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平台(共7篇)
资讯平台 篇1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有线电视双向网络的本地资讯信息发布平台系统组成、功能模块、业务流程, 并说明了实际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双向,信息发布,家庭信息化,流媒体
1 背景与意义
随着有线网络双向互动功能的普及, 开发并应用基于双向网络的本地资讯信息发布平台的条件已经成熟。
本地资讯信息发布平台是苏州市家庭信息化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丰富客厅内容的重要支撑平台, 本地资讯信息发布平台充分结合了苏州市政府提出的“智慧苏州”计划, 政府和各公共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本平台宣传各种政务、便民信息。
2 系统组成及功能
本地资讯信息发布平台主要用于图文及视音频内容的上传、制作、管理、编排、审核、发布, 以服务本地用户为原则, 为个人和政企用户呈现融合图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资讯融合业务。平台主要由门户服务、内容管理、运营管理、流媒体服务、系统管理等模块组成, 与CP/SP、BOSS系统、中间件系统、媒资系统等进行对接, 完成内容注入、用户认证计费及虚拟网等功能。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2.1 统一门户
统一门户是终端用户访问本地资讯信息发布平台的统一入口, 是面向用户提供服务展现的系统, 提供基于策略的代理和适配工作, 实现对不同用户、不同业务、不同区域的展现和服务, 完成多终端的适配、用户个性化内容展现、全文搜索以及完成模板管理、导航内容审核等业务开发和后台管理功能。
(1) 门户展现
提供基于Web页面的业务展现形式, 将业务相关的介绍和内容展现给用户, 供用户进行选择和操作, 更加贴切用户的需求。可以根据用户属性的不同展示相应匹配的业务内容及信息, 也可以适配不同的终端能力展现不同的页面内容, 以达到最好的用户体验效果。
(2) 门户编排
门户编排可同时支持多个独立的企业门户或子门户的运行, 提供统一的管控系统, 针对不同的用户组预先配置不同的模板, 实现对内容数据的管理、业务数据的编排、展现、推送和统计等功能, 灵活调度各业务展现所需内容, 为业务展现提供良好的支持。使用可视化模拟器对要展现给终端用户的所有信息进行预览, 确保包括模板和模板中要显示的内容正常。
(3) 后台管理
内容发布模块提供的发布模式分为自动和手工方式:操作人员可以设置好自动发布策略进行定期发布, 如每天夜间进行全站更新;手工发布主要用于操作人员及时相应的信息发布, 这种方式可用于信息的立即更新。搜索引擎技术可为用户提供各种类型增值服务的内容搜索和快速使用通道, 支持视频搜索、分栏搜索、关键字搜索、中英文搜索、模糊搜索等。
2.2 融合内容管理
融合内容管理是对所有资产 (包括音视频、图片、资讯) 生命周期的统一管理, 包括内容的采集管理、注入管理、存储管理、审核管理、信息管理、定价管理等。如图2所示。
(1) 内容注入
内容采集支持人工录入和自动采集等多种采集方式, 通过AMS可编辑媒资产元数据信息, 能够支持批量导出内容元数据, 这些元数据可以选择SOAP接口、XML数据格式, 也可通过EXCEL表将内容描述信息和内容存储URL描述清楚, 可以通过FTP数据接口与媒资系统实现媒体文件的传输与下载。
(2) 内容审核
CP/SP提供的内容必须经过审核才能发布, 只有经过审核的内容才可以在系统中被管理和组织, 内容审核包括关键字审核、图片识别、视频审核三种方式, 同时支持自动和人工审核结合的方式提升审核效率。
(3) 存储管理
以通用磁盘阵列为存储介质, 将统一的存储阵列创建为多个虚拟的内容库, 支持不同的CP/SP的内容独立存储。一个内容库绑定一个或者多个可用的存储空间, 可以为内容库指定能使用该内容库的某一个CP, 内容库由管理员维护, 按剩余空间大小或者按存储设备的优先级进行资产存储。
(4) 内容分发
内容分发完成对内容实体文件分发和元数据等资产内容的下发, 支持按区域或不同应用进行定向分发, 完成分发任务的管控 (包括查询、暂停、取消等) 以及分发环境的配置。
2.3 运营管理
运营管理负责提供对业务运营过程中用户的认证、鉴权、计费的管理, 实现CP/SP业务在使用资源时进行统一管理, 和用户服务质量保障的功能实体。
(1) CP/SP管理
CP/SP管理包括CP/SP的生命周期管理、资料管理、业务能力管理等, 可提供第三方CP/SP接入能力, 在系统提供的标准开发接口、开发环境和技术规范的帮助下, 第三方CP/SP可快速开发、测试、上线新业务。
(2) 用户管理
操作员通过用户管理系统对用户进行管理操作, 对用户帐号的操作应与核心计费系统中的用户数据库保持一致。系统支持对不同类型的用户进行统一的管理与维护, 用户管理包括账户管理、状态变更、分组管理、消费管理等, 并可为运营商提供多种管理手段和策略。
(3) 业务管理
业务管理包含业务生命周期管理、业务信息管理、业务发布管理、业务能力关系管理, 可便利地为各CP/SP建立各自完整、彼此独立、可独立进行富媒体信息发布的电视虚拟站点服务, 可按照媒体信息发布数、终端用户访问数、服务使用数等业务数据进行收费运营提供技术支持。
(4) 策略管理
策略管理实现对来自合同管理系统的投放需求、投放策略的管理、分解和导出, 供需要的外部系统根据分解后的策略进行运营控制。按照定义好的策略动态, 智能地向应用提供相关性的推荐内容, 推荐内容包含视音频素材、图片、文字, 及图片、文字、视音频形式的广告等。
(5) 用户行为管理
用户行为管理是指在终端用户使用业务时, 能够记录下用户实时的业务使用情况, 形成有效的用户行为记录, 并导出给数据仓库供分析使用, 提供针对指定范围和要求的数据进行统计的能力, 为用户行为分析提供技术基础。
(6) 计费认证接口
本平台与BOSS系统等配合完成对用户认证、计费和订购等功能, 包含认证接口、计费接口和定价接口等。
2.4 流媒体服务
流媒体服务系统采用NGOD架构提供流媒体内容的服务能力, 以IP流媒体为主, 同时支持IP流媒体和IPQAM混合部署;支持多种传输协议和主流的视频流媒体视音频格式、文件封装格式, 同时系统具备完善的管理和调度能力, 可实现基于策略的请求调度能力, 第三方系统可以灵活调用流媒体服务能力开发融合资讯业务。
(1) 视频服务器
视频服务器选用CISCO推流服务器CDE220-2C2和存储服务器CDE220-2A, 该服务器细分为用于存储的Vault Server和用于流输出的Streamer Server, 分别负责内容的注入、存储和视频流的输出, 利用了内存存储、磁盘存储在使用率和效能方面的各自优势, 实现各功能的服务器之间通过网络无缝连接, 在大规模部署时可以有效降低对传输带宽的需求, 无缝支持CDN的扩展, 达到规模和成本的平衡, 提供良好的开放性、扩展性和最高的业务可靠性。
(2) 流媒体后台管理
流媒体后台管理实现流媒体业务的支撑和资源会话的管理, 负责处理所有与视频点播请求有关的后台业务处理, 提供面向终端的会话管理功能, 完成终端发起视频请求后的会话建立、带宽分配、会话存续管理以及会话资源释放等面向资源与终端的会话管理功能。
2.5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提供设备和组件的管理能力, 负责对平台硬件设备和软件进行监管, 同时对发生异常情况的单元发出告警信息, 告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级别和通告方式的设定, 将日常运维、告警日志、处理结果等记录备份。
3 业务流程
本地资讯信息发布平台的整体业务流程分为注入、分发、管理和呈现四个主要部分, 如图3所示。
视频类业务内容需要进行三级审核, 审核具体流程包括以下三步:
(1) 一审 (CP自审核) , 包含内容完整性、内容是否可播放、内容是否有版权等;
(2) 二审 (内容质量审核) , 包含码流带宽、格式是否符合要求, 播放效果是否符合要求等;
(3) 三审 (内容合法性审核) , 包含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政策的许可等。
4 结语
本地资讯信息发布平台为新栏目的引进奠定了基础, 通过与政府部门和第三方的洽谈, 完成文化苏州、苏州人社、价格800、人口之窗、交警直通车、生态农业、智慧社区、车友之家、买房租房等政务民生栏目的上线, 充分挖掘科技、教育、卫生、文化、公安、交通等政府部门资讯信息服务及其它民生资讯, 满足了苏州老百姓的需求。
本地资讯信息发布平台充分发挥有线网络双向互动功能的优势, 在三网融合的大环境下满足了层出不穷的新业态新业务需求, 作为苏州市家庭信息化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打破了信息孤岛和条块分割, 架设起政府和老百姓之间的沟通桥梁, 实现资讯信息的即点即看, 为用户提供全新的数字电视体验。
网络经济时代的永续资讯平台 篇2
社会个体、群体或组织间交流信息的共享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基。但客观存在的多种价值牺牲(撰稿者需要知识成果带来的经济利益以提高生活质量;营利性商业出版社的利润需求与非营利性出版社的维持需要及有待补贴的高昂基础建设费用等)导致仅有特定人群可通过特别途径使用资讯平台。随着欧莱礼公司与微星国际公司的头脑风暴讨论使整个世界认识到负载新应用程序与核心系统网站的回归创网原意的Web2.0技术模式开始占领中央舞台,众多小网站逐步集合力量提供互联网的大多数内容,推动浏览器与网络服务器的日用品化,大幅度提高终端用户的互动性,使网络真正成为廉价、快捷、便利、广泛且安全的自动中间媒介,为自由发布与获取信息资讯创造有利条件。以互联网为战略平台、由用户自主控制信息并通过复合数据转换实现即时交互的Web2.0正在全球范围内揭起有机组织、传播并深化各类信息的序幕,逐步改变信息传递的封闭载体形态,推动网络经济迅猛发展。
