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下痢的病因及治疗(精选5篇)
犊牛下痢的病因及治疗 篇1
犊牛下痢是目前制约养牛业发展的瓶颈, 也越来越引起广大养牛户的重视。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以冬春两季居多, 往往因治疗不及时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 现将犊牛下痢的病因及治疗措施报告如下, 供养殖户参考。
1 发病原因
犊牛下痢原因十分复杂, 根据病史调查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原因。
1.1 犊牛初生后, 初乳喂饲过迟, 胎便排出时间就会推迟, 这往往是引起下痢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为新生犊牛体质弱, 喂饲过晚, 胃肠蠕动弛缓, 胎便迟迟不能排出, 初乳在胃肠内不能很好消化, 停留时间延长并分解产生一些有害物质, 刺激胃肠粘膜, 引起下痢。
1.2 新生犊牛长时间在潮湿阴冷的地面上趴卧, 胃肠受寒冷刺激, 引起强烈蠕动, 往往也会引起下痢。
1.3 用患有乳房炎的母牛或变质的乳汁喂饲犊牛也会引起下痢。
1.4 过早应用兑水的乳汁喂饲犊牛, 以及过饥、过饱的喂饲等, 均会引起消化机能紊乱而发生下痢。
1.5 喂饲用具或畜舍不清洁, 犊牛到处舔食, 可使致病微生物进入消化道引起下痢。
1.6 通过母体胎盘感染引起犊牛下痢。
2 治疗
对胃肠道抑菌消炎, 恢复消化功能, 补充血容量, 维护心脏功能, 缓解酸中毒, 增强机体抵抗疾病能力的综合治疗措施;同时也不能忽视对症疗法。
2.1 对消化不良所致的下痢, 主要采用恢复消化
功能, 防止感染及收敛性药物, 结合静脉输液可得到满意疗效。
2.1.1 麦芽粉10~20 g、酵母片4~6片、胃蛋白
酶2 g、陈皮末5 g、次硝酸铋10片或矽炭银10片、土霉素4~6片、苏打粉5 g。一次内服, 轻者每日1次, 重者每日2~3次。投3次时, 中间1次去掉土霉素片。
2.1.2 静脉输液一般多用5%葡萄糖盐水500 m L加5%碳酸氢钠注射液20~40 m L, 氢化可地松5 m L。输液量根据脱水情况而定。
经上述方法处理, 多数2~3次治愈。
2.2 对于喂饲初乳过晚、胎便延迟排出引起的下
痢, 只要投给助消化药, 如麦芽粉15 g、酵母片6片、胃蛋白酶2 g、陈皮末5 g, 加土霉素4片。一般经1~3次用药即可治愈。
2.3 对于病原微生物引起犊牛下痢的治疗
2.3.1 采用胃肠道抑菌消炎、助消化的办法:
多用土霉素2~3 g、酵母片4 g、胃蛋白酶2 g、麦芽粉15 g, 一次内服, 根据病情1天可用药2~3次。消炎药可内服磺胺脒, 链霉素、氯霉素。除此之外也可以用黄连素、四环素加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点滴。
2.3.2 采用补充血容量, 维护心脏功能, 缓解酸中毒的办法。
根据机体脱水程度, 心脏功能以酸中毒情况决定用药的种类及输液量。眼球下陷无光泽, 可视粘膜发绀, 心跳在120次/min以上的, 静脉压低, 脱水严重的病例, 笔者常采用10%葡萄糖溶液300 m L, 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00~800 m L, 樟脑3~5 m L, 一次静脉点滴。若脱水时间久, 心功能严重衰竭者, 静脉点滴时去掉樟脑, 补加10%氯化钾溶液5~10 m L。对重度的酸中毒病例, 将上方的复方氯化钠溶液改为糖盐水, 并加5%碳酸氢纳50~100 m L。必要时每天可进行两次静脉点滴。
