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小实蝇

2024-05-22

橘小实蝇(共5篇)

橘小实蝇 篇1

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 俗称金苍蝇, 属双翅目实蝇科, 寄生范围非常广泛, 可寄生和危害芒果、柑橘、葡萄、梨、枣、香石榴、香蕉、荔枝、蕃茄、茄子、黄瓜、南瓜等250余种水果、蔬菜类作物及野生植物上。以成虫产卵于果实中, 幼虫孵化后取食果肉和种子, 使果实未熟先黄, 内部腐烂, 造成落果, 经济损失严重, 属于二类检疫性害虫, 为我国对外植物检疫对象之一。

根据周国梁等的《利用GARP生态位模型预测橘小实蝇在中国的适生区域》所述, 江苏苏州属于其适生区, 据此笔者结合苏州检疫局在苏州地区从2003—2007年进行的橘小实蝇监测, 对监测所得数据及相关资料进行了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苏州洞庭东山自然混栽果树栽培区, 主要栽培树种有:枇杷、杨梅、柑橘、桃、梨、枣、石榴等。

Steiner诱捕器, 橘实蝇性引诱剂 (甲基丁香酚液体, 80%甲基丁香酚+20%马拉硫磷乳油) , 5 mL注射器, 样品瓶 (可密封塑料容器) , 黑色油性记号笔等。

1.2 试验方法

1.2.1 布点及样品收集

(1) 诱捕器的放置:一般情况下, 诱捕器挂在寄主树上, 放置处既不要受浓密树叶遮盖, 又不能直接曝晒。无寄主树的地方, 可置于其他树上, 或屋檐下。诱捕器的位置, 离地高度1.5~1.8 m, 两样点之间至少间隔2 km。

(2) 诱捕器的标识:使用油性记号笔根据监测计划标记唯一性的诱捕器编号。

(3) 监测时间:江苏属第二类地区, 诱捕时间为每年5月1日—11月30日。

(4) 样品收集:用镊子或毛笔装入样品瓶。在样品瓶上标识诱捕器编号、检查时间等信息。根据橘小实蝇检疫鉴定方法对样品进行鉴定, 并记录。

1.2.2 试验方案

(1) 监测年发生代数:选择发生较为严重的三个样点作为监测点, 每点设诱捕器三个, 每诱捕器间距离大于20 m, 每半月加引诱剂一次, 每点分三次轮流加药, 每五天记录1次诱捕虫数。

(2) 建立种群数量预测模型:统计各点年诱捕总虫数, 用平均单诱捕器诱虫数计算, 得出线性回归系数, 写出种群数量预测线性回归方程, 预测2008年发生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橘小实蝇理论代数

根据年平均温度计算苏州地区橘小实蝇理论代数 (见表1) 。

吴佳教等人的研究表明, 橘小实蝇的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12.19℃[1];对于橘小实蝇来说, 苏州市东山地区全年的有效积温为:K苏州= (年均气温-发育起点温度) ×365= (17.04-12.19) ×365=1170.25。吴佳教等人的研究表明, 完成生活史所需的有效积温为334.4℃。则在苏州市东山地区一年的代数为:

记录2006年、2007年三点共九个诱捕器诱虫总数, 并绘制折线图 (见图1) , 从图1分析, 两年均出现5~6个高峰, 从而得出橘小实蝇在苏州地区年发生代数在5~6代, 与前面计算所得苏州地区年发生代数5.29相符。

2.2 种群数量预测模式

根据表1计算线性回归方程为:Y=-313.217+190.136 (X-2002) , 其中X为年份数, Y为平均单诱捕器诱虫数, r=0.9220, 查表得r>r0.01, 呈极显著相关性。用回归方程计算, 可预测2008年单诱捕器诱捕橘小实蝇数为1453.433头, 以诱捕器总数仍为9个计算年诱捕总数为13081头, 比2007年诱捕总数仍有上升。

2.3 种群发展趋势分析

从图2可看出, 从2003年开始, 年平均诱虫数不断增加, 2006年较2005年增长较快, 而2007年的增长幅度略有减缓, 但根据线性回归方程预测2008年将又出现一个新的增长高峰。

