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中正制

2024-08-28

九品中正制(精选12篇)

九品中正制 篇1

物理中“+”“-”号包括的内容比数学中的“+”“-”号丰富得多, 两者是不能等同的, 在特定条件下具有深刻的物理意义, 它在解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标量中的“+”“-”号问题

标量分为两类, 一类为恒的标量, 如长度、质量、动能、绝对温度, 一切矢量的 (即“大小”) 都属于这一类。另一类是可以取负号的标量。如功、重力势能、热量、温度、电流强度、电量、电势、电动势、磁通量, 以及一切标量的增量, 都属于这类标量。“+”“-”号在这里具有深刻的物理意义。

1.“+”“-”号是物理量大小的一部分

如温度、势能、电势这类物理量“+”“-”表示相对标准位置 (零点) 是高还是低的意义, 符号是物理量大小的一部分。这里具有5℃大于-10℃, 势能5焦耳大于-10焦耳, 电势5伏大于-10伏等。这类物理量大小的比较与代数中大小的比较是一致的。

2.“+”“-”号表示某物理过程进行的“方向”

如动能定理∑W=△EK中, ∑W, △EK为正时, 表示有其他形式的能转换为物体的动能或其他物体将一部分动能传递给这个物体。反之∑W, △EK为负时, 表示物体有一部分 (或全部) 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或传递其他物体。可见∑W和△EK的符号是至关重要的, 它决定了能量转换或动能传递的“方向”, 同样热力学第一定律△E=W+Q式中的△E, W, Q自身可正可负, 系统对外做功及对外放热时W, Q均为负, 表示系统对外耗散热量, 内能减少, 此时△E为负。反之W, Q为正时表示外界对系统做功和系统对外界吸热, 内能增加△E为正, 这里W, Q的“+”“-”表示了系统与外界交换能量的“方向”等。

3.“+”“-”号表示物理量的性质和种类

如电量的正、负表示了自然界的两种电性相反的电荷;光学公式中1/f=1/u+1/v, f, u, v的“+”“-”表示焦距、像距的实虚等。

应该注意电流强度、电动势、磁通量等物理量也常规定了方向, 但它们仍不属于矢量, 这是因为要使我们关于矢量的通常理解跟矢量的严格定义相一致, 必须在矢量的通常定义中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附加“矢量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这一要求。而上三个量尽管规定了方向, 但其合成不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所以不为矢量。

二、矢量的“+”“-”号问题

对于一个矢量只要给出它的大小、方向或给出它在坐标系中的各个分量, 这个矢量就全确定了, 由于矢量大小是恒为正的标量, 因而不可能取负值。只有一维 (延一直线上的矢量) 规定正方向, 可用正、负号表示其方向, 对于二维或三维以上的矢量其方向是不能在它前面加正、负号来表示的。

有些问题的讨论可以先不去考虑物理量的“+”“-”, 如电量的符号对于电荷守恒定律是至关重要的, 只涉及一种电荷或者只涉及两种电荷, 但不涉及电中和与“湮灭”现象时可先不去考虑其符号。再如高中物理选修课本中所述, 计算电场力所做功时, 为避免应用标量式W=qv所出现符号繁杂情况, 常常只将Q和V绝对值代入公式计算。至于电场中究竟是正功还是负功, 可另行单独判断。这仅仅是为了方便并不能因此掩盖了正、负功的真实意义。

(唐山市丰南区第二中学)

九品中正制 篇2

湖南中正置业有限公司于2010年成立于富有“屈原故乡”,“龙舟名城”之

称的湖南省汨罗市,是汨罗市浙江商会会长单位。是一家是以房地产投资与经营、物业管理、教育文化、产业投资等为主营方向的综合性浙资房地产企业,也是汨

罗市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房地产开发企业。

在汨罗,中正置业公司是一家年轻富有活力的企业,是地产行业的“黑马”,是致力于完美人生体验的专业地产开发商和服务商。目前,我公司正致力于汨罗

市滨江开发区的建设,在汨罗江畔圈地500多亩,预计开发总面积100多万平方

米,总投资20余亿元,倾力打造汨罗市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集休闲

观光带,高档写字楼,五星级酒店,高档住宅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体。

除此之外,湖南中正置业作为汨罗浙商的领军企业,汨罗市浙江商会的会长

单位,还致力于汨浙两地的商业互通。在董事长吕剑剑先生的组织下,先后数次

安排汨罗市政府领导前往美丽富饶的浙江进行考察交流,以至于更好的在湖南开

展“浙江模式”的企业经营与管理。目前中正置业有限公司领导层正在筹建隶属

旗下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以及汨罗市浙商小额贷款公司。我们将弘扬具有“浙江精神”的企业文化,力求以房地产业为“重心”,带动多个

中正纪念堂 篇3

对位于台北市区精华地段的这一大幢公共建筑和周边的大块广场绿地,早已没有几个人把它看作“政治性的建筑”

去年被“陈水扁政府”以粗暴手法强迫更名为“台湾民主纪念馆”之“中正纪念堂”,终于在今年8月21日被新上任的“马政府”将它恢复正身。

“行政院”通过了“教育部”的提案,釜底抽薪废止了“台湾民主纪念馆”的法源依据,并恢复“中正纪念堂”的法源名称。可惜这批新官僚做事没有魄力,不敢趁热打铁一次性解决这个历史闹剧,留下了一条显然会再起争议的尾巴——关于要不要把“自由广场”的牌匾再拆下,挂上原来的“大中至正”匾额,得由“教育部”举行公民论坛广征各界的意见再决定。

台湾新“政府”上台后之所以不能“马上好”,很大一个原因是他们企图凡事都“蓝绿通吃”却反而引致“蓝绿都不领情”所造成。

其实,对于位在台北市区精华地段的这一大幢公共建筑和周边的大块广场绿地,早已没有几个人把它看作“政治性的建筑”,到过“中正纪念堂”而没有看过任何纪念蒋中正文物的台湾民众不乏其人。

对来台旅游的外来观光客甚至是台湾中南部居民北上旅游的人而言,此地是必游的名胜景点,不在“大中至正”的正门前拍照留念,几乎无法证明你曾经到过台北;而对住在大台北地区的民众,此地是假日休闲或活动聚会的落脚点,也是一年一度参加台湾灯会的主场地;对于住在附近地区的邻里,它更只是他们早晨来打太极练嗓子、傍晚来散步看鱼的大公园;这也是婚纱摄影的最佳取景点,所以中正纪念堂旁边的中山南路上开设的婚纱礼服店特多;此地甚至只是他们前往“国家戏剧院”与音乐厅的路过之途而已。只有对那些真正热衷政治活动的人,才会重视中正纪念堂的“政治意涵”,把此地定为示威游行和绝食抗议的圣地。

它的旧址是日据时代的炮兵队所在,占地达75000坪(约近25万平方米)与“总统府”的方向遥遥相对。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总统府”逝世,海内外各界“为了表达对他的敬意与怀念”,6月即决议在台北兴建中正纪念堂,7月择定现址进行整体规划,8月公开征求海内外建筑师提供建筑设计构想,陆续收到43件。最后决定采用杨卓成建筑师之设计,于1976年10月31日介石九秩诞辰纪念日举行破土典礼并动工兴建,至1980年4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

至于二期工程,兴建国立中正文化中心所附属的“国家戏剧院”、音乐厅及地下停车场,直至1987年才完工。

中正纪念堂主体建筑采用中华文化风格,外表以蓝、白两色为主,象征“青天白日”。纪念堂建于三层宽广基础之上,平面用方形,以寓“中正”之意。堂顶八角,造成多数之“人”字形,聚于宝顶,上与天接,以寓“天人合一”之思想。屋顶用天坛宝蓝琉璃瓦顶,蓝中带紫,与阳光相映。宝顶用金黄色,以显其升华光耀之意。

纪念堂前方有25公顷的广大庭园,两侧另有戏剧院及音乐厅各一,戏剧院之屋顶为“庑殿”、音乐厅之屋顶为“歇山”,与纪念堂之“八角顶”,成为“三山并立”之布局,而以高达70公尺的纪念堂为主体,显然在风水上有一番考虑。

