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口工程(精选12篇)
接口工程 篇1
1 接口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是多专业、多单位参与的综合性工程。各专业、各单位之间相互依从、相互制约、相互联系, 形成了繁杂的接口体系。完整正确的技术接口, 是指导、检查和验证各子系统设计的完整性、安全性、可靠性、合理性和经济性的重要文件, 它不仅是选择土建工程方案, 也是各设备系统确定功能和规模的依据之一,
(注:表格中带*号表示存在接口关系)
2 专业组成和功能
建筑专业是地铁车站内所有专业的龙头专业, 在地铁设计规范称中为车站建筑专业。本专业的功能主要是为乘坐轨道交通的乘客提供安全、舒适、快捷的服务场所及与之配套必须设置的运营所需要的设备和管理用房。其中:站厅层是乘客集散空间和售检票场所, 站台层是乘客候车及下车的场所。本专业的设计应以车站的总体布局符合城市规划、城市交通规划、环境保护、城市景观为要求, 并以站内设备用房布置紧凑、便于管理、公共区乘客乘降设备在正常情况下和非正常情况下能够保证乘客安全、可靠, 快捷的疏导为原则进行设计。
3 专业的主要接口 (表1和表2)
轨道交通设计接口可以分成外部接口与内部接口, 外部接口是指轨道交通工程与城市外部条件的接口关系, 内部接口是指轨道交通内部各专业间的接口关系。
4 建筑专业接口的主要内容
按照设计输入和设计输出划分, 建筑专业接口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表3和表4)
参考文献
[1]GB 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S].
[2]宁波市轨道交通一号线2期技术要求.
接口工程 篇2
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水平以及近几年来,我们国家的城市交通体系来看,我们国家已经在城市交通工程方面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突破和成效;然而即便是这样,由于在各阶段建设过程当中所出现的多种多样的问题,使得我们国家的交通基本体系仍然相较于国外而言有一些不足之处,道路交通的工程发展速度还比较落后,汽车和非机动车在一条道路上混合出现的情况经常频繁的出现;面对这样的严重事态和道路工程的现今建设局势,我们国家急需相关人员提出高级快速、有效的解决措施;在保证整体的交通道路建设安全的同时还需要整体的建设发展更加快速、质量更加优秀;为了能够帮助祖国实现交通建设的伟大发展规划和目标,就需要我们的建设人员对接口管理工作进行十分深入的专研和开发。
一、目前我国各大城市的交通道路主要体现出来的特征
城市的道路交通建设是属于国家发展必须配备的一种至关重要的系统,这种系统化的工程一般有着很明显的特征。
(一)交通道路建设规模的正规性:
就交通道路而言,其建设与规划,往往会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城市整体的发展建设当中去,因此交通道路的整体规模也就必须和老百姓日常对于交通和道路的实际需求相匹配,规模既不能太大,同时也不能太小,过小的`交通道路会使城市的交通堵塞,不利于发展,而过大的交通道路又会造成国家经济和资源的大量铺张浪费。
(二)道路交通工程具备系统体制性特征:
从道路交通建设工程的整体设计来看,整个国家的城市交通道路都具备着十分庞大的系统性,它能连接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交通往来,同时能够促进整体社会体制的运行和调动,具有十分明显的系统特征,而这种特征也正是我们在道路交通工程当中设立接口的根本因素。
(三)道路交通建工程存在一定的配套性:
道路交通的建设大都具备一定的配套性,这种特性所针对的往往并非道路交通系统自己,同时还囊括了一些沿线的交通设计规范。这种特征正是接口管理的关键影响因素;和一般的交通道路建设相比较,城市当中的交通建设往往都会有一些明显的特立独行的特征,这些特征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社会性。这些特征具体包括五点:(1)道路交通建设工程自身能创造极大的社会利益和经济效益。
(2)由强制性机构进行有计划的监管和控制。
(3)与道路交通工程有关的创建着、获得益处者以及工程实际投资方分开,互不干预。
(4)道路交通建设的稳定性会受多方因素干扰,往往干扰方会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5)建设的交通道路工程有复杂且庞大的数量,管理起来十分困难。
二、城市交通道路工程接口管理方法
(一)城市交通道路接口的具体概念:
所谓的接口一词,本来是电子计算机领域的专业用语,往往指的是以数据互相流通或是软硬件之间相互连接的端口,这种接口的概念随着城市建设被逐渐的应用到了城市的交通道路建设当中,通常所指的是交通道路当中的各个环节和系统之间的连接口和通路,这样的连接是实际的、物理意义上的,它同时也可以被定义为是一种信息方面上的连接端口。
(二)接口的管理方式:
交通道路建设过程当中,每一个相互连接的接口都是极其复杂多变的,所以对于不同接口的管理方式也都是不一样的,我们目前经常被广泛应用的接口管理方式有系统化管理、利弊管理体系、协作管理体系等等,这些手段在实际的接口处理和管理应用当中应该互相结合使用。
(三)城市当中的交通道路建设的接口具体特征:
正像是文章之前所表达的那样,城市当中的交通道路建设,具有十分困难和复杂的问题,这当中涉及到了很多单位、机构、组织的管理和工作,同时也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某些机构的利益,所以我们在创建道路交通接口的工程之前,应该多进行考察与细致的勘探,务必保证整个建设工程实施能够顺利有效。
三、接口管理模块的优化举措
USB:全能接口 篇3
1996年,经过两年的开发后,论坛发布了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标准的第一版USB 1.0。不过USB 1.0的推广并没有获得太大的成功。它的发展初期经历了一些困难,USB 1.0的带宽只有1.5Mb/s,而且用来扩展USB接口数量的集线器也经常出现故障。但后来推出的USB 1.1解决了大部分问题,并且为USB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兼容硬件。
虽然USB 1.1初获成功,但直到21世纪初才真正有了突破。新的USB 2.0标准将可用带宽扩大到480Mb/s,为以USB接口命名的U盘成为人们数码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产品铺平了道路。在普遍使用3.5英寸软盘的年代,U盘8MB的容量显得大得惊人,而现在,指甲盖大小的U盘储存几百GB大小的文件也不是什么问题了。
当USB接口被电脑用来连接U盘、外置硬盘和光驱之后,USB 2.0标准的速度也被认为有些慢了。所以被称为“超高速”的USB 3.0标准推出了。它的带宽达到了5Gb/s,而最近更新的USB 3.1又将带宽加倍,达到了10Gb/s。
电气化接触网土建接口工程 篇4
1 路基基础接口
新建线路由于路基宽度均已限定为标准宽度, 接触网支柱在路基横断面中位置及接触网支柱宽度均已限定。由于路基宽度已限定, 接触网基础一般采用机械化施工的钻孔灌注桩基础, 基础设计由接触网专业配合房建专业完成, 基础施工由路基专业实施。接触网基础设计应考虑轨道各种外轨超高及根据相关要求确定基础顶面至内轨轨面的高度值H, 全线H值应统一。不管是否存在线路坡度, 基础面均应保持水平。接触网支柱预留基础顶面应高于路肩面。基础地脚螺栓的外露部分长度根据安装需要确定, 且均应有螺纹。基础内螺栓的预留应保持铅垂, 并应与基础水平面垂直, 螺栓顶部偏离垂直位置的距离误差不应大于1 mm。
