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主题公园(通用9篇)
成都主题公园 篇1
摘要:成都浣花溪公园是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所设计建造的半人工湿地公园。通过该公园的总体规划、功能分区、景观空间、小品导向牌、植物的设计研究与分析取得经验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以致用。
关键词: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1 湿地公园的概念界定及生态旅游特点
1.1 湿地与湿地公园
“湿地系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 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 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这是一个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接收的湿地定义。目前对于湿地公园的定义还没有定论。在国内, 湿地公园的概念被众多的中国湿地学者和与之有关的行业对给予了界定。在通过阅览了全国各地种类湿地公园的相关定义, 我总结了界定的概念的要符合如下三个要求:
1.1.1 湿地景观在公园中发挥主体性生态作用
无论湿地是否是通过人工造就形成的或者是天然而成, 湿地特征都是认定是否为湿地公园最根本的特征所在。说到湿地公园必须要说的是, 它是象征着大自然的公园。所以公园中必许具备的是, 湿地面积应有一定面积比例, 要有典型特征、较高的美学价值、丰富生物种类、良好的生态系统。
1.1.2 以湿地保护为前提
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政府花费资金去建设和维护湿地公园, 目的就是想保护地球上有限的湿地资源。自然界中有些物种只能生存于湿地中, 我们在保护湿地的同时就是在保护着这些物种的, 而保护它们的同时也在保护地球的生态体统, 因为大自然间的食物链缺少任何一环节, 生态系统都将难以平衡。
1.1.3 具有观赏游憩、科普教育、科学研究等功能
原生态的特色是湿地公园想相较于普通公园的最大区别。湿地公园也是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 人们见识到湿地的美丽之后, 会对湿地产生的喜好, 自然而然的也就会想去永远的留住这一美好。其次, 湿地公园对于科研人员也是研究、探索的重要场所。
1.2 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特点
1.2.1 保护性
以保护为建立的前提是湿地公园建立之基本, 自然共享与文化传播是建设湿地公园之内容。生态旅游显而易见以自然环境为主体, 但是有关于湿地的自然环境可能并非100%自然环境。据调查世界上仅有很少一部分的湿地完全未被侵扰, 大部分的名为自然环境的湿地多少有些人工的加入, 遗憾同时, 各地独特的湿地文化也就应运而生了。生态旅游其实就是另一种形式, 呼吁人们在旅游的同时学会保护自然、保护资源、保护文化。
1.2.2 参与性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脚步不断加速, 短距离出游成了工作繁忙的上班族空闲时候的首选, 成都湿地公园给城市中的居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休闲去处, 给人们一次亲自参与体验大自然赋予我们湿地公园的自然美。我们在自然的基础上加上了一些传统的人工建设, 同时又让人们体会到伟大中华名族的文化美。
1.2.3 专业性
专业性是成都浣花溪公园有别于其他旅游公园最大的特征。就技术方面和科学文化方面两点来说, 我们以以保护湿地旅游资源和环境为首要, 将高水平的技术策略运用到公园的设施、项目、路线、服务、设计和管理中, 同时我们让游客在心理层面上感受到大自然和当地文化的一种契合, 达到生理和心里的两种体验。
1.2.4 教育性
环境教育也是建立湿地公园具有的重要功能之一。旅游者们通过对大自然美景的亲眼所见, 从而产生留住美景的意识, 无形中让人们抑制自己可能将要有的破坏的行为。从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不但丰富了自己的湿地科学知识、增强了道德责任感, 还将地球的美景留给我们的子子孙孙。
1.2.5 责任性
当我们享受生态旅游的同时也是需要对大自然负责任的, 游者在旅游时应该思考, 自己是否或者曾经对游览的景区环境造成过负面影响或者伤害?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在对生态旅游的定义是:“生态旅游是一种对环境负责的旅游和观光行为”。中国学者认为:“生态旅游是在自然环境中, 对生态和文化有着特别的感受并负有责任感的一种旅游活动”。希望通过对湿地公园的游览, 当美景所陶醉后, 也能增强我们对地球资源的保护意识。
2 成都浣花溪公园总体规划
浣花溪公园位于成都市西南方的一环路与二环路之间, 公园占地369200m2, 北接杜甫草堂, 东连四川省博物馆, 于2003年建成, 建设总投资1.2亿元, 属于浣花溪历史文化风景区的核心区域, 是成都市迄今最大的开放性城市森林公园。浣花溪公园分为万树园、梅园、白鹭园三大园为主要布局, 其中包括南门湿地湖———白鹭湖, 园内人工湖——沧浪湖, 四个休闲广场, 以及多样丰富的植物布置构成了成都市唯一一个五星级公园。通常像这种大型的公园以限制了周边建筑的高度以保证公园内部的景观视线.这样也可以形成很好的城市天际线, 与城市肌理相通相融, 作为设计师当我们在设计中, 我们不能仅仅的就设计一座公园这么简单。而要紧密结合城市的肌理和交通分布来设计, 所以要做好一个设计, 一个该从更高的高度, 放在大环境里去体会。
2.1 功能分区
浣花溪公园分为三大主题园区:
湿地主题———白鹭洲是人工打造的湿地景观。虽然不具备天然的环境但它在景观构景上都模仿了天然湿地形态。
人文主题———沧浪湖, 以大范围视线的湖泊进行心理和视线的对比, 形成开阔的空间, 符合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 先抑后扬的效果。到杜甫草堂门前的影壁开始, 一路通向南方的一条轴线, 就是诗歌大道。历史的传承、现状的维系、未来的发展, 如何在三者之间保持平衡, 这里开始人们可以慢慢感受川蜀文化, 杜甫等多位诗人的雕像和环境小品, 营造诗歌意境。
山水主题———万树山。人工挖出来的湖刚好可以堆积成山, 典型的填湖造山。在靠近南大门的风向, 集中设置了老年活动区、儿童活动区、网球场、包括一些广场, 方便从公园南大门附近居住的居民休闲娱乐活动。
2.2 景观空间
浣花溪公园景观空间丰富多彩, 以中国传统精华———中国诗歌为主线, 围绕这一传统高雅的主题来布置设计整个公园给了浣花溪以灵魂, 又以古代诗人的名言佳句让后人领会生命的真谛。同时运用一些雕塑, 小品穿插其中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在诗歌广场上可以看见一些中老年朋友以书法诗歌会友以水为墨以地为卷谱写着生命的诗歌与公园文化特色交相呼应更烘托出成都地区的文化人文特色。该中心共建有八个主题景点:一、标志性视觉符号, 二、诗歌大道, 三、“诗之韵”诗歌典故, 四、“诗之韵”诗歌意境, 五、新诗小径, 六、浣花流韵, 七、游客诗墙, 八、诗圣长廊。除“诗圣长廊”外, 其余的主题景点均位于浣花溪公园内。
2.3 小品, 公共设施及导向牌
浣花溪公园导向牌及小品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它不仅只是给人以提示指引方向而是在潜移默化中教育人们为人处事的道理, 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 教诲人们崇善与自然保持一种和谐的态度, 我认为是非常有意义而且是非常好的一种设计理念, 在小品的设计上设计师也没忘记这一点让人们感受到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人生哲理。比如说陶渊明的一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我们感悟诗人对生活的态度, 在导向牌的设计上大多采用木质和天然石材这也是为了烘托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2.4 植物和水景岸
整个浣花溪滨水湿地公园被乔木、灌木、花灌木、地被、水生植物等绿色植物所环绕, 并且我们在公园的景观植物生态群落体系设计方面做出了重点展示。公园的岸边栽有菖蒲、芦苇, 让人脑中浮一种曲径通幽的诗意感觉, 同时这种设计也让湿地与岸上的景色形成一种巧妙的融合。但事事无完美, 浣花溪公园也有让人遗憾之处, 由于布置过程中缺乏一些湿地的专业知识, 导致整个过度过程中的风景缺乏了一些美感。
3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 城市空气的重度污染, 人们越来越需要一个高质量的休闲环境, 能够放松身心, 净化心灵的湿地公园。所以对于设计师来说除了要具有扎实的技术水平之外还要掌握专业的知识文化内涵。湿地公园的建设宗旨是符合“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科学地合理地利用湿地资源, 为人民提供游憩的场所, 享受自然”。在湿地公园的设计与建设中, 保护与开发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 两者缺一不可。我们必须要站在长远地可持续发展地角度, 把握两者的对立与平衡的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设计和建设出我们想要的湿地公园, 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方躬勇.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初步研究[D].长沙:中南林学院, 2003.
[2]陈克林.湿地公园建设管理问题的探讨[J].湿地科学, 2005 (4) :299-301.
[3]龙鹏飞, 潘远智.成都浣花溪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设计探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8, 2.
[4]叶顶英, 刘光强.城市滨水植物景观营造现状与分析:以成都浣花溪公园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03, 09.
[5]谢佳.环境空间机能与景观构成研究:以浣花溪为例子展开的城市公园绿地研究[J].大家, 2009, 06, 07.
