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绞痛护理

2024-05-12

老年心绞痛护理(精选11篇)

老年心绞痛护理 篇1

摘要: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老年心绞痛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进行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时间以及复发率进行对比。结果经过分析, 观察组患者康复时间少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2.0%, 低于对照组的40.0%,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采用针对性护理, 可有效缩短老年心绞痛患者的治愈时间, 降低复发率, 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老年心绞痛患者,临床护理,探讨

心绞痛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出现供血不足, 导致心肌出现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 其最明显的特点是阵发性胸骨后或心前区出现压榨性疼痛, 劳力性心肌负荷增加时心绞痛发作较频繁。近些年来, 老年心绞痛患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为提高其治疗效果, 必须采用合理的护理措施。本文就我院接收治疗的50例老年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其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老年心绞痛患者, 其中男31例, 女19例, 年龄65~79 (69.3±1.1) 岁。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 两组患者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性护理方法, 主要是对患者疾病康复进行治疗性护理以及生活干预的护理性方法。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 主要包括: (1) 环境护理。主要是指通过对环境的改变进行护理, 在护理的过程中, 把患者置于安静居住环境中。病房卫生保持干净整洁以及通风干燥, 以此来保证患者心情愉悦。其次, 还要注意使病房内患者的被褥和衣物等保持卫生和干净。 (2) 饮食护理。通过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干预, 在饮食上对患者进行严格的控制, 不仅要保证其低盐、低脂, 还要保证不能食用刺激性的食物, 避免患者出现暴饮暴食的现象。还要保证患者积极戒除不良嗜好如烟、酒等。 (3) 治疗护理。通过药用等医疗手段对患者进行护理。在护理的过程中, 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使患者能够根据医生的嘱托和实际病情按时用药。对患者在检查中出现的各项生命体征需要多加留意并详细记录, 在护理过程中发现各种异常情况必须尽快向医生反映, 并及时处理。此外, 在护理中还需要对疼痛发作时的ST段改变进行注意, 必要时需急行冠状动脉造影或手术介入治疗。 (4) 心理护理。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成员之间交谈, 调整患者的情绪状态。在与患者的热切沟通中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 进而在治疗中提高患者的配合度。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P<0.05代表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分析, 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时间少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2.0%, 低于对照组的40.0%,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心绞痛是一种突发性疾病, 在心前区出现压榨性疼痛的同时, 会伴随呼吸困难或者邻近组织、肌肉牵涉性疼痛等症状。通常舌下含服适量的硝酸甘油后相应症状可得到快速缓解[1]。但由于心绞痛的发病上诱因较多, 因此发作较为频繁, 严重者一天内可发病多次, 给患者的生活及工作也带来不便[2]。特别是老年患者, 其生理机能逐渐减弱, 身体素质严重下降, 临床治疗效果有所欠缺。临床合理的护理可提高其疗效, 其中包括根据患者的病症进行环境护理、饮食护理以及治疗护理和心理护理等, 以对心绞痛发作诱发因素加以避免, 同时还能提高心绞痛治疗的远期效果, 缩短患者康复时间[3]。在护理过程中, 护士需保持高度的责任心, 护理技术熟练, 同时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4]。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康复时间及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 (P<0.05) 。由此表明采用针对性护理, 可有效缩短老年心绞痛患者的治愈时间, 降低复发率, 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于建辉, 杨彩虹, 陈敏芝.老年心绞痛患者100例的临床护理[J].中国临保健杂志, 2011, 4 (10) :440-441.

[2]赵凤云, 韩恭祝, 宋玉霞.餐后心绞痛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 2011, 6 (13) :106-107.

[3]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182-184.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国循环杂志, 2007, 11 (33) :222-223.

老年心绞痛护理 篇2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护理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发病率增高,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高,为发现和减少发作的诱发因素,我们对在我院住院的36例老年心绞痛患者进行调查,以探索老年心绞痛的诱因及发生规律,以便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1一般资料

1.1 调查对象

本组病例均为老年患者,男30例,女6例,年龄58~72岁,平均63.7岁。无精神病及意识障碍,并排除癌症等慢性活动性疾病。能用汉语进行交谈并愿意参加调查。生活基本稳定,突然发病,其中发病前未诊断为冠心病4例,发病前已经确诊为冠心病的有32例。全部为油田退休职工。

1.2冠心病类型

不稳定型心绞痛8例,冠心病心衰12例,心律失常11例,陈旧性心肌梗死5例。

1.3 家庭支持

调查中,90%以上患者都与家人同住,且子女已经长大,日常生活由配偶或子女提供健康帮助的分别占35.7%和59.8%。

2 发作情况调查

2.1发作诱因

情绪激动8例(22.2%),排便8例(22.2%),饱餐4例(11.1%),劳累9例(25%),诱因不明7例(19.5%)。

2.2前驱症状

有前驱症状24例,其中,表现为憋气、剧烈心前区疼痛16例,胃部烧灼感2例,呼吸困难伴有心悸6例。

2.3发病时间

主要发作于早6∶00~晚9∶00,睡眠中发作3例。

2.4发作时心电图描记情况

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

3 讨论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或部分分支闭塞,当心脏负荷突然增加,不能满足心肌的需血量,心肌在缺血、低氧时活动的代谢产物刺激心脏内传入性交感神经末梢而产生心绞痛。老年人在原有冠心病的基础上,体内任何细微变化均可导致边缘状态的心肌氧供需平衡失调。本组发病大都在早6∶00~晚9∶00,此段时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加之众多不利因素的影响,易诱发明显心肌缺血导致心绞痛。因此在预测老年心绞痛患者发病危险时,应以心肌病变范围及心功能为主要因素,对心肌病变广泛和心功能差者,应从积极预防诱发因素入手,减少发病诱因。

3.1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指导,尤其对心绞痛患者

本组患者因情绪激动发病8例,证明精神因素对心绞痛的发作有直接关系。焦虑、悲伤、惊恐、过度兴奋等不良刺激,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释放,降低室颤阈值,导致室颤发生。一般认为,患者个体易患素质越高,应激性越强,心理防卫机能越差,内环境稳定程度越低和社会支持越少越易发病。因此护士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订心理康复计划,以作为他们心脏康复治疗的一部分。如可使用生物反馈技术进行松弛训练,有利于降低外周交感紧张度,扩张外周血管和冠脉,减轻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安定患者的情绪并克服无助感。护士对患者应热情,仔细解释各种检查和治疗方法的价值及意义。让患者倾诉内心的体验和感受,以减轻其焦虑和抑郁情绪。此外,散步、打太极拳、练习书法、听音乐等都可以松弛紧张的心理,改善情绪。

