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促卵泡激素

2024-08-25

血清促卵泡激素(精选8篇)

血清促卵泡激素 篇1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育龄妇女常见的内分泌及生殖功能障碍性疾病,育龄期妇女的患病率为4%~12%[1,2]。临床表现,主要为闭经、多毛、肥胖、不孕等,并且伴有明显的代谢异常,如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等[3]。但是目前,PCOS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因此进一步探讨PCOS密切相关的基因及其多态性信息对于更好的了解并预防治疗该疾病意义重大。

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具有调节固醇类激素的合成以及促进卵泡发育成熟的作用。因此,许多学者和临床工作者认为其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存在重要的关系[4]。从而围绕该基因开展一些探索研究,而且促卵泡激素的受体(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FSHR)也被认为是PCOS遗传的候选致病基因之一[5,6]。国内外已经有一些研究针对FSHR的多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多态性进行研究,但是研究结论至今并不一致[7,8,9]。FSHR的基因多态性到底与PCOS有没有相关性仍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

尽管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是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进步,诸如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检测这类技术仍然在不断地发展进步。近年来能够进行点突变定量检测的扩增受阻突变系统(amplification-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技术逐渐发展起来[10,11],它结合Taqman荧光探针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能够高效准确地进行突变位点的检测和定性及定量分析,但是利用荧光探针的检测技术成本仍然较高,为此笔者借鉴ARMS的等位扩增技术,利用嵌入式荧光染料的定量PCR技术对SNP位点的检测技术进行了改良。并利用该改良的技术对FSHR基因的2个SNP位点Asn680Ser和Thr307Ala进行检测分析。在汉族人群中对其与多囊卵巢综合征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进一步的探索研究,为更加确切的探查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8月于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PCOS患者共152例。PCOS的纳入标准[12]:①具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典型的临床特征:月经异常,不同程度的多毛或者肥胖;②B超或腹腔镜检测显示多囊卵巢及卵巢无排卵现象(一侧或双侧卵巢中小于10 mm的卵泡数>10个);③近2个月内未使用类固醇类激素,月经周期第3天或闭经期黄体生成素与FSH的比值>2,同时睾酮值>2.2 nmol/L。上述标准符合两项且同时排除其他内分泌疾病者可诊断为PCOS。同时收集同期在该院就诊的对照样本152例。年龄与婚姻状况与PCOS组相匹配。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了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样本收集与DNA提取

所有的研究对象均在就诊当日抽取外周血2 ml,乙二胺四乙酸盐抗凝。基因组DNA的提取采用碘化钠方法,简述如下:取500μl抗凝血,加1 ml无菌水,轻轻颠倒混匀,10 000 r/min离心3 min,弃上清液,加入6 mol/L碘化钠Na I 100μl,混旋20 s,加入200μl氯仿异戊醇,混匀12 000 r/min离心5 min;转移上清液至新的离心管,加入90μl异丙醇,混匀,12 000 r/min离心5 min。弃上清液,沉淀用75%的乙醇清洗2次,用50μl无菌水溶解,Nano Drop紫外分光光度计和Qubit荧光定量仪进行基因组DNA的质控分析。置入-20℃冰箱冷冻保存或立刻进行后续的实验研究。

1.3 SNP检测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1.3.1 引物的设计

根据两个SNP位点及其旁侧序列,设计PCR引物和检测探针,进行定量PCR扩增。见表1。

1.3.2 SNP多态性位点检测的原理

该检测方案为等位特异PCR与定量PCR两种技术的结合[13],定量PCR应用嵌入式荧光染料方法进行。具体方案为:根据目标SNP的位点设计一组扩增引物,包括2条正向引物和1条通用的反向引物,正向引物分为野生型和突变型两种,在正向引物靠近3'-末端的位置引入一个错配碱基(一般在靠近3'-端的第4个碱基),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非特异性扩增,提高野生型和突变型的区分度。

1.3.3 反应体系

总体积为20μl,包含DNA模板(20 ng/μl)1μl,2×SYBRFast q PCR Mix 10μl,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各1μl(10 umol),用双蒸水补足至20μl。热循环参数为:95℃预变性5 min,93℃变性15 s,62℃退火50 s,共40个循环。反应结束后进行溶解曲线分析。最后根据在ABI 7500荧光定量PCR仪上读取Ct值和溶解曲线信息,分析确定每个样本的基因分型结果。

1.3.4 检测结果的验证

在SNP位点旁侧序列设计扩增引物,使产物中间部位涵盖目标SNP位点。普通PCR扩增后进行Sanger测序分析,以此验证利用改良方法检测该SNP位点的准确性。

1.3.5 PCOS患者样本FSHR基因多态性的检测

利用前期改良优化的检测技术分析收集到的152例PCOS患者样本和对照样本的SNP位点分析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中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用百分比表示。根据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计算各基因型个体数的期望值[14],组间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样本DNA的提取与质控

所有样本获得的基因组DNA都进行浓度测定和完整性质控。检测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样本提取的基因组都较完整,基本无降解拖带现象,DNA浓度均在80~120 ng/μl之间,完全符合后续基因多态性检测的要求。典型的样本基因组DNA的Nano Drop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OD260与OD280的比值在1.8左右,OD260与OD230的比值都>1.5,纯度和浓度完全符合后续试验的要求。见图1。

