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茶文化(共12篇)
成都茶文化 篇1
俗话说:“泡茶可修身养性, 品茶如品味人生。成都城市内外, 凡大街小巷, 大、小茶馆随处可见, 也是“锦城一绝”。还有说法是, “四川茶馆甲天下, 成都茶馆甲四川”, 现在茶馆和麻将并列成了成都市的风景线。尤其是在地震以后, 人们的消费心理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使得高品位的茶艺馆也越来越多。
一、成都茶文化现状:
(一) 、成都的茶馆:
成都的茶馆目前有三大主流, 一是地道的老成都茶馆;二是成都的休闲茶楼;三是有品味的成都茶艺馆。目前成都有休闲茶楼2000多家, 茶艺馆300多家。
1、地道的老成都茶馆, 成都茶馆的格局和气氛与其他地方
的茶馆比较很有差别, 说它是属于“下里巴人”类型的吧, 它也都设有雅间, 可供各类人等消费。成都的茶馆“有座、有茶、有趣”。这里的茶馆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一个“俗”字, 不是庸俗, 是通俗, 是民俗, 是俗的安逸。四川人偏要挤到一起到茶馆里找感觉, 所谓闹中取静喝杯茶去, 忙里偷闲拿杆烟来。如, 现在人民公园内的鹤鸣茶楼, 就是中国最有名的茶博士吴登芳老先生工作的地方。
2、成都的休闲茶楼, 成都的休闲茶楼主要是与麻将分不开。
麻茶博物馆立足于传统文化, 将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与宗教文化融合, 形成了欣赏茶艺茶道、古玩拍卖及鉴赏、承接会议会展等的多元化发展方向。如今, 麻将茶馆满足了不同文化的消费需求, 形成了个性化的集商务、娱乐、养生等为一体的平台, 成为成都首席尊贵的休闲茶馆。
3、有品位的成都茶艺馆, 在成都这个大都市里, 有钱人和
有品位的人越来越多, 目前, 在成都有300多家茶艺馆, 这里没有人吸烟, 也没有人打麻将, 有的是安静、祥和、温馨的气氛。在这里, 可以品尝不同的茶, 可以欣赏不同的茶艺表演, 还可以看川剧, 吃茶点, 与茶友交流, 如何泡好一壶茶和如何品饮一壶茶。甚至有的还有自己的主题, 如, 以玉石为主题的茶艺馆, 以旗袍为主题的茶艺馆, 还有以书为主题的茶艺馆。
(二) 、成都的茶叶销售店:
成都的大街小巷, 到处都是茶叶销售店, 也有比较集中的茶叶批发市场。但专门销售四川生产的绿茶的销售店很少, 他们不能像福建一样, 走到哪里都是铁观音茶叶经销店、金俊眉茶叶经销店及岩茶经销店。四川的绿茶, 茶叶原料细嫩, 但却没有好的价格, 如竹叶青茶叶专卖店、蒙顶茶叶专卖店、嘉竹绿茶专卖店等这些四川的品牌绿茶, 应该好好地宣传, 开更多的精品销售店, 让更多的人了解四川的绿茶。
(三) 、成都茶艺师或茶水服务人员:
现在成都的茶馆多, 自然而然, 需要的茶艺师或茶水服务人员也就多了, 但绝大多数工作人员也仅停留在掺水的工作水平上, 他们不了解茶, 也不知道如何冲泡, 更不知道如何向客人宣传和推销了。所以, 职业院校旅游专业茶艺课程的开设是很重要的。
二、从成都茶文化改革茶艺课程:
(一) 、课程改革的原因:
1、原课程不适应行业的需求:
原来茶艺这门课程是饮餐服务与管理这门课程中的一个学习内容, 后来对行业进行了调研, 发现行业有中高级茶艺师的需求, 我们便把茶艺这门课程单列出来。
2、原课程没有进行工作过程导向:
早期的茶艺是将理论与实践分开进行教学, 它没有按照工作过程导向来设计开发,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系统的学到某个方面的知识或技能。
3、原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有待改进:
同时也没有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内容在行业是否行业需要这个岗位, 所以在2009年我们再对行业进行了调研, 发现行业目前最需要的岗位有茶艺师、茶艺表演师、点茶师、茶艺设计师、茶叶销售店面主管或经理等。通过对行业的调研, 我们确定了新的学习领域, 茶艺基础、茶艺技能、茶艺表演设计和茶叶销售。并通过这些领域的学习, 让学生更能适应行业的需求。同时, 在教学方法上要由易到难、由国内到国外, 把这个来源于生活的茶艺给美化设计, 在销售上通过行业的实际案例进行教学, 让学生学得更快、更好。通过对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 我们觉得茶艺这门课程应该改革, 改了与行业接轨, 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所以我们选择了茶业目前最为需求的几上岗位群的知识进行学习。而不是原来的什么都学, 没有重点和指向, 这样让学生更有目标, 更有动力。
(二) 、课程改革的依据:
《茶艺》这门课程是以高级茶艺师的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人才培养的主要岗位群是茶艺接待、点茶师、茶艺师、茶艺表演、茶艺馆主管或经理、茶叶销售员、茶叶销售店面主管、茶叶销售店面经理、茶叶展销会设计、会务接待与管理等, 主要职业能力要求是茶艺接待;茶艺准备与演示;茶艺服务与销售。
(三) 、面向职业性、开放性和拓展性的设计过程:
1、行业调研, 确定茶艺职业岗位群
茶是世界的三大非酒精饮料之一、被誉为21世纪的健康饮料大王, 饮茶嗜好遍及全球。2007年中国国内市场茶叶销售额就超过了50亿元, “茶产业”已成为引人瞩目的新兴行业。21世纪随着茶文化的复兴人们的茶饮消费结构也在不断改变, 对茶艺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要求越来越高。1999年国家劳动部正式将“茶艺师”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1800种职业之一, 并制订《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在该标准中, 对茶艺师定义为:在茶艺馆﹑茶室、宾馆等场所专职从事茶饮艺术服务的人员。目前我国的茶艺馆数量在5万家以上, 茶艺师的职位需求大概在20万左右个, 但是目前我国的茶艺师数量只有不足2000个, 随着上海申办2010年世博会成功, “茶艺师”作为高品位文化形象代表, 其就业空间十分巨大。2010年统计成都茶艺馆的数量是164家, 就业需求量很大, 成都又是一个休闲城市, 茶艺馆、茶楼到处都是。
通过网络调查, 实际走访等方式, 对成都等周边城市的大型茶艺馆、茶叶销售公司、星级酒店茶室以及大型餐饮企业的广泛调研, 了解茶艺企业的岗位设置与人才需求。通过与茶艺行业专家们的共同探讨, 分析了茶艺行业的发展趋势, 确定了本课程培养的目标是以茶艺接待、茶艺销售、茶饮服务、茶艺表演为主要工作岗位的职业发展方向。
2、工作任务分析, 产生行动领域, 形成学习领域课程
教师团队通过对真实的茶艺职业岗位进行分析, 以茶业从业人员的工作内容为载体, 归纳出本门课程的四大学习领域。其中主题学习单元1:茶艺基础是以项目为载体, 主题学习单元2:茶艺技能是以茶叶的类型为载体, 主题学习单元3:是以设计项目为载体, 主题学习单元4:茶艺销售是以工作场所为载体设计的。并将其具体到茶艺接待服务、茶饮冲泡技艺、茶艺表演的设计创作和茶叶销售技巧等四大行动领域, 最终形成以《茶文化》、《茶艺》、《茶艺馆的经营与管理》、《茶席设计》、《茶艺写作》、《茶叶评审》、《茶文化》等课程构成的学习领域课程。
3、教学情境设计。
打破原有的理论教学体系, 根据完成茶艺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构建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经过整合的教学内容形成了由简单到复杂的茶艺基础、茶艺技能、茶艺表演和茶艺销售四个主题学习单元。
4、组织教学, 具体实施本门课程。
课程组织实施的主体是从事该门课程教学专业教师、和进行该门课程学习的学生。
从事本课程教学的专兼职教师通过研讨开发出实施本门课程教学的课程标准、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使用的教材以及课程教学条件。在具体实施本门课程教学过程中, 主要是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六步教学法进行具体实施, 在教学工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多元式的教学评价, 注重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效:
《茶艺》课程基于“两堂交替、分季轮动”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从茶文化、茶艺表演到茶叶营销的产业链特征, 重构课程教学情境, 凸显四川地方茶文化特色, 及其国际推广、交流需求, 从而形成了本课程的特色。
参考文献
[1]阮浩耕、王建荣、吴胜天.《中国茶艺》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1) .