2 桥梁基础接口
根据桥梁类型不同, 接触网支柱基础设置位置有所不同。简支箱梁及连续梁设置于桥梁面上, 简支T梁设在桥墩上。
接触网支柱在简支箱梁及连续梁横断面的位置及接触网支柱宽度均已限定。支柱基础一般位于桥墩附近4~12 m处, 尽量避免设置在梁跨中部。拉线基础一般设置于距下锚支柱基础7~8 m处, 下锚拉线基础与下锚支柱基础应位于同一片梁上, 中间不得有伸缩缝隙。
接触网支柱在简支T梁桥墩上设置时, 支柱基础距线路中心距离可由接触网专业与桥梁专业沟通确定, 但应满足侧面限界不小于3.1 m的要求。接触网一般采用无拉线下锚, 应特别注意根据各项目技术方案及气象条件对桥梁专业提出下锚柱预留要求, 并要求其反馈相关结果。
桥梁专业根据接触网设计要求具体设计预留与接触网支柱法兰相容的地脚螺栓, 以便后期安装接触网支柱及下锚拉线。每根基础地脚螺栓的外露部分长度为190~220 mm, 且均应有螺纹。
3 隧道基础接口
隧道内接触网基础接口一般采用预埋槽道或螺栓的方式。根据现阶段新建铁路实施情况, 预埋槽道方式能较好地满足接触网上部的安装要求。隧道内接触悬挂跨距一般≤50 m, 如采用预埋槽道方式, 接触网隧道内跨距需根据各隧道工点台车工作长度进行调整。接触网上下行悬挂点错开布置, 接触悬挂下锚、附加导线对向下锚、中心锚结下锚装置对齐布置。槽道预留需根据各项目隧道断面进行预留设计。350 km/h隧道断面内接触网关节及下锚处不需开挖扩大断面;250 km/h隧道断面内接触网绝缘关节及下锚需结合隧道断面进行设计, 如有必要则需对隧道专业提出扩大断面要求。
4 路基沟槽管洞预留
接触网供电电缆上网、上下行回流线 (PW线) 并联需由路基专业设计过轨方案, 并由路基施工一体化实施。接触网过轨 (及配套手孔) 预留应结合信号专业扼流圈设置位置进行确定;预留过轨位置应避免与集水井设置位置冲突;站场内综合管线设置, 接触网过轨预留设计注意与信号扼流圈位置及变电控制电缆过轨配合, 避免相关专业过轨位置冲突。电气化过轨管材质应选用非磁性材料。所有过轨管道预埋时, 管道内应预留两根Φ2.0 mm镀锌铁丝, 以便后续电缆铺设。
5 桥梁电缆爬架、锯齿槽孔预留
变电所 (亭) 处供电电缆上网及控制电缆上桥, 需在桥梁翼沿板上网支柱处设置预留孔, 在梁缝间设置锯齿槽。一般在预留孔最近的桥墩上和桥梁上预留爬架槽道。当预留上网电缆孔位于水中的桥梁上时, 需在靠近牵引变电所侧最近的没有水的桥墩上预留爬架槽道, 并在相邻梁跨上预留爬架槽道至上网预留孔处。
6 电气化闪络保护接地
电气化回流、闪络保护和等电位接地系统, 包括接触网受电弓闪络保护接地区域内的结构金属通道, 除闪络保护金属通道引出至综合地线的接地套筒及其连接件外, 均为电气化闪络保护接地工程范围。
7 接口管理和质量控制
接口工程特点是多方参与、多专业协调、多方位推进、多工种交叉作业的系统性工程。接口管理是为明确各方分工, 科学有序地全过程控制好接口质量而必需进行的管理工作。接口管理工作的相关方必须承担起各自的职责和义务, 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推诿应该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为更好的控制接口工程质量, 在设计阶段应做好接口工程标准化设计并制定严格可控且易于实施的误差控制标准, 工程实施阶段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要求进行施工, 监理监督到位, 实现施工质量有规可循, 有据可查。
8 结束语
接触网土建接口工程是接触网工程的前期实施部分, 其实施质量直接影响到后期接触网安装能否达到要求。而接触网质量与机车高速通行及行车安全紧密关联。在工程设计阶段应考虑接口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 施工阶段应严格保证接口实施质量及精度, 以保证接触网接口工程标准化、高质量的实施。
侯显洪: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助理工程
师, 湖北武汉, 430063
接口实验报告 篇5
州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纸
系 别 电科 班 级 电科 091 班 姓 名
学号
课 程 名 称 微机接口技术 成 绩
评 定
教师签名 实 验 时 间
2012 年 6 月 11 日 实验四
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1、了解 8253 定时器的硬件连接方法及时序关系,掌握 8253 工作方式以及编程方法。
2、了解 8255 芯片结构及接口方式,掌握 8255 输入、输出的编程方法。
3、掌握 8088 中断系统原理,掌握 8259A 扩展 8088 系统中断的方法及编程。
二、实验内容
编程将 8253 定时器 0 设定为方式 3,定时器 1 设定在方式 2,每 5 秒产生一次中断请求(共八次),用 8259 实现中,CPU 响应后,通过 8255 的 A 口读取一次开关状态(8 位),存入内存单元中,读入 8 个数据后,再通过 8255 的 B 口送到 LED 依次输出显示(1 亮,0灭)。
三、实验要求
根据实验内容编写一个程序,并在实验仪上调试和验证。
四、实验说明和电路原理图
本实验需要用到 CPU 模块(F3 区)、8253 模块(C4 区)、8255 模块、8259 模块(C5区)、频率发生器模块(E6 区)、八位逻辑电平显示模块(B5 区),8253 电路原理图参见图 4-1。频率发生器电路原理图参见图 4-2。8255 电路原理图参见图 4-3。8259 电路原理图参见图 4-4。
8253 是一种可编程计数器/定时器,它是用软、硬技术结合的方法实现定时和计数控制。其主要有以下特点:
①有 3 个独立的 16 位计数器,每个计数器均以减法计数。
②每个计数器都可按二进制计数或十进制(BCD 码)计数。
③每个计数器都可由程序设置 6 种工作方式。
④每个计数器计数速度可以达 2MHz。
8259A 是专用控制中断优先级而设计的集成电路,可对中断源的优先级排队、识别、及提供中断矢量。单块 8259A 可编程实现 8 级中断管理,并可选择优先模式及中断请求方式。另外由多片 8259A 级联,可构成多达 64 级的矢量中断系统。
中断序号 0 1 2 3 4 5 6 7
变量地址 20H 23H 24H 27H 28H 2BH 2CH 2FH 30H 33H 34H 37H 38H 3BH 3CH 3FH 本实验用 2 号中断源 IR2,接单次脉冲,中断方式为边沿触发方式。
程序每按一次按键产生一次中断,中断服务程序使输出状态反转一次。
8255 是可编程的并行输入/输出接口芯片,通用性强且使用灵活。8255 共有三个八位口,其中 A 口和 B 口是单纯的数据口,供数据 I/O 口使用。C 口可分为两个 4 位端口(C 口 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不仅可以作数据 I/O 口使用,还能用作控制线,配合 A 口和 B 口使用。
图4-1
8253
图4-2
频率发生器
