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头痛的病因分析

2024-08-06

神经性头痛的病因分析(精选7篇)

神经性头痛的病因分析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门诊头痛患者的病因及其流行病学特点,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850例资料完整的门诊头痛患者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特点,了解不同头痛诊断所占的构成比。结果 850例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为1∶2.03),年龄45.87岁±15.92岁。最常见的头痛类型依次是紧张性头痛(32.5%)、精神障碍有关的头痛(19.4%)、偏头痛(14.1%)。结论 头痛患者的性别、年龄和季节与头痛类型存在显著相关,需特别关注头痛患者的精神障碍因素,重视头痛患者的综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水平。

关键词:头痛,门诊,流行病学,临床分析

头痛是内科门诊患者常见的就诊原因,病因和分类复杂,不易明确诊断。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主持的 “全民用药安全调查”结果发现,69% 的人口有过头痛经历。近十年来,随着国人食谱改变,社会压力加大, 精神心理问题增多,头痛患者就诊人数连年递增。据统计美国每年有2 800万头痛患者,全球每年约有6亿头痛患者,其中5% 的女性和2. 8% 的男性每年头痛180 d以上,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 WHO) 把严重的头痛列为最致残的前10种疾病之一,在女性则更是列于前5位[1]。本研究对近年来在我院头痛专病门诊就诊的头痛患者进行病因分析,期望了解我院门诊头痛患者的病因及不同头痛类型的构成比。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2013年10月昌平区中医院脑病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其中临床资料完整的850例,均符合2004年国际头痛协会 ( 第2版)( ICHD-Ⅱ) 头面部疼痛的诊断和分类标准[2]。按照不同的病因,将患者分为原发性头痛、继发性头痛、神经痛及原因不明头痛4大类。其中原发性头痛包括紧张性头痛、偏头痛、丛集性头痛和其他三叉自主神经性头痛、其他原发性头痛; 继发性头痛包括归因于头部和 ( 或) 颈部外伤、颅内或颈部血管疾患、颅内非血管疾患、物质或物质戒断、感染、内环境紊乱、五官或其他头面部结构疾患、精神障碍相关性头痛。

1. 2方法收集整理临床资料,将其年龄、性别、职业、诊断和治疗情况等信息整理,建立数据库。回顾性分析有关数据,总结门诊头痛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

1. 3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经SPSS15. 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对年龄、性别和病因进行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性别、年龄分布850例头痛患者中女570例 ( 67. 06% ) ,男280例( 32. 94% ) ,男女比例为1 ∶ 2. 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紧张性头痛中男女比例为1∶ 2. 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 精神障碍相关性头痛男女比例为1∶ 6. 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1) ; 偏头痛男女比例1∶ 4. 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1) ; 其他头痛男女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头痛患者年龄9岁 ~ 92岁( 45. 87岁 ± 15. 92岁) ,其中女性年龄11岁 ~ 92岁( 46. 8岁 ± 15. 63岁) ,男性年龄9岁 ~ 87岁( 43. 97岁 ± 15. 36岁) ,男女患者的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4. 0P, < 0. 01) 。详见表1。

2. 2头痛病因与年龄的关系将全部患者分为少年组( < 18岁) 、成年组( 18岁 ~ 44岁) 、中年组( 45岁 ~ 5 9岁 ) 和老年组 ( > 6 0岁 ) 。原发性头痛患者年龄46 . 58岁 ± 14 . 5 8岁 ,大于继发性头痛的4 0 . 6 5岁 ± 17. 7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小于18岁年龄段,以非颅内急性感染最多,其次是精神障碍相关性头痛。在59岁以前的各年龄段中,紧张性头痛的比例最高,其次为精神障碍相关性头痛、偏头痛。精神障碍相关性头痛十分普遍,在各组中均位列前3位。老年组精神障碍相关性头痛及紧张性头痛、偏头痛减少, 颅内或颈部血管疾病引起的头痛患者数增加。各个年龄组均有颅内占位发现,尤其在少年组亦有发现。详见表2。

2. 3头痛患者的职业分布头痛患者中,有管理者、 公务员、私企职员、银行职员、国企职员、教师、医生、学生、司机、退休、个体经营者,各职业均有分布。

2. 4发病季节分布门诊头痛患者就诊人数,在每个季节均有发病。针对发病率最高的4种头痛( 即紧张性头痛、偏头痛、精神障碍相关性头痛及归因于感染的头痛) 进行季节分类,结果发现,感染性头痛冬季发病率最高,紧张性头痛、精神障碍相关性头痛也为冬季发病率最高。详见表3。

