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集

2024-08-19

新闻采集(通用8篇)

新闻采集 篇1

一 3G新闻传输系统

3G (即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代表特征是能提供相对稳定的高速数据业务,其在给民用通信带来巨大变革的同时,利用3G手段进行新闻采集及直播也被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机构采用了。

从2011年起,我们就开始对3G新闻传输系统进行考察和评估。3G新闻传输系统的主要构架如图1所示。

在此期间,我们了解到3G新闻采集系统的优势主要集中于:

●灵活性、机动性强。较小的体积便于记者携带,可以到达各种恶劣的直播环境;

●反应速度快。一旦有突发新闻事件,可以立即响应,无需前期技术准备及调试;

●操作简便、无需特殊技术支持。不同于卫星/微波新闻传输系统,3G新闻传输系统无需经过前期复杂的安装调试和设置;

●系统建设费用、日常使用维护费用低廉。

同时,3G新闻传输系统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3G网络作为电信运营商提供的民用网络,并不针对广电新闻采集系统专用,3G信号覆盖和带宽情况一直是一个变量,并且3G信号会受到建筑等一些不可预知遮挡物的影响而衰减甚至屏蔽。在这种情况下,3G系统接收的信号存在大范围波动,造成回传的图像质量会出现明显的劣化和卡顿、延时增大,甚至出现声画不同步、静帧黑场等。

二 3G新闻传输系统的选型和规划

目前,3G新闻传输系统国内外厂家众多,设计理念和产品定位不尽相同。我们如何根据现有3G技术和应用,设计出一套安全先进并且适合自己的方案?

1. 了解业界各产品,调研其他广播电视机构应用案例情况,明确3G新闻传输系统关键技术点

目前国内外3G传输设备厂家众多,国内已经正式使用3G新闻传输系统的各电视台所选用的设备也不尽一致。我们对国内主要电视台进行了调研,也了解到了很多典型应用案例。

(1) CC、TV《新闻直播间》节目直播“民警披露抓捕周克华细节”

CCTV在2012年8月15日《新闻直播间》节目播出”民警披露抓捕细节周克华气焰嚣张被击毙”。

央视直接派出记者到重庆并且带着3G直播设备赶赴新闻第一现场采访当时击毙歹徒的民警,进行独家现场直播报道。从早上9点到上午11点期间,央视总共用3G直播设备进行了3段直播连线,直播效果流畅,并且在CCTV-13频道的播出画面上都打出了“3G直播”字样。如图2所示。这次报道充分体现了3G直播系统对于新闻采集的快捷性、及时性。

(2) B,TV《雨中进行时》大雨直播事件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60年一遇的暴雨,北京电视台进行了16小时新闻直播,及时向民众传递信息。如图3所示。

暴雨中,北京台共使用了16台3G直播设备作为信号回传工具,共计传回实时新闻素材30多条。由于当天的暴雨天气,传统的卫星车无法直接到达直播现场,3G直播设备为整个直播节目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为救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信息通道。

在对兄弟单位3G系统调研的同时,我们明确了在江西电视台公共频道3G新闻传输系统中,必须充分关注以下技术关键:

●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拥有自己独特的加密机制;

●移动便捷,操作简单:产品专为单兵直播设计,可以保证新闻记者在任何环境下进行实时的新闻直播;

●支持多制式,多运营商:可利用多种制式共同传输,包括3G/4G、WiFi,WiMax、Ethernet、EBAN等;

●多复合接口,可以适配各种前端视音频信号源,支持高清传输;

●可在恶劣环境下长时间工作,具备防雨、防磨、防静电等功能,内部设备全金属外壳设计,采用冗余的工业级电池模块:

●实时监控和便捷的远程管理:在传输过程中实时监看每个传输通道的网络传输情况,能实时地调整各传输参数,以上所有操作都可以在系统接收端远程控制完成,不需要前端记者进行任何操作:

●3G厂家的实力,包含其技术研发能力,产品在国内外的使用情况、售后情况等。

2. 在南昌进行设备对比测试和试用,实时实地直观各家直播效果

针对各厂家的3G新闻传输设备,我们组织了多次本地测试,其中包含一次所有主流品牌的对比测试。

基本测试内容如图4。

测试评分表如表1。

针对对比测试中表现较为突出的TVU产品,我们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试用,充分了解了设备运行状态及稳定性表现,且该设备得到了节目部门的充分认可,最终决定购置。

3. 3G新闻传输系统的使用规划

我们通过调研,测试和试用,对3G传输设备进行了解的同时,也着手对整个3G系统进行规划。

整体系统流程如图5所示。

传输端背包支持对播、延时回传、超时文件回传三种工作模式,流程如图6。

●对播模式:在网络信号比较理想的情况下,将系统延时设定在4秒以下,可以实现对播模式,该模式适用于进行流畅直播;

●延时回传模式:使用此模式,将系统延时设定为大于20秒,采用“FEC”纠错技术,即针对3G/4G的移动网络再次优化,升级至应用层面的“FEC”纠错技术,这样便可将网络信号的波动对直播码率的影响降到最低;

●超时文件回传模式:发射端处在极端环境里,由于网络信号极其微弱,采用此模式。在直播传输的同时,发射端会将另一路编码的高质量视频存储到内部集成的固态存储上,当网络信号转好或具备WiFi网络环境的时候,可从发射端的存储中提取出那份高质量编码的视频文件,下载文件到接收端。

