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尿失禁

2024-06-08

神经性尿失禁(共4篇)

神经性尿失禁 篇1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神经内科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病因, 为患者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收治的88例神经内科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患者年龄、性别、血压、血糖以及既往是否有神经性病史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中, 尿失禁患者的发生率约为50% (60/120) 。其中, 高龄组 (70岁以上) 的发生率约为80以上, 而老年组 (6169岁) 的发率率为40%, 而中青年组 (3060岁) 的发生率约为20%, 三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经统计学分析, χ2=12.96,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神经内科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病因较多, 要采用科学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手段, 给予患者针对性治疗, 改善患者身体状况。

关键词:神经内科,尿失禁患者,临床病因

在临床医学中, 尿失禁主要指患者膀胱内尿液失去控制而自行流出。引起尿失禁的病因很多, 因为尿失禁的分类很多, 由于各种见解不同, 致其分类也不够统一。一般情况下, 这种病症常见于老年患者, 主是是由于老年患者的泌尿系统发生退行性改变、肿瘤、感染、结石, 糖尿病等, 加上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发生障碍, 意识障碍等, 从而出现尿失禁。为此, 随机抽取我院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收治的88例神经内科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患者年龄、性别、血压、血糖以及既往是否有神经性病史进行评价分析, 具体的报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收治的120例神经内科尿失禁患者, 年龄最小的35岁, 年龄最大的90岁, 平均年龄 (64±4) 岁, 男性65例, 女性35例。患者入选标准:患者的病例资料完善, 所有症状均符合神经内科学术舍议提出的诊断标准, 均排除既往神经性内科疾病、病后意识障碍以及精神异常者。患者的临床表现:120例患者表现不同程度的脑出血、脑血栓、头晕、头痛、四肢麻木、无力、震颤等。其中, 住院期间无尿失禁者为48例, 住院期间发生尿失禁者40例。

1.2 方法与指标

本组的120例患者均采用常规方法给予治疗, 对导尿者用0.2g/L呋哺西林定时冲洗膀肮.未用任何解痉药和抗胆碱药, 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 包括年龄、性别、神经内科危险因素 (糖尿病、高血压等) 最初的神经内科病况严重性 (如失语、意识状况、运动障碍、吞咽困难等) , 对患者的精神状态进行测定。

1.3 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13.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 其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患者中, 尿失禁患者的发生率约为50% (60/120) 。其中, 高龄组 (70岁以上) 的发生率约为80以上, 而老年组 (61~69岁) 的发率率为40%, 而中青年组 (30~60岁) 的发生率约为20%, 三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经统计学分析, χ2=12.96,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 尿失禁与临床因素的关系, 具体如表1所示。

3 讨论

尿失禁是常见病, 尿失禁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给人们带来了心理、生理诸方面问题[1,2]。尿失禁是指排液失去控制和意识而自行流出。通常多发于老年患者, 一方面是由于老年患者的泌尿系统发生退行性改变、肿瘤、感染、结石, 糖尿病等[3], 另一方面是由于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发生障碍, 意识障碍等, 从而出现尿失禁[4,5]。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现代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此, 对尿失禁的治疗也提出了较高要求, 因此, 必须要加强尿失禁临床病因的分析, 采用科学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方法, 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经过本组的研究发现, 尿失禁病因有神经性因素和非神经性因素两种。其中, 非神经性因素是导致患者尿失禁的主要原因, 患者由于脑部或者是脊髓受伤、疾病或者受损, 导致神经传导通路中断, 进而使得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膀胱感觉丧失。曾有医学报导指出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由神经系统不稳定, 导致脑基底核发生病变, 因此, 这是导致神经性患者尿失禁的高危因素, 如大脑脊髓瘤或损伤、高血压、神经内科病史、冠心病、糖尿病等都与神经源性膀胱有关。总之, 要加强对神经内科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病因分析, 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法, 确保患者的预后效果。如本组患者有1例患者就是怀孕尿失禁, 主要原因是由于子宫随之增长后压迫膀胱, 刺激逼尿肌收缩, 产生频繁的尿意, 睡觉也受影响, 这是均属于孕期正常现象, 因此, 要给予患者科学的指导和护理, 帮助患者减轻压力, 进而有效的治愈尿失禁。

参考文献

[1]杨亦丹, 于勤.神经内科尿失禁患者尿袋更换时间和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14) :39-40.