纪念堂之正门有“大中至正”牌楼,面临中山南路,高30公尺,宽80公尺,距纪念堂中心线达470公尺。

南北两侧各有一个侧门,北侧面临信义路为“大忠门”,南侧面临爱国东路为“大孝门”。园内南北两侧则有云汉池及光华池,配以人造假山、瀑布及半圆形拱桥,池内饲养纹彩斑烂的锦鲤;池邊绿茵如毡,3处盆景区栽种各式花卉超出50万株。加上四周颇富古意的回廊与角亭围,外侧临人行道之墙面上,每隔4.5公尺分挂中国式灯笼窗一个,有18种不同之花格与形状,共246个,颇具特色。

在不少以台北市为背景的现代电影中,都可以看到这面墙的独特身影。这样一座古色古香的中国传统建筑群,置身于周边的西式高楼中显得十分别致耐看。

在纪念堂正馆上层面对大门的蒋介石坐姿铜像相当雄伟,像高6.3公尺,三军仪仗队每隔一小时上演一次交接仪式,颇具看头。6间文物展视室陈列了一些蒋氏的衣冠、文献及照片等。

浅谈中学物理中正负号的意义 篇4

一、用“+”、“一”号表示物理量的性质相反, 这些物理量通常是标量

中学物理中常遇到某些标量具有性质相反的情况。为了区别它们的不同, 就用“+”、“一”号来区别, “+”号通常省略不写, 若为零表示没有。比如, 电荷前的“+”、“一”号, 用来区别两种不同性质的电荷, 即正电荷与负电荷;功也有正负, 正功表示力对物体做功, 负功表示物体克服该力做功, 当然也可以说正功表示动力对物体所做功, 负功表示阻力对物体所做功;两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用“+”、“一”号来区别这一对作用力是斥力, 还是引力;重力、弹簧的弹力、分子力做正功都表示物体系的势能减少, 做负功都表示物体系的势能增加;热量前的“+”号表示物体吸热, “一”号, 表示物体放热;内能前“+”号表示内能增加, “一”号表示内能减少;在核反应方程中, 能量前的“+”号表示放出能量, “一”号表示吸收能量;动能的变化量ΔEk为正值表示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物体的动能或者是其他物体把一部分动能传给该物体, 为负值时表示物体的一部分或全部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或传给其他物体等。这一类标量的正负既不表示方向, 也不表示大小, 仅表示相反性质的意义。

二、用“+”、“一”号表示物理量比规定的“零”大或小, 这些物理量往往也是标量

温度、电势、重力势能、分子势能、电势能等, 这些物理量都是标量, 它们前面的“+”、“一”号也不表示方向。由于它们的量值大小往往都是相对的, 需要选定某一“零”点为参考, 才可确定它们的值。其高于“零”点的值就用“+”号来表示, “+”号通常省略不写, 低于“零”点的值就用“一”号来表示。比如, 在摄氏温标中, 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摄氏度, 高于0摄氏度的为正, 低于0摄氏度的为负, 这里的正负就反映了温度的高低, 正的温度比负的温度高;若以无穷远处为零电势点, 则正电荷形成的电场中各点的电势都为正值, 而负电荷形成的电场中各点的电势都为负值;若以大地为零电势面, “+”号表示高于大地的电势, “一”号表示低于大地的电势;又比如要确定重力势能的大小, 首先要选定参考平面。选取不同的参考平面, 同一物体的重力势能值也不同。当选某一平面为零势能面后, “+”号表示该面的势能高于零势能面的势能, “一”号表示该面的势能低于零势能面的势能。在上述情况中, “+”、“一”号是直接涉及该物理量的量值大小, 其正负可直接进行大小的比较, 因而运算时不能随意舍去。

三、某些标量和一切矢量的大小, 只能取正值或零, 而不能取负值, 不涉及“一”号

如热力学温度、时间、时刻、长度、路程、压强、物质的量、质量、面积、体积、密度、速率、动能、振幅、弹性势能 (弹性势能的零点若取在弹簧自由长度处) 、波长、电阻、电容、电感等标量, 以及一切矢量的大小, 只能取正值或零。若在实际问题中出现负号, 应根据物理意义, 合理地解释或舍去, 若为零表示没有。对这两类物理量, 可直接进行大小比较, 因此, 这两类物理量的大小关系也等同于数学中正负数的大小关系。

四、用“+”、“一”号表示正反两方向, 不表示量值的大小, 这类物理量是标量

物理学中电流强度、电动势、磁通量, 其正反两方向不是矢量意义上的方向, 是人为规定方向造成有正负的, 把它们称为双向标量。比如;电流, 具有而且仅有两个相反的方向 (如顺时针流动或逆时针流动的方向) , 它的方向可用“+”、“一”号表示。即事先任意规定一个流动方向为参考方向, 并约定电流取正值时, 其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 取负值时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当规定从平面的正面穿过的磁感线条数为正磁通量时, 则从该平面的反面穿过的磁感线条数为负磁通量。对于这类双向标量性物理量, 比较大小时, 只能比较它们的绝对值, 运算时按照算术法则运算。

五、用“+”、“一”号表示物理量的方向, 不表示量值的大小, 这类物理量都是矢量

物理学中力、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动量、冲量、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等是矢量, 这些矢量的变化量也都是矢量。为了表示这些矢量在空间方向上相反的意义, 需要先确定某一方向为正。“+”号表示该矢量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 (或已默认的正方向) 相同, 这里的“+”号通常省略不写;“一”号表示该矢量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 (或已默认的正方向) 相反;如果某矢量为零, 则表示没有方向。可见, 此时“+”、“一”号仅表示矢量的方向, 而不表示该量的量值大小, 即不能说正的矢量一定比负的矢量大。对这些矢量, 若要比较大小, 只能比较它们的绝对值, 运算时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感悟中正范文 篇5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开始关注蒋中正,当然,我自己也不知道是崇拜与否。毋宁说是崇拜,余自认是个性使然。我一向喜爱历史,以史中之谜尤为甚矣!之于蒋中正生平,亦可谓之为谜。毕竟,成王败寇古已有之。作为一个失败的枭雄,他真的如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闻吗?出于各种政治考虑,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政府对蒋进行了不公正的评价。导致我们没有机会去了解一个真实的蒋介石。而当下(海峡两岸历经近60年的分裂,已经出现难得的和平局面),我们有幸可以去更加客观的去了解历史上真实的蒋介石。我将就我所掌握的资料,向读者呈现一个相对真实的-------蒋介石。

(一)少厉艰辛

难堵髙志

蒋介石历经了一个很痛苦的童年,他幼年丧父,是由母亲王采玉一手带大的。而王彩玉是在蒋肇聪(蒋介石之父)45岁时作为其第二任妻子嫁给他的。在蒋介石八岁时其父蒋肇聪逝世,从此蒋就失去了在自己童年本应有的父爱。也正因为如此,蒋介石小时顽劣成性,受尽了旁人的冷嘲热讽,感受到了世态炎凉,但是蒋还是保持了他一贯的高傲。在蒋介石十五岁时,他喜欢上了同班的毛阿春,当其母王彩玉得知后,也没有反对,就上门为蒋提亲。但没想的是毛家以蒋名迹败劣非但没有答应这门亲事,还羞辱了蒋介石一番,蒋母气的直掉眼泪。之后蒋娶了比自己大五岁的毛福梅,而蒋介石对毛福梅并没有感情。但毛为人贤惠,深得蒋母喜爱。之后由于蒋介石到处求学,夫妻两人聚少离多。这也为蒋介石将来的风流埋下了隐患,但毛福梅对蒋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且蒋母非常喜欢她,故而蒋介石对她也很敬重,至于蒋之后接二连三的背叛,也多出于政治生涯的考虑。蒋介石年少时,血气方刚,指点江山。在宁波读书时蒋介石就曾因为校方课程设臵不合理而发起学生运动,这是蒋第一次领导运动。在保定军官学校,有一次上卫生课,日本教员拿出一个土块,将它比作中国,学生们不解,这个教员解释道‚中国有四亿人,而他手中那块土块正好可以容纳四亿个微生物。‛听到这里,蒋介石怒发冲冠,不顾军纪走到教员面前,掰下八分之一的土块,怒视教员道:‚日本有五千万人,是否也像五千万个微生物,寄生在这八分之一的土块中呢?‛教员一时哑口。在日本振武学堂留学时,蒋介石也是受尽艰辛,不但天天食不果腹,而且受到及其严格的训练,包括冬天不用热水,只用凉水,甚至用雪洗澡。这也许正是蒋介石高寿之原因吧!蒋介石也是在日留学期间认识陈其美,张群等人的,这为蒋介石日后的政治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蒋介石还与陈其美义结金兰,成为兄弟,蒋在这段时间里一直以陈其美为自己的政治堡垒。也正是陈其美的引荐,使蒋介石见到了中国革命的导师孙中山,孙中山很欣赏蒋,并对他说:‚我们要以无数个无名的华盛顿造就一个有名的华盛顿,要以无数个无名的岳武穆造就一个中华民族的岳武穆‛。蒋深深地为孙总理一席话所折服,同时也立志振兴中华,为中华民族的革命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游刃淞沪