3.2饱餐及用力排便可使心律加快、心脏负荷增加而加重心肌缺血和耗氧

用力排便5~10 min可使冠状动脉舒张期血流下降,造成致死性心律失常。但由于忽视两种因素的重要性,使上述原因引发心绞痛还时有发生。因为在生活方式中最困难和易受挫折的就是改变饮食习惯,因此为冠心病患者制定出需选择和避免的某些食物是非常有用的。饮食应摄入低热量、低动物脂肪、低胆固醇、适量蛋白质、丰富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避免刺激性食物,不饮浓茶、咖啡,并戒烟酒,少食多餐,以减轻心脏负担,促使尽快恢复。对便秘患者应积极采取非常有用的措施,如食用香蕉、饮用蜂蜜水或应用缓泻剂等。

3.3过度劳累引发心绞痛、心律失常

本组患者中有9例因活动锻炼及不当劳动诱发剧烈心绞痛,7例因不同体力劳动引发心绞痛。由于老年患者均有冠状动脉病变且有累计多支者,过度劳累可诱发心肌低氧,并可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应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劳动,要以不劳为度。由于心脏病变无法直观,患者所表现的“无能症状”可能往往不易被理解,甚至被人忽视,以致希望患者及其家庭生活方式仍能像以前一样。因此护士应帮助患者及其家属认识是由于心脏病而受到限制,患者必须有足够休息和睡眠,才能保证心脏正常代偿。

3.4冠心病后心率一直较快的患者应注意提高警觉

本组中有2例心率在90~100次/min,其他情况基本稳定,没有心衰的现象。因此本文认为,心率较快患者在进行各种活动之前,应有一个心理平衡阶段或准备阶段,如活动前吸氧,行动应缓慢等。

3.5发病患者有1/4没有按正常要求服药

调查中发现有的患者在家时已经连续多次出现胸闷、心慌等症状,口服药物有所缓解后并没有到医院及时就诊,从而导致了心绞痛的发作。有的患者则根据自我感觉改变服药剂量及时间,如果能决定恢复期继续应用哪些药物的话,那么应在住院期间早些告诉患者有关这些药物的知识,向患者说明药物的特殊用途并给予文字资料作为指导,重点强调定期服药,观察药物副作用。患者回医院门诊或随访时可对其服药方案进行调整,使患者按照治疗计划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

3.6为老年冠心病患者制定详细的出院计划

本组32名患者在此次发病前就已确诊为冠心病,因此出院计划的制定有助于患者顺利地从医院环境过渡到社会环境。而计划的实施必须由患者、家属、医院相互协作来完成。护士在患者入院同时就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护理诊断。护理诊断反映了护士的判断能力,因为诊断来源于他从自己亲自观察中收集起来的记录。这些记录的来源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它可以提供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后的继续护理,并直接对住院期间以及出院后可能发生的变化有一个正确估计,包括各种抢救措施以及患者出院后恢复期应注意的有关内容及实施方法。各种出院计划制定和正确实施,会有益于降低心绞痛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王吉荣. 冠心病患者之友[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张刚武. 冠心病自我康复疗法[M]. 山东:山东科技出版社,.

[3]高润霖. 心血管病治疗指南和建议[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4]黄元铸, 陆风翔. 心脏科床边问题解析[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53例老年患者心绞痛临床分析 篇3

关键词: 老年冠心病心绞痛;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087-01

老年人心绞痛比中年患者要轻得多,原因可能是老年人的痛觉反应减低,另一可能是心脏传出神经被阻断,身体其他部位的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影响。老年患者多数为胸骨后紧缩压迫感、窒息感、闷痛等,真正的绞痛、压榨性疼痛或针刺样疼痛却少见,此外,疼痛发作的时间、放射的部位以及发作的次数,与中年人心绞痛发作无异[1]。选取2012年~2013年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53例心绞痛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22例,年龄58~83岁,平均65岁。其中恶化劳动性心绞痛患者32例,静息心绞痛15例,心肌梗死后心绞痛6例。

1.2 心绞痛的治疗

1.2.1 药物治疗:最常用的药物是硝酸酯类,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冠状动脉,使血管阻力降低,缓解血管痉挛,改善心肌供血。此外,还能舒张动脉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轻左室的后负荷,扩张周身静脉血管,减少回心血,亦减轻左室前负荷,减少心肌耗氧,改善心肌供血。硝酸甘油为速效、短效制剂,心绞痛发作含舌下0.3~0.6mg,1~2分钟起效,可持续20~30分钟,对发作频繁或反复发作者,可静脉滴注,开始剂量5~10μg/min,随病情调整剂量:注意心率及血压的变化。硝酸异山梨醇酯(消心痛):口服剂量5~10mg,每日3次,心绞痛发作时亦可舌下口含5~10mg。硝酸异山梨醇缓释剂:缓解长效制剂20mg,每日2次,口服。单硝基异山梨醇酯缓释长效制剂,每个胶囊含40mg,每日一次,口服。硝酸酯类药物的副作用,可引起脑血管扩张,有搏动性头痛、头晕、恶心、心动过速等,快速制剂舌下含服或静脉点滴时,可引起位置性低血压,甚至晕厥,老年人更易发生,故初次采用该药物应取卧位,且从小剂量开始,注意血压及心率变化[2]。

1.2.2 β受体阻滞剂:具有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缺血压流量的作用,它们可以减少或控制心绞痛的发作,改善缺血型心电图,兼有抗心律失常及降压的作用。阿替洛尔(氨酰心安)口服剂量为12.5~25mg/次,每日1~2次,高龄老年人采取小剂量为宜。心得安口服用量10~20mg/次,每日2~3次,用药期特别注意心率,血压、防止心动过缓及血压过低。美托洛尔口服剂量12.5~25mg/次,每日1~2次。β受体阻滞剂的副作用,心率减慢,抑制房室传导,负性肌力作用,诱发或加重心衰,故对窦性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心功能不全、低血压及肺部疾患病人不宜使用,对长期应用此类药物不可骤停,以防引起"反跳"加重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1.2.3 钙拮抗剂:有强大的扩张冠状动脉作用,增加心肌供血,同时有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射血阻抗以及使血压下降,反射性加强心脏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等作用。硝苯地平口服10~20mg/次,每日3~4次,副作用有头痛、头晕、血压降低心悸,面部潮红,恶心,呕吐,钠潴留及下肢踝部浮肿。氨氯地平口服剂量5mg/次,每日1~2次,肝功能障碍者慎用。硫氮卓酮(合心爽)一般用量为30mg/次,每日3次,老年人患者心率过缓慢或P-R间期延长者。应减量或慎用,对窦房结或房室结功能障碍,房室传导阻滞,心功能不全者则慎用或不用。维拉帕米(异搏定),一般口服剂量为40~80mg,每日1~3次,最大剂量可达48mg/日,该药剂量个体差异较大,老年人固肝功能清除率降低,需减少用量。

