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教育

2024-10-23

老年护理教育(精选12篇)

老年护理教育 篇1

老年抑郁症是一组以情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老年精神疾病, 与大脑萎缩的生理因素有关, 与社会环境变迁的心理因素关系更大。世界各地老年人精神疾病调查显示, 老年抑郁症发病率最高占16%~26%[1]。而我国老年抑郁症病人发病率也较高, 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在65岁以上人群中有自杀念头比率较高。老年抑郁症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心身健康的一种严重疾病。因此, 重视老年抑郁症的宣教及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7例老年抑郁症病人中, 男16例, 女21例;年龄60岁~77岁;其中合并冠心病11例。

1.2 发病因素

1.2.1 孤独空虚

本组病人多为配偶已故, 身边无子女, 难免寂寞。老年人由于人际交往和活动范围缩小而产生自卑感、空虚感、困惑感, 离退休后的不适应及失落感, 也可诱发抑郁。

1.2.2 躯体疾病

躯体疾病是与老年抑郁症相关最常见的因素, 冠心病、脑血管病、癌症等均可发生抑郁。

1.3 精神症状

早期表现:不爱说话, 对别人说笑没有反应, 情绪低落或不稳。睡眠不好, 特别是早醒, 可以自责自罪, 容易疲乏, 自信心下降, 注意力不集中, 兴趣爱好减少, 可伴有身体不舒服, 如头痛、头晕、食欲缺乏等。如果上述情况持续几周或逐渐加重就会转为重症。重症表现:情感缺乏, 兴趣缺乏或脱离社会, 记忆力明显减退或注意力不集中, 判断力丧失, 疑病症, 悲观消极, 丧失自尊, 甚至产生轻生念头伴自杀动机。

2 护理

2.1 创造良好的环境

将病人安置在易观察的病室, 病室安静、清洁明亮、空气流通、湿度适中、光线柔, 以利于调整病人的情绪;地面平坦、干燥、无障碍、无积水, 卫生间应设有防滑垫及使用坐便;走廊及卫生间应设有扶手;病人单元用物简单, 病床舒适松软, 被褥厚薄得当, 便于上床、下床, 两边应设有活动床档, 保证病人安全, 切不可将病人安置在单人间。另外, 病人应24 h由专人陪护。

2.2 心理护理

老年病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已形成一个固定的生活习惯, 心理、体力承受能力较差。对抑郁症病人除常规的护理外, 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老年抑郁症首先是负性情绪的积滞, 运用心理学知识及心理疗法让病人宣泄。在交谈中除礼貌的言语外, 还应耐心聆听病人倾诉, 倾诉本身就是对情感宣泄的过程, 并可通过交谈找出诱发因素, 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让病人学会正确面对挫折, 学会正确宣泄和情绪调节, 鼓励病人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克服对疾病的困惑[2,3,4,5]。老年人性格孤僻、心理抑郁、生活自理能力差, 因而产生沮丧、焦虑、无用感, 甚至恐惧感。对于病人的躯体疾病, 应针对病人表现的心理社会方面的病症制订护理和康复计划, 让病人了解自我, 找出自救的方法及途径。同时鼓励病人积极参加公共娱乐活动, 以消除空虚和苦闷, 提高自信心, 激发病人对生活的热爱。

3 健康指导

3.1 生活指导

老年抑郁症病人由于生活自理差、懒散、依赖性强, 再加上消极、悲观、抑郁, 常常会没有食欲或自责自罪而拒食。为此, 应根据病人情况选择营养丰富、色泽鲜亮的食物, 以增进食欲。细心观察病人的进食情况, 对体弱的病人应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保证病人有足够的热量, 维持各器官功能。对拒食的病人应耐心解释, 必要时给予鼻饲饮食, 或按医嘱静脉输液, 以保证病人的营养和水分的摄入。对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应做好皮肤护理, 保持头发、面部、手脚的清洁, 勤换内衣, 保证床单位的整洁, 协助病人料理好个人生活。根据病人原有的价值取向、情趣爱好及潜在价值, 唤起他们的生活乐趣, 为其重新确立生活目标, 引导其参加书法、绘画、戏曲、钓鱼、下棋等有益于身心的活动, 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充实, 从而达到不治而治的效果。

3.2 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

对失眠的病人除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外, 还应做好心理辅导, 让其按时服药, 建立安全预防措施, 确保病人安全。白天让病人多参加群体活动, 使之从集体的快乐中获得自信和力量, 同时也可分享他人的快乐, 减轻心理负荷, 消除紧张情绪, 提高疗效, 促进身心健康。

3.3 有效预防自杀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为情绪低落, 自杀率高, 自杀方式隐蔽, 不易被发现。医护人员及家属要严密观察病人的言语、动作和行为表现以及非言语的情感反应, 早期发现自杀先兆。如病人的消极谈论、衣袋里的遗书墨迹等, 要做到心中有数。对病人反常的情感变化决不能掉以轻心, 要及时报告主管医生并加强护理, 严防自杀行为。细心观察病人睡眠情况, 防止病人伪装入睡麻痹护理人员, 乘机自杀和自伤。对不能入睡者应引起高度的重视。抑郁病人自杀多发生于凌晨及上午, 因此在这段时间应重点加强岗位巡视, 将病人放置安全、易于观察的房间。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 做到认真仔细, 不留死角。保管好刀剪、火柴、绳子、玻璃等危险物品, 以防病人作为自杀工具。随时观察病人的一些异常举动及情绪的变化, 多了解病人的近况, 掌握更多的信息, 预防一些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4 体会

对于老年抑郁症的护理不应局限于一些常规护理, 还应充分应用心理学的知识给予心理护理, 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致病因素、个人特点及爱好等, 采取不同的心理疗法, 是目前在老年抑郁症的护理中行之有效的护理手段。

关键词:抑郁症,老年人,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张萌, 关燕青.老年抑郁并焦虑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8, 22 (Suppl 1) :169.

[2]李阳, 曲淑娟, 冷菲菲.老年抑郁症病人的防治与护理[J].护理研究, 2007, 21 (12C) :3342-3343.

[3]贾守梅, 冯正仪, 胡雁, 等.心理干预对社区老年抑郁病人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04, 18 (9B) :1667-1668.

[4]贾守梅, 冯正仪, 胡雁, 等.支持性心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病人的长期影响[J].护理研究, 2006, 20 (11C) :3095-3098.

[5]张菊英, 贾守梅.心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病人生活质量的远期影响[J].护理研究, 2006, 20 (4A) :929-932.

老年护理教育 篇2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老龄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因此社会对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激增。老年人的健康长寿,与家庭基本护理的好坏有直接关系。有一部分老年人终究夺去他们生命的不是原发病,而是因为护理知识缺乏、护理不当所导致的并发症,可见基本护理在老年人的健康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今,许多人因工作较忙,照顾父母时间不多,所以会为父母请专业家庭护理人员。老年护理院

老年护理院是为老年人提供集体居住,并具有相对完整的配套服务设施机构。是为患者提供长期医疗护理、康复促进、临终关怀等服务的医疗机构,是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护理院职能

随着老人年龄的增长,一般都不同程度地患有各种疾病,特别是中风、瘫痪以及植物人,生活不能自理,很容易出现并发症。而家庭护理则因达不到专业的护理水平而有很大的局限性,尤其对于卧床不起的老人,如果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家人手足无措,等送入医院,往往延误第一抢救时间。老年护理院现状

一般养老院都不具备完善的医疗设施,往往老人患病要由家属送往医院治疗、照料。而医护型老年护理中心则充分体现医疗特色,每天早上护士为老人量体温、测血压,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护理。比如发现老人血糖高了,就会立即为老人调整饮食,专门制定菜谱等。让家属有一种放心感,让老人有一种安全感,老年护理院一般都是集疾病预防、治疗、护理和临终关怀为一体的,主要针对身患疾病而又缺人照顾的老年人而设。它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养老机构,又与普通医院有所区别.它既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养生保健、康复治疗、生活照顾、健身娱乐等养老服务,还可随时提供医疗救助和临终关怀。老年护理院综合了医院和老年公寓的优点,弥补了医院和老年公寓的缺陷。尤其一些慢性疾病和卧床不起的老年人住在老年护理院不但能享受专业员工提供的日常生活和医疗服务,而且费用也不高。万一有紧急情况医院也能及时抢救。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老年护理的要求

1、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

老年人身体抵抗力较差,免疫能力较弱,所以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四周环境是否适宜老人。家庭室内温度以18°~20°c为宜,室内最佳湿度应在50%~60%左右,居室的采光良好,最好保持宁静。此外,要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病菌排出室外。每次通风不应少于30分钟。天气较冷时,对体质较弱的老人,通风时可暂时将其换到其它房间,避开冷空气的刺激。这样,既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又不至于老人家受凉感冒。

2、对老人的日常使用器皿展开消毒

老人的身体免疫能力较弱,所以他们的日常消耗器具要注意消毒,不然很有可能感染细菌病毒而造成疾病。消毒有日晒法、煮沸法、浸泡法、擦拭法等。对于特别的情况要用特殊的方法处理,如老人的呕吐物、排泄物可洒一倍的石灰搅拌,2小时后再倒入厕所;肺结核老人的痰,可吐在纸盒或包在纸内烧掉。另外还要注意,接触老人后,饭前便后用肥皂洗手;老人的碗筷、口杯、用具等要做到专人专用,分别洗刷,消毒后单独存放等。

3、辅助老人开展适量的运动

适量的运动不仅能增加老人的体质,提高免疫力,同时也能给老人带来好心情。一个优秀的家政服务人员,不管是陪护还是保姆,都不应说这些不是自己分内的事,而对此漠不关心,而是应该积极协助老人开展运动。运动量要适宜,强度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早晨起床时可以让老人躺在床上,伸展四肢,用双手互相揉搓,活动指关节,然后“干洗脸”20~30次。这些动作能使老年人慢慢从睡眠状态逐步过渡到完全觉醒这一生理变化,而不致因猛然起床头脑发晕而摔倒,也可使呼吸、心跳的频率逐步改动,避免心脏病的复发。有条件的老年人在睡前洗个盆浴,能使全身的血管扩张,肌肉松弛,头部血液供应相对减小,利于入睡。对大多数身体不便或无盆浴条件的老年人,用温热水泡泡脚,对促进健康睡眠也是十分有益的。

老年护理学

老年护理学是把关于老化和老年专门的护理知识和临床普通科护理学知识综合运用于老年护理的专业领域,进而研究老年人群健康的问题特殊性的学科。

老年护理学起源

老年护理学起源于现有的护理理论和社会学、生物学、心理学、健康政策等学科理论。美国护士协会(AmericanNursesAssociation,ANA)1987年提出用“老年护理学(gerontologicalnursing)”概念代替“老年病护理(geriatricnursing)”概念,因为老年护理学涉及的护理范畴更广泛。包括评估老年人的健康和功能状态,制定护理计划,提供有效护理和其他卫生保健服务,并评价照顾效果。老年护理学强调保持和恢复、促进健康,预防和控制由急、慢性疾病引起的残疾,发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实现老年肌体的最佳功能,保持老年人的尊严和舒适生活直至死亡。

