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分析(通用12篇)
采集分析 篇1
行人交通信息数据采集对象是行人,行人相对于机动车具有特殊性,因为行人的行走具有随意性、不同于机动车普遍必须按车道行驶的规律性,即行人的运动轨迹明显不同于机动车。传统的数据采集方式是基于车道的、主要是针对机动车数据采集的,比如波频数据采集、磁频数据采集用在获取机动车的交通流量、速度等交通参数的具有很好的效果,但用在采集行人交通数据上,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如果想实现自动采集行人数据,必须具有针对行人特性的设备。本文从行人的交通特性出发,介绍行人的4种数据采集方法。
1 行人交通特征表现
行人交通特征表现在行人的速度、对个人的空间要求、步行时的注意力等方面。这些与行人的年龄、性别、教养、心境、体质及出行目的等因素有关,也与行人所处的区域、周围的环境、街景、交通状况等有关。具体表现在:如果不是赶时间尽快到达目的地,行人都倾向于以自己最舒适的步行速度来行走;行人总是与其它行人和边界保持一定距离,这个距离在人们匆忙行走的时侯就会变小,也会随着人流密度的增大而递减;当行人密度增加时,步速和步幅都会明显减小;年青人步幅较大,步速较快,老年人则步幅较小,步速较慢。
2 行人交通信息的组成
行人交通信息包括行人流量、步频、步幅、速度、加速度、密度、行人可接受间隙等,按照行人交通设施的不同,将行人交通分为步行道纵向交通和过街横向交通,在步行道交通条件下,行人交通信息主要包括行人流量、速度、步频、步幅等;在人行横道条件下,行人交通信息主要包括集结密度、过街等待时间、过街速度、行人可接受间隙等。
3 行人交通信息采集方法
行人交通信息的采集可以借鉴机动车交通信息采集方法,分为人工采集法和自动采集法。人工采集法,为手动计数,在劳动强度大的场合,人工采集法有一个易疲劳的突出问题,精度得不到保证,花费人力多,人工成本大,不宜长时间信息采集。自动采集法是指利用红外检测器、微波检测器、超声波检测器、视频检测器和GPS检测器等设备来自动采集行人交通数据的方法;由于行人所固有的物理特性,地感线圈检测器和压电式检测器等方法不起作用。
3.1 人工采集法
人工采集法是一种运用广泛的数据采集方法,采集方法所使用的常用工具有:秒表、尺子、纸张等,需要的采集工具十分简单。人工采集方法具有机动灵活、易于掌握的特点。但人工采集法有一个易疲劳的突出问题,单位人工成本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不适宜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因此,人工采集法常用于短期行人交通信息的采集,如可进行短期行人交通流量调查、记录行人的性别、年龄等参数。
3.2 视频采集法
视频采集法就是对行人交通进行摄影录相,对采集到的视频图像再进行图像识别从而得到行人数据的方法,具有可重现、长时间数据采集的特点。西北工业大学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研究所,对行人检测与跟踪进行系统研究,对行人的运动加以跟踪,提取出了行人的运动轨迹。北京工业大学的何民开发出的交通视频数据采集软件Track,它不单对车辆和自行车有好的识别效果,他还对行人数据采集性能进行了大量提升,能通过鼠标点击行人的特征点,如头部等进行方便地数据采集,能测量行人在不同时刻的交通数据:速度、加速度、位置以及运动轨迹等。根据实测,在70 m×70 m的现场中精度获得了低于0.4%的误差。
3.3 GPS采集法
GPS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对单个人的启动过程和行进过程进行连续的数据采集,这时GPS系统就比人工观测法更加适合于个人微观行为的数据采集了,GPS用于行人交通的数据采集具备以下优势:①全天侯数据采集,且不受天气的影响;②可以提供连续的、实时的行人三维坐标位置、速度和时间;③定位精度高,精度可达10 m,经过基准基站调准并采用差分定位等方法,精度可以进一步提升达到厘米和毫米级;④体积小,行人方便携带。GPS数据采集方法对行人的启动过程和行进中的微观数据采集具有很好的效果。由于GPS采集设备不具备普及的特点,所以当需要对不同的行人进行大量的数据采集时GPS采集方法并不适用。
3.4 无线定位采集法
无线定位技术即手机定位技术,是利用已经建成的各通讯网络资源和移动通讯设备这些日常生活中已有的资源来实现的定位技术,这种定位方式比GPS定位方式,最大的优势是投资少,不需要购买新的设备,只需要行人拥有一个手机再辅以手机无线定位软件,或者基站在定位上升级硬件和软件就可以实现获取行人坐标位置和时刻数据。对位置加以坐标变换,过滤掉噪声数据,再辅以地图匹配技术来修正行人位置推算出行人的运动轨迹,就可以得到实时的行人基础交通数据,如速度和行程时间等。无线定位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特别是自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通过的E911法案,强制运营商要在紧急情况下需知用户的位置信息,运营商和技术研发部门就大力在提升无线定位服务精度了,定位服务质量在逐渐的提升,满足一定的行人交通数据获取的精度要求,随着无线网络的优化和技术的发展,无线定位精度是有进一步提升的可能。无线定位技术目前比较流行的有TDOA,A-GPS和GPSONE。
3.4.1 地图匹配技术
由于无线定位获取的行人位置存在误差,将导致行人的运动轨迹偏离实际的道路,因此通过地图匹配技术来校准行人位置,达到减少误差的目的,才可以进行行人交通数据的获取,匹配前需要进行坐标转换和过滤噪声。
无线定位一般所采用的坐标体系是WGS-84经纬度坐标,而我国的地图坐标体系采用的是北京54坐标系,两个坐标系统存在一定的误差,必须转换统一才能应用。转换步骤如下:①将WGS-84的经纬度坐标(B84,L84,H84)转换为以地心为中心点的大地坐标(X84,Y84,Z84);②通过坐标平移、缩放、旋转,将地心大地坐标(X84,Y84,Z84)转换为54坐标系下的地心坐标(X54,Y54,Z54);③将地心坐标(X54,Y54,Z54)转换为54坐标系下的大地坐标(B54,L54,H54);④利用高斯克吕格规则对(B54,L54,H54)进行投影得到投影坐标(x,y)。
转换后的数据包含噪声数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使用者手机传回的数据),必须把这些噪声数据过滤掉,保留行人正常在道路上行走的数据,才能进行地图匹配。过滤噪声数据可以根据一定的判断准则和统计方法来进行,如可基于位置的变换率来判断,数据在道路左右,且移动迅速的,可判断为机动车辆;位置变换率低于车辆但高于行人的,一般可判断为非机动车或者拥堵状态下的车辆。保留下来的行人数据还要进一步剔除,有可能缓慢移动的车辆和非机动车数据在有些情况下(如拥堵情况下)是接近于行人数据的,这时要结合该移动台的历史数据进行判别。
地图匹配的效果和精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匹配算法的类型、手机位置更新的周期、电子地图的和手机定位的精度等,以下分别讨论点到点、点到线的地图匹配。
1)点到点地图匹配。 在电子地图数据库存储的点中搜索离无线定位位置最近的点作为匹配点,假设无线定位点为W(x0,y0),该点位于道路外面,且该点离电子地图上临近的路线为Li(i =1,2,…,n),Li由若干点构成,点坐标为P
求得i=I,j=J,则匹配的点为P(xp,yp)。
2)点到线地图匹配。 把待匹配的无线定位点向电子地图上附近的道路做投影,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为d,在所有侯选道路中选择距离值最小的作为匹配道路,且道路上的投影点即为匹配点P(xp,yp)(见图1)。
3.4.2 实时行人交通信息获取
利用经电子地图匹配后的无线定位数据,可获得行人的流量、地点速度,平均速度。
1)行人流量。行人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点、某一断面的行人数量,常用单位为人/15 min。行人流量是对运动目标跟踪,获得进入目标区域的行人数量来获取的,公式为
式中:q为流量; N为数据采集间隔内的人数; T为数据统计采用的时间间隔。
2)步行速度。步行速度是指行人某一时刻的地点速度
式中:vi为采样间隔内第i个行人的地点速度;Δti为采样间隔内第i个行人通过前后采样点的时间差; D为前后采样点之间的距离。
3)平均速度。行人平均速度即为一段观测时间内,通过某区间道路的单位距离,设平面坐标依次为p0(x0,y0),p1(x1,y1),p2(x2,y2)…pq(xq,yq)…,总时间间隔为td=tq-t0,则通过手机数据推算行人路段平均速度为
式中:d为区间道路总位移; td为行人行走区间道路所费时间。
4 结束语
本文从行人的交通特性出发,分别介绍了行人的4种数据采集方法:人工采集法、视频采集法、GPS采集法和无线定位采集法。人工采集法简单易行,但不适宜进行长时间的采集,常用于短期行人交通信息的采集;视频采集法具有可重现、长时间数据采集的特点,随着图像识别技术的发展,行人视频采集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GPS数据采集方法对行人的启动过程和行进中的微观数据采集具有很好的效果,但不足之处是无法进行大样本的数据采集。重点介绍了无线定位采集法,无线定位采集法可以利用手机普及的优势开展大量行人数据调查,随着无线手机技术的发展,手机定位精度不太精确的劣势得到克服,行人无线定位数据采集是有着无限的运用前景。
摘要:从行人的交通特性出发,分别介绍人工采集法、视频采集法、GPS采集法和无线定位采集法等行人交通信息采集方法。详细分析无线定位采集法在行人交通信息采集中的运用,对研究行人交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行人交通,视频采集技术,GPS技术,无线定位
参考文献
[1]杨晓光,陈白磊,彭国雄.行人交通控制信号设置方法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1,14(1):73-76.
[2]陈然,董力耘.中国大都市行人交通特征的实测和初步分析[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1(1):93-97.
[3]廖明军,李克平,王凯英,等.行人交通微观仿真研究综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0,34(1):180-183.
[4]邵春福,李娟,赵熠,等.行人交通的视频检测方法综述[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8,8(4):23-28.
[5]何民.混合交通流微观仿真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3.
[6]孙智勇,葛书芳,荣建,等.行人交通的数据采集方法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32(6):530-533.
[7]胡明伟.无线定位技术应用于实时交通信息采集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7,24(3):246-250.
