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学科(精选6篇)
老年护理学科 篇1
老年综合评估主要包括心理功能评估、认知功能评估、躯体功能评估、全面的医疗评估、环境以及社会评估等方面[1,2,3]。与临床常规治疗不同, 老年综合评估多由多学科团队, 例如:老年科的临床医师、药师、护士、营养师、心理医师以及社会工作者等, 对老年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并管理, 以便临床制定相关治疗及护理方案[4]。临床癌症患者的治疗中若能够接受详细的评估后联合护理, 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5,6,7]。研究者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该院收治的45例老年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老年综合评估对23例老年癌症患者进行评估后实行多学科护理并与22例常规护理干预患者进行对比,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肿瘤科住院部收治的45例老年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 (23例) 和对照组 (22例) , 研究组患者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在60~90岁, 平均 (78.6±2.7) 岁;病程在0.5~7年, 平均 (4.3±1.4) 年;病理分型主要为鳞癌8例、腺癌15例。对照组患者男性10例、女性12例;年龄在60~86岁, 平均 (77.6±2.1) 岁;病程在0.5~6年, 平均 (3.6±1.2) 年;病理分型主要为鳞癌6例、腺癌16例。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各项指标间的比较上,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
采用常规肿瘤科护理: (1) 护理人员应密切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 及时发现悲观、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 采取正确护理措施。 (2) 完善健康教育, 利用宣传栏、图册、多媒体以及讲座等多种形式展开健康教育, 在固定时间组织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知识进行学习, 加强其健康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
1.2.2 研究组护理
根据肿瘤科特点结合老年综合评估内容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评估后采取相关护理。内容包含:日常生活能力的ADL以及IADL评估、认知评估、焦虑量表SAS评估、抑郁量表SDS评估、简易营养量表MNA评估、各项身体机能的评估、相关治疗情况评估等, 评估问卷的排版应简洁明了, 方便查阅及填写。经由3名以上高年资老年科专家进行审核修改后投入临床使用。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多学科护理干预: (1) 23例患者均建立老年综合评估档案, 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疾病及相关治疗资料、老年综合评估内容及结果等内容。 (2) 联合临床医师、药师、护士、营养师、心理医师以及家属等对患者进行多方位的全面护理, 将老年综合评估结果归纳进护理目标中, 针对护理中存在的问题集采用个性宣教与集中宣教结合的形式解决。 (3) 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及评价, 将护理计划全部以书面形式纳入病历中, 由责任护士进行评价。
1.3 观察指标
利用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SAS评估、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SDS评估[8]。
1.4 统计方法
经SPSS14.0软件对数据资料加以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 (%) 表示, 实施χ2检验, 如果P<0.05, 说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心理情绪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心理情绪比较, 具体见表1。
注:两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及SDS评分比较,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疲劳、疼痛、失眠等, 研究组总发生6例, 总发生率26.09%, 对照组发生10例, 总发生率45.45%, 组间数据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8435, P<0.05) 。
3 讨论
老年癌症患者具有许多自身特点, 因老年患者机体的衰退, 患者各方面生理功能均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 例如:肾小球率过滤降低、肝脏的代谢功能异常等造成药物在体内的积累不利于排泄, 神经束以及神经元等的下降让机体对化疗产生的神经毒副作用更加敏感。上述原因增加患者化疗时的并发症以及药物不良作用[9,10,11]。
该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根据老年综合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多学科护理干预, 患者在心理情绪、生存质量各项评分的改善上较对照组显著, SAS评分及SDS评分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加强各方面护理, 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 最大限度满足其需求, 采用关怀护理、人性化护理、优质护理等融入服药干预、营养干预、心理支持等护理措施, 旨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降低抗肿瘤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梁丽萍[12]在对老年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护理中, 研究发现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各方面机能下降, 各器官功能衰竭, 在临床仅能接受支持治疗, 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 最大限度满足其需求, 采用关怀护理、人性化护理、优质护理等融入服药干预、营养干预、心理支持等护理措施, 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降低抗肿瘤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该研究中,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6.09%低于对照组的45.45%,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根据老年综合评估的结果对患者进行多学科护理可有效降低抗肿瘤治疗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取得显著临床效果。与上述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 对老年癌症患者进行老年综合评估后, 再采取多学科护理干预, 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提高其生存质量评分, 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安全有效, 具有广阔的临床使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淳雪丽.老年癌症患者疼痛管理及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 (8) :980-982.