初显才华

在蒋介石的政治生涯中,与其息息相关的地方一共有五个,分别是溪口,上海,广州,南京,重庆。说到上海,可谓是蒋介石的福地,在这他不但结识了后来成为国民党三大元老之一的张静江,还俘获了其第二任妻子陈洁如之心。此时的张静江虽然是上海滩的富豪,而且帮助蒋从事商业活动,但志在革命的蒋介石定然不会安于此现状。虽然在此期间蒋介石生活很是悠闲,不必为生计而苦恼。而且在张静江的帮助下蒋还闲来从商,并获利颇丰。不过后来不知为何,上海股市崩盘,蒋介石也未能幸免,现在他首次感到了生存也是一个问题。之后他在张静江的介绍下,加入了黄金荣的青帮,成为上海帮派的一员。后来,孙中山在广州成立军政府,自任临时政府总统。此时的临时政府可谓缺兵少将,急需人才。此刻,孙中山想到了之前与自己有一面之缘的蒋介石,并电邀其赴粤共商国是。蒋介石接此电后兴奋不已,自觉大展宏图的机会来了。他别故上海的友人,欣然赴粤。但是此时的临时政府已不是昔日的国民政府,大部分的军政大权都被地方武装首领所把持,孙中山仅是名义上的总统。粤军

首领陈炯明就是地方武装的大佬。但孙先生很器重他,对他并未心有所忌。但初来咋到的蒋介石并不知道实际的权力态势,处事就很不明智,多次与陈炯明结怨。蒋介石个人认为陈炯明此人革命动机不纯,日后必反。因而多次上书孙中山,但由于此时孙中山对陈炯明太过信任,蒋介石的提醒非但没有使他得到孙先生的赏识,反而使孙先生认为他是在嫉妒陈炯明,并叫蒋介石要与陈炯明友好相处。蒋介石自感人微言轻,愤慨离粤赴沪。此时的蒋介石第一次用上了他将来政治生涯经常使用的策略‚以退为进‛。到了上海蒋介石潇洒一如往常,但自己心底对革命的热衷从未泯灭。他是在等待,等待一个最佳的复出机会。果然,临时政府东征福建时,孙中山再次电邀远在上海的蒋介石赴粤。蒋介石怀着忐忑之心来到广州,他这次并没有公然与陈炯明发生冲突,而是一心考虑东征事宜。但东征完成后,陈炯明与蒋介石的矛盾再次被激发。这次结果与第一次一样,孙中山站在了陈炯明的一边。导致蒋介石再次被迫离开广州。此时的蒋介石对革命有了更深的了解,他深深的明白:任何一个革命志士,徒有满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拥有了自己个人的势力才能实现自己的革命主张。后来陈炯明发起兵变,炮轰总统府。此时的蒋介石如神兵天降,降落在孙中山避难的‚永丰‛号军舰上。孙中山见到蒋介石说;‚蒋君此番前来,足当两万贼兵‛。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后来蒋介石多次以此为自己的政治筹码,打击对手。并自称自己继承了孙先生的衣钵,是革命的正统继承人。

(三)执掌黄埔

北伐中原

孙中山在历经陈炯明兵变后也明白了没有一支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上的军队,革命是不可能成功的。在国名党一大后,孙中山确立了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工农”。并在苏联的帮助下,着手筹办陆军军官学校。由廖仲恺和蒋介石负责筹备工作。开始在孙中山的校长人选中,蒋介石并不在其中。当时最有可能执掌黄埔的是国民党的二号人物廖仲恺,如果不出什么意外,黄埔校长之职已是廖仲恺的囊中之物。但此时的蒋介石一心想挂帅黄埔,随之去实现自己一统中华的革命理想。随后他又再次采用‚以退为进‛的政治策略。果然,大家认为筹备黄埔如此不易,半途而废实在可惜。廖仲恺从大局出发,决定放弃黄埔校长之职的竞争。这也就说明蒋介石已是黄埔校长的不二人选,至此蒋介石真正有了大展才华的舞台。在当时来说,黄埔校长的官阶并不高,但蒋介石却并不这样认为,他深深明白,黄埔将成为中国将星的摇篮。蒋介石治理黄埔时,真可谓是日理万机,对待任何一名学员都视如己出关怀备至。他治校的核心是‚精神训导‛,此精神即所谓的黄埔精神----黄埔精神是牺牲的精神,是团结的精神,是为革命不惜一切的精神。因此黄埔校训定为----亲爱精诚。也就是说每个学员之间都要相亲相爱,对待同学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革命一定要有一颗赤诚之心,这就是黄埔精神。蒋介石治理黄埔常常借鉴曾国藩治理湘军的经验,此外他也经常吸取曾经就读过的日本振武学堂的治校之法。所以在蒋介石的精心治理之下,黄埔军校井然有序。孙中山对此十分赞赏,但不久后的1925年,这位为中国革命事业奔波一生的伟人溘然长逝,举国哀痛,蒋介石此刻明白孙先生一死,国民党内部必定有一场轰轰烈烈的权力之争。但此时的国民党内部,在蒋介石上头还有很多人,廖仲恺,汪精卫,胡汉民是最有可能成为孙中山职位的三人。而其中的廖仲恺是最有可能的一个,但不久后,廖仲恺遭到刺杀身亡。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廖仲恺的竞争者,也就是胡汉民和汪精卫。蒋介石奉命调查此案,他借机与汪精卫结成同盟,从而铲除胡汉民。果然,历经廖仲恺案之后,胡汉民逐渐退出国民党的权利斗争。这段时间是蒋介石与汪精卫的蜜月期,二人各取所需,实现了所谓的双赢。但蒋介石毕竟是蒋介石,他绝不会仅仅满足于做汪精卫的幕僚。他从未忘记去夺取国民党的最高权力,后来发生的‘中山舰’事件给了蒋介石一个绝佳的机会去铲除汪精卫以及党内反对他的人,可谓一石二鸟之计。中山舰事件后,蒋介石才真正成为国民党的一号人物。内部基本稳定后,蒋介石开始着手北伐事宜。终于在1927年,黄埔军在广州誓师北伐,蒋介石

任北伐军总司令。当时的吴佩孚和孙传芳都在被伐之列,因为军阀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所以北伐军得到了当时百姓的大力支持。北伐军势如破竹,还快就将吴佩孚和孙传芳击败。北伐军每到一地都会受到当地百姓的夹道欢迎,革命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可见非同一般。但是作为北伐军总司令的蒋介石认为,共产党不除天下难以统一。故他在攻下上海后就像共产党举起了屠刀。在上海爆发了惨绝人寰的‚4.12‛反革命政变,大事屠杀共产党员,第一次国共合作宣告破裂。而后来,日本人由于不满奉系首领张作霖的对日政策,派人刺杀了张作霖,张作霖的专列被炸,他当时并没有死,但当他被抬到元帅府时就气断身亡。张作霖的次子张学良背负国仇家恨,毅然决定实行‚东北易臶‛,以促成中华民族的统一。此时的蒋介石成了中国名副其实的领袖。成了历史的功臣,即使中国当时的统一是表面的,而且是脆弱的。但毕竟,历经了数十年的军阀混战,中国终于趋于统一。蒋介石的历史功绩不可磨灭。

