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河矿煤层

2024-07-02|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寺河矿煤层(通用4篇)

寺河矿煤层 篇1

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的研究表明,瓦斯是控制突出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朗格缪尔方程,同一煤田的瓦斯含量与瓦斯压力具有较好的一致性,2个参数均可反映突出危险性的大小[1]。20世纪以来,世界一些主要采煤国家,如美国和澳大利亚目前采用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作为预测和评价煤与瓦斯突出的指标[2,3],非突出临界值为:瓦斯含量低于8 m3/t且瓦斯压力低于0.85 MPa[4]。

目前,我国煤矿已经形成了“以瓦斯含量测定为基础,以瓦斯危险程度预测为依据,以瓦斯防治措施为手段”的瓦斯治理模式[5];于2009年起颁布执行的《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对于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的指标也规定为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而本煤层瓦斯抽放是普遍使用的区域防突措施,多数情况下无测定残余瓦斯压力的条件。因此,瓦斯含量成为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的一个重要指标。

我国应用最广泛的煤层瓦斯含量测定方法有2种:地勘解吸法和井下解吸法。这两种方法由煤心或煤屑在采集过程中的漏失瓦斯量、现场瓦斯解吸量和实验室残余瓦斯量组成。现场瓦斯解吸量是从煤体开始暴露至装罐密封后瓦斯解吸的量,而这个过程至少需要3 min,3 min内漏失瓦斯量的计算通常由现场瓦斯解吸规律(用undefined法)推算得到[6,7],补偿方法不合理,误差偏大。尤其对于构造软煤而言,数据表明构造软煤中赋存瓦斯的30%~80%在煤体暴露的最初期解吸;而实验室残余瓦斯量的测定误差很小。

如何准确推算煤屑的漏失瓦斯含量直接关系到瓦斯含量的准确测定,是瓦斯含量预测和评价突出灾害的基础核心问题。因此,研究煤样的瓦斯解吸规律对于矿井通风设计、瓦斯含量测试的准确性以及反映煤与瓦斯的突出危险性至关重要。

1 煤样瓦斯解吸实验

煤样瓦斯解吸实验研究的主要目的:研究煤样在不同平衡瓦斯压力和平衡吸附瓦斯量条件下,煤样中瓦斯解吸量和解吸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同时,测定钻屑瓦斯解吸指标,并建立瓦斯解吸量与钻屑解吸指标的关系,用来指导生产实践。

1.1 实验系统

煤样瓦斯解吸规律实验系统由真空泵、煤样罐、充气罐、解吸仪、精密压力表、高压甲烷气瓶以及连接胶管和阀门组成,实验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测定所需的实验煤样瓦斯吸附阶段是在图1所示的测定系统完成的。目前,寺河矿区采用的钻屑瓦斯解吸指标为K1,因此,本次实验主要以测定K1为主。在测定K1时,待煤样在煤样罐达到吸附平衡后,在迅速打开煤样罐的瞬间按下计时秒表,在最短时间内将煤样装入WTC瓦斯突出参数测定仪的煤样杯内,钻屑应自然装满煤样杯,并用筛子轻轻刮平,然后按下采样键开始进行K1值的测定。采样结束后,输入自煤样卸压暴露到采样开始的时间,WTC瓦斯突出参数测定仪将自动计算出实验煤样在该吸附平衡压力下的K1值。

1.2 煤样基本参数

瓦斯解吸规律实验所用煤样取自寺河矿东井四盘区3#煤层,煤样的坚固性系数、瓦斯放散初速度、吸附常数及工业分析的测试结果见表1。

2 实验结果

针对在寺河矿东井区采集的2类煤样(硬煤和软煤),分别在不同平衡压力(0.30,0.75,1.50,2.00 MPa)和不同温度(7,22 ℃)条件下进行了解吸规律的实验测试,其结果见表2。

(1)不论是硬煤还是软煤,随着实验吸附平衡瓦斯压力的增大,瓦斯平衡吸附量W和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1和Δh2值基本呈线性增加趋势。