传统的严格识别读者身份或经济状况的封闭存取型资讯载体限制了各种信息与成果的广泛传播,阻碍全球交流机制的形成与完善,偏离网络经济时代全球永续发展之目标。美国开放社会协会随即发起“使社会公众无偿获得所有资料”的开放获取运动并逐渐增加开放储存分支,强调任何人都可通过万维网免费发布并获得所有信息资源。包括免费、任意在线提交、下载、复制、分享、打印、编目、全文搜索、链接及为教学与科研目的而引用等基本要素的全开放存取式永续平台是社会公众免费、便利且快捷地获得最新资讯的最佳途径,具有节能与高效等优势,大幅推进网络经济高速发展。
Web2.0时代的门户网站向全球提供了公开发布论点并与他人进行交流的场所,“网络日志与研究工作密不可分且能得到心理安慰”。“TaxProf”站点创始人曾是长期缺少知音的法学教授,“很少有人愿意听我谈专业问题,今天早上当我想和朋友谈谈最近的税案时却被一块三明治堵上嘴巴”。其设立的发布税法新闻、资讯与条例的“TaxProf”为法律执业者与涉法人士提供交流平台,迄今已有超过220万访问者。自劳伦斯·莱斯格教授创建旨在构筑健康有序知识传递空间的Creative Commons并宣传、推广一系列知识共享许可协议以来,博弈传统知识产权规则与现代信息共享间的“开放作品与他人分享,使作品获得更广泛传播”的资讯传递模式愈加成熟。
来自全球各地的社会群体正以互联网为平台,借助各种网络工具,任意发布与交流信息资讯并进行经济交互活动,(除非发布者设置阅读权限)任何人皆可免费无障碍地阅读这些帖子并任意进行回复。无时间限制、无人群限制且无地域限制的为全世界提供零距离交流平台的全开放存取型资讯载体实现网络经济时代的永续信息传递,具有诸多优越性:(1)零距离。全开放资讯平台使世界各地“合适而有见解的人士”通过最迅捷的“刺激——反应”网络平台集聚一堂。(2)全开放。不拘风格、不限字数且在合法范围内可任意畅言的网络资讯平台为各界人士提供展示舞台。(3)兼容并蓄。全开放平台使参与者可任意在他人论述下发表评论,以社会公众最可接近的方式交流信息与思想并将其表达聚焦于社会关注之问题,即时性反馈与纠错使资讯传递活动愈发重视探讨重大社会事件与各种现实矛盾,深入且理性分析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趋势。
全开放存取型永续资讯平台打破信息发布者与阅读者的壁垒,综合资讯交流、传递与相关服务的特征,使信息互动从自成体系的封闭系统转型为兼容并蓄的开放系统,对于正致力于与世界接轨和融合的中国经济建设是难得的良机,推动其向着透明化、精简化、综合化、公开化、互动化及全球化移转。我国拥有相对先进的基础网络设施、学识丰富的各科学者和一大批精通异国语言的专业人士,尤为可贵的是,近两年国内网络日志和维客文章系统发展迅速,很多有识之士利用网络日志发表简短评论、进行答复与交流,有效地推动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进一步发展,但仍存在诸多不足,如缺乏开放性的在线资讯库、某些形式载体过于陈旧、日志使用者与影响面过窄、某些权威刊物不允许引证网络资料等。
转向全开放存取型载体机制须以全方位创新为前提:(1)观念创新。思维引导行为,构建理性与先进性并存的表征全开放存取模式价值、深入理解其内容的观念体系是构建与完善我国全开放存取型永续资讯平台的先决条件。国内作者群与读者群等必须确立兼具开放性、分享性、互助性、批判性与公益性的信息传播理念,大力推动免费网络资源的兴建与发展,将对出版物的开放存取产生积极的正效应。当前全球发展形势表明未来的出版利润主要来源于广告或资助而非销售,“影响力”将成为制约出版收益的核心指标,全开放存取是具有前瞻性的媒介组织的当然选择。(2)制度创新。我国资讯形式载体尚处于基础的半开放获取阶段,大量著述的“唯二”获取方式是纸质出版物与少量收费高昂的在线商业数据库。国内全开放存取型永续资源库基本缺位,很多颇具规模的网络站点虽有不少信息资讯,但其学术性、规模性、严谨性及系统性等与数据库相去甚远。我国迫切需要大规模的制度创新,尽快构建超大型全方位开放获取型资讯平台,加快信息传播与交流并减小作者与读者的横向距离,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长足发展。令人遗憾的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士撰写的博客为数较少且几乎没有影响广泛的论争,显证博客式资讯传播与交流形式尚未获得国内普遍认可。社会各界应当及早明确便捷性、即时性、简易性与纯然共享性等特征使博客具有长久而鲜活的生命力,是今后整个世界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日志系统,不仅重视个人博客的发展,也强调团体协作博客的构建与完善,进而推动各类知识与精深理论的广泛传播并成为营建资讯全开放获取型平台的基本内容与重要保障。
数字化时代伊始,全球经济序列重新洗牌近在咫尺,我国亟待切实把握本次良机,大力开展资讯平台转型运动,举上下之力构建最合时宜的全开放存取型永续资讯平台,变封闭为开放、变单向为双向、变狭窄为宏博、变单一为综合,向其他国家和地区传播我国的信息资讯并通过国际交流逐渐发展经济并推广优秀文化成果。
(基金项目:本文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度校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环境下的阅读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SK20080132)
数字电视资讯平台设计方案的分析 篇3
关键词:数字电视,资讯平台,设计方案,分析
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时伴随着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软件和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单纯的模拟电视节目已经很难满足广大观众们的需要了,促进了接入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三网融合的趋势也十分明朗,在现代科技进步推动下的网络体制多元化已成定局。多元化网络间技术上的不断突破和竞争最终将体现到各自所能带来的综合效益,满足人们希望按照自己的要求来获取更多节目源的愿望,并实现其他多方面功能。数据广播即点对面的单向广播方式,具有投入少、产出高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市场开发前景。
1数据广播平台技术研究
数据广播是数据通讯的一种方式(协议)而不是一种物理意义上的传递,其传送的媒体可以是多种,包括卫星、有线等等。数据广播大多数通讯协议都是基于双向的点对点(point to point)通讯,它们通过交互式的认证过程确保了传输的可靠性,但是不适合用来同时将同样的信息传输给大量的观众。在数据广播标准方面,主要有欧洲的DVB,美国的ATSC(Advanced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以及日本的ISDB(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Broadcasting)。其中DVB标准在1999年6月正式成为欧洲标准时交互业务标准就是ETS(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ATSC的数据广播标准则由T3技术组的S13专家组负责。DVB、ATSC或者其他的数字电视广播标准都是基于MPEG-2的传送流机制,而标准只是定义了如何在各种不同的传输媒质上进行TS包传送。DVB标准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适用于不同媒介的数字电视广播系统规范,其周全的计划及广泛的共识是其成功的关键。DAB标准规定,统一信源编码,选定ISO/IEC MPEG-2标准作为音频及视频的编码压缩方式,然后对MPEG-2码流进行打包形成传输流(TS),进行多个传输流复用,最后通过卫星、有线电视及开路电视等不同媒介传输方式进行传输。
数据广播可以分成以下四个类型:(1)数据管道(Data piping):数据直接由MPEG TS包的负载携带,数据分割、组装和解释则留给用户自己定义。(2)数据流(Data streaming):数据由MPEG系统定义的PES的负载携带,用来实现广播网上传送面向流的端到端数据。(3)多协议封装(Multiprotocol encapsulation MPE):将通讯协议数据包封装成DSM-CC分段,这种分段兼容MPEG-2私有分段,最终实现在广播网上传送多种协议的数据包如IP数据包。(4)数据集和对象集(Data Carousel and corousel):定义在DCM-CC的数据集或对象集的基础上,将需要周期性发送的数据组织成大小相同的块进行广播网发送。
2数字电视资讯平台需求分析
