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发育

2024-09-15

健康发育(共7篇)

健康发育 篇1

性健康教育, 是我国传统文化长期以来讳莫如深却又不得不面对的教育难题。因此, 性健康教育应当融于生长发育与健康教育课程之中, 成为健康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一、生长发育知识的教育贯穿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

1. 性健康教育, 从了解自己的身体开始

生殖系统作为整个生命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生殖健康教育不能是孤立进行的, 而是身体与生长发育教育的一部分, 而且关于身体及生长发育知识的教育应当贯穿于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因此, 性健康教育应当从了解自己的身体开始, 即从婴幼儿阶段父母教给孩子认识自己身体的各部分名称开始, 到幼儿园学前教育阶段幼儿获得身体主要器官及功能的相关知识, 再到儿童青少年期学校对学生身体发育变化知识的传授。儿童在对身体奥秘的不断探究过程中, 逐渐深入地了解了自己的身体, 初步懂得了两性差异, 建立了初步的身体自尊和性别意识, 同时获得有关生殖健康的知识和保护自己身体隐私的意识。在美国, 诸如“Know your body”“Just for boys (girls) ”等身体健康教育类的书籍和网络资源可以轻松获得, 为青少年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和解除青春期发育带来的困惑提供了丰富资源。从了解自己的身体切入, 将生殖健康教育自然地融入到身体健康教育之中, 是各国性健康教育的主要模式。

2. 围绕青春期, 重点进行青春期体格与生殖健康教育

青春期是从儿童向成年过渡的时期。它从体格生长突增开始, 到骨骺完全融合, 躯体停止生长, 性发育成熟而结束。青春期是人一生体质水平飞跃发展、为成年期健康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个体的身体形态、生理功能、内分泌和心理行为等都发生着突飞猛进的变化, 其中, 体格生长和性发育是青春期发育的两大重要特征。这一过程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H PG) 的激活是青春期内分泌变化的核心。

根据W H O建议, 将青春期的年龄范围界定为10~20岁, 女性青春期开始和结束的年龄都比男性早2年左右。青春期的教育, 应当从青春期启动之前开始进行, 即从小学中高年级至初中阶段, 应当开展围绕青春期身体发育变化特征和两性差异的身体教育。

3. 青春发育后期和青年期, 性健康教育应结合性道德教育

高中和大学阶段, 青春期发育接近尾声, 前期的生长发育知识教育使得青少年对于自己的身体及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再陌生, 但是由于体内剧烈的内分泌变化, 生殖系统功能日臻完善, 容易出现生理冲动与道德约束方面的心理冲突。所以, 这一时期的生殖健康教育应与性道德教育相结合, 一方面让青少年了解生理上的冲动与需求是正常的, 不必自责与苦恼;另一方面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可以控制的。比如可以通过积极参加课余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 缓解身心压力。目前, 我国《婚姻法》规定大学生可以结婚生育, 因此, 大学阶段的健康教育应当包括婚恋、生育等方面的教育。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教思政厅[2011]5号) 中纳入了性心理与性生理的必修规定, 大学生“思想修养”“健康教育”等课程中, 也涉及一些性心理和生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 但关于生殖健康方面的知识仍显不足。大学生是未来的育儿人群, 培养一代了解自己、尊重生命、能独立自主选择人生的大学生, 是未来父母不再盲目和无所适从、用科学知识影响下一代的希望。

二、学校、家庭与社会共同参与生长发育与性健康教育

保障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生长发育与生理健康的教育, 应当由学校、家庭与社会共同参与, 性健康教育也是如此。因此, 性健康教育的教材应当有针对不同目标人群的版本, 如青少年用书、家长用书、教师用书、青少年相关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用书等。

1. 学校健康教育以生长发育和生理卫生知识的教育为主

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应当和体育课一样, 成为必须开展的知识和技能课程。学校是学生接受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场所, 学校的特性赋予了它传授健康知识的天然优势。因此, 学校健康教育以生长发育和生理卫生知识的教育为主。但是, 长期以来学校缺乏生长发育与生理健康方面的专业人才和适宜的教材, 成为限制学校健康教育的瓶颈。

