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2024-10-03

痔疮的病因分析及治疗(精选7篇)

痔疮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0年2月至2011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痔疮患者收入记录68例, 年龄在25~61岁, 平均在45岁。其中49例男性, 占72.06%;19例女性, 占27.94%。可见痔疮在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

1.2 临床诊断

痔疮分内痔、外痔、混合痔三类[1], 内痔根据病情程度又分为Ⅰ度:便时带血, 便后则自行停止;Ⅱ度:排便时出血且伴有痔核脱出;Ⅲ度:患者平时咳嗽劳累等腹压增高时痔核脱出, 可还纳;Ⅳ度:痔核脱出后不能还纳。所以通过临床表现及视诊即比较容易诊断, 一般经过肛门直肠检查即可确诊, 内痔除Ⅰ度不能在视诊时不能看到, 其他三度都能看到。

1.3 治疗方法

1.3.1 在68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是Ⅰ度内痔, 病情较轻, 通过嘱咐患者多食纤维性食物, 经常热水坐浴有利于肛周局部血液循环, 并适当应用润滑油剂于肛管内注入, 同时要求患者注意休息及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排便后热水清洗, 然后敷用消炎止痛药物, 经过一般治疗, 7例患者不经过手术皆得到很大改善。其余Ⅱ度痔疮患者经过一般治疗效果不明显。

1.3.2 保守治疗方式。对一般治疗不能达到治疗效果的Ⅱ度、Ⅲ度痔疮患者实施注射硬化剂治疗[2], 治疗前先进行清洁灌肠。 (1) 做好准备后患者取右侧卧位, 肛周先以0.5%利多卡因20m L局部麻醉完成后待患者肛门括约肌松弛, 通过肛门镜确定痔核的位置。 (2) 抽取5%石炭酸植物油硬化剂3m L, 缓慢进针, 在痔核上方的粘膜下层内先试探性注入硬化剂少许, 粘膜变白, 将针进一步推进, 在痔块中部进入有抵抗感时回抽无血, 说明进入肌层, 然后将硬化剂推入, 并同时缓慢退针。 (3) 为防止硬化剂注入粘膜层导致不良后果, 在注射硬化剂后对注射部位进行反复揉压按摩以防坏死。注射完一个痔块后再同样方法注射剩下的痔块。 (4) 术后患者注意肛周卫生, 便后勤用温开水清洗, 并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5) 根据病情不同部分患者采用胶圈套扎法进行治疗, 是依据痔的病理机制及其血运情况, 使用牵拉套扎, 先将套扎器套在血管钳上, 在肛门镜的确定的病灶处用血管钳夹住痔的基底部, 然后用另一把血管钳把胶圈牵拉套至痔核根部, 阻断痔的血运而导致其缺血坏死, 最后自行脱离排除后愈合。在施行套扎时可分多次进行, 防止一次套扎引起剧烈疼痛。

2 结果

68例不同程度的痔疮患者通过适当的治疗, 通过保守治疗后56例患者即达到良好治愈效果, 占82.35%, 治疗后出血少, 有肛管损害小, 排便影响小, 治疗方便、经济, 治疗后患者满意, 其中有12例 (17.65%) 重度患者治疗后好转, 部分患者有偶发疼痛。对治愈患者进行随访半年无复发现象及大便不适症状发生。

3 讨论

痔疮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肛肠疾病, 可发病于任何年龄, 其病因与很多因素有关, 长期大便干燥便秘、长时间站立等都可成为其诱发因素, 因为直肠上下静脉丛的血管壁都较薄, 且直肠静脉都没有静脉瓣, 便秘时排便困难腹压增高用力排便等导致肛管内局部静脉扩张, 引起血液淤积, 肛管内静脉曲张从而引发疾病[3], 经过保守治疗, 出血少, 治疗简便, 对肛门括约肌的损害也比手术治疗少, 能够对患者肛门进一步保护原有功能, 尤其对于女性患者, 由于直肠与阴道间隔非常薄弱, 手术治疗很容易引起直肠阴道瘘等并发症, 对于目前有高血压的患者应先控制好血压然后再进行治疗, 并在术中控制血压稳定, 防止治疗后出血, 手术后一周内要给予患者流质食物, 以防止大便干燥使创口进一步撕裂出血, 同时给予患者一定量抗生素防止感染[4]。

摘要:痔是肛肠疾病中非常多见的一种, 很多患者行手术治疗如单纯切除术、激光电灼及血栓外痔剥离术等, 导致出血及术后较长时间肛门疼痛, 对于痔疮治疗, 应遵循保守治疗为主的方针, 手术治疗应在保守治疗不允许或者治疗后效果不好的情况下施行。保守外科治疗常见有注射疗法、胶圈套扎法等, 基本对大部分痔疮治疗效果都很好。目的 为了能使痔疮患者得到更为合适简便的治疗, 减少患者的痛苦及负担。方法 通过对本院自2010年2月以来收入的68例痔疮患者的保守治疗及预后统计, 将其病例资料, 治疗后恢复的情况归纳整理得出结果, 以此探讨痔疮一般治疗的方案选取。结果 68例保守治疗后56例患者即达到良好治愈效果, 占82.35%;12例重度患者治疗后好转, 部分患者有偶发疼痛。结论 对于轻度痔疮不需手术治疗, 通过一般消炎及经常热水洗浴,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便后用温开水擦洗即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Ⅲ、Ⅳ度痔的治疗根据不同病情进行注射疗法和胶圈套扎疗法, 基本都能治愈, 只有极少部分重度患者最后施行手术切除。

关键词:痔,诊断,保守治疗,分度治疗

参考文献

[1]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506-507.

