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胎衣不下

2024-10-23

牛胎衣不下(通用8篇)

牛胎衣不下 篇1

胎衣不下是指母牛分娩后, 经过12小时仍不能排出胎衣, 即为胎衣不下或胎衣滞留。奶牛产后胎衣排出的正常时间一般不超过4~6小时。胎衣不下是奶牛常见的产科疾病, 胎衣不下的母牛80%以上继发子宫内膜炎, 由此导致奶牛不孕、发情延迟、增加配种次数, 影响母牛的繁殖力, 也可能引起母牛全身感染, 在患病期间产奶量下降等, 严重者可危及母牛生命。

1 主要病因

1.1 奶牛的营养状况

因饲养饲料单纯, 缺乏钙、硒以及维生素A和维生素E, 消瘦、过肥, 老龄, 运动不足和干奶期过短等因素都能导致子宫迟缓。

1.2 奶牛本身胎盘结构

牛胎盘属于上皮绒毛膜与结缔组织绒毛膜混合型, 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联系比较紧密, 胎盘的完全成熟和分离对胎衣的排出极为重要。由于胎盘不成熟以及多种原因干扰了胎盘的分离过程, 这是胎衣不下的主要原因。

1.3 奶牛的个体因素

胎儿过多、难产后子宫肌疲劳也会发生收缩无力。胎盘炎症怀孕期间子宫受到感染, 产后没有及时给仔畜哺乳, 特别是饲喂变质的饲料, 胎盘充血和水肿。

1.4 各种应激因素

外界环境的改变、热应激反应和围产期低血钙等都容易导致胎衣不下。

1.5 遗传和免疫因素

遗传因素在胎衣不下的发生上起到一定作用,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是启动胎盘排出的信号之一, 如果母体对胎儿性产物出现耐受性, 则不可避免的会发生胎衣不下。

2 症状

一般胎衣不下病牛没有全身症状, 但食欲和产奶量下降。当子宫出现弛缓或外伤时, 可出现全身症状。胎膜排出前子宫颈闭锁, 可造成严重的子宫炎并伴有全身症状。

3 防控措施

3.1 预防措施

(1) 改善母牛的饲养管理, 给予富有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饲料, 多喂胡萝卜可明显减少胎衣不下发病率, 奶牛在干奶期应注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补充, 尤其是维生素E和硒的补充。

(2) 对经产母牛, 不论体质强弱, 产后都应立即补钙、补糖, 可有效地预防胎衣不下的发生。一般母牛产后立即静脉注射25%葡萄糖500毫升, 20%葡萄糖酸钙300~500毫升。

(3) 增加运动, 每天驱赶牛运动不少于2小时, 增加日照时间, 有利于维生素D的合成。

(4) 产后应立即颈部皮下分点注射初乳50毫升。可降低胎衣不下发病率。

(5) 产前20~30天, 一次肌肉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

(6) 产后立即口服红糖益母草汤 (红糖500g, 干益母草1000g煎汁) , 2次/d, 益母草能使子宫的收缩和紧张性显著增强。

3.2 治疗措施

(1) 产后12小时以内肌肉或皮下注射催产素100单位, 2小时后可重复注射一次, 并可同时注射雌激素10~20mg/d, 可增强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

(2) 土霉素2克或金霉素1克, 用10%生理盐水500毫升溶解, 温热后注入子宫, 促使胎儿胎盘缩小, 利于胎衣排出。

(3) 10%高渗盐水1000毫升, 土霉素4克, 一次灌入子宫。隔日再灌注一次, 一般灌药后3~5天, 胎衣脱落。其作用是促使胎盘绒毛脱水收缩, 而从宫阜中脱落。土霉素作用是抗菌消炎, 防止胎衣腐败及子宫感染。

(4) 在产后6~8小时使用“垂体后叶素”50~100国际单位, 肌肉或皮下注射, 2小时后再注射1次。

(5) 应用0.5%黄色素50~100毫升, 含糖盐水1000~2000毫升, 静脉注射。

(6) 采用手术剥衣。对于胎衣不下的病牛应用药物效果不明显, 我们应考虑进行手术剥离。要选择好时机, 不宜早期进行, 因为早期剥离胎衣容易损伤或感染子宫。在剥离胎衣前, 先用温水灌肠, 排出直肠中积粪;用绷带缠尾, 交给助手拉向一侧, 再用0.3%高锰酸钾洗涤和消毒外阴部, 然后向子宫内注入10%氯化钠500毫升。剥离时, 左手握住外露胎衣, 右手顺阴道伸入子宫, 寻找子宫叶;先用拇指找出胎儿胎盘的边缘, 然后将食指或拇指伸入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之间, 把它们分开。剥衣完毕后, 可用0.1%高锰酸钾冲洗并注入抗生素等类药物, 以防子宫感染。

