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分队

2024-11-09

汽车分队(精选7篇)

汽车分队 篇1

1 研究现状

汽车维修分队能力建设评估的研究结果可为汽车机关全面掌握部队汽车维修保障能力建设情况提供信息来源;可分析出汽车维修分队建设中的薄弱环节, 确定维修分队建设的重点和方向, 为汽车维修分队建设及体系优化提供依据;可为汽车维修分队建设提供一种科学规范的管理、考核方式。概括地说, 汽车维修分队能力建设评估研究能解决目前维修分队保障力量够不够, 有无缺项, 能否减人增效等问题。建立科学合理的汽车维修建设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是对汽车维修分队能力建设进行评估的基础。

目前的许多学者构建指标体系的方法为, 从能力影响因素出发分析出一级指标, 然后从影响一级指标的因素出发, 建立二级指标体系, 以此类推形成完整指标体系。这种方法, 形成的指标体系存在以下两方面的不足:一方面, 忽视了能力自身的内涵对构建指标体系的影响, 放大了外部因素对能力的影响。另一方面, 指标体系逻辑性不够强, 很容易产生“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象。所以构建汽车维修分队能力建设指标体系, 必须从能力的内涵出发, 深入分析能力自身的内涵和外延的关系, 再依据有关法规利用系统论构建指标体系。

2 汽车维修分队能力建设内涵

汽车维修分队即汽车修理分队, 是指担负车辆维修任务的专业勤务分队。汽车维修分队能力是指汽车维修分队所具有完成车辆维修任务及战备任务的本领。这种能力指的是汽车维修系统 (部、分队) 自身的性能, 既包括用于训练工作和维修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 又包括安全管理、信息管理、质量管理等, 它反映了汽车维修系统 (部、分队) 本身的完备性。汽车维修分队能力建设是指汽车维修分队为保持和提高完成车辆维修任务及战备任务的本领而开展的建设活动。

汽车维修分队能力 (下面简称能力) 与汽车维修分队能力建设 (下面简称能力建设) 是相互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首先, 从甄别的角度上辨析, 能力概念是一个表明已经存在的实际状态的静态语词概念, 而“能力建设”则是一个表示为达到某种“能力”进行实践的动态行动概念。能力是汽车维修分队在实践活动中的本质力量。而

“能力建设”则是指, 为完成车辆维修任务及战备任务, 对汽车维修分队的发展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培养及相应的投入的政策体系和制度保证, 社会以及各类机构为能力建设开发而开展的活动。能力建设, 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从开发能力方面要注重培育和提高汽车维修分队资源开发的能力;二是从转换能力方面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把汽车维修分队资源转换和提升为一种能力。其次, 能力与能力建设又是相互转换的。汽车维修分队能力形成主要靠培养, 是在人的有意识的“能力建设”中获得和转化的。如果说, 在解放初期, 汽车维修分队能力更多地是要在经验中和实践中积累和学习而获得的话, 那么, 有组织有规模的“能力建设”还不存在。但是, 现代社会则不同, 能力的获得和不断提升越来越依赖于有组织、有规模的“能力建设”。社会对能力的客观需求, 强化着“能力建设”, “能力建设”培养和提升“能力”。因此, “能力”问题提出的价值导向是重在“能力建设”。

3 指标构建与分析

系统理论认为:“生态与社会系统可以用不同的输入、不同的过程或方式去实现目标……”管理理论认为“……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包括物质的、生命的, 人员与社会因素在内的复杂系统, 这些因素间具有特定的系统关系, 互相协作实现共同的目标”。由此可以把汽车维修分队看做一个系统, 从能力建设内涵和系统理论、管理学理论出发, 把汽车维修能力建设分为三个阶段, 即投入阶段、过程阶段和产出阶段。三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建设内容。指标间逻辑关系如下图所示。

一级指标逻辑关系图

3.1 投入阶段

系统工程理论认为, 任何项目的投入都分为人、财、物的投入。汽车维修分队也不例外, 而维修分队的财力投入贯穿能力建设的整个过程, 考虑指标的互斥性和避免指标重复, 将财力投入归入维修管理的指标中考虑。所以将汽车维修分队能力建设评估投入阶段指标设为: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两部分。

3.2 过程阶段

从能力建设内涵看过程阶段可分为训练工作、维修工作。训练工作是对维修工作的保持, 维修工作体现了维修分队本质的要求。在这里把训练工作和维修工作作为过程管理的两个方面分别考虑, 可以从总体上保证指标在过程阶段的完整性。

3.3 产出阶段

汽车维修分队是我军实施汽车保障的基本力量。做好汽车技术保障工作, 对于保持和恢复车辆良好技术状态, 完成平、战时各项保障任务有重要作用。汽车维修分队必须以提高部队战斗力和保障能力为根本目标, 坚持质量第一, 厉行节约, 努力建设成为一支适应未来作战需要、保障有力的汽车技术保障队伍。由此可见, 汽车维修分队能力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 平时完成维修任务, 并且为战时能完成任务做准备, 所以说, 维修分队的产出应该为维修效果和战备情况。

3.4 维修管理

在能力建设过程中, 安全管理提供前提保障, 质量管理提供监督保障, 信息流动贯穿整个过程始末。这里的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都是全面的, 不仅过程阶段渗透着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 在投入阶段和产出阶段也存在着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 信息则是一切的纽带。安全管理、质量管理和信息都很重要, 可以把这些起到连接作用的指标归为一类, 称其为维修管理, 下设维修信息管理、维修安全管理和维修经费管理。把质量管理归入维修效果中考虑, 可以增强维修任务完成指标的完整性。所以说, 维修管理应该为信息管理、安全管理、经费管理。安全管理:搞好安全管理对于加强车辆维修分队建设, 巩固、提高部队战斗力, 保障顺利完成各项任务, 确保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费管理:良好的经费管理可以规范汽车维修工作, 增强汽车维修保障能力和保障效益, 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信息管理:对于我军的基层部队, 有些是处于很先进的水平, 比如一些实验性质的或是重点建设的部队, 他们能采用一些先进的管理技术, 但这样的部队数量很有限。真正从提高战斗力的角度讲, 部队基层的全面提高才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事实上, 大部分维修分队所采用的管理方法还是比较落后, 比如说, 登记采用纸质介质等。这些以人工为主的登记方法有其不可避免的问题, 很容易因为遗忘、手误产生差错;或是人情导致一些落实不严, 比如违章的情况或事故发生后, 走走关系就可以不用登记在案;机关的先进技术往往由于要求装备水平高, 技术人员技术过硬而迟迟不能普及, 限制了部队战斗力的提高。所以, 建立汽车维修分队能力建设指标体系时, 必须充分考虑到信息化的影响, 必须建立一些鼓励性的指标, 引导分队向信息化发展。

根据以上分析, 形成的指标体系见下表。

4 结语

本文主要进行了汽车维修分队能力建设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分析, 给出了指标体系建立的过程。所列指标在考虑能力建设本身及影响汽车维修分队能力建设的因素基础上, 论述了指标的逻辑结构, 有较强的说服力。本指标体系可用于对汽车维修分队能力建设评估中, 也可用于对汽车维修分队建设的考核, 对汽车维修分队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摘要:详细分析了汽车维修分队能力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 提出了根据汽车维修分队能力建设本身的内涵及外延, 依据有关法规, 利用系统论建立评估指标的方法, 给出了评估指标体系。此指标可用于对汽车维修分队建设的考核, 对汽车维修分队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汽车,维修分队,能力建设,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宋世军.汽车维修分队业务正规化建设考核评估系统研究[D].天津:军事交通学院, 2007:13-21.