GND12VCC24D08OUT010D17GATE011D26CLK09D35D44D53D62OUT113D71GATE114CLK115CS21RD22WR23OUT217A019GATE216A120CLK218U9C8253ICAD0ICAD1ICAD2ICAD3ICAD4ICAD5ICAD6ICAD7A0A1P37CCS_8253R11C4.7KVCCVCCP38CCLK0P39COUT0P40CGATE0P41CCLK1P43COUT1P42CGATE1P44CCLK2P45COUT2P46CGATE2/RD_IC/WR_ICCLK10RST11Q19Q47Q55Q64Q76Q813Q912Q1014Q1115Q121Q132Q143VDD16GND8U4ECD4020IOCK1VCCIOCK2IOCK3IOCK4P23E150HzP24E300HzP25E600HzP26E2.4kHzP28E153.6kHzP27E19.2kHz2.4576MHzD034D133D232D331D430D529D628D727PA04PA13PA22PA31PA440PA539PA638PA737PB018PB119PB220PB321PB422PB523PB624PB725PC014PC115PC216PC317PC413PC512PC611PC710RD5WR36A09A18RESET35CS6GND7VCC26U11C8255ICAD0ICAD1ICAD2ICAD3ICAD4ICAD5ICAD6ICAD7P58CCS_8255R13C4.7KVCC/RESET_ICA1A0VCC12345678JD3CPA0-712345678JD4CPB0-712345678JD5CPC0-7/RD_IC/WR_IC
图 4-3
8255 电路
图 4-1
8259
五、实验程序
;//***************************************************************;文件名: 综合实验;功能: 8253定时/计数器,8259中断,8255并行输入输出实验;接线:;
用导线连接CPU模块的208H到8259的CS_8259;;
;
用导线连接CPU模块的8000到8253模块的CS_8253;;
频率发生器模块的153.6kHz接8253模块的CLK0;;
8253模块的CLK1接OUT0,;//***************************************************************
TIM_CTL
EQU
8003H
;8253 状态/命令口地址 TIMER0
EQU
8000H
ICAD0ICAD1ICAD2ICAD3ICAD4ICAD5ICAD6P47CCS_8259R12C4.7KVCCP48CINTP49CINTAVCCP50CINT_0P51CINT_1P52CINT_2P53CINT_3P54CINT_4P55CINT_5P56CINT_6P57CINT_7INT_0INT_1INT_2INT_3INT_4INT_5INT_6INT_***881RP1C10KVCCINT_0INT_1INT_2INT_3INT_4INT_5INT_6INT_7/RD_IC/WR_ICIR018IR119IR220IR321IR422IR523IR624IR725CAS012CAS113CAS215AD011AD110AD29AD38AD47AD56AD65AD74CS1INT17INTA26RD3WR2GND14VCC28SP/EN16A027U10C8259A0ICAD7
TIMER1
EQU
8001H
TIMER2
EQU
8002H
MODE03
EQU
00110110B MODE12
EQU
01110100B MODE22
EQU
10110100B CS8259
EQU
208H C8255
EQU
203H
;8255 状态/命令口地址 P8255A
EQU
200H
;8255 PA 口地址 P8255B
EQU
201H
;8255 PC 口地址 P8255C
EQU
202H
;8255 PC 口地址
DATA
SEGMENT ARY
DB 8 DUP(?)DATA
ENDS STACK
SEGMENT STACK STA
DW 50 DUP(?)TOP
EQU LENGTH STA STACK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ES:DATA,SS:STACK START:
MOV
DX,C8255
MOV
AL,10011000B
;设置8255的A口输入,CH口输入,B口输出,CL口输出
OUT
DX,AL
CALL
DSCSH
;8253初始化
CALL
ZDCSH
;8239初始化
MOV
BX,OFFSET ARY
MOV
CX,8
XUNH:
CMP
CX,0
JNE
XUNH
MOV
CX,8
MOV
BX,OFFSET ARY LOOP1:
MOV
AL,[BX]
MOV
DX,P8255B
OUT
DX,AL
CALL
DELAY
INC
BX
LOOP
LOOP1
IRQ2:
CLI
MOV
DX,P8255A
IN
AL,DX
NOT
AL
MOV
[BX],AL
MOV
DX,P8255B
OUT
DX,AL
CALL
DELAY
INC
BX
DEC
CX
STI
IRET
ZDCSH
PROC NEAR
XOR
AX,AX
MOV
DS,AX
LEA
AX,IRQ2
MOV
DS:28H,AX
MOV
AX,CS
MOV
DS:2AH,AX
MOV
DX,CS8259
MOV
AL,00010011B
;ICW1
OUT
DX,AL
INC
DX
MOV
AL,00001000B
;ICW2:中断号从8开始
OUT
DX,AL
MOV
AL,00001111B
;ICW4:全嵌套方式,86/88系统,自动结束中断
OUT
DX,AL
MOV
AL,11111011B
;OCW1:开放Int-2
OUT
DX,AL
MOV
DX,CS8259
MOV
AL,20H
;OCW2:非特殊EOI结束中断
OUT
DX,AL
STI
;开中断
RET ZDCSH
ENDP
DSCSH
PROC NEAR
MOV
DX,TIM_CTL
MOV
AL,00110110B
OUT
DX,AL
MOV
DX,TIMER0
MOV
AL,00H
OUT
DX,AL
MOV
AL,03H
OUT
DX,AL
MOV
DX,TIM_CTL
MOV
AL,01110100B
OUT
DX,AL
MOV
DX,TIMER1
MOV
AL,0E8H
OUT
DX,AL
MOV
AL,03H
OUT
DX,AL
RET DSCSH
ENDP
DELAY
PROC
NEAR
PUSH
CX
PUSH
BX
MOV
BL,20 DL1:
MOV
CX,8000H DL2:
LOOP
DL2
DEC
BL
CMP
BL,0
JNE
DL1
POP
CX
RET DELAY
ENDP
CODE
ENDS
END
START
六、实验步骤
1)系统各跳线器处在初始设置状态。
用导线连接 CPU 模块的 200 到 8253 模块的 CS_8253; 频率发生器模块的 153.6kHz 接 8253 模块的 CLK0; 8253 模块的 CLK1 接 OUT0,CLK2 接 OUT1,GATE0、GATE1、GATE2 接+5V,OUT2 接 L0 灯。
2)启动 PC 机,打开 THGMW-88 软件,输入源程序,并编译源程序。编译无误后,下载程序运行。
3)观察发光二极管的显示情况。
七、实验现象和分析 实验是为了输入和显示开关状态,并且通过 8253、8255、8259 来实现。实验通过 8253 来实现定时的采样,实验中每 5 秒产生一次定时输出;用 8259 来产生中断,当定时时间到就产生一次高电平输出,引起中断,产生中断后,CPU 对开关进行读取,并输出,通过发光二极管来显示输出结果;用 8255 来实现数据的输入和输出,输入为读取开关量,而输出为结果的输出到发光二极管,分别通过 8255 的 PA 口和 PB 口来实现。运行程序后,可以对开关进行拨动,在定时时间到后,可以看到发光二极管显示的状态的开关的状态相同。由此,可以认为电路对开关状态的输入和输出是正确的,实验完成了预想的要求。
八、实验总结
