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心沥血(精选8篇)
呕心沥血 篇1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结合当前教育改革对高中生要求, 文章认为, 新班主任要想快速成长, 就必须学习优秀班主任高效的科学管理, 自己刻苦钻研, 努力提高修养, 摸索出一套具有自我特色的班主任管理风格。
关键词:新班主任,班级管理,自我提升
高中班主任是高中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高中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独立叛逆的高中生觉得自己是大人,不再盲目崇拜教师的绝对权威,不再绝对服从教师的命令。所以高中班主任应具备小学班主任一样的慈爱、初中班主任一样的严肃和大学班主任一样的理性。这对新班主任来说,很困难。这半年来,我努力学习,用心感悟,在磨炼中成长,在付出中收获。
一、年轻的班主任要虚心向有经验的优秀班主任学习。
人生处处皆学问。同样的难题,听听过来人的分析,我们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在这方面,有许多同行为我们作出了榜样,像覃佐庆等老师时间观念很强,及时跟班,班上纪律严明,学生学习成绩优秀;肖吉安等老师融入班集体,又很有威信。班主任除了学习他人外,还要深入班级,了解班级动态,快速地掌握第一手材料,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学生,及时处理偶发事件,避免事态扩大。同时,我们要勤动手动脑,多用心观察,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管理方式和套路。
二、班主任和学生都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的目标是力争做个优秀的班主任。我班各项管理和发展必须呈一天天明显进步的态势。例如,2011年9月,我班常规管理比较落后,于是我给全班下达了硬性指标:10月份必须拿下轮夺红旗(前十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除了上课外,我几乎堂堂跟班,与学生融为一体,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跑步,一起搞卫生。运动会期间我忙前忙后,和他们打成一片。最后,我班荣获团体总分第二名。10月底我班不仅夺得了轮夺红旗,而且总分位居年级(30个班)第一名。我仍旧清楚地记得全班为之欢呼雀跃,欣喜若狂。
我经常教育学生:学习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长远的奋斗目标,即一年后想取得的成绩,三年后想考上的大学。但是,长远目标需要一个个具体的短期目标支撑和充实。短期目标,即每个阶段要及时掌握和消化所学知识,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和月月清。
三、培养学生“集体荣誉高于一切”的团队意识。
一个人不可能孤立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必须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我们的集体,是小到寝室,大到班级,乃至整个学校。每个同学相互监督,相互帮助。“我荣班荣,班荣我亦荣。”有悖于班级利益,给班上抹黑的,哪怕成绩再好,都将受到严厉的警告和教育。热爱班集体,维护其利益并为之出力争光的,当面提出表扬,甚至可以适当给予物质上的奖励。
四、平等待人,严于律己。
我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时间观念,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首先我自己严格做到到岗到位,不迟到,不缺勤。教学上,我精心备课,准备充分,不出纰漏,为学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纪律上,任何学生必须无条件地管好自己的口、手、脑,即不要随便说话;勤做笔记,不做小动作;勤动脑,积极举手发言,积极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人人自律,人人管理,整个班集体积极向上,共同进步。学习上,任何学生上课都要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自习课上及时消化知识;书写工整漂亮,写字姿势端正;细心、认真且及时完成各科作业。
五、大胆培养一批优秀的班干部,加强班级管理。
优秀的班干部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得力助手。我大胆地进行民主选举,选出来的干部在学生当中有一定的威信,深受学生喜爱。为了有效地管理干部,我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要求他们准时向我汇报班级动态和存在的问题。这样信息反馈方便准确,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有些干部工作没有到位或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当,我就耐心地进行指点和疏导。在维护班干部威信,把权力下放的同时,也加强对其的管理。班干部管理学生的同时,也受到学生的监督和民意测评。
六、与家长加强联系和沟通。
多与家长联系,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在家的表现和生活行为习惯。班主任还可以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心理和行为表现。不管是班主任,还是家长,只有深入了解学生,及时理清问题症结,找到解决方案,才能因材施教,让教育效果最优化。
例如,学期初我班有位成绩优异、聪明、漂亮的女生,由于家长和原来的老师一直宠她,纪律观念淡薄,为所欲为。几次违纪之后,我找她谈话,效果不明显。在她严重违纪违规之后,我叫她把父母找来。比较孝顺爱面子的她苦苦哀求我不叫家长,怕他们伤心。我坚决把她的父母找来一起教育她,效果很明显,以后她遵守纪律,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可谓品学兼优。
七、课余努力充电,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让学生佩服。
班主任整天陪伴在学生的周围,是整个高中阶段对他们付出最多的人。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唯有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源源不断地充实和丰富自己,才能具有魅力。你漂亮的板书,你不俗的谈吐,你从容的步伐,你优雅的气质,你果断的抉择,你敏捷的思维,你的不卑不亢,你的雷厉风行,都会让他们由衷地佩服,乃至暗暗地模仿。
教师是崇高的职业,它的崇高就在于奉献和牺牲。班主任是这项崇高职业中的基石,官虽小,但责任重大。半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没有当过班主任的教师不是完整的教师,虽然其中有太多的辛酸苦辣,但我在学生身上注入的每一分情感,投入的每一次努力,都可以造就学生坚强的个性、渊博的知识、健全的人格、优秀的成就和业绩。这满园桃李绽放的馨香,将使我倍感光荣和自豪。
参考文献
[1]王怀彬.教师基本功.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6, (1) .
[2]香山教师招聘考试命题研究中心.教师教育理论基础.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 .
[3]苏东水.管理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4) .
[4]孙俊三.教育原理.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1, (1) .
[5]高广平.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 (2) .
呕心沥血 篇2
2、张教师一生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他的生命虽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夺去了,但他那永垂不朽的精神仍在鼓舞着我们。
3、他呕心沥血写了一个家庭悲欢离合的故事。
4、感激呕心沥血教育我培养我的教师。
5、回忆周总理为发展教育事业而呕心沥血的动人情景。将永远激励我们奋勇前进。
6、本书以南明永历朝廷的兴衰和覆灭为背景,写了一个身怀绝技的年轻人一心以反清复明为己任,为自我的梦想和民族的复兴历尽千难万险,呕心沥血,九死一生。
7、这是我为了参加华渊学府传说中极其变态的考核赛,呕心沥血专心钻研,才成功研制出来的,全称为多功能无限量出神入化神鬼莫测战斗夹克,简称神鬼夹克。
8、作为家长,我们为了自我的子女呕心沥血,创造条件,却又无以为报,这也永远不是一种牺牲,相反,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本能,一种职责。
9、然而,尽管朱元璋为了治国安民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他所盼望的梦想社会却总是未能出现,这使他产生了强烈的挫折感。
10、如果没有他呕心沥血地工作,就不会有此刻的成绩。
11、他日复一日呕心沥血地从事着音乐创作。
12、生日欢乐,敬爱的教师!花白的头发,记录了您艰辛岁月的漫长;脸上的皱纹,凝结的是您呕心沥血的劳动荣光。
13、教师没日没夜呕心沥血地加班工作,为的就只是教育好每一个学生。
14、九十二风雨树党魂,无数英烈铸国徽,呕心沥血为人民,鞠躬尽瘁谋发展,飞天梦想今时圆,和谐社会国繁荣,党的九十华诞同欢庆。一键送定制下发。
15、蒙田冥思苦想创作了启示人类的“随笔”,弗洛伊德倾尽心血写出了探索心灵奥秘的煌煌巨着,巴尔扎克夜以继日描绘了人间画卷,梵高饱蘸笔墨画出了含蓄多姿的向日葵,曹雪芹呕心沥血描绘出了大观园里的一梦红楼。
16、他深知组织培养的全部优点,试图将植物细胞组织培养技术推广到基层生产单位去,呕心沥血做了十年的努力。
17、你明白你都干了些什么吗?你明白这么多年我们的父亲为了和平呕心沥血吗?