例( %

3讨论

既往的基于临床研究的头痛流行病学资料均显示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本研究中男女比例为1∶ 2. 03,与以往的结果大致相似[3]。本组资料中,紧张性头痛、偏头痛和精神障碍相关性头痛是最多见的头痛类型,而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均显示紧张性头痛、偏头痛或抑郁焦虑精神障碍均以女性好发,故支持本研究所见。 这一普遍现象的产生可能是激素水平对性别的影响导致女性头痛患者增多[4],本研究中,原发性头痛约占所有头痛的1 /2,其中多为紧张型头痛和偏头痛。既往研究中,一般认为紧张型头痛更为常见[5],本组资料中符合此规律,即紧张性头痛比例高于偏头痛,仅次于紧张性头痛的是精神障碍相关性头痛,提示神经内科医生应充分关注、重视精神障碍这种常见的病因,能够做到早期明确诊断。头痛与抑郁焦虑等精神疾患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抑郁焦虑障碍除有精神症状外,还容易有躯体症状,不少患者更以躯体症状为突出的表现和主要就医原因。加拿大一项调查研究显示,36 984例观察人群中,2. 4% 有双相障碍,其中偏头痛伴发率 为24. 8% ,远高于对 照组的10. 4%[6]。 Benseor等[7]对1 464例18岁以上的各类头痛患者研究发现,23. 8% 存在精神障碍,多为抑郁、心境恶劣、广泛性焦虑。

本研究病例头颅CT的检查覆盖率为89% ,颅内占位发现16例,其中少年组2例,患者年龄分别为14岁及16岁,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共18例,提示医生头颅CT检查实为必需,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尤其不能因为患者年龄小而忽略该检查。少年组中有精神障碍相关性头痛32例,都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提示学生学习压力大、心理承受能力差, 老师及家长应多关心学生心理健康。

本研究资料显示,45岁 ~ 55岁绝经期前后的女性患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精神障碍相关性头痛比例占75% ,提示其家人应多关心绝经期前后女性的心理健康。本组病例中有头、颈、面部带状疱疹所致神经痛患者42例,均转到皮肤科就诊。归因于感染的头痛主要见于中青年。在归因于感染性头痛的63例患者中,经腰椎穿刺确定颅内感染5例( 其中少年组1例) ,故对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患者,腰椎穿刺检查不容忽视。

国外文献报道,头痛的发病与季节变化的相关性较低[5],本资料出现季节特征的原因可能是社会和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冬季急性感染增多,感染性头痛患者增多,12月份是考试、就业年终述职的集中时段, 精神和心理因素也成为诱发紧张性头痛、精神障碍相关性头痛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由于头痛诊断较为复杂,担心不是专科的医生对头痛诊断不准确,故本研究未涵盖其他内科门诊和急诊的患者,而是均来自神经内科专科门诊的资料,势必会有选样的偏倚。如能扩大患者观察范围, 结合人群的流行病学普查,将会得到更完善的结果。

神经性头痛的病因分析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河南煤化集团鹤煤公司总医院内科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03例血管神经性头痛住院和门诊患者, 经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和组胺试验等检查确诊, 符合吴江等[2]《神经病学》中关于血管神经性头痛的诊断标准, 排除脑组织器质性病变诱发的头痛、药物禁忌证、临床资料不完整等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1例, 其中男21例, 女30例;年龄21~67岁, 平均 (42.6±5.5) 岁;病程6个月~16年, 平均 (5.8±1.2) 年。观察组52例, 其中男21例, 女31例;年龄22~68岁, 平均 (42.5±5.5) 岁;病程6个月~19年, 平均 (5.8±1.2) 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完善实验室和组胺试验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根据病情需要选用物理疗法、放松疗法和非药物治疗等措施[3]。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 (杭州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33022285) 治疗, 40mg/次, 1次/d。观察组加用正天丸 (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Z44020711) 治疗, 6g/次, 3次/d。患者均连续治疗30d,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综合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1) 头痛症状评分:头痛发作次数以月计算, 头痛发作≤2次者为1分, 头痛发作3~4次者为2分, 头痛发作5~6次者为3分, 头痛发作7~8次者为4分, 头痛发作9次及以上者为5分;头痛发作天数以月计算, 头痛发作≤2d者为1分, 头痛发作3~5d者为2分, 头痛发作6~8d者为3分, 头痛发作9~11d者为4分, 头痛发作9d及以上者为5分;头痛持续时间, 头痛持续12h以内为1分, 头痛持续13~24h者为2分, 头痛持续25~72h者为3分, 头痛持续73~120h者为4分, 头痛持续超过120h者为5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分[4], 共0~10分, 分数越高, 提示疼痛越激烈。 (2) 综合疗效:头痛相关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 随访3个月内无复发者为治愈;头痛相关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 发作次数和头痛持续时间减少2/3以上, 随访3个月内无复发者为显效;头痛相关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所缓解, 发作次数和头痛持续时间减少不足2/3, 但达到1/2, 随访3个月内无复发者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甚至加重者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3) 不良反应:记录治疗期间正天丸和尼莫地平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 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头痛症状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前头痛症状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头痛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

2.2 综合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 (92.31%) 高于对照组 (76.47%)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 对照组发生1例面部潮红, 2例胃肠道不适,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观察组发生1例面部潮红, 3例胃肠道不适, 不良反应发生率7.69%。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现代病因学研究证实, 头颅内任何具有疼痛感觉的组织受到刺激、压迫或牵拉均可诱发血管神经性头痛, 头痛源于头部肌肉紧张性收缩, 伴有不同程度的头部紧束样或压迫样改变, 以脑力劳动者较为常见[5]。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治疗以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为主, 非药物治疗能够改善临床症状, 但治疗效果不理想, 而单纯血管收缩剂、镁离子制剂、钙离子拮抗剂、抗焦虑或止疼等西药能够最大限度缓解临床症状与体征, 但停药后极易复发, 且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

