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学

2024-11-25

老年护理学(精选12篇)

老年护理学 篇1

哲学是宇宙和人生的根本原理, 哲学同时也是护理基础, 在护理中加入哲学思想, 可以很好地把人、环境、健康系统的联系起来[1]。在老年心理护理中加入哲学, 护理人员可以应用批判性的思维去评价护理过程中的效果, 使用创造性的思维突破传统心理护理的盲区, 更加客观的评价护理效果, 并同时促进护士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的形成。我院从2014年起, 对综合二病房就诊的老年伴有抑郁患者采取哲学心理护理,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大连市友谊友谊医院综合二病房就诊的老年伴有抑郁患者90例, 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45例, 采取普通心理护理, 其中男性24例, 女性21例, 年龄65~77岁, 平均年龄 (69±2.1) 岁。试验组45例,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哲学心理护理, 其中男性23例, 女性22例, 年龄65~79岁, 平均年龄 (70±2.2) 岁。两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8分且<35分, 语言功能正常, 学历均为高中以上。经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病情没有统计学差异可以比较 (P>0.05) 。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普通心理护理,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哲学心理护理。具体方式如下。①使用哲学思想, 分析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人进入老年阶段, 不仅生理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且心理的变化更加突出, 由于社会角色以及家庭角色的转变, 由主导者变为被动者, 因此很容易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再加上基础疾病众多, 反复住院, 会对疾病进行猜疑以及恐惧。同时会有悲观、抑郁、恐惧、多疑等多种负面情绪并存。因此对于这一种老人, 护理人员在回答问题时要格外小心, 与医师的答案一致, 语言在解释时缓慢而准确, 防止患者猜疑。同时主动与患者打招呼, 使用尊称, 沟通时使用技巧, 减轻患者压力。②尊重患者的隐私, 全面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 在护理过程中有许多操作涉及到患者的隐私问题, 马斯洛心理需要理论中尊重是一个高层次的个体需要, 对于老年抑郁患者对尊重的要求就更高, 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态度、隐私的保护程度, 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情绪, 因此在进行护理操作时, 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做操作讲解, 同时提前拉上防护帘, 对患者的隐私做全面的保护, 取得患者的配合, 达到较好的护理效果[2]。③护理人员时刻注意自己的态度。护理人员使用热情、诚恳的态度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 同时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减少对医院的陌生以及排斥心理, 为进一步的健康教育做准备。同时鼓励患者多听音乐、看报纸以及看电视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使用幽默的方式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④健康宣教, 针对不同老年人的心态以及病情每日给患者讲解一些疾病知识, 内容不可过多以及时间不宜过长, 内容新鲜有趣味, 让老年人容易接受以及记住。鼓励老年人积极配合护理, 解除心理压力,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MD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参数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表示,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护理前HAMD评分没有差异, 护理后试验组HAMD评分优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将哲学思想引入心理护理中需要一定的时间, 哲学思想可以增强团队之间的和谐程度, 凝聚每一个人的力量, 哲学思想可以引导护理人员在护理行为中做出正确的判断, 提高护理的效果[3]。使用哲学思想分析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再去有目的的护理, 有的放矢。有效的提高老年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 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同时尊重老人, 马斯洛心理需要理论中尊重是一个高层次的个体需要, 对于老年抑郁患者对尊重的要求就更高。以往的护理行为往往忽视这一点。从本试验进一步的证明了这一点。试验组与对照组护理前HAMD评分没有差异, 护理后试验组HAMD评分优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将哲学融入护理中, 使护理人员产生患者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真正做到患者利益高于一切, 更好的引导护士的临床实践[4]。

摘要:目的 探讨在老年患者心理护理中引入哲学护理对老年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大连市友谊医院综合二病房就诊的老年伴有抑郁患者90例, 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5例, 采取普通心理护理,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哲学心理护理, 使用HAMD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抑郁的改善情况。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护理前HAMD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 护理后试验组HAMD评分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老年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加入哲学, 促进护士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的形成, 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抑郁情况, 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哲学,心理护理,老年,抑郁

参考文献

[1]任凤英.护理哲理引入知识型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J].全科护理, 2012, 10 (12) :3333-3334.

[2]王翠华.老年病人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2, 25 (5) :540-541.

[3]楚清.消化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吉林医学, 2012, 4 (33) :2187.

[4]孙湖萍.神经内科老年病人护理管理的分析[J].大家健康, 2012, 6 (12) :68-69.

老年护理学 篇2

在人类历史上,有关衰老的记载可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有关老年病的诊治也有近30

00年的历史,尤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老年学及老年医学得到了飞跃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起,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老年人口数量和比例不断增加。时至今日,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

多数国家的社会问题,加上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使研究老年人、老年病的学科发展更加

迅猛,老年护理学也就应运而生了。

顾名思义,老年护理学就是研究老年人和老年病护理的科学。当今,她已成为护理学领域的一个独立学科,老年医学的一枝奇葩。由于老年人和老年患者护理的特殊性,在其短短的发展历

程中,在基础护理学的基础上,迅速地形成了其自身的理论和技能体系,不仅在医院,而且走进了

社区、家庭,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与其他老年学科一样,老年护理学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首先她研究老年人的健康维护,以保持老年人组织器官的生理机能;同时研究老年人和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促进身心健康;研究老年人的健康保健,给予正确的保健指导,达到延年益寿;针对老年患者的解剖生理特点,研究老年病护理的特殊规律,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研究老年病的康复,减少和减轻残障,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老年患者褥疮护理 篇3

【关键词】老年;褥疮;预防;护理

褥瘡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或局部摩擦,使皮肤和皮下组织缺血、坏死、溃烂。常发生在长期卧床患者尤其是老龄患者的骨突部位,如臂部、髂部、骶尾部、耳廓、枕骨结节、肩胛部及足跟等处,日常护理方法如下。

1 褥疮预防

护理的内容是协助患者整理床铺、翻身、观察病情、进行心理护理和卫生宣教等。根据老年科工作的经验,针对老年人病程长、病情复杂、活动受限等所做出的护理收到了良好的预防效果。

1.1 避免身体局部长期受压鼓励和协助卧床患者及陪床人员经常更换体位,一般每2h翻身1次,必要时每小时翻身1次。翻身或移动患者时忌拖、拉、拽、扯,要检查按摩受压部位每日早晚用温水擦浴及酒精按摩,在易受压部位,骨骼突出处可垫水垫、气圈、海绵垫或软枕等[1]。同时还可应用气垫床,利用充放气功能交替更换并按摩受压部位,同时减轻受压部位的剪力和受压时间。

1.2 营养支持,大量研究证明,营养不良既是褥疮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又是褥疮经久不愈的主要因素。老年人营养状态普遍低于中青年,尤其是长期卧床患者,有疾病消耗加之营养摄入减少利用能力下降,使患者发生营养不良,导致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而低蛋白血症患者有近75%发生褥疮。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如病情允许尽量应用肠内营养,若肠内营养不能满足需要时结合静脉营养,必要时输注血浆和白蛋白,全程营养支持,有利于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加强皮肤的屏障功能,预防褥疮发生

1.3 保持皮肤干燥,避免使用肥皂或含乙醇的用品清洁皮肤,患者衣服、铺位应保持柔软平整、无皱折,床单应清洁、干燥、无渣屑。如是大、小便失禁的患者,特别要注意皮肤的保护和床单的干燥,尽量减轻局部皮肤的刺激,不要使用脱瓷的便器,以防擦伤或擦等吸潮并减少摩擦,夏天需慎用[3]。

2 褥疮护理

2.1 初发期,局部皮肤由于受压而出现红、肿现象,此时可用45%酒精倒于手心做局部按摩10 min,身上出现水泡时,未破的小水泡用滑石粉包扎,以减少摩擦,防止破裂,使其自行吸收。

