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采集

2024-10-23

正确采集(精选4篇)

正确采集 篇1

提取送检标本时如果不规范操作就可造成标本的污染, 并导致治疗的错误, 带来医院感染及耐药的发生。因此, 正确留取标本是获得可靠培养结果, 减少医院感染及耐药的关键。而在外科手术中规范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则是减少医院感染及耐药的重要步骤。

我院长期坚持医院感染的全面综合性监测, 如标本的采集和抗菌药物的使用等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工作。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 与医院的医疗质量密切相关。

在控制医院感染的众多环节中, 采集标本很容易被忽视, 其实采集标本的时机、位置、步骤等诸多细节都可能影响培养结果, 具体到不同标本, 采集要求还有所差异。检验前, 标本的采集和转运过程尤为重要, 管理好这两个环节, 可降低70%的检验差错率[1]。检验用的标本通常有血液、尿液、粪便及其他体液。

1 血液标本, 采血时机须注意

采集血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 由于始终处于密闭状态, 因而不容易受到二次污染, 但要想顺利检出致病细菌, 一定要非常注重采血时机, 不能随意耽搁但也不是越早越好。最好是在患者寒战、发热初起或高峰期, 尽可能在应用抗生素前。

2 尿液、痰液, 努力防止被污染

2.1 尿液

留尿要留清洁中段尿是再普通不过的医学常识了, 然而要想培养结果足够准确, 留尿前应认真清洗外阴及尿道口, 而后留取中段尿于无菌容器中。否则尿液容易被外尿道的正常菌群污染。

如果是采集留置导尿管患者的尿液, 应消毒导尿管接头处, 用无菌注射器抽取尿液。

2.2 痰液

痰标本的采集, 自然咳痰法最常使用, 但易被口腔的正常菌群污染, 导致结果判读困难。所以采集前一定要嘱咐患者漱口、刷牙, 充分清洁口腔, 并深咳将痰液直接留到无菌盒内。

3 粪便标本, 采集方法很重要

粪便标本的采集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应根据不同的检查目的分别使用不同的采集方法。盛标本的容器应清洁、干燥、有盖, 无吸水和渗漏。细菌学检查, 粪便标本应采集于灭菌、有盖的容器内。常规检查标本应取新鲜标本, 选取异常成分的粪便, 如含有黏液、脓、血等病变成分的标本;外观无异常的粪便须从表面、深处及粪端多处取材。灌肠或服油类泻剂的粪便常因过稀且混有油滴等而不适于做检查标本。不能采集便盆或坐厕的粪便作送检标本。粪便标本应避免混有尿液、消毒剂及污水等杂物, 以免破坏有形成分, 使病原虫死亡和污染腐生性原虫。

4 脓液标本, 提取方法有讲究

留取开放性感染和已破溃的化脓灶的脓液标本, 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表面后, 拿灭菌拭子采取脓液及病灶深部的分泌物时, 一定要小心, 避免碰触到皮肤表面, 否则容易造成污染。如为慢性感染, 污染严重, 很难分离病原菌时, 可取感染部位下的组织。对于闭合脓肿, 需用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取脓液或分泌物。疑为厌氧菌感染时, 取材后要立即将注射器内空气排空, 将针头插入灭菌橡胶塞内, 以防空气进入, 及时送检或将脓液注入血培养厌氧瓶。

综上所述,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医院感染管理的关键,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 要正确采集标本以获得可靠培养结果, 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减少医院感染及耐药的发生, 从而提高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熊立凡.临床检验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E-mail:1065030032@163.com

正确采集 篇2

1标本试管的应用

不同的检测项目所用的标本试管不同, 由管塞的颜色作区别, 每种专用的试管均标明有需要的血液量 (或刻度标记) 。所以, 采集血标本所用的试管是否恰当是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我院采血所用的试管, 紫色管塞的试管用来采集血常规, 血型, 糖化血红蛋白等, 黄色管塞的试管用来做生化项目例如肝功, 电解质, 血脂等等, 紫色管塞决不能用来做电解质, 因为有的抗凝剂对血液的成份有影响。因此, 对检测标本的对应抗凝应严格掌握。

