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中水回用

2024-06-01

建筑中水回用(精选12篇)

建筑中水回用 篇1

摘要:指出建筑中水回用技术是解决当前某些缺水城市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在简要介绍建筑中水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建筑中水回用常用工艺以及中水回用的经济可行性,同时指出供水安全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小区,中水回用,经济可行性,供水安全

0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和工业的发展,城市用水量和排水量不断增长,造成水资源日益短缺,水资源的匮乏已成为我国21世纪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加大各种污废水的回用力度,以实现污、废水无害化、资源化,由此对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深远影响是无法估量的。特别是建筑小区的生活污水回用,将会更好的满足小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需求[1,2]。

在研究深度、实施规模等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美国、日本、以色列、南非等研究污水再生利用较早的国家,在污水回用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目前国外主流的中水回用技术在处理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处理成本比较高昂。

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就把污水再生利用研究列入到国家研究课题中,但是因为社会对中水回用所能产生的经济及环境效益认识不足导致普遍重视度不够并且缺乏相应的财力支持,所以发展缓慢[3,5],一直停留在小规模应用的阶段。

1建筑中水

中水是指将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用过的优质杂排水(不含粪便和厨房排水)、杂排水(不含粪便排水)以及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CJ 2511- 89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的生活杂用水水质指标标准,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对中水处理工艺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为杂排水的水源及回用目的[6,7]。中水的色度、浊度、含盐量、价格等都会影响回用水的可接受性。依据收入和教育情况的不同,有研究表明对于绿化“含盐量低”是中水最重要的属性,对于衣服洗涤“无色”是中水最重要的属性,以及对于冲洗厕所“较低的价格”是中水最重要的属性。

我国对中水研究越来越深入,于1989年10月正式颁布了CJ 2511- 89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生活杂用水水质的各项指标如表1所示。

2中水水源及常用处理工艺评价

中水水源种类很多,目前主流的有以下三种:

1)盥洗排水、淋浴排水、循环冷却水称为优质杂排水,应优先选用;

2)冲厕排水以外的生活排水称为杂排水;

3)生活污水,即所有生活排水的总称,这种水质最差。

中水处理工艺的选择,要根据中水水源及回用目的来进行。盥洗排水和沐浴排水等污染程度较轻的优质杂排水,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毛发、洗涤剂等,通常采用物化处理工艺对其进行处理,处理工艺较简单,只需在常规处理工艺前设置毛发聚集器,或在水质要求较高时添加膜处理设备。虽然此工艺对溶解性有机物去除能力较差,但由于消毒剂的化学氧化作用对水中耗氧物质的去除有一定的作用,并且混凝对洗涤剂也有去除作用,所以处理出水可以达到较高的水质标准。

杂排水主要采用强化物化处理和二级生物处理工艺,污染物较优质杂排水更加复杂,有机物含量较多,通过处理能有效去除有机物。

所有生活排水即为生活污水,其污染程度最重,有机物、细菌、病毒等污染物含量高,用其作为中水水源时,需要进行三级处理,处理难度大,成本高。

3中水回用经济可行性

1)中水可以有效减少城市供水和排水量,缩短运输距离,减轻城市给水排水管网的负荷。

2)污水再生作为水源,经济上低于开发其他水源。

3)管网维护管理费低,随着水价的提高,中水的成本逐步接近给水。

4)节约用水,有利于可持续性发展。中水回用可以节省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污染,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4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1 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中水回用工程推广与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表现在:

1)由于一些处理工艺以及设备本身存在问题并且管理水平不高导致中水系统正常运行困难,水质水量都得不到保障,甚至导致停产等严重后果。据有关调查,有33%的中水回用工程建成后未运行。

2)中水回用运行不稳定导致设计规模的优势得不到发挥,使中水回用在实际工程中并不比使用城市给水更经济。

3)政府法律法规制定的不健全,仅有的技术规范没有法律效力。

4)现行相关标准制定的不合理导致了许多现有的中水工程不达标。

5)水价体系不够合理,中水相对于自来水无价格优势。

6)民众缺乏对中水的认知,对卫生性、安全性等存有顾虑,并且节水意识差。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了中水回用工程的建设与推广。

4.2 对策

4.2.1 完善建筑中水相应的法律法规并加强执行力度

在国标“建筑中水设计规范”中规定小区和建筑中水供水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但在实际工程中发现初期建筑与小区的入住率低,原水量不足,因此中水系统往往要推迟运行或难以运行。还有在工艺选择上盲目照搬,致使处理效果不达标,且监管力度不够,安全供水没有保障。以上问题都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来保障中水回用成为行之有效的节水措施。

4.2.2 建立一套有效的再生水检测分析方法

评价饮用水和污废水水质的化学参数很多。这些参数包括余氯量、臭氧、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总有机碳(TOC)、pH值、电导率、浊度、色度、金属离子、溶解氧、氨氮、硝酸盐和磷酸盐等。通过在线监测获得的化学参数易受环境,处理工艺和检测工具的影响。

例如,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如降雨量增加和藻类大量繁殖会影响总有机碳,电导率,pH值和浊度的水平。处理工艺的不同也会影响上述各参数的浓度。最后,用于测量仪器的可靠性和灵敏度将决定结果的精确。因此,实施多元技术组合的分析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这些常用参数的敏感性。

4.2.3 提高公众节水意识

公众节水意识差是我国现实存在的情况,中水回用的普及还面临很大的挑战。因此,我们要借鉴日本、美国、南非、以色列、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经验。倡导水的循环利用,也就是可持续发展,既满足目前的需要,而又不损害子孙后代的用水需求。

可持续发展在水行业仍然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在我国这样严重缺水的国家,更应该提倡节约用水,建设可持续的循环用水项目。

4.2.4 提升大众对中水回用的认知

用户对中水的卫生性、安全性等存有顾虑,导致在感情上无法接受中水,此外目前用水供需差值越来越大,自来水价格在未来肯定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由于先进的中水回用技术的引入,处理成本会逐渐降低,这样回用中水的价格会逐渐接近自来水价格。所以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意识,让居民真正认识到中水回用的重大意义,才能使得中水回用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5中水回用的前景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长,我国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城市污水,工业污水的排放量急剧增大加速了淡水资源的恶化,这就加剧了淡水资源供需的矛盾,水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因素之一。

中水回用一方面可以减少环境排污量,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又能减少对水资源的开采,具有极高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对缓解我国淡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中水回用技术拥有投资省、见效快、运行成本低的特点,使其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城市给水和中水的价格关系日趋合理,中水回用技术将会有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会为城市节水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徐志成,蒋松松.浅谈居住小区中水系统选择[J].山西建筑,2009,35(9):189-190.

[2]S.S.Coutts.A recycled water strategy for regional urban com-munities[J].Desalination,2006(188):186-187.

[3]房发俐.小区生活污水中水回用的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Erkan sahinkaya.Biological treatment and nanofiltration of dnimtextile wastewater for reuse[J].Hazardous Materials,2008(153):1142-1148.

[5]曾诚.小区中水回用工艺优选及分散式中水系统规划—以北京林业大学校园为例[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6]Kuo J F,James F S,Chen C L,et al.Bohlier Dual Role of Acti-vated Carbon Process for Water Reuse[J].Water EnvironmentResearch,1998(70):2.