1.2.4 抑制腺苷转运和代谢药物:以潘生丁为代表,抑制细胞对腺苷的摄取,抑制磷酸二酯酶,使 cAMP增加,二者均可扩张血管。潘生丁是一种较强的冠状动脉扩张剂,主要作用是扩张小阻力血管;非缺血区阻力血管扩张,反而有可能将血流自缺血区引向非缺血区,形成"冠脉窃流"现象。故一般认为无抗心绞痛作用。然而,潘生丁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如与阿司匹林合用,对防止心肌梗塞是有益的。潘生丁用量为25~50mg/次,每日三次。

2 结果

经药物治疗好转48例(90%),恶化4例,死亡1例,随诊半年复发率为5%。

3 讨论

老年人心绞痛比中年患者要轻得多,原因可能是老年人的痛觉反应减低,另一可能是心脏传出神经被阻断,身体其他部位的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影响。老年患者多数为胸骨后紧缩压迫感、窒息感、闷痛等,真正的绞痛、压榨性疼痛或针刺样疼痛却少见,此外,疼痛发作的时间、放射的部位以及发作的次数,与中年人心绞痛发作无异。老年心绞痛患者的体征,多无特殊征象,对诊断帮助甚小[3]。可以出现心律失常,伴随心绞痛的发作,亦可见窦性心动过缓、过速、窦性停搏及室内或房室间传导阻滞等,心音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心绞痛发作后可出现第四心音,大多数为病理性,有临床意义,此外听诊第一心音减弱或心尖部出现收缩期杂音,可能是因为心绞痛引起心肌缺血、缺氧、乳头肌功能失调,而出现与二尖瓣相似的杂音。心电图检查最为重要,常有缺血型(ST-T改变)或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表现。超声心动图、心肌同位素扫描、冠状动脉造影等均有助于提高老年人心绞痛的诊断率。

心绞痛的处理与中年病人相同。首先要静止下来,停止一切活动,重新安排日常活动。减少活动可使心脏负荷减轻,降低心肌需氧量,心绞痛明显减轻。消除心绞痛发作的各种危险因素,治疗高胆固醇血症,控制体重,防止肥胖,治疗高血压病,禁忌吸烟,保持生活稳定、精神、情绪饱满,防止忧虑、紧张,参加一切力所能及的脑力、体力活动。避免突然加大活动量,防止受寒及饭后运动等。

参考文献

[1]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不稳定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 中华心血管杂志, 2000, 28(3):409-412.

[2] 曲凡.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0):1180-1181.

[3] 俞鳳英.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吉林医学,2007,28(11):1284-1285.

老年非典型性心绞痛的临床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30例老年非典型性心绞痛患者, 男性19例, 女性11例, 年龄62~81岁, 平均年龄 (67±2.4) 岁。其中初发劳累性心绞痛5例, 恶化劳累性心绞痛3例, 自发性心绞痛14例, 混合性心绞痛8例。30例患者均符合WHO心绞痛分型诊断标准。患者临床表现症状有:胸骨后有重物挤压感, 前臂、下颌、牙齿等部位出现放射性疼痛, 有的患者无胸痛感, 但出现过胸部憋闷、呼吸困难, 咽喉部堵塞感等非典型胸痛, 肩胛骨及肩部疼痛, 上消化道及胃部不适或表现为无症状性发病。诱发心绞痛的病因一般包括过度劳累、过饱、情绪激动、吸烟、饮酒、心动过速、着凉、便秘、睡眠不足或前列腺疾病等。

1.2 方法

患者入院时进行常规血压、血脂、血糖、心肌酶化验、动态心电图检查、心脏超声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情发展, 结合自身体质, 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口服硝酸酯类药物, 心绞痛发作时立即舌下含服0.3~0.6 mg硝酸甘油, 口服2.5~5 mg硝酸异山梨酯或口服10~20 mg硝苯地平片, 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 无禁忌证的可使用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将硝酸甘油5~30 mg溶入5%或10%的葡萄糖注射液中, 采用静脉注射的方法注入患者体内。患者病情稳定1周后, 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 检查, 少数病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上心理护理、常规护理和健康指导等护理干预。

2 结果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 4例患者进行了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 (PTCA) , 3例进行支架术, 22例治疗效果显著, 有效治愈6例, 2例患者治疗无效, 总有效率达到93.33%, 临床效果满意。

3 讨论

3.1 临床常规护理

按照心血管疾病护理常规进行, 注意观察患者胸痛发作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和诱发原因等, 患者出现血压降低、皮肤湿冷、尿量减少等现象时要及时报告医师, 给予吸氧和心电图监护, 观察有无心肌梗死的表现。患者心绞痛发作时, 应立即卧床休息, 停止活动, 舌下含服1~2片硝酸甘油片, 注意观察患者症状变化, 如果持续长时间不缓解时, 遵医嘱静滴硝酸甘油, 肌内注射镇痛药, 防止低血压, 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1,2,3]。准确评估患者病情, 计算合适的药物剂量并控制好药物使用的速度。依据患者身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活动和休息计划, 对于久病卧床的患者应逐渐增加活动量, 根据患者的发病规律, 适当活动前服用硝酸甘油起到预防作用。鼓励患者适度运动, 有助于心血管系统恢复, 但是一定要避免剧烈运动, 防止劳累或诱发心绞痛。避免心绞痛的诱发因素, 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 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调整饮食, 进食低热量、低盐、低脂肪的食物, 少食多餐, 多吃水果蔬菜, 多喝水, 保持大便畅通。合理控制饮食, 避免过胖, 避免寒冷刺激。

3.2 心理护理

安排专业护理人员, 做好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工作, 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和心理问题, 针对其心理状况耐心为患者讲解, 帮助消除焦虑感, 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 主动积极配合治疗。出现心绞痛时, 鼓励和安慰患者, 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 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患者病情好转时要给予表扬和称赞, 增强其治疗的信心和治愈的希望。尽可能的消除不良心理状况给心脏和脑血管带来的负面作用, 使其保持平和的心态, 指导患者做好心理自我调节, 保持心情愉快。