(2)从实际测定的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来看,对于同一采样地点的煤样,在相同温度和瓦斯压力下,f值小、ΔP值大的软煤钻屑瓦斯解吸指标均大于f值大、ΔP值小的硬煤钻屑瓦斯解吸指标,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f值小、ΔP值大的软煤更易发生突出,这与参考文献[8]的结果一致。

(3)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温度对煤样的瓦斯解吸规律存在较大影响。如:寺河的1#煤样在温度为7 ℃、吸附平衡瓦斯量为16.81 m3/t时,K1值为0.96 mL/(g·min0.5),Δh2值为580 Pa;2#煤样当温度为22 ℃、吸附平衡瓦斯量为16.09 m3/t时,K1值为0.57 mL/(g·min0.5),Δh2值为360 Pa。

(4)寺河矿采用的瓦斯解吸指标为K1,因此,对表2中16组瓦斯平衡吸附量和K1值进行回归分析(图2)。由回归方程计算可知,当K1=0.5 mL/(g·min0.5)时,对应瓦斯平衡吸附量12.15 m3/t,这为寺河矿东井区3#煤层瓦斯含量预测煤与瓦斯突出提供了理论支撑。

3 结论

笔者建立了煤样的瓦斯解吸实验系统并进行了测试,初步得到了以下结论:

(1)随着实验吸附平衡瓦斯压力的增大,煤样的瓦斯平衡吸附量W和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1和Δh2值基本上呈现线性增加趋势;且在相同实验温度和吸附平衡瓦斯压力条件下,软煤钻屑瓦斯解吸指标均大于硬煤钻屑瓦斯解吸指标。

(2)在一定吸附平衡瓦斯压力条件下,实验温度对煤样的瓦斯解吸规律存在较大影响,因此,温度对煤样的瓦斯解吸规律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3)通过回归分析寺河矿东井区3#煤层煤样的平衡瓦斯吸附量和K1值数据,得到K1与平衡瓦斯吸附量呈指数关系,为该矿东井区3#煤层采用瓦斯含量预测煤与瓦斯突出提供了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Beamish B B,Crosdale P J.Instantaneous outbursts in undergroundcoal mines:An overview and association with coal typ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1998(35):27-55.

[2]Lama R D,Bodziony J.Management of outburst in undergroundcoal min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1998(35):83-115.

[3]XUE S.Gas Content Based Outburst Control Technology in Aus-tralia[C].Proceeding of 2007'China(Huainan)InternationalSymposium on Coal Gas Control Technology.Xuzhou: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Press,2007:405-412.

[4]Bernard C,Bruyet B,Gunther J.Determination of Desorbable GasConcentration of Coa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and Mining Science&Geomechanics Abstracts,1970(7):43-65.

[5]袁亮,薛生,谢军.瓦斯含量法预测煤与瓦斯突出的研究与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2011,39(3):47-51.

[6]R.M.Barrer,Diffusion in and through Solid[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51.

[7]包剑影.阳泉煤矿瓦斯治理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6.

[8]邵军.钻屑瓦斯解吸指标的确定及应用[J].中州煤炭,1991(3):21-24.

寺河矿煤层 篇2

寺河矿西井区是突出矿井,其设计生产能力为4.0 Mt/a。实现矿井高产高效的关键在于实施有效的区域防突技术。为此,该矿对西井区3#煤层瓦斯赋存规律进行了研究,为3#煤层突出危险性区域预测奠定了基础,为矿井安全、高产高效提供条件,同时对矿井防突工作也意义重大。

1 瓦斯赋存规律研究技术路线

确定煤层瓦斯参数、煤层赋存及其相关关系是煤层瓦斯赋存研究的关键,对于煤层赋存可通过地质勘探、矿井开拓揭露等方式获取,而煤层瓦斯参数的确定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瓦斯参数获取是瓦斯赋存规律研究的基础,西井区地勘期间采用地面钻孔方式测定了大量的煤层瓦斯含量数据。地面井煤层瓦斯测试国内理论及实践均证明,矿井瓦斯含量测定中,地面钻孔测试受到取心时间影响,测试结果普遍偏小,但它可反映整个矿井瓦斯赋存趋势;同时,对地面钻孔瓦斯含量数据系统筛选、修正后可用于煤层瓦斯赋存规律研究等。煤层气地面井及井下实测结果相对准确,但反映的是测试范围的情况。因此,本文以地勘测定结果为基础,以煤层气地面井及井下实测结果[2,3]为依据,根据井下实测对地勘结果进行修正的方法完成西井区3#煤层瓦斯含量的确定,再通过对瓦斯赋存主控因素的分析,得出西井区瓦斯赋存规律。