18、教师们为了我们的学习而呕心沥血。
19、李教师呕心沥血地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国家栋梁。
20、这只由俄国一位著名儿童文学家呕心沥血创造的俄国熊,于年月日呈此刻公众面前。
21、它来自一个人呕心沥血的创造性努力。
22、摘要文章论述了作者年来呕心沥血从事传记文学采访写作及理论批评和研究的艰辛历程和酸甜苦辣,也总结了传记文学创作和研究的心得体会和经验教训。
23、光宇人呕心沥血,创立了光宇辉煌的基业,闯出了光宇崭新的天空。
24、朱总理呕心沥血,为人民的幸福奋斗了终生,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25、案牍劳形,呕心沥血!付出多少,又得到多少的顾王国偌大山河,却无我寸土,皆感王德!我才识兼备,德谋无缺。
26、异常的三钮扣设计。两位主脑为了创作呕心沥血互相撕杀的场面出现了!
27、我们举行宴会,我们抛弃家庭独自住在加拿大,我们埋首写作,尽管我们才气纵横,并且呕心沥血,抱著殷切的期望,但那些书仍无法改变世界。
28、正因如此,今日从事写作的男女青年已经忘记了人类内心的冲突。而这本身就能就好作品。因为这是唯一值得写值得呕心沥血地去写的题材。
29、陈教师为了教育事业呕心沥血,退休以后他仍然从事写作工作,利用余热为培育祖国的花朵做贡献。
30、教师呕心沥血,不辞辛苦的教我们,我们必须要尊敬自我的教师!
31、她母亲在给孩子设计服装时呕心沥血,充分发挥了华丽的倾向,用鲜红的天鹅绒为她裁剪了一件式样独特的束腰裙衫,还用金丝线在上头绣满新奇多采的花样。
32、教师每一天不辞辛苦呕心沥血的教我们知识教我们做人,难道能不让我肃然起敬吗?
33、钦差大人身负重任,夙兴夜寐,呕心沥血。
34、唐玄宗为求国内安宁,需要像姜太公那样披肝沥胆,呕心沥血,忠贞不二的勤勉事主的人才,便于开元十九年敕令天下诸州各建一所太公庙。
35、年来,春秋代谢,暑往寒来,老夫常晨兴夜寐,呕心沥血,兢兢讲授诗礼经艺,谆谆教诲为人处世。
36、她这个呕心沥血的作品,一出道果然一呜惊人。
37、他为化募事业呕心沥血,操劳一生
呕心沥血:只为让梦想腾飞 篇3
西安海棠学院由海棠国际集团创办的西安海棠学院,是一所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并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学历证书资格的普通高等院校。地处古都西安闻名全国的白鹿原大学城。学院构建以中医美容专业为龙头,医学健康保健类专业为特色,艺术类、管理类、工学类等并举的专业体系,下设医学院、艺术学院、管理学院和工学院,开设40余个专业在校学生1万余人。
特色专业成就海棠品牌优势
西安海棠学院围绕中医美容这个特色鲜明的专业,通过举办海棠学院、海棠连锁美容机构、海棠中医美容研究,生产海棠中医美容的产品,实现了互动一体化,走出了高等学校产、学、研结合的路子,形成了知名的“海棠教育”品牌。
海棠国际集团公司下面有研究所,有学院、工厂、公司、美容机构。海棠学院的保健品和化妆品销到加拿大、美国等,海棠美容连锁机构各地都有美容机构。采访中,记者看到现代化的中医美容实验室,使到海棠学院学习和参观的每一位学子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新建成的中药实训中心,保健品生产车间、化妆品生产车间、中医美容皮肤治疗室等。都是为在海棠学院学习的学员提供专业化的学习场所。在新建成的中药实训中心记者看到,各种现代化的实验设备一应俱全。在人体亚健康检测室,通过专业设备“人体成分分析仪”,马上就有一份人体成分分析报告出来,在这份报告上身体各部分的健康情况都会呈现在这张报告上;在化妆课上,老师在认真地给学生讲解化妆和着装的技巧,在什么样的场合化什么样的妆。穿什么样的衣服,还时不时地给学生现场做示范。
毕业生就业赢在起跑线上
就业情况的好坏是检验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试金石,海棠学院学生在入学时就与学院签定就业合同,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学生学习内容、就业方向、薪金待遇等学生及家长最为关切的问题。并且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性格、心理、血型等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三年中不间断的进行就业指导、跟踪与调整: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给学生进行就业心理分析,克服学生在就业和择业方面的误区和心理障碍;根据社会需求情况,安排教学内容,分类、分层次培养:坚持“双证”教育;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鼓励大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为学生零距离就业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创业带动就业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發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2007年海棠学院全面响应党中央的会议精神,制定了《西安海棠学院鼓励毕业生创业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三项措施:第一、在学生入学进行职业规划、选修意向行业的课程外,还要为学生提供双指导,双督导,双评定的“三双”服务;第二、为毕业生建立就业服务档案,对毕业生就业后的最低工资待遇做出明确规定。第三、学习优异并具有创意向的学生可提出创业申请。在此基础上,海棠学院还制定了具体的扶持政策。管理方面:学院在毕业生创业过程中将全程提供管理、培训及企业策划服务,需要使用海棠学院专利技术的,学生可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后可免费使用。资金方面:对于创业资金不足的毕业生,海棠学院将与学生合办公司,学院最高可掌握51%的股份,学生合伙投资占49%的股份,在分公司盈利之后,学生可以逐步回购海棠学院所掌握股份,直至成为全资法人。这就叫“扶上马,送一程”。
独树一帜成楷模
几年来海棠学院依靠产学研的独特优势,目前海棠学子实现创业成功的数以百计,而且他们在他们的创业阵地上一直在起着一种创业先锋的主导作用,关注母校,关注学弟学妹的发展,为学弟学妹们创造了千百个就业的机会和岗位。在这种风潮的逐行下,海棠学子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行为巍然成风,已经成为海棠学院创新模式的新亮点,被社会各界和全国媒体高度评价,而且成为媒体追逐和探究的一个民办教育现象。
呕心沥血 篇4
提到大地测量, 我们可能会感到很陌生, 它指的是精确测定地面上任意点的坐标、位置以及其时间变化, 并研究其变化机制的学科。这一学科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可以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起始数据;为地球科学的研究提供信息;同时还是发展空间技术和国防建设的重要保障。许厚泽院士既是一位在大地测量学的研究领域中求真务实, 磨砺奋进的学者, 又是一位深受学生敬仰和爱戴的导师, 他对学生谆谆教诲, 言传身教, 在学生眼里, 许厚泽院士是严师又是慈父, 在专业教学上一丝不苟, 而在生活上却处处对学生照顾有加, 给予了学生最无私的关爱。
专注科研, 成果累累
1934年5月, 许厚泽出生于安徽歙县, 195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测量系, 1962年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重力专业研究生毕业。
在上世纪60年代初, 许厚泽院士先后把提出的天文重力水准极园模版计算方法, 通过和国测一大队共同的试验和改进, 推广为国家测绘局使用, 列入《重力内业计算细则》中, 作为两种作业模块之一。随后, 为了解决中国山区地形及重力场变化复杂的问题, 提出天文水准代替天文重力水准以及空间异常的间接内插方法, 即现在广泛使用的移去恢复法, 并专门建立了我国鄂西北山区的高精度天文重力水准网进行实验。1962年, 许厚泽院士研究生毕业, 其论文题目为:山区天文重力水准的研究, 论文获得我国大地测量学家夏坚白、周江文等的高度评价。1963年他提出的推算截断系数方法, 弥补了国际重力权威莫洛金斯基对垂线偏差逼近公式的不足。随后的年代, 他从事了大量的军事和空间技术测绘保障的研究工作。1971年构建了我国第一个顾及重力资料的全球重力场模型。20世纪80年代初, 他研究了高空扰动重力赋值方法, 并和部队同志一起, 构建了我国1°×1°平均重力异常推估方案, 成功应用于国防试验中。作为技术负责人, 他还参与国家重力网“85”系统以及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监测网络”的建立。他发展了带界园约束条件的高逼近级高程异常和垂线偏差统一逼近方法及截断误差的估计, 这一成果在第17届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 (IUGG) 上报告后, 引起国际大地测量界很大反响。他还提出利用延拓到地球内规则球面的虚拟单层密度确定地球外部重力场的方法, 对瑞典皮耶哈默的理论作了拓展, 以上研究成果使他在198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 许厚泽院士曾经从事过八年地震监测工作, 并两次借调到北京国家地震分析预报中心工作。为了消除地震前兆观测中的潮汐影响, 他开始了固体潮及负荷形变研究, 在国内首先发展了简便的重力潮汐理论值算法。以后在他的领导下, 与比利时、英国、德国科学家一起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武昌重力潮汐基准, 建立了我国沿海及东西重力潮汐剖面, 研究了具有特色的褶积与球函数结合的海洋负荷解算方法, 特别是他所作的重力海潮改正精度的估计, 是国际上不多见的工作。他和他的学生一起, 发展了利用微扰动级数展开来解算地球潮汐运动方程的方法, 是国际上三种能够顾及地幔侧向不均匀性的地球潮汐形变理论之一。在固体潮研究中, 1997年他还和各国科学家一起, 倡议和制定了《国际超导重力仪观测的地球动力学研究计划》, 迄今已有全球近30台超导重力仪组成的台网正在国际大地测量学会的框架下实施这一计划。在此计划引领下, 测地所在超导重力观测研究地球液核近周日共振、地球固态内核平动振荡、以及检测大地震激发的地球自由振荡导致的谱峰分裂现象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 出版了《固体地球潮汐》专著。鉴于他的成就, 2013年, 许厚泽获得国际固体潮委员会颁发的“Paul Melchior”奖章, 是国际上第5位获此殊荣的学者。