[2]周幸来, 周举.注射疗法[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3]李德祥, 严明忠, 黄为昆.手术治疗痔疮43例临床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 2004, 32 (6) :69.

[4]李俐, 杨聚鹏.45例痔疮术后出血临床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2, 28 (6) :650.

痔疮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2例发生产后痔疮的产妇来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妇产科病房, 均经阴道分娩、产后痔疮直径2.5~4.5cm局部肿痛明显, 年龄20~38岁, 平均 (26.5±4.5) 岁, 产程3.65~15.00h, 平均 (11.5±4.35) h, 新生儿体质量2759~4165g, 平均 (3211.5±11.38) g。其中会阴侧切及裂伤62例。随机将102例分为分为A、B、C两组:每组各34例, 三组产妇的年龄、产程、产次、会阴侧切、新生儿体质量及痔疮直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三组产妇治疗时间均为产后5d内, 分别如下:

1.2.1 A组

采用手法回纳法:产妇取膝胸位, 待胎儿娩出用0.5%碘伏擦洗肛门, 用石蜡油或痔疮膏外涂痔疮表面;用消毒后的右手食指、中指涂抹石蜡油, 轻柔按摩患者水肿组织, 同时嘱患者张口呼气, 要求患者尽量放松腹肌, 同时分开臀部, 将肛管扩大;医护操作人员选择痔疮水肿最轻处开始, 缓慢向肛管内推送, 直至肛门皱褶恢复平整, 最后予以痔疮栓塞肛及痔疮膏外涂, 用丁字绷带固定, 还纳结束。术后嘱产妇卧床休息, 尽量避免屏气用力, 同时给予患者饮食护理指导, 应以流质饮食或者水果、蔬菜粗纤维食物为宜, 减少粪便的形成, 减少大便次数, 减少异物对肛门的刺激, 减轻疼痛, 还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注意不要蹲厕过久和用力排便, 以防大便干结和痔核破裂出血。对于疼痛的护理, 一方面尽可能的给产妇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 使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情绪, 同时采用听音乐、看喜剧视频等形式尽量分散患者的对疼痛的注意力, 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以及良好的情绪可使痛阈降低[2,3], 此外指导产妇哺乳时采取卧位, 避免坐位时压迫肛周加重疼痛, 疼痛因受心理、社会、环境、休息、睡眠、活动等诸多因素影响, 因此我们要针对不同的个体差异实施不同的个体化护理。

1.2.2 B组

采用硫酸镁湿热敷法:用50%硫酸镁溶液浸湿的纱布敷于痔疮处, 并在距会阴15cm处使用红外线照射15min, 间隔1h, 再采用同样方法50%硫酸镁湿热敷加红外线照射15min, 每天6次。同时给予患者疼痛、饮食、排便等个体化护理指导, 具体方法同A组。

1.2.3 C组

采用痔疮膏外涂法:对产妇痔疮表面采用马应龙痔疮膏外涂, 每天3次, 同时给予患者疼痛、饮食、排便等个体化护理指导, 具体方法同A、B两组。

1.3 疗效判断标准[4]

①显效:治疗后2d内疼痛明显好转, 痔疮肿胀消退面积≥80%;②好转:治疗后2~4d疼痛明显减轻, 痔疮肿胀消退面积≥50%;③无效:患者在治疗5d后疼痛、肿胀稍有缓解, 但临床效果不明显。以显效和好转合计为有效计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 数据采用率、等级资料秩和检验统计方法。

2 结果

采用手法回纳的A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100%, 2d内显效率为71.43%;采用硫酸镁湿热敷的B组总有效率为78.57%, 2d内显效率为39.29%, 采用痔疮膏外涂的C组总有效率为为75.00%, 2d内显效率为35.71%, A组与B组、A组与C组产妇的临床总有效率、2d内显效率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B组与C组产妇的临床总有效率、2d内显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见表1。

注:本文只比较三种治疗方法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 显效率是治疗2d内各组显效例数除以各组总例数34例得出, 总有效率的计算是以各组显效和好转例数除以各组总例数34例得出

