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及发展趋势

2024-10-22

老年护理及发展趋势(精选8篇)

老年护理及发展趋势 篇1

据《中国统计年鉴》所列, 2002年我国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 1%人口中, 65岁以上老年从占比达8.16%, 且年增长率达到的9%的高比例。人口老龄化成为21世纪我国人口发展的一大问题。老年人面临三大需求, 即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和精神文化。目前我国已建有相应的养老保险机制和医疗保险机制, 但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 尚待进一步提升。老年教育的兴起, 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年群体给社会综合管理带来的压力, 也为老年人提供了精神世界的服务。但目前老年教育在我国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老年教育现状

老年教育作为成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属于终生教育的范畴, 且主要关注人生的后期教育, 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全民素质和精神文化内涵具有重要作用。老年教育是基于老年群体举办的特殊教育形式。其教育内容围绕老年群体的生活及精神文化需求涵盖了营养、保健、音乐、舞蹈、园艺、文化、职业、退休生活等内容, 所涉及专业种类较多, 教学课时、教学形式、教学环境都存在多样化特色。

(一) 政策支持

老年教育作为民生项目, 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国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已将老年教育问题写入《中国老龄工作发展纲要 (1994-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权益保障法》《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计划纲要 (2006-2010) 》和《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等相关政策法规。在各级政府和地方教育机构的积极响应下, 老年教育事业发展得如火如荼, 各地老年群体生活呈现多姿多彩的特点。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 不仅保障了老年人的权益, 也推进了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 办学模式多元化

老年教育受教育对象、教育水平、教学资源、教学机制和教学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办学模式呈现多元化、多渠道。各地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文化特点, 采取不同形式的办学模式, 一些地方采取社会机构办学、社区办学的模式, 减轻当地政府及教育部门的资金压力, 同时由于教育机构分散, 也方便了老年群体就近入学的需求, 为老年教育增加了服务特色。

(三) 教育内容多样化

老年教育与一般成人教育最大不同点在于受教育群体学习诉求不同。成人教育的对象往往坚持“学以致用”的诉求参与学习或培训, 通常是以就业或晋升作为学习目标。但老年教育的对象则是以“乐学”为基础的, 老年群体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生命质量、提升文化素质, 以及满足个人兴趣。因此, 教育内容有别于其他成人教育, 往往是围绕老年群体的学习特征单独设置。

二、老年教育存在问题

虽然我国为推进老年教育的发展积极出台了一系列举措, 并要求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高度重视, 也投入了大量的教育经费, 但从受教育对象的反映来看, 老年教育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

(一) 管理机构“立而不为”现象

虽然各地为推进老年教育设立了专管机构, 但配套的管理机制并不健全, 很多机构“立而不为”, 对于推进老年教育事业发展并不作为, 且对于老年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法律、社会性问题也没有给予相应的支持, 甚至一些地区的老年教育机构属于兼职机构, 或是空设机构, 并没有实际履行职责。

(二) 配套法律不够人性化

我国在推进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 虽然颁布了诸多法律法规, 但主要围绕老年教育实施机构设立, 且多为地方性法规, 而未出台针对终身教育的相关法规, 对于老年教育这类原则性较强的教育模式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 如地方财政、税费和服务等方面的配套法规, 对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大。

(三) 缺乏融资渠道

老年教育作为服务老年群体的一项公益事业, 其盈利性不强, 这就意味着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一方面由政府拨款实现, 另一方面还需要社会组织资助, 以实现公益教育的目的。但目前企事业单位更多关注弱势群体, 而政府财政收入分配也偏向弱势群体及孤寡群体, 而对于老年教育的关注较少。

(四) 城乡差距明显

老年教育作为成人教育中的普及性教育, 受教育环境、社会文化、认识观念和经济基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城乡差距较为明显。城市由于经济环境优越, 企业相对集中, 人民文化素质普遍高于乡村地区, 对于老年教育的教育资源、资金投入较多。且由于乡村老年群体自身文化素质较低, 又受到区域文化的影响, 对老年教育的热衷程度不高, 认识不足。

(五) 群体参与性不高

据我国搜狐网报道, 昆明老年入学率仅占全市人口的10%, 但仍存在教育资源紧缺的现象。昆明现象并非个案, 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仍然存在这个问题, 老年群体参与老年教育的普及率不高。并非我国老年教育宣传不到位, 也并非配套教学资源与资金支持不到位, 主要由于老年人对教育的投入不高。

三、老年教育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深化改革, 全民素质不断提升, 社会老龄化日趋严重, 老年教育备受社会广泛关注, 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诉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满足, 目前老年教育发展呈现出几大趋势。

(一) 转变观念, 提升认知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 老年群体的晚年生活备受社会关注。我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措施, 使得老年群体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升, 但精神文化诉求也随之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群体将教育纳入精神文化领域的重要追求, 并对营养、医学、音乐、学术等方面内容较感兴趣, 故这些专业成为老年教育的热门专业, 且越来越多的老年群体参与到教育活动中。

(二) 教养结合, 服务为先

由于老年群体作为特殊的教育对象, 老年教育与其他成人教育不同, 除了要对老年群体传播知识外, 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老年群体的身体状况、思想追求等问题。也就是说, 除了要关注教学以内问题, 还需要关注教学以外问题, 引导老年群体陶冶情操、通过教育活动丰富日常生活, 促进身心健康。因此, 很多老年教育机构积极转变观念, 适应社会需求, 也作为老年服务机构运行, 在为老年群体传播知识的同时, 也提供一些服务, 做到“教养结合, 服务为先”。

(三) 深挖资源, 公益先行

对于老年教育这样的公益教育行为, 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多元化吸纳社会资金, 领先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 尤其是精神生活质量。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 为老年群体提供边实践边学习的机会, 比如养生、保健类的学习班, 边学习边引导老年学员如何抗衰老, 焕发青春活力;再如计算机教学, 即帮助老年群体学会使用电脑, 也丰富老年群体的业余生活, 同时组织老年群体自行编写校内刊, 来活跃学习氛围, 并免费向社区其他老年群体发放, 丰富更多老年群体的精神生活。另外, 采取社会赞助老年教育活动的方式, 使企业在参考老年教育活动的同时, 也提升企业形象, 一举多得。

总之, 老年教育作为我国成人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 对终身教育、老年群体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老年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支持、法律法规健全及执行力的强化, 更离不开多元化的开放的教学形式, 以及教育内容的规范化和系统化。虽然当前我国老年教育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这与大众观念、教育理念、资金支持、社会参与等因素分不开, 但仍然可以通过积极的转变观念、提升认识, 以及教学水平的提升, 迎来老年教育发展的新阶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3[M].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3.

[2]王浩.基于养教结合的老年教育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4 (21) :101-102.

