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居家护理

2024-06-10

老年人居家护理(精选8篇)

老年人居家护理 篇1

论中意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与改进措施

内容提要:在中国当今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未富先老”给我国养老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以家庭养老为主的传统养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而实行社区居家养老渐渐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所接受。本文分析了钟楼区南大街街道中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和问题,并为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老龄化 社区居家养老 养老模式

所谓社区居家养老,是指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助餐送餐、上门家政、康复护理、心理关爱、文体活动等社会化服务。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且认真解决的社会问题,而社区居家养老是适应绝大多数老年人需求的养老方式,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破解日趋严峻的养老服务难题,切实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要解决好老龄问题,必须建立完善的老年工作体系;建立老年经济保障体系,建立老年健康保障服务网络,继续提倡家庭对老年生活的照顾;大力开展社区老年服务项目;帮助老年人实现社会整合。”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关键时期妥善处理好老龄化问题的需要,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环境的需要,更是提升人口质量保障老龄化人口幸福指数的需要。但是在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诸多问题的。常州市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还刚刚起步、还在摸索阶段,我们应该全方位寻求更好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争取途径和有效方式。

一、中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运行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中意社区地处常州市区中心地段,包括:中意宝第花园、银河湾花园、怀南苑小区、会馆浜小区、木梳路小区及劳动西路的拆迁地块等几个居民区。社区户籍人口4382人,60岁以上老人889,其中:60-79岁736人,80-89岁136人,90-100岁16人,100岁以上1人,老龄化人口占社区总人口的20.28%,远远高于全国老龄化人口10%的平均水平,但是得到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仅为12人,远远不能满足广大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目前看来居家养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布局不合理

在常州市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市区先后成立了26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钟楼区南大街街道首先在红星社区进行了居家养老服务的试点工作。然而,不是每个社区都有居家养老服务站,大多是一个街道一个站点,南大街街道的居家养老站点设在了红星新村,中意社区除了那些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获得送餐、家政上门的服务,80周岁以下的老年人就要自行去位于红星新村的服务站点,非常不方便。

(二)居家养老服务的时间不充足

居家养老实行日常班制度,有着固定的上下班时间。目前南大街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的服务时间为:80周岁以上老人每天可以免费送餐;家政服务安排在周六和周日。固定的时间安排有时并不能满足老年人生活中变化的节奏。有的老年人想晚上去超市购物或者周末出去公园走走散心,居家养老的服务人员在这个时段就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了。

(三)居家养老机构的服务种类单一

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种类还只局限在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料理、送餐。有些老年人人老心不老,自己还经常去老年大学上课呢,但是居家养老机构并不能在精神文化方面满足他们的需求。

(四)居家养老服务质量不到位

一是获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普遍反映居家养老的服务质量不行,比如家政服务:服务人员来到老年人家中,象征性地打扫下底板、擦一下桌子,服务时间还没到就走人了;比如送餐:经常有老人在规定送餐时间内并不能按时收到饭餐;更没有完善的属于老年人的活动场地;甚者就连日常沟通,有的服务人员都并不能真的理解老年人的意思。二来中意社区地处城区中心地段,大多是“一室”多用,功能不全,主要表现在针对居家养老老人的运动设施少、没有运动场地、没有老年人在社区的娱乐活动场所和精神文化追求的活动室、餐厅基础设施不完善。有些老年人人老心不老,他们喜欢跳广场舞、羽毛球、下棋,社区就没有能够让他们活动的场地和设施。

二、中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宣传不到位

居家养老服务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政府扶持居家养老力度不够,公共财政向公办养老机构倾斜的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用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资金非常有限。

1、资金不足是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头等难题,基本上是靠政府财政拨款和社会捐助方式筹集,而且投入金额十分有限。政府无力独自承担庞大的养老费用,所以政府鼓励民间机构发展居家养老事业,并用金钱购买服务来达到养老的目的。但是在政策落实上并不如意,居家养老的投资者反映道:“首先,政府指引了一个好的方向,但是并没有提供一个好的平台,给我们机构的土地、场所还有各方面的税费也是问题,我们在服务老人的同时也要取得我们满意的收益,这才是我们发展的动力和外在条件。”政府各方面扶持政策不到位,造成愿意从事这项事业的人也不是很多,所以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少之又少。

2、根据传统“四世同堂”的观念,大多数老年人都喜欢过去的家庭养老模式,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子女对于家庭养老模式已经负担不起,特别是遇到家中有老人患重病的。各种因素促使社区居家养老成为适合我国国情并慢慢在取代家庭养老的一种新兴模式。只是很多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还缺乏深层次的认识:一些人认为,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很多,有自己的家庭和子女、日常工作繁忙,能够全身心照顾父母的人并不多,社区居家养老这个机构理念先进、服务规范、省心省事,他们对于社区居家养老还是很有信心。而还有一些人观念相对保守,他们认为中国是一个尊老的民族,为老年人提供照料、服务是老年人自己的子女们应该尽的义务,把老人丢给第三方机构照料略显不孝,所以他们主张延续家庭养老的传统。

(二)居家养老的服务目前提供不了全天候24小时服务

1、机构人手不够无法实行24小时服务制度。居家养老是民营机构,工作人员都是自行招聘,服务人员却是由市、区、街道、社区通过政策下达、社区入户调查并反馈的名单,在现有工作人员的情况下如果机构能够运作,那么他完全可以避免服务人员的增加,为了晚间服务老年人而增加工作人员必然会增加人员工资、员工社会福利的缴纳、日常办公损耗和机构运作成本,机构的利益会减少。这是居家养老服务时间限制的原因。2、24小时的工作必然安排倒班制,实行白、夜班交替工作。服务人员也是 3

普通人,从事这个工作的大多是女性,她们也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假如机构实行这样的工作制,几乎没有服务人员愿意接受这样的制度,也会造成工作人员的流失,直接影响机构工作的开展。

(三)居家养老机构缺乏对老年人需求的了解

目前居家养老机构提供服务种类有:餐饮服务——如送饭上门、开办专供老年人吃饭的食堂等;家政服务——如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集体活动——如组织开展文娱活动等。这些服务项目比较大众化,也很粗线条,在服务项目数量和项目的多元化、精细化上还存在很大的距离。很多服务项目设计出来,但是开展服务的人员不到位,或者是服务难以深化下去,不能满足老年人多种养老需求。作为老年人来说,他们还希望得到以下服务:医疗服务、情感需求、应急救助、法律援助服务。之所以居家养老机构的服务如此单一,主要有以下原因:

1、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没有对地段上的老年人做前期详细的需求调查。有的老年人注重沟通、交流,有的老年人偏重于日常护理的需求,喜欢热闹但是行动不便的老人希望在出门的时候能有人陪伴照料,有的独居老人缺乏安全感渴出现突发情况能随时得到机构的帮助。然后居家养老机构的服务人员在开展工作前没有制定一个调查计划和老年人对于居家养老的需求调查表,更没有家家户户走访社区老年人,他们只是从社区居委会或者社区医疗卫生站很笼统地索取了老年人的名单和各类信息。心理学有个理论叫作“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五种,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在这样供需矛盾下人类必然只能先满足最基本的需求:生理上的需求,如:食物、水、空气、健康等。

