫就一把将我拉进了他的怀里。一会儿,我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块塑料布铺在上面,相拥着躺了上去。茅草厚厚的,软软的,我们躺在上面,全身有一点痒痒的感觉。身边一朵朵黄色的野花探出头来,他把它摘下来在我耳边呢喃:让它代我吻吻你。他旋转着花儿,轻轻地在我的脸颊旁摩挲着,然后停在我的脖颈上。黄色的诱惑往下,再往下,然后在我丰满的双峰之间来回游走。这时的我只觉得身体飘飘然。我慢慢地闭上眼睛,任凭他爱抚。

激情终于平息了,他将我搂在怀里,怜惜地将衣服整了整,温热的嘴唇向我的耳垂靠拢,双齿轻咬着它说:“这下,你该满意了吧?”我伏在他那匀称结实的胸膛前,羞涩地点了点头。

浪漫在一起 篇3

关键词:《和你在一起》,真情,艺术

他的《黄土地》《孩子王》《荆柯刺秦王》都是值得中国人骄傲作品, 他将深沉思考与诗意表达结合在作品里, 使他电影具有一种在中国内地稀缺高傲艺术气质, 他就是陈凯歌。随着年龄变化, 陈凯歌视角也在变化, 有了儿子之后, 他更注意普通人情感, 拍摄了《和你在一起》。

《和你在一起》讲的是一个关于情感的故事, 它把音乐和亲情, 这两个超越年代、超越地域、不分种族、不分语言人类精神结合在一起。在一个多小时中, 随音乐感悟, 看亲情落泪。

影片以以父子之情为感情线索, 他们之间那深沉爱是根值于故乡那一方水、那一方人, 所以贯穿全片主题音乐是由琵琶、竹笛和鼓组成灵性十足、别具一格民乐, 同时一琴童故事本身决定了影片中大量西方古典音乐使用, 两相对比更加显出主题深刻内涵。前半部分缓缓蕴蓄着情感, 最后在柴可夫斯基音乐中, 将积蓄已久情感倾泻。正如一再强调, 音乐在影片中起到极其重要作用, 它甚至影响着影片节奏, 带动着情节发展。镜头语言运用仿佛跟随着音乐步伐, 同时也展示自身独特魅力。而音乐与影像结合, 最终使影片具备了极强感染力, 真情动人心魄。

影片开始是父子俩在乡下简单快乐生活。随着一声呼唤, 小春应声后欢决地奔跑起来。他跳上河堤、跃过小河、穿过巷道。在这一系列短镜头中, 主题音乐第一次响起。竹笛装饰音伴着清脆鸟叫, 和着身边船桨拨水声音, 小镇一派生机盎然景象。小镇上富豪媳妇生孩子, 找刘小春“拉段带劲”摧产, 小春来了段《吉普赛之歌》华彩部分, 为小春琴艺、水平定了个位, 也使电影有一个独特而充满生活气息开端。

江老师是值得一说人物, 尤其是把他和陈凯歌自己出演余教授放在一起。余可以说, 是一个被这个现实社会所认同成功人士, 他桃李满天下并且声名在外;而江是一个几乎被现实社会放逐人。也许是他整个颓废生活里唯一快乐和个人价值唯一依托。当小春去上最后一节课时, 他修整头发, 换身白色干净衣裳, 柔和辉煌光打在一直邋遢江老师脸上, 呈现出美好、圣洁图像, 配合音乐, 令人觉得人生美好东西不过如此。刘小春琴人和一, 即使不辜负江老师教诲, 也是表达自己对江老师留恋。江老师说过他有音乐.是因为我们有音乐, 所以我们不孤独。就这样这首李斯特《第三号慰藉曲》在耳边回荡。