老年护理学重点

老年护理学研究的重点在于从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以及发展的角度出发,研究自然、社会、文化教育和生理、心理因素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探讨用护理手段或措施解决老年人健康问题。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思路 根据我国老年人城乡分布、收入结构和现行福利制度安排,要加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

应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原则,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标准化建设,逐步建立健全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骨干、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网络,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层次多样化、服务提供社会化、服务队伍专业化,运行机制良好、服务品质优良、监督管理到位、可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

在城市,以社会福利院、老年护理院等专业化的护理机构为骨干,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平台。在机构层面,要研究建立健全设施建设规范、机构服务标准、行业自律制度,起到辐射社区、带动社会、示范民间的作用。同时,制定低收入老人、高龄老人、重度残疾老人等入院评审制度,保证优先满足老年特殊困难群体的护理服务需求。在社区层面,应结合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增加养老托老设施网点,完善配套设施,完善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紧急呼叫等功能,不断增强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能力。

在农村,以乡镇敬老院为基础,实现向区域性社会养老服务中心转变。在确保五保户等福利对象供养的基础上,优先保障最低生活保障老人、生活困难老人、计划生育家庭独女户/双女户、高龄和重度残疾老人的服务需要,同时,向社会开放。有条件的地方,还应向农村“空巢”老人提供日间托养、配餐等社会化服务

现状情况

随着老年人口及所占比例的不断增加,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使得社会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大大增加。要使老年人生活幸福,身心健康,就需要全社会尤其家庭给予特殊的关怀与照顾。我国老年护理现状 1.1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是指社会中60岁以上(含60岁)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或65岁及其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的7%。1990年以来,我国老龄人口以平均每年3.32%的速度增长,200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0.09%,全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推测,2025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20.00%,2050年将达到25.50%。我国人口结构由成年型转向老年型,发展速度之快,老年人口之多,世界罕见。老龄人口的增加将给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尤其给健康护理带来巨大的压力。

1.2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我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根据各地老年人健康调查情况表明,无重要脏器疾病的所谓健康老年人仅占20~25%。老年人患病率高,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病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关节炎等。根据我国城市老年人医疗服务调查,老年人2周就诊率为23.75%远远高于其他年龄组14.66%的水平;老年人住院率为7.62%,比其他年龄组4.36%高得多。

1.3 人口老龄化对护理服务的需求

老年人是家庭护理的主要服务对象。老年人对家庭护理的主要需求是对其日常生活能力的帮助。由于传统赡养模式的影响,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老年人固有的地缘、亲缘情结而不能或不愿进入养老机构,却又需要护理的老年人现状不容乐观,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配偶照料;二是子女照料;三是保姆、钟点工照料。我国大多数老年人均由家属照顾,所以家属的负担很重。因此,无论从老年人自身还是从照顾者方面来说,都急需来自医疗、社区等方面的服务机构的支持和帮助。国外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和法律制度

据统计,欧洲发达国家和日本的老年人独居率高达40%,如此之高的比例迫使社会采取措施解决老年人的护理服务问题。根据实施主体的不同,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可分为社会保险制和商业保险制两大类。前者由政府强制实施,以德国、日本等国为典型代表,后者由商业保险公司自愿开办,以美国为典型代表。1986年,以色列成为最先引入保险技术,推出法定保险的国家;德国护理保险制度分为在宅护理和住院护理。按照每日护理的时间长短划分护理等级,不同等级的服务现金给付标准也不同。2.1 日本老年护理保险制度

护理保险是日本政府自2000年4月开始强制实行的保险,旨在保障老龄少子化社会中越来越多的65岁以上人口能享受到更多的福利设施、福利用具、家庭护理服务和家庭介护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被保险人无论身体状况好坏均要参加。筹资来源方面表现出多样性,一半来自于被保险人交纳的保险费,另一半来自于国家、都道府县、市町村三级政府按照2:1:1的比例提供的补贴。日本护理保险一般采用实物(护理服务)给付方式为主,现金给付方式为辅。被保险人需要护理服务时,首先向市町村保险接待窗口提交医师诊断意见书和护理主管人家庭访问调查报告,由“照护认定审查委员会”认定是否需要照护服务。经过专门机构审查认定后,护理保险管理机关将根据病人实际身体状况提供相应内容、相应等级的护理服务。护理服务费用包括:居家护理服务。护理服务费用包括:居家护理服务费(家庭服务、上门看护、日间服务、日托护理、居家疗养管理指导、短期入住服务、收费的老人公寓等),个人负担的上限金额(根据不同服务等级设定)为10%,居家护理服务计划费、设施护理服务费(特别养护老人之家、老人护理保健设施、疗养型护理医疗设施,其基准金额的10%由自己负担,不包括饮食费)。

2.2 美国的护理保险

美国长期护理保险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美国的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2006年约有60%的美国老人(65岁以上)需要不同程度的长期护理服务,其中实际接受护理服务的人群中以老年人居多,高达57%,而通常老年人入住护理机构1年所需的费用均在4万美元以上,通货膨胀与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使此项费用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一般老人根本无法承受。在此背景下产生的长期护理保险,能承保被保险人在任场所(急诊部分除外)因接受任何个人护理而发生的护理费用。长期护理保险又称为看护护理保险,是对被保险人因为因为身体上的某些功能丧失,生活无法自理,需要入住护理机构或在家中接受他人护理时支付的费用给予补偿的一种健康保险。

美国的商业性老年护理保险由投保人通过购买护理保险合同方式自愿参加。护理保险保单可独立签发,也可以以终身寿险保单的批单形式签发,但健康状况差的人一般不能投保。护理保险资金主要来自于被保险人交纳的保险费,保险费除与被保险人年龄相关外,还与投保人选择的最高给付额、给付期和等待期等因素有关。最高给付额超高,给付期越长,等待期越短,保费就越高,因而,其缴费与给付的相关性很强。

2.3 家庭护理的法律制度

在美国、加拿大、荷兰等国有相关的家庭护理系列法律及制度,强调每个人都有权享受适当的医疗保障。加拿大设有专门的家庭护理评估与研究中心,研究以家庭为基础的护理服务。家庭护理服务的费用由多渠道筹集:①政府负责提供(在英国,全民享受免费医疗保健);②由保险金支付;③社会救济金解决;④家庭承担一部分。应对我国社会老龄化的措施

3.1 合理利用我国社区资源,建立有效机制

当前的社区建设进一步开发拓展了社区服务资源,在社区建设发展较好的一些大中城市,社区都建有社区服务站,可以介绍保姆、钟点工;社区卫生医疗站可以方便居民就近看病拿药;社区老年协会可以组织老年人学习、活动,并开展互助。尽管这些社区组织机构都能帮助解决老年人的一些困难,但都不具备完全、有效地承担老年人家庭护理服务的能力。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就要因地制宜,通过社区资源的优化机制,加上政府的专项资助和扶持,老年人家庭养老护理不再难,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便有了保证。

3.2 提高家庭护理人员素质

护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家庭养老护理的质量,而养老护理质量有保证的老年人,对晚年生活有信心、有幸福感,能够延年益寿。老年人在家庭接受护理,不受医院各种制约,精神放松,能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充分体现了护理工作的完整性。眼下护理工作还有一个“瘸腿”现象,护理人员几乎清一色女性,在照男性老年人与重体力活上不是勉为其难就是无法胜任。应当有紧迫感,抓住机遇,找准培养方向,向社会输送紧缺护理人才。

3.3 重视心理疏导

随着老龄人口增多,护理工作不仅要提供疾病护理,同时必须提供心理护理。全面了解病人身心状况,针对老年病人的共性与个性,做好心理护理。对老年人和老年病人单独强调药物治疗往往不够,而要把这些与心理援助有机结合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讲,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比身体护理更为重要,尤其在现代医学模式下,护理工作日益重要,护理功能日益扩大,护理工作不仅要提供疾病护理还应重视心理护理,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对因疾病、衰老引起忧伤、焦虑的病人,介绍疾病治疗新进展;对因病退休丧失自尊产生老而无用感的老人,引导他们发挥自己在家庭、社会中的作用。

总之,维护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为老年人提供更为全面、系统、规范的护理服务是需要护理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及努力方向。随着新世纪护理服务的发展和我国医疗保健体系的不断完善,老年护理事业必将得到更快的发展,健康老龄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老年护理职业资格证

职业定义:对老年人生活进行照料、护理的服务人员。

职业等级:本职业共分四个等级

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

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

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职业环境:室内,常温。

职业能力特征: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表达能力与形体知觉较强;有空间感与色觉能力;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基本文化程度:初中毕业。

老年护理院的建设(相关要求)第五条 老年养护院的建设应满足失能老年人在生活照料、保健康复、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做到设施齐全、功能完善、配置合理、经济实用。

第六条 老年养护院建设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由政府统一安排建设项目,其建设用地应纳入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按有关规定申报、征拨

第七条 老年养护院建设应充分利用社会公共服务和其他福利、救助设施,实行资源整合与共享,在建设中实行统一规划,一次或分期实施,并体现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

第九条 老年养护院的建设规模应根据所在地区的老年人口数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机构养老服务需求等因素综合确定,每千老年人口养护床位数宜按19~23张床测算。

第十条 老年养护院的建设规模,按床位数量,分为500床、400床、300床、200床四类。建设规模在200张床以下的可在相关社会福利机构内设专护部,规模 500张床以上的宜分点设置。

第十一条 老年养护院的建设内容包括房屋建筑及建筑设备、场地和基本装备。

第十二条 老年养护院的房屋建筑包括老年人的入住登记、生活、卫生保健、康复、娱乐和社会工作用房;行政办公用房;附属用房。

第十三条 老年养护院的场地应包括室外活动、绿化、停车、衣物晾晒等场地。

第十四条 新建老年养护院的选址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并满足以下条件:

1、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较好,避开自然灾害易发区;

2、交通便利,供电、给排水、通讯等市政条件较好;

3、便于利用周边的生活、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

4、自然环境良好,避开商业繁华区、公共娱乐场所,与高噪声、污染源的防护距离符合有关安全卫生规定。

第十五条 老年养护院建设应根据失能老年人的特点和各项设施的功能要求,进行总体布局,合理分区。

第十六条 老年养护院应单独设置老年人生活区,居住设施宜与卫生保健、康复、娱乐、社会工作服务等设施贯连,但也应作必要的分隔,避免相互干扰。

第十七条 老年养护院老年人养护设施宜分区配置,每个养护单元的床位数以40~60张为宜。

第十八条 老年养护院的房屋建筑面积指标应以每床位所占房屋建筑面积确定。

第十九条 500床、400床、300床、200床四类老年养护院房屋综合建筑面积指标应分别为40m2/床、41m2/床、42m2/床和44m2/床;其中直接用于老年人的入住登记、生活、卫生保健、康复、娱乐、社会工作用房所占比例不应低于总建筑面积的75%。

