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网技术课程(精选7篇)
组网技术课程 篇1
组网技术与网络管理是高职计算机课程中的专业技能课程, 当今社会是一个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社会, 计算机网络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家庭网络、政府网络、企业网络等上网工程的开展, 急需大批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以及中小型网络组建技术、网络管理方面的专门人才。本课程的鲜明特点是设计性、实践性和技术性相当的强, 培养高职学生扎实的设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是本课程的最终目标。本文就采取哪些教学方法来组织《组网技术与网络管理》课程教学进行深入的探讨。
1《组网技术与网络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组网技术与网络管理》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专业技能课程。目前, 该课程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的一些问题:
(1) 在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结构设置上, 很多高职院校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课程内容也沿用传统的课程体系结构, 即将课程简单地分为理论课程和上机实践课程。这样设置课程体系结构的直接结果是:因为该课程实践性强, 在理论课程中, 学生对理论掌握得一知半解, 无法将学到的理论及时应用于实践, 掌握得不牢固;在上机实践课中, 由于对理论知识理解掌握不透彻, 对于实训内容无从下手, 学生只是简单地照着课本进行命令的敲打, 并不能很好的去掌握实践所要达到的技能水平。
(2) 在课程讲授上, 教师通常比较注重课本内容, 往往认为学生只要掌握课本的内容便具备了组建网络、管理网络的能力, 因而不重视课程结构设计;而实际上课程结构是影响职业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 知识的组织方式是影响知识能否被很好地吸收及运用的决定性因素。
(3) 在考核方式上, 由于缺乏经验、实验设备等较稀缺, 很多高职院校仍采用笔试的方式来进行《组网技术与网络管理》课程的考核。对于实践动身要求很高的《组网技术与网络管理》课程来说, 笔试的考核方式不能很好地反应学生对组网技术与网络管理技术的掌握情况。
针对《组网技术与网络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文对《组网技术与网络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进行了一些改革。
2《组网技术与网络管理》教学改革
2.1 教学内容
根据当前社会对组网技术和网络管理专门人才的实际需求, 坚持理论够用、实操为主的原则。《组网技术与网络管理》课程的教学组织方法以任务驱动教学为主, 把整个课程分成若干个实践任务, 任务教学贯穿整个课程始终。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解决一个个任务的同时, 掌握相应的理论和实践技能。《组网技术与网络管理》课程任务驱动教学的课程内容设置[1]如表1:
2.2 教学方法
《组网技术与网络管理》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该门课程的教学, 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2.1 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加以引导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注重学习的循序渐进和积累的老套路, 不再按照教学内容的从易到难的顺序, 而是以完成一个“任务”作为驱动来进行教学, 完成教学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2]。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 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 以学生为主体, 兼顾学生的兴趣,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使学生积极地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 主动地完成“识的更新而进行自我更新的能力, 才能时时处处与信息时代同步。
教师采用这样的教学法是从完成某一“任务”着手, 将所学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 提出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目标, 引起学生的兴趣, 再通过讨论、讲解或操作, 明确哪些是新知识, 哪些是旧知识, 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之完成“任务”, 从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使其以后遇到其它类似的操作也能在稍做尝试后灵活运用, 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建构。
2.2.2 三段六步探究式教学法
本模式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地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 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 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 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 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 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3]。
根据《组网技术与网络管理》的特点, 在任务驱动教学基础上, 结合三段六步探究式教学法, 即将任务驱动教学法, 按照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实践探究的过程展开, 如图1[4,5]所示。
在上述流程图中, 教师与学生分工如下:
师:启发疏导整合引导调控校核点拨自结反馈
生:自究提问明标合作探究交流练习评议矫正
一、自主探究
1、任务引入
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的特点, 巧妙设置教学任务, 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进入探究状态。
2、自学自究
学生进入探究任务的情境后, 教师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学中自究, 在自究中自悟。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 注重学生自学方法的指导, 探究能力的培养, 提高自学探究的实效。
二、合作探究
3、合作探究
学生在自学探究后, 提出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 进行疏导、整理出几个重点问题供学生合作探究。学生可以同桌、小组之间相互启发、相互探讨。
4、教师答疑
合作探索后, 学生与学生, 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面对面的对话、答辨、争论。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
三、实践探究
5、自结自练
引导学生自己归纳任务所得, 把知识系统化, 结构化, 启发学生提炼探究方法, 把知识活学活用等。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设计恰当的分层的练习,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
6、巩固延伸
