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胸片

2024-10-24

X线胸片(共8篇)

X线胸片 篇1

由于接种卡介苗的普及, 儿童感染结核菌后, 胸部X线表现多不典型, 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本文对我院近年来100例感染结核菌的儿童患者的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共100例, 年龄3岁~5岁42例, 男19例, 女23例;6岁~10岁58例, 男26例, 女32例。因结核菌素呈阳性转诊25例, 发热、咳嗽41例, 消瘦、发育迟缓7例, 父母患病6例, 呈慢性咳嗽21例。患儿均有胸部X线异常,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1.2 X线表现

1.2.1 病灶部位

右肺上叶39例, 右肺中叶3例, 右肺下叶14例;左肺上叶29例, 左肺舌叶1例, 左肺下叶9例;双肺上叶5例。

病灶形态:不规则小斑点影42例, 小斑片状影32例, 孤立性小叶性病灶8例, 大片状影4例, 单侧肺门增浓5例, 气管旁淋巴结肿大6例, 肺门淋巴结肿大3例。

1.2.2 病灶周围情况

病灶多发者, 病灶邻近的肺纹理常增粗、模糊, 肺门影结构常显示紊乱、模糊, 部分伴同侧横膈升高, 或肋间隙变窄或局限性胸膜增厚。

1.2.3 病灶分布

常以肺段分布为主, 病灶发布常不对称, 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区, 病灶侧位片显示较为明显, 下叶区病灶右侧多位于心膈角区, 左侧常沿心缘分布, 纹理常模糊。

1.2.4 淋巴结肿大

多呈不明显表现, 淋巴结肿大多出现于右侧肺门角区及气管旁区。

1.2.5 病灶吸收情况

经抗结核治疗后, 片状病灶吸收先于斑点、结节影, 同时病灶区纹理结构较清晰, 约3个月之后肺内病灶吸收, 而肺门区则出现密度增高的小结节影。病灶吸收横膈下降, 心胸比例恢复正常, 部分患者的肋间隙变窄及胸膜局限性增厚则较长时间无改变。

2 鉴别诊断

2.1 大叶性肺炎大片状密度均匀增高的阴影, 形态与肺叶的轮廓相吻合[1]。

2.2 节段性肺炎病灶一般为1.0 cm~2.5 cm, 片状阴影多数病灶在两下肺野内带, 病灶多表现为节段性分布。

2.3 肺炎支原体肺炎多发生于中下肺野, 病灶多为斑片状及大灶性阴影, 密度低, 均匀, 边界模糊[2]。

3 讨论

儿童肺结核的X线表现不典型, 主要与现今儿童接种卡介苗的普及, 抵抗力的普遍增强, 个体差异较大, 同时与感染结核菌的数量、毒力及机体免疫反应有关, 其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均较复杂。如发生少见部位的肺结核加之临床、X线表现多不典型, 则易漏诊、误诊, 尤以对表现为片状影的误诊为高。儿童肺结核病灶分布呈上多于下, 下多于中, 内多于外的规律, 多发病灶多于孤立病灶, 非典型多于典型, 淋巴结肿大明显较少见, 气管旁淋巴结肿大多于肺门区淋巴结肿大, 侧位片易观察。肺野病灶大多能吸收干净而肺门区易出现钙化影, 下叶较上叶区易残留钙化影。在斑点、小片状混合病灶中, 斑点影密度高于小片状影, 右下多于左下, 易并发肋间隙变窄、横膈升高、胸膜反应。儿童肺结核X线诊断需要与不同类型的肺炎相鉴别, 肺结核无论大小片状影, 密度不均匀, 边缘清楚较肺炎为多见, 斑点、结节状影为其特征性表现。肺炎起病急, 病灶密度较结核淡而均匀, 边缘模糊, 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 消炎治疗吸收快[3]等特点, 有助于鉴别。

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结核X线胸片表现, 寻找儿童肺结核在X线胸片的表现规律, 提高对儿童肺结核的正确诊断率。方法 对胸片异常、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经临床诊断治疗后并有2次以上胸部正侧位片的3岁~7岁儿童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现今儿童肺结核X线胸片以不典型表现为多, 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常不明显, 原发综合征少见。结论 由于卡介苗接种的普及, 儿童感染结核菌后, 胸片及临床表现常不典型, 可在肺的不同部位, 无规律地形成数个或数十个原发病灶。

关键词:儿童,肺结核,胸部X线平片,诊断

参考文献

[1]吴恩惠.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467.

[2]荣独山.X线诊断学[M].第2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97.

[3]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1, 24 (2) :70.