2.2 SNP多态性检测方法的验证

如图2所示,首先利用Sanger法测序分析获得一个野生型样本,一个突变型样本和一个杂合型样本的确切结果。然后将已经明确分型结果的3个样本用改良的等位特异的定量PCR技术进行检测,并且对两种方法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者检测技术获得结果完全一致,从而表明本实验中改良的SNP检测技术具有很好的SNP位点的区分能力,可以准确的区分野生型、杂合型与突变型样本。对于野生型样本,当用野生型正向引物进行扩增时,其Ct值在15左右;而用突变型引物进行扩增时,其Ct值在35左右,相当于本底扩增水平,溶解曲线呈现典型的单一的尖峰。对于突变型和杂合型样本,该定量PCR检测结果同样呈现出了良好的鉴别能力,与Sanger测序获得的结果完全一致。

A:野生型;B:突变型;C:杂合型;红色圆圈为相应SNP位点的测序结果

为了进一步确定该定量PCR检测技术对SNP位点的区分准确度。笔者随机选择80例对照样本进行SNP位点的检测分析,其中部分样本还进行Sanger测序分析,验证结果均呈现一致性。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中等位特异的定量PCR的SNP分型结果具有很高的区分度,可以进行准确的多态性分型。3种SNP分型结果分别集中在图中的3个区域,相互之间存在明确的界限。野生型和突变型之间的扩增产物的Ct值最小差异均>8,而杂合型样本中2个产物的Ct值差异很小,其最大差异<5,相关样本的SNP分型结果均可以准确判读。见图3。

2.3 多囊卵巢综合征FSHR基因两个SNP位点的检测分析

利用上述改良的等位特异的定量PCR技术,设计带有错配碱基的扩增引物对15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样本和相应的对照样本进行2个SNP位点的分型检测。其中除有1例多囊卵巢样本因DNA浓度等问题没有获得理想的扩增曲线外,其余样本均获得了明确的分型结果。见表2。

经χ2检验,FSHR基因Asn680Ser多态性位点符合Hardy-Weinburg平衡。所有的303个研究对象等位基因型分布为GG(12.5%),GA(46.5%),AA(41%),PCOS组与对照组间等位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等位基因频率在PCOS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

经χ2检验,Thr307Ala位点符合Hardy-Weinburg平衡。如上表所示,所有303个研究对象等位基因型分布为GG(12.5%)GA(37.6%)AA(49.9%),PCOS组和对照组间等位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等位基因频率在PCOS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3。

样本检测的Ct值明显的分布于图中的3个区域,相互之间界限明确,野生型和突变型样本两个扩增产物的Ct值差异都>8,而杂合型样本中两个产物的Ct值差异都<5,因此样本的SNP分型结果可以从图中准确判读

3 讨论

本研究中笔者采用一种改良的等位基因定量PCR扩增技术进行SNP的检测。应用嵌入式荧光染料方式进行定量PCR的信号检测,通用性好,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而且能够通过溶解曲线对特异性的扩增产物和引物二聚体进行区分,通过在引物序列中引入错配能够很好的获得多态性位点的分型结果。在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中,靠近正向引物的3'-端附近区域引入1个或2个错配碱基,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扩增效率,但该引物设计可以更好的区分3'-末端的碱基差异,使纯合子样本中两种引物的扩增曲线很好的分开,能够实现准确的SNP分型。在本实验中靠近3'-端第4个碱基位置引入错配,达到了准确区分SNP不同分型的目的。为疾病相关SNP位点的分型鉴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SNP是人类可遗传的变异中最常见的一种,数量多、分布广、密度大、突变率低,对于疾病在基因中的定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中笔者分析了300多例相关人群在FSHR基因上2个SNP位点的分型情况,结果显示这两个SNP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多囊卵巢综合征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提示FSHR基因多态性的差异与PCOS的发病可能存在相关性,这为PCOS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控制提供了基因水平重要的基础数据。

作为腺垂体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FSH在人类生殖中具有重要作用。FSH在靶细胞增殖和分化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间接影响卵子成熟。FSHR基因突变会造成明显的卵泡成熟障碍。研究发现,FSHR基因存在常见的SNPs,而且可能影响受体活性,进而导致卵巢功能的异常。其中FSHR基因启动子区和第10外显子的SNPs研究较多,特别是第10外显子307密码子的A~G多态以及680密码子的G-A多态[15,16]。多数研究证实,该基因外显子SNP位点的多态性与卵巢的功能存在密切相关性[17]。尽管多数报道的样本数量都在300以下,而且有关其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的结论也不统一,但是毕竟确定结论是FSHR基因多态性与卵巢的储备,卵巢的反应性以及卵巢肿瘤等都存在相关性[18,19],是导致卵巢功能异常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该观点在本研究中的2个SNP位点分析结果与多囊卵巢综合征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得到进一步的证实。