从目前网络发展情况看,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三网合一是大趋势,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观察和分析。目前主要体现在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表现的技术上已趋向一致,在网络层上可实现互通互联,在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如何三网融合,用什么样的技术和最经济的方式来达到有限而宝贵的网络资源来实现最大程度的共享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而在业务层面上需要解决的就是信息的格式转换。目前的网络大多是下行传输几十套电视节目,无法开展较多功能的综合业务,要想少花钱,快速的实现适合我国国情和本网实际的信息传输方式,唯一途径是先走单向数据广播传输方式。单向数据广播传输方式最大特点是直接在现有的CATV网上运行,无须对网络进行改造,只要在前端投资几十万元,即可实现单向高速多媒体信息的传输工作,一般的台网和用户都能承受,因此选择单向数据广播模式的资讯信息平台业务进行多功能开发已成为大多数有线台网的共识。
数据广播电视传输质量高、频率资源利用率高、保密性能强是它最突出的特点,现阶段应用的正程多媒体数据和数字有线电视视频广播(DVB-C)是比较成熟的一种数字广播平台。逆程图文数据广播系统只能提供有限的数据流量,除提供证券信息外,很难开发其它服务项目,所以其它多功能业务必须建立在正程多媒体数据广播和数字有线电视视频广播平台之上,如电子报刊订阅、电子信息广播、互联网热门点播站、视频点播互动电视(VOD)、数字加密电视和多媒体远程教育等等。数字资讯平台正是在数据广播增值业务基础上的实际应用。由其派生出来的实际应用很多,如无回传信息浏览、带回传的视频会议、交互游戏、数据交换以及视频点播、下载等无一不是以数据广播为基础。
3数字电视资讯平台设计方案研究
3.1数字电视资讯平台应用方案
从整个系统的功能描述来看,可以分为系统服务器端和客户端。服务器端(或前端)的主要功能是完成数据的录入和播发;客户端(或终端)的功能则是信息呈现。资讯系统主要包括数据库系统和播出系统,其中数据库系统的功能是生成并维护数据广播数据库。把从Internet网络来的新闻信息、天气预报信息、市场信息、彩票信息、电子政务信息、市民生活信息等分别用各个数据处理工作站处理后,按照一定的格式存入数据广播中心数据库中。播出系统由数据广播播控机、DVB网关和信道编码的调制器组成。数据处理系统主要包括新闻数据处理系统、天气预报数据处理系统、市场信息数据处理系统、彩票数据处理系统、市民生活信息系统数据、电子政务处理系统
3.2资讯平台关键技术
在资讯平台业务的开发过程中,主要用到如下关键技术:
3.2.1基于HTML4.0协议的网络数据文本的信息下载,包括文本与图片信息,图片有JPEG与BMP两种主要格式,分别采用不同的下载方式进行。
3.2.2下载文本与图片信息的数据库操作,包括对网络数据库的连接与访问,对于C/S数据库模式的资讯平台中数据处理的是本文的主要阐述点。
3.2.3数据查询检索技术,采用高效的检索手段是应用C/S数据库的一个关键点。
3.2.4数据打包处理,其实质也是对数据库的便利检索过程,但对数据的重现采用基于MPEGII的TS流格式。
3.3资讯平台数据流结构
DVB数字电视广播标准中每一传输流分组都可以分成首部和有效负载两部分。首部包括传送流分组的同步字节及其它控制语法的定义,有效负载则包括了信号的有效数据。传送流分组同步字节为0x47,它表明一个传送流分组的开始。PID指示了存储于传送流分组中的有效负载数据类型,在系统中,不同程序中的视频和音频数据负载或其他数据负载,将具有不同的PID。由传送流语法结构可知,一个传送包(TS)长度为188字节,TS包由4字节的包头,可变长字节的自适应字段以及数据载荷组成。其中包头各域实现的主要功能有:传送包的同步、识别、传送误码指示,条件接收以及传送包的连续计数等;自适应字段则包括较高层次解码功能的有关信息,主要实现解码过程中定时信息的恢复与同步及随机存取指示,拼接倒计数等。
TS包头第一个字节固定为0x47是同步字节,Section数据在TS层被认为是纯数据负载并放在载荷中,终端无法从单个的TS包中获取任何信息,因为TS包不具备任何描述意义,它只有传输作用。终端必须将分散传输的Section数据重新组合起来,这时就需要图中的“载荷单元起始指示符”和“连续计数器”两个字段来组合Section数据(见下图)。
结束语
资讯平台 篇4
摘要:随着微博平台认知度逐渐提升, 作为新的资讯和信息发布平台, 许多高校也开通微博进行信息发布、交流互动。本文旨在探讨高校这一全新资讯平台的建立意义, 以及如何对待、使用、管理好微博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微博,平台,优势,使用,管理
2010年被称为“中国微博元年”, 微博成了新的舆论阵地。除了网民们能自由申请微博之外, 各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政府也纷纷更新思路, 尝试启用这一新潮的咨询方式, 为各种工作开展提供支撑和服务。随着多家大型网络媒体的微博平台不断完善和微博认知度逐渐提升, 越来越多的高校正在加入开通官方微博的行列。以北京市为例, 根据统计, 截止2011年5月, 北京市目前已开通近40个官方微博, 涵盖的领域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中近20个微博是由高校进行的官方认证, 占据了“半壁江山”。各高校通过微博发布宣传学校有关信息、回答“粉丝”的问题、发布招考信息等, 受到了师生、媒体和社会大众的好评。关注微博讯息的, 网络上称之为“粉丝”。对于官方认证微博来说, 从某种程度上讲“, 粉丝”的数量成为衡量微博开通效果的重要指标。高校微博的粉丝数量两极分化的现象较为明显, 部分高校粉丝以万计算, 还有的是寥寥无几。除了数量上的直观表象, 与各个高校的官方网站相比, 同是学校的信息发布窗口, 各个高校官方网站的外观、栏目虽形式各异, 但涵盖内容基本相同, 但高校微博的内容却并无统一的标准, 有的活泼生动, 有的沉寂古板, 大相径庭。高校使用微博发布信息的优势:首先, 根据笔者的调研, 以某一著名网站微博为例, 武汉大学、复旦大学、香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多家高校经认证开通微薄, 网友关注数量均达到3万以上。该网站的微博申请程序较为便捷。经过网站认证的高校官方的高校微博里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得到保障。同时, 由于高校微博的官方性质大大优化了高校信息传播的中间流程, 由学校某一特定部门或者工作人员直接发布信息,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匿名性等所带来的信息错位或失真。其次, 微博加强了高校和大众之间的双向沟通。高校主动迎合社会需求开通微博, 体现了主动服务、主动融入的理念, 更为社会了解学校提供了渠道。使得大众在通过电脑、手机等多种普及化的工具浏览微博这一信息平台的同时, 可以随时随地、主动或被动地接收所关注高校的各类信息。第三, 微博信息的简短精炼, 使用方便, “发言、回复”的对话形式可以得到迅速回应, 用在教务信息、招考信息发布等方面的确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时效性强、大众最为关心的招考信息发布及回答家长、学生的问题, 是目前高校招生办公室开通微博的主要目的, 与招考前夕咨询热线火爆难打相比, 招考微博受到了用户的好评, 并逐渐成为高校招吸引优秀生源的有效措施。此外, 在学生管理方面, 很多学校的下属各个学院都注册了微博, 将其作为学生管理的一种工具。虽然粉丝的数量相对较少, 但学院的微博更加“热闹”, 评论的数量高于高校微博,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学院发布的信息可能更加贴近学生用户的心理。通过微博这种全新的传播手段, 高校搭建了更顺畅的与社会信息交流、思想沟通和资讯互动的平台, 能极大地减少信息不对称, 促进各方的认知了解, 无疑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 由于微博尚处于发展阶段, 对于如何进一步丰富高校微博的表现形式、拓展信息含量、加强规范管理等问题, 也应该被提上日程。高校微博的善用、善待和善管微博拉进了与师生、与社会的距离。微博的开通对高校来说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总体来说, 微博的实时更新增添了管理部门的工作难度;简捷凝练的动态发布对信息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生动、活泼的表现方式体现亲民、互动的同时更要扩大信息覆盖范围等等。不断丰富微博信息, 融入各个高校的“特色”元素, 用微博树立起属于高校自己的招牌形式, 是吸引“粉丝”的利器。微博的优势在于实时发布, 迅速便捷, 但有的高校微博显得并不“活泼”。某高校从2010年11月注册以来, 共发微博139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2011年的5月, 之后便“惜字如金”、彻底“沉默”了。“把微博当成网站办”, 是导致微博更新过慢的症结所在。据调查, 在已开通的高校微博中, 有不少一个月只更新数条, 甚至已经超过半年没有更新。而微博的优势就在于以最快速度、最精炼的语言传递信息, 若更新速度无法保障, 便是形同虚设。由于部分高校微博定位过窄, 只针对某一个或几个固定群体, 缺乏信息营养, 导致关注度下降。网络社会的关注, 其实是双向的。因此, 高校“围脖”完全可以提供更多面向公众的服务、教育信息, 真正成为社会了解高校的窗口。互动, 正是微博的魅力所在。如果只是通过对校内新闻的简单粘贴来填充微博, 使得表现形式过于单一, 缺少互动, 摆出自说自话的架势, 那高校开通微博就仅仅停留在盲目跟风的层面上, 微博的优势没有体现, 也不免引起大众对高校的负面印象, 那么, “开或不开, 这是个问题”就变成了单纯的“开, 不如不开”。