另外也可静脉注射维生素C 10~20 m L, 氢化可地松10~20 m L。这对防止败血症发生很有好处。
2.3.3 高热在41℃以上和具有腹痛的病例, 要考虑应用解热镇痛剂。
2.4 对于胎盘感染的败血型下痢, 直到目前为止尚无良好的治疗方案, 几乎均在发病后24 h内死亡。
3 体会
3.1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犊牛下痢治愈率的关键。
幼畜的抗病力差, 如果发现晚或治疗不及时, 会因机体重度脱水及酸中毒, 心功能减弱和神经系统紊乱而失去治疗意义。另外由于犊牛防御功能不健全, 容易发生败血症和毒血症, 并发肺炎、脑炎、肾炎、腹膜炎及肝脏疾患。
3.2 在治疗过程中用收敛剂应谨慎, 尤其是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犊牛下痢, 严禁使用收敛剂。
因为过早的收敛, 会促进肠内毒素的吸收, 导致患畜死亡。
3.3 对于微生物引起的犊牛下痢, 在症状全部消除后, 应继续用药1~2次, 防止复发。
3.4 犊牛下痢在治疗同时, 必须注意加强护理, 畜舍要保持温暖清洁和通风, 严防犊牛受寒受潮。
当无食欲时不能强迫进食, 当有食欲后, 先要少喂鲜乳, 逐渐增加喂饲乳量。吉
犊牛下痢的诊断与治疗 篇2
1 病因分析
犊牛下痢的发病原因非常复杂, 根据病史可将发病原因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犊牛生后没有及时吃初乳, 胎便不能及时排出, 导致犊牛发生轻度的肠阻塞, 这往往是犊牛腹泻的主要原因。初乳当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和高浓度的重金属盐类, 能起到增强肠道免疫、促进胃肠蠕动和加速胎便排出的作用。初乳饲喂过晚, 胎便排出缓慢, 并且新生犊牛活力弱, 体况不完善, 免疫机能不健全, 这时胎便停留在肠道内异常发酵, 分解产生一些有害物质, 刺激胃肠黏膜引起下痢。
(2) 犊牛圈舍条件差, 环境温度低, 犊牛长时间爬卧于冰凉的水泥地面上, 胃肠受到寒冷刺激, 蠕动加强, 也会引起下痢。
(3) 喂给犊牛品质不良乳汁 (如乳房炎乳) , 或乳汁温度不适宜, 引起犊牛下痢。
(4) 饲养环境卫生不佳, 饮食用具不清洁, 消毒不严, 导致犊牛吃食时将大量病原微生物吃进消化道, 引起发病。
(5) 断奶犊牛没有科学地进行补食, 饲料添加没有逐渐过渡, 犊牛消化机能不能适应断奶饲料, 发生下痢。
(6) 防疫措施不完善, 病原微生物扩散传染引发。气候寒冷等环境因素可诱发本病。
2 临床症状
2.1 消化不良性腹泻
发病初期没有前驱症状而突然发生下痢。全身症状无大变化, 腹围轻度膨胀。排水样酸臭粪便, 粪便中混有消化不完全的凝乳块, 粪便呈乳黄、黄绿色或淡绿色, 排便次数较频。发生腹泻后不久, 迅速出现脱水和内中毒症状。时间久则出现体温下降, 有的可达35℃以下, 末梢冰凉。最后昏睡, 终因机体脱水、自体中毒、心力衰竭而死亡。
2.2 胎便排出迟缓性腹泻
由于初乳饲喂较晚引起, 表现为胎便排出后, 随后排出黄褐色粘稠的糊状稀便, 全身症状较轻, 治疗及时一般不引起死亡。
2.3 病毒性腹泻
主要由轮状病毒和冠状病毒引起。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顿, 厌食, 排黄色或淡黄绿色液状稀便, 严重时呈喷射状水样, 有轻度腹痛。长时间腹泻会导致严重脱水和酸中毒致死。1~7日龄的犊牛容易发生轮状病毒感染, 2~3周龄则多发冠状病毒感染。
2.4 细菌性腹泻主要病原为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
2.4.1 大肠杆菌性下痢