2.2 中期,红肿不退,使受压皮肤变为紫色,并有水疱形成和表皮破损,这时可用棉签蘸1%龙胆紫涂擦患处表面,使局部干燥,并注意避免继续受压;大水泡可用酒精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然后涂以0.02 %呋喃西林溶液[4]。若水泡已破,可涂2%红汞或用新鲜鸡蛋内膜平整紧贴于创面,并用消毒纱布覆盖,利于上皮生长。

2.3 后期,表皮水泡破损而引起局部感染并呈现袋层坏死症状,可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然后擦干创面和周围的皮肤。在家中可用60 瓦白炽灯泡的台灯照射长褥疮的部位,白炽灯发出的红外线对褥疮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照射距离约30 cm, 烘烤时灯泡距离创面不能过近,避免受伤,也不宜过远,减低烘烤效果照射,距离以促进创面干燥愈合为标准。1~2次/d,10~15 min/次[5]。照射时应随时观察局部情况,以防止烫伤。长期不愈合创面,可在创面上敷一层白砂糖,然后垫上消毒纱布,用整块胶布封闭创面,每隔3~7天更换敷料1次。借助糖的高渗作用,杀灭细菌,并可使创面消肿,能改善局部循环, 增加局部营养,促进创面愈合。第四期,坏死期。坏死期时的创面呈黑色,并伴有恶臭,甚者可深达骨质或关节面,应尽量在医生指导下护理。

参考文献:

[1] 李星,万虹.不宜翻身患者应用水垫预防压疮.护理研究,2005,19(5B):910.

[2] 刘秋梅,舒秀敏,李刚,等.红花芍药直流电离子导入预防压疮的临床效果观察.护理学杂志,2001,16(4):197-198.

[3] 刘萍.中西医结合的晨间护理体会.中国中医急症,2007,16(2):251-252.

[4] 陈维英.基础护理学.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95-99.

老年护理学教学实践与体会 篇4

老年护理学是以老年人为对象, 从健康需要出发, 研究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整体护理, 达到促进、保持和恢复健康的学科;是综合运用基础医学、基础护理学、临床各专科护理及各类人文科学知识, 研究、诊断和处理老年人个体、群体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一门应用性科学。老年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为了使护生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口对保健护理的需求, 卫生部于1997年颁发了护理专业教学计划, 对老年护理课程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老年护理学成为大、中专护理专业在校生的必修课之一。笔者从2001年至今一直从事老年护理学教学工作, 经过教学实践及探索, 总结了一些教学方法和体会。

1 护理学教学现状

1.1 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运用的是“填鸭式”教学法。这类教学方法的实质是教师示范, “手把手”向学生传授知识, 且这种课堂教学, 忽略了操作对象——病人的反应。这种模式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 重视教师对学生的管教和对学生学习的控制, 强调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

1.2 中职教育中老年护理学教学需求

在我国, 绝大多数护理人员未经过老年护理的正规培训, 很多人将老年护理误解为保姆式的照顾, 只要让老人吃饱、穿暖、住好即可, 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的心理需要、精神慰藉、医疗护理、康复娱乐等深层次的需要。

过去老年护理学教学多半是单纯的理论讲授, 学生学习被动, 部分学生反映知识枯燥, 不感兴趣、不愿学。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据调查, 学生毕业后从事老年专科护理工作的很少, 即使从事也只是采用保姆式的照顾。

1.3 中职教育中老年护理学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服务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很强的技能。融传授知识、能力培养、提高素质为一体, 重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终身学习及创新等能力。

2 老年护理学教学新思路及实践

为增强老年护理学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老年健康问题的能力, 我们进行了老年护理学教学改革。通过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积极性, 增强教学效果,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以便使其更好地适应当今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为培养新世纪需求的护理人才, 在教学中注重挖掘学生潜能, 培养其创新能力, 提高动手及应变能力。

2.1 教学计划的设置

老年护理学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 主要内容包括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变化特点, 老年期的心身健康, 老年疾病的护理特点与预防等。护生应掌握老年期这一特定阶段存在和潜在的生理、心理及社会方面的健康问题, 能初步采取预防、保健策略和护理干预措施, 维护和促进老年人的健康状态, 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2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老年护理学教学中采取师生易位及多媒体、案例讨论、角色扮演、讨论、社区调查、技能操作、见习参观等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人际沟通能力。

2.2.1 课堂讲授

列举临床典型病例, 根据课本内容分别达到掌握、熟悉、了解, 技能训练要求达到学会、熟练掌握。

2.2.2 角色模拟

掌握沟通技巧, 要求表现出对老人有足够的尊敬和耐心, 演练与老人沟通时的控制、引导技巧, 模拟老人出现心理问题时的状态。

2.2.3 讨论

家庭护理是解决老人健康问题的有效手段和主要途径, 采用小组讨论方式,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其以后投身于老年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4 社区调查

组织学生课外社会实践, 并进行社会服务调研, 引导学生参加科研, 提高识别、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人走访一位65岁以上老人, 运用所学知识提出护理诊断、分析判断, 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实施一次健康教育。

2.2.5 临床见习

老年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服务学科, 通过多次深入病房、养老院与病人接触, 为护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机会。

2.2.6 定期安排专题讲座、课题讨论

定期举行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术报告会, 为学生补充新知识、新技术, 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开阔眼界、拓宽思维。在专题讨论会上,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让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观念、思路、方案, 提出自己的见解, 通过讨论, 启发学生思维来完成论文的撰写。

2.2.7 采用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

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在临床教学中采用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 可用模拟床边提问式查房教学, 如高血压病人问到所用药品及作用机制时,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给予解答, 对于回答错误或回答不了的问题,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查阅相关资料, 引导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2.3 教学结果分析

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增强了其实践能力, 为其今后的实习及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调查发现90%的学生对老年护理专业感兴趣, 愿意学习, 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的采用, 使他们可以带着问题学习, 自己尝试着去解决, 调动了学习积极性;80%的学生认为重要内容清楚、实用性强, 社区调查和临床见习收获最大、感受最深;73%的学生认为对老年人的了解和认识更全面了, 也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

3 老年护理学教学体会

老年护理学论文 篇5

老年护理学论文·1

目的分析在为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实施化疗的过程中营养护理的运用效果。方法本次试验研究的94例研究对象由我院在20**年2月—20**年2月期间收治,均为接受化疗的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其中给予常规护理的47例患者作为对比组,给予营养护理的47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试验组与对比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和NRS2002等营养指标与护理前相比均有所改善(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比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饮食依从性、化疗耐受度以及功能状态均与对比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运用营养护理为晚期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实施护理服务可以改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导,提高其饮食依从性和化疗耐受度,提高了患者的健康状态。

胃肠道肿瘤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肿瘤类型,其位于空腔器官,患者发病后的临床表现并不明显,在患者有明显的症状出现后其病情一般已经发展到了晚期。晚期胃肠道肿瘤属于临床各种肿瘤中出现营养不良较高的一个群体,再加上化疗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佳等情况,加剧了营养不良的严重性,而如果及时纠正患者的营养不良状态则可能影响其治疗、生活以及预后,因此,就应该给予患者营养护理与干预。本次试验研究的94例研究对象均为接受化疗的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分析了在为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实施化疗的过程中营养护理的运用效果,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研究的94例研究对象均为接受化疗的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人数相等的试验组与对比组,每组有患者47例。试验组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22例、25例,患者年龄最大、最小的分别为69岁、25岁,平均年龄为(50.1±3.2)岁,其中胃部肿瘤患者有23例,肠部肿瘤患者24例;对比组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21例、26例,患者年龄最大、最小的分别为68岁、27岁,平均年龄为(50.8±3.6)岁,其中胃部肿瘤患者有22例,肠部肿瘤患者25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运用常规护理服务为对比组患者实施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生活护理以及常规营养宣教,告知患者在接受化疗期间应该以清淡的饮食为主,并在出院后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和高维生素的食物,试验组患者在对比组基础上加用营养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成立饮食护理小组。应该由营养护士、责任医生和家属共同组成饮食护理小组,由营养护士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执行针对性的饮食计划,安排食谱,责任医生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并做好相关处理和记录,患者家属则应该按照营养护士给出的食谱安排患者的餐食。