X线胸片 篇2

【关键词】胸片; 透视; 支气管异物

儿童气管及支气管异物是临床上常见的儿科疾病之一,该疾病为临床急症,往往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若不及时诊断救治会造成严重后果。只有准确及时地诊断,才能不延误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我院 2006 年 8 月至 2011 年 5 月期间 53 例经临床证实的支气管异物患儿的胸片表现、透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 53 例患儿,男 35 例,女 18 例; 年龄 8 个月 ~ 10 岁,1 ~ 3 岁占 84%; 病程 2 h ~ 2. 5 个月,其中 24 h 以内 19 例,24 h ~1 周 25 例,1 周以上 9例。异物种类: 瓜子 26 例,花生米 21 例,核桃仁 2 例,板栗、玉米、果冻及苹果渣各 1 例。有明确或可疑吸入史 43 例,吸入史不详 10 例。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咳嗽或呛咳,或伴呼吸困难、喘息。部分患儿有长期咳嗽或发热,经内科药物治疗效果差。53 例患儿均经支气管镜检查证实并取异物。

1.2 方法: 检查仪器为日立 TU - 51 胃肠机及富士FCR5000R。首先,在患儿安静状态下进行胸部 CR 摄片,摄片要点为两位家长分别扶助患儿的头部及腿部,并保持标准体位,以免使气管偏移或胸廓不对称,造成人为的肺野透亮度不等。待摄片结束,采用日立 TU -51 胃肠机进行胸部透视检查,仍然采用标准体位,在固定体位的前提下可人为造成患儿哭吵,使呼吸运动加大,以利于观察肺野透亮度、纵隔摆动及膈肌活动度等情况。检查的同时注意放射防护,患儿中下腹用铅围裙遮挡。透视时并将光圈缩至患儿胸廓大小,以减少不必要的射线危害。

2 结果

53 例患儿中 50 例有纵隔摆动征象,诊断为支气管异物。31 例胸片肺野透亮度异常,19 例胸片肺野透亮度无明显变化,18 例患侧膈肌位置异常。胸片征象阴性的患儿结合透视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纵隔摆动征象或膈肌活动度减弱表现。42 例有一侧肺野透亮度增高,40 例膈肌活动度减弱。X 线诊断左侧支气管异物 21 例,右侧支气管异物 29 例。吸气性活瓣性阻塞 14 例,呼气性活瓣性阻塞 34 例,混合性活瓣性阻

塞 2 例。支气管镜检发现,左侧支气管异物 22 例,右侧支气管异物 30 例,双侧支气管异物 1 例。X 线诊断与支气管镜检查符合率为 94. 3%。

3 讨论

儿童气管及支气管异物是临床上常见的儿科疾病之一,绝大部分发生于 5 岁以下的儿童。支气管异物绝大部分均为 X 线不显影的阴性异物,在胸片上无直接征象,故分析胸片的间接征象及结合透视观察对于诊断支气管异物具有重要价值。患儿发生支气管异物时纵隔摆动是其重要的 X线征象,根据异物阻塞情况的不同,分别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①吸气性活瓣性阻塞: 吸气时异物随气流下行,阻塞支气管腔,患侧的肺野气体无法进入或进入量较少,而对侧肺野吸气量相对增多,故纵隔向患侧移位; ②呼气性活瓣性阻塞: 与第一种表现正好相反,异物的位置固定,吸气时由于管腔主动性轻度扩张,气流尚能下行,但呼气时异物阻塞支气管腔,致使肺野内气体无法排出或排出较少,而对侧肺野气体排出量较多,故纵隔向健侧移位; ③混合性活瓣性阻塞: 呼气性活瓣性阻塞患儿有时在深吸气时,虽然支气管管腔具有主动性轻度扩张,但吸入气体量亦较健侧少,故此时纵隔亦可向患侧移位,出现双向纵隔摆动。经过 X 线检查对比可发现,呼气性活瓣性阻塞发生率远大于吸气性活瓣性阻塞,这是由于吸气时胸廓主动扩张,支气管径扩大,不容易引起异物阻塞; 呼气时胸廓被动收缩,支气管随之收缩,管腔变小,此时更容易引起异物活瓣阻塞。

纵隔摆动虽然是诊断支气管异物较准确的间接征象,但在实际工作中,患儿经常哭闹时改变胸廓的位置,很难把握吸气及呼气情况,观察纵隔摆动较为困难。此时,应注意观察两侧膈肌的活动度,若其中有一侧膈肌活动度减弱就提示可能有支气管异物阻塞,且不易受患儿哭闹的影响。患侧膈肌活动度减弱提示支气管异物的存在,其实用价值较大,容易观察,透视时间短,接受辐射少。除上述表现之外,有部分患儿是以阻塞性肺炎、阻塞性肺不张为主要表现。油脂类植物性异物极易引起阻塞性肺炎。异物吸入气道刺激局部黏膜,引起充血、水肿、渗出、肉芽组织及纤维组织增生,造

成气道阻塞和损伤,12 ~ 48 h 后可发生炎性改变。此类炎症的表现与普通肺炎 X 线表现无明显差异,但经抗炎治疗 1 周后无明显吸收好转,或吸收好转数日后仍在原部位出现炎性改变。遇到此类情况时应考虑支气管异物的可能,进一步观察透视下的表

现,以作出明确诊断。小儿胸部檢查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大部分患儿检查时哭闹,呼、吸气相很难掌握,X 线检查又不能直接显示异物,单纯胸片来诊断支气管异物容易出现假阴性,延误患儿的治疗。故对于临床上怀疑有异物吸入史的患儿均应进行常规胸片加透视检查,胸片在观察肺叶或肺段的局限性肺气肿、肿不张及肺炎方面具有良好的价值,而透视既可观察肿气肿或肿不张,又可动态观察纵隔摆动及膈肌活动度,

两者相结合可以取长补短、互相补充,是诊断支气管异物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赵明. 胸部 X 线透视在支气管异物中的临床诊断[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12( 23) : 175 -176.