防止USB接口泄密 篇6
想阻止所有的USB存储设备,让USB存储设备插入时不被系统识别吗?进入“USB存储安全设置”|“安全设置”窗口,点击“确定”进入如图1所示的窗口,勾选“启用USB存储设备过滤”,再选择“禁止读写”就可以了。
提示:使用该功能时,对当前已插入的USB储存设备不能生效,需要重新插入你的USB存储设备才行。另外,就是对于非USB设备设置不起作用。
要关闭该功能只要去掉“启用USB存储设备过滤”选择即可。设置成USB存储设备只读后,就会让所有插入的USB存储设备只能读不能写,也能很好地避免数据的泄露。在图1窗口中勾选“启用USB存储设备过滤”,再选择“只读”选项就可以了。要关闭该功能,同样是去掉“启用USB过滤”选择框即可。
以上两种控制USB接口的方法显然不是很好的,因为这样就连我们自己的USB存储设备也不能向电脑中拷贝数据了。还是使用下面的控制方法吧,既灵活又方便。
“指纹识别”是一项很方便的功能,当你需要阻止别的用户的USB存储设备的使用,而自己的USB设备可以正常使用时,不需要来回设置启用过滤与否。
写入指纹
进入“USB存储安全设置”|“高级设置”窗口,将你的USB设备连接到电脑的USB接口中,然后点击“写入指纹”按钮(如图2),在下部的“执行结果”窗口中将显示操作成功与否的提示,成功后拨下USB设备,然后再插入到USB接口。现在我们的指纹识别功能还不起作用,还需要进行第二步设置。
启用指纹识别
在图1中勾选“启用指纹识别”选项,然后设置当指纹识别不能通过时,USB移动存储设备如何处理。如果选择“禁止读写”,那么没有通过指纹识别的USB移动存储设备将被完全阻止;如果选择“只读”,那么没有通过指纹识别的USB移动存储设备只可以读。需要关闭该功能时,只需去掉“启用指纹识别”的选择框就可以了。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USB存储设备插入后USSE长时间没有响应,请手动重启计算机,再使用。这是软件的一个Bug,希望在下一版本中得到改进。
“内部保密”功能会使你的USB存储设备不能正常使用,这样即使你的U盘丢失也不用担心里面的数据泄漏。设置内部标志后USB存储设备将不可使用(类似U盘设备显示没有格式化,移动硬盘将找不到分区)。如果你要让它正常使用,请使用“清除内部标志”功能,这样你的USB存储设备又可以正常使用了。
首先还是把你的USB设备和电脑连接起来,然后点击“写入内部保密标志”按钮,对USB移动存储设备写入保密标志,这样你的USB移动存储设备在任何电脑上都无法使用了。
接口工程 篇7
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分为前广场工程、后广场工程和周边市政交通工程。后广场轨道换成中心包含地铁2、3、9号线天津站站, 有出入口与地面上的大铁天津站 (由铁道部负责) 、公交中心 (由通莎长途客运公司负责) 等项目相接。做为综合枢纽, 各项目之间、各项目的设备系统与枢纽系统之间、枢纽本身的各设备系统之间必须互相协调、紧密配合, 使整个工程成为一个完善、有机的整体。接口的设置及管理, 应保证科学合理, 并利于设计及建设过程的有效技术管理和审查指导。本文重点介绍通信专业的接口设置情况。
2、通信系统的设置
天津站交通枢纽专用通信网由设于枢纽管理控制中心 (负责天津站交通枢纽地区的运营管理) 的通信中心级设备和设于轨道换乘中心、停车中心、主广场、副广场等六个通信二级节点设备构成。根据天津站交通枢纽运营指挥和服务旅客的需要, 通信专业设置了传输系统、专用电话系统、无线通信系统、电视监视系统、乘客资讯系统、广播系统等14个子系统。
3、通信系统与其它工程及本工程其他专业的界面及接口关系
3.1 界面及接口划分原则
(1) 保持各相关工程的独立性及完整性, 简化工程建设界面。
(2) 优化工程间及系统间分工界面, 减少设备接口, 使通信各子系统结构简洁。
(3) 尽量简化系统的管理维护环节。
(4) 枢纽与轨道交通各线通信系统应避免相互干扰。
3.2 建设界面及接口设置
为满足管理控制中心防灾指挥及旅客服务的需要, 枢纽通信系统需与大铁天津站站及地铁2、3、9实现信息共享和存在接口关系的系统有:广播系统、电视监视系统、乘客资讯系统。枢纽与地铁和大铁工程的信息交换是中心对中心的。但因空间位置关系, 枢纽工程与地铁2、3、9号线的物理接口均在轨道换乘中心各专业机房内;与大铁站房的物理接口在大铁站房二层通信机房内。
(1) 枢纽通信系统与城际铁路的建设界面:以地下一层京津城际铁路的进出站口为界面, 进出站口以外由枢纽建设单位负责建设;进出站口以内的铁路的出站地道、售票、地下进站厅及地面以上的京津城际铁路的站台、站房内的通信系统设备由京津城际铁路的建设部门负责建设。
(2) 枢纽通信系统与地铁各线的建设界面:1) 视频监控系统:除地铁专用房间内的由地铁自建, 其余 (含枢纽运营管理及枢纽与地铁公用) 区域由枢纽建设。2) 枢纽统一建设管理, 地铁拥有对地铁专用房间及站台站厅区广播分区广播权限。3) 枢纽统一建设管理, 站台区显示屏接收并显示地铁各线提供的行车信息。
(3) 枢纽通信系统与公交中心的建设界面:枢纽换乘中心的1号出入口位于公交中心地面一层圆形大厅中心位置, 大厅边界之内归枢纽工程建设, 大厅边界之外及二层以上由公交中心负责建设。
枢纽的电视监控、乘客资讯、广播设备与大铁的接口位于大铁弱电设备房间的配线架处, 配线端子外侧至枢纽指挥中心由枢纽负责;配线端子内侧至京津城际设备由京津城际负责。
枢纽的电视监控、乘客资讯、广播设备与2、3、9号线设备的接口的设计界面在各线天津站站通信机械室的配线架处, 配线端子外侧至枢纽指挥中心由枢纽负责;配线端子内侧至各线控制中心由各地铁线负责。
枢纽的电视监控、乘客资讯、广播设备与公交中心不存在接口。
详见下表:
另外, 在枢纽控制中心和地铁各线控制中心分别设置直通电话, 用于各工程指挥中心的紧急联络。直通电话利用地铁各线的专用通信系统实现, 地铁专用系统在枢纽预留接口, 枢纽负责把控制中心的话机接入该接口。
4、结语
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 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交通枢纽。其相邻大铁站房和地铁站都将是大客流集散地。通过上述相关接口, 能基本实现枢纽与周边工程在正常运营及灾害工况下统一指挥协调管理的需要。
摘要: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与大铁天津站站房、地铁2、3、9号线、公交中心、周边市政配套子项等多个建设项目相邻或相接, 为满足正常运营及灾害工况的协调指挥统一调度, 枢纽通信系统与相邻工程的相关系统都存在接口关系, 本文即对通信系统的相关接口进行详细介绍。
关键词:天津站交通枢纽,通信系统,接口
参考文献
[1]刘永谦.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和运营管理模式的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02-15.
[2]刘永谦.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和运营管理模式的研究, 2010 (2) .
[3]刘永谦.网络化运行中的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接口方案及运营模式,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7 (9) 10~12
接口工程 篇8
关键词:计算机接口技术,物联网工程,教学
