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典型故障分析

2024-12-15

继电保护典型故障分析(共11篇)

继电保护典型故障分析 篇1

复杂电力系统和电力市场的发展在带来明显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近年来, 电力系统发生灾难性连锁故障的次数明显增多。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扩大和发展, 大容量、高参数机组在电网中的不断投运, 电力系统的稳定和发电设备安全运行对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要求越来越高, 它不但要求继电保护装置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同时也要求继电保护装置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本文通过对隐性故障危害的介绍、故障分析以及停电事故的详细分析, 指出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系统中存在的隐性故障对电网和电力设备的影响不容忽视, 并提出有效控制措施。

1. 隐性故障

1.1 何谓隐性故障

隐形故障是指一种在系统正常运行时对系统没有影响的故障, 而当系统某些部分发生变化时, 这种故障就会被触发从而导致大面积故障的发生[1]。隐形故障在系统正常运行时是无法发现的, 但是一旦有故障发生, 继电器正确切除故障后, 电力系统潮流重新分配, 在新的运行状态下, 有可能会使带有隐形故障的保护装置及二次回路系统发生误动。

继电保护设备在运行期间, 由于温度、湿度、氧化及电磁场等作用, 其元器件、二次回路的绝缘都会劣化, 装置特性可能发生变化。系统中的元件可能存在隐形故障, 例如TV、TA、接线片、连接器、各种继电器、通信通道等等。隐形故障的存在并不表示继电器本身的设计有问题或者继电器应用的不对, 也不表示校准有错误。它和一般故障的差别就在于这些缺陷不会使继电器立刻动作, 而是当系统发生其他一些事件时才能够被监测到。隐形故障的最大特点, 也是它最危险的地方就是它们对于系统的影响只有在电力系统处于压力状态时才能显现出来, 比如在故障发生时或者故障发生后瞬间、低电压、过负荷以及其他开关事件发生后。

1.2 隐性故障的危害

当电网系统或发电设备发生故障时, 隐形故障很容易造成系统重大事故或使事故扩大, 加剧对设备的损坏和破坏电网系统的稳定运行。一些扰动开始时只是一些独立偶然的事件, 当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中的隐形故障导致保护装置的误动、拒动时, 极有可能扩大事故, 使系统的稳定遭到严重破坏。电气设备事故的发生一般都要经过一定的发展过程;一些无法预知的事件而使设备处于非正常的运行状态, 如电气设备的局部发热、绕组轻微匝间短路等;由于缺乏实时的监控设备或运行人员对系统运行状况估计错误和对运行状态了解不深等原因, 当设备某处发生故障或异常时, 则有可能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从理论上来说, 不论是系统发生故障还是局部的电气设备故障, 都是由故障设备所在段的继电保护装置 (自动装置) 或者通过后备保护延时切除故障。由于保护装置及二次回路中存在的隐性故障, 在发生故障时保护装置可能出现误跳、拒动、越级跳闸等情况。这样, 系统就会更加不稳定, 从而进一步削弱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电网有可能被分割成独立的几个小系统, 最终导致电网的崩溃瓦解, 造成大面积的停电和设备的损坏。

根据国内外的调查报告, 导致继电保护隐患的原因可以大致分为两类:1) 继电保护定值不合理, 包括保护定值整定计算错误和保护定值过时 (不适合当前的运行方式) ;2) 继电保护系统硬件缺陷, 包括通信系统故障、测量元件 (C T/P T) 故障、保护装置元件老化、接触不良、绝缘不良、接线错误等[2]。

2. 隐性故障分析

近年来, 停电事故的后果日益严重, 大型停电事故主要是由连锁故障引起的。如1996年7月美国西部电网 (WSCC) 和1998年6月美国中部大陆电网 (MAPP) 解列事故, 2003年8月美、加大停电事故、2003年的英国伦敦大停电等。而造成这些大规模停电事故的罪魁祸首正是继电保护系统的隐性故障, 有资料表明世界上大约有75%的大的停电事故都和保护系统的不正确运作有关, 继电保护的隐性故障已经成为电力灾难性的一种机理。

保护隐藏故障和一般硬件故障、过时整定及人为差错不同, 必须由其他事件才能揭露其隐藏缺陷。保护误动反映的是接线逻辑正确, 动作后才能判断是否误动, 故需定期离线检测。隐藏故障反映的则是接线逻辑出错, 正常时即可在线检测监视。

故障案例

2.1 3段式线路距离保护

110kv圩区变电所10kv线路过流1段瞬时动作, 过流2段经2s动作。10kv圩东线112线路故障, 过流1段瞬时动作, 过流2段未经2s也瞬时动作。模拟故障发生情况, 发现过流2段时间继电器闭合, 造成1段动作时2段误动作。此为隐性故障, 正常运行时不能发现, 但可以在定期检验时发现问题。

隐性故障和保护误动存在区别, 以上述三段式保护为例, 简化原理如图2所示, T2正常时属于隐性故障, 但其缺陷只有在保护第1段故障而导致第2段误跳时才被揭露。显然, 如此时T2常开仅Z1闭合, Z2和Z3未动则属于保护误动, 而非隐性故障。

2.2 方向比较闭锁方案。

故障检测器或者通信连接的失灵, 都有可能导致在相邻线路故障时继电器触发断路器错误地跳开[3]。如图3所示, 只要正向有故障发生, 那么载波电路中的隐性故障都会使线路跳开。该故障可以在通道定期检查和保护定期检验时发现。

3. 隐性故障防范措施

通过对上述情况的分析, 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隐形故障是完全可以预防的。目前, 在许多系统中, 已经要求对隐形故障进行监测和控制。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 会出现更多方法减少隐形故障的危害, 使电力系统避免大规模的事故。

我们必须加强设备管理,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设备的基础技术台账。做到设备维护、检修到位, 人员工作到位, 将设备的一些细微变化记录在案, 对运行设备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找出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理。尽量降低设备隐形故障的危害, 使系统和电气设备避免大规模的事故。

参考文献

[1]Phadke A G, Thorp J S.Exposehidden failures to prevent cascadingoutages inpower systems[J].IEEE Computer Applicationsin Power, 1996, 9 (3) :20-23.

[2]施莉, 赵东成, 杨明玉.关于继电保护系统中隐形故障的探讨[J].继电器.2004, 32 (5) :66-69

[3]Damborg M J, Kim M, Huang J, et al.Adaptive Protectionas Preventive and EmergencyControl[A].Power EngineeringSociety SummerMeeting.2000.1208:1212.

继电保护典型故障分析 篇2

摘要:在整个电力系统之中,要实现对其整体结构的有效保护,往往都会使用继电保护装置。该装置关系着整个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此同时还可以有效防范各类故障。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电力系统规模日渐扩大,这就给电力设备以及电力负荷都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从而给继电保护装置提出了一定要求。对此,这就必须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加大继电保护监管,根据存在的问题优化处理措施,从而保证系统运行安全和效率。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故障;处理措施

一、继电保护的常见故障分析

1.1开关设备的故障

继电保护开关设备故障,主要是继电保护装置和电力系统之间的不配套所致,这就要求,在继电保护设备选用过程中,应该确定电力系统的工作强度,进而选择与工作负荷相匹配的继电保护设备。可是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许多地区的电力系统都大大增加了用电负荷,继电保护设备并没有由于工作强度的增加而进行对应的处理,最终导致故障发生。在工作中,由于继电保护设备有超负荷运转、老化以及开关设备负荷密集的情况发生,从而使开关设备不能适应继电保护工作的需求,进而对继电保护设备的精准度产生影响。当继电保护设备对电力系统不能进行准确检测时,就会对电力系统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

1.2电流互感饱和问题

不断加大继电保护设备终端负荷,会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有短路情况发生,使电力系统中的电流负荷加大,导致一系列状况发生。比如,在短路过程中所产生的电流经常超出电流互感器额定电流上百倍,可是由于电流互感器的误差和短路电流的倍数之间呈现正比关系,继电保护设备对短路故障发出的指令会由于电流过大而导致灵敏度下降的情况。

1.3继电保护设备的问题

在继电保护故障中经常有设备故障的问题发生。继电保护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理论都很成熟,在工作中故障检测办法大致一样,其不同主要表现在不同电力系统中工作负荷不同,对继电保护设备的要求也会不同。所以在对继电保护设备进行安装时,要与电力系统工作负荷相结合选择适当的设施。可是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有设备不达标的情况,从而使整个继电保护设备不能正常运行,对继电保护系统的工作效果造成影响。

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处理措施

2.1常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故障排查措施

现阶段在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装置故障排除措施主要包括电位测量、负荷检查、直接观测、故障排查等方面。其中故障排除法主要是通过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内部故障位置与非故障位置的对比分析,结合电位测量措施对故障位置进行全面勘测。如在倒闸操作控制回路、断路器辅助节点及其串联节点故障排除时,可利用万用表电阻挡分区排除措施,根据万用表保护屏预警信号的出现情况确定具体的故障方式位置;而直接观察法要求线路巡查工作人员对整体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全面核查,通过对继电器内部零件运行情况及接线头运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线路故障位置,并采取适当的继电保护装置内部零件更换措施。必要情况下可结合其他设备进行测量判定工作,如针对高频通信异常情况,可根据滤波设备上桩头运行数据,结合滤波设备测量下桩头的措施,确定相应的电缆线路故障位置。