3.3 健康指导

指导患者学会自我监护, 避免情绪过于激动。合理健康饮食, 指导患者遵照医嘱按时按计量服药, 定期检查身体, 不吸烟, 定期检测血压, 避免过量脂肪和胆固醇摄入, 松弛身心勿情绪多变, 学会控制情绪,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不要超负荷运动。任何情况下, 一旦发生心绞痛, 应立即停下来休息。指导患者识别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 提高警惕, 一旦服用硝酸酯类药物无效时, 应立即送医院治疗。定期随访。

4 结论

老年患者属于特殊群体, 随着年龄增加, 患者身体各个器官开始衰退, 对疾病刺激和反应的症状经常难以准确表达, 加上多种合并症的发生, 很容易出现误诊漏诊。老年性心绞痛疼痛症状非典型性较多, 鉴别十分困难, 护理人员除了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外, 还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提高临床实践, 不断积累经验, 注重观察监护, 早发现早治疗, 全面客观的评价病情, 及时有效的进行护理, 有针对性的解决患者心理问题, 指导患者健康饮食, 适当运动, 通过护理干预减少心绞痛诱发的病因, 降低复发率, 有效治疗和预防老年非典型性心绞痛的发生。

摘要:目的 对老年人非典型性心绞痛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30例老年非典型性心绞痛患者的具体护理方案。结果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 通过治疗和有效护理, 22例治疗效果显著, 有效治愈6例, 2例患者治疗无效, 总有效率达到93.33%, 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护理人员注重观察监护, 早发现早治疗, 及时有效的进行护理, 有针对性的解决患者心理问题, 指导患者健康饮食, 适当运动, 通过护理干预减少心绞痛诱发的病因, 降低复发率, 有效治疗和预防老年非典型性心绞痛的发生。

关键词:老年患者,非典型性心绞痛,护理

参考文献

[1]杨阳.对老年心绞痛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对其遵循医嘱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吉林医学, 2013, 34 (6) :1153.

[2]董作来.血栓通治疗老年糖尿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 (7) :82-83.

老年心绞痛护理 篇5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诊治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485-02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冠心病心绞痛是因为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脏血液供给迟缓所致的一种心肌缺血病症。冠心病的主要表现为胸闷与心前区痛(心绞痛)。胸闷是经常性的,患者常有胸部紧闷或压迫性感觉。心绞痛是阵发性的,疼痛部位多在前胸正中(胸骨后),延伸至咽部、左肩及左臂,每次疼痛发作时间一般几分钟。其临床诊治方法等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笔者在2012年1月至2012年l2月期间收治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现将经治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治疗病人100例,男80例,女20例;年龄最大的89岁,最小的60岁;病程一年以内的14例,1—5年的18例,5—10年的68例;稳定性心绞痛78例,不稳定心绞痛22例;轻度66例,中度22例,重度12例。

1.2诊断标准:根据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不包括心律失常的、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分为劳累性心绞痛和自发型心绞痛。前者有相应的稳定性,后者有相应的不稳定性。

1.3临床分类

1.3.1心绞痛型:典型心绞痛症状表现为发作性胸骨疼痛、胸部紧闷,持续时间10多分。伴有心跳加快、血压增高、出汗、恐惧等诱因,多为情绪紧张、劳累、饮食不当。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冠状动脉血流障碍的程度较轻,只有在相当疲乏的时候导致暂时心肌缺血,发生心绞痛,负荷解除后则无明显症状。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冠状动脉血流障碍的程度较重,通常是在冠状动脉病变处不稳定斑块破裂的基础上合并血栓形成。

1.3.2心肌梗死型:急性心肌梗死是指某支冠状动脉病变处阻塞,通常90%存在血栓,病人疼痛剧烈难忍、更加持久(多大于1小时)。急性期过后4周成为陈旧性心肌梗死。

1.3.3无症状心肌缺血型:约1/4冠心病病人可无任何心前区不适症状,常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无意之中发现心电图存在心肌缺血,或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有狭窄性病变。无症状心肌缺血与有症状心肌缺血具有同样危险性,只是病人体内心肌缺血的报警系统失灵,不易引起病人和医生重视,危害性更大,常是导致冠心病误诊误治的原因。

1.4临床诊治: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搭桥治疗。

1.4.1药物治疗:药物暂时控制症状,能稳定冠状动脉里的斑块。

包括西药治疗和中药治疗。西药治疗要使用作用持久的抗心绞痛药物,以防心绞痛发作,如:硝酸酯制剂、β一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等。中医中药治疗目前以活血化瘀法和祛痰通络法最为常用,此外,针刺和穴位按摩治疗也有一定疗效[1]。

1.4.2介入治疗: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已成为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药物治疗作为基本治疗,介入治疗能从根本上解决冠状动脉狭窄,简单的形容介入治疗也就是把窄的血管撑起来。

1.4.3搭桥治疗:类似于介入治疗,但是两者也有不同之处,介入是把里面的堵塞撑开疏通,搭桥是开胸从上游弄管子到下游去,打开通道[2]。

2 结果

采用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显著的有82例。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搭桥治疗显著的有86例。

3 讨论

冠心病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

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脏病。引发冠心病的主要因素是高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3]。对本院10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现,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主要有:①症状不典型和多样化。除有胸闷、心前区不适和心前区疼痛表现以外,部分患者还有气短、气喘、乏力、头痛症状,有些患者則以肩背痛、牙痛、上腹痛为首发症状,这说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症状呈多样化和不典型。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的各种脏器功能减退,反应能力低下和感受性能减退与迟钝造成的。亦有学者指出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内源性镇痛物质(内啡肽类)升高有关[4] 。此外,由于老年人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往往会有一定程度的掩盖了胸痛的症状,致使临床症状表现具有不典型性。②病情进展快、变化大。老年人由于机体调试能力及代谢机能减弱,故对各种致病因素的抵抗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大大下降,应激能力也随之减退。由于老年人往往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这些疾病的慢性损耗,致使患者的体质下降,使病情发展迅速和病情变化幅度大,往往易发生心力衰竭等危重情况。③并发症及并存病多。随着老年人的年龄不断增加,其动脉硬化也不断加重,致使收缩压升高,左心室壁变厚,右心舒张早期充盈降低以及最大搏出量和氧需要量中度降低等一系列变化,一旦心绞痛、心肌梗死发作,极易导致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

冠心病心绞痛是近年来发生在老年群体中最普遍的一种病。老年人身体机能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变差。所以老年人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怀和照顾。

参考文献:

[1] 杨柳,徐东成.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0例[J].黑龙江中医药,2006,(01).