尼莫地平属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体内平滑肌的收缩功能依靠钙离子进入细胞内部而引起跨膜电流去极化, 而尼莫地平口服后能被机体快速吸收, 通过有效阻止钙离子进入细胞内而抑制平滑肌收缩, 解除多种因素诱发的血管痉挛, 尤其对脑动脉血管的作用更加明显, 从而改善临床症状与体征, 与本研究对照组能够降低头痛临床症状评分和总有效率76.47%结果基本一致。

祖国医学认为血管神经性头痛属“脑风”“首风”范畴, 头为元神之府, 全身精华汇聚于头部, 脏腑功能失调而摄取食物精华不足、气血不足而濡养神气不足、痰浊瘀血、阻滞气血运行而诱发头痛, 治疗当以疏风活血通络和养血平肝为主[6]。正天丸以桃红四物汤、川穹茶调散、麻黄附子细辛汤和四藤消震饮等经典名方为理论基础, 选取钩藤、白芍、川芎、当归、地黄、白芷、防风、羌活、桃仁、红花、细辛、独活、麻黄、附子、鸡血藤共15种优质药材, 辅料为药用炭、淀粉、单糖浆、虫白蜡等物质经现代工艺制成的纯中药制剂, 方中钩藤、白芍以平肝熄风和柔肝养阴为主, 川芎可上行于头, 下行至气海, 具有活血通脉、祛风止痛之功;当归和血补血以破恶血, 地黄以养血滋阴为主, 白芷主治阳明经头痛, 麻黄、防风解痉止痛, 羌活主治太阳经头痛, 独活和细辛主治少阴经头痛;桃仁配伍红花以活血化瘀止痛为主[7];附子以助阳补火;鸡血藤行血活络[8], 诸药配伍科学, 共奏疏风活血通络、养血平肝之效。现代药效学研究证实, 正天丸可有效缓解血管痉挛和扩张脑血管, 同时可阻断反应性颅内动脉先收缩后扩张过程引起的头痛症状[9]。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观察组头痛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总有效率 (92.31%) 明显高于对照组 (76.47%) ,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表明观察组在改善血管神经性头痛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 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 正天丸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效果确切, 能够充分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优势, 通过抑制平滑肌收缩、疏风活血通络和养血平肝等理论改善临床症状, 在提高生存质量和改善预后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尚需临床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大样本、长时间随访进行验证。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1

参考文献

[1] 党延斌, 梁锋, 张文军.温通头风胶囊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62例[J].中医研究, 2010, 23 (7) :38-39.

[2] 吴江, 贾建平, 崔丽英.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85.

[3] 齐兴江.散偏方合五苓散加减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31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2, 19 (3) :217.

[4] 白莉.活血清风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56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 18 (21) :324.

[5] 罗占君.葛根天麻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6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药杂志, 2012, 27 (3) :32.

[6] 沈全鱼, 李俊川, 尚希贤.实用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1988:181-182.

[7] 周萍, 罗华丽, 陈欧娜, 等.活血祛风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4, 20 (2) :180-183.

[8]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322-324.

神经性头痛的病因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来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296例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113例, 女性183例, 年龄为13~78岁, 平均年龄为 (46.2±3.4) 岁, 病程1个月~8年, 平均病程为 (2.7±0.2) 年。

1.2 方法:

对296例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深入分析, 偏头痛、神经性头疼以及紧张性头痛等不同类型的头痛患者数量进行统计。并且全面地了解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日常生活习惯等, 以分析不同患者发生头痛的诱因所在。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 进行t检验或χ2检验, 以P<0.05表示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96例患者中, 男性113例, 女性183例, 二者比例为1∶1.62;年龄13~78岁, 其中13~20岁22例 (7.4%) , 21~40岁132例 (44.6%) , 41~60岁64例 (21.6%) , 61~78岁78例 (26.4%) 。21~40岁年龄段头痛发生率最高。所有头痛患者中, 公司职员75例 (25.3%) , 教师63例 (21.3%) , 学生53例 (17.9%) , 国家干部34例 (11.5%) 、自由职业者28例 (9.4%) 、工人23例 (7.8%) 以及农民例20 (6.8%) , 其中公司职员发病率最高。头痛性质包括偏头痛124例 (41.9%) , 紧张性头痛67例 (22.6%) , 高血压头痛47例 (15.9%) , 丛集性疼痛30例 (10.1%) , 药物性头痛10例 (3.4%) , 慢性头痛13例 (4.4%) , 其他类型头痛5例 (1.7%) , 其中以偏头痛最多见。头痛病因包括炸裂样痛52例 (17.6%) , 搏动性痛156例 (52.7%) , 胀痛29例 (9.8%) , 针刺样痛59例 (19.9%) , 其中搏动性痛最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与自身情况给予相应治疗, 其中静脉给药治疗33例 (11.2%) , 口服药物治疗183例 (61.8%) , 住院治疗19例 (6.4%) , 综合治疗61例 (20.6%) , 大多数患者选择口服药物治疗, 且经过科学、对症治疗后, 所有患者的头痛症状和程度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3 讨论