(四)疲于安内

疏于攘外

公元1935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悍然发动对我东三省的军事进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9.18‛事变。当时蒋介石错误的理解了当时的国际局势,他认为日本在夺取东三省之后就会收手。中国面临的最大威胁是内乱,是共产党的武装力量。所以从1925年到1935年的十年里,国民党一共发动了十次针对中央苏区的围剿。蒋介石明确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军事战略。就在日军蛮横侵占了我东北三省时,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并没有顺乎民意去守土抗敌。反而电令身在东北的张学良撤回关内,避免同日军正面交战。蒋介石此等做法让全天下的百姓寒心,民心尽失。蒋介石低估了日本人的野心,日本人根本就不会仅满足于拥有东北三省,他们想侵吞整个中国,甚至是整个亚洲。如果一开始蒋介石就知道如此的话,我想他一定会不顾一切的抗击日军。要知道,侵略者的野心是我们的让步永远不能满足的。等到蒋介石醒来已是两年后的1937年,因为这一年日军蛮横挑起事端,从而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蒋介石此时才如梦初醒。虽然此时的蒋介石也不顾一切的抗战,但给百姓的感觉是它的抗战是逼出来的,如果日本的侵略不会威胁他的政权,他就会继续忍让。他的抗战不是在保家卫国,守土抗敌。而是在为他的政权而抵抗。所以蒋介石很无辜,他打的‚淞沪会战‛国军投入兵力达70万,日军投入兵力虽然只有30万,但日军有许多先进战机,战舰。日军战争开始时狂妄的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在保卫上海的战争中,无数英雄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英勇牺牲。多少可歌可泣的赞歌在这里演绎,多少无名的‚华盛顿‛为了国家浴血在这片无情的战场上。让我们永远铭记他们,他们是民族的英雄。尽管国军将士浴血奋战,英勇抗敌,使得日军三度更换主帅。但终因武器装备落后,被迫撤出上海。日军在占领上海后便长驱直入,一路打到南京城外。蒋介石赶紧召开南京卫戍会议,在场的都是国府的军政大员,大家从军事的角度都建议暂时放弃首都南京。但南京是国民政府的首都,是国父孙中山陵寝的所在地,未放一枪一炮就放弃南京,怎么对得起安息在此的国父孙中山先生。蒋介石大发雷霆,他很失望竟没有人提出坚守南京。尽管是象征性的抵抗,为的是给孙总理,和全天下的百姓一个交代。可此时在场的各位都非常清楚,上海已失,南京无险可守,在军事上没有坚守的必要。气氛异常紧张,此时在场的唐生智站了起来,坚决反对放弃南京。此时蒋介石顺水推舟说道:‚唐将军忠勇可嘉,为我等之楷模。守南京的重任就有劳唐将军了‛。蒋介石正式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坚守南京。他自己却着手迁都重庆,离开南京。连总统都逃走了,下层士兵又怎会全心守城。在日军大军压境时就束手投降,南京宣告失守。再而后的时间里,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屠杀我手无寸铁的百姓达三十万之多,日军灭绝人性的屠杀,时至今日我们依然不会也不能忘记,要记住我们曾经是如何的被蹂躏。一个民族的悲哀莫过于此,被侵略者的铁骑肆意践踏。此时蒋介石也顺乎民意实施国共合作,全力抗击日军。国共达成一致:国军主要负责正面战场,八路军和新四军主要负责敌后游击。之后在正面战场,国军发动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忻口战役‛,八路军也发动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在这段国共合作的时间里,中

国军队没有国共之分,都誓死与国土共存亡。1945年8月15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的最恐怖的战争武器---原子弹。随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在进行了八年之后终于胜利。民族矛盾已经解除,国共之间的矛盾开始尖锐起来。国共之间的内战一触即发,一山岂容二虎,这是自然的法则。但国民党和共产党心里都很清楚,谁先挑起内战,谁就是民族的罪人。在此之前百姓历经了太多太多的战争,历经了太多太多的背井离乡,妻离子散。百姓厌恶战争,期待和平。国共谁先发动内战,谁就将失掉天下民心。

(五)烽火华夏

远走台湾

1945年9月蒋介石以国民党总裁的身份电邀毛泽东前往重庆共商建国大业。中共中央紧急召开会议研究对策,虽然大家都知道此番前往重庆很是危险,但若是怯而不往,就会背上破坏国内和平的罪名,蒋介石就会借此挑起战争。所以最后毛泽东决定亲赴重庆,并向中外媒体宣布共产党积极参与谈判,极力维护国内和平局面。不管是蒋介石还是中外媒体都为毛泽东的勇气所折服,单刀赴会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毛泽东单刀前行是大将风度的体现。在会谈期间,国民党军队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大肆进攻解放区。山西的阎锡山更是嚣张跋扈,对中共解放区进行疯狂的进攻。在上党地区解放军重挫气焰嚣张的国军,使得中共代表团在谈判桌上有了自信。历经近一个半月的艰苦谈判,双方达成双十协定。中华民族的复兴似乎指日可待,和平建国也好像可以实现。但‚一山不容二虎‛这是自然的法则,蒋介石不可能容忍一个国家有两种主义,两种军队存在。在蒋介石自己权利欲望和美国军援的促使下,蒋介石点燃了华夏民族的硝烟。但是这不是抵御侵略者的正义战争,而是国共之间的内战。国民党在日军侵华期间虽然令人民有所失望,但还不至于尽是民心。而这次内战,国民党的所作所为使人民对其恨之入骨,抗战将蒋介石造就为一个民族英雄,而这次内战却将使蒋介石在人民心中的英雄形象悉数尽毁。战争像是一个永远的试金石,毋庸臵疑,最终正义的一方定会取得胜利。1949年八月,蒋介石携妻子和国民党主要军政要员晋谒南京中山陵。这次晋谒,相比1945抗战胜利时的晋谒心情可谓有天壤之别。那时的蒋介石可谓意气风发,笑傲群雄。因为他是抗战的英雄,是民族的救星,是历史的功臣。此刻的蒋介石心情很是复杂,毕竟自己败给曾经称之为‚匪‛的共产党。剿了一辈子的匪,到最后还被共产党定为战争罪犯。踏上了飞往台湾的飞机,蒋介石特意命令机长在南京上空盘旋几圈,故土难离啊!在飞机上看着南京的一草一木,想着自己几十年来的宦海沉浮经历,蒋介石不禁泪流。到了台湾后,蒋介石为了鼓舞军队的士气,提出‚一年准备,三年反攻,五年平定‛的口号。其实蒋介石心里比谁都清楚,大势已去,大厦已倾。在台湾蒋介石痛定思痛,不断总结,立志将台湾建设起来。终于,通过自己和儿子蒋经国的不懈努力。台湾的经济飞速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后记:我个人认为,无论是对哪个历史人物进行评价,都应一分为二的去考虑。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一个人都会有缺点,伟人也不例外。蒋介石的一生很辉煌,很精彩,但也有遗憾。最后笔者以粗浅的笔法赋诗一首,借以概括蒋介石峥嵘的一生。

