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套扎手术记录(共6篇)
痔疮套扎手术记录 篇1
六、痔疮套扎吻合器手术患者的护理常规
(一)评估要点:
(1)工作是否经常站立或坐着,饮食习惯, 是否经常便秘,有无造成腹内压增高及肛腺及肛周感染等疾病。(2)病情评估 1)生命体征
2)排便时有无疼痛及排便困难,大便是否带鲜血或便后滴血、喷血、有无黏液、便血量、发作次数等。3)有无头晕、眼花、乏力等贫血症状。
4)肛门有无肿块脱出,能否自行回纳或用手推回,有无肿块嵌顿史。5)肛门皮肤有无瘙痒,疼痛。6)直肠指检,内镜等检查结果。(3)对痔的认知度及心理承受能力。(4)自理能力。
(二)护理措施:
(1)按围手术期病人一般护理措施。(2)术前护理:
1)贫血体弱者,协助完成术前检查,防止排便或坐浴时晕倒受伤。2)保持大便通畅,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脂类及粗纤维食物,避免饮酒。
3)内痔脱垂,不能复位并有水肿及感染者:用1:5000高锰酸钾温开水坐浴,局部涂痔疮膏,用手法将其还纳,嘱其卧床休息。
4)术前每晚用1:5000高锰酸钾液温开水(43-46℃,3000ml)坐浴,每次20分钟,2-3次/天,并清洁肛门及会阴部。
5)给予高蛋白饮食,术前3天流食,并口服肠道杀菌剂,预防感染,术前1天口服缓泻药物。
6)术前一天晚清洁灌肠,肛管应缓慢插入,以免引起痔出血。7)准备手术区域皮肤,保持肛门皮肤清洁,女性已婚病人术前冲洗阴道。
(3)术后护理:
1)按椎管内麻醉病人护理要点。
2)术后定时监测血压,心律,脉搏,呼吸的变化,如发现病人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昏,心悸,脉细速等内出血的症状,立即通知医生,用消毒凡士林纱布堵塞肛门压迫出血,并做好输血的准备。病情平稳,给予半卧位。
3)术后观察病人有无腹胀,尿潴留、排尿困难,经诱导无效时给予导尿、必要时留置导尿。
4)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并在术后首次排便之前再给一次。5)术后第一天进流质饮食,2-3天改为无渣或少渣饮食。6)术后48小时口服阿片酊,减少肠蠕动,尽量不排便以保证手术切口的愈合。
7)术后每次排便或换药前均用1:5000高猛酸钾溶液坐浴,坐浴后用凡士林油纱覆盖及再用纱垫盖好并固定。
8)观察病人有无排便困难,大便变细或大便失禁等肛门括约肌松驰
现象。为防止肛门狭窄,术后5-10天内可用示指扩肛,每天1次。鼓励病人有便意时,尽快排便,括约肌松驰者,指导其3天后进行肛门收缩,舒张远动。
(三)健康指导:
(1)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以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禁止饮酒及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排便时间延长。
(3)出现便秘时,应增加粗纤维食物,必要时口服适量蜂蜜或润肠通便药物。
(4)出院时如创面尚未完全愈合者,正确配置坐浴液。每日温水坐浴,保持创面清洁,促进早期愈合。(5)如发现排便困难,应及时就诊。
(6)肛门狭窄的病人,遵医嘱定期进行肛门扩张。
痔疮套扎手术记录 篇2
关键词:内痔,混合痔,痔疮套扎术,自动痔疮套扎器
本文总结了笔者所在科室自2007~2009年采用自动痔疮套扎器对208例Ⅱ~Ⅲ度内痔或混合痔采用自动痔疮套扎术,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8例患者,男127例,女81例,年龄20~76岁,平均43岁。主要表现为间断性大便出血、局部不适、瘙痒和大便时痔块从肛门脱出。单纯内痔72例,其中Ⅱ度55例,Ⅲ度17例;混合痔136例,其中Ⅱ度66例,Ⅲ度70例。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膝胸位、截石位或侧卧位,术野皮肤常规消毒与铺巾,插入肛窥,消毒直肠与肛管,显露齿状线。确定痔核数目、位置和脱垂程度,决定套扎方案。对于单纯内痔,一般采取痔核直接套扎法;对于混合痔或脱垂严重的内痔采取痔上黏膜套扎法。将自动痔疮套扎器连接外源负压吸引器,将套扎器吸入口对准目标组织,开启负压,当负压达到0.08 kPa时,转动棘轮以释放胶圈完成一次套扎。一般一次套扎3~5点,采取痔上黏膜套扎套扎时于截石位3、7及11点处齿状线上2~3 cm各套扎一次。