[2]刘妙仪.老年癌症患者临终关怀的护理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 9 (24) :3086-3088.
[3]彭旻, 徐慧兰.老年癌症患者感知需求、心理压力及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 2012, 19 (10) :1470-1474.
[4]王淑兰.老年癌症患者临终护理中人文关怀的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 2014, 33 (25) :172-173.
[5]马红霞, 高志华, 罗红格, 等.心理干预对老年癌症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2) :384-385.
[6]王晓燕, 韩雅姣, 丁有霞, 等.理清亲人路径对老老年癌症患者余寿护理质量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 2013, 30 (6) :1238-1239.
[7]谭慧.心灵关怀对老年癌症患者住院期间焦虑状态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 24 (23) :2800-2801.
[8]赵玉涛.优质细节心理干预对老年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 2014 (18) :22-23.
[9]李颖, 张延丽.老年癌症患者疼痛的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 2013, 25 (17) :67-69, 86.
[10]金环, 熊莉娟, 胡莉萍, 等.积极艺术治疗护理对老年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C].//第14届全国老年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 2011, 13 (9) :22-25.
[11]刘荣荣, 汪丽芳.循证思想在老年癌症患者疼痛控制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 2011, 11 (6) :446-447.
[12]梁丽萍, 刘燕.老年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护理[J].医学信息, 2011, 24 (9上旬刊) :5929-5930.
老年护理学科 篇2
【关键词】老年护理;需求状况;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132-02
目前,我国老龄化加剧,而老年护理任务加重,为此加强老年护理需求状况的了解,并加强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针对近几年国内有关于我国老年护理需求状况研究30份进行初步总结,对老年护理需求状况进行分析,并合理制定培养计划,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国内2012年-2014年度有关于我国老年护理需求状况研究30份进行研究,入选研究皆为随机抽样调查法,对国内某省份或市区或社区老年患者实施问卷调查、个案调查等,调查问卷包括《老年人情况调查表》、《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表》及《老年人护理需求状况调查表》等。30份研究结果全部有效,可纳入统计分析。
1.2 方法
对30份入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需要记录老年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文化等,同时重点对老年护理需求情况及现状进行统计与总结。
1.3 数据处理
将本次研究相关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便于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30份研究报告中皆有3个共同的护理需求,即饮食起居照料、家庭保健与健康咨询、心理护理,但从现状分析来看,这3个方面明显存在不足,其中25份研究中指出饮食起居照料满足率不足50%,而20份研究中指出心理护理满足率不足50%,而22份研究中指出家庭保健与健康咨询满足率不足50%。
3 讨论
3.1 我国老年护理需求状况分析
从笔者统计总结30份研究报告可知,当前我国老年护理需求主要包括饮食起居照料需求、家庭保健与健康咨询需求、心理护理需求,具体如下:
3.1.1 饮食起居照料需求:在30份研究中指出,近几年国内老龄化加剧,同时疾病、残疾及生活无法自理老年患者逐年增多,使得老年患者长期照护需求量增长,尤其是饮食起居照料需求提高。比如致残率与因病卧床率,在一定程度上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研究显示60岁残疾率约为16%、69岁约为20%、78岁约为40%,而82岁以上则高达50%,同时因病卧床率来看,60-69岁约为31.6%,而80岁以上则高达43%[1]。可见,需要长期饮食起居照料的患者较多,未来几年还会持续攀升。
3.1.2家庭保健与健康咨询需求:当前,我国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增加,而且大城市尤其严重,超过50%,而空巢引发的家庭照顾问题与社会性矛盾不容忽视。在这种家庭养老逐渐弱化的趋势下,老年人的家庭保健需求就十分迫切。同时,老年人罹患多种疾病,但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及治疗措施不了解,使得治疗依从性不高,这就驱使他们有很强的健康咨询需求,迫切希望对自身疾病有更多了解,从而更加从容面对生活。
3.1.3 心理护理需求: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会对生活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甚至影响其衰老速度。老年人罹患多种疾病,加上可能生活自理能力受限、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等,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孤僻及情绪不稳等不良情绪。为此,他们对心理护理有着一定的需求,但现状并不理想,还有待提高。
3.2 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策略
基于当前国内老年护理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就要加快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2.1 转变老年护理观念,提供全身心护理服务:健康老龄化除了体现为寿命跨度延长,更应体现在生活质量提高上。上世纪末联合国大会明确提出老年人“独立、照顾、自我实现、尊严”四大原则[2],而这些原则的引入使得老年护理内涵有了巨大转变,相应的护理内容也从临床护理逐步扩展到老年人生理、心理健康,以及社會功能、预防保健与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工作范围则从医院扩展到家庭及社会相关机构。基于此,应及时转变老年护理人才的护理观念,而不断更新护理观念,除了要加强教育培训,还要采取电视、广播及报纸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
3.2.2 提高老年护理人才专业素质:老年护理人才专业素质十分重要,而从国外发达国家来看,他们对老年护理人才专业素质及培养有很高的要求。为此,笔者认为应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要求他们必须具备坚实的疾病护理理论与实践知识,同时还要结合祖国传统医学为老年患者提供全身心服务,包括针灸、推拿及按摩等中医护理技术与饮食保健等,这些都是当下国内老年护理人才必须学会与掌握的知识技能。此外,国内目前缺乏专门针对老年护理专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准入考试,为此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可以在以后尝试引入相关知识考点,从而提高老年护理人才专业素质。
3.2.3 努力为在职人员提供更多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国内老年护理教育有所欠缺,而且专业人才匮乏,为此除了要通过高等院校正规教育来弥补人才不足,还要对在职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尤其是以多种形式来培训他们的老年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比如老龄化基本理论、老年患者照顾基本技能、康复评估,以及保健方法、常见疾病护理、常用康复方法、老年心理变化及护理对策等。以继续教育的方式,促使护理人员具备制定个体化护理计划与健康宣教计划的能力,同时运用相关的交流技巧与操作技能实施具体的护理干预。
综上,我国老年护理中以饮食起居照料需求、家庭保健与健康咨询需求及心理护理需求最多,但状况并不良好,具体的服务措施不足,需要加强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并付诸行动,全心全意为老年护理需求服务。
参考文献:
[1]罗金凤,齐玉梅,王承明等.湖北西部地区准老年人养老意愿及老年护理需求的调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8(22):2627-2629.