4 小结

综上所述, 牛胎衣不下其原因多为母畜虚弱, 子宫收缩无力, 气血不调, 胎盘充血、水肿, 维生素缺乏, 产前运动不足, 孕前有子宫内膜炎等。以上因素使胎盘绒毛嵌闭在宫阜腺窝内, 绒毛发生水肿, 影响两者的分离而引起胎衣不下。发生过胎衣不下的牛, 其代谢性疾病, 乳腺炎、子宫炎和以后发生流产的发病率更高。子宫内腐烂分解产物若被子宫吸收, 可出现败血型子宫炎和毒血症, 患牛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泌乳减少等。因此, 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浅析奶牛胎衣不下防控措施 篇2

一、胎衣不下的原因

1.生理因素

初产牛难产会使胎衣不下的发病危险程度提高3~4倍,产双胎和胎儿过大的牛只发病率也会增加;胎衣不下与奶牛产量呈一定的正相关,即产奶量高的牛易发病。

2.病理性因素

(1)早产、难产及其他一些不正常分娩情况(如子宫扭转、积水等)会增加胎衣不下。

(2)子宫收缩乏力、弛缓的牛只会增加发病率。牛的胎盘属于上皮绒毛膜与结缔组织绒毛膜的混合型。收缩无力造成胎盘不易脱落。

(3)子宫炎症而引起胎盘粘连,引起子宫内膜及胎盘发炎,继而引起结缔组织增生,导致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发生粘连,造成胎衣不下。

3.管理性因素

各种应激(特别是热应激)会增加发病率,即夏季发病率最高。

没有专门的产房,牛只分娩环境差和不适当的助产均会增加发病率。

坐槽饲养,牛只在产前产后运动少。

4.营养性因素

主要是奶牛产前的最后6~8周(即干奶期)的饲养日粮的能量、蛋白质、钙、磷、硒、碘及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的缺乏、过量或不平衡,都与胎衣不下有关。

(1)产前能量过剩。主要指干奶前2~3个月(泌乳末期),此期能量转化为体膘效率高达70%,如在此期供给过多的能量,膘情过好,极易造成产前奶牛肥胖综合征(脂肪肝、采食量下降)及胎儿过大,造成产后奶牛采食量下降、难产和胎衣不下。 应在泌乳末期控制好膘情,膘情过好者应减喂精饲料,多喂干草。

(2)产前能量不足,主要指泌乳末期和干奶期,供给奶牛的能量不足,使奶牛膘情太差,奶牛身体虚弱,再加上分娩应激,无力排出胎衣,极易发生产后胎衣不下。 故在此情况下应适当增加精饲料,提高日粮营养。

(3)蛋白质不足。主要指奶牛产前低蛋白饲料饲喂会提高胎衣不下率。干奶期饲喂含8%粗蛋白的日粮,胎衣不下率可高达50%,而把日粮粗蛋白提高到15%,则胎衣不下率降为20%。

(4)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A是动物生长发育、精子生成、卵泡发育以及上皮组织的生长都需要的。维生素A缺乏,对繁殖的影响主要为流产、 胎衣不下发病率的升高。产前补喂维生素A,会减少胎衣不下的概率。

(5)维生素E缺乏。维生素E是一系列叫作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的脂溶性化合物的总称,是细胞抗氧化剂。若维生素E缺乏,则易造成胎衣不下及卵泡发育差。在日粮中添加抗氧化剂以满足奶牛需要非常关键。

(6)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主要是通过对影响钙的吸收进而影响胎衣不下。

(7)硒缺乏。硒是细胞抗氧化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成分,维护正常的繁殖机能。牛体内缺乏硒则易造成胎衣不下、子宫炎症。

(8)碘缺乏。碘主要是合成调节能量代谢的甲状腺素和三碘甲腺原氮酸所必须的物质, 促进维生素A的合成。缺乏碘易造成胎儿发育受阻及死亡,使牛胎衣不下概率升高。

二、胎衣不下的危害

胎衣不下的患牛中,有的牛会继发感染子宫内膜炎, 结果导致奶牛产后发情延迟和配种次数增加;有的牛会继发感染乳房炎及产后代谢病,产奶量下降,淘汰率增加。

三、防控措施

1.预防措施

(1)保证奶牛营养平衡。干奶期奶牛饲养日粮中应适当提高蛋白质水平,保证奶牛营养平衡,如钙的吸收能力,维生素E、硒等的补充,在冬季可以直接添加鱼肝油胶丸。

(2)治疗子宫内膜炎。随着奶牛胎次增加,产道损伤概率增多,导致感染机会加大,子宫内膜炎发病率提高,也使新生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易粘连, 所以应在早期正确诊断并有效治愈。

