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岩石学特征

2024-09-04

储层岩石学特征(精选5篇)

储层岩石学特征 篇1

摘要: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薄片鉴定与实验研究, 对该区储层岩石学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该区岩石类型为长石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粉砂岩, 重矿物主要为锆石, 其次为白钛石、绿帘石, 砂岩粒度一般为0.03~0.15mm, 多数为宽峰, 少数尖峰分布和宽平峰分布, 磨圆度为次圆状, 砂岩支撑类型整体上为颗粒支撑, 碎屑颗粒接触方式以线接触为主, 有少数点接触, 未见缝合线接触, 颗粒胶接类型以孔隙式胶结为主。

关键词:岩石学特征,接触方式,胶结类型,大庆油田

1 岩石类型

根据薄片观察鉴定 (表1、表2) , 该区泉三段、泉四段砂岩颗粒成分相近, 主要有石英、长石和辉长岩。泉三段砂岩石英颗粒占20~32%, 平均26.73%;正长石颗粒占22~29%, 平均25.38%;斜长石颗粒占2~4%, 平均3.77%;辉长岩屑颗粒占29~43%, 平均37%;泥质含量2~20%, 平均8.11%;碳酸盐含量1~26%, 平均7.1%。泉四段砂岩石英颗粒占19~31%, 平均26.75%;正长石颗粒占17~30%, 平均24.48%;斜长石颗粒占0~4%, 平均2.41%;辉长岩屑颗粒占27~41%, 平均33.44%;泥质含量1~22%, 平均7.78%;碳酸盐含量1~35%, 平均8.73%。矿物成分成熟度不高。

分析砂岩颗粒百分含量三角图, 采用成分—成因砂岩分类模版 (图1) , 确定杏树岗地区扶杨油层储集层岩石类型为长石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粉砂岩, 部分含泥大于15%的为杂砂岩 (图2、3) 。

2 重矿物及组合特征

该区重矿物主要为锆石, 其次为白钛石、绿帘石 (泉三段) , 石榴石、磷灰石、磁铁矿相对较少 (表3) 。泉三段锆石含量为1.6~72.2%, 平均为23.51%;绿帘石含量为1.15~82.10%, 平均23.97%;石榴石含量为0.2~7.7%, 平均2.42%;白钛石含量为0.3~51.7%, 平均10.38%。泉四段锆石含量为1.5~77.8%, 平均为38.27%;绿帘石含量为0.2~11.30%, 平均2.49%;石榴石含量为0.1~34%, 平均6.57%;白钛石含量为0.9~51.6%, 平均21.94%。

重矿物组合一方面反映岩石的成分成熟度, 随着稳定重矿物含量增加, 岩石的成分成熟度越高, 砂岩颗粒搬运距离越远。同时重矿物也代表母岩成分特征, 可进一步确定物源方向 (即水系) 。该区重矿物组合表现了北偏西方向水系特征。

3 粒度分布特征

沉积物粒度粗细、分选、偏态、峰态都具有成因意义, 粒度粗细、分选反应动力条件的强弱。河流砂因其多源区, 流速变化大, 因而往往呈现双峰、偏态或峰态变化大, 峰态宽平等特点[1]。

该区砂岩粒度一般为0.03~0.15mm (即2~4φ) , 除了部分样品出现细粒尾尖分布未见双峰分布, 多数为宽峰, 横跨三个φ值, 部分窄峰横跨两个φ值, 少数尖峰分布和宽平峰分布, 反映了河间、水上河道、水下河道等不同水动力条件[2]。

根据粒度C-M图, 泉三段、泉四段CM值三点分布平行于C=M线, 都为递变悬浮总体。没有滚动总体PQ段, 与概率分布分析结果一致。与泉三段相比泉四段C值范围更宽, 细粒的更多, 水流速度变化范围大, CS值相同, 最大紊流速度相当。

4 磨圆及胶结类型

由上述分析确定本区砂岩结构特征为粉砂、细砂状结构, 岩石颗粒度以0.06~0.35mm为主, 粉砂岩以0.03~0.1mm为主, 分选性中等—较好。镜下观察其磨圆度为次圆状, 按照刘宝珺 (1980) 颗粒接触类型和胶结类型的关系进行分类[1,3], 本区砂岩支撑类型整体上为颗粒支撑;碎屑颗粒接触方式以线接触为主, 有少数点接触, 未见缝合线接触, 颗粒胶接类型以孔隙式胶结为主, 少数样品为接触式胶结和接触孔隙式胶结。

