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课

2024-06-18

思修课(共7篇)

思修课 篇1

从大学生自身发展的情况来看, 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需要在学校的教育和引导下, 不断的学习。思修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 帮助大学生分辨是非, 获得真善美的思想启迪,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思修课的上述作用, 就成为教育工作者们思考的重要课题。近年来, 实践性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思修课实践教学的探索势在必行。

一、实践性教学

实践性教学, 一方面指学科问题生活化、情景化、社会化, 另一方面是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生活实践、探究实践。知识来源于实践, 又应用到实践, 因此要求学生既要学会从生活走进课堂, 更要学会从课堂走向生活。我们所培养的人才应是实践性人才, 并不是纸上谈兵。实践才能出真知。因此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实践中发展, 将自己培养成实践性人才。在实践中检验教学的效果, 这样的方式尤其适用于高职院校的学生。

在这里不仅针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课而言, 实践性教学对于思修课来说同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由思修课的性质和学习方法所决定的。由于思修课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 而且有一定的理论深度, 要想学好它并用它来指导人生, 特别需要注重的是理论联系实际, 在比较和鉴别中学习。在掌握好思修课基本理论和观点的基础上, 还要特别注重运用这些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点对于身处社会转型时期的青年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运用课堂上所讲的理论知识去认识和分析现实社会和生活中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 并在比较和鉴别中选择和确立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课堂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性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二、活动的开展和总结

在讲到打造合格职业人,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这部分的内容时, 笔者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展开了实践性教学活动。针对这部分知识, 在课堂上进行了一场关于“先就业还是先择业”的辩论赛。

课堂上这个问题一提出来, 班里的学生马上就自发的形成了两种观点, 笔者就能很自然地将比赛活动引入, 学生听到这样的比赛显得很兴奋, 活动的热情被很好的调动起来了。下面笔者将从程序上和内容上对本次活动进行分析。

程序上, 本次活动严格按照全国大专辩论赛的流程进行。首先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摩往届比赛情况, 按照正式比赛的要求进行赛前准备。分别设置了辩手、主持人、评委、记分员、摄像师, 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们的参与热情, 还设置了现场的“热心观众”, 争取做到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这次活动。所有的工作人员全部由学生来担任。辩手们准备材料, 主持人查找资料准备台词, 评委仔细研究比赛规则, 记分员认真负责, 摄像师借来了比较专业的相机, 尽量向正式的比赛靠拢。

在这次赛前的准备活动中, 有几点值得一提:首先是学生们的独立性, 比预计的要好。这次活动的准备时间为一周, 之前笔者曾询问过, 学生没有举办类似活动的经验, 因此在准备期间, 会经常询问有没有需要老师帮助的事情, 每次学生都表现得非常独立, 表示要自己完成, 不让老师帮忙;其次是创新性, 除了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准备之外, 学生们对自己还有更加严格的要求, 实际比赛时, 双方队员分别换上了统一的服装, 甚至有自己队伍的统一坐姿, 班里有文体特长的学生还对班级教室进行了布置, 为双方队员制作了名牌, 主持人不是死板的照抄台词, 而是结合本班的实际串词, 使得比赛现场气氛活跃, 没有出现笔者担心的程式化、冷场的问题, 班里条件有限, 没有正式比赛现场的计时器, 学生们竟然利用课余时间自制了计时器, 这些都让笔者喜出望外;再次是主动性, 本次活动的所有工作人员, 在班长的组织和协调下, 克服困难认真准备, 没有出现消极和懒惰的现象, 保证了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最后是学生们的学习性, 网络时代, 从互联网获取知识已经成为21世纪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 本次活动很好的检验了学生们由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此期间, 笔者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认识到网络的作用, 并不仅是游戏和娱乐的工具, 对锻炼学生从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比赛结束时, 还进行了评委点评和颁奖活动, 不管是获胜方还是输了的队伍, 都颁发了奖品进行鼓励。

内容上, 这次比赛的主题贴合学生实际, 大家在课余时间查阅了大量的资料, 赛场上引经据典, 一次一次地反驳对方, 不仅引来“观众们”的叫好声, 甚至激起了观众的热情, 在热心观众提问的环节, 本来每人限提问两次, 可是有的观众太激动, 连问四五次, 几乎成了第二场比赛, 最后主持人不得不出面阻止, 可见学生们对比赛的认真程度。这些值得表扬。可是不得不说的是, 由于学生们知识阅历有限, 很多时候问题说的不透彻, 有些辩手甚至出现了答不上来的情况, 这些都反映了学生们有待提高的综合素质和有待开阔的视野, 这些问题学生们自己在比赛中也有所察觉, 有的甚至为自己的表现懊恼。在最后的总结点评中, 笔者专门提到了这个问题, 辩论赛不同于其他活动, 它对选手综合素质的要求相当严格, 引导学生认识到要想在比赛中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驳倒对方, 需要的是丰富的知识积累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而这些也都是将来在职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在校学习期间就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时期, 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这样的要求, 学生们听起来不再是简单的说教, 而是他们从实践中切身体会到的, 接受起来也非常轻松。

