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简驭繁

2024-09-21

以简驭繁(共6篇)

以简驭繁 篇1

在多数文质兼美的教材文本中, 总会有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线、面, 也就是文本的重点。在课堂上, 教师如果抓住了文本重点, 就可以以简驭繁, 长文短教, 使课堂结构简单、条理清晰, 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优化阅读过程。

一、紧扣文章题眼

题眼是联结题和文的关键点。找出题眼, 就可以从大方向上判断课文的内容梗概、范围和主旨。教材中的课文常常有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题眼, 有的概括了文章的内容, 有的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有的暗示了文章的思路, 有的点明了文章的情感……找准课文的题眼, 学生就可以紧扣题眼, 自主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如教学《郑和远航》时, 我先引导学生找出题眼 “ 远航”, 然后循此思路提出问题:郑和为什么要去远航?郑和远航的出发地在哪儿?曾到达过哪些地方?郑和远航顺利吗?结果怎样?有什么意义?这样, 从题眼引出一系列问题, 实际上就是开通了一条厘清课文脉络的路。学生循此思路, 可以自主了解课文内容, 厘清课文脉络, 明确课文中心, 掌握重点词语, 一举多得。接下来便可以进行片段练习。这样紧扣题眼教全篇, 不仅节省了时间, 而且重点突出, 思路清晰, 整体感强, 学生学了印象深刻。

二、品读关键词句

文中的关键词句往往是作者情感的凝聚点, 也是学生学习时的情感触发点, 犹如文章的“骨架”。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必须贯彻“整体把握”的理念, 把领悟关键词句融入整个读书活动中, 揣摩作者用意, 以最简约的形式达到“提领而顿, 百毛皆顺”的效果。

如教学 《庐山的云雾》一课, 可抓住结构词“尤其”学习第一自然段, 抓住概括庐山云雾特点的词语“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学习第二、三自然段。关键句有的是结构句, 如中心句、总起句、承上启下句等;有的是难理解的句子, 也是感悟的重点。这些句子往往具有统领全文的效果。抓住这些牵一发而动全篇的连接点, 整篇课文的细目也就被拎起来了。如《珍珠鸟》最后一自然段“信赖, 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是全文中心, 也是学生读书感悟的中心。围绕这句话组织学生读书, 有助于学生辐射沟通, 把握文章主旨, 理解文章主题, 进行整篇文章的学习。

三、在情境中朗读

“文章不是无情物, 一词一句总关情。”作者感情的爆发点也是意境的落脚点。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极具意境的美文, 教学这样的文章时, 如果能引领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意境中, 让学生在意境中徜徉、流连, 就能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在这样的情境中让学生朗读, 学生就会情由心生, 在情与境的交融中享受朗读的快乐, 使教学内涵更加丰富, 优化文本价值。

如教学《夹竹桃》一文, 教师通过音乐的渲染和娓娓的叙述, 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让学生充分感受夹竹桃展现在眼前的一幅幅画面。当学生深深沉醉于教者营造的意境中时, 再让他们动情地轻读课文。此时学生已经和作者的感情产生了共鸣, 朗读也就完全成了一种真情的自然流露, 他们读得柔美舒缓而又入情入境。

还有一位教师在教学 《二泉映月》时, 让《二泉映月》的旋律在教室里回荡, 引导学生想象阿炳在景色优美、月光似水的二泉边, 怀念亲人、思索人生、渴望光明的情境。学生们情随境起, 在琴声中与阿炳心意相通, 仿佛听到了阿炳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于是学生满怀深情地朗读起来, 读得是那样荡气回肠。还有什么比这种情境朗读更自然、更真情、更富有个性、更有价值呢?