X线胸片与CT诊断肺癌临床分析 篇3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48例中男81例,女67例,平均年龄62岁,50岁以下36例,占24%。中心型肺癌88例,周围型肺癌60例。病理类型:鳞癌94例;腺癌42例,其中包括细支气管肺泡癌5例;腺鳞癌2例;大细胞未分化癌3例;小细胞未分化癌4例;未定型3例。

1.2临床检查148例中X线胸片有阳性发现114例,CT有阳性发现136例,其中与胸片所见相似者94例,即CT比胸片提示异常情况增加42例,其中包括胸片未能提示的心影后或脊柱旁的肺癌14例,明确的局限性邻近骨质破坏6例,以及胸片未能提示的少量胸水等情况。CT诊断肺癌正确者85例,符合率58%,胸片诊断肺癌正确率为46%。

2临床分析

2.1合并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在检查中的特点(48例)X线胸片、CT对4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发现。但CT对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阳性率较高,对肿块的形态以及是否有支气管气相等提示清楚,对肿块的位置以及与纵隔大血管的关系提示明确,以便在CT引导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本文8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中,4例靠近纵隔大血管。

2.2合并胸腔积液在检查中的特点(39例)X线胸片提示积液30例,另9例少量积液由CT提示;单侧31例,其中中等量以上30例;共抽出积液28例,血性积液24例;乳糜液6例;胸水常规检查提示25例为渗出液。

抽液前胸片发现肺内阴影8例,CT18例。CT发现纵隔增宽16例,纵隔及气管移位,气管受压变形9例;抽液后胸片发现癌肿阴影14例,CT28例,CT纵隔增宽16例,纵隔气管移位、气管受压变形7例;8例靠近纵隔的少量包裹性积液,5例在CT准确定位下抽出;8例在CT提示胸膜局限性增厚部位行定位胸膜穿刺活检,3例获病理阳性结果,其中2例以此而确诊肺癌。纤支镜检查仅8例获病理阳性结果。

2.3合并咯血在检查中的特点(15例)X线胸片阴性咯血者15例,虽经CT检查有9例阳性发现,但不能定性。10例在咯血期间行纤支镜检查,9例发现咯血部位,6例经1~3次活检、刷片而确诊,另5例在咯血停止或CT检查后再行纤支镜检查,仅1例凭纤支镜确诊。

3讨论

肺癌合并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在胸片提示下可先行纤支镜检查,多能确诊。对于侵犯纵隔或已远处转移、不能耐受手术或化疗者,可考虑不行CT检查,直接行纤支镜检查,减少经济负担。同时纤支镜检查对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张可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并可开展一些相关介入性治疗。从合并胸水的39例检查看,CT能发现少量积液,对靠近纵隔的少量包裹性积液的抽取定位、胸膜活检的穿刺定位及经皮肺穿刺活检都较胸片及普通B超提示明确。本文中等量以上单侧积液22例,其中胸片提示14例无明显纵隔移位(14/22),提示中等量以上积液而无明显纵隔移位,往往是肺癌的可能。本文统计的39例胸水,非血性胸水15例,其中包括6例乳糜胸水和7例漏出液性质胸水。非血性胸水病理阳性率亦较高,15例中有8例阳性。

纤支镜对合并积液的肺癌确诊率不高(18/39).提示除“三项检查”外,多次送胸水病理、反复查痰及淋巴结活检、经皮肺穿刺活检、胸膜活检等在诊断肺癌中简便实用,不可忽视。

合并咯血且胸片阴性肺癌病例,如果条件允许,应在咯血期间行纤支镜检查,以提高诊断阳性率。

参考文献

[1]刘跃建.对肺癌CT影像错误判断的分析[J].实用内科杂志,1994,4(14):236.

X线胸片 篇4

关键词:周围型肺癌,X线,CT扫描,诊断

早期诊断作为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重要环节之一, 关系到患者的后期治疗的成效。而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的有效应用和获取有利的病理学资料, 对早期诊断有积极意义。本次研究针对周围型肺癌的早期症状, 通过两种方法的对比分析, 来进一步提高早期诊断水平, 有利于患者的及时治疗, 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自2009年1月-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68例周围型肺癌患者, 均经手术切除病理检查认定, 具备完整X线正侧位胸片及CT扫描材料, 病灶直径1cm为8例, 1-2cm为28例, 2-3cm为32例, 其中男性38例, 女性30例, 年龄32-79岁, 平均 (54.5±3.5) 岁, 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痰中带血8例;咳嗽、咳痰、发热20例;无明显症状而在体检过程中发现的40例。发病部位:左肺28例;右肺40例。病理组织分型:腺癌30例, 鳞癌22例, 腺样囊性癌1例, 细支气管肺泡癌6例, 小细胞未分化癌8例, 腺鳞癌1例。

1.2 方法

X线机使用500m A上球管医用诊断X射线机, 患者站立位获得常规胸部正位及侧位像。西门子Siemens CT扫描设备, 电压120 k V, 电流90 m A, 患者平静呼吸下憋气, 常规增强扫描, 自胸腔入口扫至隔面, 以螺距1.5mm, 层厚10mm。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处理, 以±s表示均数±标准差, 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 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X线及CT检查结果 详情见附表。

[例 (%) ]