老年护理学科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选研究对象为我院2009年2月~2012年3月我院所收治的50例老年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患者,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59~81岁,经主客观检查全部患者均存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减退病程超过4个月,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得到低于18分,且总体衰退量表为2~3级。
1.2方法在脑影像学检查中,对本次研究的老年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患者全部使用多层螺旋CT检查,检查仪器为德国进口的16层螺旋CT扫描机,该机器的参数为额定压120KV,额定电流为200m A,扫描时长为0.5s,扫描层厚为5mm,重建层厚为1mm,每次相隔0.2~0.5mm开始重建,主要对患者进行外侧裂宽度,额角指数,尾状核指数,第三脑室宽度,侧脑室体指数,额叶脑沟宽度以及平均脑沟宽度等指标的测量,测量结束后,将数据全部传输至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整个过程使用了多平面重组(MPR)、表面成像显示(SSD)、容积显示(VR)以及曲面重组(CPR)等方法,最大限度使图像显示达到最佳效果,以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
所有老年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的图像均由3名或3名以上的资深神经放射科医师共同进行双盲阅片,结束后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
1.3观察指标随访2年,观察老年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神经心理测验、脑影像检测结果。
1.4统计学方法用SPSS 21.0软件对本次实验数据实施统计学分析,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且组间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组间计数比较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神经心理测验、脑影像检测预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发展成痴呆的准确性比较神经心理测验预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发展成痴呆的准确性明显高于脑影像学检测,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50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患者主要神经心理测验基线结果和随访结果对比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神经心理测验中连线测验、延迟会议测验以及注意力测验对预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发展成痴呆所具意义明显。见表2。
3讨论
本次研究就老年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前瞻性多学科进行了比较分析,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进一步证明了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为老年痴呆前期的症状,相对于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而言,患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老年患者更加容易得痴呆症。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发展成痴呆所发生的认知变化主要以神经心理测验中反映执行、学习记忆以及分类等相关认知功能水平、MMSE评分得分明显降低为特征,由此可见,神经心理测验在预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发展成痴呆上所具意义明显,其中预测意义明显的因素主要有延迟回忆测验、MMSE与WMS定向记忆因子分、注意力测验以及连线测验,上述这些因素对于早期诊断以及干预老年痴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脑影像学检查中,经CT检查,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患者存在脑室扩大以及脑沟增宽现象,同时,颞角、外侧裂和海马裂也存在扩大现象,但此结果在预测轻度功能损害发展成痴呆上无显著意义,所获准确率较低。
综上所述,在预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发展成痴呆的价值上,神经心理测验相对于脑影像检测而言,所具价值更为明显。对此,在老年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前瞻性研究中,可着重实施神经心理测验,若患者MMSE总分下降,应加强监测,早期预防以及诊断痴呆[5]。
摘要:将2009年2月2012年3月我院所收治的50例老年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神经心理测验以及脑影像检查,且进行2年的随访研究,以脑影像检测结果、神经心理检验结果就其对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是否可发展成痴呆所具预测作用进行分析。结果随访期间,50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老年患者中有15例发展成痴呆,痴呆发生率为30.0%;15例痴呆患者中有13例是阿尔茨海默病,2例是血管性痴呆;经脑影像检测结果、神经心理测验结果比较分析,神经心理测验预测正确性明显高于脑影像检测结果,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研究分析,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为老年痴呆特别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前期的症状,脑影像检测在预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发展成痴呆的价值与神经心理测验相比,相对较小。
关键词:神经心理,轻度认知功能损害,脑影像学
参考文献
[1]景珩,韩涛,郭炜,等.城镇老年居民认知功能评估[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6):1370-1371.
[2]武涧松,黄兆同,闫涛,等.老年CCCI患者情绪、认知功能评价及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8):959-961.
[3]沈银,骆雄,唐牟尼,等.简明精神状态检查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筛查社区老年人中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及痴呆的应用分析[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4,47(5):293-297.
[4]高欣,鲍利,于会艳,等.北京某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调查[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4,19(3):188-190.