创新求索, 与时俱进
20世纪90年代, 许厚泽院士担任了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 但仍关注着学科的发展, 他带领青年科研骨干以本学科特有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向地球内部物理与地球动力学研究领域交叉渗透, 并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 对地球科学中的一些重大基础科学问题, 如大陆动力学、地球内部物质结构和迁移规律、地球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和动力学机制等展开研究, 取得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在地壳运动研究方面, 组织开展了青藏南部地区GPS观测与研究, 首次开展了用重力方法检测青藏高原隆升的研究。同时, 积极组织和推动国际合作, 先后与日本、韩国开展了“中日利用超导和绝对重力仪在东亚地区实施高精度重力联测”以及“利用GPS技术研究东亚地区地壳运动”等多项国际合作项目, 并出任了日本东京大学KAGI项目的海外专家。在叶叔华院士的领导下积极参与和推动了国际大地测量协会组织的“亚太空间地球动力学研究计划”。此外, 他还在“九五”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中国地壳运动监测网络中, 负责和指导建立了中国大陆微伽级绝对重力基准网, 用绝对重力观测方法检测了青藏高原隆升以及发现云南丽江地震同震形变产生的重力变化, 出版了《青藏高原大地测量研究》专著。
在地球内部结构与物理研究方面, 针对利用大地测量观测研究内部动力学的若干问题, 如冰后均衡调整, 地表大地水准面与地幔密度的侧向不均匀性等开展研究。积极参与了“国际三维岩石圈结构研究计划”, 以此为开端, 与国际有关研究机构, 如意大利Trieste大学C.Braitenberg教授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开展了动力大地水准面、中国岩石圈密度、流变及强度等研究。
面对国际卫星测高技术的发展, 许厚泽院士在我国率先开展了卫星测高在中国近海海洋地球物理及海洋环境中的应用研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支持下, 利用多种卫星测高数据结合海洋资料, 确定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的大地水准面、海面地形及海洋重力场, 并在海平面变化趋势、El Nino与海平面变化、海底地形反演与新构造的发现等多个研究方向上取得了重要结果。
进入21世纪, 许厚泽院士虽年事已高, 但他始终站在学科发展的最前沿, 仍然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己任。在学科建设方面, 在他的领导和推动下, 测地所建成了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他及时抓住国际重力卫星这一国际前沿, 对发展我国重力卫星的重力反演理论、方法、关键技术和科学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 并通过顶层设计和需求论证, 提出我国应尽早实施下一代自主重力卫星计划的建议。近年来, 他又和罗俊院士一起积极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精密重力测量综合研究设施的建设;在测地所开展海洋重力仪、绝对重力仪的研制;积极参与推动国家北斗二代导航系统的实施和建立;组织和指导开展重力辅助导航方法研究, 以及地面动态矢量重力测量方法研究;许厚泽院士还积极倡导大地测量与地震学的交叉, 推动“地震大地测量”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的发展。
成绩卓著, 桃李天下
半个多世纪以来, 许厚泽院士开展了大量具有探索性、开拓性、创新性的工作, 成果丰硕,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 合著专著4部, 获“国际固体地球潮汐委员会Paul Melchior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国际、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他于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院士) 。1983年至1997年被选为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1979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曾任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国际大地测量协会执委、国际地潮委员会主席。现任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并兼任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科技委委员、中国地震局科技委委员, 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精密重力测量基础设施”顾问、“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科学委员会委员以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等特聘、兼职教授等职。
许厚泽院士还在培养年青人才方面硕果累累, 培养了博士及硕士研究生近40名。他们吸收和继承了许院士的优良传统和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与此同时, 许院士也因有这么一批优秀科技人才感到欣慰和骄傲!他非常注重倡导和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 敢于超越, 敢于开辟新的领域, 他培养的学生, 大部分已成为我国大地测量领域的中坚骨干, 包括中科院院士、大学校长、军队将军等。
呕心沥血育英才 篇5
李志强 伊滨职教中心
古人云:“古以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此人生三不朽,故不朽也。”张丽莉老师虽然年轻,但是她不顾个人安危,挺身一步,勇救学生的壮举,足称典范,德配师表;她的先进事迹,广为传颂,令人敬佩;她的名言警句,名垂青史。我的身边有许多张丽丽式的人民教师。他们作为人民教师,做了许多平凡的事,但每件事都是不平凡的,他们有高尚的师德,他们有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精神;他们能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他们能脚踏实地,潜心钻研,改革创新,用自己的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托起一片职业教育的蓝天。
一、刻苦钻研,磨利剑;勤奋创新,育英才
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是著名的普通高中和普通高中挑拣后的差生,难管难教,这是职业学校的特点。如何把学习有障碍的学生转变为拥有一技之长的英才,这是摆在职业学校教师面前的一个大难题。经过多年的观察和实践,李强老师摸索出了一套办法。首先,教师要关爱学生,和学生建立亲密无间的感情。李强老师常常利用课余或晚上的时间主动找学生谈心,交朋友沟通心灵,了解学生的心理,对症下药,激发兴趣;常常牺牲节假日,免费给学生补课,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帮助家里有困难的学生。学生李伟强家里有困难,本人有有残疾。李强老师了解情况后,对李伟强说:“生活有困难,不要怕。老师会帮助你。”自己每月拿出100元帮助李伟强解决生活困难。如今,李伟强已经是毕业班的一名学生,正准备参加高考升学考试。张福涛是李强老师班里的一名学生,一天深夜张福涛突然发高烧,说胡话,同宿舍的学生给李强老师打电话,李强老师从梦中惊醒,急忙赶到宿舍,问明了情况,连夜骑着自己的摩托车,将张福涛送到医院,挂急诊,找大夫,办理住院手续,输液当陪护,同去的学生说:“李老师!您回去吧。这里让我们陪护吧,明天您还得上课呢。”李强老师说:“没事!等张福涛的高烧退一些,我再回去。”就这样,李强老师和学生一直坚持到天明,张福涛的家长赶到医院,才回学校。张福涛的家长说:“李老师真是好老师啊!孩子交给您我放心!”李强老师说:“没什么,这是我应该做的,换了别人也会这样做的,这时老师的本职工作。”后来,张福涛当兵,经常给李老师写信,打电话,汇报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李老师总是及时的回信,勉励他积极进取,干出成绩。张福涛现在当了连职干部,正梦想着当将军,把李老师当成终身的良师益友。李强老师在课堂上经常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学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其次、刻苦钻研,磨利剑;勤奋创新,育英才。李强老师积极参加学校和教育局组织的“五个一”活动,2000年被评为“五个一”活动先进个人。他平时喜欢看一些语文教育理论专著和《河南教育》刊登的有关语文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2009年5月参加了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新教材”培训班,了解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新教材编排的意图和培养目标,看清楚了今后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趋势。