又称之为犊牛白痢, 2~3日龄初生牛犊发病时表现为败血症, 病程短且死亡突然。对于7~20日龄的犊牛, 则发生白痢, 排灰白色稀便。病犊先出现体温升高, 数小时后出现下痢。新生犊牛抵抗力不足或发生消化障碍时, 容易发病。母牛营养不良、运动不足引起乳汁质量不佳, 牛舍不清洁、气候多变等不利因素可促使发病。多发生于冬季舍饲期间, 呈地方性流行, 而放牧季节很少见。
2.4.2 犊牛副伤寒
由沙门氏菌引起犊牛急性胃肠炎。腹泻呈灰黄色或黄色液体。急性病例全身症状明显, 并多伴发肺炎。慢性病例腹泻症状逐渐减轻或停止, 有的呈周期性, 后期常出现关节炎。以1~1.5月龄以后的犊牛最易感, 可通过粪便污染的饲料、饮水和牧草经消化道传染。
2.5 牛球虫病
由艾美尔球虫属引起, 通常为几种球虫混合感染。腹泻的特征为粪便深褐色带血或完全呈血样。多发于春夏秋季节, 尤其是多雨年份。
3 治疗
治疗原则是抑菌消炎、恢复胃肠功能、补充体液、保护心脏、缓解酸中毒和增强机体抵抗力。
对消化不良病例, 主要采取恢复消化功能, 防止继发感染, 配合收敛和补液。恢复消化机能可投喂酵母片4~6片, 胃蛋白酶2g, 陈皮町20m L, 次硝酸铋10片, 混合后内服, 1~3次/d, 同时应用土霉素等抗生素。补液应用糖盐水或林格尔液。
对于胎便排出迟缓引起的下痢, 只采用口服给药即可。
感染性腹泻, 内服抗菌药, 可用氯霉素、土霉素、痢特灵和链霉素等。内服0.5%高锰酸钾水有良好的疗效, 每次高锰酸钾用量为4~8g, 2~3次/d。下痢不止的内服次硝酸铋5~10g或活性炭10~20g。饮欲良好的可口服补液盐, 饮欲不良的可用5%糖盐水或林格尔液静脉补液。
犊牛除球虫外, 其它的一些胃肠道寄生虫也能继发下痢, 所以应当注意牛犊饲养环境卫生, 并及时进行驱虫。
根据临床记录, 我们共治疗犊牛腹泻病例126例, 以感染性下痢为最多, 占45.2%, 饲喂方式不当等导致的消化不良性下痢为28.6%, 饲喂初乳太晚, 胎便排出迟延引起的下痢为9.5%, 其它类型的为16.7%。经治疗后痊愈103头, 治愈率为81.7%, 死亡23头, 占18.3%。
4 体会
4.1 犊牛的抵抗力较弱, 消化机能不健全, 发病后体况变化迅速, 因此对于犊牛下痢要及早发现, 迅速治疗, 否则病程拖延就会因犊牛重度脱水、酸中毒和心功能衰竭而死亡。
4.2 治疗时应当采取恢复消化功能、抗菌消炎、强心补液等综合措施, 但对于感染性腹泻在治疗的早期不应用收敛药, 以免造成毒素滞留于肠道, 加重自体中毒。
仔猪下痢的病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篇3
1 发病原因
1.1 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存在
初生1周龄内的仔猪, 如果母猪乳头受到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污染, 易感仔猪吸吮乳头时, 病原微生物便进入仔猪的消化道。由于此时仔猪的消化道功能还未发育完全, 难以抑制病原微生物在消化道内的繁殖, 再加上细菌毒素刺激消化道黏膜, 引起肠道卡他性炎症, 肠道内容物发酵与腐败后产生大量的气体, 又增加了对肠道的刺激, 使肠道蠕动加剧, 造成吸收功能障碍。根据仔猪排出粪便的颜色可分为红痢、黄痢、白痢, 是由魏氏梭菌和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
1.2 哺乳母猪突然更换饲料
在生产过程中, 往往由于母猪哺乳需要而改喂能量较高的饲料, 仔猪粪便很快出现下痢现象, 这是因为突然给母猪饲喂高能量饲料, 母猪乳汁中的乳脂含量增高, 而仔猪的胃肠道对脂肪的消化率很差, 肠道消化吸收紊乱, 导致仔猪下痢。
1.3 哺乳母猪患病