2. 家庭教育使青少年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 珍视健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 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儿童青少年获得生理健康知识、树立正确的生殖健康观念和形成应有的性道德的启蒙教育。父母应当教育青少年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 保护自己的隐私, 珍视自己的健康, 识别可能的侵害来源并有效规避风险。

3. 社区、医院等社会服务机构及媒体应提供及时专业的咨询与帮助

针对青少年可能出现的困惑与问题, 不愿与父母或教师交流的, 社区、医院等社会服务机构及媒体应当能提供及时专业的咨询与帮助, 而不是批评与指责。譬如, 性侵害、少女怀孕等社会问题, 当学校和父母也没有能力应对时, 社会服务机构应当担起职责为青少年提供必要的咨询与帮助。

三、培养专业人才, 设置专业岗位, 确保教育专业性

1. 培养专门人才

(1) 普适性教育: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青少年在受教育阶段应当接受关于生理卫生与生殖健康的普适性教育, 这样可以从整体上提高未来人口的健康素质。

(2) 专门人才培养: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应当为专门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 尤其是师范类院校, 设立相应的专业, 培养专门的人才, 是确保未来的性健康教育专业性的根本所在。

(3) 专业培训:在专业人才匮乏的现阶段, 可通过继续教育、专业短期培训等形式培养大量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生理卫生与生殖健康咨询需求的专业人员。

2. 设置相应岗位

(1) 学校健康教育:长期以来, 学校缺乏专门的健康教育师资, 是限制学校开展健康教育的瓶颈之一。目前, 部分学校设有心理健康咨询室、德育教育部等, 但多为其他科目教师兼职, 其专业性与工作时间远远不能满足广大青少年的需要。部分学校将体育课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 由体育教师传授健康的相关知识, 但是从目前体育师资培养的知识结构来看, 体育教师无法为学生提供全面、科学的生理卫生和生殖健康知识教育。因此, 在学校教育中, 健康教育课程应当成为与体育课、科学课等相平行的专门课程, 有专门的师资和岗位, 才能保证一定的学时数与教学的专业性。

(2) 生长发育测评与咨询门诊:社区医院和卫生服务机构也应当设置青少年生理卫生与生殖健康相关的专门科室, 为青少年和家长提供咨询服务。

3. 鼓励青少年积极咨询与求助

应当给青少年提供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 允许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有困惑和心理冲突, 并给予他们表达与求助的机会。因此, 应当鼓励青少年对自己信任的人或机构表达自己的困惑与不解, 积极求助;同时, 对青少年教育咨询机构的专业化与科学管理也应加强。

健康发育 篇2

一、在对0-6岁儿童进行健康查体的基础上,开展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对小儿佝偻病、营养不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肥胖等及时进行诊断和矫治。排除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不利因素,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二、对咨询者态度和蔼,一视同仁,对营养计算结果应耐心予以解释,并有针对性的对科学育儿方面的知识进行指导。

三、广泛开展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指导合理喂养,进行膳食评价。

四、对筛查出的高危儿和体弱儿及时转诊,并专案管理。

健康发育 篇3

广东省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 林中豪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2011级6个班258名学生的《健康标准》测试和学生上肢力量测试,了解我校学生体质健康及生长发育的状况,其中胸廊形态,上肢力量二项指标偏低,鸡胸,漏斗胸也有一定数量,其中男生为突出,学生身体生长发育状况甚忧。

关键词:体质健康 上肢力量 生长发育

青少年学生体质研究是人们十分重视的研究领域。我校学生看上去,身体显得“很是单簿”,甚至有点“弱不禁风”。那么,中山中专学生目前体质状况是怎么样的呢?一些存在的问题对学生青春期生长发育又会产生何种影响呢?本文以我校2011级6个班258名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了身体形态、上肢力量、生长发育进行了测试与分析,较为客观地反映了我校学生目前的体质状况,并提出一些改善与提高的个人看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中山中专学校电子科5个班,艺术科1个班共258名学生,其中男184人,女74人。平均年龄16.0±0.63岁(见表1)