总之, 紧扣文本重点品读的目的就是要确定阅读的方向, 从而整体把握教材, 找到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 让学生快速有效地攀上文章“语言、知识、文化、思想”的最高峰。

以简驭繁商用平台新主张 篇2

与同类产品相比,扬天S700在“瘦身”方面显然做得更加到位——机身最厚的部位也只有65毫米左右,即便是与自己前一代19英寸规格的产品相比,也显得更加苗条。

扬天S700电脑的底部边框及背部支架均采用镁铝合金材质,同样也给人纤薄、时尚的感觉,令其彻底摆脱传统商用电脑厚重、笨拙的形象:同时,该材质又具有坚固耐用的特点,可以承受两倍于机身的重量。机身与支架之间有很大的俯仰调节空间(约45度),并且具有防滑胶垫的设计,用户单手即可轻松地实现屏幕俯仰调节,又无需担心屏幕仰角过大时会导致滑落。

机身背后的“提手”设计,源自于汽车车门的设计灵感,平时关闭的时候与机身曲线完全一致,需要移动机器时将“提手”掀开,可以提供更大的接触面积,而不必担心脱手滑落的问题。“提手”上那—抹继承于Think的红色经典元素,也正是联想扬天对这一创新设计的着重体现。

在屏幕亮度调节按钮这种并不起眼的环节上,联想扬天S700也非常注重人性化的设计——将提高亮度的按钮设计成凸起状,降低亮度的按钮设计成凹陷状,从而确保用户可以方便地实现盲操作。

联想扬天S700电脑采用Elo TouchSystem公司的智能化触摸屏技术,这是一种基于表面声波原理的触控技术,它是目前唯一一种可以直接在玻璃显示屏上使用的技术,而不需要额外的塑料披覆层,不需要传导覆盖层或者特别的阴极射线管斜面基座,只需要在用户和屏幕之间隔一层玻璃的传感层就可以实现,因此可以提供最清晰的图像显示效果和持久的耐用性。

巧设巧解以简驭繁 篇3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 经常会遇到一些较复杂的问题.如, 在解析几何中, 有一些题目看上去要先设出坐标或方程, 然后求出坐标或方程的系数, 从而进一步使问题得以解决.但如果我们能认真分析题目, 观察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认真分析解答过程的每一步以及题目要求, 便可“巧设巧解、以简驭繁”, 使问题得到简捷的解答.下面, 笔者举例予以说明.

例2在如图2所示的矩形ABCD中, 点M是边AD的中点, N是边BC的中点.在线段CD的延长线上取点P, Q为直线PM和AC的交点.请证明∠QNM=∠MNP.

证明:建立如图2所示的直角坐标系, N为坐标原点, C、M的坐标分别是 (a, 0) (, 0, b) , 又设P、Q所在的直线斜率为k, 则P, Q所在直线的方程是:kx-y+b=0 (1) C, D所在直线的方程是:x-a=0 (2) a· (1) +b· (2) , 得: (ak+b) x-ay=0 (3)

因为直线 (ak+b) x-ay=0经过PQ和CD的交点P, 又经过原点N, 因此它就是P, N所在直线的方程.

AC所在直线的方程是:bx+2ay-ab=0 (4) a· (1) + (4) , 得: (ak+b) x+ay=0 (5) 同理, (ak+b) x+ay=0是Q, N所在直线的方程.从方程 (3) , (5) 可以看出这两条直线的斜率互为相反数.因此, ∠QNM=∠MNP.

说明:题中点P是线段CD的延长线上任意点, 此解法巧妙地使用了直线系方程, 避开了求点P的坐标, 也避开了求点Q的坐标, 使解法简单明了、避繁就简.

以简驭繁 篇4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策略 简化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與的复杂活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课堂教学应该是各种样式、各种方法,都在竞争,都在开放,这才是大好局面。真正的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高效的课堂,是教学投入少但教学产出高的教学,是探究式的课堂。

一、简化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薛法根老师认为:教学目标规定一篇课文“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水平”。 它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归宿,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因此,高效语文课堂从精简目标开始。简化目标,应把握“三个维度”和教学的阶段目标,依据文本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确立相对集中的、切合儿童认知规律的目标,彻底解决一两个核心问题。只有目标简明集中,教学才能做到简约有效。

二、简化环节

明确了教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教的问题了。怎样教得简单、巧妙,让学生学得轻松、扎实,是所有语文教师的共同理想。