第二十三条 老年养护院建筑设计应符合《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40、《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 122和《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四条 老年养护院外围宜设置通透式围栏,围栏形式宜与所处环境及道路风格相协调。

第二十五条 老年养护院的房屋建筑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老年人用房抗震强度不应低于《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中的乙类标准。

第二十六条 老年养护院的老年人用房不宜超过四层,垂直交通应设置医用电梯。

第二十七条 老年养护院老年人居室以2~4人间为宜,室内通道和床距应满足轮椅和救护床进出及日常护理的需要,并宜设置阳台。

第二十八条 老年养护院老年人居室应设置衣物储藏的空间,并宜内设卫生间,卫生间地面应满足易清洗、不渗水和防滑的要求。

第二十九条 老年养护院老年人居室门净宽不应小于120cm,卫生洗浴用房门净宽不应小于90cm;老年人生活区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50cm。

第三十条 老年养护院居室宜设置呼叫、吸引、供氧和视频系统,并安装射灯及隐私帘。

第三十一条 老年养护院的建筑外观应做到色调温馨、简洁大方、自然和谐、统一标识;内装修按有关标准执行。

第三十二条 老年养护院洗衣房内部设置应符合消毒、清洗、晾(烘)干等流程和洁污分流的要求,并设置必要的室内晾晒场地。

第三十三条 配餐、消毒、厕浴、污洗等有蒸汽溢出和结露的用房,应采用牢固、耐用、难玷污、易清洁的材料装修到顶,并设置排气、排水装置。

第三十四条 老年养护院的建筑设备包括供电、给排水、采暖通风、安保、通讯、消防、网络等。

第三十五条 老年养护院的供电设施宜采用双回路供电,并满足照明和设备的需要;当双回路电源不能保证时,应设自备电源。所用灯具及其照度应根据老年人特点和功能要求设置。

第三十六条 老年养护院宜采用城市供水系统,如自备水源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生活污水应采用管道收集,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无市政污水管网时,应根据环保部门的要求及有关规范设计排水系统。

第三十七条 老年养护院老年人生活用房应具有热水供应系统,并有洗涤、沐浴设施。

第三十八条 严寒、寒冷及夏热冬冷地区的老年养护院应具有采暖设施,老年人居室宜采用地热供热;最热月平均室外气温高于或等于25℃地区的老年人用房,宜安装空气调节设备。

第三十九条 老年养护院应建设医用气体供应设施。第四十条 老年养护院各功能用房应保证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老年人居室应充分利用天然采光,窗地比不应低于1:6。

第四十一条 老年养护院应按网络服务和信息化管理的需要,敷设线路,预留接口。

第四十二条 老年养护院建筑防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消防设施的配置应符合有关建筑防火的规定。

第四十四条 老年养护院的基本装备包括生活护理、医疗、康复、监控管理设备和必要的交通工具等。

第四十五条 老年养护院应配备护理床、气垫床、沐浴床、洗澡专用椅凳等生活护理设备。

第四十六条 老年养护院应按不同规模配备心电图机、B超机、X光机、抢救床、氧气瓶、吸痰器、无菌柜、紫外线灯等医疗设备。

第四十七条 老年养护院康复设备应包括运动治疗、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设备。

第四十八条 老年养护院应配备监控、定位、无线呼叫、计算机及网络、摄录相机等监控管理设备。

第四十九条 老年养护院的交通工具应包括老年人接送车、物品采购车。

著名老年护理院 上海东海老年护理医院

浦东新区三三公路5020弄8号(近鲜花港)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上海市东海老年护理医院占地6万余平方米,绿化覆盖率51%。它坐落于美丽的东海之滨,濒临风景秀丽的上海鲜花港,环境幽雅,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整个医院具有浓郁的西欧田园式建筑风格。各建筑由采光条件优越的玻璃长廊连接,廊外绿草如茵,廊内晶莹透亮,入院老人可充分享受到温暖的阳光。整个院区干净整洁,有繁茂的植被及园艺景观,景色宜人,营造出宁静、幽雅的花园式的生态环境。

上海市东海老年护理医院是在市政府直接支持和关心下,面向全社会、服务全市老年人,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康复及临终关怀服务,集“老年医疗、老年护理、老年康复、临终关怀”为一体的综合性老年护理医院。医院逐步形成了上海规模最大、设施最全的老年康复医疗特色、四大护理特色、实行全市首家无家属陪伴管理模式。东海老年护理医院的快速发展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与积极支持,也赢得了老年人的赞誉与信任。

上海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关心为老服务工作,围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目标,初步建立了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老年福利、卫生、文化、教育、体育等事业有了持续快速发展,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上海市是中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截至2011年12月31日,上海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47.76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4.5%,比上年增长5.1%。据预测,到2025年,上海人口老龄化比例将高达35%左右。

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已成为中国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新挑战。而随之而来的老年人“看病难、住院难”也日益成为社会的现实问题。目前二三级医院以及社区康复床位,都存在一床难求的状态。而一般养老院都不具备完善的医疗设施,老人患病要由家属送往医院治疗、照料。所以关心和解决老年人的生活、医疗、护理、康复等问题,已成为上海各级政府和养老组织关注的重要议题。

李德夫,上海市东海老年护理医院院长。十多年前,正是他在美国访问交流时的一个念头(即建立能够满足多层次需要的老年护理医院,并向全社会老人开放)引起了当时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由此,上海市领导先后两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决定此事作为市政府的一项爱民工程去做。2002年6月28日,东海老年护理医院成立时,时任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冯国勤致信祝贺,时任市政协副主席左焕琛出席开业典礼并揭牌,时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铁迪也亲临医院视察。东海老年护理医院以“比敬老院多一个医疗功能,比医院多一个养老功能”为定位,从此走上了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康复、并具有相对完整配套服务设施的一条龙服务之路。

2010年元月,上海市卫生局发文,同意东海老年护理医院在原有700张核定床位的基础上,增加设置床位500张,形成1200张核定床位的规模。在医院西北面总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500张床位的新病房综合楼项目正在立项中。

亲情服务 热情周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助老是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体现。院长李德夫教授说:“如何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不但关系到一个家庭、一个社区的和谐,更是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当我们这个家庭的老人幸福时,家庭是温暖的;当我们这个社会的老人都幸福时,社会是和谐的;当我们这个国家的老人都幸福时,国家是文明的;当我们这个地球的老人都幸福时,我们的世界是和平的。”

东海老年护理医院拥有一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医疗护理队伍,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在老年病的医疗和护理方面,医院先后组织医生、护士外出进修学习,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实践中医院创立了“专科护理、特色(褥疮)护理、心理护理、护士礼仪”四大护理特色。以独特的护理模式、先进的服务理念、严谨的工作态度、人性化的温馨护理,为老年人减轻痛苦、提高生命质量。

令人关注的是,伴随着老年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老年人对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老人们对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东海老年护理医院里,1000多位老人得到的不仅仅是精心的护理与治疗,更多的是亲人般的关爱和对人性的尊重。

东海老年护理医院的病房里没有一个家属,取而代之的,是待老人如亲人的护工。医院对每一位病人,都配有责任护工,实行24小时全方位生活护理照料。所有护工都经过岗前培训,合格之后才能上岗。他们替代工作繁忙的老年病人家属子女,照顾病人起居、饮食、沐浴等生活琐事。不但为病人家属减轻了负担,更使老年病人们感受到了如亲人般的温暖与家庭般的温馨,获得了老年患者们的普遍好评。

大爱无疆 止于至善

东海老年护理医院病区建设突出人性化理念。作为一家现代专业化的老年护理医院。十年来,医院共收治病员3万人次,年龄在70岁以上的占到87%。病种主要以心脑血管意外、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为主,均是老年人常见病。其中,老年心脑血管病人占入院病人总数的61%左右。医院为此因势利导,在八大临床科的基础上,优先发展心血管科、神经内科和康复科。

医院严格按照医疗卫生规范要求,并结合老年人护理病房的标准配置进行建设。18个病区以单人和双人病房为主,同时适度设置了部分宾馆式特需病房,以满足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的需要。每个病房均有中心供氧、呼叫系统、空调、彩电以及卫生设施。各病区均设置24小时电子监控系统以及室外活动空间等。采用无障碍设计,设置扶手栏杆,以及呼叫报警系统。为了方便瘫痪病人,医院还从德国引进了老年多功能护理浴室和全进口液压医用电梯。为老年人修身养病创造一个医疗、护理、康复的最佳环境。

护理医院的每个病区都设置了多功能活动室、护理浴室,并配有中心图书馆、健身房,定期举办各类讲座、竞赛、展览、演出等活动。医院也会组织老人们外出游览森林公园,观赏鲜花港的郁金香,感受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美好。医院还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和喜好,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类兴趣活动,如文化学习、琴棋书画、农林园艺、休闲观光、保健讲座等。真正体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得到了老人及家属的广泛称赞。

东海老年护理医院历来注重和各界的交流及自身的提高,作为国内老年护理医院的先驱者,医院非常重视与美国、德国、法国、奥地利等发达国家老年护理行业交流,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并同上海老年医疗事业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推进上海老年医疗护理行业的发展。医院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联合建立东海康复医疗中心,着力于老年康复、病种康复,主要针对脑血管意外的早期后遗症、骨关节软骨组织损伤、肌肉萎缩等老年病人展开治疗,充分满足老年人各项康复医疗需要。一些技艺高超的专家教授,定期来院指导,并参与诊疗工作,这对院内年轻医护人员提高医疗水平起了很大作用。在神经内科方面,医院与浦东新区公利医院建立协作关系,提高了医疗技术水平。同时,还与全国十余所“211”工程大学和其他一些医学院校,保持着良好的人才培养和协作关系,每年都有许多奉献于老年医疗事业的莘莘学子来院工作,以适应人口老龄化不断增长的需要,为老年医疗护理事业的长期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从而保证了医院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李德夫教授表示,东海老年护理医院未来将充分利用医院周边闲置土地,重新规划设计。真正实现老年人养老、医疗、康复、善终一体化,彻底解决老年人及其家属的后顾之忧,为上海乃至全国开创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为老年事业做出积极的重大贡献。东海老年护理医院的成立和发展,顺应了社会各个阶层,尤其是老年人对各类医疗护理需求不断增加的趋势,其意义不仅在于医院成立本身,对上海构建完备多层次、多功能、全方位的养老服务体系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杭州民营老年护理院