3、结果讨论,小结与建议

3.1 体质健康的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加强学生体育与健康的理论学习,体育教师要积极组织生动有趣的体育理论课,组织健康知识问答比赛,让学生更多了解体质健康知识、常识,并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3.2 体育课堂的长抓不懈

现在学生怕苦怕累和体育课堂上运动量偏小是造成学生上肢力量偏弱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体育课堂上应加强学生上肢力量的锻练。例如:有引体上向,俯卧撑,双杠支撑摆动等都是简单有效的提高上肢力量的方法。

3.3 健美操运动的开展与普及

这一点我们已经在做了,而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几年学校引进了多名健美操专业的体育教师,通过老师们的努力,学校从无到有建立了学生健美队,啦啦操队,并在中山市首届中小学健美操比赛中大放光彩,获得多项第一,而且在学校的多个大型文体活动中,健美操队的表演在学生中掀起了一股“健美操”热,让健美、健康的身体形态在学生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示。

3.4健身房的建立与使用

虽然学校健身房很简陋,但已经发挥了他的健身健美的功能,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已看到了有些学生在做力量练习,这将培养一批健身骨干学生,他们的成功也将影响和带动其他同学加入健身、健美的行列。希望学校能增加健身器材的投入,建立更大更完善的健身房,让更多学生受益。

3.5饭堂膳食的改善

健康发育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产科常规产检孕妇112例, 排除有不良嗜好的孕妇, 按其自愿性, 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6例, 孕周16~27w, 年龄24~32 (26.7±2.5) 岁, 体重56~66 (58.4±4.2) kg。对照组56例, 孕周20~32w, 年龄25~34 (27.8±1.2) 岁, 体重54~65 (56.8±7.6) kg。两组孕妇在孕周, 年龄, 体重及营养状况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于对照组孕妇仅进行常规孕期管理检测, 不给予孕期营养指导。对于观察组孕妇:采用围产期全程营养指导的孕期管理模式。根据孕妇自身体质状况及孕周数, 由专业由临床医生, 护理人员为孕妇制定一套包括其家庭在内的营养支持方案, 包括均衡营养知识讲座, 个体化营养方案, 营养随访和定期营养状况监测。具体内容有:第一阶段:为孕妇极其家属发放健康营养知识材料, 开展均衡营养知识讲座, 让其了解孕妇各个时期的生理特点及应给予的营养支持, 即孕早期应当保证饮食清淡, 少食多餐, 保证足量碳水化合物摄取, 补充叶酸。孕终末期适量增加鱼禽瘦肉及海产品摄入, 适量增加奶类摄入, 常吃富含铁的食物, 保证每天足够的活动量等基础知识。帮其掌握良好的进食行为, 了解普遍存在的进食误区, 了解孕期易出现的健康问题并学会解决方法。第二阶段:由专业人员根据孕妇具体生理状况, 为其制定个体化均衡营养方案, 嘱其按照合理营养方案均衡饮食。并进行定期电话随访, 询问其实施情况及健康状况。第三阶段:嘱孕妇定期产检, 由专业人员对其营养状况进行评估, 孕中期 (17~23w) 测评两次, 孕晚期 (28~40w) 测评3次。根据评估结果对孕妇制定个体化改进方案。分娩结束后, 评估胎儿健康状况, 并发放调查表, 调查孕妇对诊疗过程的满意度。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孕妇妊娠分娩期并发症数量及剖宫产率, 比较两组及胎儿健康状况以及两组孕妇对诊疗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 用±s表示计量资料, 用χ2检验计数资料, 用t检验比较组间,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妊娠分娩期健康状况及剖宫产率比较