4. 3G新闻传输系统在江西电视台公共频道的具体运用

在3G新闻传输系统搭建完成后,该系统承担了公共频道自办民生新闻栏目《新闻晚高峰》的多项直播任务,其中包括每天演播室与交管局现场视频连线的交通新闻直播.以及包括春运直播、赣江截流直播、南昌地铁一号线动工仪式、高考分数线公布直播等数十场大型直播任务。直播过程中,3G新闻传输系统运行稳定,画面和声音质量能较好地满足直播需求。

在使用过程中,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3G网络信号覆盖不好,因此无法实现3G现场直播,而我们所购的3G传输系统携带了稳定性较强、运算速度更快的SSD (固态存储),因此可以将视频存储下来,作为视频源,在网络好的情况下进行准实时直播。

同时,除了完成独立的直播任务之外,还在多个大型直播现场承担了卫星直播车(SNG)的备份传输任务。在某些直播现场,例如赣江截流以及地铁一号线开工的现场,由于受到场地因素的限制,卫星直播车不能深入到第一现场,因此3G系统在此时就显示出了快捷,便利、适应性强的特点。而在另一次的直播现场,由于卫星直播车的天控器出现问题,无法正常使用卫星传输回信号,因此我们通过将直播车的PGM信号用SDI线传给3G设备发射端,再由3G背包传输回频道后台接收的方式完成了此次直播。

三 未来新闻采集传输的趋势

与传统卫星新闻采集、微波新闻传输方法一样.3G新闻传输手段也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出现的。它的存在和发展主要依赖于电信运营商3G/4G网络的建设。就目前在江西电视台的使用情况来看,在网络条件较好时,码率可达到1.8Mbps以上,延时可调至3秒,基本能满足民生新闻直播要求。

新闻的主要特性之一就是突发,这就要求电视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必须做到快速反应,高效采录、实时传输和及时播出。

那么如何能将新闻发生地的现场视频以直播的方式(或播出前半小时)传回至演播室或者制作机房?传统的解决方案有很多,比如利用IP互联网、专用光缆、数据微波或者卫星链路等方式。伴随着这些传统的解决方案,电视媒体必须在图像质量、实时性与成本三者之间来回选择,与此同时,传送的时间和地点依然要受制于设备和上网终端的种种限制。遵循现今各大电视媒体”新闻立台”的总体趋势,如果电视媒体在新闻节目现有基础上能够有所进步的话,一定是基于技术层面的推进继而实现的突破,这些年随着3G/4G通讯网络的逐渐成熟应用与发展,利用其进行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的视频传输已经成为实现突发新闻节目快速现场报道直播的新选择。

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4G通信网络的研发和小范围实验是以中国移动的TD-LTE为主。

我们可以预见,随着4G网络上线和稳定,移动新闻采集传输系统的使用将会越来越频繁。如果我们新闻媒体能与电信运营商达成合作,对电视台新闻传输链路进行保护或设置为更高级别优先级,移动新闻采集,特别是针对民生新闻,将越来越多的使用3G/4G传输系统。

同时,3G/4G新闻传输设备也将不再局限于专业设备。届时,我们只需要一部装有“移动手机记者”或者其他新闻采集软件的手机,即可完成移动新闻的采集和回传。”移动手机记者”软件利用智能手机进行数字内容拍摄采集并通过IP到IP的网络进行数据传送,支持文件上载与直播上载两种模式。应对不同的网络带宽情况可有针对性地高效压缩数字内容进行传输,或可降低信源品质以保障内容传输的稳定性与连贯性。接收后端可进行内容接收与收录。

另一方面,光纤网络的覆盖也将越来越广,对于在城市中的新闻直播或者在建筑中的直播,我们可以选择便携式光端机接入光纤网络链路传输回电视台。

3G传输系统给新闻回传和直播,特别是给民生新闻回传和直播带来了很大的革新。但这仅仅是个开始,随着3G/4G网络的发展,以3G/4G新闻传输系统为代表的便携移动新闻传输设备将更多地出现在新闻回传和直播应用中。

新闻采集 篇2

关于余杭信息港新闻采集工作的计划

新闻采集工作: 使用采集功能 新闻采集每天2次,分别是早上8:30 , 每天下午3:00 新闻采集要求进行伪原创修改,题目及文章第一段内容文字个别替换修改。 审核每条新闻内容,注意排版。 采集内容 资讯中心12个栏目 每个栏目每天至少采集5条 采集数量不够的,手动去网络收集。 图片新闻 每天至少10篇 焦点新闻 每天都要更新至少4篇 余杭房产 楼市资讯,楼市观点,楼市政策 各2篇以上 招聘求职 培训考试内容每天都要关注余杭人才网,有新内容及时更新 求职攻略 面试指南 简历指导 各1篇以上

网站新闻自动采集系统设计 篇3

厦门广电集团网站作为地方性综合网站,建立了站内新闻频道,除每天及时通过内部稿件系统收集整理、再编辑、发布电视新闻栏目中播出过的地方新闻外,还每天在线发布“国际”、“国内”、“体育”、“娱乐”、“财经”、“科技”和“台湾”等七大类约100条左右的其它新闻文字稿,新闻来源主要是通过上网收集其它国内权威新闻网站的内容,如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等。这类网站的新闻真实性有保证,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同时舆论导向相对规范[1]。建站初期,每天安排两名编辑通过上网浏览的方式,选择合适的新闻,通过拷贝、粘贴到“厦视”网站的后台发布平台进行发布。根据测算,通过手工方式每天发布100条左右的新闻,大约需要2-3个小时左右,实践证明,这种手工方式太费时费力,决定设计一套简便易行的网站新闻自动采集系统[2]。