[2]陈晓剑.系统评价方法及应用[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3:2-20.

[3]徐庆瑞.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5-21.

[4]汪应洛.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15-32.

[5]总装备部通用装备保障部.汽车维修分队业务管理规定[S].北京:总装备部通用装备保障部, 2003:1-27.

汽车分队 篇2

加强武警部队汽车分队运输保障能力建设, 是提高武警部队机动力、战斗力, 实现强军目标的现实要求。为达到这一目的, 不仅要继续巩固原有的优势、努力改进劣势, 还要关注外部发展影响因素, 以抢占先机、立于主动。鉴于此, 本文基于SWOT分析从武警部队汽车分队运输保障能力建设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方面入手, 系统全面地分析了运输保障能力的现状, 希望为下一步运输保障能力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1 优势 (Strengths) 分析

通过文献分析和实践调查了解到, 武警部队汽车分队运输保障能力建设经过长期的研究实践, 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主要表现为:

一是汽车分队综合运力逐步增强。车辆装备和驾驶员是汽车分队的主要运力, 近年来, 武警部队紧紧围绕提高车辆装备的性能和驾驶员能力素质这一中心, 加强汽车分队综合运力建设。在车辆装备方面, 随着第三代军用车辆装备逐渐列装部队, 武警部队车辆装备编配体系已基本建立, 车辆装备动力性、操作稳定性、可靠性、经济性得到很大提高, 综合性能更加贴近任务实际, 有效的提高了汽车分队保障武警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在驾驶员方面, 针对汽车分队培养使用驾驶员的实际情况, 武警部队总结出一整套科学合理的驾驶员选拔、训练、管理、使用模式方法, 确保能将思想素质好、纪律观念强、心理素质好的士兵选拔上来;能根据部队遂行任务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新训、复训工作;能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 提高驾驶员的责任意识、争先意识;能科学合理使用驾驶员执行运输保障任务, 确保任务完成的前提下, 将安全隐患风险降到最低。

二是指挥员指挥决策能力不断提高。火车跑得快, 全靠车头带, 指挥员的指挥决策水平直接影响汽车分队的遂行保障任务能力。近年来, 武警部队根据几次大规模兵力投送的经验总结, 着力加强汽车分队紧急启封、摩托化开进、铁路装卸载、野战车场开设等方面训练, 突出运输勤务演练, 锻炼车勤干部的应急处置能力和组织筹划能力, 不断提高车勤干部的指挥决策能力。并定期组织车勤干部进行业务集训和院校培训, 加强理论学习和技能锻炼, 提高车勤干部的综合能力素质。通过理论教育和任务实践结合培养的方法, 指挥员的指挥决策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2 劣势 (Weaknesses) 分析

武警部队汽车分队运输保障能力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客观地看, 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 主要表现为:

一是人才流失现象普遍存在。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 社会诱惑不断增多, 而部队自由度相对较小, 训练强度也逐年增大。受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 一部分驾驶员学完技术后人心思走, 想尽早回地方挣钱, 不愿在部队长期干, 于是想方设法找退路。想调到机关、条件好的单位、非作战单位的越来越多, 造成基层部队驾驶员缺编和技术人才的流失, 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重大演训活动部队出动能力。

二是军地协作不够顺畅。目前与地方有关部门的协作仍然靠的是“磨破嘴、跑断腿”, 缺乏有效机制, 特别是与铁路、航空部门协调有一定难度, 如开通军用绿色通道、改变停机位置、减少进站环节等。军地沟通不够常态, 联席会议制度不够经常, 缺乏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合力, 容易形成“单打一”“各顾各”的局面。

3 机会 (Opportunity) 分析

一是逐步建立完善的法规制度体系和理论观念为汽车分队运输保障能力的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法规制度和理论观念是实施军交运输保障能力建设的主要依据, 也是保证汽车分队运输保障能力建设有条不紊进行的“规”和“矩”。《汽车部 (分) 队车场设施设备配套建设参考标准》《部队摩托化机动运输保障工作指南与规范》《军车运行管理规定》等法律的颁布实施为汽车分队建设作了规范说明, 军民融合理论体系、联合投送理论体系、战略投送理论体系、集装化军事运输标准体系等一系列理论观念为汽车分队运输保障能力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

二是军人待遇的不断提高为汽车分队人才建设提供了强劲的动力。近年来, 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高度重视军人的待遇问题, 努力从多个方面提高军人的各项待遇。在工资待遇方面, 通过军人工资连年上调, 满足了军人的现实需求, 极大鼓舞了军心士气;在生活待遇方面, 不断提高军人住宿、伙食、医疗水平, 并在家属来队、探亲休假等方面, 加强关注和照顾;在退役安置方面, 2011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进一步完善退役军人安置制度, 免除了军人的后顾之忧。军队待遇的提高给了军人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保障, 坚定了军人驻守岗位、履职奉献的决心。对汽车分队的广大官兵来说, 提高自己专业技能、业务技能的动力也不断增强。

三是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为加强汽车分队运输保障能力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在武警部队, 汽车分队属于装备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军事力量,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提高车辆技术性能, 加快人才培养速度、提高分队信息化水平等领域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在车辆装备方面, 基于车辆全寿命过程的各个阶段的理论研究、技术应用、软件开发等技术为汽车分队车辆装备的使用管理提供了有利保障;在人才培养方面, 依托网络技术的远程培训教育、计算机模拟驾驶系统等技术, 能够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在分队信息化建设方面, 车辆综合管理系统、北斗定位系统、车辆常见故障数据库的建立使用也将为汽车分队运输保障能力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4 威胁 (Threats) 分析

一是投入需求大和经费有限的矛盾导致训练设施设备更新换代难度大。车辆装备结构的集成化、模块化、复杂化致使分队进行维修训练需要专业的场地、工具和技术, 汽车分队开展铁路装卸载等与联合投送密切相关的科目训练, 同样需要专业的训练设施和设备, 这都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 而武警汽车分队人员编制和车辆编制过小的现实情况, 使得汽车分队各项经费并不宽裕, 这一现实矛盾造成了武警汽车分队训练设施设备普遍落后的现象, 如不少汽车分队没有建造用于训练铁路装卸载的铁轨和站台, 也就无法组织有效的装卸载训练, 另外, 武警部队汽车分队基本上都未装备风炮这类实用、高效, 但价格昂贵的常用工具。这一现状不仅影响了日常训练的开展, 在武警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时, 更是直接降低了汽车分队的运输保障能力。

二是越来越拥挤的城市交通极大地影响了车队的行进速度, 降低了时效性。武警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 通常是时间紧、任务重, 需要以最快的速度机动到达目标地域, 但需要武警部队执行的处置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反恐维稳、抢险救灾等任务, 通常发生在城市内部, 这使得汽车分队必须在城市交通里通行。现如今, 城市公共交通网正在不断的完善升级, 但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人均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 城市交通的负荷不断加大, 道路拥挤已是不争的事实。这直接影响到了车队的行进速度, 降低了汽车分队的运输保障能力。

三是社会环境复杂, 防卫问题突出。武警部队汽车分队执行运输保障任务时面临的防卫威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境内外敌特分子的直接袭击破坏, 特点是具有优良的军事素质, 并且装备有精良的武器, 这部分敌人隐蔽性强, 破坏性大;二是少数不法分子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对车队进行包围破坏, 特点是人数众多, 情绪往往非常激动, 行为易受不良引导。而武警部队车队行进过程中, 车辆多、队形长、目标大, 不便于隐蔽伪装, 加之, 自身防卫力量有限, 防护能力弱, 面对敌特分子或闹事群众的袭击破坏, 很难进行有效的防卫。

参考文献

[1]肖文锋.基于SWOT分析的新疆核桃产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 2011 (04) :30-2.