[2] 刘立波.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72例[J].国医论坛,2005,(04).

[3] 邵亚婷,金龙;青、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比较[J];中国厂矿医学,2005,8(3):222—223.

老年心绞痛护理 篇6

关键词:老年心绞痛,护理,康复指导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心肌急剧、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1], 主要表现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 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 其发作突然、病情严重, 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由于老年人病理生理特征, 且一般常伴有多种疾病并存, 心绞痛发作症状不典型, 在临床和生活上常被忽视, 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在生活及临床中加强对老年患者的针对性护理, 并进行康复指导具有重要意义。我院自2011年起对老年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护理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96例老年心绞痛患者, 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8例, 其中对照组男25例, 女23例, 平均年龄62.3岁, 43例为稳定型心绞痛, 5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观察组中男20例, 女28例, 平均年龄64.6岁, 41例为稳定型心绞痛, 7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症类型上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针对性护理, 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 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在得知患病后多有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 这些不良情绪往往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医护人员应随时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并适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并向患者详细阐述病情的原因及注意事项, 增强患者战胜病症的信心, 以便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 促进患者康复。

1.2.2 症状护理

在治疗中应严密监测患者心率、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 适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 当出现血压明显增高或降低, 心率突然加快或窦性心律失常, 是病情加重的危险信号, 应立即通知医生。在病症发作时, 应注意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缓解方式, 并及时准确予以记录和处理。

1.2.3 用药护理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硝酸甘油类药物, 心绞痛发作时给予患者舌下含服硝酸酯制剂, 服用后仍不缓解可再含服1片;对于心绞痛发作频繁者, 可遵医嘱给予硝酸甘油静滴, 要控制好单位时间内液体的输注量, 并对患者用药后的反应进行密切观察。同时告知患者及家属用药期间常见的反应, 消除患者恐惧的情绪。

1.3 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的心绞痛已完全消失或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有效:患者发病次数减少为50%~80%;无效:患者症状没有缓解或加重。通过护理后, 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及平均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均数比较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分析, 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有效率比较

通过对患者采取有效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康复的有效率为93.75%, 远远高于对照组 (83.33%)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 (5.8±0.9) d, 低于对照组的 (7.4±1.3) d,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小结

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 护理工作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 发作期中护理工作尤为重要。治疗结束后, 应对老年患者进行知识宣教和讲解, 因患者年龄较大、理解能力下降, 在进行沟通时要有耐心, 态度要和蔼, 避免学术用语, 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交流, 告知患者发病时的应急措施及生活中的注意事项[2]。建议患者保持开朗乐观的性格、健康的生活方式, 并要避免情绪激动, 要戒烟戒酒, 参加适当体育锻炼, 坚持服药, 定期回院复查, 遵医生指导用药, 忌随意停药、换药。本研究数据也证明了, 对老年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能有效促进其早日康复, 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于建辉, 杨彩虹, 陈敏芝.老年心绞痛患者100例的临床护理[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1, 14 (4) :440-441.

老年心绞痛护理 篇7

关键词:循证护理,老年心绞痛,医嘱依从性,康复效果

绞痛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心前区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疾病[1]。现探究循证护理对老年心绞痛患者医嘱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特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76例心绞痛老年患者,其中男50例,女26例;年龄64-79岁,平均(70.8±4.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病程、性别等基本情况均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分析。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身体常规检查,查看患者病情及体征变化情况,给药护理,日常护理等。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式。包括:(1)准备阶段:选取经验丰富、专业性强的护理及手术人员组成一个医护团队,划分每个人的职责等工作,收集患者资料与信息;(2)提出循证问题:结合患者病情、疾病特点、容易发生的问题等综合制定护理措施,并提出护理的关键问题,如发病的原因、如何提高依从性、预防病症复发措施、提高康复率的影响因素等等;(3)通过文献检索搜寻证据:护理人员通过查阅各种资料、文献、病例、最新科研论著等取得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4)应用证据:结合所查询到的资料信息,小组内研究出一个详细的护理计划,并根据计划进行实践;(5)实施效果评价:由其他成员对护理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6)总结与改进:最后对所制定的护理计划进行分析与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改进,并记录过程中的重要经验教训。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半年内的康复情况,以此期间患者心绞痛病情变化为依据,显效:患者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或发作次数减少超过80%;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低于50%。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在护理1周、2周、4周、3个月、6个月时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医嘱依从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或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分析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即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更好,见表1。

2.2 两组患者半年内医嘱依从性分析

观察组护理后1周、2周、4周、3个月、6个月的医嘱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循证护理(简称EBN)是指临床护理人员明确、审慎地运用最优科学证据,结合临床经验与知识并参照患者意见,做出满足患者需求的护理决策过程[2]。其主要步骤包括:(1)准备阶段:选取经验丰富、专业性强的护理及手术人员进行治疗与护理,组成一个医护团队,设立组长,并划分每个人的职责,在组内提前回顾相关护理知识与数据检索方法,从患者入院后便开始搜集患者病情、体质、病史、心理等基本情况;(2)提出循证问题:结合患者病情、可行的手术及护理措施来提出护理的关键问题,如心绞痛的发病原因,影响患者康复的关键因素,老年患者心理及生理特点,提高医嘱依从性的措施等;(3)通过文献检索搜寻证据:护理人员通过查阅各种资料、文献、病例、最新科研论著等取得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搜索的关键词如:心绞痛、老年患者、医嘱依从性、康复影响因素等,并由小组成员集体对搜集证据的可靠性、真实性、可行性进行讨论与评定[3];(4)应用证据:结合所查询到的资料信息,小组内研究出一个详细的护理计划,并根据计划将最优护理方法应用于临床实践;(5)实施效果评价:护理过程中根据临床结果由其他成员对护理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6)总结与改进:根据查看患者护理后的反应及效果,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回访的情况等,对所制定的护理计划进行分析与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改进,并记录过程中总结的重要经验教训。

具体护理措施:(1)心理干预:老年患者本身体质较弱,对于病痛的承受能力也相对较弱,所以治疗中极易出现抵触、排斥、抑郁等消极情绪,故护理中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调节患者心理状态、树立治疗信心、消除焦虑与抑郁情绪,让患者以良好心态配合治疗,主动关心患者,时刻保持微笑,要耐心温柔,多用礼貌性、鼓励性语言;(2)医嘱遵从护理:告知患者和家属严格遵从医嘱的重要性,不能随意增减、停止、盲目服药,不厌其烦的重复性指导及提醒患者和家属具体的服药时间、方法、禁忌、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以提高患者的医嘱依从性;(3)生活护理:饮食方面要以低热量、低脂、低盐、富含维生素、富含蛋白质等食物为主,少时辛辣油腻食物,改变抽烟、喝酒、暴饮暴食、熬夜等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身体恢复。

本次对我院收治的76例心绞痛老年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式。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即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更好;观察组护理后1周、2周、4周、3个月、6个月的医嘱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提高医嘱依从性,增强康复效果均有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将循证护理应用于老年心绞痛患者的护理中效果非常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静.探究循证护理对老年心绞痛患者医嘱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11):80-81.