[8]范平志,邓平,刘林.蜂窝网无线定位[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9]赵亦林.车辆定位与导航系统[M].谭国真,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
采集分析 篇2
一、现病史
1.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
(1)病因和诱因:有无受凉、饮食不洁、服用药物、外伤、受刺激、劳累等。(2)主症的特点:程度、性状、次数、颜色、缓急、量、性质、部位、时间等。若有附症,亦应加以特点描述。(3)伴随症状
(4)全身症状:病后的一般状态,即饮食、睡眠、二便、体重、精神状态。2.诊疗经过:
(1)是否到医院就诊?做过何种检查?
(2)是否做过治疗?服用何种药物?疗效如何?
二、既往史
1、药物过敏史、手术史、传染病接触史。
2、相关病史:本系统相关疾病和并发症(说明:黑体部分是直接摘录部分,适当增减。蓝体部分为发挥部分,病史采集的主体部分。)病例分析指导模板:
本例初步诊断:(要写全)1.xxx 2.xxx
诊断依据:
1、病史
2、体检
3、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
1、xxx
2、xxx
3、xxx
进一步检查
1、进一步确诊该病所应完善的检查
2、排除该病所做的检查
3、该病病情发展变化所做检查(实在不会就写血常规、肝肾功等)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2、病因治疗
3、对症治疗
4、外科治疗或放化疗、中医中药治疗、免疫治疗。附:
呼吸系统诊断公式: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咽痛+咳嗽+发热
2、肺炎
(1)大叶性肺炎=成人+受凉+高热+铁锈色痰(2)克雷伯杆菌肺炎=砖红色痰+x线空洞
(3)支原体肺炎=儿童+刺激性干咳+关节疼+抗生素无效
(4)支气管肺炎=婴幼儿+发热+呼吸困难(鼻翼扇动、三凹症)(5)金黄色葡萄球菌=高热+胸痛+脓血痰+x线片状影
3、结核病
(1)肺结核=青壮年+咳血+午后低热+夜间盗汗+抗生素治疗无明显疗效(2)结合性胸膜炎=结核+胸膜积液体征(胸语颤消失+叩诊实音)
(3)结合性心包炎=结核+心包积液体征(心前区痛+呼吸困难+上腹部闷胀+下肢浮肿)
(4)肠结核=结核+腹部症状(腹痛、腹泻、右下腹部肿块)(5)结合性腹膜炎=结核+腹部炎症(腹痛、腹泻、腹部柔韧感)
(6)肾结石=结核+膀胱刺激症+肾实质变薄并有破坏(严重的膀胱刺激症应想到结核病变)
4、支气管扩张=童年有麻疹百日咳后支气管肺炎迁延不愈病史+咳嗽+脓痰+咯血
5、COPD=老年人(吸烟史)+咳、痰、喘+桶装胸+肺功能检查一秒率FEV1/FVC%<70%
6、肺脓肿=脓臭痰+高热+x线/CT示液平面
7、肺癌=中老年+痰中带血+刺激性咳嗽+消瘦+X线毛刺
8、肺心病=慢性肺部疾病病史+心脏扩大 演变顺序:慢支-肺气肿-肺心病
9、支气管哮喘=阵发性或周期性喘息+听诊哮鸣音+过敏史
10、呼吸衰竭=慢性肺部疾病病史+发绀+血气分析指标 I型:PaO2<60mgHg PaCO2正常---重症肺炎诱发 II型:PaO2<60mgHgPaCO2>50mgHg---慢阻肺诱发
11、胸部闭合性损伤
(1)张力性气胸=胸外史+广泛皮下气肿+气管偏移+叩诊鼓音+呼吸音消失(2)血胸=胸外伤史+气管偏移+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X线肋膈角消失,弧形高密度影
(3)肋骨骨折=胸外伤史+骨擦音 呼吸系统检查项目:
1、胸片、胸部CT
2、PPD、血沉
3、痰培养+药敏试验、痰找结核杆菌
4、肺功能
5、肝肾功能
6、血气分析
7、纤维支气管镜
8、痰液脱落细胞检测
9、淋巴结活检
10、血常规、电解质 呼吸系统疾病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休息、加强营养、预防感染/吸氧
2、对症治疗/药物治疗
(1)看感染治疗:广谱抗生素或联合用药
(2)抗结核治疗:早恋适当规劝(早期、适量、联合、规律、全程)(3)抗休克:扩容
(4)控制咯血:垂体后叶素(5)解热、止咳、平喘、祛痰(6)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3、肿瘤
(1)手术治疗
(2)放疗+化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 心血管系统诊断公式:
1、冠心病=胸骨后压窄性疼痛
(1)心绞痛=胸骨后压窄性疼痛<30分钟、3-5分钟/次+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休息后缓解+大汗淋漓+濒死感+ECG:ST段水平下移
(2)心梗=胸骨后压窄性疼痛>30分钟,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休息后不能缓解+大汗淋漓+濒死感+ECG:ST段弓背向上抬高
V1-V6广泛前壁性
V1-V3前间壁
V3-V5局限前壁
V5-V6前侧壁 II、III、aVF、下壁
I、aVL高侧壁
心功能Killip分级: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 I级:无明显心衰,无肺部罗音
II级:左心衰,肺部罗音小于50%肺野
III级:急性肺水肿,肺部罗音大于50%肺野 IV级:心源性休克
2、高血压=不同日三次以上测血压>140/90 分级: 1级 140-159/90-99
2级 160-179/100-109 3级 180/110以上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 <90
3、左心衰=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夜不能平卧、端坐呼吸、活动后)右心衰=颈静脉怒张+双下肢水肿+肝大 心功能分级:I级 日常活动不受限
II级 活动后轻度受限 III级 活动后明显受限 IV级 休息时出现症状
4、心律失常
(1)心房心律绝对不等+脉短绌+心电图f波+第一心音强弱不等
(2)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慌+突发停止+ECG示无P波、心率160-250次/分(3)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突发性心慌+既往发作史+ECG示3次以上快的宽大畸形QRS波群+心室夺获/室性融合波(4)其他。。
5、心瓣膜病
(1)二尖瓣狭窄=呼吸困难(劳力性、阵发性、夜间、端坐呼吸、急性肺水肿)+急性大量咯血、粉红色泡沫痰+梨状心+舒张期隆隆样杂音(2)二尖瓣关闭不全=急性左心衰/慢性晚期出现左心衰或全心衰+心尖部粗糙的全收缩吹风样杂音,向腋下或左肩胛下传导
(3)主动脉瓣狭窄=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喷射性杂音并向颈部传导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悸+心绞痛+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AustinFliht杂音+周围血管征(水冲脉、Musset征、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动脉枪击音及Duroziez征)
6、休克体征=脉率增快+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发冷(1)失血性休克=休克体征+出血(2)心源性休克=休克体征+左心衰 心血管系统检查:
1、心电图、动态心电图
2、超生心动图
3、胸部X线
4、眼底检查(高血压)、放射性核素
5、心肌酶谱
6、血气分析
7、血常规、血脂、血糖、血钾、肝肾功
8、心导管
9、冠脉造影
10、心肌坏死标记物(肌红蛋白、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血管系统治疗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改变生活方式(戒烟、低脂低纳饮食、适度运动)监测、护理
2、高血压:
(1)药物治疗:利尿剂、ß受体阻止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
(2)控制合并症。
3、冠心病:控制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溶栓或介入治理、控制休克、纠正心衰、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理
4、房颤:药物复律,选胺碘酮。减慢心室率,选用西地兰。
5、心衰:利尿、ACEI、ß受体阻止剂、正性肌力药(地高辛、多巴胺)、心脏起搏器
6、瓣膜病:病因治疗、瓣膜置换等。泌尿系统疾病诊断公式:
1、肾小球肾炎=眼睑或颜面部水肿+青少年+链球菌感染史+C3下降+血尿、蛋白尿、高血压
2、尿路感染
(1)肾盂肾炎=女性+腰痛+发热+脓尿、白细胞管型
(2)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尿路损伤史+膀胱刺激症反复发作+腰痛+发热+肾区扣痛+血白细胞↑
(3)下尿路感染=已婚女性+发热+膀胱刺激症
3、结石
(1)上尿路结石=活动后出现血尿+腰部绞痛+B超强回声伴声影或X线片(2)膀胱结石=男性+排尿突然中断、疼痛放射至阴茎头部、排尿困难、膀胱刺激征+体位改变疼痛缓解+B超/X线
4、肾癌=老年人+无痛性肉眼血尿
5、肾衰=多年肾炎病史+血尿蛋白尿高血压+血肌酐↑(待长期133、失代偿442、衰竭期707、尿毒症期)
6、前列腺增生=老年人+尿频+进行性排尿困难 泌尿系统疾病检查
1、腹部B超、X线
2、血尿常规、血沉、肾功、血气
3、肾盂造影
4、穿刺活检
5、妇科检查
6、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
7、放射性核素肾图
8、膀胱镜
泌尿系统治疗: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低纳低蛋白饮食
2、对症治疗:抗感染、利尿降压、透析、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调
3、外科治疗
4、肿瘤治疗
5、血液透析治疗 水肿鉴别:
1、心源性水肿=水肿部位从下肢开始向上蔓延+心功能不全
2、肾源性水肿=水肿部位从眼睑开始向下蔓延+蛋白尿+低蛋白血症
3、肝源性水肿=低蛋白血症+门脉高压表现
4、营养不良性水肿=低蛋白血症+补充不足或吸收障碍
5、内分泌性水肿=水肿+内分泌特征性表现
6、药物性水肿、特发性水肿鉴别 肾炎病理:
1.大红肾/蚤咬肾是?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大白肾是? 膜性肾小球肾炎
2.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的原因是? 慢性肾小球肾炎
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的原因时?良性高血压肾细小动脉硬化
3.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 ? 膜性肾小球肾炎
多见于儿童的肾炎是?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多见于幼儿的肾炎是? 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4.新月体形成的是? 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虫蚀状空隙形成的是? 膜性肾小球肾炎
双轨征形成的是?.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驼峰征是?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钉状突起是?.膜性肾小球肾炎
内分泌代谢营养疾病:
1、甲亢=心悸+眼突+情绪激动+多汗+甲状腺肿大 查T3、T4、T131、甲状腺核素
2、甲状腺肿瘤=甲状腺肿物+B超结节
3、糖尿病=三多一少、血糖测定:空腹7.0 餐后11.1(1)1型糖尿病=三多一少+发病急+青少年+烂苹果味(2)2型糖尿病=中老年+发病慢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的区别:血糖以33.3为界
检查:果糖胺、胰岛素释放试验、C肽释放试验、糖化血红蛋白
治疗:一般治疗:生活指导、饮食疗法、体育运动、病情检测、预防并发症 药物治疗:促泌剂,双胍类、à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 出血系统疾病:
1、白血病=发热+出血倾向+胸骨压痛+全血细胞减少
2、再生障碍性贫血=贫血貌+出血倾向+三系减少
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贫血貌+Coombs(+)+脾大
4、缺铁性贫血=贫血貌+女性月经过多或消化系统肿瘤