活动结束时, 学生们显得很兴奋, 全部活动几乎是他们自己独立完成的, 显得非常自豪, 一再要求老师还能再举行这样的活动。思想道德修养课本就是一门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课程, 这样的实践性教学活动, 不仅使学生更深刻的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过程, 在本次活动当中, 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也应了思修课实践性教学的应有之义。当然, 这只是笔者对思修课实践性教学的初步探索, 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 也是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的问题。

思修课 篇2

本学期我们开始接触了一门新的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本以为这门必修课是和中学的政治课类似,讲的都是一些有关社会形态和人文道德的内容,如今已经上了一个学期思修课,发现与政治课不尽相同,内容上丰富了许多,更加注重讲述像人生观的建立,人生理想的确立,就业方向的选择等问题。其中在提到与人交际的问题上,还涉及到了中学从未接触过的爱情,在课上让我们讲述自己的爱情观,对我们非常有启发性。所以,对于思修课,我从不缺席,盼望着能在课上学到更多正确的思想和正确的处事方法。

在所上的课程中,让我最有感悟的是关于如何建立正确人生观的那部分内容,永生的人不一定活得快乐,这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

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命运的齿轮便开始转动,直至我们离开这个世界后,命运的齿轮才会慢慢停息,我们与周围的环境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在我们受着周围万物影响的同时,我们也在影响着周围的一切,齿轮带着齿轮共同转动,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这便出现了社会。在运作过程中,总有齿轮会生锈损坏,但也总有新的齿轮会被换上,这样,人类的文明便会永不停息的向前发展。社会上存在着形形色色的人,他们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扮演着各自不同的角色,以自己的行为影响着社会,改变着世界。虽然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中长大,有着各自特有的人生经历,但是他们都只有一个结局,终归尘土。在人世间,无论你富有还是贫困,出众或是平庸,始终都逃脱不了死亡,每个人都只能有一次短暂人生,如何让自己的人生过得充满意义是我们每个人必须思考的问题。我始终相信人生唯一不变的价值不是金钱,不是名利,而是个人丰富多彩的经历和自己本身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人的一生会经历各个不同的阶段,同时又在不同的阶段经历着不同的事情,而且活在各个相同阶段的人又组成了社会中的一个个特色群体,如儿童,少年,青年等。人若要活得精彩,就得在各个阶段留下令自己无法忘怀的经历,这样,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回想起如此充实的人生,不舍之意也便会渐渐淡去。在生命的旅途中,有的人能走到最后,有的人却在中途倒下;有的人死于非命,无可奈何,有的人却一时糊涂,自行了断,这便使我想到了轰动一时的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无论他们是工作压力过大,还是另有幕后隐情,他们应该做的都是寻求生存之路,就算是实在无可奈何,要死也不应该死在自己的手上,因为这是对自己生命的不尊重,自己让生命丧失了尊严。我们要相信活着就有希望,无论在生活之中有多大的打击,活着就是一切,活着总比死好,只要活着,我们还可以体会生命的酸甜苦辣,还能有着丰富多彩的的经历,还能做一切能做的事,能获得更多人生的价值。人难得在世间走一槽,为什么要匆匆而去呢?我想自杀的人是不会想到这的,他们一时之间被冲昏了头脑,如果他们能及时开窍,他们就不会成为自杀的人。要知道,一个齿轮的毁灭会影响到多少个齿轮的工作,死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我觉得每个伟人的生命都是充满意义的,因为他能引导很大一部分人向更好的未来前进,能够很大程度上维系社会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可是我们也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为伟人,伟人总是相对而言的,没有平常的人也就没有了伟人。我们活着除了尽可能让自己活得愉快,同时还要推动社会进步,让别人也能够幸福的活着,古今中外受人称赞的英雄能够做到这点,所以他们被记住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去忽略普通人生命的意义,要知道打天下的是兵,不是一个将军;养活百姓的是农民,而不是君王,这个道理我想大家都懂。这个社会正是因为普通人们的不懈努力才得以发展,伟人们仅仅是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不管你是哪一种职业,农民,工人,士兵,职员,商人,还是领导,如果要实现自己人生意义,就应该更多的帮助别人,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如果人人都能为别人,为社会考虑,那么社会会是多么美好。可是如今许多人受着自身经济利益驱使,思想正受着腐蚀,善人被视为傻瓜,善心被无耻的利用,这一切直接导致了善人不敢做善事,社会成员之间情感上的相互疏远与行为上的相互防备,这是非常可悲的,这也是一个社会的综合病,并不是只抑制一部分便能够得到缓解的,需要多方面共同下手。如果人们能够在思想上得到净化,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就可以在根源上解决问题,让社会更美好。

