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的病因与治疗

2024-06-22

心绞痛的病因与治疗(共9篇)

心绞痛的病因与治疗 篇1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急诊眩晕的诊断与治疗思路, 为临床诊断治疗急诊眩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急诊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回顾分析, 总结急诊眩晕的病因和治疗思路。结果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急性眩晕的常见病因, 所占比重分别是34%、46%、20%;经对症治疗后, 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98%, 临床症状显著改善 (P<0.05) 。结论 急诊眩晕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 以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最为常见, 为进一步缓解眩晕, 应给予患者对症处理。

关键词:急诊,眩晕,诊断

眩晕是一种临床常见病, 其发病原因复杂、起病急骤、症状复杂、病情较重, 涉及到临床多个学科, 如不及时治疗, 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为进一步探究急诊眩晕的诊断与治疗思路,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急诊眩晕患者,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诊眩晕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回顾分析。其中, 男性患者56例, 女性44例, 年龄为40~70岁, 平均年龄 (51.02±3.45) 岁, 病程为1~10年, 平均病程为 (3.42±0.64) 年。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确诊为眩晕。排除标准: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严重受损、伴有其他严重疾病史、血液系统异常、凝血功能异常、恶性肿瘤者、精神神经异常者。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的方法和目的知情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方法

对急诊眩晕患者的诊断资料进行系统回顾分析, 探讨急诊眩晕的发病原因和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给予患者能量补充和对症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各项体征变化进行密切观察。

1.3 观察指标

具体的观察指标包括治疗总有效率以及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例数、梅尼埃病例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例数。具体疗效判定标准:眩晕症状基本消失, 患者处于清醒状态视为显效;眩晕症状显著改善视为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改善视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治疗总有效率采用%表示, 进行χ2检验, 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病因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 在所有导致急性眩晕的病因里,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急性眩晕的常见病因, 分别占到34%、46%、20%。

2.2 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 经积极对症治疗后, 急诊眩晕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9%, 临床症状显著改善 (P<0.05) 。其中显效55例, 占55%, 有效44例, 占44%, 无效1例, 占1%。

3 讨论

眩晕是一种临床常见病, 发病率较高, 仅次于头痛, 一般分为晕厥前状态、平衡障碍和头重脚轻等类型[1,2]。目前相关的临床资料表明,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们所面临的社会压力也逐渐增大, 该病的发病率也相应升高, 且一直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3]。因此, 明确急诊眩晕患者的常见原因、诊断和治疗, 显得十分重要。

一般来说, 急诊眩晕患者的发病时间小于3个月, 均为非旋转性眩晕, 平衡功能正常, 影像学检查未发现颅脑器质性病变, 但确实存在典型的临床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是导致急诊眩晕的主要原因, 由于体位改变而诱发剧烈、短暂的眩晕发作, 但发病时间通常不超过1 min, 是由于椭圆囊耳石膜上的碳酸钙颗粒脱落并进入半规管后而引起该病的发生。梅尼埃病的发生与内淋巴积水有关, 发作时间通常在20 min以上, 且发作次数至少2次, 伴有自发性的眼球震颤。相关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 80%左右的患者伴有耳鸣及波动性感觉神经性耳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也是常见原因, 发作期间无神经系统损害体征, 起病也较为急骤, 与动脉粥样硬化、椎基底动脉狭窄、脑血管自主神经调节障碍、颈椎病等密切相关。

总体来说, 眩晕的病因较为复杂, 涉及内科、耳鼻喉科、神经科、眼科等多个学科,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具有病情重、症状复杂、起病急等特点。加上部分患者对症状的描述较为模糊, 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的情况。临床上治疗该病, 主要包括休息、改变体位、调整饮食及使用药物等方法。

综上所述, 急诊眩晕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 以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最为常见。且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均能够缓解, 所以应给予患者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姚乐义.异丙嗪治疗急诊眩晕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6 (10) :74-75.

[2]邢仪霞, 王俊峰.中医辨证论治急诊眩晕的临床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连续型电子期刊) , 2015, 25 (56) :118-119.

[3]刘业清, 陈风华, 张荣臻, 等.中医急诊辨证论治眩晕120例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 2014, 33 (5) :19-20.

心绞痛的病因与治疗 篇2

应当采取综合治疗的原则,即:根据患者的机体状况,肿瘤的细胞学、病理学类型,侵及范围(临床分期)和发展趋向,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 MDT )模式,有计划、合理地应用手术、化疗、放疗和生物靶向等治疗手段,以期达到根治或最大程度控制肿瘤,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的目的。目前肺癌的治疗仍以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为主。

(二)外科手术治疗。

1. 手术治疗原则。

手术切除是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也是目前临床治愈肺癌的唯一方法。肺癌手术分为根治性手术与姑息性手术,应当力争根治性切除。以期达到最佳、彻底的切除肿瘤,减少肿瘤转移和复发,并且进行最终的病理 TNM 分期,指导术后综合治疗。对于可手术切除的肺癌应当遵守下列外科原则:

( 1 )全面的治疗计划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临床分期检查)均应当在非急诊手术治疗前完成。充分评估决定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并制订手术方案。

( 2 )尽可能做到肿瘤和区域淋巴结的完全性切除;同时尽量保留有功能的 健康肺 组织。

( 3 )电视辅助胸腔镜外科手术( VATS )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微创手术技术,主要适用于 I 期肺癌患者。

( 4 )如果患者身体状况允许,应当行解剖性肺切除术(肺叶切除、支气管袖状肺叶 切除或全肺切除术)。如果身体状况不允许,则行局限性切除:肺段切除(首选)或楔形切除,亦可选择 VATS 术式。

( 5 )完全性切除手术( R0 手术)除完整切除原发病灶外,应当常规进行肺门和 纵隔 各组淋巴结( N1 和 N2 淋巴结)切除并标明位置送病理学检查。最少对 3 个 纵隔 引流区( N2 站)的淋巴结进行取样或行淋巴结清除,尽量保证淋巴结整块切除。建议右胸清除范围为: 2R 、3a ,3p 、4R 、7-9 组淋巴结以及周围软组织;左胸清除范围为: 4L 、5-9 组淋巴结以及周围软组织。

( 6 )术中依次处理肺静脉、肺动脉,最后处理支气管。

( 7 ) 袖状肺叶切除术 在术中快速病理检查保证切缘(包括支气管、肺动脉或静脉断端)阴性的情况下,尽可能行保留更多肺功能(包括支气管或肺血管),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全肺切除术患者。