作为神经内科门诊常见病之一, 头痛的临床症状与类型比较复杂, 其病因也会受到患者自身因素、药物使用以及周围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近些年来, 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 人们所面临的压力也不断地增大, 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日益加快, 其自身的生活习惯以及所处工作与生活环境也在发生着一定的改变, 诸多原因导致患上头痛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 这也大大增加了在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头痛患者数量[2]。

我们研究发现, 在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头痛患者中, 以女性患者多见, 这是由于女性具有独特的生理和性格特点, 再加上女性人数的不断增加, 也使得女性患者发生头痛的比率不断提高[3]。另外年轻人发生头痛的概率较大, 尤其是21~40岁年龄段。这主要是由于年轻人的工作和学习压力较大, 娱乐活动相对频繁, 作息时间与生活方式的改变, 从而使身心过度疲劳、睡眠不够充足, 而且还会产生兴奋、抑郁、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从而提升了头痛的概率[4]。除此以外, 年轻人烟酒等不良嗜好, 喜食巧克力、咖啡等食物, 且存在滥用药物的现象, 这也大大增加了头痛发生的概率[5]。我们也发现公司职员发生头痛的概率较高, 主要是由于长期受到工作或学习的压力, 极易产生紧张、抑郁、焦虑以及生气等不良情绪, 且长时间伏案低头和其他不良姿势也会导致躯体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颈肩以及头部的肌肉长时间发生痉挛, 进而引发头痛[6]。在头痛的性质和病因的分析中, 我们发现偏头痛发病率最高, 以搏动性痛和针刺样痛为主。李颖等人回顾性分析了2189例头痛患者的人口学和临床特点, 结果发现头痛类型与性别、年龄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且最常见的头痛类型是偏头痛 (占28.2%) [7]。薛立伏等人分析了850例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发现头痛类型与性别、年龄和季节存在显著相关性, 但该研究最常见的头痛类型是紧张性头痛, 这可能是由研究群体的数量和个体差异造成的[8]。

在头痛的治疗方面, 如偏头痛, 主要是为了减轻或消除头痛发作, 有效防范头痛复发, 医护人员要帮助患者充分了解发生头痛的机制和治疗方法, 做好引导工作, 使患者能够形成科学的防治理念, 改掉不良习惯,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9];对于紧张性头痛患者, 发病时要使用非甾体抗炎药, 如阿司匹林等, 有效缓解或消除头痛症状;对于其他原发病或基础疾病的患者, 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原发病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 从而尽可能控制其头痛的发作, 努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0]。

总之, 头痛具有临床症状复杂以及种类繁多等特点, 临床诊断与治疗过程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 为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诊治效果, 临床医师要深入分析患者的实际情况, 观察临床症状, 明确诊断, 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 以此来有效缓解或消除疼痛, 提高头痛的治愈力,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门诊头痛患者的发病特点与原因。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于2013年2015年收治的296例头痛患者, 对其头痛的临床特点与病因进行分析。结果 296例头痛患者中, 女性患者较多, 高发年龄为2140岁, 公司职员、教师和学生发病率较高, 头痛类型以偏头痛常见, 病因以搏动性痛最多, 且大多数患者选择口服药物治疗。结论 很多因素都会引发头痛, 头痛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与身心健康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临床医师要从患者的职业、性别以及病因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疗方案, 以此来有效提升头痛的治愈率, 减轻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头痛,神经内科,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龙振钊, 李巧薇, 李少梅, 等.1880例神经内科门诊头痛患者的病因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17) :120-122.

[2]刘丽萍, 胡云峰.神经内科门诊278例头痛患者临床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 2014, 28 (1) :36-37.

[3]刘秋伟.神经内科门诊356例头痛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4) :219-220.

[4]陶建青.2061例头痛患者的病因分析[J].山东医药, 2014, 54 (12) :82-84.

[5]刘妍, 王建生.神经内科门诊1160例头痛患者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 2010, 31 (33) :6082.

[6]李冰.关于神经内科门诊72例头痛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 5 (13) :32-33.

[7]李颖, 冯智英, 季伟华, 等.2189例门诊头痛患者的病因分析[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09, 6 (1) :3-8.

[8]薛立伏, 冯莹莹, 韩玉晶, 等.850例门诊头痛患者的病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 13 (10) :1233-1235.

[9]王文昭.偏头痛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世界临床药物, 2014, 35 (1) :1-4.

神经性头痛的病因分析 篇4

关键词:神经内科,门诊,头痛患者,临床特点,危险因素,流行情况

在临床神经内科门诊中头痛是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 导致头痛的原因较多, 而且也比较复杂, 主要和患者的工作环境、生活习惯、心理因素、自身病变以及环境因素等有直接关系[1]。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人们的生活方式、生存环境也在不断变化, 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这样就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状态和心理状态造成影响, 最终导致头痛的原因越来越复杂, 因为患者自行用药、精神压力等因素导致的头痛患者人数越来越多, 导致神经内科门诊对头痛病症的诊断、治疗范围越来越大, 诊断和治疗的重点也开始转移到用药方面和精神方面[2]。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该院神经内科门诊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298例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 希望可以让临床诊治的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整群选择该院神经内科门诊收治的298例头痛患者, 入院的主要依据是患者主诉为头痛, 同时根据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1.2 方法