综上所述,我人生的价值观就是竟可能获得更多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而且奋发图强,成为有能力为别人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的人。

思修课 篇3

【关键词】思修课;不足;改进方法

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影响日益扩大加深,各种正面负面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也都时时刻刻、多多少少地影响着象牙塔内的学生,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关青年一代的健康发展、影响着中国社会未来的走向。面对世情国情的变化,思修课教学必然要面对诸多现实问题,遭遇全新挑战,思修课教师应当积极面对这一变化了的形势,大胆改变传统思修课的教学模式,找出解决思修课存在问题的方法。

一、传统思修课教学存在的不足

(1)作为思修课教师的使命感不够强烈。我国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大学生特别是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正处于三观形成和性格塑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作为高校思修课教师必须围绕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标准(人生观和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法制观和道德观),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律素养,与其他专业课教师相比,思修课教师承担着独特而无可替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承担着引领大学生社会主义主流意识的崇高使命。然而我们看到,部分思修课教师虽有作为教师的基本责任,但并未上升到党和国家要求的高度,一些教师将上思修课仅仅视作课程教学任务,在教课活动中或多或少敷衍了事,教师的消极不负责态度自然也会传到学生身上,加之一些思修课教师不去主动关注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这样就很难影响到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养成。

(2)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当前的大学生大多为95后,他们的思想更活跃,更加追求自由,笔者根据学生对思修课教学的建议了解到:绝大部分学生更愿意在课堂上有自己的话语权,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渴望与教师实现课堂的互动。但是我们的一些思修课教师由于坚持传统的“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于思修课热情不高,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一般了。学生上课热情不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备课不充分,教师的教学内容数年不变,案例陈旧,讲授该课程时脱离实践,从理论到理论,缺乏说服力,自说自话,学生一听课发现老师教学内容与自身关系不大,认为教师所说的大而空,上课自然兴趣不高,对于教师教学产生不信任甚至逆反心理,影响教学效果。由于思修课涵盖了很多学科内容,部分教师教学过程中避重就轻,突出表现为教学中重道德轻法律,然而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已成为我国的重要国家战略思想,近些年青年大学生犯罪案件屡见不鲜,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很多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对于法律权威认识不够。这不得不说是思修课教学的一大遗憾。

(3)传统思修课对学生评定和考核标准有待完善。在绝大多数高校,思修课教学评价主要依赖期末考试的卷面测试,而忽视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日常行为等方面的具体考核,教师与辅导员缺乏有效沟通,对于学生真正的思想状况并不了解,很难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做出一个全面客观的科学评定。对于学生正确思想的形成缺少奖惩机制,就很难督促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和美好道德品质的养成。

二、思修课教学的改进策略

(1)教师要提升自身素养。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思修课教师若想切实完成自己的使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就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包括业务素养和精神素养,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思修课是一门综合多种学科知识的课程,因而作为思修课教师要加强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法学、教育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在教学工作中游刃有余,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要主动吸纳新知识、新见解和新信息,用最先进的教育理论和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思修课教师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所以,除了业务素养,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精神素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当首先“以身作则”地做到,切切实实地在各方面做学生的“模范”。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带动和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2)教师应始终强调备课的重要性。思修课是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首开课程。高质量地落实新课程方案,教材是基础,教学是关键,而搞好教学的核心环节就是备课。课下认真备课,课上才能自信上课。备课首先是备教材,教师应当根据自己的风格和学生的接受状况对教材进行解读,赋予教材新的生命力。教师对教材的使用是对教材的再次开发,正像优秀的导演和演员既能正确地把握剧本又不拘泥于剧本才能获得观众的喝彩一样,努力将教材内容主体化、情景化、逻辑化,进而转变为能动的教学内容。其次是备学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思修课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在书籍、报纸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中搜集教学资料。备课时候就可以从容地在所搜集的材料中进行筛选,围绕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优先选用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更感兴趣、充满正能量、富有启发性的典型案例来辅助教材理论知识的阐述。学生对于教师所讲的内容感兴趣,很好奇,他自然会自觉地融入到课堂当中。