资讯平台 篇5
信公众平台,简称we Chat。曾命名为“官号平台”和”媒体平台”,最终定位为“公众平台”,无疑让我们看到一个微信对后续更大的期望。和新浪微博早期从明星战略着手不同,微信此时已经有了亿级的用户,挖掘自己用户的价值,为这个新的平台增加更优质的内容,创造更好的粘性,形成一个不一样的生态循环,是平台发展初期更重要的方向。利用公众账号平台进行自媒体活动,简单来说就是进行一对多的媒体性行为活动,如商家通过申请公众微信服务号通过二次开发展示商家微官网、微会员、微推送、微支付、微活动、微报名、微分享、微名片等,已经形成了一种主流的线上线下微信互动营销方式。
2微信公众平台的产生及特点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一款以多媒体信息通信为核心的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发送文字、图片、语音和视屏等内容。微信凭借着免费的社交体验以及便捷的信息传输上线一年后便拥有2亿多的用户数量,创造了互联网发展的奇迹。2012年,腾讯公司又推出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平台是在微信基础上新增的一个功能模块,通过这一平台,每个人都可以用一个QQ号码打造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并在该平台上实现和特点群体的全方位沟通、互动。目前微信公众平台可以绑定私人账号进行信息群发,主要面向名人、政府、媒体、企业等机构推出的合作推广业务,主要分为服务号和订阅号两种。其中订阅号是媒体及个人向受众推送信息并与受众进行沟通互动的有效平台。利用微信公众账号传统媒体可以随时发布新闻信息,大大增强了传统媒体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因此,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纷纷借助微信平台开通公众号,利用微信特有的传播优势向广大受众提供信息内容服务。
微信公众平台相比其他推广渠道有以下几个特点:
a.熟人网络,小众传播,传播有效性更高。微信不同于其他类似社交平台在于其建立的好友圈均是已经认识的人,建立起来的人际网络是一种熟人网络。其信任度和到达率是传统媒介无法达到的,因此平台能够获得更加真实的客户群。
b.可以随时随地提供信息和服务,信息和服务能够到达的时间更长。手机是用户可以随时携带的工具,借助移动端的优势,微信天然的社交等优势,会给商家的营销带来很大的方便。
c.营销和服务的定位更准确。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可对用户进行分组,并通过”超级二维码”可获知用户群体的属性,从而让营销和服务更具个性化。
d.媒体内容丰富,便于分享。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通过手机终端可以随时随地得浏览资讯信息,而微信在这方面可谓做到了极致。
e.一对多传播,信息高达到率。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方式是一对多的传播,直接将信息推送到手机,因此达到率和被观看率几乎是100%。
3《Yachts Man》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模式及优势
综合设计微信公众平台———Yachts Man以手机微信作为起点,致力于建立一个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综合设计平台,以沈阳各大艺术类院校或具有设计艺术专业的综合类院校为发展起点,建立起高校艺术设计联盟版块。
在此基础上,结合微信快捷、便利、即时互动信息交流的特点,建成一个综合设计信息交流平台。主要吸引青年设计师以及在设计方面有需求的普通公众,其项目特点为:
3.1互动的信息交流
定期的将平台上的最新消息群发给微信用户,并且提示微信用户回复指定内容可以收到更多丰富的消息,以平等互动的方式与用户通过微信随时随地沟通,及时了解用户需求以便提供和完善服务。
3.2丰富的板块内容
内容包括有网页论坛、素材共享、设计资讯、大赛公告、设计求职招聘等,涉及领域包括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家具设计、交通设计)、空间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视觉传达设计、UI设计、网页设计、广告设计、绘画艺术、插画、摄影等设计艺术领域的大型设计交流及交易的公众平台。作为展示专业的学生,我们将重点关注展示以及会展方面的信息,以便实现展示设计师与在展示方面有需求的普通公众的紧密交流、设计类学生的求职招聘交流,爱好艺术设计的粉丝交流,建立设计不脱离社会实际的综合设计联盟。
3.3便捷的信息了解
微信公众平台有一对多传播的优点,利用这一优点,在传播设计类信息上可以直接将消息推送到手机,用户不用下载多余的设计类APP或者浪费时间在网页上寻找资讯,便可及时了解相关资讯。
3.4趣味的互动传播
尝试让用户在收看信息的同时参与平台活动。如:(1)看到超级净化的内容因太喜欢而情不自禁的回复交流;(2)线上小调查,如:说出你最想吐槽此平台的地方;(3)举办微活动邀请艺术设计爱好者参与投稿,将优秀的投稿展示后促成二次分享、三次分享等。
4自媒体时代下微信公众号发展的策略探究
目前,自媒体时代下微信公众号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随着微信受众量的日益增加,媒体微信号的影响力也进一步提高。自媒体应该抓住机遇,重视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发利用,改进不足,促进自身的发展升级。在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针对媒体微信平台发展的现状及所遇问题,在此笔者对借力微信公众平台的自媒体的发展策略做了探究,希望对其发展有所帮助。笔者的建议主要有以及几点:
4.1用多媒体信息代替单一的图文信息模式。目前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信息主要还是以单一的图文信息为主,很少有媒体会利用微信多媒体融合的信息进行推送。因此媒体公众号要积极拓展单一的信息推送模式,丰富信息推送形式。单一的图文信息并没有充分发挥微信多种信息兼容的特点,应该将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集于一体,从而使微信公众平台实现传统媒体低成本的“集成服务”。各主流媒体可通过微信公众号集成各种信息资源,对某一新闻进行集成报道。
4.2建立新媒体的新型思维。传统媒体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推送信息时要充分考虑新媒体的特点,不能简单的改改标题、加张图片或是配个背景。要意识到在微信的传播中,信息价值的侧重点发生了一些变化,订阅户由关注信息本身转移到关注信息与人的关系上。传统媒体的信息价值理论认为重要性等因素比趣味性、接近性等因素在构成信息价值时的作用更大。然而在微信传播中,用户更加关注信息与自己的关系。
4.3将推送给受众的信息精细化。现代大众对信息日益挑剔,这就需要媒体微信平台对受众市场进行细分,且按照受众的不同信息需求向其推送精细化的信息。同时还可开发私人订制功能,根据用户需求推送其感兴趣的内容。面对海量的信息,精细化的信息推送可以过滤掉很多无用的信息,提高信息推送的准确性。在未来的发展中,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可以根据不同用户需求开发私人订制功能,向用户推送专属自己的信息。
4.4变定时推送为即时发布。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时间就是信息的生命,稍微慢一会,新闻就会变成无用的旧闻。而在目前的媒体微信公众号的发展中,传统媒体并未利用好微信信息发布时效性强的优势来及时传递信息,传统媒体微信平台以定时推送为主要模式的举措使得信息时效性未得到明显提高。在未来的发展中,传统媒体应该借助网络媒体便捷的信息发布渠道及时推送自己的解读,改变传统纸媒时效性弱的不足。及时推送信息可以弥补传统纸媒在报道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时效性差的缺点,有利于增加之美的影响力。
4.5重视原创信息,提升内容质量。无论内容的生产者还是内容的消费者都明白,内容才是吸引观众的关键,因此重视原创信息,提升内容质量是自媒体的首要任务。传播内容应以质量代替数量,用可读性强、话题性强并且有趣味性的内容去吸引用户,避免使用大量无趣的无价值的文字,并妄图通过大批量的推送来为自媒体做宣传。只有优质的内容,才能打造出自媒体的品牌。
5结论
资讯平台 篇6
如今, 网络技术愈来愈发达, 新媒体、社会化媒体等应运而生, 加之计算机在校园运用中也越发普遍, 新媒体例如微博微信论坛等在大学生中兴起, 学生群体习惯通过新媒体、互联网进行社交、娱乐、学习等等。同时, 在大学城这样一个资源丰富的环境下, 学生群体对信息的渴求更大, 信息更新速度过快难免会产生滞后性, 同时面对周遭众多的咨询也会产生困惑。
从这些客观条件分析, 我们看到了建立校园资讯平台的可行性及其后期带来的有利影响。建立通过校园咨询平台, 整理发布学生们真正需要的信息并将其梳理清晰及时推送, 吸引大家关注, 从而建立起一批固定关注平台的粉丝群体, 使其与我们的平台产生联系。