1.2.2普及营养知识。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和家属讲解营养知识,主要的内容包括在医院治疗期间对蛋、肉、奶、蔬菜等食物的需求量,让患者和家属知道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并让其学会如何根据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饮食。

1.2.3针对性营养干预。护理人员应该了解患者日常生活的饮食喜好,是否有忌口,根据其实际情况、不同阶段的病情变化进行饮食调整,如果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则应该在化疗前进行一段时间的禁食,化疗后进食少油脂、高蛋白且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同时,应该避免患者进食辛辣刺激、过冷过热的食物,减少对胃肠道造成的刺激。化疗后出现食欲不佳可以通过闻柠檬片或者是含陈皮的方式缓解,严重时可以通过药物调整。

1.3观察指标

将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和NRS2002等营养指标、饮食依从性、化疗耐受度以及功能状态作为本次试验研究中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饮食依从性运用调查问卷评价,患者基本可以按照医嘱进食,且进食状态良好为依从;化疗依从性的评价包括住院期间静脉化疗和出院后口服化疗两个部分,其化疗情况均良好为耐受;功能状态采用KPS评分量表进行评价,评分范围在0~100分之间,患者得分越高表示其健康状况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试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均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9.0实现,饮食依从性和化疗耐受度的表示方法均为(%),检验方法为χ2检验,营养指标、功能状态的表示方法为(x-±s),检验方法为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的标准为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营养指标对比

护理后,试验组与对比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和NRS2002等营养指标与护理前相比均有所改善(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比组患者(P<0.05)。

2.2两组患者饮食依从性、化疗耐受度、功能状态评分比较

试验组47例患者饮食依从性、化疗耐受度分别为89.4%(42/47)、93.6%(44/47),功能状态评分为(69.98±11.24)分,对比组47例患者饮食依从性、化疗耐受度分别为66.0%(31/47)、76.6%(36/47),功能状态平分为(62.43±10.56)分,试验组患者饮食依从性、化疗耐受度以及功能状态均与对比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在为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化疗为主要的治疗方法,这一治疗方法运用不仅仅会杀死癌细胞,对正常细胞也有着一定的杀伤作用,可能引起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和食欲不佳,导致营养不良情况的出现,降低了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不利于患者的更好治疗与病情控制。营养护理是一种专科护理方案,其主要是根据患者的饮食情况、营养状态和营养需求而开展的一种护理服务方法,在纠正患者营养不良,改善患者食欲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在为接受化疗的晚期胃肠肿瘤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营养护理的运用可以针对性的为患者安排食谱,由家属安排饮食,同时,丰富了患者与家属的营养知识,做好了饮食结构的调整和干预,为患者营养的供应、饮食状态的调整、化疗耐受度的提高以及健康状况的改善均有着积极的作用。综上所述,运用营养护理为晚期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实施护理服务可以改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导,提高其饮食依从性和化疗耐受度,提高了患者的健康状态。

老年护理学论文·2

外周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和急救用药供给营养的重要途径。尤其是老年患者存在血管条件差或是经常使用一根静脉反复穿刺,长期输入较多药物的刺激,浅静脉留置针放置时间过长而引起局部静脉炎的化学特性反应,易造成血管痉挛、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重者有局部皮肤变色或坏死情况,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从而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增加患者疼痛。为了减少老年患者外周静脉损伤,减轻痛苦,近来我科对50例老年患者外周静脉输液进行观察护理,采取各种方法措施,减少各种输液并发症发生。

1临床资料

从20**年1~11月对我科50例进行静脉治疗的老年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在65岁以上,均有两种以上的疾病,肺心病为50%,糖尿病为30%,高血压20%,患病均在5年以上,输液时间在4周以上。

2护理对策

2.1认真观察合理选择血管

老年患者常患有多种慢性病,血管条件差,伴有血管神经病变,血管循环不良,血管脆性大,动脉硬化。应根据应用药物种类、时间来合理选择血管、穿刺位置、进针角度,原则由上至下,由远到近,避免靠近关节、硬化、感染、静脉窦的血管,严禁多次反复穿刺一根血管,保证一次成功,避免感染。

2.2输浓度高及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护理

静脉输液前10min给老年患者的穿刺部位用热水毛巾热敷,能使局部表浅血管扩张充盈,减轻血管刺激疼痛及不良反应。另外使用输液增温器后液体的黏度可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从而使流速增快,减轻对血管壁的刺激,也是预防发生或降低局部症状和血管损伤的有效方法。

2.3输液过程中的护理

老年患者常有多种慢性疾病,如反应迟钝,言语沟通障碍,输液过程中疼痛、痉挛、渗出,输液不畅发生率较高。因此要求护士要熟悉药物的性能和使用方法、药理作用、不良反应、配伍禁忌,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在输液中随时巡视沿静脉走向有无条索状改变或血管变粗、发红、硬结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等。按不同程度分为轻度刺激症、中度刺激症、重度刺激症。静脉炎判断标准依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的规定指标。对在用浅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可用30%硫酸镁粉加入温水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20min,可以减轻局部炎症、水肿,促进血液循环作用。另外要注意观察拔针按压时间要充分,抬高肢体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因输液时间长引起的不适,避免输液在小血管内存留时间长,刺激血管引起静脉炎,也可以防止慢性渗出。

2.4心理护理

首先要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加强沟通,针对老年患者不同心理问题及文化对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不断提高认识程度,使老年患者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尽早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悲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3护理体会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特别注意老年特点,患病时间长、长期输液、活动量小、血管脆性大、弹性差,全身抵抗力低,由于代谢紊乱导致外周血管病变以致血管缺血,感觉运动神经病变以致感觉障碍,容易发生局部感染、静脉炎、血栓形成。如反复静脉穿刺可导致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变化。末梢循环欠佳者,药物在局部血管内血液浓度较高或存留时间长,导致血管损伤机会增多,当输入对血管刺激性强的高渗溶液时或使用静脉留置针管腔越小,留置针对血管壁的机械摩擦机会就增加,加重对血管内膜刺激。因此护士一定要严密观察全身状况,血管条件,心理特点,并根据病情采取有效措施,相应的护理对策,加强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用爱心和过硬的技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和护理,提供一流的服务,防止各种输液并发症的发生。

老年护理学论文·3

目的 分析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年3月-20**年5月期间接诊的86例高血压患者为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43例,其中对照组极易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则给予医院-社区-家庭护理,现对两组护理效果予以分析。结果 护理后,演技组护理总满意度、血压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施行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进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

近些年,高血压发病率逐渐增高的,对我国中老年人群机体健康造成直接损害,且有研究指出,该病是诱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冠心病、脑卒中等)的重要危险因素,使其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因此,为了确保患者血压水平处于理想状态,减少并发症,提高预后,应当对其进行科学化管理。本文以我院高血压患者为例,向其施行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高血压为例,共纳入86例,抽选自我院20**年3月-20**年5月,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内提到的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相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男女比例23:20,年龄40-75岁,病程1-10年。研究组43例,男女比例25:18,年龄42-73岁,病程2-12年。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即测量、记录生命体征,安排舒适病房,联系医生,按照医嘱,建立静脉通路,提供药物治疗,同时做好患者生活、饮食、运动等方面护理,待其出院,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以及定期随访复查的重要性。

研究组采取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如下:①成立干预小组,成员包括医生1名、护士2名、社区医护人员4名,拟定医院-社区-家庭护理计划,在其出院前,建立联系卡,出院前1d,向其发放宣传资料,加以即讲解,并对其家属予以培训,待出院后,实施护理计划,即每15d进行一次电话随访,每个月要求患者参与联谊会,同时督促患者定时就诊,测量血压、生化指标;②护理干预,以一对一方式向患者讲述自我护理的重要性,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对血压的不良影响,增强其重视感,使其充分认识到健康行为对病情改善的正性作用,另外,叮嘱患者合理安排膳食,养成健康作息时间,自测血压方法及血压正常参考范围,同时指导患者结合自身状况,安排适量有氧运动,如太极剑、太极拳、散步等,加以指导患者按照医嘱正确用药,切不可增减药量,或是更换其他药物,以维持稳定血压,对于部分老年患者,建议使用带有提醒功能的分药盒,以防出现漏服、忘服等情况。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效果、护理总满意度(以本院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为工具,评估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总分100分,即十分满意100-80分、较满意79-60分、不满意低于60分,总满意度=十分满意率+较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