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女性+出血倾向+血小板降低(<100*10 9)红白细胞计数正常
6、DIC=多部位出血+PT延长+3P试验阳性 血液系统检查:
1、骨髓穿刺
2、细胞形态学检查
3、肝肾功能、腹部B超
4、血常规
出血性疾病治疗:
一般治疗:休息、控制感染、选用抗生素 白血病:化疗+骨髓移植
化疗:急淋DVLP方案(柔红霉素+长春新碱+左旋门冬酰胺酶+泼尼松)
急非淋DA方案(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早幼粒 维甲酸 慢粒
羟基脲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糖皮质激素、脾切除 ITP:糖皮质激素、脾切除
再障:雄激素、免疫制剂、骨髓移植
贫血:补充铁剂+VC、术前贫血严重可输注红细胞 结缔组织病:共同症状---骨关节肿痛
1、系统性红斑狼疮=女性+蝶形红斑+光过敏+雷诺现象+ANA阳性
2、风湿性关节炎=单发+大关节
3、类风湿性关节炎=对称+小关节+晨僵+RF(+)
4、化脓性关节炎=青少年+高热
5、骨性关节炎=骨擦音+活动后疼痛加重,休息后缓解
6、强直性脊柱炎=青少年+HLA-B27(+)
7、脊柱结核=寒性脓肿+椎间隙变窄
8、骨肿瘤=碱性磷酸酶增高+各疾病相关特异表现
中毒诊断
1、一氧化碳中毒=煤火炉+樱桃红+COHB↑
2、有机磷中毒=农药接触+针尖样瞳孔+大蒜味+肺部听诊湿罗胆碱酯酶活力降低 颅脑损伤;
1、脑震荡;短暂性意识丧失+逆行性遗忘
2、急性硬膜外血肿:脑外伤+中间昏迷期(昏迷-清醒-昏迷)+CT梭形血肿
3、硬膜下血肿:持续性昏迷
4、脑疝;瞳孔散大、心跳呼吸骤停 四肢骨折和大关节脱位:
1、肱骨外科颈骨折=肩部受伤+上肢活动障碍
2、肱骨干骨折=外伤史+上臂活动障碍+垂腕
3、肱骨髁上骨折=小儿+手掌着地+肘后三角关系正常+肘关节痛
4、桡骨远端骨折=腕部受伤+侧面银叉样+正面枪刺痒
5、桡骨头半脱位=小儿+强力牵拉上肢
6、髋关节后脱位=二郎腿+髋部剧痛+一侧下肢缩短+患肢内收内旋畸形
7、肩关节前脱位=手掌着地史+健侧手扶托患侧肘部+Dugas(+)
8、股骨颈骨折=髋部外伤+患肢外旋畸形+股骨大转子上移+Pauwells角 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红肿热痛
1、痈:中老年+发热畏寒+皮肤硬肿结+破溃后蜂窝状疮口
2、皮下急性蜂窝织炎:外伤+红肿热痛+皮温高+红肿波动、边界不清+出脓
3、丹毒:下肢或面部+皮肤片状红斑+边界清楚隆起+易复发
4、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皮下红色线条+局部淋巴结肿大触痛 乳腺疾病
1、急性乳腺炎=妊娠妇女+乳房胀痛+发热+WBC↑
2、乳房囊性增生=周期性乳房胀痛+肿块+劳累后加重
专变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故障分析 篇3
关键词:专变用电信息采集终端;运行;常见故障;分析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4-0000-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用电用户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而传统的抄表计量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当前电力行业的发展,因此,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就应运而生了。
近两年来,我国电力行业中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发展速度很快,但实际上其上线率与抄表成功率还是相对比较低,特别是作为承担着大电量专变用户的用电负荷控制、电能量监控等的专变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其运行的不稳定性对于我国数据采集终端的全面应用有着一定的制约。因此,我们要对专变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运行功能以及常见故障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保证专变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正常运行,并进一步实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全面应用。
一、专变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工作功能
当前我国的专变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所覆盖的功能包括五个方面,即数据通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负荷控制以及维护功能。(1)数据通信。专变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数据通信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终端与主站的通信,二是终端与电能表的通信。(2)数据采集。专变用电信息采集终端通过下行通信与电能表通信,从而对电能表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控与接收。(3)数据处理。专变用电信息采集终端能够对电能表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解析,并将系统判定的重要信息上报到主站。(4)负荷控制。专变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可以接收主站的控制命令,进行跳闸来停止对专变用户的供电,或者是进行合闸来继续对用户的供电。(5)维护功能。专变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可以利用有效的设备进行相关数据的备份与升级,从而对自身的通信通道进行远程维护。
二、专变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常见故障分析
(一)专变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通讯类故障。这类故障在实际生活的应用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具体分析五类,即IP地址的无法获取,设备掉线或是无法上线,身份验证无法通过,注册前置机失败以及通讯设备损坏。其的具体表现为,专变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在正常安装到使用现场后,其拨号正常且信号强度也显示正常,但其仍是无法通过身份验证并及时获取IP地址,更没有相应的提示信息。从笔者的实际经验来看,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专变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在搬运过程中出现了某些问题,导致终端内部的通讯模块松动,或者是由于使用现场的环境问题,而导致的通讯模块的变形扩张,从而使得终端内部的SIM卡槽松动,并进一步导致SIM卡接触不良。
另一方面,SIM卡表面存在污渍或者SIM卡表面的铜模被氧化以及专变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天线松动等也都能导致此类故障的发展。
(二)专变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数据采集类故障。此类故障,在我们的实际应用中还可以细分为两类,即终端安装后无法采集电能表数据和使用过程中无法采集电能表数据。在专变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安装到使用现场后,发生的数据采集故障,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终端表计地址、数据位等参数的错误设置,或者是终端与电能表之间的采集协议不匹配等。而在专变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使用过程中,突然地数据采集故障,其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现场表计停电所致,或者是表计本身程序的设计缺陷所导致的电表堵死等。
三、处理专变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故障的主要方法
(一)专变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通讯设备损坏问题的确定。终端本身内部通讯设备的损坏与SIM卡损坏或SIM卡数据损坏所表现的故障问题相类似,所以,对于终端的通讯设备损坏,我们要具备相应的确定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用一张确信有效的备用SIM卡来替换终端内部的原SIM卡,如果在重新启用终端后,成功注册并上线,则说明为原SIM卡的故障问题,其由移动公司来解决;但如果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我们就可判断为终端的内部通讯设备的损坏故障。
(二)专变用电信息采集终端通讯类故障的处理方法。对于专变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身份验证无法通过,IP地址无法获取等故障的处理,我们可以首先将终端内部的SIM卡取出,并将SIM卡表面的污垢进行及时地清理,然后再将SIM卡重新放入终端内。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对终端的天线连接进行查看,并对其进行稳固,保证终端使用现场的信号强度达到标准要求。一般性的通讯类故障问题,在此处理方法下都能得到解决,否则,技术人员可以考虑专变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更换问题。
(三)专变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数据采集类故障的处理方法。对于终端安装后的数据采集故障,我们可以根据表计厂家提供的说明书以及实际现场的表计接入情况,对各个参数进行核准,从而解决参数设备有误的问题。
而对于终端在使用过程中的数据采集故障,我们可以指派技术人员到实际现场将表计进行重新起到或是更换其他型号的电表。
(四)专变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其他故障问题的处理方法。比如说,对于表计485端口损坏等问题,我们可以将485端口损坏的表计进行及时地更换,以保证表计功能的正常使用。同时,我们还要注意终端的升级维护问题,终端设备的定期升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起到维护的作用,从而保证专变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正常运行与使用。
四、结束语
专变用电信息采集终端作为我国智能电网应用、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其的正常运行及广泛使用对于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壮大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尽管,我国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其所表现出许多问题与缺陷,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智能电网的普及。因此,我国在提高电力行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我国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生产与制造,从而从基础上为我国智能电网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并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壮大。
参考文献:
[1]于朝惠.浅谈专变采集终端常见故障的分析处理[J].建筑遗产,2013(08).
[2]陈静.浅析专变用电信息采集终端通讯故障[J].科技资讯,2013(07).
[3]龚舒.浅析专变用电信息采集终端运行及维护[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8).
[4]王虎飞.浅谈专变采集终端常见故障处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2).