1.3 疗效评价
患者接受套扎治疗后连续随访3个月,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分为消失、好转、未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调查患者的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
2 结果
208例患者共施行套扎治疗396例次,平均每例1.9次。术后全部患者的痔疮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症状完全消除者192例(92.3%),以便血为主要症状者术后便血全部停止。术后主要不适有急便感或坠胀感72例(34.6%),24 h后可自行消失。术后痔块回缩不全10例(4.8%),其中6例因术前痔块脱垂较重4周后再行套扎术,另外4例不愿意再次接受治疗。未发现出血、感染、肛门狭窄等并发症。创面不遗留任何瘢痕。问卷调查患者的满意度,表示完全满意者190例(91.3%)、基本满意14例(6.7%)、不满意4例(1.9%)。
3 讨论
自从1975年Thomson[1]提出内痔形成的肛垫下移学说以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事实支持该学说的合理性,也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该学说认为肛垫是直肠下端的正常结构,正常情况下具有一定的生理作用,肛垫的下移、病理性肥大才称为痔,痔病的治疗原则是治疗症状,肛垫下移是引起症状的关键[1,2,3]。痔疮的治疗方法很多,如药物注射、胶圈套扎、冷冻、射频、手术等。但近年来的观点认为,治疗内痔重在减轻或消除其主要症状而非根治[4]。在众多的非手术疗法中,胶圈套扎被认为疗效最好,仅次于手术[5]。痔疮套扎有两种方法:痔块“基底套扎法”和“痔上黏膜套扎法”,前者是直接套扎痔块基底部黏膜(距齿状线约1.5~2 cm、不少于1 cm)。后者是套扎痔块上方的黏膜(距齿状线2~3 cm)。对于Ⅰ~Ⅱ度内痔,一般采用痔块基底套扎法即可。而对于Ⅲ或Ⅳ度内痔,联合采用痔块基底套扎法和痔上黏膜套扎法(即串联套扎法或倒三角套扎法)效果更好。所谓串联套扎法,即在痔块基底部套扎一个点,在其上方再套扎一个点;所谓倒三角套扎法即在痔块基底部套扎一个点,在其上方成等腰三角形再套扎两个点,套扎点一般选择膝胸位3点、7点和11点,也可依痔块具体部位而定。一次治疗可套扎3~5个点。可重复治疗,间隔时间2~4周。直至症状好转或消失为止。痔上黏膜套扎法虽不直接套扎痔块,但由于被套扎的痔上黏膜皱缩,因而肛垫上提局部炎症反应使黏膜,黏膜下层与浅肌层粘连,肛垫因此固定于较高位置,这不仅消除了痔疮脱垂的症状,而且同缓解了肛垫下移而造成的静脉瘀滞,尤其是联合套扎法同时兼顾了静脉曲张和肛垫下移两种理论,不仅对轻、中度痔疮疗效优越,即使是重度脱垂性痔疮,疗效也相当满意。
尽管自动痔疮套扎术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治疗方法,但仍存在一些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疼痛、排尿困难、水肿、肛门狭窄等。若出现疼痛,一般是由于套扎到齿状线以下的肛管皮肤。因此,手术时辨认齿状线非常重要。创面不遗留任何瘢痕,一般不容易出现肛管狭窄。本组病例并未出现排尿困难[6]。
治疗过程中操作要轻柔,避免医源性损伤。套扎部位应在齿状线上2~3 cm处,以避免术后出现疼痛。避免负压过高或过低,过高时导致结扎组织过多,术后并发症明显、甚至造成直肠肛门损伤;过低时结扎组织过少达不到治疗目的。一次结扎的数目以2~3个为宜,最多不超过5个。
自动痔疮套扎术适用于各期内痔和混合痔,对于经PPH或其他疗法治疗后痔块或肛垫回缩不全者,也可采用自动痔疮套扎术作补充治疗。但不宜将胶圈套扎于外痔或肥大的肛乳头上。对于外痔轻微的混合痔,一般在施行自动痔疮套扎术后,外痔部分亦可不同程度地回缩,无需处理外痔。但如外痔严重(如炎性外痔、血栓性外痔或巨大外痔),可在的自动痔疮套扎术同时将外痔一并切除。自动痔疮套扎术是一简便、安全、快速、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且其费用低、疗效高,患者痛苦少、无需麻醉,也可在门诊开展。
参考文献
[1]Thomson WHF.The nature of haemorrhoids.Br J Surg,1975, 62:54.