通过对国内一些大型新闻网站的观察,发觉这类新闻网站大多会根据新闻类别和发布日期建立各类新闻的新闻目录页面,例如从http://www.chinanews.com.cn/china.shtml页面可以获取“中国新闻网”当天发布的最新60条国内新闻的目录及其链接网址,从http://www.chinanews.com.cn/scroll-news/gn/2009/1013/news.shtml页面可以获取“中新网”2009年10月13日发布的全部国内新闻目录及其链接网址,从http://www.chinanews.com.cn/scroll-news/ty/2009/1013/news.shtml这个页面可以获得“新浪网――体育频道”2009年10月13日发布的全部体育新闻目录及其链接网址。不同类型的网站可以根据需要寻找不同的网站新闻源作为自己网站新闻的采集源[3]。

厦门广电集团网站采用ASP编程[4],ASP本身不具备远程采集功能,但ASP各种功能组件繁多,其中一款名为ASPHTTP[5]的组件能够使你能够使用http协议GET/POST/HEAD文档,可以通过其远程读取其它网站页面的能力[6],在该组件基础上进行再次开发,实现网站新闻的远程批量采集。ASPHTTP组件可在:http://www.serverobjects.com/comp/asphttp3.zip下载[7]。以下简要说明设计思路。

首先,观察获得的中国新闻网七类新闻的目录页地址,并将这些页面采集到本地计算机中[8]。

第二步,对采集到的目录页进行代码分析,将新闻列表中包含的新闻标题和它们的具体链接地址整理出来,生成供编辑选择的新闻列表表单,由网站编辑根据需要挑选新闻。对挑选出来的新闻条目,程序自动逐条采集网页文本到服务器,再次通过代码分析出采集下来的每条新闻的标题、来源、正文等文字内容,并自动记录到数据库形成一条条的新闻记录[9]。

该文具体实现代码包括三段ASP代码,三段代码的作用分别是:

代码1的作用是提交需要采集的新闻目录页地址。

代码2的作用有两个,一是远程读取新闻目录页面,并采集到本地计算机;二是对采集下来的页面进行分析,得到新闻列表中的新闻标题及其每条新闻的远程网址,等待编辑人员的选择。

代码3的作用是在获得多条新闻的网址后,逐一将这些新闻页面采集到本地计算机,再一一分析,得出每条新闻的标题、正文等字段,最后记录到服务器数据库中。

具体代码请见(http://www.xmg.com.cn/code.rar)。

2 结束语

通过采用这种思路和方式编写的网站新闻采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厦门广电集团网站每天外采新闻的发布工作,可以减少到由一名编辑在15分钟内完成,大大提供了工作效率。以上方法和代码中可能还有许多缺陷,还请读者指正。期待有更多更好的设计思路可以用来解决网站新闻自动采集的问题,仅以该文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吴定明,赵东岩.一种互联网新闻网页的采集分析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36):169-172.

[2]马志强,赵汐,贾鹏.基于网页的站内信息采集技术的研究与实现[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203-207.

[3]王煜.面向主题的网页采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8(4):78-80,93.

[4]Baidu百科.ASP百度百科[EB/OL].[2009-10-13].http://baike.baidu.com/view/117978.htm.

[5]netidea.AspHTTP的组件的获取使用[EB/OL].[2006-11-08].http://hi.baidu.com/netidea/blog/item/4f7cc2c82b1782177e3e6f2c.html.

[6]张秀虎.浅析新闻采集程序的技术核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4):55-58.

[7]郭少友.元搜索引擎的原理与设计[J].情报科学,2005(2):245-248.

[8]杨海霞,张永奎.网络新闻数据可视化采集系统的设计及应用[J].山西科技,2006(5):34-35.

新闻采集 篇4

进入20世纪末, 随着互联网络的对公众开放、搜索引擎使用费用的降低、网络资料下载的便捷, 互联网逐渐成为新闻工作者手中的利器。在全世界, 80%以上的记者至少每周一次从网上跟读其他媒体的新闻, 获得背景信息, 寻找或接收发布的新闻。四分之三的新闻从业者每周至少一次通过电子邮件与读者、听从或观众交流, 并且通过网络或数据库核实新闻事实。

对于传统采访将会承受怎样的挑战, 网络新闻采集的崛起是否是传统采访的丧钟, 业界的讨论声不外乎三种意见。

一种是“终结论”。这种观点认为网络新闻采集以一系列无可比拟的优点将导致传统采访的终结。持这种观点的人对传统大众媒介的发展表现出极大的焦虑, 呼吁传统媒体及媒体工作人员尽快面对网络新闻采集有所作为。

另一种是“平衡论”。“平衡论”认为网络新闻采集不会消灭传统采访, 它确实会带来强大的冲击力, 但冲击过后, 会与传统采访形成一种新的平衡, 就像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冲击报纸新闻采访, 而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最终不能取代报纸新闻采访一样。最终的结果是四者平等相处, 相互独立, 无主次之分, 谈不上什么生存危机。

最后一种是“补充论”。很多学者认为, 网络新闻采集和传统采访之间不是简单地谁取代谁的问题。虽然网络新闻采集日益风行, 但传统采访依然重要如初。所有迹象显示网络新闻采集只是一种新的采集方式而并非传统采访的替代品, 只能是传统新闻采访的补充和辅助, 因此无须为此过多担忧。

二、传统媒体采访方法

1、报纸媒介采访的模式

报纸等印刷媒介主要是采用逻辑思维方式, 用文字、图片来把握客观世界报纸媒介的采访方式多种多样, 但一般是利用面对面的采访方式进行新闻的采集活动。在这种面面相对的采访中, 记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作为采访活动主体的能动作用, 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 争取最佳的采访效果;同时, “面对面”对记者素质也是一次严格的检验, 如果记者的基本功不过硬, 很快就会露出“马脚”, 从而导致访问的失败。