无线温度采集系统实现分析 篇4
1、无线温度采集系统设计
1.1 无线温度采集的原理
无线温度采集的原理如下:温度传感器将被测点的温度采集后输出的模拟信号逐步送往信号放大电路、低通滤波器以及A/D转换器 (即信号调理电路) , 然后在单片机的控制下将A/D转换器输出的数字信号传送到无线收发芯片中, 并通过芯片的调制处理后由芯片内部的天线发送到上位机, 在上位机模块中, 发送来的数据由单片机控制的无线收发芯片接收并解调, 最后通过接口芯片发送到PC机中进行显示和处理。
1.2 无线温度采集系统方案
本文设计的无线温度采集系统是由一个上位机模块和一个下位机模块构成, 上位机模块与下位机模块之间采用无线数据通迅联系。上位机模块能对整个无线数据采集系统的运行进行管理和控制, 下位机模块主要实现温度的单点数据采集 (如需多点只需添加采集模块即可) 。下位机模块包括两部分电路, 一路是数据采集部分, 一路是热电偶自动检测部分;上位机是单片机控制下的无线接收电路和PC机与无线收发单元间的串口通信电路。
(1) 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部分主要包括热电偶温度采集电路的电流信号输出和信号放大器2个模块, 完成被测热电偶的数据采集功能。其中热电偶温度采集电路的电流信号输出是4~20m A的弱电流;放大器将上一级输出的4~20m A的弱电流转换为电压信号并放大, 放大器的输出结果满足模数转换的转换范围。
热电偶自动检测部分的信号调理电路主要由标准热电偶、信号放大器组成, 完成对被测热电偶的自动检测功能。其中标准热电偶将被测点温度信息转换成电压量;信号放大器将标准热电偶输出的小信号放大, 放大器的输出结果满足模数转换的转换范围。
(2) 模数转换电路。模数转换电路是用A/D转换器接收来自放大器的模拟信号, 并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提供给发射电路。
(3) 无线发射电路。无线发射电路是由n RF905单片机控制, 从发送端 (模数转换) 接收数据, 并用无线收发芯片对收到的数据进行编码, 然后通过输出端口输出。
(4) 无线接收电路。无线接收电路是由n RF905接收发射电路发送的信号, 通过无线收发芯片进行译码, 成为上位机可显示的数据。
(5) PC机与无线收发单元间的通信电路。系统采用一个接口芯片连接PC机与无线收发单元, 通过该接口芯片实现数据传送和在PC机上显示温度数据采集的结果以及被测热电偶的检定结果。
2、硬件设计
2.1 n RF905无线数据传输模块
n RF905是Nordic Semiconductor公司推出的一款高速单片射频收发芯片, 工作电压为1.9~3.6V, 32引脚QFN封装, 工作于433/868/915MHz3个ISM频道, 自动产生前导码和CRC校验码, 可以很容易通过S P I接口进行配置, 外围器件连接简单。n R F 9 0 5有Shock Burst TM发送工作模式和Shock Burst RX接收工作模式, 由T R X_C E/T X_E N/P W R_U P三个引脚的设置来决定。如表1所示。
2.2 DD-900实验开发板
DD-900是一款具有实验、下载编程、仿真三种功能合一的单片机综合学习开发系统, 支持51系列、AVR系列部分单片机的实验和开发。
3、数据采集步骤
(1) 将第一块DD-900实验开发板与n RF905无线传输模块组成无线温度发射系统。将第二块DD-900实验开发板与n RF905无线传输模块组成无线温度接收系统。
(2) 将发射系统与接收系统的下位机程序分别下载到对应的两块DD-900实验开发板上。
(3) 对两块DD-900开发板进行简单的设置。将第一块DD-900实验开发板的JP1中的DS、VCC两个插针用短接帽进行短接, 使得LED数码管接入到电路中。将JP6中的18B20、P13两根插针用短接帽进行短接, 使DS18B20温度传感器接入到电路中。第二块DD-900实验开发板的设置方法与第一块相同, 同时还要将第二块DD-900实验开发板通过串口与计算机连接。然后将两块DD-900实验开发板与两支n RF905无线传输模块用度防线进行边接, 连接如图2所示。注意两块n RF905无线传输模块的第一脚为3V供电端, 在DD-900实验开发板上设有3V电压输出端, 因此方便该实验的接入。
(4) 分别打开两块DD-900实验开发板的电源开关, 此时两块实验板上显示出发射的温度和接收到的温度。
(5) 打开VB上位机程序, 点击运行, 开始显示接收到的温度数据。系统软件主要是用VB6.0对RS232串口编程。实现硬件之间的通讯。MSComm是Microsoft公司提供的主要用于串行通信编程的Active X控件。Active X控件包括一系列的属性、方法和事件, 应用程序通过Active X控件提供的接口来访问控件的功能。通信控件把许多复杂的操作都留给了VB和Windows处理, 编程人员编程时只需设置其中的一些属性。用VB程序实现数据采集的关键程序代码如下。
4、结语
本系统采用VB系统对无线温度采集和传输进行编程, 具有控制方便、可视化、灵活性好、尤其是串口控件M S C O M M的属性功能齐全, 完全可以控制实现各种终端防真功能。硬软件设计简单、工作稳定, 可以实现可靠的无线温度数据传输。
参考文献
[1]李念强.数据采集技术与系统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5.
[2]楼然苗.51系列单片机原理及设计实例[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10.5.
负荷终端数据采集成功率分析论文 篇5
【摘要】在电能表的终端数据采集上,经常会因为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数据异常的情况,这一现象的产生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本文中将重点对影响数据采集的因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如何有效的解决的这些问题,促进采集成功率的提高,相信在今后的采集工作中,可以有效的解决本文中所提到的问题,促进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负荷终端;数据采集;问题
【中图分类号】TM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22201-0166-01
在电力事业发展的进程中,电能表的作用不得不提,电能表是对电量的使用情况进行数据采集的基础设备,通过电能表将数据统一集中在一起,然后再将其传输到终端设备上,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却经常会因为一些影响因素的出现而造成无法顺利的进行采集,这也是采集成功率始终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一现象的提出,本文主要对其中的几点影响性因素进行探讨,希望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
1数据线连接不当
首先,影响采集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电能表与终端之间的数据线连接不当造成的,这一问题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受到的人为因素的影响,工作人员在进行线路连接的过程中,没有重视数据线的连接情况,因而才会在实际的工作中造成不能进行正常采集的.后果。归纳该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从两方面对引起的。①外力的破坏,通常情况下,在杆架变压器中,这一问题最为常见,因为杆架变压器与配电盘相距甚远,在远距离的传输过程中,很难保证数据线的安全性,因为数据线较长,所以受到破坏的可能性也增加了,在这种情况下,主要采取的措施就是对数据线的走向进行合理的布局,尽量降低不安全因素的产生,有效的避免外力破坏的可能性。②因为接触不良而导致的连接不顺畅,在数据线连接的过程中,接头处的位置经常会因为没有进行正确的连接而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处理这一问题最主要的解决措施就是尽量采用一整根数据线,减少接头出现的数量,这样因接触不良而产生的故障就能得到有效的缓解,避免了问题的出现。
2信号异常离线
在信号传输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离线异常而造成数据采集的成功率不高。常见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存储信息的信息模块以及SIM卡在某种情况下被烧坏,不能正常的进行使用。②在对通信参数进行设置的过程中,没有明确参数的具体数值,造成参数设置上的失误。③因为SIM卡欠费所引起的问题,因为受到欠费的影响,营运商不能对其继续提供服务。④最后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信号源的问题,信号源受到地形等因素的干扰,不能顺利的进行数据的传输,因此才会造成数据采集的成功率不到。前三种情况的处理方法主要是从SIM卡入手,因为这几种情况的原因基本都是由SIM卡所引起的,因此要在SIM卡上多下功夫,可以对其进行更换,并且将参数重新进行设置,同时与营运商之间进行详细的沟通,保证可以提供正常的服务。针对最后一种情况的处理方式,主要是采用漫游功能进行解决的,因为在省与省,市与市之间的交接处,信号通常都是不稳定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开通漫游的功能,以确保数据信息可以得到有效的采集。
3客户电能表停电
在生产与生活中,经常会因为客户的电能表出现异常而造成信息传输的不畅通,电能表是基础性的设备,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来源于跳闸所引起的,因为客户的电费不足而造成的欠费跳闸是常见的现象,但是跳闸的当前是不能进行购电业务的,因此为客户的生产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麻烦,这一问题的解决应该从两方面进行考虑:①客户要及时对电费进行缴纳,保证电费的充足就不会出现跳闸的现象了。②数据采集系统应该更加完善与合理,实时更新客户的用电情况,当出现客户的电费即将不足的情况时,就要在第一时间通知客户进行缴纳,保证用电量的充足。因此,加强客户基本参数的更新工作是十分必要的,相关部门应当引起相应的重视,一定要保证为客户提供更加充足的购电时间。
4配电变压器暂停
客户在办理暂停手续时,同时对现场配电变压器进行停电,由于现场停电和系统完成暂停流程有几个工作日的时间差,在这个时间差内,就会因为现场终端停电而出现异常数据。出现这种情况时,在对现场配电变压器进行停电现场停电后,应在“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中的“终端方案制定”功能项中,把该户终端暂停,实现现场终端停电与系统终端停电同步,这样就不会出现异常数据。
5结语
综上所述,用电信息采集终端为实现计量装置在线监测和用户负荷、电量、电压等重要信息的实时采集;及时、完整、准确地为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实现电费收缴的全面预控,为智能电费结算等营销业务策略的实施提供技术基础。通过对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故障处理,可以引导用户科学、合理、有序的用电。所以,如何快速、准确的处理采集终端发生的各种故障,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曹光富.如何防止外力破坏城区地埋电缆[J].农村电气化,(09).
[2]王智军.新时期电力设施遭受外力破坏的分析及思考[J].河南科技,(23).