2 煤层瓦斯赋存主控因素

瓦斯是地质作用的产物,其赋存受地质构造、煤层埋深、顶底板岩性、水文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通过对寺河矿区3#煤层瓦斯生成、保存和运移条件的研究,发现寺河矿3#煤层瓦斯赋存总体规律如下:

(1)存在圈闭性非常好的顶底板条件和滞留型水文地质条件,煤层瓦斯含量普遍较高。寺河矿3#煤层顶板为炭质泥岩、泥岩—细砂岩,底板为砂质泥岩—细砂岩,煤层圈闭性非常好,煤系地层中这样的岩性组合具有很好的瓦斯储存能力,所以在煤层中生成的瓦斯很容易保存。

根据水文地质分析结果,寺头断裂与晋获断裂之间的水文等势面要显著低于东、西两侧地区,并以大宁井田—潘庄井田为中心、以樊庄地区为斜坡,形成了一个等势面低洼地。由于寺头断裂和晋获断裂南段的高度阻水,在这一低洼地中,含水层富水但径流条件极弱,为寺河矿煤层的瓦斯保存提供了良好条件。

(2)井田内褶曲、断层和陷落柱等地质构造对局部瓦斯赋存有一定影响。井田西井区陷落柱不太发育,利用三维地震探测技术探明的陷落柱有6个,且陷落柱分布无明显规律。不同的陷落柱对煤层破坏程度和煤层瓦斯含量的影响不同,对于发育裂隙沟通强含水层或地表水的陷落柱,煤矿开采时,水流量会增大,表现为水大瓦斯小的特点;对于隐伏陷落柱,不存在大量直接与地表沟通的缝隙、通道,瓦斯保存条件较好,陷落柱周围的瓦斯容易积聚。

(3)就整个井田范围而言,煤层瓦斯赋存与煤层埋藏深度关系最为密切。一般出露于地表的煤层,瓦斯容易逸散,并且空气也向煤层渗透,导致煤层中的瓦斯含量小,甲烷浓度低。随着煤层埋藏深度的增加,地应力增高,围岩的透气性降低,瓦斯向地表运移的距离也相应增大,这种变化不利于瓦斯的排放。寺河井田范围内,煤层瓦斯赋存也存在同样的规律。

3 煤层瓦斯含量预测模型研究

3.1 煤层瓦斯含量预测模型确定

寺河矿西井区煤层瓦斯赋存与煤层埋藏深度关系最为密切。据此,为研究西井区煤层瓦斯含量与煤层埋深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煤层瓦斯含量预测模型。根据要求在寺河矿西井区布置了12组测压钻孔并测定其煤层瓦斯压力,可通过实验室测定煤层瓦斯吸附特征,计算煤层瓦斯含量。测定及计算结果见表1。

通过西井区3#煤层地质勘探钻孔、地面井测定煤层气含量与实测煤层气含量比较,地勘瓦斯含量数据均偏小。根据研究结果,寺河矿西井区井下实测数据是地勘测定的1.8倍,需对地堪钻孔测定的煤层瓦斯含量乘以1.8的修正系数。因此,确定修正系数K为1.80。根据对各地质勘探钻孔、地面井测定煤层气含量修正后的结果,对瓦斯含量测点的煤层瓦斯含量与煤层埋藏深度的关系进行曲线拟合(图1)。