[2]陆羽.《茶经》.黑龙江美术出版, 2004. (11) .
[3]张梦欣.《国家茶艺师职业标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2, (12) .
成都茶文化 篇2
XXXXX学院
成都古街文化 考察报告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实习地点:
报告日期:
一、考察主题
成都之行,古街之旅,感受古街文化的魅力,提升设计修养
二、概述
(一)调查目的。
考察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性的活动,是一个由学校向社会接轨的环节,因此搞好社会实习工作是很关键的。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经历了无事可做的孩童时代,到学校里忙碌的学生时代,再到以后的社会工作阶段,而实习就像一个链子连着学习和工作,而文化考察可以不断陶冶情操,提高能力。
通过考察,我们要努力提高动手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其不足,然后去反馈到学习中去,会更能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包括调查时间、地点、对象、范围、调查要点及所要解答的问题。
考察时间:2016.07.01——2016.07.04 考察地点:四川成都 考察对象:宽窄巷子,锦里 考察范围:古街艺术及文化
调查要点:古街设计在实践中的应用和表现,文化特色、特点等
(三)调查研究的方法。
考察研究方法:实地考察、摄影、报告分析
三、正文
成都位于川西北高原山地和川中丘陵之间,是四川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并且,它最最吸引我的是它已有2400多年历史。公元4世纪前,蜀王开明氏的后世从郫县迁都至今成都,并在此建筑了城池,据载“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之曰成都”。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座古城还孕育更多灿烂的文化,遗留下了更多的人文古迹,其中,古街文化流传至今仍备受人们的喜爱。因此,我希望能到其中最为闻名的成都宽窄巷子和锦里去实地地考察一下,感受属于四川成都古街独有的文化魅力。
考察第一站——成都宽窄巷子
上:窄巷子
下:宽巷子
宽窄巷子”是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群落组成,于上世纪80年代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这条清
代街区记录了老成都的沧桑历史,其建筑风格兼具川西民居与北方四合院的特点。
而在改造后的宽窄巷子整体空间风貌较为完整,延续了清代川西民居风格,街道在形制上属于北方胡同街巷,其主要特色为;“鱼脊骨”形的道路格局,这种格局形式便于街道居民自发式能管理,奠定了安静、悠闲的生活基调。
宽窄巷子的沿街传统特色立面保存基本完好,其中以院门的形式最为丰富。每家每户的大门呈现出不同风格、不同材料、不同朝向、不同尺度,有屋宇式、石库门等。加上黑灰墙与小青瓦做的窗花,整个街道的主调呈现出清代的特征。宽巷子代表着老成都的“闲生活”,窄巷子代表着老成都的“慢生活” ;而宽巷子的“窄”是逍遥人生的印记,窄巷子的“宽”是安逸生活的回忆;逍遥安逸,行云流水,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是成都人的精髓,是仙源故乡人居环境的神韵;短短的宽窄巷子承载着少城太多的历史信息与历史印记,令人遥想,慨然不已„„
考察第二站——成都锦里
传说中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它也被成为成都版清明上河图——“锦里”,是感受浪漫休闲的精神驿站,是体验三国文化与成都民俗的魅力街区。
今天的锦里依托成都武侯祠,以秦汉、三国精神为灵魂,明、清风貌作外表,川西民风、民俗作内容,扩大了三国文化的外延。在这条街上,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蜿蜒曲折的院落、街巷与水岸、湖泊、荷塘、石桥相呼应,主题会所、主题餐饮、主题商店坐落其中,水波灯影,别有一番意境。
相对国内很多旧瓶装新酒的人造景观,锦里是完全草根的,本土的,家常的商店里卖的些是筷子、茶叶、灯笼、蚕丝被和土特产;餐厅里的美食有张飞牛肉、三大炮、肥肠粉,一箸一杯都是冲着味道去的,不花俏,没有噱头,讲究的是实惠。还有手艺人的玩艺儿,捏个泥人,转个糖画儿,买张剪纸,都是包含童趣的东西,怀旧也是怀念童年淳朴的快乐。一条街色彩缤纷的花灯和幌子,是大俗,图的是个热闹。而街上最吸
抓眼球的,还是那些地道的当地人的悠闲的生活方式,他们在酒吧里嗑瓜子和打牌,喝着外国酒,说的还是绵软成都话,别有风情。
锦里还会定期举行传统婚礼、民乐、戏剧、民间服装秀等民俗表演,并按照中国传统节日举办特色主题活动,如元宵节、端午节吃粽子大赛,七夕情人节主题活动,中秋赏月会等,让你在一种原汁原味的川西民俗文化氛围中去享受最惬意的休闲娱乐方式。
三、结论及感受
经过这些天的考察,更合适的词是游玩。因为无论你是特地来旅游,还是带着工作巧合的来到这里,还是带着诗情画意地来享受;是忧郁的,是悲伤的,是急躁的,是开心的,是感动的,都能轻易地被代入到成都悠闲的生活方式,所有的节奏都逐渐地缓慢下来,变得开始享受这个城市的住宿,环境,空气。
成都:让老外泡“民俗文化” 篇3
在评判一个女人是否漂亮的时候,除了看外表,还要看气质。气质是一种由内向外散发出来的美感,它无法用时尚的服装或昂贵的珠宝装饰出来,但却能从眼睛里传递出来。
评价一座城市如同评价一个女人,而文化底蕴就是城市的眼睛。有学者说,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只剩下堆积的建筑物,那就是一个没有了灵魂的城市。没有文化的城市缺乏底气,没有底气的城市缺乏活力,没有活力的城市缺乏风情,没有风情的城市缺乏人气,没有人气的城市缺乏灵气,没有灵气的城市当然就是一座贫血的呆板的城市。
这个国庆黄金周的成都,大量的中外游客蜂拥而至,他们不光留恋这座城市以及城市周边的美景,更钟情这里的文化和韵味。对于成都,喜欢的人各有各的理由和评价——有人认为成都是小家碧玉型的,有人认为是秀外慧中型的,还有人认为是宝钗初嫁型的。无论如何,就像喜欢一个人一样,只有喜欢才选择接触她、爱她,因此有人离开了还要来,有的来了就选择永远留下来。
10月2日,记者采访到了一个叫伍德尔的美国人,他对记者说,很多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表象的美”——成都,透过她美丽的外在,让人感受到具有磁铁般吸引力的文化气质。他认为秀外慧中就是成都的城市性格。
10月2日下午,伍德尔在锦里的“勾勾针”店一口气买下5个针织包,他已经计划好了,这5个不同款式不同颜色的针织包分别要送给谁,“朋友叮嘱我,一定要买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东西,否则就毫无意义。”5个针织包显然不能满足他的胃口,他在锦里反复地逛,不停地买,如果不是糖做的艺术品要化,他也会打包带走。他告诉记者,两年前第一次出差来成都,这里的民俗文化就已经让他欲罢不能,只要有一周以上的休假,他就会风尘仆仆地从上海赶过来,而这样的假期,两年来只出现过3次,仅有的3次都“泡”在了成都。
它们偷袭了我的心
伍德尔来自美国新罕布什尔,是美国一家机器生产商的设备工程师,由于工作原因,他经常穿梭在广州、上海、北京等许多中国城市,为客户安装机器,培训员工。他绝大多数时候居住在上海,之前虽然走过那么多城市,可从来没有一个城市能让他醉心于沉浸进去,直到2005年初来到成都。
那次来成都是给一家企业安装调式机器设备,在走下飞机和住进酒店的过程中,他都没有觉得成都与别的大城市有什么不同:同样的高楼大厦、同样四通八达的道路、同样的车流如织……
他住在城南凯宾斯基酒店,接待宴过后,和翻译一起去酒店附近溜达,最近的就是人南立交桥下的民俗文化公园,“我走进去的时候,就感觉到了另外一番天地,我知道,我被它们偷袭了!”所谓的“它们”,是指的那些民俗文化雕塑,滚铁环、放风筝、掏耳朵、推鸡公车,还有许许多多有趣的童谣——当然他是看不懂中文的,不过等翻译将那些童谣解释给他听后,“我大笑起来,笑得很开心,我觉得成都人是如此的幽默而具有童心,他们比任何地方的人都具有想象力!”他问记者:“你可知道,美国在研制原子弹的同期,有一个科幻作家就凭着自己的想象外加物理和化学的知识写成了关于原子弹的科幻小说?当时美国当局还调查他,以为他窃取了机密呢!这就是想象的力量,当我看到民俗公园里具有想象力的文字时,就猜到成都是一个了不起的城市。”
民俗文化公园记录的都是成都的老民俗文化,“这些民俗的东西也许在其他城市看来微不足道,可并不是只有重大事件才可以记进历史,而民俗的东西更能体现这个地方的人的成长与智慧。”伍德尔对记者说,当天他就对成都民俗文化有些痴迷了,一直呆到天黑都不舍离去,还把所有的雕塑和建筑都拍摄下来,又让翻译把文字记录下来拿回酒店翻译成文稿。
这次他在成都一共呆了6天,实际工作时间只有3天,剩下的3天里,他请人帮忙找到了一个“成都通”,专门为他介绍成都的民俗文化。
成都确实很有故事
去年8月,伍德尔休假,这个假期有半个月,他先是飞回美国看望自己的父母,然而在家里仅呆了4天,就急匆匆返回中国,然后直赴成都——他要把剩下的时间“耗”在成都!