成都主题公园 篇2
成都极地海洋世界之旅
星期四,我和家人来到成都极地海洋世界游玩,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海豚表演了。我们进场之后,随着优雅的音乐听话的海豚,还有那帅帅的驯养员们也入场了。有一个驯养员骑在海豚头上,在水里浮上浮下的,每次表演完一个动作,驯养员就给海豚一条鱼,作为奖励。
成都主题公园 篇3
1.1 生态水系设计的提出
生态的概念在快速发展的今天被越来越多的提出,生态水系建设不但有利于提升城市的整体素质,也是利国利民的举措,更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
1.1.1 生态水系设计提出的背景
城市水资源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是人民生活安全的保障。城市水资源短缺不仅制约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城市社会的稳定和兴衰。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城市水资源矛盾日益凸显,主要体现为城市水资源日益短缺与城市用水不断增加之问的矛盾,城市水环境不断恶化与城市人民用水要求不断提高的矛盾。因此,科学配置城市水资源,不断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水资源优化调控能力是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城市中不断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工景观湖河,水以其独特的性质在城市园林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这些人工的水系普遍令人感到遗憾———没有清澈见底、没有绿色、没有蜿蜒曲折的水的宜人感受,只有呆板生硬的线条、死气沉沉和遇到恶劣天气就会水藻爆发继而水质变臭……这些困境究其根源其实是沉积多年的固有思想———人们总是试图驾驭水,而不是尊重和善待水。因此在园林中,水系设计遵循生态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际价值。
1.1.2 我国生态水系设计的发展历程和取得成果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逐渐显现,因此生态水系设计的概念被推广。如杭州水系,太湖新城水系,河南郑州水系规划等,在传统的水系结构基础上,引入生态的概念,使水系在满足城市供水的基础上,同时满足市民利用滨水空间进行文化与游憩体验的需求。
1.1.3 国外生态水系设计的发展
德国等一些欧洲国家过去在水系整治中,河流被裁弯取直或浆砌护岸铺底的现象比比皆是,造成许多动植物因缺少足够的栖息之地,致使大量物种不复存在,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如今,他们重视河湖的生态保护工作,并将实行恢复和维护河流生态平衡计划纳入国土规划之中,对原直线式浆砌护岸改造为自然生态护岸。一是严格控制河湖(水库)及周边地区的开发建设;二是保护湖滨带。他们认为,湖滨带连接陆地与水面,动植物种类繁多,是保持湖泊生态平衡的核心地带。他们有计划地把湖边恢复为芦苇,并建立自然保护区。三是减少面源污染。在距离湖面一定距离内规定严禁施用磷肥等的同时,提倡在湖区周围弃耕和生态耕作,政府对由此造成的损失给予补贴。四是大力恢复河流生态。逐步拆除河流两岸的水泥护坡,代以灌木、草本,对曾被裁弯取直的人工河段,逐步恢复弯曲原貌,恢复河流的生机和活力。
而在美国,20世纪20年代后期就注意到了水系的生态保护,利用植物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产技术的提高来保护水系的生态平衡,更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水系的保护中,如GIS等。
1.2 生态水系设计的意义及目的
1.2.1 生态水系设计的意义
我国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水,水系在城市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故生态水系的建立是城市发展生态型的必经之路。
生态水系的设计不仅为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水源,更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娱乐提供了场地。如利用生态的原理设计滨水景观,在改善环境的同时也美化了环境,更为人们提供了休憩的空间,使人们在拥挤的城市中的寻到了一方净土。
1.2.2 生态水系设计的目的
(1)合理的利用城市(公园)外围的水源,创造纯自然的水生态系统;
(2)创造良好的水系环境,为城市(公园)提供景观载体;
(3)缓解城市水资源日益短缺与城市用水不断增加直接的矛盾,达到节约城市绿化美化用水的效果,从而实现城市发展生态型;
(4)解决水土流失问题,保护土地现状,从而达到保护城市历史、延续城市文化脉络的作用。
(5)缓解城市水环境不断恶化与城市人民用水要求不断提高的矛盾,保护水资源。
2 生态水系设计的相关概念及其发展趋势
2.1 生态水系的概念
简单地说,生态水系设计就是在水域中人为地建立起一个生态系统,无需人类的外在干预,整个生态系统能适应外界环境对它的影响,处在原始的生态平衡状态,和人类共生共存。
水生植物是这个生态系统的基础。水生植物中沉水和挺水植物的发展抑制浮游藻类,减弱了风浪强度和对湖底的冲刷,增强了水体的污染自净能力,污染物质通过沉积、生物转化、生物产品收获等途径离开水体,水体清澈,这种高度有序状态称为“大型水生植物占优的清水状态”。
2.2 生态水系设计发展趋势
(1)将可持续发展融于生态水系设计中:可持续发展是针对全球资源和环境问题提出的。生态水系设计必将结合生态景观学、生态经济学和地理学等学科的知识,把水系设计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协调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使水系设计在生态和景观上协调,达到水系优化利用。
(2)预测预报功能加强:水系的稳定性是相对的,水系变化是绝对的,无论是量变、渐变还是质变突变,水始终处于动态过程中,这是水系的一个重要特征。这就要求水系设计具有动态的特性,把水系状态作为时间的函数,预测预报水系变化的结果,从而保证水系的健康,增强水系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水系设计在预测预报功能方面有待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3)生态合理性与实效性更强:生态合理性是一个合理规范人类生态行为的科学实践概念。水系设计强调生态合理性,但不是无条件地遵守自然规律(环境决定论),也不是以人类活动为中心(人类决定论),而是相对符合自然规律合理规划与设计以达到符合人类生态的长远利益。实效性指成果能直接或间接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就说明,如何实习设计的生态合理性与实效性的高度统一,是水系设计需要和好解决的一个问题。
(4)定性向定量模拟发展,方法与技术更新:随着学科的发展,人们对水系的自然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认识的加深,以及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技术在水系规划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和新的数学方法(模型)的引用,使得都属性、大范围的水系空间分析和规划、设计的景观变化模拟成为可能,其模拟结果和实际情况进行比较,以验证规划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确定水系结构和利用的最优模式,从而推动定量分析与模拟在水系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
3 生态水系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3.1 生态水系设计的原则
(1)自然优先原则:保护自然景观资源和维持自然景观生态过程及功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前提,是景观持续性的基础,因此水系生态化规划时应该优先考虑自然现状。
(2)持续性原则:可持续性是指人与景观关系的协调性在时间上的扩展,这种协调性应在满足人类的各项基本需求下和景观格的生态整合性基础之上,能使景观整体达到优化利用。
(3)针对性原则:即是指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现状规划设计不同的景观方案。
(4)多样性原则:多样性指在一个特定的系统中环境资源的变异性和复杂性。多样性既是生态景观规划的准则,又是景观管理的结果。
(5)综合性原则:生态水系的规划是一项综合性的规划任务,在符合景观要求同时满足生态要求,而生态的概念不仅是一个驳岸,还包括各个层面的因素。
3.2 生态水系设计的方法
(1)确定规划设计的范围与目标;
(2)生态调查(自然地理、地形地貌、文化等因素);
(3)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分析;
(4)生态分类和制图;
(5)生态适宜性分析;
(6)功能区划分与分析;
(7)水系生态设计方案评价及实施。
4 生态水系设计———成都中华情公园设计
4.1 项目背景
4.1.1 项目概况
项目用地位于成都市光华大道南侧,外环路以东,江安河(河道宽度60 m,河道防护绿带50 m)以北,城市规划次干路以西,如图1所示。基地西北高东南低,地块内相对高差约3米,区内地势相对平坦,周边自然环境良好。
本阶段公园设计范围用地为744.76亩,如图2所示。
项目具体设计如图3所示。
本项目红线范围内总用地面积:约831亩;
创意总部基地:152亩;
市政公园:679亩,其中:江安河50 m绿化带:131亩、绕城高速路150 m,绿化带:272亩。
4.1.2 设计定位
(1)创意总部基地是整个青羊绿洲项目的核心价值部分,本次设计的公园是总部基地的配套环境。(2)以“中华情”为主题内容,绿地公园载体着高端商务办公环境和休闲观光的任务。
(3)公园以唐朝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为主要文化线索,营造五大意境区,即:心境、梦境、迷境、仙境、悟境。
(4)利用基地周边环境,营造生态型公园,建设生态水系。
4.1.3 设计依据
(1)《青羊绿舟公园C区方案阶段设计任务书》;
(2)国家和地区有关方面的现行规范、法则和文件;
(3) C区文化提案;
(4) C区地形、地貌及地理特征;
(5) C区城市控制性规划;
(6) C区前期概念规划设计成果;
(7)生态水系设计相关理论依据;
(8)成都市青羊城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和要求。
4.1.4 设计限制与要求
4.1.4. 1 现状对景观的营造有诸多限制
(1)“成飞”对绿地的航空限高;
(2)规划四环路两侧50 m范围的防护林带;
(3)规划四环路两侧200 m范围可能涉及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要求不能有过多的建筑等;
(4)规划的两条穿境市政道路将绿地分割成相对独立的四块。