3 讨论

(1) 通过分析2003—2007年苏州东山水果产区气温数据, 计算苏州东山水果产区全年橘小实蝇的发生代数为5~6代, 与利用陆永跃等改良后的性引诱方法监测结果相符[2]。

(2) 苏州市区和东山水果产区的果园橘小实蝇月度种群动态为, 从每年5月16日后逐步增加, 过了7月后增加略有加速, 到了8月呈现快速增加态势, 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达到高峰, 此后数量开始急剧下降, 到12月上旬后数量归零。

(3) 对种群发展阶段和趋势研究的结果表明, 自2003年开始, 橘小实蝇的年度监测总数一直在增加, 虽然2007年增加有变慢的趋势, 但根据模型预测2008年将出现一个新的增长高峰。苏州东山水果产区橘小实蝇属于定殖后扩散期。

参考文献

[1]吴佳教, 梁帆, 梁广勤, 等.橘小实蝇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的研究.检验检疫科学, 2003, 13 (5) :17-18

[2]陆永跃, 曾玲, 梁广文, 等.对性引诱剂监测橘小实蝇雄成虫技术的改进.昆虫知识, 2006, 43 (1) :123-126

橘小实蝇 篇2

利用微卫星标记初步分析橘小实蝇4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态性

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Bactrocera)(Hendel)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害虫,对果蔬生产及其国际贸易造成很大影响.作者运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用6对微卫星引物对采自我国福建、广东、云南3个地区及邻近国越南橘小实蝇种群间的遗传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上述4个橘小实蝇地理种群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地理隔离是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

作 者:康芬芬 李志红 杨定 吴佳教 梁广勤 KANG Fen-Fen LI Zhi-Hong YANG Ding WU Jia-Jiao LIANG Guang-Qin  作者单位:康芬芬,李志红,杨定,KANG Fen-Fen,LI Zhi-Hong,YANG Ding(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院,北京,100094)

吴佳教,梁广勤,WU Jia-Jiao,LIANG Guang-Qin(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广州,510623)

刊 名:昆虫知识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BULLETIN OF ENTOMOLOGY 年,卷(期): 43(3) 分类号:Q96 关键词:橘小实蝇   地理种群   微卫星   种群遗传  

橘小实蝇 篇3

一、橘小实蝇的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7~8mm, 翅展14~16mm, 全体黑色和黄色相间, 头近半球形, 复眼宽突, 红棕色;单眼3个, 排成三角形。触角3节, 第三节长度是第二节的2倍, 且节上有触角芒, 第二节长度是第一节的1倍。胸部背面大部分黑色, 前胸肩胛黄色, 中胸背板黑色较宽, 两侧典黄色纵带, 小盾片黄色, 胸部共有鬃11对。仅具一对前翅, 翅透明, 前缘室、亚缘室及第一端室的外角有灰褐色带状斑纹, 臀室灰褐色。腹部椭圆形, 黄色, 第一、二腹节背面中央具一条明显的黑色横带, 第三节以下均带有黑色斑纹, 并有一条黑色纵带从第三腹节直达腹端, 组成一个“丁”形黑色斑纹。雌虫产卵管发达, 由3节组成。卵乳白色, 两头尖, 长约lmm, 宽约0.1~0.2mm。1龄幼虫体长1.2~1.3mm, 老熟幼虫体长6~10mm, 黄白色, 呈蛆形。蛹为围蛹, 淡黄色、椭圆形, 长约5mm。

二、橘小实蝇的危害特点

在攀西地区1年发生3~5代, 世代重叠, 无严格的越冬期。在芒果园发生主要在6~11月份, 集中危害是在夏秋季的两代, 为害第一代多于6月中旬产卵, 6月20日孵化, 7月2~10日化蛹, 7月10~15日羽化。第二代7月中旬产卵, 7月20~28日孵化, 8月4~6日羽化。成虫集中在午前羽化, 羽化后2小时开始取食, 10~25天后交配产卵, 交配从傍晚至第二天黎明, 交配后2~3天产卵。雌虫产卵时喜好在完好的熟果和将要成熟的果上产卵, 在果实表皮适当部位蛀食一小孔, 而后插入产卵管产卵于果皮下, 深l~4mm, 每处产5~l0个卵, 一般单雌产卵量200~400粒, 分多次产出。孵出的幼虫在果实内蛀食果肉, 造成果实腐烂脱落。幼虫共3龄 (7~l 2天/龄) 。老熟幼虫弹跳入土化蛹, 多在3cm土中化蛹, 蛹期8~20天。