电位测量法主要通过二次回路各节点直流电压、电流检测的方式确定相应的继电保护故障发生方位,同时在实际应用中电位测量法还可以对开关控制回路导致的继电保护装置故障进行有效的分析,如开关回路断线、保护开关拒合、位置指示装置不明等;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故障排除过程中若出现交流回路故障,可利用负荷检测法进行处理,其主要通过合理的装置电气量选择,在参考电压或者参考电流一定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参考节点,可选择控制开关对侧或者本侧断路器潮流之和作为参考节点,通过对二次电流电压回路及其相位等电气量参数的控制,可获得相应的故障发生数据。

2.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故障分析系统

故障分析系统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故障处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通过对继电保护故障的仿真分析,确定相关继电保护装置数据信息,从而进行相关继电保护装置设备参数的设置。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故障分析系统运行过程中,其可根据实际设备运行情况,如保护动作跳闸等,进行具体数据参数的显示,然后通过仿真数据与实际运行数据的对比分析,确定相关的继电保护故障处理方案。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故障处理系统可根据相应的故障发生情况进行仿真数据模拟,便于各种保护动作的合理配置。在继电保护装置硬件设计过程中需要依据电网硬件平台进行网络层拓扑架构的设置,依照相应的电力系统运行特点逐步开展继电保护装置故障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便于整体继电保护系统智能一体化效用的有效发挥。

2.3电力系统继电日常保护措施

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实际运行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进行适当的维护措施对于继电保护装置使用性能的提升非常必要。首先相关电力系统运行维护人员可结合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情况,制定继电保护装置清洁工作规范,确定相关的继电保护装置清洁位置及标准,并控制其他电气设备与继电保护设备维持一定的距离,降低短路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影响;其次在电气保护装置运行的相关阶段,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工作人员可组织内部人员进行定期故障核查,利用电位测量、负荷检测等方法进行全面分析,及时发现继电维护设备运行故障,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并对继电保护装置检测维护工作进行记录管理,保证整体继电保护体系的完整。

2.4微机故障处理技术

微机保护装置的设置主要通过电子电路的合理配置对内部机电保护装置故障进行有效处理。在微机故障处理技术实际运行中经常会发生电场强磁场干扰的情况,因此在微机保护技术实际运行中需配合相关抗干扰措施同步运行。微机故障处理技术主要通过容错设计实现继电保护装置自我维护管理,通过冗余的设备在线运行可保证整体装置的持续运行,有效避免常规继电保护装置设计导致的装置运行障碍。在进行具体参数设置过程中,可采取定值设定、参数优化更新的方法进行权限设置,便于继电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在我国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设备故障处理过程中,为了保证微机故障处理技术的有效实施可采取继电保护装置接地模式。促使整体装置外部与地面具有一定的接触面积,提高整体设备运行过程中微机设备的抗干扰能力,结合电磁干扰防护装置的应用,可对继电保护装置连接电缆进行屏蔽防护层的加设,保证整体微机故障处理装置的稳定运行。

三、结语

综上所述,致使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产生故障的因素有很多,但不管是哪一种方面的原因,都将阻碍着我国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所以为了将故障有效的处理解决掉,我们还应当提高各级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并运用参照法、处理法、对比法、置换法、分段法对故障进行检测,并制定可行的故障处理对策,进而实现电力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且为人们生活提供有力的保障,最重要的是能够确保机组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故障分析 篇3

关键词:继电保护 二次回路 故障

1 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

继电保护的动作原理是:考虑电力系统短路或其它非正常情况时相应电气量的变化,以这些变化为依据构建继电保护动作的数学模型,再加上对其他物理量变化的综合考虑,例如当变压器油箱内发生故障时会产生非常多的瓦斯,变压器油的流速也会随之增大也可能是变压器油的压强随之增高。通常情况下,在继电保护装置中无论是基于哪种电气量的变化,其基本上都由测量部分、逻辑部分、执行部分构成。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有:

①自动、快速、有选择地切除故障原件,很快的实现非故障原件对电力系统的正常供电。如果某些电力系统中的电气原件出现短路,根据其选择性,该电气原件的继电保护装置需要及时发出跳闸命令给距离此故障电气原件最近的断路器,以最快的从电力系统中切除故障的电气元件,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小故障对电气原件的损坏,降低故障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破坏,从而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②除了能够反映故障情况外,继电保护装置还应该能够反映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的非正常运行状态,而且可以从非正常工作的具体情况以及设备的实际运行和维护条件来看,发出相应的信号,以便通知现场值班运行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理,也可以通过继电保护装置自动调整,带有一定延时动作于断路器跳闸。

③另外继电保护装置还应该与供电系统、配电系统的自动装置相配合,从电网的实际运行方式来看,合理选择短路类型,分配合适的分支系数,使因事故造成的停电时间变得最少,最大可能的保证供电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2 继电保护与二次回路系统中常见的故障

2.1 继电保护电源故障

一般情况下是由变电所的直流电源系统或交流保安电源系统提供继电保护装置所需要的电源,然后再通过继电保护装置内部的稳压电源装置进行转换,将其转换成与装置电子电路工作相适应的专用电源。基本上所有的电源过电流、过电压保护都是在故障发生后由电源停止工作,这时输出为0,然后再由相关人员对其进行复位,才可以再开始工作;或者在故障发生后由供电电源自动停止输出,过一会儿供电电源将会自动恢复工作。当继电保护电源中断时,或者当继电保护装置的电源装置出现故障时,供电装置指示其正常工作的电源指示灯不再亮着。当继电保护装置没有供电电源时,就将无法正常工作,此时一些保护将发生自动闭锁,并且自动向对侧线路发出闭锁信号,以防止误动作。

2.2 线圈故障

线圈部分的故障主要包括:

①线圈断线:线圈断线可能由使用超声波清洗造成也可能由在线圈上施加过电压造成。

②线圈供电不足:在某些情况下线圈节点可能会不动作,其中线圈供电电压过低占很大的比重。

③线圈极性接反:在线圈内部有二极管继电器,一旦没有正确连接其极性会直接导致接点不动作。

④交流线圈、直流线圈供电错误:如果我们把交流线圈和直流线圈的供电电源接反,交流线圈会因为接上直流电而发热,进而烧毁线圈;直流线圈会因为接上交流电而使铁片发生反复振荡,不可能正常工作。

⑤如果我们给线圈长期通电,线圈将会发热,其绝缘也会极度恶化,导致继电器不能正确动作。

2.3 连接故障

连接部分故障主要是继电器接点粘连和继电器接点接触不良。导致前者出现的原因是:接点连接的负荷容量比继电器节点的额定容量大很多;继电器的开关频率比继电器的正常开关频率大很多;或者超出了继电器的有效使用日期。

造成继电器接点接触不良的因素主要有:线圈内部的电压不稳定;继电器接点表面有异物;继电器接点表面发生腐蚀;继电器接点发生机械性的接触不好;超出了继电器的正常使用周期;继电器的使用环境不好(有振动或者存在冲击)。

2.4 保护装置故障

继电保护装置故障即继电保护装置内部元件发生损坏或者其在非正常运行情况。继电保护装置在现场运行中非常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当运行环境中的粉尘和腐蚀性气体很多时,或者长期运行在高温环境,继电保护装置的老化速度将会加快,随之而来的就是继电保护装置性能的恶化。

2.5 二次回路隐形故障

隐形故障即当电力系统未出现任何故障时,系统将不会受到任何影响的潜在故障,继电保护装置和二次回路元件中都可能存在隐形故障,例如: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继电保护出口压板、继电保护接线的各个端子等。如果电力系统出现了故障,或者是发电设备出现了故障,隐形故障非常容易导致电力系统发生重大事故,严重损坏设备,使电网系统不能稳定运行。

有很多原因可以早场隐形故障,比如定值计算错误、定值配合不科学;电力系统元件老化、电力系统元件毁坏、电力系统插件接触不良;电力系统检修人员或者电力系统运行人员误碰、误动电力设备;没有按照标准校验保护装置;二次回路存在寄生回路;实际上,继电保护设备没有很好的运行环境;电力系统检修、运行人员并没有认真做好继电保护设备维护工作。

3 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中的故障排查及预防

3.1 确定故障回路

在进行继电保护装置检验时,最后一定要做好整组实验和二次回路电流回路升流实验。而且在以上两项任务完成以后,我们不可以再插拔插件、不可以修改装置定值、不可以修改定值区、不可以改变二次回路接线方式。在电气设备的二次回路发生故障时,我们首先可以采用观察法:我们可以先看一下交流进线保险、直流总保险,然后再对各分路熔断器进行检查,看其是不是被烧毁,在未准确找出熔断回路的故障点和故障原因,并且我们还没有将故障清除之前绝对不可以接上已经熔断的保险。当我们无法以直接观察法找出故障回路时,可以试着分别拉开线路开关,以先信号、照明部分,再操作部分,先进行室外部分,后进行室内部分的方法进行查找。我们切断用直流回路的时间要保持在3秒之内。当回路无法直接通过切断来检查时,我们首先转换一次设备的运行状态,做好安全措施,在上面的步骤做好之后我们才可以进行二次回路故障查找。找到故障回路后,我们要及时恢复其他回路,按照图纸逐个检查。