在采访技巧上, 报纸媒介采访提问的要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要问得“恰到好处”;要善于即兴提问;要善于拨动采访对象的心弦;要善于寓问于谈;要把背景和问题分开;要讲究分寸和方式。

2、电视摄像采访的模式

电视是一种声画一体的信息传播媒体, 电视记者最为明显的工作特征就是镜前采访, 电子摄录设备也就理所应当地成了电视采访的特殊物质中介。在实际采访过程中, 记者要与摄像通力合作, 捕捉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画面、声音。电视依赖形象思维, 用画面和声音来表现外在世界。形象的活动画面是电视新闻传播的基础, 也是电视采访的特点。往往一滴真实的泪水要比长篇大论来得更直接、更感人。

在采访技巧上, 首先, 电视摄像采访的提问要单刀直入、有层次感。由于采访时间、器械设备的限制, 为了避免出现记者和采访对象双方的误解, 单刀直入的提问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其次, 注重非语言信息的收集。电视采访时, 语言信息往往成为记者和摄像最为关注的焦点, 记者应努力让被采访者说得精彩。但也要注意非语言信息的收集, 以便两相印证。

在电视摄像采访中, 记者既是采访活动中的主角, 也是采访对象观察新闻事件的引导者, 还是新闻事件的旁观者。

3、广播录音采访的模式

广播是建筑在无线电科学的技术上的, 不论是调幅广播、调频广播, 还是现在流行的数字广播、卫星广播, 都必须以众多的无线电发射器械来支持。在采访过程中, 记者至少要熟悉录音器材、编辑机。

广播以无线电波传输声音信号, 包括叙述语言、人物现场语言、音响和音乐。综合、优化各种声音的组合, 使节目有层次、有节奏, 是广播的优势所在。在采访技巧上, 首先, 广播采访提问要简单、明确, 口语化。多用双音节的词, 注意同音词, 慎用简称等等, 使问题通俗易懂, 避免艰涩、专业的语言, 做到雅俗共赏。

广播录音采访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以采集声音信息为主体, 传递听觉所接受的新闻事实。广播录音的不可逆性使得新闻工作者不会对采集的记者提问和采访对象的回答进行大的加工处理, 同时如今的广播录音采访为了追求时效性和现场感, 普遍采用手机连线的现场采访方式, 这些因素都导致广播录音的访问是“一锤定音”的。

参考文献

[1]张铭:《报网互动:纸媒向数字时代的平滑过渡》, 《新闻窗》, 2007年第4期。[1]张铭:《报网互动:纸媒向数字时代的平滑过渡》, 《新闻窗》, 2007年第4期。

新闻采集 篇5

1 电视新闻台记者具备“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

随着互联网网络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升级换代,智能手机、互联网以及各类移动终端等新兴传播媒介纷纷涌入了新闻传播领域,并且在新闻传播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新旧传播媒介之间的界限变得不那么清晰了。而2014年被称为中国新闻传播领域的“媒介融合元年”。媒介融合不仅丰富了多样化的新闻传播途径和手段,而且对于媒体工作者的基本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手机、移动电视以及其他移动设备等新型的传播手段无形中要求新闻记者具备专业的、多样化的职业技能素质。新闻记者采访过程中,既要了解和掌握新闻和多媒体技术,又要在采访中运用多种技术工具,从信息的筛选、制作、编辑以及制作、传播等过程都需要相关的媒体技术加以支撑,通过新媒体还原新闻信息的本来“面目”,满足受众对观众的需求。

2 传媒集团的“中央厨房”采编概念

在“媒体融合”的冲击下,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我国媒体融合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8月18日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会上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遵循新闻传播和新闻媒体的发展规律,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在内容、形式等方面的融合,建立多样化、全面化的现代传播体系。打造出大批影响力、公信力以及传播力较大的新型媒体集团。现如今,多数媒体集团由独立经营转向了跨媒介的多种联合运作,特别是对于新闻信息的采集合作方面是大有裨益的。例如,我国某个媒体集团首次提出“中央厨房”采编概念,该概念实现了一次采集,节省了新闻采集时耗费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多种生成,赋予给制作出的新闻成品极大的利用价值;多元传播,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优化新闻资源的配置,实现全天候的信息传播。

3 普通民众的参与式报道

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普及,以及人们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数量掌握情况,使得普通民众参与新闻采访和报道成为可能,在这一过程中,大大提高了普通民众参与采集、报道以及传播新闻信息的能力。普通民众可利用手机、电视、互联网以及论坛等新兴的传播媒介手段,发表自身的新闻观点。现在,我们不难发现,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得每位普通民众都可能成为传播社会新闻事件的“记者”,普遍民众就自身的所闻所见用智能手机记录下来上传到网络平台上,使得其他民众了解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委。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社会当中不少弱势群体,如家境贫寒生病无法医治等都是借助媒体向社会寻找帮助。普通民众的参与报道,这点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下由职业新闻记者和新闻通讯员垄断新闻采集任务的现状,传统媒体下新闻的收集方式比较单一,导致其信息来源更为单一,无法满足不同群体的受众,而普通民众参与新闻采集,丰富了信息源。

4 互融互通,提升传播影响力

4.1 通过新媒体征集新闻线索

全媒体时代彻底颠覆了传统媒体新闻信息的收集手段以及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大大削减了新闻记者的权威性以及神秘性。新型的传播手段,简单方便,易于被普通民众所接受,使得每位普通民众都能够随时随地就相应的社会热点事件展开全程、真实的记录,成为新闻信息的制造者和发布者。无论新闻记者对社会热点的敏感度和洞察力多高,绝不可能对每个社会热点事件都展开全程追踪和报道。但是普通民众不一样,一来其队伍庞大,二来对于移动终端设备的掌握和操作较为熟悉,这样极大地方便了信息的及时发布。在全媒体时代下,信息发布的及时性是传统媒体无法做到的;对于事件发展的动态跟踪播报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通讯社和电视网都难以做到的;对于事件的后续播报也是传统媒体无法做到的。

