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发育

2024-06-06

神经发育(精选9篇)

神经发育 篇1

婴幼儿期是小儿身心发展最快速的时期, 是开发脑发育和心智潜能的关键期[1]。此期能否全面发展必将影响到他们的未来。因此本研究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编制的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量表 (简称儿心量表) 对510例0~1岁婴儿进行神经心理发育测试, 以了解我区1岁内婴儿的神经发育水平及特点, 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早期教育与指导工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儿保科进行常规体检的1岁内的足月 (孕周均≥37周) 健康小儿510例进行测试分析, 其中男孩258名 (50.6%) , 女孩252名 (49.4%) , 平均身高69.10±6.70cm, 体重8.33±1.87kg, 头围43.25±2.76cm, 按照月龄分为1~3月, 3~6月, 6~9月, 9~12月4组, 各组的一般情况见表1。

1.2 研究方法

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编制的《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进行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社会行为等5个能区的检测。检测人员参加过首都儿科研究所专题学习班培训, 具有2年以上智力测定工作经验, 测试严格按指导语进行。

1.3 发育商的评分标准

1岁内每个月为1个年龄组, 每项1分, 若有2项则每项0.5分;智龄=5个领域分数之和÷5, 发育商=智龄÷实际月龄×100。

1.4 发育商的分级标准

按照首都儿科研究所标准:≥130为优秀, 115~129为聪明, 85~114为正常, 70~84为偏低, ≤69为智能低下。

1.5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方差分析, t检验, 相关分析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各组婴幼儿性别、城乡分布、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均无统计学差异, 见表1。

2.2 儿心量表测验结果

各年龄组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社交的发育原始分随月龄的增加而增加, 各均数图呈线性趋势。发育商随着月龄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 各组间发育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01) , 除外3~6月与6~9月间 (t=1.22, P=0.22) 。见表2。

各年龄段智商等级分布情况见表3。

2.3 不同性别间5个领域发育商及总发育商

男女婴儿间比较, 在各个领域的发育商未见显著差异, 但女婴的总发育商表现出较男孩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 见表4。

2.4 城市农村婴儿5个领域发育商及总发育商

城市与农村婴儿比较, 在各个领域的发育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 但总发育商未见显著差异。见表5。

2.5 婴儿身高、体重、头围与发育商的关系

Peason相关分析可见发育商与婴儿身高、体重、头围均存在相关性, P<0.001, 见表6。

2.6 父母文化的不同对婴儿发育商的比较分析

父母文化不同婴儿发育商比较结果显示, 母亲文化水平不同, 婴儿适应能力 (F=2.88, P<0.05) 、社交行为 (F=3.23, P<0.05) 表现出显著差异, 父亲文化水平的不同, 婴儿大运动 (F=2.62, P≤0.05) 、适应能力 (F=2.82, P<0.05) 、语言 (F=2.71, P<0.05) 、社交行为 (F=2.79, P<0.05) 表现出显著差异。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各个能区的原始分均值随着月龄的增加而增加, 5个能区均数图都呈线性趋势, 与潘惠妮[2]等报道结果一致, 符合儿童智能发育规律。但发育商有随着月龄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 各组间发育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除外3~6月与6~9月间, 说明婴儿在6个月左右神经发育速度较慢, 原因与可能与环境刺激不够有关, 另外潘惠妮报道此期婴儿存在脑发育相对减慢期有关。具体表现在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3个能区在6~9个月龄以后有明显的均值增长速度下降趋势, 语言及社交行为分别在3~6月及6~9个月出现两次增长减慢。且动作方面多数儿童表现出6个月不能主动翻身, 不能主动抓取玩具, 9个月不能爬行, 不能拇食指捏取, 这主要与家长的科学育儿观念不足有关, 没给婴儿锻炼抓取玩具的习惯, 一些传统育儿方式如捆绑肢体、限制婴儿活动、担心摔跤、过度保护等原因不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从而阻碍了孩子运动的发育。另外, 因本地区冬季多数家庭无取暖措施, 因此给孩子穿很厚重的棉衣, 也影响了孩子学习翻身及爬行。所以在6~9个月龄以后动作方面有明显的落后, 适应能力因此也受到影响。语言发育与社交行为需要家长给予丰富的环境刺激, 促进婴儿感知觉及动作等发育, 但因许多婴儿母亲自身工作需要, 抚育者主是爷爷奶奶, 或是保姆, 这样就造成育儿方法观念上的脱节, 所以多数婴儿是在比较安静的环境中生长的, 影响了婴儿的语言与社交行为的发展。

510例婴儿发育商呈正态分布、平均值98.27±14.49, 发育商优秀和发育商低下的儿童所占比例较小, 分别为4.9%和0.4%, 发育商中下组所占比例为6.7%, 提示本组儿童的发育商在中等水平, 样本的代表性好;发育商以3个月时均值最高, 3-6个月时次之, 6-9个月和9-12个月时较低, 另外智商等级也是3个月内优秀和聪明占最多, 符合人脑细胞发育在3个月内最迅速, 以后逐渐减慢的规律[2]。

本研究结果提示, 男婴和女婴总发育商有统计学差异, 女婴较男婴发育商均值高。这与高新等[3]研究结论一致, 但与高新等又有不同, 本研究显示男女婴在5个领域没有显著性差异。近年关于性别与发育商的关系研究有很多[3,4,5,6], 关于男女婴智力发展究竟有无差别, 国内外学者一直有争论, 目前无一致结论。国内有研究表明, 男女智商差异均无显著性, 但女性智力发展较男性早及男性变异比女性大的趋势[7,8]。此研究结果提示在实施早期教育时, 要依据男女婴的早期神经心理发育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针对不同的特点制订适宜的教育方案。

目前, 有关居住在城市与农村的婴儿神经心理发育的研究报道很少, 本研究结果提示, 在智能的5个分领域, 城市与农村婴儿发育都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且均为城市婴儿发育商高于农村。但总发育商未见显著差异。这主要与城乡婴儿所处生存的环境、父母文化水平、育儿观念、科学育儿知识的掌握等有关。但智商除受环境等影响外, 主要还受神经系统生理发育、遗传基因的影响, 这就使得城乡婴儿总体发育商无质的差异。

婴儿期生长迅速, 特别是大脑的发育最快, 可塑性最强, 并具有可变更性, 应抓紧时机从0岁开始, 实施早期教育和早期干预。不但要重视总发育商值, 还要重视各能区的发育商与实际月龄是否相符, 发现各能区的发育商明显低于实际月龄时, 要进一步全面检查并指导家长进行及时早期干预治疗, 使脑部潜能尽可能被挖掘出来。实施早期教育时, 要根据具体情况, 不同成长环境、不同性别、不同月龄的婴幼儿实施个体化早教计划, 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儿童神经心理全面、均衡的发展。

摘要:目的:通过应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量表 (简称儿心量表) , 测试1岁以内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水平, 分析小儿在不同阶段神经发育特点, 从而对其提出科学的早期教育指导。方法: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编制的儿心量表对510例012月婴儿进行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社会行为等5个能区检测, 并对各年龄段不同性别婴儿的5个能区得分及发育商 (DQ)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岁内婴儿发育商有随着月龄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 各组间发育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01) , 除外36月与69月间 (t=1.22, P=0.22) 、男女婴之间在5个能区的发育商没有差异, 但总发育商存在显著差异 (P<0.01) ;城市婴儿比农村各个领域的发育商高 (P<0.001) , 但两组总发育商未见显著差异。结论:1岁内婴儿月龄越小发育商越高, 因此早期教育要尽早进行。且实施早期教育要考虑到不同性别、城乡不同的婴儿神经心理发育的不同特点实施相应的教育计划。

关键词:儿心量表,神经心理,发育商

参考文献

[1]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Committee on Early Childhood, Adoption, and Dependent Care.Quality early education and child care from birth to kindergarten[J].Pediatr, 2005, 115 (1) :187-191.

[2]潘惠妮, 陈少梅, 吴郁丽, 等.1 200例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临床测试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10) :1337-1340.

[3]高新, 艾素梅, 富蓉, 等.0~1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状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 (20) :2817-2819.