观察组孕妇妊娠贫血, 妊娠期糖尿病, 水肿, 胎膜早破, 产后出血发病率, 剖宫产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胎儿健康状况比较

观察组胎儿畸形, 巨大儿, 早产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孕妇的诊疗满意度

观察组的诊疗满意度 (98.21%)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 (71.4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女性受孕后其机体为满足妊娠需要而产生了适应性变化, 而孕妇在妊娠期所需的营养, 既要支持孕妇个体的需求, 也要维持一个受精卵40w发育过程所需的营养需求[4]。所以, 合理膳食, 平衡营养是保证母婴正常发育的基础[5]。本文通过对孕妇实施孕期营养指导发现, 观察组孕妇在妊娠分娩期并发疾病数量和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胎儿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诊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目前, 很多孕妇对孕期营养支持存在着认知误区, 很多女性在得知自己怀孕后, 就开始有意识的增大饭量, 担心胎儿摄取营养过少, 有些孕妇认为, 有营养的食物摄取越多越好, 还有些孕妇认为, 水果蔬菜比饭更有营养, 所以成倍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量[6]。针对这种现状, 对孕妇进行产前孕期营养指导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怀孕不同时期胚胎生长速度不同, 加之孕妇个人体质不同, 所以给予孕妇个性化体质和时间的阶段性营养支持很有必要[7]。通过专业人员的指导让孕妇走出认知误区, 食量加倍并不等于营养加倍, 这也是很多孕妇形成“肥妈不肥孩”的原因, 太多的营养摄取会加重身体的负担, 积存过量的脂肪, 造成分娩困难。个体化营养指导能够保证孕妇和胎儿合理均衡的营养, 预防或治疗胎儿体重过轻或过重, 预防控制妊娠期贫血, 可防治消化不良, 食欲不振, 便秘等常见症状[8]。

综上所述, 孕期营养指导对孕妇和胎儿作用显著, 可明显改善母婴健康状况,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究孕期营养指导对孕妇和胎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产检的孕妇112例, 按其自愿性, 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 对于对照组孕妇仅给予常规孕期管理, 而对观察组孕妇在常规孕期管理基础上给予合理营养指导。比较两组孕妇妊娠分娩期并发症数量及剖宫产率, 两组及胎儿健康状况及两组孕妇对诊疗过程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孕妇在妊娠分娩期并发疾病数量和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胎儿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并且观察组的诊疗满意度 (98.21%)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 (71.43%)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孕期营养指导对孕妇和胎儿作用显著, 可明显改善母婴健康状况,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孕期营养指导,孕妇,胎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萍, 赵玉芝.孕期营养定量分析指导临床决策支持系统[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3, 21 (2) :8-10.

[2]廖群英, 朱昭颖, 庞义坚, 等.孕期个体化饮食营养指导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 (28) :4388-4390.

[3]Rita J, Gustafsson, Siv, et al.The Lactobacillus flora in vagina and rectum of fertile and postmenopausal healthy Swedish women[J].BMC women’s health, 2011, 11 (1) :17.

[4]景建玲, 夏海鸥, 樊雅静, 等.钙营养指导对孕妇富钙饮食和骨健康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12, 26 (10) :896-899.

[5]王金娥.孕期个性化营养指导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当代医学, 2012, 18 (12) :159-160.

[6]王惠英.孕期营养指导对胎儿发育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15) :217.

[7]王旭霞.DOHa D孕期营养监测与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2, 3 (4) :216-218.