[7]钱茜,王玉秋.我国中水回用现状及对策[J].再生资源研究,2003(1):27-30.

[8]Anna Hurlimanna,Jennifer McKayb.Urban Australians using re-cycled water for domestic non-potable use—An evaluation of theattributes price,saltiness,colour and odour using conjoint analy-sis[J].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7(83):93-94.

[9]关大勇.建筑中水回用及其存在的问题[J].China Academic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2009(8):45-46.

[10]R.K.Hendersona.Fluorescence as a potential monitoring toolfor recycled watersystems:A review[J].Water research,2009(43):864-865.

建筑中水回用 篇2

1、用车辆运输管材、管件,要绑扎牢固,人力搬运,起落要一致,通过沟、坑、井,要搭好马道,不得负重跨越。用滚杠运输,人防止压脚,并不准用手直接调整滚杠。管子滚动前方,不得有人。

2、用锯床、锯弓、切管器、砂轮切管机切割管子,要垫平卡牢,用力不得过猛,临近切断时,用手或支架托住。砂轮切管机砂轮片应完好,操作时,应站侧面。

3、套丝工作要支平夹牢,工作平台要平稳,两人以上操作,动作应协调,防止柄把打人。

4、条管子串动和对口,动作要协调,手不得放在管口和法兰接合处。

5、翻动工作时,防止滑动及倾倒伤人。

6、手提式砂轮机应有防护罩,操作时,站在砂轮片径向侧面,并戴绝缘手套工站在绝缘板上。

7、沟内施工,遇有土方松动、裂缝、渗水等,应及时加设固定支撑。禁止用固定壁支撑代替上、下扶梯和吊装支架。第396条人工往沟槽内下管,怕用索具、地桩必须牢固,沟槽内不得有人。

8、用风枪、电锤或錾子打透眼时,板下、墙后不得有人靠近。

9、管道吊装时,倒链应完好可靠,吊件下方禁止站人,管子就位卡牢后,方可松倒链。

10、管道试压,应使用指校验合格的压力表。操作时,要分级缓慢升压,停泵稳压后方可进行检查。非操作人员不得在盲板、法兰、焊口、丝处停留。

11、高压、超高压管道试压,应遵守单项安全操作规程。

管道安装

材料要求

主材

镀锌钢管、铸铁排水管、塑料管、复合管等及其配件。

(1)镀锌钢管、管件内外壁镀锌饱满光洁、壁厚均匀无锈蚀、砂眼、气泡、裂纹,丝扣不得出现偏扣、乱扣、丝扣不全等现象,符合设计要求,具有出厂合格证、材质检测证明。

(2)塑料管、管件标明规格、公称压力、生产厂名或商标等标识,包装上应标有批号、数量、生产日期和检验代号。内外壁应光洁平整,无气泡、裂纹、脱皮、分解变色线和明显的痕纹、槽沟、凹陷、杂质等,色泽一致;管材、管件宜用同一厂家产品,符合设计要求,具有产品合格证及有关部门的检测报告。

(3)复合管等及其配件内外应光洁平整,无色差、分解变色线、气泡、砂眼、裂纹、脱皮、痕纹及碰撞凹陷;管材、管件宜用同一厂家产品,符合设计要求,应有出厂合格证及材质检测报告。

辅料

(1)各种管卡、粘结剂(宜用与管材同一厂家产品)、油麻、螺栓、螺母、垫圈等应有产品合格证。

(2)焊条应有产品合格证并与母材相匹配。

(3)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32.5级,应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应取样复试合格。

作业条件

1.埋设管道的管沟或基底回填土应平整、夯实,无突出的坚硬物。

2.暗装管道(包括设备层、竖井、吊顶内的管道)根据设计图纸核对各种管道的管径、标高、位置的排列。预留孔洞、预埋件已配合完成;土建模板已拆除,操作场地清理干净,安装高度超过3.5m已搭好脚手架。

3.室内标高线、隔墙中心线(边线)均已测放,墙地面初装完成,能连续施工。

4.冬期施工,环境温度一般不低于5℃;当环境温度低于5℃应采取防寒、防冻措施。施工场所应保持空气流通,不得密闭。

5.各种施工材料的品种和数量能保证施工。

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操作工艺

1.施工准备

(1)校核洞口:根据设计图纸及技术交底,检查、核对预留孔洞尺寸是否正确,将管道坐标、标高、位置划线定位。找出管道穿楼板、墙体的中心位置,用錾子开扩或修整孔洞;立管洞口修整时,应在管中心位置从上至下吊线后,逐层顺序修整,发现上、下层墙体厚度变化,应及时调整管道离墙距离。

(2)绘制施工草图:根据设计图纸及技术交底,分析管材和管件、节点、复杂部位详细连接形式和方法,按照施工图纸和实地情况测量各管段和留口具体尺寸,绘制管线节点详图、管件附件组合图和管道施工草图,并注明实际尺寸。

(3)预制加工:根据施工草图,进行断管、清口、套丝(针对钢管),然后将管道、管件进行预组装、调直;把管件较多部位进行预制组装,码放整齐备用。

2.支架安装

(1)按不同的管材、管径和要求,设置相应的卡架和位置,埋设应牢固平整。

(2)固定支架、吊架应有足够的刚度、强度,不得产生弯曲变形等缺陷。

(3)钢管水平安装的支架、吊架应符合表19-39的规定。

(4)排水铸铁管支架、吊架安装

1)排水干管在设备层安装,首先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将每根排水干管管道中心线弹到顶板上,然后安装托、吊架,吊架根部一般采用槽钢的形式。

2)排水管道支架、吊架间距:横管不大于2m;立管不大于3m。楼层高度小于等于4m,立管可安装1个固定件。

3)高层排水立管与干管连接处应加设托架,并在首层安装立管卡子,高层建筑立管托架可隔层设置落地托架。

4)支架、吊架应考虑受力,一般加设在三通、弯头或放在承口后,然后按照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的间距加设支架、吊架。

(5)排水塑料管道支架、吊架间距应符合表19-40的规定。

(6)中水塑料管道支架、吊架间距应符合表19-41的规定。

(7)中水复合管道支架、吊架间距应符合表19-42的规定。

(8)三通、弯头、阀门等管件和管道弯曲部位,应适当增设管码或支架,与配水点连接处应采取加固措施。

(9)塑料管、复合管采用金属管卡或金属支架、吊架时,不得损伤管壁,金属表面与管道之间应采用柔软材料进行隔离。

(10)管道支架、吊架安装,应拉小线确定管道的直线位置线,然后按照规范规定的间距定好管道支架的间距,安装加工好的支架、吊架。

3.管道安装

(1)中水管道与生活饮用水管道、排水管道平行埋设时,其水平净距不得小于500mm;交叉埋设时,中水管道应位于生活饮用水管道下面,排水管道的上面,其净距均不小于0.15m。

(2)明装管道距墙应均匀一致,公称外径32mm以下的管道外皮距离建筑装饰墙面20mm~25mm,公称外径32mm以上的管道外皮距离建筑装饰墙面25mm~50mm。