[2]冯群.循证护理对老年心绞痛患者医嘱依从性及康复效果探析[J].吉林医学.2012,33(9):1984.

误诊为心绞痛的带状疱疹老年人 篇8

1 临床资料

病例1,男,75岁。因左胸前区疼痛,渐进加重5天收入入院,患者在于入院前5天因旅游劳累后感左侧胸部不适,有阵发性跳痛,自服“止痛片”有所缓解,此后数天疼痛渐进加重,呈阵发性剧烈跳痛,甚至衣服接触皮肤亦有疼痛,因既往有高血压病和冠心病病史7年,随团医生拟诊为“心绞痛”发作,遂多次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心痛定、消心定等药物治疗,胸痛亦未见缓解,旅游归来后即到我所就诊。查体:血压:140/96mmHg,表情痛苦,体温、脉搏、呼吸均正常,心脏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检查示ST-T段改变。血常规示WBC6.9×109/L,N0.70,再予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疼痛无缓解,次日查体发现左胸前区及后背发生密集水疱,皮肤触痛明显,遂确诊为为“带状疱疹”,给予小剂量激素、抗病毒药物、营养神经药物及对症处理,2d后疼痛症状明显好转,经上述治疗2周后出院。

病例2,男,78岁。因左胸前区剧烈针刺样疼痛1天送上级医院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突感左胸前区持续性针刺样剧烈疼痛,无压榨感及远处放射。因冠心病史15年,患者自疑“心绞痛”,遂舍下含服硝酸甘油未见缓解。即到我所就诊,查体:体温37.2℃,脉搏83/min,呼吸22次/min,血压150/100 mmHg.左胸前区皮肤正常,第4、5肋间触诊疼痛加重,心界稍大,尖瓣听诊区可闻及Ⅲ/6收缩早期杂音。心电图示偶发室性早搏,Ⅱ、Ⅲ、aVF导联ST段下移,T波倒置。血常规WBC7.6×109/L,N0.68,遂送上级医院,入院初诊为心绞痛。入院后经24 h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等多项检查,均不支持“心绞痛“诊断,给予扩张冠状动脉、营养心肌等处理,症状亦未见缓解,3天后疼痛区域出现带状排列的成簇的水疱和丘疱疹,确诊为带状疱疹。经抗病毒及对症治疗10d后症状显著缓解出院。

2 讨论

带状疱疹最重要的临床特征有二点;一是在炎性红斑的基础上有簇集性水疱,皮疹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单侧带状分布,不超过中线,常见于肋间神经和三叉神经支配区。二是神经痛,

可在发疹前或伴随皮疹同时发生,约30%~50%的中老年患者消退后遗留顽固性神经痛,常持续数月之久,甚至1年以上。典型的带状疱疹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对于一些先有疼痛后发皮疹的患者,临床医生往往因为专科的局限性而容易误诊[1,2,3,4]。

2.1 有资料表明

患者的年龄越大,带状疱疹的发病率越高,基础疾病越多,神经痛越明显并单独或先于疱疹出现可能性越大,客观上越易误诊。带状疱疹最常侵犯肋间神经,临床上表现为前胸部及肩背部疼痛,这恰似心绞痛的好发部位。尤其是对于一些老年患者,多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当伴有心血管系统的疾病时,临床医生往往因为经验不足,或先入为主,将此病误诊为心绞痛[3]。

2.2 非专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不足

由于带状疱疹多发生在伴有多种基础疾病的老年人,老年人因痛而就诊的科室多在非皮肤科的其它科室,而一些非皮肤科医生对本病不熟悉,缺乏对本病的警惕性,这也是易造成误诊的重要方面。

2.3 病人自我判断与客观误导

老年病人根据自己或别人的经验,对病症作出自我判断或将其与已有疾病进行联系。对基础疾病的赘述可能误导医生的临床思维,使之容易作出错误的判断。

2.4 询问病史和体检不仔细

一些临床医生工作责任心不强,询问病史过于简单,诊断思路单一、片面,局限于本科疾病,另有一些医生体检不仔细、全面,没有密切观察胸痛、皮肤变化。有时甚至依赖心电图非特异性ST-T改变而做出误诊。

2.5 疼痛性质的辨析

带状疱疹与不稳定型心绞痛虽然均有胸痛,但两者胸痛特点有不同,详细询问病史,可初步鉴别。带状疱疹的神经性痛常沿肋间神经分布,疼痛性质为烧灼痛或针刺样痛,常阵发性加剧,而且痛觉敏感,触痛明显,甚至衣服摩擦也痛。疼痛时服硝酸甘油无效。而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特点为心前区或胸骨中上段的闷痛感、紧压感或压榨样痛,可放射至后背、左肩及左臂内侧直至无名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疼痛时可伴有胸闷、心悸、出汗、恶心、呕吐、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往往因劳累、情绪激动而诱发。严重者在稍加活动如进食、排便、体位改变时即诱发心绞痛。服用硝酸甘油类可暂时或部分缓解疼痛[1,5]。

总之,对于老年人不明原因的胸痛,除了考虑心绞痛外,也应考虑到带状疱疹的可能,在临床诊疗中一定要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动态观察胸痛及皮肤变化,以免误诊.

参考文献

[1]吴志华.现代皮肤性病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216.

[2]李晖,胡晓雯,韩春山.现代医药卫生[J].2006,22(17):2683- 2684.

[3]李学军.300例带状疱疹临床分析[J].中国皮肤病学杂志,2000,14 (3):171-172.

[4]陈丽娜,温海,陈江汉.216例带状疱疹临床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4,33(9):537.