[2]Read NW,Sun WM.Haemorrhoids constipation and hypertensive anal cushions.Lancet,1989,6:10
[3]Sun WM,Read NW,Shorthouse AJ.Hypertensive anal cushions as a cause of the high anal canal pres - sures in patients with haemorrhoids. Br J Surg,1990,77:458-462.
[4]邱焕标,庆生.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内痔83例.广东医学杂志, 2007,28(10):1661.
[5]许瑞云,凌云彪,林楠.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轻中度痔疮.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6,6(3):3.
痔疮套扎手术记录 篇3
【关键词】痔;新型痔疮套扎器;传统痔手术;
【中图分类号】R6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355-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采用236例痔疮,按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肛肠外科学组制订的《痔临床诊治指南(草案)》[2]执行。均符合痔的诊断标准,现将236例痔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利用新型痔疮套扎器手术118例,其中男65例,女53例;年龄31—76岁,病程1—20年,对照组利用传统手术治疗118例,其中男57例,女61例,年龄30—68岁,病程2—23年。两组比较在性别、年龄及病程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本组使用的是由江苏华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一次性肛肠诊断治疗包(其中包括一次性无菌肛门镜、内痔套扎器、胶圈扩张管、橡胶圈)。采用骶管麻醉、截石位。治疗组:扩张肛门,将一次性无菌肛门镜插入肛门,待暴露痔核后,用碘伏棉签消毒,在相应槽内将一次性套扎器装入、橡胶圈放在胶圈扩张管前端,将套扎器伸入肛门镜显露痔核部位,扣动负压器,将痔核吸入套扎器腔内,扣动激发扳机,胶圈被推送至痔核根部,遇多个痔核,需要重复套扎,套扎结束后用碘伏棉球消毒手术创面,术毕可予双氯酚酸钠栓1枚,九华痔疮栓1枚,取出肛门镜,手术毕。术后常规换药。对照组;扩肛充分显露痔核,用组织钳夹持牵拉痔核末端,充分暴露痔核间粘膜,在痔肛门缘做V形切口,将V形皮瓣下痔核静脉丛剥离至齿状线上方0.5cm处,在基底部缝扎痔核,切除结扎线远端痔核组织,有多个痔核,需用以上方法重复操作,术毕用凡士林油膏纱布压迫创面,外盖纱布加压包扎。
1、3、术后处理:
术后3天内常规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止痛治疗,对症治疗,3天内给予半流质饮食减少排便,之后正常饮食和排便,每天用高锰酸钾、温水1:5000坐浴两次,便后增加一次,每日换药。
2、结果
2、1、疗效标准。
按《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3]执行,治愈:痔核安全消失,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痔核明显缩小,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未愈:临床症状体征无变化。
2、2、疗效分析。
治疗组对照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治愈时间上两组对比,治疗组明显优异(P<0.05)。见表1—3.
