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泡发育

2024-10-08

卵泡发育(共10篇)

卵泡发育 篇1

绵羊的卵巢大多数情况下每次只排一个卵, 因而只可能有一个胚胎产生, 这极大地影响了绵羊的繁殖性能。尽管促性腺激素已在绵羊繁殖中广泛应用, 但一直不能获得十分满意的结果。如果对绵羊卵泡发育的机制能够深入了解, 就可以提高绵羊的排卵率, 就有可能从绵羊的一个繁殖周期中得到更多的后代, 进而提高繁殖效率。

1 绵羊卵泡发育的阶段及其结构特点

根据形态结构的变化, 一般将绵羊卵泡发育分为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三级卵泡和成熟卵泡五个阶段。原始卵泡为卵泡发育的起始阶段, 由一层扁平或多角形的体细胞 (前颗粒细胞) 包围着停留在核网期的卵母细胞组成。启动发育的原始卵泡卵母细胞开始增长, 前颗粒细胞由扁平变为立方形 (柱状) 颗粒细胞, 形成初级卵泡。初级卵泡继续发育, 卵母细胞继续增长, 颗粒细胞增生变成二层, 继而变成多层, 此阶段为次级卵泡。在颗粒细胞增长的同时, 从卵巢基质细胞和前颗粒细胞中分化出卵泡膜细胞, 形成卵泡膜, 包括卵泡内膜和卵泡外膜。在初级卵泡的末期, 次级卵泡的早期, 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之间开始形成透明带, 并随卵泡的发育继续增厚。随着次级卵泡的生长、发育, 颗粒细胞之间逐渐出现多个不规则的间隙, 间隙不断变大, 最终汇集成一个新月形的腔, 称为卵泡腔, 进入三级卵泡阶段。卵泡腔中充满着卵泡液, 卵泡液不断增多, 腔不断增大, 卵泡的体积也不断增加, 并逐渐突出于卵巢表面。三级卵泡出现的另一个特征是, 颗粒细胞分化为卵泡壁颗粒细胞和呈放射状包围卵母细胞的卵丘细胞。由于三级卵泡形成了卵泡腔, 故又称为有腔卵泡, 而次级卵泡以前为无腔卵泡。目前人们将启动生长的原始卵泡到形成卵泡腔以前的卵泡统称为腔前卵泡。因此, 一个完整的成熟卵泡由卵泡外膜、卵泡内膜、基底膜、颗粒层、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卵泡腔和卵泡液组成。

2 绵羊卵泡发育的动态

2.1 原始卵泡库的形成和原始卵泡的活化

在绵羊胚胎发育期, 原始生殖细胞迁徙到生殖嵴中形成原始性腺。在性别分化以后, 雌性胎儿的原始性腺分化为原始的卵巢。原始生殖细胞分化为卵原细胞, 然后开始减数分裂进入初级卵母细胞阶段。在卵泡形成前, 大量中肾细胞持续流向胎儿卵巢形成群落, 它们成为卵泡细胞的前体来源。绵羊原始卵泡上的前颗粒细胞数为16个。一旦形成原始卵泡, 卵母细胞就被维持在一个严格受控制的环境中, 与血流中任何潜在的有害物质隔离。没有进入到原始卵泡的卵母细胞就会退化。原始卵泡构成羊羔出生后的卵巢生殖细胞库, 其数量随羊只年龄的增加而下降。

2.2 卵泡波型

绵羊在初情期前、妊娠期的大部分时间、产后期、发情周期及非繁殖季节内, 都存在卵泡波。卵泡波发生的关键现象之一是卵泡优势化。每个卵泡波中优势卵泡的生长都伴随着小卵泡和中等大小卵泡数量核生长的显著下降, 只有大卵泡退化或被破坏时, 小卵泡才生长。卵巢上99%以上的卵泡的命运都是闭锁退化。卵泡发育的多数阶段都可发生闭锁。未选择卵的去除可能是一种进化机制, 确保含有最健康的卵母细胞的卵泡排卵。

3 卵泡发生的调控机制

绵羊卵巢功能受系统 (内分泌) 和局部 (旁分泌和自分泌) 因子的反馈机制调节。系统因子包括垂体促性腺激素和性腺类固醇激素。旁分泌和自分泌因子包括多种生长因子及一些未知的蛋白质 (或肽) 。

3.1卵泡发生的内分泌调控

卵泡发育早期缺乏对促性腺激素的敏感性。卵泡形成卵泡腔以后, 才对促性腺激素有依赖性。在卵泡的形成中, FSH起着重要作用。FSH和E2可诱导卵泡内膜细胞上的LH受体增加, 使卵泡对LH的敏感性增强。在卵泡生长期间, FSH受体数目保持不变, 而LH会促进卵泡内膜细胞合成雌激素前体———雄烯二酮, 因而与FSH共同促进雌二醇的合成。绵羊卵泡内膜细胞只合成雄激素, 后者转移到颗粒细胞转化成雌二醇。LH对卵泡的最后成熟排卵和颗粒细胞黄体化起着重要作用。

3.2 卵泡发生的旁分泌和自分泌调控

在绵羊整个卵子发生期间, 卵母细胞通过间隙连接与周围的颗粒细胞相连, 颗粒细胞之间也互相连接。间隙连接是一种高度特化的膜结构, 这种连接使小分子代谢物和调节物得以在颗粒细胞和卵母细胞之间转移。颗粒细胞一方面可以为卵母细胞提供营养, 另一方面通过分泌一些生长因子来调节卵母细胞的生长、成熟和受精。反过来, 卵母细胞也可分泌一些特异性的因子来调节颗粒细胞的增生、分化及其功能。因此, 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之间形成复杂的旁分泌、自分泌调节系统, 如果卵母细胞与颗粒细胞之间的对话被削弱, 那么卵泡发育就停止。

4 结语

绵羊卵泡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并且具有高度的协调性, 不仅有丘脑、垂体、卵巢本身以及相关因子的作用, 也有这些组织和因子之间的相互交叉影响。所有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 导致绵羊的排卵过程十分精确。其中, 绵羊卵泡的优势化尤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当前对于提高绵羊排卵率的控制远未达到人们预期的程度, 仍然存在普遍的多样性。因此, 只有在弄清了控制绵羊卵泡生长发育机制的基础上才谈得上比较理想的人为操作, 从而提高绵羊的繁殖性能。

卵泡发育 篇2

1、谷类食物:女性不排卵就会导致精子无法拥有受精的过程,因此也就难以怀孕了,因此排卵对于孕育下一代来说至关重要。同时不排卵还会导致女性生理功能失调,从而导致月经紊乱等各方面的情况。因此对于不排卵的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吃些谷类食物,这些食物中都含有大量的植物雌激素,可促进女性排卵。

2、除了谷类食物之外,还有像豆类、茴香、葵花子、洋葱等,这些食物中同样含有丰富的雌激素,因此经常有不排卵情况的女性朋友应该多吃这些食物。

3、豆类食物:女性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适量的多吃一些含有植物类雌激素的食物,因为很多时候女性会出现不排卵的情况多半是因为体内雌激素过低所导致。生活中含有植物类雌激素的食物有很多,比如像黑豆、黑豆豆浆、黑豆汤等。

4、黑豆具有很好的促卵泡发育的功效,同时还能够补充雌激素,在月经前以及月经后都应该多吃黑豆,以便于刺激雌激素的分泌。

那大家是不是在有助于卵泡发育的时候知道该吃些什么食物有助于卵泡的发育了呢,如果说我们通过一些方法发现卵泡不正常,还是要选择去正规的医院去检查一下。这不仅对我们现在有好处,对怀孕也是很有影响的。在平时的时候多吃些有利于卵泡发育的食物也会防御的。

卵泡发育 篇3

【摘要】探讨卵泡发育不良的病因病机及运用补肾疏肝活血法治疗卵泡发育不良的理论基础,分析运用补肾疏肝活血法在促进卵泡生长、成熟、破裂中的作用,为中医药治疗卵泡发育不良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

【关键词】卵泡发育不良;中医药疗法;补肾疏肝活血

【中图分类号】R711.5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3-0147-02

卵泡发育不良 (follicular maldevelopment,FM ) 是指卵泡晚期, 卵泡生长始终不能达到成熟卵泡大小, 且功能差, 分泌雌激素不足,临床检查宫颈评分不能达到应有高值(>10分)[1]。卵泡发育不良是引起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常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卵泡发育停滞、卵泡闭锁、未成熟卵泡排卵三种形式。西药促排治疗易引起卵巢早衰,并发多胎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2]。西医治疗茧排卵率高,妊娠率低,易引起自然流产。近年来,笔者用中医补肾疏肝活血法在治疗卵泡发育不良,取得了较好疗效。