鸿福老年护理院杭州生态休闲养生基地,位于风景秀丽的天目山国家4A级自然保护区旁,依山傍水,风景宜人,空气清新。基地占地1000亩,分为十大区域:别墅住宿区、观光游览区、医疗保健区、论坛会晤区、运动健身区、联谊交流区、娱乐休闲区、私人厨房区,生态养殖区、传统文化祈福区,是一座集互助养老、保健养生、旅游度假、避暑休闲、康体娱乐、住宿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互助养老机构,杭州生态休闲养生基地内青山环绕、绿水常流、翠竹欲滴、鸟语花香、四季如画,泳池、康乐室、健身房、棋牌室、茶楼、垂钓中心一应具全;供老年人居住的别墅型木屋,更是设施完备;在建筑风格独特、全木结构的餐厅里,山珍野味应有尽有。目标是把互助养老鸿福老年护理院杭州基地打造成长三角最大规模的互助养老基地。

杭州医疗服务 >拱墅区 >医院 > 老年爱心护理院

杭州绿康老年康复医院在2010年创建“长期照护示范基地”。

杭州慈养老年医院有限公司 杭州市永华街57号-1 酒店变身养老机构

住在德胜中路附近的居民,近来都注意到,德胜高架边的速8经济酒店这几个月歇业开始重新装修了。其实这里正悄悄变身成一个民办养老院。

“我们计划年底就完工,预计床位数有两三百张。”施工现场负责人陈志说,其实这个养老院的老板就是速8酒店的老板,实现业态转型,就是看中了各级政府对养老事业的支持与养老事业的前景。

在石桥街道永华街,一座医养结合的新型民营养老机构就租用闲置已久的两幢科研楼办了起来。这家名叫慈养护老中心的养老院,是杭州唯一一家医养结合的非营利性民办养老院。它和慈爱老年医院在同一个大院里,有120张床位,自10月中旬试营业以来,已经接收了50余位老人。生活无法自理、需要一定医疗服务的老人可住进对面设计有500余张床位的慈养老人医院。

“省、市、区各级对一张养老床位一次性补助共有27000元。此外还有持续性的寄养补助。”该机构董事长陆成良说。

在朝晖五区,新建的朝晖老人公寓即将在本月全面完工,设计床位100张,年后投入使用。

下城区民政局副局长方骏说:“在土地资源相对充裕的下城北部,区里还规划建设了两家300到500张床位的大型养老机构;同时我们还和西湖区的金色年华老人公寓跨区联建养老床位等。”他说,区里计划到2015年,使享受机构养老服务人数达到老年人口总数的4%。

护工,是除了养老院能提供的硬件设施外最重要的资源。据悉,杭州目前有养老床位26000余张,而持证护工仅数千人。

绿城蓝庭护理院

紧邻临平山及茅山,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分为门诊部和老年护理病房两部分。设置全科、中医科、针灸推拿科、口腔科、心电图室、B超室、输液室、康复室、老年洗浴中心等,配备彩色B超仪、动态血压、心电图机、血尿分析仪、全景牙片机、牙科点片机等先进医疗设备。蓝庭护理院充分体现医疗特色,它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养老机构,又与普通医院有所区别,它既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养生保健、康复治疗、生活照顾、健身娱乐等养老服务,还可随时提供医疗服务。尤其一些慢性疾病和卧床不起的老年人住在老年护理院不但能享受专业员工提供的日常生活和医疗服务。

杭州萧山康达中医院、杭州康达老年护理中心是按卫生部二级乙等中医医院标准筹办的一家非营利性医疗服务机构。同时为萧山地区老年、残障患者提供医疗、康复、护理服务于一体的“养老式”医院;是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全国爱心护理工程示范基地”,已被列入浙江省、萧山地区离退休干部医保、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定点单位,是浙江省康复医学会理事会员单位。

医院占地约30亩,建筑面积约18000平方米,星级酒店式装修,环境优雅,充分体现简约、时尚的现代风格;医院医护人员187人,其中高级职称5名,中级职称20名,专职心理抚慰师10名,24小时陪护人员100多人,医院配备有医疗急救系统、中心供氧系统、智能呼叫系统、中央监控系统、24小时供热系统、闭路电视无线网络系统等配套设施。

医院开设内科、外科、老年病专科、中医科、口腔科、康复医学科、理疗科等门诊科室,同时开设医学影像、医学检验、超声、心电图等辅助检查科室。还设立全省规模较大、康复设施齐全的康复医学治疗中心和老年康复病区,内设高中低频治疗、红外线、磁疗、药浴、中药熏蒸、针灸推拿理疗等,将现代康复和传统中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为老年人的康复和治疗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老年性白内障手术的护理教育 篇3

[关键词] 老年性白内障;围手术期;护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 R473.7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3-161-02

Nnursing education of senile cataract operation

ZHANG Xiaojuan1  HAO Qiong1  GUO Yaqin2  XU Feng2

1.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Xiantao City,Xiantao 433000,China;2.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TCM Hospital of Xiantao City,Xiantao 433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e function of the nursing education in senile cataract operation has been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Methods The author had studied the nursing education clinical data of 183 cases 191 eyes of senile cataract for cataract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OL implantation or non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OL implantation in perioperation period. Results By the whole process of nursing education cataract operation in perioperative period,all the cases had been operated according to the schedule,and followed with 1-3 months,none of them had operation complications occurs,the patients'visual acuity recovered postoperatively. Conclusion The nursing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of successful operation on the senile cataract operation.

[Key words] Senile cataract;Operation period;Nursing education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或非超声乳化吸除术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现代眼科开展的最常规的白内障复明手术,具有患者痛苦小、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反应轻、恢复快等特点。现代白内障手术复明的对象,绝大多数是老年性患者。这个群体身体条件差、心理素质差、承受手术的能力差、不能很好配合手术治疗。因此在老年性白内障围手术期,笔者对患者实施了全程护理教育,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183例191眼,其中男73例,女110例,年龄53~86岁,平均(67.3±10.6)岁。单眼175例,双眼8例,共191眼。老年性白内障148眼,并发性白内障43眼。手术方式: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35眼,非超声乳化吸除术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56眼。

2 结果

本组183例191眼,手术顺利,无一例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1~3个月,视力为0.1~0.3者36眼(18.95%),0.4~0.5者67眼(35.13%),0.6~0.8者45眼(23.58%),1.0及以上者43眼(22.34%)。

3 护理教育

3.1 接诊护理

由于白内障患者绝大多数就诊时视力十分低下,加之年老

耳聋,手术室护士与患者接触机会少,这给接诊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特别要求护理仔细周到,让患者一进入手术室就有亲切感,放松焦虑与戒备心理,配合护理安排。在接诊的过程耐心讲解手术的基本程序。要善于发现心理承受力差的患者,以便做好术前的心理护理。

3.2 术前护理

术前护理的重点在于心理护理。笔者对待每个即将接受手术的患者都十分通俗地告知患者手术的基本过程和大概的手术时间,并对患者的焦虑和担心给予详细的解答,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紧张的心理。特别要向患者说明的是术中的疼痛程度,手术医生的专业水平以及出现任何情况的应对能力,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以便在手术中主动配合。

3.3 手术护理

白内障复明手术都是采用的局部麻醉方式,在手术中要求患者处于清醒状态,使患者便于配合手术治疗。这一点必须要体会到患者的感受,注意其心理变化。当患者因紧张而不能配合手术时,应做耐心细致的引导。关切地把手伸给患者捏一捏,就可使患者放松情绪。要在巡回的过程中,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当出现异常情况时,一定要沉着冷静应对,避免引起患者的不安。

3.4 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患者紧张情绪彻底放松,由于术中的应激、疼痛、出血等的刺激,患者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此时,应护理患者缓慢坐起,坐起时应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当患者感觉正常时,搀扶患者缓步步入病房。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并将术后护理说明书交予家属,配合护理。

4 讨论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年老体衰、身体条件差、心理素质差、承受手术的能力差、不能很好配合手术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或非超声乳化吸除术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在患者完全清醒状态下实施的手术,必须取得患者的配合,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许多文献都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阶段探讨了围手术期的护理方式,有的从规模化护理着手[1-2],有的从临床护理路径着手[3-4],有的从手术的护理配合着手[5-6],有的从个性化护理着手[7],有的从围手术期护理着手[8],有的从术前访视等着手[9-10],各有所长,值得借鉴[11-12]。本研究临床实践说明,实施全程护理教育,可有效地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增进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促进治疗期间的医患互动,保障了手术的成功和术后的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芳.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手术治疗的规模化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2):46-47.

[2] 叶荣花,林静仪,陈蔼环,等.规模化白内障手术的护理配合[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43-44.

[3] 赵红,孙宛玲,黄炜.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5):57-58.

[4] 赵惠萍,杨雪莲,刘瑛.临床安全护理路径在老年白内障手术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3):57-59.

[5] 陆玉娟.老年性白内障复明手术护理配合[J].实用防盲技术,2009,4(2):18-19.

[6] 王俊荣,杨晓霞,郝冰.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的护理配合[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2):45-46.

[7] 王爱民,刘芳艳,伍美.个性化护理管理在眼科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2011,11(5):924-925.

[8] 曹林红,冯焕敏,张霞.白内障青光眼的围手术期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7):1052-1054.

[9] 胡伟萍.术前访视在眼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0, 8(22):131-132.

[10] 张敬.老年性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5):59,84.

[11] 曾素华,刘荣娇,韦梅,等.老年性白内障伴有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现代医院,2008,8(6):92-93.

[12] 陈香,刘红梅.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28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7):86-87.