汽车分队 篇3

一、理性分析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油料保障特点

(一) 行动迅速, 油料保障准备急

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行动讲求“八快”, 即反应快、开进快、展开快、分类快、救治快、后送快、转移快、撤收快。油料保障要有很强的时效性。油料保障与医疗救援行动实施几乎同时展开, 甚至可能出现“兵马先动, 粮草后行”的现象。例如, 2013年四川芦山“4·20”地震, 当地驻军医院第一时间派出机动卫勤分队赶赴芦山县灾区;震后24小时内, 军队共计派出机动卫勤分队8支270人, 以空中、陆路开赴灾区;震后72小时内, 军队已向地震灾区派出机动卫勤分队18支430人。

(二) “动”“治”一体, 油料保障需求大

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根据上级指示, 既要随时机动, 又要开展救治工作。机动距离一般较长, 沿途油料保障问题突出;开展救治时, 很多医疗设备必须外接电源工作, 在自发电条件下, 油料消耗数量剧增。

(三) 环境复杂, 油料保障难度大

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执行任务区域几乎为全疆域。我国幅员辽阔, 部分地区气候恶劣、地形复杂、交通受限、资源匮乏, 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高原地区、边疆地区, 民社情复杂, 油料就地筹措、输送、储存较为困难。尤其是在自然条件不可抗力因素影响下, 油料保障生存困难。例如, 2008年初我国南方雨雪冰冻、汶川大地震等自然灾害致使交通瘫痪, 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难以及时得到油料补充, 行动困难。

二、科学确立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油料保障原则

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油料保障, 应立足最困难、最复杂局面, 综合运用各种手段, 实施“适时、适地、适量”的油料保障。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 精心筹划, 充分准备

科学分析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任务, 根据不同类型卫勤保障的特点要求, 制定相应的保障计划, 明确保障关系, 多案准备, 优化保障手段, 确保一声令下, 立即行动。

(二) 突出重点, 精确保障

积极了解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不同行动阶段油料保障内容, 科学预测保障需求, 根据实际需要和保障可能, 统筹油料保障需求, 采取多种油料保障方式, 运用灵活多样的保障方法, 提供适时适地适量的精确保障。

(三) 加强配合, 搞好协同

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应注重与油料部门、油料保障力量的联系与协调。采取定期对接、协同演练、联合办公等形式, 研究制定油料保障措施, 明确保障时机。油料保障力量应注重与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的协同配合, 做到油料保障有机衔接, 确保油料供应保障快速高效持续稳定。

(四) 军民结合, 整体保障

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油料保障, 应依托军队现有油料保障力量, 辅以民用油料资源。军民结合, 构建高效顺畅的军地联合油料保障体系, 发挥整体保障效能。

三、灵活选用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油料保障方式

(一) 按级保障与越级保障相结合

机动卫勤分队任务现场远离军队医院驻地, 油料保障的可依托性差, 加之其卫勤保障任务繁重, 时间紧迫、情况复杂, 必须打破常规, 特事特办。一方面, 依托任务现场附近野战油库、野战加油站实施油料保障;另一方面, 保障力量不足时可请求邻近的联勤分部或战役后勤实施支援保障。

(二) 指令性保障与应急性保障相结合

野战油库、野战加油站根据油料部门指令, 及时高效地为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提供质优量足的油料。在完成指令性保障任务的同时, 野战油库、野战加油站要根据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的需要, 对机动卫勤分队急需的油料采取应急措施, 组织油料前送。

(三) 自我保障与就地征用相结合

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在执行任务中, 油料保障以自我保障为主。在出现意外情况时, 为确保油料不断供, 应积极联系当地驻军, 就地向地方油库、加油站征用油料实施保障。

四、重点做好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行动过程油料保障

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无论执行何种任务, 其行动过程可划分为准备、实施、结束三个阶段, 各阶段油料保障内容有所不同。因此, 应有针对地做好行动过程油料保障。

(一) 准备阶段油料保障

准备阶段, 主要是由驻地向任务地域机动。机动方式通常有摩托化行军、铁路输送、水路输送、空中输送等。

1. 摩托化行军油料保障

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在摩托化行军途中应灵活采取定点、伴随、自我等方法实施油料补给, 提高行军效率。

一是利用既设, 定点保障。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在行军途中, 应首先考虑利用沿途军队和地方加油站实施油料补给。利用军队加油站实施油料保障, 应申请上级协调, 带齐各类手续, 提前与军队加油站联系沟通, 提出加油时机、品种、数量, 明确结算方式、手续, 确保及时保障。利用地方加油站实施油料保障, 分为征用和自购两种方式。征用保障, 由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统一组织实施, 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须向上级部门提出油料需求, 由上级部门协调油料征用。自购保障, 应尽量通过当地驻军、人民武装部协助办理;也可视情与当地政府联系。自购时, 要特别注意油料质量。

二是申请加强, 伴随保障。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在摩托化行军前, 可向上级申请运加油车加强到分队中, 对机动卫勤分队设施伴随保障。运加油车要充分利用行军的各种间歇, 为车辆补充油料。长距离行军时, 根据油料补给情况, 经申请上级协调, 运加油车可在沿途油库站补充油料, 以备不时之需。

三是随耗随补, 自我保障。在无法利用既设、不能得到加强的情况下, 机动卫勤分队自行携带扁提桶、油桶、手摇泵、虹吸管等装备器材, 利用行军途中休息、调整队形、补充给养、临时停车等时机, 根据油料消耗情况, 由各卫生技术车辆和保障车辆驾驶员、乘员自行补充油料。

2. 其他机动方式油料保障

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实施铁路、水路输送时, 各种卫生技术车辆和保障车辆行驶路程, 主要为从驻地前往装车 (船) 地域, 以及从卸车 (船) 地域到达任务地域。输送过程中, 机动卫勤分队没有油料消耗。因此, 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铁路、水路输送的油料保障, 主要是输送前在驻地加满油料, 到达卸车 (船) 地域补齐油料。

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空中输送时, 大型装备 (如手术车等) 空运困难, 是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的输送方式。实施空中输送时, 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人员乘坐飞机, 不携带各类卫生技术车辆和保障车辆, 到达目的地后, 按照野战卫生装备配备标准, 到上级指定单位领取各种装备同时补齐油料。这种情况下主要考虑从驻地到机场的人员乘坐用车的油料保障。二是人员乘坐飞机, 主要的救护车、急救车空运至目的地。这种情况下的油料保障与实施铁路、水路输送的油料保障方法相同。

(二) 实施阶段油料保障

1. 接通油料保障关系

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到达任务地域后, 随时面临医疗救援任务。后勤保障组应迅速沟通油料保障关系, 以便及时补充油料。后勤保障组应及时到指定的上级业务部门进行联系, 提出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油料保障需求, 搞清油料供应单位的位置、供应能力等情况, 请领必要的证件, 办理相关手续。当遇有特殊情况, 暂时无法与上级业务部门接洽或供应关系尚未明确时, 除继续加强联系外, 应及时派出人员到附近驻军和部队油库联系, 求得支援。必要时, 也可到地方油库、加油站联系购买。考虑到在执行任务过程中, 可能出现道路中断、交通受阻、指定的供应油库油料储量不足等情况, 为此, 应注意收集掌握展开地域军队和地方的油库、加油站情况, 避免发生断供。