莉是外形风流但心地善良交际花, 老是为爱情犯傻, 这个人物设计是《和你在一起》中闪光部分, 她在一间没有装修房子里看似浮华生活掩藏难与人言忧伤。小春在车站遇到莉莉、后来又在胡同里重逢, 在心中产生爱慕, 先后配上《瞑想曲》一类比较柔美小提琴独奏曲, 表现少年心中萌发感情。陈凯歌在另一个场景中, 通过余教授之口, 对这样音乐有意无意作了注解。在那个场景里, 莉莉混进音乐学院余教授课堂, 想找机会为小春卖琴作解释。余教授正在讲解维瓦尔蒂《四季》, 他讲到他十三、四岁时, 大雨中偷偷听《四季》, “心中有一个秘密, 要和音乐倾诉”。电影结构处理非常细腻。莉莉精心准备给男朋友过生日却发现是自作多情时也采用李斯特《第三号慰藉曲》, 每一次都是音乐来安抚需要慰藉心灵。

刘成, 一个靠着本能生活着的人。坚韧、自卑、狡猾和善良, 都是他基本元素。多年前, 一个婴儿和一把琴被带到他面前, 注定日后不由自主命运。我们都说父爱深沉, 这个亦父亦母养父所表现出来无私与内敛, 也许是父爱深沉一个展现。一段长的音乐蒙太奇, 出现在刘成到饭店打工, 一队人马骑着自行车准备出发送外卖, 镜头在刘成辛苦奔波和小春按江老师要求“不要动琴, 要用心去体会音乐”读谱之间切换。背景音乐快速切换西贝柳斯《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拉洛《西班牙交响曲》快板乐章、《吉普赛之歌》急板、回到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升桑《引子与回旋》、维尼亚斯基《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再回到升桑《引子与回旋》。了了数语, 却点明了岁月如梭, 老父奔波忙碌, 少子琴艺突进。电影后半段, 布鲁赫《苏格兰幻想曲》中柔板部分成为深沉挚爱音符。《苏格兰幻想曲》音乐背景下, 刘成在建筑工地上挥汗如雨。也是在《苏格兰幻想曲》背景下, 刘成和莉莉把对小春爱和关怀一丝丝地织进红色毛衣里。

陈凯歌饰演余教授是作为批判对象出现。与江老师只能教会孩子真正拉好琴不同, 余教授还能给孩子们带来成功。他是制造天才和明星能手, 虚伪而精明。他一再向学生强调情感是音乐弹药, 只有情感才能激动观众、征服观众, 但他已被功利蒙住眼睛和理性, 根本没有了感情。这个角色所象征内涵在意义上是陈凯歌自身代表, 陈凯歌一向没有放弃批判精神, 这一回我们看到他以自己现身说法, 对虚伪做作表示了深切痛恨。这种批判显然不止于艺术层面, 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 真正精彩人生就像真正高明琴艺, 只有付出真诚和情感才能成就。值得一提是余教授为刘小春准备参赛曲目——《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曲子作于1878年, 是柴科夫斯基最著名作品之一, 与贝多芬D大调、门德尔松e小调、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重于创作者和演奏者内心情绪流露, 表达细腻, 旋律动人, 音乐语言纯真朴实, 那种浓郁忧伤感恩俄罗斯民族色彩是对俄罗斯的国颂赞, 与这部电影基调非常契合, 相得益彰。

作为一个孩子, 小春的心灵世界未受任何污染, 是那样纯洁明朗, 没有计算和钻营, 所以他可以拉好琴。当他到了余教授家里, 他发现自己没有以前拉得好了, 这是因为环境变了, 在余教授家感受不到亲情, 而亲情一旦远离, 琴艺也就退步了。小春意识到这种危机, 所以他最后选择是对。所以这不仅是刘小春选择, 也是陈导演最终用意所在:选择亲情, 回归真诚, 比任何名利和掌声都重要而实在。影片结局小春找到正要在车站匆匆离去父亲为他演奏这一曲时, 陈导将两个场景结合得十分完美, 一个是比赛现场宏大气势, 一个是车站里沉浸在浓浓离别之情独奏, 是烘托, 更是对比, 懂得感情人, 才能完全占领观众心。

联系当下艺考热, 我们不禁要问是选择“纯净音乐”, 还是”代表成功普及音乐”, 如果说影片音乐让我触动外, 就是这样思考。《和你在一起》, 就是和真情、和艺术在一起!