[4]刘丽利, 钱芳, 王旭, 等.181例婴儿神经心理发育分析[J].医学综述, 2010, 16 (18) :2869-2871.

[5]张宁, 杨勤燕.545例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测查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 (10) :1366-1367.

[6]王文丽, 范果叶, 张瑞芳, 等.呼和浩特市婴幼儿发育商筛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 (11) :1510-1511.

[7]王文忠, 胡宇涵, 徐金灿.幼儿社交地位及其与母子依恋和智力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7, 21 (1) :2-5.

[8]张楠, 顾艳荣.某院203例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筛查结果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 2012, 34 (7) :693-694.

神经发育 篇2

项目名称:

神经元发育与退行性病变的分子细胞遗传机制

申 请 者:

所在单位:

邮政编码:

通讯地址:

话:

真:

申请日期:

川北医学院

637000 南充市顺庆区涪江路234号

0817-2340136

2011年12月

一、研究内容

主要研究内容:(1)Rheb/mTor信号通路在神经元发生、极化、网络化及神经退行性病变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体外研究发现,mTOR信号通路对神经元的发生、发育起重要作用,而Rheb处于mTOR蛋白上游并对其起正调节作用,前期工作发现,Rheb1敲除小鼠的大脑发育出现明显异常。我们的初步研究表明小鼠中mTOR的激活需要与神经元早期发育密切相关的Rheb1。Nestin-Cre介导的神经前体细胞敲除Rheb1导致小鼠大脑体积和重量均减少约50%。基于上述,我们计划深入研究Rheb/mTOR信号通路在神经元发生阶段作用和机制。预计本课题将帮助我们阐明Rheb1/mTOR信号通路在神经元发生作用和机制,为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2)与铁离子代谢相关基因在神经元发生、极化和网络化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铁离子与神经元的发育密切相关,但其分子机理尚不清楚。为深入研究铁离子和铁转运蛋白在脑神经发育中的分子机理,我们将在神经前体细胞中敲除铁离子运输基因包括铁转运蛋白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TFR)、二价金属转运体(DMT1)和运铁素(Ferroportin,Fpn或SLC40A1)。铁转运蛋白受体主要摄取转铁蛋白结合铁(Transferrin-bound iron,Tf-Fe),二价金属转运体主要摄取非转铁蛋白结合铁(Non-Transferrin-bound iron,NTBI),而运铁素在机体内唯一具有从细胞内泵出铁离子的蛋白。这三个基因涵盖了细胞摄取和泵出铁离子的主要通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将确定铁离子转运在神经元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和机理,为防治铁离子代谢失调引起的神经性疾病奠定基础。

并且体外试验已经表明Numb调节神经元的极化。铁离子、转铁蛋白与内吞调节蛋白Numb共同参与内吞功能,但在脊椎动物中还未有遗传学证据证明这些分子介导的内吞调节神经元的极化。本课题将以这些基因敲除小鼠为模型,运用多种前沿生物学技术阐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摄取、泵出铁离子的通路和内吞调节蛋白Numb/Numblike在神经元极化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课题的研究将确定TFR、DMT1、Fpn、numb和numblike信号通路是否是神经元极化所必需的,同时将为进一步揭示它们调控神经元极化的分子机制,为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

(3)研究Gsα在神经元极化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我们的前期工作表明异三聚体G蛋白的亚基Gs称性分裂和细胞极性,Emx1-cre介导的在大脑的神经前体细胞中敲除Gs致大脑的重量减轻50%和产后月内死亡。虽然我们已在Gs胞不对称细胞分裂的调控方面取得显著进展(被资助),最近体外和遗传学研究提示Gs题的研究将确定Gs号通路调控神经元极化分子机制。

(4)BDNF在神经元网络化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BDNF几乎在神经元的各个发育阶段都具有重要功能。其基因突变Val66Met导致它在神经元内活性诱导分泌缺陷,因而造成精神疾病,但是具体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为此我们建立了BDNFmet转基因小鼠模型。此模型真实反映BDNFmet相关精神疾病的行为特点。预计本课题的研究将确定BDNFmet在树突和树突棘形成中作用和分子机制,及对神经传递的调节,进一

Gs 3

步深化理解BDNFmet诱导精神疾病的发生病理及环境因素对BDNFmet精神疾病的影响,发现治疗BDNFmet诱导精神疾病的介入方式。(5)线粒体自噬在神经元发育和退行性病变中的功能及调节机制:

线粒体自噬是细胞控制线粒体数量和清除受损线粒体的唯一途径。线粒体自噬不足会导致受损线粒体的积累,引起细胞凋亡;而线粒体自噬过量会导致ATP水平下降,引起细胞的自噬性死亡。由于神经元对线粒体的正常运行具有特别高的要求,它们必须具备精细的线粒体自噬调节机制,以将它控制在适当水平。在本课题中,我们将运用细胞筛选方法分离线粒体自噬的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通过研究它们的生化功能,揭示线粒体自噬特有的调节方式。进一步通过研究它们在神经元发育和退行性病变过程中的作用和变化,阐明线粒体自噬在神经系统中的功能和调节机制,为发展相关神经疾病的新一代防治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二、预期目标

总体目标:

确定在神经细胞发生发育及退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信号分子,阐明在该过程中胞外信号如何通过细胞内信号传导发生作用,为防治神经精神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并为相关疾病研究建立动物模型。

五年预期目标:

1、对神经细胞发生,极化,突触形成,及神经退行性病变的机理研究有所突破,明确Rheb/mTOR通路在神经元发育及退行性病变中的作用和机理,确定是 4

否可通过干预mTOR通路治疗神经精神疾病。

2、利用制备的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建立一系列特异小鼠模型,确定信号蛋白的不对称分布和膜蛋白内吞在神经元发育和退行性病变中作用及机理。

3、明确变性蛋白、老化线粒体的清除与退行性病变的关系,建立以干预线粒体自噬活力为基础的神经精神疾病治疗方法。

4、建立和完善小鼠遗传学,活体影象等公用技术平台。

三、研究方案

总体研究方案

项目拟以神经元为研究核心,分别围绕神经元的发生与极化,神经突起的形态发生,以及神经元退行性病变的分子机制等问题,从分子、细胞乃至整个机体的层次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我们希望通过构建一系列神经细胞特异性基因敲除小鼠,结合多种现代生物学前沿技术,如高分辨荧光染色影像分析、基因工程报告小鼠、免疫共沉淀、RNA干扰等,阐明上述问题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治疗打下坚实基础。本课题立意新颖,技术先进,重点突出,内容具体,具有极大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性:

1. 立题新颖:我们的研究将首次揭示胞内调控因子,如

Gsα、Rheb和Fe,在神经元分化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本项目的研究内容处于当代生命科学的前沿,国内外均未见类似的研究报道。

2. 技术先进:我们将大量采用目前世界上先进的生物学研究手段,如条件性基因敲除和报告基因技术(如Rosa26-GFP),荧光标记和成像(如catFISH)等,着重在体内研究基因在神经元发生和发育中的作用。

3. 取得重大突破的可能性大:参与本项目的科学家积累了大量前期工作的基础,在Cell,Nature,Science,Nature Genetics,Nature Neuroscience,Neuron,Moleculler Cell,Development,Genes Development等世界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26篇,影响因子达520,被引用次数达6000多次。该项目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在大量前期工作基础上,研究神经元的发生、极化、树突形成及退变的分子机制等神经发育生物学的重大问题。项目所需关键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和Cre小鼠已制备(如下图),因此,取得重大突破的可能性极大。

4. 神经系统发生发育的基础研究与临床疾病紧密相关。神经元生理功能和调节的失调将导致神经元退行性病变,如老年性痴呆症和帕金森氏病,我们对相关机制的阐明将有利于寻找新的药物靶点,开发新的神经元保护药物,从而为治疗神经疑难疾病发现新途径。

课题设置: 1)神经元发生的分子机制:重点研究Rheb/mTOR信号通路和铁离子在神经元发生中的作用和机制;2)神经元极化的分子机制:重点研究G-蛋白信号通路(Gsa,Rheb)和铁离子在神经元极化中的作用和机制;3)神经元突起形态发生的分子机制:着重研究生长因子BDNF、Rheb和铁离子在神经元突起形态发生的作用和机制;4)神经元退行性病变的分子机制:侧重研究线粒体自噬和Rheb/mTOR信号在神经元退行性病变中的作用和机制。