对成都民俗文化的钟情不仅仅是停留在民俗公园的雕塑上,他挎着相机去寻找市内那些具有成都特色的古建筑,“我知道,要了解一个地方,最好的方式是去看他们的房子,那些古老的建筑投射着历史的影子,而影子中一定埋藏着许许多多的故事。”
他对记者说,他来到琴台路,突然听见一间屋子里传来动听的音乐声,于是就循着乐声寻找,发现一间茶铺里,一个女子正在弹琴,“我问了这个漂亮的女孩,惊喜的是她懂英文,她告诉我那是古筝。”他说,在这样一条古色古香的街道上,一个普通的成都女孩居然用古老的乐器弹奏着天籁之音,实在是一件让人永生陶醉的事情。女孩告诉了他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故事,告诉了他两个人与琴台路的关系,“我第一次来成都时的判断没有错,成都确实是一个很有故事的城市,这个女孩让我更加对成都感兴趣。”
那次他在成都呆了将近10天时间,不仅在城里逛,还去了黄龙溪、洛带古镇、街子古镇,又游览了都江堰和青城山。他告诉记者,在古镇里,他一口气拍下了600多张照片,“我的朋友问我是不是想改行从事成都文化研究,我告诉他们不是,我只是热爱成都而已,她足以消耗掉我所有的闲暇时间。”
除了奔走在古镇之间,伍德尔将剩余的时间交给了锦里,已经算得上是成都民俗文化通的他对记者说,锦里是成都民俗文化浓缩的精华,“如果了解了锦里,基本上就了解了成都这座城市的文化性格。”
我很快会带全家来
记者与伍德尔在锦里的小街上走,他径直来到卖皮影的店前,拿起一个小人摆弄起来,店老板笑着说:“你又来了。”显然,他们已经很熟了,伍德尔说,这已经是他第六次来锦里了,每次都会呆上大半天时间,而每次来锦里都会来玩皮影,“这太神奇了,我只在成都才见到过。”他兴奋得像个孩子。
伍德尔经过成都的几次浸润,已经爱上了成都的休闲方式。路过锦里的茶馆,里面正好有人在玩麻将,伍德尔一边喊着:“我也会玩儿,我也会玩儿。”一边凑了上去,正在打牌的一桌人没有觉得突然冒出来的老外搅了他们的牌局,微笑着让座,让他小试几把。由于不懂中文,他把一筒叫做“onepizza(一个比萨)”,一条叫做“onechicken(一只小鸡)”,“我是在琴台路的茶馆里学会麻将的。”伍德尔说,他第一次看成都同事玩麻将的时候,就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个游戏,放松的同时还可以锻炼思维,所以他央求中国同事教他。上次回美国,他还特地买了一副成都麻将,带回去教家里人玩,不料一家人竟还都很感兴趣,他说麻将给他家里带去了很多欢笑。“打麻将的时候要会算对方的牌,这其实是一种智慧。”伍德尔说,难怪成都人脑袋那么好用,“他们在放松的时候还在锻炼大脑!”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伍德尔并没有给记者谈关于文化的高深的东西,他对记者说,真正吸引人的文化正是民间的文化、普通人的文化,“听说成都是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这点我深信不疑,成都人很有智慧,也很会休闲,休闲好比车里面的汽油,当然会让汽车持续保持动力。”
伍德尔说,他的家人听他摆了成都的故事后,“他们已经不想再等待了,也许就在今年底,或者明年初,我会带上我的家人再次回到成都。”
写不完的故事
在采写这篇稿件的时候颇让记者为难,总共采访了5个人,但只能选择一人作为故事的主角。这篇文章主要反映外地人对成都民俗文化的热爱,可其他4个人同样热爱成都的民俗文化,甚至被这种文化牵引着来到成都发展,他们身上也很有故事。记者无法将他们的故事细节一一写出来,但还是禁不住想在这里回顾一下,并被他们对成都的那份依恋之情深深地感染着。
被成都民俗文化牵引到成都来的是西南政法大学的大四学生李晓芳,这几天趁国庆大假在成都搜集就业信息,他说成都的文化氛围能圆他的写诗梦。他热爱诗歌,觉得成都是一片孕育诗歌的土壤,他希望这里的文化氛围能激发他创作的热情。
湖北武汉的张铖喜欢摄影,像伍德尔一样,他更加喜欢拍摄古镇,自从2004年第一次来成都后,他终于找到了可供自己任意发挥的天地,他先后8次来成都,走完了成都所有的古镇、古街,这个黄金周又开始走访川内的部分古镇,他希望有一天在成都开一个摄影工作室,专门从事古镇民风民俗的拍摄。
成都古典园林植物文化特色 篇4
关键词:风景园林,成都古典园林,植物,文化特色
1 园林植物作为文化符号
在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中,人们常赋予植物情感与文化。园林植物已经变成文化符号的一部分。以园林植物为文化符号的例子不胜枚举,通过其反映出人们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与文化形态。
松柏因在风雪的恶劣天气下保持苍翠挺立,常被视为高风亮节的品格代表。苏轼曾写道“寒暑不能移,岁月不能败者,惟松柏为然”赞美其品格。在成都古典园林中,武侯祠以古柏森森的肃穆气氛而闻名。竹因其枝干挺拔修长,常被喻为清高君子,广受文人雅士喜爱。望江楼公园作为竹类造园的特色古典园林,为纪念一生爱竹的唐朝女诗人薛涛而修建。薛涛曾作无数赞美竹美好品质的诗句,“蓊郁新栽四五行,常将劲节负秋霜”就是其中佳作。梅花常以坚强的品质深受人们喜爱。王安石曾歌颂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古典园林常有以梅为主题的园林,新繁东湖的梅园就是其中一典例。梅除植于梅园内,还广植于城墙,登上城隅可观赏梅花林的全貌。
2 园林植物作为有生命的历史载体
园林中的古树是活的历史遗产,其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还传播了独特的文化寓意,极大丰富了园林的景观意向。文人纪念园林武侯祠中的柏树就是一生动的例子。
自修建起,武侯祠的绿化按照祠庙的要求布置,园林内的植物见证了岁月历史的变迁。唐朝诗人杜甫的一著名诗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描述的就是武侯祠的景象。可见在唐朝时,柏树已经成为武侯祠的标志,渲染了庄严肃穆的氛围。柏树的种植最早可以追溯到诸葛亮本人,相传其曾亲自栽植于此处,历代人们沿袭这一做法。在时间与环境的作用下,先人植下的柏树多衰老枯死,现存的柏树多为今人栽种。如今武侯祠殿宇景区贯穿种植柏树,同时搭配榕树、喜树等高大常绿乔木。进入景区大门,主道路两侧被柏树林环绕,碑亭隐没其中。而后进入昭烈祠,柏树对称栽植于庭院内。此外,在昭烈祠与武侯祠连接的过厅内也有柴柏的运用。岁月流逝,祠宇的形式被一代代人改造,但人们对武侯祠古柏森森的记忆未曾变化。参天柏树作为历史文化景观,见证了历史的更迭,是不同时代人们共同的回忆,更是沟通古今的纽带。
园林植物也可以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武侯祠桃园内的桃树就承担了这个角色。作为园中园的桃园,位于主入口轴线的末端,配合三义庙设置。园内广栽桃树,搭配种植银杏、喜树、枫树等植物,丰富季相变化。走进园中,刘备、关羽和张飞的雕像立于其中,结合桃树的背景,让人不禁联想到“桃园三结义”的典故,唤起人们对蜀汉先贤的追思。在此处园林应用里,桃树连接起了人们对历史典故的记忆点,在渲染文化气氛起到重要作用。园林植物就是有生命的历史载体,不仅可以营造氛围,还可以唤起人们的共鸣。
3 园林植物作为园林风格体现的主要元素之一
杜甫草堂作为成都古典园林的一个典例,是当年杜甫为躲避安史之乱入蜀的居住地,以栽植楠木、恺木、红梅等杜甫喜爱的植物为特色[2]。草堂被高林古木包围,主要选择黄葛树、楠木、银杏、香樟等高大乔木种类。草堂正门2株古榕树植于两侧,楠木成林形成葱郁的背景,渲染了幽深繁古的基调。川派园林幽深浓密的特点在杜甫草堂得到很好的体现。
除此以外,新繁东湖也是一处有趣的例子。东湖公园为纪念晚唐宰相李德裕修建,是我国少数保留至今的唐代园林之一。
湖公园布局自由,开阔水面约占全园面积1/3,建筑与植物配合湖面布局展开,相映成趣,别有一番趣味。园内多栽植四川特色植物,如丹桂、菊花、竹、梅花等。除此以外,还有古朴苍劲的菩提树、明代紫荆、龙爪铁树、罗汉松等逾百年树龄的植物,营造了浓郁的历史气息。东湖公园古木葱茏,花木繁盛,四时皆有景可观,是典型的川派自然山水园。
四川古典园林的特点还体现在竹类植物的运用。四川气候温湿多雨,为竹类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2]。望江楼公园作为“竹的公园”,其中荟萃了丰富的竹类品种,也展现了竹的植物配置方式。望江楼公园被竹海包围,其中不仅竹品种繁多,还有许多稀有品种,可谓是竹类博物馆,各异其趣。