参考文献

[1]许南明.电影艺术词典[M].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6.

浪漫在一起 篇4

是的,那是快乐。我们小小的家根本装不下那么多的笑声和快乐,它总是会从窗子和门缝里悄悄地流出去,感染每一个经过我们家门的人。

父母加起来已经差不多100岁了,可是他们还是会等到我们睡着了,偷偷地溜出去,手拉手地在月光下散步。

有一次,母亲下班晚了。父亲已经做好了饭,却怎么都吃不下。他让我们先吃,开始不过是在阳台上观望。后来实在是忍不住,还是下楼去接了。我在阳台上看见父亲站在路口,专心地望着母亲平时归来的那个方向,连视线也没有转移一下,直到母亲骑着单车的身影出现。

父亲迎上去,母亲也下了车。如同是练习了千万遍。我一直看着都没有看出单车是怎么交到父亲的手里的,母亲的背包又是怎么转移到父亲的肩上的。他们一路上都在絮絮叨叨地交谈,也不知道在说什么。其实由中午2点到现在的7点,他们不过才分开了5个小时。可是在爱情里的人们,是不是会觉得分开了一个世纪?

事隔多年,我仍然记得那天天气很好。傍晚的夕阳暖暖地照着大地,橘红色的阳光洒在我父母的身上,就如同是童话里的人物走出了书本。

真好。

父亲常常对我们说起他和母亲的初遇。那时母亲才18岁呢,也不认得他是何许人。年轻的女孩面孔白皙、眉毛细长,笑起来嘴角微微上翘,脸颊上有一对小小的酒窝,两条长长的发辫,走起路来纤细的腰肢摇摆,极娇俏可爱。

父亲的描述带着很明显的感情色彩,他记忆中的母亲简直就是一个貌如天仙的女子。

他说,那时他见了就想,不知道哪家的小伙子会有这福气,把这女孩娶回家呢。

他说在一大群农村女孩子里,母亲是极出众的,因为母亲从小跟我外公走南闯北地做生意,可说是见多识广,能干泼辣,那些束手束脚的土妹子和我母亲简直就是没得比。

在我眼里,母亲不过是个普通的妇人,根本谈不上美丽。当然,情人眼里出西施,在父亲的眼里她是不一样的,在父亲眼里母亲永远是当年那娇俏可爱的小女孩。

父亲极宠母亲。在我的记忆里,只要父亲在家,母亲就从不下厨,家务好像母亲也不大会做。最有意思的是,只要是母亲爱吃的东西,父亲从来不碰,也不许我们兄妹碰。

母亲自从嫁给父亲以后,就享受着公主式的待遇。只不过是落难公主。我的意思是我们家里没有什么钱。

年纪大了,母亲开始有些唠叨,常常会强词夺理地指责父亲,有时连我们都听不下去了,可是父亲并不介意,反而倒杯水让母亲润润喉咙。

母亲并不是美人也不温柔,也并不善于操持家务,她甚至连饭也不会做,那么父亲爱她什么?

所以有时我觉得这一切只有一个字可以解释,那就是缘。

记得有一次我们一家人围在小小的客厅里看电视,是那种最初的12英寸的黑白电视,我们三兄妹唧唧喳喳不停地争论女主角甲漂亮还是女主角乙漂亮,吵得不可开交。父母在一旁笑着看我们吵闹,他们一向是很开明的。

记得那时父亲在抽烟,他慢条斯理地弹弹烟灰,开口说他要说一句公道话。

我们都安静下来听父亲裁决,包括母亲,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父亲身上。

“我说,”父亲看看身边的母亲,脸上荡漾起温柔的笑,缓缓地说道,“谁会比得上你们的妈妈漂亮?”