总之,有关FSHR基因多态性与卵巢功能的相关性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明确其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及其他卵巢功能异常发生的确切关联性,对于个性化治疗卵巢功能异常相关的疾病,预防并发症,减少治疗费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研究提出并验证一种快速、低成本、准确的基于定量PCR技术的SNP分析方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FSHR基因的分型检测结果表明,研究涉及的2个SNP位点与疾病的发生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血清促卵泡激素 篇2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09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490-01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是指腺垂体分泌的促激素不能满足人体需要而出现的内分泌功能减退综合征。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病因很多,可以是先天性,也可以是继发性。先天性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发病罕见,发病率约1:3000-4000,多与垂体发育过程中遗传基因突变、围生期损伤和缺血有关,影像学上通常有垂体发育和形态学异常表现。临床上腺垂体功能减退表现为腺垂体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而引起性腺、肾上腺、甲状腺功能的不同程度减退,实验室检查提示LH、FSH、ACTH、TSH等降低或正常,TSH增高并出现波动不多见。现报道1例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夏XX,女性,49岁,因“头昏,低血压1+月”入院。患者1+月前活动后出现头昏、全身乏力,院外测血压80/60mmHg,心率<60次/分。患者既往否认脑炎、脑膜炎、结核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自青春期以来一直未来月经,曾于院外行妇科彩超检查示子宫呈“始基子宫”;未生育。查体:T36.0℃,P60次/分,R20次/分,BP121/64mmHg。体型矮小,面色苍白。甲状腺未触及肿大。心率60次/分,律齐,心音低钝。双下肢无浮肿。辅助检查:血常规WBC5.32×109/L,RBC3.5×109/L,Hb109g/L,PLT90×109/L;血生化提示ALT68U/L,AST55U/L,GGT55U/L,BUN7.48mmol/L,Cr83umol/L,TG1.31mmol/L,TC6.06mmol/L,LDL-C3.91mmol/L,FPG5.16mmol/L,K+4.18mmol/L,Na+141.0mmol/L,Cl-103.9mmol/L,Ca2+2.34 mmol/L;性激素:FSH1.68mIU/ml,LH0.21mIU/ml,PRL173.0mIU/ml,E2<12.0pg/ml,PROG1.2ng/ml,TEST<0.05ng/ml;甲状腺功能:T370.6ng/dl,T43.68ug/dl,FT31.81pg/ml,FT40.54ng/dl,TSH4.13mIU/L(参考值0.3-3.6);GH<0.05ng/m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25ng/ml;ACTH8am1.33pmol/L;血皮质醇8am2.53ug/dl、4pm2.45ug/dl、12pm1.58ug/dl,24h尿游离皮质醇(UFC)21.12ug/24h;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头颅MRI:垂体体积明显减小,未见异常信号。诊断为腺垂体功能减退症,高胆固醇血症。给予强的松5mg/日及左甲状腺素片50ug/日替代治疗,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日调脂治疗。2月后复查血脂提示TC4.96mmol/L,TG2.85mmol/L,LDL-C2.6mmol/L;肝功能正常;甲状腺功能:T393.5ng/dl,T47.91ug/dl,FT33.12pg/ml,FT41.12ng/dl,TSH0.636mIU/L。患者于4月后自觉偶有心悸、多汗,复查甲状腺功能:T3111.00ng/dl,T48.06ug/dl,FT32.33pg/ml,FT41.01ng/dl,TSH0.283mIU/L。予以减少左甲状腺素片剂量25ug/日,直至1年后患者复查甲状腺功能:FT31.42pg/ml,FT40.53ng/dl,TSH1.43mIU/L。期间患者曾有间断停服强的松和左甲状腺素片。

2 讨 论

该患者头昏、乏力,先天闭经,子宫呈“始基子宫”,未生育,低血压,心率减慢,体型矮小,面色苍白。实验室检查血ACTH、皮质醇明显降低,FSH、LH、E2、GH、IGF-1均降低,表明垂體肾上腺轴、垂体性腺轴及垂体自身生长激素分泌均明显受累。结合头颅MRI,考虑为先天性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用药前FT3、FT4降低,TSH增高,经过治疗后,FT3、FT4、TSH均恢复正常。国内外均有腺垂体功能减退患者血清TSH水平增高的报道[1-2],推测可能由于这种升高的TSH生物学活性下降,但免疫学特性不变,生物活性与免疫活性之比下降。激素替代治疗对TSH的生理抑制及免疫抑制作用得以恢复,TSH恢复正常。经过6个月的治疗,患者甲状腺激素得到补充,使得之前在反馈机制下T3、T4缺乏引起TSH升高被解除,TSH0.283mIU/L有所降低。该病例在治疗前后TSH呈现一个增高→降低→增高的动态波动,表明腺垂体功能减退的患者垂体水平激素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我们做更多的临床观察及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栗夏莲,汪丽娟.伴有高血清促甲状腺素水平的希思综合征二例报告[J].北京医学,2006,28(6):382.

血清促卵泡激素 篇3

关键词:针刺,雌二醇,促卵泡素,足三里,关元

女性进入围绝经期后, 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 机体也随之走向衰老。由于围绝经期与血中激素水平的关系密切, 认为围绝经期妇女随着卵巢功能的衰退以及血中激素水平变化, 致使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之间的平衡制约关系失调, 由此引起以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 进而导致一系列全身性的生理病理变化, 出现出汗、心悸、失眠、动脉粥样硬化等, 并伴有心理症状的多种围绝经期症状, 影响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针刺能够促排卵, 调节去卵巢大鼠Gn RH、β-内啡肤和LH的释放, 提示针刺可能通过调节体内激素的异常水平来调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异常功能。本实验选用“足三里”“关元”“三阴交”穴位施以针刺, 观察其对雌二醇和促卵泡素水平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Wister雌性大鼠组, 5个月龄年轻大鼠, 30只, 体重 (200±20) g;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 实验方法

给20只大鼠做切除一侧卵巢手术, 后常规喂养10d, 于第11天早晨实验。将20只去势大鼠随机分成去势针刺组、去势对照组, 每组各10只, 其余10只雌性大鼠为青年对照组。

1.3 取穴定位

按照《实验针灸学》取穴定位。足三里:大鼠膝关节后外侧, 在腓骨小头下约5mm处取之。关元:取大鼠于仰卧位, 于腹正中线, 脐与耻骨联合前缘连线2/5处取之。三阴交:大鼠小腿内侧, 内踝与膝关节连线1/5处取之。