老年护理学科 篇4
关键词:老年医学科,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卫生等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使得人口老龄化加剧。由于老年人各脏器生理功能衰退,比年轻人更易发生感染,如尿路感染、肺炎、憩室炎、心内膜炎、菌血症、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等,使得抗菌药物的使用更为频繁,各种疾病也更易发生[1]。因此,老年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成为了目前的一个难点。为了更好地了解临床用药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本文随机抽取我院老年医学科患者的病历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抽取2011年3月1日-2012年5月31日我院老年科出院病历383份。
1.2 调查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患者的基本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病原菌种类及不良反应等进行调查分析。
1.3 基本情况
383份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358例,其中男262例,女96例;年龄60~93(73.35±17.85)岁;诊断病种为1~13(5.3±2.3)种,主要是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以及糖尿病等疾病。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生率以百分比表示。
2结果
2.1 药物品种
调查的383份病历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3.47%(358/383)。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主要为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及大环内酯类等,品种达24种。使用较多的药物为: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阿洛西林、哌拉西林/舒巴坦、依替米星、头孢地嗪、莫西沙星、阿奇霉素、氨曲南、美罗培南,详见表1。
2.2 联合用药
358例患者中,单一抗菌药物治疗138例(38.55%),二联199例(55.59%),三联21例(5.87%)。
2.3 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
358例患者中,标本送检168例(46.93%)。送检标本为痰、血、尿、便及分泌物等,共检出病原菌19种198株,阳性率为46.50%。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114株,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阳性菌52株,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真菌24株,主要为白色念珠菌等;其他菌种8株,见表2。114株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试验结果见表3。
2.4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单一抗菌药物平均使用天数为(15.3±9.6)d,联合抗菌药物平均使用天数为(11.5±5.2)d。
2.5 不良反应
358例使用抗菌药物的老年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20例(5.59%),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和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β-内酰胺类药物常见过敏性反应,如交叉反应(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之间),喹诺酮类药物常见癫痫、肌腱炎、睡眠紊乱及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大环内酯类药物常见胃肠道不良反应,碳青霉烯类药物可引起心功能不全,其中老年患者以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
2.6 临床转归
358例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后,治愈133例(37.15%),好转164例(45.81%),未愈或死亡61例(17.04%)。
3讨论
本文结果显示,我院老年科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比例较高,种类较多,且联合使用率较高,这与老年科患者年龄较高、常罹患多种疾病有关。
病原体感染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与有关文献[2]相符。本科室选用的抗菌药物基本为针对特定病原菌而用,如针对革兰阴性菌的头孢他啶、阿洛西林及较为广谱的左氧氟沙星,都是使用较多的抗菌药物。而对于级别较高、价格较高的抗菌药物,其敏感性更高。
衰老导致老年人的易感性,而进一步感染会加剧衰老过程。因此,老年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更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使得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更加显著,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如下:进行诊断、治疗较晚,导致症状不明显且不典型;患有老年痴呆症等无法沟通,从而使得治疗背景不明确;并发症频率增加;对于静脉注射的耐受性降低。以上多种原因,使老年人抗菌药物治疗失败的风险增加,从而使大多数患者二联、三联甚至多联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增高[3,4,5]。
在不良反应中,交叉反应的情况屡见不鲜,说明二联、多联抗菌药物的使用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对于老年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时需要注意选择;老年人心、肺功能一般较成年人差,对于引起心力衰竭等不良反应的碳青霉烯类药物,在使用时也需特别注意[1,6]。
另外,本次调查中发现一定的真菌感染,这与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有关,说明目前老年人抗菌药物的使用还有待进一步规范。
综上所述,由于老年人机体生理功能的衰退以及并发症频率的增高,且针对老年人的临床试验较少,故抗菌药物选用时需谨慎。
参考文献
[1]Gavazzi G,Krause KH.Ageing and infection[J].Lancet Infect Dis,2002,2(11):659-666.
[2]杨伟华,郭志勤,谢光雄,等.重症监护病房常见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J].抗感染药学,2008,5(3):167-169.
[3]温志华,周凤丽,张扣兴,等.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4,6(6):700-702.
[4]Lutters M,Harbarth S,Janssens JP,et al.Effect of a comprehensive,multidisciplinary,educational program on the use of antibiotics in a geriatric university hospital[J].J Am Geriatr Soc,2004,52(1):112-116.
[5]刘桦,臧巧源.171例老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6,6(4):223-225.