他积极参加学校和教育局组织的语文优质课赛讲活动,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及时充电,学习新知识,用新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不断进步。2002年他辅导学生参加偃师市第二届“巍巍杯”中学生情景作文大赛,获得辅导一等奖;2004年他因教育教学工作成绩突出,被偃师市教育局评为“高中教育教学”优秀教师;2006年他讲的《失街亭》一课获得偃师市优质课比赛二等奖;2008年他讲的《荷花淀》一课获得洛阳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2008年他的论文《浅谈语文教学学法指导》被评为洛阳市一等奖,并发表在《河南教育》2009年7期上;《捕捉时机巧妙激发》发表在《河南教育》2009年9期上。他的《希望之村的趣闻》获得偃师市“西亳文化艺术节”征文二等奖。2010年6月他辅导我校学生李伟强参加了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中职生“助学政策助我成长”征文活动,获得省级一等奖,11月获得国家级二等奖。这正是李强老师师德高尚的魅力所在,人格美所在。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用文化苏造学生的灵魂。李强老师利用早自习的时间,组织学生背诵古诗文,定期举行“古诗文朗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开辟“精英擂台赛”,鼓励学生勤奋练兵,掌握真本领;定期举行“作文竞赛”和“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李强老师的学生很懂礼貌,学风和班风都很好。“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李强老师之所以有这样高尚的师德,是因为他特别重视教师自身形象,特别重视 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他深刻的认识到高尚的师德是教师最伟大的人格力量的体现,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以德立身。俗话说:“教育是一件良心活”一句话说出了师德的重要性。师德高尚的人会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师德高尚的人会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理念,在教育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传授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受益匪浅;师德高尚的人会时时处处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向春蚕一样牺牲自己,温暖别人,无怨无悔。李强老师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就应该向张丽莉老师那样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斗志,全身心的投入教育教学之中,在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教育实践中,铸就高尚的师德。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二、关爱学生,无私奉献。
段建红老师参加工作以来,用他全部的热情和勤奋铺设了无悔的从教之路。“只有有爱心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作为的学生。”段建红老师时时刻刻用心诠释“师爱”这两个字的真谛,用自己真挚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段建红老师爱笑,他的微笑总能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学生韩静盘不喜欢学习语文,段建红就特意在课堂上让他朗读课文,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微笑着夸他“声音有磁性,很好听。”一段时间之后,韩静盘的语文学习成绩明显提高。段建红有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课堂上,他的一双大眼睛从不放过每一个学生,在他的注视下,全班同学都有一种被关注的感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当不好的老师”段建红老师经常这么说。
在一个个细节之中,段建红老师从一点一滴关心着“家”里的每一个孩子。体育中考时下起了雨,他把自己的伞给了学生;冬天,有的学生不吃早饭,她就自己掏钱买来一箱桃酥放在班级后面;为了让学生多上一会自习,他亲自动手,把班里的卫生整理的干干净净。段建红老师尽职尽责、兢兢业业。把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放在心上,一视同仁,让每个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份情感、一份无私、一份热爱;他自觉的关爱学生,默默无闻的奉献自己的一切,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自己的教书育人的本领。
三、历尽千难万险去招生,瘸子里头也要跳出将军来
职业学校招生难,难在社会的偏见,家长的歧视,学生的轻视,不像普通高中那样学生争着到学校来,职业学校的老师得到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家里,登门招生,求学生来。徐玉普老师常常牺牲了暑假休息时间,冒着40度左右的酷暑或者顶着倾盆大雨,骑着自己的摩托车到学生家里做学生的工作,做家长的工作。等做通了学生家长的工作,隔了一天,学生家长变卦了,工作白做了,还得继续做下一个学生家长的工作。就这样历尽千难万险,终于找来了学生,暑假结束了。从2000年以来徐玉普老师找了将近40名学生,既要招来学生,又要留住学生;学生到校后,徐老师每天都要去关心自己招来的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直到学生毕业。瘸子里头也要挑出将军来,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名拥有一己之长的人才,这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责任;徐玉普老师正是怀着这种信念,先后在自己家乡招到学生李艳辉周芳芳等,李艳辉周芳芳参加我校的对口升学高考,上了大学,找到了一份好工作,最后把自己的父母都带到了城里;他常说:“每当我回到家乡,村里人都很尊敬我,高看我夸我们学校好,争着把学生送到我们学校,我很高兴,不再为招生发愁了。作为语文教师,徐玉普老师十分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他对学生完成的每一篇作文,都认真批改,写出大量有针对性的批语。徐玉普老师的家距离学校较远,但每天早晨他都早早出现在学校,和学生一起上早自习。从徐玉普老师身上,我们看到了他热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并且享受其中的快乐,从中找到乐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之者,才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完成一件事情,不断创新。从徐玉普老师的身上,我们还看到了他乐业、敬业的精神,他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充满了热爱、珍惜、敬重,不惜忘我地为之付出奉献,自觉地在本职岗位上勤奋工作,兢兢业业地创造一流的业绩。
四、热爱生活,播撒爱心
白鹏飞老师常说:“无论是亲情、友情、师生情,每一份爱,都需要我们用无私的付出去维系,以真诚的沟通去经营,只要我们用心去关爱每个人,我们的世界就永远充满阳光。”在丈夫眼里,白鹏飞老师是个好妻子,只要她不忙,总是做好饭菜等待丈夫的归来;在父母眼里,白鹏飞老师是一个好女儿、好儿媳,每当父母生日或重大节日,他们都能收到白鹏飞老师精心准备的礼物;白鹏飞老师爱她的同事,并努力用真诚的友情感染着这个有着共同追求的团结集体。老师们下课了,总能能接到白鹏飞老师递到手中的一杯热水„„在与学生日常相处的过程中,白鹏飞老师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懂得爱。只要班级的孩子生病住院,白鹏飞老师都要到医院去看望,并在下班后抽出时间照料。她还会组织同学集体去医院探望,每个同学只需送上一个水果,上面贴上同学的祝福语和心里话。用她的话说:“虽然只是一个水果,但情义无价,它是一份同学的真情,一份真诚的关怀,我要用这样的方式,让每一名学生都懂得关心身边的朋友,关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让真爱渗透到每个孩子的心灵。”白鹏飞老师的话语,字字情深,句句意重。白鹏飞老师热爱生活,播撒爱心,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无怨无悔,高质量的做好本职工作;她爱学生,爱身边的亲人朋友。
荀子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老师无疑必须具备圣人之心;对学生的爱,关爱学生、无私奉献,不惧困难,瘸子里头挑将军的勇气;刻苦钻,研磨利剑;呕心沥血,育英才;热爱生活、播撒爱心;这些构成最美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人格美的具体表现,也是高尚师德的具体表现。
师德征文
呕心沥血育英才
李志强
为中巴友谊呕心沥血的桑托斯先生 篇6
我家有两盆巴西木,是我最珍爱的“女儿”。我对她们悉心照料,倾情浇灌,长得葱绿秀雅。见到的人无不夸奖喜爱。在上个世纪70年代,巴西木还没有像现在那样在我国普及,尤其在北方,她是比较稀贵的欣赏花卉。何况我的巴西木是地道的正宗来源,因为,那是我的巴西好友桑托斯不远万里从巴西特地捎来的。他那时就预言:巴中友谊将会像巴西木一样葱翠常绿!