1.4 实验步骤

给20只大鼠做切除一侧卵巢手术, 后常规喂养10d, 与第11天早晨实验。

(1) 去势针刺组:选用0.5寸毫针, 将大鼠四肢捆绑, 固定在固定架上, 每日1次针刺双足三里、关元、三阴交, 定位取穴法按《实验针灸学》, 进针3~5mm, 留针15min。

(2) 去势对照组:只做相同捆绑15min。

(3) 青年对照组:做相同捆绑15min。

针刺30d后, 于最后针刺结束24h后, 将所有实验大鼠断头取血, 放置4℃的冰箱中, 静置4h以上, 3000r/min离心处理后, 取上清液, 保存在零下20℃的冰箱中, 待用于各种激素浓度的测定。

2 实验结果

针刺对去势大鼠血清中E2、FSH影响:去势对照组大鼠血中E2含量与青年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 P<0.01;去势针刺组血中的E2浓度与去势对照组大鼠血清中E2含量比较, 显著升高, P<0.01, 但仍然明显低于青年对照组, 统计结果见表1。

FSH去势对照组明显高于青年对照组, P<0.01;去势针刺组明显低于去势对照组, P<0.01, 但仍高于青年对照组, 统计结果见表1。

以上结果表明针刺可使去势大鼠血中雌二醇水平升高, 使促卵泡素水平降低。

3 讨论

3.1 针刺“足三里”、“关元”、“三阴交”穴对大鼠血清中雌二醇浓度的影响

去势针刺组血中的E2浓度与去势对照组大鼠血清中E2含量比较, 显著升高, P<0.01, 但仍然明显低于青年对照组。由实验结果可看出, 针刺“足三里”、“关元”、“三阴交”穴可以提高去势大鼠体内雌激素的水平。

3.2 针刺“足三里”、“关元”、“三阴交”穴对大鼠血清中F S H浓度的影响

去势针刺组明显低于去势对照组, P<0.01, 但仍高于青年对照组。由实验结果可看出, 针刺“足三里”、“关元”、“三阴交”穴可以降低去势大鼠体内FSH的水平。

血清促卵泡激素 篇4

关键词:奶牛,应激反应,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环境因素成为制约畜牧业生产的重要因素。高海拔应激已成为青海省引进奶牛品种最普遍的应激因素之一。高海拔应激可引起动物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紊乱, 伴随奶牛生理机能、营养代谢状况异常, 甚至引发疾病。

在动物机体复杂的系统调控中, 内分泌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 胰岛素、甲状腺激素对动物的补偿生长具有调节作用。甲状腺是动物体内十分重要的内分泌器官, 它分泌的三碘甲腺原氨酸 (T3) 、甲状腺激素 (T4) 、促甲状腺激素 (TSH) 是动物机体发挥正常生理机能所必需的重要激素, 对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生长发育及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皮肤维持正常功能等都有重要作用。其分泌受到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TRH) 和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调节[1,2,2,1]。

高海拔对于动物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应激刺激, 从澳大利亚及天津引进到青海省乐都县的奶牛由于受到高海拔的刺激, 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 表现为食欲减退、咳嗽、呼吸困难、心跳加快、体温升高等, 个别还出现了肺炎症状。为了使引进奶牛迅速适应高原环境, 在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对其血清中的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进行了测定, 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由青海省天露奶牛有限责任公司从澳大利亚 (平均海拔700 m) 及天津 (平均海拔500 m) 引进 (10 d) 青海省乐都县 (平均海拔2 000 m) 的奶牛中分别随机选择30头作为试验组, 同时从本地奶牛中选择30头作为对照组。

1.2 血清的采集与测定项目

用真空采血器进行空腹颈静脉采血, 分别标号。每头牛每次采血15 mL, 分离血清, -25 ℃冷冻保存, 待测。

采用罗氏E60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仪测定血清中的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含量。

1.3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SSPS17.0 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由澳大利亚及天津引进的奶牛和本地奶牛血清中的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含量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 从低海拔地区 (澳大利亚及天津) 引进到高海拔地区 (青海省乐都县) 奶牛的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均低于本地奶牛。另外, 引进奶牛还出现了一系列食欲减退、咳嗽、呼吸困难、心跳加快、体温升高等临床表现, 个别还出现了肺炎等高原反应。

注:同列数据肩标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3 讨论与分析

1) 甲状腺激素是一组含碘氨基酸, 对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及组织分化具有重要作用, 全部由甲状腺合成和分泌, 是甲状腺的主要分泌产物;而三碘甲腺原氨酸只有20%由甲状腺合成和分泌, 80%由甲状腺激素在外周血转化而来。甲状腺激素本身活性很低, 只有转化成三碘甲腺原氨酸后才具有较强的活性, 其活性是甲状腺激素的数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受大脑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控制, 其分泌过程又直接与大脑皮层接受外界刺激程度有关[4]。哺乳动物对寒冷刺激的反应会引起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的改变。急性寒冷刺激经皮肤感受器通过传入神经传至下丘脑, 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3]。本试验结果表明, 从低海拔的天津 (平均海拔500 m) 及澳大利亚 (平均海拔700 m) 引进到青海省乐都县 (平均海拔2 000 m) 的奶牛血清中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均低于本地奶牛, 说明引进的奶牛对高原应激没有及时产生相应的生理性反应, 因此出现了一系列食欲减退、咳嗽、呼吸困难、心跳加快、体温升高等临床表现, 个别还出现了肺炎等高原反应。

2) 提高奶牛的生产潜力是大力发展奶牛业的关键环节之一, 其中品种、营养、环境和防疫是影响奶牛生产潜力发挥的四大技术因素。在保证引进优良的奶牛品种、提供全价的营养水平和完善防疫措施的同时,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改善引进奶牛对环境的适应性是当前青海省奶牛引进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之一。对于本试验中出现不同程度高原反应的奶牛采取对症治疗, 特别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 后, 症状得到了及时缓解, 减少了高原应激造成的损失。对高原应激奶牛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可以调节奶牛的内分泌, 有利于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物质代谢和组织分化, 对提高机体抗应激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尚荣.引进澳洲荷斯坦奶牛在青海东部地区的适应性观察[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8, 38 (3) :58.