2、服务机构人员限制。经费和社会保障等因素导致了难以吸纳稳定、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有限的人力去服务老年人,造成僧多粥少的局面。服务人员也没什么特长,只能满足老年人基本的生活需求。

(四)居家养老机构硬件和软件都不完善

1、居家养老的场地、设施不完善。一来中意社区地处城区中心地段,具备一定的公共基础设施,有着主要利益追求的开发商也不会在这种中心地段的小区来划出一块专门的场地给老年人,他们的追求往往是利益最大化的。二来政府在之前的规划时也没有考虑到现在的老年人数量会发展如此迅速,场所规划已经满 4

足不了老年人事业对硬件设施的需求了,这就不利于社区服务人员充分利用社区现有设施就近快速为社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服务,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大打折扣。

2、服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以及老人对服务的满意程度,关键因素是服务者。就中意社区目前的服务人员来看,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普遍文化程度低,专业化程度不高,且大多是50岁左右的妇女,年龄偏大。在正式工作前她们往往只是简单培训了几天就被委予“重任”了。

3、服务人员缺乏热情、耐心和职业操守。在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过程中,服务对象大多是身患重病、行动不便、身边无子女的老人,工作又都是做的繁琐的体力活,服务人员往往会由最初的一腔热血慢慢变得更平淡,甚者还有脾气不好、缺乏耐心的的服务人员对老年人吼骂。

4、服务人员流动性太大。由于机构的待遇偏低、工作比较辛苦,使得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人员不仅招聘难,流动性还很大,这就造成服务人员专业化水平的波动和难以衔接。老年人刚和服务人员认识、接触了感觉很不错,种种原因她们离职,根本不利于社区居家养老机构的运营与发展。

三、完善中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政府扶持力度,鼓励创建民办服务站点

1、增加居家养老项目资金的投入。政府重点要做的就是加大对居家养老公共经费的投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专项资助经费应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基层社区是为老年人服务的第一战线,要在基层社区设立居家养老服务的专项资金。另外在中意社区的辖区内有很多共建单位,也可以通过共建互利的形式来增加资金渠道。社区居家养老管理涉及民政、教育、老龄、卫生等多个部门,政府要加大力度让这些相关部门职责需明确、协调配合,更好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服务标准的需求。

2、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是一项关乎老年人晚年幸福的长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和参与。我们社区作为这几个小区的小巷总理,我们有义务营造尊老爱老助老和为老服务的浓厚氛围,同时还要引导那些“传统”的老年人和子女们转变养老观念,让他们相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这项事业会为老年人带去幸福的生活。在上门服务的过程中,我们作为服务的给 5

予者,不光要让老年人获得优质的服务,也要教他们的子女照料老人的知识和技能。

3、区、街道应该投入资金,吸纳民间资本,做一个详细规划,并整合社区资源,寻找合适的地点,开设新的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并在土地、税务等方面给予开办者一定的扶持。

(二)改进居家养老服务时间

制订好规章制度后,在实际操作中服务人员应该严格遵照规章制度,把相应的服务项目做到位。但是居家养老是一项为老年人服务的事业,服务人员也应该更为人性化的去操作。在服务过程中,遇到老人有事的可以避开自己后面的工作安排来更改时间。

(三)开设更多能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

1、首先,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应该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和方案,并安排服务人员按网格逐户上门对社区居家养老老人和家庭进行全面详细的走访调查,深入了解老年人的居住环境、生活质量、对居家养老是否有需求、假如获得居家养老服务他们希望获得哪些服务等等。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区卫生局、街道牵头,和各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站联合服务,除了定期上门为居家养老的老人免费检查身体,并尽可能的能为他们代购药物并送药上门;可以联合社区工作者、社区老年志愿者、社区青少年等志愿者队伍,在闲暇之余多上门看望老人,和他们聊天,排解他们的孤单和寂寞;可以和社区居委会、社区物业、社区警务室联合起来,做到手机24小时不关机,一旦老年人们在特殊时段需要紧急服务,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可以联合街道司法办、社区法律志愿者,遇到有法律事务求助的老年人给予帮助。努力做到全方位、多样化的服务,以满足老年人群体更多的需求。

2、其次,居家养老机构聚集各方力量吸纳各类全职和兼职人才,并加强内部培训和管理,了解员工的脾气、性格、处事风格和擅长,让擅长某方面的工作人员去服务有这方面需求的老年人,并努力把服务人员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服务人员。

(四)提升服务质量才是硬道理

1、完善社区设施。一是充分利用现有社区的基础设施资源,针对老年人居 6

家养老的需求对现有基础设施进行针对性改造,让社区资源功能得到有效的拓展和利用,更好地为社区居家养老工作服务。二是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养老失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突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特色,争取专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新建社区养老必备和配套的基础设施。如建设社区老年人大学,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社区养老服务配送服务站等。三是积极推出社会合作项目,利用社区的土地资源,引进基础建设项目。如可以与超市经营单位进行合作,在社区建设便利店,以方便社区老人就近购物和送货上门服务;可以与医疗单位合作在社区建立针对老年人服务的一定规模的医疗基础设施;可以和维修单位和个人合作,建立维修服务基础设施等。

2、培养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要由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民政部门负责开展培训工作,政府财政给予适当的培训经费补助,开展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专业的、强化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并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并且在工作过程中定期进行培训、考试。还可以组织员工到居家养老发展相对的发达的城市:北、上、广去参观学习。

3、居家养老机构要增强对工作人员的理念灌输和班后反馈意见的汇总,特别是服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是不是妥当。服务人员面对的都是年迈的老人,老年人也是人,他们也有自己的性格和脾气,当服务人员提供的服务质量并未达到老人们的期望时,他们可能会对服务人员撒气。这个时候服务人员要抱着一颗理解宽容的心去对待老人,对待自己的事业。

4、努力做好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保障体制。在吸纳和培养居家养老人才的同时,要努力做好他们的社会保障体制。在这个物价飞涨的时代,首先要保障他们的工资收入,并为他们缴纳五险一金,他们在生活无后顾之忧后才会更为卖力的工作;其次对于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

文献:

1.张和平《关于老龄社会问题的思考》《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2月第1期第19卷 2.杨维琴 《我国社区老年服务体系中的问题分析》黑龙江科技学院社会保障学硕士论文2008年6月

3.徐寒冰《北京市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现代企业文化》2010年第5期

4.曹云亭 《 城市社区老年服务设施的建设》《住宅科技》1997年7月

5.陈俊 《我国城市居家养老中的社区老年服务研究》河北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5月