[3]昆明老年人入学率占老年人口10%教育资源仍供不应求.搜狐网[EB/OL].http://mt.sohu.com/20160515/n449542625.shtml.2016-5-15.

老年护理及发展趋势 篇2

2008级护理专业

韩立华

710300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家庭模式也由传统的主干家庭为主逐渐被核心家庭取代,这就使我国国情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为适应国情的改变,全面、快速、规范的发展社区护理已成为我国医疗改革的重点。近年来,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支持、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我国社区护理;现状;发展趋势

社区护理是综合应用了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理论与技术,借助有组织的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以人群为对象,以服务为中心,对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连续的、动态的和综合的服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1]。它以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为最终目的,集可及性、持续性、综合性、协调性、保健性服务为一体[2],是公共卫生中的一个重要的专业领域,涉及到的面不仅仅是医疗,而重在人群的预防和保健,是适应社会发展、维持和促进人群健康的有效途径[3][4]。

1、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 1.1 我国社区护理工作范畴

1.1.1家庭医疗护理

在我国占有重要的地位,以门诊和出诊为主要形式[5]。1.1.2社区预防 包括传染病和多发病的预防卫生监督和管理。

1.1.3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1.1.4社区保健 以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对社区特定人群和婴幼儿、妇女、老人进行保健。

1.1.5社区康复 采取医学和社会的综合措施,恢复残疾患者的功能,使之重返社会。1.1.6计划生育服务 社区计划生育是计划生育工作的前哨阵地。1.2 我国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

1.2.1人员短缺 发达国家社区卫生服务医护之比是1:6,而我国是6:1,正好是一个倒置。按照我国社区卫生组织提出2010年社区护士的配置要达到3-4名/万居民要求,据统计我国目前的配置还未达到1名/万居民[6][7],因此我国社区护士人员短缺还较严重。

1.2.2 学历偏低 目前我国在城市从事社区护理的公共人员中,还要在很大程度上进行学历层次上的调整与提高。据统计,目前我国城市里面的社区护士50%以上是大专毕业,30%以上是中专毕业,本科和研究生只占社区护士的1%左右,这就说明社区护理人员大多数没有受过专门的教育及培养,他们虽然有良好的工作热情,但缺乏社区护理的知识、技能,对社区护理的特点及工作方法掌握不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区护理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承认,不少国家对于 1 社区护士教育有相当的配套措施,并不断对社区护士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从事社区护理的护士学历水平已达到本科、硕士。而在中国,由于政府对社区护理工作不够重视,因此缺乏有关培养社区护士的规定及指导,发展社区护理的意向不明确,影响了有关单位对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各医学院校的高等护理专业,表现得更为突出。全国20多个高护专业开设有社区护理课程的寥寥无几,而且即使开设有社区护理课程,也没有一本统编教材,各学校各地区按照自己对社区护理的理解自己编写教材,因而难免出现对社区护理的歪曲理解[8][9];其次,护理人员本身观念仍未转变,还停留在“以疾病为中心”的院内服务,而不是“以病人为中心”的社区家庭护理,护理专业价值和专业信念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而缺乏自觉性、责任心和紧迫感;加之开展社区护理工作辛苦、待遇低,甚至工资都难以保证,易挫伤护士的工作积极性[10]。

1.2.3 部分社区居民健康保健意识欠缺 根据社区人口、文化、宗教等的不同,其保健意识差异较大,还有很大部分社区居民的防病及保健意识淡漠,卫生习惯差,“能吃、能睡、能工作即是健康”的观点依然存在。在社区,尽管老年病、慢性病及伤残者越来越多,但由于种种原因,也难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保健。

1.2.4 社区保健项目不健全,标准不统一,新政策未落实 由于我国的社区护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各地的发展也极不平衡,大部分地区保健项目开展不健全,社区护理的服务标准及质量控制标准尚不完善,也没有正规的法律条文来保障社区服务对象及护士双方的利益[11]。

1.2.5 缺乏适应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 在我国目前地区与地区,社区与社区之间的差异还很大,因此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一个非常完整、规范、统一的护理模式[12]。

1.2.6 医疗保障制度有待健全

目前我国社区护理的组织及管理工作基本上是由各个医院或当地地段的卫生所承担,国家卫生部门对此没有统一的规划,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组织及管理机构,且各服务机构之间的联系与协调较差,所服务的人群主要是社区的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13],受益的人群非常有限。

1.3 社区护理发展的必要性

1.3.1 人口增长及老龄化 ①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从40年代末端35岁上升到现在的71.4岁。②自2000年以来,我国已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2015年老龄人口系数将达到14%,2025年将达到18.4%。③在庞大的人口基数的前提下,我国将成为世界上老年人绝对数量最多的国家[14]。

1.3.2 医疗费用增长过快

卫生部日前发布的2006年的卫生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医药费用仍持续增长,门诊病人及人均医疗费用在6年间增长了40%[15]。

1.3.3 疾病谱的改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疾病谱已发生了较大变化:传染病及营养不良→慢性病及意外伤害→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病升高,1996年城市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34.59/10万,占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10.92/10万,占农村死亡原因第二位。

1.3.4 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 随着家庭模式的转变,传统家庭逐渐由核心家庭所代替,以及计划生育国策实施,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减弱,老年人将更多的依赖于社会。

1.4 社区护理发展的基本原则

1.4.1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多方筹资。

1.4.2坚持为社区人群健康服务的宗旨,依据社区居民的需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1.4.3坚持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引进竞争机制,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

1.4.4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发展。1.4.5坚持在社区卫生服务总目标下进行社区护理。1.4.6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服务。2 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趋势

2.1 社区护理不断推广、完善及发展

社区护理作为新兴事业,加强卫生保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人口素质成为社区护理的重要工作内容[16]。社区护理的研究将不再局限于对疾病的防治,也开始注重对健康的促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特别是精神、心理和行为因素更应得到重视。随着区域卫生规划的实施,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的功能将逐步得以调整,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合作得以加强,快速有效应对各种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得到了提高。

2.2 政府宏观调控及组织管理

在理顺社区护理管理体制的同时,卫生行政部门内部应加强部门协调,明确社区护理管理职责,社区卫生将会纳入整个社区统筹计划中,政府将对社区卫生进行统一的规划、组织及管理。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及制度,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及财政支持

[17]。

2.3 完善社区护理教育体制

社区护理人员的培训及教育将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方式。一方面将对目前的社区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系统培训,如规范转岗培训:重点在于帮助护士转变观念,了解社区卫生相关政策,补充社区实用知识与技能,以适应目前社区护理发展的需要

[18]

;另一方面各护理院校系在专业设置中将增加社区护理专业,以系统的培养社区护理人员,专业设置中将注意硕士、本科及专科社区护理人员的比例问题,以培养社区所需要的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全国从事社区护理的人员将会有统一的认证资格考试[19]。