[2]梁鸿雁, 贾永全, 苗树君, 等.慢性冷应激对荷斯坦奶牛血清某些激素水平的影响[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1, 23 (1) :34-36.

[2]吕晓伟.慢性冷热应激对荷斯坦奶牛血清酶活力、内分泌激素水平及维持行为的影响[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6.

[1]张家庆, 黄庆玲.非甲状腺疾病的甲状腺功能改变[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1985, 12 (7) :318.

血清促卵泡激素 篇5

关键词:先兆流产,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B超

流产是妇产科常见病, 大约15%~20%的孕卵发生自然流产, 多数为早期流产。导致先兆流产的病因较多, 血清性激素下降是其中之一, 约占自然流产原因的25%~60%[1]。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及孕酮 (P) 在维持妊娠, 特别是早期妊娠中占重要地位。2008年12月-2009年12月对我所门诊收治的68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 采用动态观察HCG、P值变化, 联合B超监测方法来诊断、预测结局及指导临床保胎药物使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8例全部为自然周期下妊娠, 年龄22~35岁, 妊娠时间28~60d, 表现为停经后阴道少量流血, 伴或不伴下腹痛、腰酸等, 经尿HCG测定阳性或B超检查诊断早孕, 排除外源因素及全身疾病对妊娠不良影响, 排除异位妊娠、稽留流产、难免流产。

1.2 方法

观察检测方法:首次测定血P值, 每周复查1次;首次测定HCG值, 每2~3d复查1次;妊娠40d以上B超检查孕囊, 1~2周复查。治疗方法:对P>60nmol/L者, 予卧床休息;30nmol/L<P<60nmol/L者, 予黄体酮20~40mg肌注, 根据HCG值及P值调整用药量;P<30nmol/L者予黄体酮60mg肌注。

2 结果

50例保胎成功者, B超可见胚芽, 孕囊规则增长, 心搏良好。18例保胎失败者, B超检查孕囊无增长, 出现变形移位, 3例未见孕囊, 仅见内膜增厚。

2.1 HCG测定结果

50例保胎成功者中, 首次HCG值86~8 071mIU/ml, 39例HCG值隔2天倍增;11例隔2天倍增70%~80%, 调整黄体酮用量至HCG值有稳定倍增, 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HCG值为7 952~10 000mIU/ml或>10 000mIU/ml者, 其中49例HCG值>10 000mIU/ml, 18例流产结局者首次HCG值59~2 670mIU/ml, 治疗后均无倍增, 其中3例HCG值略上升, 最大增加值<50%, 15例渐下降。

2.2 P值测定结果

P值>60nmol/L者21例, 均成功;30nmol/L<P<60nmol/L者38例, 29例成功, 治疗后P值>60nmol/L;9例失败者中, 治疗后P值>60nmol/L者2例, 无明显上升者7例;P<30nmol/L者9例, 治疗后P值无明显上升, 均流产。

2.3 B超

68例患者中, 50例保胎成功, 临床症状消失, B超检查孕囊继续生长, 胎心搏动好。18例阴道流血增多, 腹痛加重, B超提示胚停, 或仅见液性暗区, 转为难免流产或自然流产。

3 讨论

HCG是胚胎绒毛膜合体滋养细胞合成的一种糖蛋白, 功能是使卵巢黄体转变为妊娠黄体, 并维持早期妊娠黄体的继续生长, 刺激黄体产生雌、孕激素, 使着床胚胎免受排斥, 维持妊娠直到完全被胎盘取代。HCG的量与滋养叶细胞数量成正比。精卵结合第6天左右就开始分泌极少量HCG, 9~13d明显上升, 孕8~10周达高峰, 持续1~2周后迅速下降, 达一定水平后持续至分娩, 妊娠初期每1.7~2天可增加一倍[2]。本组39例HCG倍增良好, 11例倍增仅为70%~80%, 加大治疗剂量, 至HCG稳定倍增, 保胎成功, 而数次HCG无倍增现象或HCG下降者最终均为难免流产。正常妊娠过程中, 一定量孕酮激素水平是维持妊娠的必要条件, 其作用在于影响子宫平滑肌细胞的通透性, 使细胞内钾离子浓度降低, 钠离子浓度升高, 肌纤维松弛, 兴奋性降低, 同时降低妊娠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从而减少子宫收缩, 利于受精卵在宫内生长发育。妊娠后母体血液中孕酮水平随孕周增长而稳步上升, 孕早期主要由卵巢妊娠黄体产生, 孕6周孕酮水平为63.6~95.4nmol/L, 妊娠8~10周后胎盘逐渐替代卵巢成为持续分泌孕酮的主要场所, 孕12周前, 各孕周孕酮水平无显著差异[3], 早孕期可参考孕酮值进行黄体支持。血清P值>60nmol/L患者非黄体功能不足, 卧床休息预后好;血清P值<30nmol/L的患者, 继续保胎意义不大;30nmol/L<P<60nmol/L患者, 经黄体酮治疗大部分预后良好。

