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MW机组论文

2024-09-24

390MW机组论文(精选3篇)

390MW机组论文 篇1

当前国际上对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建设和规划有着相应的原则, 如何建设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 需要符合其顺时、因地、应变、简约的原则。顺时则是要根据当地的地势环境天气变化等多重因素来实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建设规划, 建设符合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因地则是要考虑当地所拥有的能源问题, 大多数地方有着类似太阳能、风能能多种二次能源, 要合理利用其优势;应变则是在建设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化发展的过程中, 若遇到环境的变化, 则需要改变发展战略, 以保护环境为首要任务, 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简约则是因为地球上大部分资源都是有限的, 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好每一份资源, 是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规划的主题。所以, 务必坚持可持续发展这一中心思想不改变, 是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概念的核心所在!

1 启动调试过程中问题分析及处理措施

图1给出了390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循环过程,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系统是一个工程在进行施工过程的最终环节, 它不仅仅包含着新的项目的进行指标, 也为上一个项目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做遇到的问题进行改正和总结, 避免在下一个环节中出现同样的错误。所以, 一个工程的对于实验的编制往往都是在最终的年底进行的, 为了能够充分对于该工程将要承接的项目进行充分的准备和预判。所以实验部门就需要做到很多有关的准备, 这其中包括对于本年度多遇到的实验增长情况以及效果获得情况经行详细的总结和概括, 并且可以根据上一年的工作总结中获得下一年所需要制定的方案和策略, 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和考核的标准。任务分布下去之后, 有关部门就需要根据具体的指标来开展相应的工作, 将其分配到每一个参与人员。

然而, 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系统进行的过程中, 往往会因为种种原因而导致实验的过程中会遇到瓶颈, 这具体表现为从整体到部分的时候, 大多时候会牵扯研究困难这一重要因素, 包括在实验的时候会发生的各种意外状况, 还有就是研究人员的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反差, 使得在很多时候研究人员都是擅自更改实验中所规定的执行情况。对于一个工程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究竟是过于自信还是过于放开还是刚好正常, 这需要通过后期的环境是否变化, 或者变化的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样的情况也会直接影响着这一实验的科学性, 以及在此之后能否继续实施下去。所以,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系统的实验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够制定出来的, 这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实地考察以及信息收集, 经过过往的经验来进行分析和总结, 并且一项实验的方案在制定的时候也需要充分的考虑在执行实验的过程中所需要面对的种种学术性的问题, 充分的将各个研究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不论是过激或者过于保守这都是对于实验的一个不利因素, 需要实验是一个制定合理, 实施完善的系统机制。

对此我们也做了数次实验和研究, 分别对于:高旁后温度高分析进行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方案的处理, 以及发电机失磁保护分析也同样做了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方案的处理, 还有便是燃机进气滤网压差大和发电机CT开路的具体情况也做了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方案的处理。

2 结论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 并不是指单一的语言表述, 而是一个组合型含义——燃气和蒸汽的缩写, 翻译成专业的的含义便是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 这是一种实验的语言组织形式, 它可以通过对循环进行处理的形式来进行统计, 是一项效率十分高的运作组织。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在很多地方都能够十分有效的对于问题进行研究和处理, 因此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 尤其是针对于工程方面的处理, 能够十分有效的对运作进行掌握, 这一功能被许多领域所引入和认可。从其他方面来说,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是一个十分有效的处理类模型, 并且具有稳定性。它能很好的对于工程运作进行处理, 并且能够高效率的对于做工进行反应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抄勇, 刘英伟, 刘瑞林.390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调试问题分析及处理[J].河南电力, 2009 (4) :16-19.

[2]邹包产, 韩秋喜, 贺悦科, 张建民, 王立.“二拖一”燃气-蒸汽联合循环780MW机组控制策略及其优化[J].热力发电, 2013 (3) :49-52.

[3]张剑萍.大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热力性能试验分析[J].热力透平, 2004 (1) :55-59.

[4]严鸿平.300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AGC功能及调试[J].燃气轮机技术, 1999 (4) :42-51.

390MW机组论文 篇2

燃机、汽轮发电机组的润滑油在系统中主要起润滑、冷却、散热和密封的作用。我厂1#机组已投产7年, 前6年润滑油的油质始终良好。在2012-09的定期检测中分析发现, #1和#2机组润滑油的破乳化度指标明显上升, 从以往的12 min分别达到了19 min和21 min, 已接近极限值30 min。同时, 2台机润滑油的颜色和透明度也逐渐偏离标准, 由此判断, 润滑油经多年使用已出现油质劣化的现象。