(3)管道上下平行安装时,要保证输送热水的管道在输送冷水的管道上方,垂直平行安装时,输送热水的管道在输送冷水的管道的左边。

(4)室内明装管道,宜在土建粉饰完毕后进行。

4.管道水压、灌水试验

(1)不同材质的管材使用在同一系统或管路上,水压试验时,以试验压力值要求较小的管材的试验压力为系统或管路的试验压力。

(2)暗敷在垫层内的管道在隐蔽之前必须做好水压试验和隐蔽检查;打垫层时,将管道接上压力表,应有不小于0.4MPa的水压直至垫层施工完毕,观察管道压力是否下降,检验垫层施工过程中管道是否被破坏。

5.保温

(1)管道保温

1)有防结露、防冻保温要求的管道,应在隐检验收合格以后,做管道的防结露、防冻保温。

2)防结露、防冻保温层厚度要符合设计图纸要求,要使用阻燃材料,保温层表面平整、美观。

6设备安装

1、水调节池(水箱)的施工:调节池(水箱)底部应设有集水坑和排泄管,池底应有不小于2%坡度,坡向集水坑。顶部应设置直通地面的排气管,池壁应设置爬梯和溢水管。中、小型工程调节池可兼用做提升泵的集水井。中水调节池(水箱)以生活饮用水为补水时,应该采取防止饮用水被污染的措施,补水管道出水口与中水调节池(水箱)内最高水位之间有不小于2.5倍补水管道管径的空气隔断高度,严禁采用淹没式浮球阀补水,仅仅要求当调节池(水箱)中水位达到缺水报警水位时补水。

(5)竖流式沉淀池中心管流速不得大于30anln/s,中心管下部应设喇叭口和反射板,板底面距泥面不得小于0.3m,排泥斗坡度应大于45°。

(6)斜板(管)沉淀池的斜板(管)间距(孔径)应大于80nm,,板(管)斜长宜取1000mm,斜角宜为60°。斜板(管)上部清水深不宜小于0.5m,下部缓冲层不宜小于O.8m。

7设备配管

(1)中水贮存池以生活饮用水为补水时,补水管道出水口与贮存水池内最高水位之间有不小于2.5倍补水管道管径的空气隔断高度;中水贮存池(箱)设置的溢流管、泄水管,均应采用间接排水方式,排出口溢流管口应设隔网。

(2)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连接管道应自然过渡,管道与设备之间不得存在拉压现象,管道与管道、管道与设备之间的连接紧密、美观、可靠、便于拆卸与检修,各种坡度准确、泄水方便。

(3)设备配管应独立设置承重支架,不允许设备承担配管重量。

(4)有振动的设备配管时,应设置软连接。

8、运行、调试

所有的设备安装完毕后,应进行系统调试和试运行工作;除水量能够满足楼内使用外,还要求中水处理深度符合设计和国家卫生标准要求,调试合格后做好质量记录。

(1)调试

1)中水系统水量调试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①水量平衡调试:中水用水量较大时,可以通过扩大原水收集范围和收集量来调节水量,原水水量较大时,可以通过扩大中水使用范围,如浇洒道路、绿化、冷却水补水等来平衡水量。

②原水调节池调节用贮水量的调试:原水的贮水量不得少于设计的规定值。当设计未规定时,在调试中连续运行时可以取原水日处理水量的35%~50%;间歇运行时,原水调节池的贮水量应为处理设备一个运行周期的处理量。

③中水调节池调节用贮水量的调试:中水调节池调节用贮水量不得少于设计的规定值。当设计未规定时,在调试中连续运行时可以取日中水用水量的25%~35%;间歇运行时,贮水量应为中水设备一个运行周期的用水量。

④除以上几种调节方式外,在实际中还可用分流、溢流、超越等方式进行水量调节。

2)中水系统处理设备调试:中水处理设备在安装完毕以后必须进行单机试运行,要求机械设备运转无异常,水处理设备无渗漏、堵塞现象,进出水稳定。

3)统调试完毕后,即可进行试运行工作;系统试运行应符合设计要求,中水处理深度应符合设计和国家卫生标准要求,调试合格做好质量记录,即为试运行完毕。

12.季节性施工

(1)气温低于5℃时,管道粘结应使用抗冻型粘结剂。

(2)冬期管道不宜进行水压试验和灌水试验,如果必须进行,应将管道内的存水吹扫干净。

质量标准

主控项目

1.中水高位水箱应与生活高位水箱分设在不同的房间内,如果条件不允许,只能设在同一房间时,与生活高位水箱之间的净距应大于2m。

2.中水管道上不得装设取水龙头。便器冲洗宜采用密闭型设备和器具。绿化、浇洒、汽车冲洗宜采用壁式或地下式的给水栓。

3.中水管道严禁与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连接。中水管道应采取下列防止误接、误用、误饮的措施:管道外壁应涂浅绿色标志,水池(箱)、阀门、水表、给水栓及取水口均应有明显的“中水”标志。公共场所及绿化的中水取水口应设置带锁装置。

4.中水贮存池以生活饮用水为补水时,应该采取防止饮用水被污染的措施,补水管道出水口与贮存水池内最高水位之间有不小于2.5倍补水管道管径的空气隔断高度。严禁采用淹没式浮球阀补水。

5.除卫生间外中水管道不宜暗装于墙体和楼板内。如必须暗装于墙槽内时,必须在管道上有明显不会脱落的标志,标明此管道内是不能饮用的中水。

6.暗装在墙体或垫层内的管道应该有不小于30mm的保护层厚度。

7.水泵混凝土基础强度、坐标、标高、尺寸和螺栓孔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规定。

8.水泵试运行的轴承温升符合设备说明书的规定。

9.敞口水箱的满水试验和密闭水箱的水压试验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若设计未作特别规定,敞口水箱为满水静置24h观察,不渗不漏,密闭水箱在管道的试验压力下l0in内压力不降,不渗不漏。

4.2 一般项目

1.中水给水管材、配件均为耐腐蚀的给水管材、配件。

2.中水管道与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排水管道平行埋设时,其水平净距不得小于0.5m;交叉埋设时,中水管道应位于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下面,排水管道的上面,其净距均不小于0.15m。中水贮存池(箱)设置的溢流管、泄水管,均应采用间接排水方式排出。溢流管应设隔网。

3.水箱支架或底座的安装尺寸、位置应该符合设计规定,埋设平整牢固。

4.立式水泵不宜使用弹簧减振器。

5.中水给水设备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9-45的规定。

6.中水给水管道及设备保温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9-16的规定。

成品保护

1.预制加工好的管段,应加临时管箍或用塑料布包裹以防螺纹锈蚀。

2.预制好的管段、管件用方木垫好,码放整齐。

3.各种设备的接口要临时封堵,防止异物进入。

4.设备的存放地必须干燥通风。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在管道粘结表面,涂粘合剂前应用砂纸或纱布轻轻打磨一遍,避免粘结处渗水。

2.伸缩节安装前要检查弹性密封圈,要求干净、无异物、密封圈完好,以防止管道伸缩节漏水。

3.冬期施工采用抗冻型粘结剂,以防止粘结剂冻结。

管道保温.1 材料要求:

1.1 保温材料的性能、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具有合格证。

一般常用的材料有:

1、管壳制品:有岩棉、矿渣棉、玻璃棉、硬聚氨脂泡沫塑料、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管壳等。