参考文献

[1]刘岫峰.沉积岩实验室研究方法[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1

[2]宋广寿, 杨技, 张治国, 等.城华地区延安组延8~延10储层岩石学特征[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0, 15 (3) :1-5

[3]董霞, 郑荣才, 王炯, 等.开江-梁平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储层岩石学特征[J].岩石矿物学杂志, 2010, 29 (1) :67-78

储层岩石学特征 篇2

吴堡地区位于鄂尔多斯中南部沉积中心, 位于陕北斜坡二级构造单元内 (图1) , 西倾单斜, 构造平缓, 倾角一般小于1度, 平均坡降8m/km左右, 以岩性圈闭为主, 由于差异压实作用, 使该区储层形成一些小的鼻状隆起。

2 储层岩石学特征

2.1 岩性特征

长33储层岩性为灰色、灰绿色、灰褐色岩屑质长石细纱岩, 岩石普普遍遍表表现现为为成成分分成成熟熟度度偏偏低低, , 结结构构成成熟熟度度中中等等的的特特点点。。砂砂岩粒度以细砂 (87.88-92.3%) 为主, 粒度中值0.1098-00..11555566mmmm, , 磨磨圆圆度度以以次次棱棱角角状状为为主主, , 分分选选较较好好, , 接接触触关关系系以以点点--线线状状为为主主, , 胶胶结结类类型型以以孔孔隙隙--薄薄膜膜型型、、孔孔隙隙--再再生生型型为为主主。。

22..22矿矿物物特特征征

根据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等对延长组长3层的砂岩进行了分类 (图2) , 长3层砂岩主要岩石类型为长石质岩屑砂岩、岩屑质长石砂岩以及少量长石砂岩。

1、石英砂岩2、长石质石英砂岩3、岩屑质石英砂岩4、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5、长石质岩屑砂岩6、岩屑质长石砂岩7、长石砂岩8、岩屑砂岩

岩矿分析表明, 该区长3层砂岩碎屑成分以长石为主, 其次为石英、岩屑, 岩屑包括变质岩岩屑、火成岩岩屑、沉积岩岩屑、云母。长3层陆源碎屑含量为88.6%, 其中长石含量39.2%, 石英含量34.1%, 岩屑含量12.6%。

2.3 填隙物特征

碎屑岩中杂基和胶结物统称为填隙物, 是沉积和成岩作用的共同产物。该区长3层填隙物的种类繁杂, 主要有粘土类、碳酸盐类和长英质和沸石类等, 含量一般在6.0%-17.0% (表2) 。

根据粘土矿物X衍射分析结果, 该区长3层中常见的敏感性矿物主要为绿泥石, 含量88.4%, 其次为伊利石, 含量9.1%, 伊/蒙间层, 含量3.9% (表3) 。

摘要:吴堡地区位于鄂尔多斯中南部沉积中心, 该区长3层属于岩性油藏, 砂岩储集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储层的含油性。本文通过对该区长3储层岩石学特征的研究, 进一步分析了该储层砂岩的物质组分和组构, 为下步开发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长3,储集性能,岩石学特征

参考文献

[1]李克勤.长庆油田石油地质志[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2.

[2]罗静兰, 白玉彬, 李杪, 等, 南梁西多油层主控因素研究[R].西北大学, 2012.

[3]罗蛰潭, 王允诚.油气储集层的孔隙结构[M].北京:科学工业出版社, 1986.

[4]赵澄林, 胡爱梅, 陈碧珏, 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油气储层评价方法 (SY/T6285-1997) [S].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8:16.