(3)教师应不断丰富和创新教学手段。思修课教学方法应依据高等教育的特点进行选择与创新。现代教育非常强调教学对学生潜力的开发功能,强调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实施的目标不仅应包括学生的认知发展,更应包括对学生情感、意志、能力、行为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需求,在有限条件下和有限时间中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以往思政课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有时甚至会变成“一言堂”,学生参与度低,难以培养积极思考独立思考的能力。好的思修课,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与老师一起参与教学过程。例如在讲到爱国这一章节时,可以将一个班分为两大组进行爱国知识友谊赛,学生在这种竞技中能体会到祖国文化的悠久灿烂以及自己对于祖国文化认识的不足。在讲到人生这一章节,笔者安排了一场辩论赛,题目是“打拼北上广,还是回家乡”,两组学生踊跃发言,学生在辩证中体会了事物的两面性,也给很多学生的未来的人生之路提供了思考的机会。总之,不断丰富和创新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但可以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参与课堂中逐渐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大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有关法制教育内容解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增刊).

[2]王健敏.道德学习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思修课 篇4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辩证关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简称《思修课》) 是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接触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该课程教材的第三章专门谈到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关系”, 不过教材概述得颇为笼统。为帮助大学生正确树立竞争与合作意识, 首先需要教师在理论上把竞争与合作二者的关系讲清讲透。

1. 正确认识和对待竞争

竞争是指“人们对有限东西的争夺, 是为了实现有利于自己而进行的争取生存的行为 (参加者自觉努力争取获得比对方更优越的地位) 。”[1]

(1) 明确竞争的广泛性。竞争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们的竞争意识普遍增强, 竞争无处不在。大学生的一生面临的普遍性竞争有“三同”, 即同学间、同事间、同行间的竞争。首先在学校里, 同学之间要面临很多种类很多形式的竞争。有团队之间的竞争, 比如, 智力竞赛、体育比赛、班级文艺表演评比等;还有同学个人之间的竞争, 例如, 学校里的各门课程的考试、优秀个人评选、班干部竞选、助学金、奖学金评定等诸多形式。大学生毕业后要走上工作岗位, 又会面临同事之间的很多竞争;如果自主创业, 所面临的同行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惨烈。竞争如此广泛而普遍, 大学生应该不惧怕竞争、不逃避竞争, 勇敢地参与竞争。

(2) 辩证看待竞争的意义。竞争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具有积极作用, 也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从总体上讲, 竞争会产生压力、形成动力、创造活力。它有助于激发竞争参与者的进取心、开拓创新意识和拼搏精神, 有助于参与者客观地评价自己, 通过竞争发现自己的优势, 展示才华和风采、张扬和丰富个性;同时也找出自身不足和差距, 以便扬长避短或扬长补短, 从而使自己获得更好地发展。竞争也可能会产生消极负面影响。俗话说,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竞争中没有常胜将军。在竞争中遭遇挫折或失败会使人产生自卑感、挫折感, 或心生妒忌;而经常竞争胜利又容易滋生骄傲自满情绪。更值得警惕的是有的人有时会为了获胜而采取不正当手段搞恶性竞争。不仅害人害己, 也会扰乱社会正常秩序。

(3) 提倡友好竞争, 反对不正当竞争。友好竞争倡导竞争要合乎道德和法律要求, 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恶性竞争, 是只重视结果、不重过程的一种斗争甚至战争。其过程表现为不择手段的利益争抢, 其结果是你死我活或两败俱伤。同窗之间恶性竞争古已有之。比如, 庞涓和孙膑之间的竞争。庞涓和孙膑原本是鬼谷子的学生, 因庞涓妒忌孙膑的军事才能, 设计陷害孙膑, 剜去了孙膑双腿的膝盖骨。后来孙膑发奋学习终于出任齐国军事统帅, 在一次战争中, 在马陵道槐树下, 孙膑万剑齐发将庞涓射死。