(3)加强护理。怀孕期间可适当增加活动量,怀孕初期,活动量相对要少些,但怀孕8~9个月时,活动量相对要大一些,每天舍外运动最好不少于4小时。

(4)调配营养物质。对有过胎衣不下病史的牛及体质差、胎次高的牛,产前1 周可肌肉注射1次维生素D3;在离母牛预产期45天和15天时,各肌肉注射1次亚硒酸钠维生素E,每次5毫升;对经产母牛,产后立即采取补钙、补糖;对产后2~3小时后胎衣排出不多的奶牛注射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等。

2.治疗措施

(1)抗生素治疗。应用金霉素1克或土霉素2克,用10%生理盐水500毫升溶解,温热后注入子宫,促使胎儿胎盘缩小,利于胎衣排出。

(2)激素类药物。应用垂体后叶素50~100国际单位,肌肉或皮下注射,2小时后再注射1次,最好是在产后6~8小时使用,12小时以内使用效果佳; 也可用催产素100国际单位,麦角新碱6~10毫克,皮下或肌肉注射。

(3)辅助治疗。应用10%氯化钠500毫升或者含糖盐水1000~2000毫升,1次静脉注射。

(4)手术治疗。手术一般在产后36~72小时进行,胎衣易剥离的牛,采用剥离手术,剥离后,应向子宫内灌入抗生素(青霉素、金霉素、土霉素)每天1次,连用2~3次,防止感染。

牛胎衣不下的诊疗体会 篇3

引起胎衣不下的原因很多, 主要与产后子宫收缩无力、怀孕期间胎盘发生炎症及胎盘构造有关。

2 症状

整个胎衣未排出来, 胎儿胎盘的大部分仍与母体胎盘连接, 仅见一部分已分离的胎衣悬吊于阴门之外。脱漏出的部分主要为尿膜绒毛膜, 呈土红色, 表面上有许多大小不等的胎儿子叶。经过1~2天, 滞留的胎衣就腐败分解, 夏天腐败更快;从阴道内排出污红色恶臭液体, 内含腐败的胎衣碎片, 病畜卧下时排出的多。由于感染及腐败胎衣的刺激, 发生急性子宫内膜炎。腐败分解产物被吸收后, 出现全身症状。病畜精神不振, 弓背、常常努责, 体温稍高, 食欲及反刍稍微减少;胃肠机能紊乱, 有时发生腹泻、瘤胃驰缓、积食及臌气。

3 治疗

分为药物疗法和手术疗法两大类, 对牛的胎衣不下, 首先可试行手术剥离, 如有困难, 则采用药物治疗。

3.1 药物疗法

牛产后经过12小时, 如胎衣仍不排出, 即应根据病情选用下列方法进行治疗。

促进子宫收缩:肌肉或皮下注射催产素50~100国际单位, 2小时后可重复注射一次。催产素需早用, 牛最好在产后12小时以内注射, 超过24~48小时, 效果不佳。此外, 尚可应用麦角新碱, 牛1~2毫克, 皮下注射。

罐服羊水300毫升, 也可引起子宫收缩, 促使胎衣排出。如灌服后2~6小时不排出胎衣, 可再灌服一次。羊水可在分娩时收集, 放在阴凉处, 防止腐败变质。如用非本身的羊水, 必须保证羊水的母牛健康无病, 尤其是没有结核病及传染性流产等传染病。

促进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分离:在子宫内注入5%~10%盐水3升, 可促使胎儿胎盘缩小, 与母体胎盘分离;高渗盐水还有促进子宫收缩的作用。但注入后须注意使盐水尽可能完全排出。

防止胎衣腐败及子宫感染, 等待胎衣排出, 可在子宫黏膜与胎衣之间放置粉剂土霉素或四环素1~2克, 把药物装入胶囊或用水溶性薄膜纸包好置放于两个子宫角中, 隔日一次, 共用2~3次, 效果良好。也可应用其他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子宫内治疗可同时肌肉注射催产素。

如子宫颈口已缩小, 可先注射雌激素, 如乙烯雌酚、雌二醇等, 使子宫颈口松软开张, 便于排出积液及放置药物。雌激素能增强子宫收缩, 促进子宫的血液循环, 提高子宫的抵抗力;可每日或隔日注射一次, 共用2~3次。