各课题既重点突出、内容具体、责任明确, 又互相合作、相互促进。各课题之间将在资源、技术和人才三方面充分实现共享,我们将共同利用多品系的基因敲除小鼠进行各课题相关基因功能的研究,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经费,并且互相学习先进实验技术和交换专业人才,提高科研效率。

研究内容

1.建立和验证多个神经细胞特异性mTOR上游分子Rheb1、Rheb2及下游分子Shank3敲除小鼠品系。

2.初步分析Rheb/mTOR信号对大脑皮层、海马神经元和小脑蒲肯野细胞发生、极化和网络化的影响。

3.探讨Rheb/mTOR信号异常与神经祖细胞损伤的关系。

4.建立和验证TFR和Fpn等铁离子代谢相关基因的中枢神经系统敲除模型。5.初步分析上述基因敲除小鼠是否出现中枢神经系能发育异常。

6.探讨Gsα与神经细胞极化分子如Par3,Par6,LKB1或numb等的转运和定位的关系。7.通过转基因小鼠观察BDNFmet变异导致的神经元树突发生异常有无脑区的特异性,是否有不同脑区间的神经环路改变及其相应的行为学异常。

8研究BDNF及其受体TrkB参与活性调控神经突起形态发生的分子细胞学机制。9.完成线粒体自噬调节因子的筛选,并在体外培养的细胞中验证所筛选出的果蝇基因及其哺乳类同源基因具有线粒体自噬的调节功能。

10.研究AD、PD相关突变是否通过改变线粒体通透性骤变孔(mPTP)的开关来引发或抑制它们的自噬,并进一步探讨它们影响mPTP的生化机制。

11.着重在生化机理方面有所突破,如,探讨Rheb/mTOR信号是否影响与神经细胞极化、神经突起的形成、网络化相关的基因转录与蛋白质合成;初步揭示Rheb/mTOR对自噬在神经元发育与退行性病变中的功能调控的分子机制,切实做到表型/功能分析与机理有机结合。

预期目标

1.完成TFR和Fpn等铁离子代谢相关基因的中枢神经系统敲除模型的制备及验证,包括TFRf/f-Nestin-cre和Fpnf/f-Nestin-cre,为研究铁离子代谢在神经元发生、极化、网络化和死亡/退变中的作用打下基础。

2.建立和完善与研究神经系统发育相关的解剖学,免疫组化及体内成像等实验技术,检测上述基因敲除小鼠是否出现中枢神经系能发育异常。

3.完成多个神经细胞特异性Gsα敲除小鼠品系的制备及验证,包括Gsαf/f-Nex-cre, Gsαf/f-Nestin-cre和 Gsαf/f-Nestin-creER,为研究Gsα在神经元极化中有作用和分子机制打下基础。

4.建立并完善膜片钳技术测定轴突和树突专一的钾钠通道,并利用此技术初步研究Gsα在神经元极化中的作用。

5.多个BDNF转基因小鼠系的制备和验证,包括BDNFmetThy1-EGFP,BDNFwtThy-EGFP,为研究BDNF在神经突起形态发生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打下基础。6.确定BDNF及其受体TrkB在神经元活性调控突起生长中的作用,以及BDNFmet突变是否干扰了此过程及其机制。

7.建立线粒体自噬速度的萤光测定方法,并确定能明显提高或降低线粒体自噬速度的AD、PD相关突变。

8.建立线粒体自噬调节因子的细胞筛选系统,包括果蝇的Tom20-Dendra2稳定细胞株和RNAi库,并通过早期测试,确定大通量筛选的可行性。

9.确定线粒体自噬在神经元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和调节机制。10.确定线粒体自噬异常导致神经元退行性死亡的分子机制。

神经发育 篇3

方法 检测脐血血铅水平,并分别于出生3天、14天和28天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检查(NBNA),用SPSS 12.0对脐血血铅与NBNA的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脐血血铅水平与出生3天、14天和28天的新生儿神经行为检查(NBNA)的总分、行为能力、非生物视定向反应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论 胎儿期的铅暴露即使在较低水平,已影响到新生儿期的神经行为发育,减少胎儿期铅暴露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铅;新生儿;脐血;神经行为

文章编号:1003-1383(2008)01-0041-02中图分类号:R 589.9文献标识码:A

由于现代工业、交通的迅猛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逐渐突出,成为胎儿健康发育的新隐患[1]。为了解孕期铅暴露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我们对本院于2007年1月~4月出生的正常新生儿,分别在其出生第3、14、28天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检查(NBNA),并将检查结果(即评分)与其脐血血铅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2007年1月~2007年4月在我院出生的113例正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为:胎龄37~42周,体重2500~4000克;排除标准为:出生窒息史、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高胆红素血症、先天畸形等病理情况。2.方法 ①于产时取脐带混合血,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2)抗凝,-4℃低温保存,集中后用原子吸收石墨炉法测定全血铅。储血及测试所用器皿均经无铅化处理,严格按照实验室操作规程操作,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全血标准物质作为质控。

②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评价: 应用鲍秀兰等修订的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检查方法[2],对出生第3、14、28天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检查并评分。在脐血血铅测定前,由经专门培训的同一位研究者用盲法进行检测。(此方法作为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评价,已经得到了公认和广泛的应用)。

3.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经SPSS 12.0 for Windows处理,脐血血铅水平与新生儿神经行为检查的评分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1.新生儿脐血血铅水平检测情况 113例新生儿脐血血铅最低值为5.0μg/L,最高值为138.8μg/L;均数为27.25μg/L,标准差为20.0μg/L;中位数为23.3μg/L,第25百分位和第75百分位分别为14.7μg/L和32.3μg/L。

2.新生儿脐血血铅水平与NBNA的关系 分别在出生第3、14、28天新生儿神经行为检查。总分及各项得分与脐血血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脐血血铅含量与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的总分有相关关系;在各大分类评分中,脐血血铅含量主要与行为能力评分有相关关系;在行为能力各项评分中,脐血血铅含量主要与非生物视定向反应有相关关系,见表1、2。

讨论

随着城市化、工业和交通业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程度日益加重。其中铅对儿童健康的危害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课题。胎儿期是胚胎形成、发育和完善的过程,最易受到环境有害因素的影响。出生前的一段时间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最迅速、也最易受损害,以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可望较灵敏地反映铅对胎儿期发育的损害。由于新生儿脐带血铅较少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脐带血铅水平可以反映出生前宫内铅暴露的情况,脐带血血铅水平作为反映胎儿时期铅暴露状况的指标已得到肯定并广泛应用[3]。通过新生儿神经行为检查,反映出生前后神经行为发育水平,较少受到生后许多生物性和非生物性因素的影响,并能通过评分,进行定量分析,这已经得到了公认。

在我们的研究中,脐血血铅均处于较低的水平,但即使在这种低水平宫内铅暴露情况下,仍能发现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在整个新生儿期持续存在,并没有减轻的趋势。

铅主要是嗜胎盘和嗜神经毒物,在人体内

无任何生理功能,理想的人体血铅水平应为零。铅对孕妇及胎儿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影响铅中毒的治疗虽能降低体内铅负荷,以缓解或避免铅的毒性作用对人体的进一步损害,但不能逆转正在产生和已发生的神经毒性作用[4]。因此加强对高危人群(孕妇) 的干预,改善环境的铅污染。早期对高危孕妇进行血铅监测和健康教育、营养干预,特别是强调孕早、中期的保健,对防治铅的危害,保证新生儿神经行为的正常发育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沈晓明. 胎儿期铅暴露对胎儿及婴幼儿发育的影响[J].临床儿科杂志, 1996, 14: 10.

[2]鲍秀兰,虞人杰,李着算,等.150例正常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和评价[J].实用儿科杂志,1988, 3: 83.

[3]Ernhart CB. A Critical review of low level prenatal lead exposure in the human: Effects on the fetus and new born[J].Report Toxico, 1992, 6: 9.