2. 正确认识和处理合作关系

“合作是社会互动中, 人与人、群众与群众之间为达到对各方都具有某种益处的共同目标而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一个人、一个群体的力量是有限的, 真正伟大的力量在于团结协作。先秦时期的思想家荀子说过:“人, 力不如牛, 走不如马, 而牛马为用, 何也?人能群, 彼不能群。”孟子也讲“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革命领袖毛泽东曾说过“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社会越发展, 人们合作的范围越广泛, 合作的形式也越多样。特别是在当代, 一个人, 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国家, 要在竞争中取胜, 更需要精诚合作。只有团结协作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比如, 2011年11月3日, 我国“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 标志着我国在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二者的交会对接凝聚着无数科技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 是多个科技研究团队和生产厂家团结协作的结果:直接承担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研制建设实验任务的单位有一百多个, 参加协作配套任务的有十多个省市的三千多个单位, 涉及数十万人。如果一个大学生只掌握了某些文化知识和技能, 而不懂得如何与他人合作, 那么他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再多, 也无法在工作中充分施展。“要让每个学生明白, 在当今社会, 单靠自己的努力, 没有合作精神, 个人取得的成就是很有限的。要善于与他人合作、与团队合作, 不会合作就不会竞争, 只有在竞争中学会合作, 才能开展有力的竞争。”[2]要善于合作表现为:

(1) 真诚。把自己的思想、见解毫无保留地和盘托出, 供对方讨论参考或借鉴, 在比较中作出取舍。不能在关键问题上“留一手”, 把一些无关紧要的抛出来, 而把自认为最有价值的观点留住。否则, 长此以往, 对方觉察出缺乏合作的诚意而不愿意合作或交往。

(2) 谦虚。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聆听是最好的老师, 正所谓“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在合作中, 不管对方水平、能力如何, 也要耐心倾听, 不可贸然打断对方的谈话。倾听时, 最好面带微笑地看着对方的眼睛, 不可做出鄙视的神情或心不在焉的样子。如果表示认可对方的观点、见解时最好点点头, 这样会给对方以很大的鼓励和信心, 对方才会乐意合作。

(3) 学会欣赏对方。合作中, 如果觉得他人比自己优秀, 有的人可能会滋生嫉妒心理。为克服这种狭隘心理, 一定要学会欣赏对方。俗话说,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一个合作者都有优点, 一方要善于发现对方在知识、能力、修养、风度、意志等方面的长处, 并由衷地赞美, 高素质人才需要彼此欣赏。这样既能使对方愉悦, 又能激发其潜能, 还可能会使对方回报自己。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 这样双方的合作才会持久。

(4) 心胸宽广点, 眼光长远点。处在一个团队中, 只有团队发展了, 个人才会有更好发展。狭隘地寄希望于打压团队的其他成员突出自己只能是自毁前程。有人担心在团队中真心合作其他成员会超过自己, 从而显得自己落后。这是目光短浅、心胸狭窄的表现。人的一生面临的竞争不只是团队成员之间的内部竞争, 更要面对外部的更大挑战和竞争。正所谓“山外有山, 人外有人”。在团队中, 如果有比较强的团队意识, 不怕对方超过自己, 互帮互助, 就能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也许在小团体中名次退步了, 似乎是失败了, 但从横向看, 都有所提高和进步, 更有利于迎战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竞争。

3. 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使公平竞争与友好合作相得益彰

表面看, 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 但从本质看, 二者又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竞争离不开合作, 竞争获得的胜利, 往往是某一群体内部或多个群体之间通力合作的结果;合作离不开竞争, 没有竞争的合作缺乏生机与活力。竞争会促进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合作又增强竞争的实力。正是这种竞争推动了竞争主体和人类社会持续向前发展。我们要鼓励竞争、提倡竞争、保护竞争, 又要提倡合作, 提倡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无论一个人、一个团队、还是一个企业, 都应该积极结成联盟, 分享彼此经验和成果, 共同抵御风险, 在竞争中谋求合作、在合作中有序竞争, 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双赢发展。

二、大学生竞争与合作意识培养的途径

1. 课堂教学中培养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意识的主渠道。教师要抓住这一机会积极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竞争与合作意识的培养。中小学阶段, 学生往往处在“应试教育”的环境和氛围中。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基本上都是靠自己“单打独斗”, 而好名次的取得也是建立在其他同学落后和失败的基础上。这使他们容易滋生起扭曲的竞争意识, 缺乏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养成。由于教学任务重, 教师不便于开展耗时多、组织难度相对大的诸如合作学习的形式。因此, 在大学相对宽松自主的教学环境中, 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竞争与合作意识的教学方式。“《礼记·学记》中讲“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当代著名教育家前苏联的阿莫那什维列在《论快乐的、生气勃勃的教育学》一文中, 也阐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思修课》中, 教师可采用讨论法、辩论法等教学方法培养大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讨论或辩论能使师生双方进入高度激活状态, 尤其使学生成为讨论或辩论的积极参与者, 知识经验的主动发现者。讨论或辩论要以小组团队的形式完成。小组团队的形式使大学生能直观感知到:单靠个人的努力是难以获得好成绩的, 必须要和小组团队其他成员通力合作, 依靠团队力量, 才能战胜对手。同时, 小组团队内部成员之间、各小组团队之间有竞争, 又有利于大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讨论法可多用一些。教师事先精心设计好讨论的内容题目, 要求学生在讨论中认真思考、大胆发言, 同时又要耐心倾听。可以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 小组规模以7至10人为宜。学生在预先认真钻研的基础上写好发言提纲。教师应以平等身份参与, 善于在讨论中启发诱导, 若发现有不友好的言辞、不正当的行为要及时提醒、劝导、制止。讨论后各小组推代表人在全班发言。教师当场评定成绩, 代表的成绩可略高于其他同学, 评定的成绩作为课堂参与成绩的其中一项。

