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行

2024-07-08

那行(精选3篇)

那行 篇1

中国再也不能仅仅满足于“组装”了。

细心的人会发现, 在“苹果”产品的背后, 印了这样一行英文——“Designed by Apple inCalifornia Assembled in China”。翻译过来就是“加利福尼亚苹果公司设计, 中国组装”。按说这只是一个客观表述, 没有特别涵义。但是, 对于谋求转型发展、怀揣创新型国家梦想的中国来说, 这行字值得我们深思。

事实上, 众多跨国品牌在中国都有生产基地, 不过一般只是标注“Made in China” (中国制造) , 像“苹果”这样在产品上强调在本国设计的很少。这样的做法当然是企业行为, 没什么好去挑理儿。不过, 这行字儿对于我们来说, 应该也是个提醒:中国再也不能仅仅满足于“组装”了。

这些年来, 特别是中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以来, 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进步非常显著, 创新产品层出不穷。一项项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 不断刷新“中国创造”的精度、高度、深度, 成为一个个响亮的“中国品牌”。

但从总体上说, 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 特别是企业自主创新方面, 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产品还不是很多, 与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还不相称。我们渴望出现更多像华为、中兴、联想、阿里巴巴这样具有国际影响的创新型企业, 希望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尤其是, 我们能否出几个像比尔·盖茨、乔布斯这样具有“颠覆性影响”的创新型人才?

中国人从来不缺乏创新创造的基因, 创新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 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创新自信”。如果说, 上一次工业革命我们落在了西方发达国家后面很远, 那么, 面对以网络和数字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发展, 我们迎来了赶超发达国家的难得机遇, 不说别的, 我国拥有近14亿人口, 网民数量6.5亿, 手机网民近5.6亿, 这样的规模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比拟, 他们的消费需求是拉动创新创业的巨大牵引力, 规模超大的人才群体更是创新创造无与伦比的重要资源。

当前,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双目标”不仅包括保持中高速增长, 还包括迈向中高端水平。我国的经济处在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这个阶段, 我们也许不用像以前那样为了追求某个数字紧赶慢赶了, 但“松一口气”的想法是没有出路的。今天的新情况, 恰恰更需要我们有所作为。如何作为?就是在创新驱动上下功夫, 在转型发展上下功夫, 不断提高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说白了, 我们需要产生一些像苹果、微软这样对转型升级具有牵引作用的创新型企业。

如果说过去的这些年, 我们成为“世界工厂”是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 那么未来的五年、十年、二十年, 我们肯定不能再沾沾自喜于“世界工厂”, 也不能一直被贴上“中国组装”的标签, 长期处在产业链的末端。

期待着越来越多“中国设计”的产品不断涌现并享誉国际。这行字, 未必印在每个产品上, 但应刻在每个中国企业家甚至每个中国人心里。

那行 篇2

我走进教室,回头一看:黑板上写了一行字,记的是语文默写不过关的人的名字。唉!语文又得抄课文了。看着其他同学侥幸的表情,我的心一片黑暗。语文默写不过关无疑代表着一天的不安宁;盯着黑板上的那一行字,我呆坐在那儿,不知所措。

第一节课下课,试卷发了。语文默写的情况和我预想的大相径庭。我离开座位,看着其他同学的卷子,每个人的卷上的分数开头,都是十分秀气的“9”字,仿佛是在对我讽刺的嘲笑,而我分数的开头,却像一个枯树干一样地挂着。我看到这儿,心中顿时燃起一种无名的失落。

在上课铃响后,便是语文评卷课。在这堂课,老师肯定又要进行大型的批斗会。专门批评那些默写卷不过关的人。老师走上了讲台,手里紧紧地攥着一个卷子。把话筒打开,开始讲话。首先,对那些考了满分的同学大大表扬了一番,然后转过头去,看着黑板上的那一行字,点起了不过关的同学。你们回家是怎么复习的?连基础都不过关,还能谈其它的问题吗?我低头看着那张满是鲜艳的红叉的卷子,默默地听着老师的训斥。老师不经常这么生气,而这是第三次默写了,但却还是有人不过关。常言道“事不过三”,这样的情况老师这么能不生气。