6.孙秀兰《社区老年服务的实施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社会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5月

老年人居家护理 篇2

1 老年痴呆的评估工具

1.1 老年痴呆的智能评估量表

目前用于评估老年人智能、检测痴呆的量表主要有:简易精神量表 (MMSE) 、长谷川简易痴呆量表 (HDS) 、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其中, 长谷川简易痴呆量表最常用, 多用于老年痴呆的筛选以及痴呆严重度的评估, 其方法简便易行[4,5]。长谷川简易痴呆量表共包括11个问题, 量表总分为32.5分。评价标准为:HDS>30.5分为正常;30.5分~22.0分为亚正常 (轻度异常期) ;21.5分~10.5分为可疑痴呆 (痴呆前期) ;10分~0分为痴呆[6]。

1.2 老年痴呆的身体功能评估量表

随着病情进展, 老年痴呆病人的身体功能和自理能力不断下降。定期对老年痴呆者身体功能进行评估, 可帮助护理人员明确护理工作的重点, 以提供最适合的护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 是较常用的评估老年痴呆病人身体功能的量表[4], 该量表共20项, 内容涉及老年人各类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 如吃饭、梳头、刷牙、洗澡、行走、上下楼梯、起床、购物、如厕、打电话、处理自己的钱财等。量表采用4级评分法:1完全自理;2有些困难;3需要帮助;4全靠他人帮助。量表的评价标准:总分≤20分为I级;21分~30分为II级;31分~40分为III级;≥41分为IV级。对于老年痴呆者建议每周测评1次, 以了解病人的自理需求, 指导护理工作[4]。

2 老年痴呆病人的居家护理

2.1 控制病人外出

老年痴呆病人活动的安全是家庭成员的一项主要责任, 家庭成员应控制及劝告病人不要外出。如确需外出, 可以在病人身上放置一张写有病人姓名、住址和电话号码的卡片, 以便病人迷路时路人能将其送回。在晚上, 锁上房门是一种防止病人外出的有效方法。

2.2 创造安全的空间, 避免伤害

老年痴呆病人由于智力下降、反应迟钝、行动不便, 容易发生意外。护理人员必须对家中进行全面检查, 注意以下问题:去除容易引起病人摔倒的危险因素, 如绳索、破旧的垫子、易滑的地板、不平的地面等;将杀虫剂、汽油、药品等危险物品放置在病人拿不到的地方;妥善处理火炉和家用电器, 将火炉开关隐藏起来, 家用电器用完后, 要拔掉电源, 并放置在安全的地方;将淋浴器的温度调整至37 ℃以下, 以免烫伤;在浴室安装可抓的扶栏, 并在浴缸和淋浴器下放防滑垫;拆除厕所和卧室的门锁。

2.3 老年痴呆病人的护理技巧

2.3.1 饮食

摄入高蛋白饮食可使脑细胞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增高, 脑细胞功能活跃[7]。因此, 老年痴呆病人应多食鱼、瘦肉、蛋类、豆制品、谷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8], 而卵磷脂是神经系统所需的重要物质, 常食花生可延缓脑功能的衰退。此外, 老年痴呆者应多食绿色有机食品, 如蒜头、西红柿、果仁等;少食油炸类、加工类、腌制类等食品;食物应富含纤维素以防便秘, 如果病人容易噎住, 可将食物切碎给一些软食, 并保证每天摄取足够的水分;每天至少陪病人吃1顿饭, 以增加感情的交流。

2.3.2 衣物和装饰品

避免病人自行选择衣物, 从衣柜或抽屉拿走不合季节或很少穿的衣物, 拿出病人以前常穿的衣物;选择简单、易穿的衣物, 尽可能避免衣物有拉链、搭扣等;考虑病人以前的习惯及爱好, 注意避免穿高跟的鞋子、太长或太大的裙子及裤子, 过大的袖子容易被家具或门把手挂住。对于判断力下降而不知季节变化者, 应判断季节变化, 督促或协助病人及时增减衣服, 避免感冒。

2.3.3 洗澡

尽可能与原来习惯保持一致, 事先准备好所用物品, 如毛巾、香皂、洗发水、衣物等, 在病人进浴室前调好水温, 使病人感到平静、温和、有安全感, 鼓励病人尽可能不要其他人的帮助, 整个洗澡过程中要与病人进行交谈, 检查皮肤上有无疹子和划痕, 干性皮肤可使用润肤露。注意要使用橡胶浴盆垫、橡胶座、防滑拖鞋, 不要使用油类产品以免滑倒;将电器及剃须刀放在病人不易拿到的地方, 不要锁浴室的门。

2.3.4 牙齿护理

准备牙刷并演示如何刷牙, 如果病人不能刷牙并拒绝帮助, 可准备口腔护理液来清洗口腔。

2.3.5 二便护理

在卫生间门上贴一个彩色或明显的标识, 以便病人更易发现。提示病人定时排便、排尿, 并注意观察病人的表现, 如坐立不安或焦急提示病人可能要排便、排尿, 帮助病人有一个舒服的体位。如果病人排尿困难, 可用流水声来诱导排尿;睡觉前2 h控制饮水量, 在床边放置便盆可能有所帮助。对大小便失禁者应做好二便护理, 保持床单位的柔软平整及皮肤清洁干燥, 防止压疮发生。

2.3.6 睡眠

尽可能减少病人午睡时间, 难以入睡时可服用弱效的镇静药。锁好通向外面的门窗等, 餐后散步及少量运动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睡眠环境应安静, 灯光柔和 (但不要完全黑暗) , 最好放一个床头灯。

2.3.7 活动

了解病人患病前喜欢的各类活动, 观察病人所能承受的活动,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 鼓励病人从事这些活动。有的病人常常会喜欢一些户外活动, 如散步、骑车等。可以在看护者的陪同下适当进行这些活动。对晚期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应做好被动运动, 勤翻身、按摩、活动肢体关节, 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2.3.8 沟通与交流

痴呆老人有被关注、被理解的心理需求, 应了解病人过去的生活习惯和喜好, 选择其感兴趣的话题。交流时多予以鼓励性的言辞, 增进病人的良好情绪[9]。由于痴呆老人常存在理解力下降, 因此, 为帮助病人理解可夸大面部表情, 并配合适当手势等身体语言, 必要时可运用触摸, 如轻轻握住病人的手、挽住病人的胳膊等, 稳定其情绪, 增强安全感, 以增强交流效果。

3 小结

老年人居家护理 篇3

关键词 老年人 居家护理 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02-0027

介护是对老年人或因身心障碍导致日常生活困难的人,进行专业性援助为基础,从满足被介护者身体、精神、社会各方面要求,确保其成长、进步的健康生活为目标,最终使被介护者能够达到满意的自立生活。通俗地说,介护的理念是指对人的日常生活的护助及照顾,它包含了支援自立生活,实现与一般人一样的生活,维护及尊重基本人权,援助自我实现等[1]。日本是世界上较早开展老年介护服务的国家之一。为提升杨浦区为老服务水平,自2010年起杨浦区卫生局在学习、借鉴日本介护服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实际,探索杨浦区老年人介护服务模式,报告如下。