1 目标任务与可行性分析
1.1 推动校园资讯平台的建设
校园资讯平台是学校新闻发布、学校活动信息发布、教学资源共享等功能与一体, 有效整合、链接信息平台资源, 和而不同, 相互推动。校园资讯平台将主要面向师生群体, 为师生提供详细的校园资讯。在互联网以及新媒体如此发达的当下, 有效利用大学城资源建立校园咨询平台, 使校园咨询平台成为各学校信息发布, 资源共享相互协调的一个广阔平台, 使师生们享受其便利。
1.2 建立一批固定粉丝群
首先, 我们要确定服务对象, 校园咨询平台针对的对象是广大师生群体, 所以我们推送的内容也必须针对师生们所需。首先, 通过在新媒体上平台推送实用性的内容, 例如整理广大同学们在大学城内最感兴趣的课程、讲座和活动信息;其次, 在我们的平台上以大学城的学校为单位发布信息, 更加清晰直接。我们的目的就是使信息平台与关注我们的粉丝间进行有效的互动, 以满足所需, 实现双赢。所以在明确对象的基础下, 发布有针对性、吸引力的信息引起学生的关注, 在师生间建立良好的口碑以此建立固定的“粉丝群”。
1.3 实现快捷方便的信息传播及对外宣传
在平台的建设中, 建立快捷方便的信息传播模式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作为中介人连接起学校和师生。我们通过两种途径得到学校的最新消息:一是设立人事专员, 通过与该学校的人事专员联系取得最新消息;二是及时关注各校官网以及人人。微博等, 从而确保信息的时效性与准确性。传递给师生的途径主要通过网站和微信这两个平台, 以电脑和手机这两个端口传递给师生。我们的信息传播模式就是大学城资讯平台作为中转站, 连接起校与校之间的信息传递, 将收集到的信息传播给更多的师生, 从“点到点”的传播发散到“点到面”的传播。
1.4 建立良好的校园互联网氛围、推动校园自媒体传播
如今, 高校内自媒体发展如火如荼, 学校不仅会有官方微信号, 一些学生组织同样也有自己的微信号用来推送消息。与企业的微信公众号有所不同, 大学城咨询平台以及我们的公众号都有明确的对象, 即大学城的师生, 我们会针对广大师生推送他们最需要的信息。
校园网络信息平台既然明确了对象, 那就可以进行广泛的线下活动, 组织企业家校园行和学生企业行活动。这样零距离的线下接触可以使平台更好的被企业和学生接受。线下活动与线上的信息推送双管齐下, 推动大学城资讯平台在各高校间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2 建设实施
2.1 明确服务对象
随着网络科技和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及普及, 据调查移动互联网查询已经成为获取校园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而网络逐渐成为一种移动互联网信息传播媒介和交互的便捷端口, 给各大高校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校园生活和社交实践等均带来深刻的影响。大学城校园资讯平台就是在互联网信息传播发展普及的技术上建立的, 服务的不仅仅是广大在校学生, 让莘莘学子获得各自所需的校园一手信息丰富自己的校园生活, 同时, 资讯平台也为高校各大学生组织和服务机构搭建了信息传递的稳定桥梁, 帮助组织和机构及时宣传校园活动, 并运用平台的留言评论系统为活动效果反馈提供渠道。使两者间有效互动, 满足各自需求。
2.2 建设便捷的信息平台
信息平台的建设是在高效便捷的互联网和多种多样的新媒体盛行的现状下顺势而生的, 通过制作专门资讯平台的网站论坛, 微信公众订阅号等方式, 建设信息平台的媒体实体, 及时更新放送资讯。为了使校园信息平台更加人性化、为学生群里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系统增加了微信公众号订阅功能。每个手机用户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 无论是电脑和手机只要关注我们的网站和订阅号, 就可以接受推送选择信息。校园信息平台是连接用户与数字化校园的接口, 既可以为用户提供权限范围内的功能服务与个性化需求。同时校园信息平台也实现了移动客户端与校园信息的联通。
2.3 稳定信息渠道丰富信息资源
开放灵活的校园服务平台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其难点是校园信息数据的描述、组织和共享。通过前期的大量的问卷调查及数据统计, 我们已经大致了解到学生群体的需求, 我们将重点提供有关社团活动, 各校晚会, 学校庆典, 校园招聘会, 名师讲座, 志愿者招募等各类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不断与时俱进, 对信息资源进行丰富和补充。至于信息的来源部分, 建立稳定的渠道来源是十分必要的。在探讨面向对象空间数据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对象校园信息的组织方法、过程, 以及服务平台设计方法, 重点研究了基于对象的校园信息组织管理模式与校园信息平台设计框架, 实现了集"人员"、"资产设备"、"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管理一体化的校园信息服务平台信息。平台是以设立专员每月初与各大学校组织或其他教育机构联系的方式, 提前掌握活动动态, 保证信息的准确有效。
2.4 加大宣传力度
首先, 为加大资讯平台在学生中的影响力,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开设校园宣讲会, 在
校内开设摊位, 现场教各位同学如何关注资讯平台及服务理念。除此之外, 通过各校的学生组织辅助宣传, 在学校组织的网络主页发布大学城资讯平台的相关消息, 吸引大家的注意, 以及与大学城周边的教育机构合作, 帮助刊登活动, 不断加大使用人数推而广之。
2.5 注重时效与创新
信息的价值在于时效性, 平台的及时更新与维护是至关重要的。当周的所有活动都
会尽早展现在信息平台的网站中, 呈现精彩预告。当月的活动都会在年历表中一目了然, 所以, 无论是当下, 过去与将来都可以一手掌握。也可按照所在的学校, 点击校名便可了解该校活动的最新动态。目前国内高校的门户网站与受众进行的互动较为有限, 传播效率也因此受到限制, 而信息平台的建设和设计就可以与使用者和受众进行更多的互动, 网站本身也提供了关键字检索、讨论区设置等多样的互动功能, 另外信息资讯平台还可以依据使用者个人条件的设定, 为受众提供量身订制的个人化新闻。同时, 信息平台的另一特色就是与关注者的互动, 点赞、点评、上传活动照片等功能一应俱全。还能根据活动的人气值显示活动排行榜, 加强信息平台的活跃氛围, 促进各校间的友好竞争。
3 结论
如同腾讯微信的标语一般——微信, 是一个生活方式, 随着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通信系统更新换代, 各种新媒体和社会文化媒体不仅仅只是信息的载体在运作, 它更是一种生活选择、生活方式推动着人们的前进。随着社会文化媒体的更新换代同社会化媒体传播方式的进步, 个人再也不只作为各企业组织的信息接受者, 其自身也能借由公共的信息发布平台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从原先的个人网站、微博、论坛到现今大热的APP软件和微信公众平台等形式, 仅仅是一般的用户便能发布各种资讯、信息甚至是营销获利, 其庞大的用户基础、跨平台无障碍的沟通可行性、零资费的平台利用可能性更是大大加快了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发展。
资讯传播和社交媒体营销往往具有针对性, 有明确的受众对象, 尤其是借由地理位置来划分信息的接受者, 这一方式越发被个人用户所接受。就如同一个社区一般, 有了区域的限制, 一个软件或是平台的资讯便能更快地传播, 更快地收到反馈。如果当这一社区内的所有对象需求偏好相同时, 其可行性会大幅上升, 更便于自身信息的传播及营销。我们在此处称为专属的粉丝群, 作为运用在大学城中的信息发布的APP, 我们的受众群体一开始便很明确——松江大学城内的各校学生。有清楚的区域针对性也有固定的粉丝群, 这样便能区分于其他软件平台的受众人群。对于大学生这样一个个人信息发布用户的新群体来说, 更有利于操作和推广。
普通用户对于平台利用的可能和区域信息资源的需求使得大学生自身在大学城内创建一个信息交流平台变为可能。作为微信公众号这样一个平台, 虽然他简化了信息收集和发布的技术层面问题, 但对于大学生这类个体用户还缺乏了相对技术的掌握——平台功能的单一。只是一味的推送, 当然其中也包含了原本个体用户平台本身的限制, 但是负责此类技术的专员仍很重要, 他不同于信息推送的情报处理人员, 需要开发新的功能来增加此类APP或信息平台的使用的灵活性及便利。
在有了确实的需求 (已假设受众群体对信息有需求的情况下) 和发布交流平台的功能完成后, 信息的选择和提供便是重点着眼的对象。互联网平台利用的简易化使得同类资讯泛滥, 大量的广告充斥其中, 相似的信息发布平台数不胜数。例如不能将一个区域内的衣食住行学的信息一股脑地发布, 多样化在信息泛滥的现今已不再具有显著的优势, 对于学生组织创建资讯平台而言更需要针对性和个性化来与其他互联网媒体进行区分。如何在其中脱颖而出便是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信息资讯的时效性、真实性、稀缺性、实用性等等都影响着用户对平台的选择。此处便牵涉到了获取信息渠道的来源、处理情报的方式以及最后成文发布的形式及可看性, 需要在每个环节都需要派遣专员负责接轨:资讯收集者和各个文章的编辑人员都决定了成败。这是最为繁琐、沉闷的环节但是紧紧维系着粉丝群的数量。其中还会牵涉到与实际执行规模挂钩的人员招收派遣和工资问题, 对于大学生这一新兴全体也着实是个扰人的困难。