3 讨论

本文采用手法回纳法等三种方法用于产后痔疮的临床效果观察, 结果显示采用手法回纳的A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100%, 2d内显效率为71.43%;采用硫酸镁湿热敷的B组总有效率为78.57%, 2d内显效率为39.29%;采用痔疮膏外涂的C组总有效率为为75.00%, 2d内显效率为35.71%, 且采用手法回纳治疗后的A组的临床总有效率、2d内显效率大大优于B组、C组产妇,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了手法回纳起效迅速、治疗效果明显, 明显增加了产妇舒适度, 减轻了疼痛。硫酸镁中镁离子能使毛细血管扩张, 纠正组织的缺血、缺氧, 促进痔水分的吸收, 增加白细胞的吞噬功能, 能起到消除炎症、减轻疼痛的作用;热敷本身也能够减轻疼痛。因此, 产后痔疮采用50%硫酸镁局部湿热敷, 可以消炎、去肿、止痛, 但本文结果显示, 硫酸镁湿热敷的效果并不理想, 究其原因可能在于本文选取的患者痔疮直径较大, 肛门括约肌夹持导致痔疮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所以疗效不理想。单独痔疮膏外涂痔疮局部, 虽有消炎、去肿、止痛的功能, 但不能解除嵌顿, 只起到治标而不治本的作用, 结合国内有关文献[5], 我们认为可能跟痔疮直径较大, 造成肛门括约肌夹持导致痔疮局部痔疮静脉回流受阻, 但动脉血却不断输入, 以至于使脱出的内痔充血, 体积不但没有缩小反而不断增大有关, 因此使用单纯的痔疮膏外涂治疗产后直径较大的痔疮效果也并不理想。

疼痛是痔疮的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6], 产后痔疮, 特别是水肿明显、直径较大的痔疮, 给产妇带来很大的痛苦和不适, 其造成的疼痛程度甚至超过了会阴切口的疼痛, 疼痛已经成为第五大生命体征, 而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作用正日益凸显, 良好的护理是缓解疼痛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措施[7], 同时还可以大大减少患者的疼痛以及由痔疮肿痛引起的产妇行动不便、排尿困难和子宫复旧等一系列问题, 此外, 给予产后痔疮患者正确的饮食、排便、心理护理指导, 对于保障产后痔疮产妇尽快康复也非常重要, 本文采用的以上护理措施, 能够充分体现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人性化关怀, 降低患者的焦虑值[8], 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三种常用方法治疗产后痔疮及护理的临床效果, 旨在旨在探寻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和护理对策, 以此减轻产妇的痛苦, 促进其尽快康复。方法 随机选择102例发生产后痔疮且痔疮直径≥2.5cm的产妇, 分为A、B、C两组:每组各34例, A组采用手法回纳法痔疮结合外涂痔疮膏, B组不还纳, 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 C组不还纳, 采用痔疮膏外涂痔疮表面。结果 采用手法回纳的A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100%, 2d内显效率为71.43%;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的B组总有效率为78.57%, 2d内显效率为39.29%;采用痔疮膏外涂的C组总有效率为为75.00%, 2d内显效率为35.71%A组与B组、C组产妇的临床疗效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B组与C组产妇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三种常用方法治疗产后痔疮及护理的临床患者满意度增加总有效率均在75.00%以上, 但手法回纳法的临床疗效 (特别对于直径较大的痔疮疗效) 明显优于不还纳、单独采用痔疮膏外涂和50%硫酸镁湿热敷的其他两组, 同时又因为具有起效快、操作简单等优点, 减轻了产妇的痛苦, 也大大提高了对产妇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产后,痔疮,手法回纳,痔疮膏,硫酸镁,湿热敷,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徐福.雷夫奴尔液坐浴治疗产后痔疮[J].现代护理, 2001, 7 (5) :52-53.

[2]黄惠琴, 陈德琴, 顾晓鸣.痔疾洗液对痔疮术后症状的改善作用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07, 21 (11B) :2955-2956.

[3]曾桂珍, 包年香, 叶红萍.冷水与热中药交替坐浴配合辨证施治痔的疗效观察[J].护理研究, 2006, 20 (4C) :1072-1073.

[4]曾秀华, 许清华, 黄莎.产后痔疮手法回纳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 2010, 7 (28) :282-0283.

[5]宣婉茹, 杨迪琼, 应彩仙.手法回纳用于产后痔疮护理的疗效[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 25 (4A) :56-57.

[6]邱美宁.坐浴时排便对缓解混合痔患者术后排便疼痛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23) :123-124.

[7]赵继军.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5, 12 (2) :188.

慢性咳嗽的病因及治疗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从2008—2010年共收治慢性咳嗽患者200例,其中,男102例,女98例,年龄13~65岁,咳嗽时间2~20个月,通过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确诊为慢性咳嗽患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刺激性干咳,并且患者的咳嗽通常比较厉害,夜间咳嗽为重要的特征,而且遇到冷空气、灰尘或者油烟以及患者出现等很容易引起咳嗽。

1.2 方法

在对所有患者临床治疗的过程中,经过仔细的询问患者病史、然后进行体格检查和摄胸片的检查,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鼻旁窦X线片、诱导痰细胞分析、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以及纤维胃镜的检查,然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进行诊断治疗。

1.3 诊断

对所有患者进行诊断之后,根据患者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咳嗽变异性哮喘,应该使患者口服支气管扩张剂如氨茶碱进行治疗,鼻炎或者鼻窦炎患者采用组胺H1受体拮抗剂或者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对于胃食管反流引起的慢性咳嗽应该进行抗反流治疗,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洛赛克或者调解患者的睡眠体位、饮食等。