4.1.4. 2 景观营造中对应解决的方法
(1)有效控制绿地内建筑物的高度。
(2)将防护林带和园区景观绿化联系起来,作为园区良好的背景林带最大限度的将扩充园区,同时发挥“造林与造景相结合”的景观设计理念,生产与景观两不误。
(3)整合建筑群、水系,尽可能朝200 m控制线靠,给未来市政留出余地。200 m以内以植物造景为主。
(4)采用立体交通解决南北地块被25 m宽路的分割问题。采用建造景观桥梁,结合水景来削弱16 m宽对园区的影响,变市政通道为园区景观通道。
4.1.5 项目概念策划
4.1.5. 1 功能
项目承载高端商务办公和休闲观光。创意总部基地是项目的核心价值所在。设计时应包括如下3个功能板块,如图4所示。
(1)商务功能(创意总部组团);
(2)文化休闲观光功能(市政公园和公共建筑、景观建筑及其附属环境);
(3)商业功能(公园内的商业建筑及河边轻商业建筑)。
4.1.5. 2 文化
公园以唐朝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为主要文化线索,营造五大意境区,即:心境、梦境、迷境、仙境、悟境,如图5所示。设计应紧紧围绕“中华情”文化主题展开,着力打造独特的景观节点,形成主题景观。根据各个意境表现的不同主题,规划设计不同的水面表现形态,连续而迥异的水体表现了李白各个时期不同的心路历程。
4.2 总体设计
4.2.1 景观方案思路的形成
本案以“中华情”为主题,李白《梦游天姥离留别》诗,李白传奇的人生以及心路历程为线索进行造园。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符合造园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展现中华情结完成“命题造园”,如图6所示。
中华情应该以自然山水园来实现,它们之间的表象联系是山水画。山水画与山水园林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它们是可以相互指导相互印证的,具体如表1所示。
如此,最终的公园应该具备山水画的意境和山水诗的文化内涵。水结合山体,表现不同的意境特征。
公园意境营造的目标是创造一个“空灵、质朴、宁静、深远”的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商务园林绿地以及水生态公园。
4.2.2 空间系列营造
根据已经形成的五大中华情主题意境,经过进一步挖掘提炼,五个意境景区可以形成“紧—松—紧—松—紧”5个空间系列,形成良好的对比满足园区的空间过渡。
(1)心境体现的宁静、禅意可以用“密”的空间来表达,“密”产生封闭的静的意境,故水面多采用溪流的形式。
(2)梦境体现的飘逸可以用“畅”的空间来表达,产成一种开阔流畅的意境,开阔的水面呼应了梦境的主题。
(3)迷境体现的是转折、绝处逢春,可以用“幽”的空间表达,产生一种相对封闭幽绵曲折的意境,对水系设计采用蜿蜒曲折的形态。
(4)仙境体现的是一种愉悦畅快,可以用“逸”来表达,体现在空间上是一种舒心畅快的开畅空间,欢快的溪流设计以及极富文化色彩的“曲水流觞”,将“逸”表现的淋漓尽致。
(5)悟境所要表达的是对人生的思考,进而产生对现实社会的从容态度,用空间表达应该是一种理性的半封闭空间,体现“思”的意境感受,用亲切宜人的水景表达主题。
4.2.3 设计理念
以“诗仙”李白以及相关历史人物的诗词、典故为素材,以天人合一的思想为指引,结合中国古典园林空间组织手法,吸收中国皇家山水园林、江南私家园林精华,通过适当的园林形式呈现出独具特色,融合了中国传统山水诗歌、山水画精髓的“中华情”山水园林。从水系设计角度,设计足够的水面积,通过各种不同形态的水面表现各个区域不同的意境。
4.2.4 设计目标
(1)为创意总部提供如画的外环境,提升总部格调与品位。
(2)为游人提供心灵的洗涤,营造空灵、质朴、宁静、深远的绿地公园。
(3)将中华文化以适当的布局、形式、手法、意境展现在园林中,体现“中华情”主题。
(4)水系设计生态化使得公园水系的合理性及实效性达到最大化。
4.2.5 设计原则
(1)主题化原则:紧紧围绕“中华情”主题展开。在“一首诗、一段人生经历、五大意境区”的框架下进行设计。
(2)景观情境化原则:让景观变成为制造情境的手段,着力营造“意境”氛围。
(3)环保节能原则:注重低能耗技术的运用,多用新材料,新产品,增加园区科技含量,增强创新性。
(4)景观生态化原则:以生态环境和绿色植物为基础,以生态绿色植物作为艺术创作中的表现基础和手段,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5)限制条件遵从原则:遵从各种城市控规条件。在控规条件下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交通组织、景观布局等。
4.2.6 设计风格
李白一生中,上至皇家御园、达官贵人,下至乡村野夫,均有所游历,因此公园内的风格是多元化的。
公园总体布局参照皇家山水园林进行筑山理水,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写意”的审美情趣。局部景区则参照江南园林理景精华,注重园林的空间转换,景点的精致布局,体现中国传统绘画中“工笔”的笔意。园林建筑风格则反映中国北派建筑的大气、端重。植物设计则体现南方园林的灵秀。园林小品是公园的文化载体,以“唐”为风格主线进行展开设计。园林水系则体现自然的淳朴。
4.3 初步设计
4.3.1总平面图
根据以上的分析总结,将公园规划设计如图7所示。
4.3.2 分析图
4.3.2. 1意境划分图
公园划分为五境:心境、梦境、迷境、仙境、雾境。如图8所示。
4.3.2. 2空间视线分析图
空间视线分析如图9所示。
4.3.2. 3 空间构成分析图
空间工程分析如图10所示。
4.3.2. 4 道路分析图
道路分析如图11所示。
4.4 生态水系扩初设计
4.4.1 公园总体水系规划图
成都中华情公园的水系在符合生态性的要求下,根据各个意境所表达的不同主题,设计成如图12的水系形式。被动的水系统采用双源头单出口。在源头处,根据所处的意境,用不同的形式表现进水口,如心境(告别尘世,追寻自由。由喧嚣红尘迈入奇山妙水)表现成瀑布,而在仙境(反映的是李白人生中最辉煌的阶段)中,通过提高地形、建筑高耸及景象开阔来表现主题,故采用涌泉、跌水的形式。梦境通过开阔的水面表现了梦的飘渺虚幻,而在迷境中,水面多采用溪流的形式,表现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意境。悟境围绕回归人间,亦仙亦尘的意境,设计成亲切宜人的水景。
水流过程如图11箭头所示,利用水的重力作用,通过水底的高度不一,从而使园中的水自己流动起来,形成活水系统,达到生态要求。
而对公园周边的水系,则通过生物坝的调节,形成主动的水流系统。
4.4.2 水系驳岸设计
4.4.2. 1 水、岸生态系统循环图
生态水系的形成,除了水的流动性外,水系驳岸的生境环境对生态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如图13所示,只有形成了一定得系统,才能达到生态的要求。
4.4.2. 2 驳岸设计
4.4.2. 2. 1 心境驳岸
心境驳岸主要形式是结合景观而设计的各种石质驳岸。山潭设计是原型于《小石潭记》意境,以花岗岩堆砌的各种参差、犬牙交错的乱石驳岸。溪流部分结合流水设计,采用的是石草相见的驳岸设计。
太液池以日式园林为摹本,采用圆润的石灰岩堆砌的驳岸。如图14 (a) (b)所示。
4.4.2. 2. 2 梦境驳岸
梦境水系主要体现开畅自由,因此驳岸以各种软质驳岸为主,结合设计可以有石质明驳岸,如图15所示。木质明驳岸,如图16所示;和隐驳岸,如图17所示。
4.4.2. 2. 3 迷境驳岸
迷境水系以溪流小水面为主,表现蜿蜒曲折,驳岸多以石材表现,仿自然界中的溪流形式。如图18所示。
4.4.2. 2. 4 仙境驳岸
仙境溪流由山顶留下,流向全园,水流急的地方采用岩石驳岸,有效保持水土,并种植相应的水生植物,减缓水对驳岸的冲击,如图17。而在水流较缓的地方,可做成如图19所示驳岸。
4.4.2. 2. 5 悟境驳岸
悟境设计围绕“亲切”的主题,故应使水系与人亲密联系,能够产生互动,所以设计成如图20所示的生态驳岸。
4.4.3 水坝设计
为了有效合理的利用公园外部水源,梦境中,在与外水源相接的几条水流上设置隐形可调拦水坝,通过调节水坝,达到好水经园的目的。
4.4.3. 1
生物坝设想图
平面图如图21所示,剖面图如图22所示。
4.4.3. 2 水坝设计
梦境水坝处于石拱桥下,隐于植物中间,如图23所示,表现的是水坝周边的环境,图24是水坝的钢笔线条效果图,图25是水坝周边环境效果图。
4.4.4 水生植物设计
4.4.4. 1 水生植物配置规律
何种水质需要何种数量、何种构成的水生植物才能够达到均衡的草型清水状态?其实缺乏严谨的数据支持,更多的是经验数据。
如果简单而言,建设一个拟自然的池塘可以将30%以上的面积让水生植物覆盖,但对于这样一个既要实现水体深度处理、又要达到一定景观效果的湿地景观,我们则需要首先确定污染物容量和处理能力,需要确定观赏性水生植物和功能性水生植物的比例,对于水生植物量则通过各种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能力来估算大致的水生植物量,最后参考湿地的水处理能力来模拟景观湿地的情况对植物的配置进行调整。
如果单纯从水生植物的污染物吸收能力来分析的话、芦苇、凤眼帘、伞草、茭笋、美人蕉都具有成长快速、生物体量大的优点,它们对N、P的吸收率都比较高。
另外我们在这个项目中比较注重沉水植物的作用———尤其在需要开敞水面的场合,沉水植物不会影响水面开阔性,而且可以提供给水体一个富氧环境。
湿生植物作为水系的重要缓冲带,可以减轻外部环境的不良冲击,我们在设计中也尽可能加大这个缓冲区。
4.4.4. 2 水生植物配置
4.4.4. 2. 1 心境水生植物
心境的水景主要是模仿自然界动态水体,一般只有水湾水流慢的地带才会有一些水生植物,重点配植岸生植物来表现水草繁茂的蓬勃生机,如图26所示。
4.4.4. 2. 2 梦境水生植物
梦境的设计围绕梦的“虚幻”进行意境展开,用“开畅的空间、广阔的水面”表达主题。
湖岸成丛点缀种植唐菖蒲、花菖蒲、水葱、千屈菜、泽泻等水生植物,大片种植芦苇丛,形成丰富而宁静开阔的水面,如图27所示。
4.4.4. 2. 3 迷境梁园水生植物
梁园表现李白的浪漫爱情故事,其间千金买壁场景再现,设置千金壁,上刻《梁园吟》。
植物上,池塘种植莲花,因莲子象征爱情,一梗二花做成“并蒂莲”图案,象征夫妻恩爱,美满幸福。水边种植柳树,柳树可以象征依依惜别的爱情,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如图28所示。
4.4.4. 2. 4 悟境水生植物
湖岸种植唐菖蒲、花菖蒲、水葱、花叶美人蕉、千屈菜、泽泻、睡莲等水生植物,配合鸡爪槭、含笑、白玉兰等乔灌木,形成水边丰富的植物景观。图29,且悟境桃花潭效果图,其水面植物错落有致,在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的同时,也创造了健康的水系生态系统。
4.5 小结
通过对成都中华情公园的规划设计,以及对其水系部分的扩初设计,掌握了解了公园规划设计的基本步骤及方法,同时对生态水系的概念、应用、发展有了深入的了解。
在进行生态水系扩初阶段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1)创造生态性水系,必须建立水陆交界通道,即使在设计时为了符合要求,使用的是直立驳岸也应留出局部的通道满足信息流、物质流、生物信息流的要求。(2)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减少硬质材料在驳岸中的使用,创建生态型的软质驳岸。(3)在满足安全的要求下不应简单的使用栏杆等硬性材料,可以通过浅水区的设计,满足安全的条件。(4)根据成都的土质特点,可以适当的使用木桩来完成驳岸的构造。
5 结语
5.1 经验总结