B超对早期流产的诊断较准确, 给临床提供可靠依据。本组超声显示孕囊正常, 有卵黄囊, 原始心管搏动者预后大多良好;反之, 孕囊变形、移位、孕囊后出血多者, 往往预后不良。妊娠早期, 孕酮随HCG的升高而升高, 若血中孕酮水平低下或下降, 提示黄体功能不全或胎盘功能不良, 难以维持妊娠;若HCG值低于所在孕周正常值或不符合其变化规则, 提示滋养叶细胞生长不良, 胚胎停止发育。本组患者保胎成功50例中, P值均>60nmol/L, 49例HCG值>10 000mIU/ml, 此可作为预测保胎成功的指标。总之, 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进行血清HCG及孕酮测定, 同时结合B超动态观察孕囊, 可找出病因, 指导临床治疗及预测妊娠结局, 应进行动态观察, 从而为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诊断及病情分析、疗效观察及判断预后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于传鑫, 主编.实用妇科内分泌学 (M)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7:217.

[2]乐杰, 主编.妇产科学 (M) .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419.

血清促卵泡激素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门诊产前检查的早期孕妇, 随机分为复发性流产早孕组 (1组) 、难免流产早孕组 (2组) 、无流产史正常早孕组 (3组) , 各40例;1组年龄范围为26~37岁, 平均年龄29.2岁, 孕周为6~11.4周;2组年龄范围为25~36岁, 平均年龄为29岁, 孕周为6~11.3周;3组年龄范围为26-38岁, 平均年龄为29.6岁, 孕周为6~11.2周。

1.2 入选标准

1组、2组研究对象均为早孕孕妇, 均符合第七版《妇产科学》复发性流产、难免流产的诊断标准, 3组研究对象均为无任何流产史的正常早孕孕妇, 120例孕妇均确诊为宫内妊娠, 已排除异位妊娠。

1.3 方法

(1) 检测时间:三组孕妇均于孕6周、8周、10周时分别检测血清β-HCG、孕酮水平各一次。 (2) 检测方法:仪器选用ACS-180SE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选用美国Chiron D iagnostc公司生产的试剂盒;各孕妇于晨起时均抽取3毫升肘静脉血, 进行离心取血清后, 在ACS-180SE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上完成血清β-HCG、孕酮水平的测定。 (3) β-HCG和孕酮预测流产标准:孕6~11周时, 若血清β-HCG水平低于3217U/L或孕酮低于16mg/L时, 则会发生流产。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秩和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β-HCG、孕酮

复发性流产早孕组和难免流产早孕组血清β-HCG值均显著低于正常早孕组, P<0.05;难免流产早孕组各孕周孕酮值明显较正常早孕组低, P<0.05。详见表1。

2.2 难免流产组血清β-HCG、孕酮阳性及阴性预测值

HCG诊断难免流产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1%、100%, 孕酮则为37%、68%。见表2。

3 讨论

导致复发性流产的因素众多, 以内分泌因素、黄体功能不全为主要原因[3]。足够量的孕酮是保证受精卵顺利着床和发育的重要条件。孕酮对孕期子宫具有镇静效果, 一旦水平下降, 则极容易导致复发性流产发生。女性发生排卵后黄体分泌孕酮量增加, 当卵子和精子受精后, 孕酮则可发挥延长受精卵生存时间的效果, 一般于孕7周左右, 黄体分泌孕酮功能逐渐衰退, 并被胎盘渐渐取代, 但在妊娠全过程中其一直保持分泌少量孕酮;当黄体功能不全时, 体内孕酮和HCG水平下降后可引发流产。

HCG本质是蛋白质激素类, 由合体滋养细胞分泌[4], 一般在受精后第6天便有HCG少量分泌, 随后逐渐递增, 且呈直线上升, 至孕8~10周血清HCG值到达最高峰, 其高峰值维持1~2周后极快下降, 继而维持峰值10%的水平到分娩, HCG可保证妊娠黄体不断生长, 同时刺激黄体形成雌激素来维持妊娠。

本次研究中, 在孕8~9周时复发性流产早孕组孕酮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妊娠者, 且P<0.05, 在孕6~7周、孕10~11周时与正常妊娠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各个孕周中, 复发性流产早孕组和难免流产早孕组的血清β-HCG均显著低于无流产史的正常早孕组, 且P<0.05;β-HCG诊断难免流产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1%、100%, 孕酮诊断难免流产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7%、68%, β-HCG的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孕酮, 故β-HCG在预测复发性流产患者再次妊娠结局方面具有极高应用价值和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对复发性流产患者早期妊娠流产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三组:复发性流产早孕组 (1组) 、难免流产早孕组 (2组) 、无流产史正常早孕组 (3组) , 各组均为30例, 于妊娠6周、8周、10周各组孕妇分别检测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各一次, 对比分析所得检测数据。结果 复发性流产早孕组和难免流产早孕组血清β-HCG值均显著低于正常早孕组, P<0.05;难免流产早孕组各孕周孕酮值明显较正常早孕组低, P<0.05;β-HCG诊断难免流产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孕酮, P<0.05。结论 早孕时期检测β-HCG对于预测复发性流产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复发性流产

参考文献

[1]乔丽雅, 成争先.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孕酮检测在妊娠早期中的诊断及治疗意义[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8, 7 (11) :64-65.