收稿日期:2012-09-03

2.2 误诊率情况

68例患者均经过X线检查发现, 在术前经X线检查确诊的有55例, 误诊13例, 误诊率19.11%, 在术前经CT扫描确诊的有61例, 误诊7例, 误诊率10.29%, X线胸片的误诊率大于CT扫描的误诊率。对比分析X线胸片检查和CT扫描检查, 发现两种方法在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定性诊断中, 存在差异显著性, P<0.004。

3 讨论

早期周围型肺癌在X线与CT扫描下的主要表现为: (1X表现。周围型肺癌作为孤立结节, 少部分呈现为浸润型或者空洞型, 而大部分的是结节型, 肺癌表现出了分叶征, 其边缘毛刺, 肿瘤图像中的阴影部位密度不够均匀, 也可见小泡征, 即小透明区。胸膜凹陷形成于肿瘤阴影与胸膜之间;浸润型X线显现出来的阴影是边缘模糊状态的, 该边缘模糊状态无明显特性;空洞型在X线呈现的小空洞, 壁厚薄程度不一, 边缘也有存在分叶的特点。 (2) CT表现:①早期阶段, 因为难以区分判断的小结节, 在诊断中带来困难, 但是, 通过CT可以发现这些小结节的钙化及密度情况, 是有利于诊断的。②对于边缘分叶的肿块的深浅程度, 可以对肿块的性质良或者恶性给予区分。③病灶边缘呈现不规则的特点, 而且不规则地带具有棘状突起, 而不规则区域有低密度区, 通过对该区域的检查, 可以发现肿瘤的坏死组织存在。④有部分存在具有气体的空洞, 而且洞壁的厚薄程度不一致, 呈现不规则性。⑤早期阶段, 通过检查, 比较容易发现呈现出的充气的细支气管影, 深入分析发现, 这些充气的现象实质上是由于细支气管的扩展现象, 主要是被肿瘤组织所包围而产生的变化。⑥钙化现象多指发生在该肿瘤部位或者是被肿瘤包绕的肉芽组织。⑦肿瘤的恶化可以导致邻近胸壁收到影响, 可能产生骨质的损坏, 因此胸膜受损, 产生了转移导致胸腔积液。如果发生在晚期, 则可能转移到肺门纵隔淋巴结[1,2]。

早期周围型肺癌的不同鉴别状况: (1) 与结核球鉴别。通过结合结核球在影像学上, 对于病症的病灶特点, 有较为清晰的判定, 如病症的边界问题, 包膜问题和密度问题, 都可以更清晰的鉴别, 也可以发现周围是否存在纤维结合灶的现象, 以及空洞及其洞壁的规则特点情况。 (2) 与错构瘤和炎性假瘤鉴别。首先, 在错构瘤中, 可以较清晰地发现边缘状况, 对错构瘤的特性如脂肪密度或者钙化灶都有表达。其次, 在肺炎性假瘤上, 病症中的胸膜层大部分是表现出了月牙状增厚、粘连的特点, 而且腔内产生了局限性的积液, 有个别情况积液的范围包括腔内至胸壁层。虽然周围型肺癌伴感染的增厚具有一定量, 但是与炎性假瘤相比, 厚度较小, 而积液量则比炎性假瘤更多。纵隔内淋巴结增大是周围型肺癌淋巴表现出来的特性, 与炎性假瘤相比, 其直径大于1cm, 而且呈现出的串珠样、呈囊实性密度、融合状更加明显。本次研究显示, 在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上, CT扫描比X线更高, 在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基本征象中, 表现出了分叶征、毛刺征、伪足征、空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 上述的征象可以映射出周围型肺癌发展的不同方式, 需要明确的是, 上述的不同征象不能仅凭一个征象来区分诊断肺癌, 因为一个征象仅仅代表该疾病的部分病理特点, 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征象, 全面提高诊断的有效性, 即使肺癌诊断中, 发现不具备上述的特点, 也要明确全面考虑不同征象的重要

总之, 在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中, 充分利用X线在初步分析的特点, 结合CT检查, 深入分析病灶的定性与分期。在无法明确的情况下, 可以采取及时处理, 做好对病灶增强CT扫描, 或者在CT导引下经皮穿刺活检, 或支气管镜下肺部活检, 尽量做到早期发现、有效诊断和早期治疗, 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疗效及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席晓秋, 任静, 冯斌.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与CT诊断分析[J].四川肿瘤防治, 2003, 16 (4) :203.

X线胸片 篇5

1 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男, 45岁。咳嗽、咳痰1月余伴咯血3天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可, 消瘦, 纳差。体温37.8℃, 血压1 1 5/7 5 m m H g。听诊两肺可闻及干湿啰音。白细胞计数11.5×109/L, 分类正常, 红细胞沉降率正常,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X线胸片及CT结果显示:两肺纹理增多增粗, 两肺野满布大小不等粟粒状小结节影, 边界清, 分布不均, 以两肺中内带为著;气管、支气管通畅, 肺门影不大, 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胸腔未见积液 (图1) 。据此, 初步诊断为慢性粟粒性肺结核, 予抗结核治疗1个多月, 未见明显好转, 再行痰检, 找到癌细胞, 最终确诊为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

两肺野满布大小不等粟粒状结节影, 边界较清, 酷似粟粒性肺结核

病例2患者男, 55岁。反复咳嗽咳痰3年余, 曾多次摄X线胸片, 诊断为支气管炎。近1年来咳嗽咳痰加重入院。X线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 两侧肺野中内带见散在广泛性粟粒状、小点状高密度影, 边缘尚清晰, 两中上肺明显;右上肺可见一团片状高密度影, 边界欠清晰。初步诊断为肺泡细胞癌? (图2) 。询问病史得知该患者为采石工人, 有30多年的采石经历, 考虑为矽肺。随访近1年, 病灶变化不大, 结合临床及既往史确诊为矽肺。