1 病因病机

卵泡发育主要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和卵巢局部细胞因子的调控。卵巢、子宫血供不良可以影响卵泡的发育。剧烈的精神刺激,抑郁、焦虑等不良的情绪变化可导致卵泡发育延迟,使月经周期延长。这被认为是应激因素导致月经周期延长,甚至闭经的主要机制[3-6]。

中医学对卵泡发育不良没有直接记录,其临床症状为月经后期、闭经、不孕等,偶见于中医学“无子[BF]”、“[BFQ]断绪”及月经不调[7]的文献中。肾藏精,主生殖。肾气充盛,月经来潮。肾是孕育的生理基础,若肾气虚弱,肾中精气缺乏,胞脉失养,卵泡不能发育成熟,肾气虚弱,推动无力,可致排卵时缺少内在的推动力,卵泡不能排出,引起无排卵性不孕。所以肾气亏虚是引起本病最主要的原因。肝肾同源,两者在生理相互滋养,病理上相互影响。女子以肝为先天之本,肝藏血,主疏泄,能条畅气机,气机畅达,气血运行通调,冲任胞宫气血调达,卵子能正常发育;肝气郁结,肝失疏泄,冲任气血瘀滞,可阻碍卵子排出。女性以血为本,以气为顺,血和气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气血不和,气滞血瘀,则冲任胞脉失于濡养,瘀阻脉络影响二精相合,故不孕因此而成。

2 补肾疏肝活血法的理论基础

补肾疏肝活血法从整体出发,以调节机体内分泌,促进卵泡发育。《内经》:“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天癸源于先天, 藏于肾,又受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肾气旺盛,天癸充实,月经才能按时来潮《女科要旨》:“种子之法,即在于调经之中”。《女科正宗》云:“男精壮而女经调,有子之道也。”《丹溪心法》也指出:“经水不调,不能成胎。”肝藏血,肾藏精,精能化血,血能生精,精血互相滋生,精充血旺,生殖有源。肾主封藏,肝主疏泄,一藏一泄,互相协调,子宫藏泄有期,卵子才能发育正常并排出。肾气盛,冲任、胞脉通盛是月经正常的基本条件,也是卵泡发育的基础。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激素调节是卵泡发育的主要环节。影响卵泡发育关键的中枢性机制是下丘脑分泌的GnRH的变化[8]。补肾疏肝方法能够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促进卵泡的发育,能够提高排卵率。卵巢血供与卵泡发育及生殖内分泌存在相互协调和互为影响的关系,补肾疏肝活血能从整体上调节内分泌,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起一定的作用。

3 补肾疏肝活血法的临床应用

方剂:促卵泡汤。

组方:白芍20g,熟地10g,菟丝子15g,枸杞子12g, 覆盆子15g,女贞子10g,鹿角霜10g, 仙灵脾10g, 当归10g, 丹参10g, 柴胡12g, 赤芍10g,香附10g,郁金8g,党参15g,茯苓12g。

功用:补肾疏肝,养血活血。

辨证加减:偏阴虚者加龟板15g、生地10g、旱莲草10g;偏阳虚者加杜仲15g、巴戟天10g, 偏气虚者加山药12g,炙黄芪10g。

服用方法: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服药,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连服14天。

接语:全方补而不腻,药性平和。方中白芍、熟地、枸杞子、女贞子、覆盆子补肝肾阴,养血填精;菟丝子既能补阳又能益阴;仙灵脾取“阳中求阴,阴中求阳”之意。张介宾曰:“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肾阴阳互补,肾精充实。鹿角霜为血肉有情之品,能滋肾填精,辅以党参、茯苓能益气健脾,补益后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9],鹿角霜含有雌二醇及蛋白质,能促使子宫的生长发育, 提高机体的生育力。柴胡、郁金、香附可疏肝理气,调节肝的疏泄功能促进气血运行;当归可养血活血,增加卵巢局部血流量;赤芍归肝经,能活血散瘀。活血化瘀药有改善盆腔血液微循环的作用,使卵巢和子宫的供血增强,以改善盆腔内环境。

4 典型病例

病案1 张某,女,31岁,G3P1,人流2次,2009年剖宫产一女婴,体健。产后于2010年、2012年意外怀孕两次,均行人工流产术,从2014年5月开始计划怀孕,至今未孕。月经3-627-40d,人流术后月经量减少,色黯,偶有小血块,经行小腹部凉痛,舌质黯,舌尖及舌边瘀点,苔白润,脉沉弱。平时畏寒怕冷,手脚凉,冬秋季加重;腰酸膝软,小便清长,容易心烦急躁,阴道分泌物量多色白,质地稀薄,查内分泌七项:正常,抗体五项均阴性,子宫输卵管造影显示双侧输卵管通畅,B超监测卵泡窦卵泡8~9个,卵泡发育至13~14mm萎缩。诊断为卵泡发育不良性不孕症。辨证为肾虚肝郁,冲任虚寒;治以益肾疏肝,养血活血,温经散寒,调理冲任。于月经周期第5天始给予促卵泡汤加杜仲15g,巴戟天10g,水煎服,连用14d/周期。用药第2个月经周期中B超监测卵泡最大为15mm,第3个月经周期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出。3个月后来诊已孕52余天,无任何不适,超声示宫内早孕。

病案2 孔某,女,26岁,已婚未孕。平素腰膝酸软,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精神抑郁,月经25~36d一行,持续5天干净,月经量少色淡暗,有小血块,经前乳房胀痛,心情急躁,经期不思饮食,偶有腹泻,脉沉弦尺弱,舌淡苔薄白,多次检测卵泡:卵泡发育小,于14~15cm排出。辨证属肾虚肝郁脾虚;治则温肾舒肝,健脾养血活血。药用促卵泡汤加山药12g,炙黄芪10g,水煎服,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服用,连服14d/周期。服药1个周期后,诸证减轻,经量增加,经行腹泻基本消失,脉沉弱,继服用3个月经周期,监测卵泡发育至20mm,排卵良好,并指导于排卵日同房,于服药第四月经周期受孕。

5 体会

卵泡发育正常是妊娠的重要条件之一,卵泡的生长发育受多种因素制约,主要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也与卵巢局部微环境有关,其作用机制未完全阐明,中药促卵泡生长发育的机制需要更深入系统的研究。现代药理认为[10]补肾疏肝药能调节垂体对下丘脑的反应,具有改善内分泌调节的功能,能促进卵泡的发育成熟排出;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活血化瘀药能改善盆腔的血供,改善盆腔微环境。笔者应用补肾活血疏肝法在临床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中药治疗时间长,缺少统一的治疗思路,需进一步研究此方法。

参考文献

[1]朱青,刘俊霞,刁英,等.卵泡发育不良的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10):601.

[2]尤昭玲,王若光.肾虚不孕中药研究思路探析[J].中医药学报,2002,30(1):4-5.

[3]李继俊译.临床妇科内分泌学与不孕[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21.

[4]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222.

[5]丁曼琳.妇产科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315.

[6]江家铁.中西医临床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403.

[7]徐颖.许小风.卵泡发育障碍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6):1009-1011.

[8]丰有吉.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61.

[9]谭晓珊.谭冰冰.刁英,等.卵泡发育不良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J].中西医结合临床,2005,21(7);651-654.

[10]张丽珠.临床生殖内分泌与不育症[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3-38.