桑托斯1934年生于巴西累西腓市,1959年毕业于里约联邦大学国家法学院。1959年至1966年任里约旁格尔蓬集团律师。自他担任律师起,便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且任凭风浪起,义无反顾地为发展和维护中巴友谊辛勤工作。至今虽已届七十高龄,热情依然有增无减!
事情要从1963年讲起。那年我国派遣了一个展览团前往巴西,参加里约尼特罗伊市国际博览会。那时新中国和巴西还没有外交关系,巴西人民对中国的了解还很少,更不用说当地充斥着西方反华势力对中国千方百计的恶意诋毁。但桑托斯是一位有进步思想和正义感的青年,他说,虽然那时对中国发生的历史巨变了解还不多,但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抱有一种钦佩的心情。因此,他很高兴结识来自中国的第一个代表团,并毅然接受邀请,成为中国代表团聘用的第一位巴西律师,帮助人地生疏的中国代表团成功地筹备展览。
就在这个时期前后,中巴关系出现了一些良好的势头。1961年,巴西副总统古拉特应董必武副主席的邀请访问中国。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拉丁美洲国家中访问中国的第一位国家领导人。1962年,古拉特继任总统,巴西和中国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推动。就在这个时候,我国新华社派出常驻记者王唯真,在里约热内卢建立了新华分社。1963年6月,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派出了驻巴西代表处。两国之间的学生、教育、建筑师、律师和文化等各种代表团相互来访。在中巴这些初期的友好往来活动中,我们都看到了桑托斯忙碌的身影。他时而帮助接待安排,时而提供法律咨询,为我国派出人员或代表团在巴西的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帮助。但是,20世纪中期的拉丁美洲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依然深受“山姆大叔”的控制。在当时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严重对立的冷战格局中,美国把中国看作是必须加以封锁和遏制的敌对国家。中国和巴西及其他拉美国家关系的发展自然也受到这一形势的影响。果然,风云骤变,中巴关系史上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九人冤案。
1964年3月31日,里约热内卢街头突然响起了密集的枪声。亲美的巴西“猩猩派”军人集团在美国的策划下,指责古拉特总统企图在巴西“推行共产主义革命”,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古拉特政府。4月3日凌晨,巴西军警在深沉的夜色中包围了新华分社的公寓,抓走了新华社记者王唯真和其他三名工作人员。与此同时,住在另一处的贸促会副代表王耀庭等五人也遭逮捕。消息传开,举世震惊。中国政府立即展开了营救行动,并委托巴西著名大律师平托为他们辩护。当时年仅30岁的桑托斯担任了平托律师的助手和重要证人,直接参与了营救我被关押的九位同志的工作。
桑托斯曾强抑愤慨向我叙述这段往事。他说,他和72岁高龄的平托律师一起,在法庭上以大量无可辩驳的材料和事实证明,九名中国人员是在巴西政府的同意下,以合法手续进入并驻留巴西工作的;他们在巴西从事的新闻报道、贸易和筹备经济展览会的活动,正当合法,光明磊落;当局把新华分社介绍中国古代文明时散发的古代火箭图片说成是“中国人员在研究新式火箭”,“要毁灭巴西”,把中国人员在当地书店购买的巴西地图作为策划在巴西“开展游击战争的证据”,以此指控中国人员犯有“间谍活动”和“颠覆活动”罪,简直是不择手段的荒唐,根本站不住脚。这义正词严的一席话,把检察官批驳得哑口无言。桑托斯说,最后,巴西当局既找不到什么罪证,又面临全世界越来越强烈的抗议声浪,处境十分被动。在这样的情况下,遂于1965年4月17日,以莫须有的罪名宣布将中国人员“驱逐出境”。桑托斯和平托律师立即发表声明,表示拒绝接受当局对九名中国人的无端指责,并强烈抗议所谓的“驱逐出境”,因为,“他们是清白无辜的” 。
桑托斯随即前往监狱慰问,并帮助和陪同受铁窗牢笼之苦一年多的九位同志离开巴西回国。在机场送别时,桑托斯和九位同志一一握手、拥抱,他不断地说:“我们一定会再见面的!”
九人冤案在桑托斯心头留下了深深的伤痛。但他并不因此退却。相反,更坚定了他为中巴友谊耕耘的决心。是的,“我们一定会再见面的!”这就是已经深深植根于桑托斯内心深处的信念。
1974年8月,中国和巴西建交,两国之间的关系从此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不用说,桑托斯的心情有多高兴。他说,“终于拨开云雾见到了蓝天!巴中友好的天地将更加广阔、美好。让我们加油干吧!”事实也果真如此。当我国驻巴西大使馆筹建小组刚抵达巴西不久,桑托斯便与他们聚会。桑托斯劈头第一句话就是:“九年前我说‘我们一定会再见面的!’时候,许多人将信将疑。今天终于得到了印证!这就是你们中国人说的‘有志者,事竟成’。”接着,他便为建馆小组选择馆址、购置地皮,前后奔忙,直到最后,作为中国政府的委托律师,在建设中国驻巴西大使馆的合同上签字,为我国顺利建馆铺平了道路。之后,他又为巴西和中国大城市之间的友好交往牵线搭桥,促成了北京市与里约市、天津与里约州结成友好城市;他还与别人合伙,在中国建立了第一家拉美私人企业,赢得了拉美在中国寻找商机的“带头羊”的美名。
1985年12月,我作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代表团的成员访问巴西。出发前桑托斯打来电报,说他已为代表团的访问做好了精心的接待准备。里约人常自豪地说,访问巴西而不到里约,等于没有到过巴西。的确,里约的风景是迷人的,但,更令人难忘的是桑托斯等里约朋友炽热的友情。
到里约的那天,桑托斯正发着烧。他吃完药就前往机场迎接我们。这次我们去,正赶上临近圣诞节。我们为访问不合时宜表示歉意。谁知桑托斯却大笑起来。他说:“出国访问能同当地人一起欢庆那里的节日是一大乐事。下次您们应该在狂欢节时再来里约。我就在考虑,去中国那么多次,以后要在春节时访问中国,同您们一起放鞭炮、吃饺子、逛庙会,那才有意思呢!”