1 问题的提出及其相关概念

中国是未富先老的国家,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在独生子女政策实行30年后,上海不得不面对着这样的现实:到2008年,上海户籍人口已经连续17年负增长,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21.00%,18岁~34岁人群占24.00%,17岁以下的人口数量只占11.00%,上海老龄化趋势十分明显[2]。

我国老年护理服务主要分为老年护理院、养老院、家庭病床和居家养老4个方面。据杨浦区平凉和大桥街道60岁以上老人 “介护式家庭病床居民需求调查”,在3226份有效问卷中,对介护式家庭病床护理服务有需求的有2034份,需求率为63.05%。在需求人群中,生活完全自理的占68.53%、基本自理的占15.93%,需要他人部分帮助的占5.48%,完全需要他人帮助的占3.81%。有80.63%的老年人均为家庭养老,74.00%的老年人患有2种或2种以上疾病。可见大多数的老年护理服务需要通过家庭病床和居家养老的途径来展开,显示出以家庭为单位的老年护理服务具有迫切的现实需要。

2 杨浦区居家护理的实践

居家护理应包括专业基础护理、心理与人文关怀和生活照顾。借鉴日本介护理念,杨浦区探索了实施了“沪东模式”即家庭病床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模式和“大桥模式”即项目化介护式护理服务模式。介护服务流程分3个步骤,见图1。

1)老年介护服务需求评估。建立“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的等级评价标准是介护服务计划制订和实施的首要步骤。通过老年介护服务需求评估,可以对被服务老人的身体、心理、自理能力、智力状况等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估,以便根据老年人的不同身体状况,确保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老年人得到合理的照顾。

2)提供社区老年介护护理服务。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杨浦区分别为320名患者提供了老年介护服务,以医学专业护理人员定期为居家、患有慢性疾病和疾病后遗症、独立生活有困难的老人提供专业的护理、心理和人文关怀服务;并通过示范带教,使家人或社会人(保姆、志愿者等)学会专业的、非创伤性的、个体化的基础护理技能,成为既掌握一定专业基础护理技能,又能照顾老人日常生活起居的“介护员”。具体模式分为“家庭病床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模式”和“项目化介护式护理服务模式”。

家庭病床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即在居家养老的基础上,由专门护理机构派出“介护员”,上门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与医院护理模式相同的医疗护理服务。“介护式”家庭病床服务团队由医生、护士、康复师和护工组成,他们进社区到患者家中提供基础护理,为他们换药、输液、验血、注射、协助进行康复训练,并经常随访病情变化和进行及时干预。

项目化介护式护理服务模式采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非政府公益性社区护理服务站合作的模式,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提供目前医疗卫生机构无法满足的、多层次的、公益性延伸健康服务,从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与基础护理的服务链。除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出的专业护士外,“介护员”都曾当过家政人员、医院护工,他们在上岗前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并且获得上海红十字会介护培训上岗证。“介护员”为不便去医院的患者进行输液、翻身、压疮、口腔等基础护理,此外还将为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及日间看护服务。如果有需要,还将提供临终关怀的服务。

3)服务效果评价。结合社区家庭护理服务的特点,充分考虑影响家庭护理工作量和工作效率的各种因素,如服务方式、服务对象、环境条件、工作时间等,研制适用于社区家庭护理服务的质量评价体系,使介护式家庭病床服务的业务管理和绩效评估有科学正规的依据。在此基础上,进行介护式护理服务的质量考评,考评内容包括服务的及时性、举止言行、服务技术、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等。并作为分配和继续聘用的依据。

3 体会

3.1 居家护理呼吁社会更多关注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护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尽管政府已经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机构养老护理仍然是杯水车薪,完全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护理需求。由于中国地方大,老年人口多,鼓励老年人居家护理和社区养老无疑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居家养老”的发展,一定要坚持“政府主导,卫生唱戏,社会参与”的原则。政府主导是当前推进老年“介护护理服务”工作的关键因素。同时,要积极培育社区“介护员”队伍,发展为老服务社会志愿者,动员、组织和引导社会志愿者加入为老服务队伍,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无偿、低偿的公益性服务。在条件成熟的社区积极探索引入市场机制,引导社会服务机构参与养老服务,发挥他们在社区老年“介护式”护理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在确保享受低保老人、独居老人、重点优抚对象、空巢老人、有突出贡献的老人护理服务需求的同时,为其他社会老人提供有偿和低偿的“居家养老护理”服务。

3.2 合理调整居家护理收费价格

合理的居家护理收费是“老年护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居家护理收费价格要区别于机构护理的价格,要充分考虑护理人员、介护员和其他医务人员上门的时间和出行成本,适当提高居家护理的收费价格,是调动居家护理服务人员积极性的基础之一。目前本市家庭病床收费和上门护理收费价格远低于成本,且目前家床的基础护理费不列入医疗保险项目中,不利于推广居家护理工作。

要拉开居家护理与医疗机构护理的自费承担比例,让更多老人接受居家护理。要建立居家护理的合理经济补偿机制,加大政府的基本投入、将其纳入医疗保险的范围并提高其限额,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途径[3~6]。

3.3 发挥社区护士在介护服务中的骨干作用

居家护理必须由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护理人员担任,目前公立护理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受人员编制的限制,已经很难承受居家护理的工作。解决上门护理的人力资源难题,可通过聘用刚退休的护士作为护理人员来解决,她们护理技术较好,有丰富的护理经验,搭配通过培训的医院护工、家人和社会人(保姆、志愿者等)作为“介护员”,组成居家护理团队,开展介护式居家护理。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下,居家护理工作由公立医疗机构承担,更能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居家护理团队由各区护理医院统一管理,有利于统一服务标准和质量控制,且更有利于双向转诊(医院—护理院—家庭、养老院)。将家庭与养老机构和护理机构结合成为联合体,使社会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3.4 注重社区介护服务队伍的培养

发展社区介护服务“介护员”的培训至关重要,因为绝大多数的介护服务全由他们完成。介护员的规范化培训,一方面要结合大专院校护理教育,积极开展社区介护工作人员的师资培养;另一方面要扩宽培训渠道,开展社区护士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建立社区护士师上岗资格制度。社区护士再进入社区和家庭,广泛开展家庭人员和志愿者护理技能的培训,使有老人护理需求的家庭人员和志愿者都能掌握基本的护理技能,都能成为基本合格的“介护员”,从而保证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更适应上海的实际情况,同时保证工作开展的质量。

3.5 不断完善老年人介护服务的各项制度

建立适合国情和上海市实际情况的“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的需求等级评价、收费标准和筹资补偿机制。根据服务对象的生活自理情况和实际服务需要确定介护服务内容,既满足需要居家护理服务对象、尤其是处于经济弱势群体老人的护理服务需求,同时防止居家护理服务出现“高需要、低利用”的现象[3]。

研制适用于社区家庭护理服务的质量评价体系,使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的业务管理和绩效评估有科学正规的依据。在此基础上,不断规范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的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标准、收费价格,使介护式居家护理可持续发展,不断适应社会老龄化对社区卫生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民。

参考文献

[1]熊仿杰,袁惠章.老年介护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4-16.