卵泡发育 篇4

关键词:动物卵泡,体外培养,生殖资源

哺乳动物卵巢含有大量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母细胞, 其中多数卵母细胞存在于无腔阶段的卵泡中, 但大部分卵泡在无腔阶段 (腔前卵泡) 中闭锁、退化, 没有得到相应的利用, 这无疑是动物遗传和育种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 腔前卵泡的开发无疑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腔前卵泡的体外培养技术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建立了多种培养体系, 有其各自的优缺点, 本文就动物卵泡的生长发育及其腔前卵泡的体外培养研究方面做一综述。

1 卵泡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和动态模式

卵泡发育始于胎儿期。胎儿出生时卵巢中已经存在不同早期发育阶段的卵泡, 动物进入性成熟期不断会有成批卵泡及时成长, 其中一个或数个成熟和排放, 同时也会不断有卵泡凋亡。动物一旦进入老龄期, 随着卵巢机能的退化不再有卵泡发育。卵泡形成后, 部分原始卵泡脱离原始卵泡库, 开始缓慢生长。此即所谓的原始卵泡启动募集。在原始卵泡启动以后, 卵母细胞周围的一层原始颗粒细胞其形态由扁平状的转变成立方或柱状。随着卵泡的进一步发育, 卵母细胞增大, 颗粒细胞增多并由单层成多层, 在第二层颗粒细胞出现时, 透明带开始形成, 并伴有卵泡膜细胞的形成, 此时的卵泡称为次级卵泡。次级卵泡进一步发育成为三级卵泡。在这个时期, 卵泡细胞分泌的液体进入卵泡细胞和卵母细胞间隙, 形成卵泡腔。卵泡腔内的液体为卵泡液, 随着卵泡液分泌量的增多, 卵泡腔进一步扩大, 卵母细胞被挤到一边, 并被包围在一团颗粒细胞中, 形成突于卵泡腔中的半岛, 称为卵丘。其余的颗粒细胞则紧贴在卵泡腔周围, 形成卵泡壁层的颗粒细胞层。卵泡发育到最大体积时, 卵泡壁变薄, 卵泡腔内的卵泡液体积增加到最大, 称为成熟卵泡。哺乳动物性成熟后, 只有少数的原始卵泡生长发育成熟并排卵, 绝大多数卵泡中途闭锁而死亡, 少数卵泡发育成熟至排卵[1]。

卵泡发育从形态上可分为几个阶段, 依次为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三级卵泡、格拉夫卵泡和排卵前的成熟卵泡。有的把初级卵泡开始生长以至三级卵泡阶段, 统称为生长卵泡。有的又根据卵泡出现泡腔与否分为腔前卵泡 (或称无腔卵泡) 和有腔卵泡 (或称囊状卵泡) 。三级卵泡以前的卵泡尚未出现卵泡腔统称为腔前卵泡。三级卵泡开始出现泡腔后至成熟卵泡, 称为有腔卵泡[2]。

卵泡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开始于募集一个或多个原始卵泡到生长卵泡库, 终止于排卵或卵泡闭锁, 呈现“卵泡波”的特征。卵泡波实质上就是卵泡周期性生长发育的一种动态变化过程。首先, 卵泡库中一组卵泡被吸收发育, 其中有一个或数个确立为优势化卵泡继续生长发育, 并明显抑制其余卵泡的生长, 最终导致它们闭锁。在正常发情周期中一个卵子排出大概经历下列过程:吸收, 选择, 优势化, 退化或排卵[3]。

2 动物腔前卵泡体外培养的研究概况

卵泡发育不好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篇5

首先,假如卵泡发育不良,强行在短期内运用促排卵药,强制其排卵,固然卵子也能排出,但由于这样排出的卵子发育不成熟,所以不能正常的受孕。即便精卵结合,也会轻易出现流产,死胎等情况。由于卵泡的正常发育成熟需要一个时间和过程,更需要一定温化作用,就象万物在发育生长阶段,需要足够的时间和过程,更重要的是需要足够的温煦气化,这样才可以发育成熟。生殖系统也一样,卵泡在没有正常发育成熟之前。短期内硬行强制其排卵,就象拔苗助长,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其次,西医所说卵泡发育不良,不能正常排卵或者排出的卵子质量不好,都会影响正常的受孕生养。由于只有卵泡发育成熟,功能才会健全。排出的卵子才会成熟健康。也就是上风卵泡所排出的正常卵子。

阴道B超监测卵泡发育97例分析 篇6

关键词:阴道B超,不孕症,月经周期

排卵障碍是已婚育龄妇女不孕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引起已婚夫妇家庭不和谐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通过医学手段的干预和治疗以提高这部分患者的生育能力,一直是妇产科临床和人类生殖工程研究者十分注重的课题之一。经阴道B超监测卵泡生长发育,是一项准确、可反复进行的卵泡监测手段。不仅能测量卵泡大小、数量、形态、观察生长速度,还能观察有无排卵、排卵后黄体情况。对于排卵障碍者,可判断卵泡发育异常的种类,明确难以诊断的疾病(如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在月经第10天起进行连续的超声检查不但有助于动态了解卵泡的变化,还能对行药物促排卵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观察。该院自2007年1—12月对97例不孕症患者(以确定为女方为排卵障碍所致不孕)168个月经周期,采用经阴道B超检查卵泡发育及有无排卵,对卵泡发育不正常和不排卵者,提出具体的治疗意见,并建议适时性生活以提高受孕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该院就诊的原发或继发不孕的妇女97例,年龄23~37岁,不孕时间2~10年,月经规律,周期24~36 d,多数周期28~31d,共监测168个月经周期,其中46个为自然周期,122个为促排卵周期。

1.2 方法

使用B超诊断仪,阴道探头频率7.5 MHz。B超监测卵泡发育及有无排卵需连续行3个月以上月经周期检查,才能较准确地做出判断。自然周期一般根据月经周期的长短,在月经的第10天开始,根据卵泡发育的情况,一般需要检查4次左右,直到月经第18天。而用药促排卵者则于月经第5天口服克罗米芬(CC)50~100 mg,连服5 d后B超监测卵泡的大小,当卵泡≥18 mm时,肌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使排卵,一般连续应用3个周期。检查时适度充盈膀胱,重点观察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卵泡的数目和大小,陶氏腔有无积液等。当优势卵泡≥15 mm,每24 h或48 h连续检查至排卵,需要时甚至可检查2次/d。该组按排卵前卵泡平均直径大小将其划分为4种情况,即无排卵周期(卵泡直径≤13 mm)、小卵泡排卵周期(卵泡直径≥14 mm,≤17 mm)、正常排卵周期(卵泡直径≥18 mm,≤25 mm)、大卵泡排卵周期(卵泡直径≥26 mm)。每位患者检查时均认真观察卵巢大小,卵泡数目及大小变化,测量最大卵泡值,同时观察子宫内膜变化,子宫直肠陷窝有无积液。以此判断有无卵泡发育和排卵。若发现为卵泡囊肿或是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LUF),则还要检查至下次月经来潮。当遇到卵泡长到25 mm仍未排卵,就建议用药物治疗以诱发排卵。

2 结果

2.1 B超显示卵泡生长发育情况

该组对97例168个月经周期卵泡发育及排卵情况进行归类及分析:

小卵泡排卵型40个(23.8%):超声检查卵巢略增大或则正常,其内无回声区<15 mm,壁厚<2 mm,且壁张丽低,而后慢慢消失。

正常排卵型54个(32.1%):超声检查见卵巢增大,内有卵泡无回声区,最大直径超过20 mm,壁薄而清晰,其内可见卵丘回声。

大卵泡发育型17个(10.1%):超声检查见卵泡直径超过25 mm壁薄,清晰。

排卵延缓型:其超声检查特点为卵泡发育到直径18 mm或更大时,可连续观察数天而卵泡持续不变,而后卵泡突然破裂排卵,或是卵泡先是持续数天不变后,突然迅速长大3~5 mm而排卵。这种情况也难以受孕,估计和卵子过熟老化有关。

无排卵周期39个(22.6%):超声检查见双侧卵巢体积正常大小,内见稍稍发育后即破裂或闭锁或无卵泡发育。

卵泡囊肿9个(5.4%):超声检查见卵泡成熟后不排卵而持续长大,有时直径可达50 mm,壁薄而张力大,内部透声好。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7个(4.2%):超声检查见单侧活双侧显示优势卵泡无回声区,卵泡直径可达30 mm而仍不排卵,其内可见少许光点,连续检查卵泡不破裂,不排卵。直到下次月经来潮后卵泡慢慢缩小直到消失。

卵泡过度刺激综合征3个(1.8%):由于卵巢不排卵,应用促性腺激素治疗所引起的症候群,表现为卵巢体积增大,实质回声变薄,呈多个或单个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壁薄,内见分隔光带而后可见细小光点或光团,可伴有胸、腹水。