学生做完练习后, 可让学生评议, 使学生知道自己知道错在哪里, 然后自我矫正, 这样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又发展了学生的能力。在此阶段,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以任务为凭借, 把探究活动向课外延伸, 通过观测, 调查, 查阅文献资料, 观看影像资料和上网等形式, 去获取更多和知识。
2.2.3小组教学法
小组教学法是在任务驱动式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种组织形式, 通常以3至5名学生组成一个任务组, 确定一个组长。由组长负责把任务分成多个子任务, 然后分配给组内的各个学生。小组教学法模拟公司的项目组, 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工作现场的气氛, 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实践, 从而掌握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
2.2.4实训教学
通过上述三种教学方法的综合, 十六周的课程下来, 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网络组建与管理的基本技术。这时候, 我们拟安排一周的实训, 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在实训中, 结合项目教学法和小组教学法的优势, 将整个实训安排如表2所示:
综合运用上述教学方法, 希望达到的效果是: (1) 让学生由单纯的听讲学习到学生自主学习; (2) 由单纯的讲授到师生互动教学; (3) 让学生从个别化的学习走向合作学习。
2.3考核方式
为了能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需使课程的考核和课程的教学特点相适应。因而制订了期末考试, 平时考核和任务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具体措施如下[6]:
(1) 期末考试, 占总成绩的40%, 期末考试是通过一些上机操作的试题来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平时考核, 占总成绩的20%, 平时成绩由考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组成, 主要是督促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3) 任务考核, 占总成绩的40%。在学生完成各个任务时, 分别给予各个子任务一个考核成绩。任务考核的总成绩即为各子任务的平均成绩。通过任务考核, 可以使学生更加注重任务的完成, 将所学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并加以运用。
3结论
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组网技术与网络管理》课程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主要研究如何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训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融入《组网技术与网络管理》课程中, 增加学生的实践技能, 使学生能适应社会需求。对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措施, 但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 我们还需要不断加大改革的进度, 不断努力, 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为企业培养更多网络组建与管理方面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摘要:《组网技术与网络管理》是一门高职计算机课程中的专业技能课程, 也是一门实践动手很强的课程。本文分析了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三方面进行了改革, 教学效果反应良好。
关键词:教学改革,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组教学法,三段六步探究式教学法,实训教学
参考文献
[1]褚建立等, 《中小型网络组建》.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0年3月第1版
[2]潘立英等,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 中华百年教育, 2004年:88~92
[3]胡小英, 探究式数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江西师范大学学位论文, 2004年
[4]田乐等, 新课改下如何确立"信息素养培养"的理念, 考试周刊, 2010年21期:61~65
[5]百度文库 (yening1113) , 《三段六步探究式教学法》.2011年10月
[6]柯钢等, 《JSP编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福建电脑, 2012第1期:200-202
组网技术课程 篇2
“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课程教学目标是紧紧围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使学生掌握局域网技术原理, 具备构建、配置、管理和维护多种常用的、多平台的、包含广域网连接的且功能完善的、安全的大、中和小型企业网的实际技能, 满足社会对组网人才的需求。
本课程内容涵盖局域网原理与组网工程两个方面, 其中组网工程部分讲述局域网的规划、设计与实施, 网络设备的配置, 综合布线系统和故障排除等, 偏重工程实践, 要求较高的动手能力。要实现本课程教学目标, 离不开实践性教学的支持。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工程实践技能, 进行了一些实践教学探索和改革。
1“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课程实践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教师工程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效果不理想
当前高校教师基本都是从高校到高校, 具有较高的学历, 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较高, 但高校教师少有公司工作经验, 甚少参与实际工程项目, 实际工程能力有待提高。我校虽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 但在引进师资时主要也以学历和科研能力的高低作为首要条件, 我校“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课程组成员多数未在公司工作过, 基本未参加过组网工程实际项目, 因而在综合布线的工程预算、规划与设计、实施和故障排除等网络工程能力等多方面知识多停留在理论上, 导致这部分实验、实训内容缺失, 而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工程问题也多无能为力, 影响学生进一步理解和领会局域网知识, 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 课程实验教学的硬件环境满足不了对课程实验的需求
“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的实验室包括网络实验室和综合布线实验室。我校近年来投入近百万元, 逐步建立了网络实验室, 实验室配备了5套路由交换设备和网络安全设备, 2套无线组网设备和IP语音通信设备, 网络设备主要有:1台LS-7502核心交换机、5台RT-AR28-11接入路由服务器、15台RT-MRS2020路由器、5台LS-S3610三层交换机、15台LS-E126两层交换机、5台NS-Sec Path F100防火墙、1台NS-Sec Path V100 VPN网关、2台EWP-WA1208E无线接入设备、1台XE-200 (含50用户license) 语音服务器等, 基本能满足一次一个班30名左右学生的网络实验需求。但我校网络设备以H3Com产品为主, 数量上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求, 缺乏市场上其他主流网络产品如思科等设备。2012年, 我校投入了近30万元建立了综合布线实验室, 提供了综合布线各子系统所需设施、工具, 一次能满足30名左右同学的实验。不过综合布线实验室的建设以铜缆布线为主, 而光缆布线这方面的实验室建设内容仍有待进一步投入完善。