语文学习本身是一件简单的快活的事情,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科学的、顺畅的,是符合学生学习需要和学习规律的。我们没有必要设计那么多的学习环节,没有必要设置那么多的障碍,没有必要设计那么多的陷阱让学生去钻,没有必要搞得这么复杂、这么玄、这么深奥。比如: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孰不知体会的过程本身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学生却因这种追根究底而感到恐惧,渐渐丧失了自己本应具有的探究精神。我们要在教学中,简化环节,抓住文本最核心的部分展开教学,真正做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一篇议论文。薛老师就用议论文的方式教,把这个课题看成一个论点。上课过程就是验证这个论点的过程。上课时,薛老师问:“孩子们,‘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是个真理,你信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回答:“信!”薛老师引导:“别人说的话,你们这么轻易就信了。”有的孩子马上反应过来:“因为文中用了三个事例来证实了。”接下去薛老师就这三个事例展开论证。薛老师讲到备课时在处理第七自然段与第八自然段的关系时,起初定位于第七自然段是简单地对三个事例的总结,第八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总结。后来反复推敲才明白作者的用心良苦,第七自然段是讲发现真理不难(并不神秘、并不遥远、只要……就),第八自然段讲发现真理很难(不是……绝不是,只有……才),两个自然段其实是存在着辩证关系。难与不难取决于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的内容安排,既教给学生阅读议论文的方法,又达到教育孩子做个有科学精神的人的目的,真是润物细无声啊!

三、简化问题

课堂提问是开发学生智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美国一位教育专家曾讲过:“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发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考查出来。教师若不掌握发问的技巧,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效的。”可见,在教学中讲究提问的技巧是多么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有的老师课堂提问走进了“越多越好,越杂越好”的误区。我国传统的阅读教学经验是熟读精思。朱熹认为:读书要“有疑”,从疑而悟。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一些学习都从问题开始,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问题意识的培养在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中尤其重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各种语文实践能力的形成、语文素养的提升都依靠问题意识来维持和支撑。

四、简化方法

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选择合理的教学设备,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我们的教学得心应手,而且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最让我们佩服的是薛老师上课不用多媒体课件,他只用一支粉笔穿梭于课堂,但呈现出的却是那么精彩的一节课:老师的语言幽默,驾驭课堂轻松自如,和学生交流自然亲切,一切都是那么真实。这也让我想起了薛老师说的一句话:“要善于打破脑袋思考问题。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方式,换一种途径,你能做得更好。”我们也应从名师的课中得到一点启发:摒弃繁琐,好课简约而不简单。他的课是一种深度语文,给我带来了心灵的震撼。他没有课件,没有花言巧语,没有激情的场面,一支粉笔,一张嘴。清晰的教学模式,精致的板书和作业设计,简单就是他的教学特色。他就像是一本书,一本韵味无穷的书,一本可以指导我们实践的活书。他的句句名言值得我去细细品味,品成自己的东西。

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追求高效灵动的课堂,体现了以人为本,更明确地说是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我们一定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课堂效率,“以简驭繁”,就像薛老师的一句话提醒我们:“至少要用50种方法教一篇课文,而不要用一种方法教50篇课文。”在漫长的课改道路上,和学生一道,自主、合作、探究;让我们做好“引路人”,为学生营造自主、发展的空间;让我们的课堂动起来,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以简驭繁 篇5

UG8.0数控加工已被广泛地用于各种机械加工, 机械设计行业中, 其后处理出来的程序能够配合各种机床系统, UG8.0提供了法兰克, 西门子, 华中等系统相对应的后处理器。UG/Post Execute和UG/Post Builder共同组成了UG加工模块的后置处理, UG加工模块的后置处理模块使用户可方便地建立自己的加工后处理程序, 该模块适用于目前几乎主流NC机床和加工中心, 该模块在多年的应用实践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对于二维加工对象, UG也提供了简单快捷的程序输出方法。同时提供了生成刀补的程序。如左补G41, 右补G42对应了UG参数中的顺铣和逆铣方法。虽然程序中出了刀补命令, 但是确不能达到用刀补程序来加工零件的目的。这方面就要求我们考虑到加工工艺和加工精度, 同时也需修改后处理器或修改后处理文档, 这些问题比较有难度, 本文将从UG后处理带刀补程序和FANUC系统机床的相配合的问题来探讨。