(收稿日期:2011-12-29)

老年护理教育 篇4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护理,卫生教育,整体护理

我院内分泌科病房自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对120例老年糖尿病人进行整体护理及健康教育,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符合WHO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 其中男68例, 女52例, 年龄 (63~86) 岁, 并发脑梗死31例, 冠心病25例, 糖尿病肾病18例, 糖尿病足3例, 视网膜病变11例, 无并发症者32例, 吸烟、饮酒者29例。

1.2 方法

患者住院后根据病情, 筛选出无严重并发症, 精神状态相对较好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取新的护理模式, 制定出护理计划及预防措施, 并让患者参与。我们还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 年龄、性别、职业、患病时间的长短及其理解能力的不同采用书面、口头讲解, 实际操作等各种形式相结合进行宣教。

2 结果

本组患者通过整体护理及健康教育初步掌握了糖尿病的病因, 用药注意事项及危险因素, 掌握了预防并发症的方法, 基本了解了与自己疾病相关的护理及预防保健知识, 提高了老年糖尿病人的生活质量。对于内分泌科护士本身。在不断学习和宣教糖尿病护理新知识的过程中, 拉近了与患者的距离, 创造了和谐的护患关系, 同时也提高了自身专业护理水平。

3 护理

3.1 护理程序

首先向患者详细讲明病情, 讲解并发症的危害及治疗的必要性, 使患者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定期监测血糖变化, 异常时及时告知医生及时处理。叮嘱患者要按时、按量、按疗程服药, 勿随便停药, 要达到彻底治疗的目的。在用药过程中要预防发生低血糖反应。

3.2 健康教育的形式

采用宣传栏、口头讲解、录像, 座谈会等多种健康教育形式。

3.3 健康教育的内容

(1) 疾病知识:糖尿病的病因, 发症机理临床表现, 分型及并发症。

(2) 治疗常识:血糖的正常值及波动范围, 定期监测血糖及尿糖的意义, 讲解血糖仪的正确使用方法及胰岛素的类型。

(3) 饮食控制:对糖尿病患者来说, 饮食治疗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治疗。合理的饮食治疗有利于减轻体重, 改善脂肪代谢和高血压。应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 主食固定, 三餐按比例分配不吃零食、油炸食品, 三餐可分为1/5、1/5、2/5。食各种新鲜蔬菜及豆类, 低脂、富含蛋白, 适量纤维素食物。

(4) 用药指导:指导患者注射胰岛素的时间, 方法和部位, 注射胰岛素的部位可以选择腹部, 上臂外侧, 大腿前侧或臀部等部位, 注意有硬结或瘢痕的地方, 脐周5cm范围内不能注射, 注射部位应经常轮换。其中以腹部胰岛素吸收最快, 上臂及大腿部次之臀部吸收最慢[2]。由于老年患者记忆减退, 视力下降等因素,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在老年患者床旁备放大镜, 把早晚餐前胰岛素的用量写在胶布上贴在胰岛素包装盒或诺和灵笔上, 谨防因记错胰岛素用量而引起血糖不稳定。

(5) 运动, 定期运动, 长期坚持, 循序渐进。应在餐后1h进行适当的锻炼。如打太极拳、跳舞、慢跑、游泳等。活动量要适宜, 以不感到不适为宜。不做空腹运动, 外出活动时要携带糖块, 不宜离家太远, 随身携带糖尿病救助卡, 以备急用。

(6) 自我护理:指导患者戒烟酒, 注意个人卫生, 勤换内衣、内裤、穿棉袜及宽松平底软鞋, 鞋口不宜过紧, 下肢注意保暖, 每日用温水泡脚, 水温在35~37℃, 经常检查足部有无水疱, 胼胝和皮肤擦伤等。

(7) 出院指导:让患者及家属掌握疾病的知识, 保持乐观情绪。坚持运动, 注意劳逸结合。冬季应注意保暖, 避免冻伤。勤换内衣裤, 避免引起泌尿系感染。出院后, 坚持定期监测血糖, 空服血糖应<7.0mmol/L餐后2h<10mmol/L, 遵医嘱用药。出现头晕、心悸、出汗、恶心、呕吐呼吸有烂苹果味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参考文献

[1]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4:26~28.

老年患者褥疮护理 篇5

2.2中期,红肿不退,使受压皮肤变为紫色,并有水疱形成和表皮破损,这时可用棉签蘸1%龙胆紫涂擦患处表面,使局部干燥,并注意避免继续受压;大水泡可用碘伏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然后涂以0.02 %呋喃西林溶液[4]。

若水泡已破,可涂2%红汞或用新鲜鸡蛋内膜平整紧贴于创面,并用消毒纱布覆盖,利于上皮生长。

2.3后期,表皮水泡破损而引起局部感染并呈现袋层坏死症状,可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然后擦干创面和周围的皮肤。

在家中可用60 瓦白炽灯泡的台灯照射长褥疮的部位,白炽灯发出的红外线对褥疮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照射距离约30cm, 烘烤时灯泡距离创面不能过近,避免受伤,也不宜过远,减低烘烤效果照射,距离以促进创面干燥愈合为标准。

1~2次/d,10~15 min/次[5]。

照射时应随时观察局部情况,以防止烫伤。

长期不愈合创面,可在创面上敷一层白砂糖,然后垫上消毒纱布,用整块胶布封闭创面,每隔3~7d更换敷料1次。

借助糖的高渗作用,杀灭细菌,并可使创面消肿,能改善局部循环, 增加局部营养,促进创面愈合。

第四期,坏死期。

坏死期时的创面呈黑色,并伴有恶臭,甚者可深达骨质或关节面,应尽量在医生指导下护理。

3结论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慢性疾病随之上升,老年卧床患者褥疮的发生率也将不断增加,了解老年卧床患者褥疮的危险因素、预防、护理方法,可以使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提高对老年卧床患者褥疮的预防性护理,及时判断高危人群,采取措施加以控制,从而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星,万虹.不宜翻身患者应用水垫预防压疮[J].护理研究,,19(5B):910.

[2]刘秋梅,舒秀敏,李刚,等.红花芍药直流电离子导入预防压疮的临床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16(4):197-198.

[3]刘萍.中西医结合的晨间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16(2):251-252.

[4]陈维英.基础护理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95-99.

老年护理教育 篇6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79-01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血液净化技术的广泛开展,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慢性肾衰患者可存活30年以上,接近正常人的寿命,因此,老年血液透析(血透)患者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1]。他们精神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再加上各个器官脏器的老化,使他们认知和理解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减退。为了提高老年患者的透析质量,延长老年患者的存活时间,了解他们各方面的健康护理需求,加强对老年血透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自2010年6月至2013年3月对115例老年血透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科从2010年6月~2013年3月共收治60~86岁维持性血透患者115例,平均年龄70.9岁,其中男73例,女42例。原发病为肾小球肾炎47例,糖尿病肾病53例,高血压10例,多囊肾5例。接受血液透析时间为2.5个月~10.1年,透析周期2~3次/周,透析时间是4~4.5h/次。

1.2 健康教育内容:①心理护理;②肾脏病基本知识;③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④血管通路的保护;⑤饮食方面注意事项;⑥用药方面的注意事项。

1.3 健康教育方法:①面对面交谈:由医生和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肾脏疾病的表现及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方法、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②现身说法:让血液透析时间长的老年患者现身说法,给初次透析的老年患者及家属讲解透析的一般感受,消除紧张、恐惧和茫然的心理,稳定情绪,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③书面形式:定期向患者及家属发放一些肾脏疾病和透析方面的宣传材料,如:小册子、书籍,定期举办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宣传栏张贴的内容定期更换。④随时随地进行宣传教育:在透析的过程中以及在观察病情的过程中,多与患者沟通交谈,以便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病情变化,不失时机地了解他们的身心痛苦,及时为患者排忧解难。

2 健康教育目标

通过实施健康教育,使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经济状况下的老年血透患者都能够对自己所患疾病有所认识,对疾病的相关知识及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有所了解,以积极的、健康平和的心态接受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主动配合治疗,从而明显提高了老年患者的透析质量,延长老年透析患者的存活时间。

3 健康教育的实施

3.1 保持血液透析环境清新和整潔:在透析的房间内放置鲜花和令人赏心悦目的壁画等,使患者的心情放松,医护人员操作技术的正规娴熟,让患者有安全感,服务态度的热情和蔼,使患者以踏实的心态迎接每次透析。

3.2 加强心理护理:老年血透患者都有恐惧、焦虑和绝望感,护理人员应以谈心的形式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对于初次血透的患者,鼓励他们放松心情,克服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引导他们豁达的处世态度,避免不良刺激,减少情绪波动,并且列举成功病例,耐心、亲切地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配合透析治疗,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3 疾病及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3.3.1 透析前宣传教育:血液透析前向患者(有自主性)及其家属讲解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基本病情及其血液透析疗法的基本原理,使患者及家属了解血液透析以及相关知识,尤其是血管通路保护方面的注意事项等,取得患者及家属的支持有利于配合。

3.3.2 血管通路的建立和保护: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是每位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对于老年患者则更加重要,这是因为老年人的血管硬化、弹性差,血管通路的建立原本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他们的血管通路一旦建立成功,我们在护理上就要加倍精心,在透析间期要指导患者怎样保护血管通路,遇自理能力差的、反应迟缓的老年人,要教会家属进行如何保护,掌握检查血流通畅的方法。嘱患者加强血管功能锻炼,做握拳、握球的运动。透析后压迫止血的力量要适中,压迫的时间不要过长,要定时放松止血带,尤其血透后血压偏低时,要提早放松压迫,以免因血压低、血流缓慢、形成血栓,堵塞瘘管。

3.4 饮食指导:血透患者营养问题极为重要,营养状态直接影响患者的长期存活及生活质量的改善。1年以上的血透患者中,几乎都有程度不同的营养不良。因而,要加强患者的饮食指导,合理调配饮食,老年肾功不全患者尤其应当重视。在充分透析的情况下,一定要限制水、钠、钾、磷的摄入,在透析间期体重增加每日不得超过0.5kg,同时补充足够的高质量蛋白质,合理膳食,选择柔软、易咀嚼、容易消化的食物,以提高患者的血液透析效果[2]。

3.5 遵医嘱科学用药:在充分血液透析的同时,遵照医嘱合理使用降压药,补充铁剂,按时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高血压、心力衰竭及过度贫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定期做实验室检查,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和透析处方,使患者在血压保持正常或接近正常并且无心力衰竭、无严重贫血的平稳状态下进行血液透析,提高血液透析质量。

4 结语

通过开展对老年血透患者的健康教育实践,深刻体会到: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密切护患关系,还能促进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大大增强了老年血透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和依赖感,更增强了治疗疾病的信心,保证了老年血透患者稳定的血液透析效果,对提高老年患者的透析质量,延长血液透析寿命,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何长民,张 训.肾脏替代治疗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8.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篇7

1 临床资料

纳入病例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最小62岁,最大79岁。合并冠心病12例,脑梗死7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例,糖尿病足2例,多数伴有瘙痒症状。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服用降糖药及接受饮食控制,加之缺乏糖尿病防治知识,认为糖尿病无法根治,易产生烦躁、悲观、失望等消极情绪,针对这一情况,护士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向患者讲解有关糖尿病的科普知识,用高尚的情操唤起患者战胜疾病的乐观情绪,帮助他们丢掉包袱,树立战胜疾病信心,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出现。

2.2 饮食护理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患者的一项治疗措施[1]。护士要指导患者掌握血糖、尿糖、体重的自我监测方法来合理控制饮食。要按照制定的食谱进食,主要以蔬菜为主。不仅要控制主食,还要控制鱼、肉、蛋、油等食物的摄入,患者如有饥饿感时,可吃少量南瓜子,增加蔬菜食用量,采用低盐饮食。

2.3 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糖尿病患者在用胰岛素治疗时,护士必须严格执行医嘱。注射胰岛素的时间、剂量一定要准确,注射后30min进餐。注射胰岛素后,要按时巡视病房,询问患者有何反应,特别是首次用药的患者,以便及时发现低血糖症状、过敏反应及局部反应等。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存在着低血糖的可能性,如出现饥饿、心慌、大汗淋漓、疲乏无力、面色苍白时,可饮少量糖水,严重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出院前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培训工作,使他们掌握正确的注射部位、操作方法、时间、用药剂量及注意事项。