2避免非疾病因素

某些血清成份受患者在采血前生理状态的影响, 尤其是饮食情况的影响。如血糖、血脂等生化项目最好在次晨空腹采血, 因为刚进食不久即作血液检测, 会使血糖, 血脂浓度增高。前一晚十点以后饮酒者, 也会使血糖不同程度的增高。因此要求护理人员采集标本时, 应避免一些非疾病因素。

3正确的采血方法及采血量

血标本的正确采集是获得准确、可靠实验结果的关键。抽血时注射器和容器必须干燥, 抽血不宜过快, 以免产生大量泡沫或溶血;采血后应先拔针头然后将血液慢慢注入容器否则易于溶血。溶血标本不仅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降低;而且能使血细胞内、外成分混合, 血浆、血清的化学组成产生变化, 影响钾、镁、转氨酶、胆红素等多项指标的测定, 反映不出原始标本的实际结果。抽血量对结果的影响也很大例如血沉的测定, 血量不够可使结果偏低。血量超量则结果偏高, 血量太多则可造成凝血[1]。

4血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

血液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 并尽快进行检查。例如血糖的标本放置时间太长, 会分解, 使结果降低。血钾放置时间太长, 红细胞内的钾会释放出来, 溢到细胞外, 使血钾浓度增高。因此护理人员采集标本后, 应及时送检, 以免耽误的时间长, 做出的结果对临床诊断有影响。

5与患者沟通、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

医生开出化验单后, 护士应立即与患者沟通, 向患者做适当解释, 消除疑虑和恐惧。例如, 如果次日要抽血, 护士应嘱咐患者早晨要空腹, 晚上十点以后不要进食, 空腹到护士抽完血。护士应和蔼可亲的与患者交谈, 取得患者的合作。我们采集婴幼儿血时, 取标本困难时, 我们更要态度和蔼, 耐心的说服家属取得家属的配合。

6讨论

综上所述, 为确保临床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护理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采集标本的正确化、正规化, 直接关系到检验的质量。因此, 护士的业务水平至关重要, 护士必须了解各种检验项目的特殊要求, 要有按正规操作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从采集标本到发出报告, 每一个步骤都应准确无误, 才能提高诊断率, 提高医疗水平, 提高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血标本的采集过程对检验结果 的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 分别研究标本采集时试管的应用, 非疾病因素和血量在检验过程中的作用。结果 正确的标本采集更有利于及时及准确得出检验报告。结论 正确的标本采集是取得及时准确报告的前提, 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最可靠的保障。

关键词:采集,血标本,检验

参考文献

正确采集 篇3

通过对2010年5月至2011年10月期间, 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辽宁省脐血库捐献脐血的1400多例HBsAg阴性孕妇的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模式进行回顾性分析, 发现其模式共分为四种:抗-HBc;抗-HBs +抗-HBc;抗-HBe +抗-HBc;抗-HBs +抗-HBe +抗-HBc。

血中HBV DNA的存在是HBV感染最为直接, 最为灵敏和最为特异的指标。HBV DNA检测方法目前在国内使用最广的是PCR。1978年[3]就有学者发现输入HBsAg阴性但抗-HBc阳性的血液, 可导致受血者感染HBV。随着核酸扩增技术灵敏度的增加, 关于HBsAg阴性但抗-HBc阳性者体内可检测出HBV DNA的报道越来越多, 其中HBsAg检测阴性HBV感染者在单项抗HBc阳性的病人中比例是最高的。周孝清, 邱秀芹等[4]在研究孕妇乙型肝炎血清病毒标志物 (HBV-M) 和HBV DNA测定及临床意义的实验中, 通过对268名产检孕妇测定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 (ELISA方法) 及HBV-M不同表现组合的HBV DNA载量 (FQ-PCR法) , 研究发现在110例HBsAg阴性但抗-HBc阳性的孕妇中, 其HBV DNA阳性数为11例, 具体为19例HBcAb (+) 孕妇中HBV DNA阳性2例; 22例HBeAb (+) + HBcAb (+) 孕妇中HBV DNA阳性2例;27例HBsAb (+) + HBcAb (+) 孕妇中HBV DNA阳性3例;32例HBsAb (+) + HBeAb (+) + HBcAb (+) 孕妇中HBV DNA阳性4例。从其HBV DNA载量来看, HBsAg阴性但抗-HBc阳性组的 HBV DNA载量较HBsAg阳性组低, 但同样具有传染性, 在母婴传播中也起相当作用。