哺乳母猪患病后, 往往引起体温升高, 造成生理代谢紊乱, 引起乳汁变性, 导致仔猪消化不良, 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 并在肠道中大量繁殖, 致使仔猪肠道发生炎症, 出现下痢。肠道内病原微生物繁殖产生的内毒素被吸收, 出现仔猪吮乳后呕吐, 空肠分泌大量黏液, 造成仔猪脱水。该病以产后1周内的发病最多, 严重时死亡率可达70%以上。
1.4 仔猪受环境应激
在仔猪10~30日龄时, 如果阴雨天时间长, 仔猪极易受凉, 尤其是入秋后, 气候寒冷, 地面凉而又没加垫草, 使仔猪抵抗力下降, 这时可由数种不同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下痢。病猪排出灰白色粪便或灰黄色浆状, 有的呈糊状带有腥臭味的粪便, 迅速消瘦, 此时, 若不及时有效治疗, 可导致死亡, 或造成仔猪发育不良, 生长受阻, 形成僵猪。
1.5 仔猪供水不足
仔猪开食后, 往往食欲很旺盛, 若此时供水不足, 可导致仔猪误食粪尿污水, 被细菌感染, 发生下痢。
1.6 饲料中油脂含量过高, 饲料霉变, 青绿饲料或麸皮比例过大
饲料中油脂含量一定要适中, 如过高, 仔猪的消化机能不健全, 采食后无法消化而造成下痢;霉变饲料本身含有大量毒素, 可导致仔猪消化机能紊乱发生下痢, 青绿饲料过多, 或轻泻料麸皮比例过大, 仔猪难以完全吸收利用, 也可使仔猪下痢。
2 综合防治
按照防重于治的原则, 通常采取“消、免、补、治”等一系列措施, 重防母猪, 早防仔猪, 病原治疗与对症治疗同时并举, 提高仔猪抵抗力。生产中可适当使用抗菌素类药物, 加喂收敛吸附药物;尽量减少应激因素, 增加日粮维生素含量, 可有效提高治愈率。
2.1 彻底消毒, 尽量减少母、仔猪周围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每批仔猪转出时, 应对产仔舍门窗、墙壁、地面等, 先用清水洗涮干净, 再用2.5%烧碱溶液喷洒消毒, 以喷湿为宜, 12 h后冲洗干净。母猪转入产仔舍前3 d用0.5%高锰酸钾溶液喷洒消毒, 以尽可能杀死母仔周围环境中的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母猪产仔后, 应每天清理1次粪尿, 保持产仔舍的干燥与清洁。
2.2 给临产母猪注射疫苗, 早预防母猪, 以使仔猪获得较高水平的被动免疫力
在母猪临产前40 d、15 d, 分别注射仔猪天肠杆菌k88、k99、987p三价灭活苗, 每次每头2 m L, 以增加母体血清和初乳中抗大肠杆菌的抗体。同时, 还要加强对母猪的饲养管理。尽可能保证母猪哺乳期内的健康;给母猪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条件, 夏季注意防暑降温, 冬季做好防寒保暖, 以增强母仔的体质, 保持圈内清洁、干燥、卫生;充分注意母猪饲料, 切忌突然更换, 使母猪能够均匀地分泌出性状优、品质好、数量足的乳汁, 以利于仔猪的消化和吸收;特别注意不能使用普通高能量配比的肉猪饲料来饲喂哺乳母猪, 在配合母猪饲料时, 应限定能量饲料的配比在60%以下, 粗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8%;在仔猪吃初乳之前, 先把母猪乳房和胸腹部洗干净, 并用0.01%高锰酸钾或0.1%新洁而灭溶液消毒, 并挤掉几滴后, 再让仔猪吮乳。
2.3 补给仔猪补铁、补硒增强体质, 提高仔猪抗病能力
笔者认为, 在仔猪3~4日龄时, 肌肉注射富铁力1 m L (1 m L含铁络合物150 mg, 含硒化合物1 mg) , 可增强仔猪体质, 提高仔猪的抗病能力。7日龄起给仔猪补料, 以促进消化器官的发育, 减少白痢的发生;仔猪开食后要供应充足、清洁的饮水。在仔猪一出生时, 就将抗菌药物涂于母猪乳头, 使仔猪在吃奶的同时吃抗菌药, 为防制仔猪肠道菌群失调, 可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0.5%促菌生或其他菌粉制剂, 连续服用, 忌与抗生素同用。