4 结语
植物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植物作为一种有生命的载体见证了巴蜀地区的历史事件和文人轶事,成为了成都及周边古典园林一种独特的文化象征,丰富了其内涵,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赵朝庆.巴蜀文化对川派园林艺术风格的影响.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11
成都文化介绍和英文翻译 篇5
成都文化——成都是一座拥有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故称“天府之国”。西汉时期,成都织锦业驰名天下,有“锦官城”之称。五代时期蜀主在城墙上遍种芙蓉,故成都又有“蓉城”之称。历史上,成都水网密布,江桥众多,树木葱茏,繁花似锦,还有“花城”之称。成都有太多的元素留住游人的脚步。此方案采用中国传统剪纸的手法将成都好看的、好吃的、好玩的融入了座椅纹样的设计之中,彰显成都特色,传达成都航空公司对旅客温暖贴心的服务。
Chengdu Culture—Chengdu is a city with a long history.It is called the “Heavenly Land of Plenty” for its fertile land, mild climate, rich products.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Chengdu was famous for its brocade industry and had a good reputation of “Brocade City”.One of the kings of Sichuan once planted Confederate roses on top of all the city walls, and that is why Chengdu is also called “The City of Confederate rose”.In history, Chengdu had prosperous waterways, numerous bridges, flourishing trees and flowers.It is called “the flower city”.Chengdu has so many elements that attract visitors and make them reluctant to leave.This proposal adopts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paper-cut art style into the pattern design of seats, depicting beautiful scenery, delicious food and entertaining activities characteristic of Chengdu.It communicates the message that Chengdu Airlines will always offer warmhearted service to passengers.
成都文化记忆的一些人一些事 篇6
自刚来成都那一年起,我就一直迷醉于寻访这座文化古城中正处于中年和晚年的几位我想深入了解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作家,以及他们的后人。
艾芜、沙汀记忆
住在北巷子的《南行记》作者艾芜,是我最早去拜访的作家。
曲指算来,首次拜见到艾芜时,他老人家还不满八十岁。当我走进北巷子(似乎是二十四号)艾芜临时住宅时,他正在一间宽大的底楼老旧房子里洗衣服。我询问了他使用笔名的情况,艾芜低头背书一般地不慌不忙用四川土话讲述我欲了解的一切。但当我问起他的老友沙汀的笔名时,老人家突然警惕地结束了谈话,丢下一句:“你去问沙汀吧。”不再与我交谈,但却客气地把我送到大门。那时文革刚过,文人对于一些调查仍心有余悸,对很多事避而不谈。
再一次见到艾芜,他已住进四川省文联宿舍的三层或四层的居民房,是红星路还是大慈寺路的哪一个院子,我记不起来了!艾芜刚买菜回来,他的夫人左联女诗人王蕾嘉也不在,这一次坐得久一些,谈得也久一些。
最后十多次见艾芜,除了省作协会议,就是在青羊宫对面他住院疗养的四川省人民医院。我骑自行车,无论从住家的玉林小区还是从“打工”处盐道街出发,都可以在一二十分钟内见到尚在人世就已载入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南行记》作者。
这十多回见艾芜,有两回我记得最清楚。一次是我请求艾芜同意我编印一本《〈南行记〉汇校本》,他二话不说,就题写了书名,连稿酬等事也不谈。再一次是为云南一批知青的展览索要题词,艾老问我写什么,叫我写出来他照着写。我临时想到“青春不悔”和“青春无悔”这两个提法,艾芜边去拿毛笔蘸墨水边说:“就写‘青春无悔’吧!”——于是,一场漫及全国好多年的“青春无悔”的“知青运动”纪念活动先在成都兴起来。
艾老去世时,我何以未去参加悼念,这是我无法回忆起原委的憾事。然而,艾芜的脚印不会再踩在成都的大街小巷上,却是不争的事实。
我还真的如艾芜嘱咐的在沙汀治病于成都三医院时去拜见了他。只记得当时沙汀的住院医疗费用无处报销,要停他的药。我的印象中当时的三医院非常破败,连坐电梯上楼也要交一毛钱给开电梯的人。这一次见沙汀,我还带去他的代表作请他签了名。沙汀已基本上丧失了视力,他用手摸着为我带去的他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的《沙汀短篇小说选集》签了字,字没有糊在一起,现在也成了珍贵版本了……
巴金、蓼子记忆
与艾芜、沙汀同时代的巴金一九八七年秋回成都住在金牛宾馆时,起初我完全不知道,当然也就没法主动去拜访他。但之前我在上海武康路113号巴金住处见过他,我那时正在收集他的书信编注印行他的第一部书信集。在金牛宾馆巴金接见四川省内文化部门要员时,在人群中找不到我,他反复问身边的人:“龚明德怎么没有来?我要见他。”
得知巴金要见我的讯息后,第二天一早我便骑了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从城中心的盐道街到了金牛宾馆,在巴金故乡见到了我崇敬的巴金老人。当时在大门口,我遵照巴金在电话中的嘱咐,说“是八号首长让我来的”,我才被允许进入。虽然是独住“八号楼”的“首长”,巴金一点儿首长架子也没有。他正午睡,听到我已来了就叫人穿衣起床,在客厅接见我,并畅谈了不少文坛上的事。其中就有他的一本小书被出版社要求删改的事,我后来公开了这个细节,已被广泛引用。我是弄版本研究的,这个删改史实的行为至少丰富了我的研究思维。
巴金去世一周年时,我参与有关部门在慧园所在的古百花潭公园内举行的相当规模的纪念会,还参与动手组织编印了一部《浓浓乡情忆巴金》的公开纪念集,写文章的作者全是成都人。
说到古百花潭,我还“寻找”到葬身此地清波中的一位以新闻记者身份闻名的早夭青年作家蓼子。蓼子本名廖丛芬,与艾芜一样也是新都人,一直在成都的《快报晚刊》工作。他去世的时候,是一九三四年。这一年,巴金、艾芜和沙汀都才二十岁。蓼子写散文写小说搞研究,文笔活泼尖锐,在当时文坛颇具声名。前不久我还在蓼子的故乡新都,向当地文化部门宣传他们这儿诞生过一名至今尚被遗忘的文学家蓼子。
我写过一篇谈蓼子的文章,题曰《留给世人的“美丽的花朵”》,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文章配多幅彩色插图发表在《四川画报》上,又收在我公开出版的著作中,但蓼子的研究依然未引起重视。
蓼子去世的第二天,他任职的成都《快报晚刊》停出了一天的报纸,再隔一天又出了纪念专号,最后蓼子的生前友好编印了一部《蓼子遗集》。我就是买到了一九三四年出版的《蓼子遗集》后才研究他的。
冯月樵、叶伯和记忆
成都本地的文化名人,我偶然在几家图书馆翻阅老旧报刊,才又发现除了以写书为业出名的文人以外,还有一位以大出版家闻名于历史的名叫冯月樵的奇人,他的后代就住在如今的铁箍井街。
“活叶文选”,人们都以为是老开明即叶圣陶等主办的开明书店的出版物。其实,冯月樵才是最早编印甚至是精雕刻印“活叶文选”的出版家。那是一九二四年吧,开明书店还没有成立,冯月樵的普益协社已开始大量印行“普益活页文选”。冯月樵发起创设的普益协社,就在现在人民公园北侧的祠堂街。