( 8 )肺癌完全性切除术后 6 个月复发或孤立性肺转移者,在排除肺外远处转移情况下,可行复发 侧余肺 切除或肺转移病灶切除。

( 9 )心肺功能等机体状况经评估无法接受手术的 I 期和 II 期的患者,可改行根治性放疗、射频消融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

2. 手术适应证。

( 1 )Ⅰ、Ⅱ期和部分Ⅲ a 期( T3N1 -2M 0;T1-2N 2M 0 ; T4N0 -1M 0 可完全性切除)非小细胞肺癌和部分小细胞肺癌( T1-2N0 ~ 1M0 )。

( 2 )经新辅助治疗(化疗或化疗加放疗)后有效的 N2 期非小细胞肺癌。

( 3 )部分Ⅲ b 期非小细胞肺癌( T4N0 -1M 0 )如能局部完全切除肿瘤者,包括侵犯上腔静脉、其他毗邻大血管、心房、隆凸等。

( 4 )部分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有单发对侧肺转移,单发脑或肾上腺转移者。

( 5 )临床高度怀疑肺癌的肺内结节,经各种检查无法定性诊断,可考虑手术探查。

3. 手术禁忌证

( 1 )全身状况无法耐受手术,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能耐受手术者。

( 2 )绝大部分诊断明确的Ⅳ期、大部分Ⅲ b 期和部分Ⅲ a 期非小细胞肺癌,以及分期晚于 T1-2N0 -1M 0 期的小细胞肺癌。

(三)放射治疗。

肺癌放疗包括根治性放疗、姑息放疗、辅助放疗和预防性放疗等。

1. 放疗的原则。

( 1 )对根治性放疗适用于 KPS 评分≥ 70 分( Karnofsky 评分见附件 2 )的患者,包括因医源性或 / 和个人因素不能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以及局限期小细胞肺癌。

( 2 )姑息性放疗适用于对晚期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的减症治疗。对于非小细胞肺癌单发脑转移 灶手术 切除患者可以进行全脑放疗。

( 3 )辅助放疗适应于术前放疗、术后切缘阳性的患者,对于术后 pN2 阳性的患者,鼓励参加临床研究。

( 4 )术后放疗设计应当参考患者手术病理报告和手术记录。

( 5 )预防性放疗适用于全身治疗有效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全脑放疗。

( 6 )放疗通常联合化疗治疗肺癌,因分期、治疗目的和患者一般情况的不同,联合方案可选择同步放化疗、序贯放化疗 。建议同步放化疗方案为 EP 和含 紫衫类方案 。

( 7 )接受放化疗的患者,潜在毒副反应会增大,治疗前应当告知患者;放疗设计和实施时,应当注意对肺、心脏、食管和脊髓的保护;治疗过程中应当尽可能避免因毒副反应 处理不当导致的 放疗非 计划性中断。

( 8 )建议采用 三维适型放疗 ( 3DCRT )与调强放疗技术( IMRT )等先进的放疗技术。

( 9 )接受放疗或放化疗的患者,治疗休息期间应当予以充分的监测和支持治疗。

2. 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放疗的适应证。

放疗可用于因身体原因不能手术治疗的早期 NSCLC 患者的根治性治疗、可手术患者的术前、术后辅助治疗、局部晚期病灶无法切除患者的局部治疗以及晚期不可治愈患者的重要姑息治疗方式。

I 期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 NSCLC 患者,放射治疗是有效的局部控制病灶的手段之一。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 NSCLC 患者,如果术后病理手术切缘阴性而 纵隔 淋巴结阳性( pN2 ),除了常规接受术后辅助化疗外,也建议加用术后放疗。对于切缘阳性的 pN2 肿瘤,如果患者身体许可,建议采用术后同步放化疗。对切缘阳性的患者,放疗应当尽早开始。

对于因身体原因不能接受手术的 II-III 期 NSCLC 患者,如果身体条件许可,应当给予适形放疗结合同步化疗。在有治愈希望的患者,在接受放疗或同步放化疗时,通过更为适行的放疗计划和更为积极的支持治疗,尽量减少治疗时间的中断或治疗剂量的降低。

对于有广泛转移的 IV 期 NSCLC 患者,部分患者可以接受原发灶和转移灶的放射治疗以达到姑息减症的目的。

(四)肺癌的药物治疗。

肺癌的药物治疗包括化疗和分子靶 向药物 治疗( EGFR-TKI 治疗)。化疗分为姑息化疗、辅助化疗和新辅助化疗,应当严格掌握临床适应证,并在肿瘤内科医师的指导下施行。化疗应当充分考虑患者病期、体力状况、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及患者意愿,避免治疗过度或治疗不足。应当及时评估化疗疗效,密切监测及防治不良反应,并酌情调整药物和(或)剂量。

化疗的适应证为: PS 评分≤ 2 (附件 6 , ZPS 评分, 5 分法),重要脏器功能可耐受化疗,对于 SCLC 的化疗 PS 评分可放宽到 3 。鼓励患者参加临床试验。

1. 晚期 NSCLC 的药物治疗。

( 1 )一线药物治疗。

含 铂两药方案 为标准的一线治疗; EGFR 突变患者,可选择靶 向药物 的治疗;有条件者,在化疗基础上可联合抗肿瘤血管药物。目前可选用的化疗药物见附件 7 。对一线治疗达到疾病控制( CR PR SD )的患者,有条件者可选择维持治疗。

( 2 )二线药物治疗。二线治疗可选择的药物包括多西紫杉醇、培 美曲塞以及 靶 向药物 EGFR-TKI 。

( 3 )三线药物治疗。可选择 EGFR-TKI 或进入临床试验。

2. 不能手术切除的 NSCLC 的药物治疗。

推荐放疗、化疗联合,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同步或 序贯放化疗 。同步治疗推荐化疗药物为足叶乙 甙 / 顺铂或 卡铂( EP/EC )与紫杉醇或多西紫杉醇 / 铂类。序 贯治疗 化疗药物见一线治疗。

3.NSCLC 的 围手术期 辅助治疗。

完全切除的 II - III 期 NSCLC ,推荐含 铂两药方案 术后辅助化疗 3-4 个周期。辅助化疗始于患者术后体力状况基本恢复正常,一般在术后 3-4 周开始。