拟合后的寺河矿西井区瓦斯含量预测模型为:

y=0.0203x+11.932

式中,y为煤层瓦斯含量,m3/t;x为煤层埋深(200~710 m范围)。

3.2 可靠性验证

(1)该煤层瓦斯赋存规律模型本身相关性较好,R2达到0.898 3,说明模型符合寺河矿西井区煤层瓦斯赋存特征。

(2)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收集了西回风大巷测得的10组3#煤层原始瓦斯压力值,其中,经分析有2组明显不准确的测值需要剔除。利用朗格缪尔方程将剩下的8组准确的瓦斯压力值换算为其对应的3#煤层原始瓦斯含量值后,与利用3#煤层瓦斯含量预测模型计算的预测值进行了比较;在未开拓区利用地面钻井测定了17组3#煤层原始瓦斯含量,并按照地面钻井修正模型进行了修正,修正结果与预测模型计算的预测值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用间接法测定的8组3#煤层原始瓦斯含量与煤层瓦斯含量预测模型的预测值相比较,其相对误差平均在0.85%,最大为1.7%;用地面钻井直接测定3#煤层原始瓦斯含量修正结果与3#煤层原始瓦斯含量预测模型的预测值相比较,其相对误差平均在7.8%,最大为18.78%;准确率均高于该领域用于煤层气开发、瓦斯灾害防治要求的准确率在80%以上。因此,建立的煤层瓦斯含量预测模型准确。

综合上述,建立的寺河矿西井区煤层瓦斯含量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以用于寺河矿西井区煤层瓦斯赋存原始状态的预测。

4 结论

(1)建立了瓦斯参数测定系统,煤层瓦斯含量直接快速测定装备最大取样深度达到120 m,测定时间小于8 h,实现了煤矿井下煤层瓦斯含量快速准确测定,为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及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提供了技术手段。

(2)建立了基于以地勘测试煤层瓦斯参数为基础、开拓区井下直接测定、未开拓区地面钻井测定为依据对地勘测定进行修正的控制全井区的瓦斯赋存研究模式,最大限度地掌握西井区3#煤层瓦斯参数;建立了3#煤层瓦斯含量预测模型,其准确率达到85%以上,为区域防突措施研究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AQ/T1047—2007煤矿井下煤层瓦斯压力的直接测定方法[S].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

寺河矿煤层 篇3

晋城矿区生产矿井多为高瓦斯矿井, 其中寺河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 410.8 m3/min, 是全国之最。目前采取了地面预抽、井下本煤层抽放、顶板钻孔抽放及采空区埋管等瓦斯抽放方法, 但在回采过程中回风及上隅角瓦斯仍有超限, 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了隐患。

针对高瓦斯现状, 晋煤集团在采动直井基础上研究试验了地面采动区L型井抽采技术[1], 即在地面利用定向钻井技术, 在煤层顶板裂隙带施工L型井 (相当于多口采动直井) , 替代井下高抽巷抽采采煤工作面煤体卸压瓦斯, 使上隅角瓦斯浓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消除瓦斯隐患。

本次实验地点位于山西省晋城矿区寺河矿。寺河井田含煤地层主要有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共有煤层21层。其中3#和15#为可采煤层, 5#、6#、9#、16#为局部可采煤层。目前主采3#煤层, 该煤层倾角2°~10°, 平均5°。东井区3#煤层平均瓦斯含量为9.03 m3/t, 瓦斯压力为0.1~0.29 MPa。

1 研究基础

1.1 须解决的3个问题

问题1:如何确定最佳井位和层位、最优井径?问题2:如何解决大井径、层位导向钻进及裂隙疏通?问题3:如何计算抽采量、搞好设备选型和安全抽采?

1.2 解决方案

1.2.1 地面采动区L型井关键参数优选

(1) 采动覆岩移动破坏规律及“竖三带”理论, 确定最佳的采动区层位导气裂隙带。

(2) 采用采动裂隙监测、相似模型及模拟技术, 并实测地面下沉量, 确定最佳的地面采动区L型井的井位。

(3) 基于岩石力学和套管破坏模式, 建立耦合模型, 通过全程取芯钻井进行最大水平岩移的监测, 根据覆岩走向水平最大位移, 确定最佳井径为Ø200 mm。

1.2.2 地面采动区L型井钻完井技术

采用MWD技术, 保证在导气裂隙带并靠近回风巷钻进;保证井眼轨迹沿下山钻进。

1.2.3 建立采动井地面安全抽采规范

编制采动区地面井抽采安全操作规程, 规范采动区地面井抽采的安全操作, 包括:采动区CH4报警浓度35%、停机浓度30%, O2报警浓度6%、停机浓度8%, CO停机浓度60×10-6。另外, 对采动抽采停机负压-70 k Pa的取值重新做了试验和取值。解决方案路线如图1所示。