[2]唐艳娟.神经内科尿失禁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33) :71.

[3]宋美香.神经内科临床尿失禁患者的护理心得[J].求医问药 (下半月) , 2012, 10 (10) :611.

[4]张玉娟.神经内科尿失禁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1) :629-630.

[5]陆巍, 王清, 胡明明, 等.留置尿套系统在神经内科男性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 28 (24) :73-75.

神经性尿失禁 篇2

关键词:集尿袋,更换时间,尿路感染

尿失禁是指膀胱内尿液失去控制而自行流出, 常见于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因泌尿系统退行性改变、感染、肿瘤、结石、糖尿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意识障碍、盆底肌肉韧带松弛至膀胱尿道括约肌张力减低等原因出现尿失禁[1,2]。本研究对2008年4月~2010年2月收治的42例神经内科留置导尿患者进行相应护理及观察,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4月~2010年2月收治42例神经内科尿失禁患者, 其中, 男性23例, 女性19例;年龄最小33岁, 最大74岁, 平均48.4岁。意识障碍32例, 意识清楚10例;置管时间1 h~50 d, 平均15 d。随机将42例患者分为两组, 实验组 (21例) 每2天更换尿袋, 对照组 (21例) 每天更换尿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留置导尿时, 常规消毒, 正规操作置入导尿管, 留置尿管长度:女性4~6 cm, 男性20~22 cm。见尿后, 再插入5~7 cm, 固定充水囊, 保护好置入的部分, 防止膀胱压力大将尿管冲出。实验组患者每2天更换尿袋, 对照组患者每天更换尿袋。所有患者都采用密闭式尿袋, 在换药室无菌条件下插入尿管, 每2天留取晨尿做尿常规检查。

1.3 护理方法

1.3.1 护理教育及心理辅导

导尿插管前一定要使患者明确插管的目的, 疾病一旦需要进行导尿处理, 患者对此不理解, 可产生应激性, 紧张、恐惧, 躁动不安, 加上怕羞, 使全身肌张力增高, 不能积极配合, 有的甚至拒绝插管, 影响操作的正常进行, 要向患者讲明导尿的目的和意义, 同时要关心、体贴患者, 进一步向患者讲清导尿进行过程及尿道的解剖特点等, 使患者思想放松, 情绪稳定, 才可进行插管操作, 切忌强制进行[3]。另外, 要做好隔离工作, 保护患者的隐私。

1.3.2 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的护理途径和对策

严格执行密闭式引流。重视医护人员手的清洁, 避免交叉感染。0.5%碘伏行会阴及尿道口消毒比0.1%新洁尔灭的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低。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经常清洗会阴部皮肤, 勤换衣裤、床单、衬垫等。如病情允许, 指导患者每日日间摄入液体2 000~3 000 ml, 因多饮水不仅可以增加对膀胱的刺激, 促进排尿反射的恢复, 还可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1.3.3 排尿功能锻炼

1.3.3.1训练膀胱功能

定时使用便器, 初起每隔1~2 h使用便器1次, 以后每隔2~3 h使用便器1次。使用便器时, 手掌用柔力在膀胱处按压, 并向尿道方向压迫, 使膀胱内尿液被动排出。

1.3.3.2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收缩练习

具体方法是:患者取立、坐或卧位, 试做排尿动作, 先慢慢收紧盆底肌肉, 再慢慢放松, 每次10 s左右, 连续10遍, 每天进行数次, 以不觉疲乏为宜[4]。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由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每2天的尿白细胞检查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12, P>0.05) 。见表1。