储层岩石学特征 篇3

乔沟湾——西河口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 区内主要分布着靖安油田和安塞油田。该区延长组下部长9、长10油层组, 地层和油气资料非常有限, 截至目前, 对于长9和长10油层组仍未进行系统评价, 而储层的物性决定于矿物组成、颗粒的胶结和排列方式。储层岩矿特征是研究储层成岩作用、孔隙、喉道类型、孔隙结构和储层物性的基础。因此, 深入研究长9、长10油层组的岩石学特征, 对于该区长9、长10储层评价和预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储层碎屑组分特征

乔沟湾——西河口地区延长组长9、长10油层组沉积物物源具有继承性, 物源区相对较稳定, 源区母岩以结晶片岩和岩浆岩为主。受北东物源控制的陕北地区砂岩在碎屑组成上都以高长石、低石英及富含岩屑为特征, 岩石的成分成熟度低, 结构成熟度较高。对该区长9和长10油层组分别进行砂岩三角分类投点 (图1) , 结果显示长9油层组的砂岩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 次为长石岩屑砂岩, 还有一定量的长石砂岩[1]。长10油层组的砂岩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 次为岩屑长石砂岩, 极少量的长石岩屑砂岩。乔沟湾——西河口地区长9、长10储层砂岩的碎屑组分中长石含量较高, 平均为31.23%~40.75% (表1) 。研究表明长石主要来源于花岗岩、片麻岩、片岩等组成的结晶系列[2], 少量来自火山岩系或与之同期的喷发火山碎屑物质。

乔沟湾——西河口地区岩屑类型多样, 岩浆岩屑类有花岗岩、喷发岩和隐晶岩, 以喷发岩居多, 次为隐晶岩, 其含量在长9、长10油层组中平均一般不超过1%。各类变质岩岩屑在不同层位变化相对较明显, 长10油层组变质岩屑以高变岩和石英岩为主, 次为千枚岩, 刚性变质岩屑含量高, 对压实作用可起到一定的抵抗, 减缓砂岩粒间孔的降低。长9油层组为湖盆形成至发育的鼎盛时期, 湖泛面不断的向东北方向推移, 加之物源丰富, 变质岩屑类特征为千枚岩、板岩等塑性岩屑平均含量升高, 高变岩和石英岩有所降低[3,4]。总之, 乔沟湾——西河口变质岩屑类型以高变岩、石英岩及千枚岩为主, 纵向上从长10~长9油层组呈现出递减的趋势, 反映出盆地东北方向物源为该区延长组的稳定物源区。

2 储层胶结物成分

2.1 伊利石及网状粘土

乔沟湾—西河口地区长9油层组胶结物中伊利石也是较发育的, 而长10油层组中伊利石平均含量低。通过对该区储层样品的扫描电镜照片观察, 发现伊利石在碎屑岩胶结物中常呈片状、蜂窝状、丝缕状等形态。集合体形态多呈鳞片状、碎片状及羽毛状, 通常以颗粒包膜或孔隙衬边形式出现, 有时呈网状分布于孔隙中。乔沟湾——西河口地区延长组长9、长10油层组中都含有少量的网状粘土, 其成分一般为伊/蒙混层和绿/蒙混层, 多呈片状、毛发状及蜂窝状附着颗粒表面。

2.2 碳酸盐矿物

乔沟湾——西河口地区延长组长9、长10油层组中碳酸盐矿物是重要的胶结物之一, 主要有方解石、铁方解石、白云石、铁白云石及菱铁矿等。一般来讲, 在早成岩期以方解石为主, 局部泥微晶碳酸盐较多, 多以孔隙充填形式产出;铁方解石和白云石主要发育在成岩的中——晚期, 以亮晶碳酸盐为主, 呈嵌晶胶结、连晶胶结或交代碎屑矿物等形式产出。

铁方解石和方解石两种胶结物在两个油层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 长9油层组中方解石含量稍占优势, 其平均含量为1.49%;长10油层组中含量有所下降, 为0.1%。长9油层组中铁方解石平均含量也较高;长10油层组由于发育浊沸石, 其铁方解石平均含量较低, 为0.92%。

3 结构特征

3.1 碎屑粒度

乔沟湾——西河口地区延长组长9、长10油层组砂岩的图像粒度资料表明, 该区延长组砂岩以细粒砂岩为主, 属细砂岩的粒径范围。其中, 平均粒径为2<Φ≤4 (0.125~0.25mm) 的样品属细砂岩, 占样品总数的94.18%, 粒径为1<Φ≤2 (0.25~0.5mm) 的中砂岩占5.19%。长10油层组细砂粒级均是岩石构成的主要粒级, 而在长10、长9油层组中砂级粒度出现的频率相对较高, 特别是长10油层组, 砂岩薄片分析数据同样显示如此结果。