4.2 通过新媒体增强传播效果,提高传播力

随着互联网信息和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和移动终端设备逐渐成为社会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和平台,极大地催生了传播格局发生质的变化。新旧媒体传播手段的融合能够提供最为鲜活的新闻素材,借助电视与微博、微信、网站、客户端等新型的传播手段开创新型的传播形态,并且最大化发挥了各自的特色和优势。这些新型的传播手段也极大地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内容,增加了新闻报道的生动性和真实性,在很大程度上感染了受众。而且,新媒体的传播最大化地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全天候地在新闻资讯平台上传播信息,体现了新媒体时代新闻媒体的社会职能。

4.3 通过媒体融合增强与读者互动

社会受众和读者是新闻采集、制作以及传播等过程中的主体和中心,新闻记者要始终坚持以“受众为主体”,坚持满足受众的视听需求,一方面是为了提高电视台的收视率,另一方面是履行媒体工作者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关键。新媒体之所以较传统媒体较为流行,是因为新媒体能够抓住不同的受众,增强了媒体工作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另外,要发挥媒体的社会功效,联合政府部门,构建良好的普通民众的论坛,帮助民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赋予媒体人道主义精神。

5 结论

媒体融合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所以,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新闻采集方式也是静止的。我们始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新闻采集方式,对此方面不断予以探索,为新闻传播创作更为杰出的新闻作品。

摘要:随着互联网网络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升级换代,智能手机、互联网以及各类移动终端等新兴传播媒介纷纷涌入了新闻传播领域,极大丰富了新闻传播的手段和途径。尤其当传统的信息传播工具与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工具融合形成的“全媒体”出现后,新旧传播媒介之间的界限变得不那么清晰了。当下,媒体融合已经成为新闻传播领域必然的发展趋势。而在此背景下,新闻采集的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关键词:媒体融合,背景,新闻采集方式,嬗变

参考文献

[1]耿子腾.论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集方式的转变[J].新闻研究导刊,2016(2):79.

[2]唐准.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走向[J].经营管理者,2013(20):329-330.

新闻采集 篇6

一、无人机及无人机新闻采编发展概况

(一) 无人机的特点及发展概况

无人机最早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 主要作为训练用的靶机来使用, 目前主要用无人机来进行侦察、跟踪、通讯以及收集情报, 而且在使用过程中, 可以减少很多的成本, 极富任务弹性, 尤其是在承担高危险任务时, 并不存在人员伤亡的风险。[1]无人机的发展受到了各国的普遍重视, 一些新翼型的研发和新材料的应用增加了其续航能力, 借助先进通信技术和自动驾驶仪, 也使无人机的图像传递速度以及数字化传输速度都得以提高, 彻底摆脱了陆基电视的操控。与卫星遥感相比, 无人机采集的影像分辨率更高, 克服了其重访周期长、应急不及时的问题, 这些特点非常适合一些民用领域应用, 尤其是新闻传媒中的新闻采集。[2]

(二) 无人机新闻采集发展概况

无人机应用于新闻采集领域离我们并不遥远, 在世界各地逐渐发展起来。在欧洲, 关于无人机新闻采编的研究的已经进入实验性阶段, 英国的BBC就将无人机视为新闻采集的“飞行相机”, 在新闻采集领域得到应用;在美洲, 巴西的新闻组织运用无人机对选举、示威游行等大型事件进行新闻采集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在非洲, 肯尼亚的一名数字媒体记者在2013年成立了肯尼亚, 也是非洲的第一个无人机记者组织——African Sky Cam, 无人机新闻采集开始在非洲发展起来;在亚洲, 由于人口过于密集, 获取无人机使用许可的难度较大, 但是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以我国为例, 一些大的传媒集团都成立或正在成立航拍中心, 《重庆晨报》在2012年率先成立航拍中心, 配备的飞行器中就包括固定翼无人机, 随后便进行了一系列无人机新闻航拍实践, 《湖北日报》在2013年也成立了航拍中心, 配备了两架无人机专门进行低空拍摄。[3]无人机在现代战争中受到了重视, 与之相关的战争报道, 也可以采用无人机, 除此之外, 一些灾难性报道、突发性事件报道等, 都已出现媒体无人机的身影, 如在2011年日本大地震中, 灾后报道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为了获取现场真实的新闻素材, 便运用了无人机来完成新闻采集工作以及现场报道。

二、无人机新闻采编的发展困境及发展前景

(一) 无人机新闻采编的发展困境

就媒体无人机的发展现状来看, 其在完善和发展新闻采编工作的同时, 也存在诸多新的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是安全问题, 该问题是由两方面原因引起的, 其一是技术方面的原因, 无人机在通信方面发挥的作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这主要得益于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无人机上得到了应用, 但是现阶段无人机在感知以及避让方面的技术还需要持续提高, 因技术不成熟引发的坠机事件在试验以及实际使用中都有发生。其二是对民用无人机的监管, 相关的技术以及应用的手段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对无人机的行踪还难以进行有效控制。安全问题在于使用者的情况, 其是否了解民航运行程序, 是否具备相关风险防范意识, 是否掌握相关法律规范, 针对相关人员的培训, 即便是无人机应用最为成熟的美国也没有形成完善体系。[4]