三、性诱杀防治橘小实蝇的优点

1. 监测芒果柑橘小实蝇的发生动态,

为化学防治提供依据, 减少用药盲目性在性诱杀防治柑橘小实蝇过程中, 可根据诱杀柑橘小实蝇数量多少来确定芒果园柑橘小实蝇虫口密度和发生动态趋势, 从而确定化学防治措施和时期, 减少用药的盲目性。

2. 可以有效地避免攀西地区芒果雨季用药不便和防治效果差的问题

在攀西橘小实蝇危害晚熟芒果吉禄、凯特品种主要发生在6~11月份, 这个时期正好为雨季, 而采用性诱杀防治效果受下雨天气影响小, 能持续诱杀橘小实蝇雄成虫。

3. 性诱杀操作方便

当前攀西地区芒果种植多为山地, 地势陡、坡度大, 采用性诱杀防治橘小实蝇跟常规化学防治相比形式灵活, 简单易操作, 费工费时少。

4. 可以进行周年防治

芒果柑橘小实蝇在攀西地区1年发生3~5代, 世代重叠, 无严格的越冬期, 在防治成本相同的条件下, 常规化学防治很难做到全面有效地防治橘小实蝇。相反利用性诱杀诱杀橘小实蝇雄虫, 可以长期有效地控制其虫口密度, 减少幼虫数量和果实危害率, 达到周年防治的目的。

四、性诱杀防治方法

1. 诱捕器选择

可选用厂家生产的标准诱捕器, 也可自制简易诱捕器, 诱捕器颜色多为桔黄色。简易诱捕器的具体制作方法是:可以将透明圆筒状硬塑料瓶或矿泉水瓶瓶身两侧各开一个4cm×4cm的口制成诱捕器, 再内置一用细铁丝固定好的棉芯, 诱芯底部略高于瓶两侧口底线。

2. 性诱杀剂的配制

大量研究表明, 化学引诱剂与其他杀虫剂结合起来防治柑橘小实蝇, 效果明显优于仅用单一化学引诱剂诱杀。目前攀枝花吉禄、凯特芒果园柑橘小实蝇防治主要按甲基丁香酚 (ME) ∶80%敌敌畏为5∶1或甲基丁香酚 (ME) ∶40%敌百虫为5∶2配制成混合性诱杀剂诱杀柑橘小实蝇。

3. 诱捕器的放置

一般以6~11月挂于芒果园树冠阴面为佳, 诱捕器宜挂在离地1~1.5m高度的树枝下, 具体应根据树龄大小和树势强弱而定。每亩芒果园至少挂5个诱捕器。

4. 性诱杀剂的添加

用滴管向诱捕器内置棉芯滴加约2ml预先配制好的混合性诱杀剂 (ME+敌敌畏或敌百虫) , 然后诱捕器底部容器内加水, 水中可加入少量洗衣粉或红糖, 水要一直加到从排水孔排出为止。

5. 后期管理

橘小实蝇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果园

选取位于海南文昌市迈号镇的苏昌莲雾园和名门莲雾园为供试果园, 品种均为大果深红种, 一年造果2次。前者面积约为5.3 hm2, 树龄大已结果多年, 由于疏于捡拾处理虫、落果和害虫防治, 园内橘小实蝇周年发生, 种群数量大, 果实受害严重;后者面积约为9.0 hm2, 树龄较小且为首次结果, 园内橘小实蝇种群数量较小。