2. 保障机动卫勤分队展开

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展开前, 应首先进行现地勘察, 明确地域、道路、水源等的划分和使用, 组织各组进入展开地点, 按计划布局依托帐篷或方舱展开组室, 布局并调试设备, 核准医学计量, 达到通水、通电、通气, 形成随时可以接收伤病员的状态。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展开油料保障, 主要由任务地域野战油库、野战加油站实施保障。

3. 现场救治油料保障

实施现场救治时, 大多数医疗设施和医疗装备需要供电保障, 如果现场无市电, 则需发电。发电主要使用野营供电装备。该装备由内燃发电机组、配电网络和照明器材等组成。据有关资料, 无论外军战场供电保障还是我军武器装备保障电源, 均是以多种类、多配置的形式以实现相互切换使用, 达到不间断供电保障的目的。

4.保障伤病员后送

伤病员后送是将伤病员从前级救治机构转到后级救治机构的运送过程。它是保证大批伤病员及时获得医疗救护的重要手段。后送工具可以是救护车、野战急救车、装甲救护车、运输车辆、橡皮艇、生气垫船、卫生运输船、救护直升机、卫生飞机、运输机等。保障伤病员后送, 应提前为车辆加满油料, 如果是长距离后送, 还要考虑在沿途利用野战加油站、地方加油站补给油料。

(三) 结束阶段油料保障

结束阶段, 应做好油料结算工作、回撤过程油料保障、油料决算编制、油料保障总结等工作。

1. 做好油料结算工作

结算工作主要包括:与油料供应仓库结算请领油料的品种和数量;向油料装备仓库交还油料装备的类型和数量;与地方石油公司、加油站结算征用的油料品种和数量。油料结算要以各种油料凭证为依据, 之前油料请领、油料装备请领时因为各种原因未办理凭证的, 应及时补办。油料结算工作应在规定时限内完成。

2. 回撤过程油料保障

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回撤与向任务地域机动相似, 可视为其逆过程。回撤同样可采取铁路、水路、航空、公路等方式。铁路、水路回撤时, 要遵照有关部门的规定, 提前做好准备, 组织各种卫勤装备、辅助装备装车工作。卫生技术车辆装车时, 油箱仍需加满油料, 以备卸载和途中遇有情况时使用。航空回撤时, 应移交各种卫生技术车辆和辅助装备, 没有油料保障工作。公路回撤, 油料保障主要依托沿途军地既设加油站、军队野战加油站实施, 特殊情况下可自行携带桶装油料实施自我保障。

3. 编制油料决算

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回到驻地后, 应编报油料决算, 统计机动卫勤分队在开进、集结、执行任务、回撤等各阶段消耗油料的品种和数量, 及时向上级报销。

4. 总结油料保障工作

世博幕后的东海应急救助小分队 篇4

想必大多数流连于世博园区美景的游客不会想到在他们身后会有这么一群人存在——200多个日日夜夜,不能离开岗位,难与家人团聚,随时准备纵身到凶险的黄浦江中。

眼前身着东海救助局连体救助衣的这5位队员,个个身怀绝技——唐顺杰,在海军陆战队服役5年的转业老兵,曾成功潜水搜寻到东海坠机的“雪龙”号船载直升机;史维护,在海军陆战队服役12年的转业老兵,擅长潜水;谢绍洪,有着15年专业潜水经历的资深潜水员;陈开昌,毕业于广州潜水学校,擅长游泳,是东海救助局培养的首批潜水员之一;李斌斌,退役于海军陆战队蛙人中队,擅打太极拳,只有20岁。仅从这群人的非凡履历就不难想到他们的使命将会特殊而艰巨。

4月30日,他们在成功完成上海世博会旗船训练和开幕式表演的保障工作后,再次被编组为上海世博会水上应急救助小分队。

若想在世博会开幕式之前了解到他们的工作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每个参加行动的队员都自觉守护着心中的那个秘密,以至于东海救助局的上级主管机关——交通运输部的一位领导偶然从上海世博管理局了解到他们在参与世博会的相关工作都感到惊讶。

直接参与世博会开幕式水上表演工作,这是连东海救助局局长孙富民起初都没有想过的事情:“我是在参加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的一次会议后才产生的这个想法。”

“大概是3月18日,”孙富民从会场走出来正好碰到了上海海事大学校长於世成,老同学一见面就向他说起了旗船表演的事:“海事大学能为世博会做点工作,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们没考虑太多就接下了这个任务,最近在滴水湖训练,我才感觉到压力很大,390多名师生在水上进行训练,一旦出现意外,不好向师生交代啊!”

“我们有非常专业的救助队伍和设备,如果有需要,可以全力支持你们!”孙富民当即表态。

双方一拍即合,合作本该顺理成章,不曾想具体负责策划此次水上表演的澳大利亚DAE公司反应却出乎意料。他们先是拒绝了上海海事大学和世博会事务协调局的建议,宁愿到上海体育大学游泳队找一些游泳队员帮忙。

“澳方的傲慢与偏见,更加坚定了我们介入这次活动的决心,这不仅涉及到东海救助局的尊严,更涉及到中国政府和中国人的尊严,连我们义务性的帮助都拒绝,这显然是在怀疑我们的能力。”孙富民说。他们在没有得到书面通知的情况下,先通过内部会议将相关工作做了人员上的部署,然后又亲自带队到上海临港新城滴水湖现场观看旗船训练情况。

3月23日, 小雨伴着大风, 动荡摇摆的滴水湖上, 几百人聚集在一起训练。现场没有任何专业救助设备, 只有从体育大学游泳队召集来的一些临时救生人员。现场观看训练的人们感到紧张, 参与训练的师生更加紧张。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进行训练, 其效果和进展可想而知。此时距开幕式只有30几天时间, 固执的澳方人员在现实困境面前也不得不考虑寻求专业救助队伍的介入。一位澳方工作人员通过翻译随意点出在场的一名东海救助局队员, 指着水上一艘60马力的动力摩托艇问:“会驾驶吗?”这名队员二话没说, 接过钥匙, 登艇、启动、提速, 在湖面上高速优雅地滑翔了一周。

实际上, 早在3月20日, 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已经正式通过会议形式授意东海救助局参与旗船表演水上保障工作。但是, 澳大利亚DAE公司却以保密为由一直不愿透露整个旗船的表演方案, 致使他们难以针对性制定相关保障方案, 只得通过实地勘察的办法做一些准备。

直到3月31日, 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再次正式向东海救助局发出《关于商请协助世博会开幕式室外旗船表演救助工作的函》, DAE公司还是拒绝向他们透露全部演出方案。

4月7日下午, 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和东海救助局的救助船进行世博应急保障海空立体演习。两队机组驾驶救助直升机“B-7327”和“B-7328”配合东海救助局“东海救113”轮、“东海救201”轮、“华英388”艇、“华英398”艇、“勇士号”浮吊船、应急抢险救援车以及应急救援队实地模拟了保障救援任务。这次, 澳大利亚DAE公司的相关人员不请自到, 全程观看了演习。孙富民自然注意到了这个细节, 他也由此坚信澳方必然会通过这次演习对中国的专业救援水平和救援设备有全新认识。

此期间,澳大利亚DAE公司已经在依靠东海救助局保障滴水湖旗船训练,但对整个开幕式演出方案却仍“像挤牙膏一样每次只透露一点点”。

“我感到非常生气,你不把演出方案拿出来,我们怎么制定救助方案,所以我当场向澳方的工作人员表示要退出这个活动。”东海救助局负责与DAE公司进行协调的杨军说:“我们是在为中国做工作,当然不会真的退出,当时只是采取一种欲擒故纵的办法逼他们妥协。”正如所料,澳方在场的好几个负责人几乎不约而同地跑到门外拉住了“拂袖而去”的杨军,并且当场拿出了整套详细的演出方案。