其次是无人机滥用而引发的侵犯隐私问题, 一些新闻记者为了获取更有价值的新闻素材, 运用无人机来偷窥, 这种情况时有发生, 随着无人机新闻采集的进一步发展, 这种情况更会被诸如“狗仔队”等专门盗取他人隐私的个人以及组织所滥用。针对上述问题, 实际上与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以及职业道德相关, 在未经过系统培训后, 尤其是职业道德培训的情况下进行无人机新闻采集, 很容易越过职业道德底线甚至会触及法律红线。

(二) 无人机新闻采集的发展前景

现阶段, 无人机新闻采编还面临着一系列发展困境, 但是其成为未来媒体标配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在信息时代, 新闻采集工作的发展需要借助无人机, 无人机新闻采集能够为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开辟新的空间, 这也符合技术装备更好地适配新闻媒体的发展需求。[5]作为新闻采集的特殊工具, 其在轻巧便携、操作简单等方面的优势能够满足新闻采集的特殊需求, 只要解决了技术操控和职业道德两个层面的问题, 无人机新闻采集将会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 当前迫切需要完善相关的管理体系, 确保新闻记者在实际操作中严格遵守无人机使用规定, 使其成为新闻采集的标配。

三、结论

近年来, 随着无人机在民用市场份额的持续增长以及相关技术队伍不断发展, 无人机在新闻采集领域的应用也受到了业界的重视, 在应用过程中对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为此应从技术操控和职业道德两个层面入手, 使无人机成为未来新闻采集的标配, 为新闻采编的发展拓展思路。

摘要:无人机 (UAV) 现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 具有机动性强、成本效费较低、便于使用等特点, 在民用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正在向新闻传媒领域扩展, 成为今后新闻采编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本文基于无人机的特点, 对无人机新闻采编的发展概况以及将无人机作为新闻采编标配面临的困难进行了分析, 以期能够为新闻采编的发展拓展思路。

关键词:新闻采编,无人机,标配,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陈怡.媒体无人机, 新闻采集的未来标配[J].军事记者, 2014, 11 (3) :61-62.

[2]李全忠.无人机任务载荷云台技术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 2012.

[3]侯建, 王剑, 张前恩.无人机面临安全挑战[J].科学大观园, 2012, 12 (5) :40-41.

[4]孙瑞博.空中机器人——无人机[J].时事 (高中) , 2010, 13 (4) :51-53.

新闻采集 篇7

为保证新闻突发事件的快速采集与报道,我台经过论证于2007年9月,启动了数字卫星新闻采集(DSNG)车系统建设,并于2008年8月完成初验投入试运行,至今运行状态良好。

该车是视音频采集与卫星上行传输相结合的数字新闻采集车;卫星传输系统采用DVB-S2标准H.264编码传送标准清晰度数字视频与音频信号,;天线控制系统采用“一键”模式,实现自动定位、自动寻星、自动对星;视频系统为两讯道,视频信号格式为525/625行PAL/NTSC制式SDI串行数字分量信号,通过外接口板可增加至少两路SDI和两路模拟复合信号;音频系统为4路或更多音频通路,音频信号为模拟平衡输入信号和嵌入SDI信号中传输的音频信号;能够满足国内外卫星电视的相关标准。

二、实施方案

(1)车型、配置及功能:采用欧蓝德EX-豪华版,可准乘2个工作人员、车顶安装天线、车内可安装2~4个飞行箱、1个UPS电源、1个电源电缆盘、4个千斤顶、可同时携带1套摄像机及三角架设备。该车可实现现场新闻的卫星上行和信号回传、可实现卫星信号下行接收的功能、可实现最多4个讯道新闻采集。

(2)卫星系统由1.2米Ku波段天线完成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天线部分采用美国Patriot公司TXMVSAT-120 Ku天线,可提供发射增益43.5dBi,且坚韧耐用、可靠性高、抗风性强,大大降低了天线的重量,真正做到天线系统的免维护。RC3000卫星定位器/倾斜轨道跟踪移动天线控制器,可提供自动指向,只需按动一个键,就能精确地进行天线定位,自动收藏。极化控制分自动或手动控制。自动记忆已存储的卫星,倾斜轨道跟踪自动启动。

功放部分采用美国Terrasat BUC,型号IBUC140145-048040具备独到的分体式设计。BUC的高功放部分(室外)与供电部分(室内)分离,使安装拆卸更方便,可靠性和稳定性更好。它还具有“自动增益控制”和“自动电平控制”功能,杂散指标和相位噪声指标也比同类产品好。

编码调制及解码采用美国康讯公司的AVC4000-SD编码调制器。具备MPEG-4 Part10 (AVC)编码压缩标准,并且将来可软件升级到同时支持MPEG-4和MEPG-2两种个码流的同时编码,保证节目压缩格式过渡阶段的系统兼容性。美国康讯公司的TDR4400卫星接收解码器可支持2个L-band输入接口,可用于卫星节目接收及本地自环测试。并且可同时支持MEPG-4和MPEG-2节目的自适应解码输出。

(3)视频系统采用两台无线微波,无线传输方式来完成拍摄的信号传输。系统采用嵌入式数字SDI系统,信号源有两台摄像机,一台录像机,2路外来模拟视频信号和2路数字视频信号,它们分别送给16×2净切换矩阵和监视器,进入到16×2切换矩阵的信号还有彩条信号和解码器信号。监视器分别采用了2个2联监视器,分别监视解码器信号和编码器信号,PGM信号和录像机信号,还有1个4联监视器,可以监视摄像机,录像机和4路外来信号。视频系统简单,操作简洁,适合卫星车使用。