2.4 社区护理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及计算机网络化

社区护理的管理将逐步走上正规,相应的政策、法规及管理标准将逐步形成及完善。社区护理质量监督及控制将会采取统一的标准。社区护理管理的资料将通过计算机联网,以便为社区服务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信息,并有利于社区健康资料的及时传递、交流、分析及评价,以合理应用 3 资源,并减少资源的浪费。

2.5 家庭及老年人的护理不断发展、完善及提高

随着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及完善,卫生资源的重新调配,许多慢性病人、经医院紧急救治后需要康复护理的病人将进一步回到家中进行休息及康复,同时许多老年人的家庭护理也成为护理的重点,使家庭护理得到不断的发展及完善。

2.6 多层次社区卫生保健体制的建立

社区保健服务中心将由护理、医疗、心理、营养、理疗等方面的专家、社区的社会工作者、地方性的社团及组织、以及社区居民的参与共同完成[20]

。并会根据社区居民的年龄及保健需要,建立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治疗及促进康复等不同层次的卫生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1.赵秋利主编.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3.2.何国平,张静平,实用社区护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0-40.3.何国平,郭佳,贺达仁,社区护理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11A):63-64.4.刘宇,何国平, 浅论阻碍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的因素及其对策[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3,10:6-7.5.李赞,周立,社区卫生服务中护理工作的作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8,7(3):32.6.袁立,焦红霞,焦庆萍,社区护理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社会护理的启示[J].护理管理杂志,2004,4(5):28-31.7.杨辉,陈娜,从澳大利亚护理实践的演变看中国社区护理的发展

老年护理及发展趋势 篇3

【关键词】社区护理人员;护理效果;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407—01

社区卫生服务是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可以合理分配社区的资源,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功能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1-3]。为了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疗保健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以及便捷的保健,需要进一步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以及对社区护理的发展趋势做一探讨。

1 社区护理人员自身素质

1.1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社区护理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求她们要有高度的责任感、高尚的品格,对患者的疾病情况、隐私等做好保密工作,对待前来社区医疗机构诊治的患者要当成自己的亲人,向她们宣讲常见疾病的预防、治疗以及保健等知识,对她们要文明礼貌,不能口气粗暴,尽最大可能体谅患者,给他们最大的同情,帮助她们度过难关,在治疗过程中取得她们的配合,有利于提高护理的效果[4]。

1.2 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社区护理人员作为一线与患者及其家属直接接受的人员,接触了各种各样的患者,对社区护理人员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尽快明白患者的诉求,跟不同人进行沟通、交流,较好的处理好领导、同事、患者、家属之间的关系,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均可以提高护理的效果[5]。

1.3 熟练的专业技能 病种多、院前急救多是社区护理工作显著的特点,这要求社区护理人员既要熟练掌握各专科的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6],又要熟悉一些常见疾病的诊疗简单方法,要熟练掌握好急救护理的操作技能,做好临床常见疾病的预防、治疗、保健等工作。

2 社区护理发展趋势

2.1 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社区护理人员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近些年来,政府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改善了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基础设施,引进了一些检查、检验的医疗器械,提高了社区护理人员的工资待遇,稳定了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医疗队伍,提供了更多的培训机会,比如,请相关专家、教授来社区讲课,送他们去大学进修等等,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7-8]。

2.2 健全社区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社区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规范了社区护理工作的管理,提高了社区护理工作水平,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做到奖罚分明,工作积极、进步明显的要鼓励,提高他们的进取心,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制定的制度要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全新权益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余侃华,张沛,张中华.城市社区空间私有化的产生机制及发展趋势——以国外封闭社区为研究对象[J]. 城市发展研究, 2009,10(6): 94-101.

[2] Lucente, Chuke Nwachuku, Sara Pressel, et al.The Antihypertensive and Lipid-Lowering Treatment to Prevent Heart Attack Trial (ALLHAT): Clinical Center Recruitment Experience[J].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2001,22(06): 659-673.

[3] 从群,吕伟.学校体育、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及关系——学校与社区共建体育俱乐部研究之三[J]. 体育文化导刊, 2007,03(06): 68-70.

[4] 张金明,赵悌尊.国际社区康复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社区康复工作的思考[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1,17(2): 184-186.

[5] 鲍勇,彭慧珍,朱宏敏,等.2004和2007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发展趋势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 2009,7(4): 331-332.

[6] 李维莉,张宗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J]. 首都医药, 2010,15(20): 128-129.

[7] Lucente, Chuke Nwachuku, Sara Pressel, et al.The Antihypertensive and Lipid-Lowering Treatment to Prevent Heart Attack Trial (ALLHAT): Clinical Center Recruitment Experience[J].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2001,22(06): 659-673.

老年护理及发展趋势 篇4

1 延续护理的概念及起源、发展

1.1 延续护理的概念

美国老年协会将延续护理定义为:通过一系列行为设计, 确保患者在不同健康照护场所 (如从医院到家庭) 及同一健康照护场所 (如医院的不同科室) 受到不同水平的协作性与连续性照护[2]。通常是指从医院到家庭的延续, 包括由医院制订出院计划、转诊、患者回归家庭或社区后的持续随访与指导[3]。

1.2 延续护理的起源、发展

延续护理源于1981年宾夕法尼亚护理学院一项提供给提早出院易感患者的综合性出院护理方案[4], 其目的在于提供有效和低成本的健康服务。20多年来, 大量研究发现延续护理对多种疾病患者具有改善健康预后、提升护理满意度的积极效果, 由此形成延续护理理论, 并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应用[5]。如香港引入延续护理模式, 开展糖尿病、慢性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疾病的多项延续护理研究并取得实效[3]。受国外及香港地区护理同行的启发, 近年来, 大陆医疗护理界开始注重出院患者的延续护理[6]。2002年, 路潜等[7]调查肠造口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护理问题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 结果发现造口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2 延续护理模式

据报道, 发达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末就开始关注出院患者延续护理问题, 对出院的高危早产儿、老年人、肿瘤患者、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随访, 并制定相应评估量表及护理计划, 获得了良好效果, 取得了较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深受患者喜爱, 形成了延续护理模式。Kietzmam等[8,9]指出, 延续护理研究主要涉及两大类, 分别是以社区为基础的延续护理和出院患者的延续护理。

文献回顾发现, 我国延续护理应用范畴较国外小, 主要应用于产科、新生儿、心血管疾病、肿瘤、慢性病、造口患者、创伤骨折等护理中。故今后可借鉴国外经验, 结合我国国情, 不断扩大延续护理服务范畴, 逐步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卫生服务模式。