[2]张勘,董伟.社区失能老人长期照料的现况和政策建议[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09,2(9):48-52.

[3]孙敏,刘丹萍,李宁秀.高龄老人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2,16(1):492-511.

[4]陆燕飞,邵宝蓉. 家庭病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价值和改革思考[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3,15(9):478-479.

[5]杨柳,吴涛,张菊英.我国 家庭病床的现状与展望[J].现代预防医学,2004,31(6):821-822.

[6]杨春华.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困境和出路[J].前沿,2009(8):161-163.

(收稿日期:2011-11-15)

居家护理作业 篇4

张先生70岁,退休干部,身体健康,张太太,66岁,有高血压病史6年,服用心痛定(5mg/次、2次/日)血压控制在140/85 mmHg左右,儿子,35岁,外企职工,因工作关系,常海外出差,儿媳,33岁,某高校教师,工作繁忙,早7点出门,晚上8点归宅,小孙孙1岁6个月,尚未入幼儿园,平日由张太太、张先生照顾。张太太,自觉无症状自行减口服药量,近半月头痛、头晕、乏力、视力模糊,自行将心痛定次数增加为每日3次,仍不见好转,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现血压150/95mmHg(服药后);查眼底显示视网膜动脉变细;血脂略高;血糖正常。其父及姐姐均有高血压病史,经主管医师诊断为高血压,列入居家护理服务对象。张太太平日味口比较重,喜欢偏咸、油腻的食物,不爱运动,有烟酒嗜好,日常生活能力正常,喜欢看电视、打麻将等娱乐活动,无宗教信仰。近日睡眠不规律、烦躁易怒,他们住在一处普通居民小区,刚刚购入11层3居室,双卫生间、双浴室的新房,准备装修。两位老人初中文化,对高血压的认识不足,误以为可以自行调整服药量控制血压;由于此次的病情加重,使病人及家属对居家护理的期望较高,希望能得到医务人员的帮助。家庭关系融洽。经济状况和家庭支持系统良好。

根据以上信息,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请根据张先生家的健康需要,对张先生家的厨房、客厅、卧室、卫生间、浴室、阳台、窗户等装修提出建设性意见(28分)。意见:环境安静舒适,室内保持适当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新鲜。

居住环境的好坏,可直接影响高血压患者的情绪及睡眠等,而良好的居住环境有助于稳定和降低血压,有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自觉症状。所以,为了促进高血压患者的康复,必须创造一个相对安静、舒适、整洁、美观和幽雅的居住环境。这是对张先生家装修的整体要求。

厨房:要求通风良好,空气流通,尽量安装抽油烟机,抽油烟机要求噪音较小,否则会影响到病人的心情,保持厨房内空气新鲜。

客厅:作为一个公共区域,也许是病人一天中呆的最长时间的地方,首先要保证空间比较宽阔,不会给人呢压抑的感觉,其次就是装修风格尽量使温馨的,避免对比比较强烈的颜色,使患者置身其间心情是愉悦的。然后就是避免噪音,如电视机不要太大声,可以专门开辟一块小地方供小孩子玩耍,上面铺上厚地毯,减少不必要的噪音,也可以减少孩子被摔到的危险,利于患者良好情绪的保持。

卧室:通风良好,温度和湿度适宜,冬季温度一般为16℃~24℃,夏季一般

为27℃~32℃,湿度一般为50%~60%,可以靠加湿器来调节。居室内的床铺要高低合适而舒适,枕头应柔软,被褥不要太重、太厚,以保暖性能好的羽绒、丝棉制品为佳。居室内的陈设装饰,以简明、实用、整齐并留有一定的空间为原则,应避免拥挤、杂乱,以减少患者压抑、烦闷的感觉。居室内的墙壁、窗帘、床罩等,以淡绿、淡蓝、洁白等柔和而偏于冷色的色调为佳,再适当点缀一些书画、花卉、盆景等,可使患者心旷神怡,有利于降低和稳定血压。

卫生间,浴室:一定要有防滑措施,可以铺防滑的地板砖,专门配备防滑的鞋子。在卫生间、浴室必要的位置装上扶手,是患者站起时有支撑,避免突然站起,造成体位性低血压。浴室中要有良好的供暖措施,减少患者受凉的几率。最好选用热水器,可以自动控制水温,避免水突然加热。①使用座便器,且在必要的地方设置扶手。②安装紧急报警装置,以便发生危险。③防滑、防污地面。且地面无台阶,厕所门以及厕所走廊间不应该设置台阶。④容易开关的大门和使用方便的开关以及灯有较强的照明度。

阳台:阳台最好是密闭的,这样冬天可以在上面自由活动。还可以在阳台上种植一些绿色植物,不仅可以改善室内的空气,也可以让患者的血压稳定下来。

窗户:窗户向阳,保证室内光线 充足、柔和,要有合理的照明,过于昏暗、缺乏阳光的卧室,容易使人感到疲惫,并加重患者孤独感,于高血压病的治疗不利。窗户的密闭性一定要好,可以保证家里的温度。

2.请写出护理评估的内容(10分)。

1.病史现病史、用药情况、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2.日常生活情况及心里社会史生活史、生活习惯、日常生活能力、兴趣爱好、认知及判断能力等。

3.家庭环境情况家庭成员的构成和数量、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居住条件及居住环境。

社会经济情况

4.资源使用情况社区资源、家庭资源

5.对疾病及居家护理的认识

3.请写出张太太的护理诊断(10分)。

1.疼痛 与血压升高有关

2.有受伤的危险与血压增高致头晕、视力模糊

3.知识缺乏与缺乏原发性高血压饮食、药物治疗等方面知识有关

4.焦虑与血压控制不满意有关

5.营养失调 高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过多、缺少运动有关

6.潜在并发症高血压急症、脑血管意外、心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

4.请对张太太做健康教育(12分)。

⑴疾病知识的指导,告知病人现在病情加重,服药后血压150/95mmHg,大概已经达到2级高血压的水平,这时候一定要调整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以免诱发高血压再次增高。

⑵饮食指导,饮食宜清淡,戒烟酒,限钠盐,限脂肪摄入。.少食多餐⑶运动指导,患者66岁,2级高血压水平,要选择较舒缓的运动方式,如步

行,太极拳等,大概运动30分钟左右适宜。每天散步30分钟是一项有益的运动,但应避免爬楼梯,若必须爬楼梯,速度应放慢,爬数阶楼梯即休息几种钟。平时应避免提重物或自高处取物,因屏气用力会导致血压升高。.鼓励从事有兴趣的娱乐活动,但不宜参加能造成精神紧张的刺激性活动。如可以养花、养鸟、画画、书法等。但不宜打麻将、下棋。