老年心绞痛护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绞痛患者7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 将其随机分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3例, 女16例, 年龄在64~75岁, 平均 (68.26±5.44) 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1例, 女18例, 年龄在63~76岁, 平均 (67.35±6.31) 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且所有患者均是自愿参与本次调查研究, 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 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合理剂量的低分子量肝素 (国药准字H20094134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 、肠溶阿司匹林 (国药准字J20080078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拮抗剂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每天给予氯吡格雷 (国药准字H20000542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治疗, 每天用药75 mg, 以28 d作为1个治疗周期。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急性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

1.4 统计学处理:

以上两组患者在采用了不同的临床治疗方案后, 其所得数据出现了一定的差异, 行统计学软件包SPSS17.0加以分析, 计数资料行百分率 (%) 表示, 并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行平均值±标准差 (±s) 表示, 行独立样本t进行检验。当统计指标P<0.05, 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患者中治疗显效14例, 治疗有效13例, 治疗无效12例, 总有效率为69.2%;观察组患者中治疗显效19例, 治疗有效14例, 治疗无效6例, 总有效率为84.6%。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 χ2=6.6753, *P<0.05

2.2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急性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的情况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急性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和急性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并没有明显差异 (P>0.05) ;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急性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均有所缩短, 发作频率都有所减少, 且观察组患者发作持续时间和频率的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数据均具有显著差异 (P<0.05) 。见表2。

3 讨论

据相关研究表明, 急性心绞痛的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群[4]。随着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现象的日益严重, 临床上老年病科急性心绞痛的查出率越来越高, 已经逐渐成为严重威胁人们生存质量的一种疾病[5]。若发生急性心绞痛的患者不能够有效及时的得到治疗, 极易引发急性心肌梗死, 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6]。因此, 对急性心绞痛临床上的治疗方法和疗效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氯吡格雷是一种能够良好的治疗急性心绞痛的吩噻并吡啶类抗血小板类药物[7]。氯吡格雷的代谢产物能够与欧联ADP受体进行选择性的结合而有效阻止了Ⅲa受体和GPⅡb受体的激活, 并阻断了纤维蛋白原与之的结合, 对血小板的聚集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 达到抗血小板的目的[8]。

在本次研究中, 所选作为观察对象的78例急性心绞痛患者以分组的形式分别进行了常规药物治疗和氯吡格雷与常规药物结合治疗, 结果显示,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9.2%;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4.6%, 明显高于对照组。另一方面,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急性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和急性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并没有明显差异;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急性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均有所缩短, 发作频率都有所减少, 且观察组患者发作持续时间和频率的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 观察组患者所执行的治疗方案较之于对照组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 在老年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中, 将氯吡格雷与常规药物结合共同用药, 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并研究老年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绞痛患者7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 将其随机分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每天给予氯吡格雷治疗, 以28 d作为1个治疗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急性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急性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均有所缩短, 发作频率都有所减少, 且观察组患者发作持续时间和频率的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数据均具有显著差异 (P<0.05) 。结论 在老年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中, 将氯吡格雷与常规药物结合共同用药, 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急性心绞痛,氯吡格雷,老年

参考文献

[1]万芳.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 2014, 20 (21) :68-69.

[2]王建林, 李建华, 任东良.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 2013, 26 (17) :315, 403.

[3]韩建伦, 刘彩成, 张慧.浅谈45例急性心血管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J].当代医学, 2013, 19 (13) :112-113.

[4]陆静茹.急性心肌梗死后疾病早期出现心绞痛症状的临床探析[J].当代医学, 2013, 19 (25) :91-92.

[5]闫弘睿.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33) :49-50.

[6]郭云洁, 李燕军.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 2013, 34 (36) :7585-7586.

[7]苏艳宏.急性心绞痛病患者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电子版) , 2014, 14 (18) :277.

老年心绞痛护理 篇10

【摘要】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心电图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临床疗效及心电图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月内随访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的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心绞痛持续时间,减少心绞痛发注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丹参多酚酸盐;老年;冠心病;心绞痛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21-0087-03

Clinical Efficacy of Injection of Red Sage Root Polyphenol in the Treatment of Angina Pectori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ZHU ShiguoYANG Jidong*

Traditional Chinese Hospital of Jurong City, Jurong 2124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injection of Salvia miltiorrhiza in the treatment of angina pectori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Selectio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gina pectoris patients in 60 cases,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with 30 cases in each. The two groups are to be the routine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n the basis with salvianolate therapy,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and the changes of electrocardiogram (ECG); observation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Results clinical symptoms and ECG effect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effectiv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3 months follow-up observation group angina attack frequency, duration and nitroglycerin dosag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treated, 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group 2 patients had no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Conclusion salvianolate in the treatment of angina pector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shorten the duration of angina pectoris and reduction in angina onset times of injection, adverse reactions occur rate is low, it is worth for clinical use.

Keywords:Salvia Miltiorrhiza; Age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gina Pectoris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病之一,其原因主要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痉挛,从而导致供血不足,心肌发生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以心前区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长时间的严重心绞痛患者,可能继发心肌梗死,甚至死亡[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2]。丹参是传统的活血化瘀药物,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是从中药丹参中提取的丹参多酚盐类化合物[3],具有改善抗氧化、抗凝血,改善心肌缺血、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近几年来,我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采用在常规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我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所有患者诊断标注均符合1981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及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4]。排除标准: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免疫性疾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60~79岁,平均(668±25)岁,病程4月至8年,平均(33±16)年,劳累性心绞痛12例,自发性心绞痛9例,混合性心绞痛9例;合并高血压5例,糖尿病2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60~80岁,平均(675±23)岁,病程3月至8年,平均(35±13)年,劳累性心绞痛11例,自发性心绞痛8例,混合性心绞痛11例;合并高血压4例,糖尿病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心绞痛类型及合并症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均给予冠心病心绞痛的常规治疗,具体包括镇静、吸氧及止痛治疗,保持大便通畅,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钙4000U,皮下注射),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100mg,口服),硝酸甘油及倍他乐克等药物治疗,有高血压者予以降压药物控制血压,糖尿病患者正常服用降糖药物。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丹参多酚酸盐(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50247)200mg,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500mL溶解后使用,一日1次。疗程2个周。两组在发作心绞痛发作时,均给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且不限定舌下含服次数。

13疗效标准

131临床疗效判定标准[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在50%~8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变化或进步恶化,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

132心电图疗效评估标准[5-6]:显效:心电图恢复至正常范围或达到正常心电图;有效:T段恢复005~010mv,但未达到正常,主要导联的T波倒置变浅超过50%或变为直立,房室传导阻滞或室内传导阻滞改善;无效:心电图与治疗前比较无变化或加重。