2 地面采动区L型井关键参数优选

2.1 采动覆岩移动破坏规律及“竖三带”研究和层位确定

对上覆岩层进行研究分析, 建立关键层载荷模型;对覆岩“三带”分布规律, 即垮落带、裂隙带和弯曲下沉带建立垮落高度计算模型, 进行组合梁分析, 确定关键层, 修正垮落高度, 覆岩沉降位移模型可解出任意点沉降位移量。“竖三带”分布及关键层划分如图2所示。

煤岩强度:抗压强度19.5~119 MPa, 抗张强度0.06~2.34 MPa;煤岩泊松比0.18~0.42, 平均0.33;煤岩体积压缩系数 (1.8~2 020) ×10-4MPa-1, 孔隙压缩系数为0.12~0.96。X1探井取芯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2.1.1 建立关键层载荷模型[2]

式中:qn为关键层载荷, k Pa;E为弹性模量, MPa;γ为密度, k N/m3;h为岩层厚度, m;n为岩层数, 层。

2.1.2 覆岩“三带”分布规律

(1) 建立垮落高度:

式中:H裂为垮落高度, m;M为采厚, m;c为修正值, 单煤层开采取2.2 m。

(2) 组合岩梁理论:

根据组合岩梁理论[3], 确定关键层, 修正垮落高度H裂。

(3) 覆岩沉降位移:

式中:w0为岩层移动稳定后最大下沉量, m;x为距煤层开采边界距离, m;s为岩层断块长度, m;r为采动影响半径, m。

2.1.3 绘制“勾连剖面图”

对3313工作面原分布的地面煤层气井绘制“勾连剖面图”, 分析3#煤层上方50~70 m范围内岩层分布和岩性特征。巷道剖面如图3所示。

2.2 采动裂隙分布规律研究和井位确定

建立相似模型, 研究采动裂隙分布, 然后进行数值模拟。并进行现场实测, 获得下沉量和工作面推进距离之间的关系, 确定3313工作面“O”型圈分布范围和导气裂隙带空间范围, 展绘到空间图形中, 实现了井位的精确定位。

2.2.1“O”型圈

根据寺河矿实际需求以及地质状况, 遴选出合适的施工试验位置, 给出了采动岩体裂隙分布的定量描述方法, 包括纵向裂隙的动态分布和离层裂隙的动态演化及其“O”型圈分布规律等。根据3313工作面长度264 m、上覆盖层平均厚度500 m, 确定3313工作面“O”型圈的最佳分布范围为靠近回风巷测40~70 m。

2.2.2 导气裂隙带高度

寺河矿采用垮落式长壁开采工艺, 一次采高6 m, 预计导气裂隙带位于6~8倍采高的位置。寺河矿在3313工作面上覆岩层6倍采高左右35~40 m处巷施工高位钻孔, 经测算, L型钻孔施工层位采取8倍采高以上岩层, 并定于3#煤层以上50~70 m范围内。

3 地面采动区L型井结构

L型井结构如图5所示。

采动区地面井选用大口径的厚壁套管、水泥环的厚度以10~40 mm为宜;采用三开井身结构, 钻井直径不小于200 mm;设计完成了“局部固井、悬挂完井”及L型顶板定向井等多种不同方式的地面井井身结构。

4 地面采动区L型井安全抽采技术

4.1 合理安全抽采负压的确定

4.1.1 工作面瓦斯涌出研究

寺河矿综采工作面采用垮落式长壁开采工艺, 工作面推进速度对顶板下沉量产生影响。

3313工作面回采时, 由工作面进风巷进入工作面的风量, 一部分经工作面后从回风巷排出, 另一部分风量进入工作面采空区, 并携带采空区内的瓦斯从工作面后部及上隅角返回至工作面风流中。采空区浅部松散带受工作面漏风影响, 该区域的瓦斯处于紊流状态, 受压差作用向回风中运移, 直到流入回风巷随风流带走。采空区后部为过渡带和压实带, 该区域的瓦斯处于层流状态。工作面采空区“横三带”瓦斯流动情况如图6所示。