(4)音频系统采用美奇的1402-VLZ3,此调音台为模拟调音台,可以输入6路MIC信号,14路LINE输入,可有主输出和2路辅助输出。

(5)通话系统采用ClearCom的Party Line通话系统,通话主站为4通道通话主站MS-704,分别可接入综合电缆的现场通话,车外板外来通话,双通道无线通话主站和主持人无线通话主站。

(6)时钟系统采用GPS卫星锁时,配置了GPS卫星校对时钟TVZ-3100,同时配置GPS卫星接受天线。

(7)同步系统由同步发生器发出B.B同步信号,接到模拟视频分配器,接入到各个设备,并且同步机可以被其他系统同步,同时,同步发生器还要提供彩条信号视频系统。

(8)电源系统包括UPS电源、配电盘和接地。

三、DSGN车主要特点及应用情况

我台数字卫星新闻采集车特点主要体现在:系统功能强,布局紧凑,灵活机动性强。可配合大型转播车用于卫星传输,又可单独作为2讯道转播车进行节目制作,高效应对突发新闻的现场采集和直播报道。

该车是工作在卫星固定业务频段、利用可移动卫星上行地球站,临时传送视/音频信号的设施。还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具有一定的实时制作能力和丰富的I/O接口。卫星传输系统采用DVB-S2标准H.264编码传送标准清晰度数字视频与音频信号,引领行业发展趋势,在传输编码方式上也是一个突破;天线控制系统采用“一键”模式,实现自动定位、自动寻星、自动对星;数字无线摄像机微波设备实现了现场新闻拍摄和录制的快速反映和快速回传。

新闻采集 篇8

关键词:高校,新闻数码照片,采集,整理归档

照片档案以影像为记录方式, 真实、直观地再现了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动场景, 尤其是在占学校主导的教学、科研工作的历年历次重大活动、会议等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历史事件中形成的照片档案, 是极其珍贵的, 它们在今后的校史编研、科学研究、校史展览等工作中将发挥重大作用。因此, 档案工作者应十分注重对新闻照片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 对其重要性要有足够的认识, 并且付诸行动, 结合本校的实际, 想方设法地尽最大努力将全校各类重要新闻照片收集齐全, 继而对其进行规范整理和归档。

一、新闻数码照片档案的采集

1.新闻照片归档单位的确定。把学校宣传部确定为全校照片归档的主要对口单位是多数高校的做法。对于一所发展成熟的重点高校来说, 其宣传工作也是做得十分到位的。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 除宣传部负责全校性的重大新闻事件的宣传报道以外, 全校近80个二级单位均配有一至两名新闻宣传通讯员。各单位一旦发生了任何重要事件, 本单位的通讯员们都会第一时间撰写通讯稿, 结合新闻图片发至党委宣传部主管的学校新闻网后台, 经宣传部审核后进行发布。所以, 宣传部较为全面地掌握了全校各单位各部门重要新闻事件的照片资源。

然而, 档案部门如何利用好宣传部的这一资源, 做好照片档案的采集工作, 却是要颇费心思的。宣传部毕竟不同于档案馆, 他们的主要职能在于在上级方针政策指引下, 虽掌握着大量照片资源, 但是对于照片档案的全面收集和信息完善等方面, 在思想认识和实际操作上都显不足, 也无暇兼顾, 无法做到对形成的大量照片逐一进行认真整理、编号、录入信息等一系列完整流程的操作, 档案馆人员切不可坐等着别人来交档案, 而应主动出击, 想方设法, 用心去完成更为细致而扎实的照片采集整理工作, 这就需要档案工作者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 心中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 即一定要做好照片档案的搜集工作, 不让任何珍贵档案流失。

2.采集新闻数码照片的具体做法。

(1) 建立电子版数码照片档案的存储地址:在本地服务器新建几个一级文件夹, 分别以“学校要闻”和“校园快讯”、“创先争优”等命名, 将学校主页这几个栏目的每条新闻的图文信息分别下载后, 存储在这几个文件夹内。然后在其中以新闻发生的年度、月份、每条新闻标题逐级新建子文件夹, 新闻逐条下载之后, 再根据具体信息分门别类, 对号入座, 清晰地存储在相应位置。

(2) 新闻照片原图的采集和筛选。学校新闻网对外发布的新闻图片是被裁剪过后的、分辨率较低的小图, 且加上了“华南理工大学”的logo, 不符合作为照片档案的存储要求。我们所需要保存的照片档案是原始的、未被裁剪的、清晰度高的照片原图。可点击每条新闻标题下方的“图片下载”, 在弹出的窗口中, 输入档案馆工作人员在学校办公门户登记的个人账号和密码, 即可下载每条新闻的照片原图。各单位的通讯员通常会选择高清晰度、高分辨率、拍摄效果最好的照片原图上传至学校新闻网, 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在发布新闻时会结合该条新闻的内容, 从新闻的重要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对即将发布的新闻照片进行再次审核和筛选, 确保照片的质量。所以, 档案工作人员在面对各单位通讯员们上传的较多的照片原图时, 也无需多费工夫去做筛选工作, 只需要参照宣传部人员筛选出来的正式发布在新闻网上的照片去选择整理即可。