父母情绪会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发育 篇5

社会学家认为,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尤其是情绪,是幼儿心理健康发育的直接影响因素;父母的行为是孩子的标杆,是孩子心理发育的影响指针。研究表明,父母在家中情绪友善平和,接人待物谦虚礼貌,有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育;而如果父母在家里经常情绪恶劣,吵架斗嘴,则会让幼儿经常处于紧张和恐惧之中,对于孩子的心理发育极其不利。

因而,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育角度出发,家长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注特别意情绪控制,谨防幼儿因父母不良情绪而影响正常的心理发育。好育园专家提醒家长,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以下几点情绪控制特别需要注意:

1、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做任何避让的吵架动粗,或者家长与他人吵架动粗,都会让孩子产生紧张心理和恐惧感。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会让孩子精神高度不安,心理会滋生不安全的感觉。因而,家长们必须谨记不要或尽量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

2、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颓废的情绪

父母是孩子的最大靠山,父母对生活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生活安全感和成长信心。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者经常表露颓废的情绪,会使孩子过早接触到社会或生活方面的压力,会让孩子心理产生不安全感,对生活怀疑或颓废的生活态度可能会因此伴随孩子的成长,会让孩子身心过早受到不该承受的压力。因而,特别需要提醒家长朋友们,无论你暂时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为了孩子的.健康发育,请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颓废的情绪。

3、不要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

有些家长经常毫不避讳地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这些家长以为,孩子年幼不懂事,在他们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对孩子没有什么影响。事实上,这不仅是一种非常不好的处世方式,更是一种有害于幼儿健康成长的不良教育方式。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对于家长日常正规教育产生怀疑,也会让孩子因此也学会这种不良的处世方式,会扭曲孩子的心灵,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极大的影响。

4、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语气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健康发育 篇6

关键词:新生儿游泳,促进,发育成长

随着社会的进步, 计划生育政策的坚持, 人们越来越重视优生优育。新生儿游泳一方面可以促进新生儿各系统的健康生长发育, 提高婴幼儿自身免疫功能, 增加抗病能力;另一方面预防各种各样的新生儿时期并发症, 如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和新生儿惊厥等症状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再一方面促进新生儿心智发育完善。因此, 开展新生儿游泳促使新生儿更健康的成长起到一个积极作用。

有学者认为新生儿游泳是再次模仿子宫内羊水生活环境, 它能促进新生儿的生理、心理、智能的发育。新生儿游泳可延续母亲子宫内羊水生活环境, 有利于新生儿顺利过渡幼小的成长阶段, 且可以锻炼肢体的运动及肺活量可得以提升, 促进消化功能, 消除新生儿惊厥症。新生儿游泳是指新生儿出生24 h后, 在提供专门的安全措施保护下, 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操作和监护下进行的一项特定阶段的人类水中早期的保健活动, 分为有次序、有部位、有技巧的被动游泳操和自主游动两部分[1]。新生儿游泳是新生儿主动活动的最新方法, 是通过水对新生儿身体最广泛、最基本的感觉器-皮肤的刺激, 以促进新生儿大脑神经发育和各脏器的功能, 它可以稳定新生儿的情绪, 促进新生儿阶段各种不利因素的消退[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正常足月新生儿120例 (包括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 , 随机分为游泳组及对照组, 各60例。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均>9分, 体重2 500~3 500 g, 孕妇孕期均无其他妊娠并发症、合并症, 分娩后均母婴同室母乳喂养。

1.2 方法

足月新生儿出生第2天及出院前进行游泳。控制室温28℃左右, 水温38℃左右。哺乳后40 min进行, 每次10~15 min, 每天1~2次, 实施3~7 d (至出院) 。

操作过程: (1) 选用婴儿智能开发研究服务部生产的双保险新生儿游泳圈和游泳池, 内径大小50 cm, 池深54 cm。 (2) 游泳水为洁净水。 (3) 使用防水护脐贴保护脐带。 (4) 新生儿游泳10~15 min, 由专门培训合格的护士操作在旁呵护协助伸展活动, 并给予轻柔抚触, 整个过程一对一进行。 (5) 游泳完毕, 常规消毒脐部并更换脐贴。每天记录体重, 测量经皮胆红素值, 并记录。

2 结果

游泳组新生儿比对照组新生儿的吸吮力明显增加, 平均进食奶量增加15~30 ml。游泳组新生儿比对照组新生儿的生理性体重下降。游泳组新生儿比对照组新生儿的胎粪排出量平均增加2~5次/d。游泳组新生儿发生惊厥的占3.5%~5.5%, 而对照组新生儿占30%。