水系是园林设计中必不可缺的一大元素,而所谓的生态水系设计,其实就是模拟自然水系的形态,进行园林理水。经过此次的设计,对生态水系的设计作了一下几点总结:
(1)借自然之物,活园中之水:园林水源活水为佳,古语有云“正源而富流”“为有源头活水来”。
(2)仿自然之形,引生物入园::依托自然水系的形态,婉转而柔和,去除生硬,更适合水系中生物生长。
(3)偱自然之理,建稳定生境:水系驳岸的生态环境与驳岸所用的材质形式同等重要,形成良好的水、岸环境,水系的生态才能稳定。
(4)传自然之神,成生态水系:经过引借自然水体,仿效自然之水形,深究自然之水理,所获得得园林水景,无疑就能传出自然之神韵,形成生态水系。
5.2 现状
生态的概念早在二十世纪中叶就提出了,而将生态这一概念引入水系设计,是在二十世纪末。为了人们自己的生存,水的循环使用已经越来越重要。减少城市建设绿化用水迫在眉睫,城市水环境的健康已经越来越困扰人们,生态水系的建设已经越来越重要了。
成都中华情公园的水系设计是跟随着时代的步伐,提出了生态的概念。如今,越来越多的公园设计不再将水这一元素设计成一潭死水,应用生态的原理,不仅创造了美的园林环境,同时也解决了园林绿化用水的问题,形成了循环的水系统。
5.3 展望
成都主题公园 篇4
摘要:本文紧扣党的十八大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结合成都市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和公园建设规划具体实施导则,依据成都市自然资源的优势、特点和成都市正在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主打工程,提出了科学打造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系统的设计路径和措施,为成都生态文明建设做好后勤。
关键词:科学打造 公园绿地 生态文明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从10个方面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成都市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建设“宜人成都”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落脚点,通过规划和立法有效保护全市的山、水、田、林等生态本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打造城景相融、田园相连、山水相依的生态宜居城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作为打造成都生态文明城市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科学打造必将成为未来关注的话题。
一、充分利用成都自然资源优势和特点打造中心城区公园绿地
地处川西平原腹地的成都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是世界上海拔落差最大、离珍稀动物最近、拥有原始无人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最多的中心城市。具体来说,成都有着648万亩森林,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6.8%,全市3000米以上的山峰126座,孕育发源的河流有13条,全市还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8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3种;广大的农村,有大小林盘14万多个,林盘总面积6万多公顷……“这些自然生态资源,成都在世界上来说都是‘独享’的,也为成都生态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
1.1保护和恢复生物资源的多样性
打造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应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城市生物的多样性。成都生物资源丰富,拥有高等植物资源2700种、被子植物2600种、裸子植物几乎占全国的三分
之二。在绿地景观提升过程中,要充分根据成都市气候与土壤条件,采用主打乡土树种与适量引进外地树种相结合的方式,努力打造成都特色的园林。打造过程中,尽量采用桂花、银杏、天竺桂、黄葛树、黑壳楠、垂丝海棠、小叶贞楠、香椿、桃、李、梨、梅、枇杷、柑橘、柚子、核桃、枣子、板栗以及小叶女贞、金叶女贞、栀子、杜鹃、红继木、万年青、南天竹、冬青、海桐灌木等乡土树种;同时适当引进其他树种,丰富植被种类:如广东三叶木、皇菊等。通过正确的植物配置,有意识地突出植被的季节性特征,丰富绿地色彩和植物景观演替,兼顾利用植物的观赏价值、环保价值和经济价值。
1.2链接城市绿脉和扩大绿地面积
从截止到2010年统计结果来看,成都市主城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6.11%和39.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3.21㎡。正因如此,市内各大公园的游客人满为患,特别是城区东部和北部绿地面积更显不足。为配合城市土地使用结构调整,扩大城区南部、西部,尤其是北部和东部城区修建和改造大型公园绿地建设变得尤为关键:以府南河环城河沿岸为建设核心,东延伸至西郊生态屏障区、北延伸至熊猫基地、南延生至双流农田生态片区,构建府南河为环城绿化核心,一环路、二环路、三环路、卫星城市为多圈层,东西、南北延线为骨架的城市绿脉,城区公园则在各绿脉之间充分起到链接和扩大绿地面积的作用。[4]
二、围绕成都市正在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主打工程着力打造中心城区公园绿地 去年,市委、市政府提出规划建设环城生态湖泊水系,计划用5年的时间,打造一个85公里长、133平方公里规模,绿意盎然、水韵悠长,规模宏大、独具特色的大都市生态湖泊绿地系统,突出水源保护,构建开放、人文的亲水景观和滨水空间,为成都增添一条“绿色翡翠项链”。为此,成都市制定了《环城生态区保护条例》,为形成稳定的环城生态屏障立法保护;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环城生态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成都市环城生态区湖泊水系规划建设实施方案》,从制度上为建设“宜人成都”保驾护航。
2.1 充分利用水为核心建设环城生态“绿廊”
成都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提出了“六湖八湿地”的环城生态区建设规划,于今年五月开放的“锦城湖”、“白鹭湾湿地”已生动地向中心城区市民展现出成都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特点,充分利用水为核心建设环城生态“绿廊”来调节生态、净化环境也是打造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风向标。对于滨河的中心城区公园在绿化升级中应尽量选取表现河流两岸绿化的树种、树相,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景观构建与配合,坚持取消围墙、封闭、售票式的沿岸休闲公园,提高
休闲绿地的开放性、创造易接触、易体验的河流空间。从城市生态系统的再生观出发,通过绿地网络化建设把中心城区公园按生态水域建设方向连接起来,从猛追湾公园绿地及府南河周边开始,到市中心天府广场、人民公园、大慈寺、新华公园、文化宫、文殊院、市体育中心、永陵公园、文化公园、望江公园、杜甫草堂、武侯祠等之间设置小型公园、休闲绿地,打造市区生态平衡,并在合江亭、望江公园至双流华阳段考虑建设成都生态公园。
2.2从生态绿地系统方向延伸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建设
生态绿地系统主要包括水源绿地和环保绿地的建设。针对市区内水源绿地建设,成都市政府已经划出了岷江成都段、沱江段为主干的水源绿地保护区,加强对其环境管理。作为中心城区公园水源绿地打造,各大公园需要对园内湖池水质转变进行研究,从测算总量、确定更换时限、落实抽注位置入手,达到换水彻底。同时将抽出的水用于绿化和冲洗,最大限度的达到节约和循环利用。市区环保绿地规划方面,全面疏通市区内绿化配置,设立城区通风、制氧的“绿色走廊”是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心城区公园在环保绿地的建设中,主要表现为保证高质量绿化方案实施和最佳景观保持时限。绿地景观改造过程中,运用生态工艺与高科技相结合的手段,开发自然、清洁、可循环能源,增强生态环境的高效性和和谐性:增加生态材料对“水泥化”的替代、使用有机垃圾制成的有机肥料、采用“生态步道”沟通绿地立体景,同时选取优良树源,采用耐践踏草坪品种,充分发挥生态环保和抗干扰能力的作用。
三、对科学打造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可行性设计路径
中心城区公园作为市区居民休憩的重要场所,其景观提升打造受到广大市民的充分关注。目前,除继续对成都植物园、人民公园、凤凰山、百花潭公园、塔子山等公园的改造外,在未来5-10年内应重点开辟10-20个城市小游园,小游园以植物选景为主,逐步形成功能完善,生物多样,景观优美的绿地系统,全面提高城市生态功能。
3.1 用生态园林的理念打造中心城区公园
坚持严格的规划建绿,高起点、高标准加强规划设计。在充分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采用生态、通透、敞亮、大气的设计理念,利用“借景”、“衬景”、“造景”等园林艺术,形成风格各异的园林景观风貌。在进行景观提升打造中注意色彩对比,相互衬托,在布置中形成高低错落,增大视觉面,形成观赏的自然。在不同环境下,考虑冷暖色系的配置,使氛围烘托达到最佳,同时对摆设的形式和图形不断变化,营造出花团似锦,姹紫嫣红的氛围。坚持用生态园林的理念打造出富有特色与活力的中心城区公园,为市民提供美观、生态的生活和良好的游园环境。
3.2 加强绿地常态化管理,精心打造有自身特色的小景
加强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常态化管理,努力营造绿化、量化和美化的环境氛围。这主要包括对园内缺株断行植物的补植补栽跟进工作,绿篱、草坪修剪频率和平整度,植物浇水、冲洗力度,保证园内植物无病虫害等日常维护。加强园林绿化技术工种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园林绿化专业队伍技术素质,保证整洁,干净、靓丽的景观效果。中心城区公园要根据自身特点,保证传统园林文化的同时大力挖掘打造自身特色:如熊猫基地大门重建、百花潭公园沿河岸景观改造、植物园科研苗圃规范化改造、望江楼公园“飞云瀑布”的景观改造、文化公园“蜀风雅韵”修葺等工程,注重打造川派盆景园,形成了川派大师作品历史资料、专著的博览区,展现了成都园林艺术和文化底蕴。
3.3 新建小游园以植物造景设计
重点开辟中心城区城市小游园,增加绿地覆盖面积。植物造景设计上,仍以乔灌配置为主,增加高大乔木种植数量,主要使用香樟、三叶木、黄葛树、朴树、栾树、黄连木、无患子等品种,改变过去单一树列式栽植方式。同时适当采用各种彩叶植物,打造四季景色变化,重点在香化、彩化上下功夫。地被尽量选用乡土野生花卉和耐践踏草坪品种,配合“一街一景”的道路特色改造,逐步功能完善,生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