3.2 手术疗法

即剥离胎衣。药物治疗无效时, 可在子宫颈管尚未缩小到手不能通过以前 (产后2~3天) 进行剥离。

剥离胎衣时应注意的原则:在剥离时容易剥离就坚持剥, 否则不可强行剥离, 以免损伤子宫, 引起感染;而且胎衣不能完全剥净时, 其后果与不剥无异。体温升高的病畜, 说明子宫已有炎症, 不可进行剥离, 以免炎症扩散, 加重病情。对这样的病例可继续采用药物疗法。

术前准备:母畜外阴部按常规消毒。术者将手臂消毒后, 先擦0.1%碘化酒精加以鞣化, 使保护层不易脱落, 然后涂油。术者手上如有伤口, 不易进行胎衣剥离, 以免感染。操作时必须穿戴长塑料臂套、长统靴及橡皮围裙。

为了避免胎衣粘附在手上, 妨碍操作, 可在子宫内灌入10%盐水500~1000毫升。母牛努责强烈时, 可在后海穴或荐尾间隙注射普鲁卡因。

手术方法:用左手扯紧露出阴门外的胎衣, 右手沿着它伸入子宫黏膜与胎膜之间, 找到未分离的胎盘。剥离要有顺序, 由近及远, 逐个逐圈进行;先剥一个子宫角, 再剥另一子宫角。辨别一个胎盘是否剥过 (分离) 的依据是, 剥过的母体胎盘表面粗糙, 与胎膜不相连;未剥过的则有胎膜盖着, 因此表面光滑。剥离每个胎盘的方法是, 在母体胎盘与其蒂的交界处, 用拇指及食指捏住胎儿胎盘的边缘, 轻轻地将它从母体胎盘上扯开一点, 或者用食指将它抠开一点, 再将拇指或食指逐步伸入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之间, 将它们分开。在剥离过程中, 左手要把胎衣拉紧, 以便顺着它去找尚未剥离的胎盘。达到子宫角尖端时, 更要这样做。为了避免剥出的部分重量过大, 把尚未排出的胎衣扯断, 可将已露出的胎衣剪掉一部分。子宫角尖端的胎盘较难剥离, 一方面是因为尖端的空间很小, 胎盘彼此靠得较近, 妨碍操作;另一方面是手臂长度不够, 难以达到。遇到这种情况时可轻拉胎衣, 使子宫角尖端略微内翻, 缩短距离;但剥完以后要使内翻的子宫角恢复原位。

术后处理:胎衣剥离完毕后, 因子宫内可能尚存有胎盘碎片及腐败液体, 必须用0.1%高锰酸钾、0.1%新洁尔灭或其他刺激性小的消毒溶液冲洗, 清除子宫中的感染源。冲洗方法是将粗橡胶管的一端插至子宫的前下部, 管的外端接上漏斗, 倒入冲洗液2~4升;待漏斗内的液体快流完时, 迅速把漏斗放低, 借虹吸作用使子宫内的液体自行排出;有时病畜强烈努责, 也能自行将子宫内液体排出。这样反复冲洗2~3次, 至流出的液体基本清亮为止。冲洗完后, 子宫内要放置抗生素等药物, 隔日一次, 连用2~3次, 防止子宫感染。

子宫有明显炎症的病畜。剥离完后, 不宜冲洗子宫, 仅将抗菌药物放入子宫即可。另外有人认为, 剥离完后不宜用消毒液冲洗, 因子宫腔太大, 冲洗液不易排出, 可导致子宫弛缓, 延迟复旧过程。手术剥离数天内, 要注意检查病畜有无子宫炎及全身情况。一旦发现变化, 要及时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胎衣不下的病畜, 配种可推迟1~2个发情周期, 使子宫能有足够的时间恢复。

4 预防

牛胎衣不下的原因及防治 篇4

胎衣不下也称胎衣滞留。是指母牛分娩后, 经过8-12h仍不排出胎衣, 即为胎衣不下。正常情况下, 胎衣排出时间牛不超过3~5h、马1.5h、羊4h、猪1h。笔者对270头患有胎衣不下的病畜做了治疗, 其中黑白花牛68头、新疆褐牛26头、西门塔尔牛13头、哈萨克土牛163头 (见附表) 。都是由牲畜饲养管理不当或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导致的。

1 发病原因

(1) 孕期运动不足, 怀孕母畜过度肥胖, 胎儿过大、多胎或者胎水过多导致流产、难产、子宫损伤。 (2) 营养不良 (怀孕母畜过度消瘦, 维生素A和微量元素硒缺乏, 饲料钙磷比例失调等) 。 (3) 怀孕母畜年龄过大。 (4) 传染病:如副伤寒、布鲁氏杆菌。 (5) 由于天气寒冷、青贮饲料温度较低, 圈舍地面保暖不足, 导致怀孕母畜患子宫内膜炎, 容易流产。