2. 课外团队活动的配合

大学生的课余时间较充裕, 又有一定的自主管理能力。可在课外组织开展一些团队活动, 以巩固强化大学生竞争与合作意识。课外可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由若干个同学组成的小组共同完成一个实践项目。教师按照各同学在小组中的分工情况评定成绩, 并评选出优秀实践报告、优秀团队等。当然, 培养大学生竞争与合作意识任课教师也不能搞“单打独斗”, 也需要“协同作战”。为此, 任课教师可会同学生会开展文明寝室评比、学科知识竞赛等团队竞争活动。这样多渠道、多形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竞争与合作知识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促使他们的竞争与合作意识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朱社员, 乔丹丹.大学生竞合精神现状及培育实践研究[J].学理论, 2011 (34) :270.

思修课作业 篇5

3,列举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中取得的成就 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的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在政治上

1.提出“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思想,“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思想已经趋于成熟,并成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开展各项工作 的根本指导思想。2.“两个文明”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内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全面的拔乱反正,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 现了由片面现代化向全面现代化的转变。使以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内容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重新开始起步。3.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得到转变,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和增强。4.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不断完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5.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保障,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不断完善。6.利益关系得到调整,社会和谐不断显现。

在经济上

1.国民经济上大台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转变 2.经济结构大调整,发展方式和增长模式呈现出由粗放向集约和节约的重大转变 3.商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大提高,实现了从短缺到总体基本平衡的根本性转折 4.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大加强,实现了从制约到有力支持经济发展的显著转变 5.对外经济大开放,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折 6.人民生活水平质量大提高,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7.社会事业大发展,呈现出由社会发展滞后向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突破性转变

在文化上

1.文艺创作日益繁荣

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3.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4.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

5.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交流不断扩大 6.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7.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在社会发展上

1.教育事业成绩显著。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国民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2.科技事业成果丰硕。加大科技投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和转化机制,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丰硕的成果。

3.公共卫生事业成效明显。以农村为重点,完善国民健康政策,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4.文化事业长足发展。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5.体育事业连续跨越。体育和健身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民间体育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投入到强身健体的体育运动和锻炼中,国民体质明显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的问题及对策

虽然经济总体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普遍的提高、综合国力和世界地位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也累积了大量的问题和矛盾,经济上两级分化已到危险边缘、经济总量大但竞争力不强、技术含量不高、大部分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资源透支严重、各区域发展极不平衡、环境污染居于世界之最,公共管理水平不能与时俱进,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导致社会精神文明开倒车、部分人极端自私自利、唯利是图,导致豆腐渣工程、有毒食品、假药泛滥成灾,人人自危;社保体系不公平,普通民众生存压力大、对富人、特权阶级仇视日益加剧、某些政府部门与民争利加上腐败盛行已经积累了很深的民怨。国内矛盾已经到了很危险的地步。

国际环境也不安宁、资本世界发起了新一轮的攻势、从意识形态和经济领域双管齐下;与此同时、在美国的操纵下,周边国家在领土问题上乘机作乱、印度边境问题、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上同时发难。分裂势力也没有闲着,台湾问题、西藏问题、新疆问题都不安宁,当前之中国,和谐表面下蕴藏着内忧外患,危机四伏。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已经不是一些小的外科手术所能解决的了。中华民族又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重塑中华民族的精神之塔、让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让先进的文化、共同信仰凝聚十四亿中华儿女。

2、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实践中不断检验真理。在现阶段,要按胡总7.1重要讲话精神、逐步改革政治体制、严惩腐败、打倒特权、建立监督机制。让老百姓真正当家作主、政府成为真正的人民公仆。让党和政府真正取得大多数人民的拥护。

3、改善现有分配制度、提高工资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尤其是高危行业工资待遇、缩小各行业工资待遇水平、公务员待遇应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当。建立真正独立的工会,维护工人利益。清除血汗工厂、打倒无良资本家、黑心矿主等一切吸血鬼、害人虫。