2、卷材: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岩棉等。

3、保护壳材料有麻刀、白灰或石棉、水泥、麻刀;玻璃丝布、塑料布、浸沥青油的麻袋布、油毡、工业棉布、铝箔纸、铁皮等。

作业条件:管道及设备的保温应在防腐及水压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如需先做保温层,应将管道的接口及焊缝处留出,待水压试验合格后再将接口处保温。建筑物的吊顶及管井内需要做保温的管道,必须在防腐试压合格,保温完成隐检合格后,土建才能最后封闭,严禁颠倒工序施工。保温前必须将地沟管井内的杂物清理干净,施工过程遗留的杂物,应随时清理,确保地沟畅通。湿作业的灰泥保护壳,冬施时要有防冻措施。

操作工艺

工艺流程:管壳制品:

2缠裹保温:安装保温瓦块时,应将瓦块内侧抹5~10mm的石棉灰泥,作为填充料。瓦块的纵缝搭接应错开,横缝应朝上下。

预制瓦块根据直径大小选用18号~20号镀锌钢丝进行绑扎,固定,绑扎接头不宜过长,并将接头插入瓦块内。预制瓦块绑扎完后,应用石棉灰泥浆缝隙处填充,勾缝抹平。外抹石棉水泥保护壳(其配比石棉灰∶水泥=3∶7)按设计规定厚度抹平压光,设计无规定时,其厚度为10~15mm。立管保温时,其层高小于或等于5m,每层应设一个支撑托盘,层高大于5m,每层应不少于2个,支撑托盘应焊在管壁上,其位置应在立管卡子上部200mm处,托盘直径不大于保温层的厚度。管道附件的保温除寒冷地区室外架空管道及室内防结露保温的法兰、阀门等附件按设计要求保温外,一般法兰、阀门、套管伸缩器等不应保温,并在其两侧应留70~80mm的间隙,在保温端部抹60°~70°的斜坡。设备容器上的人孔、手孔及可拆卸部件的保

9用管壳制品作保温层,其操作方法一般由两人配合,一人将管壳缝剖开对包在管上,两手用力挤住,另外一人缠裹保护壳,缠裹时用力要均匀,压茬要平整,粗细要一致。

若采用不封边的玻璃丝布作保护壳时,要将毛边摺叠,不得外露。

10状保温材料采用缠裹式保温(如聚乙烯泡沫塑料),按照管径留出搭茬余量,将料裁好,为确保其平整美观,一般应将搭茬留在管子内侧,其它要求同第3.11。

待保温层完成,并有一定的强度,再抹保护壳,要求抹光压平。

质量标准

允许偏差项目: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1-42。

建筑中水回用 篇3

关键词:水电施工;建筑工程;技术措施

水电在建筑工程中属于分部工程,在量上水电安装与土建相比要小的多,但是其线路的可靠性、安全性、安装、布设以及使用和外观等方面在观感内容和质量评定方面却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一、审查施工图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技术准备工作中审查施工图纸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要最大限度的在施工之前解决图纸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根据实践经验,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1)对于施工技术的装备条件设计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如在采用特殊的技术措施过程中,是否能够确保施工安全,技术上是否存在困难。

(2)竖井尺寸、设备层尺寸、楼板厚能够满足要求,设备、建筑结构以及管线是否相互存在矛盾。

(3)在对图纸进行审查时,要对分项工程进行审查。在审查分部内的各个分项目工程是否存在问题,然后在对分部工程相互之间是否存在问题进行审查。

(4)所设计的图纸是否与国家现行的规范要求和技术标准相符合,是否符合相关的经济政策等。

(5)确定是否存在对特殊材料的特殊要求。

(6)由相关的技术部门组织进行对施工图的会审工作,同时相应的相关人员都要参与其中,及时解决提出的各种问题,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在会审之前必须要吃透、弄清图纸。

(7)确定图纸上的文字说明等是否明确、规范、清楚、安全,图纸上的标高、管线的交点、走向、单位以及坐标等是否相符合。

二、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编制工作

对项目施工安装起到纲领性作用的文件就是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过程中组织施工是必须要根据被批准的相关组织设计内容的要求来进行的,它的作用在正常的情况下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真正按照相关的编制内容去进行施工的却只有少数,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已经制定并且获得批准的文件,缺乏操作性、针对性以及相关的技术措施,要想真正的做到对施工起到指导性的作用,那么在编制内容的过程中需要达到以下几方面要求:

(1)工程概况

应该写清楚建筑的层高、结构、形式等做法,也就是板、墙、厨房、卫生间墙面、地面、防水等,不可以照抄相关设计说明书上的内容,同时还应该交代清楚隔墙和外墙保温的具体做好,此外对本分部工程的施工特点以及承包范围也要进行相应的介绍。

(2)施工准备

主要包括:物资准备、施工人员准备、技术准备、施工现场准备。

(3)施工进度计划

在水电安装方面其具有自己的独特特点,在编制时不能按照土建的进度盲目进行,只能将其作为一个相关参考,应该按照本专业施工所需要的工序和具体条件进行搭接,并且按照总工期和阶段性工程的具体要求来对进度进行控制。各个工序之间的搭接和交叉配合必须要安排好,并且根据施工的定额将具体的用量进行计算。此外工序之间的搭接还要做到科学合理,相关的作业人员要确保稳定,这样对于安装的效率、工期以及质量都是极为有利的。同时还要制作具体进度的计划图标,准确的工日和工程量应该由预算来提供,相关的技术人员应该绘制出让人一目了然的总表。

(4)编制依据

必须是已经签订且被批准已经生效的承包合同或者是施工图纸、协议、评定标准、工程检验的现行标准、定额和材料、行业或地方要求等相关内容。

(5)施工技术相关措施

主要包括:成品的保护问题和相关措施、降低工程成本的具体措施、质量保证的相关措施、安全文明施工措施以及经济技术指标的相关分析。

(6)施工技术方案

在施工组织设计当中施工技术方案是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在具体的编制过程中应该以分项工程的具体顺序为基础。按照验收和施工的相应规范根据具体的施工特点,对所采用的附件、管材、敷设连接方式、设备,质量标准、吹扫、调试、工艺流程、固定卡架、试压、允许偏差的具体要求和相应方法进行说明,此外各工序之间的搭接配合处理和一些重点工序的具体质量控制措施需要特别强调。

三、技术交底

在施工现场最为直接的指挥者就是工长,而对施工进行直接指导的则是相应的技术人员,对于施工进度和质量双方所发挥的作用有着直接的影响。除了对签发施工的具体任务单、班组人员的具体调整做好管理外,同时还兼有管理技术的重要责任。其中技术交底是最为直接的工作,技术交底工作集施工规范规程、组织设计、标准设计图纸为一体。在进行技术交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针对性

不对具体情况进行区分,所有都一样,那么实际上对于施工是起不到指导作用的,将技术说明转变为技术交底的问题要彻底克服。要根据工程的各自特点以及工艺设备的具体条件进行技术交底工作,要确保能够对施工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2)科学性

我们所说的科学性就是说理解要正确、依据要正确、交底要正确。其前提是所提交的规定、图纸、规范、图册以及标准都是现行且有效的,而正确的理解是其中的关键。要将设计内容向具体的操作者进行详细的说明。要想将图纸变为现实,那么就必须要正确清楚的进行交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建设出与规范和图纸相符合的工程。

(3)可操作性

1)全面性

如果施工图的表示不够清晰,那么则需要重画大样图,禁止自由安装,在交底时要对图纸中交代不清楚的事项进行补充,以防止丢项或者是操作人员的错误理解。

2)具体性

我们以排水系统为例,从预留洞、套管的预埋、管道与墙之间的距离具体指的是装饰面还是砌体面,管道的坡度、连接形式、管卡形式、垂直度以及要想达到优良的质量所允许的偏差值是多少等等。

3)实用性

技术交底必须要写清楚应该注意的各个要点,并且还要将相关的规定和标准也写进去,如此一来操作者只需要按照交底的内容进行具体作业,并且所取得的成果必然是符合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的。对于质监和监理部门来说质量验证和评价标准是对等级进行评定的根据,而对于施工来说质量的验证和评价标准则是控制质量的根据。因此,必须要将相应的质量等级在进行交底时写清楚,不可等到完工后在进行相应的等级检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总结:在建筑工程中水电工程是基础,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于图纸的会审、技术交底和组织设计等需要特别注意,本文主要对以上几个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和探讨,具体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邱红伟.水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注意的几个环节[J].四川建材.2007(03).