14观察指标观察治疗3个月内随访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的用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心电图变化;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867%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心电图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3个月内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的用量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内随访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的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不良反应情况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3讨论

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在心脏病死亡中,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约占50%~70%,已发展成为影响人类安全的公共疾病之一[7]。研究表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因冠状动脉血管内存在高凝状态,同时有炎性细胞大量浸润,可直接造成冠状动脉血管内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甚至危及生命[8]。临床治疗以西医治疗为主,主要增加心肌血液供应,降低心肌氧耗,减少粥样斑块形成,扩张冠脉血管及降低血脂等,但西药依从性差,长期服药,亦可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给生命健康、生活质量产生影响。

中医将冠心病心绞痛归属为胸痹范畴,中医辩证主要通过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药理作用证实丹参具有清热安神、活血化瘀及通经止痛的效果。丹参成分复杂,疗效欠稳定,现代药理显示丹参包括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成分,其中水溶性成分主要为多糖和酚性化合物组成[9]。而注射用丹参多酚盐是从中药丹参提取以丹参乙酸镁为主要成分的水溶性有效活性成分,其能显著降低心肌缺血程度,缩小心肌缺血范围,减轻心肌缺血导致的细胞损害,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损伤,抗血小板聚集及减少斑块形成,抗心肌缺血,稳定心肌细胞膜,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改善微循环,能多途径发挥保护心肌功能,从而保护内皮细胞并促进其迁移和血管生成[10-14]。丹参多酚盐中的丹参酮具有可促进钾离子通道开放,减少乳酸脱氢酶从胞体中漏出,降低丙二醇含量,从而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组织,改善再灌注引起的心律失常[15]。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治疗3个月内进行随访观察,发现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的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丹参多酚酸盐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及改善心肌细胞缺血程度,改善心肌局部血运,改善心肌细胞缺氧,提升患者治疗有效率。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说明丹参多酚酸盐临床应用安全。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缩短心绞痛持续时间,并能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且发生不良反应率低,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纲,李金平.通心络胶囊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IL-18和hs-CRP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2,33(2):276-278.

[2]彭丽虹,余正,盛春雷,等.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1):57-63.

[3]田晓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12):181.

[4]国际心脏病学会.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S].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1,9(1):75.

[5]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S].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4):295-304.

[6]国家中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7.

[7]山樱,范维琥,戚文航,等.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中华老年心血管病杂志,2013,15(2):135-138.

[8]饶国华,冼立维.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海峡医药,2015,27(5):136-137.

[9]陆立志.老年稳定性心绞痛采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0):85-87.

[10]许继文,付春梅.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6,12(23):1467-1469.

[11]程方春,李洪,吴文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6):854-855.

[12]吴燕燕,孙煜,王易.丹参多酚盐活血化瘀作用的多元化药理作用[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0,27(11):957-979.

[13]刘莉.丹参多酚盐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Meta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5,7(4):8-11.

[14]贾丹,王议彬,樊旭.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2),122-124.

[15]王春玲.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J].实用老年医学,2016,30(6)507-508.

老年心绞痛护理 篇11

关键词:老年人,心绞痛,中西医结合,运动疗法

心绞痛主要是患者因冠状动脉硬化导致血管狭窄,引发动脉供血不足,多发于中老年患者,若治疗不当,患者很容易患上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病情比较危重[1]。目前,临床治疗老年心绞痛多以药物治疗为主,我院在老年心绞痛治疗中采用中西医联合运动疗法的方式,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老年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3例,女17例;患者年龄为63岁~79岁。所有患者在住院后接受心电图、超声检查等,均符合心绞痛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为64岁~79岁;观察组患者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为63岁~78岁。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2组患者均服用中西医药物,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运动疗法进行治疗。

1.2.1药物治疗2组患者均服用拜阿司匹林、倍他乐克、消心痛等西药,另外联合服用中药汤剂血府逐瘀汤,药方为赤芍2 g,川芎、炙甘草、柴胡、牛膝、枳壳各6 g,当归10 g,桃仁、生地各15 g,红花12 g,桔梗16 g。将以上药物以水煎服,患者每日服用1剂,服药疗程为2周。

1.2.2运动疗法观察组在中西医结合的基础上接受运动疗法,具体如下:Ⅰ级心绞痛患者可适当进行行走锻炼,护理人员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指导患者进行快走,也可以指导患者进行上下楼梯的运动训练;Ⅱ级心绞痛患者可以在护理人员指导下在病房内散步,每天散步1~2次,每次不超过半小时;Ⅲ级心绞痛患者应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在病床周围做简单的肢体运动,每天2次为宜,每次半小时以下;对于Ⅳ级心绞痛患者,护理人员可指导其练习洗脸等日常基本活动。

1.3观察指标无效: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治疗前相比减少小于50%,心电图与治疗前相比变化不明显;有效:患者心绞痛症状明显减轻,持续时间缩短,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显效:患者心绞痛症状消除,心电图与治疗前相比变化极为明显,总有效率=显效+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无效例数为7例,有效例数为10例,显效例数为8例;观察组患者治疗无效例数仅为1例,有效例数为13例,显效例数为11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远高于对照组的72%,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57,P<0.05)。

3讨论

心绞痛目前已经成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多发于中老年患者,患者在患上心绞痛后,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容易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因此,心绞痛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有严重的威胁[2]。

在临床治疗老年患者心绞痛中,西药治疗是最常见的治疗手段,但是患者在服药后容易出现复发情况。中医认为心绞痛属于“胸痹”范畴,发病机制与气虚血瘀有关,若是患者过于疲惫、乏累,心气就会受到严重损伤,进而导致心气缺乏。由于心绞痛的发病部位在心,因此,中医药物治疗心绞痛主要以活血、化瘀、通路、补气为主。运动疗法在心绞痛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已有一段历史,其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心脏负担,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患者血液循环状况正常。

我院在老年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西医联合运动疗法进行治疗,主要让患者服用倍他乐克、消心痛、拜阿司匹林等西药,同时结合服用血府逐瘀汤。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服药基础之上结合运动疗法接受治疗,最终治疗无效例数仅为1例,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此外,观察组患者在中西医结合药物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因此,中西医结合药物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老年心绞痛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

中西医结合药物联合运动疗法可以有效提高老年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保证患者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参考文献

[1]谷同波.左旋卡尼汀联合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3):1652-1653.

上一篇:全景摄影下一篇:质量和安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