2 临床症状

胎衣不下初期一般没有全身症状, 经1-2d后, 停滞的胎衣开始腐败分解, 从阴道内排出污红色混有胎衣碎片的恶臭液体, 腐败分解产物若被子宫吸收, 可出现败血型子宫炎和毒血症, 患牛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泌乳减少等。临床上胎衣不下分2种。

2.1 全部胎衣不下

即全部胎衣停滞在于宫和阴道内, 仅少量胎膜垂挂于阴门外, 其上有脐带血管断端和大小不同的子叶。进行阴道检查才能发现, 过1-2d后胎衣腐败分解, 从阴道内出血红色恶臭味液体。流出的液体内含胎衣碎片、脓液、血液、部分羊水。病牛卧地时流出的液体多, 这时发生全身症状:如精神不振、弓背、常常努嘴、食欲减小、引起前胃迟缓、瘤胃积食和胀气, 个别引起败血症死亡。

2.2 部分胎衣不下

即一部分从于叶上脱下井断离, 其余部分停滞在于宫腔和阴道内, 一般不易觉察, 有时发现弓背、举尾和努责现象。临床比较少见, 主要恶露排出的时间延长, 子宫复旧不全。

3 防治措施

3.1 预防

牛胎衣不下的诊断与治疗 篇5

母牛的分娩过程也叫产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子宫开口期、胎儿排出期和胎衣排出期。

胎衣是胎儿附属膜的总称,包括部分断离的脐带,胎衣排出期由胎儿排出后计算,到胎衣完全排出为止。牛的胎盘类型属于子叶型胎盘,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联系紧密,胎衣排出较慢。牛的子宫开口期为6小时,胎儿排出期为0.5~4小时,胎衣排出期为2~8小时,母牛在产后超过12小时胎衣仍然没有自然排出体外,即可视为胎衣不下,需要进行人为干预。

一般普通的健康牛群分娩牛胎衣不下比例为5%~10%,双胎、流产、早产以及感染布病的牛群,胎衣不下的发病率较高,为20%~50%或更高。胎衣不下不但引起子宫内膜炎症和子宫复旧延迟,导致不孕而使饲养成本增加,使奶牛产奶量下降。

2 胎衣不下的原因

2.1 子宫收缩无力

饲料营养不全价;牛消瘦或过肥;牛年龄过大、运动不足等等。如果牛产双胎,使子宫过度扩张都容易继发产后子宫收缩无力。流产会引起生殖激素分泌失调,影响产后子宫的正常收缩活动。此外,产后没有及时给牛犊哺乳,致使催产素释放不足,也可影响子宫收缩。

2.2 胎盘充血和水肿

在分娩过程中,子宫异常强烈收缩或脐带血关闭太快会引起胎盘充血,使腺窝和绒毛发生水肿,使得胎盘组织之间持续紧密连接,不易分离。

2.3 胎盘炎症

牛发生细菌、病毒感染,发生子宫炎症,会导致结缔组织增生,可使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发生粘连。

2.4 遗传因素

牛的胎盘组织构造。牛的胎盘属于子叶型胎盘,为上皮绒毛膜与结缔组织绒毛膜混合型,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联系比较紧密,很容易出现胎衣不下。

此外,热应激、围产期低血钙、使用外源性药物如皮质类固醇引产的牛都可能会发生胎衣不下。

3 临床症状

临床分为全部不下和部分不下。发生部分不下时患牛阴门外垂出少许胎衣,其余部分停滞在于宫腔和阴道内。主要为红色尿膜绒毛膜,表面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子叶,初期呈红色,后变为暗红或黑褐色。胎衣全部不下的胎儿胎盘的大部分仍与子宫黏膜连接,部分胎膜悬吊于阴门外或全部胎膜滞留在子宫内。

病牛出现腹痛、拱腰努责、站立不安、体温升高、食欲,反刍减少或停止,泌乳牛产奶量减少。初期一般无全身症状,经1~2天后,胎衣开始腐败分解,从阴道内流出污红色混有胎衣碎片的恶臭液体,患牛卧下时排出量较多。如腐败分解产物被吸收,可出现败血型子宫炎和毒血症。

4 诊断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和观察胎衣排出情况即可诊断,胎衣全部不下的牛需要进行阴道检查才能发现子宫内的胎衣。

5 治疗

奶水牛胎衣不下的鉴别诊治 篇6

1 全部胎衣不下

1.1 临床症状

临床上的主要症状为阴门垂脱小部分胎膜, 第3d胎衣开始腐败, 有恶臭味, 产道及子宫内环境温度较高, 蓄积有炎性产物及恶臭味的胎水, 有的呈胶冻样。病牛弓腰拘尾, 不断努责做排尿姿势, 体温升高至39℃, 食欲减退, 眼结膜潮红, 粪便比较干燥, 尿赤, 脉搏呼吸加快, 鼻镜干燥。