下课铃响了,我回到了座位上。被训了一节课的我,像个泄了气的气球。我再次望着黑板上的那一行字。这是我们班其中一个语文课代表写的。字虽然丑,但在我的心中这“圆润”的字迹,却有着无限的锋芒。那么大的一行字挂在黑板上,像英雄帖一样,非常地引人注意,让你第一眼就能看到它。

教室里又恢复了往常的样子。而我的心中,却已经有了一个重大的决心:不能让我的名字在黑板上出现第四次了。下面每一天,在教室里我都在认真地背课文。虽然我从小就不喜欢背书,但每当我想起黑板上的那一行字,便是要硬着头皮背下去。我绝不愿让那崎岖的字迹书写出我的名字,让老师在上课点名批评。而当我抬头看见其他人时,却发现那些默写满分的人也许是出于骄傲,在拿着书与人说笑。

又要默写了,我小心翼翼地记忆着每个我平常会默写错的字,默背、默读。其他同学中却只有少数在相互背书。而那些背书的,也时不时在聊两句。试卷发下来,做一个深呼吸在看题。往常那些不会的,易错的字词都复习到了,自然而然就写出来了。

第二天早晨,天气有些明朗,一缕阳光终于穿透了云层,照射大地。当我走进教室时,我下意识地回头一看:黑板上没了我的名字。而上次和我一样不过关的,也有大多都过了。这时我突然发现桌上的卷子:没有了混乱的红叉,而是整齐的勾。而在试卷头上,是一个大大的“96”。竟比上次提高了20分。

浅论话语标记“那行” 篇3

(一)“那行”的性质

“那行”常出现在现代汉语口语中,其用法已经比较凝固,以下是从CCL语料库中搜索的部分相关语料 :

(1)“那行了,都回去吧,各自分工,你们上课,我手术 。”

(2)董云升 :“那行,你们先回去。我找到我兄弟,一定给送过来 。”

(3)李 :“那行,现在让咱们说说我们都有哪些阴暗心里 。”

(4)天仇 :“那行了,我会一直在这里暗中指点你 。”

(5)“哦,是这么回事啊。那行,明天吧,明天早朝之后, 我过府探望我的老岳母去哈。”

(6)“那行 !”人们说 ,“我们就是信服你 !”

Holker(1991) 指出,话语标记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a. 他们不对话语的真值条件产生任何影响b. 它们不会增加话语的命题内容c. 它们与说话时的情景有关d. 他们具有一定的情感功能或表达功能,但却不具备指称功能、指示功能或认知功能。从以上六则例句可以看出, a.“那行”频繁出现在口语中,在句中的位置相对比较灵活, 多数位于句首,也可以出现在句中,有时也可以单独出现 ; b. 在句中没有句法意义,不参与前后语句句法成分的构建, 换句话说就是“那行”的有无,多数情况下并不影响前后语句在句法上的合法性。如例 (2)、(3)、(6) 中,前面的“那行” 的有无并不影响该句的合法性。C. 在句中没有命题意义或语义意义,“那行”只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传递一定的语用方面的功能,帮助听话人理解话语信息,在话语理解过程中传递的是一种有助于话语理解的程序意义。因此,“那行”是一种重要的篇章连贯手段,可以起话语标记的作用。

(二)“那行”的结构和意义

“那行”是由指示代词“那”+ 动词“行”组成的结构单位, 其结构已经具有一定的凝固性,经常运用于现代汉语口语当中,表示赞同、让步或者表达一定情感,而有时只是出于一种礼貌的需要。

1、表示赞同对方行为或观点。

(7)“那行,他那把嘴巴还要得 !”杨教头嘉许道。

(8)“那行 !”人们说 ,“我们就是信服你 !”

(9)朱经理附着他的耳朵嘀咕了一阵,夏世富恍然大悟, 笑着说 :“那行。”

以上三则例句都是表示说话人赞同对方行为或观点, (7) 中杨教头赞许了对方的做法,“那行”表达了杨教头对听话人的认同 ;(8)、(9) 中“那行”也表达了说话人赞同的观点,为对方的言行感到满意。

2、表示让步。

(10)我媳妇上我屋里瞧见我了,问我 :你有什么事儿要跟我说吗?我说没事。那行,那就算了。就是这么挺内向的一个人,不爱说话。

(11) 我只好回答 :“既然这样 , 那行 , 我接受命令来指挥 。”

(12)皇娘说“我倒是不错,哼,可是今天心口疼,你多陪我一会吧。”“那行,那我今天就不去了。”

以上三则例句都是表示说话人进行了让步妥协,(11) 和(12)双方说话人是通过一方让步,最后才达成一致,完成交际。

3、反语,表示警告。

(13)最后,王蔷咬牙道 :“李斯特不接我电话。 那行,咱们走着瞧!”