[4]赵正言,孙云芳,杨茹来,等.婴幼儿血铅水平与锌铜钙镁相互关系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1998,36 (9):560-561.

(收稿日期:2007-10-08 编辑:潘明志)

神经发育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12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 (1) 出生胎龄<37周; (2) 阿氏评分为7分~9分; (3) 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愿意全程配合。排除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呼吸衰竭综合征、先天性畸形、三体综合征的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 对照组男32例, 女28例;孕周30周~36周 (3 4.1 2周±2.1 4周) ;出生体重1 1 6 5g~2 2 5 0g (1 748.6g±21.5g) ;阿氏评分7分~9分 (7.98分±0.58分) 。观察组男30例, 女30例;孕周30周~37周 (34.62周±2.32周) ;出生体重1 325g~2 378g (1 820.3g±24.9g) ;阿氏评分7分~9分 (8.12分±0.68分) 。两组患儿性别、孕周、出生体重、阿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 对新生儿做好保温工作, 如给新生儿穿好衣服及进行包裹, 随后让新生儿接受足部采血以筛查新生儿先天性疾病, 同时给予患儿视觉、触觉、听觉及前庭功能等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发育支持, 具体如下。

1.2.1 个体化营养策略

根据各患儿情况对其进行营养规划, 并制作患儿生长曲线, 定期评估及监测。绘制患儿生长发育图表, 包括体重、头围、身高。观察患儿生长发育趋势, 制定营养计划表。

1.2.2 感染控制

从物品、人员及环境方面进行管理, 确保病房环境干净、独立, 严格护理人员无菌操作, 对物品严格消毒, 确保患儿所在的环境干净、无污染。

1.2.3 发展性照顾

(1) 提供周期性光照:为患儿提供舒适的环境, 病房光照度应用适中。白天拉下百叶窗帘, 避免强光刺激患儿, 影响其休息。夜晚应关闭日光灯, 开启壁灯, 为患儿提供柔和、舒适的环境, 以便其尽早建立日夜调节的生物节律。 (2) 非营养性吸吮:患儿在进入侵入性操作前可给予吸孔橡皮奶头实施肺营养性吸吮, 同时应留置胃管喂养, 每日吸吮8次~10次, 每次吸吮时间为5min~10min。 (3) 减少疼痛刺激:对患儿进行动静脉穿刺或置管时应避免反复穿刺以增加患儿疼痛刺激, 同时应密切留意患儿不良症状, 缩短操作时间, 减少侵入性操作对患儿持久的刺激。 (4) 模拟子宫环境:根据患儿出生日龄及体质量设置保暖箱温度, 保暖箱温度应调节在34℃~36℃, 湿度应控制在80%~90%。同时根据早产儿日龄及体质量调整保暖箱温湿度, 保持无菌环境, 减少夜间光源对患儿眼睛的刺激, 保持病房绝对安静, 让患儿得到充分的休息。 (5) “鸟巢”式护理:为患儿制作柔软、舒适、安全的鸟巢, 将患儿置于其中, 让其肢体能充分接触边界, 让患儿感受类似于子宫内触觉的刺激。每隔2h~3h为患儿更换1次体位, 并确保患儿能触及保暖箱边界, 让患儿能舒适地在里面休息。

1.2.4 直接探视模式

在确保患儿母亲无感染性疾病的前提下, 允许其任何时间入室探视, 并对母亲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入室时应让患儿母亲穿戴好隔离衣服、帽子、口罩, 经“七步”法洗手后入室。

1.2.5 个体化宣传

向患儿母亲进行母乳喂养宣教, 讲述母乳喂养的优点、保存方法及运送要求。根据患儿母亲育儿水平, 对其制定个体化健康宣教, 并适时为患儿母亲提供育儿指导。每次探视时, 记录患儿及其母亲互动情况。

1.3 评价指标

两组新生儿于出生时、出院时及产后42d由经统一培训护理人员对其进行评估。 (1) 神经行为:采用鲍秀兰修订的“新生儿神经行为 (NBNA) 20项评分标准对新生儿行为进行测评, 新生儿行为包括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一般反应等5部分。各项目评分分别为0分、1分、2分, 满分为40分, 总评分<35分为异常。 (2) 智能发育评估:采用中国科学心理研究所及儿童发展中心 (CDCC) 共同编制的CDCC智能发育量表对患儿智力发育指数 (MDI) 以及心理运动发育指数 (PDI) 进行检查。 (3) 体格发育:所有新生儿均于出生后42d计算其身长、体质量及头围增长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新生儿个体化发育支持护理及评估 (NIDCAP) 自开展以来已被国内外众多医院实施于新生儿监护病房中早产儿及高危患儿护理中[4]。该项目以心理发育及神经发育为基础, 强调对患儿行为反应进行监测及评估, 并根据评估结果采用个体化干预方案[5]。此外, NIDCAP可通过观察患儿所处环境中的行为反应, 以此来不断完善早产儿护理模式, 从而最大限度为患儿提高发育支持[6,7]。相关研究指出, 对早产儿实施NIDCAP可有效降低外来刺激对患儿应激反应及不适的影响[8]。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出院时、产后42d时MDI评分、NBNA评分、P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 , 从而表明NIDCAP可促进早产儿神经功能发育, 改善患儿智力水平。骆翠媚等[8]研究也认为NIDCAP促进患儿神经系统及脑损伤后功能康复。分析其可能原因:护理人员根据患儿自主运动功能、运动功能及器官组织状态对其所处的环境及照顾行为进行调整, 从而为患儿提供舒适、可接受、协调性的环境, 消除患儿不安紧张的情绪, 满足患儿心理需求, 促进其体格及智力发育[9]。此外, NIDCAP采用直接探视模式, 为母婴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增加母婴感情交流, 促使新生儿身心健康。韦毅等[10]研究认为, NIDCAP可为患儿母亲提供个体化健康宣教, 提高患儿母亲育儿知识水平及母乳喂养率, 从而促使早产儿生长发育。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新生儿头围增长、体重增长及身长增长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从而表明NIDCAP可促进早产儿体格发育, 有利于早产儿成长。分析其可能原因如下:NIDCAP可为患儿提供舒适的环境, 减少外界声、光对早产儿的刺激, 给予患儿充分的休息, 减轻穿刺带给早产儿的刺激, 可减少早产儿紧张行为, 增强患儿节律性运动, 降低患儿能量消耗, 有利于营养的存储, 促进患儿生长。此外, NID-CAP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 针对性地为患儿母亲提供育婴指导。

综上所述, 个体化发育支持可促进早产儿体格发育, 有利于早产儿神经功能及智力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婷, 夏珊敏.新生儿个体化发育支持护理与评估程序的国际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 (26) :39-41.

[2]韦琴, 张昆珍, 李神美, 等.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 (13) :1210-1212.

[3]袁欣, 王少峰, 李霞, 等.极 (超) 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营养及护理支持[J].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2, 39 (4) :333-336.

[4]沈婷.新生儿个体化发育支持护理及评估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9 (5) :452-453.

[5]王迎, 邓颖.个体化居家照护模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 (15) :1774-1777.

[6]罗玲英, 李琴, 李和勤, 等.45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个体化营养支持综合疗法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 2012, 33 (5) :903-904.

[7]张欣, 冯淑菊, 韩冬韧, 等.NICU护士开展发育支持护理的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9) :828-831.

[8]骆翠媚, 张晓敏, 吕峻峰, 等.发育支持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体质量增长及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J].当代护士 (专科版) , 2011, (10) :3-5.

[9]张欣, 李杨, 陈京立, 等.我国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临床效果的系统评价[J].中华护理教育, 2011, 08 (7) :298-302.