2 UG8.0如何建立刀具半径补偿

以一个简例作为加工对象, 生成后处理程序。UG8.0需修改非切削移动的更多一项的参数, 如图1所示, 建立所有精加工刀具补偿。同时要建立刀具半径补偿寄存器号, 程序须生成D01补偿号。生成的程序如图2所示。程序中代码有G41、G40、D01, 达到用刀补程序加工零件的目的。

G41G42需直线建立刀补, 与G0G1结合使用。但往往在程序中圆弧建立刀补, 机床系统同样会出现报警。上述程序中很明显是通过直线建立刀补, 事实上是通过图2中最小移动参数项来控制, 建议大家此值不要小于半径, 不然当建立刀补的时候会提示警告:距离过小不能建立刀补。如果想做到万无一失, 可设置进退刀路线统一为直线方式。不管采取的加工方式是顺铣、逆铣还是混合铣, G41与G42混合出现时, 须用G40取消补偿。

3 解决G40代码单独一行存在的问题

后处理构造器一般的默认设置情况下, 后处理出来的程序中, G40往往是单独一行存在, 一些机床不能判断补偿矢量, 并出现机床报警提示。第一种解决办法改后处理, 打开DEF文件夹BLOCK_TEMPLATEcutcom_off, (_cutcom[$mom_sys_cutcom_code (OFF) ]之后加入:G_motion[$mom_sys_linear_code];X[$mom_pos (0) ];Y[$mom_pos (1) ]这样改不会影响后处理的, 可放心使用。第二种解决办法可以修改后处理构造器, 首先应该启动NX/Post Builder, 修改machine control一项当中的cutcom off。需移除其内部的G CODE G40相关所有选项。同时在motion之rapid move添加G40 X Y选项, 如图3所示。在rapid move中, 需对rap1, rap2, rap3及m13强制输出./L*x+|) T;e;i (_1 S+K#p%A$z7@.{$f$X9|2l。后处理器经过修改后, 后置处理出来的程序效果如图5所示。显然, 取消刀补时, G40是与直线X Y坐标一行中出现的, 这些命令适用于目前所有机床系统。

4 利用VNUC仿真验证上述设置的正确性

UG编程中刀具直径补偿值输入后, 并生成NC程序后, 数控系统应如何设置, 是改为0, 还是输半径?事实上, 在UG程序中设置了刀具半径, 后处理出来的程序中含有刀具补偿号。可是机床系统只认程序, 即使程序中有刀具半径补偿号D01等, 系统还是需要从内部进行设置补偿值, 不用担心重复输入的问题。利用VNUC数控仿真软件运行后置处理出来的程序, 仿真加工后利用VNUC测量工具对工件进行测量, 以此验证其正确性。首先, 做好工装对刀操作, 然后加载NC代码, 运行虚拟机床进行模拟仿真加工。

5 结论

为了适应加工需求, UG8.0后置处理出具有刀具补偿号的程序, 可以通过修改UG建立刀具补偿项参数。同时, 需要修改后置构造处理器, 并解决了G40单独一行存在的问题。利用目前常用的VNUC数控仿真软件进行了验证, 证明了其正确性。加工实例虽然简单, 但后置处理出来的程序具有代表性, 特别是对UG二维加工提供了方便, 用刀补程序控制刀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摘要:运用UG8.0出刀补程序, 是数控三轴加工编程的难点。以典型二维零件为研究对象, 从UG8.0如何建立刀具半径补偿, 如何解决G40代码单独一行存在的问题, 充分利用VNUC仿真验证程序设置的正确性等方面入手, 分析了UG8.0出刀补程序中的一些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UG8.0,后处理,刀具补偿,VNUC仿真

参考文献

[1]赵雪玉.UG/POST后处理综述[J].现代制造, 2009, 13 (2) .

[2]李维等.UG NX7.5数控编程工艺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8.