4、鼓励发明创造、提倡科技兴国、实业强国,坚决打击投机倒把和泡沫经济。

5、清除共产党内的腐败分子、投机分子、汉奸、民贼。使共产党真正恢复为一个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伟大政党。

6、精简政府机构、分流冗员、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县、乡、镇等基层政府官员的基本素质、道德修养、公共管理水平。扫除官老爷习气、庸俗价值观。坚持毛主席的群众路线,在行动上真正做到执政为民、才能真正得到老百姓的拥护。

7、改革教育体制,包括基础教育中应试教育模式、高校教育和科研的浮躁和急功近利模式、多生产真正国家栋梁、少些书呆子、奴才、学术骗子。

思修课 篇6

1.1 法律信仰缺乏

法律信仰是指基于社会主体通过对法律现象的感受而形成的内心对法律价值的认同, 对法律的坚定信念和尊重, 是公众自觉守法的升华。部分中职学生开始崇尚权力, 迷恋金钱和财富, 对法律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认识没有准确地把握, 对法治缺乏信心, 甚至认为法律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工具, 受权力和金钱的支配, 有了权力和金钱, 就可以为所欲为, 颠倒是非。

1.2 法律知识不足

现在的中职学生由于深受社会风气的影响, 其法律素质较低, 他们所知道的一些法律知识, 也仅限于课堂上的灌输所得。他们始终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 学习法律便一无是处”, 从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法规。殊不知, 中职学生法律素质的高低, 不仅关系到中职学生自身的命运和前途, 而且关系到民族的振兴、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1.3 强调权利而忽视义务

权利和义务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权利与义务是相对应的, 从利益分配上讲, 就是索取和付出的关系, 他们之间具有统一性、平衡性的关系。可以肯定的是仍然有不少的学生具有浓烈的忧患意识, 对法律的渴求显得尤为强烈。他们深知在法治社会里, 法律无所不在。无论是目前的生活、学习, 还是将来参加工作, 无一例外地都要受到来自法律的各方面的调整和约束。所以作为合格的中职学生, 就应具备良好的法律素质, 使自己在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等各方面, 都能成为全社会的楷模。

2 影响中职学生法律意识的原因分析

2.1 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

中职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 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 其心理上具有明显的成长特征, 情绪、情感的自控力较差, 喜欢用批判的、怀疑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 极力想摆脱来自外界的干涉和约束, 面对着经济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众多人生考验, 会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部分学生功利性、自我性、短期性、随意性心理症状混合交织, 客观上会对法律、制度产生心理抵触。

2.2 外界价值观念的影响

中职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了解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状态, 这有利于他们学习知识、开阔视野。但真假难辨的各种信息也会对他们的价值观造成冲击和影响。这种价值观的错位一旦受外界不良因素诱导, 就容易走上违法的道路。

2.3 中职学生法律教育薄弱

一是中学阶段对学生法制教育的定位不准确, 重义务轻权利。忽视对公民享有权利的宣传, 使学生产生“法律就是要求公民尽义务”的错觉, 有碍于中职学生健康法律心理的形成。二是要求学生理解和背诵法律条文导致教育重点错位。忽视了法律观点、法律理念、法律精神的宣传和培育, 致使中职学生头脑意识中缺乏现代法律意识, 行为上被动、屈从地遵纪守法。三是灌输式的知识传输方式收效甚微。法制教育缺乏应有的互动交流和案例讨论, 引起中职学生的普遍厌倦和反感, 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 培养中职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研究

3.1 培养法律价值的认同感和法律信仰

只有在法律信仰的基础上, 人们才能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若社会公众缺乏对法律的信仰, 法律规范就不能内在化, 进而落实到自发的行为之中。法律虽然是一些规则和条文, 但法律规则和条文背后深深隐藏着道德关切, 寄托着深切的信仰, 当人们在对法律产生认同并建立了法律信仰之后, 遵守法律规则和条文就会形成自觉。只有这样, 才能使对法律的感情和其发自内心的对正义的信仰达到一种心灵的契合, 中职学生才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去遵守法律、尊重法律, 最终完成法律意识的理念升华。

3.2 创造良好的法治社会环境

一方面要健全法律运行机制, 只有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 执法的程序化, 守法的自觉化以及法律监督的制度化, 才能实现依法治国。中职学生思想开放, 其观念具有激进性和时代性的特点, 主观上期望法治, 关心国家法制建设。另一方面要创建有利于强化中职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社会舆论、道德环境。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在中职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塑造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