以软件SPSS24.0为工具,计量资料表示为,以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以X2检验,P<0.05,差異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1 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效果

护理后,两组血压控制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 比较两组护理总满意度

护理后,研究组十分满意17例,较满意24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度(95.35%)。对照组十分满意14例,较满意20例,不满意9例,总满意度(79.0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性(P=0.024<0.05)。讨论

高血压,在临床上极为常见,属于心血管疾病当中的一种,与大量饮酒、精神紧张,低钾饮食的能因素有关,且症状较多,如头痛、头晕、心悸、颈项板紧等,对患者身体健康、生活质量产生极大不利影响。一般来讲,患者在住院期过程中,可维持血压水平处于相对理想范围内,但是由于病程较长,以及患者数量的增多等问题的存在,患者提前出院现象已越来越普遍,因此,为了出院后的患者仍得到规范性治疗,需要积极做好相关护理干预措施。

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是一项一体化护理模式,通过保持健康指导、护理干预的连续性,达到提升患者疾病管理水平目的。袁素萍等人对高血压患者开展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得知患者血压控制效果良好,且生活质量水平明显提升。本文结果得出,研究组血压控制效果较对照组优(P<0.05),和上述研究成果相符。另外,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进一步体现出医院-社区-家庭护理的可行性、有效性。现对此护理模式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优势进行如下:①成立干预小组,制定、实施护理计划,可确保护理干预的系统性、连续性,以形成良好的院外监督效果,使患者获取高质量护理服务;②护理干预,采取一对一方式向患者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如合理膳食、合理运动、规律作息、提高自我护理能力等,有助于满足患者对护理问题上的要求,进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控制血压理想水平,减少并发症,加速机体康复进程,促进其对护理工作予以高度评价。

老年骨科病人的护理 篇6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43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40-01

老年人体弱,骨科手术后的老年病人,多数丧失自主生活能力,需要长时间卧床,得不到合适的护理,会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以下是我院自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108例老年骨科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性42例,女性66例,年龄在60-70岁66例,71-80岁36例,81-83岁6例;其中髋部疾病占24.07%(股骨颈骨折1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2例),各种腰部疾病占31.48%(腰椎间盘突出18例,腰椎失稳10例,胸腰椎压缩骨折2例,椎体滑脱4例),关节疾病占16.70%(膝关节各种疾病12例,骨与关节感染6例),其他骨科疾病占27.78%。平均住院天数为28d。

1.2 方法

1.2.1 心理护理 掌握骨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有计划地进行护理。当老年患人带着病痛就医时,面对的是医护人员和其他住院的病人,要等待各种检查、治疗、手术,加之大多数生活自理能力差或者已完全丧失,于是表现出烦躁、焦虑、恐惧、激动、多语、失眠等,这些心理状态都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为解除老年病人思想负担,使之积极配合治疗,最重要的是給病人心理上的安慰。护士对待老年病人一是要尊重他们,二是要理解他们,三是要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要经常与老年病人进行思想沟通,处处体贴照顾。

1.2.2 营养护理 个别老年病人因生活不能自理,怕给我们增添麻烦,为减少大小便次数,而控制饮食。这样的老年病人应向其说明营养的重要性。鼓励其多饮水、多进食易消化食物,保持二便通畅,避免便秘。同时我们更应周到地做好生活护理,尽量满足其一切所需,不能表现出有任何厌烦的情绪,让病人依赖我们,使其精神上得到安慰,为进一步配合手术、药物治疗打好基础。

1.2.3 日常护理 每年有三分之一岁以上的老年人、二分之一岁以下的老年人都经历过跌倒事件。可以归咎于很多原因。如原有外伤、肢体退行性疾病、环境、年龄、神志状况、原发疾病、所服药物、住院时间等,仍是困扰护士的主要问题。绝大部分老年病人喜欢安静,应尽量安置单人小房间,护理要尽量适合老年人的特点,如减低环境中威胁的措施,减少床边的杂物、固定好床脚刹车,安置洗手间夜灯,对活动能力受限的患者除了接受行走体疗外,还要向家属重申病人活动能力的障碍,护士要指导病人缓慢起立、坐下、上、下床等,坐轮椅时使用轮椅安全带,选用合适和专用的老年轮椅,协助病人变换体位等。对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要加强生活上的护理,保持病人口腔、头发及皮肤的清洁,协助生活所需。

1.2.4 并发症预防护理 心、脑血管并发症预防护理:进入老年期循环系统发生明显的衰退,如心、脑血管硬化,心肌收缩相对减弱,心血管不通适应正常时的应激状态。加上创伤疼痛的刺激、精神紧张,有潜在发病的可能,导致并发症出现。此类病人,一经入院应引起重视,除进行各种检查外,应严密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神志等体征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褥疮预防护理:长期卧床,截瘫或需牵引病人,由于全身血液循环差,皮肤抵抗力低下,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尤其是骶尾部、后枕部、踝关节、足跟部各骨突处容易发生褥疮,因此病人入院后给予气垫床或骶尾部垫褥疮垫,骨突处可垫海绵圈。不能自行翻身的隔2h协助翻身,并用50%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护理上一定要职责到人,每班检查交班,护士长不定时抽查,人人重视,使大家认识到,预防褥疮的发生,不是某个人的事,必须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努力。由于措施到位,责任到人,一年来无褥疮发生。

泌尿系感染预防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每天用温水擦洗会阴部2次,尿潴留病人在留置尿管期间,妥善固定导尿管及引流管的位置,引流管不可高于耻骨水平。多饮水,每日2000-2500ml,有利于冲洗尿中沉渣,经常变换体位,以便引流通畅,定时放尿、训练膀胱肌肉收缩。

呼吸道并发症预防护理:老年人由于呼吸相对减弱,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史,所以长期卧床及术后病人易发生肺部并发症。因此病人入院后要求戒烟、戒酒,鼓励病人多咳嗽、咳痰,做深呼吸,上肢能活动的做扩胸运动以增加肺活量;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以利稀释痰液。

防止骨延迟愈合护理:老年人运动量减少,骨细胞活动性降低,而钙吸收利用率低易发生骨质疏松,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延长或不愈合。可给病人服钙剂,进食高钙食物,并用适量维生素D增加钙的吸收利用。

2 讨 论

我国老年护理学发展现状与思考 篇7

1 国外老年护理学发展现状

老年护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最早出现于美国, 1900年老年护理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被确定下来, 截至20世纪60年代, 美国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老年护理专业。1970年, 首次正式公布老年病护理执业标准, 1975年开始颁发老年护理专科证书, 同年《老年护理杂志》诞生, 将“老年病护理分会”更名为“老年护理分会”, 进一步明确了老年护理的服务对象是全体老年人而不仅仅是患病的老年人。1976年美国护理学会提出发展老年护理学, 关注老年人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 从护理的角度和范畴执行业务活动。

目前, 美国老年护理实践标准分为基础和高级两个水平。老年护理高级执业护士 (APNS) 需具备熟练的专业知识和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或以上学历, 经过认证, 能够以整体的方式处理老年人常见的问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国外老年护理专家认为所有在职护士都应具备老年护理实践的知识和技能。国外多个护理专科组织已落实修改其专科技能和标准指南[3], 把老年护理延伸至各个护理专科, 使不同类型的专科护士均具备一定的老年护理相关知识与技能[4]。