3 讨论

泌尿系统感染主要与留置尿管时间等方面有关[5]。大量资料表明, 插管第3天菌尿发生率为26.7%, 第7天菌尿发生率为66.7%, 第10天菌尿发生率高达93.3%[6]。另外, 导尿管留置2 d, 无尿路感染;留置3~7 d, 感染率为14.47%;留置8~14 d, 感染率为31.25%。本次实验结果表明, 神经内科尿失禁患者每天更换或不更换集尿袋对每2天的尿白细胞检查没有影响。故神经内科尿失禁患者可以每2天更换集尿袋, 这样减少了操作时间, 减轻了医生的工作量, 节约了资源, 减少了患者的费用, 也减少了细菌入侵的机会, 降低了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因此, 应重视留置尿管操作中常见的护理问题, 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 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黄香妹.留置导尿管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护理与康复, 2004, 3 (2) :91.

[2]杨梅.留置尿管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 21 (1) :41.

[3]李艳玲.导尿及留置导尿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2, (17) :487.

[4]朱翠琴.留置导尿新方法在老年男性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5) :138, 164.

[5]庞图娟.神经内科尿失禁患者的护理266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 (16) :18.

神经性尿失禁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76例经尿流动力学测定确诊为神经源性膀胱导致的逼尿肌痉挛尿失禁患者, 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3例, 男19例, 女14例;年龄34~57岁, 平均 (43.0±4.5) 岁;试验组43例, 男28例, 女15例;年龄31~54岁, 平均 (42.0±5.1) 岁。所有患者患有尿失禁的平均病程 (30.5±2.3) 周。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的患者在试验的过程中, 采取相同的一般治疗措施。给予对照组的患者安慰剂疗法, 即向患者的逼尿肌注入0.9%的生理盐水0.5 ml, 向试验组患者逼尿肌内注射100 U的肉毒杆菌素A, 在逼尿肌内选择3~5个注射点, 每个注射点注射20 U, 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相关的生活健康价值。

1.3 观察指标

(1) 患者治疗后的满意度。 (2) 失禁生活质量 (I-QOL) 问卷总分。若患者的分数越高, 则说明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改善的越好[3]。总满意度=非常满意+较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经6周治疗后,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满意度86.05%, 对照组为54.55%, 两组总满意度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例 (%)

2.2 患者自述问卷得分比较

经6周治疗后, 两组I-QOL问卷评分情况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例 (%)

3 讨论

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类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和 (或) 尿道功能障碍, 进而产生一系列下尿路症状及并发症的疾病总称。尿失禁是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自控能力, 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 引起这种疾病的原因可有下列几种: (1) 先天性疾患, 如尿道上裂。 (2) 创伤, 如妇女生产时的创伤、骨盆骨折等。 (3) 手术。成人为前列腺手术、尿道狭窄修补术等, 儿童为后尿道瓣膜手术等。 (4) 各种因引起的神经原性膀胱。正常的排尿依赖S2~4神经根对膀胱-尿道功能的选择性支配, 一旦患者的中枢神经受到损伤, 使排尿的低级中枢失去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 就会出现逼尿肌、膀胱颈外括约肌非正常的持续性痉挛, 导致排尿的不协调, 以致出现充盈性尿失禁的现象, 使患者的自我排尿控制力出现问题[4,5,6]。

对于神经源性膀胱致尿失禁患者的既往的治疗方法有导尿术、抗胆碱能制剂如普鲁本辛、降低肌张力药如巴氯酚、尿道膀胱内滴注局部麻醉剂0.5%丁卡因、康复训练疗法、手术治疗等, 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但具体疗效不确定[7]。肉毒杆菌素A原先是一种可以用于治疗骨骼肌痉挛或是其他部位肌肉运动紊乱症的一种毒素, 其主要功能就是解除痉挛, 其作用机制是与副交感神经的神经肌内接头处的突触前膜受体结合, 阻滞乙酰胆碱的释放, 使肌肉松弛, 降低肌张力, 因此尿失禁时逼尿肌的异常痉挛就可以使用肉毒杆菌素A注射而得到缓解[8,9,10]。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可以看出, 在治疗神经源性膀胱致尿失禁时采取肉毒杆菌素A逼尿肌内注射, 患者6周后对治疗的总满意度为86.05%, 而采取注射生理盐水安慰剂治疗的患者在康复一段时间后对治疗的总满意度仅仅为54.55%,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且在做患者自述问卷得分的对比时也可以发现, 治疗后6周进行肉毒杆菌毒素A治疗患者I-QOL问卷总分明显高于使用安慰剂的患者。对于中枢神经损伤所致的尿失禁患者, 随着中枢神经功能自我恢复, 逼尿肌的痉挛状态也会逐渐改善, 故可见对照组患者尿失禁症状也有一部分自然恢复[11,12,13]。