利用统一的表格, 从神经内科门诊病历和登记本中来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3]。整理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情况、治疗情况以及职业等信息。对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

1.3 统计方法

该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其中组间数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头痛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分布情况

全部298例患者中, 男性104例, 女性194例;年龄为14~79岁, 其中14~20岁共21例 (7.0%) , 21~40岁共128例 (43.0%) , 41~60岁共71例 (23.8%) , 61~79岁共78例 (26.2%) 。从结果分析可知, 头痛发病率最高的年龄阶段为21~40岁的头痛发病率显著高于其它几个年龄阶段,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0.004, P<0.05) ;41~60岁与61~79岁的头痛发病率显著高于14~20岁年龄段,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0.832, P<0.05) ;41~60岁与61~79岁的头痛发病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54, P>0.05) 。见表1。

注:*表示与年龄阶段为21~40岁相比, P<0.05。

2.2 头痛的病因分析

全部298例患者中, 偏头痛140例 (47.0%) , 紧张性头痛83例 (27.9%) , 高血压脑病37例 (12.4%) , 其他38例 (12.7%) 。见表2。

2.3 头痛发病时间分析

在全部298例患者中, 11月就诊的人数为86例 (28.9%) 最多, 其次就是7月就诊人数63例 (21.1%) , 就诊人数最少的为2月10例 (3.4%) 。在全年12个月中共出现2个高峰值。

2.4 头痛患者的职业构成情况

在全部298例头痛患者中, 排在前3位的职业分布为公司职员、教师以及学生, 人数分别为74例 (24.8%) 、65例 (21.8%) 和54例 (18.1%) 。其他患者的职业主要包括工人、农民、个体经营者以及待业者等。

2.5 门诊辅助检查的情况分析

神经内科门诊头痛患者的常见辅助检查主要是血常规、头颅CT、脑电图、头颅MRI、腰椎穿刺以及劲椎平片。阳性检出率较高的分布是腰穿检查、血常规、头颅CT。

2.6 临床治疗情况分析

通过对神经内科门诊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可知, 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以及高血压性相关疾病导致的头痛。神经内科门诊头痛患者的治疗主要为门诊口服药物治疗、观察室静脉滴注药物治疗、综合治疗和反复就诊以及住院治疗。

3 讨论

全部298例患者中, 男性104例, 女性194例;年龄为14~79岁, 其中14~20岁共21例 (7.0%) , 21~40岁共128例 (43.0%) , 41~60岁共71例 (23.8%) , 61~79岁共78例 (26.2%) 。从结果分析可知, 头痛发病率最高的年龄阶段为21~40岁, 其次就是61~79岁年龄阶段。研究结果发现在全部298例患者, 女性的发病人数比男性多, 而在年轻人中发病率较高,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工作压力、学习压力较大, 而且娱乐活动较多, 导致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出现改变, 睡眠时间不够、睡眠质量不高、情绪改变以及过度疲劳的人数越来越多[4,5];而且在饮食习惯改变的过程中, 年轻人摄入巧克力、咖啡因、酒精和烟草的增加也让头痛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女性患者因为自身生理特征和性格, 激素水平不稳定, 口服避孕药的人数也越来越多, 最终让女性头痛患者的人数越来越高[6]。

在全部298例头痛患者中, 排在前3位的职业分布为公司职员、教师以及学生, 人数分别为74例 (24.8%) 、65例 (21.8%) 和54例 (18.1%) 。该研究结果与相关临床研究报告结果相近[7]。这些人群大部分是因为肩部、颈部、头部肌肉出现持续痉挛、不良情绪如焦虑、恐惧、忧郁、生气等因素诱发, 另外寒冷、吸烟等刺激也可能导致头痛。长时间伏案低头、不良姿势以及屈颈等也容易导致头痛。

在全部298例患者中, 11月就诊的人数为86例 (28.9%) 最多, 其次就是7月就诊人数63例 (21.1%) , 就诊人数最少的为2月10例 (3.4%) 。在全年12个月中共出现2个高峰值。因为7月和11月气温变化比较显著, 感染性头痛患者的人数增加, 气温变化会让老年人生理出现不适;另外7月和11月是就业、考试等比较集中的阶段, 所以人们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会加大, 最终让头痛发病率增加。

该研究中, 偏头痛患者140例, 占47.0%, 在临床诊断时比较难;紧张性头痛患者83例, 占27.9%, 其主要特征是压迫或者紧束感、双侧性;其他头痛患者75例, 占25.1%。在我国进入到老龄化社会后, 高血压脑病导致的头痛患者人数在不断上升, 而且发病人群越来越年轻, 所以临床医务工作者应该要加以重视和关注。

临床治疗偏头痛的目标主要是对头痛发作进行终止或者减缓, 对患者的伴发症状进行缓解, 对病情复发进行有效预防, 让患者能对头痛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方法比较清楚, 让患者树立良好的防治观念, 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8]。对于紧张性头痛急性发作期可以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 而针对慢性紧张型头痛或者频繁性紧张型头痛则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对于其他有原发病或者基础疾病的头痛, 则应对原发病进行有效治疗, 对头痛发作进行有效控制, 让临床并发症发生率降低[9]。

总之, 在临床诊断和治疗头痛患者时, 应该要对偏头痛和紧张性头痛的认识进行强化, 让诊断治疗的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从而来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有效改善。

参考文献

[1]李国静.神经内科门诊头痛患者临床分析[J].健康必读:, 2013 (7下旬刊) :63-64.