(3) 照片背景信息的补充完善。一张照片, 即使拍摄效果再好, 若对其中的信息一无所知, 那么也是一无是处的, 所以, 照片背景信息的标注相当重要。可分别点开“学校要闻”、“校园快讯”、“创先争优”等栏目下的每一则新闻, 那么该则新闻的题目、配图、文字报道、图片拍摄人员、文字撰写人员等信息均清晰呈现无余。为保证本条新闻的文字和图片等信息的完整和有效结合, 在每条新闻展开后, 点击电脑屏幕右上方的“工具”——“网页截图”, 利用这一工具将该条新闻从题目到图片和正文进行完整截图, 利用电脑剪裁工具将与这条新闻无关的周边信息裁剪干净, 然后将处理好的截图以jpg格式存储在本地服务器的该条新闻的相应文件夹内。新闻的网页截图将每则新闻的图片和文字报道紧密结合, 具备了照片档案所应有的全部要素。从文字报道中, 可以获取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件经过、摄影者等信息。

二、新闻照片档案的整理归档

1.电子版新闻数码照片原图采集到本地服务器后, 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归档。下载至馆内服务器上的所有照片, 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律进行有序保存。如前所提及, 首先新建几个一级文件夹, 如“学校要闻”、“校园快讯”等, 在一级文件夹下, 再按照新闻所属年度、月份逐级建立子文件夹, 然后给该月的每条新闻新建一个以该条新闻标题命名的存储文件夹, 将本条新闻的所有照片原图及相对应的标注有背景信息的图文结合的网页截图一齐保存在其中, 每张照片原图以该图的文字说明来命名。如此, 可使纷繁、海量的新闻照片得以清晰、有序地保存。

2.给存储在服务器上的所有新闻图片编档号、逐条录入档案管理系统, 并上传照片原图。按照《华南理工大学声像档案工作规定》, 依照实体分类法, 将照片类别分为视察与参观、校内外重要会议及活动、校庆活动、学校管理工作、教育教学工作、校友工作、科研工作、社团活动、校园景色、军训及文娱体育工作、外事活动、毕业生集体合影等。每一类照片分别对应一个实体分类号。如视察与参观, 其分类号为SX1212, 其中SX12为声像大类中照片档案的分类号, 若再要将每类照片区分开, 则以三级类目来注明。

按时间顺序, 将每则新闻的每张电子版照片和相应的图文结合的网页截图归入相应类别的案卷。先在档案管理系统中设立各个照片类别的案卷, 然后将存储在服务器上的新闻照片依次逐张添加到相应类别的案卷中, 每卷编一个案卷级档号。一般每个案卷放50—60张左右的照片, 每张照片编一个文件级档号。各个照片类别的档号分别按年度独立、顺次编制, 不与其他类别的照片交叉混编。在照片的文件级条目录入界面, 根据需要尽可能详细地设置相应的录入字段, 如序号、案卷级档号、文件级档号、照片题名、照片说明、拍摄者、拍摄时间、拍摄地点、照片人物、录入日期, 等等。录入者可以根据每则新闻网页截图中的文字报道内容查看上述所有背景信息, 并将这些信息逐项录入到系统中, 信息录入越完备, 检索起来就越快捷。以每张照片的文字说明作为该条目的文件题名, 并在文字说明后加括号, 括号内打上该张照片所属的新闻标题, 这样就更为清晰地明确了每张照片的内容、来源和出处。每张照片的条目录入后, 将照片原图上传至系统中相应的条目下, 点击“看原文”即可轻松调阅电子版照片原图, 且对照片的详细内容一目了然。

3.将所有新闻照片刻录成光盘及冲洗出纸质版, 实行多套、异质保存。采集到的这种新型的数码照片档案属于数字电子档案, 不能为人直接识读, 其形成、传输、存储和利用都离不开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和设备。基于电子档案的这种特殊性, 为保证其安全, 我们将采集到的所有新闻报道数码电子照片, 实行多套、异质备份, 除保存一份在档案馆本地存储服务器以及逐张录入、上传至档案管理系统以外, 还刻录成光盘存储在库房的防磁柜中, 同时也冲洗一套纸质版放入专门的照片档案盒中保存, 这样就使所采集到的照片的安全保管有了多重保障。每张光盘刻录的照片内容、每卷纸质版照片与档案管理系统中所编的案卷内容相对应, 即同一案卷的照片刻录在同一张光盘上, 两者的档号保持一致, 可选用专门的光盘笔将档号书写在光盘表面的空白位置。照片纸质版和电子版的档号编制亦同此办法处理。

三、新闻照片采集、整理归档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档案馆应保持与宣传部等相关部门以及通讯员的密切联系和沟通。比如在采集学校主页新闻照片的过程中, 会遇到不少这样那样的问题, 需要随时与宣传部进行询问和沟通, 共同解决。如据不少高校档案同仁都反映, 这种照片采集方式很好, 可操作性强, 但对他们来说有一个问题, 即他们的新闻网站主页并未将照片原图上传以供校内人员下载, 档案工作人员也就无法通过这一途径获取新闻照片资源。这就需要档案馆与宣传部进行沟通协商, 共同商议出一个办法使档案馆能够全面获取学校主页发布的所有新闻原图。若发现新闻照片中有任何问题, 比如对个别照片中重要人物的姓名、具体事件的个别信息存在疑问, 档案馆也可通过宣传部建立的全校通讯员QQ群, 及时方便地与相关通讯员联系, 进行确认。

2.档案工作者要做有心人, 经常保持一种高度的职业敏感, 始终胸怀责任感和使命感, 主动做好照片档案的管理工作。面对工作困难不怨天尤人, 在对各单位归档的现实情况进行客观、冷静分析之后, 根据各单位实际作出正确的判断, 然后对症下药, 采取措施逐步地强化二级单位兼职档案员们的责任意识, 并主动、全面、扎实、细致地做好归档工作。平时应时刻关注学校工作动态, 关心学校发展大计, 尽量做到“眼观六面, 耳听八方”, 对于学校各方面信息做到了然于胸。如此, 可大大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上一篇:特色方法下一篇:特征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