2.2 B超监测排卵妊娠情况

阴道B超监测46个自然周期,排卵成功33个,受孕3例,122个促排卵周期,排卵成功78个,在排卵期适时性生活69例,受孕29例,人工授精9例,受孕3例。

3 讨论

目前,在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所致不孕患者时多使用促排卵药,监测排卵过去多依赖于基础体温、宫颈粘液变化及测定激素水平。而这些检查不能直接反映卵泡的形态学改变,也比较繁琐。阴道超声检查勇于监测不孕妇女卵泡发育过程,可以清晰对卵泡的数目、大小、形态进行动态观察,并能较准确预测排卵时间,对指导应用促排卵药物和观察其疗效,较准确预测排卵时间,提高受孕率,避免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被认为是监测卵泡发育和了解有无排卵的最可靠方法。

B超监测卵泡发育情况,预测排卵时间,是女性不孕症治疗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监测结果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临床治疗的成功率。因个体之间成熟卵泡大小变动范围较大,故以卵泡的大小来预测排卵时间已证实不够准确,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卵泡发育类型,故单以卵泡直径的大小作为预测排卵的指标是不可靠的。根据卵泡增大速度,卵泡壁薄张力大,突向卵巢表面及大部分见卵泡壁内一短小强回声光团,即卵丘图像,预测2 d内排卵准确率达83.3%,与文献报道发现上述特征后预测24~48 h内排卵准确率86.5%相近。

该组40个排卵周期中,在监测的第一个周期中就有2例怀孕,1例卵泡直径16 mm,1例直径17 mm,有报道认为卵泡直径<18 mm不能受孕也并非绝对,有个体差异。

在药物诱导排卵周期,会有大卵泡排卵型,其受孕能力比正常排卵型受孕能力低,可能是卵泡持续长大,卵子出现老化或闭锁的原因。因此在药物诱导排卵周期中,要密切观察卵巢情况,当卵泡直径达50 mm以上,卵巢内有多个卵泡同时发育,要及时提醒医生慎用或停用HCG,及时调整药物剂量,预防卵泡过度剌激征发生。

月经规则的排卵延缓型患者均未发现怀孕,排卵延缓有时周期性连续出现,有时则间断性出现,无规律性,难于受孕可能与卵子过熟老化有关。发现这一类型患者后,在第2周期监测卵泡发育时,当卵泡平均直径在(20±2)mm时及时注射hcG5 000~10 000 IU,已发现1例患者怀孕。对月经不规则的排卵延缓型患者因病例尚少,个别患者也不能坚持来检测,无规律性,待以后进一步观察。

药物诱导排卵和自然排卵周期中卵泡生长发育的形态及超声表现相似,但仍存在某些重要差异,B超对药物诱导排卵的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组所用药物为CC和hcG,其中单独使用CC 60周期,CC与hcG合用62周期,CC主要是促使卵泡发育,hcG可促使卵泡进一步成熟并触发排卵,故在使用CC促卵泡发育中,若无卵泡发育或卵泡稍发育后闭锁枯萎,可提示临床医师下一周期诱导排卵中加大用药剂量。如何精确地掌握hcG用药时间非常重要,过早给药可导致卵泡闭锁,延迟给药可造成卵泡过熟老化或直接形成LUF周期。

卵泡囊肿、LUF声像图表现是有卵泡发育成熟,但无排卵。由于其月经周期规则,基础体温双相,宫颈粘液于黄体期可见椭园体等临床表现与有排卵者相同,故临床上常误以为有排卵而延误治疗。卵泡囊肿、LUF是不孕的主要原因,因此,目前已普遍认为B超连续监测卵泡发育是诊断卵泡囊肿、LUF的最佳方法。但特别注意的是在B超监测卵泡发育过程中应对LUF与排卵后囊状黄体鉴别,囊状黄体属生理性改变,鉴别要点是:LUF周期的卵泡持续长大,囊泡内强回声渐渐增多,囊泡由无回声暗区渐渐变为不均匀低回声,直到下次月经来潮后逐渐缩小至消失。而囊状黄体是卵泡成熟排卵缩小或消失后,又逐渐显示出的低无回声。若囊状黄体持续增大直径>30 mm者,则为黄体囊肿、其分泌激素功能受到影响

综上所述,经阴道B超监测排卵,操作简便、准确,可连续动态观察卵泡的生长规律、预测排卵时间、了解排卵后黄体的形态学变化特征,对明确不孕症的病因、促排卵药物的合理应用、指导患者适时性生活,以提高不孕者的受孕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罗丽兰.不孕与不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735.

卵泡发育 篇7

1 材料

卵巢样品采集时间为10—11月份(屠宰季节),37头6月龄牦牛卵巢为青海省大通种牛场4—5月份产的犊牛,44头成年牦牛卵巢采集于青海高原肉食品加工中心,采样时经牙齿鉴定年龄均在4岁以上。所有试验牛屠宰前精神、营养状况良好,经临床常规检查,确认没有可见疾病。屠宰后立即采集卵巢,左右两侧做好标记后置于30 ℃左右含青霉素(100 U/mL)和链霉素(100 μg/mL)的生理盐水中,2 h 内运回实验室。

2 方法

2.1 卵巢的测定与卵泡分类

在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实验室进行试验,细心剪去卵巢周围的组织韧带,用37 ℃生理盐水洗净卵巢表面血液,并用消毒后的纱布包裹,蘸吸净表面盐水,在卵巢静置状态下用游标卡尺测量其长度、宽度、厚度以及上面黄体基部直径,体积为卵巢长度、宽度、厚度的乘积。参照参考文献[3]对牦牛卵泡的分类方法,用游标卡尺测量卵巢表面大于1 mm的卵泡直径,按其直径分类计数:Ⅰ级卵泡(直径≤5 mm)、Ⅱ级卵泡(5 mm<直径<10 mm)、Ⅲ级卵泡(直径≥10 mm),并用电子天平称卵巢重量。

2.2 卵母细胞采集、筛选与成熟培养

测定后的卵巢用38.6 ℃含青霉素(100 U/mL)和链霉素(100 μg/mL)的生理盐水冲洗3~5次,再用含3%犊牛血清(CS)的采卵液(m-PBS)清洗2次。用一次性10 mL注射器抽吸卵巢表面2~6 mm的卵泡,将收集到的卵泡液倒入培养皿中,置于实体显微镜下检出卵母细胞。按照L.Bungartz等[4]对卵母细胞分级的方法进行分类,A级为卵丘细胞层完整而致密的卵母细胞,B级为卵丘细胞层部分脱落的卵母细胞,C级为卵丘细胞极少或全部脱落的裸卵。将A级和B级卵母细胞与50 μL培养滴[TCM-199,其中含25 mmol/L羟乙基哌嗪乙硫磺酸(HEPES)、10%胎牛血清(FCS)、0.2 mmol/L丙酮酸钠、0.2 U/mL 卵泡刺激素(FSH)、1 μg/mL 雌二醇(E2)、100 U/mL青霉素、100 μg/mL链霉素、0.26 mmol/L NaHCO3]置于38.6 ℃、5% CO2饱和湿度的培养箱中成熟培养24 h。

2.3 成熟卵母细胞的判定

将培养24 h的卵母细胞用m-PBS清洗3次,放入含0.1%透明质酸酶的m-PBS中,在CO2培养箱孵育2 min,用微量移液器反复吹打后再用直径约为150 μm的玻璃吸管轻轻吹打,除去细胞周围剩余的颗粒细胞,将得到的裸卵在实体显微镜下观察,含有第一极体的卵母细胞定义为成熟,否则认为未成熟。

2.4 统计学分析

检测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 11.0软件和t检验对试验数据进行显著性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6月龄和成年牦牛卵巢形态学比较

牦牛卵巢的形状大部分呈黄豆形,部分卵巢表面因有卵泡和黄体而略有变形,呈圆形或三角形,卵巢门无明显凹陷。对44头成年牦牛和37头6月龄牦牛卵巢的形态学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成年牦牛卵巢长度(2.29±0.43)cm、宽度(1.91±1.31)cm和厚度(1.60±1.90)cm均显著大于6月龄牦牛卵巢的长度(1.65±0.30)cm、宽度(1.14±0.25)cm、厚度(0.79±0.26)cm(P<0.05),而成年牦牛卵巢体积(6.92±7.00)cm3和重量(3.19±1.58)g 均极显著大于6月龄牦牛卵巢的体积(1.63±0.93)cm3和重量(0.87±0.44)g(P<0.01)。6月龄牦牛和成年牦牛左右两侧卵巢的长度、宽度、厚度、体积和重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见表1、图1。