2.1 以社区为基础的延续护理

2.1.1 引导式护理模式

该模式尝试通过引导式护理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可及性及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从而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及功能状态, 降低医疗费用, 提高患者满意度[10]。这种模式将通过慢性病保健培训的注册护士 (GCN) 整合到社区卫生保健系统中, 向50~60岁的患有多种疾病的老年人提供慢性病综合服务。GCN的工作内容有8项:在患者家中执行综合性评估;制订计划;监测患者的健康状况和需求变化;对患者进行指导;对患者开设每周一次、共6周的慢性病自我管理课程;照顾者教育和指导;转移过程中的协调以及帮助患者获得社区服务[11]。通过8个整群随机对照实验, 发现引导式护理组老年人对卫生保健的评价高于对照组, 同时医务人员对引导式护理组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更高[12], 这说明引导式延续护理有助于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压力[13], 减少医疗服务费用[14]。

2.1.2 照顾长者的老年资源模式

孙思邈曾说, 对老年人“常需谨护其事, 每起速称其所须, 不得会其意负不快”[15]。这提示护理者应通过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及需求, 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 引导患者正确地面对现实, 调节自己的情绪, 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才能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 更好地促进身体健康。

我国是老龄化国家, 老年资源模式旨在改善老年人医疗护理质量, 最大程度提高其健康水平和躯体功能状态, 减少对药物的过度使用, 避免其入住养老院。老年资源模式以整合性医疗团队资源为主, 包括注册护士、社会工作者、老年医学专家、药剂师、物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他们在患者家中执行老年人综合性评估, 制订个性化医疗护理计划, 并与初级保健医生讨论修改。此外, 计划各个方面都要渗透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以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随机对照实验证明, 老年资源模式能够减少高危老年人急诊访问次数、住院次数, 并减少医疗费用, 提高生活质量。做好老年患者医疗护理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李玫[16]的研究表明, 出院后开展延续护理服务, 能使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2.2 出院患者延续护理

2.2.1 研究现状

延续护理是顺应现代健康需要而出现的一种针对出院患者的护理形式, 强调随着时间推移患者得到护理服务的协调性, 这种协调性通常通过整合性医疗团队资源与患者关系的延续来实现, 其目标是保证干预措施的一致性, 使患者在患病期间根据不断变化的健康需求获得个性化护理。目前, 在我国香港地区, 王少玲、黄金月等[17,18]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延续护理展开了一系列研究, 建立4C延续护理模式;台湾地区也已开展了出院准备服务, 运用整合性医疗团队资源, 使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转换中得到完整且持续的照顾, 并确保其出院后能获得持续性照顾[19]。大陆地区的延续性护理研究及实践也有了初步发展, 如济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立了延续护理服务中心, 对初产妇进行家庭随访和电话随访, 采用类实验研究发现, 通过干预能够促进初产妇产褥期生理功能的恢复, 维护其心理健康, 有效提高生活质量[6]。

2.2.2 延续护理干预模式

延续护理干预指通过一系列安排, 使患者及其家属做好自我护理准备以及与健康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协调。

(1) 干预内容。主要包括为出院患者继续提供健康咨询、用药指导、疾病指导、购药帮助、转诊帮助、出院小结和账单邮寄、异常血液指标复查、上门抽血、健康常识手册邮寄等服务。对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如患者精神、睡眠、饮食、大小便和伤口愈合情况等, 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

(2) 成立延续护理中心。李善玲等[20]提出, 成立延续护理中心, 中心成员包括2名高年资主治医师、2名专业知识全面且沟通能力强、护师以上职称的已婚护理人员, 在患者出院时签订延续护理服务协议, 建立随访本, 于出院后24~72小时内进行家庭随访和3次电话随访 (中心设有电话) , 并做好记录, 使患者出院后继续接受健康教育, 得到心理疏导。

(3) 基于网络平台的健康教育。王晓凤等[21]提到, 有医院建立了造口患者QQ群, 将患者加为群友, 每周二、四19:00~21:00定时在网上解答患者的问题, 深受患者欢迎。此方法可大大节省资源, 方便快捷。

(4) 开设专家门诊。王晓凤等[21]还提出, 有医院开设造口护理专家门诊, 及时接诊来咨询的患者, 每两周在诊室举办造口护理大讲堂1次, 内容为心态调节、回归社会、造口用具选择技巧、造口护理等。

(5) 建立患者俱乐部。患者俱乐部是由某个专科或单病种的医务人员组织的患者互助小组, 由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社会志愿者共同参与, 定期开展对有关疾病诊治、康复、自我护理的讨论。这给患者提供了交流经验或分担苦恼的平台, 使其感受到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对疾病治愈具有积极作用。覃桂荣[22]报道, 比较成功的有造口患者俱乐部、糖尿病患者俱乐部、肿瘤患者俱乐部等。

(6) 干预方式评价。在采取的电话、信函、电子邮件、随访等方式中, 电话随访最容易实施[23]。因为它最为广泛和普及、随访时间短、容易沟通, 最具有指导性。而信函比较慢, 又不便于及时回答患者的问题。

(7) 干预存在问题。电话随访是当前干预的主要方式, 适应现代医学模式, 但也存在一定问题, 主要表现为患者失访率、拒访率较高。分析其原因, 除人口流动、患者对随访目的了解不充分外, 也有沟通技巧不当等原因, 这导致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因此, 健康服务者要不断学习延续护理所需要的理论知识, 提高健康教育水平, 以更好地服务患者,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3 延续护理的发展趋势

3.1 拓展延续护理服务内容

心理护理在患者护理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并受到重视。患者出院后存在较多心理问题, 延续护理能根据患者恢复情况给予具体指导、解答患者疑虑、提供心理支持、增强患者信心、促进患者康复。因此, 心理护理将是未来延续护理重要且必须的内容。

3.2 规范延续护理内容及操作流程

目前, 延续护理内容及操作流程均无相关指导及标准, 加之专业技术团队建设不够成熟, 降低了患者对延续护理的满意度。因此, 应完善专业技术团队建设, 加强技术人员培训, 制定规范的护理内容及操作流程, 从而确保延续护理工作收到预期效果。

3.3 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延续护理服务

利用网络进行远程医疗咨询服务和健康教育已成为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手段, 网络服务方便、经济、快捷, 是未来开展延续护理的最佳选择。

3.4 完善相关法规, 确立财政补偿机制

延续护理服务在我国仍是新鲜事物, 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内容、时间及随访等涉及的规章制度都需要不断完善。目前延续护理体制不够健全, 无法完全解决延续护理服务问题, 而财政支持是延续护理服务得以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护理产品未来发展三大趋势 篇5