3.2 检查故障回路

在电源系统中一般都安有不少的保险器和绝缘监察系统、电容储能等设备,因此当直流系统产生故障时,我们要先检查好熔断器的完好性,检查电压有没有出现异常,接着检查交流输入、变压器、硅堆、直流输出、支路输出绝缘监察部分,最后检查电容储能回路有没有异常。当操作回路出现故障时,断路器会出现拒动或者误动,查找故障点时,包括对这几个元器件的检查:操作保险、开关辅助接点、跳合闸线圈、继电器接点、配线、机构等。

当其它回路也有故障时,我们可以动作结果为前提,以上级元件动作的条件为依据,检查是否满足动作条件,再根据图纸的要求依次检查元件,逐级分析,最终确定故障点。

3.3 故障预防措施

现在我国比较先进的继电保护设备其主保护一般都会具有自诊断功能,它可以在线检测装置的异常。预防中最重要手段就是更好的管理继电保护设备,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底,建立健全继电保护设备的基础技术台账。使设备隐形故障的危害降到最低,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4 提高继电保护可靠性的建议

在没有继电保护的状态下不可以运行线路、母线或者是变压器。按照规程不小于220kV电网的全部运行设备都要采用两套交流输入、输出回路,两套直流输入、输出回路,并且应该没有任何电气联系,并且各自给不同的继电保护装置供电。无论何时,这两套继电保护装置和开关所取的直流电源均经由不同的熔断器供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继电保护可靠性:

①我们首先要保证继电保护装置制造源头的质量,提高装置的整体质量,我们在选用原件时可以选用发生故障概率低、并且使用寿命长的元器件,同时我们应该尽量选择售后服务比较好的厂家。②同时我们应该讲晶体管保护装置安装在与高压室相隔离的房间内,使其不遭受高电压、大电流、断路故障以及切合闸操作电弧的影响。还要注意环境给晶体管带来的污染,有条件的话可以安装空调。③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人员在整定计算中要增强责任心。④变电站要了解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环境及其工作特点,不仅要做好保护装置的运行维护工作,提高故障处理能力,还要定期检验,提高保护装置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李第锋.继电保护装置的维护与试验[N].中国电力报,2003.

[2]殷柯.高压电网继电保护装置故障仿真系统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3.

[3]芮新花,赵珏斐.新型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综合实验台的设计[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2).

智能继电保护系统的故障分析技术 篇4

1 智能继电保护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

1.1 智能继电保护系统的基本构成

智能继电保护系统并不是横空出世的,它的前身是最早的继电保护装置熔断器,后来出现了电磁式、电子式静态、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最后随着智能科技的发展,才出现了智能继电保护系统。但无论继电保护装置如何发展,它的最基本的构造都是不变的。智能继电保护系统的基本构造主要有3部分:指令输出断路组件、信号对比判断组件和信号采集测量组件。

信号采集测量组件主要负责搜集反应被保护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的各种数据,并将这些呈现电力系统是否正常、顺利运行的参数数据真实无误地、及时地反应给继电保护装置,在继电保护系统做出分析后,负责传导回继电保护装置是否启动的指令。

信号采集测量组件所采集到的各种数据参数由信号对比判断组件进行分析,它按照内部事先被预设好的逻辑关系和口令,对电力系统运行参数详细比照分析,以此来得出电力系统是否存在运行故障的结论。如果电力系统不能正常运转,信号对比判断组件会准确判断出故障的类型、故障发生的大概范围,然后判断是否应该执行切除命令,并将最后的判断结果以指令的形式向指令输出断路组件输送。

指令输出断路组件在接到指令后,会进行信号比对,确定是否要执行断路指令。如果比对无误,那么指令输出断路组件会忠实地完成相应的动作。它完成动作的形式,可以是声光显示,以刺耳声音和表示警告的灯光颜色来向工作人员发出故障提示,以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对电力系统的不正常运行状态进行检修、维护。也可以是自动跳闸,突然强硬地切除电力的输送,保护电力系统不受任何损伤。指令输出断路组件非常重要,它是继电保护系统的最后一步,也是最终的任务目标。

1.2 智能继电保护系统的工作原理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如果一旦出现故障,无论是何原因,总会出现温度在短时间内升高、频率较正常水平有所下降、电流增加、电压不正常等异常现象,这些现象所导致的数据在超过智能继电保护系统的整定值后,会有一段整定时间来调整。如果在继电保护的整定时间之后,电力系统的异常还未消失的话,那么继电保护系统就会选择性地发出跳闸断电的指令或者发出警报信号,来提示工作人员进行维护调整。相比于之前的各种继电系统来说,智能继电系统在灵敏性、快速性、智能选择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其他机电系统所不及。

2 智能继电保护系统常见的故障类型。

智能继电保护系统可以说是电力系统的安全防护线,但是这条安全防护线也有出故障的时候。具体来说,智能继电保护系统的故障名目繁多,它们所引起的影响也有大有小、有轻有重,不可同日而语。除了继电保护装置本身因年久问题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故障外,外部各种因素也可能导致智能继电保护系统出现故障。总的来说,智能继电保护系统常见的故障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故障

在继电保护装置中,有一种传感器至关重要,它主要负责隔离高电压、指挥被继电保护的自动装置、接受测量仪表所获取的电压信息,这种传感器就是电压传感器。与电流互感器不同,电压传感器的二次负载阻抗会比较大。在通常情况下,二次电压和一次电压是正比例关系,前者越大,则后者越大,反之亦然。在二次电压恒定的情况下,电压传感器的二次负载阻抗越小,那么电流就会越大。如果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回路出现故障问题,在没有一定保护措施的情况下,电压互感器将面临着被烧坏的风险。电压互感器是智能继电保护装置中的信息采集测量组件开始工作运行的先站,它对于保障智能继电保护装置的后续运行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但是作为开端的电压互感器却常常面临着二次回路故障的问题,必须多加注意才行。

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回路故障虽然常常发生,但总结起来,主要有两种原因导致。第一是开口三角电压回路不稳定;第二是二次中性点接方式不正确。从工作原理的角度来划分类型,电压互感器主要可以分为新型光电式互感器、电容式互感器和电磁式电压互感器这三种。这三种电压互感器各有优劣,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优点是构造简单、艺术成熟,但缺点是铁芯的非线性特点,极易导致铁磁谐振,进一步造成测量结果不准确的后果,甚至会直接破坏电压互感器。而电容式互感器没有电磁式互感器的缺点,但是它的暂态响应逊于后者。因为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的接线对于环境场合的要求较为严格,所以,不同的场合需要具体不同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快速熔断互感器就能够有效地保护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回路。

但是,当电压回路产生问题时,智能继电保护系统和自动装置有可能会不作为或者不会产生正确的动作,此时,自动空气开关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虽然近年来,市场上生产的各种保护装置一般都具有良好的性能,能够在电压回路断线时采取闭锁装置,使得电压回路故障不至于引起误动,但是回路的断路问题和接地工艺问题依然值得注意。

2.2 电流互感器故障

电流互感器是智能继电保护系统能否有效保护电力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依据电磁感应原理而制作并起作用的,主要由绕组和闭合铁芯这两部分构成。在智能继电保护装置中,它的主要工作是将数值较大的一次电流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进行转化,转化成数值较小的二次电流,使得电流的数值能够符合参数采集测量仪表的要求,进而起到保护电力系统的作用。电流互感器所转化的数值较小的二次电流数据是供电力系统是否能够正常运行的重要依据,所以电流互感器必须要真实、准确地反应一次电流的波形状况,并将之准确地转换成二次电流,不能出现差误。

在电流传感器的故障中,接地问题是最常见的。电流互感器的接地必须要串联,它的一次绕组和被测电路进行串联,二次绕组和所有仪表负载进行串联,而且二次侧的一端必须要与大地相连,这样可以在绝缘损坏时,防止一次侧高雅窜入二次侧高雅,进而对人身和设备造成损害。同时,二次侧绝对不允许出现开路的情况,因为这会造成铁芯的磁化和过度饱和,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2.3 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故障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角落。在脱离计算机的情况下,没有一个行业可以得到长足、快速地发展。在电力系统的智能继电保护装置上,计算机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在科技的支持下,机电保护系统由传统装置,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发展成为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微机型机电保护装置有自己的优越性,如数据分析更为准确、误差更小等等,但是由于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本身的一些问题,使得它的故障发生的较为频繁多样。

如果微机型故障保护装置发生故障问题,那问题的原因一定不外乎以下三种:静电尘埃问题、电磁干扰和绝缘问题、稳定电源问题。因为微机系统具有事先设置、忠实执行的特征、所以,在电力系统电源输出不足的情况下,电压会出现异常情况,导致电路的基准值发生错误,从而影响微机保护系统对于数据的逻辑分析,导致结果不准确。同时计算机的抗干扰能力较差,对讲机、电话等无线通讯设备、强电磁变化等,都有可能会干扰到计算机的正常运行,从而导致微机保护系统的错误动作。

3 智能继电保护系统故障分析策略

继电保护系统由最初简单的熔断器发展到现在的智能继电保护装置,它的部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同时对技术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如果要总结智能继电保护系统的故障解决方案,确保所有的故障都能迎刃而解,这在实践中有一定的困难。下面,该文就针对智能继电保护系统的故障解决方案进行浅要的分析概括。