3.2 碎屑分选性及磨圆度

乔沟湾—西河口延长组长9、长10油层组砂岩的薄片鉴定中, 对碎屑颗粒的分选性、磨圆度及胶结类型分别进行了统计。分选性统计结果显示, 研究区延长组砂岩的分选总体上为中等至好;对长9、长10油层组砂岩样品的磨圆度统计表明, 碎屑颗粒的磨圆度以次棱为主;砂岩样品的胶结方式统计显示, 研究区延长组长9、长10油层组砂岩主要以孔隙式胶结为主, 其次为孔隙—薄膜式胶结, 而薄膜、加大及孔隙—加大式胶结较低。

4 结论

(1) 乔沟湾——西河口延长组长9、长10油层组源区母岩以结晶片岩和岩浆岩为主。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 长石主要来源于花岗岩、片麻岩、片岩等组成的结晶系列, 少量来自火山岩系或与之同期的喷发火山碎屑物质。

(2) 乔沟湾——西河口延长组长9、长10油层组主要胶结物为绿泥石、铁方解石、方解石、浊沸石、高岭石、伊利石 (水云母) 及硅质, 此外, 还有一定量的白云石和网状粘土。

(3) 乔沟湾——西河口延长组长9、长10油层组砂岩胶结方式主要为孔隙式, 其次为孔隙—薄膜式, 也有少量的薄膜、加大及孔隙—加大式胶结。

参考文献

[1]郑荣才, 文华国, 韩永林, 等.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长6油层组湖底滑塌浊积扇沉积特征及其研究意义[J].成都理工大学 (自然科学版) , 2006, 33 (6) .

[2]朱平, 黄思静, 李德敏, 等.粘土矿物绿泥石对碎屑储集岩孔隙的保护[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 31 (2) :153-156.

[3]郝世彦, 李旦.志丹油田义正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石油地质特征[J].西北地质, 2005, 38 (4) .

储层岩石学特征 篇4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古近系及新近系已勘探开发多年,并且取得了较大成就。南翼山构造为典型的背斜构造,平面上为椭圆形,剖面上为背斜状,南翼山浅油藏的主要储油层系为新近系上新统下油砂山组上部及上新统上油砂山组下部,为背斜构造控制的岩性层状油藏[1,2,3]。上油砂山组为灰色泥岩与灰色钙质泥岩夹薄层灰岩与泥灰岩;下油砂山组主要为灰色、深灰色泥岩与灰色钙质泥岩夹少量灰色泥质白云岩、灰质白云岩、碎屑灰岩、藻灰岩,沉积相类型主要为湖泊相沉积,沉积环境稳定,本文就南翼山浅油藏储层岩石学特征进行探讨。

1 碎屑岩岩石学特征

碎屑岩主要分布于浅湖区,半深湖区分布较少。浅湖区分布的碎屑岩主要为粉砂岩,单层厚度小,一般3 m以内,见水平层理、砂纹层理、小型交错层理;也见少量细-粗砂岩,这些粗粒砂岩主要为洪水期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冲入较深水区而形成,由于数量十分有限而未单独划相。半深湖区分布的砂体主要为泥质粉砂岩,单层厚度小,一般2 m以内,见水平层理。

1.1 宏观岩石学特征

南翼山油砂山组总体来讲为一套碳酸盐岩沉积,主要发育砂岩及粉砂岩。

1.1.1 砂岩

本区砂岩包括粗砂岩、中砂岩和细砂岩,但分布少量。颜色以浅灰色、灰色为主,也见棕黄色、棕褐色。砂岩的成份以长石、岩屑(图1-a)为主,石英次之。由于多为钙质胶结因而结构致密。砂层多为薄层状,正粒序,发育块状层理、平行层理、波状层理、沙纹层理;颗粒分选性、磨圆中等;总体来看,结构成熟度中等。