巧目传情,化繁就简驭文本 篇6

文章题目是文章最核心的内容,教学中可根据题目来探究文章行文思路,帮助学生尽快进入文本。譬如我在教授《归园田居》时,先让学生在题目中找出关键字眼“归”字,然后让学生思考,作者围绕“归”字会写哪些内容。大部分的学生思路只会集中在“归去居田园”,最多再想到“居田园的感受”,而不会再想到作者是“从何而归”“为何而归”,思维的面较窄,探究性不强。教学中我没有否定学生的观点,而是根据学生确立的思路“归去居田园”展开教学,抓住作者所描绘的田园之景进行赏析,探究作者的心境:对宁静、和谐、闲适的田园生活无比的沉醉;然后探讨作者经历了什么,为何会如此沉醉在“南山之中”,这就回到了作者的行文思路:从何而归?为何而归?明白了作者当时的处境,对他的“归去如何”的心情也就能格外的理解。教学中让学生抓住关键字眼来设计教学思路,一方面给予了学生探究的主动权,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热烈而高效,另一方面又不游离教学的重点,教师进退自如。这样的课堂气氛不正是我们所倡导的吗?

又如教授《文学的趣味》一文時,我抓住题目,在指导预习时,让学生自己先围绕“文学的趣味”设计写作思路。大部分的学生会如此设计:什么是文学的趣味;文学的趣味有哪些;如何来培养文学的趣味,然后让学生把自己设计的思路和作者的行文思路相对照:节选部分主要是讲了在文学的趣味上存在的问题和如何来培养、提高文学的趣味。很明显作者是先指出问题然后再来解决问题,这样的说理针对性就更强了,课文的行文的思路明显高于学生。学生在对照中既掌握了文章行文的思路又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在学习中就会改变一种漠然的心态,用更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去探究,这不仅在于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结合了学生自己的切身体悟,也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而且更在于长此以往,对学生设计作文思路也会大有帮助。这一举多得的事情是多么值得我们去践行。

有的题目不仅体现文章行文的思路,是文章的线索,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主题,这时抓住题目就能有效理清文章行文的思路,准确把握住作者情感的脉搏,从而有效突破文章的重难点。譬如鲁迅的《祝福》,通过多个点,来折射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因而可赏析的点很多,而课题既是文章的线索,又饱含作者情感,体现主题,因而教学中我就以题目为突破口。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说说现代生活中“祝福”两字的含义,然后说说小说中“祝福”的具体内涵,接着发问:祝福真的给鲁镇的人们带来了幸福吗?学生自然就想到了祥林嫂的死,同时也感受到“祝福”在文中具有嘲讽的味道,这样也就初步把握了作者的情感倾向;在此基础上,再来认识祥林嫂其人及其经历,这样就顺理成章的梳理了文章情节,并进一步感受了祥林嫂凄惨的人生经历,对主人公多了几分同情,对吃人的旧制度也就多了几分痛恨;这对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真正走入作品,走进作者,走进鲁镇,认识“礼教杀人”就更为自然和深入。在这里,通过课题“祝福”的引领,学生所获得的对文本的认识,不是教师我一个人的灌输,而是依靠在教师引导下自己的思考、彼此间的研讨以及和教师的互动交流获得。就像李镇西老师所言:教师主要的作用是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舒展的心灵、思考的大脑,然后让感情融汇感情,让思想碰撞思想。在这里课题就是引发平等对话的触发点,也是思想碰撞的触发点。抓题眼,化繁就简驭文本,引发碰撞,赏文本,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找准切入点,巧妙的切入课文可以改变平庸沉闷的课堂气氛,高度激活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促进思考,启迪智能,最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而文章的课题往往就是我们教学中苦苦寻找的最佳切入点,只要我们在课题上巧花心思,巧借题目为学生进入文本搭建平台,自然而然的走进文本,而不是生硬的给予。如《送东阳马生序》,一个“送”字就体现了文章是赠与的性质,因而这里的“序”属于赠序,而不是书序,学生就一下抓住了本文文体的特点。长此以往,学生一方面摸索到了学习课文的门道,掌握了方法,对文本的学习就变得主动而积极,师生之间的互动自然就增强,教学中就能多一些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场景,最终达到“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的境界。

(作者单位 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

【以简驭繁】推荐阅读:

上一篇:聚氨酯泡沫塑料下一篇:输入电路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