2 结果

2.1 通过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诊断出导致慢性咳嗽病因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呼吸系统外疾病69例(34.5%),鼻炎/鼻窦炎41例(20.5%),胃食管反流31例(15.5%),咳嗽变异性哮喘29例(14.5%),慢性咽炎24例(12%),感染后咳嗽18例(9%),病因未明12例(6%)。

2.2 治疗结果

痊愈125,占62.5%,显效34例,占17%;有效26例,占比例13%,无效11例,占5%。

3 讨论

慢性咳嗽的病因有很多种,不同的地区、国家年龄等导致的病因也有所不同,并且慢性咳嗽很容易导致鼻窍不利、清浊不分以及邪郁气阻,同时也是很多疾病的临床症状,特别是对于胸部X线见车的过程中没有异常的慢性的咳嗽,很容易造成误诊的情况发生,所以在进行诊断的时候,应该仔细检查慢性咳嗽的病因,从而减少误诊的情况,因此在对慢性咳嗽进行诊断治疗的过程中,提高医师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1,2,3,4]。

本研究主要通过对200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发现,导致慢性咳嗽的病因主要有:鼻炎/鼻窦炎、慢性咽炎、胃食管反流、感染后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以及呼吸系统外疾病等,但是常见的病因主要是由于呼吸道疾病造成的。所以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只有针对特异病因予以足够强的治疗,患者慢性咳嗽才能痊愈或者明显减轻。总之,在临床诊断以及治疗的过程中,临床医师应该注重慢性咳嗽病因的诊断,然后根据患者不同的病因,采取有效地诊断方法,并且应该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从而使慢性咳嗽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随着慢性咳嗽的认识和病因的分析,随着医学技术和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对慢性咳嗽疾病不断分析研究,不断提高对慢性咳嗽疾病的治疗方法,从而提高慢性咳嗽疾病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使患者能够早日康复。

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咳嗽的病因与治疗。方法 对200例我院慢性咳嗽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对于不同的患者采用特异性治疗。结果 通过对200例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和特异性治疗,痊愈125例,占62.5%;显效34例,占17%;有效26例,占13%,无效11例,占5%。结论 慢性咳嗽病因复杂,并且并发症多,予以特异性治疗效果好,但是明确病因是治疗的关键。

关键词:咳嗽,病因,治疗

参考文献

[1]徐胜丽,杨光胜,杨再群.慢性咳嗽病因及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08,27(14):14-15.

[2]程程.120例慢性咳嗽的中医治疗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4):95-96.

[3]高鹏,张丽娜,兰烨.慢性咳嗽病因分析及诊治体会[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6):14-15.

肉鸡腺胃炎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篇4

1 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不振, 羽毛松乱, 无光泽, 缩颈闭眼嗜眠, 机体消瘦, 部分鸡下痢, 排灰白色或黄绿色粪便。典型病状是采食量下降, 与正常采食量相差50%, 粪便带有大量未消化的玉米颗粒, 粪便含水量增多。

2 剖检变化

解剖可见腺胃肿胀、充血出血;乳头水肿、基部呈粉红色, 周边出血;指压有暗灰色液体流出;后期乳头溃疡、凹陷、消失。肌胃瘪缩, 肌肉松弛。肠道黏膜脱落并充满未消化的饲料, 后期肠道空虚。胸腺、胰腺、法氏囊严重萎缩, 部分病鸡肾肿大、贫血, 有尿酸盐。有细菌病继发感染时, 肝肿大、有坏死点。

3 病因分析

3.1 病毒诱发腺胃炎

新城疫、鸡痘、支气管炎等病毒是诱发腺胃炎的重要原因。

3.2 病原微生物诱发腺胃炎

致病性大肠杆菌、支原体、真菌, 都会导致腺胃炎的发生。但大多数与病毒混合发生。

3.3 其他诱因

3.3.1 饲料中的有害因素

日粮中所含的生物胺, 日粮原料如受细菌分解的鱼粉、豆粕、维生素预混料、脂肪、禽肉粉和肉骨粉等含有高水平的生物胺, 这些生物胺对机体有毒害作用。

3.3.2 饲料营养成份

饲料营养不平衡, 蛋白低、维生素缺乏等都是该病的诱因。

3.3.3 霉菌毒素

镰孢霉菌产生的T2毒素具有腐蚀性, 可造成腺胃、肌胃和羽毛上皮黏膜坏死;桔霉素是一种肾毒素, 能使肌胃出现裂痕;卵孢毒素也能使肌胃、腺胃相连接的峡部环状面变大、坏死, 黏膜被假膜性渗出物覆盖;圆弧酸可造成腺胃、肌胃、肝脏和脾脏损伤, 腺胃肿大, 黏膜增生, 溃疡变厚, 肌胃黏膜出现坏死。