其次在个性化而言, 一味的信息发布及推送的形式过于单一乏味, 每个平台的建立需要有其各自的特点, 这之中包含了上文提到的技术性的支持, 还包含了很多细节处理无论是用户看到界面也好、还是在每项活动后的一个反馈也罢, 信息的传递不仅仅是单向的输送更要有用户的交流与反馈。而其中的反馈形式也不该只是界面右下角的建议和意见。像是设立专题活动或是大型晚会结束后的后续报道这种常见的与粉丝群建立交流的方法也需要创新, 而创新后的形式便是平台个性化的体现。
大学城内资讯平台的建立已不是一个新领域, 各样的讯息平台也已逐渐建立, 但其仍有很大的发展和精进的空间。
参考文献
资讯平台 篇7
罗宾・佩奇 (以下简称“罗宾”) :公司司库管理目前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为激动人心的变革时期之一。由于面临着市场动荡的挑战、贷款条件的制约、持续不断的全球化和风险意识的提高, 司库在企业中获得了更具战略性的角色。由于总会计师和董事会对流动性和风险管理越来越关注, 所以他们指望司库保护和促进企业持续不断的金融需求。
这有多种涵义。司库再也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 而是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其他部分之间的更密切的关系, 以确保局部的融资和流动性需要得到满足, 剩余的现金得到使用, 外汇风险得到管理, 同时尽量减少整个企业的成本及所承受的风险。这通常意味着建立集中的财务流程, 包括司库在内, 司库充当子公司的内部银行。此外, 越来越多的时候, 为了进行流动性和营运资本的高效管理, 司库对构成财务供应链的全部活动起到监督作用。这是用来描述支撑实物供应链的金融程序 (从订单—现金〈收款〉到购买—支付〈付款〉) 的术语。
虽然风险管理在司库的职权范围中一直占有核心地位, 但风险评估、监督和管理的重点已经发生演变。虽然外汇和利率风险曾经是风险管理的主要支柱, 但流动性风险已成为重点学科。由于业务经理对整个企业的风险产生更大的兴趣, 司库经常在整个企业的风险管理, 包括保险、养老金和环境风险的财务影响方面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种不断扩大和演变的作用意味着, 司库的技术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旨在提高效率和保持控制的业务流程自动化现在是对各种规模的司库的根本要求。司库管理系统对流动性和风险管理具有核心重要性。这些系统纳入了范围更为广泛的能力, 从复杂的管理报告到业务部门的互动、内部银行和预测都有。与银行之间的联系正逐渐成为更大的重点, 因为公司负责审查和理顺与银行之间的业务关系。但是, 许多司库仍然需要与多家银行合作伙伴建立联系, 而又不影响效率、控制和数据的一致性。由于司库在财务供应链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并设法集中支付和收款, 所以电子发票和收付款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总会计师》:您认为, 是否存在一个标准去衡量财资管理者 (包括总会计师、首席财务官、财务总监、司库) 优秀与否?或者说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财资管理者?
罗宾:司库在风险和流动性管理、企业融资及现金盈余的投资, 同时在降低成本和发挥机遇的杠杆作用方面, 都承担着基础性角色。司库更是有效地管理这些职责, 公司就更有竞争力, 其信用就越高, 资金成本也越低。过去, 司库负责完成的许多任务企业其它部门是看不到的。而今天, 司库则非常显山露水, 其活动的重要性也是公认的。一名出色的司库或财务经理会利用这种更大的知名度推动不仅在司库, 而且在整个企业范围内的业务变革和改进。
伴随更大的知名度而来的是对政策、程序和业绩的更加仔细的监督。高效的财务主管认识到, 在许多情况下, 财务政策不足以应对金融危机, 因而他们立即采取措施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还发现, 运营程序的效率也不够高。因此, 出色的司库和财务管理者也试图解决这一问题。过去, 很少有哪个财务部门根据具体的关键绩效指标 (KPI) 来管理绩效。如今, 司库负责证明, 他们如何才能实际上使企业增值, 其中包括采取传统的司库措施, 譬如资金成本, 以及财务供应链措施, 诸如销售回款周期 (DSO) 和应付账款周期 (DPO) 。
从根本上讲, 一位高效的财务人员认识到, 他或她是企业其余部门的服务提供商, 并管理着资金、流动性和风险, 使公司得以实现其目标和获得竞争优势。
《中国总会计师》:您认为, 财资管理者当前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罗宾:有三项主宰着大多数司库议程的、受董事会的规定所左右的关键主题。
1.流动性的充足供应和有效管理。
2.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获得资金。
3.识别、监测和衡量风险, 包括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相对较新的学科。
许多在欧美经营的公司一直依靠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这一模式已经在世界许多其他地区得到仿效。自从危机开始以来, 资本市场实际上枯竭了, 使全球范围的公司都面临着一个难题, 即如何实现以可接受的成本获得融资。因此, 银行贷款已成为更重要的资金来源, 因为许多银行使得自己准备向其放贷的对手的数量合理化。全球范围的司库还认识到了内部融资的潜在价值, 即通过利用在一个地区或子公司的现金盈余弥补另一处的欠缺。这种方法通常需要现金管理的集中化和集团融资, 因而司库就承担了内部银行的角色, 以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
《中国总会计师》:根据您对中国企业的了解, 他们在财资管理方面有那些不足?应该如何改进?
罗宾:随着中国公司在工作重点方面进一步国际化, 许多外国跨国公司所遇到的问题变得较为相干。例如, 实现现金与借贷的集中化, 以便于进行内部融资和对冲操作, 以及优化流动性的需要。企业迅速成长情况下, 公司需要更多地关注识别和管理风险。在许多情况下, 这都意味着要在董事会一级确定明确的风险承受度, 然后据以确定财资管理政策。
《中国总会计师》:就财资管理而言, 目前中国企业比较关心的方面有现金管理、风险控制、融资投资、外汇管理等, 在这几个方面, 国际上有那些比较先进的案例, 请作简要介绍。
罗宾:当然, 这些问题外国企业也遇到。在国际财资协会, 我们的目标是分享范围广泛的公司的财务主管的经验, 他们负责管理不同规模、不同经济部门和不同地区的公司的财务活动。很难在这里确定其中的少数个案研究。但我们建议大家阅读我们的国际财资协会中国季刊, 该刊只在中国出版 (中文出版) 。它可以使大家共享银行和企业财资专家的经验。此外, 我们的全球性月刊 (英文出版) 每一期都提供了企业财资管理方面的范围广泛的经验。通常, 这些案例研究包括现金和流动性管理、财务供应链、风险管理、融资、投资和技术, 因而特别适用于中国的财务主管和财务经理。但是应当指出, 适合于一个地区的解决方案可不一定就能转移到另一个组织之中, 主要由于监管原因, 所以财务主管和财务经理应该咨询银行和财资服务供应商, 以获取指导。
《中国总会计师》:银行是企业财资管理的紧密伙伴, 在中国这一高速成长的市场, 企业应该如何选择这一伙伴?
罗宾:你说得很对, 银行是企业司库的关键业务伙伴。然而, 金融危机已经改变了很多企业考虑银行业务关系的方式,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全球范围都是如此。近年来, 在危机发生之前, 在现金管理方面, 一些公司曾寻求采用单一的全球银行合作伙伴。由于对信用风险的重新重视和认识到任何机构都不能万无一失, 所以许多企业修改了这一战略, 希望能与少数自己所信赖的银行合作伙伴合作, 或许是在区域基础上。另一方面, 其他银行则仍保持了几十甚至上百家的银行伙伴, 这是由于企业并购和快速增长, 企业进入新的国家, 因而最好是 (或在某些情况下必须) 与当地银行伙伴合作。这场危机迫使这些公司认识到, 过多的银行合作伙伴导致了知名度和现金控制方面的损失, 以及现金“被困”, 以致公司有效地管理流动资金的能力下降。因此, 有一种强烈的趋势, 就是减少这些银行合作伙伴的数量。
在许多方面, 中国公司正处于幸运的处境之下, 因为很少有中国公司具有这种遗留难题, 即在世界不同地区拥有多家银行合作伙伴。它们在当地的银行合作伙伴仍非常善于管理自己的国内需求, 但不一定具有国际影响力来管理其在海外不断增长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 许多公司试图与具有国际影响力和专业知识的国际银行合作, 因为作为公司战略的一部分, 这些市场很重要。同时它们也认识到当地的条件、机遇和制约因素。在一些情况下, 公司已经用国际银行取代了本地银行作为合作伙伴, 但更常见的是, 它们往往与一小批当地银行和国际银行合作。
《中国总会计师》:目前, 中国的大型企业都在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到国际市场投资发展, 对此, 您有什么建议?