注:同列同项数据肩标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大小写字母相比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无肩标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3.2 6月龄和成年牦牛卵巢表面卵泡数量比较(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6月龄牦牛左右两侧卵巢上均没有

注:同列同项数据肩标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字母相同或无肩标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发育到Ⅲ级的卵泡,左右两侧间Ⅰ级、Ⅱ级卵泡数和平均总卵泡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成年牦牛左右两侧偶见有Ⅲ级卵泡,左右两侧间Ⅰ级、Ⅱ级、Ⅲ级卵泡数和平均总卵泡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将6月龄和成年牦牛卵巢表面卵泡对比发现:6月龄牦牛卵巢表面Ⅰ级卵泡数和平均总卵泡数极显著多于成年牦牛(P<0.01),成年牦牛和6月龄牦牛卵巢表面Ⅱ级卵泡数差异不显著(P>0.05)。

3.3 成年牦牛卵巢上有无黄体对卵泡发育的影响(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成年牦牛有黄体的平均直径为(1.20±0.51)cm,卵巢的长度、宽度、厚度、体积、Ⅰ级卵泡数、Ⅱ级卵泡数和平均总卵泡数与无黄体卵巢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有黄体的卵巢重量显著大于无黄体卵巢重量(P<0.05),有黄体卵巢上有Ⅲ级卵泡。

3.4 6月龄和成年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

注:同列数据肩标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采集6月龄和成年牦牛卵巢卵母细胞并分级,6月龄牦牛每个卵巢卵母细胞数为(9.56±0.59)枚,成年牦牛为(5.98±0.80)枚且差异显著 (P<0.05)。将采集的卵母细胞分级,6月龄牦牛每个卵巢平均含可供体外培养用的A、B级卵母细胞[(5.22±0.21)枚]显著高于成年牦牛[(3.47±0.63)枚](P<0.05)。6月龄牦牛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的形态比成年牦牛完整,卵丘细胞包裹层数较多,培养24 h后第一极体排出率即卵母细胞成熟率为(81.39±3.53)%,成年牦牛为(80.44±4.50)%,且差异不显著(P>0.05),见图2、表4。

A.成熟培养前6月龄牦牛卵母细胞(×60);B.成熟培养前成年牦牛卵母细胞(×60);C.成熟培养后6月龄牦牛卵母细胞排出第一极体(×100);D.成熟培养后成年牦牛卵母细胞排出第一 极体(×100)。

注:同列数据肩标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字母相同或无肩标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4 讨论

卵巢是决定雌性动物繁殖性能最重要的生殖器官,它具有周期性排出卵子的外分泌功能和产生激素的内分泌功能,这种分泌功能因动物种类的不同而不同[5]。与黄牛不同,牦牛为季节性发情动物,其发情季节主要集中在气候温暖、牧草丰盛的暖季(7—10月份)[6]。牦牛繁殖率较低的原因之一是母畜一生中卵巢排出的成熟卵泡数量较少。研究表明:6月龄和成年牦牛的左右两侧卵巢之间形态和表面的卵泡数量及大小差异均不显著,成年牦牛卵巢形态和卵泡数量与张寿等、蔺国珍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通过对成年牦牛卵巢上黄体的有无进行比较发现,有黄体卵巢重量显著大于无黄体卵巢,主要是卵巢上黄体生长显著增加了卵巢的重量,在有怀孕黄体存在的卵巢上偶见有Ⅲ级卵泡存在,而无黄体的卵巢上不含Ⅲ级卵泡,可能与怀孕母牛黄体持续分泌孕酮对下丘脑和垂体前叶产生负反馈作用有关,抑制垂体前叶产生FSH,雌激素的分泌量不足,导致卵巢上即使有卵泡发育也难以成熟排卵。卵泡的生长发育过程是由腔前卵泡逐渐发育成有腔卵泡,卵泡在体内的发育与促性腺激素特别是与FSH有密切关系,而且原始卵巢的启动也与FSH 有关。S.A.Wandji等证明,FSH 结合位点和受体存在于牛的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及有腔卵泡的颗粒细胞上。因此,推测6月龄牦牛卵巢上没有发育到Ⅲ级卵泡,这与体内促性腺激素和促卵泡素调节有关。

虽然6月龄牦牛的卵巢大小与成年牦牛差异显著,体积、重量差异极显著,但其卵母细胞数和A、B级卵母细胞数均显著多于成年牦牛。6月龄牦牛和成年牦牛的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成熟率差异不显著,说明幼龄与成年牦牛具有相同的卵母细胞培养效果,因条件所限暂未能进行体外受精试验,今后应进一步通过体外受精试验研究两者受精率、胚胎发育率、胚胎移植后的受胎率、产犊率、犊牛的初生重和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差异,为牦牛早期采卵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知识。目前,体外受精技术已应用到牛的繁殖育种上,幼龄牛的活体采卵技术也在普通牛上得到了研究与应用,如果在牦牛上能够寻找到适宜的采卵年龄和方法运用于研究和生产中,可克服因季节性屠宰产生的牦牛卵母细胞供给不均衡和体外生产胚胎系谱的问题,缩短牦牛世代间隔,加快繁育改良进程,同时为转基因动物等的研究提供胚胎试验材料和技术手段,具有较高的生产应用和理论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方毅才.我国牦牛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19):13-15.

[2]王玉红,陈静波,海丽且木,等.奶牛活体采卵与屠宰场卵巢卵子体外生产胚胎的效果比较[J].黑龙江动物繁殖,2006,14(4):3-4.

[3]CUI Y,YU S J.An anatomical study of the internal genital organs of the yak at different ages[J].The Veterinary Journal,1999,157(2):192-196.

[4]BUNGARTZ L,LUCAS-HAHN A,RATH D,et al.Collection of oo-eytes from cattle via follicular aspiration aided by ultrasound with or without gonadotropin pretreatment and in different reproductive sta-ges[J].Theriogenology,1995,43(3):667-675.

[5]常兰,张寿,贾荣莉,等.不同繁殖类型牦牛卵巢有腔卵泡的观测[J].中国兽医科技,2002,32(11):28-29.

卵泡发育 篇8

1 材料和方法

1.1 动物

2007年10—12月份在大足黑山羊保种场选择营养良好、体态匀称、健康的经产未孕大足黑山羊20只, 年龄3~5岁, 体重25~40 kg。试验羊按免疫程序注射疫苗, 试验前驱虫, 每日给料3次, 中午精料、早晚2次喂青草, 自由采食, 饮水清洁、充足, 圈舍每周定期消毒1次, 试验羊连续观察20 d后开始试验。

1.2 方法

1.2.1 B 超探察方法

选用HS-2000便携式兽用B超 (频率为7.5 MHz、线阵探头) 进行直肠探察。山羊站立保定, 清除直肠内粪便, 用混有润滑剂的温水灌肠, 探头上涂偶合剂, 缓慢将探头伸入直肠并打开B 超, 在直肠内寻找膀胱, 然后以膀胱为基准, 左右上下旋转移动探头寻找子宫、卵巢, 找到后固定图像, 用电子刻度尺进行测量和计数。

1.2.2 B 超探察内容

通过外阴部和生理活动观察, 结合公羊试情法和B超探察卵泡发育情况, 确定大足黑山羊发情周期、发情持续期和排卵时间。以大足黑山羊发情开始记为0小时, 分别在0, 12, 24, 36, 48, 60, 72小时用 B超观察羊只卵巢卵泡变化, 从第4天开始每天观察1次, 直到下一次发情, 连续观察2个发情周期, 每次分别记录左、右卵巢募集卵泡、优势卵泡和排卵卵泡的直径、数量及卵巢大小。

1.3 统计学分析

每天用B超探察左、右卵巢各3次, 用SPSS14.0软件分别统计发情周期左、右卵巢募集卵泡、优势卵泡、排卵卵泡的个数、直径和卵巢大小, 以undefined表示, 以配对t检验和独立t检验分析左、右卵巢卵泡个数和直径的差异。

2 结果

2.1 卵泡的超声图像特征 (见图1)

A.募集卵泡;B.优势化卵泡;C.排卵卵泡。

B超探察卵巢时, 卵泡充满了液体, 它能吸收超声波使其在B超显示器上表现为黑色 (无回声) , 而卵泡壁图像为亮区 (强回声) , 卵泡壁和卵巢的界线分明。根据卵泡大小、数量、出现时间和形状, 将卵泡分为募集卵泡、优势卵泡和排卵卵泡。图1A表示募集卵泡, 直径为2~4 mm, 卵泡数量较多, 形状不太规则;图1B表示优势卵泡, 数量显著减少 (卵泡闭锁) , 直径增长快, 一般大于6 mm;图1C表示排卵卵泡, 直径大于6 mm, 形状近似圆形, 卵泡壁变薄。