新辅助化疗:对可切除的 III 期 NSCLC 可选择 含铂两药 、2 个周期的术前新辅助化疗。应当及时评估疗效,并注意判断不良反应,避免增加手术并发症。手术一般在化疗结束后 2-4 周进行。术后辅助治疗应当根据术前分期及新辅助化疗疗效,有效者延续原方案或根据患者耐受性酌情调整,无效者则应当更换方案。

4 . 肺癌化疗的原则。

( 1 ) KPS 2 的肺癌患者不宜进行化疗。

( 2 ) 白细胞少于 3.0 × 109/L ,中性粒细胞少于 1.5 × 109/L 、血小板少于 6 × 1010/L ,红细胞少于 2 × 1012/L 、血红蛋白低于 8.0g /dl 的肺癌患者原则上不宜化疗。

( 3 )肺癌患者肝、肾功能异常,实验室指标超过正常值的 2 倍,或有严重并发症和感染、发热,出血倾向者不宜化疗。

( 4 )在化疗中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当考虑停药或更换方案:

治疗 2 周期后病变进展,或在化疗周期的休息期中再度恶化者 , 应当停止原方案,酌情选用其他方案;化疗不良反应达 3-4 级,对患者生命有明显威胁时,应当停药,下次治疗时改用其他方案;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应当停药,下次治疗时改用其他方案。

( 5 )必须强调治疗方案的规范化和个体化。必须掌握化疗的基本要求。除常规应用止吐药物外,铂类药物除 卡铂外需要 水化和利尿。化疗后每周两次检测血常规。

高血压的病因分析与治疗 篇3

关键词:高血压病因分析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85-02

1高血压的临床表现、病因及发病机制分析

1.1高血压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1.1.1定义。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收缩压在141-159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mmHg(12.1-12.5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压的平均值在90mmHg(12.0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根据血压升高的不同,高血压分为3级,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等级时,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1、2、3级。

1.1.2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患病等级不同,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也不相同,主要包括以下症状:头疼、眩晕、耳鸣、心悸气短、失眠、肢体麻木。

头疼多发部位主要在后脑,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眩晕症状女性患者出现较多,可能会在突然蹲下或起立时有所感觉。心悸气短是高血压会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导致的症状。失眠具体体现是入睡困难,这与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肢体麻木常见于手指、脚趾麻木或皮肤如蚁行感,手指不灵活。身体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现麻木,还可能感觉异常,甚至半身不遂。

1.2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

1.2.1发病原因。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原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还与体重、年龄、嗜酒、吸烟和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其中遗传因素是患病的主要因素,父母患有高血压的其后代遗产几率高46%。因此,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药物因素,激素(强的松、地塞米松)、消炎止痛药如消炎痛以及中药麻黄。

1.2.2发病机制。排除任何病理性及并发症因素,从物理学角度来看高血压,根据流体力学的原理及压缩动力学原理,笔者把心脏和血管及毛细血管比喻成密封的压力循环系统,就是说人体是一台机器心脏和血管就是润滑系统。中医认为高血压形成原理是:血管内皮组织代谢不稳定、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混乱造成血压的升高。

2治疗方法

2.1西医疗法。目前治疗高血压的西药分为Ⅰ类利尿剂;Ⅱ类为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拮抗药、β受体阻断药;Ⅲ类为肼屈嗪、咪唑啉受体激动药、α受体阻断药。利尿药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可单独治疗轻度高血压,也常与其他降压药合用以治疗中、重度高血压,临床治疗高血压以噻嗪利尿药为主。β受体阻断药对轻、中度高血压有效。钙拮抗药能抑制细胞外Ca2+的内流,能松弛平滑肌,舒张血管,使血压下降。ACEⅡ能使血管舒张压下降。对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首先选单药治疗,用Ⅰ类或Ⅱ类均可。用药后,如血压仍>140/90mmHg者,则二药联用。一般选Ⅰ+Ⅱ或Ⅱ+Ⅲ,常用利尿药以抗水钠潴留;β受体阻断药与Ⅲ类药合用,可抑制肾索释放:ACEⅠ可阻止利尿药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統(RAAS)的激活。若无效,则三联用药:如Ⅰ+Ⅱ+Ⅲ,即利尿药+β受体阻断药+扩血管药(肼屈嗪、β受体阻断药、钙拮抗药)或利尿药+钙拮抗药+咪唑啉受体激动药,或ACEⅠ+利尿药+钙拮抗药,或利尿药+米诺地尔+β受体阻断药均可。现有抗高血压药长期单独使用后常会失效,如加大剂量较易引起不良反应而难以继续应用,所以临床实践中常用联合用药,以增强疗效及减少不良反应。临床根据个体化原则选择西药,方可发挥其降压作用较强且作用迅速的优势。

2.2中医治疗。中医高血压用药可选用珍菊降压片+银杏叶分散片+大豆磷脂软胶囊+鱼油软胶囊。(注:珍菊降压片中的可乐定通过利尿降压,银杏叶片活血通脉,疏通血管,日常保健用卵磷脂软胶囊和深海鱼油软胶囊,以降低血清中的胆固醇,降低甘油三脂,其到辅助降压作用。)由于个体差异,血压增高未必出现症状,反过来,血压正常未必没有症状。中医注重病人所出现的症状和体征,正是中医突出病人个体差异的优点。中医还强调辨证论治和天人合一,就是注重整体的平衡。采用自然界天然药物治疗,若病人症状减轻或消失,血压下降或正常,那才是真正的好转和痊愈医中高血压用药可选用珍菊降压片+银杏叶分散片+大豆磷脂软胶囊+鱼油软胶囊。(注:珍菊降压片中的可乐定通过利尿降压,银杏叶片活血通脉,疏通血管,日常保健用卵磷脂软胶囊和深海鱼油软胶囊,以降低血清中的胆固醇,降低甘油三脂,其到辅助降压作用)由于个体差异,血压增高未必出现症状,反过来,血压正常未必没有症状。中医注重病人所出现的症状和体征,正是中医突出病人个体差异的优点。中医还强调辨证论治和天人合一,就是注重整体的平衡。采用自然界天然药物治疗,若病人症状减轻或消失,血压下降或正常,那才是真正的好转和痊愈。