公共建筑中的中水回用技术研讨 篇4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贫乏的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加,水资源短缺问题更为突出,为此,国务院规定在新建和改建的各工程项目中都必须实施“节能减排”的措施。国家提倡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在于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水)、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因此,目前发展污水回用技术,减少污水排放量,保护现有可利用的水资源不被污染破坏,实现污水资源化,可有效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而作为污水回用重要形式之一的建筑中水,由于其独特的区域性和灵活性,显现出开源和控制污染的双层功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用水中公共建筑的用水量很大。比如大型的旅馆、饭店、办公楼、综合楼,学校等,其空调冷却排水、洗浴用水、洗衣用水、盥洗排水所占的比例较大,而其受污染程度却较轻,利用这部分水作为中水水源,不但可以实现污、废水资源化,缓解水资源不足,还可以减少污染排放,减轻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具有明显的社会和环境效益。《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J50336-2002)[1]关于建筑物中水的定义为:一栋或几栋建筑物内建立的中水系统。建筑中水系统是由原水的收集、储存、处理和中水供给等工程设施组成的有机结合体,是建筑物的功能配套设施之一。建筑中水系统包括一套排水管(收集中水水源)、一套供水管(输配处理装置出水至中水用水点)、一套中水处理装置。

2 建筑中水处理工艺分析

中水处理是中水回用系统的关键。不同的中水水源、处理工艺以及处理规模直接影响处理效果及投资,影响中水设施的直接和间接效益。选择合理的中水处理工艺流程,不仅可以提高建筑中水系统对污水的回收和利用效率,而且可节省投资和运行维护费用。工艺流程的选择一般要综合考虑工程项目内对中水的需求量、水源量、中水的用途。

2.1 建筑中水水源的选择

2.1.1 建筑中水水源

建筑中水水源以建筑物的排水作为中水的水源可分为三类:

A类:不含厨房、厕所排水,以空调冷却排水、洗浴排水、洗衣排水为主的优质杂排水。这部分排水占建筑排水的40%以上,其污染程度较轻,水质较好。是优先选择的中水水源。

B类:含厨房排水的杂排水。厨房废水污染程度较高,含有动植物油、表面活性剂等,仅采用物理化学处理较难达到回用要求。

C类:杂排水和厕所排水,即生活污水。因含有厕所冲洗污水,污染物浓度高,且含有大量细菌,其处理工艺要求较高。

2.1.2 建筑中水水源的水质

各类中水水源的水质见表1;公共建筑物各种排水污染浓度见表2。

mg/L

mg/L

2.1.3 建筑中水水源的水量

公共建筑物各分项给水百分率见表3。

%

2.1.4 建筑中水供水水质

中水的水质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

1)卫生上安全可靠,无有害物质,其主要衡量指标有大肠菌指数、细菌总数、余氯量、悬浮物量、生化需氧量及化学需氧量等。

2)外观上无使人不快的感觉,其主要衡量指标有浊度、色度、臭气、表面活性剂和油脂等。

3)不引起管道、设备等严重腐蚀、结垢和造成维修管理困难,其主要衡量指标有pH值、硬度、蒸发残留物及溶解性物等。中水供水水质标准见表4。

综上分析,建筑中水水源应据建筑物排水的水质、水量,以及其他排水状况和中水用途及所需水量确定。应优先选用空调冷却排水、洗浴排水、盥洗排水、等污染较轻的杂排水为水源。

2.2 建筑中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

2.2.1 建筑中水处理工艺流程选择原则

建筑中水处理工艺与技术的选用要切合工程项目及所处地区具体情况。主要注重以下主要因素:

1)中水原水水质:确定原水水源是优质杂排水、杂排水还是混合生活污水,同时应取得可靠的水质资料。作为处理工艺技术选择的基本依据。

2)中水供应对象与水质:根据中水用途及使用要求,确定中水的具体水质控制项目与指标,作为确定不同深度的处理工艺的依据。

3)污泥处理方法:中水处理系统产生的污泥是干化处理后外运,还是好氧消化、厌氧消化减量后外运,或有条件直接运至污水处理厂等,这对整体处理系统有重要影响。

4)依据公共建筑物的环境特点和相应要求,确定二次污染防治措施,避免异味气体、噪声振动、污泥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2.2 处理工艺流程

建筑中水处理工艺按其机理主要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及生物化学法等。中水处理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预处理、主要处理及后处理。预处理包括格栅或滤网截留、油水分离、毛发截留、调节水量、调整pH值等,主要截留大的漂浮物、悬浮物和杂物。主要处理包括沉淀、气浮、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膜生物反应器等处理单元,主要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无机污染物等。后处理包括过滤、吸附、消毒等。主要是为满足中水供水水质的不同要求而进行的深度处理。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推荐的我国典型中水处理工艺流程如表5。

从表5看,中水处理工艺流程1、流程4以物化处理为主,处理A类原水(优质杂排水);流程2、流程5以生化处理为主,处理A类、B类原水(杂排水);流程3以二段生化处理为主,处理B类、C类原水(混合生活污水);流程6、流程7、流程8以物化和生化联合处理B类、C类原水。

2.2.3 建筑中水处理工艺流程比较

1)以物化处理为主的处理工艺只适合中水原水为优质杂排水。具体主要流程为:

a.原水→毛发聚集器→调节池→微絮凝→过滤→消毒→出水;

b.原水→毛发聚集器→调节池→混凝沉淀→消毒→出水;

c.原水→毛发聚集器→调节池→微絮凝→过滤→微滤→超滤→消毒→出水。

物化处理宜采用混凝气浮。混凝主要去除原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杂质,对可溶性杂质(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去除能力较差;沉淀与气浮都是混凝反应后的有效分离手段,但由于气浮池中的微小气泡可以黏附带有极性的表面活性剂,易上浮分离,因此适合在建筑中水处理工艺中使用。该工艺可间歇运行的特点,特别适用于住(客)房使用率波动较大、水源水量变化较大或间歇性使用的公共建筑(如宾馆、酒店)的中水处理。

2)普通生物处理与物化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工艺一般适合中水原水为杂排水或生活污水。具体主要流程为:

(1)原水为杂排水:

a.原水→筛滤→调节池→微絮凝→过滤→活性炭吸附→微滤→过滤→消毒→出水;

b.原水→筛滤→调节池→生物接触氧化或生物转盘→沉淀→过滤→消毒→出水;