更让人惊讶的,冯月樵等不仅创办了普益协社,还创办了相当规模的私立“普益图书馆”,供普通百姓入室阅读,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一直开办到一九五二年。就在我供职的这所大学的图书馆中,至少有一两百本珍贵书刊是冯月樵用他父亲的遗产购置的,捐赠给“普益图书馆”的贴标至今还保留在每一本书刊上……冯月樵的一位老朋友曾参与我目前供职的大学的创建,普益图书馆存书之流入,当与这位冯月樵老友有关联。
第一个印行个人新诗集的四川籍诗人,并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说的郭沫若,而是住在指挥街的叶伯和!叶伯和的新诗集《诗歌集》初版于一九二〇年五月四日,《女神》一九二一年八月才出版。这个身为音乐家的诗人在成都大力倡导新型音乐教育,是教育史上的名人。
不仅仅本土的这些历史文化名人,还有外来的大量文化名人也深深印入了成都的历史记忆中……
朱自清是成都女婿,他在望江公园对面住过好几个假期,查阅朱自清日记,可以找到不少“成都记忆”。叶圣陶也是成都的常客,还有茅盾、老舍、臧克家、碧野等等一大批文人多次光临成都。我一直想写一部记录所有到过成都的文化名人的书,勾沉他们在成都的史迹之点点滴滴。
成都,一座布满文化名人脚印的文化古城,希望你珍爱你的记忆,太快的钢筋水泥构筑的坚硬冰凉的现代建筑,不要过早地完全淹埋和毁灭了成都古城温暖的文化记忆……
成都茶文化 篇7
四川省国资委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陈斌在会上致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顾问王瑞祥、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副局长韩天、全国总工会宣传教育部副部长李忠运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代表胡平理事长作大会主旨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博士生导师金碚作了题为《中国经济新常态与文化观念创新》的学术报告。商务部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 中宣部理论局原副局长贾春峰, 北京行政学院副院长赵春福, 电子科技大学互联网科学中心主任周涛, 分别就“健全合规机制, 培育合规文化”、“企业文化落地的路径与方式方法”、“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文化创新”以及“企业如何应对大数据提出的挑战”作了演讲。
中国农业银行监事长、党委副书记车迎新, 中航工业成飞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程福波, 招商局集团副总经理胡政, 浙江温州甬台温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国林, 中国建筑总公司企业文化部副主任陈莹,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广西分公司党委书记方思忠, 先后在“系统总论——企业文化顶层设计与基层践行”、“上下贯通——顶层设计内容与基层践行方式”等主题研讨中发言。山东鲁泰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刘石祯, 正泰集团党委书记、副总裁林可夫参与了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华锐主持的“企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和路径”的嘉宾互动对话。
中国华能华亭煤业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同印, 广西玉柴集团党委副书记郭德明, 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重油开发公司采油五区采油六班班长肉孜麦麦提·巴克, 中国建行银行北京市分行营业部副总经理刘艳,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总装配厂装配五车间装配四班班长韩明洋,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电机厂制造部行车驾驶一班班长陆红娣, 分别介绍了班组文化建设的经验。
孟凡驰在大会总结中论述了企业文化顶层设计的意义和价值, 提出了顶层设计的工作要点, 即:布魂——清晰核心价值体系;布局——制定并实施企业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布道——做好企业文化建设知识的传播;布法——找准适合本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法;布点——总结提炼企业文化建设的典型经验。他还论述了文化践行要“具体化、形象化、业务化、个性化、平台化”的基本思路。
成都天府广场的文化表达 篇8
关键词:城市广场,文化表达,成都天府广场
现代城市广场是城市开放空间体系中最具公共性和艺术性、最具活力、最能体现都市文化和文明的开放空间[1]。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广场是城市的一张“名片”,通过城市广场向公众展现城市的历史、宗教、民俗、风情、文化、生活等。四川成都天府广场的设计注入了浓烈的古蜀文化内涵,是成都文化史和巴蜀文化史上一连串光彩夺目的闪光点的再现,是蜀文化体系以载体形式出现的第一次全面展示,作为艺术景观,它也是城市大地艺术和广场艺术的杰作[2]。
1 地理位置
天府广场正位于成都市的中心区域,广场北面是四川美术馆,正北是省展览馆,广场东面的锦城艺术宫曾经是西南最大的艺术殿堂,紧邻的人民商场、摩尔百盛、天府书城是人口流量较大的地方。
2 文化的表达
城市广场与其周围的建筑物、街道、周围环境共同构成成都市文化活动的中心[3]。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最大的特性是文化性。全球发展到现代城市阶段,包含着的城市文化性和多样性就更突出。所以,凡是世界名城都努力保护自己的历史印记,追寻自己的文化脉络,张扬自己的个性。
成都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除了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积累,还拥有其始终保护着、传承着、发展着的“天府”这一永久性的印记和神韵。人们今天给予成都不少桂冠,诸如“中国最具风情城市”、“中国最幸福城市”、“全国十大宜居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等,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理想城市。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成都市文化的吸引力和蜀文化地域特色的升华和发展。天府广场作为城市景观体系的新亮点,是展示成都文明精华、城市个性和独特魅力的第一窗口,是城市中非常活跃的、可持续发展的公共空间。该广场景观以人性为本,以水为源,以绿为美,以巴蜀文化为魂,采用艺术设计与工业设计、现代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利用高科技表现手段,艺术地再现神奇的巴蜀地域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的交融,传统与时尚的结合,静态艺术景观与动感音乐声光的整合,构建了“龙腾凤舞拥朝阳”和谐天地自然之图的大景观。
2.1 太极———广场的总体构图
在城市文化广场的空间组织中,轴线手法是使广场有一定规模的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它既可以组织广场和周围环境,又可以同主要街道相关联、相联系,是使城市文化广场空间有序、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维系。