今天,当你来到百货商店和超市,打折促销的场面时时可以见到,的确,护理产品绝对是每个拥有爱美之心人士不可或缺的单品,至于怎样才能在千千万万的产品中脱颖而出,赢得市场的肯定,不妨了解下护理产品的未来发展趋势,也许能从中窥探到未来护理市场的发展走向。

一、婴幼儿潮时代到来,护理产品市场不容小觑

因2013年底2014年初单独二胎政策的开放,中国每年将迎来约2000万新生儿,预计2015年会达到一个生育高峰。随着婴儿潮时代的来临,未来几年乃至十几年里,舍得花钱、注重生活品质的80后、90后父母们将成为孕婴护肤品市场的消费主力,潜在市场规模颇为壮观。有关调查表明,目前城市儿童消费在家庭总支出当中所占比例超过33%的占到家庭总数的90%,其份额已构成家庭消费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随着环境的污染,人们对于皮肤护理的需求加强,而婴幼儿特有的娇嫩肌肤需要格外呵护,这就使得市场存在对于婴幼儿护理产品的稳定增长需求。与成人护肤品不同的是,婴幼儿护肤品消费更看重品牌和口碑,天然环保无刺激是大家购买时最关注的因素。

新生儿从受保护的、无菌的液体环境进入到充满生物刺激的空气里,由于其皮肤尚未发育完全,抗菌、抗毒、免疫力都较差,更易受到冷、热、潮湿、干燥以及过量日晒的损伤。因此,婴幼儿需要无毒、低刺激性原料,防腐剂、乳化剂和香精的用量少的护理产品保护娇嫩的肌肤。而产品的成分是否更自然更健康,也成为决定婴幼儿护理品牌是否畅销的关键。

综观整个婴幼儿护理品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将呈现下面几个局面:

1、产品不断细化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婴幼儿护理品比较单调,品种不多,以花露水和爽身粉为主,并且十年内变化一直不大,也没有各种细分产品。近年来,随着婴幼儿护理品跨国巨头相继进入中国市场,婴幼儿护理品品种不断丰富,呈现出明显的细分趋势,不仅年龄段上的产品会进行细分,功能、功效上也都开始分得很仔细了。

2、新品层出不穷

如今,国内市场上婴幼儿护理品不仅品种众多,各种功能性强,满足母婴各方面实际需求的新品种也层出不穷,母婴群体得到了全方位的关爱和呵护。同时,在护理品中也出现了许多有创意的新产品,如护臀霜、按摩油、护肤油、滋润霜、防晒霜等。

3、产品设计更趋人性化

婴幼儿护理品未来的一个明显发展趋势,就是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婴幼儿的不同需求,开发出适合婴幼儿使用的产品,给宝宝贴身的关怀,并显示现代育婴文明对婴儿的无限关爱。婴幼儿作为特殊的消费主体,对日常用品有特殊的需求,过去开发的婴儿用品,大多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功能,对婴儿的生理及心理需要照顾不够。目前,一些婴幼儿护理品生产厂商在考虑产品实用性的同时,对婴儿的心理需求越来越关注,满足婴儿心理需要的产品逐渐成为开发重点,婴儿用品以人为本的特性更显突出。

二、市场愈加强劲,开启男士护理品新纪元

随着女性护保养市场的竞争的白热化,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品牌开始不断地出击扩展新的市场,打起男士护肤品概念化的主意。事实上,男性需要使用化妆品的观念如今已经被消费者广泛接受,市场调研数据显示,60%以上的女性认为男性需要保持皮肤清洁,30%以上的女性认为男性也应该为抗衰老使用保养品,这表明男士护理用品市场潜力及前景已经开始展现。

男士护理用品很早就被认为是一座尚待开发的金矿,其市场也将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这也是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发男士护理品的直接原因。比如,2009年男士护肤品关注排行巴黎欧莱雅便以19.78%的关注度排名第一。2006年,巴黎欧莱雅正式进入男士护肤领域,在短短3年的时间内一举成为最受关注的男士护肤品牌。

此外,外界对男士产品的发展也开始日益关注,连时尚杂志都开始关注男士产品,并对男士护理进行广泛的探讨。随着职场打拼,社交应酬,男士护理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绅士不只是西装革履言谈得当,更重要的是——毛孔要清洁、头发要干净、指甲要整齐、嘴唇要滋润,而且身上的味道也一定要好闻。所有的细节,都是标志一个男人是否称得上绅士的关键所在。

因此,针对男性皮肤情况的护理品被开发出来,商家们不再“重女轻男”,纷纷设计出简单、实用且具

有现代感的男性专属护肤品。就像 LOreal 在男士系列 MensExperts 的发布酒会上说的一样,现代的新好男人已经不再为表达自己对容貌或皮肤的关心而害羞了,他们认为男人和女人一样,需要以完美的外貌来取得别人良好的第一印象,也需要以保养品来呵护自己因竞争激烈的职场生涯而日渐老化的皮肤。

就目前来看,男性护理用品消费市场呈现如下特点:

1、对护理产品没有太高的要求,使用的主要目的就是滋润、保护皮肤,对于大多数的男性来说,基础平价产品已经可以满足基本需求,无需再花更高的价钱购买更高规格的产品。毕竟男性的肤质跟女性有很大的不同,皮肤偏油性容易油腻,皮肤酸度比女性高,分泌的皮脂和汗液较多,男性关注度肌肤问题也与女性存在较大差异。统计得出肌肤出油、暗疮和干燥最受关注的男士肌肤的三大肌肤问题,两者合计关注度高达80.17%。

2、同档次的产品差异性不大,在购买时,品牌知名度是重要的决定因素。

3、从购买场所看,超市基本上占据了主要的销售渠道,近85%的男士护理产品是在超市完成购买的。而电视广告成为男士了解产品的主要渠道,

由此看来,男性护理品消费市场可开发潜力非常大。但如何能在这块新战场上取得胜利,对于不同类型的产品来说,还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对于高端护理产品来说,重点应该放在让更多有购买能力的消费者意识到使用产品不仅仅是护肤,还可以提高自身形象。而之于对于平价日化线产品,则需要扩大与其他品牌的差异性,吸引更多潜在消费者进入市场。

三、护理也需因人而异,定制产品值得期待

在时尚界,2006应该是值得纪念的一年。从这一年开始,“定制”成了最大的卖点,无论是高级定制还是一般的生活定制,都秀得红红火火。

如今,“定制”一词开始变得和身份、地位、财产统统无关,中产阶级热衷于定制家具,白领们喜欢在网上定制旅游线路,就连中学生都知道要定制自己的生活计划,定制蔚然成风。

定制俨然已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什么都可以定制,当然也包括护理产品。

作为女性的第二层肌肤,实质上护肤品的定制比其他任何定制都显得更为迫切。2008年《女性护肤品使用效果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有60.2%的调查者表示一直寻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护肤品,98.3%的消费者通过电视广告和朋友介绍来选择自己的护肤品,而通过这些方式真正改善肌肤问题的人群只占28.6%……