加强护理管理 适应学科发展 篇5
1 转变观念
转变观念的重要性和意义是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 满足社会发展和护理学科发展的需求, 适应医疗护理改革的需要, 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观念转变的关键在于护士长要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 不断提高理论水平, 接受新知识、新信息, 树立新观念。只有转变观念, 护士长才能充分认识变革中护理发展的必要性、必然性, 正确认识护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护理管理者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护士长要认识到“以人为本”将成为今后护理管理的中心[1]。一方面, 对于病人, 要实施人文关怀、人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 主动理解和适应各层次护理对象的服务要求, 重视病人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执行医院规章制度时要有人情味, 做到以病人为中心, 努力为病人提供最良好的环境和高质量的服务。另一方面, 对于护士, 要实施人性化管理, 要重视人的因素, 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强调团队精神和医院文化的作用同时, 要逐渐从经验型管理走向科学化管理, 搞好各种协调, 注意对护士进行行为和心理管理, 通过沟通、激励、疏导, 缓解职业应激和负面消极情绪, 改善护士的心理环境。只有这样, 才能为病人提供以人为本的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才能体现出新时代护理工作关爱生命的价值。
2 提高管理能力
2.1 加强自身的表率作用
近年来, 年轻的护士长越来越多, 能否把护士长的工作顺利开展, 单凭热情、实干、单纯顶班, 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最基层的护理管理者, 护士长的言行对护士群体有着鲜明的导向作用, 护士长素质的高低, 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护理单元护士群体的整体素质。因此, 护士长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修养和道德, 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社会知识, 提高决策、评估的准确性, 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能解决其他护理人员解决不了的重大疑难业务问题。应有科学的管理方法, 掌握国内外护理信息以及新技术、新业务、新知识, 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和科学水平[2]。
2.2 善于与多方面合作和沟通
与人合作和沟通是社会活动必须具备的能力。护理工作有时难免需要科室与科室之间的合作, 而护士在对病人进行护理的过程中, 与病人进行沟通, 向病人或家属介绍病情, 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等, 也是护理常规工作所包含的内容。能否把合作与沟通工作做好, 护士长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 护士长要善于处理好科室、同事、医护、护患之间的各种关系, 学会运用语言技巧和沟通技巧。只有达到有效的合作和沟通, 护理管理过程中的障碍才能减少到最低程度[3]。
3.3 学会管理艺术
管理是一门科学, 又是一门艺术, 科学只能处理那些可以衡量和能够预测的问题, 而对于领导工作中难以捉摸, 不可测量的部分, 只能靠艺术。运用科学知识、实践经验、聪明才智等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 是每一位优秀管理者应善于运用的管理规律和技巧。护士长在一个护理单元内, 即是决策者, 又是监督者, 要在用人艺术、激励艺术、沟通艺术、协调艺术、语言表达艺术等方面不断地学习和提高, 使管理增效[4]。
3 提高护理质量
3.1 建立质量“零缺陷”的观念
从统计学角度分析, “零缺陷”是不存在的。但是, 管理如果不向着百分之百的方向努力, 就等于允许错误出现。不管护理差错发生率多么小, 但对于病人而言, 就是100%。因此, 建立质量“零缺陷”的观念是保证护理质量的根本。
3.2 持续有效的质量监控
护理质量和安全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到护理效果, 还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护士长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病人第一”的思想, 要严格管理, 强化责任心和法律意识, 经常进行质量安全和质量标准的培训及考核, 规范质量标准, 明确质量职责, 要人人参与质量管理, 对落后的、不符合实际的标准要适当调整和更新, 对影响质量和安全的因素要及时发现、及时分析、及时解决, 保证质量控制的及时、准确、有效, 以防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发生, 使追求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成为一种长久的、持续性的活动。
3.3 重视培训工作
为了适应现代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 护士必须具备能够适应各种角色转变的能力, 而护理质量的高低、好坏也与护士个人的专业素质密不可分, 因此, 对护士的培训同样是护士长管理工作的重点。应制订好年培训计划, 巩固护士的“三基”知识与技能, 定期考核;做好年轻护士的传、帮、带工作及专科培训;通过教学查房, 解决临床护理工作存在的疑难问题和不足之处, 并通过质疑和答疑, 渗透各种新知识、新技术, 使护理单元内的护理人员花较少的时间和精力, 就能获得较多的知识积累和信息储备;要鼓励和支持护士参加各种渠道的知识讲座、自学考试, 选送优秀的护士外出参观、进修学习[5]。
当前, 医疗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护理学科为了在竞争中站稳脚跟, 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因此, 作为护士长, 要主动适应形势, 在护理管理的实践中带头更新观念, 重视管理经验积累和领导艺术的运用, 努力提高管理效果和护理质量, 只有这样, 护理工作才能跟上时代发展和学科进步, 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晓梅.护士长对护士实施人性化管理体会[J].护理研究, 2008, 22 (6C) :1676-1677.