[2]田秀娟.血清孕酮、β-HCG联合检测和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10, 9 (18) :130-132.

[3]姚荣玉, 马小玲, 李琴.血清孕酮对早期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6 (33) :45-46.

血清促卵泡激素 篇7

1 材料

1. 1 试验动物

选择2 ~ 5 岁、体质健壮、体重接近、膘情中等、无遗传和生殖系统疾病、周期性发情稳定、生殖功能正常的兰坪乌骨绵羊经产母羊30 只,选择2 ~ 3 岁正常配种、膘情较好的兰坪乌骨绵羊公羊6 只,均由兰坪群兴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兰坪乌骨绵羊良种繁育场提供。

1. 2 试剂与设备

PMSG( 1 000 IU / 支) ,浙江宁波三生药业公司生产; 促卵泡激素( FSH,50 IU/支) ,美国Biocheck公司生产,使用时用20 m L生理盐水稀释,每只试验羊注射10 m L( 25 IU) ; 孕激素( P) ,即孕酮,做成硅胶栓( CIDR) ,每个硅胶栓含孕激素0. 3 g,新西兰Inter Ag公司生产; 维生素ADE注射液,陕西西乡长江动物药品公司生产; 冲胚液( PBS) ,上海博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解剖镜( 型号为SZX10) ,日本OLYMPUS公司生产; 超净工作台( 型号为PCR - 1A) ,苏州苏洁净化设备有限公司生产。

2 方法

2. 1 超数排卵处理

选择兰坪乌骨绵羊经产母羊30 只,随机分成A组、B组,每组15 只,于2014 年5—6 月份采用“FSH+ PMSG”方法进行超数排卵处理,选定发情周期中的任意一天埋植CIDR硅胶栓( 作为超数排卵试验的第0 天) ,同时肌肉注射维生素ADE 5 m L,第8 天更换CIDR,对全部供体羊采用减量注射法在第12 天时开始肌肉注射FSH,4 d内按照减量注射法完成FSH总注射量10. 2 m L,每天08: 00 和20: 00 进行注射;于第14 天第6 次注射FSH时,A组、B组分别注射PMSG 100,200 IU,肌肉注射维生素ADE 5 m L,当天下午全部撤栓; 于第15 天上午进行试情,下午最后一次注射FSH,禁食禁水; 第16 天上午采用电刺激采精仪对种公羊进行采精,于发情后第12 小时进行腹腔镜子宫角输精,间隔12 h重复输精1 次; 第22 天上午回收胚胎,移植受体母羊,FSH和PMSG注射流程见表1。

2. 2 胚胎回收

供体羊发情后第7 天回收胚胎,手术前空腹24 h,将供体羊仰放在手术保定架上,四肢固定,按体重0. 03 ~ 0. 05 m L/kg用2% 静松灵肌肉注射麻醉,术部位于腹部乳房下2 ~ 4 cm处。剪毛并刮净毛茬,常规消毒处理,盖上手术用创巾,沿腹中线依次切开皮肤、肌肉、腹膜,切口长约5 cm,拉出一侧子宫卵巢,统计卵巢上的黄体数量,用冲卵针头注入冲卵液,将导卵管另一端接于平皿中,导出冲卵液,及时认真检查卵子情况。

2. 3 质量鉴定及统计分析

选择发育正常、胚龄与发育期吻合、卵裂球轮廓清楚、透明度适中、细胞密度大、卵裂均匀的优秀胚胎作为可用胚胎。统计A组、B组平均黄体数、平均胚胎回收数和平均可用胚胎数,并进行显著性检验。

3 结果与分析

对兰坪乌骨绵羊进行超数排卵处理后,30 只供体羊中A组、B组均有2 只羊未发情,超数排卵有效率为86. 67% ,见表2。

由表2 可知,经统计学分析A组、B组绵羊的黄体数、回收胚胎数和可用胚胎数均差异不显著( P >0. 05) 。

4 讨论

4. 1 品种对超数排卵效果的影响

汪立芹等[2]研究表明,不同品种绵羊采用FSH+ PMSG和FSH + 前列腺素二种超数排卵方法中,前者的处理效果显著低于后者,且FSH不宜与PMSG联合使用。此外,PMSG的处理方法一般应用于山羊,而本试验采用的兰坪乌骨绵羊是地方绵羊品种,因此超数排卵效果不理想。

4. 2 多次进行超数排卵对羊只的影响

研究表明,同一只供体羊在1 年内多次进行超数排卵处理时,处理次数越多,得到的可用胚胎数量越少,胚胎质量也明显下降[3]。本试验供体羊中有8 只母羊于2013 年进行过1 次超数排卵处理,可能是获得可用胚胎数量较少的主要原因。

4. 3 季节对超数排卵效果的影响

研究表明,在羊的品种、个体、环境、气候、养殖条件等影响因素中,季节是重要的因素之一[4]。本试验在夏季进行,气温影响了绵羊卵巢的生理机能,使其活跃性降低,对外源性激素的敏感性较差,因此超数排卵效果不理想,而当地开展绵羊超数排卵工作最好选在7—12 月份。

4. 4 其他因素的影响

从本试验结果来看,实际回收的平均胚胎数量远低于冲胚前计数所得的平均黄体数,也可能是由于排卵不全或冲胚时回收不全所致。

5 结论

本试验采用FSH + PMSG方法对兰坪乌骨绵羊进行超数排卵处理,结果表明,黄体数、回收胚胎数、可用胚胎数注射PMSG 100 IU的A组与注射PMSG200 IU的B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P > 0. 05) 。