少历艰辛志愈坚,也曾浴血赴革命。

一朝王谢岂偶然,书生亦可拜大将。

宦海沉浮五十载,戎马倥偬心不改。

平生功过谁人说,且留青史后世云。

“中定”和“中正”之我见 篇6

“中定”是人体的一种状态,即平衡状态。“中”为中心,“定”为稳定、固定。“中定”也就是说中心要稳定、固定。中心应稳定在什么地方呢?根据力学原理,物体要保持平衡,重心必须垂直于支点。所以人体要平衡,重心必须稳定在与支点垂直的位置上。人体的重心也就是人体的中心,因此,把人体重心垂直于支点的平衡状态,太极拳中称为“中定”。当然,支点可能是一只脚,也可能是两脚连线上的某一点,总之人体重心不超出两脚连线,就保持了中定的状态。太极十三势中,中定是基础。没有中定,其他十二势都无从发挥。但是,中定又必须靠其他十二势来维护,动态中,尤其在推手中受到对方推拉时,没有其他十二势的运化、配合,人体就保持不了中定状态。能够在动态中保持中定,就是有了“中定劲”。中定和中定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有联系,但更有区别。中定是状态,中定劲是功夫、功能。只有练出中定劲,才能确保中定。中定劲是一种综合劲,或称母劲,贯穿在各个劲别当中,中定劲支持其他劲别发挥作用,其他劲别又反过来维护和壮大中定劲。

“中正”的“中”是居中,“正”是重心不偏离支点。其实“中正”是指顺应、符合人体自然状态的姿势,这种姿势前后、左右要顺遂平衡,形体稳定不倾倒,只有如此形体才能既“中”又“正”,故称“中正”。太极拳起式自然站立的无极状态是中正;吴式太极拳的弓步,身体前倾但人体重心垂直于前足,也是中正,叫“斜中寓正”。拳架套路中,动作复杂,姿势多变,但无论俯仰、屈伸,只要平衡稳定,无凹凸、无缺陷、饱满顺遂、自然安舒,都叫“中正”,因此拳经称之为“中正安舒”。

九品中正制 篇7

关键词:汉语,英语音标,正迁移

一、引言

语言迁移一直是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和语言研究的中心问题。然而,20世纪70年代之前,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大多被视为一种干扰,因此二语习得的过程几乎被看成是克服母语负迁移的过程。尤其是英语和汉语这两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语言,人们看到的往往是差异。直到70年代后,随着应用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人们才开始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这一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认同母语在英语学习中的正迁移作用,并发现中英文之间有很多共性,例如句法,词汇和语音方面等。此外中式的思维方式也对于英语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语言学家们相信,汉语的正迁移在英语学习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能够帮助中国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

二、汉语拼音在英语语音学习中的正迁移现象

汉语和英语,虽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系,却有着很多相似之处,英语教师如果能较好地利用这些相似之处,因势利导,形成学习正迁移,英语语音的学习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汉语拼音的音节结构与英语中的元音和辅音组合极其相似,因此那些汉语拼音知识掌握扎实的学生往往可以高效地掌握英语语音规则。

在语音中,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而辅音和元音又是音段的主要分类。汉语和英语的发音都是由不同音节组成。汉语拼音包括23个声母和24个韵母,其中韵母又可分为单韵母和复韵母。英语音标包括20个元音和28个辅音,其中元音又可分为单元音和双元音。事实上,汉语拼音的23个声母和英语中大多辅音字母的形状、发音都很相似,而韵母和元音的形状、发音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汉语拼音的发音技巧去学习英语音标。例如,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学习辅音[b],[p],[k],[g],[t],[d]以及元音[i:],[a:],[u:]时可以很快掌握其发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发音器官和发音方法与汉语拼音中的一些音素几乎是一样的。这些发音相似的音素也有助于单词的发音,例如汉语中的一些词:比赛(bi sai),导师(dao shi),未来(wei lai),其声母[b],[s],[d],[w],[l]的发音与韵母[i],[ai],[ao],[ei]的发音都可以在英语音标中找到与其对应的相似音素。汉语拼音和英语语音的相似之处同样可以在拟声词和外来词中找到。例如sofa(沙发),motor(马达),jeep(吉普),coffee(咖啡),toast(吐司)等。

除此之外,汉语拼音和英语语音的相似性还可以提高学习者在单词拼写和记忆方面的效率。例如在单词“station”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借助汉语拼音的发音规则来完成。首先,指出汉语拼音中的“s,t,ei,sh,n”和英语中[stei n]的相似音素,这样更易于学生理解接受,使他们学会利用汉语拼音的正迁移去记住单词的发音。其次,当学生拼读汉字的时候,他们会自然地把声母与韵母结合起来拼读,这和英语中元音与辅音结合拼读的方法一样。再者,汉语拼音和英语语音的形状及书写方式的相似性同样有助于中国学生的英语语音学习。通过教学中的实践经验,我们不难发现汉语拼音知识掌握扎实的学生,通过一定的训练,英语发音、拼读和书写能力也较强。

三、母语正迁移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应重视母语对英语习得的影响。中国学生是在掌握了母语的基础上学习英语的,在学生的大脑中,早已有了母语的思维模式,难免受到来自母语思维习惯的影响。若在学习中有效地利用已学过的这些旧知识或技能的正向迁移来指导新知识或技能的获得,则无疑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语音学习方法。

1. 正确认识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汉语思维犹如滑剂,能够加速英语的学习。其实不管学习者有意与否,在习得过程中总是习惯借助汉语的语言规则来理解目标知识。母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参照物,对学习者的思维、记忆总会起到巨大的影响。特别是成年学习者,在母语思维中已经形成对影像、概念的认知。因此,老师和学生对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应保持客观的态度,不能完全认定母语在英语学习中只有干扰作用,而忽略了其正迁移作用。

2. 汉语正迁移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对策以解决母语迁移问题。首先,在对比分析框架下,学习者必须掌握汉英两种语言在语音、语义、词汇、语法、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相同点。学习者只有清楚地了解这些共同点,才能为母语正向迁移提供条件。其次,课堂内外,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设计各种练习用以加强学习者的英语能力运用。例如,针对语音方面的训练,教师可以设计听力、跟读、阅读等练习。最后,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擅于归纳母语迁移现象,总结母语迁移规律。

总之,在目的语的学习过程中,母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外语教学实践中,英语教师需正确处理好外语与母语的关系,充分利用学生的母语优势,教学中适当地加以辅助,强化母语正迁移,最大限度地发挥母语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外语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Odlin,T.(1989).Language transfer—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桂红.如何利用母语正迁移拼读记忆英语单词[J].新课程:教研版,2012.1.

[3]廖明霞.母语正迁移在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7.

[4]俞理明,常辉,姜孟.语言迁移研究新视角[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九品中正制 篇8

关键词:正负符号,基本方程,渗流力学

渗流力学是研究地层流体及其混合物在地层中流动规律的科学,只有掌握了流体在地层中的运动规律,才能科学合理地开发油气田,描述流体的运动规律需要借助于数学的原理和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和求得结果,所求结果应能正确分析并解释实际的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状态方程、达西公式和源(汇)的势的表达式是描述地下流体运动规律的基本方程,将在基本方程基础之上建立的数学模型结合相应求解条件,可以求解复杂流动情况下的油气渗流规律,并根据计算结果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

渗流力学基本方程中一些数学表达式的正负符号含有重要的物理含义,正负符号直接影响求解的结果和对结果的分析、解释和应用,为了防止正负符号的混淆和误用,本文从基本物理概念出发,对数学表达式中的正负符号进行辨析。

一、状态方程

状态方程用于描述物质特性参数随压力和温度的变化的情况,状态方程是根据压缩系数定义的数学表达式推导出来的,压缩系数表达式中的正负符号含有着不同的物理意义。同一地层及其所含流体的温度变化不大时,一般将流体在地层中的流动视为等温流动。等温压缩系数定义是指等温条件下,单位体系压力变化时的体系体积缩小率,其数学表达式为:C=;式中,C、V、p分别为等温压缩系数,体系体积和体系压力。式中正负符号的确定原则:(1)压力增大时,若体系体积减少,取负号。此时体系体积的增量(终值与初值之差)为负值,压力增量(终值与初值之差)为正值,两者增量的比值为负值。压缩系数为标量,一般总规定其为正值。故需在上述表达式的右端前面添加负号,以便使右端总为正值,即保持压缩系数总为正值。(2)压力减小时,若体系体积也减小,取正号。此时体系体积增量为负值,压力增量为负值,两者增量的比值为正值,满足压缩系数为正值这一规定。