3.1 替换法排除

当智能继电保护系统发生故障时,操作员无法确定是哪一部分出现问题,此时就可以使用好的或者正常的零件替换掉可能发生故障的零件,然后重新启动,看智能继电保护系统能否正常运行,以此来判断某一区域内是否出现故障问题。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能够快速地确定故障发生点,所以在智能继电保护系统的故障分析排查时经常用到。它不受部件数量多少、回路是否复杂等其他限制因素的制约,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方便实用。

3.2 回路拆除法

二次回路故障是智能继电保护系统众多故障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了。对于故障点位置的确定,二次回路拆除法的做法较为细致。在无法确定障碍点的情况下,可以将二次回路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拆除,然后再按照顺序一一放回。开启智能继电保护系统来查验,当故障出现的时候,就表明某一回路出现问题。然后针对此回路进行拆除,同样在一一放回,通过这种方法来确定故障回路中的那一部分构件出现问题,再有针对性地维修更换。这种方法较为费时耗力,但胜在原理简单,便于操作。

3.3 对比参照法

由于智能继电保护系统比较的精确复杂,所以在安装过程中,如果技术人员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接线错误。或者在回路改造过程和设备更换过程中,正确的接线连接没有回复原样,这些情况都会导致智能继电保护系统无法正常运转。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采取对比参照法来确定智能继电保护系统的故障所在。首先先找一台可以正常运行的同类设备,拆开外部装置,将之和出现故障的继电保护装置队形对比参照,两者不相一致的地方就有可能是故障发生点。用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地确定故障点,并准确地给予维修更正。

除上述三种方法之外,还可以对于疑似故障回路进行分段,用短接的方法,来确认回路路障是否在短接范围之内,从而快速缩小故障范围。

参考文献

[1]刘华,田芳,白义传,等.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管理系统实用化改进方案[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8,36(19):18-20.

[2]何光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现状与发展[J].中国电力,2008(15).

继电保护典型故障分析 篇5

关键词:继电保护;开关电源;故障;改进对策

一、继电保护用电源开关的工作原理

这种开关主要是由半导体功率器构成的,其在运作过程中就是将电源形态转化为了另外一个形态,利用闭合电力控制方法,提高对于电路中电流的稳定输出,同时确保各结构的安全,因此被成为开关电源。在开关电源实际工作过程中,当高压电流进入到给装置内,首先通过滤波器对电流进行过滤,然后利用整流电路将高压交流电转换为高压直流电,并同时间这种直流电转化为脉动直流电。其次,将转化的电流传导如变压器内,降低电流的电压,使其转变为低压直流电,进而保证电流在输送过程中能够更加安全和稳定。

二、继电保护用开关电源的故障分类

(一)电源的输送波动导致的开关停止工作。在电网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当向外部线路输送的电流量瞬时过大时,就可能会引发继电保护的开关电源出现瞬时故障,其开关电源停止工作。这种故障一般能够简单排除,只要保证将输送电压恢复增长,然后手动对电源进行断电和连接的处理,就可以保证继电保护用开关电源的正常运行。一般情况下,这种故障出现的情况有3种,其中当输入的电流突然中断了100-200毫秒的时间,然后电流输送恢复正常,同时输送的电压没有任何异常状况,则继电保护用开关电源发生故障无法工作;其次,如果运行过程中输入的电压无故中断250毫秒左右,之后恢复正常输送,则会导致正负24伏和5伏的主回路出现影响,主回路消失,导致继电保护用开关电源无法进行正确识别,因而无法做出保护措施;另外,当电流和电压的输送过程中断时间小于70毫秒,并且两个主回路的输出电压保持正常,但是由于电路中未出现欠压保护动作,因而继电保护用开关电源对这种事故无法进行识别,出现故障。

(二)启动电流过大引发过载。在我国电网的运行过程中,各输电线路内的电压一般保持在220伏特,额定的输入电流量也不得超过130毫安,其产生的功率一般小于20瓦。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如果输入的电流发生增大情况,则继电保护用开关电源就会对供电状态进行警告,并稳定输入电流。在研究后发现,如果电网在启动或运行过程中瞬间出现输入电流量达到200毫安时,其稳定电流量就可以达到600毫安,就会产生较大的瞬间电流,而继电保护用开关电源的安全输出电流量为500毫安,使得开关电源在瞬间运行的过程中处于过载的环境中,对开关电源起到了一定的损伤,因而发生了故障。而这也是部分电网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的漏洞所在,其对于电网启动中瞬间电流的控制装置安装不足,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三、继电保护用开关电源事故的处理措施

(一)对输送波动的处理措施。为了解决输送过程中电源波动造成的开关电源停止工作的事故,首先就必须要在继电保护用开关电源上加装一个电压检测装置,并同时在开关电源的延时电容上加装电子开关设备。这些装置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减弱开关电源在接受电压波动输送时产生的影响,只要输入的电压出现波动或小于一定的数值,电容上的电子开关变回闭合,使得延时电路能够有效复位。同时,如果输入输电线路内的电压发生升高的情况,则被电子开关保护的电源就会重新开始延时,这样就使得电源在重启后所产生的假信号被成功屏蔽,避免了开关电源的误判,同时也避免了故障的发生。

(二)对过载事故的处理措施。开关电源的过载事故主要是由于输电线路在启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瞬间电流过大,导致开关电源发生过载,损坏了电源的功能,因而发生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对于这种事故的解决措施可以从启动瞬间的电流和电压特性入手。在电网输送过程中,电力输送的功率是已定的,无法对其进行改变,因此,想要降低过大输入电流对开关电源造成的损伤,就必须要相对将输出电压适当增加,这样就可以在保证功率的基础上减小启动时的瞬间输入电流,从根本上保护开关电源的稳定工作。一般情况下,在实际工作中都会将开关电源的启动电压提高到130-140伏,这样就能够有效将启动时的稳定电流减小到300毫安,而开关电源的允许通过电流量为500毫安,就不会产生过载故障。

结语: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对于电力输送装置的保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而继电保护装置就是其中之一,其开关电源是否会能够稳定工作关系着电流输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在对继电保护用开关电源进行安装和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每一个环节进行详细考虑,同时根据可能出现的事故种类,设计相应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徐涛,吴迎霞,张红超,等.继电保护用开关电源的故障分析及改进[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38(10).

试析继电保护故障分析系统的探究 篇6

1、继电保护故障分析处理系统的系统构成。

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管理系统是-个新兴电力自动化系统。其目的在于为控制中心端监视、控制、管理变电站内的智能装置 (包括微机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故障录波器、行波测距装置等) , 并综合利用这些信息的技术手段, 以使智能装置的运行管理水平与调度系统信息化、自动化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它能在正常运行和电网故障时, 采集、处理各种智能装置信息。并充分利用这些信息, 为继电保护运行、管理服务, 为实现继电保护装置状态检修提供前提条件, 为分析、处理电网故障提供支持, 以满足调度中心对电网正常运行及故障情况下各种信息需求。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管理系统, 是-个继电保护运行、管理的技术支持系统, 同时又是-个电网故障时的信息支持、辅助分析和决策系统, 包括运行于各级调度的主站系统和运行于变电站的子站系统。

2、继电保护故障分析处理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主要任务。

当被保护的电力系统原件发生故障时, 应该由该原件的继电保护装置迅速准确地给脱离故障原件最近的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 使故障原件及时从电力系统中断开, 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电力系统原件本身的损坏, 降低对电力系统安全供电的影响, 并满足电力系统的某些特定要求。随应电气设备的不正常工作情况, 并根据不正常工作情况和设备运行维护条件的不同发出信号, 以便值班人员进行处理, 或由装置自动地进行调整, 或将那些继续运行会引起事故的电气设备予以切除。

3、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3.1 线圈故障。

继电器用的线圈种类繁多, 有外包的、也有无外包的, 线圈都应单件隔开放置在专用用具中, 假如碰撞交连, 在分开时会造成断线。在电磁系统铆装时, 手扳压床和压力机压力调整应适中, 压力太大会造成线圈断线或线圈架开裂、变型、绕组击穿。压力太小又会造成绕线松动, 磁损增大。多绕组线圈一般是用颜色不同引线做头。焊接时, 应留意分辨, 否则将会造成线圈焊错。有始末端要求的线圈, 一般用做标记的方法标明始末端。装配和烽接时应留意, 否则会造成继电器级性相反。

3.2 玻璃绝缘子损伤。

玻璃绝缘子是由金属插脚与玻璃烧结而成, 在检查、装配、调整、运输、清洗时轻易泛起的插脚弯曲, 玻璃绝缘子掉块、开裂, 而造成漏气并时绝缘及耐压机能下降, 插脚滚动还会造成接触簧片移位。影响产品可靠通断, 这就要求装配的操纵者在继电器出产的整个过程中要轻拿轻放, 零部件应整洁排列放在传递盒内, 装配或调整时, 不答应扳动或扭转引出脚。

3.3 电磁系统铆装件变形。

铆装后零件弯曲、扭斜、墩粗黑给下道工序的装配或调整造成难题, 甚至会造成报废。这种毛病原因主要足破铆零件超长, 过短或铆装时用力不平均, 摸具装配偏差或设计尺寸有误, 零件放置不当造成。在进行铆装时, 操纵工人应当首先检查零部件尺寸、外型、模具是否正确。假如模具未装到位就会影响电磁系统的装配质量或铁心变形、墩粗。