2.4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进行治疗, 其方针是抗菌、消炎、止泻、母仔兼治
仔猪下痢如果早期进行治疗, 治愈率较高;如果治疗太晚, 仔猪就会死于脱水和并发感染。因此, 在临床上要治标治本相结合。
2.4.1在发病初期, 仅出现下痢, 尚有一定食欲, 可在肌肉或皮下注射抗菌药物, 可选用庆大霉素每头每次8万U, 2次/d, 连用2~3 d, 同时, 应用中药“白头翁散”喂产仔母猪。方剂为:白头翁30 g、黄连20 g、秦皮20 g、黄柏20 g、白芍30 g、当归5 g、木香5 g、甘草10 g、木通10 g、瓜蒌10 g。用法是将白头翁散研末, 按1 kg体重1 g计算, 混入药物5倍量的饲料中喂服, 每日早晨喂1次, 连用3 d。
2.4.2在发病中期, 仔猪除下痢外, 食欲废绝, 身体明显消瘦, 有脱水症状, 应在注射抗菌素药物的同时, 进行口服补盐液。方法是:根据猪只的大小, 用胃导管一次投服药液300~1 000 m L, 药液的配置以口服补盐液为基础, 加适量抗菌药物, 也可加入收敛药物, 配合一些葡萄糖和VC等壮补药。
犊牛下痢的防治 篇4
1 病因
1月龄以内的犊牛通常是瘤胃尚未发育, 仅靠真胃进行消化吸收, 胃肠道也比较娇嫩、软弱, 犊牛舔食脏物或吃到被粪尿污染的饲料等, 以及喂奶时脏手触摸口腔, 微生物常可乘机侵入胃肠道而引起下痢。此外, 犊牛瘦弱、体衰、贫血、长期趴卧湿地、腹部受凉、冷雨浇淋以及机体缺乏微量元素硒等时, 也容易发生本病。
2 症状
犊牛排粪次数增加, 开始时排出粘稠稀便, 续而排出水样便, 粪便颜色黄绿或灰黑, 其中常混有絮状或条状粘液和血液, 腥臭味。病犊精神不振、很少吃奶或不吃奶、被毛蓬乱、皮松肉驰、肚腹卷缩、喜趴卧、眼窝塌陷、肠音高郎、时发腹痛、后肢卧底不起、鼻、耳、四肢末端冰凉、在躺卧时常头部侧转、回视腹部、脉搏细弱而快、呼吸快速无力、全身肌肉痉挛、常昏睡不醒、陷于极度衰竭状态。
3 治疗
(1) 发病后, 要加强护理工作。将病犊放入温暖舍中, 所排稀粪要及时清除, 犊舍经常消毒, 多铺柔软干草, 减少奶量1/3或1/2, 奶中加温开水1~2倍, 严重的犊牛, 可停喂2~3次, 饮给少量米汤或温盐水;
(2) 肠道消炎, 可内服土霉素、链霉素0.5~1克, 每天2~3次。或内服磺胺咪片3~5克, 每天3~4次;
(3) 注重对脱水犊牛大量补液1000~2000毫升, 液体组成有生理盐水、5%葡萄糖、10%葡萄糖、碳酸氢钠, 在输液过程中可加10毫升VC和10毫升VB1, 阿莫西林钠每千克体量5~10毫克、地塞米松5~10毫克, 1天1次, 以后逐渐减量, 痊愈为止;
(4) 可用一些偏方进行收敛止泻。如高粱100克, 炒焦, 压为细面, 开水冲调后, 1次灌服, 每天早晚各服1次;桦树皮或柏树皮50克, 炒成黑炭样, 压为细末, 开水冲调后, 1次灌服, 每天早晚各1次, 连用数天。
4 预防
两例犊牛下痢的诊治报告 篇5
1 发病原因
主要是犊牛的管理不当和营养不良等方面的原因。比如出现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以及病毒 (轮状病毒、冠状病毒) 的感染, 维生素A不足, 消化功能紊乱引起免疫力降低等。畜舍不卫生, 阴冷、潮湿、不勤换垫草;雨淋后, 犊牛卧地腹部受凉;舔食牛栏和脏草, 补饲草料不洁或变质;周围环境没有定期清扫、消毒, 均可导致本病发生。乳质量差, 致使犊牛体质弱, 抗病力差, 是致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2 临床症状