1. 地层流体的等温压缩系数。

对于地层孔隙中的流体,当地层压力(即地层孔隙流体压力)增加时流体体积会减小,按上述第一种原则需要添加负号,故C1=;式中,C1、V1、p分别为地层流体的等温压缩系数,地层流体的体积和地层压力。若考虑流体压缩系数C1较小,将其按常量处理,再将质量M与流体体积V1及其密度ρ1的关系式M=ρ1V1代入上式,利用分离变量法积分后可得地层流体的状态方程:ρ1=ρ0ec1 (p-p0);式中,p0和ρ0分别表示初始压力和初始流体密度。

2. 地层岩石的等温孔隙压缩系数。

由于上覆地层压力=基岩应力+地层压力,故井眼钻开后流体向井底流动,地层压力下降并向地层深处波及,原有的平衡关系被破坏,岩石孔隙在上覆地层压力作用下被挤压变形,孔隙体积减小,孔隙体积增量为负值,地层压力增量也为负值,两者变化量的比值为正值,按上述第二种原则应添加正号,故地层岩石的等温孔隙压缩系数:式中,Cφ、Vφ、p分别为等温孔隙压缩系数,地层孔隙的体积和地层压力。若考虑地层孔隙压缩系数Cφ较小,可将其按常量处理,再将孔隙体积Vφ与p岩石外观体积Vs和有效孔隙度φ的关系式Vφ=φVs代入上式,利用分离变量法积分后可得地层岩石孔隙的状态方程:;式中,P0和φ0分别表示初始压力和初始地层孔隙度。

二、达西公式

流体流动遵循的基本规律是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即动量守恒定律,运动方程是流动流体动量守恒的数学描述。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流动时,因孔道形状不定、变化多端和岩石的比面很大,致使流体与固体孔道壁之间的粘性作用明显而又复杂,很难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建立描述地下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流动时的运动方程。地下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流动时的运动方程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这就是达西公式。达西公式描述的是流体的流速与渗透率、流体粘度和压力梯度之间的关系。流速和压力梯度均为矢量,达西公式中正负符号的正确运用代表着流体流动时的流速和压力梯度的方向。流速值的正负容易确定,而梯度值的正负在确定时常发生混淆和误用。梯度是一个矢量,是标量场不均匀性的量度,梯度的大小(即梯度的模)等于函数值或物理量沿指定方向的单位长度上的增加率。一般取指定方向为坐标轴正向,梯度正负值的确定原则是:若函数值或物理量随坐标正向长度的增加而增加,则梯度为正值,表明梯度值增加的方向与坐标正向一致;若函数值或物理量随坐标正向长度的增加而减小,则梯度为负值,表明梯度值增加的方向与坐标正向相反。梯度的概念一般包括有:速度梯度,压力梯度,温度梯度等。

1. 平面一维流动情形。

取流体的流动方向为坐标轴正向,层流状态下在流动方向上任一点处的达西微分公式表示为:。添加负号的理由:沿坐标轴正向,流体的压力px随距离x的增加而降低,即压力梯度为负值,而渗透率K和μ流体粘度均为标量,一般总规定标量为正值。因流体的流动方向沿坐标轴正向,流速ux为正值,故需在达西公式的右端添加一个负号,使右端的表达式始终为正值,以满足流速为正值这一条件。

2. 平面径向流动情形。

以井底为极点建立极坐标系,流体沿径向流向井底,流动方向指向极点而背离极坐标的正向,层流状态下在流动方向上任一点处的达西微分公式表示为:添加负号的理由:沿极坐标的正向(即背离流动方向),流体的压力随极径的增加而增加,其径向压力梯度为正值。因流体的流动方向背离极坐标的正向,径向流速ur为负值,故需在达西公式的右端添加负号,使右端的表达式始终为负值,以满足径向流速为负值这一条件。

三、源和汇的势的表达式

在油气渗流力学中,利用势函数有时会使流体的稳定流动问题求解大为简化,稳定渗流的势函数Φ(x, y, z)定义为:。上述定义中,流体为单相,流体和地层均考虑为均质且各向同性的,故渗透率K和流体粘度ur均为常量。流体以平面径向渗流方式流入或流出平面上一点时,该点分别被称为平面点汇和平面点源。流体以球形径向渗流方式流入或流出空间中的一点时,该点分别被称为空间点汇和空间点源。由源和汇的定义,并根据流体是被注入地层还是来自于地层这一实际情况,将注水井视为源,生产井视为汇。

1. 平面点汇情形下的势的表达式。

以点汇为极点建立极坐标系,距离极点为r处的流体以平面径向流方式流向点汇,流体的流动方向与极坐标正向相反,则平面径向渗流时的体积流量为:,式中h为生产层厚度。若令通过单位生产层厚度的体积流量,则qh=-2πr·ur添加负号的理由:流体以径向方式流向点汇,流动方向指向极点而背离极坐标正向,故径向流速ur为负值,乘积πr为正值,2πr·ur为负值。体积流量qh为标量,一般总规定标量为正值,故需在体积流量公式的右端添加负号,使右端的表达式始终为正值,以满足流量为正值这一条件。将前面提到的平面径向渗流情形下的达西微分公式ur=-μdrKdp代入上式,可得平面点汇情形下任一点的势的表达式:Φ汇=2πqhlnr+C;式中,C是由边界条件确定的积分常数,下同。

2. 平面点源情形下的势的表达式。

以点源为极点建立极坐标系,极点处的流体以平面径向渗流方式沿坐标正向流向它处,距离极点为处的单位油层厚度上通过的体积流量为:qh=Aur=2πr·ur添加正号的理由:流体自点源沿径向方式流向它处,流体的流动方向沿极坐标正向,故径向流速为ur正值,公式右端的体积流量qh也为正值,公式左端和右端均满足正值这一条件。平面点源情形下的平面径向渗流的达西微分公式为:。添加负号的理由:沿极坐标正向,流体的压力随极径r的增加而减小,其径向压力梯度为负值。因流体的流动方向与极坐标正向一致,即径向流速ur为正值,故需在达西微分公式的右端添加负号,使右端的表达式始终为负值,以满足径向流速ur为负值这一条件。根据以上两式最后可得平面点源情形下距离极点为r的任一点的势的表达式:

3. 空间点汇和空间点源情形下的势的表达式。

对于空间情形建立相应的球坐标系,以求解势的表达式。在空间点汇情形下势的表达式的推导中,根据,其添加正负符号的理由同平面点汇情形下的一致,最后可得空间点汇情形下距离坐标原点为处的任一点势为:;。空间点源情形下势的表达式的推导中,根据和,正负符号的取法同平面点源情形下的取法一致,最后可得空间点汇情形下距离坐标原点为r处的任一点势为: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高等数学[M]. (上册、下册)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葛家理.油气层渗流力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82.

[3]孔祥言.高等渗流力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9.