全场哗然,我们三兄妹怪叫起来。我分明看见已届中年的母亲轻轻推推父亲的臂膀,低声笑骂了一句什么,并极快地扫了我们一眼,脸颊上慢慢泛起淡淡的红晕。

父亲得意地哈哈大笑,顺势倒在沙发扶手上。

谁还想看电视呢,我们一拥而上,包围母亲,逼她讲她第一次看到父亲的感觉。

其实我们早就听过N遍了,可是百听不厌。

我们很喜欢听父母讲他们当年的事,他们也很有意思,也愿意说,我们常常很快做完作业,就围坐在他们身边听他们讲那真实的故事。

母亲拂拂头发,开始讲故事。

那时啊,我们公社有个人说要给我介绍对象,我也到了适婚的年龄。于是你们的外公就说让他带人来见见。母亲说到这里,抬眼看看微笑的父亲,接着说,那时你们的爸爸又黑又瘦,不过因为他穿着军装,也显得很精神。

是啊,姐姐随口附和,男孩子穿上军装是显得很威武。

威武?母亲用的是反问句,她挑挑眉毛,侧脸看看父亲然后说:他?

我们三兄妹为之绝倒。

父亲笑得几乎把手里的烟掉在身上,强忍笑容警告母亲,你别诋毁我高大的形象。说着握住母亲的手,惩罚似的稍稍用力握了握。

现在想来他们在很明显地打情骂俏,但是这样的场面极温馨,在我们这些不懂爱情的孩子们心里都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们之间那深深的爱意。

母亲轻笑,那一脸的幸福啊,真让我感动。那一刻我想,以后我也要嫁一个可以令我笑得如此动人的男人。

母亲接着往下说:当时介绍人把他带来,说了半天话,把你们爸爸夸得天花乱坠,我却开始担心起来。

你担心什么啊?哥哥插口。

你不知道啊,母亲抬手抚着自己好不容易退去红晕的脸颊,细声细气地说:他在我家坐了半天,可是却没开口说过一句话,连明显的表情都没有。

父亲不识趣地插口:你们不知道我当时多紧张。

我们嘘他,父亲故意装作生气的样子,但是我们不怕,因为经验告诉我们这时他是不会真正地生气的。

果然,母亲只是把被父亲握着的手稍稍晃了晃,就把父亲的笑容摇回来了。

真是一物降一物。母亲面向我们绘声绘色地描述:当时我悄悄地拉过我爷爷对他说,爷爷你去和他说句话吧,去试试他,这人怎么都不开口呢?别是个哑巴。

我们哄堂大笑,父亲红了脸一面笑一面申辩:这说明我老实。

一家人笑成一团。

父亲在他46岁那年去世。

那时母亲才45岁。

母亲一直是个极倔强极坚强的女人,可是这次,她却完全地被击溃了;父亲刚刚去世的那段日子里,常常在夜里听到母亲房间里传来极力抑制的哭声。

几乎是每天早上母亲的眼睛都是红的。

姐姐悄悄对我说:如果我被这样宠爱了二十多年,也会知足的,生离死别总是难免的,人生本来如此。多少夫妻同床异梦,像妈妈这样被爱了一辈子的女人有几个?妈妈这样悲伤对身体可不好。

是的,我看了姐姐一眼,大道理谁都会讲,可是谁又能做到呢?

随着时光的慢慢流逝,母亲恢复了平静。

我们尽量还是不让母亲做家务,但是她却不肯,母亲开始学做家务了。只是有一次她做饭时问我:这糖醋排骨是先放姜蒜还是先放糖?我告诉了她。好一会她才缓缓地说,都一把年纪了才学做饭,真是会让别人笑话呢。

我默然。

父亲已经去世五年多了,我们也不大听到母亲夜里的哭泣,以为母亲已经从悲伤里解脱出来。

我们三兄妹甚至开始计划着为母亲寻觅一个合适的老伴,来陪伴母亲孤独的生活。

当我们鼓起勇气对母亲说我们的打算时,母亲并没有像我们想像中大发脾气。她只是说:我和你们爸爸早就约好了,无论谁先走一步,都不再结婚。否则我们以后怎么相认呢?