(四)家庭环境指导

⑷一定不可自行调整服药量降低血压,坚持长期服药,不可停服、补服等。

5.病情监测的指导:教会病人和家属正确的家庭血压监测方法,并指导病人定期复查,以便有效控制血压。患者是中危者,每1~3个月随诊1次

5.请写出针对张太太的护理措施(20分)

(一)增进病人的心理健康

1.安排安静的环境,减少可能影响病人情绪激动的因素。

2.解释要做的诊断检查及治疗措施,减轻病人的焦虑、不安。

3.协助病人合理安排生活,保持活动与休息平衡,保持生活规律,每天应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午餐后休息30~60分钟,可使紧张的身心得到放松。

4.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二)合理膳食

1.低盐饮食限制钠盐摄入,一般每日摄入食盐量以不超过6g为宜。低盐饮食配合利尿剂使用,可促进利尿剂的效果。应禁食含钠高的食物,如熏肉、熏鱼、肉酱、香肠、罐头食品、蜜饯、汽水等。

2.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应适当限制饱和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如猪油、牛油、牡蛎、鱼籽、内脏、蛋黄等。

3.补充适量蛋白质。

4.限制饮酒及避免刺激性饮料,如咖啡、浓茶、可乐等。

5.摄入低热量或中等热量的均衡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因热量过高容易肥胖,使心脏负担增加,导致血压升高。

6.少食多餐因进食过饱,会增加心脏负担。

(三)适当运动

1.制定适度的运动计划每天散步30分钟是一项有益的运动,但应避免爬楼梯,若必须爬楼梯,速度应放慢,爬数阶楼梯即休息几种钟。

2.平时应避免提重物或自高处取物,因屏气用力会导致血压升高。

3.鼓励从事有兴趣的娱乐活动,但不宜参加能造成精神紧张的刺激性活动。如可以养花、养鸟、画画、书法等。但不宜打麻将、下棋。

(四)家庭环境指导

环境安静舒适,室内保持适当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新鲜。冬季注意保暖,外出时应戴帽子和手套,穿外套及毛袜,以免因寒冷刺激使血压升高。

(五)用药指导

1.遵医嘱服药只服用医嘱规定的药物,不可根据自身感觉血压高或低来增减药物。

2.必须准时服药 绝不能忘记吃药或试图在下次吃药时补吃漏服的剂量。

3.避免突然停药 否则可能导致血压突然升高。

4.观察药物副作用服药后如有副作用出现,应通知医师处理。

5.预防和处理体位性低血压许多治疗高血压的药物都有体位性低血压的副作

用,其症状有晕倒、眩晕、头昏眼花、恶心等。护士应教导病人预防和处理的方法。

1)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方法:①避免洗热水澡、大量饮酒、剧烈运动后立即停止引起的血管扩张所致的血压下降。②变换姿势宜缓慢,使循环系统有足够的时间适应姿势的改变。③避免站立太久,特别是服药后的最初几个小时,因为站立时会使腿部血管扩张,血液淤积在下肢,脑部或其他重要器官的血流量减少,导致昏倒。④预防便秘。因便秘会使降压药的吸收增加或变得不规则,导致血压下降。⑤下床活动时应穿上弹性袜,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少腿部的血液淤积。

2)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时的处理方法:①立即采取仰卧位,下肢抬高,增加脑血流量。②若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指导病人起床活动时应先穿上弹性袜再离床活动。

6.定期复查指导病人定期到医院复查,便于早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若血压控制不满意或有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就诊。

(六)指导血压计的使用

教会病人家属正确使用血压计测量血压的方法,帮助病人创造在家中自测血压的条件,教会病人及家属准确判断测量的血压数值,以便能动态监测血压变化,正确判断降压效果。密切观察血压时,应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尽量在病人舒适的情况下测量血压,防止外来因素的影响。

1.保持一定的姿势五分钟后进行测量。

2.测量前半小时不可进食、吸烟、运动或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

3.手臂不可被衣袖口束缚。

4.在安静的房间内测量。

(七)预防并发症

预防脑血管疾病、心脏衰竭、肾衰竭以及视网膜病变等高血压的四大并发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避免危险因素教导病人理解保持良好心态和遵医嘱服药对于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的重要意义。平时注意遵照医嘱服药,规律测量血压,选择适当的饮食,保证每日充足的休息与睡眠,避免情绪紧张。

2.病情监测定期监测血压,如发现血压急剧升高、剧烈头痛、呕吐、大汗、视力模糊、面色及神智改变、肢体运动障碍等症状,立即通知医师。注意观察头痛的性质、精神状态及语言能力,以便及早发现有无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注意观察有无心脏衰竭、冠心病及肾衰竭的临床表现,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6.请针对该家族进行健康教育(10分)。

⑴如果有家族遗传史一定要定时体检,及时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

⑵避免危险因素,饮食方面一定要清淡,戒烟酒,减少刺激性食物的食用。限盐限脂的的摄入,多食用一些降压减脂的食物。

⑶平时多运动,使体重保持在一定的水平,避免超重,增加患病的几率。⑷保证充足的睡眠,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午睡,尽量少熬夜。

⑸心情一定要保持愉悦,不要有太大的压力,有适当的减压方式。

7.请写出居家访问的步骤与内容(10分)。

⑴准备:确定访视对象,高血压患者张太太;确定访视目的,普及高血压疾病的知识,做好用药指导,饮食指导,教会监测血压;家庭资料、物品准备,准备一

些高血压知识的小册子,可利用患者家中自备的血压计,教会患者正确使用血压计。

⑵实际访视:分为初次访视和联续性访视。因为病人及家属对居家护理的期望较高,所以初次访视相对来说会比较容易,向患者做自我介绍,询问患者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同时告知患者所享有的权利。联续性的访视则是护士对上次访视计划进行评价和修订后,制定下次的访视计划并按新计划进行护理和指导,同时不断的收集资料,为以后的访视提供充分的依据。

收集资料之后在患者家里可以做一些比较简单的护理操作,例如测量一下血压,和患者商量一下她的健康食谱。谈话过程宜安静,排除干扰因素。

⑶预约下次访视及访视记录:预约访视,据张太太病情安排下次访视时间并记录。还要留下双方的联系电话。对访视中的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笔录。⑷访视评价;及时总结访视的效果,并根据情况调整方案。