神经性尿失禁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科重症监护室发生IAD的脑卒中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 进行分析讨论。68例患者中, 其中男39例, 女29例;年龄53~92岁, 平均年龄 (67.2±2.6) 岁;小便失禁38例, 大便失禁21例, 大小便均失禁9例;神志清楚37例, 昏迷31例;无吞咽困难35例, 鼻饲患者33例, 卧床患者68例。

1.2 护理方法

对IAD患者进行皮肤保护、减少进一步皮肤摩擦、合理的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个性化的健康教育。

1.2.1 IAD皮肤保护。

对失禁高危患者, 临床护理工作中采取相关预防性护理方案, 主要包括皮肤的评估, 个性化的皮肤护理计划 (皮肤的清洁、皮肤的保湿和皮肤相关保护剂的应用) 及吸收性较好的产品使用[2]。

(1) 皮肤的评估。强化人员的培训,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皮肤专科护理知识的培训。参与患者皮肤护理情况的评估和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护士灵活应用各种评估量表, 如会阴部评估工具, 用于评估IAD发生的风险[3];IAD皮肤状况评估量表、会阴部皮炎等级量表和IAD严重程度评估量表等, 对患者皮肤做出准确的评估。

(2) IAD皮肤清洁。皮肤的清洁首先要选择恰当的清洁产品, p H值常选择与正常皮肤酸碱度接近的, 或者是柔软的一次性清洗布最恰当。临床实践表明采用专门设计的会阴部或失禁清洁产品比传统的肥皂和水清洁效果更好。有研究表明, 使用肥皂和水、免冲洗的清洁产品对皮肤进行清洁, 均可以有效地减少皮肤表面的细菌残余。但肥皂对皮肤的清洁作用主要在于其所含的碱基和酸式盐, 溶于水时会增加水的p H值, 从而破坏皮肤正常的酸性屏障;清洁次数依皮肤实际浸渍情况选择。

(3) IAD皮肤的保湿。保湿滋润皮肤以使皮肤的水分屏障得到修复和增强, 提高皮肤含水量, 减低经表皮的失水率。润肤产品包括水、润肤剂、保湿剂、封闭剂等, 根据患者肤质的不同选择合适的保湿剂, 同时要防止过敏现象的发生。

(4) IAD皮肤保护剂保护膜。皮肤保护剂主要是在皮肤表面人为构造一层不透或者半透的屏障保护膜, 以达到阻止尿液和粪便中水及刺激物对皮肤造成的浸渍和损伤, 同时起到维持皮肤正常屏障的功能。常用的外涂药物主要有凡士林、氧化锌、二甲硅油以及液状的丙烯酸酯薄膜等。在应用保护剂保护膜时, 伤口、造口和失禁护理协会[4]临床操作指南建议要保持皮肤干燥和在一段失禁时间后应用皮肤保护剂。有研究表明, 采用清洁、润肤、保护三合一组产品, 既能显著降低IAD的发生率, 又能节省护理时间和步骤, 从而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依从性。