为积极发展老年护理教育, 美国高等教育老年护理协会 (AGHE) 、美国护理联盟 (NLN) 等部门制定了《美国护理本科教育老年护理核心能力标准及课程指南》, 规范了老年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在注册护士课程中的比例。老年临床实习要求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习体验, 场所跨越健康护理多个部门, 如独立居住高级公寓、养老院、老年人急救护理单元、晚期患者护理所、诊所、初期保健机构和医院住院单元等, 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与老年护理专家一起工作和学习[5]。

2 国内老年护理学发展现状

20世纪我国老年护理学发展几乎是一个空白。1999年, 中华护理学会才正式成立“老年护理专业委员会”。老年护理事业发展缓慢, 尚无老年护理专业的资格认证制度, 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匮乏。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护理院基本标准 (2011版) 》中明确了护理院设置标准, 即每床至少配备0.8名护理人员、注册护士与护理员之比为1∶2~2.5[6]。但是, 目前我国护理人力大部分集中在医院, 极少部分在社区或养老机构, 其学历大都较低, 没有或很少接受过老年护理相关知识培训和系统教育, 这使得很多护士对老年人的需求认识不足, 为老人所提供的护理仅限于一般的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 而不能体现对老人的全身心照顾与支持[7]。

我国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教育体系尚未成熟和完善。各层次的护理教育中均没有开设老年护理专业, 老年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尚属空白。1998年以后, 国内几所高等护理院校才开始开设老年护理学课程。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仅有约54.5%的院校开设了老年护理学课程, 总学时平均为30学时, 其中理论课平均为26学时, 实践课平均为4学时。由于学时所限, 学生只能粗浅地了解老年护理学的基础知识, 有针对性的实践技能训练相当缺乏[8]。

3 对我国老年护理学发展的思考

3.1 依据国家相关政策, 制订我国老年护理学科定位和发展策略

政策作为国家进行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工具和杠杆, 具有计划、控制和协调的作用[9]。老年护理事业的持续性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领和支持。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下称《规划》) 等, 明确提出了老年健康管理的方向和内容。《规划》提出, 政府重点投资兴建和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具有长期医疗护理、康复促进、临终关怀等功能的养老机构等, 这意味着将来大量的护理人力需要投入老年病医院、护理院、老年康复医院和综合医院老年病科等机构中[10]。因此, 我国在制订老年护理专科发展策略时, 必须以此作为规划基础, 明确我国老年护理专业不同老年照护机构的角色及功能定位以及老年护理服务内容的界定和服务体系的配套等。

3.2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标准, 加快培养老年护理专科人才

我国已经在专业型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加设老年护理方向, 部分本科院校也陆续开设了老年护理专科方向, 但尚缺乏全国统一的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标准, 缺少课程体系设置大纲和核心课程内容设计, 相关师资和教材也比较匮乏[8]。因此, 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应组织专家以科研项目的方式开展调查, 征集医疗机构、科研机构、教学机构、临床医护专家、养老机构、老人及家属等群体的意见, 制订切实可行的老年护理人员的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 明确核心课程设置以及不同层次人才的考核标准等。加强老年护理人员队伍建设, 同时加强养老护理员的培训, 建立老年护理人力资源库。

3.3 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护理

我国老年护理领域的相关学者和护理界同仁应积极开展国际间的老年护理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将我国中医护理在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方面的优势融入老年护理中, 建构和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老年护理模式, 促进我国老年护理事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21世纪我国的老年护理发展将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护理人员应更新观念, 与政府机构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密切合作, 拓展老年护理范畴。同时, 加快老年护理教育的发展及其专业人才的培养, 促进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7.

[2]王婧, 何国平.我国老年护理人力资源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护理学杂志, 2010 (12) :82-84.

[3]Nezey M, Bickford C, Schumann MJ, et al.Specialty nursing scope and standards of practice:incorporating content about the care of older adults[J].Geriatric Nursing, 2007, 28 (6S) :23-28.

[4]刘宇, 孙静, 郭桂芳.国外老年护理学发展状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护理管理, 2014 (1) :22-26.

[5]Barba, B.E, Gendler P.Education/community collaborations for undergraduate nursing gerontological clinical experiences[J].Journal of Professional Nursing, 2006, 22 (2) :107-111.

[6]王俊君.老年护理医院病人长期护理服务模式的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 2012 (27) :42-43.

[7]王玲.老年护理学科的发展历程与引发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 2007 (4) :12-14.

[8]刘宇, 郭桂芳.我国老年护理需求状况及对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 2011 (4) :5-9.

[9]梁玉萍.政策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及作用[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01, 24 (6) :57-58.

浅议老年公寓老年人的护理体会 篇8

1 外在形象

外在形象即护士仪表是指衣着服饰仪容和姿态, 对于一名护士来说仪表虽然不能代替精湛的技术和高尚的品质, 但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情趣, 在护士的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

1.1 衣着服饰

护士服要求素雅清淡为主, 样式简洁、长短松紧合适、面料挺括透气、服装清洁平整, 衣扣系紧, 扣齐。护士帽要大小合适, 带护士帽时应发不过眉, 梢不披肩。护士鞋要求白色或乳白色为主, 软底, 防滑平跟或者坡跟, 始终保持鞋面清洁, 护士袜颜色和鞋应匹配。护士表佩戴在左胸前, 工作期间不得佩戴过分夸张的饰物, 饰物以少和精为主。戴口罩时应先洗手再戴口罩, 应遮住口鼻不要将鼻孔露在外面。

1.2 仪容仪表

护理人员应着淡妆, 以自然、清新高雅为主, 不得浓妆淡抹。要讲究卫生, 手指甲经常剪不要涂抹颜色艳的指甲油。

1.3 姿态

举止端庄得体, 走起路来要轻快、稳健, 不要忸怩作态一走三扭, 左顾右盼, 站姿要端正挺拔, 坐姿要端正, 蹲下的时候要将工作服的裙摆收紧不要拖地。要礼貌待人, 说话要用礼貌用语会使用合适的称呼, 态度要真诚和蔼, 工作中不要当着服务对象的面抠鼻子、挖耳朵, 各项操作时一定要动作轻柔不要粗暴[1]。

2 内在素质

作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不仅要注意外在形象的保持, 更要重视内在素质的培养。 (1) 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树立以服务老人为本, 全心全意为老人服务的观念, 想老人所想、急老人所急, 自觉遵守医护制度和规程, 对老人一视同仁。 (2) 具有丰富的临床理论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操作技能, 工作中以敏锐的洞察力和高度责任感主动巡视观察发现患者病情及心理变化的迹象, 及时准确报告医生, 采取果断措施, 为拯救老人生命赢得时间。 (3) 健康的心理, 良好的心态。护士健康乐观的心理是引导患者走出心理阴影的良药, 良好的心态让老人看到健康与生命之光, 杜绝将不良情绪带到工作岗位上来。 (4) 良好的性格, 护士在工作中应是性格开朗, 开朗的性格对工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5) 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技巧, 要学会应用心理和社会学沟通技巧与老人沟通[2]。

3 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

3.1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1) 消化功能的改变:老年人因牙齿老化, 出现牙齿脱落或明显的磨损, 以致影响对食物的咀嚼和消化;舌乳头上的味蕾数目减少, 使味觉和嗅觉降低, 以致影响食欲;黏膜萎缩、运动功能减退肠蠕动减弱, 易导致消化不良及便秘;消化腺体萎缩, 消化液分泌量减少, 消化功能下降。 (2) 神经组织功能的改变:神经细胞数量逐渐减少, 脑重量减轻, 血管硬化, 脑血流阻力加大, 氧及营养素的利用率下降致使脑功能逐渐衰退如记忆力减退, 健忘, 失眠, 甚至产生情绪变化及某些精神症状。 (3) 血管功能的改变:心脏生理性老化主要表现在心肌萎缩、心内膜硬化、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使心肌本身血流减少, 出现心肌供血不足的临床症状。血管脆性增加, 血流速度减慢, 使老年人发生心血管意外的机会明显增加, 如脑溢血、脑血栓等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年青人。 (4) 呼吸功能的改变:老年人由于呼吸肌萎缩, 肺泡弹性下降, 肺泡经常扩大易引起肺气肿;血流速度减慢, 毛细血管数量减少, 组织细胞功能减退及膜通透性的改变, 使细胞呼吸作用下降, 对氧的利用率下降。 (5) 其他方面的改变:毛发变白或者脱落;皮肤松弛, 骨骼脆性增加易导致骨折;肾脏变小肾血流量减少, 逼尿肌萎缩括约肌松弛易导致多尿现象;生殖系统表现为性功能减退, 内分泌功能下降, 机体免疫功能减退, 易患感染性疾病;晶状体弹力下降, 睫状肌调节能力减退, 多出现老花眼, 近距离视物模糊, 同时听力下降。