4 防治措施及用药体会

4.1 防治措施

针对主要病原进行相应的免疫接种, 有助于将该病发病率控制在最低。同时要控制日粮中各种霉菌、真菌及其毒素对鸡群造成的各种危害, 此外日粮中的生物源性氨基酸, 包括组胺、组氨酸、尸胺等的控制也是降低鸡腺胃炎发生的有效措施。

4.2 用药体会

4.2.1 增加胃肠动力增加采食量

复合B族维生素可以促进胃肠的蠕动, 增强肝脏的排毒功能, 促进消化腺的分泌, 从而提高采食量、提高饲料转化率, 快速消除料便。

4.2.2 开胃润肠促进吸收

功能激活剂可快速激活胃肠功能, 激活腺胃上皮细胞, 迅速增强食欲, 提高采食量和抗病能力。

4.2.3 修复腺胃的溃疡灶恢复分泌功能

西咪替丁能够明显抑制胃酸分泌, 具有较强的黏膜修复作用, 对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腺胃溃疡和上消化道出血等有很好的疗效。

4.2.4 中和胃酸修复黏膜促进生长

硫氰酸红霉素能够中和胃酸、促进黏膜修复, 从而对腺胃、肌胃的溃疡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同时能直接促进蛋白合成、促进促生长激素的分泌, 从而达到促生长的作用。

4.2.5 抗病毒提升免疫力

胸腺肽可提升免疫力、解除免疫抑制、治疗免疫缺陷、抗病毒、诱导T细胞分化成熟、增强细胞因子的生成和B细胞的抗体应答, 并能促进大颗粒淋巴细胞产生IL-2, 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 通过快速提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 达到抗病毒的作用。

4.2.6 消炎杀菌控制继发感染

痔疮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篇5

关键词:PPH,外剥内扎术,痔疮,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痔疮是胃肠外科最为常见的肛肠疾病。在基层医院最为常见的痔疮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 伴随出血、疼痛、瘙痒、排便习惯改变, 门诊就诊常常给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带来一定的影响, 需要积极治疗, 而基层医院最常开展的手术包括PPH (procedure for prolapsed and haemorrhoids, PPH) 和痔核外剥内扎术。总结近5年来以上两种手术方式的远近期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8月-2010年3月收治的238例环状混合痔患者, 最常见症状分为肛门肿物突出、异物感、便血、局部瘙痒、肛门坠胀不适、排便习惯改变等。根据症状分为PPH组和外剥内扎术组, 患者均知情同意。PPH组总共136例, 均为Ⅲ度以上混合痔, 男76例, 女60例, 年龄最大62岁, 最小18岁, 平均 (38±6) 岁;病程最长22年, 最短1年, 平均 (12±2) 年。合并高血压12例, 糖尿病10例, 有便秘史22例, 便血55例, 肛门肿物突出不能自行回纳12例。外剥内扎组102例, 男67例, 女35例, 年龄最大67岁, 最小19岁, 平均 (37±5) 岁;病程最长23年, 最短2年, 平均 (10±3) 年。合并高血压8例, 糖尿病15例, 单纯内痔23例, 外痔明显者或血栓性外痔34例, 混合痔单≤Ⅱ度55例, 患者意愿要求单纯外剥内扎术治疗。两组患者合并疾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临床症状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均给予口服泻药清空肠道, 术前2 d予进半流质食物。

1.2.1 PPH组 常规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后取折刀位, 扩肛可容四指, 仔细观察痔核的大小、分布、是否出血、是否肛门狭窄及黏膜脱垂。 (1) 置入扩肛器, 将内芯拔出, 四针固定于肛门外, 探查齿状线位置。根据痔核的大小及分布情况, 避免损伤齿状线, 为患者设计荷包缝合的位置及方向。 (2) 置入半窥肛镜, 在距离齿状线约2~4 cm位置进行荷包缝合, 缝合前可指探血管波动, 缝合直肠黏膜, 不深于黏膜下层, 可采用缝合后摇动指针器鉴别, 同时前壁注意勿损伤阴道或尿道, 保证缝合完整, 于第一针缝合处对角线处防止7号丝线用于固定吻合器, 暂不收紧荷包缝合线。 (3) 退出半窥肛镜, 探查荷包缝合的实际位置, 置入涂抹石蜡油的吻合器, 吻合器处于最大限度地张开状态, 将扩张器放入到直肠内, 确认完整置入吻合器头并超过荷包缝合圈, 拉紧荷包缝合线, 多结固定可靠, 此处注意防止缝合线过紧打断。 (4) 引出结扎线至肛门外, 用力牵引结扎线, 旋紧吻合器, 直至红色指针到近底。压迫时间约20~30 s, 击发, 松开吻合器, 检查吻合器头部两圈完整并仔细检查有无异常黏膜。 (5) 术后常规探查吻合圈完整及出血, 必要时加固缝针止血, 手术时间大约20 min。视情况行外痔切除术或肛缘皮赘切除。