1.1.2 粉砂岩

粉砂岩在本区也不太发育,多呈灰色、浅灰色,偶见棕灰色。岩石类型可分为灰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和含钙泥质粉砂岩等。多为薄层,发育砂纹层、微波状、脉状、波状等层理(图1-b)。泥质含量变化较大。是水动力条件较弱的条件下的产物,常见于浅-半深湖等环境中。粉砂颗粒成分主要是石英,次为长石、岩屑,分选性和磨圆度较好,成分成熟度中等-较好,结构成熟度中等。填隙物为泥质杂基和(或)方解石等胶结物。粉砂岩多为浅-半深湖相砂坪沉积。

1.1.3 泥岩

该岩类是工区分布最广、厚度最大的一种岩石。主要包括纯泥岩(图1-c)、灰质泥岩、粉砂质泥岩及过度岩类等。颜色主要为浅灰、灰、深灰色,偶见棕灰色。多见水平层理。主要由水云母等黏土矿物组成(图1-d),黄铁矿晶粒也较常见。泥岩在浅湖、半深湖相多见。纯泥岩比较疏松,含钙时较致密。

1.2 微观岩石学特征

1.2.1 碎屑成分特征

通过薄片观察,碎屑成分以单晶石英为主,石英表面较干净,分选性中等—好、磨圆度中等—较差,呈次圆状、次棱角状,普遍发育波状消光。长石主要见正长石与斜长石,一般具柱状、板状晶形。正长石在中、粗粒砂岩中较多,为6%—20%,平均16%;斜长石在粉砂岩中较多,含量为2%—19%,平均14%。砂岩中岩屑含量纵向变化大、类型多样主要类型为泥岩、碳酸盐岩碎屑。岩石中稳定重矿物种类较少,主要有电气石,锆石,石榴石,磁铁矿等。

石英平均含量由43%减小为20%;长石平均含量由11%增大为20%;岩屑平均含量由8%增大为21%;Q/(F+R) 平均值由2.3减小为0.5,这些特征说明油砂山组沉积时湖退的沉积特征。

1.2.2 填隙物成分特征

本区储层岩石中杂基含量不高,一般小于10%,介于5%—40%之间,平均为10%,基质有两类,一类是由含量不等的蒙脱石、伊/蒙混层、伊利石、绿泥石和少量高龄石组成的泥质基质,主要发育于砂岩储层中;另一类为钙泥质,是由碳酸盐破碎的灰泥屑与泥质混合组成,本区储层岩石属湖相的砂岩体,由于沉积时水动力及水流的颠簸能力有强有弱,故杂基含量变化较大。

胶结物成分主要有碳酸盐矿物方解石与白云石,以及少量的硬石膏,其中方解石含量最高,平均可达28%。它们多为星散状孔隙式填充或斑块状连晶胶结。

1.2.3 岩石类型

根据薄片鉴定成果,利用石英、长石、岩屑的相对含量,采用福克砂岩分类方案,在三角图上投点,就可以得到岩石类型图(图2-a、图2-b)。Ⅰ+Ⅱ油层组岩石类型基本上是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长石砂岩极少;Ⅲ+Ⅳ+Ⅴ油层组岩石类型基本上为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以前者为主,并见长石石英砂岩。Ⅲ+Ⅳ+Ⅴ油层组的石英含量远大于Ⅰ+Ⅱ油层组。说明Ⅰ+Ⅱ油层组的储集砂体与碎屑沉积物搬运不远、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中等—差以及Ⅰ+Ⅱ油层组为湖退情况下沉积的结论相一致。而Ⅲ+Ⅳ+Ⅴ油层组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2 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

2.1 矿物成分特征

本区碳酸盐岩主要由方解石、白云石两种碳酸盐矿物组成,非碳酸盐的自生矿物有黄铁矿、石膏等,还有一少部分陆源矿物,如石英、长石、泥质等[4]。Ⅰ+Ⅱ油层组的石英含量在0—22%之间,平均值小于3.6%;长石含量在0—10%之间,平均值小于1.6%;平均陆源碎屑为8%左右;平均自生矿物1.2%左右。Ⅲ+Ⅳ+Ⅴ油层组的石英含量在0—30%之间,平均值小于6.5%;长石含量在0—12%之间,平均值小于2.5%;泥质含量在0—45%之间,平均值小于6%,平均陆源碎屑为15%左右;平均自生矿物1.9%左右。