乙肝母婴传播的途径有宫内感染 (垂直传播) 、产时传播、产后传播3种形式, 其中垂直传播是HBV母婴传播的重要途径, 也是人群中大量HBV慢性携带者形成的主要原因, 人群中30%-50%的慢性HBsAg携带者是垂直传播造成的。在宫内, HBV可经胎盘渗漏或HBV通过胎盘细胞与细胞间的传递而感染胎儿[5]。是否引起宫内感染, 取决于母亲体内是否存在HBV DNA, 若母体内查出HBV DNA, 就有引起宫内传播的可能。马兴璇, 黄玲等人[6]研究结果提示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105拷贝/ml是是否发生宫内感染的安全阈值, 宫内感染主要发生在血清HBV DNA含量≥106拷贝/ml的孕妇。胎儿宫内感染率随孕妇血中HBV DNA含量增高而呈增高的趋势, 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水平高低是宫内感染的重要因素。其次, 有人认为宫内感染还与胎儿窘迫、头盆不称、孕妇年龄、胎儿性别、孕妇甲胎蛋白 (AFP) 水平、第一产程长短、胎盘体积和脐带长度等有关。

目前, 对于HBV宫内感染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 孕期通过胎肝HBV DNA检查应该是最准确的宫内感染诊断方法, 但取材不现实。以往认为脐血易受母血污染, 假阳性率高, 刁奇志, 张丹等人[7]实验认为取脐血时反复冲洗采血部位, 尽可能地避免母血污染, 在严防污染的前提下采集脐带血检测HBsAg等指标可对HBV宫内感染进行筛查。

我国对血液HBV筛查只检测HBsAg和ALT两项, 并没有把抗-HBc作为乙型肝炎筛查指标, 其主要原因是抗-HBc检测的阳性率高达60%, 不利于募集献血员。但是, 对于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这一特殊血库, 其脐血捐献者来源于孕妇这一特定群体, HBsAg阳性率几乎为零, 抗-HBc阳性率低于普通人群, 尤其是单项抗-HBc阳性率仅为0.25%。此外, 经输血传播的HBV病毒, 与每毫升血液中所含HBV DNA拷贝数及输血量有密切关系, 一份脐带血经过分离制备, 去除了大部分红细胞和血浆, 最终的保存容量仅有30 mL左右, 与常规输血相比, 输注一份脐带血所含的血浆量很少 。因此美国FDA并不禁止使用抗-HBc阳性的脐带血用于临床干细胞移植, 并建议医生在挑选脐带血时不应因为抗-HBc阳性而放弃一份HLA匹配度、有核细胞数量等各指标均良好的脐带血。

综上所述:第一, PCR方法已成熟运用于检测血清HBV DNA, 并且发现HBsAg阴性但抗-HBc阳性母亲血中有HBV DNA存在。第二, HBV宫内感染与母亲血中HBV DNA含量有关, 主要发生在血清HBV DNA含量≥106拷贝/mL的孕妇。第三, 脐带血来源稳定, 孕妇这一特定人群抗-HBc阳性率低;输注一份脐带血所含血浆量极少, 可大大减少经血传播HBV的风险。

笔者认为, 对于那些HBsAg阴性但抗-HBc阳性的少部分脐带血捐献者可以进一步测定抗-HBc滴度或HBV的核酸检测 (nucleic acid testing, NAT) , 同时检测所捐脐血HBV DNA含量, 对于母血及脐血HBV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的脐带血可以保存以供临床移植, 尤其是一份有核细胞数高、HLA匹配良好、CD34+细胞计数及集落培养等指标均良好的脐带血。同时, 我相信随着低成本、高灵敏度、更加规范化的HBV核酸检测体系的不断研发, HBV的NAT技术将应用于所有的脐带血捐献者, 从而大大缩短目前ELISA方法检测HBV-M的窗口期。

参考文献

[1]陆灿雄.1668例HBsAg阴性两对半结果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 2007, 24 (5) :839-840.