1.2.2外剥内扎组 局部浸润麻醉扩肛, 局麻状态下扩肛效果差, 可只允许2指即可。原则上须保留3条及其以上的肛管皮桥、黏膜桥。应为痔核表面自然凹陷, 并均匀分布处。结扎痔上动脉, 梭形切开皮肤及黏膜, 保留正常上皮, 分离到齿线上方, 钳夹基底部, 电刀或丝线结扎, 并切除多余痔组织。切除面完整, 勿过深, 止血可靠。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手术有效评估, 治愈:5年内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 未见出血, 肿物突出等症状;缓解:症状明显减轻, 体征基本消失, 但门诊复诊见肿胀, 偶有局部突出;无效: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治疗有效率= (治愈例数+缓解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PPH组患者手术后治愈132例, 无效4例, 治疗有效率为97%;外剥内扎组治愈16例, 缓解77例, 无效9例, 治疗有效率为91%,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PH组患者手术时间与外剥内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住院费用镇痛泵使用均高于外剥内扎组, 术后活动时间、伤口不适感时间较短,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并发症中, 两组均未出现肛门狭窄、大小便控制及损伤肠壁, 而外剥内扎组术后出血、肛门水肿疼痛及术后复发均高于PPH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和表2。

3 讨论

痔疮是常见病、多发病。1975年Thomson[1]首次提出, 痔不是病, 是人人皆有的正常解剖结构, 并强调痔不应当切除, 除非有明确的手术指征。目前已达成共识, 只对有症状的痔进行干预治疗。手术目的以消除症状为主。1998年Longo[2]提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proeedure for prolapsed and hemorrhoids, PPH) 治疗痔病。2000年6月PPH由新加坡学者介绍到上海, 2000年7月, 我国教授首次将PPH术应用于痔的临床治疗[3,4]。2004年我国学者总结RCT文献评价, PPH在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肛门分泌物, 患者满意度等有效性方面有一定优势[5,6,7,8,9,10,11]。长期以来, 基层医院以单纯的外剥内扎术治疗, 手术简单, 开展时间长, 技术较成熟, 效果好。近十余年逐步开展PPH术, 不管何种手术方式, 原则为尽可能保留肛垫, 消除症状, 使重新复位并固定在原来位置, 必须保留齿状线, 减少引起肛管狭窄及结构损伤, 保护肛门功能, 阻断血供, 减少复发。

混合痔指由齿状线上下同一方位的直肠 (痔上静脉丛) 和肛门 (痔下静脉丛) 静脉丛扩张、屈曲、相互吻合, 括约肌间沟消失, 使上下形成一整体。一般患者会同时存在内痔和外痔的症状, 以出血和垂脱最为常见, 属于病情较重的一类痔疮[12,13]。

本院从10年前开始实施PPH术, 作为基层医院, 此种手术的实施给基层百姓带来新的希望。PPH手术是环形切除直肠黏膜, 并于此状线上完成吻合, 促使肛垫上提, 复位, 保留正常解剖结构的同时, 完整切除脱垂黏膜, 视情况行肛缘皮赘切除术或外痔切除, 肛缘皮赘切除整形外加PPH手术可使许多混合痔得到更好的治疗[14,15]。从本手术结果分析, PPH组患者手术后治疗有效率为97%, 复发2例, 主要为老年女性, 肛门松弛, 在提肛肌萎缩前提下, 复发的概率增大。而外剥内扎组治疗有效率为91%,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明外剥内扎手术方式落后, 有效率明显差于PPH组。此外, 两组手术时间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PPH手术时间并未见延长, 但是PPH组术后活动时间较外剥内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PH组住院费用、镇痛泵使用居高,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住院费用基本属基本医疗保险范围, 个人支付比例并无差异。镇痛泵使用与患者要求有关。并发症中, 两组均未出现肛门狭窄、大小便控制及损伤肠壁, 表明两组安全性一致, 而外剥内扎组术后出血、肛门水肿疼痛及术后复发均高于PPH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外剥内扎组手术即使操作简单, 仍然会导致患者出现术后不适, 比例居高。从以上结果显示, 在手术治疗混合痔过程中使用PPH手术的效果更好, 术后肛门功能影响小, 无肛门失禁及大小便功能障碍, 安全可靠, 复发率极低。有利于基层工作的开展。并且有学者认为痔上血管结扎加外剥内扎优于单纯外剥内扎术[16]。但是, PPH手术有明显适应证, 小于Ⅱ度者使用该术式属于适应证过宽, 所以基层医院仍广泛开展外剥内扎术, 与经济及患者手术目的有关, 且治疗费用较低, 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鸡肠毒综合症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篇6

1 流行特点

本病多发生于30~40日龄的商品肉鸡, 其他日龄也可以发生, 但症状要轻些, 最早可见7~10日龄的肉鸡发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多发生于炎热、气候变化异常、昼夜温差变化较大的夏秋季节, 夏季属于高发期, 特别是高温高湿时发病率较高;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湿度大、卫生条件差的鸡群多发生本病, 且症状较严重, 治疗效果也较差;饲喂富含高蛋白、高能量、维生素等营养全面的优质饲料的肉鸡群发生本病的几率较大, 症状也较严重, 反之则相反;小鸡比大鸡发病率高, 肉鸡比蛋鸡发病率高, 地面平养比网上养殖发病率和死亡率要高。