破乳化度表示油、水分离能力的一项指标, 一般用破乳化时间表示。破乳化的时间越短, 破乳化度越小, 油的抗乳化性能也越好;反之, 破乳化度越大, 油的抗乳化性能越差。如果油的破乳化度较大, 且润滑油中所含水分达到饱和时, 则会因系统内循环产生的搅拌作用而使油质发生乳化。这不仅会破坏油的成膜和极压特性, 严重降低油的润滑性能, 使机械部件间的摩擦增大, 导致局部过热, 而且油中乳化状态的水会加速油质的劣化变质, 导致金属表面出现锈蚀、损坏, 进而影响燃机、汽机的安全运行。因此, 应高度重视润滑油的油质劣化问题。

2 汽轮机油破乳化度超标的原因

破乳化度超标的根本原因是油中存在表面活性物质——乳化剂。乳化剂的分子结构具有不对称性, 由极性和非极性两部分组成。极性部分较为亲水;非极性部分不亲水。当油中的乳化剂在油水界面上定向排列时, 极性基团和非极性基团均会进入油相, 油水难以分离, 形成乳化液, 进而加大了油的破乳化度。影响油中乳化剂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3点: (1) 新油的精制程度不足。当新油的精制程度不足、油中残留一定数量的环烷酸、皂类等表面活性剂时, 将导致其破乳化度超标。 (2) 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氧化变质。油中的热氧化产物, 比如低分子环烷酸皂、醛等含有极性基团的表面活性物质, 可导致油的破乳化度超标。 (3) 被外界污染物污染。油被其他表面活性物质污染后, 会导致油的破乳化超标。

鉴于在前6年的运行中, 油质指标一直保持良好且新油均合格入库, 可排除新油不合格和被外界污染的可能。因此, 我厂润滑油破乳化度升高的原因是机组运行中产生的热氧化变质物增加了油中乳化剂的质量。

3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油质劣化的问题, 确保机组后期的安全、经济运行, 建议采购再生吸附设备处理, 以取代整体更换滑润油的方案, 从而达到快速改善油质、节省采购和检修费用的目的。取#1机的润滑油送至西安热工研究院进行了试验, 该试验用2%的吸附剂对#1机润滑油进行了再生处理, 处理前、后的各项指标如表1所示。

试验前、后润滑油的颜色变化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 用2%的吸附剂再生处理后, 该油的颜色、透明度、破乳化度和酸值的检测结果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且油的破乳化度达到了新油的质量指标。

在上述试验结果的验证下, 我厂同意采购西安热工院生产的具有吸附再生功能的QZTZ-6型滤油机。该设备采用了高效吸附剂, 该吸附剂具有很强的分子去极化作用和吸附性能, 能吸附表面活性剂和劣化产物。同时, 兼具精密过滤 (过滤精度为3μm) 和脱水功能, 可达到降低油的酸值、提高油的破乳化度、去除油泥、改善油的抗氧化性能和延长油的使用寿命等目的。

4 使用效果

使用QZTZ-6型滤油机对3台燃气机的润滑油进行再生后, 其润滑油的颜色和透明度均有所改善 (正体变化程度没有上述试验明显) , 破乳化度远低于新油标准 (≤15 min) , 如表2所示。

#1、#2和#3机组的润滑油经QZTZ-6型滤油机再生后, 我们检测了其抗氧化剂T501, 发现T501的质量降低了。这是因为在再生过程中, 除了会除去表面活性剂和劣化产物外, 还会除去T501抗氧化剂。因此, 我们在3台燃气机的润滑油中添加了T501抗氧化剂, 添加前、后的数据如表3所示。

再生处理后的油经过了2年的运行, 目前, 破乳化度指标与刚过滤时的相差不大。因此, 使用QZTZ-6型滤油机再生处理后的润滑油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且可维持较长的时间。

5 效益分析

据了解, 我厂单台390 MW发电机组润滑油的总量约为270桶, 按目前采购价4 200元/桶计算, 每台燃气机需购买113.4万元的润滑油, 3台共340.2万元。按大修周期为6年计算, 可节约购油成本56.7万元/年。QZTZ-6型滤油设备采购总价为42万, 按机组附属设备折旧年限为16年计算, 该设备的折旧成本为2.625万元/年。再生滤油机耗材和设备的折旧成本如表4所示。

经计算, 在采用再生设备后, 每年可节约53.765万元的维护费用。

6 结束语

390MW机组论文 篇3

发电机由美国GE公司授权日本东芝 (定子) 、中国哈动 (转子) 制造。型号390H, 其主要参数为:视在功率468MV·A、有功功率397.8MW、功率因数0.85、2极、3相、50Hz、3000r/min、Y接线、全氢冷、F级绝缘、额定电压19kV、额定电流14221A、励磁电压750V、励磁电流2360A、线圈温度103℃、铁芯温度120℃、气体温度40℃、氢气纯度98%、氢气压力414kPa。