为什么同一个品牌,别人用了很有效,而你用后却效果不佳?因为每个人的皮肤都是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那又为什么同一款产品,你以前用了感觉很好,现在却感觉很一般?那是因为自身的肌肤每天都在发生变化。究竟怎样才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化妆品?严格讲,必须因人而异,量肤定制。而从理论上讲,量肤定制也应该是化妆品发展的最高形式。

老年护理及发展趋势 篇6

1 老年护理职业教育与养老服务业现状和存在问题

在我国, 老年护理学也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学科。1994年国家卫生部颁发了《四年制中等护理专业教学计划》, 1998年以后, 老年护理学课程才在华西医科大学等几所高等护理学院开设, 由此, 《老年护理学》也就成为大中专护理专业新设的一门课程。但是, 我国老年护理教学与培训起步晚, 发展滞后。《老年护理学》本科教材于2000年12月才正式出版, 且尚未在全国普及。目前虽然许多高等院校已调整了课程设置, 增设了老年护理学学科及相关专业, 但高职高专老年护理专科护士的培养仍是一片空白。我国护理教育的最高学历是硕士, 但至今尚无一人获得老年护理方面的硕士学位。从事社区护理和老年护理的护士学历低、人数少, 且大多没有接受过老年护理专业的系统教育, 知识结构老化, 在工作实践中他们不能称为老年护理的专业人才。可以说, 我国目前的老年护理职业教育和老年护理人员的培养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是严重滞后, 专业人才是严重短缺。相比之下, 养老护理服务在国外的情况是:美国从1967年就规定从事老年护理的执业者必须具备学士以上学历, 目前已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等多层次老年护理人才梯队。英国则提出“老年护理专家计划”, 旨在培养老年护理专家, 以提高老年人的护理质量。日本于1994年就成立了看护福利专门学校, 培养专门人才从事老年护理工作。而德国的老年护理教育则为职业培训性质, 主要培训“老年护士”和“老年护理助手”, 学生经过为期一年半的法定学时学习与考试, 毕业后可得到国家认可的“老年护士助手”资格, 通过三年法定学时学习与考试, 毕业后可获得国家认可的“老年护士”资格。

那末, 我国的养老服务业现状又是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呢?

目前我国最基本的养老方式 (模式) 大致有三种, 即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 (社会) 养老。这三种方式 (模式) 各有优劣, 但都是较为传统的养老方式, 无法胜任新的养老形势的发展, 特别是家庭养老这种沿袭了几千年传统意义上的养老方式更是难以为继。自1999年中国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 老龄化问题日趋凸显, 养老需求逐渐增加。据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发布的消息称, 截止2013年, 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突破2亿, 到2050年左右, 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以养老机构和床位数为例, 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约4.3万个, 养老床位数达到493.7万, 平均每千名老年人拥有24.4张。与前几年相比虽有较大增长, 但按国际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50张测算, 与发达国家每百人5-7张床位数相比较仍有巨大的差距和缺口。另外, 按老年人口与护理人员配备比例3:1测算, 我国还需要1000多万养老护理人员, 而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的员工也只有近30万人, 其中取得老年护理职业资格的仅有2万多人。可以说, 老年护理的供需矛盾是十分突出。

2 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路径和对策

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 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年服务产业发展还比较滞后, 要完善制度、改进工作, 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 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指示要求。结合本省本市养老服务业现状和永州职院老年护理教学及人才培养状况, 特提出以下思路和对策:

2.1 要把“养老专业”办成叫好又叫座的好专业

国家教育部门和民政部门要大力支持高等院校特别是中高职业院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 扩大人才培养规模, 加快培养老年医学、老年康复、老年护理人员、老年营养、老年心理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积极开展老年护理方面的研究, 努力构建符合养老服务产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教育、引导和鼓励养老专业方面的大中专毕业生积极投身养老服务产业中去就业和创业。

2.2 要在“医养融合”上取得新突破

卫生和民政部门要积极探索“医养融合”养老方式, 力图破解养老机构中老人的医疗、康复和护理难题。经调查发现, 我国养老机构中仅两成老人能自理, 其他都需要医疗护理服务。而养老机构都因条件所限, 无法设置医疗机构, 而医院有限的医疗床位不可能用于长期养老护理服务。再加之养老机构和医院又分属于民政和卫生两个不同的部门管理, 职能、机制、政策政策及标准不同, 导致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时, 受阻于制度壁垒。对此笔者认为, 在探索“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新模式方面, 应做到“四个打破”:打破体制障碍, 部门联手合作;打破政策壁垒, 制度相互衔接;打破利益藩篱, 服务老人需求;打破路径依赖, 推进体系融合。只有这样, 才能将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联姻”, 做到医养结合, 相辅相成, 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 通力合作。最终达到让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享受到“医院式”专业、周到的医疗保健服务, 实现“医养融合一体化”的养老方式的新突破。

2.3 强化产学研结合, 创建具有医疗护理功能的新型养老服务基地 (老年护理实训中心) , 将养老服务业打造成朝阳产业

要把养老服务业打造成朝阳产业, 则必须从新兴产业的战略高度, 坚持从政府、社会、家庭和院校等四个方面统筹谋划, 协同推进, 共同参与。也就是说, 政府是主导, 要做好顶层设计;社会社区是主体力量, 要激发主体活力唱好“主角”;家庭养老是传统, 虽然“421家庭”、“空巢”家庭正在取代传统家庭结构, 但家庭养老方式还会延续较长时间;院校是支撑和补充, 专业人才的短缺是制约养老服务业的瓶颈。对此, 笔者认为, 利用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其前身是零陵卫校) 护理这一特色专业优势, 依托学院现有的国家级护理职教实训基地、三级综合附属医院、闲置的老校区土地和校舍, 创建一个带有医护、疗养、休闲、居家、养护一体、医教结合、产学研并举的养老服务基地 (老年护理实训中心) 。使老年人生活在一个即是医院, 又是疗养院;即是学校, 又是公园;即是居家, 又是养老;老者安心, 儿女放心的一种养老环境中。这种集老年护理教育、养老机构、教学临床医院深度融合、互为依托、共同发展的养老方式创新, 也许在永州市、湖南省乃至全国来说还是一个改革创新的先例。

摘要:我国老年护理职业教育和培训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老年护理专业技能人才极度紧缺;养老机构和床位数缺口较大;老年护理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对此, 本文针对上述现状, 提出了改革老年护理教学, 增设老年护理相关专业;积极创建一个集“医养融合”、“医教结合”、“养护一体”的, 具有养、护、医、教功能, 产学研并举的新型养老服务基地 (老年护理实训中心) 等发展路径及对策。

关键词:老年护理,技能培养,发展路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张乃仁.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综述[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 4.