2 临床症状

鸡肠毒综合症初期, 鸡群无明显变化, 只是表现少量糊状黑色粪便, 鸡粪便变稀, 粪便中含水率增高或鸡粪变粗, 粪便中含有未消化的饲料。随着时间延长, 鸡粪颜色变淡, 变黄 (浅黄色) , 甚至乳白色, 此时鸡粪中可见大量未消化的饲料。病程再继续发展, 可见大量的鸡粪外粘附着肠粘膜和排西红柿样粪便, 个别严重的鸡群, 出现排水便, 此时可见鸡羽毛蓬乱, 精神萎靡, 懒动发呆。出现饲料便时鸡采食异常升高;出现西红柿样粪便, 采食量则下降5%~10%, 或采食量停滞不前, 此时鸡群兴奋, 死淘率高。

3 病理变化

发病早期, 十二指肠段、空肠的卵黄蒂之前部分黏膜增厚, 颜色变浅, 呈灰白色, 像一层厚厚的麸皮, 极易剥离;肠黏膜增厚的同时, 肠壁也增厚;肠腔空虚, 内容物较少, 有的肠腔内没有内容物, 有的内容物为尚未消化的饲料。此病发展到中后期, 肠壁变薄, 黏膜脱落, 肠内容物呈蛋清样或粘脓样, 个别鸡群表现得特别严重, 肠黏膜几乎完全脱落崩解, 肠壁菲薄, 肠内容物呈血色蛋清样或粘脓样、柿子样, 其它脏器未见明显病理变化。

4 发病原因

4.1 小肠球虫、细菌病和病毒病的混合感染:

小肠球虫寄生于肠道黏膜细胞内, 由于球虫的繁殖可消耗宿主细胞内大量氧气, 致使肠道内pH值受到严重影响, 有益菌减少, 有害菌 (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大量繁殖, 肠黏膜肿胀、增厚, 上皮细胞大量崩解, 导致肠管分泌和吸收功能下降。部分鸡只出现饲料转化率降低、生长速度减慢、生产性能下降等现象。

4.2 肠道内环境的变化

由于肠道内容物pH值的下降, 会使各种消化酶消化功能降低, 导致饲料消化不良;另外, pH值下降会使肠道蠕动加快加强, 消化液排出增多, 这就缩短了饲料通过消化道的时间, 使饲料消化时间减少, 导致消化不良。由于肠蠕动加快, 胆囊分泌的胆汁迅速从肠道排出, 与未消化的饲料混合在一起, 形成略带浅黄色的特征性粪便。

4.3 饲料中维生素、能量和蛋白质的影响

在实际临床中发现, 饲料营养越丰富, 鸡只发病率越高, 症状也越严重, 而品质较低的饲料相对发病率较低。这是因为, 在球虫与细菌的混合感染中, 大量的能量、蛋白质和部分维生素为之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使之大量繁殖, 导致症状加重。

4.4 电解质大量丢失

该病发生过程中, 球虫和细菌大量快速繁殖, 使鸡只消化不良, 肠道吸收障碍, 电解质吸收减少;同时, 由于大量的肠黏膜细胞迅速破坏, 使电解质大量丢失, 出现生理生化障碍, 特别是钾离子的大量丢失, 会导致心脏的兴奋性过度增强, 是肉鸡猝死症发病率明显增多的原因之一。

4.5 自体中毒

发病过程中, 肠上皮细胞大量破裂, 在细菌的作用下, 发生腐败分解;再加上虫体死亡、崩解等产生的大量有毒物质, 被机体吸收后发生自体中毒, 从而在临床上出现先兴奋不安, 后瘫软昏迷衰竭死亡的情况。

5 发病机理

本病的发病机理是由于感染了球虫和细菌等病, 引起小肠黏膜发炎, 导致肠壁出现肿胀、增厚、出血等表现, 继而引起大量的黏膜上皮细胞崩解、脱落、坏死, 使肠道的腺体分泌和吸收功能下降, 引起营养缺乏、饲料转化率降低、生长速度下降;另一方面, 因为球虫等病原的大量繁殖可引起肠道炎症, 使黏膜上皮细胞崩解脱落, 同时也消耗了养分而造成皮下厌氧环境, 使随饲料进入的魏氏梭菌等厌氧菌感染加快, 繁殖能力增强, 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外毒素, 进一步引起肠道发生损伤, 并引起中毒;另外, 由于大肠杆菌等肠道菌和病毒的继发感染, 使毒素产生增加, 从而导致病鸡出现兴奋、疯跑、中毒加深, 继而引起精神沉郁、昏迷、瘫痪、头颈震颤等神经症状。

6 防控措施

6.1 加强饲养管理和日常的卫生消毒工作, 勤换垫料, 减低饲养密度, 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刺激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篇7

关键词: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因分析,治疗方法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最容易患上的繁殖障碍性疾病, 发病率较高, 一般慢性发病, 所以人们经常会忽略这种疾病, 从而给奶牛养殖户带来巨大的利益损耗, 是对奶牛养殖业影响较大的疾病之一。因此, 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病理及治疗用药的研究意义重大。