[2]刘锡光.肝炎实验诊断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54-155.

[3]李金明.临床酶免疫测定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192.

[4]周孝清, 邱秀芹.孕妇乙型肝炎血清病毒标志物和HBVDNA测定及临床意义[J].西南军医, 2010, 12 (5) :864-865.

[5]徐增祥, 史常旭.现代妇产科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380.

[6]马兴璇, 黄玲, 李凤梅, 等.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与胎儿宫内感染HBV关系的研究[J].临床检验杂志, 2006, 24 (6) :463.

正确采集 篇4

1 标本采集前的准备工作

1.1 被采血者的准备

做好被采血者的心理护理、详细交待禁饮食的时间及注意事项, 使其安静、空腹、放松、无精神紧张及劳累。

1.2 标本容器的准备

各种检验标本需用不同容器。采集标本前, 应根据检验的目的选择合适的容器, 并标明被采血者的基本信息。用做细菌培养的标本必须用无菌容器, 抗凝标本必须加抗凝剂。采血时使用合格的一次性塑料注射器。多种化验采血顺序, 应先血常规管, 再其他抗凝管, 最后非抗凝管。

1.3 采集标本的时间

一般在早晨空腹 (禁食10~12h) 抽取静脉血标本, 禁食期间不允许吃任何食物 (急诊除外) , 血脂检查必须72h要禁高脂饮食, 12h禁流质。住院患者可在起床前抽血, 匆忙赶到门诊的受检者应至少休息15min后采血。临床上疑为败血症、脓毒血症或其他血液感染的患者, 需做血液细菌培养, 采血宜在患者发冷发热期间, 越早越好, 最好在抗菌治疗前, 以正在发冷发热时或发冷发热前30min为宜。

2 标本的采集和送检

2.1 体位及采血部位

取血时被采血者应放松, 环境温暖, 防止静脉挛缩。一般取平卧位或坐位。肘部采血衣服不能过紧, 以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造成检验误差。采血部位应无水肿、炎症等血液循环障碍现象。不可从正在输液的肢体抽取血液, 应在对侧血管按正常程序采集。采血做微生物培养时, 要将皮肤特别清洗干净, 正确的方法是先用70%酒精由穿刺点中心向周围擦拭消毒后, 用2%碘酒消毒静脉穿刺处, 再用70%酒精擦拭脱碘, 消毒范围应不<5cm, 待其干后, 才可抽取。向培养瓶内注入血液时要保持培养瓶无菌不受污染。

2.2 标本采集方法

采集静脉血时严禁拍打采血部位, 止血带压迫静脉时间不宜过长, 以不超过40s为宜, 否则容易引起瘀血, 静脉扩张, 并且影响某些指标的检验结果, 如使乳酸升高, pH值降低, K+、Ca2+、肌酸激酶升高等。采血技术熟练, 要一针见血, 防止组织损伤, 外源性凝血因子进入针管, 避免溶血和凝血。不应从留置导管的部位采取血标本。采集穿刺若失败, 不可在血管内反复抽吸, 更不能因血量不够, 而重复用同一注射器再行抽取, 以免出现溶血而影响标本质量。采血完毕, 应告之被采血者在穿刺点上方按压止血达5min或更长时间, 不可揉搓, 避免出血。抽血完毕注射器与针头应及时分离, 以免刺伤护理人员皮肤致血液感染。抽血用过的注射器应放置在专用的容器内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不可随意乱扔。

2.3 采血量应准确而足够

采血量应准确而足够, 若采集量不够, 既增加护士工作量又增加被采血者精神负担。生化1、2、3、肝功能、输血前化验等检验, 抽血4~5mL, 单项及其他组合化验抽3~4mL, 凝血检查、血常规、血沉等抽血要严格控制在试管刻度处, 血流变抽血5m L肝素抗凝。