天府广场的轴线构成一个太极的图案,以体现道教文化在成都的重要地位。成都是道教发源地,传说老子降生于青羊宫,此为中国著名道观。鹤鸣山、青城山为道教萌芽地。道教宣传天人合一的观念。川西平原瑰宝乌木展示约万年前盆地为参天林海,是自然和谐之天地。古蜀先民约5 000多年前即繁衍生息于斯,决玉垒山、开金堂峡、修都江堰等皆为古蜀人顺应自然、因势造化、天人合一之杰作。而蜀后来繁荣兴旺、文宗辈出、科技文化屡屡领先于世的创举等等,昭示了蜀自然、社会和民生的和谐发展。阴阳太极图正表现了成都这一文化特色的主题,寓意深刻[4]。
在天府广场的构图上,太极云图(八卦图)中部曲线将广场自然分为两部分,东广场是一个下沉式广场,西广场则是一个喷泉景观(图1、2)。
2.2 太阳神鸟———成都新的符号
巨大的金色金沙太阳神鸟造型的景观位于“太极”图案的正中心。太阳神鸟金箔出土于成都金沙遗址,分内外2层,内层为一圆圈,周围等距分布有12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图案围绕内层图案周围,由4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4只鸟首足前后相接,朝同一方向飞行,与内层漩涡旋转方向相反。整个图案生动的再现了远古人类“金乌负日”的神话传说故事,4只神鸟围绕着旋转的太阳飞翔,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体现了远古人类对太阳及鸟的强烈崇拜,表达了古蜀人对生命和运动的讴歌。此器构图凝练,是古蜀人丰富的哲学思想与宗教思想、非凡的艺术创造力与想象力和精湛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也是古蜀国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代表。太阳神鸟的图案出现在广场构图的中心,表现成都4 000多年厚重的历史和精美绝伦的艺术,显示了中国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神妙,更给成都名城增辉添彩,将成都的历史文化在世人面前表现的辉煌无比。
2.3 图腾柱———展现蜀文化的12体系
环境艺术设施指公共雕塑及柱廊、雕柱、浮雕、壁画、小品、旗帜等艺术作品[5]。在广场的艺术设施设计中应考虑结合广场文化氛围、时代背景、以及人们活动的内容趋向、设计形式,做到设计与文化广场活动内容相统一[6]。
天府广场中的主要环境艺术设施为围绕广场四周的12文化图腾柱和12文化主题雕塑群。文化图腾柱每根直径1.2 m,高12.0 m,顶部是led激光演映球屏,太阳神鸟的暗纹隐饰于球体表面,主体采用金沙遗址出土的内圆外方形玉琮为主造型元素,三星堆出土的顶尊底座为图腾柱的基座造型,上下部两侧的装饰纹分别是金沙的眼形器纹和三星堆的云纹。这12体系以成都为中心,扩而及于巴蜀文化,由历史名城的生态与文态、发展历程和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三大部分组成。这是成都文化史和巴蜀文化史上一连串闪光点的再现,是蜀文化体系以载体形式的第一次全面展示,让世人对成都及古蜀文化的渊源和面貌有了更深的了解。
2.4《成都颂》《天府广场记》———广场文化展示的总结
从天府广场中展示了两方硕大的成都瑰宝乌木铭刻的谭继和先生的《成都颂》和《天府广场记》,作为文化展示的总结,用优美、准确的文字颂扬和记述了成都文化和广场人文景观。
3 小结
天府广场这“一盆巴山蜀水”中可以读出“万卷天府之国”的韵味,其以建筑为体、园林为衣、文化为魂,形神兼备,天府广场人文景观可成为成都其他景观的典范,是一个值得学习的成功案例。
参考文献
[1]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上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郝康理.文化天府系列丛书·总序[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7.
[3]伊红珊.浅谈城市广场[J].河北林业科技,2008(1):40-41.
[4]王增辉.成都天府广场评说[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7(1):68-70.
[5]赵元天,夏春媛.谈城市广场规划设计[J].包钢科技,2007,33(4):85-86.
当代成都店标文化研究 篇9
关键词:成都历史,商业发展,企业文化
一个设计独特的店标往往是吸引流动上门客的诱因。当顾客走进某一家商店,他起初看到的是这家铺面的店标。好的店标能有效迅速地抓住顾客的眼球,美感和联想进而产生,留下颇为深刻的第一印象,与此同时顾客也就记住了这个店铺。当店铺表里如一,不但店标吸引顾客,店内的商品和服务也令顾客十分满意,就能强化这种印象,这就为商店赢得了声誉。一个好的店标,也有可能会成为这个店铺所在区域的地标,清晰而明白地告知消费者店铺的位置,并在无形中,加深了顾客对店铺文化的印象。
店标还可以起到宣传和提升形象的作用。店标不仅仅是一个符号化的东西,在店标中包含了企业的产品定位、广告定位,商店的经营理念以及商店的经营风格等,商店独特的个性就以店标这样的载体存在,并且同时传达有效的信息,好的店标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软实力。制作精美的店标也可以被用在商店名片、宣传海报、店铺会员卡、员工制服、商品购物袋及各种赠品上面。用途可谓繁多、一举多得,同时又进一步提升了商店的文化形象。
再说回到成都的店标本身。当代的成都作为全国性的大城市,经济正在不断地发展,商业街众多,成百上千的店标汇集于此。以锦江区顺城大街为例,在调查的100家店铺中,国内店标占75例,国外店标占25例,其中在国内店标中成都本地店标占4例,分别是成都银行、成都农商银行、龙抄手和夫妻肺片,且相间距离都在50米以上。他们的店标分别开始于1996年、2010年、20世纪40年代和20世纪30年代。从这个例子可以大概推断出,成都店标种类众多,其中不乏历史悠久的本地店招,但总体数量较少,集中程度不高,很难形成集群效应。不过作为有特色、有历史的成都店标,在成都本土的文化传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成都地域特色的一种标志性的象征。
成都店标自古都有自己的特色,发展到现在许多成都店标依然保留强烈的本土文化元素。成都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特色产品,如:蜀绣、蜀锦、川剧、茶艺、电影、美食等等。虽然有这么多的特色产品,但由于宣传力度的缺乏,工艺的无人传承,这些工艺品牌渐渐被一些外来的产品所替代。所以说,推动成都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企业想方设法加大产品的宣传力度,打响品牌之战。在这些成都的特色产品里,要数成都的美食发展得最为突出。成都于2010年2月28日获批以会员的身份加入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并被授予“美食之都”的称号,提高了城市的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
成都的店标对于其他地区的商标来说又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 举个例子,成都人爱喝茶、爱品茶、爱说茶,品茶不单单是成都人的生活情趣,更是传达出成都所散发的一种悠闲、怡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这就孕育出像宽窄巷子这样的成都茶文化店标。宽窄巷子由45个清末民初建筑样式的四合院落围合而成,既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样式和百年历史建筑的完整保留,也是北方的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再现的“孤本”。在宽窄巷子品尝一杯好茶,淡看得失成败,这不就是如同陶渊明归园田居般的生活吗?