四、结语
建设生态文明,顺应了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的迫切愿望和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随着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进步,绿色和生态日益成为老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和新要求。作为中心城区公园,应紧密跟进成都市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科学打造绿地景观升级,努力为全市生态绿化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成都市公园规划建设导则.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2013.06.16
[2] 郭薇.成都:生态建设打造宜居城.成都日报.2013.01.05
[3] 马世骏.王如松,等.社会-经济-自然符合生态系统[J].生态学报,1984.4.19
成都主题公园 篇5
一、望江楼公园旅游资源概况
(一) 公园旅游资源丰富, 类型多样
望江楼公园始建于1928年, 1953年正式建园, 公园占地188亩, 分为文物保护区 (39亩) 和园林开放区 (149亩) 。以拥有望江楼为代表的清代古建筑群、巴蜀第一才女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纪念遗址及各类珍奇异竹而闻名中外。1991年被四川省政府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1999年被录入中国名园, 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被市旅游局评为成都十景。
(二) 人文资源价值高, 文化底蕴深厚
成都市望江楼公园作为成都著名历史文化古迹之一,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是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修建于清代的崇丽阁 (俗称望江楼) 、濯锦楼、吟诗楼依江而立, 建筑精巧、造型秀丽, 风格典雅、气势宏伟, 是成都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园内还有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的文化遗迹:薛涛井、五云仙馆、浣笺亭、清婉室、薛涛墓、薛涛像、薛涛纪念馆等。
2006年6月成都市望江楼公园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 作为成都市最具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旅游名片登上了“国家形象宣传片 (角度篇) ”, 向全世界宣传展示了中国和成都的历史文化内涵;2011年, 望江楼入选“成都十景”。
(三) 园内竹品种齐全, 竹文化内涵丰富
薛涛一生爱竹, 其“虚心能自持”、“苍苍劲节奇”[2]诗如其人, 托物言志, 以竹自况:“竹经霜雪, 虚心自持, 竹伴贤人, 苍劲高尚。”后人怀念凭吊女诗人, 在望江楼遍植翠竹, 以竹造景。自明代以来, 已有幽篁环护薛涛井, 至清代乾隆间, 已是“一径幽簧万竿绿”之景象。史上诸多文人雅士到此凭吊薛涛, 留下诗词楹联无数, 文化底蕴深厚, 园中各式楹联, 创造出实物所不能创造的园林意境。
为了增添新的品种竹, 建立更齐全的竹文化普及基地和竹基因库, 近几年来, 望江楼公园管理处又前往了陕西周至、江苏常州、四川长宁等地, 引进了板桥竹、黄皮毛竹、黄槽斑竹、花秆早园竹等58种珍稀竹类, 如今, 望江楼公园已拥有30个属, 品种达到近300个种竹, 目前也是中国竹子种类最多的竹子专类公园, 有“中国第一竹子公园”的美誉, 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着重大影响力。
二、望江楼公园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一) 望江楼公园旅游定位不明确, 知名度不高
望江楼公园目前无明确的旅游定位, 在成都市民的印象中, 它只是一处休闲、休憩的好去处, 许多人只知其竹环境的优雅而不知其历史文化地位。进入园区, 门票只需要10元钱, 这与历史上三足鼎立的武侯祠、杜甫草堂相差甚远。此外, 望江楼公园设施比较陈旧, 不能满足公园日益发展的需要。
(二) 望江楼公园旅游资源文化内涵挖掘不深, 人文景观打造不够
望江楼公园是一所名人纪念性质园林, 园内关于薛涛的景观及文物较少, 缺乏特色, 最具代表性的是薛涛纪念馆, 馆内除了展示唐代女诗人薛涛一生的百米大型彩绘壁画和精品漆画“芳菲世界”及配诗外, 其余展品并不丰富, 缺乏鲜明特点, 不能很好的展现薛涛作为杰出女诗人的历史地位。
历史上望江楼位于成都东门锦江南岸, 是水路进出成都的必经之路, 是历史悠久、舟船云集、迎来送往的水码头, 如今水码头已不复存在, 昔日水码头周围成都的民风民俗也消失殆尽。进入望江楼公园旅游的游客也不能了解到这一历史事实。
(三) 望江楼公园园林流线布局合理, 便于游客参观游览
望江楼公园内流线分为园林开放区的两个出入口连接在园内形成环园主干道, 次干道沿河并且连接主干道, 其次分出支路深入到具体景观处, 而文物保护区的路线则自成一条浏览路线。整个园内流线主次分明, 主干道沿园内景观环绕, 次干道及支路与景观细部连接密切, 十分流畅通达。 (见下图)
三、望江楼公园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一) 打造休闲竹文化景区,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契合薛涛文化品位
在旅游资源开发规划上, 将公园主景观道及左右两侧打造以竹文化为主题的景观带, 通过修建竹道馆、竹艺馆、竹餐饮建筑和竹子博物馆, 开发竹艺旅游纪念品, 与望江楼竹子公园的美名形成完美统一, 也更深层地通过竹子公园的文化活动, 打造望江楼公园的竹道文化, 使望江楼公园主题文化活动拓展到旅游产业中。
(二) 打造现有文物区, 丰富成都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
“望江楼, 望江流, 望江楼上望江流, 江流千古, 江楼千古”。这气势磅礴的千古绝对, 恰如其分地彰显了望江楼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作为成都著名古迹之一的望江楼名胜 (包括望江楼、薛涛井、吟诗楼、濯锦楼等) ,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是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望江楼是成都十景之一, 是成都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建筑。望江楼在入选成都十景之一时的入选理由是这样写的:“在过去的一百年间, 在无数人的记忆中, 望江楼就是成都, 成都就是望江楼。这里, 曾经是学子出川的希望之路;这里, 也曾经是游子思归的回家之路。枇杷门前, 薛涛井边, 幽篁竹下, 诗词唱和, 绝句名联。江流千古, 江楼千古, 文风千古。”望江楼位于成都东门锦江南岸, 是水路进出成都的必经之路, 是历史悠久、舟船云集、迎来送往的水码头。
确立崇丽阁 (望江楼) “老成都标志性建筑”的城市印象, 恢复打造明清成都水码头景观, 是保护历史文化名城, 丰富其历史文化内涵的重要举措。
历史上的锦江是成都的经济大动脉, 由于陆路交通的不发达, 锦江水路曾经是进出川的主要交通方式。史料记载, 古人进出川, 皆由古成都水码头 (今望江楼公园文物区内) 登船, 舟楫如梭, 百船争流, 商贾云集, 文人荟萃。为了再现锦江古代水码头上迎来送往的热闹场景, 使现在锦江的园区河段与望江楼共同形成锦江河岸上一道亮丽的城市景观, 恢复其成都城市标志的印象, 增强成都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韵味, 加强旅游兴市的力度。打造“水码头文化景观”, 可以从现在白鹭洲生态河堤沿河岸, 恢复记忆中的原望江楼老码头。景观以明清时期和民国时期的水码头为蓝本, 打造牌坊、桅杆、江边渡船、水上四合院、雕塑装置等江边景观。同时营造老成都的民俗风情记忆景观和薛涛文化景观, 形成极具历史文化氛围的热闹繁忙的水陆生活场景和城市夜景观。同时, 也通过院落的建筑, 打造望江楼公园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 达到旅游休闲和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
打造水码头景观要本着以保护文物和美化环境出发, 在不改变现有文物景观的前提下, 对现靠近河道因长时间受阳光、雨水、风蚀等造成年久失修的堡坎、栏杆和地面进行重新规划。同时, 这部分场地过去一直也只是市民散步和露天喝茶的场地, 没有起到很好的利用价值, 现在要变不利为有利, 使公园更具自身的文化特征和环境魅力, 增添旅游价值。
(三) 铸就薛涛文化品牌, 打造特色历史文化名人纪念性博物馆, 提升公园知名度。
望江楼公园因修造崇丽阁俗, 称望江楼而得名, 历史上重建崇丽阁, 既是为了振兴蜀中文风, 祈求四川科举兴旺, 也是为了纪念薛涛。薛涛 (公元781-832年) , 唐代著名女诗人, 巴蜀第一才女。她文采风流, 多才多艺, 不仅工为诗, 精翰墨, 还创制了风行一时、流传千载的薛涛笺。薛涛笺品质上佳, 历代皆有仿制, 明代蜀藩王即取用薛涛井水仿制薛涛笺。清康熙三年 (1664年) , 成都知府冀应熊手书“薛涛井”三个大字, 刻石立碑于薛涛井后, 薛涛井即正式成为纪念薛涛的主要场所, 浣笺亭、吟诗楼、濯锦楼、崇丽阁 (俗称望江楼) 、五云仙馆、清婉室等清代古建筑围绕薛涛井畔渐次修建, 形成互相掩映, 错落有致、庄重雅致的古建筑群和幽美的古典园林风光。吸引了古今中外众多文人雅士, 邓小平、朱德、刘少奇、彭真、肖克、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等中外国家领导人也曾参观游览望江楼公园, 并曾给予很高的评价。邓小平视察望江楼公园时曾说过:“望江楼公园之所以有名, 还是沾了薛涛的光嘛。”
结合现文物建筑, 在文物区与休闲景观道之间营造一个记忆景观广场, 形成与文物区水码头景观群、竹文化长廊之间的活动和休闲空间, 并从水上四合院延伸打造薛涛景观长廊和薛涛浣笺亭记忆景观。原有薛涛纪念馆内除了展示唐代女诗人薛涛一生的百米大型彩绘壁画和精品漆画“芳菲世界”外, 其余展品并不丰富, 缺乏鲜明特点, 可以对外征集唐宋时期文物以充实薛涛纪念馆展品内容, 生动全面地展现出唐宋时期欣欣向荣的政经、文化风貌, 及与薛涛有关系的当时的唐代诗人, 凸显薛涛在唐朝的历史地位;同时开发薛涛笺、出版薛涛诗集等旅游纪念品, 多角度提升公园的知名度。
此外, 根据公园现状, 对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标准从硬件设施上进行打造, 将望江楼公园打造成4A级旅游景区, 提升公园作为历史文化名园的品位。将望江楼公园打造成为成都乃至全国知名的名胜景点, 树立旅游文化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张绍成.中国名园:望江楼楹联选读.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1.