(14)王伟冷笑道 :“那行,你可记住咯。”

以上(13)和(14)中的“那行”并没有肯定的意思, 而是在否定对方的言行,此时说话人对对方已经感到特别不满意,并用言语警告对方。

4、出于礼貌。

(15)董云升 :“那行 , 你们先回去 。 我找到我兄弟 , 一定给送过来 。”

(16)“那行了 , 都回去吧 , 各自分工 , 你们上课 , 我手术 。”

(17)“那行,您先忙吧!”

以上三则例句中“那行”并没有实际意义,只是出于一种礼貌而运用在话轮当中,维护双方关系,这种情况一般意味着话轮的结束。

(三)“那行”的位置和功能

作为话语标记的“那行”在句中的位置比较灵活,多数位于句首,也可以出现在句中,有时也可以单独出现。本文以CCL语料库、人们日常口语交际以及电视真人秀《奔跑吧兄弟》节目为主要资料来源,在整理分析资料中发现,“那行” 在话语中的位置不同,其功能也不同。具体考察如下 :

1、位于话轮开端,有示意结束和示意开始的功能。经过考察,“那行”多位于话轮开端,当交际即将结束时,说话人可以用“那行”示意话轮结束,标记交际完成 ;也可以用“那行”示意上一话题已经告一段落,另一话题即将开始。 如 :

(18)“那行,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19)“那行,您慢走。”

(20)李 :那行,现在让咱们说说我们都有哪些阴暗心理。

(21)王祖蓝 :“红色那个袋子里肯定是空的!”邓超 :“那行,你说选哪个?”

例(18)发生于课堂中,这时下课时间已经到了,老师通过话语标记“那行”提示同学们此次授课已结束。例(19) 也是话轮的结束,说话人非常礼貌地结束了这次会话。这两例中话语标记“那行”都起了示意话轮结束的作用。而例(20) 中李某发起了一个新的话题,让我们把目光都集中在了“阴暗心理”上。李某利用话语标记“那行”成功地把上一话题过渡到了这个新话题,“那行”起到了示意开始的作用。例 (21)是浙江卫视真人秀《奔跑吧兄弟》节目中的场景,王祖蓝的话题是关于红色袋子空和实的判断,而邓超通过运用话语标记“那行”结束了上一话题,开始了一个新话题—— 袋子的选择。

2、位于话轮的中间。“那”出现在话轮的中间是表示前后两个话题的转换,既示意结束,又示意开始,兼有“结束上文”和“开启下文”的功能。例如 :

(22)最后,王蔷咬牙道 :“李斯特不接我电话。那行, 咱们走着瞧!”

(23)“哦,是这么回事啊。那行,明天吧,明天早朝之后, 我过府探望我的老岳母去哈。”

例(22)中王蔷的话轮中涉及到了两个话题,前一个是李斯特不接电话,后一个是警告李斯特。说话人运用话语标记“那行”既示意前一个话题的结束,又示意新话题的开始。 例(23)中得而话题也是在“那行”后进行了转换。“那行” 前的话题是说话人对所听到内容的回应,“那行”之后话题转换为说话人承诺明天去探望老岳母。话语标记“那行”起了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

结语:

“那行”作为话语标记,有着其独特的结构和意义,其功能和表达效果也是不容忽视的。“那行”在话语中的位置比较灵活,主要具有示意结束、示意开始和话题转换的功能。 在话语理解中可以引导交际双方更好地进行交流,实现交际。

摘要:“那行”作为话语标记,常出现于现代汉语口语中,它与单独的应答语“行”不同,其结构和意义、位置和功能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以话语分析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可有效地阐述话语标记“那行”的特点。

【那行】推荐阅读:

上一篇:技术条件下一篇:伊斯兰社会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