百色学院 ( 以下简称“我校”) 结合自身发展从2014年由学术型大学开始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对于2013年才设置的物联网工程专业来说,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的改革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虽然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但是物联网技术 的基础是 计算机科 学与技术[1,2],所以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地位在物联网工程专业至关重要。如何将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学校的转型定位、专业的培养目标相结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现状
( 1) 授课内容偏重理论。计算机接口技术主要讲述计算机硬件系统如何与软件系统衔接成完整的系统完成特定功能的技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通过计算机系统实现与外界的联系或者实现在控制的应用的实践能力。该课程实践性较强。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对于课程学时分配,理论学时偏多,造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花费大量的精力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照本宣科现象突出。学生动手实践学时偏少,使得学生感觉该课程抽象、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学习效果差。这同时与我校的转型发展定位相冲突。
( 2) 课程体系安排不合理。我校于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了物联网工程专业,至今不到两年。从专业建设到课程建设,从专业培养方案制订到课程培养目标的制订都还处于不断摸索的阶段。因此课程体系的建设不够成熟,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学生必须先修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电路、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课程再开设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由于课程体系建设某些环节出现了问题,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前没有修完某门或某几门先修课,以至于在学习该课程的时候显得有些吃力。
二、教学手段改革
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可采用实例讲解与师生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改变传统意义上教师通过多媒体一味讲授原理知识的教学手段,可以将原理知识通过实例来体现。通过实例讲解与演示,使得原本枯燥的原理知识变得生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同时,结合师生互动环节,教师抛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或者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疑问。通过师生的互动,一方面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有效去解决它。
三、教学内容改革
( 1) 理论环节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是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至关重要的环节,尤其是理论内容的改革。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迅猛发展,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内容也应该与时俱进。根据学校发展定位和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参照教学大纲,对计算机接口技术教材进行内容调整。把课程内容划分成若干个模块,通过将课程内容模块化,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需要讲授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完成教学大纲的任务,还要介绍相关领域前沿技术,这样一方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他们选好未来的事业方向。
( 2) 实践环节改革。计算机接口技术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进一步完善基础性实验,结合理论课程中拓展的知识点,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得到工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完善实验内容,将单纯的基础性实验转变为理论知识、测试手段、方法并重的交叉性综合实验项目。在实验中,使学生不仅掌握课程教学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增加设计性、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根据学生特点和生产实际,增设和拓展实验项目,增强学生综合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只给出实验题目、实验重点及难点,由学生查阅资料,拟定实验方法,然后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以训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师可适当增加创新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实践教学不仅仅是为了验证理论教学中的某个公式或结论,更是课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以后,便可给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机会,以锻炼、提高其实验能力。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我校为学生提供科技制作场所,利用教学资源,广开兴趣小组,对一些在动脑、动手及创新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因材施教。在学生中开展“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之类的课外科技活动,并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教改课题,拓展创新实践途径,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丰富的个性及各方面的能力,为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提供好的选题和实践项目奠定基础。