3.2 老人的心理特点

根据我院情况, 多数老人都存在相同的心理问题, 空巢综合征和退休综合征尤为明显, 现将其共同的心理特点总结如下: (1) 情绪改变:烦躁易怒、孤僻寡言, 孤独寂寞, 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苦闷压抑, 情绪低落、怀旧思念亲人。 (2) 智力改变:记忆力减退, 行动缓慢, 反应迟钝, 适应能力差, 对新的知识难以吸收。 (3) 性格改变:言语啰嗦, 小心谨慎, 唯恐出错;不修边幅, 自私、贪婪, 好占小便宜。认为自己没用对社会没有价值[3]。

4 老年人的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

4.1 生活护理

(1) 房间里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 保证老人的日常清洁, 早晚帮助老人洗脸刷牙, 对有假牙的老人要防止假牙脱落引起窒息。冬天每周沐浴, 沐浴后涂抹护肤乳防止身体干燥引起皮肤瘙痒, 夏天每日沐浴保持头发和身体清洁。 (2) 防止压疮的形成, 长期卧床的老人要按时翻身叩背, 保持皮肤和床铺清洁平整, 及时更换污染床单, 保证床铺无渣屑。 (3) 饮食有专门的配膳师, 注意饮食安全防止呛咳窒息。饮食要做到细软, 设法满足老人营养需要, 增加食物种类, 粗细荤素搭配适当, 讲究色香味俱全, 避免辛辣刺激、生硬食物, 多饮水, 多食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4)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 通过开办老年兴趣大学短期培训或者讲座等形式, 使老年人通过学习排遣寂寞、去除烦恼,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经常组织老人参加小型比赛或者观光旅游, 活跃老人精神生活;成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组织一些老干部或者老红军做课外辅导员, 发挥老人的余热体现老人的价值, 为老有所为提供重要阵地。 (5) 安全的护理, 室内外老人住所尽可能平坦无障碍, 老人能到达的地方一定要干燥, 卫生间铺上防滑脚垫, 床上加床挡, 呼叫器一定放在手能轻易达到的地方, 保证做到随叫随到。

4.2 心理护理

(1) 熟悉老人的基本情况, 与老人建立信赖关系, 创造和谐环境。主动介绍自己, 向老人及亲属详细介绍医院内环境及病房的各种护理设施, 以及我们开展的各项服务措施, 使之尽快熟悉环境, 消除陌生感。在生活上主动关心、体贴他们, 过生日时送蛋糕和鲜花等, 过节时送贺卡和节日礼物等, 使他们感受到亲切、温暖, 有如在家的感觉。遇到天气寒冷时, 备热水袋, 给老人输液时用。 (2) 掌握良好沟通技巧。和老人沟通时应面对面态度友善真诚, 要有耐心, 说话时口齿伶俐, 语言简短, 面带微笑, 如老人未听懂可采用一些手势或者实物来帮助老人理解。多鼓励老人倾诉, 从点滴出发, 从细微入手打开老人的心结, 扫去心理上的阴霾, 适时将自己的感受反馈给老人, 让老人知道你的注意力在他们身上。不要在老人面前和其他工作人员窃窃私语, 以免引起误会, 当老人心情郁闷伤心难过时要适时地加些亲昵动作, 比如握握老人的手, 扶持老人的手臂等, 切莫像对待孩子一样抚摸老人的头部。 (3) 尊重老人的价值。多给老人鼓励, 适时地加以赞美, 顺着老人, 将其以前的辉煌成就说给其他老人听, 唤起老人的积极情绪, 使老人对生活更加充满自信。对老人的言行要多给予肯定, 对待老人不要使用批评的语气, 那样往往会导致逆反心理。正确处理老人之间的矛盾, 明确老人矛盾的根源, 处理问题要公平。对待老人所提的问题不要片面地看待, 不要过早下结论。

5 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是生理、心理、社会的整体照顾, 做好临终护理让临终老人安详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步。做好临终老人的关怀护理, 除继续遵医嘱进行必要的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舒适感外, 还应采取以下的护理措施。

5.1 设立临终关怀的病房

病房应该朝阳光线充足, 以家庭式的装饰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温馨的环境, 经常陪伴在老人身边以减少恐惧感。

5.2 解除疼痛, 注意老人的舒适

提高临终生活质量, 保持身体和被褥清洁干燥, 按时翻身叩背, 保持舒适卧位, 防止压疮和和肺炎等并发症。

5.3 维护老人尊严

要保护老人的隐私, 护理人员做各种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 减少老人的身体暴露, 严格维护和支持老人的个人权利和生活方式。

5.4 和老人建立信赖关系, 帮助其解除焦虑和恐惧的心理

多采用安慰和支持的语言, 主动和老人沟通, 鼓励老人说出自己的想法, 通过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和需要, 从而减轻焦虑恐惧。

5.5 社会支持

对于临终的老人, 社会组织主要强调对老人的生活照顾, 还有捐助一些生活必需品, 积极协助老人有尊严地面对死亡走向死亡, 尽量满足临终老人的需要并推动外部环境的改变, 为老人需求满足创造条件[4]。

6 尸体料理

做好尸体料理是对逝者人格的尊重, 严肃地做好尸体料理让逝者保持安详, 慰藉逝者的灵魂, 也是对其他老人的一种安慰。

7 做好其他老人的心理护理

老人的死亡会给其他老人带来不良的影响, 如见到老人死亡时很痛苦认为自己同样也会面临这样的死亡, 感觉很恐惧, 害怕面对死亡。护理人员尽量不要让其他老人知道, 要告诉老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兴衰的历程, 人生也不例外, 因衰老而死亡是善终, 是一种自然的方式, 也是人生完整的最后一环, 鼓励他们安详坦然地面对死亡。

8 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

大多数的护理人员经常护理临终老人, 不免不产生焦虑、恐惧、失落等负性心理, 对死亡会产生无能和负罪感,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学会调节, 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调节, 例如分散注意力、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多和别人沟通, 利用各种社会支持。

9 崇尚尊老爱老美德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是全社会的责任, 我们时刻记着今天的他们就是明天的我们, 把尊老敬老的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以推动全社会发展, 让“夕阳无限好, 晚霞绚满天”成为现实。作为一名护理人员, 要适应时代要求,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 不断对自身内在的、外在的各个方面进行历练和培养, 提高综合素质, 运用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 以自己的热心、耐心、细心、精心、关心和责任心, 为每一位老人铺设一条健康之路, 真正做到老有所终、老有所养, 为推动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庞风华.浅谈换位思考在护理带教中的作用[J].工企医刊, 2007, 20 (3) :63-64.

[2]于春华.浅谈护士自身素质的培养[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4, 4 (12) :1146.

[3]赵志敏.关于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点分析与护理[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 2010, 8 (8) :86-88.