两肺野满布粟粒样大小结节影, 病灶大小、密度欠均匀, 边界较清, 两肺野呈磨玻璃样改变, 正常肺纹理被遮盖, 酷似粟粒性肺结核

病例3患者男, 50岁。反复咳嗽咳痰1月余, 无其他不适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可, 消瘦, 纳差, 体温37.2℃。X线胸片示:两肺野满布粟粒样或比粟粒大的大小不等结节状阴影, 病灶分布、密度不均匀, 以两中上肺野为著, 部分病灶边界较清晰 (图3) 。因该患者年龄较大, 临床上结核症状不明显, 误诊为细支气管肺泡癌。进一步行实验室检查及结核菌素试验, 确诊为慢性粟粒性肺结核。

两肺粟粒样或比粟粒大的大小不等结节状阴影, 病灶分布、密度不均, 以中上肺野为主, 并夹杂纤维索条影及高致密影, 部分病灶边界较清

2 讨论

2.1 肺部粟粒样变的X线表现有如下两种表现:

一是两侧肺野从肺尖到肺底均匀分布、大小相等、密度一致的粟粒状致密阴影, 即所谓“三均匀”, 是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的特征性表现。粟粒直径2mm左右, 边缘较清楚。二是表现为广泛分布的, 大小不等, 分布不均, 密度不同的以斑点状病灶为主的多种性质的病灶。亚急性及慢性血型播散性肺结核、粟粒型细支气管癌、矽肺均可有该种表现, 鉴别诊断较困难。

2.2 误诊原因分析

引起肺部粟粒样变的疾病很多, 如肺结核、支气管肺炎、肺癌、矽肺等。典型的病例诊断并不困难。 (1) 疾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引起误诊。 (2) 临床医生申请单书写不规范, 没有提供有价值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 导致放射科医生误诊。 (3) 基层放射科医生水平有限, 对疾病的认识不够充分, 特别是对同病异征、异病同征的鉴别有困难。 (4) 基层医院设备简陋, 检查方法单一, 放射科工作人员少, 尤其缺乏高年资医生, 遇疑难病例时没条件进行讨论, 以致不能及时做出正确诊断。

2.3 鉴别诊断

2.3.1 肺结核

临床上, 肺结核多有明显的结核中毒症状, 如盗汗、乏力、纳差等。急性粟粒性肺结核X线表现为“三均匀”即大小、密度、分布均匀;亚急性与慢性粟粒性肺结核X线表现以两中上肺野为著, 结节大小不等, 密度不均, 其内可见钙化与纤维索条状影。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并不困难。但近年来发现, 多数肺结核的临床表现不典型, 中毒症状轻微, 影像学表现多变, 加上耐药结核菌株的出现, 诊断性治疗的效果也不明显, 易引起误诊。

2.3.2细支气管肺泡癌

该病的临床症状有时与肺结核很相似, 除盗汗外, 其余症状如消瘦、乏力、纳差、咳嗽、咳痰、咯血等均可出现。X线表现有时与慢性粟粒性肺结核鉴别也有困难。这就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查, 与临床相结合, 有时还需进行诊断性治疗才能确诊, 如本文病例1。

2.3.3 矽肺

粟粒样病变往往以两中下肺野为著, 两上肺较少, 一般不累及肺尖部。慢性粟粒性肺结核粟粒样病变以两中上肺为著, 越往下越稀少, 往往累及肺尖。有明确粉尘接触史, 结合X线表现, 即可确诊矽肺。但由于部分临床医生申请单书写不规范, 没有提供有价值的临床症状、体征、职业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等, 也会导致放射科误诊, 如本文病例2。值得注意的是, 矽结节增大较快并 (或) 出现融合成较大团块状病灶时, 要警惕合并肺结核或癌变的可能。矽肺合并结核发病率高达15%~75%, 病情较重, 发展快、病灶模糊, 80%的矽肺患者死于矽肺结核[1]。

参考文献

X线胸片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4年3月67例中央型肺癌患者, 均经病理证实, 其中男46例, 女21例;年龄35~80岁, 平均年龄 (54.2±6.4) 岁;体重45~77 kg, 平均体重 (56.1±8.4) kg。病例诊断均经病理检查证实, 病理类型分为鳞癌症状者38例, 腺癌症状者18例, 未分化癌症状者11例。存在明显临床症状者54例, 其中出现明显呼吸道症状, 如咳嗽、气促、发热等现象者33例;发生咳血痰症状者10例;出现胸痛、胸闷症状者5例;无明显临床症状者12例。

1.2 方法

患者均采取X线检查, 设备为国产PLX160A高频X光机, 均保持正侧位实施胸片检查。患者均采取CT检查, 设备为西门子DRH全身CT机, 胸部常规CT扫描为210 m As, 扫描时间4 s, 层厚8 mm, 层距10 mm, 从肺尖连续扫描到肺底部。所有X线胸片和CT片均经全科人员予以读片讨论。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符合率比较