表1 治疗组对照组疗效比较
P>0.05
表2 治疗组对照两组并发症、后遗症比较(%)
U
表3治疗组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愈时间比较(x(-)±s)
t>t0.05=2.16,P<0.05VS对照组
3讨论
3、1、适应症对于Ⅰ、Ⅱ、Ⅲ期内痔出血和痔块脱出可回纳者为首选方法,对于混合痔内痔部分,其中尤其是体质较弱和老年人不能耐受手术者。
3、2、治疗要点:能否成功找到内痔痔核及糜烂出血点,是成功套扎止血的关键,止血效果确切。要求准确套扎脱出的痔核,最高每次套扎2—4个痔块较合适,这样患者肛门坠胀感不明显,套扎位置要求高于齿线1.5cm以上,不减弱患者术后肛门感觉,术后48小时不宜大便,减少水肿或出血。
3、3、作用原理:套扎后肛垫上提,粘膜皱缩,术后局部炎症反应,粘膜及粘膜下层形成粘连使肛垫在较高的位置固定,阻断痔疮血供是痔块坏死、脱落。因直接套扎痔核基底,止血效果确切。而对于传统手术外剥内扎术,是成熟手术,临床疗效确切,但仍有不足之处,操作较为繁琐、创面较多、创口愈合时间较长。
从表1、2可以分析出两种不同的方法治疗痔疮时,总有效率、治愈率、并发症、后遗症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可以认为两种术式正确操作,都能获得确切的效果。但从表3中可以分析出,治疗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平均治愈时间上优于对照组。
术后不留瘢痕,不破坏肛管与直肠的正常解剖及外观;此外,套扎器还可用于直肠粘膜脱垂、直肠息肉、直肠血管瘤、血管畸形等的治疗。RPH术全过程,实用、简便、自动化、省时、省力,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痔疮的方法。但是两种术式各有利弊,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病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待。权衡利弊,选择最佳、适合患者的术式。
参考文献
[1]MilliganETC,MorganEN,JonesLE,et al.Surgical anatomy of the anal,and the operative treatment of hemorrhoids.Lancet,1937,1119-1124
[2]中華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痔临床诊治指南(草案)。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4,7(5):415.
痔疮套扎手术记录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观察对象共94例, 随机选择我科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因痔疮在院治疗的患者, 其中男性59例, 女性35例, 年龄在24~76岁, 平均年龄41岁, 94例患者经检查确诊单纯内痔61例, 混合痔33例, 病程为1~12年。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 观察组50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套扎术保守治疗。具体方法是术前备皮, 肠道准备, 患者侧卧位, 麻醉消毒满意后, 暴露内痔, 用弯血管钳夹住内痔基底部, 7号丝线结扎。术后给予常规护理, 并联合使用肛泰栓和肛泰软膏。
观察组:采取自动痔疮套扎手术。具体方法:做好术前相关准备, 对患者进行局麻后, 采取俯卧折刀位, 连接自动套扎枪到负压吸引器, 探入肛门内镜, 露出痔块和齿状线进行观察, 而后固定住需要套扎的痔块, 将套扎枪对准突出痔块的上方, 在距离齿状线上方2~3 cm的位置放置套扎器的枪头, 关闭负压释放开关, 观察负压吸引器, 待恢复正常工作后对突出痔块基底部进行套扎, 打开负压释放开关消除负压, 释放套扎组织, 完成套扎步骤。术后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清淡饮食, 保持大便通畅, 联合使用肛泰栓和肛泰软膏。
1.3疗效评价。痊愈:患者在治疗之后, 痔体消失, 便血及其他临床症状消失, 无并发症出现;好转:患者在治疗之后, 痔体缩小, 便血及其他临床症状好转, 无并发症出现;无效:患者在治疗之后, 痔体无改善, 便血及其他临床症状仍然存在, 部分患者甚至加重。
1.4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15.0软件对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和分析, 进行t或卡方检验, 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对照组:44例患者痊愈9例, 好转21例, 无效14例, 有效率为68.2%。观察组:50例患者痊愈30例, 好转17例, 无效3例, 有效率为94%。手术时间为 (7.2±1.1) min。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 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临床疗效更优, 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05) 。
2.2术后并发症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分析显示, 经过治疗后, 对照组中11例发生并发症, 出现术后出血、术后感染、术后水肿、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 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是25%。观察组中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但无胸闷、恶心、呕吐症状, 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0%。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在现代临床医学中, 随着当前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节奏和生活习惯发生变化, 痔疮发病率也随之不断的上升,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其发病原因复杂, 便血是其主要临床症状之一, 传统的治疗方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得到治愈, 但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3]。随着国内外医学者对治疗方法的不断研究和创新, 一种新型的自动套扎技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此方法操作简便, 患者治疗时间短, 临床治疗效果好, 安全性高,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本次94例患者研究中显示, 在自动套扎器的作用下, 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是 (7.2±1.1) min, 患者有效率高达94%, 临床疗效明显高于传统套扎术, 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采用自动套扎术治疗痔疮出血疗效显著, 极大提高了临床的治愈率和患者生活质量, 降低并发症, 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和研究自动痔疮套扎术对痔疮出血患者的治疗情况和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肛肠科接受痔疮手术治疗的患者94例, 征得病患及其家属同意后, 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50例, 分别给予传统套扎术和自动痔疮套扎术, 统计、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对比显示, 两组患者均无需住院治疗, 其中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是 (7.2±1.1) min, 治疗有效率为94%, 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 (10.5±1.2) min, 治疗有效率为68.2%,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痔疮临床疗效显著, 治疗时间短, 恢复快,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痔疮,自动套扎术,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杨丹珂, 谢科卡.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痔疮出血117例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医院, 2015, 15 (4) :56-57.