四、教学资源信息化平台完善
教学资源信息化平台是学生课下与老师进行交流的很好的网络平台。平台的建设需要利用成熟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数据库技术。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规范与完备通用的技术规范,基于统一的信息标准整合、集成各种信息资源,构建安全、可靠、可扩展、易维护的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为广大师生提供简便、快捷的网络化信息服务。
基于教学信息化平台可以建立计算机接口技术网络教学管理系统,系统涉及该课程的平台首页、课程教学资源、教学组织、课堂教学、课外交流、课外作业、课外训练、在线考试、成绩管理、试卷管理与平台管理。学生通过该平台与老师交流、进行作业答疑,甚至是考试。也可以建立计算机接口技术精品课程管理系统,集中信息资源管理、应用服务管理与内容整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课程学习平台。
五、结论
接口工程 篇9
我国城市输水管线常用的管材有球墨铸铁管 (DIP) 、聚氯乙烯管 (PVC) 、玻璃夹砂管 (GRP) 、预应力混凝土管 (PCP)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 (PC-CP) 和钢管 (SP) , 其中除钢管外, 均是柔性接口成品管。
柔性接口管材能释放或消除管线在运行中由于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弯曲应力、温度变化引起的拉伸应力。柔性接口一般均为承插式, 其胶圈在承插口的间隙内, 当管道受外界荷载作用时能滑动, 所以管道的柔性接口具有消除管道温度应力和地基不均匀沉降的优点, 可减少接口因应力集中而发生爆管事故。
目前埋地管道中, 唯有钢管仍采用常规的现场沟槽中将管节对焊焊接。钢管接口对焊, 虽是一种有效的连接, 在严格的质量监控下能保证接口质量。但随着城市输水的发展, 输水管径越来越大, 输水距离越来越长, 输水管线所经过的地域场地的地质条件的复杂等原因, 埋地钢管在沟槽中对焊焊接施工的难度也大大增加, 甚至有时会产生不可避免的不合格焊缝接口。
埋地钢管采用扩胀成型承插式柔性接口, 具有成型精度高、安装快捷、密封可靠、抗震性好、加工成本和施工费用低特点。该新型钢管接口可有0.5~1.2°转角, 能有效消除地基不均匀沉降, 抗管道伸缩优点, 提高埋地钢管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经济效益较为显著。
本技术规程, 经多项工程实践, 并在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基础上进行编制。编制组于2002年10月成立, 参加编制的有设计、研究、生产制作和施工单位5个, 人员10名。2004年3月完成《规程》送审稿, 2004年12月经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管道结构委员会审查, 2005年7月完成《规程》报批稿。
二、适用范围
《规程》适用于城镇给水排水新建、扩建、改建的埋地钢管, 工作压力等于小于1.0MPa, 钢管柔性接口连接的给水排水管道工程设计、制作、施工及验收。
《规程》适用于单、双密封圈和抗轴力密封胶圈型式柔性接口连接。
三、主要内容
《规程》由8章15节组成。第一章总则, 主要内容是制定本规程的宗旨、适用范围及相关标准。第二章术语、符号。第三章材料, 包括钢管管材、计算指标及橡胶密封圈。基本上取自《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和《给排水管道用橡胶密封圈胶料》GB9876-88。第4章管道接口, 包括单、双胶圈柔性接口和抗轴力柔性接口 (见图1~图3) 。第5章管道结构计算, 包括基本设计规定,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规定、强度计算、稳定和刚度验算。基本上取自《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和《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CECS141:2002。第6章构造规定, 包括钢管管壁及管基厚度, 回填土压实系数, 防腐及轴向位移、允许偏转角的规定。第7章钢管制作, 包括钢管扩胀承、插口制作及管口中心偏差规定。第8章施工及质量验收, 包括沟槽开挖、降水、管基及钢管敷设、回填土规定。
四、新型承插钢管柔性接口的应用
扩胀成型承插式钢管柔性接口, 先后应用于广州大观路、广西贵港市、广东新会市等DN1200~DN1600给水管道工程, 2005年初上海长江引水三期DN2400工程进行了试排, 管长900m, 效果均良好。经多项工程实践, 现将该新型承插式钢管接口的制作、施工关键工序要点作如下的归纳, 供广大工程技术界参考。
1. 钢管生产制作工艺流程
下料→极端压边→辘管筒→焊管筒内直缝→焊管筒外直缝→扩胀承插口→焊管内园缝→焊管外园缝→质检→除锈→内外防腐→产品检验→成品
成品钢管的椭园度≤0.01D, 管节6m的安装端部不大于0.005D, 钢管承、插口不大于0.003D。
2. 密封橡胶圈安装与定位
橡胶圈安装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钢管接口的止水密封性能, 因此, 应将可压缩率为30~45%胶圈均匀、平展套在插口端部。单胶圈管型胶圈放在插口端部;双胶圈管型胶圈放在凹槽内。不得扭曲和断裂, 承口应抹上润滑剂。
3. 钢管承插接口安装
为确保钢管管端插口、承口椭园度, 在离管端各500mm处增设十字支撑, 将套上胶圈的插口对准钢管承口, 使管中心一致。对接管口的中心偏差当管径<1200mm时, 应≤1.0mm;管径≥1200mm时, 应≤2.0mm。采用设在管内手拉葫芦拉进承口内, 使插口的承托凸环的最高点进入承口内, 形成园环间隙约为1.5mm, 最大间隙不得大于3mm, 将胶圈均匀压实。钢管管道的柔性接口转借角为0.5°~1.2°。
4. 管道敷设
(1) 敷管宜由低处往高铺设, 平缓钢管承口朝来水方向, 斜坡地段承口朝上坡, 纵坡大于18%时应采取防管道下滑措施。
(2) 敷设或安装中断, 应采取将堵板临时封塞管口。
(3) 柔性连接在转弯、变径、三通及阀门 (堵头) 等处产生的轴向推力可采取设置混凝土支墩或将承插口的内外搭接面角焊成刚性连接 (见图4) 或采用锁块及插口的止拉肩环的抗轴力防脱接口 (见图3) 。
(4) 过河或架空承插式柔性钢管接口可采用角焊焊接的刚性连接, 以承受弯矩或轴力。
5. 管道试压泵验
(1) 管道泵验的管端后背堵板、支撑应按设计, 临近管节沿柔性接口周围应按设计设置若干抗拉钢板, 确保钢管泵验时, 不发生纵向位移。
(2) 每段试压泵验长度不宜大于1.0kM。
(3) 双胶圈管型可对每个安装接口独立进行试压泵验。
五、结束语
1. 本规程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管道结构委员会领导下,