小孩子退烧的居家护理方法 篇5

2、切勿多睡冰枕,因冰枕易使局部温度降得

3、可考虑以多喝开水、温水拭浴或温水浸浴至体表血管扩张、加速散热(即流汗)等方式来退烧。太快而引起不适。

4、多让宝宝休息,减少体能上的消耗,使体内能量完全投入于对抗细菌病毒的侵害。

5、若宝宝有热痉挛病史时,所有退烧动作皆该提早施行,即原来应要超过38.5℃才使用的退烧药剂,则应提前0.5℃,即当宝宝热热到38℃就要使用,

老年人的社区护理 篇6

在为老年人提供护理时,社区护士应当通过健康评估,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治疗、护理、康复、转诊服务,以及培训照顾者等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保健及护理措施,以满足老年人的各种生理、心理需求,使老年人实现健康老龄化。

(一)指导老年人自我保健

社区中有些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或虽然有慢性病但无明显的残障,对这些老人,社区护士的工作重点应当是指导老年人自我保健,增强其自我照顾能力,提高健康水平,预防疾病和损伤。

1.提高预防自理缺陷的意识 社区老年人保健的宗旨是协助和维持其自理能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防止废用加速老化导致生活上的依赖或残障。社区护士应通过健康教育使老年人认识到自我照顾与帮助他人同样是有价值的社会活动,从而使其自觉自愿地在生活上克服和预防自理缺陷。

2.培养自我观察与判断能力 通过健康教育,社区护士要教会老年人通过视、听、嗅、触的方法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或疾病的早期症状,掌握自身健康的薄弱环节,指导他们一旦发现异常症状或体征时要及时咨询,主动寻求帮助,以免延误诊断治疗。

3.指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老年人要起居有规律和保持充足睡眠;合理的营养膳食与充足饮水;戒烟,控制饮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运动;进行心理调适,保持心理平衡。

(二)创造良好的居家环境

指导老年人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居室采光要充分,每日定时通风2~3次,每次20~30min,室温夏季保持在26~28℃,冬季20~22℃,湿度50%左右;同时,医.学教育

网搜集整理要保障居室地面平坦,防滑,室内按需要设保护设备等。

(三)合理膳食

社区护士推荐给老年人的膳食原则应当是:①食物要粗细搭配,易于消化。②积极参加适度体力活动,保持能量平衡。另外,由于老年人渴觉不敏感,常常是感到口渴时已处于轻

度脱水状态,因此,一般状况下应督促老年人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ml.(四)良好的睡眠

老年人由于新陈代谢减慢及体力活动减少,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因此睡眠时间减少,每天6h左右。对于睡眠质量下降的老年人,社区护士可指导其采用如下方法促进睡眠:

1.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2.情绪安定,劳逸结合;3.创造适宜的睡眠环境;

老年人居家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收缩压≥140 mm Hg和舒张压<90 mm Hg的患者即为高血压患者, 将某社区的2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 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为100例高血压患者。试验组的100例患者中, 包括女性患者40例, 男性患者60例。年龄50~77岁, 平均年龄 (65.48±7.94) 岁。对照组100例患者中, 包括女性患者45例, 男性患者55例。年龄53~76岁, 平均年龄 (65.12±7.43) 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结构、患病时间方面基本保持一致, 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 试验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社区医院医师的药物治疗方案, 并为每一位患者准备同样的“高血压防治知识手册”, 对照组的100例高血压患者每季度接受一次随访, 并对每位对照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2]。试验组的患者在接受每一度以此随访的基础之上, 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具体的居家护理, 包括对患者的饮食情况、身体锻炼情况、定期检测、用药方面给予辅导, 并为试验组的患者进行保健常识的普及。在饮食方面, 为试验组的患者介绍日常饮食的营养含量, 并推荐合理膳食, 同时, 限制食盐的食用量, 禁止腌制小菜。在运用锻炼方面, 要求每天完成1~2个运用单位的运动。在定期检测方面, 在日常的居家护理中, 要关注患者的血压, 应定时间、定部位、定专人的进行血压测量, 并做好记录。在服药方面, 根据血压的具体情况, 每天为患者定量服药, 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1.3 血压控制率。

优:患者通过治疗, 在每年9个月的时间里, 血压值控制在140/90 mm Hg以下即为优。良:患者通过治疗, 在每年的6~8个月的时间里, 其血压能够控制在140/90 mm Hg以下即为良。差:患者通过临床治疗, 在每年多于6个月的时间里, 血压控制在140/90 mm Hg以上即为差。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某社区的2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 试验组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 (90/100) 明显大于对照组的50.0% (50/100) , 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3.1 居家护理的意义:

针对患者的很多不良行为, 进行相应的行为矫正, 并在此基础之上, 使患者的行为向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如果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包括:合理饮食、科学的锻炼、定期的检查、心理健康平衡、遵守医师的用药等[3], 这样的生活方式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通过大量试验研究表明, 高血压疾病是多基因和多环境因素的疾病, 同时, 高血压疾病不仅与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且还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如果患者持有科学健康的信念, 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患者除去不良嗜好和不合理的生活方式, 从而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在本次试验研究中,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居家护理, 针对患者日常的不良行为进行有效的干预, 可以使患者的饮食情况逐渐趋于合理, 并且在身体锻炼、规则服药方面逐渐得到改善, 最终使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下来。这说明高血压疾病与人的行为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4], 也证明了居家护理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良好实施效果。

3.2 居家护理的作用:

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 高血压疾病是比较常见的疾病, 而且老年人的高血压发病率较高。通过对近几年高血压发病的具体情况进行实际调查, 表明高血压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 高血压疾病还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家庭负担, 甚至使一般家庭越来越难承受。目前高血压的医疗资源是有限的, 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 必须预防和控制老年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 需要减少其痛苦, 并在此基础之上, 延长老年患者的寿命, 同时提高患者的成活质量。居家护理已经成为治疗社区老年高血压疾病的主要手段, 通过在社区的大力协助下, 居家护理在治疗老年高血压疾病过程中效果非常明显[5]。在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居家护理时, 其投资较少, 并能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方面, 发挥着重要作用, 居家护理的方式已经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采用居家护理的方式进行社区老年高血压的治疗, 不仅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保健意识, 还有利于扩大疗效。

总之, 居家护理在社区老年高血压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满意成效, 患者的血压得到了明显的降低和控制, 其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居家护理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择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2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 并将200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各有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对照组的100例患者接受正常药物治疗, 试验组在接受正常药物治疗的基础之上, 并结合居家护理治疗手段, 针对患者的饮食情况、身体锻炼情况、用药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结果 对照组的患者通过接受常规治疗, 试验组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 结合居家护理手段。结果试验组的100例患者在血压控制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方面, 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居家护理治疗社区老年高血压疾病, 研究结果表明, 居家护理能够有效控制高血压, 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居家护理,社会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蔡兰英, 苏月巧, 王俊霞, 等.社区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行为干预的效果探讨[J].河北医药, 2007, 29 (3) :274-275.

[2]詹桦, 张玉梅.20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行为干预的护理效果[J].现代医院, 2008, 8 (7) :91-92.