成都主题公园 篇6
今年消防宣传周期间有关部门开展了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及消防产品打假等七大主题活动。
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进社区
11月10日的主题活动是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进社区。各区 (市) 县将组织发动社区消防宣传大使和干部、义工、志愿者、消防官兵、电力燃气企业人员等深入社区、院落开展一次“送知识、送技能、送服务、送器材”为核心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在居民中广泛开展“找楼层灭火器、查就近消火栓、走疏散楼梯”活动;同时, 主城区将根据辖区实际组织开展一次消防安全管理示范社区建设推广活动, 使社区干部群众普遍掌握“懂所在场所的火灾危险性, 会报火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疏散逃生” (以下简称“一懂三会”) 知识。
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进农村
11月11日的主题活动是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进农村。消防各级部门将组织发动干部、义工、志愿者、消防官兵、电力燃气企业人员等深入农村乡镇开展一次消防安全检查服务和群众宣传教育活动;各区 (市) 县根据辖区实际组织开展一次消防安全管理示范村镇建设推广活动, 使农村群众普遍掌握“一懂三会”知识。同时, 各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部门将会同当地公安消防机构尝试实施“利用公共财政购买消防宣传社会服务”项目。
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进学校
11月12日的主题活动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进学校。记者了解到, 市教育局组织安排了市属院校、各区 (市) 县将组织安排辖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教师开展一次“消防安全示范课”教学评比活动, 组织师生员工开展消防运动会、消防知识竞赛、消防主题征文比赛、消防漫画大赛、参观消防站等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
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进机关
11月13日的主题活动是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进机关。市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将组织开展一次全员消防知识培训和灭火、逃生疏散演练, 并利用室内外LED视频系统和宣传栏、展板等广泛宣传消防安全常识, 使干部职工普遍掌握“一懂三会”知识。此外, 市政府各部门、各区 (市) 县政府机关和乡镇街道集中办公区将根据本单位实际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规章制度, 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一次全员消防知识培训和灭火、逃生疏散演练, 使干部职工普遍掌握“一懂三会”知识。
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进企业
11月14日的主题活动是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进企业。各区 (市) 县充分发挥热心消防公益事业社会单位和个人的作用, 深入商场市场、厂矿企业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彭州、新津、崇州、温江、双流等区 (市) 县将结合本地行 (企) 业发展特点, 组织开展一次消防安全管理达标示范企业暨“四个能力”建设示范推广活动。各级各类行 (企) 业主管部门将在做好本行业或下属企业消防安全评估工作基础上, 集中开展一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约谈会, 督促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 督促企业加强消防安全基础设施和基本能力建设。
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进网站
11月15日的主题活动是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进网站。活动期间, 将由部分市级媒体互联网站和微信微博、客户端在当日页面适当突出位置安排消防主题宣传专栏, “成都消防”官方微博、微信开通“火灾隐患‘随手拍’举报投诉”功能, 进一步延伸96119火灾隐患有奖举报投诉平台功能覆盖。各区 (市) 县政府门户网站等互联网平台也将上线一个消防频道或专题, 宣传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常识, 发布当地火灾信息, 报道灭火和抢险救援工作动态, 受理火灾隐患举报投诉。
消防产品打假及宣传
成都主题公园 篇7
活水公园位于成都市一环路内, 府河与华星路之间, 是世界上第一座以水为主题的城市示范性生态公园, 也是第一座以水保护为主题展示国际先进“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的环保公园[1]。公园虽建于1998年, 但其设计理念和手法至今仍前卫新颖, 其设计过程对我国当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亦颇具借鉴意义。
2 活水公园综述
府南河是成都的母亲河, 20世纪80年代, 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得河流污染日益严重, 府南河由成都的“翡翠项链”变成了藏污纳垢的臭水沟。1985年龙江路小学的孩子们给市长写信呼吁救救府南河, 1987年新华社报道称其为“世界上最大的臭水沟”, 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和市政府高度重视, 促成了府南河整治工程的开展。1997年, 成都政府采纳了美国环保艺术家贝西·达蒙的构想, 在府河边建设一个以水保护为主题的公园, 作为整治工程的收尾之作。
2.1 景观综述
活水公园全长525m, 占地2.4hm2, 主要由人工湿地净水系统、自然森林群落模拟、环保教育馆以及环教广场等部分构成, 整体由水系统串联各个景观区域。由上游抽取的污水, 经过多重生态净化后, 重新流入府河, 向人们演示被污染的水在自然界由“浊”变“清”, 由“死”变“活”的过程 (图1) 。
公园西北侧为模拟森林群落的种植坡地, 折转进入厌氧池广场, 北侧河畔设有川西木构水塔, 广场地下设有环保教育馆, 作为环保教育展览及水净化监测场所。由厌氧池广场经水流雕塑往下游为兼氧池。经由道路和植物群落分隔, 进入植物塘床系统, 即水体净化的主体区域。植物塘床系统为分级跌落的净水植物水塘和水床, 以黄龙寺“钙化盘”五彩池为景观原型, 根据水的生态处理程序分级栽种不同的净水植物, 重重叠叠, 极具观赏性。植物塘床下游, 两组水流雕塑于竹林的掩映中层层叠水流入人工湿地塘, 污水至此也基本上完成了净化。往下的流程里, 水经由一系列的戏水池进一步净化和活化, 同时也成为人们亲水嬉戏的重要元素, 流经公园东南侧的半圆形环教广场, 最后于“鱼尾”汇入府河。
活水公园不仅对于水生态的处理尤为独到, 在景观处理、驳岸设计、造园材料选择以及植物配置方面也颇有考究。公园驳岸结合空间开合变化设有垂直式石砌驳岸和缓坡梯级台地驳岸两类, 道路铺装亦结合片区景观而变化, 由植物塘床区域的木栈道到水流雕塑周边的卵石铺地, 丰富而细致。公园在植物配置上适时适地, 并模拟川西峨眉山风景区自然森林景观, 于城区营造地方特色的生态绿洲, 丰富了生物多样性, 亦实现了生态、文化、美学、休闲和教育功能的较好结合 (图2) 。
2.2 使用状况
活水公园建设至今, 已成为成都市到访率最高的公园之一。老年人是使用人群的主体, 活动区域多集中于环教广场和滨湖步道浓荫之下。环教广场中央为抬升小舞台, 是各种小型演出的举行场所。儿童是公园气氛和活力的激发主体, 多集中于水流雕塑嬉戏, 或戏水池边亲水探险打捞鱼虾。普通游客则游赏观景, 停驻休息。
此外, 活水公园的特色景观使其成为婚纱摄影集中地, 老师亦将地理和生物课堂搬进公园。公园将生态处理与休闲功能完美结合, 且颇具教益, 每年吸引200多万人光顾并引起众多学者和政要的关注。
2.3 人工湿地生态净水系统
引入人工湿地模拟自然生态, 构建城市河流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质是活水公园的最大特色。净水系统整体包含污水预处理、人工湿地塘床系统以及出水应用3个部分, 由厌氧池、水流雕塑、兼氧池、植物塘床系统、鱼塘花船和戏水区等组成 (图3) 。
府河Ⅴ类污水泵入“鱼眼”厌氧沉淀池内, 经物理作用使大部分不溶于水的悬浮物或沉于池底从管道排出, 或浮于池面人工清除;经厌氧微生物分解把可溶于水的部分高分子有机物分解, 去污保水, 初步净化[3]。随后进入由一系列花瓣状石雕结构根据地形环境串联而成的水流雕塑, 初步处理的污水流经雕塑时, 会自动回旋冲刷曝气, 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初步曝气的水流入兼氧池, 通过池中的微生物和植物对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进行进一步降解吸收后, 经倒虹吸管分两路自流进入两套独立的植物塘床系统。植物塘床形式拟自然生长的鱼鳞, 为活水公园人工湿地核心景观区, 由6个植物塘、12个植物床组成。根据不同阶段的净水目的于塘床种植相应的净水植物。挺水植物有茭白、芦苇、水烛、伞草、菖蒲等;浮水植物有凤眼莲、浮萍、紫萍等;浮叶植物有睡莲;沉水植物有各种藻类, 此外还伴生有多种昆虫、鱼类、两栖动物以及大量的微生物和原生物。污水在缓慢流经植物塘床系统的过程中被吸附过滤、氧化还原及微生物的分解而成为动植物群落生长的养分, 衰老的植物不断被收割移除, 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污水经植物塘床系统净化处理后, 再分别流经两组水流雕塑进行充分曝气充氧, 汇入鱼塘, 水质可达GB3838-2002Ⅲ类标准[4], 鱼塘中养殖的观赏鱼类可对净化后的水质起直观的监测作用。之后水体于戏水池和溪流进一步净化和活化, 最终于“鱼尾”重归府河。
活水公园生态净水系统建成后一直正常运行, 日处理量从原设计的300t扩大到600t, 湿地植物长势良好, 未出现观赏鱼塘鱼死的事故[5], 堪称生态技术结合景观营造的典范。
2.4 活水公园的影响与推广
活水公园是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的代表作, 被誉为“中国环境教育的典范”, 获得国际”优秀水岸奖“最高奖、国际环境设计研究协会和美国《地域》杂志联合授予的“环境设计奖”等多个国际奖项[6]。2008年入选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案例, 2010年世博会结束后成都案例馆“活水公园”更被永久保留和展示, 足见其生态影响力。