1.2 治疗

1.2.1 肌注缩宫素。用垂体后叶素60~100 u, 已烯雌酚20mg, 肌肉注射。

1.2.2 药物治疗。肌注缩宫素后排出胎衣后进行药物治疗。

1.2.2. 1 抗生素。

用氨苄青霉素4 g, 30%安乃近20m L, 地塞米松40 mg混合肌注, 体温降到正常时, 肌注氨苄青霉素, 2次/d, 连用2~3d。

1.2.2. 2 辅助药物。

为了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临床上把葡萄糖、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作为辅助治疗的药物。25%葡萄糖1 000 mL, 20%葡萄糖酸钙150m L, 维生素C 50 mL, 静脉注射, 早晚各1次。

1.2.3 中草药。

治疗2 d之后, 取当归120 g, 川弓45g, 桃仁45 g, 黄酒250 mL, 童便250 mL, 益母草60g, 银花30 g, 连翘30 g, 元胡孛20 g, 黄芩25 g, 柴胡25 g, 灸甘草10 g。用水煎服。

1.2.4 手术剥离疗法。

手术是选择在肌注缩宫素之后、胎衣排出不明显的情况下, 36h后进行。先保定患牛, 用0.1%高锰酸钾消毒阴门及周围, 在术前1 h向子宫内灌注10%氯化钠2 000 mL, 促使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之间的联系松弛, 便于剥离。术者的手戴上长臂手套, 消毒并涂上少量消毒油脂, 用手指强制分离胎衣, 如果发现已经腐败的胎衣, 再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子宫, 随后用0.9%的生理盐水冲洗, 之后投入四环素胶囊;2d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 灌入防腐消毒药, 如0.1%呋喃西林300~500m L, 1次/d, 连用2~3 d, 可防止术后感染。

2 部分胎衣不下

2.1 临床症状

大部分胎衣悬挂于阴门之外, 病牛食欲正常, 体温变化不明显, 偶有努责。一些病例若入手检查, 可摸到少部分胎衣紧紧扣住母体的胎盘子叶, 仅有宫角顶端小部分粘在子宫母体胎盘上。露垂于阴门外的胎衣略为浅灰红色, 全身症状尚不明显。

2.2 药物治疗

2.2.1 催产药物。

氯前列醇钠具有催情、催产、收缩子宫的效力, 其作用:协助机体促进子宫收缩, 加快胎衣排出, 临床上肌注氯前列醇钠注射液, 6mg/头。

2.2.2 抗菌药物。

肌注氨苄青霉素4 g, 2次/d, 连用4 d。2.2.3中草药。益母草200 g, 艾叶100 g, 生桃仁40 g, 炮姜40 g, 生蒲黄40 g, 赤芍30 g, 当归30 g, 川芎30g, 白术30 g, 灸甘草20 g, 黄酒200 mL, 加水煎服。

3 小结与讨论

3.1 严格掌握缩宫药的使用剂量。超大剂量可导致子宫强烈收缩, 腹痛加剧。

3.2 为了防止细菌感染, 采用抗生素治疗, 抗菌、消炎、退热、促进机体体温维持正常。

3.3 中医上应用生化汤加减方剂, 协助机体补血, 活血, 化瘀, 生津, 止痛, 促进乳汁分泌。

应用中药治疗要把握辩证施治, 视病牛体况, 灵活变通用药剂量。采用中药治疗, 要注意补而不腻, 散而不过, 收而不留, 加强机体抗病能力, 加快胎衣排出。

3.4 手术剥离不宜早期进行, 以免损伤或污染子宫, 如果消毒不彻底, 还有可能感染布病。

3.5 处理好吃奶与治疗的关系。

产后要及时按摩乳房或让犊牛吸乳头, 促进乳牛分泌大量垂体后叶素, 也可在分娩后立即灌服收集的羊水。

3.6 为了防止胎衣不下, 妊娠期间一定要加强饲养管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胎衣不下 篇7

关键词:牛胎衣不下,中医,西医,结合治疗

[关键词]牛胎衣不下;中医;西医;结合治疗

胎衣不下 (Retained Fetal Membranes, RFM) , 是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一般发病率为10%~25%, 少数可高达40%以上[1]。由于胎衣不能及时排出, 滞留在子宫内常引起子宫内膜炎, 患牛不仅不能正常配种受孕, 还影响生产量, 给养牛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迄今为止, 对RFM发生原因和机制还未完全搞清楚。本文就笔者从事多年教学及临床经验对1例黄牛产后20 h未能顺利排出的胎衣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进行治疗。