2.2 结构组分特征

本区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主要包括颗粒、泥、胶结物三类。现简述如下:

2.2.1 颗粒

①内碎屑

内碎屑主要见于颗粒灰岩,含量变化大,在0—65%之间,平均可达14%。在其它碳酸盐岩中平均小于3%。主要有砾屑(直径大于2 mm)、砂屑(直径0.05—2 mm)两种类型。

砾屑:常见泥晶结构,并伴随其它的陆源碎屑如石英、长石等。本区大部分砾屑以长条形为主,磨园度较差,为快速破碎、就地沉积所致(图3-a)。

砂屑:由砾屑进一步破碎、经较长距离搬运磨蚀而成(图3-b)。其分选、磨圆程度较好,泥晶结构为主。主要分布在颗粒灰岩中,偶见于颗粒云岩中。

②鲕粒

本区所见鲕粒主要为正常鲕和薄皮鲕(图3-c),偶见负鲕。鲕粒大部分为球形,反映形成时水动力强度大。鲕粒核心多见陆源碎屑及内碎屑。

③藻粒(团块)

藻粒是与藻类有成因联系的颗粒,包括藻鲕、藻灰结核、藻团块、藻屑等。藻粒与鲕粒的最大区别在于藻丝体粘附灰泥而形成的波状、梅花状纹层。藻鲕具同心层;藻灰结核具偏心层(顶部发育、底部不发育);藻团块无同心层(图3-d),形态极不规则;藻屑指藻碳酸岩经破碎、磨蚀而成的碎屑,但具藻丝体结构(图3-e)。藻粒主要见于颗粒灰岩及颗粒云岩中,平均含量在20%左右。

④球粒

球粒主要指砂粒级的、由灰泥组成的、无内部结构的分选较好的球形颗粒。其成因为分选好、磨圆度好的内碎屑、生物的粪粒、化学凝聚物、藻粘结团块等。本区所见主要为生物的粪粒(图3-f)与内碎屑。球粒见于多种碳酸盐岩,但主要见于颗粒灰岩中,一般在0—48%之间变化,平均5%。

⑤生屑

生屑一般指生物骨骼及其碎屑。多经过搬运磨蚀,常异地埋藏形成。研究区中多见腹足类化石(图3-g),且保存完整,平均含量2%。

对于上述五种颗粒而言,其含量常变化很大,分布层位不均,明显受沉积环境控制。

2.2.2 生物格架

本区存在藻类,其粘液黏结碳酸盐组分(如灰泥、颗粒等)从而构成粘结格架(为生物格架的一种)形成藻粘结岩(图3-h、图3-i)。这一结构组分在本区不多见。

2.2.3 胶结物

胶结物是指沉淀于颗粒之间的结晶方解石或其它矿物,是由粒间水化学沉淀而成。多围绕颗粒表面呈栉壳状或马牙状分布,常见多个世代同时存在,多期次胶结造成储层物性明显变差。由于本区碳酸盐岩是在弱水动力环境下以泥晶灰岩为主的沉积,因而亮晶胶结物并不发育,一般在0—30%之间变化,平均含量5%左右。胶结类型以孔隙式胶结为主,也见基底式胶结。

综上所述,油砂山组沉积时泥晶基质、颗粒的含量变化很大,主要是以泥晶为主的碳酸盐岩沉积。颗粒的含量对于颗粒灰岩来讲平均可以达到80%;对于颗粒云岩来讲平均可以达到56%;而对于泥晶灰岩、泥晶云岩来讲不超过3%;胶结物含量在0-30%之间变化,平均含量5%左右。

2.3 岩石类型

碳酸盐岩分类方案有多种,如福克(1962)、邓哈姆(1962)、冯增昭(1982)等,考虑到本区未见重结晶作用和交代作用形成的较粗晶的方解石和白云石晶粒[5],笔者将工区碳酸盐岩分为5种类型:颗粒灰岩、泥晶灰岩、颗粒云岩、泥晶云岩、藻粘结岩。