在本文所选取的67例中央型肺癌患者中, 43例可经X线片完成明确诊断, 符合率达到64.18%;62例可采取CT检查完成明确诊断, 符合率达到92.54%;两者对比CT检查确诊符合率更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X线和CT征象比较

本组中CT对肺门区肿块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显示程度明显高于X线片检查, 两者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两种检查方法比较, P<0.05

3 讨论

肺癌在临床中是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 目前由于有害物质对人体造成持续性侵入伤害, 吸烟人群总体数量持续提高, 肺癌出现率也具有越来越高的趋势, 对于人类生命健康造成极为严重的伤害[3]。中央型肺癌原发于叶或段支气管, 其主要病理基础为在肺门形成区域产生或合并支气管阻塞症状。主要分成鳞状上皮癌、小细胞癌及大细胞癌。有的腺癌为中央型。中央型肺癌存在“三阻征”较为典型性的临床表现, 存在阻塞性肺气肿症状、阻塞性肺不张症状、阻塞性肺炎症状, 当机体持续不完全性阻塞时则存在段、叶局限性气肿症状, 当机体出现完全性阻塞时主要表现出段、叶不张症状。当患者机体内发生肺不张伴肺门淋巴结肿大症状时下缘或有显现倒“S”型影像, 其为中央型肺癌病变典型征象。

X线胸片检查在临床中是对中央型肺癌进行检查的一种最基本措施。在机体内正常胸部结构及骨骼系统出现异常变化时, 密度变化能够在X线胸片上得到清晰显现, 所以X线胸片在临床中较为广泛应用。对患者实施X线胸片正侧位检查在肺癌诊断中是最为基础的一种方法, 此方法花费少、操作简便, 在临床中是对肺癌检查的首选方法。应用X线胸片对中央型肺癌进行筛查属于首选措施。X线胸片进行中央型肺癌检查所获得的结果, 对于患者CT检查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中央型肺癌CT在检查过程中所获得直接征象为一侧肺门发生肿块症状, 支气管出现异常。肺门肿块有可能出现在某个肺叶支气管周围或其邻近位置, 边缘通常保持清晰, 外缘具有光滑性或存在浅分叶。检查显示肿块密度具有较高均匀性, 有的出现钙化;当支气管出现异常时主要有狭窄、梗阻症状, 管腔内出现结节或管壁存在增厚现象。临床显示的间接征象为阻塞性肺炎, 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出现狭窄症状且肺野无较高清晰性, 存在云絮状模糊阴影。根据段、叶分布纵隔窗并无显现, 而且与支气管走向保持一致性。阻塞性肺不张症状为典型的中央型肺癌, “S”表现为支气管发生狭窄性且呈现条状或出现带状软组织影增强扫描, 经强化与不张肺叶相衬托, 出现狭窄症状的支气管能够更为清晰显现。阻塞性肺气肿临床表现则是与肺动脉相伴行的一条或几条梭形条状或是分叉状软组织密度影, 长轴均指往肺门, 患支则出现肺气肿。

综上所述, X线和CT检查在肺癌诊断过程中均具有明显价值, X线胸片检查方法常作为肺癌的一种筛查方法, CT在对病变细节检查方面存在一定优势, 常用作X线胸片疑似肺癌患者的深入检查。

摘要:目的 探讨中央型肺癌X线胸片与CT的诊断对比。方法 67例中央型肺癌患者, 均经病理证实, 对其应用胸部X线与CT检查, 分析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率。结果 X线胸片诊断符合率为64.18%;CT的诊断符合率为92.54%, 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CT对肺门区肿块、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情况优于X线胸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X线与CT对于诊断中央型肺癌均具有明显效果, CT对于病变细节的检查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 可以用作X线胸片疑似肺癌患者的深入检查措施。

关键词:肺癌,中央型,X线,CT,诊断

参考文献

[1]聂永康.早期中央型肺癌CT诊断与支气管镜及病理组织学对照.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0, 7 (7) :114.

[2]魏会林.中央型肺癌的X线胸片与CT诊断对比.影像与介入, 2010, 17 (5) :71.

X线胸片 篇7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48例中男81例,女67例,平均年龄62岁,50岁以下36例,占24%。中心型肺癌88例,周围型肺癌60例。病理类型:鳞癌94例;腺癌42例,其中包括细支气管肺泡癌5例:腺鳞癌2例;大细胞未分化癌3例;小细胞未分化癌4例:未定型3例。

1.2临床检查148例中X线胸片均先于CT及纤支镜检查,三项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1个月。X线胸片有阳性发现114例,CT有阳性发现136例,其中与胸片所见相似者94例,即CT比胸片提示异常情况增加42例,其中包括胸片未能提示的心影后或脊柱旁的肺癌14例,明确的局限性邻近骨质破坏6例,以及胸片未能提示的少量胸水等情况。CT诊断肺癌正确者85例,符合率58%,胸片诊断肺癌正确率为46%。

148例肺癌三项检查的部分临床特点(1)经纤支镜确诊的104例肺癌,有6例是经第二次或2次以上纤支镜检查确诊。经纤支镜以外方法确诊的44例肺癌诊断分别由胸水病理15例,痰病理9例,经皮肺穿刺活检6例,胸膜穿刺活检2例,浅表淋巴结活检6例,开胸手术诊断6例。(2)CT提示淋巴结肿大者,有12例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有10例淋巴结转移:CT未提示淋巴结肿大的83例中,有34例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有8例淋巴结转移。