正因为存在着这种微妙复杂的“国际博弈”,东海救助局参与旗船保障工作的队员们格外认真而谨慎,他们知道,“任何一点工作的疏漏都可能引来澳方的刁难”。50多位参与旗船表演现场应急保障工作的队员中,担任现场总指挥的唐顺杰无疑承担着更重的责任。

开幕式旗船表演由于时间所限,218艘无动力旗船在动力船的拖动下必须按照8节左右的速度编队前行,经过主席台现场后,还要在水上掉头按原编队离场。船行速度快,参与船只和人员多,黄浦江面弯道多水流快,可以说旗船表演的整个过程危机四伏。如何在保障390多名船员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保证整个演出的顺利精彩,这对毫无先例和经验可循的东海救助局是一次考验,对现场的救助队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有参加此次活动的队员在专业素质过硬的基础上,必须有强烈的纪律意识、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

凡参加世博会应急保障工作的队员,无论是上海本地的,还是从温州、厦门等基地抽调来的,首先要面对的是200多天无假日的连续在岗执勤。

出于保密考虑,世博会开幕式之前的水上训练、彩排基本都是在夜间进行。上海海事大学的师生一般在晚上7点左右登船,而救助队员们则需要在当天下午三四点钟提前到水上进行布置工作,并且要陪伴演员们训练到第二天黎明才能离场。

在训练和彩排过程中,针对演员可能落水的情况,救助队员们亲自跳进冰冷的湖水或江水中反复试验并修正更加快速有效的营救方案。

除了不断完善“他救”方案,救助队员还通过反复试水演练更加有效的“自救”办法。比如,告诉演员落水后应该双手交叉搂抱前胸,以防救生衣脱落;另外,一旦前排的船员落水,其他所有船员不准随意乱动施以援助,应该保持正常表演队形静待救助队员的营救。

救助队员们的艰辛努力最终打动了包括澳大利亚工作人员在内的所有参演人员,以至于到后来,澳大利亚DAE公司的现场工作人员不再随便对他们的工作“指手画脚”,上海海事大学的学生说:“只要你们在,我们就不害怕。”

2010年4月30日,开幕式前,东海救助局的队员们当着上海海事大学的参演师生专门搞了誓师大会,他们大声喊出了“我们准备好了,我们时刻准备着,我们一定竭尽全力”的庄严誓言。唐顺杰最后鼓舞参演学生:“不管你们中间谁落水,大家都不要叫,不要慌,我们肯定在10秒钟内赶到,只要有我们在,一定保证你们的安全。”

21时38分,黄浦江上,插满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218个参展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旗帜的水上旗船队,在左右各3艘应急保障快艇和前后各2艘专业救助艇的护卫下,从世博会开幕式主席台前水域浩浩荡荡驶过、拐弯、顺利离场。澳大利亚DAE公司演播现场总指挥首先激动地拥抱了东海救助局的协调指挥杨军。

上海世博会正式开幕了,东海救助局的应急救助队员们告别惊心紧张的旗船表演保障工作后,被编为4个小分队再次投入到了世博会水上应急保障工作中。

5月9日,记者到南码头采访了唐顺杰任组长的东海救助局应急救助二分队,该队队员即是文初提到的史维护、谢绍洪、陈开昌和李斌斌。

对于这些队员,为旗船表演提供应急救助保障工作,除了艰辛外,实在没什么惊心刺激可言。实际上,他们长期面对的是一种更加危险和惊心动魄的工作环境。

4月24日夜,唐顺杰接到上海公安局刑侦大队的求助电话——到黄埔江外的某水域打捞碎尸。在做临行前的分工时,唐顺杰没敢透露任务内容,只是有意确定5名队员中年龄最小的李斌斌潜水作业,电话员、应急潜水员、生命支持员由包括自己在内的4个人分工负责。

到了现场,李斌斌才知道自己将要下水打捞的是一具碎尸。夜黑水暗,正是考虑到5名队员中只有李斌斌没有进行过类似的潜水作业,唐顺杰才做了这种安排。

每个队员都要经受许多次这种残酷的考验,李斌斌才刚刚开始。当晚的任务在漫长的黑暗中完成了,对于一位刚刚20岁的小伙子,李斌斌经历了“有生以来最为恐怖的一次考验”。即使像唐顺杰这样的老队员,每次完成这种任务时也会感到毛骨悚然。他在3月31日夜里参与完一次类似的任务后,亲自写了一篇文章——《午夜惊魂》。

除了要克服心理上的恐惧,他们还要经常面对排污河、瘴气沟等极为凶险的作业环境。

至此,或许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这些队员必须身怀绝技。水下环境的凶险莫测,要求他们必须有强健的体能和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甚至对耳鼓膜和牙齿都有特殊严格的要求。耳鼓膜不能内陷或外凸,最好是平整状态,否则会在水下压强作用下损坏听力。牙齿必须整齐,这样才更利于咬紧呼吸管。

这些特殊的工作内容既是队员们日常需要面对的,也是世博会期间难以避免的。只是在整个世博会期间,他们失去了更多放松和活动的机会和自由,需要24小时随时在岗待命。

由于值守的地方没有食堂,队员们每天需要步行10分钟左右到世博园区的食堂吃饭。他们说,这段时间是每天感觉最幸福的时光,因为可以“随便看看世博园的风景”。

38岁的谢绍洪是5名队员中从事潜水工作时间最长的,已经有15个年头。他的妻子和孩子都在重庆,为世博会服务也意味着这期间他将失去与家人团聚的人伦之乐。唐顺杰在值守期间因为嗓子发炎,女朋友亲自给他送了消炎药,他也因此成为所有队员羡慕的对象。

与他们一样坚守在岗位上的还有外高桥小分队5人、世博园区小分队5人和华鹰艇小分队5人。由于每队人员至少必须配备5个人,所以调配人员轮休的机会也就没有,所能做到的只有通过在4个小分队之间对换岗位改变一下他们一成不变的工作环境。

机场应急油料保障分队抽组分析 篇5

一、机场应急油料保障队伍抽组原则

1. 立足现实,突出应急

机场应急油料保障分队抽组必须从现实条件出发,突出应急,重点建设,边建边用。机场应急油料保障队伍在抽组之日就是其使用之时,因此一定要集中力量,争取时间,尽快组建这支应急专业分队,尽快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其应急保障能力,并使其经常处于戒备状态,保证一声令下,立即拉得出,开得动,用得上,保障好。首先,在指挥机构上要做到相对独立。抽组的应急保障分队其指挥机构可采取预任的方法,适当超编超配部分人员,保证在紧急情况下,抽组方便,指挥灵活,运转自如。其次,在应急物资器材储备上要做到模块寓于,按照在哪个单位抽组就在哪个单位落实战备的原则,确定物资器材储备的标准。采取单独堆垛、模块寓于的方式,储存于油库之中,并明确其动用的权限,达到随时出动之目的。最后,在组织结构上要做到短小精悍。要按照与油料保障要求相一致,采取短小精悍的原则确定其整体结构,选配应急救援装备,合理确定编制员额。

2. 形式多样,灵活机动

机场应急油料保障分队需要采取不同的编制形式,以增强机场应急油料保障队伍编制的灵活性、适应性,提高人力、物力的使用效益。因此,机场应急油料保障队伍的编制形式,应根据应急保障需要和可能条件,有选择地灵活运用,通常可采取预编编制或简编编制形式,在需要的情况下,甚至可以采用满编编制形式,使之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条件,以便在不同环境中实施应急支援保障。当抽组的应急分队配属使用时,尽量采用模块组合编制,编组各专业建制单位。根据应急任务的需要,通过整分合方式,迅速组成与应急作战需要和作战条件相适应的保障系统,从而提高机场应急油料保障队伍的适应性、可塑性和应变能力。