锦里也是很能体现成都地方性标志的一个地方。相传锦里是西蜀史上最古典、最有商业气息的一条街道,秦汉、三国时期就已经名扬全国,便是锦里吸引着人们眼球的历史文化原因。今天锦里依托于武侯祠,以三国时期的文化为主打,明、清风格的建筑作为外表,并且加上得天独厚的交通环境,扩大了三国文化的外延,这是锦里得天独厚的优势。在长约550米的主街上,处处都浓缩着成都人生活的精华,锦里通过别具一格的店标充分地结合了每个店面所要传达的信息,并与成都独特的文化融合,用店标的形式很好地展现了三国文化和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吸引了群众的眼球,让你有更进一步了解的愿望。店标是锦里首先吸引眼球的第一要素。锦里大部分的商店里卖的是筷子、茶叶、灯笼、蚕丝被和土特产,这些东西里面也带有成都独特的气息。这里有美味如张飞牛肉、糖人、酸辣粉等等数不胜数,讲究的是经济实惠,价格都在几元到十几元。还有四川传统的民间工艺,像泥人、糖画儿、剪纸,既是童真童趣,又弘扬着民族文化。
川建塔机见证成都新文化地标 篇10
成都大魔方项目位于天府大道沿线, 规划占地约189亩, 投资55亿元, 拟规划建筑面积为105万m2, 由成都传媒集团携手中国五冶集团联合打造。工程于2011年9月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预计2012年底交付使用。据报道, 大魔方可媲美香港红!、上海世博演艺中心以及美国诺基亚剧院等顶级时尚演艺中心, 将成为国际级娱乐巨星在中国演出的场地, 无疑是成都的一张文化名片。
由川建制造的4台C7030塔机、1台C7050塔机和1台C5013塔机承担了大魔方演艺中心建设, 演艺中心为AB楼, “大小双陀螺”结构形式。大陀螺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小陀螺是钢结构, 用钢总量为2000t, 最大高度31.3m。本工程为地下两层, 地下一层层高6.5m, 地下二层层高4.5m, 建筑面积约6.8万m2, 地上6层, 建筑面积约6.2万m2。
此6台塔机是川建通过竞标方式参与到工程建设中的, 其中有3台C7030塔机是公司根据客户要求和施工工况设计制造的非标准型塔机, 外观优美, 性能优越。
项目使用的C7030塔机均为最大吊重16t的固定式塔机, 标准节断面分2m和2.5m两种。1#安装的是标准节断面为2.5m的C7030塔机, 独立高度68m。2#、4#、5#安装的是标准节断面为2m的C7030塔机, 2#和5#独立高度达到62m, 4#塔机独立高度51m。这3台都超过了其标准高度48.7m, 属于非标准型塔机。川建有足够的能力根据客户需要设计出满足施工工况的非标塔机, 并且给出安全可靠的安装方案。3#安装的是C7050塔机, 其最大吊重20t标准节断面为2.5m, 固定式标准高度为78.4m。
成都茶文化 篇11
晚清时成都的城市娱乐业、茶馆、夜市尤为发达,居民休闲文化盛极一时。成都自古以来游乐之风盛行,“成都游赏之盛,甲于西蜀。盖地大物繁,而俗好娱乐。凡太守岁时宴集,骑从杂沓,车服鲜华,倡优鼓吹,出入拥导,四方奇技,幻怪百变,序进于前,以从民乐。”正月初一游武侯祠、丁公祠、望江楼,正月十六周游城垣俗称“游百病”,二月十五赶青羊宫花会,四月二十八赶药王会,六月初六赶王爷会,七月七赶土地会、八月二十七赶孔子会、九月初九登望江楼,十月初一赶牛王会,十一月十九赶太阳会。
俗话说:“成都是个大茶馆,茶馆里有成都。”茶馆作为城市生活的公共空间,在近代成都市民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晚清时期据傅崇矩记载:“成都之茶铺多……省城共计四百五十四家”,茶馆对于成都这座城市的重要性可略见一斑。“茶馆亦名茶铺、茶社,是成都城市独特的饮茶、休息、摆龙门阵的场所,是斗雀、评理的自由天地和评书扬琴的说唱场。”在这里有着远近闻名的“盖碗茶”,人们在此谈天说地其乐融融。
成都夜市兴盛已久,《成都志》便载:“锦江夜市连三鼓,石室书斋彻五更”。晚清时期成都夜市由于新式电灯的安装和使用,更是如鱼得水、热闹非凡。“夜市在东大街、西大街,上自城守衙门起,下至盐市口止,百物荟萃,游人众多。大约可分为四段:城守署至臬台署走马街口,售饮食者为多;由臬署起至新街口,售寻常书画铜器者为多;新街口至鱼市口,售古董玩器及鲜花者为多;鱼市口至盐市口,售鲜花、旧书、玩具、洋货杂器、冠帽、铜首饰者为多。黄昏时起,二更后散。”
晚清成都之游玩杂技更是名目甚多、数不胜数。据傅崇矩记载有“打连三、划龙船、电光戏、烟火架、猴戏、被单戏、火肘肘、留音戏、西洋镜、放风筝、扯响簧、斗雀、耍灯笼、狮子灯、车车灯、胖胡琴、扬琴、说评书、相书、打花鼓、川北锣鼓、唱书、莲花闹、灯影戏、陕灯影、板凳戏、唱道琴”。妇孺老幼各得其所,乐在其中。
民国初期的成都,政治上军阀割据,战乱频繁,先后经历了防区制时代、三军统治时代,直至1935年刘湘统一川政,才进入相对稳定时期。然而自抗战爆发后,尤其是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伴随着沦陷区大量人员、企业、资金的涌入,成都人口数量激增,成为抗战后方重镇,随之成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伴随着大量学校内迁文艺人才的涌入,抗战时期的成都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成为抗战大后方的文化高地。在此之下成都的城市饮食文化休闲娱乐业有了新的发展。
民国时期成都的饮食文化休闲娱乐业有了新的发展,尤其是抗战伴随着大量高校的内迁,成都华西坝成为大后方的文化高地。川菜早在晚清时期已基本形成,以麻辣见长菜品不仅讲究色香味俱全,而且刀工以快、稳、精、巧闻名,一菜一格,百菜百味。晚清民初,川菜逐渐走向精细化、多样化。防区制时代,军阀轮番进驻成都,使川菜获得发展,从下河帮、川东引进新的菜肴。抗战时期大量人员的涌入带来了新的菜肴烹制方法,川菜逐渐走向成熟。“川菜是在成都社会处于极度动荡,人口增多的时期获得发展机遇的。”
“好看戏,虽忍饥受寒亦不去,晒烈日中亦自甘。”可见川剧对成都居民生活的重要性。经过20世纪初的戏剧改良运动,川剧有了专门的演出场所和创作自由。辛亥革命后,川剧各班部云集成都,此后三庆会成立,门户之见得以消除,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戏五种声腔逐渐融为一体,开创了川剧名派声腔联袂献艺同台表演的崭新局面,使川剧获得巨大发展。
30年代的成都出现了“三益会”“永乐”“成都大戏院”等川剧场。成都电影业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初,兴盛于抗战时期。新明、智育、大光明、大华等众多电影院在成都兴起。抗战时期成都的电影业有了新发展,电影院引进好莱坞电影放映。
1924年成都市政公所改造少城公园,园内设立民众通俗馆,集休闲、娱乐、教育于一体,逛公园成为市民新的娱乐休闲方式。此后成都兴起了兴办图书馆热潮,成都草堂图书馆、四川中山图书馆、成都北区启智图书馆相继建立,读书看报成为市民新的消遣方式。抗战时期,南京金陵大学、金陵女子大学等31所高等学校内迁,学生数万人。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成都爱国师生抗日救亡团体走向街头用自编自演的话剧来进行抗日宣传,《日出》《雷雨》《家》等话剧在成都上演,促进了成都话剧的发展,也把民国成都市民文化推向高潮。
【参考文献】
[1]元代,代费. 成都岁华纪丽谱.
[2]傅崇矩编,成都通览. 巴蜀书社,1987:253.
[3]张学君,张莉红. 成都城市史. 成都出版社,1992:217.
[4]傅崇矩编. 成都通览. 巴蜀书社,1987:275.
[5]傅崇矩编. 成都通览. 巴蜀书社,1987:285-298.
[6]何一民主编. 变革与发展:中国内陆城市成都现代化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877.