神经发育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巨大儿,均为单胎足月初产,孕妇健康状况良好,自愿接受研究监测,剔除失访病例,资料齐全的共186例。研究组95例,男婴51例,女婴44例,年龄(7±1.6)d,出生体质量(4 126±212.82)g,剖宫产59例,自然分娩36例,均为家属自愿接受早期游泳训练的巨大儿;对照组91例,男婴48例,女婴43例,年龄(5±1.3)d,体质量(4 198±187.24)g,剖宫产61例,自然分娩30例,仅进行一般护理及儿童保健。本组新生儿均无病理情况,2组巨大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巨大儿出生后即开始对新生儿家属讲解新生儿游泳相关知识,于生后48h开始进行游泳,游泳过程中同时放舒缓轻柔的音乐,住院过程中每天1次,出院后每星期1~2次,每次10min左右,游泳结束进行常规婴儿抚触,随着月龄增加游泳可逐渐延长至15~20min,返回医院或自行在家进行游泳训练。注意依据巨大儿自身条件选择相应大小的游泳圈,防止溺水或颈部擦伤。游泳过程要有专业人员或家长全程跟随,与婴儿进行亲切的语言及情感交流,密切观察,防止出现意外情况。对照组91例仅进行一般护理及儿童保健。

1.3 观察监测指标

由专门经过培训的成员负责对两组巨大儿进行了12个月跟踪随访,同时给予训练指导及巨大儿喂养知识普及强化,分别于婴儿6个月及12个月时,应用Gesell发育量表进行神经行为发育状况测定与比较,包括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及社交行为等5个方面,计算发育商数值。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组巨大儿在6个月时在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及社交行为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语言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组间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及社交行为评分方面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语言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神经心理发育评分比较见表1。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增加,竞争日益激烈,家长期望宝宝具有聪明的才智及较高的情商,新生儿出生后1岁内是体格发育、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婴儿的神经心理发育受到越来越多家长及保健工作者的重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巨大儿及儿童超重、肥胖已成为儿童保健学家面临的重大问题。出生体质量又与儿童超重及肥胖紧密相关,因此,巨大儿这一特殊群体受到日益关注。沈国红等[2]随访研究发现,巨大胎儿在1岁时动作能、应物能及生活能均较正常体重儿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岁时动作能和生活能力仍然低于正常体重儿,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认为这可能由于巨大儿体重较重,动作笨拙导致爬行晚或缺少爬行过程,而使婴儿四肢动作不协调,影响平衡与协调能力的发展。

新生儿自出生后先天具有触觉、听觉、嗅觉等感觉能力,并且有皮肤这一巨大、敏感的感受器,可将各种刺激传入大脑皮层,促进大脑细胞进一步发育完善,对外界反应更快速、灵敏,从而促进身体协调发展。新生儿游泳是一项科学规范的儿童保健项目,借助水的压力、冲击力刺激皮肤及四肢关节,同时结合抚触进行按摩,促进关节及四肢的自主活动,使婴儿全身放松,游泳同时给予婴儿言语表情等交流,能对婴儿神经系统产生良性刺激,促进婴儿脑神经细胞的进一步发育完善;通过水对新生儿皮肤轻柔爱抚按摩,使身心受到安慰,消除了出生后对陌生环境的焦虑、恐惧等情绪,促进婴幼儿身心均衡发展。有文献报道,对新生儿给予早期抚触联合游泳保健,发现在大动作、精细动作、认知能力、语言、社交行为等方面的发育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早期抚触联合游泳保健可使新生儿智能及体格发育进一步完善[3,4]。吴燕等[5]对巨大儿进行早期游泳训练,使巨大儿出生后1年内体格发育得到很好控制,以期可以有效预防儿童肥胖症的发生。

儿童心理发育包括感知觉、动作、语言、认知、情绪、个性和社会性等方面[6]。我们选择在婴儿早期开始对巨大儿给予早期游泳训练,发现除语言外,在大运动、精细动作、社交能力及适应能力等方面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雪丽霜等[7]对剖宫产出生的巨大儿进行抚触及随访,发现抚触可提高巨大儿的运动能力、操作能力及交流能力等,在1岁时智能发育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江雯等[8]在对巨大儿进行发育监测的同时给予适合年龄特点的运动训练任务,使巨大儿在1岁时的运动发育指数及智能发育指数均有提高,也说明早期适时、适当的运动训练可促进巨大儿1岁以内的运动能力充分协调发展,使其不会受到体重过重的影响而妨碍神经运动的发育。

综上,随着儿童保健系统化管理的开展,对巨大儿可开展游泳、抚触、科学的喂养方式等综合干预方法,促进婴儿体格及神经心理的正常发育,提高四肢协调能力的发展。

摘要:目的 观察巨大儿在婴儿期进行游泳训练对神经心理发育状况的影响。方法 随访调查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临床资料齐全且家属自愿接受监测的的巨大儿186例,其中研究组95例,出生48h接受早期游泳训练;对照组91例,仅进行一般护理及儿童保健;于6个月、12个月时进行神经心理发育行为测试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巨大儿在6个月时在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及社交行为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语言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组间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及社交行为评分方面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语言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进行游泳训练对巨大儿神经心理发育有促进作用,是一项对巨大儿综合发展有利的现代保健项目。

关键词:巨大儿,神经心理,发育,游泳

参考文献

[1] 赵枫,雷莉.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及生长发育情况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3):3194-3196.

[2] 沈国红,郭建华,郑楠,等.巨大胎儿体格与智能发育随访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2005,13(6):531-532.

[3] 黄素均.抚触联合游泳对新生儿智能和体格发育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9):16-17.

[4] 郝频,黄秋双,邹芝梅.游泳与抚触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6):531-533.

[5] 吴燕,黄俊,李春娟,等.早期游泳训练对巨大儿体格发育的研究[J].中国优生优育,2013,19(5):392-393.

[6] 刘湘云,陈荣华,赵正言,等.儿童保健学[M].4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3.

[7] 雪丽霜,叶梅艳,覃桂荣,等.抚触对巨大儿睡眠及智能发育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8):1073-1075.

神经发育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顺平县医院2015年7月—2016年3月收治的早产儿110例,胎龄28~37周,出生时无窒息、感染、病理性黄疸、血液系统疾病、肝肾功能障碍等严重疾病,父母无遗传性疾病;均进行母乳配合奶粉喂养,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7分。其中男61例,女49例;胎龄30~36周,中位胎龄33.3周;自然分娩29例,剖宫产81例;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7~10分,中位Apgar评分8.5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与观察组58例,两组早产儿的性别、胎龄、分娩方式、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抚触室环境要求使用空调或暖气、加湿器,将屋内温度控制在25~27℃,湿度控制在50%~60%,并在抚触台附近设取暖设备,使局部温度控制在32~34℃,以保证新生儿有个舒适、安静的环境。另外,屋内可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音量在50~60Db,有助于新生儿保持肌肉放松和心跳呼吸平稳,减少新生儿身体无意义的活动。

抚触时机:两组早产儿均在出生后72h内给予抚触,2次/d,每次抚触时间为10~15min(根据早产儿对抚触的适应情况而定)。可以在午睡或晚上入睡前、两次进食的中间抚触,要求在早产儿不哭闹、不饿、不疲惫且清醒时抚触,注意进食1h内不进行抚触。

对照组早产儿给予传统的抚触方法:(1)早产儿取仰卧位,操作者先在手上涂按摩油,用两手的拇指从早产儿的前额中央向两侧滑动,再用拇指从下颌的中央向外上滑动,在两侧耳后乳突处停止并轻轻按压,然后拇指轮流在宝宝的上下唇画一个“笑容”。面部按摩后再按摩胸部:操作者双手放置在早产儿两侧肋缘,分别从外下侧向对侧的肩部滑动,左右手交替操作。然后按摩腹部:操作者双手掌根交替从早产儿的上腹开始顺时针滑行按摩,注意避开肚脐。接着按摩上肢:操作者一只手抓住早产儿的胳膊,另一只手从上臂到手腕一边挤一边滑向手腕,然后用大拇指从早产儿手掌搓揉至指尖,再用示指和中指夹住各手指的指关节轻轻提捏。(2)早产儿取俯卧位进行背部抚触:操作者双手掌放在早产儿背部,由上到下,由脊柱中央向两侧滑动,再用示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从上到下左右手交替按摩背部肌肉。