当然实验室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是一个不断更新淘汰的过程, 实验室建设离不开学校的支持。
1.3 实践性课程内容设置不够科学
教师工程能力的不足和实验设备的缺乏必然导致实验内容设计得过于简单, 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而综合性, 设计性和应用性实验较少, 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工程能力, 有必要对“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课程实践教学进行改革。
2“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2.1 注重实践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我校网络设备以H3Com为主, 缺乏思科、华为、锐捷、迈普等品牌产品, 其中思科等品牌市场占有率高, 产品配置与H3Com产品有着较大区别。“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课程要学习各种社会主流的网络产品。为解决这种问题, 课程组在实验中引入如Cisco-Route Sim等网络模拟软件进行模拟实验;而综合布线的光缆布线部分教学内容则在授课中多增加相关视频, 以弥补实验设施的不足。
2.2 课程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课程实验教学目标, 合理开设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的开设要具有系统性与实用性, 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课程组把实验内容划分为3个方面:网络设备配置, 服务器配置和综合布线工程实施。
2.2.1 网络设备配置主要是路由交换设备的配置
“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课程特点是协议多验证性实验较多, 而综合性、设计性和应用性实验内容较少, 有必要重组实验体系, 优化课程结构。课程组在组织实验内容时, 根据现有实验条件, 设计了一个小型局域网, 该局域网由6台计算机, 2台服务器, 1台路由器, 1台二层交换机和1台三层交换机组成。具体实验时可每组6—8名同学, 共同完成该实验。实验网络拓扑如图1所示。设计的实验主要有:交换机端口配置 (Trunk、Hybrid) 、VLAN配置、STP配置、路由协议配置 (静态路由协议、RIP、OSPF、BGP) 、广域网协议配置 (PPP、FR、ATM) ;网络安全方面安排的实验主要有:防火墙ACL配置、ASPF状态检测、VPN实验 (IPSEC实验) ;网络管理实验主要是使用如SNMPc等网络管理软件实现网络基本管理功能;IPv6实验单元的实验内容主要有:IPv6的地址结构、IPv4/IPv6双协议栈技术、隧道技术等。
2.2.2 服务器的配置
局域网的运行离不开服务器的支撑, 服务器的配置作为局域网基础技术是“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服务器配置以Windows Server 2008为基础, 选取了DHCP、DNS、WWW、FTP和电子邮件等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内容。
2.2.3 综合布线系统知识
这部分的实验内容突出预算, 设计和实施能力的培养。课程组安排了如下实验内容:综合布线7个子系统的设计和安装, 信息插座、PVC线管 (槽) 、桥架等设计、安装和布线, 机柜安装, 铜缆配线设备设计和安装, RJ45水晶头端接和跳线制作及测试, RJ45网络配线架和110型通信跳线架端接, 基本、复杂永久链路等实训内容。
2.3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组网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 企业对网络专业人才能力的需求中也特别强调了实践动手能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社会的支持, 我校“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课程除在校内开设了3周的综合实训外, 还与社会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我校已经在盐城电信, 盐城移动, 江淮动力和江苏悦达起亚等单位建立了实习基地, 在完成校内实训、实习的同时, 组织学生到这些单位参观、实习, 请有组网经验的工程师讲解本单位的组网拓扑, 具体的网络产品和综合布线方法, 启发学生比较这些单位组网的异同及各自组网的特点, 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大局观。
作为对校内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 在实习基地的校外实习也由于紧贴实际, 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 对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有极大帮助。
2.4 加强师资培训
由于本课程的工程特点, 教师自身工程能力的强弱决定了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我校鼓励相关网络课程教师参加国家级网络工程师、思科和华为等认证工程师考试, 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同时, 我校在组建综合布线系统实验室时, 专门安排2名网络教师全程参与到实验室建设中去, 同时请设备供应商工程师作组网工程实践培训;每年暑假, 我校都组织中青年教师到网络公司进行为期1—2个月的工作, 积极参与到公司的实际网络项目中去, 提高教师的网络工程能力。另外, 在教师承担网络实验课之前, 请经验丰富的教师作课前指导, 力争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3 结语
“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它们相互促进, 相互渗透。实践教学可以形象化理论教学, 深化课程理论知识。实践证明, 对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改革, 不但能促进课程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施, 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
摘要:实践性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重要教学环节。本文针对“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课程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围绕实践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内容与师资培训等方面, 阐述了对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方法及实践。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改革,局域网技术,组网工程
参考文献
[1]王宝智, 马潮技, 等.局域网设计与组网实用教程[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组网技术课程 篇3
1 实验教学要有系统性与实用性