九品中正制 篇9

1 太极拳“中正”的含义

“中正”是各流派太极拳均十分注意的问题,且论述颇多。太极拳中的“中”,是指人体的中心轴线,由头顶百会穴、会阴延伸到地面的连线,太极拳理论体系中称之为“中正线”。“正”者是指练拳、走架与技击时审机度势,辨证把握动态的平衡。“中正线”中正与否是衡量身法好坏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技击水平的必由之路,即拳论中所谓的“身法以中平为宜,以正直为妙”。中轴线能否保持中正是衡量一个人身法好坏的重要标志,正如树的躯干歪曲肯定不是一棵成才树一样。

太极拳拳理体系尊崇先天太极图,行拳走架身法要像太极图中的子午线那样垂直中正,技击时则要起于中,落于中,守己疆土也在中位,出手临敌占据中央之地,意在对手之先,就已经抢占先机,即所谓“脚踏中门抢中位,就是神仙也难防”。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转换灵活,舍己从人,从人由己。同时攻于中,取彼也在中。集自己之力在正中某一处发出,是身体浑圆整劲,也是致胜的根本。可见,“中正”在太极推手技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 太极拳“中正”在技击中的分类

太极拳素有“打拳如坐轿”之说,不论拳势进退侧移,身体始终像端坐轿中一样“端的”(温县赵堡镇方言,即规矩、端正之意)。在行拳走架出手之时,周身均无定向,要想在多维空间内、在动态中寻求平衡,必然先建立自己在这个多维世界中的坐标与原点,然后才能够确定前后左右,进退反侧。否则习拳走架也就无从谈起。在这个坐标中,原点就是自身的“中正”,因此“求中”是太极拳行拳走架时的重要要领,身体不能前俯后仰,左歪右斜,需中正安舒,方能支撑八面。意念守中是太极拳修炼之心法。行拳走架动作规矩端正,不贪不欠,无过不及,不离不即,轻灵圆活,这些是意念的训练。拳架是意念的载体,我们通过盘架来强化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对于拳架动作的感知,长期积累这种感知在技击时就可以形成本能反应。因此,在技击中“中正”分:守中———立身之本、用中———发力之理、取中———破敌之术、入中———取胜之道等几个方面。

3 太极拳“中正”在技击中的作用或价值

太极拳自创立以来,技击成为众多研习太极拳者数年苦求的主要目标,经过前辈们不断创新、充实、提高、发展拳理技法,大大加强了太极的内涵。在诸多需修炼要旨之中,“中正”首当其冲。其“中正”内涵(守中———立身之本、用中———发力之理、取中———破敌之术、入中———取胜之道)在指导太极技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3.1 守中是立身之本

守中,即:守护自己的中线,中线不失视为不败。在行拳走架时,中线不能歪斜,在交手中要采用侧闪、后撤等整体移位方式保持中线不失。例如太极拳的“懒扎衣”左右式,左手上抬,左脚在前,右手在后,成丁八步,两掌侧立相向,五指撑开,身体成斜面,两手各有分工,一前一后,一高一低,两手各护身体半面,兼护中线,可护可打,攻守得当。攻守中掌握分寸,不温不火,无过不及,打即是化,化即是打,前后左右,反转照应,退即是进,进即是退,进则能占势,退则能避锋。又如,当敌方以双手摆拳击我左右耳门或左右双肩,我迅速退步抽身避开敌之锋芒,退步不可直退,先左后右,上下一致,倘若两腿动作慢而上身动作快,必然形成上体后仰之状,虽未被击中,亦将中心暴露、丢失,处于此境地最易为敌乘隙而人。

可见,在太极推手技击中,要使自己处于优势地位,首先是立身中正,只有守中才是立身之本。

3.2 用中是发力之理

用中,就是力从中线发与化,以中线为全身合力之轴线,调集各部位之力集中于中线,并由中线处发动,由身体某一部位发出,这样的力为整体力。在推手与散打中,一切力,不论是开、合、刚、柔、惊、弹、抖、螺旋、爆炸等力皆以中为基础,尽量向中心靠拢。如搬拦锤,先将手拉到腰胯旁,然后脚蹬地,由中线向前出击。有些出击的动作虽未向中线靠拢,但并未脱离中线制约,比如“双峰贯耳”。又如,与敌方推手,他单手按在我胸上,向前发力,欲将我推出,乘其力尚未全部到达时,我中线带动身体向一侧折叠,使其力落空,随即粘着发向敌方。又如,敌方以重拳击,我以手接住敌手,点上一紧,随即丢劲,卸敌于瞬间,闪开正中得横中,即我占磨脐,他占磨盘。中线的应用力,在方式上是多样性的,必须在练功时,时常想着中线,日久自见成效。因此,用中是制敌之始,发劲之理。

3.3 取中是破敌之术

中线是人身力量最易集结之处,但也是最脆弱最易受打击之处,打击敌方中心,既可使敌方受创,又可以破坏其身体平衡,把中线作为打击目标,往往可以事半功倍。取中的方式有许多种,既可取正中,也可取侧中,还可取后中等。如手臂劈击头顶,直击面部胸窝,横勾耳门,脚踢裆腹。倘若处于敌方一侧,可打击其大臂外侧,软肋外侧,若处于敌后背,可打击其侧后脑、颈部脊椎、尾骨。但是在实战时,敌我都在运动中,动作态势瞬息万变,只盯一处出手实为不易,故在搏斗中不考虑我打击具体部位,只须向其中线位置进击便可以了。

所以,要想由被动变为主动,由防守变为进攻,一定要利用中正这一原理,取我之中而破敌之中。

3.4 入中是取胜之道

入中,是步踏敌方中门,进步夺位,攻城掠地。在推手技击中,我突然顺势进步,一脚穿裆,另一脚紧随其后立于敌方中门之处,敌无立足之地,身体必然跌出。假设推手时,敌双手按我胸部,我两手从下向上将敌劲上扌朋化掉,使其落空,随即我上一脚步踏中门,穿裆夺位,将其发出。可见要想击倒对手,入中才是取胜之道。

4 结语

技击是中国传统武术的灵魂,太极推手技击则展示出太极拳的文化内涵,要练好太极拳和太极推手技击,“中正”在太极推手技击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其理论意义和价值始终贯穿其整个过程。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世界有1亿多人在练习太极拳,数目惊人。愿“中正”论能让太极爱好者真正体验太极拳的乐趣和文化内涵本质,体验太极技击的乐趣,发扬和继承中国这一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为人类的健康、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一点力量。

摘要: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其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和健身价值被世人所认同,而体现其技击项目的推手是让人体验太极的魅力所在。推手是展示太极拳攻防技击的重要演示项目,如何在推手中战胜对手处于优势,本文通过一些实战现例和“中正”的作用对“中正”在太极推手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太极拳,推手,中正

参考文献

[1]丛日东.太极推手竞技技术初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1).

[2]李成银.试论太极推手的战术与发力[J].山东体育科技,1995(2).

[3]吕墨竹.浅析太极拳在技击上的力学原理[J].辽宁体育科技,1999(5).

[4]蒋林华.试析太极拳技击运动中的力学原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

[5]李晓阳.浅析新形势下太极推手的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05(1).

九品中正制 篇10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

GC-4000A气相色谱仪(北京东西电子)带氢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活性炭管:内装100 mg活性炭;5ml解析瓶若干;微量注射器:10,20μl。

1.2 试剂

正戊烷、正己烷、正庚烷、二硫化碳(均为色谱纯)。

1.3 仪器操作条件

色谱柱:不锈钢填充柱2 m×4 mm,FFAP:Chromsorb WAW DMCS(80~100目)=10∶100;柱温:40℃;汽化室温度:130℃;检测室温度:160℃;载气流量:15ml/min;进样量:1μl。

1.4 采样

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两端,短时间采样,以200ml/min流量采集15 min空气样品;长时间采样,以50 ml/min流量采集2~8 h,同时做样品空白。采样后,封闭活性炭管两端,置于清洁的空器内运输保存。

1.5 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7支10 ml容量瓶,预先加入约5 ml二硫化碳,用微量注射器分别取色谱纯正己烷(20℃时,1μl色谱纯正己烷为0.6594 mg)0、2、6、10、14和20μl,快速注入容量瓶内,并用二硫化碳定容至刻度,摇匀。即配制成正己烷浓度为0、132、396、660、924和1320μg/ml的标准系列。分别进样1.0μl,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定量,以测得的峰高值对正己烷含量绘制标准曲线。

1.6 样品处理

将采过样的前后段活性炭倒入解析瓶中,加入1 ml二硫化碳,封闭,解析30 min,解析液供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线性方程和检出限

标准系列的色谱峰值见表1。

本方法在0~1320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643.79X-33 405,线性相关系数r=0.9991,方法检出限为0.5μg/ml(3倍噪声对应的含量)。采样为3.0 L时,最低检出浓度为0.2 mg/m3。