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 篇9

1 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恐惧:住院后骤然改变了家中生活规律, 一切要听医生、护士的安排, 很不习惯。希望医生马上给自己确诊、用药。针对这些情况护士要向初次住院的老年患者特别是农村来的患者介绍住院须知, 如作息时间、各种检查、治疗时间等, 使他们尽快熟悉医院的环境[1]。

焦躁:当人进入老年期时, 由于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 加之周围环境及社区因素的影响, 使老年人易产生焦躁的心理, 对这样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做到理解忍耐, 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尽量满足。护理技术操作时动作轻柔, 语言和蔼, 安抚老人焦躁的情绪。

孤僻:老年人患病入院, 接触到的人与环境都很陌生, 有时与其他患者合不来, 会造成相互间的疏远。有时因亲人不能按时探望, 使他的心理感到不安。对这样的老人应从生活上多关心, 同时还应做好子女的工作, 使其经常看望, 从而使老人感到温暖。

疑心:老年人患病后, 心理负担比较重, 顾虑重重。在输液过程中怕药液渗入皮下, 又怕有过敏、液体反应等, 心里不踏实, 盼望护士常来巡视, 心理得到安慰。这时护士就应主动来帮助解决困难, 经常巡视病房, 及时更换药液, 免得造成老年患者为之担心害怕。

2 做好老年患者进入康复期的护理工作

观察患者病情要细:人进入老年期, 开始出现身体和精神功能的衰退, 对内在和外来刺激都不敏感, 容易掩盖一些病情变化。这就需要护士从体温的变化、呼吸的频率、脉搏的速率、患者的表情中捕捉信息, 了解病情变化。

提高护理技术操作水平和成功率:如静脉输液穿刺, 老年人血管弹性差、硬, 虽然血管清晰, 但不易一下刺入。因此操作时需注意操作方法, 操作要快、轻、稳, 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

3 并发症的预防

便秘:由于疾病的原因, 加之身体消化功能减退, 卧床休息不能下床活动, 易出现便秘。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易消化的饮食或开塞露1支从肛门挤入。

褥疮:老年人由于皮肤弹性差、松弛加之疾病的原因, 长期卧床可使骶尾部及其他骨突部位的皮肤发红, 如处理不及时可导致褥疮。因此护士要经常为老年患者翻身, 按摩受压部位, 被褥保持干燥、清洁、无碎屑、平整。

坠积性肺炎: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卧床, 加之伴有慢性肺部疾病, 常年抽烟使气管分泌物黏稠不易咳出。所以要劝说患者戒烟, 协助患者排痰, 或给予雾化吸入等辅助咳痰。

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是一门综合性的护理, 需要我们护士掌握更多的医疗理论知识, 提高业务水平, 练就一套过硬的护理技术。通过护士良好的语言、表情和行为改变老年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2]。护士要尊重患者、举止文雅。在病房进行护理时要多接触老人, 用我们热情的服务消除其恐惧和焦虑的心理, 顺利接受治疗, 早日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8.

老年临终病人的护理 篇10

1 老年临终病人的生理护理

1.1 疼痛的护理

疼痛是临终病人尤其是癌症病人临终前常见的症状, 不仅会影响病人的睡眠、饮食、活动和情绪, 还致使病人感到沮丧和绝望。因此, 对疼痛的护理至关重要。

1.1.1 药物控制:

目前临床上疼痛控制用药普遍采用WHO建议的三阶梯方法:第一阶梯止痛, 对于轻度疼痛一般使用非阿片类镇痛药 (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 及辅助药。第二阶梯止痛、针对中度持续性疼痛或逐渐加重的疼痛, 使用弱阿片类镇痛药, 如强痛定、可待因等。第三阶段止痛, 针对强烈持续性疼痛, 使用强阿片类镇痛药, 其代表药为吗啡。临床实践证明上述方法能有效地减轻临终疼痛症状。

1.1.2 非药物止痛方法:

近年已有许多非药物控制疼痛的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 成为药物止痛的有益补充。常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1.2. 1 松弛术:

通过体位的调整或按摩使机体充分松弛, 降低肌肉的紧张度, 减缓疲劳和焦虑, 有助于睡眠, 并使镇痛药更好地发挥作用。

1.1.2. 2 音乐疗法:

音乐具有能使人身体放松、缓解疼痛、心情得以平静、愉悦身心等作用。临床实践证明, 音乐疗法对癌症病人由于躯体、精神和心理社会等原因导致的"综合痛"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1.1.2. 3 心理疗法:

根据病人的心理及情绪变化特点, 辅以暗示疗法森田疗法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 提高疼痛阈值。、

1.1.2. 4 针灸疗法:

根据疼痛部位, 采用不同的穴位针刺, 使人体经脉疏通、气血调和而达到止痛的目的。

1.2 基础护理

1.2.1 环境调节:

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新鲜、通风良好, 应注意病人的保暖, 尽量给予临终病人以舒适。

1.2.2 饮食护理:

临终病人大多出现食欲减退, 故饮食不需过多限制, 应根据病情提供高热量、易于消化的饮食。

1.2.3 口腔清洁:应根

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加强口腔护理, 操作时, 动作要轻巧, 以免镊尖碰伤牙龈及黏膜。

1.2.4 皮肤护理:

临终病人由于体质衰弱, 长期卧床, 极易导致压疮的发生。防止褥疮的方法, 如维持舒适的体位, 勤翻身, 经常按摩受压部位和骨突处等方法。

1.2.5 排泄护理:

尿潴留可留置导尿管, 便秘者可给予灌肠或其他通便措施, 大小便失禁者妥善使用保护器具, 做好会阴部皮肤清洁护理, 以减轻临终病人的痛苦。

1.2.6 睡眠护理:

要随时评估病人的睡眠情况, 并了解失眠的原因, 若因环境改变或一时间的苦恼而造成的失眠, 可通过与病人的交谈, 缓解其心理不适感, 无需用药。

2 老年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

2.1 临终病人不同心理阶段的护理

美国精神心理学家库伯勒·罗斯博士在1969年出版的《论死亡和濒死》一书中, 通过对大约200名患有生命威胁疾病的患者进行深入系统的谈话和细致的观察, 总结出临终患者五个心理发展阶段, 即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抑郁期和接纳期。

2.1.1 否认期心理护理

否认是抵御严重精神创伤的一种自我防卫在这一阶段, 护士应与病人沟通, 既不要戳穿患者的防卫, 也不要对病人撒谎, 应了解病人对自己病情的认知程度, 理解病人当时的心情, 耐心倾听病人的倾诉, 以维持临终病人适度的希望, 缓解其心灵的创伤, 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 循循善诱使其逐步面对现实。

2.1.2 愤怒期心理护理

护士应把愤怒看做是一种健康的适应性反应, 对病人是有益的, 不应把病人的攻击看做是针对某个人并予以反击。对于病人的不礼貌行为应保持忍让和克制, 同时也应该做好病人家属的工作, 共同给予病人关爱、宽容和理解, 使其能发泄愤怒, 宣泄情感, 密切注意病人的情绪, 必要时辅以小剂量的药物稳定其情绪。

2.1.3 协议期心理关怀

处于此阶段的临终病人尽量用合作和友好因此护士应理解处在此阶段的病人心理反应对病人是有益的, 应抓紧时机, 主动关心病人, 使其配合治疗, 以减轻痛苦控制症状。

2.1.4 抑郁期心理护理

抑郁和悲伤对临终病人而言是正常的, 护士允许病人用认为适当的方式表达悲伤, 尽量安抚和帮助他们, 建议其家属在周围陪伴, 让病人有更多的时间和亲人在一起, 尽量帮助病人完成他们未竟事宜。

2.1.5 接受期心理护理

在此期间护士应让病人宁静、安详地告别人世, 不应过多地打扰病人, 不要勉强与其交谈, 但要保持适度的陪伴和支持, 应尊重临终病人的信仰, 保证病人临终前的生活质量。

2.2 老年临终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2.2.1 老年临终病人的心理特点:

老年临终病人由于衰老, 各器官功能降低, 同时身患的多种疾病又会加速衰老进程, 致使病情危急多变, 临终过程相对较短。因此, 易出现性情急躁、固执、任性、意志薄弱、依赖性增强。自我调节与控制能力下降等衰老的心理变化和临终期带来的恐惧、忧郁、孤寂等心理反应相互交织的特点, 使病人常常感到绝望, 并可有自杀的念头出现。