“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课程原理多、协议多,因此需要验证性的实验多,而综合性、系统性实验少,这对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十分不利。因此我们在组织实验教学内容的时候并不是对教材内容生搬硬套,而是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减少验证性实验,并做必要的补充。经过筛选和补充后,提高了实验教学的系统性和实用性。我们把本课程的实验教学设计为一个小型计算机局域网的构建,这个小型局域网具备了局域网的主要功能,系统性、实用性都很强。整个实验要求学生利用4台计算机、1台服务器、1台路由器与防火墙、2台交换机、若干耗材,完成局域网的组建,并建立和发布网站。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整个实验按照课程教学进度分布实施,大约需要16学时左右,实验内容大致可分为一下几个方面:
1)制作非屏蔽双绞线并组建对等网:要求学生掌握直通和交叉网线的制作方法,熟悉常用组网工具与设备;
2)安装网络操作系统:要求学生了解Windows Server2003的特点和主要功能,掌握安装和使用的方法;
3)TCP/IP协议配置:要求学生掌握静态IP地址的配置方法、掌握子网掩码的作用和配置方法;
4)WWW服务器配置:通过实验使得学生WWW服务器的安装、配置和创建网站的方法。
5)DNS服务器配置:通过实验使得学生掌握DNS服务器的安装、配置和管理方法。
6)FTP服务器配置: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FTP服务器的安装、配置和管理方法;
7)防火墙与路由器的安装与配置。
其中DNS服务WWW服务器、FTP服务器都安装在Windows Server2003服务器上。这个结构也是一般的单位常用的网络结构,接近真实的计算机网络应用状况,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这样生动逼真的实验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主观能动性得到极大的发挥;实验获得了经验,极大的方便了今后的实际工作。
2 在实验教学中深化理论教学
“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的实验课程一般对实验目的、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都做了详细的描述,但对实验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却描述的很少。这就造成了学生机械地重复教材上的实验步骤,或者模仿教师的演示操作,对实验中蕴含的理论知识也不进行探究,影响了学生网络设计能力的提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遇到的一些现象,把实验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向学生讲清楚,以理论教学深化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五类双绞线的制作时,要补充讲授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论问题:
1)双绞线问题:全双工通信需要两条线即可,一条接收线,一条发送线,为什么五类双绞线要用两对呢?我们可以从串扰平衡电路来讲解使用对线的原因。电通信容易受到电磁干扰,用一条导线传输数据,电磁干扰会引起电压信号的变化,造成数据传输错误。如果采用对线传输数据,则是取两条线上电压差来表示数据,在遇到电磁干扰的情况下,虽然每条线上的电压都会发生变化,但两条线上的电压差是不变的,这就减少了干扰的影响,提高了网络的通信性能。
2)线序的颜色问题:标准排线有线序的要求,如EIA/TIA568B标准线序从左到右的顺序为,橙白—1,橙—2,绿白—3,蓝—4,蓝白—5,绿—6,棕白—7,棕—8。为什么是这样的线序呢?其他线序可以吗?从电信的原理讲,两端的线序只要相同,即可通信。但是,如果没有一个标准就会造成混乱,给网络维护和网络故障的排除带来困难。因此,在双绞线的制作中,大多采用EIA/TIA568B标准线序。
3)EIA/TIA568B与EIA/TIA568A两种标准线序的问题。制定两个线序标准是制作交叉线的需要。如果网线两端都按一种方式排序就叫直通线。微机与交换机、交换机与路由器都采用直通线连接。如果网线的两端采用两种线序,一端是EIA/TIA568A,另一端是EIA/TIA568B,那么这种做法叫交叉线。EIA/TIA568A标准线序从左到右的顺序为,绿白—1,绿—2,橙白—3,蓝—4,蓝白—5,橙—6,棕白—7,棕—8。微机与微机、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的连线都采用交叉双绞线。有的交换机已经带有智能分辨功能,所以正线反线都可以正常使用。两端都带有RJ-45的网络连线无论是采用EIA/TIA568A,还是EIA/TIA568B,本地的1、2两脚为信号发送端,3、6两脚为信号接收端,这两对信号必须使用一对双绞线进行信号传输。
3 实验中的互动
目前我们软件工程学院建立了独立的网络实验室,通过配备路由器、交换机并安装一些网络协议分析软件来搭建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网络操作环境,在这种实验设施配备较为齐全的有利条件下,我们除了对实验过程有明确要求并给出一定的规范外,还需要对实验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并增强互动环节,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实验课给学生动脑练手的作用。
在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的实验内容中除了包括传统的网络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的安装与配置、网络设备的基本操作,与交换机相关的虚拟局域网VLAN的划分、MAC地址的绑定等实验以及与路由器相关的静态和动态路由配置、NAT转换等实验外,更重要的是如何设计简单而全面的综合性实验。
例如,给出一个实际的企业网络架构,要求学生在可能保持原有网络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利用一些路由器和交换机的组合来实现网络内外互访的安全设计,并设立临时的网络管理员,让学生借助网络抓包软件对出入防火墙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实现一定的包过滤功能;类似这种实验能够涵盖传统网络实验中的各个片段,并结合了一定的防火墙配置知识,实现技术以及网络数据包和协议分析软件,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研究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程序分析能力以及网络编程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在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现场提问和答疑方式来了解学生在每个环节的设计思路,发现问题时及时作提醒和解释,并结合实验报告的内容来掌握学生对知识理解和应用的程度。这种有一定实际意义和挑战性的实验内容以及实验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能激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看、多问和多思考的热情,也能达到知识从书本流向实际应用的目的。
4 结束语
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理论教学能够深化实验教学的内容,实践教学也可以促进理论教学的进行。因此在“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课程中,开展有计划的实验教学活动,再结合理论讲授,能使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大大提高,从而锻炼了实际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尚晓航,马楠.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8-22.
[2]苏英如,郭楠.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35-38.
[3]刘彦保.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111-112.
[4]赵立江.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人才教育改革的实践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6(11):72-73.