[2]陈洁君.国内外养老模式的比较与借鉴[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6 (4) .

老年护理及发展趋势 篇7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 (2013) 》报道, 2013年, 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已达到2.02亿, 老龄化水平达到14.8%。据预测, 2025年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20.0%, 2050年将达到25.5%。随着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发展态势, 加上“421”家庭小型化及传统养老观念的转变, 很多老年人更多依赖于专业化社会养老服务机构, 如福利院、敬老院、养老护理院及居家养老和日间照料服务等, 因此需要更多专业护理人才。目前我国仅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有3 300万, 如按3∶1的比例标准配备养老护理员, 即需要1 000多万名养老护理员, 但我国每年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的只有两万人;而全国该行业从业人员不足百万, 大多数人没有或很少接受过老年护理相关知识培训和系统教育, 缺乏专业化老年护理知识和技能, 无法满足老年事业发展需要。由此可见, 专业化的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是为社会提供优质老年护理人才支持的关键。

1 以老年人需求为本, 构建老年服务体系专业群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5个层次, 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 有其特殊需求, 我们应按需求理论建立专业养老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构建多层次老年服务体系专业人才培养群, 为社会化养老和社区养老提供专业人才 (见图1) 。

2 坚持“三对接”, 完善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方案

2.1 专业培养目标与老年护理岗位能力需求对接

对养老机构、老年护理院等通过调查问卷、随机走访、座谈会等形式进行专业调研, 明确老年护理岗位能力需求, 作为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制定的依据。老年护理岗位工作任务主要为:老年人生活护理、预防保健、心理护理、慢性疾病护理、健康教育、用药护理等。与老年护理工作岗位对应的老年护理专业毕业生应爱岗敬业, 具备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素质, 并具备预防保健能力、心理评估能力、心理保健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和急救能力。

2.2 课程标准与执业资格和职业资格考试对接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养老护理员 (2011年修订) 》要求, 任何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人员都必须持有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老年护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获取3个证书:教育部门颁发的毕业证、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护士执业资格证、民政和人力资源部门颁发的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 (初级、中级、高级和技师) 。因此, 在课程标准制定中应将老年护理专业教学大纲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考试大纲进行有效衔接, 以学历教育教学为主线, 将两种资格考试大纲要求融入学历教育中, 使教学内容与考试内容有机结合, 为毕业生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奠定基础, 确保学生在校学习专业课的同时, 可以为就业、创业做好准备。

2.3 职业拓展能力与老年服务行业发展前景对接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 学生除了具备老年护理基本能力外, 还应具备有利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组织管理能力。

3 分阶段实施, 渐进式培养

老年护理专业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在校学习3年。目前大多数学校传统的护理专业通常为“2+1”模式, 即两年在校学习, 一年在医院顶岗实习。在该模式中在校理论学习脱离岗位实践和职业感悟, 难以与工作岗位对接, 学生缺乏职业熏陶;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时专业理论知识早已淡化或遗忘, 缺乏教、学、做统一, 不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及动手能力培养。采取“基础知识学习—仿真实训和岗位见习—顶岗实习”的渐进方式, 能很好地实现学校、医院、基地“三位一体”分段式教学, 切实推行毕业证+护士执业证和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制度, 构建“全面、全程、全员”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改革学生学业考核标准和办法,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养老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与老年护理员培训有效对接, 将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考核内容纳入教学中, 帮助和鼓励学生通过学习与实践, 获取相应的资格等级, 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也有利于学生顺利就业。其教学分段如下: (1) 第一阶段:基础模块学习阶段 (第一、二学期) 。主要在校内老年护理模拟仿真实训中心完成, 开展老年护理专业基本技能训练, 完成公共文化基础知识和部分护理专业基础知识、护理职业人文知识的学习。 (2) 第二阶段:老年护理专业技能模块学习阶段 (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前3个月) 。主要在附属医院、老年护理院、社区养老机构等完成。利用老年护理真实的环境和病例, 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 开展老年护理专业核心技能训练, 学生参加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 通过考核获得初级职业资格证, 同时完成部分专业基础知识和老年护理专业知识学习。 (3) 第三阶段:老年护理综合实习实训阶段 (第四学期后2个月、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前2个月) 。在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或养老机构顶岗实习。按照相应职业岗位 (群) 能力要求, 强化理论实践一体化, 突出“做中学、做中教”职业教育教学特色, 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教学、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等, 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 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教学等有机结合, 根据各学科教学标准, 强化学生专业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基本功和实践操作能力, 达到职业资格中级技能水平, 参加中级养老护理员培训, 通过考核并获得中级职业资格证。 (4) 第四阶段:就业与创业学习阶段 (第六学期后2个月) 。在校内老年护理仿真实训基地开展老年护理就业指导与创业培训。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培训, 获得护士执业资格证;参加高级养老护理员培训, 通过考核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

浅析老年消费者市场的发展趋势 篇8

根据世界惯例, 当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到全国总人口的10%以上, 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以上时, 这个国家就进入了老年社会。目前, 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已经超过这一标准。据统计, 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已经突破了2亿大关, 老龄化水平接近15%。预计到2050年之前, 我国老年人口还将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每年将新增100多万。根据市场营销学理论, 人口规模、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是影响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首先, 从人口规模看, 我国老年人口规模的庞大为老年市场提供了巨大消费群体, 老年人基数大、增长快, 老年市场需求自然水涨船高。其次, 从消费能力来看, 尽管我国养老金处于较低的水平, 然而老年人的消费能力不能仅仅用养老金来衡量。除退休金之外, 老年人还有一生的储蓄、财产性收入、再就业收入、投资收入以及儿女的赡养费等。因此, 老年人的消费能力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其它年龄段, 特别是对一些特定服务和物品的消费上, 老年人成为绝对的市场主体。最后, 从消费意愿上看,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现代人的物质生活大多得到了满足, 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老年人更是如此, 老年人辛苦一辈子, 安度晚年成为老年人的主要生活目标。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参加各种文化体育活动, 例如垂钓、歌咏、舞蹈、戏曲、棋牌等活动, 老年旅游业也在不断的发展, 几乎每家旅游社都有针对老年群体的旅游服务。随着老年人年纪的增大, 老年人对医疗和护理等服务的需求在不断攀升, 临终关怀、家庭护理、保健养生等服务项目受到老年人的青睐。