[2]刘丽萍.神经内科门诊278例头痛患者临床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 2014 (1) :36-37.

[3]胡格吉乐.神经内科门诊298例头痛患者临床分析[J].健康之路, 2014 (5) :78.

[4]张东玲.神经内科门诊60例头痛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 (6下旬刊) :93.

[5]李艳.神经内科头痛症状的临床观察探析[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4 (19) :49-50.

[6]李玉轩.神经内科门诊200例头疼患者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 2013 (13) :195.

[7]李冰.关于神经内科门诊72例头痛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 (13) :32-33.

[8]邱麟.关于神经内科门诊60例头痛患者的临床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 3 (11中旬刊) :93.

神经性头痛的病因分析 篇5

关键词:神经内科,尿失禁患者,临床病因

在临床医学中, 尿失禁主要指患者膀胱内尿液失去控制而自行流出。引起尿失禁的病因很多, 因为尿失禁的分类很多, 由于各种见解不同, 致其分类也不够统一。一般情况下, 这种病症常见于老年患者, 主是是由于老年患者的泌尿系统发生退行性改变、肿瘤、感染、结石, 糖尿病等, 加上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发生障碍, 意识障碍等, 从而出现尿失禁。为此, 随机抽取我院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收治的88例神经内科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患者年龄、性别、血压、血糖以及既往是否有神经性病史进行评价分析, 具体的报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收治的120例神经内科尿失禁患者, 年龄最小的35岁, 年龄最大的90岁, 平均年龄 (64±4) 岁, 男性65例, 女性35例。患者入选标准:患者的病例资料完善, 所有症状均符合神经内科学术舍议提出的诊断标准, 均排除既往神经性内科疾病、病后意识障碍以及精神异常者。患者的临床表现:120例患者表现不同程度的脑出血、脑血栓、头晕、头痛、四肢麻木、无力、震颤等。其中, 住院期间无尿失禁者为48例, 住院期间发生尿失禁者40例。

1.2 方法与指标

本组的120例患者均采用常规方法给予治疗, 对导尿者用0.2g/L呋哺西林定时冲洗膀肮.未用任何解痉药和抗胆碱药, 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 包括年龄、性别、神经内科危险因素 (糖尿病、高血压等) 最初的神经内科病况严重性 (如失语、意识状况、运动障碍、吞咽困难等) , 对患者的精神状态进行测定。

1.3 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13.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 其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患者中, 尿失禁患者的发生率约为50% (60/120) 。其中, 高龄组 (70岁以上) 的发生率约为80以上, 而老年组 (61~69岁) 的发率率为40%, 而中青年组 (30~60岁) 的发生率约为20%, 三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经统计学分析, χ2=12.96,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 尿失禁与临床因素的关系, 具体如表1所示。

3 讨论

尿失禁是常见病, 尿失禁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给人们带来了心理、生理诸方面问题[1,2]。尿失禁是指排液失去控制和意识而自行流出。通常多发于老年患者, 一方面是由于老年患者的泌尿系统发生退行性改变、肿瘤、感染、结石, 糖尿病等[3], 另一方面是由于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发生障碍, 意识障碍等, 从而出现尿失禁[4,5]。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现代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此, 对尿失禁的治疗也提出了较高要求, 因此, 必须要加强尿失禁临床病因的分析, 采用科学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方法, 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经过本组的研究发现, 尿失禁病因有神经性因素和非神经性因素两种。其中, 非神经性因素是导致患者尿失禁的主要原因, 患者由于脑部或者是脊髓受伤、疾病或者受损, 导致神经传导通路中断, 进而使得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膀胱感觉丧失。曾有医学报导指出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由神经系统不稳定, 导致脑基底核发生病变, 因此, 这是导致神经性患者尿失禁的高危因素, 如大脑脊髓瘤或损伤、高血压、神经内科病史、冠心病、糖尿病等都与神经源性膀胱有关。总之, 要加强对神经内科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病因分析, 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法, 确保患者的预后效果。如本组患者有1例患者就是怀孕尿失禁, 主要原因是由于子宫随之增长后压迫膀胱, 刺激逼尿肌收缩, 产生频繁的尿意, 睡觉也受影响, 这是均属于孕期正常现象, 因此, 要给予患者科学的指导和护理, 帮助患者减轻压力, 进而有效的治愈尿失禁。

参考文献

[1]杨亦丹, 于勤.神经内科尿失禁患者尿袋更换时间和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14) :39-40.

[2]唐艳娟.神经内科尿失禁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33) :71.

[3]宋美香.神经内科临床尿失禁患者的护理心得[J].求医问药 (下半月) , 2012, 10 (10) :611.

[4]张玉娟.神经内科尿失禁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1) :629-630.