组网技术课程 篇4
关键词:组网工程,课程特色,解决方案,教材建设
局域网作为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的信息平台, 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娱乐以及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随着网络新技术的发展和企事业新的应用需求, 社会急需大量的局域网工程技术人才, 尤其是具有比较丰富的设计经验和管理维护经验的高级网络工程师。“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是我院针对以上情况, 为网络工程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方向的学生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该课程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局域网的相关技术以及网络设计、网络故障排除等工程技术。笔者根据该课程多年的教学实践, 从课程改革、教学组织形式, 教材建设, 实验室建设、学科竞赛建设等方面进行阐述。
1 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课程的特点
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课程具有如下的特点:
1.1 课程涉及的网络知识比较广泛
学习该课程的前提是学生具备计算机网络和T C P/I P的基础理论知识。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课程主要包括局域网的基本概念、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常用技术、综合布线系统、局域网安全与管理、局域网规划与设计、局域网常见故障排除等内容。
1.2 课程对教师的网络工程能力和经验要求比较高
由于该课程涉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设备 (交换机、路由器等) 的配置和调试, 服务器的安装配置、综合布线系统的实施和测试, 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软硬件运用能力, 网络工程能力, 编写网络文档的能力。教师需要具备主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如表1所示。
1.3 课程对实验室建设要求比较高, 投入大
该课程的实验和实训教学主要需要建设网络实验室和网络布线实验室, 设备资金的投入比较大。如Cisco或神州数码的交换机和路由器, Fluke的网络测试仪等。
2 课程存在的问题
2.1 合适教材相对缺乏
目前的局域网类书籍比较繁杂, 但合适的本科教材比较缺乏。网络工程师系列类的书籍一般都是多册, 不适合做本科生的教材;网络系统集成类的书籍一般注重网络规划设计, 但缺乏必要的设备配置内容;本科、高职类的书籍一般有缺乏以网络工程为核心的网络设计方法和过程、网络故障排除以及局域网案例过于简单等问题。
2.2 实验室建设和实验内容开发不够
由于网络实验室投入比较大, 所以为了充分利用网络设备资源, 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需要对网络实验进行分类, 如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并且需要开发足够的实验数量, 包括需要开发自主性试验。这些都是该课程实验教学需要面对的, 但实际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开出不足。
3 课程改革的设想和方法
下面从课程安排和讲解、教材建设、实验实践教学、专业竞赛等几个方面对课程改革的设想、方法以及实践进行阐述。
3.1 课程安排和讲解表现为二个突出
3.1.1 课程突出局域网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
以校园网和企业网为起点, 使学生对局域网的主流技术、主流产品以及完整的解决方案有所掌握。要求学生掌握若干知名厂商的产品线, 并且进行对比, 完成大作业或者报告, 为后面的网络规划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3.1.2 课程突出网络规划设计的核心地位
以网络工程的生命周期引领局域网的需求分析、规划设计过程以及相关网络文档的编写。要求学生以网络实验室或者校园网建设为案例需求, 完成需求分析、逻辑设计、物理设计、网络实施 (模拟软件和虚拟机) 、测试等过程;完成可行性报告、需求分析说明书、设计说明书等文档的工作;需要学生掌握Project项目管理软件、Visio绘图软件等工具。这样带来了考核方式的变化, 不再以试卷的考核方式为主, 学生最终提交的完整文档作为主要考核依据, 同时强调和鼓励团队合作完成项目。
3.2 建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之一, “局域网技术和组网工程”课程的教材建设从授课和实验的角度看, 涉及教学教材和实验教材;从内容的角度看涉及路由器与交换机、网络综合布线、网络操作系统和服务器、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安全和管理等技术。我院结合自身授课经验和教学条件, 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的“21世纪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规划教材”系列中出版了《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一书, 加强了该课程的建设力度。我校重点规划建设教材《网络工程实验和实训教材》正在建设当中, 内容涵盖了该课程的实验内容。
3.3 实验和实践教学
我院组建了神州数码网络实验室, 其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网络实验室能够为学生提供本地以及远程网络实验。学生不仅可以在实验室完成实验, 也可以在寝室远程完成实验。
网络实验室能够开设路由器实验3 0个, 交换机实验20个, 综合实验10个。这些实验一方面比较全面, 另一方面根据难度和学生能力进行层次教学, 同时鼓励教师和学生开发自主性实验。
结语
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是一门内容多, 实践性强的课程, 其对教师和学生的网络系统集成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该课程的建设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都有很大的改革和创新空间。今后我院还要加大网络实验室建设力度, 加强和学校网络中心、网络公司的合作, 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教学方法和工程案例, 加强学科竞赛, 进一步完善该课程的教学机制。
参考文献
[1]苗凤君, 潘磊, 夏冰, 裴斐.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2]苗凤君, 潘磊, 郑秋生.我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08 (10) :145-147.
[3]栗琳红, 张勇斌.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计算机教育, 2009 (15) :123-124.
组网技术课程 篇5
1 组网技术课程教学任务及课程改革思路
科学、合理的课程改革需要正确的思路, 推进组网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应该从夯实基础和抓好教学习题入手, 要在组网技术课程中强化计算机网络原理的教学, 突出学生对计算机应用与操作系统的实际掌握, 明确网络相关的预备知识, 使学生的学习和组网技术课程变得更为顺畅。
第一, 在组网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中应该尊重学生组网技术学习的主动性, 要通过组网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明确组网的各环节, 突出组网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储备。
第二, 在组网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中应该发展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要从实际高职院校特点与学生技术发展特点出发, 在教学中介绍一些实际的、具有代表性的组网案例, 要结合组网管理和网络维护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进而做到对学生兴趣的吸引, 以便使学生掌握组网技术。