3.4 点松动回开裂

触点是继电器完成切换负荷的电接触零件, 有些产品的触点是靠铆装压配合的, 其主要的弊病是触点松动、触点开裂或尺寸位置偏差过大。这将影响继电器的接触可靠性。泛起铲除点松动, 是簧片与触点的配合部门尺寸不公道或操纵者对铆压力调节不当造成的。触点开裂是材料硬渡过高或压力太大造成的。对于不同材料的触点采用不同材料的工艺, 有些硬度较高的触点材料应进行退火处理, 在进行触点制造、铆压或点焊。触点制造应细心, 因为材料有公差存在, 因此每次堵截长度应试摸后决定。触点制造不应泛起飞边、垫伤及不丰满现象。触点铆偏则是操纵者将摸具未对准确、上下摸有错位造成。触点损伤、污染、是未清理于净摸具上的油污染和铁屑等物造成的。不管何种弊病.都将影响继电器的工作可靠性。因此, 在触点制造、铆装或电焊过程中, 要遵守首件检查中间抽样和终极检查的自检划定、以进步装配质量。

4、继电保护技术的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

4.1 继电保护技术的自适应性发展迅猛。

当前电力系统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除了需要一定的人工操作之外, 采用继电保护技术的自适应性技术, 一方面, 能够真正发挥继电保护的"保护'功能, 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得以顺利地开展, 满足人们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 能够使得这种适应性能面对各种形势的变化发展, 最大限度地提高电力设备的使用寿命, 以减少故障发生。这种适应性应该离不开计算机网络环境的支持。就更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能。

4.2 继电保护技术的网络化更新发展显著。

继电技术的运用离不开计算机网络的支持。这种网络化的技术不仅给继电技术提供了可操作检查的直观空间范围也给其发展更新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动力支持和保障。这也正是继电技术开放性发展的必然要求。继电保护的主要功能在于保护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而这种保护离不开计算机网络的数据模拟生成系统, 需要依据计算机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来检测故障存在的原因进而发出警报。这些网络化的发展, 一方面, 能够通过数据的的采集和模拟生成。综合分析可能出现的各种故障;另一方面, 在显示故障的同时, 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故障的缘由、位置的情况, 便于工作人员能够采取有效的解决策略。例如:现在的各种环保节能发电厂就是采用了该种装置, 通过总调度室计算机监控, 不仅能够知晓现有线路的运行前那个框, 还能够对各条线路出现的短路等现象作出判断, 以便维护人员能够进行及时正常地维修。

4.3 继电保护技术的智能化运用特性增强。

目前, 在我国主要大城市供电公司的继电保护设备中已采用了模拟人工神经网络 (ANN) 来进行对用电的保护。因此避一步推进了继电保护技术智能化的发展前景。据现有的资料介绍, 在输电过程中出现的短路现象一般有几十种, 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用人工进行排除。至少需要12小时以上。但若是采用上述的神经网络继电保护方法, 可通过采集的数据样本对发生故障进行检测, 从而能在半小时之内得出故障出现的原因, 大大缩短了维修时间。这些人工智能方法通过计算机辅助体统的帮助运用, 可使得电力运输效率大大加强。

继电保护隐藏故障的研究分析 篇7

关键词:继电保护,隐藏故障,概率模型,扰动记录,自适应预报方法

1 继电保护隐藏故障的研究现状

有资料表明世界上大约有70%的大停电事故都和保护系统的不正确运作有关,继电保护的隐藏故障已经成为电力灾难性的一种机理,因此不少文章中都强调对继电保护隐藏故障的分析。

1.1 基于隐藏故障的风险评估

并不是所有的隐藏故障对电力系统都具有同样的危害性,为了评估不同的隐藏故障的不同严重性程度;国内外很多学者将风险理论应用于基于隐藏故障的电力系统连锁故障的分析评估,建立了连锁故障的风险评估体系,从而找出电力系统的薄弱环节,据此提出减小系统连锁故障风险的预防措施。隐藏故障风险评估的基本思想是利用继电保护隐藏故障的概率,根据系统的拓扑结构对连锁故障模型进行仿真计算,最后为了能够定量地分析决定安全等级的因素: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将风险定义为事故的概率与事故后果的乘积。如何确定继电保护发生隐藏故障的具体概率值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目前主要有两种计算方法:概率统计分析和概率模型。通过概率统计法是固定的、不变的,方便于连锁故障的风险评估,但忽略线路潮流、母线电压、系统频率等实时运行条件的变化对保护隐藏故障概率的影响。常用的保护隐藏故障概率模型有距离保护概率模型、过电流保护概率模型以及发电机概率模型;保护概率模型虽然简单合理,但不能全面地反映继电保护系统的动作行为,要建立所有保护隐藏故障模型是十分困难的,需要进一步研究。

隐藏故障风险评估的仿真算法主要采用蒙特卡罗抽样法(Monte Carlo)和重点抽样法(Importance sampling)。重点抽样法则是根据继电保护隐藏故障的概率模型通过多次抽样仿真得到连锁故障的发生概率,与蒙特卡罗抽样法不同的是重点抽样法不采用原始的概率而是采用在保证均值不变的基础上的一个替换概率,该概率大于原始概率,以增大稀有事件出现的次数并减少计算工作量。

采用抽样法可以对连锁故障的发展过程进行比较详细的模拟,但是采用蒙特卡罗抽样法时,由于需要重复产生许多无用的样本,浪费了计算资源,采用重要抽样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计算工作量,但是仍需要产生一定数量的无用样本,故而也存在计算资源浪费的现象,而且,虽然重点抽样法能够保证连锁故障发生的均值不变,但是其方差依赖于转换概率的选择,而如何选择转换概率以保证连锁故障发生的方差能够被合理地接受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限制该方法的应用。

1.2 隐藏故障的监测和控制

早在1996年国际著名保护权威专家A.G.Phdake和J.S.Thorp就指出了保护装置和系统的隐藏故障是造成电网连锁故障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保护的隐藏故障进行了详细研究,并提出了建立继电保护装置隐藏故障监视与控制系统的技术方案。该系统可以应用到变电站中以控制那些有着高脆弱性指数的继电器。隐藏故障监测控制系统接收到的信号输入与具有高脆弱性指数继电器所接受的信号相同,事实上也就是复制该保护的算法和功能。它的输出和传统的继电保护的输出以一个适当的逻辑形式联系起来,用来监督保护的输出。当监控系统的决策和保护的决策不同时,跳闸不被允许。

然而,由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继电保护和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技术发展的重点是在微机保护装置自身的软、硬件技术以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因此在对隐藏故障的监视、理论和技术研究方面处于停滞状态。目前,我国微机保护和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已日趋成熟,正在大力建设的继电保护管理信息系统,以及电网通信技术也日趋成熟,可获得的信息也越来越丰富,如何利用这些信息的融合来实现隐藏故障的监视和控制,将是新形势下隐藏故障研究的发展方向。

2 继电保护隐藏故障简介

2.1 继电保护隐藏故障的概念和特征

隐藏故障是指一种在系统正常运行时对系统没有影响的故障,而当系统某些部分发生变化时,这种故障就会被触发从而导致连锁故障的发生。隐藏故障在系统正常运行时是无法发现的,但是一旦有故障发生,继电器正确切除故障后,电力系统潮流重新分配,这样的运行状态下就可能会使带有隐藏故障的保护装置发生误动。

继电保护系统中的元件都有可能存在隐藏故障,例如PT、CT、接线片、连接器、各种继电器、通信通道等等。隐藏故障的存在并不表示继电器本身的设计有问题或者继电器应用的不对,也不表示继电器的校准有错误。它和一般故障的差别就在于这些缺陷不会使继电器立刻动作,而是当其它系统发生一些事件时才能够被监测到。隐藏故障的最大特点,也是它最危险的地方就是它们对于系统的影响只有在电力系统处于压力状态时才能显现出来,比如在故障发生时或者故障发生后瞬间、低电压、过负荷以及其他开关事件发生后。

2.2 保护误动与隐藏故障的区别

现以3段式线路距离保护为例来说明隐藏故障和误动作的区别。如图1所示,T2正常时闭合属于隐藏故障,但其缺陷只有在保护第Ⅰ段故障而导致第Ⅱ段误跳时才被揭露。显然,如此时T2常开仅Z1闭合、Z2和Z3未动则属于保护误动,而非隐藏故障。

大多数的隐藏故障是基于保护元件功能性隐患。与线路距离保护第Ⅱ段T2的隐藏故障类似。3继电保护隐藏故障概率的计算方法继电保护在隐藏故障下的误动是一种概率事件,将导致系统初始故障继续发展,甚至恶化为连锁故障,造成大停电事故。目前确定继电保护隐藏故障的具体概率主要有两种途径:概率统计分析和概率模型。

概率统计分析是通过对以往保护动作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出由相邻元件故障引发的保护误动的总数,然后除以总的保护动作数,得到的数值即认为是系统中所有保护发生隐藏故障的概率值。现有概率模型用来描述线路保护的主要有距离保护隐藏故障概率模型和过电流隐藏故障概率模型,如图2.和3所示。