3总结

在采取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重视非药物疗法如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合理膳食、思想放松、戒烟少酒、补钾补钙,情绪乐观等。高血压治疗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控制血压水平,更在于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与传统中医理论与治疗特别强调整体观念、综合辨证、多环节调节的理念相吻合。依据现代医学进展,遵循循证医学最佳研究证据,选择最佳西药降压治疗方案,并充分考虑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特点,结合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实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模式,以寻求最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是治疗高血压病的总体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孙宁玲,主编.高血压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1(889-918)

痤疮的病因与治疗方法 篇4

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 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好发于面部、胸背等处, 表现为粉刺、丘疹, 严重时形成结节、囊肿、脓疱, 可导致瘢痕。

2 发病原因

痤疮的发病因素很多, 但雄激素是痤疮的始动因子, 也是主要因素, 雄激素可使皮脂腺增大, 皮脂分泌增多, 毛囊上皮增多和毛囊栓形成。痤疮丙酸杆菌和白色葡萄球菌致病作用不肯定, 痤疮丙酸杆菌通过白细胞吞噬痤疮丙酸杆菌产生酶能分解皮脂, 引起炎症反应。根据炎症反应程度的轻重, 表现形式的不同, 把痤疮分为寻常型痤疮、聚合型痤疮、反常型痤疮。此外遗传因素、精神因素导致的内分泌紊乱、免疫失调、吸烟、肥胖、饮食、药物、化妆品使用不当堵塞毛囊口, 在痤疮的发展中也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3 表现形式

3.1 寻常型痤疮

多在青春期发病, 大多女孩在十二、三岁开始, 男孩在十五、六岁开始。皮损部位主要有面部的前额、双颊、颜部和鼻颊沟, 其次为胸背、肩部, 多对称分布, 常伴有皮脂溢出。初发损害为粉刺, 有白头粉刺和黑头粉刺两种, 白头粉刺亦称封闭性粉刺, 为针头大小的白色丘疹, 毛囊开口不明显, 不易挤出脂拴;黑头粉刺则为开放性粉刺, 丘疹中心为扩大的毛孔, 较易挤出头部黑色而体部呈黄白色的脂栓。粉刺可因脂栓的去除而消退, 亦可发展成炎性丘疹、脓疮、结节及囊肿, 如炎症期处理不当, 则可继发感染、化脓、破溃后形成瘢痕。囊肿性损害经久不愈合, 化脓的脓肿与周围数个脓肿汇聚融合, 则发展形成聚合性痤疮。寻常性痤疮时轻时重, 大多数人在吃辛辣食物或熬夜后加重, 女性常在月经前加重。多数患者在青春期后逐渐缓解而自愈。

3.2 聚合型痤疮是痤疮中较重的一型, 好发于体格强壮, 代谢旺盛、皮肤毛孔粗大, 皮脂腺分泌旺盛的男性。

初起有粉刺、丘疹、脓疱、囊肿, 逐渐融合成以囊肿为主, 囊肿触之有波动感, 破渍后形成窦道或瘘管, 形成瘢痕。本病病程迁延, 常数年不退, 偶在急性发作时伴发热, 不适等全身症状。

3.3 反常型痤疮又称化脓性汗腺炎, 毛囊闭锁三联痘。

是一组以反复发生皮肤脓肿、窦道及瘢痕形成为特征的慢性化脓性毛囊炎。皮损常发生在有终毛和大汗腺分布的皱褶部位, 如腋窝、腹股沟、会阴部、乳房褶、臀褶、臂部及颈项部。皮损表现为多孔的黑头粉刺, 而后形成脓肿、窦道、瘘管、瘢痕挛缩以及继发皮肤肿瘤。反常型痤疮以窦道、瘘管为特征。

4 痤疮的治疗

痤疮治疗方法因人而益, 一般的治疗原则是去脂, 溶解角质, 去栓, 杀菌消炎。日常护理不食辛辣、高糖、高脂食物, 多食高蛋白及蔬菜水果、消炎食物;常用温水、去油脂的洗涤剂清洗患处, 忌用手挤压, 避免使用含油脂多的化妆品, 禁用碘、溴类药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规律, 睡眠充足, 避免情绪紧张、熬夜及长时间看电脑、电视。

外用药物有维A酸类, 过氧苯甲酰, 抗生素, 壬二酸、硫化硒, 维A酸类抑制皮脂分泌, 抗角化、抑制丙酸杆菌、抗炎是首选药, 但有光敏性;过氧苯甲酰缓慢释放新生态氧和苯甲酸, 杀灭痤疮丙酸杆菌, 抗角化、抑制皮脂腺功能, 炎症明显者可外用抗生素, 直接针对厌氧性痤疮丙酸杆菌, 如2~4%红霉素酒精。局部外用疗效不满意时, 可配合内服药, 内用药主要包括抗生素, 维甲酸类、抗雄激素药物, 锌制剂, 维生素类, 重者可加用糖皮质激素等。

雄激素在痤疮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抗生素和维A酸类药物反应不佳的女性患者而言, 无论其血雄激素水平是否正常, 联合使用抗雄激素治疗, 可获得意想不到的疗效。用于治疗痤疮的雄激素药分四类: (1) 雄激素受体拮抗剂; (2) 肾上腺源性雄激素阻断剂; (3) 卵巢源性雄激素阻断剂; (4) 酶抑制剂。第一类药中的螺内酯其治疗女性痤疮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 主要利用其与雄激素竞争结合雄激素受体的特性;同时抑制酶的活性从而减少雄烯二酮向睾酮的转化;此外还抑制52-还原酶和升高类固醇结合球蛋白, 这些机制共同作用可使皮脂腺分泌减少。螺内酯的不良反应有剂量依赖性, 联合使用避孕药可减少其用量, 从而减少不良反应。螺内酯治疗女性痤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曾有螺内酯在啮齿动物中引起乳腺癌的案例, 但在人体中还没有报道, 尽管如此, 乳腺癌高危人群应慎用该药。第二类药物作用机制是抗炎作用和负反馈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进而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对聚合型痤疮和反常型痤疮炎症控制确有疗效。第三类药倾向于有避孕需求的女性。怀孕期、哺乳期、严重肝脏病、血液高凝、心血管病患者等都是绝对和相对禁用的。第四类药如非那雄胺局部使用可减少局部雄激素的生成, 改善痤疮。动物实验证明此药局部使用几乎不产生不良反应, 或许成为将来治疗痤疮安全而有效的新选择。抗雄激素药一般不单一使用, 往往联合抗生素和溶解角栓药。抗雄激素药可导致男性雌性化和孕妇流产, 孕期女性使用该药可致男性胎儿生殖器发育异常或不孕, 因此对此类患者禁用或慎用。