2.2 大足黑山羊的发情周期和发情持续期 (见图2)

如图2所示, 20只大足黑山羊发情周期最长23 d, 最短20 d, 发情周期主要集中在21 d (占60.0%) , 20只羊发情周期平均为 (20.9±0.8) d。发情持续期最长48 h, 最短18 h, 发情持续期平均为 (32.7±6.8) h, 发情后排卵时间为 (28.5±3.1 ) h。

2.3 发情周期募集卵泡数及卵泡直径 (见图3, 4)

注:字母不相同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大足黑山羊左卵巢募集的卵泡数平均为 (9.0±1.0) 枚, 右卵巢平均募集卵泡数为 (7.9±1.1) 枚。左卵巢募集卵泡直径平均为 (3.6±0.6) mm, 右卵巢募集卵泡平均直径为 (3.6±0.5) mm。左卵巢募集的卵泡数显著多于右卵巢募集的卵泡数 (P<0.05, n=20) , 但左卵巢募集卵泡直径与右卵巢募集卵泡直径无显著差异 (P>0.05, n1=177, n2=158) 。

2.4 发情周期优势卵泡

大足黑山羊左卵巢优势卵泡数平均为 (4.5±1.1) 枚, 右卵巢 (3.7±0.9) 枚。左卵巢优势卵泡直径平均为 (7.3±0.9) mm, 右卵巢卵泡平均直径为 (6.7±1.7) mm。左卵巢优势卵泡数极显著多于右卵巢 (P<0.01, n=20) , 但左、右卵巢优势卵泡直径无显著差异 (P>0.05, n1=91, n2=75) 。

2.5 发情周期排卵卵泡

大足黑山羊左卵巢排卵数平均为 (1.5±0.7) 枚, 右卵巢为 (1.2±0.4) 枚。左卵巢排卵直径平均为 (6.4±1.7) mm, 右卵巢为 (6.6±1.1) mm。左、右卵巢排卵数差异显著 (P<0.05, n=20) , 但左、右卵巢排卵卵泡直径无显著差异 (P>0.05, n1=30, n2=25) 。

2.6 大足黑山羊左、右卵巢大小

大足黑山羊左卵巢大小为 (24.9×14.5) mm, 右卵巢为 (23.5×14.1) mm。左卵巢比右卵巢稍大, 但差异不显著 (P>0.05, n=84) 。

3 讨论

动物品种是影响左、右卵巢卵泡发育的重要因素。沼泽型水牛左卵巢排卵机率为77.8%, 猪左侧卵巢排卵机率为55%~60%, 马左侧卵巢排卵机率为55%, 但萨能山羊右侧卵巢排卵机能较强, 为55%~57%, 大足黑山羊左卵巢募集卵泡、优势卵泡和排卵卵泡数目多于右侧卵巢, 与沼泽型水牛、猪、马的情况相同, 但与萨能山羊有一定差异。据报道, 沼泽型水牛排卵优势卵泡出现在左卵巢的机率占77.8%[2], 而娟珊牛右侧卵巢的排卵机率为55%~60%[3], 这种差异也说明了左、右卵巢卵泡发育差异与品种有关。关于大足黑山羊左、右卵巢排卵机率差异的具体原因, 初步分析可能是由于卵巢大小不同所引起, 大足黑山羊左卵巢 (24.9×14.5) mm比右卵巢 (23.5×14.1) mm稍大;另一种可能原因是左、右卵巢离腹主动脉距离不同, 影响了血液供应, 使左右卵巢得到的营养不同, 引起卵巢大小不同。

另外, 山羊每次排卵数目依品种和胎次不同而有差异, 胎次较多者排卵数也较多, 3~5胎的排卵率最高, 以后逐渐下降。排卵率与营养也有很大关系。

试验证实大足黑山羊发情周期为 (20.9±0.8) d, 发情后排卵时间为 (28.5±3.1) h, 发情持续期平均为 (32.7±6.8 ) h, 这对大足黑山羊发情后配种具有指导作用。山羊卵子排出后运动到输卵管需要6 h左右, 精子从阴道运动到输卵管需要12 h左右, 可见大足黑山羊发情最佳配种时间是在发情后18~24 h。掌握大足黑山羊最佳配种时间对提高配种受胎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MEDAN MS, WATANABE G, SASAKI K, et al.Ovarian dynam-ics and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peripheral concentrations of gonadotro-pins, ovarian steroids, and inhibin during the estrous cycle in goats[J].Biol Reprod Biology of Reproduction, 2003, 69 (1) :57-63.

[2]韦英明, 刘瑞鑫, 周虚, 等.沼泽型水牛发情周期卵泡发育波的发育动态观察[J].中国畜牧杂志, 2006, 42 (19) :21-23.

卵泡发育 篇9

1 卵泡发育

哺乳动物卵巢中的卵泡由卵母细胞、周围的颗粒细胞和外层的卵泡膜细胞组成。在胚胎发育的后期, 原始生殖细胞迁移到生殖脊并增殖形成卵原细胞。卵原细胞周围被单层扁平的颗粒细胞包围形成原始卵泡。原始卵泡构成出生后卵巢生殖细胞库, 数量随动物不同而不同, 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卵泡发育从原始卵泡开始经历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和有腔卵泡而最终成为成熟卵泡。每个最终排卵的成熟卵泡都要经历三个阶段:募集、选择和优势化。

1.1 黑尾鹿的卵泡发育

满1周岁和成年的黑尾鹿卵巢在10, 11月份都有1~5个卵泡, 50% 以上的成年鹿在排卵前有2个大卵泡, 满周岁的鹿大多有1个大卵泡。通常较大的卵泡发生在闭锁的早期, 首次排卵时一些大卵泡不会破裂, 它们在2 d内黄体化, 排卵后除了最小的囊状卵泡外, 其他都闭锁, 并且会有新生的卵泡迅速生长。这些2期卵泡在5 d内从小于5 mm3发育至成熟。第1次排卵与第2次排卵平均间隔是8~9 d, 在第2次排卵后4~5天, 第3期卵泡就发育至成熟, 在8~10天时退化, 然后是第4期卵泡发育。

1.2 欧洲马鹿的卵泡发育

在欧洲马鹿正常黄体周期中, 直径≥3 mm的卵泡总数每天变化不明显。1个大卵泡除排卵后 (第0天) 不立即出现外, 其他天数一直存在。然而, 新生卵泡 (直径≥3 mm) 的出现不是随机的, 在第1天和第14天最多 (P<0.05) 。在1个大卵泡闭锁或排出后会出现新卵泡 (直径≥3 mm) 。在非繁殖季节的早、中和晚期, 总的平均卵泡数没有显著差异 (P>0.05) , 但是在中期卵泡更新很快, 可以明显地看到许多新的小卵泡出现。研究表明, 在繁殖季节以1~3个优势卵泡波为特征的黄体周期中囊状卵泡以不连续模式生长和退化。另外, 非繁殖季节是卵泡动态变化更新的时期。研究还表明, 欧洲马鹿的卵巢中含有 (26.60±3.45) 个直径>2 mm的卵泡, 其中至少有1个大的囊状卵泡, 直径为 (8.30±0.38) mm。卵泡大小与颗粒细胞数量有很大的相关性。大约有一半的卵泡被分类为健康卵泡, 其余的为闭锁卵泡, 随着健康卵泡的增大, 闭锁卵泡减少。囊状卵泡总数和大小在组间分布有明显差异。总之, 欧洲马鹿囊状卵泡的发育模式与排单卵的反刍动物相似, 在发情周期的所有阶段至少有1个大卵泡存在[1]。

1.3 北美马鹿的卵泡发育

在非繁殖季节里, 北美马鹿每天的卵泡数不是随机变化的, 卵泡数的每个波峰都与1个单独的优势卵泡发育相关。卵泡出现1 d后, 同组中的优势卵泡要比其他卵泡大 (P<0.05) 。卵泡数的波峰和波谷的间隔与优势卵泡的出现没有显著差别 (P>0.05) [2]。在北美马鹿的发情季节中, 有2~4个卵泡发育波, 波数与波周期持续时间成正比, 与卵泡优势度 (直径和优势卵泡的持续时间) 的大小成反比。排卵平均间隔是 (21.3±0.1) d, 2个波周期里的内波间隔与3个波周期的第1个波的内在波间隔相似。每个波周期的第1个卵泡波中的优势卵泡最大直径都相似[3]。