线路距离保护隐藏故障概率PHF与保护装置的测量阻抗Z有关。当测量阻抗Z小于3倍距离保护第III段的整定值Z3时隐藏故障概率为常数PL,而测量阻抗Z于3倍距离保护第III段的整定值Z3时隐藏故障概率按指数规律迅速减小,隐藏故障的概率模型如式(1)所示:

过电流保护的隐藏故障概率PHF与线路电流的大小有关。线路电流I大于过电流保护第III段的整定值I3时隐藏故障概率为常数PI,而线路电流I在0.1*I3和I3范围内时隐藏故障概率按直线规律迅速减小至0,在线路电流I小于0.1*I3时隐藏故障概率为0,概率模型如式(2)所示:

继电保护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探讨 篇8

继电保护是对运行中电力系统的设备和线路, 在一定的范围内经常检测电力系统的设备和线路是否发生异常或者出现事故, 并且能够发出跳闸命令或者报警信号的自动装置。继电保护具有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和可靠性等特点, 可以有效的发挥继电保护装置的功能, 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但是, 继电保护装置本身仍然存在很多故障, 电力工作人员只有采取有效的方法处理继电保护的故障, 才能更好的发挥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

1 继电保护故障分析

继电保护装备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电力工作人员应该准确了解继电保护装置经常出现的故障, 才能更好的找出处理继电保护故障的解决方法, 有效的发挥继电保护装置的功能。

1.1 电流互感饱和故障

电流互感器的饱和对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是继电保护装置经常出现的故障。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壮大, 电力系统设备的终端负荷就会不断增容, 当电力系统发生短路, 就会是出现很大的短路电流, 如果电力系统在靠近终端设备区的位置出现短路的现象, 产生的短路电流甚至是电流互感器一次侧额定流的几百倍。通常在稳态电流短路的状况下, 随着短路电流的倍数不断增大, 电流互感器变比的误差也会随着变大, 最终导致继电保护装置的灵敏度下降, 很可能会使电流速断保护拒绝动作。在线路短路的情况下, 由于电流互感器的电流发生了饱和现象, 电流互感器感应到的二次侧额的电流就会变的非常小或者接近于零, 就会导致定时限过流保护装置无法正常的发挥功效。如果是电力系统出口线出现故障, 就需要用母联断路器或者主变压器后备保护装置将短路电流切除, 这样就会延长故障时间, 而且故障的范围会不断的变大;如果靠电力系统出口线过流保护拒绝动作, 就会导致电力系统尽进口线保护动作, 造成整个电力系统出现断电的情况发生。

1.2 开关保护设备的选择不合理

开关保护设备的选择配合不合理会造成越级跳闸的现象发生。因此, 开关保护设备的选择对于保证继电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 选择相互匹配的开关保护设备也是一项非常关键的环节。由于现在的电力企业广泛应用符合密集区建立开关站, 电力系统工作人员通过控制开关站向广大用户供电, 形成了变电所-开关站-配电变压器的供电模式。在未实现继电保护自动化的开关站内, 电力工作人员应该运用负荷开关作为开关保护设备, 也可以运用负荷开关和熔断器的组合器作为开关保护设备。通常情况下, 电力企业对于开关站的进口线柜路往往是运用负荷开关进行分合操作以及切断负荷电流, 对于带有变压器的出口线柜应用负荷开关和熔断器的组合器。但是, 由于电力工作人员将负荷开关和熔断器的组合器应用到带有配电变压器的出口线柜上, 很可能会造成电力系统的出口线出现故障, 造成开关站越级跳闸, 使电力系统大范围停电。

1.3 继电保护装置的隐形故障

继电保护装置还存在隐形故障。例如, 错误的整定引起的继电保护装置的隐形故障, 设备故障引起的隐形故障等。当电力工作人员在进行定值检测过程中, 由于出现整定和校准的错误就会引发隐形故障, 尤其是在继电保护装置经过系统的维修后, 电力工作人员没有及时的修改整定值, 继电保护装置很容易会出现隐形故障。然而设备故障引起的隐形故障一般是由元件失灵或者磨损造成的隐形故障。例如继电保护装置上的元件或者插件像接线片、连接器和各种继电器等元件出现损坏或者失灵的现象都会引起隐形故障。隐形故障的发生不能说明继电保护装置在设计上存在问题, 也不会直接影响到继电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隐形故障和一般性故障主要区别于隐性故障的发生不会使继电保护装置立刻做出动作, 而是当继电保护装置的其他设备出现问题时才会发出警报。隐形故障最大的特点是它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影响只有在电力系统处于压力状态下才会显现出来, 但是, 对继电保护装置造成的危害会更大。

2 继电保护故障处理方法

2.1 直观法

处理一些无法用仪器逐点测试, 或某一插件故障一时无备品更换, 而又想将故障排除的情况。比如10KV开关柜分或拒合故障处理。在操作命令下发后, 观察到合闸接触器或跳闸线圈能动作, 说明电气回路正常, 故障存在机构内部。到现场如直接观察到继电器内部明显发黄, 或哪个元器件发出浓烈的焦味等便可快速确认故障所在, 更换损坏的元件即可。

2.2 掉换法

用好的或认为正常的相同元件代替怀疑的或认为有故障的元件, 来判断它的好坏, 可快速地缩小查找故障范围。这是处理综合自动化保护装置内部故障最常用方法。当一些微机保护故障, 或一些内部回路复杂的单元继电器, 可用附近备用或暂时处于检修的插件、继电器取代它。

2.3 逐项拆除 (排除) 法

将并联在一起的二次回路顺序脱开, 然后再依次放回, 一旦故障出现, 就表明故障存在哪路。再在这一路内用同样方法查找更小的分支路, 直至找到故障点。此法主要用于查直流接地, 交流电源熔丝放不上等故障。如直流接地故障。先通过拉路法, 根据负荷的重要性, 分别短时拉开直流屏所供直流负荷各回路, 切断时间不得超过3秒, 当切除某一回路故障消失, 则说明故障就在该回路之内, 再进一步运用拉路法, 确定故障所在支路。再将接地支路的电源端端子分别拆开, 直至查到故障点。如电压互感器二次熔丝熔断, 回路存在短路故障, 或二次交流电压互串等, 可从电压互感器二次短路相的总引出处将端子分离, 此时故障消除。然后逐个恢复, 直至故障出现, 再分支路依次排查。如整套装置的保护熔丝熔断或电源空气开关合不上, 则可通过各块插件的拔插排查, 并结合观察熔丝熔断情况变化来缩小故障范围。又例如保护装置发控制回路断线信号, 可以在保护屏用万用表测量到开关柜电缆的合、分闸回路的电位, 初步就可以判断故障点在开关柜还是在保护装置上, 然后进一步进行故障排除。

3 结束语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计算机通信技术的进步, 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向计算机化、网络化、一体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这对继电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按时巡检其运行状况, 及时发现故障并做好处理, 保证系统无故障设备正常运行, 这对防止继电保护不正确动作, 提高继电保护的安全运行, 提高供电可靠性,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继电保护对电力系统中发生的故障或者异常情况进行检测, 并且能够发出报警信号, 或者可以直接将故障部分隔离, 是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装置。由此可见, 电力工作人员应该重视对继电保护装置的保护和检测, 对继电保护装置出现的故障应该及时予以解决。因此, 本文就针对继电保护故障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继电保护,故障,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梁永福.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的现场调试[J].电工技术, 2008, 23 (5) :121-123.[1]梁永福.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的现场调试[J].电工技术, 2008, 23 (5) :121-123.

[2]冯海东, 陈奕琴.谈继电保护故障处理的九种方法[J].广东科技, 2008.[2]冯海东, 陈奕琴.谈继电保护故障处理的九种方法[J].广东科技, 2008.

继电保护典型故障分析 篇9

1 对继电保护隐性故障的电系统连锁故障分析的必要性

虽然我国电力事业发展迅速, 故障处理技术也越来越先进, 但是随着各大用电用户的增加, 对供电要求的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 我国的电力企业依然会发生停电等事故, 严重影响用电质量, 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 继电保护隐性故障是引起停电事故的主要因素, 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继电保护装置的性能, 需要对其故障进行分析, 以此来提高电业局供电人员的重视程度预先做好防范举措, 最大程度的降低继电保护隐性故障发生的概率, 进而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 对社会和谐稳定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因此电力系统工作人员应该排除一切可能影响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故障。只有对其进行良好的分析, 才能够找到更加科学的应对办法, 实现社会经济的安全发展。

2 基于继电保护隐性故障的电力系统连锁故障分析

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必不可少的装置, 其主要的作用就是能够及时地将故障设备切除, 进而保证设备正常的运行, 不会出现连锁故障, 但是影响电力系统运行不仅仅是显性的故障, 还有隐性的故障, 而经常出现隐性故障的设备就是继电保护, 一旦该装置存在着隐性故障, 对电力系统的危害性极大, 其中比较严重的就是出现连锁故障, 严重者将导致整个电力系统陷入瘫痪。在此, 笔者将对继电保护隐性故障发生原因及其危害进行介绍。