摘要:为了研究影响兰坪乌骨绵羊超数排卵效果的因素,试验选择兰坪乌骨绵羊30只,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15只,分别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100,200 IU,并使用促卵泡激素(FSH)减量注射法进行超数排卵处理,测定其黄体数、回收胚胎数和可用胚胎数。结果表明:黄体数、回收胚胎数、可用胚胎数A组与B组之间差异不显著(Ρ>0.05)。说明不同剂量PMSG对兰坪乌骨绵羊超数排卵效果无显著影响(Ρ>0.05)。

关键词: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促卵泡激素(FSH),超数排卵,兰坪乌骨绵羊,胚胎回收

参考文献

[1]毛华明,邓卫东,孙守荣,等.云南乌骨绵羊的发现及其特征性状的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1):89-93,155.

[2]汪立芹,林嘉鹏,陈童,等.新疆细毛羊超数排卵效果研究[J].南方农业学报,2012,43(4):532-535.

[3]王改兰,石红柱,尹海科.多次超数排卵对胚胎质量和受体妊娠率的影响[J].畜牧兽医杂志,2010,29(6):91-115.

血清促卵泡激素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月间入院治疗的因停经、下腹隐痛或阴道不规则出血、B超未能确定是否宫内妊娠而疑诊为异常妊娠者53例为研究对象。这53例患者中, 停经时间介于34~51d, 所有患者的平均时间为 (43.31±13.12) d;患者中年龄最大的为37岁, 年龄最小的为20岁, 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26.76±5.89) 岁。根据患者相关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如下的分组:先兆流产组16例、难免流产组13例、异位妊娠组24例。正常宫内妊娠者33例作对照组。

1.2 测定方法

全部患者要求空腹抽晨血3m L, 分离血清, 运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相关指标[1]。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采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7.0统计学软件,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浓度对停经天数的回归直线表达式为:Log C=a+kx, C为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浓度、k为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浓度对数对停经天数, a为常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浓度倍增时间DT (doubling time) =log R/2 (d) , d为天数[1]。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48小时后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变化结果

各组患者48h后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变化结果为:正常妊娠组 (33例) 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上升斜率为 (0.33±0.09) ,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倍增时间为 (2.21±0.78) d。先兆流产组、难免流产组和异位妊娠组与正常妊娠组组间比较,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上升斜率均低于正常妊娠组,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倍增时间均高于正常妊娠组, 且*P均<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详见表1。

注:先兆流产组、难免流产组和异位妊娠组与正常妊娠组组间比较, *P均<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各组患者血清孕酮、雌二醇水平变化结果

各组患者血清孕酮、雌二醇水平变化结果为:正常妊娠组 (33例) 的雌二醇为 (133.23±55.89) pg/m L、血清孕酮 (28.45±10.23) ng/m L、雌二醇/血清孕酮 (4.72) /103。先兆流产组、难免流产组和异位妊娠组与正常妊娠组组间比较, 雌二醇均低于正常妊娠组, 雌二醇/血清孕酮均低于正常妊娠组, 且*P均<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详见表2。

注:先兆流产组、难免流产组和异位妊娠组与正常妊娠组组间比较, *P均<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血清孕酮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属于医学检测的一项重要内容[2]。对于血清孕酮本身来说, 作为孕激素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与雌激素发生协同作用的过程中促进了月经周期的形成。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 血清孕酮的测定结果可以用来对女性性激素是否发生紊乱来进行相关的判断, 同时对于妇女妊娠期胎盘的相关功能也起到了指示的作用[3]。

雌二醇属于卵巢分泌的类固醇激素。雌二醇作为雌性激素的一种重要形式[4], 其作用主要是对女性的相关特征、性器官的成熟以及月经周期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同时对于妇女的乳腺导管系统的产生也起到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5]。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属于绒毛膜所分泌激素[6]。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其作用是可以对性腺的发育起到一定的促进和调节的作用, 同时在临床诊断实践的过程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可以被作为绒毛膜上皮癌的一种标志。

国内外的一些学者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在非正常妊娠早期诊断的过程中, 单一的血清孕酮、雌二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结果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采用血清孕酮、雌二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联合检测对于非正常妊娠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研究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论:先兆流产组、难免流产组和异位妊娠组与正常妊娠组组间比较,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上升斜率均低于正常妊娠组,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倍增时间均高于正常妊娠组, 雌二醇均低于正常妊娠组, 雌二醇/血清孕酮均低于正常妊娠组, 且*P均<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因此, 综上所述并结合本文的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联合血清孕酮、雌二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对非正常妊娠早期诊断的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曹小秋, 顾猛.孕早期血清β-HCG、E2、P联合测定及E2/P比值的临床意义[J].中华全科医学, 2008, 6 (11) :1191-1192.

[2]张映辉, 钟梅.血清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及雌二醇检测用于早期异位妊娠诊断的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 2011, 5 (23) :7112-7114.

[3]李俊英.联合检测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雌二醇及孕酮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 2011, 23 (3) :333.

[4]田敏, 罗小萌.产后抑郁症与血清催乳素、雌二醇、孕酮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1, 19 (12) :747-749.

[5]江瑜, 崔瑾.艾灸关元、神阙穴对中期妊娠引产患者阴道出血时间及血清雌二醇、孕酮的影响[J].中国针灸, 2011, 31 (9) :769-772.

上一篇: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下一篇:婚姻保鲜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