4.1.2 CFD地面井抽采数值分析模型

通过程序建立CFD地面井抽采数值分析模型如图7所示, 分析地面井抽采条件下采空区氧气浓度分布如图8所示。

从图8可以看出, L型井以50 k Pa抽采运行时, 在1#测点上O2分布已接近安全值。由此得出抽放速度为400~650 L/s、抽采压力为40~50 k Pa是较安全的抽采参数。

4.2 地面抽采及安全监控、防护系统设计

4.2.1 地面井抽采系统压损计算

计算公式[4]:

选取参数:混合量Q=2 900 m3/h, 管路长度1 500 m, 管路内径20 cm, 相对密度0.732, K0=0.47。经计算, 井口压损约10 k Pa, 井口合理负压60 k Pa。

泵型选择:移动真空泵, 排量40.8 m3/min, 极限真空度3.3 k Pa, 配用电动机功率75 k W。

4.2.2 监控系统

监测参数:CH4浓度、O2浓度、抽采负压、抽采流量、抽采气体成分等。

监控设备:孔板流量计、GD4型瓦斯抽放多参数传感器 (监控抽放浓度、负压、温度、压差、纯流量和混合量等) 、O2传感器、CO传感器、监控分站和直流稳压电源等。

4.2.3 防控系统

安全防护因素:设备稳定、浓度超限、火灾、爆炸、静电、雷击等。

5 生产评估

为克服山区地貌不利条件, 便于集输管理, 在寺河矿3313工作面试验了煤层顶板裂隙带定向施工L型井抽采技术, 取得重大突破。连续抽采6个月, 平均抽采量22 m3/min, 抽采纯量3万m3/d, 最高浓度96%, 平均78%, 累计抽采纯量约350万m3, 取得显著的安全和经济效益。地面井运行前后工作面瓦斯浓度变化规律如图9所示。

6 结论

(1) 创立了煤矿采动区地面L型井抽采回采工作面瓦斯的全新抽采模式。抽采周期涵盖工作面回采全过程, 取得了良好的抽采效果。

(2) 实现了回采工作面采动区地面L型井抽采技术一定程度上代替高抽巷, 缩短了采掘接替周期, 降低了成本, 可解决上隅角和回风巷瓦斯超限问题, 保障了煤矿的安全生产。

(3) 优化了CH4、O2、CO、负压等主要抽采参数, 形成了监测监控安全抽采技术。煤矿采动区地面L型井在晋煤集团寺河矿投运后, 连续抽采6个月, 取得了显著的安全和经济效益。

摘要:根据采动覆岩移动破坏规律, 应用物理模拟、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等方法, 研究确定了煤矿采动区地面L型井井位、层位和最优井身结构等参数, 并对定向技术、完井工艺、安全抽采技术进行了研究, 形成完善的煤矿采动区地面L型井抽采技术, 实现了采动区瓦斯连续抽采, 为解决上隅角和回风巷瓦斯超限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创立了煤矿采动区地面L型井抽采回采工作面瓦斯的全新抽采模式。抽采周期涵盖工作面回采全过程, 取得了良好的抽采效果。实现了回采工作面采动区地面L型井抽采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高抽巷, 缩短了采掘接替周期, 降低了成本, 可解决上隅角和回风巷瓦斯超限, 保障了煤矿的安全生产。优化了CH4、O2、CO、负压等主要抽采参数, 形成了监测监控安全抽采技术。煤矿采动区地面L型井在晋煤集团寺河矿投运后, 连续抽采6个月, 纯量最高达35 m3/min, 平均22 m3/min, 抽采纯量达3万m3/d, 浓度最高达96%, 平均78%, 累计抽采纯量约350万m3, 取得了显著的安全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采动区覆岩移动破坏规律,井位,层位,井身结构,代替高抽巷

参考文献

[1]袁亮, 于斌, 王立兵, 等.一种用于瓦斯治理的地面复合L型钻井和瓦斯治理方法:CN201520039544.9[P].2015-07-15.