在我们代表团离开不久,桑托斯就联合一批热心巴中友谊的朋友,着手筹组巴中友好协会。1986年6月,他又一次访问中国时,给我们带来一个喜讯:巴中友协已正式登记注册,并组成了一个五人领导委员会,他担任主席。有了团体的力量,他的友好活动更加多姿多彩,如举行中国电影周、文化图片展览,接待访巴的中国团组等,特别是中国领导人访巴时,他组织了大规模的欢迎活动。在当时很有创意的一项交流是他推荐了中国第一批青少年到巴西接受足球培训。此外,他还促成了巴西国会、政府官员和企业界的重要代表团访问中国。总之,人们在谈及中巴友好交往时,都会提到桑托斯的名字。
在我访问巴西时还有一段插曲。因为那时巴西电视剧《女奴》在中国放映后深受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因此,我们要求桑托斯安排与《女奴》中伊佐拉的扮演者露塞莉亚·桑托斯会面。不巧的是露塞莉亚有紧急拍片任务而未能晤面细谈我们对她出色表演的感受。1986年4月,露塞莉亚到中国访问受到热烈的欢迎。桑托斯后来告诉我们,露塞莉亚在中国的“大众电视金鹰奖”中成为第一位获奖的外国影星在巴西传为美谈。我说,露塞莉亚在中国电视观众中享有很高的评价,她的获奖是中巴人民文化交往史上值得庆贺的一件事。
2003年11月22日,中拉友协代表团访问巴西,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拉友协会长成思危向桑托斯授予“中拉友谊奖章”和证书。正如中拉友协秘书长王宏强在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这位现在担任巴西中国文化贸易中心主席的老朋友,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多年来致力于巴中友好事业,为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促进中巴两国关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因此,他荣获“中拉友谊奖章”当之无愧。桑托斯在仪式上致答词,他把答词用电子邮件发给了我,让我分享他获奖的喜悦。这可是一篇精彩的演说。桑托斯说:“人们用十个手指学习弹奏钢琴,可我们含辛茹苦地用了十五个手指,四十年来终于演奏了一曲又一曲和平与友爱的乐章。我们之间的相识要追溯到1963年,那时我结识了来自中国、具有过人胆识的王耀庭先生和在巴中之间起到沟通作用的九颗红心之一的张宝生先生。1964年发生了可悲的九人事件,他们不得不离开巴西。但是,由于中国朋友和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学习《为人民服务》中倡导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我们学习《愚公移山》那种顽强拼搏的榜样,终于打开坚冰,迎来了巴中关系春天的曙光。《愚公移山》告诉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不管有多少高山阻隔,只要我们坚忍不拔地努力,一定能把重重大山移走。因为,我死了后有儿子,儿子死了后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我崇敬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是他们把中国从贫穷落后改变成今天的繁荣强大。现在,巴中友谊和经贸合作乘风破浪,发展迅猛。我深信,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世界上两个疆域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两国人民所缔造的友谊大厦将永远屹立在地球上。”
桑托斯的这番话说得何等好啊!这是一位为中巴友谊付出了毕生精力的友人的肺腑之言。我深信,他将一如既往地同其他巴西朋友一道,在中巴友好史上写下更辉煌的篇章。
呕心沥血 篇7
中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不少汉字,开始比较系统地读整本的书。他们读绘本,可以选择文字比较多,文笔优美,结构简洁的,比如《犟龟》《石头汤》等。怎样指导小学四年级的孩子阅读这样的绘本,让美好的形象一步一步走进孩子的心灵,实现心灵的唤醒与交会呢?
一、读懂文字,及文字中塑造的形象之美
1.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感悟书中的形象之美
绘本是用图文来讲故事,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从整体上把握故事的主要脉络,即“写什么”,是可以做到的,但要给他们时间。
《犟龟》文字文本就有4000多字,我给了孩子们一周的阅读时间,并做了一些阅读笔记。在阅读交流课上,让他们用一两句概括一下故事内容,总结出乌龟陶陶的主要特点———“犟”。接下来用一个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这真是一只“犟龟”,你认为乌龟陶陶犟错了么?
学生浏览故事,从故事情节中去寻答案找证据,发现陶陶做出这个决定并不是头脑发热而是三思而后行,不是盲目上路而是有计划有准备,不是蛮干而是知错能改,理解这个“犟”,不是固执倔强,不是不服劝导,而是执着,是认准目标、坚持不懈,他犟出了自己人生的精彩。在这个阅读和讨论过程中乌龟这个美好的形象借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在孩子们的心里变得具象而立体起来!
2.巧妙引导,从字里行间去感受形象塑造之巧
绘本讲了个故事,故事离不开精彩的形象,在读故事时,还要引导学生去领会作者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即“怎样写”。
《犟龟》这个故事通过对主要人物的塑造有代表性的动作———“越过种种障碍,穿过树林和沙地,日夜不停地赶路”,标志性的语言———“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以复唱的形式反复出现,将他的“犟”生动地表现出来。而作品对次要人物的描写,也是独具匠心的。比如:壁虎在乌龟刚靠近他时,是“眯缝着一只眼睛,迷迷糊糊地说”,当乌龟告诉他,自己是要去参加二十八世狮王的婚礼时,他才“吃惊地睁开另一只眼睛,居高临下地对打量着乌龟”,他的傲慢也显露无遗。不管是蜗牛的稀里糊涂,还是乌鸦那几次交换的“意味深长”的目光等等,都使作品呈现出米切尔·恩德作品素有的幽默风趣,也看出作者精细如刀的描写手法。
这些可以用表格来引导学生去阅读去发现。
二、图文曲等结合,体会人物形象的艺术之美
绘本是一种特别的读物,其中的每一幅画,一首曲子,甚至一个看起来不经意的细节,往往包含着作者独具的匠心。在引导学生读绘本,细致观察,用心揣摩,体会各种艺术方式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的独特之美,有助于学生感受书中的形象特点,又能够提升艺术修养。
单就绘本《犟龟》而言,米切尔·恩德的作品文本就是一个完整而完美的故事,塑造了以犟龟为中心的一系列让人难忘的形象,意志坚定的犟龟激励了多少追梦的人。而画家曼弗雷德·施吕特画的图和作曲家威尔弗里德·希勒谱写十几支曲子为这个故事添了许多浪漫的氛围,使整个绘本仿佛是一个歌剧表演的舞台,故事对白、故事背景、背景音乐和主题乐曲,相互交融,唯美而意蕴深远。可以说这本绘本的每一个文字,每一笔线条,每一个音符都蕴含了创作者对这只犟龟陶陶深深的喜爱之情。
1.从精美图画中,体会追梦过程之美
绘本的图画是绘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认真看图,总会有许多惊人的发现。杨茂秀说过:“绘本像是大地,图是大地上的风景,而文是大地上的路。图或风景,会拉你,拉住你,仿佛不断轻声提醒你:‘慢慢走,好好欣赏,不要急。’”
绘本《犟龟》中的图,不会影响你阅读这个故事,但看明白了,你就会知道,画家为什么会呕心沥血地画这些精美的图画。书中每幅图的色彩都不一样,碧绿的草地上黄艳艳的野花,蜘蛛结在灰绿色树枝间的白色大网,金灿灿的沙漠里精美的沙雕,黄昏与黑夜的城堡呈现不同的神秘,路过的火车小站旁凝神看报纸的陶陶……把小乌龟追梦路上的风景画得如此美丽,似乎画家也想告诉我们,对梦想来说,最美的是向她追赶而去的过程,每一个驿站,都有它独特的美丽,我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千万不要遗漏了它们,不要对它们视而不见。
所以,给学生一周的自我阅读时间,就是给他们去“慢慢看”的机会,让他们每天对着这本书都有不同的发现,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把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就会达成心灵的共识。交流课后,还可以给学生时间,继续翻阅,继续发现,把这种交流所得进一步地在阅读中深化。
2.从音乐音符中,去会坚定前行之美
绘本有音乐的不多,《犟龟》却有许多精彩的乐曲,可不能浪费作曲家的一番心血。全书中十几首乐曲,主要是为乌龟陶陶谱写的,也有为其他角色定制的,这为我们通过对比从而有所发现提供了音乐文本。在学生自主阅读阶段,布置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乐器来演绎这些乐曲,还让音乐老师用钢琴弹奏这些曲子并做了录音。
在课堂上,我们主要欣赏了关于犟龟的几段音乐,这些音乐,每段之间变化不大,听起来,就是乌龟慢慢前进的步伐而已。我特意先问班上的学音乐的孩子,问她听了这段音乐,觉得美么。结果,她听了两遍,又思考了好一会儿,给出的评价是“单调,并不美”。我做了一下现场调查,有七八个孩子同意她的意见,但还有五十几个孩子却有另外的想法,其中有不少孩子认为,这音符虽然单调,却能够让人听出小乌龟坚定不移向前迈步的模样。我引导他们引申想象,多少人在追求自己的理想的过程中重复着一件看起来枯燥无味的事,但就像小乌龟一样,这一小步一小步,就是向着理想前进的脚步,追寻梦想的脚步虽然单调却是最美的!