二、老年消费者市场发展中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1、老年消费者市场发展中的问题

正如上文所述, 随着中国老年人数量的不断的增多, 老年人用品的潜在市场将非常可观。发展老年消费市场, 不仅可以老年人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和产品, 造福于老年人。同时也可以拉动社会需求, 缓解就业压力, 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然而, 从统计数据来看, 我国老年消费发展极其缓慢, 每年消费市场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仅仅1000亿元, 老年消费市场的发育程度与老年人口数量不成正比。与其它市场相比, 老年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 市场上可供老年人选择的产品类型和数量与庞大的消费群体不成正比。例如在服装方面, 老年人的服装品种单一, 设计比较陈旧, 衣服的品种花色也不全。根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 在服装市场上, 青年人的服装占到80%多, 老年人则仅有不到5%的市场份额。尽管年轻人追求时尚、消费能力强, 是服装消费市场的主力军, 但高达2亿多的老年人群体仅占5%的比例, 也不符合市场发展的特点。因此, 很多老年人买不到自己喜欢或者穿着合适的服装;食品行业也是如此, 市面上的食品很少有专为老年人开发的。据统计, 老年人的食品仅占儿童食品的12%左右, 占女性食品的20%左右。老年人食品大多是麦片、芝麻糊和核桃粉等保健产品, 营养价值不高, 也不符合老年人的需要。一些不良商家抓住老年人容易被欺骗的特点, 专门针对老年人销售一些以次充好的保健品;住房市场, 也鲜见针对老年人开发的老年住宅。不断增长的老年群体和巨大的老年住宅市场, 并没有引起大多数房地产开发商的重视, 有50%多老年人倾向于可以互相照顾的亲情式连体户型, 但在房地产市场上很难寻觅到这种户型的房子, 开发商都将注意力放在事业成功的白领和年轻人身上;公交、汽车等交通服务业很少有专为老年人设计的座位;方便老年人使用和操作的家电产品也几乎看不到, 这些充分说明了老年消费市场的不充分。

2、制约老年消费市场发展的原因

老年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与政府和企业都有直接关系。首先, 政府缺少对老年消费市场的关注, 政策上缺少对老年消费市场开发的优惠政策, 缺乏对从事老年人产品服务企业的引导和扶持, 缺少对老年产业所涉及到的各个环节的可操作性支持, 这是制约老年消费市场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 企业对老年消费市场的忽视, 一些企业缺乏对老年市场的关心和了解, 在没有对老年市场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简单的认为老年人消费能力不足, 不愿意进军老年消费市场;有的企业则是忽视了老年人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 缺少市场细分, 将庞大的老年人群体简单的归为单一的消费群体, 推出的产品缺乏针对性, 或者产品质量不高、服务水平差强人意, 老年人的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

三、老年消费市场发展的趋势

1、政府层面的措施

(1) 完善养老保障制度, 包括养老保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救济制度, 政府要不断增加各级财政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入, 实现城乡一体的养老保障制度的衔接, 增加老年人福利设施的投入, 发挥社会上养老基金会的作用, 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这样就解决了老年人口的后顾之忧, 使老年人口可以有比较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方面, 这也是增强老年人口购买力的一个方面。

(2) 为我国老年消费市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通过制定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 为老年消费市场的发展营造有利的环境。具体而言, 政府可以将老年产业作为国家扶植产业, 从税收、信贷等各环节对老年产业加大支持力度, 同时政府在老年产业发展过程中要遵循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 政府要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和外资等非公有资本投入老年产业的发展, 重点发展老年护理、老年教育、老年旅游、老年卫生保健等产业, 通过构筑全方位的老年产业发展体系, 推动和引导老年消费市场的发展。同时发展老年消费市场也是一个社会文明的表现, 善待老年人是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需要全社会, 尤其是政府要从人本主义出发, 真心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高质量高水准的物质产品和医疗卫生及照料服务, 从而构建和谐社会。

2、企业层面的措施

制约老年消费者市场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老年人口的有效需求与市场供给的错位, 导致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企业自身。

(1) 企业应该认识到老年消费者市场的规模和增长潜力, 改变对老年人消费认识的陈旧观念, 以动态的眼光和积极的心态来看待和开拓市场。企业在推出老年产品或者服务时, 不能仅仅从老年人视角来考虑问题, 还应该从引导子女孝心的角度出发, 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手段和策略, 培养子女们的消费意识和消费需求, 这样才能真正促进老年市场的全面发展, 让老年市场成为真正的朝阳产业。

(2) 根据现代营销学市场细分的理论, 消费者的产品选择是千差万别的, 任何一种产品都不可能满足人们的所有需要, 它只能满足某一部分人的特殊需要。因此, 每个产品都必须根据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情况而进行合适的市场定位。特别是在消费者需求差异化日益分化,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 通过适合的细分标准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企业在研制产品的时候, 应根据老年人口的需求特点和消费特征, 对老年人口群体进行市场细分, 以准确的产品和市场定位切入老年消费者市场, 尽可能地适合和满足老年人口的需求, 老年市场可以根据人口特征、社会经济特征、地理方位、社会心理、健康状况、行为方式等进行细分, 根据老年市场的细分结果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

(3) 企业要想长期在老年市场上有所作为, 必须重视产品质量和产品功能, 增加科技投入, 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切实开发出适合老年人购买的产品, 以优良的品质吸引老年消费者。例如日本的保健品企业, 在老年产品开发上大做文章, 并将其引入高科技领域。针对老年人患高血压者众多, 而普通血压计又使用不便的现实, 他们推出了体积小、易携带的“手指式自动血压计”;针对老年人血脉不通、冬天特别怕冷的生理特征, 他们又推出了防冻背心和设计别致的暖脚器。产品的设计切实从老年人的需要出发, 受到老年消费者的追捧, 企业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4) 老年消费群体属于价格敏感型的人群。他们注重比较商品的价格, 而且目前我国老年人口人均收入水平低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 因此物美价廉是当前我国老年人基本的产品价格取向。但是也并不排除一些收入较高, 追求高生活水平的老年消费者。老年人关注价格的高低, 但更重视质量的优劣。老年人认为只要质量优异, 价格高一点也可以承受。因此企业应该坚持以薄利多销的价格策略为主, 同时兼顾采取分级定价的策略, 将产品定位于高、中、低档三种级别, 以满足不同层次老年消费者的需求。

总之, 随着老年人群体数量的不断增多, 以及老年人对物质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 大力发展老年消费市场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当然, 老年消费市场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完成的, 需要政府、企业乃至全社会的努力。唯有如此, 才能真正促进老年消费市场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茗, 日本老龄产业的现状及其相关政策[J].人口学刊, 2002 (06)

[2]韩立娜, 陈晓晨.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探讨.现代商贸工业[J], 2009 (06)

[3]楚军红, 人口与市场需求分析.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 1997 (07)

[4]邓颖, 李宁秀, 刘朝杰, 杨维中, 吴先萍, 王燕.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公共卫生[J], 2003 (06)

上一篇:教学活动的效果下一篇:出口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