北美马鹿在排卵季节最先排出的2个卵泡的最大直径相似[ (11.3±0.4) mm和 (11.3±0.2) mm], 但是都比最后2个卵泡的直径[ (10.3±0.3) mm和 (10.1±0.4) mm]大 (P<0.05) 。通常在1个短的排卵间隔 (9 d) 之后, 再过3个星期就进入有规律的排卵季节。在排卵季节开始时会出现多数排卵现象。从排卵季节开始到非排卵季节要间隔3个多月, 在典型的黄体期之后没有优势卵泡排出就标志着进入了非排卵季节[4]。

2 卵泡发育的内分泌调控

梅花鹿在发情之前, 垂体开始分泌促性腺激素, 对卵泡的生长和成熟起刺激作用, 并使卵泡产生雌激素。在雌激素的作用下, 母鹿生殖道充血, 黏液增多, 并引起性兴奋和性欲。当雌激素分泌达到一定量之后, 会反作用于垂体, 抑制垂体产生促卵泡素。与此同时, 雌激素刺激垂体前叶分泌的促黄体素和雌激素协同作用, 使发育的卵泡成熟而排卵。排卵之后, 在促黄体素的作用下, 在排卵窝处形成黄体, 在催乳素作用下黄体产生孕激素, 它首先抑制垂体产生促卵泡素, 同时抑制促黄体素的产生, 抑制卵泡的发育、排卵和发情等表现, 维持妊娠子宫的生理变化。如果排卵后没受孕, 黄体就退化, 分泌孕激素的机能消失, 垂体又开始产生促卵泡素, 从而进入另一个发情周期。如果受孕, 则在分娩后产生促卵泡素, 并出现发情表现。

3 生殖内分泌变化

3.1 白尾鹿的生殖激素变化

在白尾鹿血清中, 孕酮浓度在发情前的第7天从7.5 ng/mL降低到小于1 ng/mL, 到第9天时上升到5.1 ng/mL。雌二醇水平在发情前的第9天和第4天波动较大, 在发情开始前的3 d里, 它的浓度明显增加, 从 (5.3±0.4) pg/mL增加到 (7.0±0.6) pg/mL (P<0.01) 。雌二醇与孕酮的比值在发情前3 d上升, 发情时达到峰值。促黄体素水平在发情当天上升迅速, 从小于1 ng/mL上升到 (26.4±8.9) ng/mL, 发情后第2天又下降到1 ng/mL。发情期鹿的促黄体素、雌二醇和孕酮浓度的关系与其他家畜相似。

3.2 欧洲马鹿的生殖激素变化

在非繁殖季节, 欧洲马鹿血浆中孕酮浓度处于基础水平, 但是当繁殖季节到来时, 会急剧增加。首次排卵后, 血浆孕酮浓度迅速上升到3~4 ng/mL, 并维持几天。当孕酮浓度降到低于1 ng/mL时, 表明开始第2个发情期和第2次排卵, 排卵时孕酮浓度最低。

3.3 麋鹿的生殖激素变化

Curlewist J D等[5]对乏情期麋鹿血中促黄体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发现麋鹿在乏情早期 (2月份) 促黄体素脉冲频率比较低, 在中期 (4月份) 明显增加, 到晚期 (6月份) 时会稍微下降, 并接近卵泡期水平。研究表明, 麋鹿的季节性乏情不是均衡的状态, 特征在早期是“深度”乏情。

3.4 梅花鹿的生殖激素变化

在梅花鹿发情周期中, 血浆的促卵泡素水平从发情前第16天到第10天缓慢升高后就一直处于平稳状态, 促黄体素从发情前第12天开始缓慢上升, 到发情当天达到峰值, 发情后第2天又明显下降, 之后变化不显著 (P>0.05) [6]。研究表明, 促黄体素在发情前和发情后, 都处于低稳定水平, 但发情时出现高峰。雌二醇在发情前第8天和第2天分别有个分泌峰, 在发情当天显著下降 (P<0.01) , 到发情后第2天下降到最低, 研究表明雌二醇在整个发情前后都未出现高峰 (P>0.05) , 但在发情前12 h出现1个小峰, 发情后12小时出现1个小峰。P4从发情前第16天缓慢上升, 到第6天达到峰值, 在发情当天最低, 在发情后第2天显著升高 (P<0.05) , 之后保持平稳。在发情的24 h内, 各时间上促卵泡素、促黄体素、雌二醇和P4含量没有明显变化 (P>0.05) , 并且与发情当天没有差异。这表明, 梅花鹿发情期血浆中促黄体素、雌二醇含量的时相变化与其他研究过的鹿科动物及反刍家畜基本相同[6]。

4 卵泡发育动态与发情周期生殖激素的关系

Asher G W等[7]发现黇鹿在发情开始时出现排卵前促黄体素峰, 6 h后出现促黄体素最大浓度峰。排卵出现在发情开始后大约24小时和促黄体素峰出现后18小时。黇鹿发情的开始与排卵前促卵泡素峰的出现在时间上是一致的, 促卵泡素峰的幅度频率和持续时间也比较一致。在排卵之后12~14天内血清中出现高浓度孕酮, 这表明黇鹿发情周期中未排出的卵泡发生了黄体化。北美马鹿的血清促卵泡素浓度的增加发生在卵泡波出现的前2 d, 在卵泡波出现当天或前1天达到高峰。在2个或3个波型排卵间隔中北美马鹿血清促卵泡素浓度有周期性波动。在卵泡数目波峰处或接近波峰处促卵泡素浓度最低, 在卵泡数处于波谷或接近波谷时浓度最高。2个和3个波的血清促卵泡素浓度与卵泡数目呈负相关。在排卵间隔中, 有2个卵泡波的雌鹿血清促卵泡素浓度有2个峰;有3个卵泡波的雌鹿血清中促卵泡素就有3个峰。与3个波的雌鹿比, 2个卵泡发育波的雌鹿第2个促卵泡素浓度峰天数要滞后。在第1个卵泡波中, 与排卵有关的最大促卵泡素浓度比第2个和第3个波高。大多数卵泡波 (77%) 出现在促卵泡素浓度峰±1天, 但所有波在波峰±2天内都出现了。雌二醇浓度每天的变化在2个波或3个波型的排卵间隔都不明显。在排卵间隔中, 血清孕酮浓度会发生变化, 但是在2个和3个波型中没有差异。在包括排卵前2 d和之后1天血清孕酮浓度最低[4]。东北梅花鹿卵泡是在下一个排卵期开始前的10 d逐渐发育的, 并随雌二醇分泌达到峰值, 促卵泡素和促黄体素分泌量的逐渐增大, 特别是促黄体素在发情时达到峰值, 卵泡发育成熟;当孕激素水平降到最低时, 解除了对周期中枢的抑制, 引起促黄体素排卵前峰值的出现, 促黄体素的分泌量足以刺激卵泡到最后成熟并排卵[8]。由此可以看出, 促黄体素浓度对优势卵泡的优势化和排卵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排卵前有雌二醇浓度峰, 排卵时孕酮浓度维持在基础水平;所以排卵过程是3种激素浓度值相互协调作用的结果。

5 结语

综上所述, 人们对鹿卵泡发育和生殖内分泌的研究, 初步了解了部分卵泡发育和生殖激素内分泌的季节性变化特点, 为进一步探讨生殖激素调控鹿的生殖生理奠定了基础。值得注意的是, 这些研究还不完善, 没有对雌鹿各生理时期卵泡发育和生殖激素进行全面测定分析, 大多研究仅是对卵泡和激素变化在发情周期内的测定, 尚不能全面系统地阐明鹿的生殖内分泌机制。另外, 卵泡发育和各种生殖激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的, 激素的分泌模式不一样, 所以测定激素时会造成结果的误差。同时, 鹿科动物野性比较强, 每次采血都需要麻醉, 这对机体内卵泡发育和生殖激素都可能产生影响。用B超观察时, 对体格较大的马鹿容易, 但是对梅花鹿等小型动物较难, 需要手小者进行直肠把握, 给试验过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目前, 测定激素的方法大多是放射免疫法 (RIA) , 但是它所用的放射性同位素不方便贮存和运输, 而且对人体有害。酶联免疫法 (EIA) 可以避免这些缺点, 但是因其标记物是酶, 在制备和保存酶结合物时要求条件较高, 对底物的选择也比较严格, 而且用酶标仪测定时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测定误差大于放射免疫法。况且, 现在还没有鹿科动物激素测定的专用试剂盒, 多用测定人激素的试剂盒, 由于人与鹿科动物激素之间化学特性有差别, 所以也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McLEOD B J, MEIKLE L M, FISHER M W, et al.Variation inantral follicle development during the follicular phase of the oestrouscycle in red deer (Cervus elaphus) hinds[J].Reproduction, 2001, 121 (5) :697-706.