罗宾:正如我前面提到, 中国公司在海外具有一系列不同的银行业务需要, 因此可能会寻求不同的银行合作伙伴, 以帮助管理这些要求。这可能包括外币融资、在海外的现金流量集中、外汇风险管理和高效的财务供应链管理。花旗集团、汇丰银行、J P摩根银行和渣打银行等银行具有自己的产品、专业知识和地理影响范围方面的定位, 因而可以帮助客户实现这些目标。
《中国总会计师》:您如何评价中国以及中国企业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中的表现?企业应该在此次危机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在全球经济企稳回升的当下, 您认为企业在财资管理方面应如何改进和提高以避免重蹈覆辙?
罗宾:这场危机唤醒了全球各国的公司。中国公司得益于一个事实, 即它们不受困扰着许多外国公司的遗留财资问题的阻碍。企业财务主管自己不能阻止另一场危机, 但他们可以保护自己的公司, 使之免受一些最严重的金融冲击的影响。例如:
1.实施一项财资管理政策, 不仅涵盖正常的商业条件, 包括流动性和信贷风险问题, 而且涵盖“最糟糕的”情况。
2.建立一项高品质的财资管理系统。以金仕达公司为例, 它已经为中外公司提供了财资解决方案, 其他较小的供应商今后也有可能这样做。这将有助于实施司库的最佳实践流程、控制和报告。
3.司库活动要尽可能地集中, 以使企业通过内部融资加强控制和降低成本。
4.确定一小批自己所信赖的、无论时光好坏都准备支持企业的银行合作伙伴。
《中国总会计师》:请简要介绍一下《国际财资管理》杂志, 在此次危机中是否受到了影响?
罗宾:我是1992年建立《国际财资管理》的, 杂志具有独特的编辑方针, 即由司库为司库写文章——这已证明在世界各地非常流行, 提供了机会, 让财资界读者得以管窥其他司库如何运作。特别是, 财务主管和财务经理可以看到其他的专业人士如何处理问题, 以及许多企业的常见问题。多年来, 我们已进一步扩大了这个重点, 纳入了实用企业财务方面的经验以及最佳实践, 这些经验来自银行业、科技和相关财务服务方面的一些优秀的专业人才。
在这场危机期间, 我们公司是比较幸运的, 因为交易银行业务是这一期间很兴隆的一项业务领域, 各家公司坚决维护与银行的关系, 支撑本国的信贷额度……这使我们有很多东西可以写, 因为作为读者的财务主管们很热心。
像许多出版商一样, 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兼顾“旧经济”的杂志和新经济的网络、视频内容和便携模式。我们正在拥抱新技术, 同时也为我们的熟悉传统模式的读者服务, 所以我们有足够能力应付千变万化的读者习惯。
我们知道, 新的技术随时都在推出, 每一个新的技术问世, 都预示着新的机会, 对零售业及企业界人士来说都是如此。比如说, 到2015年, 财务主管们是否会使用苹果公司生产的i Pod, 用数字翻页格式阅读自己的《中国总会计师》杂志?
《中国总会计师》:除以上之外, 您还想对中国的财资管理者特别是总会计师 (首席财务官) 说些什么?
罗宾:也许我可以用有关财资管理的一份分为10点的核对清单来收尾。财资管理是一门学科, 在大多数中国经营中, 它都是总会计师的职责。在某些情况下, 总会计师任命一位特定的个人或部门, 但财资管理仍然牢牢地构成总会计师议程的一部分。
1.流动性匮乏时, “现金为王”, 因此, 要把重点放在运营资本和现金流量的优化的基本面上:要确保得到报酬;要知道你得到了报酬;要优化付款;要让盈余现金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
2.要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注重运营效率, 不仅包括司库和收付款, 而且还有流程和信息的集中。
3.定期核查安全、效率和便携性等方面的新的机会, 尤其是通过SWIFT Net大额支付系统等银行独立通信渠道。
4.密切监控和管理外汇风险。
5.监测交易对手风险, 通过检查现金头寸、信贷违约掉期和制订对交易对手的限制措施。
6.要把基本面搞好, 譬如避免对供应商延迟付款, 从而确保财务供应链不会变得过分脆弱。
7.如果在欧洲业务很活跃的话, 现在就要开始准备利用单一欧洲支付区 (SEPA) 直接扣账以及支付服务指令 (PSD) 。
8.不断了解《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变化, 譬如对冲会计, 如果建议的改革会损害业务, 就要对当局进行游说。
9.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 如东欧、亚洲和海湾地区, 要考虑改善现金和财资管理的机会, 但要保持针对风险的有条不紊的对策, 确保现金流的透明度。
10.在做出决策以及评估财资管理结果时, 要注重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后记:陪同罗宾参观杂志社、与其面对面专访、一起吃午饭, 与他相处的时间只有短短半天, 然而就在这半天里, 我们体会到了一个世界级财务管理专家的直率、绅士与亲和。他的脸上始终挂着微笑;他会用筷子夹盘子里的瓜籽, 然后换调羹, 知道用错了之后自嘲地笑;他会在与我们每次碰杯的时候将酒杯里的白酒一饮而尽, 尽管我们告诉他“抿一小口就可以”;他会在出门时很自然地为身边的女士拿起衣服, 等待女士穿上……这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英国绅士”的具体表现吧。
译文:
Interview Brief of Robin Page, CEO-Treasury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TMI)
CCFO:Please could you tell us some up to the minute news of global treasury management or its directions.
Robin:Corporate treasury is currently undergoing one of the most exciting periods of change in its history.Faced with the challenges of market turmoil, constrained lending conditions, continued globalisation and a heightened awareness of risk, treasury is taking a more strategic role in the business.As the CFO and the Board take a keener interest in liquidity and risk management, they are looking to treasurers to protect and promote the ongoing fi nancial needs of the business.
This has a variety of implications.Treasury can no longer act as a standalone department but needs to foster closer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 parts of the business to ensure that local fi nancing and liquidity needs are addressed, surplus cash is invested and FX exposures managed, whilst minimising cost and risk to the business as a whole.This frequently means establishing centralised fi nancial processes, including treasury, which then acts as an in-house bank to subsidiaries.Increasingly too, in order to manage liquidity and working capital effectively, treasurers are taking an oversight role across the activities that comprise the fi nancia supply chain.This is the term used to describe the fi nancial processes that support the physical supply chain, from order-to-cash (collections) to purchase-to-pay (payments) .
Risk management has always been central to treasurers’remit, but the focus of risk assessment, monitoring and managing has evolved.While FX and interest rate risk were the key pillars of risk management, liquidity risk has now become a key discipline.As business managers take a greater interest in risks across the business, treasurers are frequently playing a larger role in enterprise-wide risk management, including insurance, pensions and the fi nancial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risks.
This expanding and evolving role has meant that treasury’s technology requirements have also changed.Business process automation, to drive efficiencies and maintain control is now a f u n d a m e n t a l r e q u i r e m e n t f o r t r e a s u r i e s o f a l l s i z e s.Tr e a s u r y management systems are pivotal to managing liquidity and risk, and these systems are incorporating a wider range of capabilities from sophisticated management reporting to business unit interaction, inhouse banking and forecasting.Bank connectivity is becoming a higher priority as companies review and rationalise their banking relationships;however, many treasurers still need to connect with multiple banking partners without compromising efficiency, control and consistency of data.As treasurers take on a wider role in the fi nancial supply chain, and seek to centralise payments and collections, technology for eInvoicing, payments and collections is playing a more signifi cant role.
CCFO:In your opinion, what are the criteria for assessing whether a Treasury Manager (including Chief Accountant, CFO, Financial Director and Treasurer) is excellent?That is to say, how one can become an excellent Treasury Manager?
Robin:Treasury has a fundamental role in managing risk and liquidity, financing the business and investing surplus cash, whilst reducing costs and leveraging opportunities.The more effectively treasurers manage these responsibilities, the more competitive the company will be, the higher its credit and the lower its cost of capital.In the past, many of the tasks that treasury performed were invisible to the rest of the business;today, treasury is highly visible and the importance of its activities is clearly recognised.A good treasurer or fi nance manager will use this increased visibility as an opportunity to drive business change and improvement, not only within treasury but across the business.
With greater visibility comes greater scrutiny of policies, procedures and performance.Effective treasurers recognised that in many cases, treasury policies were insuffi cient to deal with the fi nancial crisis so they took immediate measures to remedy this.Operational procedures werealso found to be less effi cient than they could be, so again, treasury and fi nance managers who excel in the profession also sought to address this.In the past, few treasury departments managed performance according to tangible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KPIs) .Today, treasurers are tasked to demonstrate how they add value to the business in real terms, including traditional treasury measures such as cost of capital but also financial supply chain measures such as days sales outstanding (DSO) and days payable outstanding (DPO)
Fundamentally, an effective treasurer recognises that he or she is a service provider to the rest of the business, and manages funding, liquidity and risk to enable the company to achieve its objectives and achieve competitive advantage.