采集分析 篇6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往往以高度概括和深度提炼的方式呈现着人类社会的真实生活和现实问题。根据教学的目的和需要,从电影的题材入手,选取适合的电影场景和情节作为教学案例,将其应用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电影艺术的直观感受性特征和通俗易懂性特征,用其阐释教学涉及的理论问题,再现教学涉及的行为现象,这样既能彰显电影艺术的社会价值,增强学生对艺术美的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对影片中所反映的真实生活和现实问题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和鲜明的价值判断,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索,提升教学效果。
高师教育学课程,作为师范类专业必修的一门理论课,课堂教学多以理论讲述为主,实践活动较少,常常是教师讲得艰涩,学生听得乏趣,课堂氛围冷寂,教学效果一般。本文基于高师教育学课程视野,以天影《天那边》为对象,对大学教学案例的采集与运用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抛砖引玉。
由“80后”导演韩延指导的电影《天那边》,作为一部以“农村支教”为题材的影片,呈现了大量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场景和情节。这些场景和情节,再现了我国教育领域的许多真实现象,揭示了当前我国教育正在面临和急需处理的某些现实问题。通过对该片内容的分析,梳理出一系列适合于高师教育学课程教学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有的揭示了我国教育的现实问题,有的反映了教育观念的偏差问题,有的阐释了教育的理论问题。
下文列举了从电影《天那边》中梳理的部分案例及其分析,愿与读者共享和商榷,以期抛砖引玉,推而广之。
第一类揭示教育现实问题的案例
案例1:办学条件的均衡问题
情节展示:(1)水咕噜小学的景象:校舍建筑简陋,教室墙面水迹斑斑,桌凳门窗未见漆色,操场土地杂草丛生,其它教学设备几乎没有。(2)罗老师养鸡攒蛋为学生换作业本。(3)罗老师用街上散发的药物广告纸为学生装订作业本。(4)村长讲述罗老师的死因:“为了修教室,上山背黄泥,遇到了泥石流”,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分析评述:上述情节反映了水咕噜小学的办学条件很差,教育教学设施落后。现实中由于我国国情复杂,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不同,导致我国城乡之间、地域之间、学区之间的教育投入很不均衡,从而造成同级同类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上具有很大差异。当前,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一方面摧生了学生择校、教育移民等社会现象,另一方面引发了对于教育公平、教育权利等问题的热烈讨论。
案例2:落后地区的师资问题
情节展示:(1)关于江老师:支教“是为了爱情过来的。”当许老师评论罗老师的教学方式“不靠谱”时,江老师说“我小学和中学都是在国外念的,只有大学是回来念的,结果还中途退学了。靠不靠谱,我哪知道啊!(2)关于许老师:对罗老师讲“我来这儿的目的,就是为了实验和实践的。”“我在这就呆三个月。三个月之后,这不还是你的天地吗?”对江老师讲“本来我以为,到这儿可以实现我的人生价值,可是你看看,这里的人眼里全是怀疑和不信任。”(3)关于罗老师:给学生上课时使用的是典型的湖南方言。对许老师讲“我初中都没毕业呢”,村长“让我教书”,“后来我就慢慢喜欢上这个事情了,于是我就自学完了高中课程。”
分析评述:长期以来,我国边远贫困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滞后,教育投入能力有限,教师待遇低,工作条件差,致使这些地区教师资源严重不足,合格教师比例很低。我国《教育法》规定,只有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方可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然而片中的罗老师虽然不具备从教的资格,但却长期从事教育工作,这一现象有力说明了我国边远地区教师资源的严重不足。
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实行的支教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边远落后地区师资不足的问题,促进了这些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应明确,支教政策的实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落后地区的师资需求。片中江老师的情况说明了虽然每年都有许多大学生自愿加入支教队伍的行列,但并非所有的支教者都具有适合的支教条件和真诚的支教动机,并非所有的支教者都能尽力做好支教工作,圆满完成支教任务。片中许老师的话,充分说明了支教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边远落后地区的师资短缺问题,支教政策的实施需要考虑支教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真正需要。
上述情况说明,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边远落后地区师资严重短缺的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加速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大落后地区的教育投入力度,构建师资保障的长效机制,培养合格稳定的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地区师资缺乏的现状。
第二类反映教育观念偏差的案例
案例猿:课程认识的偏差问题
情节展示:片中的许老师,在和罗老师争夺教学权的过程中,将体育、美术、地理等课均称为副课,而将语文、数学等课称为“主课”。
分析评述:学校课程,都是依据课程计划开设。学生学习的每一门课程,都是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知识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都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所必须开设的课程。各门课程在地位上并无主副之别和轻重之分,课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功能类别的不同,每门课程都具有从某一方面增加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能、发展学生潜力的作用。
片中许老师对课程的认识,显然有悖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当前,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这种主副课的观念在我国中小学普遍存在。许多中小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或追求更高的升学率,常常急功近利,违反课程计划的规定,随意把课程区分为“主课”和“副课”,压缩非考试课程的课时数甚至停上或取消非考试课程。这种对课程的认识和处理,严重违反了中小学课程计划的要求。endprint
案例4:品德养成的环境问题
情节展示:(1)片中的罗老师为了阻止许老师教授所谓的“主科”,在学生公开表决的时候暗中要求学生为自己投赞成票。(2)片中的江老师在学生上课时间叫了两名学生陪自己玩扑克。(3)片中的许老师上课时,发现学生使用的作业本,竟然是用不适宜未成年人阅读的药物广告纸装订的。
分析评述:培养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学校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学校的育人环境和教师的教育与引导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处于形成时期,很容易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因而,创设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于学生健康观念的养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行为表现上具有强烈的“向师性”特征,学生的这种“向师性”决定了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行为和观念产生重要的影响。
片中罗老师的“造假”行为虽然出于好的动机,但其要求学生违背自己意愿的行为在事实上严重有损于教师的榜样角色。同时,罗老师用广告纸给学生装订作业本的行为,确实体现了对学生的关怀与爱护,但是这种作业本在事实上的确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片中江老师在上课时间和学生玩扑克的行为,当然更欠妥当。上述几种行为,对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都会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运用正确的教育观念,指导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氛围,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三类阐释教育理论问题的案例
案例5:教学组织的形式问题
情节展示:(1)水咕噜村小学有十八名年龄不等的学生,编在同一个班但属于不同的年级,长期由罗老师一人授课。(2)当片中的许老师给学生讲解完小学课本中的《农夫和蛇》一课后,紧接着就让高中年级学生打开课本,准备教授高中年级的课程。
分析评述:教学组织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师以什么样的形式将学生组织起来,通过什么样的形式与学生发生联系,教学活动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展开,教学时间如何分配和安排等问题。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分为单式教学、复式教学和个别教学。单式教学是指把同一年级的学生合成一班,在一个教室内由一位教师教学的组织形式。复式教学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班,由一位教师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从片中的教学场景能够看出,水咕噜村小学所有年级的学生都编在同一个班,许老师的教学活动是交替进行的,在同一节课内对学生讲授的教材是不一致的,既有小学教材,也有中学教材,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就是典型的复式教学。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采用的都是单一教学组织形式,复式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存在于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山区、牧区和农村。
案例6:师生关系的构建问题
情节展示:(1)片中的许老师问罗老师:“孩子们为什么叫你破罗,不叫老师?”觉得叫老师的外号是对老师的不尊重。罗老师回答:“啥尊重不尊重,上课叫老师尊重,下课了,无所谓。”(2)片中多次出现水咕噜村小学的罗老师以及两位支教的老师与十八名学生聊天、游戏、踢球、跳舞、郊游的情节。(3)片中的罗老师养鸡攒蛋为学生换作业本,与许老师一起去城里找春秀。
分析评述:建立现代新型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与传统的权威型师生关系相比,现代新型师生关系应该具有以下三种特质:民主平等,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前提;尊师爱生,这是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特征;教学相长,这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
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因素分析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3月—6月我院共采集19 868例次血液标本, 其中门诊8 633例次, 住院11235例次。男10268例次, 女9 600例次。静脉采血15 833例次, 皮肤采血4 035例次。
1.2方法将所有储存数据进行整理, 对其中不合格血液标本进行分类统计, 找出其中不合格因素, 并分析其原因。
2结果
血液标本总的合格率为99.33%, 其中门诊合格8 549例次, 合格率为99.03%;住院合格11 186例次, 合格率为99.56%。因采集标本不合格共70例次, 占52.6%, 其中门诊不合格31例次, 住院不合格39例次, 不合格原因是:采血量不足24例次、溶血17例次、标本送检不及时11例次, 采血时间不对8例次, 血液凝固5例次, 其他原因5例次。
3讨论
质量控制是提高检验医学水平, 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手段, 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 (试剂的稳定性、标本管理、仪器的校正、熟练的操作及室内温度) 、分析后 (室间质量控制、室内质量控制、送检结果是否有误及血清的外观) 的质量控制[2]。而标本采集的质量管理有三个内容:采集前准备, 采集中技术操作, 采集后储放和运送, 哪一项出现错误, 都将影响检验结果。如果标本采集不符合要求, 检验结果就会给临床诊断造成误导, 有时还会引起医疗差错或事故。据国内外临床检验中误差分析的统计显示, 检验分析前误差占实验室总误差的50%~80%[3]。本组资料检验分析前误差占实验室总误差的52.6%, 基本显示了实际工作中的情况。采血量不足、溶血、标本送检不及时、采血时间不对是主要存在的问题。
血液标本在取血部位、时间、方法上对血液成分分析有影响, 有些治疗药物也影响血液成分的分析。在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中, 患者的准备、标本采集、运送等环节, 都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4]。当前护理工作中影响质量的因素有:对患者交代不详细、采集时间不对、采集方法不当、采集部位不同或采集血量不够、标本送检不及时、护士对标本采集重要性认识不足等。本组资料中住院39例次不合格, 多为护士采血不合格, 其中28例次为实习人员采血, 皆因没有完全掌握采血的有关要求而致。如标本送检不及时的问题, 多是采血后标本放置时间过长, 等送检时已超过规定时间, 标本发生溶血或凝血。采血时间不对问题中, 多是在患者输液时采血, 影响了血液的质量。门诊采集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因素为采集时间不对, 多数患者采血前进食量虽较少, 自认为没有进食, 但同样影响了检验结果。其次为溶血, 多为采血时操作不当而造成标本溶血。
检验前阶段是指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的过程[5], 每个环节都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方能保证采集标本的合格。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一是采血相关工作人员首先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 明确采集标本对检验结果的重要性。二是要培训采血人员的操作技能, 采血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避免不合格标本的出现。三是每开展一项新的检验项目, 都要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专题讲座, 让操作人员了解标本的采集要领及其临床意义。四是加强科室之间沟通, 检验科要按计划 (1周或1个月) 及时反馈采集标本中的有关问题, 促使临床科室标本采集工作得到整改。五是要各级领导重视, 上至医院分管领导, 下到各采集标本单位的负责人, 建立相应规章制度、标准操作规程, 做到有法必依, 有章可循,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真正降低因人为因素导致的标本采集差错。
参考文献
[1]陈梅, 黄丽云, 谢文锋, 等.检验标本采集对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 7 (4) :170.
[2]段洪云, 段玲.检验标本采集与分析前的质量控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09, 31 (4) :366-369.
[3]郑海英.正确采集血液标本减少检验分析前误差[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09, 7 (5) :350-351.