[2]孙海涛.采动影响下地面钻井的变形破坏机理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 2008.

[3]陈金华.采动区地面井套管损坏机理及防护技术研究[D].青岛:山东科技大学, 2011.

寺河矿煤层 篇4

从沁河荒滩到园林矿区, 从漫天黄土到天蓝水碧, 从满目荒凉到心旷神怡……历经十年的辛勤耕耘, 寺河人一路走来, 筚路蓝缕, 上下一心, 紧随企业转型跨越发展步伐, 结合矿井地形概貌实际, 紧紧围绕“绿色寺河、和谐寺河、人文寺河”的蓝图规划, 不断加大园林矿山建设力度, 使一座享誉全国煤炭行业的现代化绿色工业园区从无到有, 迅速崛起在沁河岸畔。

“如果不说, 实在看不出这是一座煤矿……”国家绿化委验收组对寺河矿进行“全国绿化模范单位”验收时, 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优美和谐的矿区环境给每一位到寺河矿参观考察的上级领导、社会各届人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也为矿山赢得了一项又一项荣誉。自2002年矿井投产以来, 寺河矿先后荣获“国家环保百佳工程”“绿化模范单位”“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等殊荣。一连串的荣誉和褒奖成为矿井持续加强“三化”工程的不竭动力, 更为打造国际一流高瓦斯千万吨精品矿井建设提供了保障。

千红万紫“绿”满目

长期以来, 寺河矿高度重视“三化”建设工作, 紧紧围绕集团公司提出的“大型化、园区化、循环化”要求, 始终把建设现代化环保型绿色矿山作为一项长远规划的重要工作来抓。早在建矿伊始, 寺河矿就为矿井未来发展规划出了一条“绿色寺河、和谐寺河、人文寺河”的康庄大道, 并坚持“人与自然相和谐, 现代化矿井建设与园林式矿山发展相统一”的原则, 结合矿井占据企业煤炭板块排头兵和主力军的优势, 以力争将矿山打造成企业对外宣传的名片和窗口为己任, 努力将矿山形象塑造成国际一流的典范, 致力以高产高效的雄厚实力和靓丽多姿的矿山风貌为企业转型跨越增光添彩。

历年来, 寺河矿本着休闲与造景相结合的原则, 多次聘请园林专家到矿进行指导设计, 按照矿山地势, 因地制宜, 相继建成员工园、生态园、朝阳园和先锋园等四处园林景观, 打造出一个“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工业园区, 形成了一个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绿色生态家园, 有效提升了绿色寺河的高品味形象。

在集中建设好主要园林景观的同时, 寺河矿本着“见空植绿, 依山布绿, 楼前种绿, 路边播绿”的绿化工作16字方针, 组建专职的绿化环卫队伍, 开展“绿在脚下延伸”的植树种草活动, 不断扩大矿区绿化面积。为防止工业园区的尘土、有毒有害气侵害职工健康, 寺河矿在工业区周围, 大量种植了滞尘能力强、抗有毒有害气体的树种;在厂区内种植了大量早熟禾、白三叶、爬山虎、月季等绿地植物;在矿区寺河大街两旁, 种植了高大整齐的国槐, 国槐树下面是盛开的月季, 中间的分车带采用了敕柏围边, 中间种植树形优美的雪松。三季鲜花盛开, 四季松柏长青, 树花相映, 已成为寺河矿一道亮丽的景观。住宅区设计则充分体现休闲、温馨、安静的特点, 修建了仿古亭廊、健身场所, 种植了合欢、百日红、樱花、木槿、石楠、美人蕉、碧桃等树木花卉, 置身其间, 尽享美感。目前全矿绿化总面积达到37.6万平方米, 绿化覆盖率达到34%, 绿地植物保存率95%。

低碳循环“绿”发展

一个矿山有了绿色便有了神韵, 便具备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 “绿色寺河”的内涵不仅仅是“和风吹来满眼春”。