2.2 干扰试验

为避免相同条件下空气正戊烷、正庚烷的干扰,取1支10 ml容量瓶,预先加入约5 ml二硫化碳,用微量注射器分别取色谱纯正己烷、正戊烷、正庚烷2μl,快速注入容量瓶内,并用二硫化碳定容至刻度,摇匀,配制成三者的混合溶液。按照本方法选定的实验条件测定,三者均能较好的分开,谱图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各自保留时间为正戊烷1.07 min,正己烷为1.19 min,正庚烷为1.48 min。正戊烷与正己烷2峰之间的分离度为1.4,可基本分开,不会造成干扰。

2.3 准确度与精密度

取活性炭管3支,每支用微量进样器分别注入2、10、14μl色谱纯正己烷,放置24 h,用10 ml二硫化碳解析,按照本方法的实验条件测试,结果回收率在95%以上,精密度小于1.5%。见表2。

2.4 样品检测

对本区使用正己烷的工厂用本法对车间正己烷浓度进行检测,测得情况与现场相符。

3 结论

用活性炭管采集,溶剂解析测定车间空气中正己烷,回收率在95%以上,高于热解析仪的解析效率80%以上。精密度小于1.5%,最低检出浓度为0.2mg/m3。且简化了步骤,不必用毛细管柱,节约了费用。能满足车间空气中正己烷的检测要求。

参考文献

华人世家九品女人七彩人生 篇11

针织服装之于今天的人们,尤其是成功的女性领导者来说,是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的选择,更是自身气质修养与魅力的直观体现,破除千人一面的呆板形象,摒弃粗糙老气的无奈选择,以人为本、因人而异,从色彩心理学到气质细分定位,从工作领域研究到生活场景再现,从个人喜好爱憎到国际流行趋势,华人世家将高级定制与私密化服务完美结合,以艺术打开想象的空间,用理解成就着装的和谐。

作为2011第五届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的首场秀,华人世家将用奢华、绿色环保的羊绒、兔绒、棉、丝、麻等面料,按人的需求设计不同的服装, 通过精准时尚的设计和立体曲线裁剪充分表达九品女人和七彩人生的概念,并向政商两界的极品女人致敬。

用“华人世家”服装与悠久的丝绸文明来亲密接触,那种感觉,从同样悠久的汉语言文字中却难以找到合适的词来形容。品读历史,感受民族古老艺术之魅力时,并未觉得倒退回过去的时代里,而是身心体验着饱食文明积淀后的愉悦。

“华人世家”从中国传统丝绸文化宝库中吸取精髓,她们在传统民族丝绸文化和工艺的基础上,结合了现代流行色彩和时尚潮流,自行设计开发丝绸面料用于产品设计,保证了品牌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个性。“华人锦绣”亦古亦今的图案设计、紧随流行的配色要则,使服装即流露出皇室宫庭的雍容华贵之气,又不失现代科技时代的简约、雅致,融古典文化与现代时尚于一体。云锦、手绘、手工绣极具艺术性,但并未停留在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再现上,而是把其中美的经的起推敲的元素剥离出来,加以提炼、升华,并糅合了大量的现代时尚元素,强调现代人的生活诉求,丰富多变的纹样更加生动并富有时代气息。

九品中正制 篇12

所谓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方法的迁移就是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方法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和已获得的动作技能等基础上进行的。也就是利用新旧知识、技能间的联系,启发学生进行新旧知识、技能对照,由旧知识去思考、领会新知识,这种原有的知识、技能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就形成了迁移,而且是正确的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迁移,也就是正迁移,这样才能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有效迁移。要做到知识与技能的正迁移,首先就要保证旧知识和技能的正确性,并深入研究教材特性,找出二者之间知识与技能的相似点,而且有较多相似的知识与技能更容易产生正迁移。

在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方法的迁移的运用,比如把往返跑的技术正迁移到助跑投掷项目的教学中。课前我把二者的教材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找出两个运动项目之间知识与技能相似点: 脚触线往返跑中脚触线转体返回前的运动过程与助跑投掷动作中的投掷前准备过程的技术动作具有相似性,所以就尝试了把脚触线往返跑技术有效迁移到助跑投掷项目的教学中。

一、创设与两个运动项目相接近的教学情景,为有效迁移做好铺垫

为了做好两个运动项目的有效迁移,在课的准备部分积极创设与两个运动项目的动作技术相似点基本相接近的教学情景,如在准备部分第一部分设计往返走、往返慢跑、往返触线跑和肩上持投掷物往返跑内容,这样既完成了热身,又让学生借助不同形式往返走和慢跑的过程中逐步渗透助跑交叉步的内容。准备活动的第二部分是自抛自接,运用抛高创设情景,渗透自下而上的用力顺序; 运用单手肩上自抛自接,让学生体验肩上屈肘和背弓动作。准备活动第三部分两人合作拉伸练习和两人合作传接练习,随着两人传接距离的不断拉大渗透肩上屈肘快速挥臂动作。并对学生的原地投掷能力进行了前测,记住自己的初始成绩。整个准备活动过程教师运用丰富的语言来创设不同的情景,不仅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身体得到充分活动,而且为下面的技能的学习也做好了准备。并在这个阶段多采用散点站位的形式来进行各项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感,并利用随机分组形式分组,并进行合作学习,使准备活动实现多元目标的达成。在这一教学环节逐渐为学生创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往返跑基本相接近的教学情景,为学生下一步的自主探索和知识有效迁移做好铺垫。

二、问题引领,自主探索建立新旧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联系,掌握新知

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进行的: 先带领学生进行原地投掷动作的模仿练习,随后是两人合作投过一定高度的投掷动作的练习,并设置了金牌线、银牌线、铜牌线,关注学生投掷能力的个体差异,多采用自我比赛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投掷兴趣。在复习巩固投掷动作的基础上,最后完成助跑交叉步的学习。这一部分把往返跑的技术动作有效运用到助跑投掷的交叉步教学中,使学生在体验往返跑的过程中自然地过渡到助跑投掷沙包的交叉步学习,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助跑投掷的交叉步技术动作,突破本课的重点,也给学生的技能学习开拓了一个新的思维模式。最后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了助跑投掷的拓展体验练习,既关注了学生的体能发展,也做到了交叉步动作技能的再次巩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自我评价,关注自我纵向的比较,教师运用语言激励,鼓励学生在努力中不断超越自我,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和快乐的体验。教师还关注对学生的引导和循序渐进,如在学生学习助跑投掷前再次让学生复习了准备活动中练习四的往返跑的练习,逐渐过渡到肩上持投掷物往返跑脚触线急停的动作,这时老师适时示范助跑投掷的完整动作,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及时提出问题: 往返跑脚触线急停动作与助跑投掷交叉步的动作有什么相似点? 这样做的原因是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思考,在引思、回顾、概括、归纳新旧知识的基础上,自然地引导学生探索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自主探索出脚触线往返跑中脚触线转体急停前的动作与助跑投掷的投掷前准备的动作具有相似性,并从中受到启发而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为下面技能的有效迁移做好知识准备。

三、将问题“类化”,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有效迁移

依据问题与知识技能间的共同因素,将问题进行“类化”。“类化”是指将问题纳入相应的同类知识技能结构中,并从这个结构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过程。在转换问题的情境后,根据转换后的知识技能与认知结构间的共同因素和联系,将问题与知识结构、新知与旧知、未知与已知相“链接”,利用所构建的知识技能结构去“类化”这个新问题,在这个结构中易于找到解决的途径和方法。这样在学生做好知识迁移的基础上,接下来为学习确定新的学习目标: 运用往返跑脚触线急停动作完成助跑投掷的动作。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主练习,由此使学生自然地过渡到助跑投掷的学习,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助跑投掷垒球的技术动作,实现二者之间知识和技能的有效迁移。

四、分组展示,当堂检测,确保知识与技能迁移的有效性

学生的自主练习后,采用分组展示的方式对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情况进行互评和师评。当堂检测两个运动项目知识与技能迁移的有效性,确保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知识、技能、方法的正迁移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能学会一项新运动技能,使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班级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调动自己已有的旧知去主动进行学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为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可能,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九品中正制】推荐阅读:

中正纪念堂导游词07-17

上一篇:实验室电源的改造下一篇:巧设问题引发思考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