2.2.2 护理:对于老年临终病人, 护理人员应针对老年临终病人的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护理, 以免发生意外。

2.2.2. 1 尊重病人:

老年病人一般在社会和家庭中处于长者地位, 其自尊心很强, 希望得到别人的尊敬和爱戴。因此, 护理人员首先应像病人的家属那样尊重病人, 称呼要适当。此外, 对于病人的不合理的行为应给予理解, 不与病人产生冲突, 并竭尽全力照顾好病人的生活, 使病人在这种温暖中逐渐平静下来。

2.2.2. 2 耐心解释, 消除疑虑:

由于病人的恐惧心理, 常对各种检查及操作进行多次询问, 护理人员应不厌其烦地向病人解释, 消除病人的心理疑虑, 使他们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此外, 还要依据不同情况做好心理护理, 以缓解其心理压力。

2.2.2. 3 死亡教育:

老年临终病人多倾向于思考个人的死亡问题, 很容易陷入对即将到来的死亡的恐惧当中, 并感到绝望。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根据病人不同情况, 适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死亡知识的宣传教育, 帮助临终病人解决对死亡的焦虑、恐惧和各种思想负担, 使他们能坦然面对可能的死亡结局。

总之, 临终护理的宗旨是减少病人的痛苦、增加病人的舒适, 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维护病人的尊严, 使逝者死而无憾, 生者问心无愧。

参考文献

[1]刘纯艳, 主编.社区护理学[M].第9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168-171.

老年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 篇11

一、由孤独感发展为被隔绝感、抛弃感:

多数老年肿瘤病人有孤独感,有亲属或子女的病人,如果他们的亲属不常来看望,老人会产生被抛弃、被隔绝感。老年人多阅历深,知识和生活经验丰富,在社会、家庭中有地位,因而自尊心较强,希望他人尊重自己的人格,需要亲人来安慰和亲近,需要病友的友爱与帮助,需要医护人员的热情与关心,因此医护人员要理解和尊敬他们,耐心倾听他们对护理的要求和意见。病人家属要常到医院看望,让病人感到家庭的温暖,从而消除孤独感、被隔绝感、被抛弃感。

二、由衰老感发展到绝望感、濒死感:

老年人容易产生“人老不中用”的想法,当他们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后,便认为得了绝症,花了钱也治不好,于是一些老人怕拖累家人,拒绝治疗,产生绝望感、濒死感。对待这类病人,家属应作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多关心、帮助他们鼓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唤起病人对生存的渴望,耐心细致地解释和开导,使病人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治疗。

三、性格改变、行为异常:

有些老年人患病后往往发生性格改变,甚至行为异常,如有的外向型性格病人,发病后变得情绪低落、少言寡语、意志消沉,甚至对自己的亲人要求苛刻。对这类病人应尽快了解他们的个性,多与他们交谈,对于病人过分的举动或伤人的语言,要采取忍让的态度,认真听取病人的诉说,让病人把精神负担和怨气倾泄出来,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的性格和行为。

四、脾气固执、不遵从他人意见:

部分老年肿瘤病人患病后变得固执己见,不遵从医嘱。如有些病人认为癌症只靠放疗就能治好,其它治疗无关紧要,所以每天放疗结束后,就觉得完成了治疗任务,拒绝打针、吃药。对这类病人应耐心解释,癌症需要化疗、手术、支持疗法等联合治疗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 篇12

基础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评估临床护理质量的重要内容, 基础护理工作质量的好坏与护理人员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行为密切相关。基础护理工作内容广泛, 它包括患者最基本的生活和心理需要, 如需要了解、需要尊重、需要认识、需要保护、解除或减轻痛苦、病情观察、基本操作技术、危重患者抢救和防止交叉感染等。基础护理的特点是工作量大、, 范围广泛, 既保证与治疗直接有关的技术护理, 又要搞好间接影响治疗效果的生活护理, 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 任何人不可避免, 面临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出现, 老年病的防治、护理及康复愈来愈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和重视。做好老年患者的基础护理, 消除或减轻功能上的障碍, 帮助其在身体允许的范围内, 最大限度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参加社会生活, 是护理人员应尽的道德责任。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多发病, 也是造成老年病残和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因此, 加强基础护理的措施落实, 防止或减少并发症显得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

2007~2008年我院共收治心内科患者300例, 60~89岁共124例, 均系冠心病、高血压痫, 其中男性:118例, 女性:82例, 死亡3例。收治脑血管患者232例, 其中脑梗死、脑缺血和脑出血占82例, 年龄在60~88岁, 男性:191例, 女性:41例, 死亡2例。

2心理护理

一般来说, 较多的老年患者会有一定精神情绪甚至性格行为的改变, 比较容易忧伤、激怒和孤独固执。也因脑及身体各器官均趋于衰退, 功能下降, 体力和精力均感到力不从心, 心理上有老而无用之感, 病后更加烦恼、焦躁、自卑, 因此, 要从言谈举止和服务质量入手, 与老人做好心理沟通。患者对医护人员和医学技术的信赖程度与疾病康复关系密切, 在护患交往中, 护理人员的言语已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变化, 理解老人的处境, 尊重他们人格, 帮助老人建立价值感, 针对病情个性, 心理需求, 耐心细致地疏导和满足合理要求, 使老人从恐惧忧危中得到解脱, 使其感到护理人员是可以信赖的, 促使老年患者能处于接受治疗护理而需要的最好心理和生理状态。

3为老年人提供舒适优美的环境

不论是医院、疗养院或老人院, 护理人员都应把创造和维护病室优美环境作为己任。首先要考虑的是病室布局是否符合老人的需求, 保证光线充足, 室温相对恒定, 湿度适宜, 尽量消除病房噪音和恶性刺激, 使老人们心身保持最佳状态, 凡走廊、卫生间、楼梯及拐角等处要清除障碍物并保持一定亮度。

4饮食与营养

老年人每日所需的总热量以能维护机体的热量平衡为原则, 即日摄取量足以补充活动的消耗并维持标准体重, 老年人消化机能减弱, 胃肠功能常发生紊乱, 加上咀嚼不便, 对饮食常有特殊要求, 一要色香味美, 二进食方便, 制备简单, 促进食欲, 易咀嚼和消化, 三要富有营养及适宜的含纤维素食物, 以调节肠道功能, 四蛋白质食物。如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不高, 其营养无须限制太多。

5口腔及皮肤护理

老年人牙齿间隙大常引起嵌塞, 唾液分泌减少而粘稠, 心脑疾患的老年患者, 经常半坐位, 张口呼吸, 口唇干裂细菌更易入侵, 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的患者应注意霉菌感染, 对昏迷高热瘫痪等危重患者根据口腔唾液的pH值选择溶液, 常规给予特殊的口腔护理。老年入皮下脂肪减少, 汗腺萎缩分泌减少, 以致皮肤干燥皱褶多, 易于破损干裂而引起感染, 洗澡时用中性肥皂擦洗。受压局部定时给予按摩, 增进血循环预防褥疮发生。

6护理人员责任心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护理人员责任心是护理道德内容的体现。它表现在对各种基础护理常规与制度的严格遵循与坚持。它要求护理人员对工作极端负责任, 对患者极端热忱, 视患者安全高于一切, 做到认真细致地观察病情, 快速准确地执行医嘱, 想方设法减轻患者疾苦, 对危重患者坚持勤巡视, 细观察, 老年患者由于疼痛阙值明显增高, 对疼痛反应欠敏感, 容易掩盖许多体征, 增加鉴别诊断和护理的难度, 如心梗发作时, 不少人无疼痛主诉。有时某种疾病可不出现该病的应有症状, 而表现为另外的体征。老年人各系统老化的程度并不平衡, 在多种疾病并存加上病史叙述不清, 临床表现常不典型, 只有细致观察和全面检查, 才能正确掌握整体情况。

7小结

上一篇:农业科学下一篇:序列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