2.4 足部护理

老年患者皮肤抵抗力减低,一旦破损易发生感染,伤口愈合困难。因而要注意足部卫生,帮助患者提高防护能力,每天检查双足有无裂口,选择适当的鞋袜,避免因微小的创伤而引起溃疡、感染甚至坏疽等。

2.5 基础护理

老年患者体质弱,抵抗力差,除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外,更要保持皮肤清洁,讲究口腔卫生,预防各种感染。对卧床老人每晚用温水擦浴,并观察按摩骨突部位,每2h翻身1次,防止褥疮形成。女性患者要做好尿道口及阴道口的护理。

2.6 预防并发症

控制血糖、合理膳食及适量运动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低血糖症状,并随身携带糖果,以备急用。采用低脂少盐、高纤维饮食。忌烟限酒,肥胖者要控制体重。运动可促进血中葡萄糖的利用,控制体重,增强抗病能力,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合理的生活起居,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饮食、体育锻炼及药物等综合措施可纠正代谢紊乱和消除糖尿病症状,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一种需终生治疗的疾病,其预后取决于血糖是否得到控制和有无合并症发生。首先应使病人及家属充分认识治疗糖尿病的最终目标是预防慢性并发症,而预防慢性并发症主要靠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和体重;能够掌握病情变化与饮食、用药之间的关系,树立自我保健的信念,既不可因某阶段病情平稳而忽视治疗,也不必因病情加重而忧心忡忡而影响临床治疗。

每日定时定量进餐,每周测体重一次,维持标准体重,不要产生少吃主食,多吃副食的错误概念。食量过大者可增加粗粮成分,如玉米、黄豆、燕麦、荞麦等含有高食物纤维的面食,可降低餐后血糖。病情控制较好的病人可适量进食水果,如200~500g橘子或苹果可代替25g主食量,尽量不吃甜主食,饭后测尿糖,必要时增加药量,并要戒酒,尤其要禁饮高度酒。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方法。方法对2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基础护理及应用胰岛素治疗时护理。结果26例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并配合有效治疗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精心的护理和有效的治疗措施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糖尿病,老年,护理

参考文献

[1]国秀娣, 成琦.老年糖尿病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1996, 11 (8) :29.

[2]蒋国彦.老年人糖尿病的防治[J].中级医刊, 1997, 32 (4) :20.

老年护理教育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2013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40例, 女60例, 年龄60~89岁, 平均年龄为75岁。患者的病程约为1~25年, 主要具有多饮、消瘦、体重下降、视力模糊、四肢酸痛、腰部疼痛等表现。

1.2 方法

将患者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 各50例患者, 两组在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病情、学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3 护理对策

首先对照组依照常规护理的程序进行, 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以下干预。

1.3.1饮食指导

开展“糖友之家”活动, 每个月都给糖尿病患者讲解饮食的新进展课程, 还公布食物含量的图片, 帮助一些不明白的老年患者搭配好食谱。糖尿病患者还应补充适量碳水化合物, 每天进食250~300 g左右, 肥胖者进食150~200 g。适量食用水果, 蔬菜, 豆类食品等;补充足量的食物纤维, 增加膳食纤维的量, 多吃谷类、麦麸及蔬菜等, 便于杀菌及降低血糖;注意补充无机盐与维生素, 特别是维生素B与维生素C的供应, 逐步改善神经症状与降解血糖。另外, 糖尿病患者禁止饮酒, 少吃肥腻食物, 防止脂肪肝、高血脂等并发症的发生;控制薯类、水果以及油炸食品的食用, 学会自主掌握各类食品的交换食用方法, 以确保营养的平衡。倘若在等候饮食期间出现低血糖反应, 指导患者及时吃东西或吃糖。平时身上也要带有糖, 预防出现低血糖反应。

1.3.2心理护理

护士应向患者介绍有关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键性方法, 促使病患全面认识该病的发病因素、病理机制等。此外, 每月定期开展“糖友之家”活动, 促进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 逐步增强患者的自信, 从而配合医生积极治疗。要告知患者, DM虽为终身性疾病但并非不治之症, 培养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部分患者对DM知之甚少, 认为血糖高点儿无所谓, 少吃糖就行了, 而且不控制饮食, 也不进行血糖监测。对这些人应当主动、耐心地讲解DM相关知识, 告知其如不治疗, 会加重代谢紊乱, 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甚至危及生命, 使患者能正确看待DM, 重视DM的规范治疗[1]。也有主任医师在活动上免费给患者们讲课[2], 发放病情监测登记卡及《糖尿病管理手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从而更增加了患者们的配合度和战胜糖尿病的信心。

1.3.3 皮肤护理

护理人员应叮嘱病患注意个人卫生, 勤于洗澡和更换衣物、洗漱用品等, 避免皮肤受到过多刺激。此外, “糖友之家”成员监督患者每日应用温水泡脚, 并用浅色或者柔软的毛巾擦干, 让患者养成习惯, 出院后也坚持每日泡脚;每天查房注意检查足部有无破损、皮肤色泽等, 以便发现并及时医治。“糖友之家”成员还教导患者正确的皮肤护理, 使用温和的润肤霜有益于软化皮肤和避免瘙痒, 避免使用含有酒精的润肤霜, 因为含有酒精的润肤霜可能会导致皮肤干裂。涂润肤霜最好是刚刚洗完澡的时候, 脚趾缝、皮肤皱褶、腋窝等处不要涂抹润肤霜。

1.3.4 用药护理

除了对照组的护理外, 还会在“糖友之家”活动上加大胰岛素的使用的普及宣教教育:由于糖尿病病患的代谢功能发生障碍, 机体的抵抗能力较低, 易于引发细菌感染。注射胰岛素时, 要求无菌操作, 合理控制药量, 定时测血糖的重要性。选用胰岛素注射笔或者特充装置进行皮下注射, 注意定时更换注射部位, 更换针头, 防止部分组织的硬化和吸收。“糖友之家”还给患者发放各个部位的注射定位卡, 帮助新患者或老年患者快速上手学会注射胰岛素。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能,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3]。利用中药通过糖尿病治疗仪辅助治疗, 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注射后, 需注意观察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 有无低血糖的反应, 如果出现低血糖反应, 应及时吃东西或吃糖。倘若餐后血糖太高, 则适当调整药量。降糖药的使用:一般的糖尿病老年患者多为2型糖尿病, 需要服用降糖药医治[4]。因此, 糖友之家的成员每天都向患者宣教各种降糖药的禁忌证、不良反应及剂量等, 便于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1.3.5 健康运动

运动指导, 能有效促进血糖的氧化反应, 帮助血糖下降, 降低体重。糖尿病患者每天可进行5~10 min全身与四肢活动, 包括步行、太极拳、慢跑、体操、散步、蹬车等, 逐渐增加运动强度, 冬季适当加长运动时间。或者进行中低等强度的耐力或有氧运动等, 运动结束后留有6~10min放松运动, 如自我按摩、慢走等, 促进肌肉的放松。本院于每周星期天下午由“糖友之家”成员组织开展“糖尿病健美操”活动, 不仅吸引患者们的积极性, 而且还有助于其身心健康。

2 结果

护理前两组空腹血糖 (FBG) 与S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护理组FBG显著低于干预前 (P<0.01) , 且低于对照组 (P<0.05) ;干预前后对照组FBG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护理组SAS低于干预前 (P<0.05) , 且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 。如表1所示。

注:和干预前相比P<0.01, P<0.05;和对照组相比P<0.01, P<0.05

3 讨论

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目的, 是有效降低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延长寿命等。医生和护理应积极做好病患心里方面的护理, 正确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个人卫生, 从而使其主动配合医生治疗, 真正掌握控制及预防疾病的主动权。综上所述, 科学合理的护理指导, 被运用到老年糖尿病病患的整个治疗过程。通过饮食、心理、药物及运动等一系列的护理措施, 不仅增强了老年人对糖尿病的认识能力, 而且还提高了其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艳, 廖红华.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探讨中国社区医师, 2006, 8 (2) :99-100.

[2]陈兰素, 王珏, 朱军英, 等.社区宣教对糖尿病疗效的影响.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16 (2) :130.

[3]刘凤珍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作用社区医学杂志, 2006, 4 (12) :59-60.

老年护理教育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90例, 其中, 男41例, 女49例;年龄61~92 (75.5±3.7) 岁;骨折原因:车祸骨折36例, 高空坠落骨折6例, 摔伤骨折48例。

1.2 方法

对所有老年骨折患者实施健康教育, 从入院介绍, 检查前教育, 术前、术中、术后健康教育, 非手术治疗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出院治疗等几方面给予患者护理干预, 记录患者护理前后的恢复情况[2]。

1.3 疗效判定标准[3]

(1) 显效:老年患者骨折愈合, 伤口恢复, 可以进行正常的行走; (2) 有效:患者骨折伤口未完全愈合, 可以依赖拐杖站立、短时间行走; (3) 无效:患者骨折情况未发生好转。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2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90例老年骨折患者经健康教育后, 显效60例 (66.7%) , 有效30例 (33.3%) , 总有效率为100.0%。

3 讨论

3.1 入院介绍

对于老年骨折患者, 骨折一般发病突然, 患者缺少心理准备, 再加之疼痛十分强烈, 患者多伴有紧张、恐惧、焦躁等情绪。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疗时, 护理人员需要热情接待患者及家属, 细致解答患者的问题, 尽量多为患者提供有关信息。为患者介绍主管医师、病区及护士, 询问患者病情, 简介医院膳食、病房环境及探视制度, 让患者产生安全感, 从而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

3.2 检查前教育

对于老年骨折患者来讲, 其身体免疫机能下降, 多数患者均伴随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 例如: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所以, 在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 同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4]。

3.3 术前、术中及术后健康教育

3.3.1 术前健康教育:

当确定患者手术方案以后, 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细致的讲解准备工作, 术后的治疗及护理内容, 并且指导患者掌握床上大小便的能力。另外, 还需要告知患者术前注意事项。

3.3.2 术中健康教育:

患者手术以后自理能力减弱, 并且全身出现剧烈疼痛, 存在大量潜伏的并发症, 医护人员需要在生理及心理方面给与患者安慰与支持。实施全面生活护理, 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 给与针对性护理干预, 减轻患者的痛苦。

3.3.3术后健康教育:

医护人员在术后告知患者及家属不同麻醉所需的禁食时间与卧位, 依据患者的骨折类别及愈合情况, 指导患者进行术后锻炼, 预防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骨质疏松等情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锻炼计划, 同时监督患者执行。在出院以后, 对患者进行指导, 包含的内容有:出院后的休养、锻炼, 注意事项等。

3.4 非手术治疗健康教育

一些老年骨折患者不适合进行手术治疗, 患者也不愿进行手术, 所以需要进行非手术治疗。例如:患者出现股骨干骨折, 可以先进行牵引, 然后纠正骨折复位。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牵引的重量及位置, 不可以随便调整。实施牵引后, 需要长期卧床, 护理者应指导家属预防并发症的措施, 例如:勤拍背、深呼吸等, 从而预防出现肺部感染问题, 保证床铺整洁平坦, 勤调整体位, 使用红花油按摩, 保证营养充足[5]。

3.5 饮食指导

让患者多食用一些高钙质、低胆固醇的食物。骨折初期, 鼓励患者多食用粗纤维的蔬菜、水果, 忌食油腻、生冷、酸辣食物。在骨折中期, 嘱患者多补充蛋白质, 食用钙、磷、维生素等, 从而满足骨折愈合的需求;在骨折后期, 遵照中医需求进行滋补, 例如:红枣枸杞粥、排骨汤等, 滋补气血、强健筋骨。

3.6 出院指导

对于老年骨折患者来讲, 出院休养十分关键, 需要保持身心愉悦, 同时进行适度锻炼, 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如果出现伤口红肿、发热、发紫等情况, 需要及时就医。我院选择自2013年2月-2014年5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骨折患者90例, 给予健康教育整体护理, 观察护理效果。经结果证实, 对老年骨折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整体护理, 能够加速骨折的愈合速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林彩霞, 程思琴, 廖亚琴, 等.个性化健康教育处方对空巢老人骨折康复效果的影响[J].现代医院, 2013, 13 (2) :153-155.