3 讨论

3.1 吸吮力和进食量

由于新生儿进行了适当的肢体运动, 维持肌肉纤维有一定程度的弹性, 同时消耗热量。因此, 本组资料中, 游泳组新生儿比对照组新生儿的吸吮力明显增加, 平均进食量奶量增加15~30 ml。

3.2 体重

游泳组新生儿比对照组新生儿的生理性体重下降的恢复更为有利。一方面游泳能促进新生儿肌肉骨骼的生长发育, 提高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另一方面游泳时水中的导热比空气大, 人体在水中活动比在陆地上活动消耗能量多, 肠蠕动增强, 排便增多, 进乳量增加, 从而使新生儿尽早吸收营养, 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均可使新生儿体重增加。

3.3 胎粪排出量

由于胎粪排出量增加, 因此生理性黄疸更早消退。新生儿肠腔内胎粪中含有胆红素80~100 g, 相当于新生儿每天胆红素产生量的5~10倍。胆红素聚集在肠道内不能及时排出, 由于肝肠循环增加, 使胆红素重吸收相应增加, 从而加重了新生儿血液中胆红素的浓度, 发生黄疸或黄疸加重。通过新生儿游泳, 可使肠蠕动增加, 胎便初排时间提前, 从而缩短胎便转黄时间, 减少胆红素重吸收, 可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3.4 惊厥次数

新生儿游泳通过模仿子宫内环境, 水分子通过皮肤感觉器将刺激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 产生良好的生理反应, 使其身心受到抚慰, 而新生儿游泳是让新生儿颈部戴上安全舒适的智能颈圈后在游泳缸内自由快乐游动, 主动去感知环境, 可促进新生儿视觉、听觉、味觉、平衡觉综合信息的传递, 促进其脑潜能的开发[3]。

总之, 新生儿时期是人类生长发育最快、最旺盛的时期, 通过对新生儿的早期干预, 能促进新生儿各系统的生长发育。开展新生儿游泳这个人性化产后延伸服务, 不仅有利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也对爱婴医院形象建设有着莫大的帮助, 大大提高了医院的满意度[4,5]。具有科学性、新颖性、实用性和可行性, 大大提高产科医疗护理质量,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少飞, 谢丽群, 胡涛宾, 等.“新生儿游泳”在产科临床应用的探讨[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03, 14 (6) :218-220.

[2]金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 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0:146.

[3]陈胜莲, 刘曾华, 廖梦兰, 等.新生儿游泳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4, 10 (10) :145-146.

[4]李芬田.浅谈新生儿游泳与抚触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2010, 12 (8) :78-79.

健康发育 篇7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在本院出生的婴幼儿78例,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9例。对照组男21例, 女18例, 患者月龄4~12个月, 平均 (7.5±1.5) 个月。观察组中男22例, 女17例, 患者月龄5~11个月, 平均 (6.9±1.8) 个月。两组婴幼儿的临床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资料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进行教育。观察组采用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干预形式, 具体如下: (1) 喂养方式的健康教育: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生活水平逐渐提升, 幼儿成长速度逐渐加快, 对喂养方式有严格的要求。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科学的喂养方式得不到落实, 因此需要逐渐增加辅食。部分家庭存在溺爱孩子的现象, 养成偏食和挑食的习惯, 需要及时进行纠正, 医护人员给予有效的引导和教育, 掌握科学、有效的喂养方式[1]。 (2) 创建生活情境:幼儿早期智力对教育有重要的影响, 可以在幼儿的房间里张贴各种图片、气球等, 及时和婴幼儿进行互动和交流, 给予有效的鼓励和引导后, 能提升婴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3) 扩展婴幼儿语言能力:婴幼儿的语言能力教育需要采取同步指导的方式, 尽量让婴幼儿克服自身心理障碍, 主动说话。对于幼儿本身出现的各种不良行为, 家长需要采取恰当的方式制止。父母本身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要多和孩子进行互动和交流, 适当进行语言沟通和指导, 能让婴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4) 教育引导:教育引导对健康教育有重要的影响, 需要适当让婴幼儿进行户外活动, 选择适合年龄段的活动, 经常和其他婴幼儿进行互动和交流, 他们一起玩, 能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2]。