1.1.2 引诱剂和蛋白饵剂

引诱剂:98%甲基丁香酚乳油 (江苏省常州禾丰生化研究所生产) ;蛋白饵剂:45%假丝酵母 (成品为固体颗粒, 5±0.5 g/粒, 美国Scentry Biological Inc生产) 。为提高诱杀效果, 引诱剂和蛋白饵剂需分别添加少量45%马拉硫磷乳油 (上海亚泰农资有限公司生产) 进行使用。配制方法:98%甲基丁香酚乳油10 m L+45%马拉硫磷0.8 m L;45%假丝酵母 (20±2.0) g+水400 m L+45%马拉硫磷1.5 m L, 混匀备用。

1.1.3 诱捕器

斯坦纳式诱捕器 (供引诱剂使用) 和麦克菲尔式诱捕器 (供蛋白饵剂使用) , 均购自广东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国家级实蝇检疫重点实验室。实施种群动态监测或防治时, 用注射器吸取混配后的甲基丁香酚以每个诱芯加3 m L的量逐一加至斯坦纳式诱捕器内的内悬棉条中, 同时将按上述混配好的假丝酵母水解蛋白液分别盛装于麦克菲尔式诱捕器的盆状底部, 备用。

1.2 试验方法

1.2.1 不同莲雾园橘小实蝇种群动态监测

分别在苏昌与名门莲雾园按每667 m2设置含甲基丁香酚和假丝酵母的诱捕器各4个的密度进行实蝇种群动态监测, 诱捕器悬挂于遮阳阴凉、空气流通的果树枝条上, 高约离地面1.5~2.0 m, 间隔3m以上。试验时间自2011年11月至2012年8月, 每隔7 d收集诱捕到的实蝇成虫1次, 并定期补充引诱剂与更换饵剂。检查和记录不同时间诱捕的雄、雌成虫数量, 分析橘小实蝇种群数量变动及其发生动态。

1.2.2 综合防治试验

以苏昌莲雾园为试验地, 采用引诱剂和蛋白饵剂大量诱杀与及时清园和处理虫、落果等农业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防治, 大量诱杀橘小实蝇两性成虫的方法和试验时间同1.2.1。试验期间果实不套袋和停止喷施农药,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摘除虫果和捡拾落果, 用挖坑深埋法予以集中处理。同时, 莲雾园周边悬挂少量含甲基丁香酚和蛋白饵剂的诱捕器作隔离带, 以防止附近果园橘小实蝇成虫的迁入。

在莲雾正造果的花果至成熟收获期 (3~6月) 按月份统计和计算每667 m2每天诱杀两性成虫的数量;与此同时, 每月采集一定量成熟度5~8成的番石榴果实带回实验室置于温度25~28℃、相对湿度70%~75%条件下培养, 2 d后剖果检查和记录果实被害率。依据此间667 m2/d诱杀两性成虫的数量 (头) 与果实被害率 (%) 的数据, 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防治效果主要依据莲雾园实施防治试验后 (2012年) 比防治前 (2010年) 花果至成熟收获期同一时段果实被害率的降低值, 再结合理论增产、增收和绿色环保等几方面进行初步评价。

1.2.3 数据计算

诱杀虫量=月份诱杀总虫量 (头) ÷ (亩数×天数) ;果实被害率 (%) = (被害果数÷采果数) ×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莲雾园橘小实蝇种群动态

监测结果 (表1) 显示, 海南迈号镇苏昌莲雾园橘小实蝇发生数量远远高于名门莲雾园,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结果数年的苏昌莲雾园长期未及时处理虫、落果和疏于对实蝇害虫的防治, 导致园内橘小实蝇种群密度高、发生数量大, 监测期间的诱捕总虫量高达45826头;而名门莲雾园树龄小和首次结果, 园内寄主食物相对缺乏以致发生数量较小, 诱捕总虫量为5452头。2个莲雾园橘小实蝇种群月份发生数量基本随莲雾正造果生育期的变化而变动, 营养生长和花期 (2011年2月前) , 园内实蝇种群数量较低;尔后随其果实成熟度的逐渐提高, 实蝇发生数量也随之增多而各呈现2个种群高峰。其中, 苏昌莲雾园的2高峰期在4月底与6月中旬;而名门莲雾园则出现于5月初和6月中旬。从7月开始, 园内实蝇种群数量因莲雾果采收完毕而回落到较低水平 (图1) 。总体而言, 4月底至6月为莲雾园橘小实蝇发生数量最多、为害最严重的时期。