[2] 张礼敏.健康教育管理单在骨折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医学美学美容 (中旬刊) , 2014, (4) :334-334, 335.

[3] 沈珍娣.健康教育管理单在骨折健康教育中应用的效果[J].医药前沿, 2013, (19) :108-109.

[4] 熊菊凤.对骨折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 (下旬版) , 2014, (8) :228-229.

老年护理教育 篇10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5年3月至2007年12月在对29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中使用护理程序。本组29例中, 其中男19例, 女10例, 年龄65~84岁, 平均年龄72.5岁, 均为2型糖尿病。均按计划完成健康教育, 空腹血糖均控制在4.4mmol/L~6.1 mmol/L。

2 应用护理程序进行健康教育

2.1 评估患者健康教育的需要

2.1.1 搜集资料

通过与患者交流.看病例资料.向家属了解情况搜集相关资料。

2.1.2 评估

将搜集到的相关资料, 从患者的意愿、病情的轻重、病程、文化程度、经济条件等方面评估出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要。早期老年患者多需要饮食治疗。运动疗法的健康教育知识, 中期老年患者多需要如何预防糖尿病药物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的健康教育知识, 晚期老年患者多需要如何预防或护理糖尿病并发症的健康教育知识。

2.2 根据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要做出教育计划

给文化程度低, 经济条件差的老年患者做的计划要简单易懂、一学就会、易操作。给文化程度高、经济条件好的老年患者做的计划要重点突出, 有条理、知识性。给早期老年患者做的计划要由易到难。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给中、晚期老年患者做的计划主要纠正一些错误的知识, 鼓励其正确的行为继续保持, 因为这类患者有一定的糖尿病的知识储备。对无症状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所做的计划主要是增加他们对治疗的依从性。

2.3 实施计划按教育计划实施健康教育。

2.3.1 教育方法

针对个人对健康教育的需求, 采取他所接受的方式方法。比如对文化层次低的老年患者主要采取口传身教的方法, 他学习的知识都是以比较具体, 直接的方式出现。对文化层次高的老年患者所采取口头教育与书面教育相结合, 个人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对无症状型糖尿病老年患者采取与有同经历的中。晚期患者自由交流。

2.3.2 教育内容

根据教育计划选择教育内容, 使健康教育目的明确。

2.3.2.1早期患者学习如何控制饮食, 就是说吃多少, 吃什么, 怎么吃。老年人一般都不从事体力劳动, 每天热量为30千卡/kg, 除高糖, 高脂的食物外, 都可以吃。我们根据日本糖尿病协会推荐的食品交换法, 印制以图片为主的食物手册, 标明每个交换单位 (80~90千卡) 食物的名称、重量, 以便于患者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喜好查找换算每日食谱。由于患者自主选择性大, 又容易掌握, 所以患者很容易接受。适量运动能提高肌肉利用糖的能力, 降低血糖、减少胰岛素的需要;还可以使老年人动脉管壁中胆固醇移出增多而沉积减少, 有效地防止或减缓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的发展[2]。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患者长期有规律的运动锻炼, 但必须慎重对待, 老年患者进行运动时应严格掌握分寸。年龄大, 多伴高血压、高血脂以及糖尿所特有的微循环障碍, 心、脑、下肢的动脉硬化。刚开始的运动量不宜过度, 运动方式以散步、打太极拳、甩手操为适宜。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运动强度可以心率作为指标, 应控制在该年龄所达到的最高心率的60%~80%。运动前应由5~10 min的热身和放松;每周3~4次;每次30 min[3]。重视运动中和运动后的感觉, 出现呼吸费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及时停止运动。

2.3.2.2中期患者学习如何预防糖尿病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磺脲类药物是治疗糖尿病的首选药物, 最常见的副作用是低血糖。研究表明体弱多病及平时应用多种药物或经常住院治疗者, 其发生严重低血糖的风险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呈指数最高, 故低血糖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中最严重的并发症。老年人消化能力弱, 应每餐定时定量、少量多餐;既可以不使血糖升得过高, 又可预防低血糖的出现。平时随身携带含糖食品, 如有出虚汗、乏力、发抖、肢冷、饥饿、头晕、心跳加快等低血糖症状以便及时服用。

2.3.2.3晚期患者学习如何预防和护理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足坏疽多发生于有严重血管和神经并发症的患者, 由以老年糖尿病患者多见。这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因此要加强糖尿病足的护理教育, 指导患者每天从足尖到膝关节做自我按摩或脚步运动:如提足跟、甩腿、坐椅运动;还要保持双脚干净、温暖、穿柔软宽松的袜子和脚尖宽、后跟稍窄的坚固的鞋, 选择大小适中的鞋垫, 并且注意防止烫伤、外伤、电击伤。

3 评价健康教育效果

可通过提问回答。问卷调查, 观察患者行为等方式与患者共同评价教育效果, 从而使患者体会到健康教育的益处, 更能看到自己的不足。

评价的结束是新护理程序的开始, 这就让老年糖尿病患者被动.单向接受健康教育转变为主动.多向接受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成为一个动态.长期的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朱禧星.糖尿病诊疗指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0;18.

[2]吕虹洁.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诊断和标准护理计划.国外医学.护理分册, 2003;12.

老年护理教育 篇11

【关键词】老年人;糖尿病;社区干预;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255-01

糖尿病( DM) 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长期患病可引起多源多器官损害,已成为全世界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危害公众健康,不仅给社会医疗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严重影响着DM患者的生活质量[1]。尤其老年DM患者起病隐匿,病程长而缓慢。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就会加重患者的其他脏器的损伤,增加其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其中多数老年DM患者不了解糖尿病有关知识、治療方法及预防,使血糖控制差,而导致严重并发症。

我院在2005年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先后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发现辖区内老年居民DM患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我院对2005~2011年的老年DM患者实施社区干预与健康教育, 取得较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2005年1 月 ~ 2011 年6 月本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确诊的老年 DM患者48 例,男 30例,女18例,年龄最小55岁,最大80岁。病史均超过1 年。

2 健康教育的指导

2.1 健康教育方式

2.1.1 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详细记载患者的情况,特别是血(尿)糖情况、用药情况、有无并发症,将资料录入电脑,以便进行治疗、保健指导和追踪访视记录等。

2.1.2 定期体格检查: 内容包括: 测体重、腰围、臀围、尿糖、血糖、血压及心肺功能。为观察病情提供动态资料。

2.1.3 定期进行健康教育讲座: 每年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每月请糖尿病专家讲课 1次,面对面地指导患者糖尿病的基本知识、生活习惯、糖检测及身体状况。定期免费发放资料等。

2.2 评价方法

健康教育前,用自设问卷评估患者对糖尿病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内容包括: 你了解糖尿病的基础知识吗?你了解糖尿病饮食治疗的意义及方法吗?你了解糖尿病运动疗法的意义吗?你了解糖尿病药物干预的注意事项吗?你了解的生活习惯对糖尿病的影响吗?你了解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吗?你了解糖尿病的低血糖反应的处理吗?你了解糖尿病检测设备的使用吗?根据掌握的程度分为: 不了解0分;了解很少1分;基本了解2 分;满分2 分,健康教育后再次评估患者对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进行评分。健康教育前后评分所得数值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两组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当 P < 0. 05 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健康教育内容

2.3.1 基础知识: 糖尿病知识宣教: 首先让老年DM患者了解糖尿病的概念、发病原因、机制、治疗和转归,使患者了解糖尿病虽然需要终身治疗,但只要严格控制血糖,就能有效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出现。

2.3.2 饮食治疗: 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特别对于老年DM患者,可作为主要治疗方法。饮食治疗的宗旨是控制血糖,减轻体重,改善脂类代谢,通过合适的营养达到最佳健康状态。按每个老年DM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饮食计划,即按照标准体重、职业、年龄、性别、血糖量、热量标准,计算饮食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制订出一个既可以供给足够的营养,又可以减轻胰腺负担的饮食方案。以淀粉类食物(米、面、地瓜、土豆、山药等)作为主食,宜多吃些蔬菜、瓜果,限量少吃糖、油脂、动物脂肪,根据需要适量进食奶及奶制品、肉类、高蛋类及坚果类。一般来说,在DM患者的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5%~60%,蛋白质占15%~20%,脂肪占25%,每次进餐的间隔时间基本相等;多食高膳食纤维食物,指导患者做好饮食日记。

2.3.3 心理护理: 老年DM患者由于长期服药和饮食控制,心情非常苦恼,加上缺乏糖尿病防治知识,认为糖尿病无法根治,思想包袱很重,易产生烦躁、悲观等消极情绪。针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要利用语言技巧并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

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讲解情绪对健康血糖的影响,指导患者如何疏泄情绪, 采用自我放松技术自我调节,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正确对待生活,调整身心状态,自觉求医和遵医,配合社区措施,养成良好健康的和生活习惯,达到康复的目的。

2.3.4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是糖尿病的一种辅助治疗,运动能增加糖的氧化,并增加其胰岛素敏感性,促进降低血糖。运动的选择应在社区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尽可能做全身运动,老年DM患者进行运动时应严格掌握分寸和指征,因年龄大,多伴有高血压、高血脂以及糖尿病所特有的微循环障碍,心脑、下肢的动脉硬化,刚开始的运动量不能过度,运动方式以不感到疲倦为宜,如打太极拳、步行、运动前应用5~10min的热身和放松,每周散步3~4次30min左右,同时指导老年DM患者锻炼宜在餐后0. 5~1 h开始,避免高强度运动。如出现呼吸费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及时停止运动。