1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危害及病因

1.1 子宫内膜炎的危害

子宫内膜炎一般在母牛生产后发病, 虽然不会导致死亡但发病的概率很大, 对奶牛的繁殖和生产性能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导致奶牛生殖能力降低、牛奶产量减少。此外抗生素治疗会导致牛奶废弃, 给养殖户带来了极大的利益损耗。

1.2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因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因可能是由于胎衣滞留, 这是母牛子宫内膜产生炎症的重要因素之一。胎衣滞留脱落不干净时会发生胎衣腐败, 如果手术剥离可能伤害子宫内膜, 这些都为外源细菌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如果对奶牛人工授精过程中操作不合理可能对子宫内膜造成伤害, 比如输精的次数太多, 人工授精或阴道检查时输精器未消毒、奶牛外阴部和人的手臂未消毒或者消毒不彻底等都会导致细菌进入子宫内膜进而发生炎症。如果奶牛的饮食结构不合理, 营养不均衡, 激素用量过度会造成奶牛营养失衡, 免疫力降低, 子宫弹性下降使得子宫内膜炎发病的概率大大提升。细菌的感染是造成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重要因素。养殖业主如果忽略了消毒环节, 使奶牛的生活环境致病菌数量加大, 特别是产房和牛舍的细菌加大了奶牛产后感染的几率。兽医和饲养员在接生奶牛时消毒不彻底、操作不规范使得产道感染细菌, 进而感染子宫内膜炎。此外, 如果奶牛患有其他疾病而没有及时治疗也可能引发子宫内膜炎。

2 子宫内膜炎的感染途径与诊断

2.1 外源性感染途径

顾名思义外源性感染即外部的病原细菌通过阴道和子宫颈进入子宫内而造成的感染。胎衣滞留、难产、产后子宫颈未闭合、输精次数频繁、接生时器械、人手及奶牛外阴部消毒不彻底等都会成为病原细菌侵入子宫内部的机会。其中胎衣滞留是引发子宫内膜炎的重要原因。

2.2 内源性感染途径

与外源性感染相反, 内源性感染即奶牛体内的病原细菌在奶牛的子宫或者产道受到伤害、产后抵抗力下降时, 快速繁殖并通过淋巴和血液侵入子宫内膜使奶牛发病的过程。

2.3 子宫内膜炎的诊断

临床诊断奶牛的子宫内膜炎需要检查子宫的形状、分泌物的颜色、气味和粘稠度等物理性质, 这些性质是临床诊断奶牛子宫内膜炎病症的关键症状。经验丰富的兽医能依据病牛阴道分泌物的物理性状和子宫的形状来判别, 如患病的奶牛会从阴道内分泌过量的粘性物质。辅助诊断子宫内膜炎时只进行临床检查很难确诊, 必需进行一些辅助的手段来帮助诊断。常见的辅助诊断方法有子宫内膜活检测、子宫颈口分泌物的白细胞检测、硝酸银检测法等。但是这些辅助手段需要有相应的试剂和机器设备。

3 子宫内膜炎的治疗

3.1 治疗的基本原则

治疗奶牛的子宫内膜炎时要遵循以下原则:加快子宫内膜炎分泌物的排出, 预防和减少子宫部位的感染, 加强奶牛的免疫力, 增强奶牛子宫的自净作用。

3.2 冲洗子宫治疗

冲洗子宫疗法是治疗子宫内膜炎的有效方法。治疗步骤是清洁子宫, 消除炎症, 通过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达到清洁子宫效果, 定期清洁, 每次都要重复冲洗直到回流液不变色即可。

3.3 子宫内药物灌注治疗

子宫内药物灌注治疗方法是在完成子宫清洁后的善后治疗, 在清洁掉子宫内膜炎分泌物的前提下, 运用抗菌素和防腐剂等药剂对子宫进行善后治疗, 达到消炎、抗菌的效果, 这种方法的成效一般会比较好。

3.4 全身疗法

当子宫内膜炎和一些别的产后病症同时出现时, 一般需要进行全身性的治疗, 特别是内膜明显化脓和子宫内脓性分泌物量较大时, 应该大量使用抗菌素, 并相应的药物保持奶牛体内的酸碱平衡, 预防奶牛体液酸碱失衡。

3.5 激素配合治疗

治疗子宫内膜炎的过程中, 不仅要对内清除炎症, 还要通过奶牛内外环境的优化来提升子宫的抗菌能力。所以, 在炎症开始好转时, 应适时为奶牛注射细胞增生的药剂, 使子宫炎症彻底清除。

4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我国的奶牛养殖业也在不断的进步, 在解决掉一些旧问题的同时, 新的问题又会不断的涌现出来, 这就是在向人类的智慧发出挑战。我们只有针对问题不断的去研究相应的对策, 采取相应的措施奶牛养殖业才能有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树臣, 等.子宫内膜炎奶牛子宫中几种因子的变化[J].中国兽医杂志, 2013, 253.

上一篇:食品安全检测综合实习论文下一篇:射频卡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