第三, 在组网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中应该提高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水平, 要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作为教学的突破口, 以实际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建和应用作为核心, 让学生以直观的体验和牢固的基础来加深对组网技术的理解。
第四, 在组网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中应该建立拓展知识的体系, 将组网技术作为网络管理、网络应用、网络建设的基础, 在有计划地不断渗入其他专业技术知识和操作的同时, 实现学生组网技术相关环节专业能力的发展。
为保证教学目的的完成及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对本课程的改革思路如下:
第一, 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突出组网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色。第二, 教学中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 既要满足优秀学生的学习需要, 同时也要设计出满足普通学生实践活动和职业适应能力的教学方法。第三, 对于组网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要有全面而科学的观念, 要善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和研究, 找到解决学生各类问题的方法。第四,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促进师生交流, 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五, 通过多媒体课件开发, 简化教学过程,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
2 组网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
组网技术课程的特点是课堂讲授与实际网络操作相结合, 同时课程也要求辅助以课堂分组讨论、经典案例分析,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实现组网技术课程的目标, 而且也能够做到对学生组网技术课程兴趣的激发。在组网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变革过程中, 应该鼓励教师采用现场教学、分组讨论等方式, 这有利于学生对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同时也有利于组网技术课程教学效果的保证。
在组网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 要扩大学生对组网技术的基础性准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和校园网去查找组网技术相关的信息和资料, 以对基础知识的前期掌握来提高组网技术教学的效果, 同时也可以发展学生计算机方面的自学能力。
第二, 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组网技术教学内容必须突出高职院校技能型课程的特征与要点, 在组网技术教学中多结合实际典型组网案例进行教学, 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在锻炼中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计算机网络实践水平。
第三, 注重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衔接, 在教学中避免重复。组网技术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要以课程核心为基础, 充分挖掘组网技术教学的资源价值, 在发展学生学习潜能的同时, 做到对学生发展的有力促进。
3 组网技术课程教学应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
3.1 课堂组织形式方面
第一, 将课程的整个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阶段, 即随堂模块实训, 课程综合实训, 工程项目实践, 前两个阶段在校内完成, 第三个阶段在实习阶段完成。
第二, 课程教师组根据职业岗位的技能需求设置每一阶段的实训教学方案, 专业教研室对这些方案进行讨论认证, 并经教研室主任、系教学主任审批后, 报教务处批准实施。
第三, 根据实训教学方案的要求, 实训指导教师在每次实训前认真准备好实训所需要的设备仪器。
第四, 实训过程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 指导教师负责项目的测试与验收, 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修养。
第五, 课程教师组每月定期召开课程教学研讨会, 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可行性建议, 并就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交流。
3.2 教师指导方法方面
第一, 讲练结合, 先讲解实训的要点、方法、步骤、注意事项, 然后根据情况的需要现场操作演示和指导。
第二, 重点突破, 实训中注意概括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或示范。
第三, 实训讨论, 每完成一个实训项目内容, 教师要集中学生进行研究讨论, 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和建议。
第四, 进行实训总结, 总结实训的过程, 写出实训报告。
3.3 考核内容与方法
考核内容应该紧密结合组网技术的专业知识, 要重点对职业素养的培养予以高度重视, 通过技术考核和职业技能考核, 再综合评定学生组网技术学习的效果。
3.3.1 职业素养考核
职业素养的考核要紧密结合组网技术教学的实际, 要围绕组网技术教学中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参与情况等方面进行。在考核职业素养的过程中, 要突出团队协作意识和技术创新意识等重要内容, 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发展过程得到更为精准的体现。
3.3.2 专业知识
我们将来自相关IT企业一线的真实案例和项目按照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岗位所需综合应用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提炼。专业知识的考核主要有三种方式:笔试闭卷考核、项目方案设计、现场口试考核。
3.3.3 职业技能实践考核
职业技能实践主要考核学生职场环境下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职业技能实践有两种考核方式:项目实践考核及期末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核。前者主要是在某个项目教学结束后, 每个学生参加一个任务的抽查考核, 独立操作完成。而进行期末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核是因为学生在平时单个项目学习的过程中不管是理论知识还是操作技能一般掌握较好, 但职场环境中要求的是综合职业技能和素养, 是分析解决实际复杂问题的能力, 因此, 我们利用Packet Tracer计算机网络仿真软件设计了期末的综合实践能力考核, 综合考核学生的各项职业技能。课程的总成绩=平时考勤20%+项目化考核成绩40%+期末的笔试考核和期末综合技能考核40%。
4 结语
组网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与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和主人, 能够很好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引导和激发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意识, 从而让学生知识与能力并重。
参考文献
[1]徐建高.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构建浅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05) :23-24.
[2]曹永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职业技术, 2013, (04) :87-88.
组网技术课程 篇6