[2]薛俊兰.护士长在新形式下的管理方法探讨[J].全科护理, 2009, 7 (2A) :344-345.
[3]姚亚春.见习护士长管理能力培训的探讨[J].护理研究, 2008, 22 (9B) :2431-2432.
[4]张颖.护士长的素质要求及护理管理技巧[J].全科护理, 2008, 6 (12A) :3189.
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管理体会 篇6
1 完善人员管理
1.1 合理配备护理人力资源
合理而充足的护理人员配备是保证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1]。重症医学科为封闭式治疗场所, 具有无家属陪护, 病人病情重、变化快, 护士工作任务繁重、负荷大等特点, 护士容易产生身心疲劳综合征, 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行为变慢、工作质量下降, 最终导致发生差错的几率增加[1]。因此, 要求重症医学科专科护士的固定编制按照《2008年医院管理指南》执行, 护理人员与床位之比应为3∶1以上的标准, 我科开放病床4张, 现有护士10名, 缺编2人, 已申请增加2名护士。
1.2 严格执行重症医学科护士准入制度
我院重症医学科护士必须有护士执业资格证, 并且从事临床护理工作3年以上。
1.3 加强教育和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护理人员的素质对临床护理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1]。 (1) 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教育。重症医学科危重病人无陪护, 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注重培养慎独精神。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 我们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士条例》《中国患者医疗安全的十大目标》《2009年医院管理指南》等, 引导护理人员学法、懂法,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观念。 (2) 专业知识及技术培训。护理人员应分批参加各种危重症护理知识的培训。此外, 每周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 内容为专科知识及危重症医学知识和抢救技术, 由本科医生和护士轮流讲课, 通过学习和备课,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基本医学知识和危重病人的抢救技术及语言沟通能力。不定期聘请急诊科人员对我科护理人员进行急救技术培训。根据不同病人进行护理查房和危重病例讨论, 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水平。强调科室培训和自学相结合, 让护理人员利用业余时间接受成人教育。
2 强化制度管理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根据三级医院评审要求和《2008年医院管理指南》对重症医学科的要求, 在我科原有护理规章制度的基础上, 以质量、安全为核心, 不断完善各种护理常规、操作规范以及各种监护与抢救器械的维护与管理制度, 如危重病人探视制度、疑难危重病例护理讨论制度, 各种护理操作流程以及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重症医学科护士紧急调配预案、各种仪器操作、重症医学科病人外出检查制度等, 并将各种制度汇总成《重症医学科护士工作手册》, 要求每名重症医学科护士必须掌握。
3 科学管理,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服务理念
在新的医疗形势下, 要做好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管理者不仅要注重环境、制度管理, 还要在管理中树立科学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使安全管理科学、有效。
3.1 科学沟通, 创造和谐的护患、医护关系
在病人入住重症医学科时, 详细向清醒病人及其家属介绍病房的环境及管理制度, 包括:危重病人探视制度、危重病人约束告知制度、费用情况、病情的预后等, 让病人家属在重症医学科住院须知单上签名;在家属探视时多与家属沟通, 尽可能取得病人及其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减轻家属的负担, 使治疗与护理工作顺利进行。在危重病人治疗与护理过程中, 医生与护士