评价方式:在本次研究中, 以本院自拟的评价系统对婴幼儿的各项行为进行评价。

统计学方法: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以 (±s) 表示, 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甲组和乙组两组之间的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的适应能力、运动能力、语言能力以及社交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讨论

婴幼儿时期对儿童自身有一定的影响, 科学实践证明, 在婴幼儿时期对其进行良好的教育, 能促进孩子脑结构和功能的发育, 使其终身受益。婴幼儿的大脑皮层可塑性比较强, 在此期间进行有效的教育, 能帮助婴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3]。

由于婴幼儿阶段属于特殊阶段, 因此在接受良好教育的基础上, 可以采用各种健康手段对婴幼儿进行指导, 让孩子能获得健康知识。健康意识的形成对孩子今后成长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干预的落实必须以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为目标, 保证他们成为健康的新一代[4]。

当前在实践阶段, 部分家长对儿童保健的落实仅以称体重、测量身高和常规性检查为主, 忽视了健康教育的落实。在实践阶段需要从改善喂养方式、创建生活情境、扩展婴幼儿语言能力等方面入手, 对婴幼儿进行保健健康教育。在教育阶段, 对医护人员自身工作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工作人员需要适当扩展覆盖面, 从不同的角度入手, 对疾病相关知识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和指导[5]。由于婴幼儿是个体存在的, 医护人员在教育阶段需要对婴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进行了解, 按照具体要求, 将保健教育形式落实到实践中。通过加强基层散居儿童健康教育工作, 使家长接受新的保健理念, 增强了家长的保健意识, 使其建立了正确的育儿态度, 改变旧的、不良的养育习惯和方法。必要时必须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1任老师, 其言行举止直接对孩子造成影响。因此需要从婴幼儿的角度入手, 将各项基础保健健康教育举措落实到实践中, 保证孩子身心健康水平得到提升, 在各个领域得到明显的提升[6]。

观察组的适应能力、运动能力、语言能力以及社交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对婴幼儿采用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干预形式, 其优势显著, 能提升婴幼儿的行为发育水平。

综上所述, 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对婴幼儿的发育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能纠正不良教育习惯和方式, 使婴幼儿身心得到改善,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探究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干预对婴幼儿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收治出生的婴幼儿78例, 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教育, 观察组进行保健健康教育干预形式, 对两组婴幼儿的各项功能发育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适应能力、运动能力、语言能力以及社交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婴幼儿采用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干预形式能促进婴幼儿的成长, 改善幼儿发育情况。

关键词: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婴幼儿行为发育

参考文献

[1]赵秀勉, 白力甲, 刘秀敏, 等.基层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干预对婴幼儿行为发育的影响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10, 15 (13) :2048-2049.

[2]王红艳.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干预对基层婴幼儿行为发育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 2015, 19 (1) :163-164.

[3]勾蜀平.探讨基层婴幼儿保健中心婴幼儿行为发育的保健需求与干预[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6 (12) :114-115.

[4]王文翠.基层儿童保健中婴幼儿行为发育的保健需求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4, 5 (1) :534-535.

[5]唐晓红, 文宁.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中健康教育干预对幼儿行为发育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 11 (13) :1712-1713.

【健康发育】推荐阅读:

神经发育06-06

婴儿发育06-18

发育状况07-02

市场发育07-05

发育特性07-24

智力发育08-12

发育环境08-16

发育能力08-24

卵巢发育08-24

发育迟缓09-02

上一篇:多倍体桑下一篇:电子会议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