观察组早产儿给予经络按摩式抚触:(1)早产儿取俯卧位进行背部抚触:操作方法同对照组,另外,操作用双手大拇指指腹按摩早产儿的督脉穴和足太阳膀胱经穴,然后双手拇指和示指沿着早产儿脊柱的两旁,用捏法把皮捏起来,边提捏边向上推进,逐渐由尾骶部捏到枕项部,即捏脊,重复3~5遍。(2)早产儿取仰卧位进行面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的按摩,方法同对照组。在进行面部抚触时,操作者用双手拇指指腹轻按早产儿的印堂穴、太阳穴、耳前及耳后的乳突部;在进行上肢及下肢抚触时,操作者用拇指指腹分别按摩早产儿五指上代表心、肺、脾、肝、肾的相应部位及足三里,以上每个穴位按10~15次。

早产儿住院期间抚触由医护人员操作;出院后要求家长按照上述方法操作。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早产儿出生时及满月时生长发育指标,包括体质量、身长、头围。(2)比较两组早产儿入院后第1天及满月时的神经行为: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进行神经行为评分,共20项,每项按0、1、2分评分,满分为40分,分数越高表示神经行为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早产儿生长发育指标比较

两组早产儿出生时体质量、身长、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满月时体质量、身长、头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早产儿NBNA评分比较

两组早产儿入院第1天20项神经行为评分及NBNA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月时早产儿听定向反应、视听定向反应、围巾征、角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神经行为评分及NBNA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有了提高。但是早产儿的各项系统功能发育尚不成熟,生长发育迟缓。目前,很多研究报道了抚触对新生儿的健康有益[3],人们也逐渐认可了抚触的优势,尤其是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有益。本研究中两组早产儿均在舒适的环境下给予抚触,保持室内温暖可以减少早产儿的不适感,避免其哭闹。室内播放音乐,可以营造愉快轻松的氛围,减少陌生环境和操作对新生儿产生刺激,使其应激行为减少,保持安静状态的时间增加。另外,音乐还可以刺激脑皮质的活动,改变脑皮质内血流动力学,提高脑血流量和脑活动,从而促进神经系统发育。

传统的抚触是以新生儿先仰卧、后俯卧的体位进行,新生儿多表现为仰卧时哭闹,俯卧时逐渐安静。可能是因为先仰卧体位抚触时,新生儿的面部、四肢和躯体无着落,有抓空感,故其感觉不安全,所以经常哭闹;如果采用先俯卧体位时,由于新生儿的面部、四肢和胸部贴在床上,就像待在子宫内,感觉很安全,所以容易接受这种体位。本研究中观察组早产儿就是采用先俯卧后仰卧的体位进行抚触,确实在抚触中早产儿比较能配合。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早产儿出生时体质量、身长、头围间无差异,观察组早产儿满月时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早产儿生长发育好于对照组。有研究报道,采用经络按摩法进行抚触,可以增加足月及早产新生儿的日奶摄入量,所以其生长速度会更快些,体质量、身长、头围也增加得快[4]。另有研究认为,抚触能使胃泌素、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食物的吸收,故可加快生长发育[5]。

本研究结果还发现,两组早产儿入院第1天20项神经行为评分及总分间无差异;满月时两组早产儿除了听定向反应、视听定向反应、围巾征、角征评分间无差异外,观察组其他神经行为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早产儿的神经行为优于对照组。皮肤是神经系统外在的感受器,对早产儿进行全身抚触,通过良性刺激皮肤感受提,可以使其颅神经元接受触觉、视觉、平衡等各种刺激,促进大脑各种神经递质的释放,较好地引出并不断提高原始反射,加快神经系统的发育[6,7]。另外,抚触可以使早产儿感受到抚爱和安全,使得早产儿与母亲的感情交流更密切,于是就减少了哭闹,增加了睡眠时间,更有利于神经系统的发育[8]。观察组通过对早产儿进行中医经络穴位按摩及捏脊,疏通了经络,同时能调和气血、健脑醒神、扶正祛邪,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有研究发现,穴位按摩早产儿腹部,可以增加肠道的触动,促进食物消化、吸收,使得其食欲增加,故摄奶量增加,也从另一方面促进了生长发育[9]。

综上所述,在传统抚触方法上给予早产儿中医经络按摩,能促进其生长发育,提高其神经行为。

摘要:目的 探讨经络按摩式抚触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顺平县医院2015年7月—2016年3月收治的早产儿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52例与观察组5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抚触方法,观察组给予经络按摩式抚触方法。比较两组早产儿生长发育指标及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结果 两组早产儿出生时体质量、身长、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满月时体质量、身长、头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入院第1天20项神经行为评分及NBNA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月时早产儿听定向反应、视听定向反应、围巾征、角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神经行为评分及NBNA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抚触方法上给予早产儿中医经络按摩,能促进其生长发育,提高其神经行为。

关键词:早产儿,生长发育,神经行为学表现,经络,按摩

参考文献

[1]郭红英,杨凯红,杜月琼.新生儿抚触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神经行为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7):32-33.

[2]孟月芳,杨倩,刘永琴.游泳和抚触促进早产儿体格发育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5,7(3):285-286.

[3]马丽丽,梁燕,陈劼.新生儿抚触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5,22(20):20-24.

[4]齐强.不同的抚触方法对足月与早产新生儿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70):203.

[5]黄梅,张宁,邹黛莉,等.抚触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0):1356-1358.

[6]朱建章,王德芬,沈月华,等.不同抚触方法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多中心临床研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0,15(4):192-193.

[7]邹冬梅,曹素梅,白瑞云,等.早期抚触干预在早产低体质量儿神经系统发育中的临床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3,8(1):42.

[8]石翠萍,庞红艳,罗斌,等.抚触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神经行为的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5):1118-1119.

神经发育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出生后不能经胃肠喂养的67例早产儿。实验组36例, 其中男23例, 女13例, 胎龄27~35周, 平均胎龄为 (32.3±3.3) 周;对照组31例, 其中男19例, 女12例, 胎龄26~35周, 平均胎龄为 (31.3±5.3) 周。两组早产儿的入院时胎龄、性别、疾病分布等各项一般资料显示无明显差异, 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对于两组早产儿出现的一些原发疾病采用相同的相应治疗, 对于实验组和对照组早产儿分别采用如下治疗措施:

早期营养治疗前, 需提前配制全营养混合液, 全营养混合液主要有5部分营养成分组成: (1) 葡萄糖:葡萄糖注射液[天津华津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2020433, 6~8g/ (kg·d) ]的输注从4~6g/ (kg·d) 开始, 以2.0g/ (kg·d) 梯度逐渐增至16~18g/ (kg·d) ; (2) 蛋白质:运用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上海长征富民金山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920126, 0.5~1g/ (kg·d) ]进行输注, 以0.5g/ (kg·d) 梯度逐渐增至3.0g/ (kg·d) ; (3) 脂肪:运用脂肪乳注射液[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50020064, 0.5~1g/ (kg·d) ]开始输注, 每次增加0.5g/ (kg·d) , 逐渐增加至3.0g/ (kg·d) ; (4) 维生素:运用水乐维他[华瑞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2023002, 0.5~1mL/ (kg·d) ]和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 (维他利匹特) [华瑞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2023138, 0.5~1mL/ (kg·d) ]进行补充。 (5) 电解质:在第2天给患儿补充钠, 在第3天给患儿补充钾, 其余电解质按需求进行补充。最终, 将维生素、电解质混入葡萄糖注射液中, 维他利匹特混入脂肪乳中, 再在葡萄糖液中加入氨基酸, 最后加入脂肪乳, 轻轻摇匀后加以保存。

实验组:从生后2~3d开始进行24h均匀输注已配制好的全营养混合液。体质量<1.5kg者, 从80~100m L/kg开始输送, 每天增加10~30m L, 3d后维持输注量140~160mL/kg不再变化;对于体质量≥1.5kg早产儿, 从60~80mL/kg开始输送, 每天增加10~30mL, 3d后维持输注量120~140mL/kg不再变化;之后, 根据早产儿喂哺量的增加情况转为胃肠道外营养输注治疗。当早产儿的喂哺量达到100mL/ (kg·d) , 停止治疗。实验组早产儿总疗程在8~27d, 平均为 (15.8±2.2) d。