寻常型痤疮是一种自限性疾病, 发生于毛囊皮脂腺, 通常认为是青春期独有的疾病。但近期研究表明, 青春期后痤疮女性发病率偏高, 青春期后痤疮患者, 大部分由于血液和皮肤雄激素水平增加, 调查有30%~50%的患者至少有一种高雄激素血症的表现, 如多毛、脱发或月经不调。雄激素可通过胞分泌作用刺激皮脂生成, 胞分泌作用参与外周器官活性雄激素的合成。因而雄激素可不进入全身循环, 在其合成细胞即发挥作用, 导致局部雄激素增高, 从而使毛囊角化, 形成角栓。存在于毛囊的痤疮丙酸杆菌繁殖使炎症增加、持续, 导致炎性的耐药菌株对初始免疫起慢性刺激作用。经前期痤疮加重, 其发生因月经周期滤泡期激素水平改变, 导致皮肤生理学发生改变, 排卵后毛囊口径缩小, 因角质层不饱和游离脂肪酸的干扰使经前皮肤屏障功能受损, 皮脂分泌增加使皮肤微生物群落增加, 从而导致痤疮发生。

奶牛乳房炎的病因与治疗 篇5

1 病因

1.1 急性乳房炎

一是挤奶前乳房、乳头、挤奶器消毒不严;二是挤奶器安装使用不当, 真空压力过大或过小, 脉动频率过快或过慢;三是乳房及乳头外伤 (顶撞或踩踏) 引起的乳房炎;四是挤奶不净、不定时挤奶等使乳房充血、增大、发硬发红等症;五是饲料中毒及其他疾病 (如子宫内膜炎) 继发引起的乳房炎;六是运动场泥泞及环境消毒不严;七是干奶期乳房消毒不严及护理不当。

1.2 慢性乳房炎

由急性乳房炎中治疗不彻底或治疗方法不当 (大量单一、反复使用抗生素) , 病程长而转变为慢性乳房炎。

1.3 乳房肿块

一是由于急性乳房炎治疗不彻底, 乳房炎持续很久, 患病乳区会出现乳房肿块;二是由于治疗乳房炎长时间或大剂量使用抗生素, 破坏了乳腺细胞的自身免疫功能, 使乳房细胞纤维性变化, 形成乳房肿块;三是由慢性乳房炎或顽固性乳房炎得不到有效的治疗, 患病乳区出现乳房肿块;四是由于奶牛口蹄疫病继发引起的乳房炎, 难以治愈, 治疗时间长, 也会出现乳房肿块。

2 治疗

乳房炎的种类繁多, 致病原因各异, 对奶牛乳房炎要早期诊断, 查明发病原因和类型, 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治疗方法, 以杀灭病原菌、控制感染、减轻和消除炎症、改善奶牛全身状况、防治败血症为原则。

2.1 抗菌药疗法

使用抗菌药物是防治奶牛乳房炎的一种有效手段, 特别是在急性、多发性和亚急性乳房炎治疗、控制奶产品质量上或作为综合防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但随着抗菌药的大量广泛使用, 耐药菌株也越来越多, 使得常用药物疗效下降, 特别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治愈率较低。氟诺酮类是新型的化学合成抗菌药物, 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体内分布广泛、副作用小, 与其他抗菌药无交叉耐药性等特点。半合成青霉素类如氨苄西林和舒巴坦钠合剂的生物利用度高, 尤其耐酸耐酶、抗菌谱广、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强。这些药物已应用于临床, 并获得了显著疗效。氟喹诺酮类药物能进入吞噬细胞内, 杀死吞噬细胞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还可通过血乳屏障进入乳腺, 能显著提高奶牛乳房炎的治愈率。注入药物时必须在对乳导管、乳头、术者双手均消毒的情况下, 先挤净患乳区乳汁, 然后经乳头管注入药物。

2.2 封闭疗法

一是全身封闭, 如0.25%~0.50%普鲁卡因200~300m L静脉注射, 以减轻患乳区疼痛, 加速炎灶的新陈代谢。二是局部封闭, 可分为会阴部封闭、乳房基底部封闭。会阴部封闭将牛尾拽向一侧, 在阴唇下连合附近消毒。以左手向上推送下连合, 并触到坐骨切迹;以右手持针, 沿坐骨切迹中央刺入, 深度15~20cm, 注射3%奴夫卡因液15~20m L。乳房基底部封闭, 若封闭前1/4乳区, 先向前下方推压乳叶, 针在乳叶前侧方 (乳叶侧方与前方交界处) , 乳房与腹壁形成的沟中, 沿腹壁向对侧膝关节方向刺入8~10cm, 每叶注入0.25%~0.50%奴夫卡因150~200m L。若封闭在后1/4乳区, 针在距乳房中线与乳房基部后缘相交点侧方2cm处, 沿腹壁向前下方, 对着同侧腕关节刺入, 深度8~10cm, 药量同前叶。

2.3 中草药疗法

中草药在治疗乳房炎上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活血祛瘀、通经下乳的疗效。可用蒲公英、双花各100g, 连翘、地丁、王不留行各80g, 瓜蒌、木通、通草各40g, 穿山甲、当归、黄芪、干草各30g, 煎服, 每天1次, 连服3剂, 配合热敷治疗。

2.4 物理疗法

目的是减少炎性渗出和促进炎性渗出物吸收, 消炎止痛。 (1) 热敷法。每次30min, 每天2~3次, 以改善血液循环, 促进炎症物质的吸收。 (2) 红外线或紫外线疗法。用“维康灯”照射患部 (分4~5个点照射, 每点照射5min左右, 照射时距患处30cm左右) , 每天2次, 每次30min。配合中草药:当归25g, 生地、川芎、夏枯草各20g, 蒲公英60g, 双花、连翘、赤芍、瓜蒌各30g, 甘草15g。上药共为细末, 开水冲, 候温1次灌服, 每天1次。采用上述2种方法治疗, 7d治愈。 (3) 乳房按摩。每天2~3次, 每次10~15min。浆液性乳房炎自下而上, 卡他性与化脓性乳房炎自上而下, 但纤维素性、出血性、蜂窝炎性乳房炎禁忌按摩。 (4) 增加挤奶次数, 以排除变质奶、病原菌和细菌毒素, 减少对乳腺的刺激及病原的扩散。