计算机组网课程是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职业技能课。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讲授网络建设与维护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 同时对大量已成功实施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强化学生在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 培养学生网络工程方面的规划、安装、管理、维护等能力。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使学生全面而细致地了解组建一个计算机网络的各个环节;从实际出发介绍一些实际的组网和网络管理及维护方法;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和实际网络系统关系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掌握组建网络和进行网络管理所需要的各种专业技术知识;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随着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高职计算机组网课程教学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 逐渐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 由于网络技术自身范畴定义的扩大及应用的普及, 传统的计算机组网教学内容呈现滞后状态, 难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1 组网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传统教学理念落后, 束缚教学质量提高
在传统计算机组网教学理念中, 普遍重理论、轻实践。很多教师重视课堂理论知识的教学, 但是对于实验教学, 并没有去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授课过程中, 大都以板书方式进行讲解, 往往容易出现学生对知识理解不够深刻、实验操作缺乏有效指导, 出现操作不规范、实验结果不准确等情况, 从而导致计算机组网课程的教学质量明显下降。
1.2 学校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
计算机组网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实操。基础理论知识的授课多以教材为基础, 高职院校中存在一些教材陈旧、与社会脱节较严重的现象。与理论实操相关的实验室环境、实验指导书等也存在类似问题。有些高职院校因为资金投入、专业建设等方面的原因, 甚至没有专业的组网机房实验室。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锻炼机会, 只能通过理论知识来理解这门课程, 难以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1.3 教学方法比较单调, 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计算机组网课程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 同时也是一门比较枯燥的课程。如果教学方法比较死板, 很多学生容易望而生畏, 甚至早早放弃这门课程的学习。
2 组网课程教学多元化思路
通过了解和分析计算机组网课程教学的特点及现状, 可以发现计算机组网课程教学存在一些弊端和不足。针对这些问题, 结合教学实践中的经验,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作为探析高职计算机组网课程教学多元化的新思路。
2.1 夯实基础理论知识教学
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是提高专业水平的关键。高职组网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 强调循序渐进, 切忌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例如, 有些高职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后, 对网络设备指令、服务器的应用操作熟练, 但却不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 不了解OSI七层模型的真正含义、无法区分TCP和UDP工作方式差别, 等。这样, 就会出现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这种逐末弃本的教学方法, 将会禁锢学生今后的提高和发展。因此学好基础理论知识, 为计算机组网课程打好基础, 是提高专业水平的关键。
2.2 课程教学融合新兴技术
网络技术日新月异, 组网课程教学也应当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与时俱进。融合新兴技术是课程教学的必要因素, 通过结合生动鲜活的实际案例, 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3 实验教学方式多元化
计算机组网课程是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实验教学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多元化的实验教学方式是指内容、形式、方式等各个方面的丰富化。第一, 利用专业实验机房教学;第二, 利用模拟软件进行实验教学;第三, 组织实际工作环境参观教学;第四, 利用网络资源等其他方式辅助教学。
2.4 加强师资队伍技能锻炼
本课程的特点要求授课教师具备“双师型”能力, 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具有较高的专业造诣会对教学带来便利。有些教师虽然学历和理论水平比较高, 但缺乏企业实战经验, 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偏向于书本知识, 教学过程中容易让学生感觉这门课程太难懂、脱离现实等问题。因此, 加强师资队伍的技能锻炼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2.5 激发学生创新潜力
学生是课程教学的主体, 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增长是教学目的之一。高职院校的学生年龄、精力、创造力等方面都具有优质条件, 提高课程教学的吸引力, 可以有效启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2.6 加强课外实践与提高
课外实践是计算机组网课程教学的重要一环。课本内的知识自然是基石, 但也难以准确详尽地描述实际的工作环境, 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有效的课外实践活动不可或缺。计算机组网课程的课外实践形式可多样化, 如参观高职院校网络中心的机房及网络环境、鼓励参与学生网管实践活动、组织到校企合作的网络公司参观考察等。
2.7 引导学生参加一些等级考试, 做到以考促学, 以学助考
Packet Tracer软件就是Cisco公司为CCNA考试提供的一款模拟软件, 课程教学与等级考试相结合, 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明确的目标。课程教学中的指导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保证比较好的通过率, 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结语
总之, 计算机组网课程教学有其独特的特点, 在当前环境下也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本文通过分析其教学特点和现状, 针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方法以及课外实践等多个方面的探析, 提出了计算机组网课程教学多元化的新思路, 探索了一套符合实际情况改善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响.浅谈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探索, 2011 (12) .
[2]朱亚东, 陈玉.对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体系建立的深层思考[J].职教论坛, 2012 (8) .
[3]齐惠英.高职计算机课程创新性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2 (12) .
移动自组网安全技术综述 篇7
关键词:移动自组网,移动自组网安全,移动网络攻击,网络防范
1 概述