[4]张晟春, 许小明, 陈琼.影响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因素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 (23) :2186-2188.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分析 篇8
关键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分析
为了缓解电力使用的压力, 采用现代化科学通讯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智能电网, 成为了目前电网发展的主要的方向。依靠智能电网能够完成对电网运行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控制, 实现对能源结构的改善和充分利用, 满足不同的电力需求, 提升电力传送的经济性和安全可靠性。作为智能电网的物理基础,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集合了高端的传感、通信和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于一体, 完成了对用电数据的收集、管理、统计和分析等, 并能根据电网的不同状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案, 实现了对用户的电负荷的监控和智能费控等。
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现状
(一) 国外应用现状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为电力行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 为了保证光伏、风能和生物质等新型分布式电源发展的需求, 使供电服务质量更加的完善, 提升电网工作效率, 满足国际节能减排的要求, 欧美等发达国家相继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研发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在2006年时, 欧盟颁布了《可持续的、竞争的、安全的欧洲能源策略》能源绿皮书, 在绿皮书中明确规定今后欧盟电网的建设将以智能电网的研发为主, 借助电能表智能自动化对系统进行管理。并要求欧盟各个成员国在2023年实现智能电能表的全部部署。
在2001年意大利的电力公司完成了智能电能表的安装, 形成了智能化计量网络。法国电力公司从2008年完成了2700万只智能电能表的更换, 实现了远程监控和网络接收电价信息的智能化。
预计到2020年, 在法国境内将会完成3500万只智能电能表的安装, 普及率将超过80%。美国白宫于2009年颁布了《复苏计划尺度报告》, 在该计划中将会有4000万只智能电能表安装到居民家庭中, 实现远程监控和抄表的业务。截止到2015年底, 在美国智能电能表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50%。
(二) 国内应用现状
国际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 从而促使我国的电力市场出现了全新的改革, 居民用电信息的采集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由传统的人工抄表逐渐向着远程集中抄表的方向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到现今, 我国的电力公司按照不同类型的用户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电能信息采集系统, 其主要包括了关口和用户电能量收集、电力负荷监管、低压集中抄表和智能自动化配电等业务。但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常是由网省和地市公司自己建立, 缺少统一的标准, 只能完成对用户电能信息收集等初级功能的实现, 导致工作人员对用户用电信息不能及时全面有效的掌控。
为了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达到我国电力市场化的要求, 我国急需建立全面的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我国电网于2008正式启动计量、抄表、收费标准化的建设, 对我国的智能电能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进行了技术上的统一规划, 并在相关的应用终端上对功能、实用性、信息安全和检测等方面制定明确的要求, 为今后我国的智能电网发展提供了保证。
到2016年为止, 我国已经安装了2亿只以上的智能电能表。并且相关的采集系统主战也相继的建成并投入使用, 实现了对数据收集、故障维修、有序用电和电能质量监测等多项业务的应用。
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发展趋势
(一) 通信网接入技术
在建立电信息采集系统时, 需要具有实时性和可靠性的通信技术给予支持, 这主要是因为接入网通信技术具有接口和组网多样性和灵活性, 能够将数据、语音和图像等业务进行有机的结合, 为用电信息收集、负荷监控和电网提供有利的通信通道。所以通过对当前通信网络结构的分析, 制定适合智能电网的通信网技术系统将会是今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重要研究内容。
(二) 信息共享与融合技术
当前我国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尚处于规模化发展阶段, 和其他的业务系统存在一定的不兼容性, 所以信息共享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当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不仅要保证业务营销系统, 同时也要通过信息共享创新方式, 建立以服务为基础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信息共享技术, 妥善的解决不同系统之间数据的应用和操纵难题。
(三) 移动作业技术
在传统的信息采集过程中, 通常是根据工作单和指导书进行现场作业, 工作完成后将手抄的用户数据录入到服务器中, 这种工作方式的效率极低。而现在随着智能电网的不断发展, 移动作业系统将会通过智能化和自动化完成对现场抄核收、用电检查和业务办理等多项功能, 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对现场作业精细化管理水平有了深一层的提升, 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江汛.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四表合一技术研究与建设[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 (34) .
[2]颜文伟.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抄核收新模式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 (34) .
[3]赵莎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6 (06) .
绞车信号采集误差分析与补偿 篇9
绞车的速度和位置监视与控制是绞车控制系统的主要任务。传统绞车控制系统是靠测速发电机[1]检测速度、依靠深度指示器检测绞车位置, 该种检测方法存在精度低、结构复杂、缺乏人性化等缺点。新型绞车的速度和位置检测广泛采用旋转编码器来完成。由于旋转编码器测量的是电动机的转速和转角[2], 再通过数学比例转换为箕斗的速度和位置, 而未考虑钢丝绳直径和滚筒长度, 必然会产生误差, 且这种误差会随着井深的增加而加大。本文分析了钢丝绳直径和滚筒长度对绞车箕斗速度和位置测量精度的影响, 并提出了误差补偿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编程可以减小此误差, 提高检测精度。
1 钢丝绳直径和滚筒长度对绞车箕斗速度和位置测量的影响分析
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 绞车箕斗移动的位置是与拖动电动机转动的角度成正比的、箕斗移动的速度是与拖动电动机的转速成正比的[3]。图1为绞车的传动示意图, 假设电动机转速为n, 减速比为ε, 编码器线数为λ0, t时间内编码器输出脉冲数为λ, 滚筒直径为D, 滚筒长度为l, 钢丝绳直径为d, 箕斗移动理论速度为vT, 箕斗理论深度为hT, 箕斗移动实际速度为v, 箕斗实际深度为h, 如果不考虑钢丝绳的直径和滚筒的长度, 则有
hT=πλD/ (ελ0) (1)
vT=πλD/ (ελ0t) (2)
n=60λ/ (λ0t) (3)
下面分析钢丝绳直径和滚筒长度对箕斗速度和位置的影响:
(1) 考虑钢丝绳直径时, 滚筒每转一圈, 钢丝绳下放的位移就不等于滚筒的周长, 而是大于滚筒周长, 如果仍按滚筒转一圈箕斗下降一个滚筒周长, 势必会导致检测位置小于实际位置;同样的道理, 检测的箕斗速度也将小于实际运行速度。
(2) 图2为绞车速度误差分析示意图。从图2可以看出, 如果滚筒的长度越短, 则在井深一定的情况下, 钢丝绳缠绕的层数越大, 误差也就越大。
假设钢丝绳在滚筒上的缠绕方式是层叠式, 即钢丝绳在滚筒上缠满一层后再缠第二层, 依次类推。假设λf为布满一层钢丝绳编码器发出的脉冲数, 根据图2可得到钢丝绳在第一层时, 滚筒每转一圈, 箕斗的实际位移:
undefined
当钢丝绳在第二层时, 滚筒每转一圈, 箕斗的实际位移:
undefined
当钢丝绳在第i层时, 滚筒每转一圈, 箕斗的实际位移:
undefined
则箕斗的总位移:
undefined
所以
undefined
根据公式v=h/t, 可得到箕斗的速度公式:
undefined
设箕斗深度绝对误差为Δh, 相对误差为δh, 由式 (1) 和式 (5) 可以得到:
undefined
由式 (12) 和式 (13) 可得出以下结论:
(1) 箕斗深度绝对误差值与钢丝绳缠绕层数 (箕斗长度) 、钢丝绳直径、减速比、编码器线数和编码器发出脉冲总数有关系.
(2) 在其它参数不变的情况下, 滚筒上钢丝绳缠绕的层数越多, 误差越大, 也就是在箕斗下放的开始阶段误差最大, 随着箕斗下放深度的增加, 误差逐渐减小, 但总误差一直增大。
(3) 箕斗深度相对误差与钢丝绳缠绕层数、钢丝绳直径有关;箕斗深度相对误差随着钢丝绳缠绕层数的增加而增大。
2 数学模型的建立和误差补偿
为了在控制程序中对上述误差进行补偿, 引入补偿因子k, 则箕斗实际位置计算公式为
h=πkλD/ (ελ0) (14)
undefined
将式 (8) 和式 (9) 代入式 (15) , 可得
undefined
式 (14) 和式 (16) 即为误差补偿的数学模型。在计算时, 将编码器发出的脉冲数λ代入式 (16) 即可求出补偿系数k。将k值代入式 (14) 即可求出箕斗的实际位移, 利用v=Δh/Δt可以很方便地求出箕斗的速度。例如微机或PLC检测编码器的脉冲个数为λ=500 000个, 编码器线数λ0=1 000线, 滚筒直径为D =900 mm, 滚筒长度l=1 600 mm, 减速比ε=20, 钢丝绳直径为12 mm, 如果采用传统计算方法 (利用式 (1) ) 可得箕斗深度hT =70 650 mm;如果采用误差补偿进行计算, 可先利用式 (16) 得到补偿因子k=1.003 95, 将k值代入式 (14) 可得箕斗的实际深度为h=70 929 mm。从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 箕斗下降到70 m左右深度时, 理论深度与实际深度相差近0.3 m, 而且随着井深的增加, 误差会增大, 可见进行误差补偿很有必要。
3 结语
通过分析可知, 在使用编码器检测绞车箕斗的位置和速度时, 如果不考虑钢丝绳的直径和滚筒的长度, 将会带来较大的误差。笔者提出的误差补偿方法可以提高信号检测的精度, 从而更好地监控绞车箕斗的位置和速度。
摘要:新型绞车通常利用旋转编码器脉冲产生的频率和个数与绞车箕斗运动的速度和位置成正比的关系来测量箕斗的实际速度和位置。但如果考虑到提升机钢丝绳本身的直径和滚筒的长度, 该比例关系就不成立, 而且随着井深的增加, 误差会越来越大。文章分析了钢丝绳直径和滚筒长度对绞车箕斗速度和位置测量精度的影响, 并提出了误差补偿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计算可以减小误差, 提高检测精度。
关键词:绞车,信号采集,误差,补偿,数学模型
参考文献
[1]陈少华, 徐文尚.无扰动智能控制器在绞车中的应用[J].煤矿机械, 2009 (9) :107-108.
[2]高志斌, 赵继敏, 强倩.绞车的数字化改造[J].煤矿机械, 2009 (3) :58-59.