继活水公园成功净水经验之后的2007年4月, 成都市北郊凤凰河二沟应用同样原理修建了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生态湿地, 核心人工湿地占地4.8万m2, 日处理污水2万t[7], 成功将“活水公园”模式变成了实践。此外, 成都河流研究会2002年以来在安龙村进行家庭污水系统实验, 应用“活水公园”模式和农村庭院结合营造川西农居的人工湿地, 既有处理污水、收集雨水的功能, 还能种草养鱼, 装饰庭院, 净水效果良好, 成为可持续发展示范项目[8]。南京南湖公园、上海梦清园、北京奥运村森林公园和世博园后滩公园也都采取了生态净水系统, 活水公园的成功有效加快了我国人工湿地的建设速度。
3 活水公园对当代风景园林建设的借鉴意义
活水公园作为一座城的“最佳实践”, 是人工湿地生态工艺与污水治理、水资源保护以及城市景观相结合的范本, 是可持续发展生态观的实践案例, 对我国当代风景园林建设颇具借鉴意义。
3.1 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既是景观使用者对未来环境所持期望的表达, 亦是规划设计和管理者获得使用者需求信息的良好手段。然而公共参与在我国风景园林建设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 大多只是方案展示, 普通市民有组织的对未来设想和对规划设计过程的参与依然没有涉及[9]。
而在成都活水公园和府南河的整治工程中, 最重要的资源就是公众参与。整治工程缘起于小学生给市长的公开信, 且在规划之初就广泛听取市民意见和专家建议, 在项目实施全过程也都坚持公众参与。广泛参与激发了民众的主人翁精神, 街道居民组织起护河队, 社会各界自发组织了“签名誓师”、“春回府南河”、“谢河节”等活动。可以说活水公园代表的府南河整治工程是我国公众参与影响工程建设的先例。
3.2 从场地出发
我国现阶段的风景园林建设中, 能实现尊重场地现状的案例已颇为难得, 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挖掘基地特质而进行规划设计的则少之又少。
活水公园场地周边为人口密集区, 所临河段水流量大, 河岸狭窄, 场地为两桥一河一路相夹的带状区域, 最宽处为75m, 最窄处仅12m, 场地设计颇具难度。但在景观设计过程中, 场地的限制因素往往正是其特质所在, 也是设计师获得灵感的重要源泉。公园鱼形的整体设计既契合狭窄河岸地段的形态框架, 也开创了国内线性湿地生态净水模式的先河, 且亲水性极佳, 颇为巧妙。
此外, 由于场地宽度的限制, 公园对内部的活动空间的尺度和形态都进行了思考。公园相对较大的节点只有厌氧池广场和环教广场, 环教广场位于出水应用区段, 地块狭窄, 故采取半圆形设计。其他活动空间多为道路的适当拓宽, 结合绿岛或树池座椅形成小型休息停留或休闲活动场所。植物塘床系统是公园生态净水的主体部分, 故设置于场地最宽的区段;水流雕塑采用曲线形连接, 凸显流水灵动特性的同时减少曝气充氧的占地长度, 且充分利用曲线与道路围合的微型区域, 铺设卵石硬地, 形成小型戏水游乐场。总体而言, 公园从整体形态、功能布局到节点细部处理, 都充分契合场地的特征。
3.3 地域文化的表达
地域文化是特定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社会风俗、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表现。在如今千城一面, 地域文化濒临消失的特殊时期, 风景园林建设中的地域文化表达显得尤为重要。
千年水网让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府河、南河曾是成都都城的护城河, 孕育了成都2300年的历史与文明。活水公园鱼型的整体形态设计凸显了鱼水之情, 隐喻了人与水的依存关系, 也呼应了河与城的千年渊源。此外, 水文的隐喻还体现在公园的诸多细部设计之中, 如厌氧池中心喷泉雕塑的水滴造型, 模仿河滩意向的卵石驳岸, 仿黄龙五彩池的植物塘床系统等。
此外, 公园的植物为当地乡土种类, 以水生植物净水湿地作为造景主体, 结合仿峨眉山自然森林形态的野生植物群落, 形成河、林、草、湿地构成的多类型完整植物群落景观, 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城市绿洲生境, 吸引了众多虫鸟栖息, 不仅调节了城市生态系统, 还形成了具备川西自然林缘特色的森林氧吧。
3.4 生态技术型景观设计探索
我国风景园林建设已逐渐跳出只强调美化和造景的定式, 向生态型和技术型拓展, 而活水公园则开启了我国生态技术型景观设计的先河。
活水公园引入的人工湿地净水系统15年来正常运行, 且随着净水植物结构的完善, 各单元在自然状态下逐渐形成了各种动植物共同组成的水生生物群落, 系统日净水能力较初始设计提升了一倍, 成为成都的“绿肺”之一。
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工艺是充分利用其具有净化污水能力的特点, 是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污水处理技术[10]。其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相对于天然湿地要简单的多, 但其按照管理者意愿进行污水处理的功能却更强。且与常规污水处理系统相比, 其中的大型水生植物群落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与景观结合亦能克服其占地面积大的缺陷, 可应用于住宅区生活污水处理、城市湿地等城市环境建设当中。
人工湿地在景观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但其只是众多生态技术中的一项, 生态工艺与景观相结合, 不仅扩展了工艺的应用范围, 也能增加景观的灵气和科学内涵。风景园林建设若能与其他的众多生态技术相结合, 必能更好的实现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5 示范型景观的营造
示范型景观即以景观作为宣传、教育和示范的载体和形式, 向人们展示特定的主题, 以传达某种具有前瞻性的理念。现阶段我国示范型的风景园林案例极少, 活水公园是我国现代示范型生态景观的首次实践。
活水公园, 寓意通过生态处理, 污水变活水的示范作用。公园完整的展示了典型的人工湿地净水系统, 在每个阶段都配以详尽的生态技术原理和作用机制的解说标识, 向人们讲述如何通过自然作用使水净化的过程。人们可以直观的看到污水随着逐级净化, 由浊变清, 亲身体验河水自然净化的生态功能, 唤起人们对水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活水公园600t污水的日处理量并不能有效改善府河水质, 其教育示范意义远远大于水处理的实际功能, 为环境教育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课堂。
3.6 设计过程的多专业融合
风景园林建设的尺度越大, 涉及的层面越复杂, 越需要更多相关专业的通力合作。活水公园的规划设计和建设, 是景观设计师发挥桥梁作用, 协调综合多国家多专业工作的成果。
公园由中、美、韩三国专家共同设计建造完成。创意由美国水保护协会创始人贝西·达蒙女士提出, 整个设计过程是国内外专家和地方相关部门实行的一次国际间的通力协作, 设计团队包括府南河管理部门、规划部门、建设部门、园林部门、防灾部门的相关人员和雕塑家、湿地生态专家、美国环境艺术家、美国风景园林设计师、韩国建筑师等。这种合作模式对综合解决公园设计面临的诸多问题十分必要和有利, 方案经过反复设计构思和多次试验尝试, 其中景观设计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如公园中的台阶式亲水平台是景观设计师与市政工程师协商的结果;水流雕塑是贝西·达蒙女士引进国外专利技术与中国雕塑艺术家共同创作而成, 既有符合水力学原理的曝气充氧的功能性, 又具有现代艺术的审美情趣[11]。
4 结语
成都主题公园 篇8
本刊讯3月12日,由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香港英皇娱乐集团联合主办的“中国移动独家发行全球无线首发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Twins《2 Be Free》+锺舒漫《我可以》新专辑发布会”在成都东区音乐公园盛大举行。
此次发布会是无线音乐基地首次与成都东区音乐公园、唱片公司联合开展的大型新歌发布活动。无线音乐基地、香港英皇娱乐集团、成都东区音乐公园负责人等盛装出席,香港艺人阿娇(钟欣桐)、钟舒漫、侯志斌在现场一展歌喉,并与歌迷热情互动。活动现场参与人数逾千人。当日,两张专辑在中央音乐平台下载量突破522万次。
自2008年无线音乐基地中音平台独家发行光良专辑《右手边》以来,周杰伦、蔡依林、张惠妹、羽泉等大牌流行歌手相继采取无线音乐首发模式推出个人最新专辑。截至目前,已有73张专辑于中音平台首发,实现累计结算前收入6.8亿元,最高专辑首发销量超过2600万次。香港英皇娱乐集团在此次发布会上表示,将来有更多新歌发布会选择在成都举办。
成都主题公园 篇9
关键词:传统文化符号,社区公园,景观设计,祥云公园
1 前言
社区公园是居民经常利用与享受的一种绿化系统, 以人们与自然共存为目标, 以再现自然、改善和维持小区生态平衡为宗旨, 为一定居住范围内的居民服务, 并为居民提供游览观赏、休闲娱乐、文化健身和防灾避险等活动的场所[1]。
社区公园作为独立的利民公共场所和城市绿地的组成部分, 在设计上不仅要注意因地制宜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更要注重附近居民的需求功能。社区公园设计与其他景观设计一样, 要不断创新, 在不同环境中做出不同的设计。在传统文化符号被景观设计遗忘的今天, 把中国传统的文化符号与社区公园设计进行融合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2 祥云公园设计构想与理念
2.1 祥云公园用地分析
祥云公园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西南红牌楼, 逸都路与龙华北路交会处, 北侧为社区干道, 东侧为龙阳街, 占地面积为1.8 hm2, 四周都是居民社区, 其所服务的社区包括双丰社区、北部龙爪社区, 总面积约为45 hm2, 流动人口10 623人, 常住人口5 322人。
祥云公园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四周居住的社区居民, 其中以离退休的老年人、儿童、家庭主妇为主。由于社区公园具有开放性, 因此相邻社区的居民也可进入。相对于城市综合性公园、街旁绿地等, 祥云公园作为社区公园来说, 服务对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2.2 设计构思
“飞舞的凤凰, 永久的祥瑞”传统文化符号是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绵延流传下来的文化之一。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 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 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传统艺术, 并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