2.4 采血足量后, 拔出注射器, 向干燥试管内注入血液应取下针头, 使乳头沿试管壁缓慢将血液注入试管。

而血常规、血凝常规、血沉等应使带有针头的注射器刺入采血管内, 针头贴着采血管壁, 缓慢注入所需的血量, 避免管内负压过高而导致注入血量过多。注入过程中避免剧烈冲击使血液中的红细胞破裂发生溶血而致生化数值异常。同时采集好的标本必须加管塞, 管口朝上垂直放置, 避免标本管震荡造成溶血。需加抗凝剂的血标本应将试管轻轻颠倒摇均, 充分混均, 不可用力震荡, 也不可急于走过场而混合不均。

2.4 血标本及时送检

标本采集后要及时送检, 从标本采集到完成测定的时间通常不宜超过2h。标本避免日光直接照射, 以免影响检验结果。如检验血糖时, 采血后注入干燥试管内, 置室温凝固, 如不及时分离血清, 血糖因血细胞的糖酵解每小时降低7%。血沉应于抽血2h内测定完毕, 超过2h血沉会减慢。标本在运送过程中要防止震荡、污染、混杂。接收人员要认真查对、验收, 如因特殊情况不能及时送检, 标本需妥善保存。

3 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因素

3.1 被采血者的个体状态

很多待测物质受食物消化吸收的影响, 因为正常吸收的食物成分因其结果升高无法与代谢异常引起的升高相区别, 因此最好在空腹状态下采血。注意不要延长禁食时间, 长时间的禁食体内物质代谢分解大于合成, 不适合用于游离脂肪酸、酮体、血糖等测定。被采血者饮酒可引起乳酸、尿酸立即升高, 连续饮酒可引起转氨酶生高应避免饮酒。强烈的肌肉运动明显影响体内代谢, 运动对RBC、WBC、Hb、丙酮酸、乳酸、CK、AST、LDH、ALP测定有明显影响, 应减少运动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紧张、情绪激动可影响神经内分泌功能, 到使血常规、激素, 乳酸、血糖等不正确, 因此抽血前应保持被采血者情绪稳定、安静。

3.2 标本采集时间

一天之内人的代谢总是波动的, 其代谢率并非总是处于一个水平, 不同时间某些检验结果存在生理波动, 如在进行WBC等计数时, 早晨、中午、下午和夜间波动范围很大。为了反映患者的临床状态, 标本采集时应相对固定某一时间, 每天6~8时、14~15时、20~21时为佳。下次复查时应与上次检查的时间相同, 检验结果才有可比性。成年女性月经周期或孕妇不同孕期血液成份 (特别是激素) 波动更加明显, 应严格按检验项目的要求采集标本。

3.3 溶血影响血液标本的质量

除少数患者的红细胞脆性较高外, 多数是在采血过程中人为造成的。 (1) 注射器质量。有些注射器质量较差如漏气, 内壁粗糙等, 它可改变注射器内部压力, 使抽吸的血液产生大量的气泡, 导致溶血。因此护理人员在采血前应严格检查注射器是否存在漏气等质量问题, 如采血中产生大量的泡沫应更换注射器后重采血。 (2) 机械性损伤。血液中红细胞在抽入和排出注射器过程中易受压变形而破坏, 或血液注入试管内用力过猛或采血不顺利都可导致溶血。因此采血过程用力要适当, 并以使用7号针头为宜, 血标本要轻拿轻放, 避免激烈震荡。

3.4 住院标本送检时间

住院患者的血标本由夜班护士在6时甚至更早采集, 而送检时间为8时甚至更晚。血标本离体后血细胞的生化反应并非停止, 血液和某些成分随着时间的延长及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它可加速红细胞的糖酵解使血糖降低, 电解质在细胞内外液间的分布改变, 有关酶活性减退等。因此采集血标本后应尽快送检, 一般存放时间不超过2h。血培养要立即送检。

3.5 药物影响血液标本质量

安乃近、安基比林、利福平、阿司匹林等药物影响血常规中的WBC和PLT结果。维生素、细胞色素C、青霉素类、磺胺类、镇痛消炎、激素类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均会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因此对于应用有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药物, 护士应在化验单上标明应用药物的名称、剂量、应用时间及用法, 以利检验师正确分析、判断。

上一篇:幼儿园美术活动的评价下一篇:老年护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