神经性头痛的病因分析 篇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0例中, 男42例, 女38例, 年龄40~75岁, 平均59岁;病史15~36年, 平均24年。

1.2 神经精神症状表现

精神症状67例, 表现为: (1) 神志改变55例, 其中神志恍惚19例, 嗜唾6例, 轻、中度昏迷24例, 深昏迷6例; (2) 情感情绪症状共12例, 表现为情感兴奋大喊大叫者4例, 情感抑郁表情淡漠者8例;神经症状83例, 表现为震颤46例, 手足搐搦6例, 肢体抽动2例, 手足抽动6例, 肢体感觉异常2例, 肌无力9例, 瞳孔忽大忽小2例, 大小不等2例, 瞳孔缩小8例。

1.3 病因诊断

经血气分析、血电解质分析等检查, 结合患者症状特点及用药情况, 确立病因诊断为:肺性脑病18例、低钠血症8例、代谢性碱中毒6例、低钙血症4例、低镁血症5例、低磷血症3例、药物副作用7例、脑动脉硬化症1例、综合因素28例。

1.4 治疗及转归

经抗炎平喘、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处理, 同时针对不同病因进行综合治疗, 72例患者病情缓解、治愈好转率90%, 7例患者因严重感染、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死亡, 1例脑动脉硬化性痴呆患者仍遗留淡漠症状。

2 讨论

2.1 肺性脑病

由低氧及高碳酸血症引起, 早期表情淡漠、神志恍惚, 逐渐出现嗜睡、谵语及程度不等之昏迷, 神经症状多为肌无力及瞳孔缩小、忽大忽小等表现, 为肺心病患者精神神经症状的第1位病因。

2.2 酸碱失衡

在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几乎均存在且类型复杂, 本讨论将常见的呼酸归入肺性脑病, 混合失衡列入综合因素, 重点分析代谢性碱中毒, 肺心病患者由于利尿剂、糖皮质激素药物的长期应用及呕吐、补碱等原因很易发生代谢性碱中毒。多表现为精神亢奋、胡言乱语、手足搐搦、肌肉震颤、反射亢进等, 少有淡漠等抑制表现。其发生原因与影响氧的释放、低钙等因素有关。

2.3 电解质紊乱

2.3.1 低钠血症

由于内分泌因素肾脏调节及进食较差等因素引起, 发生率45%以上, 轻、中度低钠血症多无明显症状, 重度 (<110mmol/L) 易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表现为神志恍惚、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肌无力、小便失禁、严重者可昏迷等。

2.3.2 低镁血症

镁离子参与许多酶的功能活动, 对心血管及神经系统有明显作用。参考值血清镁0.8~1.2mmol/L, <0.75mmol/L为低镁血症, 据报道肺心病患者低镁血症发生率高达71.4%, 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镁明显低于缓解期。主要与摄入不足及肠道吸收减少、肠及肾脏排出增加和镁离子向细胞内转移等有关。主要表现为抑制状态或激动不安、手足抽动、肌痉挛、运动失调、感觉异常、肌无力等表现。

2.3.3 低磷血症

近年来研究发现肺心病可引起钙磷代谢异常, 其发生原因与摄入不足、吸收减少、排出增多及酸碱失衡、大量输注葡萄糖等因素有关, 其危害性已日益受到重视, 可影响能量代谢致呼吸肌无力促进呼衰等, 加重病情, 同时可引起神经精神症状, 混淆诊断。表现为情绪激动或萎缩、神志恍惚, 严重者昏迷、肌张力低下、感觉异常等。

2.3.4 低钙血症

低钙在肺心病呼衰患者当中占有较大比例, 据统计达72.1%, 与钙磷代谢异常、摄入减少、尿钙排出增多等因素有关, 可引起手足搐搦等神经精神兴奋性症状, 在存在代谢性碱中毒或低血磷情况下, 神经精神症状表现明显且多样。

2.4 药物因素

治疗过程中经常大量应用平喘药 (β2受体兴奋剂、茶碱类等) 、糖皮质激素、呼吸兴奋剂等药物, 这些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兴奋作用, 可引起震颤及精神症状等, 尤其在同时、反复应用时, 更易出现。

2.5 其他

肺心病患者均系中老年, 可同时患有其他疾病如动脉硬化、震颤麻痹、老年精神病及其他脏器衰竭等疾病, 这些原有的病因须注意询问病史及进行相应检查确诊。

2.6 综合因素

肺心病是一个慢性病程, 可影响其他系统功能, 故在一个患者可以发现多项异常, 其引起精神神经症状的病历亦为综合因素所致, 本组28例综合因素中有25例为肺性脑病并低钠、低镁、低磷及酸碱失衡情况占89.3%, 其次为低钠并代碱因素及低钠、低磷、低镁因素共3例, 占10.7%。综合因素的神经精神症状视情况不同表现不一。

肺心病急性期患者容易出现精神神经症状, 引起病因多种多样, 表现既有相同又各有特点, 结合辅助检查可基本明确诊断, 需要指出的是要摒弃肺心病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既是肺性脑病的诊断概念, 增强对其他因素的认识, 同时由于肺心病的病理特点, 综合因素作用亦占相当大的比例。只有认证准确, 有针对性的综合处理, 才能提高肺心病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减少误诊。

摘要: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简称肺心病) 的诊治过程中, 患者常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其病历较复杂。只有认证准确, 有针对性的综合处理, 才能提高肺心病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减少误诊。