本研究主要是针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图案与符号。传统吉祥符号是最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 它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的文化、思想和情感色彩。“吉者, 福善之事;祥者, 嘉庆之征。”吉祥如意, 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千古永恒的希望和追求, 更是一种普遍的民族文化心理。
2.3 设计理念
(1) 参与性
对于现代人而言, 单纯的观赏性景观已无法满足对环境景观的要求, 而参与性的景观却十分受欢迎[2]。在祥云公园的设计中, 融入了很多景观小品, 目的在于提高社区公园的参与性或娱乐性, 更好地服务于居民。针对服务居民的广泛性, 可分为中老年、青年、青少年、儿童等不同人群, 做出具体的设计。
(2) 生态性
在公园地形地貌的艺术处理中, 要考虑园林使用功能、园林景观、园林工程、园林植物生长等诸方面的要求, 合理开掘布局[3]。在祥云公园的设计中非常注重生态性, 在整个公园的规划上保留了大量的原有植物, 合理地利用园区的每一份资源, 以免造成因植物的损失而带来的环境影响。
(3) 传统文化符号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中的祥云、龙凤纹样正好迎合了社区居民追求幸福、长寿、喜庆、吉祥的主题, 而且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的景观设计结合起来也是一种新的尝试, 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传承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针对传统文化符号传承的祥云公园设计如下。
(1) 从整体设计理念及功能划分上入手。在园区进行功能分区与分布时, 在保证园区基本功能健全的同时把祥云、龙凤纹样融入其中, 更好地适应居民潜在期望祥瑞的心理感受及生活方式。根据该社区居民的使用习惯, 将整个园区分为入口广场区、祥云广场区、景星庆云中老年活动区、云起龙骧儿童活动区、云窗雾阁家庭集聚区五大区域, 由于整个园区为长方形, 所以把凤凰纹样进行抽象化 (见图1) , 利用柔和的曲线打破原本规整的园区结构, 使用蜿蜒的道路对区域形状进行修整, 并在每个区域之间设有互通的道路, 使公园的使用者能够在园中随意穿梭, 给其带来舒适感与归属感。
(2) 从景观细部设计上入手。在园区功能分区及分布确定好后, 就要着手于景观细部的设计, 包括管理系统、交通系统、辅助设施等一系列的设计, 运用设定好的主题, 把祥云、龙凤纹样进行打散重组的构成方法运用到设计当中 (见图2) ,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保留传统文化符号的神韵, 而且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能够充分体现注重创新原则。
(3) 从植物配置上入手。植物配置是社区公园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选取植物上, 把植物的种植理念和种树寓意内涵融入到设计理念中, 根据设计需要合理地安排植物的种植与配置, 塑造出具有特色的文化景观。
3 祥云公园规划设计
祥云公园作为社区公园, 它的建造应该给社区范围内的居民带来不同的体验。其在设计之初就确定了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祥云及龙凤纹样, 一方面满足社区居民期盼吉祥平安的心理, 另一方面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所以在园区的规划上, 引用了这两种符号, 园区的平面图宛如一只飞舞的凤凰 (见图3) 。祥云公园分为入口广场、祥云广场、景星庆云、云起龙骧、云窗雾阁区 (见图4) 。
3.1 功能分区
(1) 入口广场
祥云公园采用的是沿街的布置形式, 这种形式是将绿化空间从社区引向外部空间, 与城市街道绿化相连, 这种地理位置的选择既能为居民服务, 也可以吸引更多外部社区的居民, 使用率较高。主入口设置在逸都路与龙华北路的交叉路口, 这样能够更明确地提示居民与行人这块用地是作为公园来使用。主入口广场呈阶梯状, 能够有效地分散人流量。
(2) 祥云广场
祥云广场是园区的次入口广场, 其中祥云雕塑、水幕、植物相结合的设计足以吸引人们的视线, 祥云雕塑的设置更能简单明了地展示整个公园的主题, 并且直截了当的表明公园的设计理念。
(3) 景星庆云
景星庆云区的规划以点状分布为主, 宛如夜空里的星星, 其中贯穿着祥云的纹样, 如景星庆云, 吉祥如意。整个空间是给老年人提供了休闲区域在, 锻炼是老年人在社区公园中的需求之一, 老年人的锻炼多以健身为主, 基本以集体活动形式出现, 所以需要的空间尺度也较大, 根据这一点设置了多功能的庆云广场空间。该广场适合各类综合性活动, 如跳舞、打拳、表演等。由于没有植物的大型空间对于老人来说没有亲切感, 所有在庆云广场的设计中, 运用植物把空间进行分割, 部分供老年人使用, 部分可供聚会等大多数人使用。
(4) 云起龙骧
此分区的主要功能为儿童活动场所体育运动区。运用“云起龙骧”是影射期盼儿童及青年人能够在各个方面取得进步和成功.这个区域主要包含裁月镂云、云起儿童广场、龙骧运动广场3个部分。其中的裁月镂云区 (见图5) 是整个园区的设计重点之一, 它的设置增加了整个区域的趣味性。利用祥云的设计主题, 通过修建整齐的植物布置成迷宫, 即可以作为景观小品还可以作为儿童的活动场所。儿童进入迷宫不仅能通过兴趣获得快乐, 还能促进儿童的记忆力和判断力, 因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通过游戏不仅能够锻炼儿童的身体机能, 促进智力增长, 而且能培养儿童间的互相交流。
(5) 云窗雾阁
此区域主要强调的是生态这一设计理念。公园内的绿色植物种类多, 植物、草坪等植物材料使绿地空气负氧离子积累, 使园区内的空气新鲜, 适宜活动。在公园中种植的多种芳香植物发挥出的芳香物质, 具有提神醒脑、舒经活血、杀菌的功效, 能促进人们身心的健康。绿色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 吸收二氧化碳, 释放氧气, 保证人们的呼吸和空气的清新, 使生态居住区得到补氧增氧, 环境更舒适[4]。
此区域主要包含云窗池和雾阁亭两个部分。云窗池 (见图6) 是旱喷与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设计, 形状为圆形, 旱喷四周有座椅, 整个云窗雾阁区是为家庭聚会提供的生态区, 座椅的设计是为了家长可以看护在旱喷中玩耍的儿童。旱喷池中设置了半圆镂空的雕塑成祥云状分布, 不仅加强了美感, 而且从上方看雕塑与裁月镂云景观小品形成呼应, 此外整个云窗池又如海上的帆船, 寓意一帆风顺。这样多功能的休闲区域也给公园的使用者带来了温馨祥和的心理感受。
3.2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作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社区公园中的植物景观规划是必不可少的。而植物景观设计必须具备功能上的综合性、生态上的科学性、配置上的艺术性、经济上的合理性以及风格上的地方性[5]。园区的设计主题影响和控制着整个园区的物化景观, 植物景观设计应该通过植物的品种、形态、色彩、构图等来烘托公园的主题氛围。
广场植物选择了一些适应成都天气及土壤的花灌木, 比如杜鹃、金叶女贞等, 给广场添加色彩来吸引居民的目光, 在植物分布上, 采用了拼接成祥云图案的形式来体现传统文化传承这一设计理念。
作为串联社区公园中各空间的道路, 其周边环境的营造是很重要的。公园的道路植物选择适应成都气候和土壤, 并有芳香保健作用的植物造景。上层乔木为白玉兰、广玉兰相间种植;中层灌木以月季、含笑为主, 成丛成片至乔木边缘;下层冬麦、吉祥草成片种植, 形成完整的道路植物景观带。
裁月镂云植物景观小品运用含笑、小叶女贞、栀子花, 把它们修剪形成祥云图案的迷宫 (见图5) , 这样的设计不仅满足了儿童娱乐的需要, 也实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围合园区的花坛 (见图7a) 采用了祥云纹样进行组合, 花坛中种植吉祥草、杜鹃、金叶女贞等。
3.3 道路系统规划设计
祥云公园紧邻城市主干道, 对外交通便捷, 根据其周边环境设置了5个出入口, 分别设置在西南主入口、南侧次入口、东侧次入口、东南侧次入口、北侧次入口。并保留了原有的地下停车位, 方便外来居民使用。园区内的道路主要分为一级主路、二级次路、三级小路。一级主路宽4 m, 主要是用于人群的集散以及作为消防通道;二级次路用于居民的日常游览, 宽2 m, 设置在园区内个别功能区与主路之中;三级小路用于联系各个功能区, 宽1.5 m。
一级主路的铺装采用广场砖路面, 利用砖在地面上拼出祥云的图案, 让公园的使用者时刻体会到祥云这一主题;二级次路采用花岗岩路面结合卵石素拼路面;三级小路部分采用素拼卵石路面, 利用不同颜色的卵石在路面上拼出各式各样的祥云图案, 让传统文化在公园的各个方面都得以运用。
3.4 公共设施设计
祥云公园所涉及的管理系统主要是围栏及井盖的设计。围栏和井盖既然属于祥云公园的一部分, 在设计上当然要紧扣主题, 都要以祥云图案为主, 通过打破、重拼的方式设计出紧扣主题的作品。在井盖的改造时主要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入祥云图案, 及祥云公园字样。垃圾箱 (见图7b) 的设计是把祥云图案立体化, 设计出符合市政要求及主题的垃圾箱, 使整个公园具有整体性。
休闲凳 (见图7c) 在社区公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每个区域都要设置。云窗雾阁的生态椅, 把座椅和植物相结合, 不仅符合了云窗雾阁的生态主题, 而且把居民带到真正的自然中, 感受植物的包围。云期雨信的圆圈椅, 是通过植物的围合而成, 成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空间, 给情侣们提供了幽深的空间。
指示牌 (见图7d) 包括道路指示牌、警示牌以及看板牌。为了使园区更具有整体性, 在这些指示牌的设计上, 也融合了祥云图案。通过简洁的祥云图案在公共设施上的运用, 能够直观有效的传递给公园的使用者公园的主题。
4 结语
社区公园作为独立的利民公共场所和城市绿地的组成部分, 将中国的传统文化符号祥云与与现代景观设计巧妙的融合, 以参与性、生态性以及传统文化传承为设计理念, 祥云为主题, 将园区进行功能分区, 且最终的设计平面图使用“凤凰”的形状, 象征着祥瑞, 在心理和视觉上给居民带来了全新的感受。从局部到整体都始终围绕的主题进行设计, 在满足各个年龄段居民的需求的同时也肩负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孟刚, 李岚, 李瑞冬, 等.城市公园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3:5-11.
[2]樊宇.关于社区公园规划设计原则和布局的综述[J].现代园艺, 2011 (5) :82.
[3]袁媛, 杨柳青.浅论社区公园景观设计发展方向[J].现代装饰:理论版, 2011 (2) :108.
[4]李承承, 郭高燕, 李先源.浅谈社区公园的功能和特点[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 2010 (1)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