2.2 橘小实蝇种群密度与莲雾果实被害率的关系

从表2可以看出, 苏昌莲雾园正造果花果至成熟收获期 (3~6月) 667 m2/d诱杀橘小实蝇虫量较多时, 其果实被害率也较高;反之则较低。这说明667 m2/d诱杀橘小实蝇两性成虫数量与番石榴果实被害率明显对应, 二者呈正相关。由此构建莲雾果实被害率 (Y) 与667 m2/d诱杀橘小实蝇虫量 (X) 的线性回归方程Y=b X+a (b为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 a为截距) , 即y=1.0117x+0.8212 (R2=0.9711, P<0.01) 。

图2显示, 莲雾园橘小实蝇的种群密度与果实被害率之间存在明显的直线关系, 经检验, 相关性极显著。可以根据监测诱捕所得橘小实蝇虫量/667m2/d经回归方程推算出莲雾果实被害率, 反之亦然。

2.3 防治效果和效益评价

试验结果 (表3) 显示, 苏昌莲雾园在实施综合防治橘小实蝇措施后效果显著, 与防治前 (2010年调查数据) 相比, 其花果至成熟收获期 (3~6月) 的果实被害率下降了4.92%~40.75%。这说明采用引诱剂和蛋白饵剂大量诱杀橘小实蝇两性成虫的方法, 可持续控制和压低园内实蝇种群发生数量, 显著减轻果实的被害率。而及时清园和处理虫、落果等农业措施可有效杀灭果内实蝇卵和幼虫, 防止其化蛹和成虫羽化, 从而避免了这部分实蝇再度返回果园为害。

注:防治前数据为2010年该果园实施防治试验前同一时段的统计值。

统计数据表明, 莲雾正造果成熟收获期 (4~6月) 的果实被害率比防治前降低26.68%~40.75%, 预期可得一定的理论增产值。由于莲雾鲜果是营养和经济价值较高的果品, 若增产部分按市场价格进行估算, 再扣除防治成本费用 (包括引诱剂和蛋白饵剂、诱捕器购置费及所需劳力等费用) , 定可获得较好的净增收益。另外, 采用引诱剂和蛋白饵剂诱杀结合清园和处理虫、落果等农业措施的综合防治法, 不仅简便易行与环保, 而且生产的鲜果绿色、无农药残留。

3 结论与讨论

监测结果显示, 海南苏昌和名门莲雾园橘小实蝇种群发生的2个高峰期分别在4月底与6月中旬、5月初与6月中旬;这与正造果成熟收获期 (4月底至6月) 大致吻合。橘小实蝇种群密度 (667 m2/d诱杀橘小实蝇虫量) 与莲雾果实被害率明显呈正相关。岛内果园橘小实蝇种群发生动态常因地区气候、水果种植品种和果期等方面的不同而呈现一定的差异, 如海南琼海杨桃园成虫发生高峰在7月中下旬, 与杨桃1造果成熟期相吻合[3];而与此相距不远的琼海番石榴园2~3造果期橘小实蝇发生高峰期分别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8月上旬。掌握本地区果园橘小实蝇的种群动态、种群密度与果实被害率之间的对应关系等, 对于预测防治适期和科学制定其防控措施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前, 海南莲雾园橘小实蝇的防治通常采用引诱剂杀雄、果实套袋、喷施农药和捡拾落果等方法。单一采用引诱剂甲基丁香酚灭雄, 其弊端是未能杀灭数量众多产卵为害果实的雌性成虫, 故难以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喷施农药的方法对于成虫飞翔能力强、卵和幼虫潜居果内发育和入土化蛹习性的实蝇而言, 不仅防效果差, 而且污染环境和导致果品农药残留, 有悖于有机绿色果品的生产。果实套袋可以预防和减少果实受害, 但相对费时费工, 成本较高。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甲基丁香酚和蛋白饵剂大量诱杀两性成虫与清园处理虫、落果等农业措施相结合综合防治莲雾园橘小实蝇的的效果显著, 其正造果成熟收获期 (4~6月) 的果实被害率比防治前降低26.68%~40.75%, 若持续多年防控或实行临近果园联防, 效果会更好。另外, 该防治方法成本低廉、操作简便和环保, 符合绿色农业和有机果品生产要求, 因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韩剑, 罗仕争, 李海明.海南莲雾的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南方果树, 2009, 38 (5) :40-42.