3. 专业对口,适度综合

机场应急油料保障分队是一支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油料保障分队,在抽组建设过程中必须注重人力资源的配套问题,尽量保证抽组从事油料专业工作的人员,提高抽组人员质量。一方面,要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把油库中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好的人员抽组到机场应急油料保障队伍中来。另一方面,机场应急油料保障队伍的人员编成应力争精干高效,应急装备编配应按照抢险、抢修、救援等技术保障要求和防卫功能统筹安排,使人员构成比例恰当,技术装备配套适应,岗位设置科学合理,达到横向上功能齐全配套,纵向上业务对口多能,从而构成完善的保障体系。

二、机场应急油料保障队伍抽组方式

1. 建制抽组

在不影响日常供应保障和业务工作的基础上,成建制组建机场应急油料保障队伍,同时应加强应急训练,为油料应急分队抽组打下基础。建制抽组的人员可单独组建,配置在可能遂行任务的地区,接到上级命令可整体出动执行保障任务,还可以实施跨区随行支援保障任务。为此,可根据所辖油库油料人员业务素质以及油料装备的数量、质量,赋予其抽组任务。寓编单位要把业务骨干和对应抽组分队岗位的人员抽调出来,有针对性地组织强化训练,编组定位,形成建制连队,实施正规化管理。

2. 骨干抽组

机场应急油料保障队伍骨干抽组的对象除了油料专业干部之外,还包括职工中的业务骨干和某些预备役业务骨干。抽组前要明确对象,采取在职训练、封闭自学等形式进行恢复性培训,抽组后首先要结合本职岗位进行短期培训,培养油料保障技能,优化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使抽组骨干成为既懂技术又懂战术,既懂单装又懂合成,既懂指挥又懂保障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还要针对机场应急油料保障队伍抽组工作的实际,发挥军地骨干人才互补、技术兼容的优势,吸纳地方优秀人才,带动培养一批精使用、能开发、会维修的专业技术骨干队伍;其次要合理区分层次,建立抽组骨干培训体系和训练基地,解决抽组骨干吃、住、教、练以及文化娱乐、体育锻炼等问题,增加抽组骨干训练的工种数量,形成层次互补的油料人才布局。

3. 预先抽组

机场应急油料保障分队的预先抽组是指按照预定的计划提前组织人员训练,按照抽组要求落实应急装备。为了人员的抽组快速完成,并迅速执行保障任务,必须在平时完成预先抽组工作,完成抽组人员的登记、预编、预任、预演。上级油料部门和油库等单位,要熟悉油料专业人员的具体情况,切实掌握符合抽组条件人员的数、质量及分布情况,按人员具体分类,定任务、定人员、定岗位、定时间,力求查找容易、抽组方便、管理科学,为拟制抽组方案提供依据。适时按照抽组训练与考核大纲设置的油库单人、分队训练内容强化训练,以提高战备水平和反应速度,组训要严密,程序要规范,内容要全面,方法要灵活,情况设置要逼真且贴近实战。

三、机场应急油料保障队伍抽组程序

机场应急油料保障分队抽组,从受领任务开始,到组建完毕,通常按照计划制定——筛选征集——培训组织——编组集结的程序进行。

1. 抽组计划制定

机场油料保障分队抽组计划可分为抽组实施方案和抽组保障计划两部分。

(1)抽组实施方案抽组实施方案是制定其它各类保障计划的依据和实施快速抽组的基本指挥文书。在受领任务后,必须根据现有的客观条件对平时拟定的抽组实施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明确抽组单位和所要完成的任务量。二是根据平时准备中提出的人员素质要求,提出组织实施要求,同时要明确抽组动员种类、各类兵员的分配,兵员集结地点、时间、规定,各项保障的负责单位、保障任务、保障要求等。三是提出动员抽组的方法和步骤。即抽组实施时按程序采取的具体行动。抽组通常按受领、传达、部署任务,收拢集结人员,请领装备物资,组织交接等主要工作展开。应根据各阶段或各项工作的特点,具体明确完成的时限、方法和要求。四是提出组织领导要求,建立抽组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各级的责任和任务等。

(2)修订抽组保障计划抽组保障计划可区分为:人员抽组计划、通讯联络计划、装备请领计划、油料运输计划等。在组织实施抽组工作时,必须根据现有条件修订各项抽组保障计划。一是人员抽组计划。主要包括明确细化抽组的任务,进入应急行动时人员的行动;下达抽组通知和动员集结命令的方式、方法,抽组人员集结的方法步骤,其中包括集结的方式、集结地域、输送工具及数量和组织输送的方法;预备役人员的复查、调整、补充措施,以及其他具体要求等。二是通讯联络计划。主要包括军地双方各单位和部门之间通讯方式和时机,如何做好通讯保密等。三是装备请领计划。包括对应急装备、通用装备、武器装备和生活保障装备等的请领计划。四是油料运输计划。主要内容包括机场应急油料保障队伍抽组的人员、油料、装备等所需的运输力和输送任务区分等。

2. 征集筛选人员

征集和筛选抽组人员,是机场应急油料保障分队抽组的关键环节,要严把“三关”。一是政审关,要求抽组人员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遵守国家法律和有关规章制度;二是身体关,要求身体健康,能胜任所担负的工作;三是专业关,要求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备一定的油料业务知识和相关专业技能。抽组的干部要求业务素质好,具有本职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政策水平和一定的组织指挥能力,工作责任心强,编配在关键岗位的必须达到一定的业务技能水平,胜任本职工作。

3. 人员集结混编成组

汽车分队 篇6

1 应用背景

1.1 外军对心理干预作用的认识过程

外军对心理干预在军事行动中所起的作用的认识, 经历了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各国尚未认识到战场应激性损伤是战场人员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战前的日俄战争中, 俄国精神病专家首次提出了战争神经症的概念。一战后的西班牙内战中, 精神病学专家肯定了战场应激障碍治疗原则, 并提出了精神病学筛选方法。二战中, 美军建立了战场应激控制系统。在越战至海湾战争的间期, 美军已经基本完善和建立了临床精神健康和医学部门, 现在应急反应小组正成为大多数美国本土和驻外军事组织标准的常规工作小组。

1.2 现代战争的心理杀伤作用

现代战争中由于高技术武器的大量使用, 战场瞬息万变, 战争的毁灭性和残酷性显著增强, 对参战人员的心理压力和精神打击异常严酷。据报道,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美军每7名卫生减员中, 就有1名是精神异常患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此类病员的发生率比一战时高3至4倍, 心理杀伤减员占所有减员的6%以上。美国军事心理学家阿格雷尔的研究表明:有80%以上的参战士兵都体验过恐惧, 有25%因恐惧而丧失战斗力。美军还调查士兵在作战时发生战斗应激反应的比例, 其中39%在投入战斗前, 35%在战斗中, 16%在战斗后。即使武器装备精良的军队, 面对战争的血腥与残酷, 都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危机。

1.3 外军心理干预现状

目前, 美、英等国军队已基本形成系统的规范化心理干预方案并实施应用。参军时有选拔标准, 战前 (平时) 有预测、预防训练方案, 战时有救治措施, 战后有治疗计划等。军方尤其重视战前 (平时) 的心理应激不良反应预防措施的执行。海湾战争期间, 美军一线作战部队平均每24人就有一个心理医师。对于战时心理干预, 外军提出了就近、立即、期望和简单4项基本救治原则。在海湾战争中, 美军部署在海湾的3个战斗应激职业医疗队, 为部队提供了很好的心理医学保障, 使就诊的近3000名士兵, 95%以上在3d内就返回了部队。