接下来,在欣赏最后的主题音乐《乌龟—布吉》时,不少孩子就模仿乌龟爬行的样子,一步一步,虽然慢但不断向前,他们的样子也是很可爱的哦。
3.用诗性的表达,揭示包涵意蕴之美
好的绘本都会有好的意蕴,在阅读的过程中释放它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米切尔·恩德的作品,如同一只飞翔在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心路”上的大鸟,理性思考是鸟的脑袋,紧张的情节是它的筋肉,幽默风趣是它的骨骼,奇思妙想是它的双翼。”《犟龟》尤其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它引导我们去发现,在丰满的理想与骨感的现实之间,寻找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契合。这个意蕴是深刻的。
我设计了两个问题、一个师生同创来引导学生用诗性的表达,揭示其中的深刻意蕴。
第一个问题:看看最后这幅图,你发现了他的小车上装了一个鼓囊囊的袋子了么,现在这袋子里装了什么?鼓励他们大胆想象,除了狮王答谢他的礼物外,小车上有一路的日出日落,一路的花谢花开,有克服困难的决心,有战胜挫折的信心,有坚持梦想的恒心,有画家送他的美丽风光,有作曲家送的美妙音乐,还有还有,我们班小朋友送的多多的赞赏和满满的祝福!所以就算前方没有二十九世狮王的婚礼,我们的陶陶也会满载而归的!
第二个问题:当小乌龟陶陶再次坐在他家门前的大树下,他还是原来的陶陶么?有了哪些变化?有了第一个问题的铺垫,孩子们的答案更是五花八门,但都可以听出孩子们对陶陶的喜爱与敬佩来。
一个师生同创:
“老师也想送陶陶一样东西,你们猜是什么?哈哈,是一首诗,不过这首诗要由我们一起完成,好吗?
我怀着梦想上路
不怕腿短路长,
不惧大风长吹
……
只要风雨兼程
只要……
怀着梦想一路向前不停歇,
必然收获一路风景一路歌!”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但有思考,还有语言的发展,理性的思考加上诗性的表达,才能实现整体素养的提升。
三、多方拓展,感受绘本意象之美
在阅读有了这么多的发现与收获,对绘本的阅读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但阅读不能止于书本,阅读的更大意义在于发现更好的自己。当我们在阅读中受到启发,从而去追求未来更好的自己,这才是真正的阅读。
绘本阅读也可以延伸,特别是这本作品,犟龟已经成了一个美丽的意象,是追寻梦想,坚持不懈的象征了。我们的阅读还可以继续,我引入“沙画《犟龟》”,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看沙画,回顾一下这个美丽的故事,梳理一下自己的收获,把今天的阅读和未来的自己链接起来。
优美的沙画作品,带给了学生更直观的视觉享受,甚至还有心灵的震撼,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多方面地刺激学生的内心,学生对犟龟的理解更深刻了。“每个人的心里一定要有一只犟龟,它能够克服软弱,不怕挫折,陪伴我们一路向前。当这一只犟龟从这本书爬到你的心里,这本书的阅读就真正有了意义!这是老师的梦想。你们说,老师的梦想会实现么?会的,它已经上路,正向你们的内心爬去呢!”当孩子们的交流在我的总结中画上了一个暂时的句号时,这只小犟龟已经慢慢地爬向孩子的心里了。
呕心沥血 篇8
1980年代,韩汝芬老师从徐州市泉山区建国西路小学退休,原本可以安享晚年,却因孙子的弱智而继续从事教育事业,而且是一项弱智儿童的康复工程!
1979年,大儿媳生了个儿子,本该是欢喜的事,不幸的是因为难产,这个孙子生出来就是智障儿。1986年,孩子7岁了,到了要上学的年龄,儿子儿媳带着孩子去报名,学校却不肯收留。无可奈何,家人将希望寄托在徐州当时唯一办有培智班的一所小学。学费需要3000元人民币,家中东拼西凑好不容易凑齐了3000元,但当学校得知孩子的智商只有39,时有癫痫发作时,严辞拒绝。孩子妈妈仍然不死心,一再恳求学校负责人。可得到的答复依然如故!在回家的路上,儿子儿媳耳中始终回荡着这位负责人的一句话:智商60以下的孩子,完全没有教育作用了。
“我可怎么活啊!”儿媳回到家一进门就放声大哭。韩汝芬一时找不到安慰她的话,儿媳把主任的话学了一遍,韩汝芬说道:“你们不要愁,既然这样我来教吧!”她深信自己当了一辈子小学老师有能力培养好孙子,于是在家里摆了一张课桌,让小孙子坐在对面位子上,开始上课。小孙子却和她胡闹,她说什么,小孙子也跟着说什么,还把买来的书本都撕坏了。暑假两个月过去,她只教会小孙子a、o、e三个字母和4首儿歌。看着依然长不大的孙子,她的心情十分沉重。一个同事来家作客,韩汝芬说起了孙子难教的问题。同事关心地说“弱智儿童教育是一门科学,有它的规律性。现在世界上很多医学家都在研究,中科院的茅于燕教授有所突破,你不妨到她那里去学习。”
为了孙子,54岁的韩汝芬报名参加了中科院函授大学,学习儿童教育心理学课程,尔后又到北京心理研究所参加学习。她见到了茅于燕教授,向她请教弱智儿童教育的具体方法。至此,她认识到弱智儿童的成长绝对不是立竿见影的事,办这种学校更是劳神费力且很难奏效。接着,韩汝芬又自费学习了智商测查。学有所成的韩汝芬,下决心要创办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建立全省首家民办培智学校
私人创办弱智学校,全省尚无先例。韩汝芬凭着多年的业务关系,挑选有特长且具有爱心的同仁加盟,邀请了62岁的文化教师赵苞德、55岁的卫生教师王英文,三个都已退休的“老妇”,共同开辟一条前所未有的荆棘之路。然后租了一间15平方米的房子,向她离职的建国西路小学借来了桌子、板凳和一个小黑板,其它生活用品皆从家中拿。为解决生源,她去徐州儿童医院,了解到徐州约有40多个弱智孩子,便拿着医院得来的材料,孤身敲开那些人家的门。但没有人表示欢迎。年龄小的弱智孩子,其父母都不愿承认自己的孩子是弱智;年龄较大的弱智孩子,家长不认识孩子的弱智问题。有的父母倒是愿意试试,但一听说是刚创办的私人学校,条件又简陋,反而不愿意让孩子来了。最后,她只动员了4位大一些的孩子入学。韩汝芬只好到市民政局寻求帮助。一位姓朱的局长深为感动,全力支持她个人创办弱智学校,并承诺每年想办法支助她一到两千元钱。
1989年4月1日,“徐州市彭城训练辅读班”正式开学,连韩汝芬的孙子在内,一共有5个学生,最小年龄的7岁,最大的10岁。当时的学费每人每月50元,5个学生每月共收250元,老师月工资80元,剩下的办公、水电、报纸杂志在内的40元入不敷出。韩汝芬不拿一分钱工资,老伴和子女们也全力支持她的工作,都是学校的义务勤杂工。
第一个冬天来临,教室里很冷。为了取暖,韩汝芬拿来了家里的炉子,并让学生每人从家中带两块煤饼来。不够的由她自己负担。没有木柴引火,她带领同学上云龙山拾树枝。学校的厕所堵塞,她卷起袖管亲自疏通。为防止山洪冲进学校的伙房,她用手和水泥垒起小堰,手被水泥烧掉一层皮。回到家老伴问她手是怎么搞的,她怕老伴担心,就说:“是起了鹅掌风!”还有人说闲话,说不该办这所出力不讨好的学校。但挫折再多,压力再大,都没有动摇过她执着弱智教育的火热的心。
弱智教学研究实践卓有成效
弱智不同于聋哑或身体残疾,由于智商低,记忆力差,教一个动作不是十遍、二十遍,而往往是一两个月。教最简单的“一”字也得教几百遍、上千遍。特殊教育需要特殊的爱,面对这些“超低智商”儿童,韩汝芬从教学方法上进行了重大改革,制定了“教育、教学、治疗、训练”相结合的辅教方案。同时,还聘请专家运用贴耳疗法、口服中药、穴位按摩等训练来改善弱智儿童脑力与体能。