甘肃省天水市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防治策略研究
全福才, 赵淑玲, 刘宝录, 李江红, 卢艳, 郭强强, 张雅静, 辛瑞虎, 王玲, 马彦东, 王热勤
(天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甘肃天水741000)
关键词: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R512.9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1246 (2010) 11-0133-02
男男性接触者 (MSM) 是艾滋病高危人群, 包括与男性有性关系的男同性恋者、男双性恋者和少数男异性恋者[1]。他们的多性伴、无保护性肛交和口交等性行为, 易造成性病、艾滋病在该人群中传播[2,3]。为了有效遏制艾滋病在该人群中传播, 笔者从2006年开始在本市MSM中开展防治工作, 并于2006、2007和2008年进行了3次问卷调查 (第1次基线调查175人, 第2次中期评估调查208人, 第3次终期评估调查200人) 。
l对象与方法1.1对象
经常出入天水市MSM活动场所的MSM。1.2方法
(1) 做好MSM动员工作。为了使更多的MSM志愿者积极
密切配合, 确保治疗和护理工作安全进行。
3.2 激发护士主人翁精神, 共同管理病房
对于各种护理管理记录本和科内仪器的管理, 要求人人参与并互相监督, 以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和仪器的合理使用。
3.3 强调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在管理中强调以人为本, 充分发挥和挖掘每个人的长处, 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4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病人的个人尊严不能因生命活动力降低而递减, 护理人员有责任帮助病人维护人格尊严。在护理工作中提倡“工作慎密、追求卓越、呼唤生命、永不放弃”的理念, 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 安全第一”的服务理念。
4 加强环节管理, 严防发生护理差错
4.1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坚持床旁“三交、四清、三洁”, 即口头交、书面交、床旁交, 病情清楚、医嘱清楚、用药清楚、记录清楚, 病人皮肤清洁、衣物清洁、床位清洁。坚持做到“交不清不接, 接不清不交”。
4.2 加强危重病人转出安全管理
参与艾滋病防治活动, 主要利用天水市预防艾滋病网站———龙城家园网站、媒体等鼓励和支持MSM志愿者参与社会动员等。 (2) 大力开展同伴教育工作。 (3) 鼓励和支持志愿者小组、个人开展外展服务。 (4) 开展电话咨询服务。 (5) 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并免费发放安全套和润滑剂、宣传材料等。 (6) 开展规范化性病诊疗服务。 (7) 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等。通过问卷调查艾滋病防治效果。
1.3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2结果
2.1一般资料 (见表1、表2)
由表1可知, MSM平均年龄基线调查和中期评估调查基本
严格执行重症医学科转出制度。在转出病人时及时与医生、病人及其家属以及转至科室沟通, 做好各种管道的保护工作, 在转运途中与医生配合, 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在交接班时, 提示接班科室该病人注意事项, 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单。
4.3 加强危重病人外出检查安全管理
严格执行重症医学科病人外出检查制度。及时与医生、清醒病人及其家属沟通, 准备好各种抢救用品, 做好各种管道的保护工作, 在检查途中与医生配合, 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 以保障病人在检查途中的安全。
4.4 根据人员和时间合理排班
(1) 人员方面:根据职称和年龄进行合理配置, 做到高、中、低和老、中、青合理搭配, 充分发挥各级职称护理人员的作用, 起到体力和能力的合理利用和带教监督作用。 (2) 时间方面:实行弹性排班, 在危重病人多、抢救工作繁忙时加强人力, 护士长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护士长不在时由责任组长把关, 以保障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