基桩低应变采集信号的分析 篇10
目前, 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 桩身完整性和基桩承载力检测均列为主控项目。桩身完整性是指反映桩身截面尺寸相对变化、桩身材料密实性和连续性的综合性指标。检测目的是发现可能影响单桩承载力的缺陷, 减少安全隐患, 确定桩身缺陷及其位置, 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身完整性以其轻便、快捷、无损、经济、可靠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分析方法分为频域和时域两种, 前者以傅立叶展开和频域分析为主, 后者则通过特征线及特征线上的相容关系求解, 重点分析信号的时域特征。时域分析的优点是缺陷性质和位置一目了然, 计算较准确, 所以实际工程检测中都是根据时域曲线进行评判, 频域方法为辅。
2 信号解读的基本方法
2.1 存在可能性的判读
判断桩身缺陷存在与否, 需分辨实测曲线中有无缺陷的反射信号及分辨桩底反射信号, 这对缺陷的定性及定量解释是有帮助的。桩底反射明显, 一般表明桩身完整性好, 或缺陷轻微、规模小。另外, 可换算桩身平均纵波速, 从而评价桩身是否有缺陷及其严重程度。
此外, 还应分析地层等资料, 排除由于桩周土层波阻抗变化过大等因素造成的“假反射”现象。
2.2 反射及多层反射问题
当实测曲线中出现多个反射波值时, 应判别它是同一缺陷面的多次反射, 还是桩间多处缺陷的多层反射, 前者, 即缺陷反射波在桩顶面与缺陷面间来回反射。其主要特征:反射波值随时间成倍增加, 反射波能量有规律递减。后者一般是杂乱的, 不具有上述规律性。
多次反射现象的出现, 一般表明缺陷在浅部, 或反射系数较大。它是桩顶存在严重离析或断裂的有力证据。多层反射不只表明缺陷可能有多处, 而且由下层缺陷反射波在能量上的相对差异, 可推测上部缺陷的性质及缺陷程度。
受检桩经测试后若发现有严重缺陷存在时, 应注意及时复测, 并检阅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和施工记录。有时会因为桩头处理不好, 传感器安装不牢固等原因, 使测试结果与实际不符, 或由于地层的影响而造成误判。因此收集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和受检桩的施工记录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3 综合分析方法
完整桩分析判定, 从时域信号或频域曲线特征表现的信息判定相对来说较简单直观, 而分析缺陷桩信号则复杂些, 有的信号的确是因施工质量缺陷产生的, 但也有是因设计构造或成桩工艺本身局限导致的不连续断面而产生的, 例如预制桩的接缝, 灌注桩的逐渐扩径或缩径的变截面, 地层硬夹层影响等。因此, 在分析测试信号时, 应仔细分清哪些是缺陷波或缺陷谐振峰, 哪些是因桩身构造、成桩工艺、土层影响造成的类似缺陷信号特征。另外, 根据测试信号幅值大小判定缺陷程度, 除受缺陷程度影响外, 还受桩周土阻尼大小及缺陷所处的深度位置影响。相同程度的缺陷因桩周土岩性不同或缺陷埋深不同, 在测试信号中其幅值大小各异。因此, 如何正确判定缺陷程度, 特别是缺陷十分明显时, 如何区分是Ⅲ类桩还是IV类桩, 应仔细对照桩型、地质条件、施工情况结合当地经验综合分析判断;不仅如此, 还应结合基础和上部结构形式对桩的承载安全性要求, 考虑桩身承载力不足引发桩身结构破坏的可能性, 进行缺陷类别划分, 不宜单凭测试信号定论。
作为检测人员不仅要掌握第一手检测资料, 而且应掌握有关的勘察资料、施工资料、监理资料, 在此基础上, 去伪存真, 由表及里的综合判断, 得出准确结论。
采用低应变反射法检测, 当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 桩身结构的完整性评价应结合其他检测方法进行:
(1) 超过有效检测范围的基桩, 其测试信号不能明确反应桩身下部和桩端情况;
(2) 对于预制桩, 时域曲线在接头处有明显反射, 但又难以判定是断裂、错位还是接桩不良;
(3) 实测信号复杂, 无规律, 无法对其进行准确的桩身完整性分析和评价;
(4) 桩身截面渐变或多变, 且变化幅度较大的混凝土灌注桩;
(5) 根据施工记录桩长计算所得的桩身波速值明显偏低, 且又缺乏可靠资料验证或者当桩长的推算值与实际桩长明显不符, 且又缺乏相关资料加以解释或验证。
4 几点注意事项
(1) 波速是低应变法检测的主要参数之一, 虽然应力波波速与桩身长度、混凝土强度成一定相关关系, 但是应力波波速还与混凝土的骨料品种、粒径级配、密度、水灰比、成桩工艺等因素成非相关关系, 从而导致被测桩的长度、强度、匀质性和所设定的波速无法完全一致。所以, 不宜用低应变法来准确校核被测桩的桩长与强度。
(2) 底反射波信号也可能是完整桩。当桩端阻抗与持力层阻抗相匹配时, 实测信号中无桩底反射波信号是正常的, 不能因该信号无桩底反射波, 而判断该检测信号无效。相反, 对于嵌岩桩而言, 如果出现了与入射波同向的单一反射波时, 说明该检测方法不符合要求, 应采用其他检测方法来验证桩端嵌岩情况。
(3) 有同向反射波的桩不一定是缺陷桩, 检测人员要对出现同向反射波的位置从桩周土地层、施工工艺等情况加以分析, 有条件时可进行开挖验证。
(4) 完整的桩不一定是可以安全使用的桩, 桩身的完整性和桩的承载力没有必然的联系, 桩身完整的桩由于桩底嵌岩效果差或没有进入持力层, 对安全使用有影响。因此在低应变测试时, 对嵌岩桩应注明嵌岩情况, 并与静载试验桩对比验证。
(5) Ⅲ类桩难以判定时, 应充分了解施工工艺、桩周土层条件等情况, 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 并进行必要的验证。
(6) 在冻土地区特别是在季节性冻土地区扩径桩并非对承载力有益, 可能会因土的冻胀力而破坏桩身结构的完整性。对于抗拔桩, 有些时候扩径桩同样对承载力不利。因此在采用低应变动测法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时, 除检测波形本身外, 还应考虑地区、地质和桩周土对桩身完整性的影响。
5 程实例分析
某工程, 桩基400mm, 有效桩长12.25m, 混凝土强度C25,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灌注桩。该桩在3m附近有明显的同向反射, 并伴有多次反射, 桩底信号不明显。分析实测图形判断3m附近存在严重缺陷, 判为Ⅲ类桩。
原因分析:该工程土质较好, 但在3m至5m有淤泥层。该桩可能在距桩顶3m附近存在离析, 挖土时被挖土机的抓斗碰了一下, 于是在离析处出现严重裂缝。
处理方法:开挖处理, 由于缺陷桩周围土质较好, 就先在桩周开挖一个直径Ф1.5m左右孔, 孔径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挖至3.1m左右时清理桩周泥土, 后可见距桩顶3.1m处桩周约1/2的地方出现裂缝, 破掉桩身混凝土, 在3.1m处出现较为平整的断裂面, 局部有夹泥。清理干净桩面, 重新动测, 下部桩身基本完整, 桩底附近反射信号明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106-2003)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采集分析 篇11
【关键词】收费管理系统;终端通讯技术;采集数据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通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也得到了提高,终端通讯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技术能在不同的通信场合实现信息的接收,且具有功耗低、成本低、方便快捷等特点。要实现收费管理系统在手机和分析终端通讯数据是更为精准和便利,很有必要确定串行通讯格式与协议的转换和统一。由于本次研究所应用的是国外的收费管理系统,系统內核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内核的不确定性和不透明性,因此无法运用系统的内核分析数据并得到结果[1]。为此,可以巧妙运用MCS-51单片机中的开发器对串行通讯的数据进行截获,并在反复的试验下,通过详细的分析与细致的检验,找到系统的内在运行规律和系统所反映的通讯数据的具体格式,进而分析数据所代表的具体意义。
1、确定串行口数据的发送方式
串行接口指的是数据一位一位地顺序地传送出去,其特点是通信线路较为简单,只需一对传输线就能够实现双向通信,这样就使得传送成本得以大幅度地降低,因此串行接口适用于近距离的通信,但其传送速度比较慢。一条信息的各位数据被逐位按顺序传送的通讯方式称为串行通讯。串行通讯的特点属于数据位的传送,传送方式是按顺序进行,至少只需一根传输线就可以完成传送工作,传送的成本相对较低但传送速度较慢。串行通讯的距离可以从几米到几千米。
分析该收费管理系统的串行口数据的发送方式,可以从了解系统的工控机和键盘开始。深入观察发现,系统的磁卡机与工控机之间是运用RS-232C为串行通讯接口的,且该接口为异步串行通讯接口。一般情况下,串行口所采用的数据发送方式一共有四种,分别是方式0、方式1、方式2以及方式3。以传统的处理方式,将发送方式的具体模式输入示波器进行检测,可以得到该系统的通讯模式的具体波形。经过详尽的分析比对,可以精准地确定烯烃的数据发送方式[2]。在系统运行正常的情况下,磁卡机周期性地发出了如下图1所示的发送信号波形。
为进一步展开分析和研究工作,需对串行接口的四种工作方式中所具体表现出来的通讯形式与该系统的波形信号进行比对,以得出系统的串行通讯的工作方式,经过对比分析发现其串行口的工作方式为模式一。
串行口工作的方式1是在设定的SM0、SM1为01的情况下出现的,它的数据传输率是可变的8位异步通信方式,即:由TXD发送,RXD接收,一帧数据为10位,1位起始位,1位停止位8位数据位。串行口工作的方式1的数据传输率取决于定时器1或2的溢出速率和数据传输率是否加倍的选择位SMOD。如图2所示:
根据模式1的具体特征,在获取该波形信号的数据信息时,要去掉数据的其实为何停止位,这样,就选取了随货取得两端进制为二的数据:
(00001100) (10110001)
对数据进行反向处理,则有:
(00110000) (10001101)
将这两段二进制数据转化为十六进制数据,则为:
(30H) (8DH)
2、通讯波特率的确定
在电子通信领域,波特率事实上就是调制速率。在信号被调制出来之后,在单位时间内符号传送的变化,即单位时间内载波参数变化的次数,就是通讯波特率。通讯波特率是对符号传输速率的一种度量方式和数量计算,1波特即指每秒传输1个符号。