3.3 创造良好的校园法治氛围

一方面中等职业学校应该严格遵守和执行教育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依法开展学生工作,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只有这样, 才能使广中职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法制观念。另一方面创建法治校园文化, 开展法制教育活动。通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学法守法演讲比赛或组织学生旁听法庭审判、模拟法庭等, 形成浓厚的法制教育氛围, 促进中职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形成。

摘要:中职学生正值善于独立思考, 思维渐近敏捷, 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喜欢表现自己、有较强设计自我的愿望, 注重个人的现实利益, 对自身的素质要求较快提高的这一特殊成长时期。中职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技能者和培养具有时代创业技能人材的历史使命, 中职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和主力军。有鉴于此, 利用中职教育的思修课加强中职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就更不容忽视, 而且应当成为中职学生思修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中职学生,法律意识,权利,义务,道德,法制,法律信仰,法律素质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职道德与法律.

思修课 篇7

培养思想进步、政治立场坚定,有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素质人才是思政课教学的最终目的,但由于种种原因,思修课教学并未取得预期效果。随着思政课教改得不断推进,高校普遍意识到提高思修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的关键在于以人为本,激发学生主动性,在充分了解掌握学生心理、思想状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笔者认为,鼓励思修课教师积极参与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深入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心理状况,进而改善教师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对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 思修教师参与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1 有利于提高思修课吸引力,改善教学效果

思修教师主要是通过课堂执教、言传身教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水平、专业基础知识水平、理论能力水平,还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特点的了解和把握。目前思想道德修养课较为普遍地存在吸引力不强的问题,教师讲课方式陈旧,对事件或问题的阐述方式不适合当代青年口味等问题极大影响了学生的兴趣。究其根源,就在于思修课教师脱离学生,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缺乏了解,不能根据学生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改善这种状况的重要方法在于鼓励思修教师参与或从事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与学生直接的沟通和交流掌握学生特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2 有利于知行统一,提高教学实效

思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的一门课程,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既注意帮助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又注重指导学生改造主观世界,使学生通过知行统一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思修教师参与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营造知行转化的教学氛围和教育环境,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境、寓教于行,做好知行转化和统一。

1.3 有利于全面、深入考查学生,使课程考核更科学合理

思修课的考核历来主张不能“唯分数论”,不能一张试卷定成绩,要坚持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这种主张是正确的。但由于平时成绩考核多为课堂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参与情况等,并没有真正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学习表现,具有片面性。个别教师能够主动向相关辅导员、班主任了解情况,但毕竟不如自己亲身感受,因而使成绩缺乏权威性和说服力。确保平时成绩真实、合理,必须做到对学生全面深入的了解,坚持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平时测评与阶段测评相结合,对学生在思想认识上的提高和现实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价。这需要思修教师参与或从事部分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4 有利于更好的发挥思修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理想信念薄弱、政治观念不稳定、社会责任感缺失、心理承受能力不强是当代大学生的共性,这对大学教育培养理想远大、道德情操高尚、文化知识全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严峻挑战。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参与和大力支持。思修教师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相关知识素养、积极的创新意识和敏锐的现实感知力、丰富的育人情感和良好的组织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最缺少和宝贵的资源,是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发挥思修教师在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是时代赋予当代教师的重要职责和使命,是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思修教师参与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利于更好发挥教师理论知识在育人方面的作用,也有利于教师本身人格魅力的提升。

2 思修教师参与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2.1 扮演学生日常管理者角色

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党支部书记等管理者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引路人,他们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为学生的衣、食、住、行、学等方方面面提供指导和帮助,是学生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思修教师可以积极参与到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来,承担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党支部书记等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科研、育人等方面的优势,引导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2.2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育人

随着信息技术的空前发展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正极大的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为高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宽了空间和渠道。思修教师在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拓宽网络的教育功能,建立网络互动平台与学生对话交流,如“虚拟社区”、“心声倾诉”、“互动空间”等,利用自身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地拓展到网络世界,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打造立体教育平台,改善教育效果。

摘要:缺乏吸引力和时效性差是目前思修课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鼓励思修课教师积极参与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提高思修课教学效果,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

关键词:思修教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志强.从“90后”大学生特点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A].华章,2009:59-60.

[2]王晓艳.“90后”大学新生思想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A].科技信息,70-71.

[3]周国莉.从“90后”的心理特点看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A].教育时空:167-169.

[4]柴素芳.精心建设“思修”课程,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A].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74-77.

[5]柳礼泉.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A].2007(3):66-69.

【思修课】推荐阅读:

上一篇:中国历史上的移民下一篇:新媒体时代与隐私保护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