[2]陈功忠.自动套扎术治疗32例轻中度痔疮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 11 (15) :122-123.
痔疮套扎手术记录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诊治的110例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8例, 女62例;年龄18~75岁, 平均 (45.7±8.5) 岁;病程1~10年, 平均 (3.5±1.5) 年。根据1975年全国肛肠学术会议制定的痔疮3期分类法进行分期, Ⅱ期58例 (52.7%) , Ⅲ期52例 (47.3%) 。将所选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方面大体一致。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1 1 0例均符合混合痔的诊断标准[3]。排除标准:合并肛瘘、肛周脓肿、肛裂及肠道感染性疾病;直肠息肉及恶性肿瘤;伴有严重心血管疾病;孕妇、晚期肝硬化。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于手术前1天进行肠道准备, 术前12小时即禁食, 手术采用侧卧位, 腰腧穴麻醉, 进行常规消毒铺巾, 手术后均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
1.3.1 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内扎外切术, 按照MilliganMorgan方法进行手术, 在痔赘皮下行“V”形切口, 沿内括约肌向上剥离曲张静脉团及周边结缔组织, 使用合适的钳夹夹住后用3-0可吸收线缝合痔蒂部, 松紧适宜, 切除痔块组织并注意止血。外痔视具体情况进行手术, 若为结缔组织型外痔完全切除肛缘以外组织, 肛缘内部视情况部分切除;若为静脉曲张外痔行“一”字形切口, 切除静脉曲张团块及血栓, 并确保引流通畅。手术结束后常规清洁消毒创口, 使用纱条压迫止血。
1.3.2 观察组
采用自动套扎配合外切术治疗, 使用一次性肛窥镜以确定痔核数目、具体位置, 然后设立套扎方案, 自动套扎吻合器由上海众仁公司生产, 术者持吻合器对准痔核上方直肠黏膜下的组织及痔核并将其吸入套扎器内, 然后使用弹性胶圈套结扎痔核基底部。外痔则视具体情况进行外切术, 行放射状梭形切口, 分离后使用电刀或丝线结扎。
1.4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所有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从手术第1天起的平均住院时间;肛门疼痛评分采用语言评价量表 (VRS) , 根据肛门疼痛程度将“无痛”、“轻微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和“极重疼痛”分别计为0~4分, 记录术后4天内各个程度疼痛出现例数;记录术后30天内的并发症情况 (水肿、脱垂、尿潴留及术后出血情况) 。
1.5 疗效评价标准[3]
出院前对患者的疗效进行综合评价, 分为治愈、好转及无效三种。治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 创面愈合良好;好转: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 创面未愈合;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创面未愈合。总有效为治愈和有效之和。
1.6 统计方法
使用S P S S 1 9.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其统计量检验法选用u检验, 以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差别不大,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创面愈合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2.3两组术后4天VR S评分比较
将两组频数合并作为标准组进行Ridit分析, 按疼痛等级按从轻到重排列, R值大者疼痛情况较严重, 计算出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观察组的R值分别为0.4 2、0.3 2、0.3 1、0.30;对照组的R值分别为0.70、0.69、0.6 8、0.5 8, 即观察组术后4天内的疼痛程度均轻于对照组。观察组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的VRS评分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值分别为6.72、7.05、6.64、2.81, P<0.01) , 见表3。
2.4 两组手术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 7.9 0, P<0.0 1) , 见表4。
3 讨论
痔俗称痔疮, 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 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 但年龄越大, 发病可能性越高[4]。痔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内痔、外痔及混合痔。内痔在肛管齿状线以上, 为肛垫的支持结构、动静脉吻合支及静脉丛发生病理性改变, 常见于左侧、右前侧及右后侧;齿状线以下为外痔, 被覆肛管黏膜;兼有内痔和外痔称为混合痔, 是内痔通过静脉丛与外痔融合, 即上下静脉丛吻合形成一整体[5]。