(2)原水为生活污水:

c.原水→筛滤→调节池→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沉淀→过滤→消毒→出水;

d.原水→筛滤→调节池→生物接触氧化→沉淀→生物接触氧化→过滤→消毒→出水;

e.原水→筛滤→调节池→生物接触氧化→沉淀→微絮凝→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出水。

普通生物处理宜采用接触氧化法等处理工艺。不宜采用生物转盘,因为生物转盘部分盘面暴露在空气中,会有较大的异味气味;若选择序批式反应设施如SBR、CASS等,应综合考虑间歇排水与后续处理的衔接合理运行。由于有机污染物等可溶性杂质较易在生物处理中去除,沉淀效果稳定,故生物处理后的物化处理一般采用混凝沉淀处理。该工艺具有处理效果稳定、投资运行费用低等优点,适合于在公共建筑中广泛推广使用。

3)以MBR为主的处理工艺,该工艺一般适合中水原水为生活污水或杂排水,流程为:原水→细格栅→调节池→MBR→消毒→出水。

MBR是在活性污泥法的曝气池内设置超滤膜组件,用超滤膜替代常规的二次沉淀和后置过滤设施,能较大程度上节省处理构筑物的占地和提高活性污泥法的出水水质。该工艺具有占地少、出水水质稳定、排泥少、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但MBR工艺投资较高,且有发生膜堵塞现象,可能会导致出水超标、异味气体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随着膜组件技术的提高和成熟,该工艺将会在公共建筑中推广使用。

3 建筑中水供水系统

3.1 供水方式

建筑中水供水系统与建筑给水系统相类似,由建筑物高度、中水配水管网的压力、建筑中水供水管网所需压力等因素决定,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3.1.1 余压供水方式

利用中水处理设备出水余压,将中水供应至用水点,见图1。

3.1.2 水泵和屋顶水箱的供水方式

当中水配水管网水压低于室内中水供水所需水压时,靠水泵抽水到屋顶水箱储存,再由屋顶水箱供应至每层用水点,见图2。

3.1.3 变频供水方式

当中水配水管网水压低于室内中水供水所需水压时,利用变频供水装置,将中水供应至每层用水点,见图3。

3.2 中水供水管系统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明确规定:中水供水系统必须独立设置,并对中水供水管系统有如下要求。

1)中水储存池(箱)应采用耐腐蚀,易清垢的材料制作,钢板池(箱)内、外壁及其附配件均应采用防腐处理。中水储存池(箱)的溢流管、泄水管均应采用间接排水方式排出。溢流管应设隔网。

2)中水给水管道宜采用塑料给水管、塑料与金属复合管和其他给水管材,不得采用非镀锌钢管。

3)中水道上不得装设取水龙头。当装有取水接口时,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止误饮、误用措施。

4)绿化、浇洒、汽车冲洗以采用有防护功能的壁式或地下式给水栓。

5)中水管道外壁应涂浅绿色标志。

6)中水储存池(箱)、阀门、水表及给水栓均应有明显的“中水”标志。

4 结语

在公共建筑中应用中水回用技术应依据不同的工程项目和环境要求,综合考虑对中水的需求量、水源量、用途、占地、投资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优先选用空调冷却排水、洗浴排水、盥洗排水等污染较轻的杂排水为水源,在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应立足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中水处理工艺。同时在系统的设计与运用中采取可靠、安全的防护与检测措施,以确保中水回用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国家倡导节能减排的任务任重道远,在公共建筑中推广应用中水回用技术是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资源利用新趋势-中水回用 篇5

世界水资源问题日益加剧,寻求缓解水资源的紧缺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任务.中水回用技术日趋成熟,具有很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但目前回用中水还存在不少问题,必须采取多种方法不断地研究和完善这项技术,使它得到广泛应用.

作 者:张莉 Zhang Li  作者单位: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01 刊 名:科学之友 英文刊名:FRIEND OF SCIENCE AMATEURS 年,卷(期): “”(23) 分类号:X703.41 关键词:水资源   中水回用   合理利用  

中水回用技术与运行管理 篇6

关键词:中水回用技术;三法净水技术;运行管理

中图分类号: X70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7-166-2

0 引言

新疆心连心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在中水回收上运用三法净水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水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了优秀的技术支持。

1 三法净水技术原理及技术特点

1.1 电活性絮凝法

在电絮凝反应池内放置可溶性电极板,采用金属铁或铝及合金材料作为电极,通过对极板加电,使极板电解消耗析出Fe3+或Al3+进入水中,与水中溶解的OH-结合生成Fe(OH)3或Al(OH)3以及其它单核羟基配合物、多核羟基配合物和聚合物等。最后利用调节水质的pH值,使水中的钙镁离子形成不溶化合物,被电解产生的高活性吸附基团吸附去除。

1.2 电气浮氧化法

在电絮凝反应池内放置惰性电极板,通过对极板加电在电场作用下,水分子离解产生H+和OH-并发生定向迁移,在阴阳两极分别生成H2和O2。同时,在阳极板表面发生反应生成的自由基状态的·OH。

1.3 沉淀过滤法

电絮凝反应池电解产生的大量絮体进入斜板沉淀池进行沉淀分离,沉淀池上清液出水进入双介质过滤池,进一步滤除水中的悬浮物及胶体颗粒等杂质。

1.4 技术特点

三水净水法具有以下优点:进水指标宽泛,抗冲击能力强,出水水质稳定,无需投加药剂,不产生对水体的二次污染。水回收率高,可达99%以上。设备投资低,针对不同水质采用不同的工艺单元灵活组合,模块化、标准化设计,采用一体化的结构形式,投资低于传统的工艺流程组合所需的总体投资。运行成本低,处理污水一般吨水运行成本在0.1-0.2元/吨水,对于难降解类COD、油含量较高的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和较低的运行成本。设备占地面积小,集成度高,运行可靠,操作维护简单。全流程自动化控制,便于规范管理,无需增加人工成本。

2 技术要求和工艺流程

2.1 技术要求

工程每天可处理的水量来自循环水厂排污、除盐水站、污水处理场三个系统,正常状态下每天要处理276t,最多时达428t。

2.2 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全程包含四个步骤:预处理、超滤、反渗透、浓盐水处理。

3 预处理工艺

3.1 工作流程

3.2 单元处理

依据水处理的工艺过程,由PLC控制系统对各个工艺单元进行协调、管理、控制。系统监视包括:水池液位、泵启停、反应池排污、沉淀池排污、过滤池的自动反洗,加药控制系统,所有泵和气动阀的手、自动操作,现场参数的实时显示、记录以及整个系统运行状况。系统监控包括五个控制单元:反应池、沉淀池、过滤池、回用水池和泵控制。

4 超滤工艺

超滤的操作流程:正常产水—反洗—正冲一产水等按一定时间顺序、循环进行。超滤膜采用外压运行方式。超滤系统工作压力是0.2MPa,过滤周期是30min,通过变频恒流产水。

①自清洗过滤。清水池出水经超滤供水泵提升进入自清洗过滤器去除水中大颗粒悬浮物,以保护超滤膜和提高超滤膜的通量,保证超滤系统长期稳定运行。本工程使用了流量为400m3/h、过滤精度为100μm、壳体碳钢防腐、滤网316材质自清洗过滤器一台。