CCFO:What are the challenges you think the Treasury Managers are currently facing?
Robin:There are three key themes that dominate most treasurers’agendas, driven by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Board.
1.The adequate supply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liquidity.
2.Access to funding at the lowest possible cost.
3.Identifying, monitoring and measuring risk, including the relatively new disciplines of counterparty credit risk and liquidity risk.
Many companies operating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ve relied on the capital markets for funding, a model which has been replicated in many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Since the start of the crisis, the capital markets effectively dried up, leaving companies globally with the challenge of how to achieve access to fi nancing at an acceptable cost.Consequently, bank facilities have become a more important source of funding, at a time when many banks have rationalised the number of counterparties to which they are prepared to lend.Treasurers globally have also recognised the potential value of internal fi nancing, by leveraging cash surpluses in one region or subsidiary to fund defi cits in another.This approach typically requires centralisation of cash management and group fi nancing, and treasury then takes on the role of an in-house bank to fi nance the needs of the business.
CCFO:According to your knowledge of Chinese enterprises, what aspects in terms of their treasury management require improvement and how should they go about it?
Robin:As companies in China become more international in their focus, the issues that many foreign multinationals experience become more relevant:for example, centralising cash and borrowing, to enable internal financing and hedging, and the need to optimise liquidity.Companies that have experienced rapid growth need to focus more on identifying and managing risk.In many cases, this means establishing a clear risk appetite at Board level, and then defi ning treasury policies accordingly.
CCFO:With regard to treasury management, the aspects that Chinese enterprises are focusing on are cash management, risk control, fi nancing&investment and FX management.Are there any successful international case studies regarding these aspects?Could you briefly describe them?
Robin:These issues are, of course, the same issues that foreign enterprises are facing, and in TMI, we aim to share the experiences of a wide range of corporate treasurers, who are responsible for managing the financial activities of companies of different sizes and in different sectors and regions.It would be diffi cult to identify only a few of these case studies here, but we would recommend looking at our quarterly TMI China publication which is available exclusively in China (and published in Mandarin) which shares the experiences of both banking and corporate treasury experts.In addition, our global monthly publication, published in English, presents a wide range of corporate treasury experiences in each edition.Typically, these case studies cover elements of cash and liquidity management, fi nancial 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 funding, investment and technology, so they would have particular applicability to treasurers and fi nance managers in China.It should be noted, however, that solutions that are appropriate in one region cannot necessarily be transferred to another organisation, largely for regulatory reasons, so treasurers and finance managers should consult with their banks and treasury service providers for guidance.
C C F O:Banks are close partners in corporate treasury management.How should a company select such a partner in such a fast growing market as China?
Robin:You’re absolutely right, banks are critical business partners for corporate treasurers.However, the fi nancial crisis has changed the way that many organisations consider their banking relationships, both in China and globally.Over recent years, before the crisis, some companies had sought to implement a single global banking partner for cash management.The renewed focus on credit risk, and the recognition that no institution is fail-safe has led many of these organisations to revise this strategy and prefer to work with a small number of trusted banking partners, perhaps on a regional basis.Others, on the other hand, stil maintained tens or even hundreds of banking partners, as a result of acquisition and rapid growth into new countries where it was preferable (or in some cases essential) to work with a local banking partner.The crisis forced these companies to recognise that too many banking partners led to a loss of visibility and control over cash, and‘trapped’cash that reduced their ability to manage liquidity effectively.Consequently, there is a strong trend to reduce these banking partners.
In many ways, Chinese companies are in a fortunate position as few have the legacy challenges of multiple banking partners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Their local banking partners continue to be very effective at managing their domestic needs, but do not necessarily have the international reach to manage their growing requirements overseas.In these situations, many companies have sought to work with international banks which have the international reach and expertise in the markets that are important as part of their strategy, whilst also recognising the local conditions, opportunities and constraints.In some cases, companies have replaced their local banking partners with international banks, but more commonly, they tend to work with a smal panel of local and international banks.
CCFO:Currently, Large Chinese enterprises are actively pursuing a“going abroad”strategy that invests and expands into internationa markets.Do you have any advice on this?
Robin:As I mentioned before, Chinese companies have a different set of banking needs outside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refore may seek a different banking partner to help manage these requirements.This could include foreign currency funding, centralisation of cash fl ow outside China, FX risk management and effi cient fi nanci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Banks such as Citi, HSBC, JP Morgan, Standard Chartered have positioned their products, expertise and geographic reach to help clients to achieve these objectives.
CCFO:How do you think China and Chinese enterprises are doing in the current global financial crisis?What lessons should companies learn from this crisis?At the moment, the global economy has stabilised and is on the road to recovery;how should companies improve their treasury management in order to avoid repeating such a disaster in the future?
Robin:The crisis has been a wake up call for companies globally, and Chinese companies benefi t from the fact that they are not hindered by the legacy treasury issues that affl ict many foreign fi rms.Corporate treasurers cannot themselves prevent another crisis, but they can protect their company from some of the worst fi nancial impact.For example:
1.Implement a treasury management policy that covers‘worst case’scenarios as well as normal business conditions, including liquidity and credit risk issues.
2.Implement a high quality treasury management system.SunGard, for example, already provides treasury solutions to both Chinese and foreign fi rms, and other smaller providers are likely to follow in the future.This will help to implement best practice treasury processes, control and reporting.
3.Centralise treasury activities as far as possible to enable greater control and reduced cost by fi nancing the business internally as far as possible.
4.Establish a small group of trusted banking partners that are prepared to support the business through good times and bad.
C C F O:Please briefly describe“Treasury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Was it affected by the crisis?
Robin:I launched TMI in 1992, with a unique editorial approach of providing content written by treasurers for treasurers–this has proved very popular across the world and provided our treasury readers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gain a keyhole insight into how other treasurers operated.In particular, treasurers and finance managers can see how other professionals are managing the issues and problems that are common to many organisations.Over the years, we have expanded this focus further, to incorporate not only practical corporate treasury experiences but best-practice advice from some of the leading professionals in the banking, technology and related treasury services sectors.
In the year 2000, I formed a strategic alliance with the EACT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Corporate Treasurers-which comprises some 20 National Treasury Associations and collectively nearly 8, 000members) to provide TMI to its members as a vehicle through which they could share experiences and best practices.This initial alliance has been followed with 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s around the world–notably in China with Peter Wong and the IACCT (China) Ltd.We are indeed privileged to be working with CACFO, a relationship that we hope will develop over many years.We would like to play our role in supporting treasurers in China, by sharing best practices and real life experiences from treasury professionals globally.TMI China is a publication very much driven by our readers, so we are very keen to receive feedback from your readers about the articles they would like to read, and we are, of course, always very happy to publish their experiences!
During the crisis, TMI was rather fortunate as Transaction Banking was the one area of the banking sector that performed strongly during this period, with corporations sticking close to their bankers and shoring up their credit lines…this gave us plenty to write about, with an avid audience of treasurers.
Like many publishers, we are challenged with balancing‘old economy’magazines and the new economy of web, video content and portable formats.We are embracing new technology whilst serving our readers familiar with more traditional formats, so we are well-equipped to cater for changing reader habits.
As we know, new technology is being launched all the time, with every new announcement heralding a new opportunity for both the retail and business communities.Will the treasurer in 2015 be reading his copy of CFO China Magazine in digital turn-page format on an Apple iPad for example?
CCFO:Is there anything else you would like to say to Treasury Managers, especially Chief Accountants (CFO) in China?
Robin:Perhaps I could finish with a 10 Point Check list for Treasury.Treasury is a discipline that in most Chinese operations,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CFO.In some cases, the CFO has appointed a specifi c individual or department, but treasury remains fi rmly part of the CFO’s agenda.
1."Cash is king"when liquidity is scarce, so focus on the fundamentals of working capital and cash flow optimisation:get paid;know you've been paid;optimise payments;make surplus cash work harder.
2.Focus on operational efficiencies wherever possible, such as the centralisation of processes and information, in addition to treasury, payments and collections.
3.Check regularly for additional security, effi ciency and portability opportunities particularly through the opportunities that bank-independent communication channels such as SWIFTNet brings.
4.Closely monitor and manage FX exposures.
5.Monitor counterparty risk by checking cash positions, credi default swaps and establishing counterparty limits.
6.Ensure the fi nancial supply chain does not become too vulnerable by getting the fundamentals right, such as avoiding late payment to suppliers.
7.If active in Europe, begin preparations now to exploit the benefi ts of SEPA ( (Single European Payments Area) Direct Debits and the Payments Service Directive (PSD) .
8.Keep up to date with IFRS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changes, such as in Hedge Accounting, and lobby the authorities where proposed changes would be detrimental to the business.
9.Consider opportunities for improving cash and treasury management in countries of rapid growth, such as in Eastern Europe, Asia and the Gulf region, but retain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risk and ensure the visibility of cash fl ow.
10.Focus on the company's balance sheet and P&L when making decisions, as well as when assessing treasury res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