[2]McCORKELL R B, MacDOUGALL L, ADAMS G P.Ovarian folli-cle development in wapiti (Cervus elaphus) during the anovulatoryseason[J].Theriogenology, 2004, 61 (2/3) :473-483.

[3]McCORKELL R, WOODBURY M, ADAMS G P.Ovarian follicularand luteal dynamics in wapiti during the estrous cycle[J].Theriog-enology, 2006, 65 (3) :540-556.

[4]McCORKELL R, WOODBURY M R, ADAMS G P.Ovarian follic-ular and luteal dynamics in wapiti during seasonal transitions[J].Theriogenology, 2007, 67 (7) :1224-1232.

[5]CURLEWIST J D, McLEOD B J, LOUDON A S.LH secretion andresponse to GnRH during seasonal anestrus of the Pére David's deerhind (Elaphurus davidianus) [J].J Reprod Fertil, 1991, 91 (1) :131-138.

[6]马泽芳, 田长勇, 姜晓东, 等.发情前后雌性东北梅花鹿生殖激素变化规律[J].特产研究, 2006 (3) :1-4.

[7]ASHER G W, FISHER M W, SMITH J F, et al.Tempo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nset of oestrus, the preovulatory LH surge and o-vulation in farmed fallow deer, Dama dama[J].J Reprod Fertil, 1990, 89 (2) :761-767.

卵泡发育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2007年5月~2009年5月来本院就诊的原发或继发不孕的妇女114例, 年龄20~40岁, 月经规律, 周期28~30 d。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以飞利浦飞凡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凸阵探头, 探头频率3~5MHz。经腹检查, 检查时要求患者避开经期, 多数在月经第10 d, 膀胱充盈下, 进行超声监测扫查子宫、双侧卵巢, 测量子宫内膜、卵巢、卵泡大小并做下记录[2], 同时记录宫颈管及陶氏腔情况。每2~3天测1次, 当最大卵泡直径≥15 mm, 卵泡外观饱满, 呈圆形或椭圆形, 内壁薄而清晰, 卵泡位置移向卵巢表面, 向外突出, 局部无卵巢组织覆盖后每天监测1次, 直至卵泡消失。B超表现为:卵泡消失或者缩小, 同时伴有内壁塌陷, 在原卵泡区出现一不规则的无回声区或小圆形低回声区, 有的缩小的卵泡内出现小范围液性无回声区。优势卵泡逐渐由小变大, 最大卵泡直径≥18 mm时, 给予患者HCG 1万U肌注。如子宫内膜厚度为6~7 mm, 肌注HCG的同时给予戊酸雌二醇1 mg口服, 每天1次, 共2天, 并嘱其注射HCG后的第1天及第2天行性生活。未服药组待卵泡成熟后自然破裂, 当卵泡直径均值≥18 mm, 子宫内膜厚度为12 mm时, 嘱隔日性生活1次至卵泡消失。

2 结果

超声观察114例中, 成熟卵泡58例, 占50.9%, 不成熟卵泡51例, 占44.7%, 未见卵泡5例, 占4.4%, 卵泡发育在0.8~1.0 cm的隔两天监测, 卵泡在1.2~1.4 cm的隔天监测, 卵泡在1.5~1.7 cm的隔3d监测, 直至排卵。卵泡在1.8~2.0 cm以上的指导性生活, 对不排卵及不成熟卵泡者指导临床用药。正常妇女月经初期, 卵巢声像图呈椭圆形, 周边低中间略强的低回声, 位于子宫两侧, 清亮纯净, 边界清, 表面欠光滑。

卵泡图像:114例中, 单侧卵泡85例, 双侧均有29例。月经初, 卵泡在直径0.8~1.0 cm, 以后部分卵泡渐渐生长为1.8~2.0 cm以上。卵泡直径在1.7 cm以下, 呈卵圆形, 为不成熟卵泡, 卵泡直径在1.8 cm以上, 张力大, 多呈圆形, 壁光滑, 卵泡液清亮, 卵泡一侧无卵巢组织覆盖, 为成熟卵泡。排卵后卵泡缩小、消失, 边界模糊。

成熟卵泡中22例受孕, 不成熟卵泡有4例受孕。对卵泡发育不佳的患者, 在医生指导下服克罗米芬片。用法:于月经第5d开始, 每日口服50~100 mg, 连续5d可能于停药后7~9 d出现排卵, 一般连续应用3个周期。用药后继续B超监测卵泡或者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诱发排卵, 于月经第12~14 d开始肌肉注射HCG3000~5000 IU, 每日2次, 共2次。

3 讨论

在月经周期规律的妇女中, 通过超声检查, 统计有15%~40%的周期卵泡发育和排卵异常[1]。近几年来, 国内外女性不孕症治疗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临床医师迫切需要了解卵泡生长发育情况, 以便准确预测排卵期。我国育龄妇女不孕症的发病率为10%, 排卵功能及应用药物诱导排卵后卵泡发育情况的监测在不孕症的诊治中具有重要作用[3,4]。B超以其方便、直观等特点已成为排卵监测的不可缺少的手段, 用单项指标判断排卵, 以B超监测的符合率最高。

成熟卵泡的特点:卵泡最大直径超过2.0 cm, 排卵前正常卵泡最大直径为1.7~2.4 cm, 有的报道[5]卵泡小于1.7 cm者为未成熟卵泡, 不能排卵。卵泡外形饱满呈圆形或椭圆形, 内壁薄而清晰, 有时可于优势卵泡内壁见到一金字塔形回声。排卵前特征:卵泡位置移向卵巢表面, 见一侧无卵巢组织覆盖, 并向外突出, 宫颈管开放, 陶氏腔无明显积液或可见少量积液。已排卵的特征:卵泡外形消失或缩小, 可同时伴有内壁塌陷, 在原卵泡区出现不规则的无回声区或小圆形低回声区, 有缩小的卵泡壁皱缩或在直肠子宫陷凹见一不规则无回声区, 子宫内膜肥厚, 呈分泌期图像, 陶氏腔积液较排卵前有所增加。卵泡生长发育过程中, 卵泡生长可左右卵巢交替, 或较长时间在一侧卵巢, 有的卵泡生长到2.0 cm以上而不排卵, 有的卵泡不发育, 经治疗后效果不佳, 而部分治疗后卵泡过度生长, 甚至达6.0 cm以上而不排卵, 情况多样。

本组有4例较特殊, 月经周期28~30 d, 第9天监测卵泡大小为0.6 cm×0.6 cm, 第11天卵泡1.0 cm×0.9 cm, 第14天卵泡1.4 cm×1.5 cm, 第15天卵泡消失。此系不成熟卵泡, 而患者却在卵泡监测后受孕。3例已足月分娩, 另1例孕5月时因外伤后流产, 这种不成熟卵泡为何受孕有待今后探讨。

B超监测卵泡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超声对人体卵泡的发育, 能直接观察卵泡生长发育, 准确, 简便, 无痛苦, 可反复进行。B超监测卵泡不仅可确定生长发育的卵泡在卵巢的哪一侧, 位置、形态、数目, 还可监测每天生长多少厘米, 有无排卵, 排卵后黄体情况, 比过去仅靠基础体温估计排卵时间要直观。超声监测还可指导成熟卵泡不排卵者用药, 在卵泡过度生长时慎用药物。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第2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2333.

[2]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3版,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196-197.

[3]李开林.B超在卵泡发育监测中的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1, 17 (2) :155.

[4]郭晓枫, 范蕾, 彤.超声监测氯米芬治疗不孕症的应用价值[J].临床军医杂志, 2004, 12 (32) :83.

上一篇:物联网教学模式研究下一篇:电化学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