1.4 我军演习官兵心理状态特点

据报道[1], 心理战研究机构对某联合战役参演部队千余名官兵进行心理测试, 参演部队官兵表现出这样一些心理特征:一是作战演习军兵种多, 心理表现复杂;二是作战演习环境艰苦, 易产生畏难情绪;三是作战演习前训练强度大, 存在恐惧心理;四是联合作战演习合成性强, 战斗应激反应增多;五是联合作战演习要求高, 官兵心理压力大;六是作战演习准备时间长, 易出现精神疲劳综合征。同时, 战时诸多因素将对官兵心理健康产生较大影响, 进而影响部队战斗力, 心理防护任务和作用更加突显。

2 主要做法

2.1 人员组成心理医生2人、护士2人。

2.2 仪器配备军人心理测评系统1套, 医学心理测评系统1套、音乐治疗仪1套及其相关配套设施。

2.3 场地展开依托野战医疗所卫生帐篷展开战地心理服务站。

2.4 开展工作

根据"靠前、及时、期待"治疗三原则建立以三级心理疾病治疗梯队。其中设在野战医疗所的战地心理服务站为三级治疗梯队的主体, 一级梯队设在营、团级单位设立的心理咨询治疗小组, 三级梯队设在各级精神专科医院及野战医院的精神科。开展工作流程如下: (1) 战前指导和帮带一级梯队开展心理卫生工作;开展参战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和综合素质评估;进行战斗精神教育、心理健康宣教和团体心理训练; (2) 战中制定了四个演习救治场景的处置预案:战斗性焦虑恐惧状态, 战斗性轻躁狂状态, 战斗性抑郁状态, 团体心理辅导与训练。基本救治步骤:接待患者, 心理医师初步接触, 稳定患者情绪, 了解和登记基本情况, 建立信任度;心理测评及整体评估, 为诊断和疗效提供参考依据;心理咨询和疏导;音乐治疗;放松催眠治疗;观看战时心理保健教育幻灯片;再次心理测评及整体评估;整理并妥善保管案例文书;重返前线或后送后方专科医院。 (3) 战后进行战时心理救治档案文书的整理和资料汇总, 总结经验并查找不足。

3 特点分析

3.1 准确的功能定位根据"靠前、及时、期待"治疗三原则, 确立战地心理服务站作为第二治疗梯队的主体地位。

3.2 全程的预警干预

本次实兵演习中, 战地心理服务站对野战医疗所卫勤保障人员进行了战前、战中和战后的全程心理健康评估, 做到了及早发现情况, 及时干预。

3.3 详细的救治预案

演习前, 战地心理服务站根据保障任务特点制定了总体工作思路, 进一步想定了四个演习救治场景, 并制订了详细的救治预案

3.4 专业的仪器设备

本次演习中使用的军人心理测评系统是由军地多单位共同开发研制的, 针对性非常强, 且具有心理测评批量化、操作流程简单化、结果分析自动化和资料保存数字化的特点。

4 几点体会

4.1 强化卫勤保障部门的领导

心理医学防护的组织协调属于卫勤保障的一部分, 应将其纳入统一的卫勤保障序列。根据不同阶段心理杀伤的特点, 拟定心理防御保障计划, 报请卫勤首长审批后, 纳入卫勤保障命令统一下达。最重要的是坚持靠前、及时和期待的治疗原则, 建立健全战时心理救治三级体系。保障力量使用上, 应集中使用人力物力, 以提高救护效率。同时, 还应保留一定的机动防护人员, 以备应急使用[2]。

4.2 推进心理卫生专业队伍建设

据2006年资料, 美国陆海空三军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具有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的专业人员有1.6万人左右。纵观我军现状, 目前大多数基层部队都是刚开始增设兼职心理医师, 其中多未接受过心理学专业培训。心理专业人员是进行军队心理干预工作的主体, 如果专业人才缺乏, 一切心理干预措施都无从谈起。因此, 应根据心理救治三级体系的特点, 尽快培养一批适合不同层次需要的心理专业人才[3]。

4.3 开展综合性心理防御研究

降低现代战争精神心理疾病减员涉及精神医学、神经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物学、卫生勤务学等多种学科, 需要开展综合性的探索。

4.4 完善心理服务站的功能模块

此次演习中, 战地心理服务站的工作展开暴露出几个显著问题。一是没有独立的个体心理咨询及疏导区域, 影响治疗效果, 建议在卫生帐篷外单设一个班用帐篷作为专门的个体咨询室, 增强私密性;二是用于心理治疗的设备不足, 建议增加预算, 配备生物治疗反馈仪、脑波治疗仪及心理危机干预治疗系统等设备, 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专业心理咨询师短缺。

4.5 规范心理救治档案文书管理

近年来, 随着卫勤保障的不断深入研究, 电子伤票、电子野战病历等日渐成熟, 但心理救治档案文书不仅牵涉到传输、保存、跟踪, 还要考虑到保护个人隐私等因素, 因此规范心理救治档案文书管理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高秋菊, 张武, 王振有, 等.某部不同兵种、兵龄战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华北国防医药, 2004, 16 (3) :206-207.

[2]张建杰, 常耀明, 吴晓松.战时心理卫生卫勤保障方案构建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4, 25 (22) :2112.

汽车分队 篇7

进入新时期新阶段,我军担负的任务有了新的拓展,非战争军事行动日益成为国家军事力量应用的重要方式[1]。应急保障旅卫生分队是全军机动卫勤力量的骨干,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担负着重要任务。“十五”以来,全军应急保障卫生分队狠抓装备建设,在执行历次军事任务和抗震救灾等行动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2],但与完成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任务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2 应急保障旅卫生分队装备建设存在问题

2.1 装备灵活性差

不能根据不同卫勤保障需要组合成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可完成不同任务的机动医疗保障单元,成建制携带装备针对性不强,带来输送和工作开展上的不便利。现有成建制的卫生装备功能虽强,但其建立在分级救治保障模式上的配备也不适合多样化任务的要求。

2.2 卫生装备运输条件要求较高

主要都是以陆路保障为主,在船、艇、舰上装载与展开方面还面临很多问题,诸如装备的装载、固定工具、装备的抗震性能等,利用空运远距离投送此类卫生装备研究实践也不多。

2.3 机动性能偏弱

卫生分队装备除“两成一力”的轮式装备外,其余2套方舱和大量的保障装备物资均进行装载,现有卫生分队编成中,运载工作多依托其他运输部队的运力。多样化军事任务往往时间紧、任务重,保障形式多样,卫生分队装备应做到无需申请特殊运力就能实现自行机动、展开、撤收。

2.4 不能适应多样化救治任务的需要

如快速进行检验检查装备、“三防”救援装备等尚未配备,用于日常医疗保障的专科功能模块如五官、妇科等尚无配套装备,另外常规救治设备的先进性也有待于提高[3]。

2.5 信息化建设较为滞后

与现有医院平时的信息化水平相比,野战卫生装备的信息化建设程度明显落后,目前的信息也仅限于医疗单元内部,无法互通互联。主要体现在物资流、伤员流、信息流“三流”不畅,物资管理“人工化”,伤员资料“纸质化”,医疗信息“单机化”。