1 病因及发病机理

胎衣不下的发病原因, 中医认为是产后母体虚、瘀所致。而西医则认为孕畜饲养管理不当, 劳役过度, 饮喂失宜, 饲料单一, 缺乏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特别是缺乏钙盐和维生素A, 孕畜体质瘦弱, 元气不足;妊娠母牛过肥, 运动不足、双胎儿、胎儿过大、胎水过多、产程过长、用力过度等, 造成分娩后气血耗损, 子宫收缩迟缓, 无力送出胎衣;妊娠期间护理不当, 感受外邪, 如布氏杆菌、李氏杆菌、霉菌、结核病、病毒等感染子宫, 发生轻度子宫内膜炎及胎盘裂, 结缔组织增生, 使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发生粘连, 致使气血凝滞, 流产后或产后易发生胎衣不下;产后子宫颈闭合过早, 有时胎衣虽已脱落, 但被挤压而不能排出;牛的上皮绒毛膜与结缔组织绒毛膜混合型胎盘结构也是发生胎衣不下的主要原因[2]。

2 临床症状

本病是母牛常见的产科病, 若胎衣滞留子宫时间过长, 患牛因胎衣发烂腐败导致中毒, 或强烈过度努责引起母牛子宫阴道脱出。临床上可分为全部胎衣不下和部分胎衣不下。患牛表现不断努责, 神态不安。滞留时间长者则胎衣腐烂分解, 从阴门流出污浊液体及胎衣碎块, 稀薄脓血, 气味腥臭。随后病牛体温升高, 脉搏加快, 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或废绝, 泌乳减少或停止。若不及时治疗, 则常引发子宫内膜炎、子宫颈

[5]杨树德, 杨华卫, 高振翔.应用DNA探针杂交化学发

光自显影检测结核分枝杆菌[J].中华检验医学杂

志, 2002, 25:109-110.

High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Mycobacterium Avium

[7]陈向经, 毛开荣, 程玉峰.用禽型 (结核) 分支杆菌平

板凝集抗原诊断禽结核病的初步探讨[J].中国兽药

杂志, 1999, 33 (3) :3-5.

炎、阴道炎、产褥热、败血症等, 临床症状则更加严重。

中医主见有两种类型: (1) 气血凝滞型主见患畜努责不安, 回头顾腹, 恶露较少, 色暗红, 间有血块, 口色青紫, 津液滑利, 脉象沉弦。 (2) 久病化热者精神萎顿, 食欲减退, 体表发热, 口腔燥热, 口色红紫;气虚型主见患畜努责无力, 产后胎衣不能正常排出, 阴道流血量大, 色淡, 毛焦体瘦, 精疲力乏, 头耷耳低, 形寒惧冷, 倦怠喜卧, 口色淡白, 舌苔薄白, 脉象虚弱[3]。

3 治疗措施

3.1 西医治疗首先需用0.

9%Na Cl溶液500 m L×3瓶冲洗外阴及半脱出的胎衣。其次需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 m L×3瓶配参脉10 m L×8支、维生素C 2 m L×20支、50%葡萄糖注射液20m L×10支混合静脉注射。最后需用0.9%Na Cl溶液500 m L×2瓶配青霉素80万IU×20支混合静脉注射。每日按上述方法输液1次, 连续治疗1~3 d。

3.2 中医治疗治则用益母生化散:

滑石30 g、大戟15 g、海金砂20 g、甲珠10 g、前仁70 g, 以上五味共研末, 用下方煎汤冲服:益母草200 g, 蒲公英90 g, 苦参30 g, 川牛膝30 g, 一剂煎水, 候温一次灌服, 2次/d, 连用1~3 d。

4 病例

2010年10月20日, 阜阳市三合镇某饲养的母黄牛, 3岁, 体重600 kg。主诉:该牛10月18日分娩正常, 但产后20 h胎衣不下, 精神焦躁不安, 食欲废绝。临床诊断:患牛精神烦躁, 翘尾, 不断怒责, 体温40.2℃, 反刍停止, 子宫部分脱出且有些糜烂, 胎衣仍紧附着于子宫, 但用手很难剥离, 沾满污物。治疗:先用2~3瓶生理盐水清洗半脱出的胎衣, 然后进行手术剥离糜烂的胎衣, 随后将胎衣和子宫一起整齐, 马上进行静脉输液。 (1) 5%葡萄糖注射液500 m L×3瓶配参脉10 m L×8支、维生素C2 m L×20支、50%葡萄糖注射液20 m L×10支混合静脉注射。 (2) 0.9%Na Cl溶液500 m L×2瓶配青霉素80万IU×20支混合静脉注射。其后, 投服益母生化散:滑石30 g, 大戟15 g, 海金砂20 g, 甲珠10 g, 前仁70 g, 益母草200 g, 蒲公英90 g, 苦参30 g, 川牛膝30 g, 一剂煎水。用法同前, 连用1~3 d。