[2]刘爱勤, 林利波.海南岛莲雾桔小实蝇的发生与防治[J].中国南方果树, 2007, 36 (4) :45-46.

橘小实蝇 篇5

关键词:杀虫剂,橘小实蝇,毒力

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 又名东方实蝇、黄苍蝇, 隶属双翅目 (Diptera) , 实蝇科 (Tyrptetidae) , 寡毛实蝇亚科 (Dacinae) , 离腹寡毛实蝇属 (Bactrocera) 。橘小实蝇是亚太地区各类果、菜、花等作物上的重要检疫性害虫。我国将其列为二类检疫对象。该虫以幼虫为害, 潜入果肉中取食, 使果实腐烂, 轻者降低水果的产量与品质, 重者造成绝收。该虫寄主范围十分广, 可以为害芒果、番木瓜、杨桃、橙、柚、樱桃、鳄梨、咖啡、葡萄、柑桔、番石榴、香蕉、枇杷、番荔枝、龙眼、荔枝、黄皮、蒲桃、红毛丹、人心果和桃、李、杏、梨、柿、石榴、苹果、无花果与辣椒、红茄、丝瓜、苦瓜等40多个科400多种植物。自从2000年在福建漳州调查发现少量的橘小实蝇后, 以后种群数量就逐年加剧, 甚至该地区的某些地方的柑橘颗粒无收本试验选用不同种类杀虫剂对橘小实蝇、老熟幼虫、蛹和成虫三个虫态的毒力测定, 从中筛选出致死中浓度最小的药剂, 为大田防治该害虫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2004年8月在福建漳州主要水果产区, 采集被害水果, 移入盛有1:2的沙和土的养虫笼 (100cm×50cm×50cm) 中, 笼的四周及顶部用100目的纱绢紧罩, 保持沙土8-10%的含水量。将养虫笼置于温度25±1℃, 相对湿度75±5%, L:D=12:12的光照条件下的养虫室内人工大量继续繁殖, 建立室内种群, 以第4代成虫产的卵以及各个发育虫态作为供试虫源。

成虫:挑取同一批羽化, 羽化第二天活泼健壮的成虫。

幼虫:挑取同一批孵化, 生理状况正常生长的老熟幼虫。

蛹:挑取同一批在3-5cm厚的高温灭菌消毒过的湿润细沙土中化蛹的, 且颜色鲜艳, 颗粒饱满的蛹。

1.2 供试药剂

1.3 农药对老熟幼虫的毒力测定方法

橘小实蝇老熟幼虫的毒力测定试验采用浸渍法。供试药剂在初测基础上将各药剂用丙酮稀释成5个浓度后, 取药液1ml用清水稀释50倍。取1ml丙酮用清水稀释50倍作为对照。老熟幼虫在溶液中浸10s后取出, 放入装有高温灭菌消毒过的湿润细沙土的玻璃瓶中。每浓度重复3次, 每重复30头虫。放在室温下, 20s后观察其死亡虫数, 计算死亡率, 统计结果。

1.4 农药对蛹的毒力测定方法

橘小实蝇蛹的毒力测定试验采用浸渍法。供试药剂在初测基础上将各药剂用丙酮稀释成5个浓度后, 挑取同一批在3~5cm厚的高温灭菌消毒过的湿润细沙土中化蛹, 颜色鲜艳, 颗粒饱满且大小较为一致的蛹。用纱网包住, 在供试药液中浸10s后, 移出置于室内晾干后, 放入装有高温灭菌消毒过的湿润细沙土的锥形瓶中, 观察记录蛹的羽化率。每组浓度设3个重复, 每个重复30粒蛹。