2临床分析

2.1合并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在三项检查中的特点(48例)X线胸片、CT对4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发现。但CT对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阳性率较高,对肿块的形态以及是否有支气管气相等提示清楚,对肿块的位置以及与纵隔大血管的关系提示明确,以便在CT引导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本文8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中,4例靠近纵隔大血管。

纤支镜检查,48例中42例得到阳性病理结果,其中4例行透壁隆突下淋巴结活检;其中18例经反复抽吸分泌物,局部注入沐舒坦、抗生素治疗后,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得到不同程度的暂时临床缓解。

2.2合并胸腔积液在三项检查中的特点(39例)X线胸片提示积液30例,另9例少量积液由CT提示;单侧31例,其中中等量以上30例;共抽出积液28例,血性积液24例:乳糜液6例;胸水常规检查提示25例为渗出液。

抽液前胸片发现肺内阴影8例,CT18列。CT发现纵隔增宽16例,纵隔及气管移位,气管受压变形9例:抽液后胸片发现癌肿阴影14例,CT28例,CT纵隔增宽16例,纵隔气管移位、气管受压变形7例;8例靠近纵隔的少量包裹性积液,5例在CT准确定位下抽出;8例在CT提示胸膜局限性增厚部位行定位胸膜穿刺活检,3例获病理阳性结果,其中2例此而确诊肺癌.纤支镜检查仅8例获病理阳性结果。

23合并咯血在三项检查中的特点(15例)X线胸片阴性咯血者15例,虽经CT检查有9例阳性发现,但不能定性。10例在咯血期间行纤支镜检查,9例发现咯血部位,6例经1~3次活检、刷片而确诊,另5例在咯血停止或CT检查后再行纤支镜检查,仅1例凭纤支镜确诊。

3讨论

X线胸片、CT及纤支镜三项检查,应根据各种肺癌的不同临床特点而有所选择或侧重,尤其在基层医院中,既考虑对诊治的快速简捷,又要考虑经济实用。

肺癌合并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在胸片提示下可先行纤支镜检查,多能确诊[2]。对于侵犯纵隔或已远处转移、不能耐受手术或化疗者,可考虑不行CT检查,直接行纤支镜检查,减少经济负担。同时纤支镜检查对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张可起到一定的化疗作用,并可开展一些相关介入性治疗。从合并胸水的39例检查看,CT能发现少量积液,对靠近纵隔的少量包裹性积液的抽取定位、胸膜活检的穿刺定位及经皮肺穿刺活检都较胸片及普通B超提示明确[3]。本文中等量以上单侧积液22例,其中胸片提示14例无明显纵隔移位(14/22),提示中等量以上积液而无明显纵隔移位,往往是肺癌的可能。本文统计的39例胸水,非血性胸水15例,其中包括6例乳糜胸水和7例漏出液性质胸水。非血性胸水病理阳性率亦较高,15例中有8例阳性。

纤支镜对合并积液的肺癌确诊率不高(18/39)。提示除“三项检查”外,多次送胸水病理、反复查痰及淋巴结活检、经皮肺穿刺活检、胸膜活检等在诊断肺癌中简便实用,不可忽视[4]。

合并咯血且胸片阴性肺癌病例,如果条件允许,应在咯血期间行纤支镜检查,以提高诊断阳性率。

参考文献

[1]王晨.支气管镜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及评价[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8(8);472.

[2]刘长庭.经支气管肺活检的临床应用及评价[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8(8);478.

[3]刘跃建.对肺癌CT影像错误判断的分析[J].实用内科杂志,1994,4(14);236.

X线胸片 篇8

1材料和方法

收集博茨瓦纳国Nyangabgwe医院确诊为AIDS并发KS的患者24例,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21~53岁,平均29.7岁。以较长时间的咳嗽、发热、进行性消瘦、皮肤多发瘤样结节、消化不良或神经系统症状等不同症状为主诉就诊。实验室检查: 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200/mm3。所有病例均拍胸部后前位X线平片,部分加胸部CT平扫或超声检查。

2结果

HIV/AIDS并发KS的胸部X线表现多种多样(图1~11)。

2.1 间质型网织结节影,“粗乱邋遢”

为KS的胸部X线表现特征(图1~3,6)。本组6例发现肺内结节,单发或多发,以双肺多发为主,边界较模糊,大小不等,同时可见肺内广泛间质改变。CT扫描可见“蚁足”样淋巴管炎及“火焰”状多发结节,沿支气管束分布(图10)。

2.2 片块状阴影(图1,4,6,7)。

本组5例。肺内单发或多发片块状阴影,边界较模糊,不易分清是片状影或块影,有一定的特征性,需与肺泡癌鉴别。如果肿块位于肺门旁,需与中央型肺癌鉴别(图4,6)。肺内单发者有时需与周围型肺癌鉴别(图7)。

2.3 肺门增大增浓和纵隔影增宽。

本组10例X线平片有此征象。考虑淋巴结肿大/肺间质水肿等所致。

2.4 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图4,5)。

本组6例,单侧胸腔积液4例,双侧2例,合并心包积液3例(经超声证实)。虽无特征性,但常见。

2.5 机会性感染(图8,11)。

本组6例有此征象。表现为间质性浸润改变或间质纤维化及囊肿等卡氏肺囊虫肺炎(PCP)所特有的征象。多为双侧性,也可以仅单侧发生。

2.6特异性感染(图9)