2.3.1 颗粒石灰岩

一般为浅灰色、灰色,偶见棕褐色,薄-中层状。其中颗粒主要是内碎屑、鲕粒、藻粒、球粒(团粒)、生物碎屑,也见少量陆屑。颗粒含量大于50%。为颗粒滩微相的主要岩石类型。颗粒间的填隙物主要为灰泥杂基或亮晶胶结物。主要发育于浅湖相区,常呈薄层状夹于大套泥岩之中。可见水平层理、波痕、小型交错层理。工区内颗粒石灰岩常有白云化现象。

2.3.2 泥晶石灰岩

灰色、深灰色,薄层状。岩石主要由泥晶方解石组成,其中颗粒含量小于50%或不含颗粒。多见水平层理和纹层。为灰坪微相的主要岩石类型。主要发育于半深湖相区,常呈薄层状夹于大套泥岩之中。工区内泥晶灰岩常有白云化现象。

2.3.3 颗粒白云岩

棕灰色、棕褐色,偶见灰色,薄层状。其中颗粒主要是内碎屑、鲕粒、藻粒、球粒(团粒)、生物碎屑,也见少量陆屑。颗粒含量多大于50%。为颗粒滩微相的主要岩石类型。颗粒间的填隙物主要为云泥杂基。主要发育于浅湖相区,常呈薄层状夹于大套泥岩之中。可见水平层理、波痕、小型交错层理及冲刷构造。

2.3.4 泥晶白云岩

灰色、棕褐色,薄层状。岩石主要由泥晶白云石组成,其中颗粒含量小于50%或不含颗粒。多见水平层理和纹层。为云坪微相的主要岩石类型。主要发育于浅湖区,半深湖相区偶见,常呈薄层状夹于大套泥岩之中。工区较纯的泥晶白云岩较少,多含泥质、灰质。

2.3.5 藻粘结岩

为生物格架的一种,工区内不多见。单层厚度多小于20 cm。

参考文献

[1]高云峰,彭苏萍,何宏,等.柴达木盆地北缘第三系碎屑岩储集层特征及评价.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30(4):40—42

[2]党玉琪,施泽进,寿建峰,等.柴达木盆地西部南翼山浅油藏储层特征.天然气地球科学,2004,31(5):498—503

[3]王琪,白斌,李小燕,等.柴达木盆地北缘深部碎屑岩储层成岩演化特征研究——以昆特依凹陷昆2井为例.天然气地球科学,2008;19(2):157—164

[4]寿建峰,王少依.柴达木盆地花土沟油区上干柴沟组—下油砂山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1;28(1):53—58

储层岩石学特征 篇5

L37井区位于陈家庄凸起北坡罗家鼻状构造带。工区内主力含油层系为沙四段和沙一段段地层。油藏类型有构造、构造-岩性、岩性等油藏。目前该区有利储层预测难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沙一段生物灰岩和砂岩储层薄, 现有资料难以分辨;沙四段砂砾岩体厚度大, 泥岩隔层薄, 难以细分期次并进行储层有效预测。叠前反演是以多角度部分叠加的地震资料为基础, 利用振幅系数随炮检距的变化隐含的岩性参数信息, 从实际地震记录中直接识别油气和岩性, 定性地进行地震油藏描述, 因此对储层进行岩石物理分析及有效的叠前敏感属性优选对有效储层的识别十分重要。

2 岩石物理参数研究

为了建立不同岩性与各种测井信息参数之间的关系, 对研究区域16口钻遇目的层井的岩性与其对应的各种测井信息参数进行了参数统计。通过不同测井组合交会分析, 以期建立不同岩性与测井参数之间的关系模式。

通过对沙一段地层内不同岩性与各种测井参数的交汇结果表明, 沙一段有效储层敏感的测井参数为:声波时差、自然电位, 其次为电阻率, 自然伽马。同时, 能够分辨出储层参数分布范围, 沙一段灰岩储层声波时差分布小于310u s/m, 自然电位值分布大于110m v, 电阻率的分布大于10Ω·m, 自然伽马分布小于6API的特点 (如图1) 。

沙四段地层的有效储层以中砾岩为主, 夹有泥岩、含砾砂岩。通过对沙四段储层不同的测井组合交汇分析得出, 能够较好分辨沙四段岩性的敏感测井曲线为声波, 自然伽玛, 中子孔隙度, 自然电位。根据交汇结果和不同岩性在交汇图上的分布, 沙四段储层主要具有相对高速 (4500m/s—5500m/s) , 相对高电阻率 (10Ω·m—15Ω·m) , 和相对低自然伽马 (30API—55API) 的特点 (如图2) 。