临床上认为使用非手术方法治疗痔最适宜, 非手术治疗失败后才考虑进行手术治疗[6]。混合痔术后往往发生一些并发症, 术后创缘水肿为Milligan-Morgan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尤其是采用传统内扎外切术的患者, 术后肛门疼痛明显, 创面愈合亦较缓慢[7]。自动痔疮套扎术是由中医传统结扎疗法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疗法, 其方法是将胶圈套于痔或痔上黏膜的基底部, 通过胶圈的紧缩和绞勒阻断痔疮的血供, 使之缺血、萎缩至坏死, 是目前非手术治疗中疗效最好的方法之一, 与外切术配合治疗混合痔具有较好疗效[8]。本文结果显示, 虽然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是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创面完全愈合平均所需时间亦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VR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 痔疮外切术配合自动套扎术治疗混合痔效果良好, 安全性较高, 值得进一步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痔疮外切术配合自动套扎治疗混合痔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110例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内扎外切术治疗, 观察组采用自动套扎配合外切术治疗, 观察对比两组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4天内VR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术后4天内VR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痔疮外切术配合自动套扎治疗混合痔效果良好, 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减少出血量, 并发症发生率低, 对促进创面快速愈合、减轻患者痛苦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自动套扎,痔疮外切术,混合痔
参考文献
[1]杨新庆, 王振军.修订痔诊治暂行标准会议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 2003, 41 (9) :698.
[2]陈锦珍, 向德志, 耿兴琳.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加自动痔疮套扎术并消痔灵注射术对痔核脱落出血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36) :249.
[3]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 等.痔临床诊治指南 (2006版) [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6, 9 (5) :461.
[4]张东铭.痔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04.
[5]翟敏, 孙建华.套扎法治疗痔疮的国内外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10 (1) :28.
[6]陈国盛, 蒋敦厚, 黄继东, 等.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内痔68例临床观察[J].现代医院, 2007, 7 (11) :53.
[7]王雪峰, 陈玲.自动痔疮套扎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26) :541.
痔疮套扎手术记录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76例混合痔患者, 男39例, 女37例, 年龄35~66岁, 平均年龄 (40.65±5.24) 岁, 病程12~28年, 平均病程 (15.96±3.28) 年, 其中Ⅲ度混合痔41例 (合并肛裂19例, 肛乳头肥大16例, 低位肛瘘6例) , Ⅳ度混合痔35例 (合并肛裂16例, 肛乳头肥大14例, 低位肛瘘5例) , 排除高血压、合并肛管 (直肠) 系统病症、出血倾向、晚期肝硬化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各为38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痔疮分级均无明显差异, P>0.05, 无统计学意义, 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均行血常规、感染、出凝血时间等系列检查, 保证患者无手术禁忌证, 观察组患者采用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 自动痔疮套扎术使用仪器为深圳宝安医疗有限公司生产的自动痔疮套扎术, 患者取截石位、膝胸位、侧卧位, 常规对手术视野皮肤进行消毒及铺巾, 将肛窥器插入后, 对肛管及直肠进行常规消毒, 保证内痔块及齿状线, 连接外源负压抽吸系统及负压吸引接头连接。经肛窥器置入枪管并将目标对准后, 采用负压抽吸将组织吸入强管内。负压值为0.08~0.1 MPa时, 转动棘轮, 释放胶圈, 套牢目标主治。将负压打开, 释放开关, 将被套扎组织释放。外痔切除术:取梭状切口, 将痔组织剥除后, 结扎并充分止血, 对出血点进行结扎, 结扎时要注意对肛管周围皮肤的保护。对于肛乳头肥大同时切除结扎, 切除肛瘘者挂线, 对于肛裂患者进行侧切扩肛治疗, 切除完成后采用长效止痛针对伤口进行缝合, 并用无菌纱进行填塞包扎。术后24 h患者禁止排便。
参考组患者采用单纯外剥内扎治疗, 将外痔部分提起后在痔周围做梭形切口, 将痔静脉丛及痣核剥离至齿线上0.5 cm, 采用7号丝线对痔核根部进行缝合包扎, 将痣核去除后, 残端剩余0.5 cm, 其他痣核的去除均采用相同办法。