发生原因

继电保护装置需要定期进行检验, 以此保证性能优良, 能够及时地将故障设备切除, 但是有些工作人员可能并没有重视继电保护装置的日常维护, 而其中隐藏中的隐性故障也因此没有被发现。一般而言, 继电保护装置中的隐性故障在没有达到一定条件情况下, 不会影响电网运行, 但是如果条件成熟, 隐性故障集中出现, 这对电力系统而言, 危害性极大。继电保护装置在没有任何故障的情况下, 能够非常容易的切除故障设备, 之后电力系统进行重新分配, 重新组成一个完成的系统, 但是如果继电保护装置存在隐性故障, 尽管能够将设备故障切除, 但是当系统充分分配时, 则会频繁的出现误差操作, 任何一个误差操作都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 进而导致设备出现连锁故障。继电保护装置在未运行之前, 隐性故障通常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 但是在运行时, 隐性故障非常容易出现干扰系统的运行, 这主要是因为电力系统在运行时, 不确定的因素比较多, 如电压、电流等, 任何一个细小的变化都会印象继电保护装置的不正常运行。

上述是继电保护出现隐性故障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 还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一个是设备性能不符合标准, 这一点通常都是由于设备老化引起, 正常情况下, 电力系统中所需要的设备都经过严格的检验, 其自身存在的故障的可能性不大;另一方面, 继电保护工作人员参数数据设定不准确或整定计算人员定值整定有误, 进而使得设备运行时出现了故障, 因此出现了连锁故障。

继电保护隐性故障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电力系统运行影响因素非常多, 为了保证安全, 电力系统中的各个环节几乎都要安装保护设备, 保护设备的各项参数都要经过严格的核准, 除此之外, 各项性能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检验以此保障达到安全保护的目的。但是在电力系统运行时, 并不是所有的故障都在控制范围内, 无论哪种电力设备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隐性故障, 在不经意间变成显性故障影响系统运行, 这是任何有经验的人员都无法避免的事情, 一旦继电保护隐性故障出现, 轻者设备损坏, 重者电网瘫痪, 无法安全运行, 给电力企业带来损失, 同时也影响用电用户的正常用电。继电保护隐性故障, 致使装置拒动以及误动的情况时有发生, 非常容易出现大规模停电事故。

3 避免继电保护隐性故障电力系统连锁故障的措施

继电保护隐性故障的损害非常大, 尤其是当发生连锁故障时, 其破坏性极大, 也难以修复, 电力企业无论是在经济效益, 还是社会信誉都会受到影响, 虽然我们不能完全的避免继电保护隐性故障的出现, 但是我们尽可能的将其出现的频率以及破坏程度降低。其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

时刻监测电力系统设备运行状态

电力系统设备只有全部都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 继电保护隐性故障才不会发生, 因此避免连锁故障发生的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时刻对电力系统设备进行监测, 一旦发生不正常的运行情况, 及时更正相关数据, 按照继电保护装置检验规程的规定对装置进行定检。继电保护装置的功能就是切除故障设备, 但是如果电力系统设备故障发生的过于频繁, 就会增加继电保护隐性故障发生的概率, 因此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电力系统中, 经常出现故障的设备并不多, 相关操作人员只要预先采取措施, 将大大降低设备运行异常的概率。

提高设备操作人员水平

虽然电力系统几乎实现了自动化, 很多设备都不需要人工来操作, 但是自动化参数的设定以及自动化设备的使用, 都会影响设备正常的运行。另外, 电力企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稍有不慎极有可能危及生命, 所以设备操作人员的水平非常重要, 再加之, 电力企业人员工作强度比较大, 尤其是运行人员, 因此在工作中, 时刻保持清醒, 严格监控设备十分关键。

继电保护工作要做到位

继电保护之所以会出现隐性故障, 继电保护工作没有做到位, 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以电业局供电企业为例, 继电保护维修人员不注重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日常维护, 没有进行及时的检查, 因此没有发现隐性故障, 进而在电力系统运行时, 继电保护装置失去效能, 引起连锁故障。为了确保继电保护装置时刻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中, 电业局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继电保护工作:第一, 继电保护装置在投运前, 需要做好竣工检查工作, 以保证装置性能良好, 尤其是要做好回路检查, 在保证没有任何隐患的情况, 才可以正式投入运行;第二, 根据装置定检周期进行检验, 或者依据供电局具体应用情况进行定期检验, 以此保证继电保护装置时刻处于良好的状态中, 如果存在安全隐患, 检修人员要及时排除;第三, 及时更换继电保护装置, 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 继电保护装置势必会出现老化现象, 在这种状态下, 隐性故障经常出现, 即使及时的排除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电业局等电力单位如果发现继电保护装置已经出现严重的老化现象, 要坚决更换, 而不能存有侥幸心理。

做好风险评估工作

电力系统在运行时, 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而风险类型多样, 既有来自内部设备的风险, 又有来自外部环境的风险, 继电保护的隐性故障就是内部设备风险中的典型代表。虽然做好各项保护工作, 但是工作人员也应该做好心理准确, 进而在发生故障时, 能够及时应对。为了能够及时的应对故障, 工作人员应该做好风险评估工作, 将继电保护隐性故障可能引发的各种连锁故障类型都要进行风险评估, 以此找到良好的预防措施, 既能够预防继电保护隐性故障的出现, 又可以当作应急预案来处理故障, 因此风险评估工作对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来说非常重要。

4 结语

继电保护典型故障分析 篇10

关键词:继电保护装置;评价;故障;维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4-0000-0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电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大,加上国际能源形势日趋紧张,电能成为最主要的利用能源之一,这也使电力的负荷呈高压趋势。另外,电能利用工具种类不断增多,造成电力系统传输压力也不断增大,导致电力系统通常在高压状态下运行,这给电力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行带来重大隐患。为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在电力运输设备中装有一个特殊的装置,即继电保护装置。继电保护装置对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和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一、继电保护装置评价指标相关要求

作为保护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装置,继电保护装置必须达到基本的性能要求:(1)保护装置具有选择性功能;(2)保护装置能在保护范围内进行可靠动作,而不在保护范围内的或不需要保护动作的情况下不会产生误动[1];(3)出现的故障时,保护装置能在最短时间内发生反应,并迅速断开故障元件,使故障设备损坏程度降到最低。

而要衡量继电保护装置的性能,则需要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评价。总结继电保护装置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状态评价

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元件一般都具有可修复性,保护装置的状态一般包括以下几种:(1)正常运行的状态,这是要求的最佳状态;(2)正常运作状态,这一状态的装置虽然存在一定的故障,仍可以继续动作。(3)检修状态,这是为保证继电保护装置正常运行而进行必要的检查工作;(4)错误运行状态,此时,保护装置处于停止运行状态,但仍进行运作。(5)维修状态,即在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对其进行修理时的状态。(6)拒动状态,及该运行时却拒绝运动的状态。这些都是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工作性能评价最基本的指标。

(二)可用率

可用率指的是在初始时间能够正常工作的状态下,继电保护装置能够正常工作的概率。可用率与可靠率不同,可靠率指的是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的概率,但可用率不要求有这个条件。

(三)正确运作率

正确运作率指的是继电保护装置在一定时间内,正常运作次数与总次数之间的比值。因此,正确运作率能够观测这一定时间内继电保护装置的运作情况以及变化趋势。除此之外,还能用于比较不同类型的装置[2]。

(四)可靠度

指的是在从记录时间开始,能够正常运行的组件在一定时间内无故障发生,而能进行正常运行的概率。注意在采取此项指标进行评价时,应记录好首次发生故障的时间,以避免造成指标偏差的情况。

(五)故障率

故障率即是故障的表达方式,这刚好与可靠率相反。指的是在一定实践内,保护装置发生故障情况的概率。

二、继电保护装置的故障维护措施

(一)做好继电保护的日常维护工作

在继电保护装置中,微机装置其重要的组成元件。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维护,其实主要就是对微机装置进行维护[3]。(1)加强抗电磁干扰防护:主要的目的是避免信号对微机的干扰作用。可使用电磁干扰防护装置保护微机装置,严格按照微机装置安装的相关要求进行安装。安装的电缆应有屏蔽防护层,并且屏蔽两端应接触到地面,以防止产生拒动现象。另外,还应优化微机装置,以提升其抗干扰的性能。(2)安装微机装置的接地设置。因为微机装置极易受到外部磁场电场的干扰,若在微机装置中安装接地设置,使其外壳能与地面相接触,能有效提高微机运行的环境[4]。(3)对微机装置的日常维护,这能有效降低运行错误的发生率。为使微机装置更好的启动自动保护功能,需设定好一些参数。除此之外,操作人员应凭密码进行操作,同时做好相关的信息记录工作。每个岗位合理设置人员,并保证继电保护装置的日常卫生。

(二)继电保护装置故障处理方式

继电保护装置的故障处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继电保护人员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总结继电保护装置的故障处理方法主要有:一是直接法,即对每个元件进行测试,直至发现故障并将其排除,此方法最为简单,但也比较耗费时间。比如,发现装置发生拒合现象时,可检测与之相接触的继电器。若检测发现设备无法运作,继电器有发黄现象,则说明此处的元件被烧坏,是发生故障的源头,对其进行维修。二是逐项检测法,即拆除出现故障且并联在一起的回路,然后逐项进行检测,最后又装回的方法。这种方法比较复杂,需要的时间也最长,但准确率很高。三是转换法,即使用相同的元件替换可能存在问题的元件,观察装置能否继续运行从而确定故障点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是最为常用的方法。若出现较为复杂的故障时,为免除拆卸装置的麻烦,可使用附近元件进行转换检测。但在使用该检测方法进行维修时,需保证所替换的元件是合格的,以免出现判断错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继电保护装置是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辅助设备,应不断提高继电保护的技术。虽然在运行过程中难免发生故障,但只要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合理的评价,找到故障点,并采取有效的故障维护处理方法,就能有效提高处理故障的效率,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许丽霞.继电保护的维护及故障处理[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09):47-48.