5 治疗效果

用药第2天后, 该牛开始吃草;用药第3天后, 胎衣全部排出, 体温基本恢复正常, 精神明显好转, 反刍也正常。

6 小结与讨论

牛胎衣不下是牛较为常见的兽医产科病, 导致牛胎衣不下的原因很多, 主要包括本身胎盘结构、营养状况、个体差异、各种应激等。牛的胎盘结构特点是造成胎衣不下多发的主要原因, 牛的子宫黏膜形成宫阜, 胎儿绒毛膜将其包住, 并形成绒毛丝, 其绒毛伸入宫阜腺窝内, 互相紧密联系, 客观上增加了胎衣脱落的时间;另外, 由于子宫炎症而引起的胎盘粘连也可以引起胎衣不下。母牛身体虚弱, 营养不良, 气血不足, 加之产前使役过度;或产程延长, 以致胞宫松弛, 无力收缩;或临产时感受风寒, 寒凝气滞, 使子宫颈过早收缩关闭;或胎儿过大, 胎水过多, 以及早产、流产;或感受外毒、瘟疫及其他热邪, 毒热内伤胎络, 使胎衣粘附子宫壁不能排出而发生胎衣不下。

在兽医临床上, 仅用西药治疗的病例较为常见, 一般可用垂体后叶素等激素来促使胎盘绒毛收缩, 使胎盘从宫阜中脱落下来, 但用过这些激素药后容易导致母牛后期发情推迟, 不能按期配种受孕。通常需要用中药调节机体, 可以达到补气养血、活血化瘀之功效, 这在产后可以尽快恢复体质, 同时也促进了母牛的生长发育。

为了减少牛胎衣不下症, 应加强饲养管理, 给予富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A、维生素E等营养物质, 要适当的运动与劳役, 分娩期间应避免各种应激等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刘彦威, 邓泽沛, 周占祥.胎衣不下奶牛分娩前后血浆PGE2水平变化[J].黄牛杂志, 2001, 27 (4) :28-29.

[2]赵兴绪.家畜产科学 (第三版)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357-359.

奶牛缩宫逐瘀汤治疗牛胎衣不下 篇8

1 病因

母牛在妊娠期间,由于饲养管理不善、营养不良、气血亏损、运动不足或劳役过重,以及胎儿过大,产程过长,致使正气耗伤,外斜入侵,导致气血凝滞,或湿热郁结,使胞宫迟缓,收缩无力而发病。另外,早产、流产、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炎症引起粘连,布鲁氏杆菌病、结核病等因素也往往引发此病。

2 症状

可见部分胎衣垂于阴门外,或全部滞留于子宫内,病畜努责,久则胎衣腐败,从阴门流出污浊、恶臭的液体,严重时可见体温升高、脉搏加快、食欲反刍减少或废绝,精神沉郁,泌乳下降等全身症状。

3 治疗

中兽医认为,淤血不去,则新血不生,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瘀散,瘀散则新生。故以行气活血,祛瘀散滞,疏通经络为主,加强宫缩,排出胎衣为治则。方药:当归60g、川芎40g、桃仁40g、红花30g、蒲黄30g、五灵脂90g、党参60g、黄芪90g、枳壳40g、益母草60g、天花粉40g、黄酒250ml。方药用量根据个体大小、体质强弱酌情增减。

方中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行血止痛;桃仁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为主药,辅以党参黄芪补中益气、生经养血、养阴扶正;蒲黄、五灵脂温中止痛、理气血、破瘀生新,佐以枳壳理气,使气行血畅,瘀滞得以排除;益母草养阴活血,祛瘀生新(行不伤新血,养不凝瘀血);天花粉补虚安中,通行经络,使以黄酒舒经活血,行血祛瘀引药入宫.诸药相和,具有行气活血、祛瘀散滞、补中益气、缩宫排衣之功。

4 病例

2007年5月12日屈家湾村屈某的3岁母牛就诊主诉患牛11日下午,产后胎衣不下,患牛不断努责,食欲减少。症见:患牛体质较差,精神欠佳,努责,少部分胎衣露出阴门,口色黄、苔腻,T38.9℃、P76次/分,R26次/分,上方加车前子30g,水煎服。次日复诊,精神好转,食欲增加,口色淡黄、苔去,已经排出大部分胎衣,继续服上方药1剂痊愈,四个月后配种怀孕。

5 小结

上一篇:胫腓骨干骨折下一篇:机电一体化研究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