2.3.5 药物干预: 糖尿病早期可遵医嘱口服降糖药物,减少血糖浓度,控制疾病发展。社区护士告诉患者各种降糖药的机理、适应证、禁忌症,当口服降糖药物无效时,应早期使用胰岛素,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社区护士教会老年DM患者及家属注射的方法、部位、时间以及胰岛素的储存,特别是首次用药的老年DM患者,应注意有无低血糖症状、过敏反应及局部反应等。

2.3.6 生活习惯: 指导老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内衣裤柔软宽松,以棉质为主。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2.3.7 糖尿病足的预防: 老年患者皮肤抵抗力减低,一旦破损,易发生感染,伤口愈合困难,因而,要注意足部卫生,帮助患者提高防护能力[2]。向患者讲授有关足部保健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定期对足部进行检查,每天检查双足有无裂口,选择适当的鞋袜,要宽松,鞋底要有弹性,注意防止烫伤、外伤、电力伤等,避免因微小的创伤而引起溃疡、感染甚至坏疽等。

2.3.8 低血糖反应的处理: 低血糖是老年DM患者治疗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年发生率约为2%,应告诫患者常备失去知觉时能得到及时救治的药物。

2.3.9 检测设备的使用: 指导患者血糖仪的正确使用方法,加强血糖尿病的监测和记录,明确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的正常范围,老年患者理解能力差,应反复多次指导,直至患者能独立操作及简单故障排除。

3 效果评价

健康教育前,48例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健康教育后,所有患者对糖尿病知识基本了解,血糖控制良好,无并发症发生。与健康教育前相比,P <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糖尿病的发生与不良的生活方式、膳食结构不合理等因素有关[3]。从本次实施干预的患者来看,要治疗糖尿病,最根本的方法不只是靠药物,而是靠需要对不同层次老年DM进行健康教育,只有让老年患者掌握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坚持正确用药的同时,配合饮食控制,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实现有效的自身管理和控制,连续性的社区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促进老年DM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患者可以不出户,在家中享受医学带来的方便, 使患者在最佳的健康状态达到自我照顾、自我实现,提高社区老年DM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华章,陈亮. 糖尿病的现状与进展[J]. 实用医学杂志,2004, 11( 9) : 1209.

[2] 高伟,杨敏. 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调查与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2007,20( 1) : 44.

老年护理教育 篇12

2005年, 我科共收治老年糖尿病患者168例, 年龄在55-88岁。初诊住院者占9.5%, 复诊住院者占91.5%。2006年, 随机对70例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半年, 到2006年12月70例患者复治住院率为2.9%, 与未接受家庭护理复诊住院率9.5%降低了3.82倍。

2. 结果

家庭护理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整体护理模式, 笔者运用护理程序为70例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家庭护理, 根据每位病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状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达到满意的效果。

2.1 促进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2.1.1 糖尿病是慢性病, 除了对病人个人生理与心理上造成压力外, 也给整个家庭带来压力。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措施时首先应了解家庭对慢性病的看法, 不仅要评估家庭的需要与疾病有关知识的程度, 也要评估他们了解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首先应为家庭提供情感支持, 帮助患者家庭正确认识疾病。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护理, 疾病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能够正常工作和生活。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服药和饮食控制非常苦恼, 加上缺乏糖尿病防治知识, 认为糖尿病无法根治, 思想包袱很重, 易产生烦躁、悲观、失望等消极情绪。针对这一情况, 护士应多与他们沟通交流, 向患者讲解有关糖尿病的科普知识, 帮助他们丢掉包袱, 树立信心战胜疾病, 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出现。要让患者知道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稳定的情绪, 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 因此, 家属共同参与十分重要。患者家属了解及掌握相关知识后, 可以担当起监督者、支持者、帮助者的角色, 达到督促病人持之以恒治疗。

2.1.2 定期组织患者或家属们集体讨化治疗和护理中遇到的问题, 如血糖控制得怎样, 注射技术操作得如何, 体重是否增加, 相互交流各自的经验与体会等。遇到疑难问题可以随时咨询, 形成病人与病人、病人与家属、病人与护士的社会支持系统, 共同战胜疾病。

2.2 做好饮食指导

饮食疗法是糖尿病综合疗法中的基础疗法。不管哪一类型, 病情轻重, 是否使用降糖药物, 一律应首先安排饮食处方, 做好饮食护理。饮食处方中的量指总热量, 一日三餐七分饱即可, 饮食要少食多餐, 定时定量。三餐主食量可按早、午、晚餐各占1/3, 或午餐占1/5, 午餐、晚餐各占2/5。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易出现低血糖者, 要在二次正餐之间加2次餐, 可从正餐中匀一小部分作为加餐用。饮食处方中的质指饮食结构要合理, 三大营养素的组成比例要合理, 在限制总热量的前提下, 以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适量蛋白质为宜。食物多样化, 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 少食含胆固醇的食品, 如:动物内脏类、蛋黄类。粗细粮搭配, 提高纤维饮食, 如:粗粮、杂粮、豆类、蔬菜等, 蔬菜选用含糖较少的, 如绿叶蔬菜等。不宜多食含糖较多的水果, 食盐要限量, 每日不超过10g, 限制饮酒, 忌食葡萄糖、蔗糖、蜜糖及其制品。每周测体重1次并记录加以比较。

2.3 指导体育运动

根据年龄、体力、病情及有无并发症, 指导病人进行长期有规律的体育锻炼。采取的方式有:步行、慢跑、骑自行车、健身操、太极拳、游泳及家务劳动等有氧活动。活动时间安排在餐后1h, 20-40分钟, 逐步延长到1h或更长, 每日1次。

2.4 做好健康教育

2.4.1 指导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 应按时按剂量服药, 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

宜在进餐前半小时口服。双胍类药物应与饮食同服或饭后服用, 以减少胃肠道的刺激。由于老年人感知功能减退, 记忆力下降对药物的名称、剂量、使用方法、服药时间记忆不清, 导致患者误服、漏服、多服。因此须向病人家庭交代清楚, 督促指导患者用药。

2.4.2 学会正确使用胰岛素

a.通常使用动物胰岛素有速效和长效两种, 速效餐前半小时注射, 长效早餐或晚餐前1h注射。应选择刻度精确度达1%的1ml注射器, 最好是胰岛素专用注射器。抽药时要注意排出微小气泡, 以免影响剂量的准确性。长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时应先抽短效再抽长效, 然后混匀, 不可反向操作, 以免将长效胰岛素混入短效内, 影响其速效性。

b.短效胰岛素:如诺和锐、诺和锐30R特充, 这种胰岛素发挥作用很快, 打完针就可以吃饭。

c.短效胰岛素:如诺和灵R、伏泌林R、甘舒霖R等, 注射后15-30min内进食。

d.中效胰岛素:如诺和灵N、伏泌林N、甘舒霖N等, 它的起始作用时间1.5h, 这类胰岛素多在睡前注射, 注射后不需再进餐。

e.预混胰岛素:如诺和灵30R、伏泌林30R、甘舒霖30R等, 它们起始时间0.5h, 多采取餐前15-30min注射。这种预混胰岛素具有起效迅速, 作用时间长等特点, 现临床上已广泛使用。

2.4.3 胰岛素的注射方法:

胰岛素泵注射法、注射器注射法、用笔注射法。

2.4.4 胰岛素的注射部位:

腹部、上臂外侧、大腿前外侧、臀部, 不同注射部位对胰岛素的吸收速度不同。按快到慢的速度依次为:腹部、上臂外侧、大腿前外侧、臀部。

2.4.5 注射射胰岛素的注意事项

a.皮肤一般选用75%酒精消毒, 应待干后再注射。

b.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两次注射间隔2cm以上。

c.注射时应避开硬结、水肿部位, 以免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和释放。

d.胰岛素应注射在皮下, 不能注射在肌肉层。因肌肉组织吸收胰岛素快, 可致病人低血糖反生。

e.注射胰岛素后, 不宜大幅度长时间活动注射肢体, 也不能热敷注射部位, 或注射后立即洗热水澡。

f.因疾病不能进食或进食少的情况下应停用或减少胰岛素用量。

g.为减轻注射时的疼痛, 注射用胰岛素应达到室温后再注射。为节省时间正在使用的胰岛素可放室温保存, 室温下, 胰岛素可保质一个月。

h.临床上瓶装胰岛素1支10ml, 400单位;笔芯胰岛素1支3ml, 300单位;绝对不能用注射器抽取笔芯内的药物注射。

i.原则上注射用针头应一次性使用, 重复使用针头可增加注射时的疼痛感, 还可损伤皮下组织, 还有折针的危险。目前经常有因重复使用针头出现折针事件的报道。

2.4.6 教会病人自测血糖、尿糖。

血糖、尿糖常规测定一般是在每次饭前及睡前, 采用2次尿试验法, 即让病人将尿排空, 待15分钟留尿检测尿糖。测试结果显示若病情平稳, 可维持正常的饮食和治疗计划。教会病人及时发现并发症, 特别是低血糖反应。表现为:饥饿感, 全身软弱无力、出汗、恶心、心跳加快、精神不安、面色苍白, 重者可昏迷。睡眠中发生低血糖时, 病人可突然觉醒, 皮肤潮湿多汗, 部分病人有饥饿感。出现低血糖, 可口服血糖, 如无白糖一般的糖果也可。老年糖尿病患者要外出时, 身上要备健康卡, 标明自己是糖尿病患者、亲属联系电话。

2.4.7 注意有无皮肤感染和其他感

染发生, 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红、肿、溃疡等。注意脚部护理, 穿纯棉袜和尺度适度的鞋子, 不要光脚行走, 坚持每日用温热水泡脚, 保持清洁干燥, 修剪趾甲, 避免发生糖尿病足。每2~3个月复查GHB, 每3周复查FA, 了解病情控制情况, 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每月检查血脂、肾功能、眼底等, 以尽早防治慢性并发症。

通过半年的家庭护理, 患者及家属熟练地掌握了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和护理措施, 对家庭护理工作感到非常满意。患者坐在家中, 在亲人的关怀和熟悉的环境中受到了如同在医院一样的护理, 减轻了家庭和社会负担, 提高了生存质量。家庭护理和健康教育使老年糖尿病患者易接受和社会的认可, 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的关键。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护理, 降低再次住院率, 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方法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的护理措施:促进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做好饮食指导, 指导体育运动, 并做好健康教育。结果7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二年内复诊住院率为2.9%, 与未接受家庭护理复诊住院率为9.5%降低了3.82倍。结果家庭护理和健康教育深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欢迎和社会的认可, 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糖尿病,老年,家庭护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张一波·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预防和治疗。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4) :380。张一波·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预防和治疗。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4) :380。

上一篇:正确采集下一篇:本科院校土地资源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