犊牛腹泻分为败血型、肠毒血型和肠炎型。
2.1 败血型
精神沉郁, 黏膜出血, 关节肿痛, 有肺炎或脑炎症状, 体温升高到40℃;腹泻, 粪便由淡黄色粥样变为淡灰色水样, 混有血丝和气泡, 恶臭;病初排粪用力, 而后排粪失禁, 高度衰弱, 卧地不起, 急性1~4d死亡, 死亡率达80%~100%。
2.2 肠毒型
病程短促, 一般最急性2~6d死亡。
2.3 肠炎型
多发生在10日龄内的犊牛, 腹泻, 排白色粪便, 后变黄色血便, 3~5d脱水死亡。
3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 病状及剖检变化初步确诊。又采取病牛的新鲜粪便送有关部门进行诊断, 并确诊。
4 病例治疗
4.1 病例1
2011年10月初, 张某饲养的犊牛出生8d, 前1d开始腹泻, 肛门及尾部污染明显, 排黄绿色粘稠稀便。犊牛皮肤弹性明显下降, 但精神状态较好。
治疗用5%葡萄糠80mL, 生理盐水200mL补液, 其中加入诺氟沙星粉针3g装半瓶 (最好现配) , 安钠加1mL, 地塞米松5mL, 10%维生素C 1支。静脉滴注1次/d, 连续2d, 口服磺胺脒20片/d。3d后痊愈。
4.2 病例2
20011年11月初, 杨某所饲养的犊牛出生后20d开始腹泻, 病牛精神沉郁, 鼻唇镜龟裂, 喜卧, 拒食, 排红褐色粪便。发病3d多, 畜主自行治疗无效。
治疗用静滴50%葡萄糖100mL, 复方氯化钠200mL, 防止酸中毒加5%碳酸氢钠100mL, 抗菌消炎用甲砜霉素5mL (625mg) 或庆大霉素, 辅以强心药。1次/d, 连续2d。肌肉注射止血敏10mL, 口服复方氟哌酸, 2次/d, 连用4d痊愈。
5 预防
做好母牛的饲养工作, 保证在妊娠期不掉膘。及时治疗母牛产后疾病, 使母牛有充足、优质的牛乳。犊牛在7~10日龄, 训练其采食干草, 有条件的可在犊牛生后第8天起补喂酸牛乳, 再适量放些优质干草, 供其采食咀嚼, 促进犊牛发育。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畜舍清洁、干燥。光线充足, 勤换垫草。雨天或阴冷天气, 注意犊牛的保暖工作, 防止腹泻的发生。
6 类症鉴别
本病应与犊牛肠型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犊牛轮状病毒病和犊牛消化不良等相区别。
6.1 犊牛肠型大肠杆菌病
类似处是以腹泻、排灰白色粪便为特征, 食欲减退或废绝;不同处是败血症, 几乎都发生在2~3日龄的犊牛, 呈急性败血症状, 有的哺乳停止后数小时内死亡, 有的伴发剧烈腹泻, 1~2d内死亡;肠型发生于1~2周龄的犊牛, 粪便水样或糊状, 酸臭。
6.2 沙门氏菌病
类似处是食欲减退或废绝, 精神不振, 液状粪便, 有时混有粘液或血液。不同处是体温稍高到41℃, 有传染性, 一般5~7d内死亡, 病死率最高可达50%。病程延长时, 腕关节和跗关节可能肿大, 有时有支气管炎和肺炎症状。
6.3犊牛轮状病毒病
类似处是腹泻, 粪便有时含有血液, 腹泻时间长时脱水。精神不振。不同处是有传染性, 多发生于1.5~90日龄的犊牛, 腹泻粪便有时附有肠粘膜及未消化的凝乳块。
6.4 犊牛消化不良
【犊牛下痢的病因及治疗】推荐阅读:
犊牛下痢的诊断与治疗12-16
病因及治疗08-29
痔疮的病因分析及治疗10-03
颈椎病病因及治疗09-01
脂肪肝的病因及治疗05-18
犊牛腹泻的综合治疗11-16
犊牛肺炎的诊断与治疗08-02
中药治疗犊牛慢性腹泻08-21
中西结合治疗犊牛黄疸10-25
犊牛腹泻病的治疗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