本组2例表现为肺内斑点状、斑片状及纤维索条状密度增高影,为继发性肺结核的X线征象。与普通的继发性肺结核不同的是本组2例均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

2.7平片无明显异常发现

本组5例(其中4例皮肤KS,1例食管KS)胸部平片无明显异常发现,而CT扫描发现纵隔淋巴结肿大。

3讨论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疫缺陷综合征(AIDS)。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HIV)后,HIV在繁殖过中通过感染的直接毒性用、细胞融合、“无辜旁立者”损伤、干细胞受HIV感染和自身免疫的破坏等方式杀伤CD 4,从而导致免疫功能受损。约1/3~1/2的患者并发胸部并发症。卡氏肺囊虫肺炎(PCP)是AIDS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而Kaposi肉瘤(KS)是最常见的与AIDS相关的恶性肿瘤[1],发病率为26%~37%,为全身性进行性多中心起源的网织内皮系统肿瘤[2,3]

据报道,在美国90%~95%的KS发生于HIV感染的同性恋或双性恋男性患者[4,5]。本组男性14/24例,女性10/24例,男性约占58%,说明博茨瓦纳的KS发病情况与美国大不相同。这可能与博茨瓦纳的AIDS发病率高(超过40%)而同性恋或双性恋者相对少有关。

KS通常表现为皮肤病变。大约10%的AIDS患者,KS有呼吸道、肺脏和胸膜的损害[1]。HIV/AIDS并发KS的胸部X线表现多种多样,概括起来有6种: (1)间质型网织结节影,单发或多发,以双肺多发为主,呈两肺弥漫性多发小结节影,边界不清,胸片呈“粗乱邋遢”征[1,6],CT扫描可见“蚁足”样淋巴管炎及“火焰”状多发结节,沿支气管束分布,是KS最典型的征象。需与肺内肿瘤淋巴转移合并血行转移鉴别。KS的结节多靠近肺门旁,较不规则,HIV/AIDS病史;转移性肿瘤的结节多分布在肺外围,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且多已发现原发性肿瘤的存在。(2)片块状阴影。这是间质型网织结节影继续增大的结果,是KS的晚期表现。肺内单发或多发片块状阴影,边界较模糊,不易分清是片状影或块影,有一定的特征性,需与肺泡癌鉴别。如果肿块位于肺门旁,需与中央型肺癌鉴别。肺内单发者较少见,需与周围型肺癌鉴别。(3)肺门增大增浓和纵隔影增宽,多为淋巴结增大所致[7,8],有些是肺间质水肿等所致。淋巴结增大也是KS的晚期表现。(4)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有报道KS的胸腔积液出现率约35%~63%[9],本组6/24例。虽无特征性,但常见。多同时伴有其它征象,如结节影等。(5)机会性感染。表现为间质性浸润改变或间质纤维化及囊肿等卡氏肺囊虫肺炎(PCP)所特有的征象。多为双侧性,也可以仅单侧发生。(6)特异性感染。表现为肺内斑点状、斑片状及纤维索条状密度增高影,为继发性肺结核的X线征象。

AIDS并发KS胸部X线平片的前三种征象有一定的特征性,易做出KS的诊断。后三者虽缺乏KS的特征性,但结合长期AIDS病史及皮肤黏膜的KS,大多能判断出KS的胸部侵犯。所以平片对诊断胸部AIDS并发KS有比较高的阳性率。CT对KS的病变显示更为清楚,尤其是淋巴结肿大、皮下结节及胸骨、肋骨和胸椎的溶骨性病变[10]。但胸片价格低廉,简单易行,空间分辨率高,对诊断AIDS并发KS有肯定价值,仍是AIDS并发KS的首选影像学检查。

参考文献

[1](荷)雅克.W.A.J里德,(加)约翰.R.马西森主编(柳学国等主译).艾滋病临床影像诊断.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1,36

[2]杨晓明.AIDS的胸部临床、病理及X线表现.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86,3(1-6):137

[3]黄淑贞,陈光辉,吴振沏.肾移植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胸部X线表现.实用放射学杂志,2001,5(17):360

[4] Cadranel J,Mayaud C.AIDS and the lung:update 1995.3.Intratho-racic Kaposi′s sarcoma in patients with AIDS(Review).Thorax,1995,50:407

[5] Beral V,Bull D,Darby S,et al.Risk of Kaposi’s sarcoma and sexualpractices associated with fecal contact in homosexual or bisexual men withAIDS.Lancet,1992,339:632

[6] Peter GH,Marc AJ,Comrado PA.Diagnosis of pulmonary Kaposi’s sar-coma with fiber-optic bronchoscopy and bronchial biopsy.Cancer,1987,59(4):807

[7] Richard KJ,Robert PH,Gregony V.Pulmonary features of Kaposi sar-coma.AJR,1982,139(4-6):659

[8] Aboulafia DM.The epidemiologic,pathologic,and clinical features ofAIDS-associated pulmonary Kaposi’s sarcoma.Chest,2000,117:1128

[9] Miller RF.Bowling SJ,Reid AJ,et al.Pleural effusions in patients withAIDS.Sex Transm Infect,2000,76(2):122

【X线胸片】推荐阅读:

上一篇:故障灯常亮下一篇:公关活动管理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