(5) IAD治疗。IAD的治疗除相关预防性护理干预外, 还要避免受损皮肤继续接触刺激物, 必要时应用药物治疗, 如抗菌素等, 但不建议常规使用。

1.2.2 尽量减少进行性的皮肤摩擦。

在护理患者过程中减少进行性皮肤摩擦可使皮肤组织维持健康和减少IAD相关的易感因素, 可为患者使用翻身枕、合理使用皮肤保护剂、而不建议频繁擦洗会阴部皮肤。

1.2.3 IAD患者饮食护理。

依据患者病情及饮食习惯, 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可食用一些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适量纤维素的食物, 忌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鼻饲患者饮食宜定时定量, 并注意流质饮食的卫生, 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 防止口腔感染。对于尿失禁患者, 应指导患者制订饮水计划, 摄入水分总量控制在2 000~2 500 m L/d, 每2~3 h饮水1次, 减少夜间饮水量, 尤其是晚21时后不要饮水, 以控制夜间尿量。

1.2.4神经内科重症室患者心理护理。

IAD神志清醒的患者因大小便失禁, 自尊受到极大伤害, 同时由于皮肤破损引起的疼痛, 患者对伤口清洗、换药恐惧焦虑, 护士应通过有效沟通.与患者及家属搭建良好护患关系, 共同制定皮肤护理干预措施。消除患者的疾病羞耻感, 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消除顾虑, 增强应对疾病的信心, 来减少疾病对患者的困扰。鼓励清醒患者完成自我护理会使患者产生自信, 提高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 从而减少IAD的发生。

1.2.5 个性化健康指导。

IAD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患者大便和 (或) 小便失禁, 目前许多医院使用一次性尿不湿护理失禁患者, 它可减轻皮肤的潮湿污染, 减弱皮肤的损害, 但不能从根本上避免皮炎。若患者清醒, 可根据病情, 有计划地锻炼患者对大小便的控制, 减少床上排尿便的次数。尿失禁的患者, 指导患者做盆底肌肉及膀胱功能的训练, 定时局部热敷、按摩膀胱, 保护膀胱功能;若为昏迷或痴呆的患者, 小便失禁可参照上法, 若效果不佳, 可在会阴部放置吸水护理垫, 外部加用棉布包裹, 做到及时更换。

2 结果

神经内科重症室68例IAD患者在经过流程化的护理干预, 包括:IAD皮肤保护、减少进一步皮肤摩擦、合理的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后, 有效降低了失禁性皮炎的发生率, 且68例IAD患者皮肤均痊愈, 进一步减少了因IAD引起的疼痛、感染和压疮等的并发症, 有效减少了神经内科重症室脑卒中患者因并发症导致的住院日延长情况, 提高了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整体护理质量。

3 讨论

神经内科重症室患者病情危重复杂, 是IAD的高危人群。大便失禁、双失禁、摩擦力、感染、发热、需要营养支持、氧合灌注降低、制动 (约束具的使用) 、应用肌肉松弛药和镇静药物等均是增加患者发生IAD的危险因素[5]。因此, 神经内科重症室IAD的尽早护理干预胜于治疗, 关键在于缩短刺激性的尿液和粪便对皮肤的损害, 合理使用皮肤保护剂来有效预防IAD, 正确区分IAD与压疮。通过我们对失禁患者及早的护理干预, 采取个性化皮肤护理计划, 神经内科重症室68例发生失禁性皮炎的的患者皮肤均痊愈, 减少了因IAD引起的疼痛、感染和压疮等的并发症, 从而提高了我科重症室患者的护理质量, 最终得到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及认可。

参考文献

[1]GRAY M, BEECKMAN D, BLISS DZ, et al.Incontinence-associated dermatitis:a comprehensive review and update[J].J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 2011, 39 (1) :61-74.

[2]解薇, 张璐, 杨青敏.成人失禁相关性皮炎预防措施的系统评价[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5, 32 (4) :7-11.

[3]彭丹, 侯凯文, 刘建华.脑出血术后尿失禁的护理干预[J].西南国防医药, 2009, 9 (11) :1131-1132.

[4]万小娟, 张瑜, 吴臣, 等.让区女性乐失禁患者疾病困扰厦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 (3) :254-257.

上一篇:成本进度控制下一篇:城市品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