[2]姜宁浩.浅析继电保护的装置评价和故障维护处理措施[J].科学与财富,2012(08):69.

[3]李达.浅析继电保护的装置评价和故障维护处理措施[J].科技创业家,2012(19):129.

继电保护典型故障分析 篇11

微机继电保护具体装置的各个动作过程比较抽象,它自身的特点是故障产生的原因之一,因此,要对此装置故障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掌握其规律,才能快速对故障进行处理,降低或者是避免因为继电保护而产生的电网或设备事故的发生几率,保障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1 常见故障

1.1 逆变稳压电源中的问题

(1)纹波的系数太高。一般来说,纹波系数指的是在输出过程中,交流电压和直流电压之间的比值。前者在高频范畴以内,若是装置之中的高频幅值太高,就会直接影响设备使用寿命,甚至还会导致逻辑措施或保护拒动等现象的发生。所以,要求直流装置的精度比较高。

(2)输出的功率不充足或没有较好的稳定性。如果电路没有输出足够的功率,就会影响到输出电压,使其下降。如果下降的幅度太大,就会使比较电路的相关基准值发生变化,还会使充电电路时间缩短,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继电保护的相关逻辑配合,甚至还会使逻辑功能的判断出现失误。如果事故发生,就会导致出口以及信号和重动等各种继电器相继执行相关命令并作出相应的动作。为了保证安全,必须保证电源输出的功率充足。有时候,也会因为元件的老化造成输出功率出现下降现象,使现场事故发生,导致继电保护不能给出后台信号或者是没有办法实现重合闸。

1.2 定值整定中的问题

定值整定中出现错误,主要是由工作人员没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不认真造成的。数值是对装置的具体工作状态进行衡量的重要参数,人为出现的错误主要表现有:①将数值看错;②TA与TV的变比没有计算准确;③在微机保护菜单之中,没有找准位置,也没有正确使用定值区;④运行人员将压板投错。在设备进行送电前,应该再由两个或者更多的人员对装置的定值进行校核。

1.3 TA饱和问题

如果中低压系统中出现短路的现象,就会使系统电流急剧增加,从而使TA饱和问题变得突出,直接影响保护装置各种动作的正确性。电流互感器饱和,就会使现场的馈线出现保护拒动现象,从而导致主变压器中的后备保护出现越级跳开三侧开关现象。运用微型计算机才能实现数字式的继电器,其工作的电压大约为5V,对于数据采集部分来说,其有效电平比较高,但是范围大约为10V左右,所以能够有效进行处理的信号范围更加小,对于数字式继电器,TA饱和问题会对其造成更大影响,主要是对辅助判据和基于工频的相关分量算法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从运行设计以及故障分析等角度方面来说,要想解决TA饱和问题,就要采取以下措施:运用分列运行的方法;使用串联电抗器限制短路电流;将TA变比进行增加,结合在保护安装处有可能会发生的最大短路电流以及互感器负载力和饱和倍数确定TA比变比;缩短二次电缆的长度,并将其截面增大。

1.4 抗干扰问题

微机保护没有比较好的抗干扰性,如果在保护屏附近的位置使用对讲机与其他无线设备,就会使某些逻辑元件的工作发生错误。基建以及技改都应该严格执行相关技术措施,避免操作干扰以及冲击负荷干扰和直流回路接地产生的干扰等。要想减少干扰问题对继电保护和其他二次设备造成的各种影响,必须要采取以下措施:①关于硬件抗干扰。要将屏蔽和隔离结合起来。电磁屏蔽就是将电磁干扰所产生的能量在空间中进行传播的路径消除。用铁质材料制作保护柜,能够将电场和磁场进行屏蔽。如果电场比较强,就需要将铜网衬里或铝板安装在铁壳以内,作为屏蔽体,能够保证测控装置与现场始终保持信号联系,而且也不会发生电的直接联系。②关于软件抗干扰。将RC滤波器接入进来。要对印制板做布线设计,必须要保证强信号与弱信号电路之间的距离,布置时不能保持平行,针对每一个芯片,还要将抗干扰电容加在电源和零序之间,要在交直流入口的位接上RC滤波器。RC低通滤波器的电路图如图1。

1.5 插件绝缘问题

微机保护装置具有比较高的集成度,且布线也比较紧密。运行时间久了之后,就会受到静电的作用,在插件接线焊点附近聚集其数量众多的静电尘埃,从而在两个焊点之间出现了导点通道,导致装置故障以及事故发生。线路刀闸接点处就会受到静电尘埃的影响,导致测控装置中的遥信接点处的后台机的显示发生错误。

1.6 设备电源问题

如果电源长时间处于工作当中,就会在某些原因的影响下,发生输出功率不足的现象,导致输出的电压下降。如果电压下降幅度太大,就会导致电路基准值变化,充电电路时间也会被缩短。在现场对熔丝进行配置的时候要遵循一定的顺序,即从符合到电源,其熔断电流要一级比一级大。这样即使是出现短路过载的现象,熔丝也能保持自己的选择性,保证上级与下级之间的配合,保证装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1.7 元器件老化问题以及外部环境影响问题

设备如果长期运行,元器件就会出现老化的问题,从而使A/D转换不再精确,最终导致各种电网事故发生。在装置运行的实际过程中,都会受到周围环境,如空气的湿度以及室内的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 处理措施

2.1 必须要保证记录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在对事故进行分析判断时,必须要将事件相关记录以及灯光显示信号和故障录波图形等当作重要的依据。要解决问题,最关键的是利用这些有用的信息进行正确判断。如果在通过一次以及二次系统做好全面检查工作之后,虽然一次系统出现故障,但是保护系统还是能进行正常工作,则不需要对继电保护事故进行处理,如果故障产生的原因是继电保护出现了问题,应该尽量保持原状,并做好记录,将故障处理的具体计划制定出来之后再对后续工作进行开展,从而防止原始状况对事故处理造成的麻烦。

2.2 对待事故要有良好的、正确的心态

在事故发生之后,必须要根据现场的相关信号灯进行处理,如果没有办法将故障原因及时找出或断路器发生跳闸现象之后没有信号灯进行指示,没法对故障的原因是设备还是人为进行判断,这种情况一般与工作人员没有采取正确的措施以及没有足够的重视有关。如果是人为引起的,就必须要及时向上级反映,从而对事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避免浪费时间。

2.3 保证检查方法的正确性

(1)运用逆序检查法。如果只运用故障录波或者是事件记录不能将事故的根源及时找出来,就要从事故的结果开始,一级一级向前进行查找,一直到找出根源。在保护产生误动的时候经常会用到这种方法。

(2)运用顺序检查法。这是寻找故障根源的一种方法,使用的手段是检验调试。操作的顺序是外部检查与绝缘监测以及定值检查还有电源性能测试和保护性能检查。在对保护拒动以及逻辑问题的各种事故进行处理时经常会用到这种检查方法。

(3)整组试验法。主要是对动作逻辑以及动作时间进行检查,看它们是否正常。这种方法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将故障再现,快速找出问题根源。如果有异常出现,还要在检查时结合其他方法。

2.4 将故障处理能力进行提升

工作人员必须要掌握好保护装置的具体设备组成以及原理性能,这样才能尽量避免出现操作失误,减少人为错误导致的故障。工作人员在对设备进行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守相关使用规定,并且还要保证装置周围的外部环境条件与规定相符,及时对其做好检测与维护工作,尽量减少元器件老化对机器造成的各种故障。

在对装置故障进行处理时,必须要学习、借鉴前人经验,因为这能帮助我们快速找到会重复发生的各个故障点。但是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故障处理技能,主要有:①替代法。对于那些测量不方便的插件或者是元件,必须要用规格与功能相同,并且性能也比较好的插件或者是元件代替。②对比法。将故障产生的相关装置上的具体参数与以前的具体检验报告进行对比,差别比较大的部位要做好重点监测,因为这个位置是故障点的可能性非常大。③模拟检查法。对于那些良好的装置,要结合原理图,对装置中的各个部位做好开路以及改变元件、参数的方法,对装置是否会产生故障进行观察。这样如果以后出现了同样的故障,我们就能快速将故障的部位以及损坏的元件进行确认。

3 结束语

总之,为了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必须要对微机继电保护做好管理。通过对微机继电保护中故障产生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与总结,能够将合理有效的事故处理措施制定出来,从而对故障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这样在将微机继电保护的相关技术进行不断完善的基础上,也保障了电力系统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廖韬.微机继电保护装置故障分析及处理措施[J].电源技术应用,2013(10).

[2]向敏,刘茜.浅谈微机继电保护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措施[J].无线互联科技,2012(11).

上一篇:农村科技生产力下一篇:中国纳税人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