两组患者术后3 d均连续采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保证患者大便的通畅, 同时采用肛门药栓、外用药膏、坐浴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3~6个月的随访, 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术后疼痛指数、并发症及创面愈合时间等, 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显效:疼痛或脱出等临床症状明显消失、肢体消失, 患者直肠下端正常解剖结构明显消失。有效:上述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痣体有所减少。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等均无改善或加重[2]。治疗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x-±s) ,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7%, 明显优于参考组治疗总有效率76.3%, 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见1。
2.2观察组患者治疗中出现2例出血、1例肛门疼痛、1例大便钳顿, 并发症发生率为10.5%, 参考组患者治疗中出现4例出血、6例肛门疼痛、4例大便钳顿, 并发症发生率为36.8%,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3治疗6个月后对患者术后生活满意度调查显示, 观察组34例患者对术后生活满意, 满意率为89.5%, 参考组21例患者对术后生活满意, 满意率为55.3%, 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痔疮本质为肛垫病理性肥大, 随着病情进展至Ⅲ、Ⅳ度时, 生理功能及病理解剖均为不可逆转的, 此时药物治疗等已无效果, 患者必须进行手术治疗, 然而传统手术治疗中患者正常肛垫组织常受到损伤[3]。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痔治疗水平不断提高。自动痔套扎术是在传统胶圈套扎术基础上进行改良并在临床逐渐兴起的手术方式, 其治疗原理为经套扎器自动套对过度松弛的痔上黏膜及内痔组织进行清除, 并在标准负压下, 选择套扎适宜的组织, 从而减少钳夹不当引起的肌肉损伤[4]。手术借助瘢痕的收缩, 上提肛垫并将其固定, 同时对内痔供血阻断, 从而减少脱垂与痔出血现象的发生, 在内外痔的治疗中有着良好效果。相较传统手术治疗, 自动痔疮套扎术能够完全自动化, 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同时手术时间较短, 亦不会对患者肛管及直肠正常外观及组织造成严重影响, 减少瘢痕的遗留, 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5]。本次治疗中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 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4.7%, 而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3%, 观察组患者治疗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 P<0.05;观察组患者对生活满意度明显低于参考组, P<0.05, 由此可知, 自动痔疮套扎术配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 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低, 值得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配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76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各为38例, 观察组患者采用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 参考组患者采用单纯外剥内扎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术后生活质量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7%,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3%, 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对术后生活满意度明显大于参考组, P<0.05。结论 自动痔疮套扎术配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效果显著, 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并发症发生率低, 安全有效。
关键词:自动痔疮套扎术,外痔切除术,混合痔,并发症
参考文献
[1]苏振坤, 张绍玲, 黎秀珍.自动痔疮套扎RPH内注术门诊治疗中重度混合痔的临床体会[J].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2, 18 (4) :245-246.
[2]曹阳, 高鹏, 王翠华, 等.微创自动痔疮套扎联合改良硬化剂注射术治疗300例重度痔病[J].广东医学, 2012, 33 (11) :1616-1618.
[3]许瑞云, 凌云彪, 林楠, 等.自动痔疮套扎术ABD治疗轻中度痔疮[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6, 6 (3) :165-166.
[4]周伟进, 方芳, 朱建红, 等.自动痔疮套扎术配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2, 12 (4) :348-349.
【痔疮套扎手术记录】推荐阅读:
痔疮套扎吻合器手术患者的护理常规09-08
痔疮手术后如何护理06-16
痔疮患者围手术期护理07-29
自动套扎07-17
内镜下套扎07-12
胃镜下套扎11-02
内镜套扎术11-08
痔上黏膜套扎08-19
套扎切除术08-23
胃镜下套扎术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