经编制组全体人员共同努力, 终于完成报批稿。专家审查委员会给予较高的评价, 认为该规程填补了管道行业专用标准的空白, 为国内首创, 对工程应用有指导作用。在此, 也一并致谢广州新得利管道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和广东鹤山香江钢管有限公司提供的技术数据和相关资料。
2. 本规程是首编, 可能存在不足之处,
接口工程 篇10
高速串行接口(HSSI),是由Cisco System和T3plus Networking公司共同推出的串行接口标准。FPGA作为可编程逻辑器件,以其高性能和灵活性广泛应用在接口逻辑,数据通信,信号处理等领域。将FPGA编程的灵活性和高速串行接口的可靠性结合,实现AD7476的数据采集功能。
1. AD7476的特点及操作时序
12位AD7476是逐次逼近式ADC,模拟输入范围为0V~电源电压,其吞吐率高达1MSPS而功耗仅15m W,采用6针脚的SOT-23封装。数字接口通过高速串行接口与外围器件连接,与SPI[1]、QSPIMICROWIRE和DSP兼容。AD7476接口时序如图1所示。它的工作方式是:在使能信号CS保持低电平的状态下,数据由Vin输入,在输入时钟SCLK的上升沿由移位寄存器移动到SDATA信号线[2],经过16次的时钟信号,完成16位数据的传输[3]。
2. 基于FPGA的高速串行接口设计
高速串行接口适用于主芯片与从芯片的连接,在系统设计中,可编程芯片FPGA作为主芯片,AD7476芯片作为外围从芯片通过高速串行接口连接至FPGA芯片。该系统选用Altera公司的FPGA芯片,该公司的产品芯片功能全面,性价比高。AD7476支持高速串行接口与外围器件连接。通过硬件电路设计实现高速串行接口的物理连接。器件连接原理如图2所示[4]。
FPGA内部高速串行控制电路采用Verilog HDL语言编程,基于线性序列机的思想,完成AD7476的接口设计。软件发起控制命令后,产生AD_START脉冲信号,标志开始采集,计数器开始计数。与计数器相配合,根据AD7476的时序要求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在时序控制电路的作用下,将16位串行总线的数据移位到AD_DATA上,完成AD转换和数据采集。其时序控制电路设计流程如图3。
3. 仿真验证
Model Sim是优秀的HDL语言仿真软件,提供友好的仿真环境,个性化的图形界面和用户接口,为用户调试提供强有力的手段[5]。本文采用Verilog HDL语言编写testbench文件在Modelsim进行测试。时序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基于线性序列机思想,实现了AD芯片的使能信号的开关,时钟信号的产生和数据信号的传输,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仿真结果中有一定的延时,这是在实际工程中也会出现的情况。
4. 结语
基于FPGA与高速串行口AD转换器AD7476,本文论述了线性序列机的设计思想,实现了数据的可靠通信。经仿真结果验证,该接口的设计正确、可行。高速串行接口适合于高速数据采集系统与主机进行数据通信,为储罐底板漏磁检测系统提供了方便、快捷和可靠的接口解决方案。
摘要:在科学研究、工程应用、工业生产中,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对数据的通信接口提出了要求。基于FPGA与高速串行接口AD转换器AD7476,本文论述了线性序列机的设计方法,实现了储罐底板三维漏磁检测器的数据采集方案。实践证明该方法简单、实用,为工程应用提供了支持。
关键词:线性序列机,FPGA,数据采集,接口
参考文献
[1]苏旭武,吴斌方,杨光友,程良明.基于FPGA的SPI接口AD转换器TLV2543的接口应用[J].软件导刊,2006(13):74-76.
[2]李志刚,李强,陈雪峰.基于FPGA和SPI接口DAC在某导航雷达前端控制中的应用[J].信息化研究,2012(5).
[3]王珏文,金伟信,蔡一兵,颜莉萍.基于FPGA的SPI总线接口的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10,33(14):102-104.
[4]何丹,李树国SD存储卡接口SPI模式的FPGA实现[J].微电子学,2014(2).
小接口通向大世界 篇11
当智能家居已经被大家讨论得沸沸扬扬之时,有很多初创企业默默地在背后做着整合、创新的工作。BroadLink便是这些企业中的一员,其所推出的BroadLink DNA为联通智能家居的世界准备了一把钥匙。《消费电子》杂志记者在采访BroadLink CEO刘宗孺的过程中了解到,也许联通智能家居的是一个个小小的接口,而它们通向的却是一个更加智能、舒适、便捷的大世界。
“我”来自明天
三年前刘宗孺从澳大利亚回到国内,打算自己创业,刚开始选择的是WIFI芯片行业,后来发现智能家居的春天马上就要来临,便在2012年开始了这方面的事业。正像BroadLink的宣传语所说的那样——“我”来自明天。刘宗孺表示今天的智能家居仍没有提供让用户离不开的产品,大多数产品是锦上添花,即使没有也不会给用户带来非常大的不便。但是智能家居的春天无疑已在悄然降临,这些将在明天绽放异彩的产品,今天也正吸引着大众的眼球,世界早做好了准备,相信众多智能之花也会逐次开放。
根据智能家居的发展情况,刘宗孺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他说:“第一个阶段是用比较简单的方法来控制家电等产品,比如以前布线的智能家居,是少数人才会去使用的;第二阶段是现在通过传感器控制家电、家居产品的,如果做好了也可以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最重要的是第三阶段,真正做到人工智能,各种家庭用品都会变得更加智能,这是未来会达到的阶段。”
如今处于第二阶段的智能家居,省去了第一阶段大量的安装成本、维修成本等,也使得更多的产品做到了互通互联。刘宗孺表示,智能家居发展的条件已经相当成熟了,但是智能家居行业如果要获得长足的发展,仅靠某一家或者几家公司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各方的通力合作。
一个公司不可能做好所有的事情
尽管苹果、谷歌、三星等国际大公司都纷纷介入到智能家居的行业中来,很多中小型企业也不断发布智能家居方面的产品,但在智能家居行业还没有谁真正达到引领行业发展的位置。针对此种现象,刘宗孺对记者说:“一个公司是不可能做好所有的事情的,大家要共同维护产业生态链的发展,才能最终把行业做好。”
今年6月份,刘宗孺在接受《消费电子》杂志记者采访时曾提到:“在智能家居中占很大比例的家电,没有标准化的东西,要让这些产品联通起来是很困难的。平台和想做平台的都在做这个事情,如果都抱着一个开放的心态去合作,市场才会更快发展起来。”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抱着和刘宗孺一样的想法,有些企业为了自己的发展,可能不惜断了别人发展的后路;有些企业可能涌进一个行业就“屠杀”一个行业。刘宗孺表示,作为一家初创企业,他们不可能像有些大企业一样在发展初期不用管是否可以盈利,他们需要保证团队具有持续创新的能力和资金,需要打造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链。