2.5 外科疗法

对化脓性乳房炎, 如脓肿浅在时宜切开排脓, 对深在性脓肿, 应先抽出脓汁, 然后再注入抗生素治疗。

2.6 乳头药浴

乳头药浴可以杀灭乳头端及乳头管管内病原菌, 是防治乳房炎行之有效的方法。浸泡乳头的药液, 要求杀菌性强、刺激性小、性能稳定、价廉, 常用药物为洗必泰、新洁尔灭等。其中以0.3%~0.5%洗必泰效果最好。每次挤完后, 将乳头浸浴在药液中, 但在寒冷干燥的冬季要停止使用, 以防乳头皲裂或冻伤。

2.7 局部外用药物疗法

炎症初期用2%硼酸溶液, 1%~3%醋酸铅溶液, 5%~10%明矾溶液, 布劳液 (醋酸铅2份、明矾1份、水40份) 等在患部冷敷。

3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陆松才.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分析和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 2007 (8) :103, 111.

母猪子宫炎的病因与治疗 篇6

母猪的子宫炎是多发性疾病, 此病多发于产后, 部分未配种的母猪也有可能会感染。母猪在患病期间, 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 往往会转为隐性或慢性感染。如果发展为顽固性子宫炎后, 则会增加生产母猪淘汰率, 并容易继发感染其它疾病从而加大猪场的损失。在母猪产期等易发病时期, 应及时做好预防措施和生病后的治疗工作

1 病因及病状

1.1 人为原因

母猪子宫内膜炎是困扰规模化猪场养猪的一个重要问题, 近些年来有逐步蔓延的趋势, 发病率在20%左右, 有的猪场高达40%。大部分母猪患病的原因是在产仔阶段或哺乳阶段。阶段母猪的抵抗力弱, 有很大一部分母猪经过助产以及产仔出现腐烂死胎以及产后几天出现恶露或母猪体虚滞留有死胎, 导致母猪直接或间接的感染子宫内膜炎。这就涉及到再产期内, 母猪的生活环境很是重要。此阶段应该人为的加强对母猪的护理措施, 控制猪舍的温度、湿度、以及消毒处理。

1.2 病原感染

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子宫炎, 经常会从母猪的阴门排出分泌物, 当母猪卧下时较多, 呈灰白色、黄褐色、灰色不等, 阴门周围皮肤及尾根上粘着白色物体。由于后备母猪发情时子宫和阴道口开张而发生外源性感染, 后备母猪发生亚临床的细小病毒、猪瘟病毒、乙型脑炎病毒、伪狂犬病病毒或链球菌等所造成的内源性感染。再有就是经产母猪子宫炎, 是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性、营养性等多种因素所导致。其主要表现为细菌性子宫炎和病毒性子宫炎。细菌性子宫炎以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细菌感染。病毒性多是患有此类疾病之后的后遗症。母猪在分娩、难产、产褥期中机体抵抗力下降, 加之母猪分娩时环境不洁, 助产时发生产道损伤, 或未进行无菌操作, 胎衣不下, 产后恶露从而导致子宫炎。患病母猪经常表现为没有食欲, 体温升高。

2 防治措施

因为母猪子宫内壁褶皱较多, 环境相对封闭, 炎症难以消除, 母猪子宫炎治疗过程中一般较艰难。如治疗手段较简单, 则往往难以有效。所以母猪子宫炎是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在生产实际中加强母猪子宫炎的有效预防措施就是加强畜舍管理。通过合理的使用药物、加强饲料配比的使用、清洁生活环境、规范人工饲养等有效合理的办法。

2.1 子宫的保健方案

为了降低母猪子宫内膜炎带来的危害, 笔者建议当母猪产子后对于子宫进行保健, 母猪产子后胎衣落下后, 夏季24~30h, 冬季12~24h, 子宫灌注宫福一支, 可以保护母猪整个哺乳期和空杯期, 大大减少猪场因子宫内膜炎带来的危害。怀孕期的母猪可以适当的运动, 补充优质饲料, 饲喂母猪全价饲料, 加强母猪分娩前后的药物预防, 增强母猪机体的抵抗力。夏天应注意防暑降温, 冬天适当的注意保暖。同时也可以使用合理的药物保健, 降低发病风险。总之, 母猪子宫保健可以总结为增强体质、消除病原、调节肠道、缩短产程、彻底清宫。

2.2 合理改善管理措施

根据当地疫情的严重程度, 做好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免疫接种, 如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 及时的进行防疫注射。对于母猪产房当天应进行清洗消毒, 还有就是母猪配种前母猪阴部以及人工授精器等都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及时的淘汰老弱病残的母猪, 保持母猪群体的健康程度。

2.3 药物治疗

当母猪阴户内有分泌物流出时, 可用药物冲洗子宫, 保证及时的清除体内的杂质。清洗药物可选用百军消溶液、释西林可霉素溶液和新霉素同时搭配使用。在母猪分娩胎衣排空后用0.1%高锰酸钾500m L冲洗1次即可或母猪在产后8h内肌注长效土霉素0.1m Lkg, 母猪分娩后在子宫内投入1~2粒宫安清。对流产、经过助产的母猪, 先用2%碘汀、5%来苏儿各等份冲洗子宫一次, 再投入青霉素, 土霉素1g, 葡萄糖20g溶入20~30m L水后注入子宫, 间隔2~3min重复一次。

2.4 加强饲料管理

为了保证母猪有良好的身体状况, 在母猪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都要注重饲料的饲喂。在母猪的妊娠后期应适当的喂食青饲料, 保证能够从饲料中获得生长所需的营养。每次喂食都要定量, 饲料应该是市面上销售的怀孕饲料将饲料做到充分的消毒。

3 结语

家禽支气管堵塞的病因与治疗 篇7

(1) 该病的主证是痰热咳嗽。机体由于外邪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入里化热, 热邪煎灼津液为痰, 痰热阻滞气机, 引起肺失宣降、咳嗽气喘。因此该病治则的第一步是清热化痰, 止咳理气。