寺河矿结合高瓦斯千万吨矿井生产实际, 建设了日处理能力为一万立方米的矿井水处理站, 该站分别由井下平流沉淀池、生产清水池、污泥脱水机房及水处理间四部分组成, 采用先进的沉淀过滤工艺进行处理, 处理后的井下水一部分作为选煤厂生产补充用水和井下生产用水, 另一部分用于生活清污, 从而确保了矿井水的合理利用。同时, 该矿还建有一座日处理能力为4 800立方米的生活污水处理厂, 处理后再生回用水用于选煤厂洗选用水、矿区景观绿化等。

为有效防治大气污染, 寺河矿在工业场地建有两座以瓦斯燃气作燃料的锅炉房, 不仅保证了职工取暖、洗浴, 而且满足了职工食堂用气。该项措施既有效利用了资源, 又防止了瓦斯对大气的污染, 达到了化害为利, 变废为宝的目的。并在粉尘较大的选煤厂分级车间、末煤产品仓车间装设了JJBDC-ⅡB型防爆除尘器;在储煤场安装了喷淋除尘系统, 配备了洒水车每天对矿区地面进行洒水除尘。

在噪音治理方面, 寺河矿通过在产生噪音较大的车间、厂房修建隔音房 (墙) , 配备消声器、隔声罩来有效降低噪声污染。

随着矿井煤炭开采和洗选外运的大幅增长, 寺河矿每年新产生煤矸石量高达160万吨。为解决矸石堆放占地、污染环境的问题, 2005年该矿就组建了矸石山综合治理队, 对矸山开展大规模治理与生态恢复。采取“分层碾压、黄土覆盖”的工艺, 严把“覆土、选种、种植”三大关;在矸石山沟口建造拦渣坝, 在矸石边坡进行防滑、防流失治理, 降低矸石边坡高度, 杜绝矸石自燃和水土流失。并通过建设防风抑尘网、定时到矸山进行洒水, 减少矸山粉尘污染, 用围墙隔开矸山周边的村庄, 防止二度污染。并积极与周边村镇合作, 大力开展煤矸石填沟造地、复垦绿化工作, 不仅解决了排矸堆积问题, 还使沟谷变成了大面积的良田, 在变废为宝的同时造福一方, 有效实现了企地绿化求“共赢”的目的。目前, 寺河矿通过大力加强环保工作, 大气污染防治、噪音控制、煤矸石排放都达到了国家环保要求。

锦绣满怀“绿”未来

随着企业转型跨越发展的步伐加快, 结合矿井年初确定的“3.3.4”战略规划的顺利实施, 寺河矿针对上庄、胡家掌、三水沟、潘庄等地的相继投运, 职工陆续入驻的实际, 认真按照企业发展规划, 在强化现有园林矿山建设和巩固现有绿化成果的基础上, 将远离矿区的周边作业场所也列入了创建自然和谐、生态文明的“三化”建设范畴之内。预计2012年, 寺河矿绿化面积将达到25 000平方米。

为巩固绿化成果, 寺河矿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的原则, 出台相关制度措施强化绿地、树木保护, 并继续加大对矿区绿化工程的提升力度, 不断完善边角地带及景观的升级, 使绿化成果得到了巩固和提高。通过购置洒水车、剪草机、割草机、绿篱机等专用工具, 改善绿化设施, 提高工作效率, 使绿地养护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并在冬季来临之前, 及时将一些珍贵的盆景树木转移到室内, 再将矿区内种植的南方树种和新增幼树用草绳和草帘予以包裹, 确保树木也能温暖过冬。

每年春季, 寺河矿都会实时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和美化家园活动, 进一步增强员工的爱绿护绿意识, 让绿色成为矿井和谐发展的主色调。并在全矿范围内开展了各种种植“纪念树”和造“纪念林”活动。团员青年开展了种“成材林”活动;青年夫妻开展了种“同心树”活动;各科室、各单位之间开展了种“团结树”活动。为确保后期的养护工作, 寺河矿还实行了树木认养管理制度, 保证了义务植树活动的良好效果。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声誉评价下一篇:高繁殖率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