浅谈偏头痛的病因和治疗措施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60例, 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2组:观察组30例, 男16例, 女14例;年龄在35岁~75岁之间, 平均年龄 (45.3±3.0) 岁。对照组30例, 男17例, 女13例;年龄在36岁~76岁之间, 平均年龄 (46.4±3.2) 岁。所有患者的病程均在0.5年~5年, 平均 (2.2±1.4) 年。所有患者均排除颈椎病、颅内占位性病变、脑卒中等导致的头痛, 且排除妊娠期及治疗药物过敏患者。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 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 具体为1次/d, 每次40 mg。观察组采用氟桂利嗪缓释片治疗, 睡前服用, 年龄超过65岁, 1粒/d, 年龄小于65岁, 2粒/d。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 1个疗程后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

1.3 疗效标准

严格按照偏头痛疾病诊断标准进行疗效评定, 主要采取计分法, 统计患者偏头痛发作情况、严重程度以及持续时间进行专业计分, 分为控制、显效、有效和无效。控制:患者临床症状 (剧烈疼痛、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等) 全部消失;显效:头痛程度降低2级,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头痛程度降低1级, 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无效:头痛强度增加, 临床症状未得到有效控制。

1.4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 对照组为86.67%,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 对照组为16.67%,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3.1 偏头痛发病原因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神经血管性头痛, 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研究认为三叉神经血管反射学说是偏头痛发病机制的主流学说, 其将神经、血管、递质三者相结合, 主要涉及三种机制:颅内外血管扩张、血管周围神经释放血管活性肽引起神经源性炎症以及中枢痛觉传导的抑制降低, 从而引起偏头痛, 多由内分泌失调、压力过大、休息不足等引起[3]。偏头痛不仅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还对患者的睡眠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故其治疗目的是减轻或终止头痛发作, 缓解伴发症状, 预防头痛复发, 提高生活质量。

3.2 偏头痛治疗方法

目前临床治疗疾病主要以中医、西医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 西医控制偏头痛的药物主要有曲普坦类、麦角碱类、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拮抗剂、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 、中枢多巴胺受体阻断剂、阿片类等, 其中钙拮抗剂在临床上偏头痛治疗中均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偏头痛发作时, 机体血浆内皮素 (ET) 升高, ET通过与受体结合使人体细胞内的Ca2+含量升高, 从而表现出较强的神经内分泌作用和收缩血管作用, 该两种作用的出现造成偏头痛发作[4]。尼莫地平是一种双氢吡啶类的钙离子拮抗剂, 能拮抗蛛网膜下腔出血、高钾离子、前列腺素、血栓素、5-羟色胺、过氧化氢、花生四烯酸等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痉挛, 对脑血管痉挛引发的偏头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该药物可有效解除脑血管平滑肌出现的痉挛, 选择性扩张脑血管, 以增加血流量, 从而达到脑保护的作用;还可阻滞Ca2+通道, 对脑血管痉挛进行选择性阻滞, 有效改善大脑缺氧缺血状态, 通过利用抗血小板的聚集作用来达到减少偏头痛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的作用。氟桂利嗪是一种高选择性的钙通道阻滞剂, 可通过对T型钙通道阻滞的作用阻止过量钙离子渗入血管平滑肌细胞, 从而有效防止脑血管痉挛, 增强机体脑细胞对缺氧环境的耐受性, 抑制释放致痛物质。此外, 其还可通过脑脊液屏障, 结合脑血管平滑肌上具有的高特异性位点, 降低静脉血管收缩, 减少Ca2+内流, 对脑血管进行选择性作用, 抑制收缩, 从而解除脑血管痉挛, 对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而导致的血管收缩有效抑制, 明显改善患者脑循环, 从而达到止痛目的[5]。本研究通过设置对照组, 发现两种药物在偏头痛治疗中均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氟桂利嗪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尼莫地平组, 说明氟桂利嗪在脑血管痉挛缓解中应用效果要强于尼莫地平, 且氟桂利嗪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尼莫地平组, 其在临床偏头痛疾病控制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6]。

本文通过对60例偏头痛患者进行研究, 发现观察组 (采用氟桂利嗪治疗) 的治疗总有效率 (96.67%) 明显高于对照组 (采用尼莫地平) 总有效率 (86.67%) , 且治疗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3.33%) 明显低于对照组 (16.67%) ,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氟桂利嗪和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能够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但相对而言, 氟桂利嗪治疗效果更好,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 有利于偏头痛症状控制,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冯云萍, 郭鸿, 平高华, 等.活血通络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 4 (6) :773-774.

[2]徐钏铭, 高春枝, 陈小兵, 等.42例偏头痛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 (19) :252-253.

[3]林燕, 张文武, 陈涛, 等.偏头痛患者脑血管病一级预防证据评价[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 (1) :33-38.

[4]王欣, 赵静怡, 何威, 等.偏头痛患者抑郁焦虑状况175例临床分析[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 (医学版) , 2012, 21 (9) :719-721.

[5]张红云, 张红星, 梁炜, 等.基于偏头痛患者个性特征、应对方式确立心理护理措施[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 12 (18) :68-69.

上一篇:词语教学的语言学分析下一篇:企业岗位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