②反洗。系统过滤工作一段时间后,水中的固体悬浮物沉降在膜的外表面。为保持膜的产水量不变,膜的过滤压力必然不断增加。因此运行一段时间后需从与过滤相反的方向对膜进行短时间的反冲洗,沉积在膜表面的固体被反洗水带走。

③化学清洗。反冲洗并不能达到100%的恢复效果,会有许多物质黏附在膜表面,仅通过机械力无法将其去除。长时间运行后,这些物质会堵塞膜孔,因此运行一段时间后需对膜进行化学加强反洗或化学清洗。清洗过程中可以根据污染情况定期加入次氯酸钠、盐酸和氢氧化钠等药剂。

④设备配置。超滤单元需配备超滤主机、超滤反洗水泵、超滤气洗压缩空气和超滤化学清洗系统四部分装置。

5 反渗透工艺

5.1 工艺目的

来自超滤产水水池的水经过反渗透供水泵提升至0.3MPa,经阻垢剂、还原剂加药混合后,再经过5μm保安过滤器后,经RO系统泵提升进入RO装置进行脱盐。反渗透的产水进入反渗透产水水池,浓水收集后进一步处理排放。反渗透是最精密的过滤设备,本单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半渗透膜的选择性透过作用,去除水中的盐份,系统脱盐率≥97%(3年内)。

5.2 系统构成

反渗透系统由加药系统、保安过滤器、反渗透系统泵、反渗透主机、冲洗系统和清洗系统组成。加药系统主要添加还原剂和阻垢剂。加药点后设置管道混和器,保证药剂混和均匀。保安过滤器的数量为3台,分别向3套反渗透供水。反渗透系统泵为变频控制,数量为3台,每台的设计为流量100m3/h扬程。反渗透主机设置3套,冲洗系统和清洗系统共用1套。

5.3 设计参数

反渗透单元对超滤单元的出水水质进行再处理,产水能力为3*70m3/h,设计膜通量≤21L/(m2·h)。

[序号\&项目\&数值\&1

2

3

4

5\&反渗透系统总产水量

反渗透系统设计套数

单套反渗透系统产水量

系统回收率

系统脱盐率\&3*70m3/h

3套

70m3/h

≥70%

≥97%(三年内)\&]

6 严格运行管理

公司中水回收工程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清洁生产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技术上完成了全面的改进,在工程之后的发展中,还应作好管理,使技术能够得到良好的贯彻。

6.1 对工程人员进行专业训练

要对污水工程相关处理人员进行严格的技术和职业培训,对相关设备作到操作认真,对技术程序作到一丝不苟,要以科学认真的态度对设备进行管理和操作,以确保设备和整个工程能够正常的运行。

6.2 对设备要及时检修

要对设备进行及时的检修,加强运行过程中的管理,对运行过程中设备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6.3 要保持系统控制和设备的及时革新

设立攻关小组,对工艺系统全过程所涉及的设备进行随时更新,尤其注意控制系统、水泵、阀门的及时改进,保证设备技术的改进和生产实践能够随时紧密的结合起来。

6.4 要对水质的处理过程严密监控

工程涉及的几个单元,都要求对水质有严密的监控,几个相关反应池都会设置相应的监控设备,要让这些设备作到物尽其用,而非摆设。每个环节水质的处理都要严格按照规定完成。注意定期添加药剂等清理设备,并定期化验水质,保证回收中水的水质在各个单元都能达到标准。

6.5 拓宽中水回收的合理途径

中水不仅可以用在工业冷却中,还可用于清扫、冲洗、施工、消防、景观等方面。处理后的中水水质已经可以达到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要充分利用各种设施,科学合理的利用中水,使节水观念深入员工的行为习惯中。

7 结语

中水回用在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的经济要求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企业在环保中有无可推卸的责任。公司利用三水处理法对中水进行处理,有效的提高了中水的可应用范围,使污水资源化,既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又为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参 考 文 献

[1] 赵立海.港口污水处理设备及中水回用系统设计运行管理实践[J].港口科技,2013(02):21-23.

建筑中水回用 篇7

中水是一种介于污水和自来水之间,能够在一定领域内使用的非饮用水,城市中的中水经常用作绿化用水、道路清扫以及建筑冲厕,也被越来越多的大中城市当作城市第二水源。中水的主要水源包括:城市污水、冷却排水、盥洗排水、厨房排水、厕所排水等。

中水处理回用[1]是一种污水的分散处理方法,对于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及管道无法实施或成本高昂时,分散处理是保护水环境、节约水资源的一种选择,比如景区、乡村、小镇等。建筑小区是设置污水处理装置的最小单位,有稳定的污水来源,也是具有大量非饮用水,如绿化、道路冲洗、水景等用水需求。随着国家和地方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保护,相比于城市污水集中管网和集中处理,小区就地处理回用污水具有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得到许多城市的政策支持,如大连市就规定2014年后市内新建住宅小区必須建设中水设施[2]。

与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相比,建筑小区中水回用技术需要具备3个条件,一是技术效果的稳定性,变化的进水水质和既定回用途径要求回用技术需要稳定的出水水质;二是设备和技术的可操作简易性,通常由物业部门维护运行回用设施设备,过于复杂的系统和技术组合不利于设施的正常运行,能够实现自动化、无人化处理回用是一个方向;三是设备和运行的经济性,小区中水回用的经济性应优于直接利用自来水,以保证业主和物业管理公司的经济利益。

2 技术组合的选择

2.1 核心技术

水处理核心技术直接决定了出水的水质及其稳定性、经济性。分散式水处理技术中,膜生物反应器、生物滤池、接触氧化是常用的核心技术[3]。

膜生物反应器是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有机结合的废水处理系统,以膜组件取代传统生物处理技术末端二沉池,在生物反应器中保持高活性污泥浓度,提高生物处理有机负荷,从而减少污水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并通过保持低污泥负荷减少剩余污泥量。膜生物反应器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好、无须设置二沉池,且运行、维护简单。其中的平板膜MBR工艺[3]又因其污泥浓度高达15000~20000mg/L、占地面积更小、并可实现在线清洗、污泥产生量更少等特点比中空MBR工艺更受青睐。但是膜易污染的特点[6]使膜生物反应器的使用受到一定限制,大量曝气和频繁地清洗并使其运行成本较高。大部分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的处理能力范围为小于387.5 m3/d,曝气分别占分体式和一体式MBR总能耗的20%~50%和80%~100%[7]。

生物滤池是由碎石或塑料制品填料构成的生物处理构筑物,以土壤自净原理为依据,使污水与填料表面上生长的微生物膜间隙接触,使污水得到净化的人工生物处理技术[8]。生物滤池的处理效果好,不产生二次污染,且微生物能够依靠填料中的有机质生长,无须另外投加营养剂,生物滤池缓冲容量大,能自动调节浓度高峰使微生物始终正常工作,耐冲击负荷的能力强。可以采用全自动控制,非常稳定,可以实现无人操作。生物滤池的池体采用组装式,便于运输和安装;同时能耗非常低,在增加处理容量时只需添加组件,易于实施,也便于气源分散条件下的分别处理。但是生物滤池的污水流动速度较慢,水处理量较小,设备占地较大,是它的一个明显缺陷。另外,生物滤池由于很难创造好氧厌氧交替的环境,除磷效果较差[9]。