成都民俗文化对古典园林的影响 篇12
从民俗的集合来看, 它本身形成了一个文化系统, 与宫廷文化和文人文化三驾齐驱, 互相矛盾、影响、渗透, 推动着社会文化向前发展。而民间风景园林景观, 实际上就是这个文化系统的外化。
1 成都的园林概况
成都在历史上有数次城市发展的高峰期, 经济、文化发达, 地理条件优越, 加之多年来, 成都始终是所在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城市, 唐宋时有“扬一益二”的称谓, 因此园林发展所需要的各项条件有了很好的保障, 同时也使园林文化的发展在整个历史过程中保持了相对的连续性。成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景观特色在我国古典园林中有着相当高的评价。成都园林在其园林发展过程中是中国园林重要的一个分支。园林学者刘天华认为:我国园林按地区分类, 有所谓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北方园林和蜀中园林的称谓, 成都园林则是蜀中园林最典型的代表。无论是建筑、山水、花木植物, 还是园林中众多的人文景观、楹联匾额, 成都的园林都有着中国传统园林所共有的特征, 也体现着本土风貌。园林风格既有北方园林空间开阔, 布局严谨, 气势宏伟的特点, 又具有江南园林小巧玲珑, 灵活多变, 风光明媚的优势, 融南北园林特色于一身, 并具有地方文化艺术特色, 在中国的城市园林中可谓独树一帜。直至今天, 城市园林仍然是成都最主要的城市景观和旅游景点, 可以看出园林在成都城市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成都的民俗文化
成都地区“秦豳同咏, 故有夏声”, 在中国的文化区域的分类中属于巴蜀文化区, 其中成都是蜀文化区的中心城市。自秦以后, 一直都是关中腹地后方, 民俗大体与中原相同。由于成都是一座以农业、手工业以及农副产品贸易为主的城市, 所以民俗受农业传统思维的影响, 乡土气息浓厚, 民众的性格淳朴, 审美情趣崇尚自然、古朴典雅, 粗犷大方, 这种民俗风气深深地影响着当地民众的审美观。成都当地民居的风格大致有三个特点, 一是建筑布局自由敞朗, 还有许多布局注意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二是建筑造型轻巧, 多青瓦屋面, 外墙用竹编白粉墙体;三是色彩淡雅, 成都四季常青, 自然色彩丰富, 因此建筑色彩就较为朴素。此外, 成都民俗特色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喜好在园林举办的游乐活动。记载宋代成都民间游乐风俗的著作《岁华纪丽谱》中说:“成都游赏之盛, 甲于西蜀, 盖地大物繁而俗好娱乐。”这是因为成都地区气候温和, 土地肥沃, 民众与世无争, 生活悠闲, 到了唐宋时期, 成都经济空前繁荣, 文化发达, 人才辈出, 当时的成都“列肆云罗, 珠贝萤煌于三市;居人栉比, 尤豪繁盛于五陵。俗尚嬉游, 家多宴乐。犬子扬雄之故里, 文翁石室以犹存, 所以时有才名, 好藏文籍。劝分务樯, 俗久返于淳和;说礼敦诗, 门竟成于邻鲁。既富且庶, 役寡赋轻, 古为奥区, 今尤壮观。”城市的繁荣造成了当时社会游乐风气的盛行, 从正月元旦开始直到冬至, 各种节庆游赏活动连续不断, 当地“正月灯市, 二月花市, 三月蚕市, 四月锦市, 五月扇市, 六月香市, 七月七宝市, 八月桂市, 九月药市, 十月酒市, 十一月梅市, 十二月桃符市”。而上元节的灯会、二月踏青节和四月浣花日百花潭游江、三月三日游览学射山和泛舟万岁池等也都是当时全民同乐的传统习俗。这种乐观向上、享受生活、好吃好玩的生活方式, 古往今来, 成都人概莫能外。
3 成都民俗文化对古典园林的影响
成都的民俗文化中通过民间审美观民居风格和民众游赏风俗传统这三个方面在成都的园林中得到非常直接的体现。
3.1 民间审美观
一般来说, 园林的主人不可能是普通民众, 造园的整体思路和要求必然出于园主或造园者的自身需要来考虑, 成都的园林主人多为平民类, 即与政治关系并不紧密的退休官僚、士大夫等, 由于成都与中国的政治中心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 所以园林主人对皇家官府并没有多少迎合奉承的需要。除此之外, 即使园林主人在当时所处的社会地位较高, 但他的生活背景和环境也始终无法完全脱离当地的民风风俗, 或者二者之间互相影响, 如成都本土的质朴民俗与成都园林的朴素风格。因此在以上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 园林主人和建筑师建造园林时, 从园林的整体风格到局部装饰风格, 都不可避免地会从基本的民间审美角度去考虑如何打造园林的风格特色, 所以成都园林简朴淡雅的风格与当地民间审美观颇为相似。
3.2 民居的建筑风格
在我国传统建筑中, 住宅是各类建筑构成与形象表现的一种原型。无论是庙宇、祠堂、庄园、宅第、城镇, 其格局都基本遵循了住宅的范型, 通过轴线而渐次延伸展开, 等级秩序分明。传统住宅及居住环境对于传统文化、艺术创作和百姓的精神生活, 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成都园林建筑的庄重典雅, 不好奢侈, 体量不大, 色彩淡雅, 建筑外檐多层次的装饰手法都深受成都当地民居建筑的特色影响, 因此也创造出以天然景观为主、人工景观为辅的园林环境。成都园林因在使用功能上多属纪念名人性的公园, 且看重与自然风景尤其是水景的结合, 无须考虑园主的生活方便与否, 所以多分布在当时的城郊一带。由成都民居与园林的关系, 可知在建筑和布局上园林受民居的影响比较深远。说到底, 园林只是为园居者全部生活艺术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自然环境条件, 离开了园居者的生活, 它不过是一个没有生命的外壳。
3.3 民间的游赏风俗
唐宋两朝由于成都经济的发展, 使得游乐渐成气候, 后来更成习俗, 加上地方行政长官的倡导, 以浣花溪、大慈寺为代表的一些园林成为了新兴的商业区及游玩区。由于民众喜好游乐, 加之成都园林的历史名人纪念性意义较强, 相关的民俗活动众多, 如都江堰的放水节、人日游草堂、踏青节的游江等, 因此园林作为官民同乐的主要场地, 在风格布局上必然需要一定程度的开放度, 在景观的设置上也尽量以自然景色为主所以成都园林的地势和园内的景点设计使得园林对周围的环境呈开放性和半开放性, 如在桂湖的古城墙上以及古城墙上所建的观稼亭上可以登高一望川西平原的田畴风烟;杜甫草堂前的浣花溪就是行船、捕鱼、耕作的一派田园野渡风光。总的来说, 成都民众的休闲娱乐喜好一直推动着城市园林的建设和发展。
4 结论
成都作为蜀文化的代表城市, 其城市民俗深刻地体现在城市园林中。虽然在当时的社会中, 园林属于政府或者私人而不是大多数民众所有, 但是园林的规划和建造却离不开园林所在城市民俗文化的特性, 它对园林的风格特色、布局和景观设置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通过成都传统民风民俗对其城市园林文化影响的研究, 可以看到成都的城市园林在总体的风格特色、意境的塑造、整体和局部的布局、景观的设置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成都传统民俗的深刻影响;而传统的城市民俗又因为园林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得到了体现和传承
摘要:本文以成都古典园林为例, 分析了城市民风民俗文化对园林文化的影响, 从民风民俗在城市古典园林中的体现可以看出:城市民风民俗文化对于园林的形成、发展以及园林的文化内涵有着较强的作用。
关键词:成都,民俗,园林
参考文献
[1]金柏苓.理解园林文化[J].中国园林, 2003, (04) :51.
[2]沈福煦.风景园林徜徉录[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2:128.
[3]刘天华.华夏园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20.
[4]马正林.中国城市历史地理[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8:427-439.
[5]常璩.《华阳国志》卷3《蜀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3.
[6]张步天.中国历史文化地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3.157.
[7]袁镜身.成都建筑、园林的特色[J].建筑与建设, 2000 (10) :39-40.
[8]费著.《岁华纪丽谱》, 《蜀中广记》卷55.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3.
[9]刘锡.《至道圣德颂》, 《全蜀艺文志》卷45.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3.
【成都茶文化】推荐阅读:
成都校园文化有限公司11-28
成都一九一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简介10-12
成都地铁05-21
成都女鞋10-12
成都特色口号07-04
成都汽车产业07-21
成都地铁车辆05-11
《成都商报》05-30
成都发展核心08-01
成都大悦城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