1.5 农药对成虫的毒力测定方法

橘小实蝇成虫毒力测定试验采用药膜法。供试药剂在初测基础上将各药剂用丙酮稀释成5个浓度。设丙酮为对照。

将5ml药液倒入瓶盖有孔的罐头瓶中, 在瓶壁、瓶盖涂布均匀的药膜后, 待药液凉干后, 把当天同一批羽化活泼健壮的成虫用锥形瓶捕获后, 用毛笔轻挑入罐头瓶中, 瓶中放5~10%蜜糖水棉球, 供给营养。每组浓度设3个重复, 每个重复30头虫。24h后观察其死亡虫数, 计算死亡率, 统计结果。

1.6 毒力计算方法

所有试验数据均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 (唐启义, 冯明光, 2003) 处理, 计算出各药剂的毒力回归式、致死中浓度 (LC50) 及其95%置信度, 相关系数 (r) 。

2 结果与分析

农药对橘小实蝇的毒力测定结果:

2.1 农药对老熟幼虫的毒力测定

供试农药对橘小实蝇老熟幼虫毒力测定结果 (表2) 表明:供试的11种药剂中, 以迪派的LC50值最小, 为0.7923 m g/L, 即对橘小实蝇幼虫的毒性最高, 苏云金杆菌类的苏泰次之。而阿维菌素类的坤得对幼虫的毒性较差, LC50等于4.5936mg/L。各药剂按照对橘小实蝇老熟幼虫的毒力顺序由大到小为:迪派>苏泰>功夫>好年冬>乐斯本>三唑磷>氧化乐果>杀虫双>马拉硫磷>敌敌畏>坤得。

2.2 农药对蛹的毒力测定

供试农药对橘小实蝇蛹的毒力测定结果 (表3) 表明:橘小实蝇蛹经供试的11种药剂处理后, 对成虫的羽化率影响不大, 蛹的羽化率都可达到80%以上。11种药剂处理对成虫寿命影响无显著差异。各药剂按照对橘小实蝇蛹的毒力顺序由大到小为:迪派>氧化乐果>好年冬>功夫>三唑磷>苏泰>杀虫双>敌敌畏>乐斯本>马拉硫磷>坤得。其原因主要是橘小实蝇的蛹属于围蛹类型, 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2.3 农药对成虫的毒力测定

乐斯本、敌敌畏、马拉硫磷、氧化乐果、三唑磷是有机磷类杀虫剂, 坤得是阿维菌素类的生物杀虫剂, 迪派是羟基酸酯类杀虫剂, 苏泰是苏云金杆菌类的生物杀虫剂, 功夫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好年冬是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杀虫双是沙蚕毒素类杀虫剂。

从表4可以看出, 在供试药剂中, 以羟基酸酯类杀虫剂迪派的LC50值最小, 为0.7697m g/L, 即对橘小实蝇成虫的毒性最高。而苏云金杆菌类的苏泰对成虫的毒性最小, LC50值仅为23.9124 mg/L。各药剂按照对橘小实蝇成虫的毒力顺序由大到小为:迪派>坤得>功夫>乐斯本>好年冬>三唑磷>杀虫双>氧化乐果>马拉硫磷>敌敌畏>苏泰。

3 讨论

从常用的11种药剂对橘小实蝇老熟幼虫、蛹和成虫三个虫态的毒力测定结果看, 迪派4.5%乳油、2.5%功夫乳油和20%好年冬乳油这三种药剂对橘小实蝇的三个虫态作用效果比较显著, 特别是迪派4.5%乳油, 它的致死中浓度 (LC50) 在三个虫态中均为最小, 即对橘小实蝇的药效最好。因此, 建议在田间应用化学药剂防治橘小实蝇时, 可优先选用迪派4.5%乳油, 而后考虑使用2.5%功夫乳油或20%好年冬乳油。

参考文献

[1]梁广勤, 梁国真, 林明等实蝇及其防除[M].广东科技出版社, 1993.

[2]沈发荣, 周又生, 赵焕萍等.桔小实蝇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 1997.

[3]曾杨等.几种杀虫剂对桔小实蝇老熟幼虫的毒力测定.植物检疫, 2002.

【橘小实蝇】推荐阅读:

实蝇监测10-30

柑橘大实蝇防治技术08-15

柑橘实蝇的发生与防治05-21

上一篇:单纯性脾破裂下一篇:运输工艺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