2号机组2007年3月5日投产, 至2009年2月事发前, 该燃机作为调峰机组, 频繁启停机, 整套发电机组运行状况良好。机组正常运行时7瓦轴振水平基本稳定在70μm。但自2009年3月份以来, 启动过一阶临界转速 (约840r/min) 时振动数据呈逐渐上升趋势, 3月21日达到190μm。

2. 事故设备检查过程及分析

(1) 3月30日机组经冷却后停止盘车, 分别测量了零转速时转子的直流电阻和交流阻抗及3000r/min时的交流阻抗, 零转速时交流阻抗与交接时相比下降约17%;3000r/min时交流阻抗下降约38%。基本确定发电机转子存在匝间短路。

(2) 3月24日, 专家来厂现场进行振动测试分析, 进行了两次升速试验, 在升速过程中 (发电机加励磁) , 7X (7瓦水平轴振) 过临界时振动峰值分别达到161μm和181μm, 而在降速过程中, 发电机去励磁后, 振动立即恢复至正常值。说明发电机异常振动与加载励磁相关。

(3) 安排2号机组检修, 进行发电机的故障检修处理, 现场进行抽发电机转子工作。4月10日将发电机转子抽出, 现场进行两极电压试验。两极电压差为26V左右, 说明确实存在匝间短路。进一步进行分部电压测量, 判断匝间短路存在于第6槽和第9槽。

(4) 拆除励侧护环检查, 发现端部线圈R弯处的匝间绝缘移位现象严重, 胶水已失效。拆除汽侧护环, 检查端部线圈匝间绝缘, R弯处的匝间绝缘移位现象比励侧更加严重。端部直线部分的匝间绝缘也有移位。从端部情况来看匝间短路存在多点故障和绝缘位移的情况, 需更换全部转子绕组的直线绝缘和端部绝缘并涂胶中温固化, 由于现场和当地均不具备转子线圈中温加热固化和高速动平衡的条件, 决定返原厂检修。

3. 故障设备解体处理与原因分析情况

(1) 故障设备产品背景。2号发电机转子出现匝间绝缘移位, 是HEC此型号产品首次发生、也是首台采用GESUPPLY提供的成品匝间绝缘垫条 (含槽部、转角和弧部) 作为转子铜线间的绝缘材料, 这种匝间绝缘垫条涂有B阶段粘接胶。

(2) 处理措施。制造厂专业人员赴电厂进行再次确认, 判定转子存在匝间短路的可能性;为了保证诊断准确性, 需将转子抽出后进行相关试验, 并将试验结果与出厂试验数据进行比较。4月10日, 转子抽出后进行了相关试验并进行了转子端部窥镜检查, 确认转子匝间短路, 端部转角绝缘80%移位。

发电厂方希望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力争现场进行故障处理。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 4月11日上午HEC召开故障处理会议, 组织工具和抢修材料, 4月12日抢修工具和第一批材料包装发货, 同时派遣产品相关部门专业人员赴现场。

在现场拆除9号线圈后, 发现槽内直线段匝间绝缘也存在移位、断裂、重叠、成波浪状、凹陷等不同现象的绝缘损坏, 需更换匝间绝缘。匝间绝缘的固化温度要达到120℃以上, 而现场不具备加热用烘炉。4月17日发电厂方同意2号机转子返厂修复。转子修复合格后发回电厂装配。

4. 事故分析

经全台线圈拆出和对匝间绝缘粘接状态的细致查看, 分析认为匝间绝缘移位的主要原因是绝缘垫条和铜排粘接强度不高所致。

匝间绝缘材料由美国GE公司提供, 匝间垫条上自带粘接胶, HEC首次使用。因390H型产品的技术引进中, 不包括有关绝缘方面的技术转让, 厂家在不完全掌握外方工艺的前提下采用了HEC原有匝间绝缘烘压工艺。本台产品粘接后, 未发现有开裂现象便进行下线。

据现场所见匝间绝缘粘接状态及溢胶现象, 可以确定, 有些匝间垫条上的粘接胶并没有完全固化好, 使粘接强度未达到最佳状态。

用于定位刷的少量JX9胶, 固化较好, 但其粘接面积不均匀, 造成JX9胶粘接点间那些粘接强度不高的垫条开胶后产生变形、抻开、断裂、折叠等现象。这更证明自带粘接胶的匝间垫条粘接强度不高。

燃机作为调峰机组, 而频繁启停机, 使得转子铜线和直线匝间绝缘热涨及冷缩交替频繁, 更使上述缺陷严重化。

5. 修复处理结果及预防措施

(1) 2号机转子返厂抢修。匝间绝缘粘接采用HEC成熟的工艺和材料。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以最短时间完成修复。

上一篇:化学分子科学管理下一篇:急性等容血液稀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