经过科学教辅训练,那些入学时走路打晃,说话不清,半个月学不会一个“一”字的孩子,竟然一个字、一个字读完了义务教育课程,基本上能读书看报,有的能用两种方法查字典,还能写简单的作文,五六年级的学生甚至能看小说。一个叫高峰的孩子,刚入校时患有脑积水后遗症,她奶奶对韩老师说:“我家孙子残废了,不中用了,如有一线希望你就教教试试吧。”那时,高峰双眼呆滞,口齿不清,一走路就摔倒,还经常有出鼻血的毛病。经过十多年的精心教育、治疗,现在他已能写800多字的文章,会算小学五六年级的数学题,还能独立阅读《三国演义》《水浒》等名著。他不仅治好了鼻出血,练好了走路,而且身高长到1.74米,智商由42上升到78,现在已经参加工作,做到了自食其力。他的家人感到由衷的高兴。在参加中央电视台的专访节目中,高峰的妈妈担心智障孩子不容易分配工作,想隐瞒他的智商,他自己却提出:“我的智商属于正常,这是老师辛苦培养的结果,我们不能隐瞒老师的功绩。”
从1998年至今陆续参加工作的已有76人,这些孩子不仅做到了自食其力,还可以帮家庭分担经济负担,孝敬父母。胡波等学生领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就买了糖果送到学校感谢老师和同学;第二个月胡波领到工资给妈妈买了一件绣花上衣,给奶奶买了一只烧鸡。学生史洪刚等因工作认真,被评为好工人,并领到了工厂的奖金。
经过多年的实践,韩汝芬撰写了十多篇有关培智教育方面的教学论文,其中《开启愚鲁、痴愚儿童良知的尝试》一文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职业群体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上被选为大会交流论文。2003年她应香港教育司长杨鸣章邀请赴香港参观访问交流学术经验。2004年去广州参加粤港澳台弱智教育研讨会,还应维多利亚中心克拉A博士的邀请出访菲律宾交流弱智儿童教育的经验,受到与会专家好评。菲国杜帮格省省长发现她的才能后,出高薪执意挽留她,但她心里牵挂着培智学校的儿童,婉言谢绝了盛情邀请。中央电视台“相约夕阳红”、江苏电视台“新闻大写真”、香港《读者文摘》、香港《南中国报》等媒体先后刊播了韩汝芬创办培智学校的先进事迹。2004年她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用世界银行行长备用金的支持下出版了弱智儿童教师手册。2004—2010年,她先后出版了《弱智儿童教师手册》和《智障儿童创意拓展教程》两本书,总结了彭城培智学校办学经验,得到世界上弱智专家的好评。两书第一版2000册被外国友人索要一空,再版已作为智障培训的范本。
nlc202309022249
深化延伸慈善公益事业
作为泉山区无党派知识分子、侨眷、政协委员,韩汝芬始终将服务社会、奉献公益事业作为人生终极目标。
办学期间,聘请的老师因为条件艰苦、弱智儿童难教等原因辞职,她甚至在只有一人时,都坚持了下来;从1989年至2004年期间,韩汝芬先后搬了十多次家,有的因为房租上涨,有的因为房屋拆迁;经费不支,她将家庭积蓄拿来维持学校正常运转;身体不适,她克服疾病困扰依然如故。
韩汝芬还兼任辖区王陵街道关工委副主任,积极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她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里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一旦发现弱智儿童,主动收养教育;承载社会责任;她参与关工委各项活动,如检查网吧,防止未成年人进入,而且利用培智学校网络教室,让辖区留守儿童来上网。
在区、市和省侨联的协助下,韩汝芬结识了加拿大的华侨企业家庞燕女士。从那以后,庞女士就与培智学校结了缘,多年来一直不定期地对学校和学生进行资助。近年来,学校还接收了来自加拿大的SDC全球蓝丝带助残基金会的支持,为学校贫困学生提供生活和教学支持。
韩汝芬作为政协委员,将弱智儿童的康复工程作为建言献策的重要内容。针对弱智儿童不能享受9年义务教育的现状,她多次呼吁政府履行《残疾人保障法》,将残疾人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统一规划,落实人财物。她的建议得到多方人士的支持,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韩汝芬对家庭困难以及生病无力医治的孩子,二话不说免费招进来。一个叫张梦冉的智障学生,父母亲也都是弱智,全家人就指靠着张梦冉外祖父的微薄工资生活。孩子13岁时患血崩症,整天流血,走路打晃,住院治疗需要两千多元的住院费。因无钱治病,奶奶看着她只有痛哭。韩汝芬知道了,将她免费招进来,并带她到中医院治疗,终于治好了她的病。她的家长无限感激,给学校送来了“关心学生,胜于父母”的锦旗。
最让韩汝芬欣慰的事,是她从学校将女生嫁了出去。2008年7月26日,彭城培智学校的大门挂上了大红的“喜”字。这是韩汝芬以娘家人身份,在学校为她的学生徐媛嫒办喜事。新娘徐媛嫒原是一名弃婴。韩汝芬在社区家访中得知,这孩子因为弱智8岁了还没有上学,便以全免学费、午餐费的形式将她招进了学校。10多年来,孩子从生活不能自理、体弱多病到学会识字、记日记、会洗衣服、会做饭。孩子渐渐长大了,细心的韩汝芬发现徐媛嫒给一个叫“安全哥”的人写信,通过慢慢聊天,才知道媛嫒正在谈恋爱。小伙子叫邵安全,朴实厚道,会开拖拉机和干泥瓦活,两人感情相处得很融洽。但韩汝芬心里还是不踏实,又与小伙子作了一次长谈,并请居委会主任一起了解该小伙的家庭情况。冬去春来,转眼已到花好月圆季节,韩汝芬为媛嫒在学校张罗了这场婚事。王陵派出所、王陵街道办事处、二眼井居委会都给徐媛嫒添置了嫁妆。当新郎牵着新娘的手从校长办公室走出来时,韩汝芬校长热泪盈眶……
韩汝芬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资150万元为彭城培智学校建楼,徐州市教育局出资80万元负责拆迁。2004年9月8日新教学楼落成,徐州市四套班子领导和30多位外国友人出席了大会。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为新校园题词:“精心呵护,耐心指导,循循善诱,创造奇迹”,对这所学校充分肯定并寄予厚望。如今彭城培智学校已培育了500多名弱智儿童,其中有76人参加了工作,32个学生转入了正常小学。韩汝芬先后荣获江苏省“十大女杰”“三八红旗手”标兵、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新人新事先进个人、红十字会先进志愿者、优秀教育工作者、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工作者、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还是徐州市“十大杰出母亲”、全国首届百名优秀母亲、徐州市十大感动人物,她的家庭也获得全国妇联第五届“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荣誉称号,她还作为慈善工作先进代表受到胡锦涛主席接见合影。2014年学校参加全国“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被评为“全国特色学校创建科研单位”,2015年被江苏教育学会民办教育专业委员会评为“江苏省优秀民办学校”。
一位85岁的老人,本该在家颐养天年,但她却永不退休,把自己无私的爱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了弱智儿童。古人云:仁者康、德者寿,我们祝愿韩汝芬校长长命百岁、彭城培智学校越办越好!(责编 孙礼勇)
【呕心沥血】推荐阅读:
呕心沥血的成语故事及解释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