(2) 从中医祛邪角度来讲, 该病属于水湿壅滞产生的病理产物及病证, 因此湿邪是形成痰症的根本, 燥湿化痰是最基本的治法。而湿邪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脾运化功能减弱所致, 湿困脾土, 形成“生痰之源”。此外, 肾为水脏, 肾阳蒸腾气化帮助水液代谢, 肾阳不足, 水液代谢功能失常。

由于家禽长期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和干扰素, 脾肾被药物损伤, 使得脾肾更加虚寒, 寒邪容易快速侵袭, 加快发病速度和疾病的严重程度, 传播迅速, 死亡率高, 治疗困难。因此, 该病治则的第二步是养脾健肾, 祛湿化饮。

(3) 肺热咳喘。外邪入里化热, 肺中伏火, 郁热损伤津液, 要清热, 更要保津。而且肺脏喜润恶燥, 该病要标本兼顾, 清中有润, 泻中有补。因此该病治则的第三步是润肺保津, 充盈元气。

2 特效治疗方案

(1) 扶正解毒散。150L水/袋+金方禽克150L水/瓶+支乐泰150L水/瓶, 每日一次, 集中使用, 连用3~5天。

(2) 扶正解毒散。为流感、新城疫最新特效治疗药, 能够迅速控制死亡, 快速恢复采食量和精神状态, 2天可稳定病情, 3天可控制死亡。

笼养蛋鸡腹泻的病因与治疗措施 篇8

(1)饲料配比不合理,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及钙含量过高,过多的蛋白质及钙质难以吸收导致蛋鸡腹泻。这种情况多发于青年鸡和初产前后的青年鸡。

治疗措施:降低饲料中蛋白质和钙含量的配比,增加多种维生素含量;药物可用利水中草药缓解症状,同时提高鱼肝油和复合维生素B含量,增强鸡只抗病能力。

(2)鸡舍通风换气不良或饲料保存不当,造成饲料中某些原料发霉变质,均可引起排水样粪便。

治疗措施:排除病因。

2 药物使用不当引起的腹泻

由于滥用抗菌药物或使用抗菌药物时间过长,导致机体消化功能紊乱,肠道内菌群比例失调,易引起腹泻。

治疗措施:停用抗菌药物,使用缓解肾脏症状的药物,饮水中添加鱼肝油、多维、葡萄糖,饲料中添加益生素改善肠道菌群比例,必要时使用鞣酸蛋白、药用木炭末。

3 维生素缺乏引起的腹泻

饲料中维生素缺乏时往往会出现腹泻,如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易引起痛风,导致尿酸型腹泻。

缺乏维生素B时也会出现腹泻,以雏鸡表现最为敏感。

治疗措施:增加维生素含量,口服葡萄糖增强机体抵抗力。

4 气侯因素引起的腹泻

夏季炎热,鸡呼吸加快,体内水分消耗过多,饮水量增加,使排尿量增加,造成粪便稀薄如水,粪便水样,粘度不均匀。冬季寒冷,为了保温,忽略了通风换气,鸡舍空气污浊,易使鸡呼吸道黏膜充血,口腔干渴而表现大量饮水以至出现腹泻。特点:上笼鸡腹泻严重,下笼鸡腹泻症状轻微或排正常粪便。

治疗措施:既要做好保温工作,又要保证通风换气。腹泻严重的可适当使用抗菌药和补中益气类止泻中药。

5 脾胃气虚引起的腹泻

多发于高产蛋鸡或产蛋高峰或日龄过大的母鸡,病因主要是中气不足,脾胃气虚所致。鸡群一般食欲正常但饮水量明显增多。

治疗措施:用补中益气类中草药或鞣酸蛋白拌料,电解多维饮水。

6 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

内伤咳嗽的病因病机与辨证治疗 篇9

1病因病机

内伤咳嗽分其他脏腑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身。它脏和肺由于饮食不调者,可因嗜食烟酒,烟酒辛温燥烈,熏灼肺胃;或因过食肥甘辛辣,酿湿生痰;或因平素脾运不健,饮食精微不归正化,变生痰浊,肺脉连胃,饮邪上干,乃生咳嗽;或因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日久气郁化火,因肝脉布胁而上注于肺,故气火循经犯肺,发为咳嗽。肺脏自病者,常因肺系疾病迁延不愈,阴伤肺耗,肺的主气功能失常,以致肃降无权,肺气上逆而为咳。《医学心悟》:“咳嗽属金,譬如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煿之火自内攻之则鸣。”内伤咳嗽的病理因素多为“痰”、“火”,而痰有寒热之别,火有虚实之分。因咳嗽反复发作,迁延日久,正气不足,脏气多虚,故病机上又有虚实夹杂,正虚与邪实并见。

1.1外感咳嗽迁延失治:肺外合皮毛,开窍于鼻,最易感受六淫之邪而引发外感咳嗽。若外感咳嗽迁延失治,久病邪伤肺气,正虚而邪不退,或正虚而复感外邪,邪气留恋壅滞于肺,则肺失宣肃而致咳嗽反复发作,如痰热壅肺型咳嗽等。

1.2肺脏虚损自病:肺脏虚损自病发展而成咳嗽者,多因肺脏疾病迁延日久,损耗肺气,肺阴亏虚,虚火旺盛,灼伤肺络,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发为内伤咳嗽,如因肺癌而引发的肺阴亏虚型咳嗽等。

1.3他脏之病传之于肺:肺为华盖,受五脏六腑之百脉朝会,故五脏六腑发生病变皆可波及于肺,导致肺气上逆而发为咳嗽。正如张志聪云:“肺主气而位居尊高,受百脉之朝会,是咳虽肺证,而五脏六腑之邪皆能上归于肺而为咳。”他脏之病传之于肺而发为咳嗽者,多因饮食不节,嗜食辛辣肥甘而酿成痰热,过食寒凉苦泄而损伤脾胃;或七情内伤,肝郁化火而木火刑金,心火亢盛而上炎肺金,气机不畅而瘀浊阻滞,营阴暗耗而阴血亏虚;或体虚劳倦,房劳过度,损伤肾阴而虚火上炎,损伤肾阳而寒饮积滞,以上病变皆可累及于肺而使肺之宣降失常,气机不畅,呼吸不利,肺系功能失调而发为内伤咳嗽,如肝火犯肺型咳嗽等。