在沙四段主要的储集性体砂砾岩中, 具有储集性的砂砾体孔隙度大于8%, 因此将Φ>8%的地层进行孔隙度与不同测井系列交汇分析, 通过分析确定了能够反映Φ>8%储层敏感岩电参数为电阻率和声波时差, 该类储层具有相对高电阻率 (13Ω·m

通过以上分析, 明确本区沙一段和沙四段储层的岩电特征 (表1) :沙一段生物灰岩, 沙四段砂砾岩储层相对于泥岩隔层均具有相对高速, 高电阻率, 低自然伽马的岩电特点;沙一段生物灰岩的储层相对于泥岩隔层能够用自然电位区分;而沙四段的孔隙度大于8%的储层, 由于含有油气的原因, 其速度略微低于不含油气的中砾岩体。

3 油藏地球物理特征研究

3.1 储层的地震反射特征

生物灰岩具有相对的强波阻抗的特点, 表现为强振幅, 低频率连续反射的特点, 其震幅强度在4750-5400之间;砂岩储层对应于较强振幅, 中低频连续性较好的反射特点, 其振幅强度在2200-2800之间;泥岩、泥灰岩则表现为高频、弱反射的特点。由于岩性组合方式不同, 其对应的地震反射轴形态也有所不同。在灰岩的发育区, 同相轴表现为“单轴单峰”的形态;在灰岩和砂岩的发育区则表现“单轴双峰”的形态, 因此针对该特点, 我们对地震相进行划分, 从划分结果看出L37井位于生物灰岩、砂岩的发育区, 而L902井则位于泥岩、油泥岩较发育的地区, 与实际钻井的结果较为吻合, 能够较好的预层储层的展布 (图3) 。

3.2 叠前敏感属性优选

沙四段地层砂岩具有高速的特点, 该区具有中低孔隙度的粉砂岩速度比孔隙度高的砂岩速度高。当孔隙度不变时, 随着泥质含量的增大, 纵波速度减小, 但与纵波速度相比, 横波速度对岩性变化较纵波速度更为敏感。从纵横波速度与泥质含量交会图 (图4、图5) 上分析得出, 砂岩速度高于泥岩, 并且砂岩具有低Vp/Vs的特点。

4 实例应用

针对储层和CRP道集的入射角范围, 对叠前道集进行了角道集转换, 依据远、中、近道集对于油气所反映的信息不同来预测储层的分布。沙四段砂砾岩体振幅具有明显的振幅随偏移距变化的特征。因此, 该区含油气较好的区域就位于振幅变化随着偏移距的增大而减小的区域。沙四段1砂组平面预测图 (图6) 在多次叠加的区域能够较好的预测储层与实际钻井吻合程度较高。

5 结论

本文通过对L37井区的岩性油藏岩石物理参数进行了分析, 优选了反映储层敏感岩电参数和叠前属性, 总结了井区有效储层的定量识别标准。并且得到如下结论:

(1) 沙一段地层, 生物灰岩速度高, 声波时差能够很好的反应出岩性的变化, 此外, 自然伽玛, 电阻率也能够较好的区分储层的岩性变化。

(2) 沙四段地层内, 砂岩具有高速、低泊松比的特征;砂岩速度高于泥岩, 中低孔隙度的粉砂岩速度比孔隙度高的砂岩速度高。

(3) 横波速度对岩性变化较纵波速度更为敏感, 更好的识别储层岩性的变化。

摘要:本文结合L37井区多口井的实钻井数据, 在测井数据及理论模型计算结果分析的基础上, 进行了该区典型井岩电特征统计及分析, 总结了储层岩石物理敏感参数定量标准。以分角度叠加的地震资料为基础, 分析地震波振的变化特征, 综合利用纵波速度, 横波速度, 泊松比等弹性参数, 在交汇分析的基础上, 进行叠前敏感属性优选, 从而可以更好的进行储层的有效识别及分布规律的预测。

关键词:岩石物理分析,叠前敏感属性,储层预测

参考文献

上一篇:ADO数据库访问技术下一篇:台湾技职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