[3]王素娟.实施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访视的效果与评价[J].现代医院, 2008, 8 (2) :147-148.

[4]王雪霞.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规范化管理与效果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 (中旬刊) , 2013, 23 (8) :822-822.

日本老年人为何青睐居家养老 篇8

笔者曾在日本一些地方城市做调查,发现由于当地年轻人纷纷到大城市去生活,加之年轻夫妻不生或少生孩子的现象突出,导致当地老年人口比例攀升,年轻人寥寥无几,老年人比比皆是。

同时,由于购买力下降,一些原本繁华的商业街萧条冷落,经济不振,城市缺乏活力。养老问题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在我们与当地日本人交谈时,养老话题频频出现,显示出日本人对于养老问题的异常关注。

从机构养老到居家养老

战后以来,日本的养老政策经历了从家庭养老到机构养老,又从机构养老到居家养老的转变。

传统日本社会,针对卧床不起老人主要依靠家庭成员进行照料和护理。在几代人共同生活的大家庭,家庭成员轮流照料和护理卧床不起的老人,还勉强可以做到。而战后,随着五六十年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日本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大家庭不断减少,核心家庭持续增加。家庭成员的减少使得家庭中对老年人的照顾和护理难以为继。另外,传统大家庭中承担照顾和护理老年人的主要是女性,但随着女性高学历化以及女性就业率的不断升高,比起在家里照顾老人,女性似乎更愿意外出工作。

针对家庭出现的这一系列变化,日本政府开始探索社会化养老服务。1963年制定了被称为“老人宪章”的《老年福利法》,强调国家应通过兴建福利设施,对家中养老有困难的老人进行养老护理,以保障老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稳定。这一时期,日本一度模仿西方模式,投巨资在远离城市的郊区及风景优美环境中兴建养老院、养老公寓等福利设施。令政府始料不及的是,虽然养老设施所处自然环境优美,服务人性化,但由于远离城市、交通不便,影响了子女对老人的探望。老人们远离了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备感寂寞。有些养老设施收费较高,也阻碍了一些对养老护理有迫切需求的老年人入住。随着需要护理的老年人数不断增长,兴建规模庞大的养老设施,无疑会加重社会负担,政府也很难承受。

日本老人更青睐居家养老

20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开始反思养老服务政策和养老理念。1982年制定《老人保健法》强调市町村是老年人保健实施的社会基础,老年护理服务开始由机构服务向居家服务转变。1989年开始推行“黄金计划”,以市町村为依托开展家庭看护服务。1994年的“新黄金计划”完善了以居家养老为中心的市町村老年服务体系。2000年4月实施的《护理保险制度》改变了过去过多依赖政府的传统,与保险相结合,由政府、社会保险和个人三者共同承担费用,将护理制度从一种社会福利制度转变为一种社会保险制度。与此同时,政府重视民间的力量,鼓励地方公共团体、社会福利法人、志愿者、民间企业、非营利组织都参与到养老服务事业中来。

比起入住养老院,日本老年人似乎更青睐于居家养老。有调查显示,有42.2%的男性、30.2%的女性老年人希望居家养老。日本的居家养老是将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的优势结合在一起,由国家、社区、家庭分担的一种制度,服务多元灵活。为了让老年人在自己住惯的地区能够有尊严地生活,日本政府正在积极构建全社会支持的居家养老的社会化服务,即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社会化服务来解决其日常生活困难和对其进行精神慰藉。

日本老年人的养老费用主要依靠养老保险,《护理保险法》规定年满40岁的公民必须加入并缴纳护理保险费,享受护理保险服务须等到65岁以后。但对于不满65岁且加入护理保险的中老年人,如患有早期痴呆、脑血管疾患等15种疾病,可享受护理保险服务。参保人需依据身体状况而评定护理等级,如认定有护理必要,以护理保险给付的形式,本人承担1成,保险负担9成。老年人可根据自己不同的身体状况,选择上门服务、日托服务、短托服务、长期照料等养老方式。

上门护理服务是由家庭访问护理员到服务对象家中,提供身体和生活上的护理及康复指导。如为老年人提供洗浴、如厕、进食等日常生活方面的基本护理服务,以及从事咨询、看护、康复训练等服务。目前,日本各地都设有大大小小的日间照护服务中心。有专车负责白天将需要护理的老人接来,晚上再送回家。笔者曾参观过几家日间照护服务中心,了解到前来接受服务的老人多为 65岁以上行动不便、具有某种身体障碍或者精神障碍、难以进行日常生活的老年人。老人们在服务中心接受各种服务,包括吃饭、洗澡、陪伴、进行康复训练。

近年来,一种小规模多功能的综合性养老护理服务很受欢迎,是将上门护理、日间照护中心与短期入住的短托组合在一起,规定每天来接受服务的人员在15名以下,住宿人员在9名以下,每天利用设施的登记者在25名以下。这些设施大都建在老年人日常的生活圈内,规模小,不需要购进很多设备,有些是普通民宅改造而成的,有客厅、厨房、餐厅、浴室,也有短期可入住的单人间,能较好地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需求。

随着失智老年人的增多,针对失智老人的集体公寓,托老所、小规模特别养护老人院等发展很快,尤其是人性化的养老护理服务令人称道。

一些设施为了减缓痴呆症老年人病情的进展,利用空地开辟小菜园,让老年人亲近泥土,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体会收获的乐趣。为了让老年人体现自我价值,也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笔者在一家日间照护服务中心看到一位老婆婆正开心地在工作人员指导下收拾桌子。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老婆婆患有轻度老年痴呆症,但很喜欢在厨房里帮忙,他们就分派她一些简单工作。

在家庭中养老的老年人,家人对其长年进行看护难免会产生郁闷、抑郁等心理问题,同时,也会因工作原因或各种突发事件导致对老年人护理出现问题。这种情况下可以申请短托,即短期入住社区的养老设施,原则上1~3个月。家人可以借此机会处理自己的工作或私事,也可以出去旅游,换换心情。由于这些养老设施贴近社区,老年人的子女、孙子、孙女会前来看望,一些养老机构里开辟了咖啡角,让老年人和家人相聚时有个放松的环境。一些养老机构还设置了玩具一角,为让老年人的孙子、孙女来看望时有得玩。他们还负责给社区的孩子们修理玩具,目的是为了加强和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系。在一些传统节日,养老护理设施也会搞开放日,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社区居民参加,为养老设施注入一些新鲜空气。

养老不仅是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长期的话题,预计到2020年,日本7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占到老年人口比重的一半以上。

在日本,针对那些健康的、生活可以自理的老年人,主要是延长其自立和自理能力阶段,延缓其进入需要护理、需要支援的状态。对于那些生活自理能力已下降的高龄老人则尽可能及早发现,根据其身体状况,对其进行日间服务、访问护理等,使老年人在不脱离家庭和社区的情况下安度晚年。

上一篇:爱自己爱生活的名言下一篇:校园安全十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