移动自组网 (Mobile Ad hoc NETwork, MANET) 这种特殊的无线移动网络和传统的网络相比其自身的特点[1]在于不需要预设基础架构、可以自动完成配置、无中心节点、自动实现网络组织、网络拓扑结构有高度的动态性、节点同时担当路由的角色、有限的无线传输带宽和节点资源。目前, 移动自组网的军事应用仍然是其主要方向[2]。信息化战争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使移动自组网已经成为当前数字化战场通信的首选技术。美军为了确保完成各种作战行动, 如指挥, 部署和协调等任务的顺利完成, 研制了大量的无线自组网络设备, 用于单兵、车载和指挥所等不同场合[6]。从武警部队的职责使命来说, 无线自组网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例如在抢险救灾, 处置突发事件中, 构建无线自组网这种不需要固定设施又能快速部署的自组网技术就非常适宜, 工作小组的所有成员可以通过自组网技术构建一个临时通信网络协同完成任务。但是, 移动自组网的以上特点使其自身安全性难以保障, 面临着很多其他无线通信网络所没有的特殊问题。因此, 加强无线自组网络的安全性是笔者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就移动自组网安全进行综述, 分析现有的网络安全技术用来解决实际中遇到的安全问题, 并对未来的研究做出展望。
2 移动自组网存在的安全问题
移动自组网的安全威胁来自无线信道和网络本身, 使用无线信道容易受到被动窃听、主动入侵、伪造身份和拒绝服务等多种方式的攻击, 一旦受到攻击就可能使敌方删除信息、插入错的信息、修改信息或者冒充某一节点, 从而破坏了可用性、完整性、安全认证和抗抵赖性[2]。为解决移动自组网的安全问题, 其安全机制主要研究密钥管理、组通信安全、认证机制、入侵检测机制、节点协作模型、安全路由协议等[3]。移动自组网存在的安全问题有:
2.1 网络攻击。
对移动自组网的攻击有主动攻击、被动攻击。主动攻击通过把错误的报文插入到数据流中或修改通过网络的报文传输, 非法修改数据, 获得授权。由于网络中的节点可以作为路由参与信息的转发, 攻击者可以更加容易地修改消息, 实行中间人攻击。被动攻击试图窃取网络信息, 而无需改变系统资源。被动攻击的例子包括, 窃听攻击和流量分析攻击。
2.2 耗能攻击。
能量是移动自组网中一个关键因素。一个攻击者可以通过请求路由或向某个节点连续发送不必要的数据的方式来耗尽这个节点的能量。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拒绝服务攻击。攻击者的目标是:带宽、计算能力和电池的寿命。
2.3 黑洞攻击。
在Ad hoc网络中存在一种黑洞攻击, 即采用路由选择方式时, 在路由发现阶段恶意节点向接收到的路由请求包中加入虚假可用信道信息, 骗取其他节点同其建立路由连接, 然后丢掉需要转发的数据包, 造成数据包丢失的恶意攻击。
2.4 路由协议攻击。
路由协议的攻击来源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是来自外部的攻击。外部攻击者通过插入路由数据包, 重传过时路由信息, 或者更改路由信息来分隔网络, 或产生大量的重传信息和无效路由加大网络负载。第二种也是比较严重的威胁来自内部恶意节点, 它可能对其他的节点广播不正确的路由信息。侦测出这类不正确的信息非常困难, 因为恶意节点能够利用它们的私钥产生有效的签名, 所以只要路由信息被每个节点签名后将不再工作。
3 移动自组网的安全策略
3.1 密码加密。
加密是保证网络安全的基本手段。移动自组网加密系统的安全性依赖与正确的密钥管理。密钥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信任模型、密码系统、密钥生成与分发、密钥的存储。在传统网络当中通常采用一个CA来管理整个网络节点的公开密钥。但在移动自组网中所有的节点都容易受到攻击, 也容易被地方捕获。如果在移动自组网中也采用一样的方法, 那么一旦这个CA节点被俘获了, 整个网络也就崩溃了。所以采用的安全策略就是:将对一个CA的信任分散到对若干个节点的共同信任, 即信任分散。门限加密方案通过秘密共享解决了信任分散问题。目前有限域上的椭圆曲线加密算法是比较有效的方法[5]。
3.2 入侵检测。
移动自组网非常脆弱, 特别是移动节点缺乏物理保护。入侵检测可以防止节点的偷窃和捕获问题, 使节点不落入敌方后重新加入网络, 导致攻击从内部产生。入侵检测是一道确保移动自组网安全的防火墙。在文献[6]中Yongguang Zhang和Weeke Lee提出了一个基于Agent的分布式协作入侵检测方案。
3.3 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是针对越权使用资源的防御措施, 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移动自组网的特点决定无法使用传统网络下的访问控制, 文献[1]中介绍了适用于军用的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在移动自组网中由于每个节点都是平等的, 通常采用分布式访问控制。
3.4 路由协议。
路由技术是移动自组网的关键技术之一, 其目标是实现路由信息的安全性, 防止恶意节点对路由协议的破坏。经过多年的发展, 已经提出了十几种移动自组网信道协议。受硬件技术发展的限制, 很多网络节点都只能支持单信道, 在[7]中作者融合了普通MANET路由和容迟网络 (DTN) 路由设计了抗毁性增强路由协议STHR。STHR的分组投递率要优于AODV路由, 而路由时延低于DTN喷雾等待路由。
4 总结与展望
由于移动自组网的特点, 使传统网络的安全策略无法应用到移动自组网上, 必须针对其特点设计专门的安全方案。本文针对移动自组网目前存在的安全问题介绍了入侵检测、密钥管理、路由协议这几个方面的防范措施。对移动自组网安全性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课题。安全性的提高会使移动自组网可以更加广泛、可靠地应用于军事这种安全性要求较高的行业。总体来讲, 下一步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降低算法的复杂度, 减小算法对资源的要求。二是节能和功率的控制, 如何以较小的功率实现较大范围的覆盖, 如何选择有效的功率控制算法, 既减小对邻近节点的干扰, 又增加网络容量, 也是移动自组网面临的问题。三是建立具有自适应可调整的安全方案。根据网络资源的实际状况调整其功能, 并使用相应的安全方案。四是提供对组播的安全保护, 组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减少网络流量, 特别适用于军事指挥网络。
参考文献
[1]洪帆, 高见元.Ad Hoc中的安全问题[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05.2 (54) :56.[1]洪帆, 高见元.Ad Hoc中的安全问题[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05.2 (54) :56.
[2]苏炎荣.移动自组网MAC协议性能的研究与优化[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8, 80.[2]苏炎荣.移动自组网MAC协议性能的研究与优化[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8, 80.
[3]张磊.移动自组网络协议关键技术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5.[3]张磊.移动自组网络协议关键技术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5.
[4]Stallings, W, 杨明与, 齐望东译.密码编码学与网络安全:原理与实践 (第二版)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4]Stallings, W, 杨明与, 齐望东译.密码编码学与网络安全:原理与实践 (第二版)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
[5]谢寿吾.移动Ad Hoc网络安全策略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07, 56.[5]谢寿吾.移动Ad Hoc网络安全策略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07, 56.
[6]Zhang, Y.and W.Lee.Intrusion detection in wireless Ad-Hocnetwork[C].in Proc of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bile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6]Zhang, Y.and W.Lee.Intrusion detection in wireless Ad-Hocnetwork[C].in Proc of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bile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组网技术课程】推荐阅读:
无线组网技术06-27
数字组网技术09-10
自组网技术11-20
组网技术与维护07-23
网络组网技术分析11-03
智能无线自组网技术06-03
《组网技术30+20》教学大纲06-01
地面数字电视组网技术论文11-17
《局域网组网技术教学大纲》09-12
局域网组网技术复习题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