一方面孤掌难鸣,另一方面考虑到长远的发展,BroadLink选择的是一条与其他企业广泛合作的道路。据刘宗孺介绍,到目前为止,BroadLink已与多家知名厂商合作,在很多家电上都接入了BroadLink的接口。早在今年的5月18日,BroadLink在南京鸡鸣寺的发布会上就推出了一系列BroadLink DNA的产品。刘宗孺说:“我们就是想打造一个互联互动的生态圈。我们作为一个中间的纽带,把大家都串联到一起。我们早期做了智能插座、传感器等单品,最近则推出了和其他厂家合作的智能摄像头、智能音箱、烟雾报警器等产品。我们推出这些产品是为整体的生态圈服务的,以便最终达到家电之间联通、家电和传感器之间联通,即条件联动的目标。我们是拥抱任何品牌和相关产品的,我们希望DNA的产品,可以对接更多品牌。”
虽然目前很多家电企业也都打出了智能产品的旗号,但是各家企业之间缺少一种“共同语言”,即使是每一种家电都实现自己所定义的智能,对于消费者而言,智能还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而像BroadLink一样的企业则成为了各家产品的“翻译官”,为其提供了一种可以沟通的智能语言。归根结底,只靠一家或某些企业是无法实现最终的智能的,更便捷的智能家居要依靠大家敞开心扉去合作,才能打通所有的脉络,实现智能家居的大众化。
以亲民的价格做大众产品
若看智能家居单品的话,如今其亲民的价格,几乎达到了人人都可使用的程度。在网上可以搜到很多百余元的智能插座、传感器等产品。当然,如果要安装整套的智能家居还是需要相对较高的费用。目前推出了很多单品的BroadLink选择的是一条大众产品路线。
刘宗孺对记者说:“我们针对的是大众消费者,我们是比较早地把这个行业的暴利拉下来的,让消费者花了百余元就可以体会到原来可能要花上千元才能买到的东西。我们现在做的东西用户可以DIY,省去了很多人工成本。除了价格上的亲民,为了让更多人接触到智能家居,我们选择了从做单品入手。”
据刘宗孺介绍,不管是单品还是和别的企业合作推出的其它产品,只要是BroadLink DNA设备都可以用“易控”APP来控制。据介绍,BroadLink与众多家电厂商合作推出的数十款BroadLink DNA智能家电产品已于双十一登陆京东智能家电馆,包括智能空调、净水器、灯、热水器、空气净化器、油烟机、消毒柜、烤箱……
智能初体验
许多人已耳闻或在议论智能家居产品,但是真正使用的可能并不是特别多。作为创业者以及智能家居发烧友,刘宗孺自己一直在用各类智能产品。他的智能家居产品的初体验也许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却也反应了一个用户的诉求,同时也可以从中看出智能家居创业者需要不断去尝试、探索才可以具有前瞻的眼光,把握智能家居发展的方向。
刘宗孺介绍说:“起初,我最常用的智能家居产品是智能插座,比如半夜我太太要给小孩喂奶的话,去开灯不太方便,有了智能插座就方便很多。我现在用得比较多的产品是智能音箱,这款音箱不仅可以播放音乐,还是家庭中的播报中心。在播放音乐方面,可以直接播放互联网的音乐,也可以播放广播电台的音乐。除了这些,还有一个系统,比如晚上睡觉的时候,播放舒缓的音乐,声音越来越小,适合听者进入睡眠。这款音箱作为一个家庭播报中心,如果其它传感器‘侦查’到什么情况,比如出现入室行窃、煤气泄露等问题时,音箱都可以及时播报,使主人不用去查看手机或其它工具就可以立刻了解到突发情况。我觉得智能音箱非常实用,我每天都在用。”
作为智能家居企业的领导者,刘宗孺认为他们不但需要亲身体验产品,更要非常注重加强与其它企业的合作。他说:“虽然春天来了,但目前智能家居行业还处在比较乱的时候,领导者要在这种特别乱的时候能够和各家巨头保持良好的关系,要有超前的眼光。未来到底要怎么走,整个品牌到底要怎么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考虑清楚。”作为一个领导者,不仅要具有智能产品初体验,还要把这种美好的体验带给更多的人,让生活更加便捷轻松。
就像BroadLink的宣传语所说的那样,“我”来自明天。刘宗孺也坚信未来智能家居会获得更加快速的发展。他说:“之前,大家还没有真正去做家电智能化,今年是全面加速。我觉得很快会有更多产品落地,明年肯定会有一大批智能产品涌现。就像智能手机一样,爆发会很快。智能家居的春天已经来了。”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智能家居之春百花盛开,让一个个小接口联通更广阔的大世界。
医保接口程序 篇12
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 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正逐步完善。各地医保中心基本上都建立了医保系统, 并与医保定点医院进行了联网, 确保参保患者在医院安全、快速、准确地就医。这样, 医保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 (HIS) 如何快速有效地对接就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否则, 就得二次录入病人的费用信息, 不仅浪费人力资源, 还容易出错。
2 需求及可行性分析
2.1 需求
2009年某医院与省医保中心实现了联网, 接入了省医疗保险系统, 方便了省医保病人在医院的结算。但是在3大目录 (药品目录、诊疗项目、服务设施) 对应完后, 每次进行结算都要逐条录入病人的明细帐, 非常不方便, 而且还容易出错。
2.2 可行性
根据省医保中心提供的资料得知, 病人的费用信息有3种录入方式:手工录入、文件导入和读HIS系统。手工录入就是每次进行结算时逐条录入病人的明细帐;文件导入则是从HIS系统导出病人明细帐为TXT格式, 然后再导入到省医保系统中进行结算;读HIS系统是在省医保系统里面配置好数据库连接后通过视图来读取HIS系统里面的数据。
三者比较, 文件导入和读HIS数据是最理想的方式。而读HIS系统配置起来比较麻烦, 需要省医保中心、HIS开发商和医院的配合才能完成。文件导入的方式则可以独立完成, 不受各方面的限制, 而且实现起来也比较简单。只要从HIS系统中把病人的信息按照省医保中心提供的格式导出即可。
3 程序
设计思路:特定的文本格式可以导入到省医保程序中。这样, 只要从SQL中根据住院号把病人的信息按照3大目录进行分类导出即可。主要的功能是导入导出, 导入通过SQL语句来实现, 导出通过SQL数据导入导出工具BCP来实现。程序设计严谨, 不易出错, 功能简单实用, 操作方便。
3.1 界面
在窗体上添加两个Label, 分别表示住院号和住院天数;添加两个TextBox, 为了输入住院号和住院天数;再添加5个CommandButton, 分别为导入、导出、清空、查看、退出。导入是指通过住院号从SQL数据库中把病人的费用信息导入到一个特定的表syb里面;导出则是把表syb中信息以文本格式导出, 并以住院号命名, 保存在计算机里面。清空是把表syb里面的数据清空;查看是查询表syb里面的数据;退出是退出程序。菜单栏设计系统和帮助, 分别有测试连接和程序说明等。
3.2 代码
3.2.1 声明全局变量
3.2.2 清空按钮
3.2.3 导入按钮
3.2.4 查看按钮
3.2.5 导出按钮
3.2.6 退出按钮
3.2.7 测试连接按钮
3.2.8 其他代码
4 结语
省医保接口的实现, 使得病人就诊的相关信息资源共享利用成为可能, 医保中心与医院之间实现数据交换、资料共享。这种资源共享有较大的局限性, 数据的标准化程度低使得资源共享还是只能在一个小范围内实现。区域信息化、跨平台服务、数据标准的统一, 实现数据高度共享是今后发展的必由之路。
摘要:运用Visual Basic+SQL Server开发了一个医保接口程序, 介绍了程序的设计思想和实现过程, 提高了信息化的应用水平。
关键词:医保系统,接口,程序,HIS,Visual Basic,SQL2005
参考文献
[1]谢栋梁, 周平.试论医院信息系统中的医保接口.中国科技信息, 2009, (14)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