2.6 野外生存装备还不配套

卫生分队执行任务时的生活保障和自身防卫、防护装备尚未成系统的配发,不利于恶劣环境下持久性任务的完成。

3 非战争军事行动卫生分队装备建设需求

根据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卫勤保障不同阶段的任务特点,提出装备建设的需求与方向,从硬件上促进卫生分队整体保障能力的提高。

3.1 集结准备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受领任务,对卫勤保障需求进行分析,制定计划,按时限完成人员和物资装备的收拢、集结与装载。由于任务紧急,准备时间短,无固定抽组模式,所以要突出装备功能组合灵活性。

3.1.1 适应模块化组合

装备呈模块化设计,提高单装作业能力,各模块具有独立的医疗功能和完善的水电和机动保障能力,模块间又可联系成大的保障单元,在抽组时可依据不同地域、自然条件、作战环境和技术条件等灵活组合,无需成建制携带。

3.1.2 适应多方式装载运输

因任务要求多样,环境、地理条件多变,装载工具不可能是固定单一的,而是多方式的,所有装备要求标准化、模块化,便携性好,适合并方便常用陆路、水路和航空运输工具的装载,特别要关注对空投的适应能力,很多情况下要综合应用多手段实现快捷的装载机动保障。

3.2 组织开进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组织人员、装备等向指定地域开进。要求装备机动方便,避免途中各种原因损坏,确保顺利机动至目的地。

3.2.1 机动性能强

非战争军事行动立足于国内和国际的安全战略,常出现远距离、不确定交通条件下机动,要求在频繁机动中完成救治工作。卫生装备机动能力建设决定着其保障能力的发挥,所有装备均应有较强的机动性能。

3.2.2 环境适应能力强

现有卫生装备基本上无抗打击能力,道路适应性低,无核化生防护和有针对性装备伪装。机动途中的各类安全问题解决不能只依靠外力,应同步列入与装备自身建设中统一设计。

3.3 展开救治阶段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到达配置地域后展开医疗单元,实施各项卫勤保障工作,并做好自身生活、通讯、警戒、防护等保障,要紧紧围绕具体任务抓装备救治效能。

3.3.1 智能化伤员搜救装备

引入射频识别技术和卫星通信技术,能在野战环境下发现生命迹象,简单判断伤情和生命体征,跟踪伤员的生理状态,实现生理信息向相关医疗机构的传递。

3.3.2 单兵救护装备

我军现有单兵自救互救装备发展不快,功能较单一,随着保障环境多样性变化,第一时间有效救治对愈后意义重大。单兵救护装备性能上应以适用单人自行操作为主,实现止血、固定、包扎甚至补液和生命支持[4]。卫生分队应常规配足此类装备,以便对非军队人员救援保障时使用。

3.3.3 高新技术装备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要尽早尽快将高科技应用于装备建设,解决医疗救治重难点问题。现有先进检诊设备如CT、MRI,平时医疗保障已很普及,应研制其在野战条件下的机型,进一步列装,以满足对特殊伤情的诊治需要。

3.3.4 远程医疗系统

现有远程医疗系统功能仍较局限,性能不是很稳定,特别是气候条件对信号传输影响较大,应配备视、音频信号清晰稳定的传输与接收系统,拓展系统在会诊以外的影像、教育、电视会议等功能,条件允许可逐步将远程手术系统应用于机动卫勤保障,在早期实现重伤员的有效外科救治。

3.3.5 便捷的制氧制液装置

在灾害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常常在恶劣条件下瞬间产生大量伤病员,短时间血、氧、液消耗大,补给困难,卫生分队配备便捷的制氧液装置,应用简单材料满足自身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对救治机构长时间开设也是必要的。

3.3.6 核化生防护和侦检装备

非战争军事行动环境复杂,卫勤人员随时都可能处在核化生污染的环境中,现有装备配备标准仅列装“三防”医学救援队,卫生分队在医学救援中还将担负“三防”任务。所以在装备中应增加以下3类:一是个人防护用具和装备;二是核化生污染报警和侦检装备;三是专用洗消和救治设备。

3.3.7 专科模块化单元的设置

增加研发除战创伤救治以外的其他医疗功能模块,如五官、妇产、牙科、儿科、心理咨询等,这些在灾害医学救援中都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完善的医学救援系统不仅能拓展卫勤功能,还可减少转送的工作量,有益于持久救援。

3.4 伤员后送与撤收阶段

该阶段主要任务是将伤员后送至后方医疗机构,撤收、装载物资等待返回,需要便利、安全的后送伤员装备。

3.4.1 现代后送装备

后送装备应集治、送、通信为一体,能满足各类伤情伤员的运送,便于乘载,救治设施齐全,保证转运途中连续治疗和必要的急救措施的落实,还要具有良好的防护能力,免受武器和灾害性气候、地质条件的侵害。后送方式上包括陆路、水路和空运的中远程输送。

3.4.2 防干扰装备

由于装备作业环境较为恶劣,复杂电磁环境和地质气候条件中电磁波、变化较大的温湿度会对卫生装备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使其难以正常发挥稳定的性能,影响远程会诊和各类信息传递的准确性。除卫勤人员要熟练掌握各类装备在复杂环境下的使用规律和特点外,主要卫生装备还应具有较强的抗电磁干扰和恶劣条件下持续作业的能力。

3.4.3 生活基本保障装备

自我保障是生存和业务能力发挥的前提,现有装备仅有供饮食保障的炊事车。独立开设保障单元和延伸医疗以外的救援功能都对卫生分队生活设施保障提出较高要求,应利用现有后勤装备的建设优势,配备能自行提供稳定水、电、气、暖保障的装备,如淋浴车、被服洗涤车等。

4 非战争军事行动卫生装备建设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4.1 装备建设要与国防战略思想相一致

我军卫生装备的发展必须着眼于世界军事变革的大趋势,立足于国防战略的全局高度进行谋划。在新的历史时期,应从遏制危机和军事冲突的根本方向上加快建设步伐,创新装备保障模式,形成一体化综合保障能力。

4.2 装备建设要与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目标任务相一致

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就是要实现保障功能一体化、保障方式社会化、保障手段信息化和后勤管理科学化,装备建设要以三军联勤保障为需求为牵引,大力引进信息技术,优化使用社会资源,综合应用管理科学,实现卫勤保障装备效能的整体提高。

4.3 装备建设要与平时卫勤保障相协调

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参与地方保障以及军地联合保障的情况增多,卫勤保障也由战争行动时单纯的战创伤救治为主向多元化卫勤保障功能发展,工作内容更接近平时卫生勤务,引入民用技术[5]、研制军民通用装备既是一体化保障的需要,也有利于医务人员平时的训练和对装备的熟悉、保养。

4.4 装备建设要注重与国际接轨

非战争军事行动保障样式多样,常需与境外人员联合执行任务;保障要求高,国外在灾害医学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装备建设先进,值得借鉴。一是技术上加大科研创新,使骨干装备技术水平尽快达到同期国际水平;二是设计理念、功能模式与国际接轨,使用条件上注重通用性,电源、零配件国际通用,便于维修;三是设备应使用开放试剂,便于补给。

参考文献

[1]赵锐,张雨龙,王涛,等.战区总医院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J].西南国防医药,2009,19(2):246-248.

[2]曹文献.着眼有效履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努力提高抗震救灾卫勤综合保障能力[J].东南国防医药,2008,10(5):1-4.

[3]纪春雷,孙喜文,李杰,等.从抗震救灾看我军卫生装备使用情况与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11):66-67.

[4]索再萍,王运,刘训.现代野战急救卫生装备特点与发展趋势[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2):38-40.

上一篇:人才管理策略下一篇:孟塞尔颜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