我们听得毛骨悚然。

母亲微笑,复说他真是好运气,比我先走一步。

真的,我无声战栗。是的,如果日后我也有一个如此恩爱的夫婿,我也不要他先离我而去。

事情过去七年了,母亲已经当了奶奶,她的脸上又重新绽放恬静的微笑,也肯说以前的故事给我哥哥的孩子听。

我们心安很多,都以为母亲已经习惯了没有父亲的日子。

直到有一天,我从睡梦醒来,恍惚中听见母亲从外面回来。轻轻地关上门,轻声地回到自己的房间。

我很疑惑,悄悄起身到母亲房间前,母亲房间里透出昏黄的灯光,恍惚中我听见母亲在喃喃自语:今天有点凉啊,是不是?还好我加了一件外衣,你冷不冷?我们今天走得比昨天要远,还真有点累呢,可能是我真的老了……

我越听越心惊,母亲该不是因为失去了父亲,受不了这打击,而……透过门缝我看见母亲坐在床沿,在昏黄的灯光下母亲显得如此年轻。

母亲没有发现我,她低眉垂目地凝视着手中的什么。顺着她的目光,我看见母亲手上拿着父亲的相片,仍然在低声絮语,我看见相片上的父亲对母亲微笑着,那笑里有说不尽的温情。

一滴晶莹的泪珠悄然从母亲脸上滑下。落在父亲的相片上。

浪漫在一起 篇5

我:妇女节快乐。

小芳:就嘴上说说,连个红包都没有,当我那么好骗啊!

刚上大学那会儿,我感觉很孤独,心灵很脆弱,没成想就这样还被她捅了一刀狠的!

小芳(闲着没事乱勾搭我):你自拍一张照片给我发过来呗。

我:干啥(高冷状)?

小芳:我想看看你是胖了还是瘦了。

我:(内心独白:你儿子我啥时候胖过,想我了直说好吗?)

然后我整理了下发型,整了一张自我感觉99分的自拍发了过去。

小芳:怎么这么丑啊!我琢磨了一晚上这家伙到底是不是我捡的。

啊呸,我到底是不是她捡的……下面的对话发生于二孩儿政策成为国内大热话题那几天。

小芳:春生(我发小)妈给春生又生了一个小弟弟,你说好不好?我也给你生个小弟弟吧!

我:行。反正你今年才五十岁多一点儿。

小芳:以后你得替我供他上学。

我:(内心独白:你倒挺会投机取巧,自己生了孩子,自己不养让我养,咋啦?知道自己老了挣不来钱了?我这一个你还鼓捣不明白呢,还要再整一个!要命!我这一天天还得发传单才能维持自己的一日三餐!你给这点儿生活费……)没问题,到时候你儿子还能和我儿子一起玩!

某天,小芳可能是真闲得慌。

小芳:昨天终于为民除害。

我:(内心独白:又在家拍苍蝇来着?)咋?

小芳:弄死了两个,看样子是两口子,是情人也说不定。

我:(居然有点儿小慌张)弄死了啥?

小芳:就是它们嗑坏了你的羽绒服,我替你报仇了。

我(顿时火冒三丈):都跟你说多少回把我那屋门关好!统共就那几件羽绒服还都喂了耗子!

前两天。

小芳:忙啥呢?

我:谈恋爱。

小芳:我明天休息,你可以跟我视频。

我:咋啦?想我啦?

小芳:你老妈什么样子你都忘了吧?

我:准备认个干妈。

小芳:你找个丈母娘才好呢。

我自己的娘我当然了解,她喜欢开什么样的玩笑,她总是幻想什么,她想要得到什么,我都知道。我可能知道她在想什么,同样我也可能一无所知。一个女人身为人母,她的子女怎么可能轻易看透她的内心。关于那天的回忆终于凝固在那样淡淡的小时光,我们是傻大哈的娘俩,什么事都不多想,未来的路上,互相理解就好。在生活乏味的时候,就斗斗嘴,轻重都无所谓,只要她不拿鸡毛掸子削我就行。

上一篇:土地利用调查下一篇:“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