对照组:以葡萄糖注射液为静脉输注营养液。对部分患儿输注血浆或氨基酸。

1.3 观察指标

根据NBNA评分的标准, 对于胎龄40周的矫正患儿的神经系统发育状况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 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 P<0.05时,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监测到的早期神经各项行为NBNA评分进行分析比较。具体见表1。

3 讨论

早产儿胎龄小, 常因胃肠神经发育不成熟造成胃胃肠喂养摄取能量少, 并发生各种早产儿后遗症。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低下, 是影响早产儿正常生活的重要因素。甚至对其一生的行为和健康生活都造成极大影响[2]。近几年来, 随着临床技术的更新发展, 早产儿的存活率正逐渐增加。早期营养支持治疗已经成为现代新生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 临床研究已经发现, 早期静脉输注营养物质为早产儿提供营养支持可有效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3]。早期识别和防治新生儿脑损伤是发现并及时对新生儿加以治疗的首要任务, 早期的营养支持干预可谓大脑提供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为大脑提供良好的刺激, 极大提高神经元可塑性和代偿的潜能[4]。从而有效改善早产儿大脑发育状况, 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经治疗后, 患儿的智力水平基本上可以达到或接近足月正常儿水平。减轻家庭和患儿的痛苦。

本研究显示, 经过40周的矫正胎龄治疗后, 实验组早产儿经神经测定总评分为 (36.8±1.5) , 对照组经神经测定总评分 (33.2±1.7) , 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表明早期的营养支持, 对于早产儿神经发育有积极地治疗意义。

总之, 早期营养支持能显著地改善早产儿的大脑发育状况, 促进神经发育。因此, 早期营养支持可对于保证早产儿的神经发育是非常重要的。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营养支持对早产儿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出生后不能经胃肠喂养的67例早产儿,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36例早产儿进行早期静脉营养支持, 对照组31例早产儿未行静脉内营养支持, 作为对照分析。早期营养支持40周后, 对两组早产儿进行神经测定。结果 经过40周的矫正胎龄治疗后, 实验组早产儿经神经测定总评分为 (36.8±1.5) , 对照组经神经测定总评分 (33.2±1.7) , 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显示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 早期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早产儿的大脑发育状况, 促进神经发育。

关键词:早产儿,早期营养,神经发育

参考文献

[1]王书书, 潘家华.80例早产儿早期静脉营养临床观察[J].安徽医药, 2011, 15 (2) :216-217.

[2]杨峰, 任榕娜.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脑损伤预后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31 (6) :14-16.

[3]许秋华.早期干预防治早产儿脑损伤神经系统后遗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34) :139-140.

神经发育 篇8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材料

选取2014年3~9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正常足月新生儿150例。入选标准:所有Apgar评分≥8分;产后采用母乳喂养, 产妇泌乳充足, 能满足新生儿需求;产妇身体状况良好, 无并发症。将15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新生儿在出生体重、性别、Apgar评分及产妇身体健康状况等一般情况上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新生儿由产后第2d起每日沐浴, 其中观察组在沐浴后进行新生儿游泳和抚触护理, 15~20min/次;对照组只进行沐浴。抚触联合游泳方法:在新生儿做好适量的热身运动后, 脱去衣物, 进行淋浴。为免新生儿游泳时着凉, 勿将新生儿头发弄湿。进行充分沐浴后, 把专用游泳圈轻柔、缓慢地由上往下从头套入, 并将新生儿下颌放在泳圈下颌槽中, 固定泳圈。一只手托住新生儿的臂部, 另一只手托着新生儿的颈背部, 将新生儿以坐姿放入水中。游泳过程中婴儿自由活动, 护理人员协助新生儿伸展肢体, 并轻柔抚摸, 同时温柔地与新生儿交流。整个游泳过程中, 护理人员必须密切观察状况, 灵活控制游泳时间。游泳结束后, 将新生儿托出水面, 取出游泳圈, 及时擦干新生儿全身。注意保暖, 同时消毒脐部。在抚触过程中播放轻柔的音乐, 新生儿俯卧或仰卧, 用婴儿油进行抚触, 抚触先从头部开始, 然后沿脸、胸、上肢、腹部、下肢、背部到臀部的顺序以国际标准手法逐步按摩。在抚触过程中温柔地与新生儿进行交流, 同时观察新生儿的反应。整个过程邀请新生儿家属观摩, 介绍游泳和抚触知识、示范操作以便出院后仍能继续实施。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定期记录两组新生儿体重、睡眠时间、喂奶量、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法数据。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比较

通过两组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分值的比较,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新生儿体重比较

出生后14d、28d两组新生儿体重增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7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如何判断抚触护理联合游泳在促进新生儿体格发育与神经发育中是否有效, 由以往的经验来看, 新生儿的体重可以从一个角度衡量新生儿生长发育状况, 体重的变化不仅反映了新生儿在肌肉、骨骼及内脏等的发育情况, 更可以通过体重监测制定新生儿的护理策略[2]。同时新生儿发育程度又与其营养状况和进行活动的多少有关[3]。通过150例新生儿资料表明, 实施游泳抚触的新生儿7日体重比未游泳抚触的下降更少,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 说明游泳联合抚触有助于减缓或预防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其原因猜测如下: (1) 新生儿游泳活动时, 在水中主动运动, 同时水提供一定的阻力, 增加了肌肉与内脏的活动强度, 消耗更多的能量, 促进摄奶量增加。游泳不仅增加了新生儿运动量, 保证内脏、肌肉、骨骼等的发育质量, 更促进营养摄入与吸收直接促使体重增加。 (2) 游泳时水的浮力和阻力以及抚触按摩, 有效刺激了新生儿皮肤感受器, 使新生儿生长激素分泌增加, 肠蠕动加快, 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 间接促进体重增长。

游泳是一项综合性较强且无任何副作用的辅助方式。游泳可以帮助新生儿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适应陌生环境, 提高新生儿行为神经的发育能力[4]。同时通过游泳刺激新生儿的运动和感觉, 进而对大脑产生一定影响, 提高躯体的运动协调能力和环境感知能力, 激发新生儿的大脑潜能, 有利孩子今后智商与情商的发展。而且, 在水中自由活动对新生儿的骨骼和肌肉的发育有着平时难以达到的积极作用。

游泳后的抚触, 不仅延续了新生儿游泳中快感, 也是游泳运动的拓展。游泳结合抚触护理在帮助体能发育的同时, 还能激发新生儿的智力。通过抚触, 满足新生儿皮肤饥饿感和安全感, 使新生儿全身放松, 提高新生儿睡眠质量, 为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5]。而且通过皮肤感受器可以将所接收到的刺激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 进而刺激其产生一系列的生理效应。另外对发育不良或身体状况不佳的新生儿 (包括早产儿) 来说, 游泳抚触护理在增加体重的同时, 还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 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6]。

通过对新生儿进行游泳结合抚触护理的分析, 我们发现通过水疗的良性刺激以及综合训练, 新生儿更加容易与父母产生互动, 提高母子之间情感交流的能力, 促进新生儿情感发育。

综上所述, 可以认为抚触护理联合游泳能够促进新生儿体格与神经发育, 有助于新生儿的成长。

摘要:探究抚触护理联合游泳对新生儿体格发育和神经发育的效果。选取新生儿150例, 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游泳与抚触护理, 用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法对新生儿进行测评, 同时记录两组新生儿的体重并比较。观察组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分值和体重增长量均优于对照组 (P<0.05) 。抚触联合游泳对于促进体格发育和神经发育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游泳,抚触护理,行为神经评分法

参考文献

[1]杨玉梅.游泳对新生儿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 (20) :2380-2382.

[2]杨久秀.新生儿水疗结合抚触的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 25 (14) :1775-1776.

[3]阮梅芳, 赖荣娣.水疗法配合抚触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8) :24-25.

[4]詹莉.新生儿婴儿智能开发游泳法[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12-32.

[5]蒙意.新生儿游泳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0, 29 (12) :1899-1900.