2辨证治疗方法

2.1清热豁痰法:适用于痰热壅肺型咳嗽。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又为贮痰之器,若外感邪热不散,邪热与痰饮互结,或嗜食辛辣肥甘而酿生痰热,痰热阻滞停留于肺脏,肺络受损,则可导致气机不畅,呼吸不利,发为咳嗽。证候见咳嗽,痰色黄稠而难排出,甚或痰中带血,胸闷,口干,口苦,咽痛,舌苔黄腻或黄白相兼,脉滑数。基本病机为痰热壅肺,肺络受损;以清热豁痰,凉肺止咳为治则;清金化痰汤加减为代表方药。常用药:桑白皮、黄芩、栀子、知母清泄肺热;杏仁、贝母、瓜蒌、射干、海蛤壳清肺化痰止咳。痰热壅盛,咳吐脓痰的,加金荞麦、鱼腥草、冬瓜子、石膏、葶苈子等清热化痰排脓。痰热伤津,口干,加沙参、麦冬、天花粉、芦根清热养阴生津。2.2滋阴养肺法:适用于肺阴亏虚型咳嗽。肺脏自病迁延不愈或他脏疾病累及于肺,营阴暗耗,日久损耗肺气,肺阴亏虚,虚火旺盛,灼伤肺络,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发为咳嗽。证候见久咳不止,痰少而黏,或痰中带血丝,口燥咽干,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苔少,形体消瘦,脉细数等。基本证机为阴津亏虚,虚火灼肺;以滋阴养肺,润肺止咳为治则;代表方药为沙参麦冬汤加减。常用药:沙参、麦冬、天花粉、玉竹养阴润肺,桑白皮、杏仁、枇杷叶降气止咳。口干舌燥甚者加百合、生地以养阴润燥,咳嗽甚者加百部、紫菀、款冬花以润肺止咳,咳而气促者加五味子以敛肺止咳,热伤血络咯血者加丹皮、白及、茜草、藕节以凉血止血。

2.3清泻心火法:适用于心火犯肺型咳嗽。心主火,为阳中之阳,外感火热之邪,或五志化火,皆可引动心火,导致心火亢盛,上炎肺金,煎蒸津血,肺失清肃之令,肺气上逆而咳。证候见咳嗽,口舌生疮,心烦失眠,痰色黄腻,小便短赤,舌边尖红,苔黄,脉数等。基本证机为心火亢盛,上炎肺金;以清心泻火、润肺止咳为治则;导赤散合泻白散加减为代表方药。

2.4泻肝清肺法:适用于肝火犯肺型咳嗽。情志不遂,郁怒伤肝或忧思气结,日久肝郁化火,肝气升发太过,不受金制,气火上逆,木火刑金,导致肺失清肃而发为咳嗽,甚则迫血妄行而咯血。证候见咳嗽气逆,咳则连声,甚则咳吐鲜血,或痰带血丝,胸胁串痛,性急易怒,烦热口苦,咽喉干燥,面红目赤。舌苔薄黄少津,脉象弦数。基本证机为肝火亢盛,木火刑金;以疏肝清火,清泻肝肺为治则;黛蛤散合泻白散加减为代表方药。常用药:青黛、海蛤壳、丹皮清肝火化痰,桑白皮、黄芩、地骨皮清泄肺热。火热较盛咳嗽频作者可加贝母、枇杷叶等,咳嗽气逆胸闷不舒者可加旋覆花、枳壳以降气平逆,火热伤津口干者加沙参、麦冬、天花粉、芦根以清热养阴生津。

2.5健脾祛湿法:适用于脾虚湿蕴型咳嗽。“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饮食不节,过食寒凉苦泄而损伤脾胃,脾虚不运,体内水液潴滞,便形成湿、饮、痰等病理产物,上渍于肺,壅塞气道,致使肺气不宣,发为咳嗽之症。证候见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易于咳出,胸闷脘痞,纳呆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濡缓或滑。基本病机为脾虚生湿,湿痰蕴肺;以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为治则;六君子汤合二陈汤加减为代表方药。

2.6补肾纳气法:适用于肾气失纳型咳嗽。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肾气充盛,吸入之气方可经肺之肃降而下纳于肾,故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若肾的精气不足,摄纳无权,气逆于上,可出现肾不纳气之证[1]。肾气虚,则肾失摄纳,肺气无根,上逆为咳或喘。证候见咳嗽,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气喘,乏力,咳白色清稀痰,舌黯苔薄白,脉沉细弱等。基本证机为肾气亏虚,摄纳无权;以补肾纳气,敛肺止咳为治则;代表方药为七味都气丸加减。

2.7通脉化瘀法:适用于气滞血瘀型咳嗽。心主血脉,肺主一身之气、朝百脉,血液循环赖心气之推动。当心气不足,或心阳虚衰时,心主血脉之功能低下,血行不畅而瘀滞,致使“肺朝百脉”功能受损,血液瘀积于肺,肺气不能宣发,而致咳嗽[2];或者情志内伤,肝郁气滞,气机不畅,气血不行,瘀血浊邪阻滞心肺,亦可使肺气宣降失常而致咳嗽。证候见咳嗽痰多,咯吐粉红色泡沫痰,甚则血痰,呼吸不利,或心悸胸闷,心胸痹痛,或胁肋疼痛,郁怒无常,喜叹息,口唇青紫,舌紫黯苔腻,脉细涩或弦涩等。基本证机为气滞血瘀,肺气失宣;以通脉化瘀,行气宣肺为治则;血府逐瘀汤为代表方药,偏于心脉阳气不足者合养心汤加减,偏于肝郁气滞者合柴胡疏肝散加减。

内伤咳嗽则以肺外他脏病变传之于肺而致咳嗽者更为多见。临床医师应临证灵活辨证施治,各种咳嗽不论其病机重心在何脏何腑,均需要同时治肺。要坚持“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咳嗽经治疗好转后,应继续坚持中医中药的治疗,通过在缓解期“补虚固本”治疗,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去除内伤咳嗽的病理因素。可通过中医体质辨识内伤咳嗽患者,明确体质类型,针对体质的偏颇有针对性地加强调养,如气虚质的人平时可服用党参、黄芪类中药煮水;阳虚质的人可服用肾气丸或桂附理中丸;痰湿质的人可服用参苓白术丸,坚持服用相应的疗程以改善体质,减少内伤咳嗽的发作和病程。

关键词:咳嗽,病因,辩证治疗

参考文献

[1]王广超.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9):2598-2599.

上一篇:月度量化考核下一篇:集中锅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