通过运用NCS51单片机的开发器来设置各种各样的波特率,来接收上文所提及的磁卡机向工控机所发送的数据信息,假如所接收到的数据信息为30H、8DH,并且体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就证明NCS51单片机的开发器所设置波特率与系统串行接口的通讯波特率是相同的[3]。运用NCS51单片机的开发器时,可以用定时器1来作为波特率的发生器,并将开发器的波特率设置为定值,对TH1与TL1进行设置,以此改变波特率,具体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在循环往复的试验下,通过不间断地变换TH1与TL1,当TH1与TL1设置为FDH之时,收集到的数据信息与数据的信号波形相契合,并可以计算出该系统的磁卡机想工控机所传诵的数据的波特率为9.6K。
3、串行数据的接收
串行数据输出是将组成数据和字符的码元,按时序逐位予以传输。该方式需要在信道数目较少的情况下进行,一般是运用于远距离无线通讯。传输时,传送和接收两方均要有约定,以统一格式传送和接收数据。串行通信一次只传送一位二进制的数据,从发送端到接收端只需要一根传输线[4]。串行方式虽然传输率低,但适合于远距离传输,在网络中(如公用电话系统)普遍采用串行通信方式。
根据磁卡机向工控机发送的数据,可以发现,该系统的设计思想是将磁卡机和工控机之间相互传输熏洗的串行接机上,连接好接口板和对应线,让接口板上能够有过路信号通过。在这种情况下,运用NCS51单片机的开发器的串行口进行中断操作,并详细地编写中断服务程序,使得截获的数据能够被存储到所制定好的单元,方便之后的分析与使用。
4、串行数据的细化接受及分析
收费操作系统的运行过程必须遵守一定的操作规范和操作原则,收费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要求和相关标准进行。在此次的试验过程中,可以明显地发现,每次操作都很有可能会使得工控机和磁卡机二者所产生的通信讯号不大相同,这些信号对于建立通讯协议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通讯协议建立所必不可少的东西[5]。通讯协议对于系统的具体操作和通讯网络的结构创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通讯协议是通过将通信信道和设备相互连接起来,构建多个不同地理位置的数据通信系统,使其能通过一定的协议的设定在工作中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通讯网络之间必须具有共同的语言,这样,网络化的通讯工具在执行交流工作时,交流什么、怎样交流及何时交流,都能够遵循某种互相都能接受的规则,并在通信协议的制约下进行合理的操作。
本次的实验研究过程中,收费管理系统的通讯协议就是在工控机和磁卡机之间互相发送和响应的数据在信号的交换之中建立起来的。此次的研究方法同样可以用开获取此卡的数据格式等各方年的数据信息。这些信息与数据的取得,是完善系统通讯协议的基础。
小结
本次的研究是在未能明确掌握收费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即串行通讯的各种格式与通讯协议的情况下上进行的,本次研究采用的是传统的数据分析法,该方法不仅简洁便利,而且操作过程相当可靠。在数据分析法的有效解析下,系统的串行口中所有的通讯数据都获取到了,对系统有了更为深层次的掌握。在这个基础上,本次研究开发了IC卡的读写系统以、对报价的识别系统以及语音发送系统,这对于优化收费管理系统的整体水平,提高收费管理系统运行机制的效益具有积极的意义。总之,收费管理系统终端通讯数据的采集及分析对于优化收费管理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辉.提高高速公路收费服务水平 完善收费服务设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2(10):23-24.
多点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分析 篇12
关键词:多点数据采集,隐患自动上报,关联分析
1 研究背景
为了提高运维的工作效率, 需要对传统的工作方式进行变革, 从被动检修变为主动发现设备的缺陷和隐患。为进一步加强机房设备的管理, 需要对机房数据的采集和缺陷上报机制进行进一步研究, 完善基于多点数据采集的分析机制, 发现隐患自动上报、及时处理, 提高缺陷和隐患的发现率和准确率。
2 系统设计与架构
2.1 设计原则
(1) 系统具有开放、完善的体系结构, 适应电力信息化发展要求, 能灵活接入多种数据采集设备。
(2) 系统结构满足省公司信息化安全防护分区要求, 并对安全防护设备进行集中管理, 实现省公司信息化所要求的安全审计和安全运行管理功能。
(3) 面向业务系统巡检人员, 突出实用性, 充分考虑省公司系统巡检调度员需求, 具有简洁、美观的管理界面。
2.2 系统总体架构
系统采集平台从整体上可分为三个层次, 分别为客户端、业务处理端和采集服务端, 根据模块化和专业化原则, 设计成此三层模式, 展示、业务处理和采集各司其职, 结构清晰, 方便系统的维护和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增加进行系统的扩充。软件结构如图1所示。
(1) 客户端分为WEB展示层和巡检作业录制工具两个部分。其中WEB展示层是业务巡检平台系统的用户接口层, 主要实现实时巡检进度查看、服务器运行性能监视、巡检历史信息追溯、声音与短信等的报警通知、巡检报表自动生成功能, 提供系统管理维护界面等。层次化、模块化结构是系统灵活扩充的关键, 各模块可以不断升级、扩充而不会影响系统整体功能的实现。
(2) 业务处理端实现数据存储、报警分析处理等, 按照预定义规则对各种信息进行报警判别, 并实现系统配置管理等。这一层主要由服务器监控处理、告警策略算法处理、通知策略算法处理、报表分析策略处理模块组成。
(3) 系统软件基于跨平台应用服务器和Oracle数据库, 主要人机界面均采用B/S模式。系统采用事件驱动的模式, 遵循“数据采集—分析判别—报警处理”的数据处理流程。
3 设计要点
3.1 监控资源管理器
监控资源管理器是一种树型结构, 管理所有需要巡检的业务系统及系统巡检模块;每层节点没有固定含义, 根据业务系统的不同, 节点的含义也不同。
(1) 资源管理器是树型结构, 根节点是资源管理器, 节点属性依次为顶级节点、次级节点, 以此往下。
(2) 资源管理器挂业务系统配置, 业务系统配置选择对应的系统标识及对应的业务系统在不同状态下的图片。
(3) 业务系统下挂巡检业务对应的配置策略, 再配置每步骤对应的告警指标。
3.2 采集代理
在被监控机器上安装代理, 采集监控指标 (硬盘使用率、CPU负载、内存使用率等) , 将数据回传到服务器上。代理作为守护进程使用, 运行期间按照指定的频率进行采集相关的操作, 每次运行完成后调用sleep。
在Windows平台上, 采集指标使用的是操作系统提供的查询接口WMI (Windows Management Instrumentation) , 此接口允许查询机器的相关信息, 比如CPU、MEM、DISK、USB等。
3.3 SSH技术
SSH全称Secure Shell Protocol, 即安全外壳协议, 是一种在网络上提供安全远程登录及其他安全网络服务的协议。利用SSH协议可有效防止远程管理过程中的信息泄露问题。通过使用SSH, 可以把所有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 能够防止DNS和IP欺骗。另外, 传输的数据是经过压缩的, 可以加快传输速度。
一旦建立一个安全传输层连接, 客户机就发送一个服务请求。当用户认证完成之后, 会发送第二个服务请求。这样就允许新定义的协议与上述协议共存。连接协议提供了用途广泛的各种通道, 有标准的方法用于建立安全交互式会话外壳和转发 (“隧道技术”) 专有TCP/IP端口和X11连接。
3.4 关联分析模型
告警分析总体分为异常报警和故障诊断, 按时间点也可划分为事前和事后。异常报警可分为单项报警和事件报警 (也称多项报警) 。单项报警指某监测点达到预置的阈值时产生的警告信息, 而事件报警指在同一时间段内多项监测点都达到预置的阈值时才产生的警告信息。故障诊断是指某监控对象出现故障后, 根据与其他监控对象的关联设置, 再对所关联的监测点进行分析, 而得到故障的具体原因。
关联分析模型用于对监控对象的实时数据进行分析, 使分析后的结果能够综合反映监控对象的异常信息以及故障发生的原因。它的组成及逻辑关系如下所述:
3.4.1 对象
业务系统:业务运行应用系统, 如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监控对象:涵盖项目涉及用户正在运行的应用系统、接口、自动任务, 采集程序等, 以及支持应用系统运行的IT基础设施, 包括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服务器、数据库等。
监测点:监控对象的具体属性, 如服务器包括内存、CPU、网口、磁盘等。
指标:监测点的具体采集项, 如内存使用率、磁盘空间剩余率、网口总流量等。
3.4.2 时间
时间段:满足事件报警的时间维度。
3.4.3 目的
事件:多个监控对象的监测点汇总后形成的一种关系统称。
故障:监控对象无法继续工作的一种现象, 需要人工进行干预, 如数据库发生宕机现象。
3.4.4 关联度
所属:业务系统与监控对象、监控对象与监测点、监测点与指标之间的一种隶属关系。
权重:发生报警后所带来的影响程度。
依赖:配置事件或故障时所需要的一种关联, 指监控对象与多个监测点的关系。
关联:IT基础设施与接口、自动任务、采集程序等业务信息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
4 总结与分析
为了建立一个完善的多点采集的分析系统, 需要继续接入机房动环数据、三高数据等其他还未接入的系统, 达到一个平台监控所有系统的目的, 减少调度员登录系统的数量, 实现调控管理的新突破。
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产生大量的数据, 目前只是对实时数据的利用比较充分, 但对历史数据的分析以及对各种监控数据的横向关联分析都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可以通过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分析, 实时定位告警产生的根本原因, 并与历史问题处理的经验相关联形成经验库, 达到预警、预控和预处理的目的, 使得调控的管理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余朋, 李力.机房温湿度远程监控程序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2 (8) :1844-1847.
【采集分析】推荐阅读:
远程采集分析07-18
信号采集与分析06-16
病史采集与病例分析10-29
数据采集系统故障分析06-28
数据采集与智能化分析09-08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及效益分析09-22
负荷终端数据采集成功率分析论文11-10
采集终端10-17
功率采集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