神经发育 篇9

关键词:早期干预,早产儿,神经发育

随着围产医学和新生儿急救医学的不断发展, 早产儿存活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但是由于早产儿神经系统的发育不成熟及多种临床不良因素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早产儿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早产儿脑损伤可由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 、颅内出血、高胆红素脑病、产伤、有机酸代谢紊乱等引起, 神经系统后遗症中以脑性瘫痪较为多见。研究表明, <37孕周出生的早产儿脑瘫率为35.13‰, 约为足月儿的20倍, 甚至有学者认为早产是发生脑瘫的首要高危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月我院门诊接诊的早产儿80例, 其中, 男48例, 女32例;患儿出生体重<1 000 g 10例, 1 000~<1 500 g 31例, 1 501~≤2 500 g 35例, >2 500 g 4例;胎龄26~34周, 平均33.5周。入选早产儿均为孕期不满37周出生, 除外先天性畸形和遗传代谢性疾病。根据出生后胎儿评估, 按照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每组各40例, 观察组采取医护指导与家庭干预相结合的模式,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养育方式。两组早产儿的性别、胎龄、Apgar评分、NBNA评分, 高危因素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早产儿出生后接受常规的新生儿访视, 喂养、护理及婴儿保健指导, 并接受常规的儿童体检, 预防接种等卫生防治程序。

1.2.2 观察组

早产儿实施早期干预, 以随诊及回访的方式对早产儿进行生长发育、神经系统发育检查及营养状况评估并提出改善的建议。从孕周计算满40周开始, 待生命体征平稳后, 对早产儿进行全面早期干预 (包括运动, 感知、言语、情感和交往等能力的培养) , 并重点进行运动功能和感知的训练, 可采取抚触[1]、水疗、被动体操、视感知、听感知训练等方法, 以每天2次, 每次5~15 min为宜。依据婴儿运动系统发育的规律, 如1~2个月可行头控训练, 3~4个月行翻身训练、抓握训练、手口眼协调训练、视听追随训练等, 5~6个月行坐位训练、腹爬训练、手功能训练, 7~8个月行手膝位爬训练、翻身坐起训练等, 9~10个月行扶站训练、蹲起训练, 11~12个月行独站训练、扶行训练及言语训练等。随着早产儿年龄的增长, 训练的复杂性及时间可适当增加, 在各种训练中如果出现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反射异常等可及时转我科康复中心早期综合康复并由专门的医师提供进一步的指导意见。观察组的家长接受定期培训, 在医生指导下了解熟悉早期干预训练的内容, 方法及注意事项, 并及时将训练的情况反馈。

1.3 评价方法及标准

1.3.1 采用中国标准化CDCC

(child development center of China) 量表评测[2], 包括智力量表中的121个项目和运动量表中的61个项目共两部分。依据测出的智力发育指数 (mental development index, MDI) 和运动发育指数 (psychomotive development index, PDI) 对早产儿进行综合评价。分别在两组早产儿6、12、18、24月龄时进行测试并排除主观干扰。1.3.2 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含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适应性、个人-社交五个方面。CDCC及Gesell的评价标准分级如下[3]:非常优秀为≥130分, 优秀为120~129分, 中上为110~119分, 中等为90~109分, 中下为80~89分, 临界状态为70~79分, 智力缺陷为≤69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得数据由SPSS 13.0软件包处理, 两组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结果中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早产儿不同时间的评测比较

两组早产儿在6月龄时智力发育指数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在12、18及24月龄时, 观察组早产儿的智力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运动发育指数比较, 观察组早产儿6、12、18、24月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早产儿24月龄的智力及运动发育的分级比较

两组早产儿24月龄时智力及运动分级比较发现, 观察组早产儿达优秀以上及中上级别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两组早产儿中等级别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中下、临界及缺陷级别, 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3。

2.3 两组早产儿24月龄时Gesell发育量表检测结果

Gesell发育量表检测下, 观察组早产儿在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交和适应性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4。

[n (%) ]

[n (%) ]

3 讨论

随着临床早产儿存活率逐年升高, 该类儿童的早期康复性干预及防治脑瘫成为新的临床热点问题, 不少学者提出多种对早产儿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方案以降低脑瘫的发生率[4], 均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研究认为脑细胞缺氧缺血导致的凋亡可持续至少3周, 因此仅在围生期对早产儿进行康复治疗虽然短期效果明显, 其长期的效果并不理想。早产儿脑生理功能处于不断发育中, 而长程的适当干预可改善其功能。脑生理功能发育的研究发现, 细胞内DNA含量曲线具有两个峰值, 第一个峰值反映妊娠中期神经元的增殖, 另一个峰值反映出生后的几个月神经胶质细胞增殖情况。另外, 从脑的重量看, 新生儿脑重约370 g, 在12月龄时达900 g, 而成人约为1 500 g, 说明在24月龄前的时间段是小儿的神经元细胞增殖速度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在这段时间内, 胶质细胞增殖最为旺盛, 大脑皮层细胞移行持续、树突发育和轴突发生最为频繁, 外界刺激对脑功能和结构、生理方面影响最为明显[5]。本次对80例早产儿的干预研究为早期干预, 实施早期干预的观察组其智力及运动发育评分均优于同龄的对照组早产儿;2岁时Gesell智能发育量表中, 观察组早产儿的五大能区发育均优于对照组, 与国内文献报道相符[3]。

临床实践证明家庭干预是另一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研究中采取康复治疗干预, 并突出了家庭、父母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干预前通过讲座、发放干预计划, 考评方法等资料等对家长进行相关医疗知识的培训, 包括不同病因的早产儿可能出现的临床危害、识别早期异常表现的方法、不同月龄下婴幼儿神经运动发育的特点。干预过程中形成医疗与家庭的共同参与配合, 提高了家长对早期干预的方法及内容的了解, 掌握每个家庭中儿童发育过程的特点, 并形成了有效的信息反馈, 减轻了父母心理负担。同时对于在医院短期内不易发现的婴儿问题, 医生可以通过向父母询问, 叮嘱其长时间地观察, 了解症状及其变化。医生与父母共同参与干预的方法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 使更多的早产儿和家长受益。

近年来不少国内外的研究报道均表明早期干预对早产儿具有积极的临床作用[6], 如Ramey等[7]对近千例早产儿及低体重儿进行3年的早期干预研究, 证实早期干预能够明显改善婴儿认知能力并促进智力的发育。王小兰等[8]对60例高危早产儿在门诊干预18个月, 也表明早期干预可以促进智能发育, 对于防治早产儿智力低下具有积极作用。中国标准化CDCC量表评测作为神经行为测定方法虽然客观, 但是对于早产儿的预后的综合评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 本次研究中同时结合Gesell测试以综合评估其发育状态, 更好地了解干预的效果。在本次研究中发现, 对照组早产儿各项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 提示常规治疗下的早产儿运动、智力、语言、认知的改善程度并不明显。而观察组早产儿在早期干预下, Gesell量表中的5个单项评分均达到95~100分, 说明了干预下该组早产儿的适应性、大运动、个人-社交均接近正常儿童的水平, 而语言和精细动作提升幅度较小, 分析原因在于语言及精细动作的神经元发育关键期为1~3岁, 早期的干预尚不足以观察到明显的改善, 需要继续进一步的随访以了解干预的长期效果。

综上所述, 医护指导及家庭共同参与下的早期干预, 以及动作和运动能力的强化训练, 能够改善高危早产儿神经运动系统发育, 提高我国人口素质, 值得在保健部门及社区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祝玉兰.抚触对正常新生儿行为神经及智力发育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21) :89-90.

[2]杨玉凤.不良环境因素对脑发育及智能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4, 12 (1) :55-57.

[3]周晓玉, 赵卫华, 许植之, 等.早期干预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J].临床儿科杂志, 2006, 23 (5) :297-299.

[4]鲍秀兰, 王丹华, 孙淑英, 等.早期干预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6, 14 (1) :42-45.

[5]Perlman JM.Neurobehavioral deficits in premature graduatesof intensivecare-potential medical and neonatal environmental risk factors[J].Pe-diatrics, 2001, 108 (6) :1339-1348.

[6]刘玉美, 赵春萍, 陈荣芳.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近期效果的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 2004, 10 (4) :302-303.

[7]Ramey CT, Ramey SL.Prevention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early 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cognitive development[J].Prev Med, 1998, 27 (2) :224-232.

上一篇:项目规划设计下一篇:间接血凝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