接触氧化法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之间的生物膜法工艺,其特点是在池内设置填料(分散式或悬挂式),池底曝气对污水进行充氧,并使池体内污水处于流动状态,以保证污水与填料充分接触.生物接触氧化法能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首先填料和生物膜对有机物具有吸附阻留作用,然后在微生物作用下对有机物进行好氧分解。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剩余污泥量少、耐冲击负荷强、运行管理简便等优点[4]。研究表明[5]: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生活污水,在处理效果、动力消耗、经济效益和维护管理方面都明显优于活性污泥法,在处理有机废水和小区生活污水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以上3种核心技术各有优缺点,在建筑与小区中水处理工程实践中也都有应用。可根据小区中水规模、可用地块的大小、物业管理的专业性等因素进行选择。

2.2 消毒技术

消毒步骤是污水处理的必要步骤,在小区中水处理利用过程中,消毒也是重要的后处理步骤。消毒方式通常由化学药剂(固体、液体、气体)、紫外线等,污水再生过程广泛使用的主要有次氯酸钠、紫外、臭氧3种消毒技术。不同的工艺适用的消毒技术有所不同。砂滤出水的消毒宜选用臭氧与次氯酸钠组合消毒工艺,且可以大大降低了出水使用的生态安全风险。MBR出水的消毒采用次氯酸钠、紫外、臭氧单独消毒对微生物都有很好的去除效果[10]。

消毒技术或消毒剂的选用除了效果,也要考虑到建筑与小区的特殊性。次氯酸钠是一种强碱,形态可以是液体或固体粉末,其使用和保存要避免光照和热源,在使用过程中,也要避开人群。该消毒剂使用广泛,消毒能力较强,在建筑小区中使用较多。紫外灯具有良好的杀菌消毒效果,而且通过设备设计和遮挡,可以最小化对环境和人的影响,但需要有较大的消毒区域,满足其透射深度和辐照时间的要求。臭氧消毒具有良好的操作性[11],易于实现自动控制,占地面积小、反应速度快,是优异的建筑小区中水消毒技术。

3 小区中水回用技术的应用

建筑小区的中水回用已经在各地有了大量的工程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小区中水回用技术的工程应用情况见表1,包括核心技术和消毒技术、运行成本、出水水质标准、水量等。

由表1可以看出,接触氧化和MBR技术是工程上主要应用的核心技术,而消毒技术则以臭氧消毒为主。两级串联的接触氧化增强了系统的抗冲击负荷能力,保证了出水水质。据报道[20],2000年北京市对在一年间建设的项中水工程进行调查和评估发现,有项工程采用了生物接触氧化法,占比例达85%。

小区中水的水源多是小区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的出水作为中水原水,而洗浴、盥洗、洗衣、雨水等污染较轻的废水,在收集系统许可的条件下也是一种很好的中水原水。而中水的用途大多为景观、绿化用水或冲厕等生活杂用,回用水质标准也多采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0-2002),也会根据需要采用农业灌溉生产用水等相关标准。

现在,中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维护和商业模式还并不完善。很多中水系统跟建筑小区一起进行设计、施工,但系统的运行主体为物业公司、开发商或政府部门,涉及的成本、收益和产权并不清晰,由此可导致运行管理问题。民间资本可以通过独立供给和BOT、TOT等方式进一步利用市场机制进行优化,确保设施的市场化运行,减轻政府部门的经济压力[21]。

4 结论

建筑小区中水处理工艺的核心工艺主要有膜生物反应器、接触氧化和生物滤池。膜生物反应器的出水水质好、占地小、操作方便,但膜容易被污染,运行成本较高;接触氧化具有占地小、运行管理简单、运行成本低等优点,适合作为建筑小区中水处理的核心工艺。臭氧消毒易于实现自动控制,占地面积小,即开即用,是优异的建筑小区中水消毒技术。

建筑中水回用 篇8

关键词:绿色建筑,生物接触氧化法,微生物,人造树根,食物链

1 项目概况

为推动城市污水的综合利用, 促进城市节约用水, 根据国务院《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中水设施管理暂行办法》、太原市政府《太原市城区中水用水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要求, 经市政府市城管委等相关部门共同论证和批复, 决定在太原市杏花岭区晋东棚户区改造综合小区配套建设“生态化中水回用系统”设计规模3000m3/d, 排放水质标准达到并优于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部分中水直接送入居民家中冲厕使用、部分中水用于小区绿化、道路喷洒及洗车服务等, 小区生活污水“本地处理、就近回用”整个小区生活污水零排放, 节约了水资源、降低了小区居民用水成本、降低了政府在自来水供给方面的财政补贴, 同时为小区提供景观水资源, 美化了环境。

本项目按照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的标准进行设计, 并达到二星级设计标识。项目采用中水回用系统以达到节约自来水资源, 构建生态绿色建筑的目的。

2 设计参数

(1) 污水性质:小区生活污水, 设计进水水质。

(2) 污水处理规模:3000m3/d。

(3) 污水水质及处理要求:根据小区生活污水水质, 本设计按常规的生物接触氧化法进行优化设计, 处理后的污水水质指标满足国家《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 (GB/T18920-2002) 的要求, 可直接回用于绿化、冲厕、洗车、生态景观补充水等。

3 处理工艺

污水生态化中水处理技术源于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工艺, 并结合工程经验, 对其进行了优化, 实现了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工艺与国外工艺的完美结合, 对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技术和膜处理技术进行重新集成, 实现了对原有生物处理技术的完善和创新, 将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及人工湿地等无污水处理工艺进行了良好的融合, 同时成功引人先进的生态工程技术而形成的一种生态化中水处理技术, 增强了其处理效果和系统稳定性。与传统工艺在处理能力上显著的不同, 是传统工艺的改进和强化, 兼顾了环境美观性, 整个污水处理设施是一座具有优美外观的无异味植物园, 对周围的住宅和商业设施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单位处理能力是传统工艺的4倍。其显著特征在于利用植物根部作为净水生物载体。植物根系只占据反应器上层1.5-2.0米的区域, 而一般反应池深度为4-6米深。为了扩展植物根系的效果, 并为微生物的多样性创造环境, 该项目采用一种特殊的生物纤维介质 (丝状生物的人造树根) , 相对于传统填料材料更有利于生物的高级化。该生物纤维材料是耐腐蚀和非生物降解的, 可保12年长期免维护运行。

4 处理单元说明

食物链反应器是固定膜-活性污泥工艺的一种, 利用生长在自然植物根系上或人造植物根系上的生物膜进行污水处理。整个工艺系统置于一个全封闭无异味的阳光房中。相对于其他活性污泥处理工艺, 食物链反应器显著地减少了占地面积, 降低了操作费用及基础设施费用。

(1) 生活污水通过格栅去除悬浮物后进入系统的沉沙池, 沉砂池去除砂粒, 该项目设置格栅除砂一体机2台 (一用一备) 技术参数为B=350mm, 栅隙b=3mm, 功率0.75k W。栅渣定期清除, 作垃圾处理。

(2) 经过除砂后的污水自流进入集水井, 集水井内的污水通过提升泵输送至污水生态处理系统进行生化反应, 在反应阶段通过碳化硝化、反硝化, 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氨氮和磷, 进行缺氧/反硝化的同时进行辅助化学除磷。该项目在集水井内设置提升泵泵三台, 技术参数为Q=125m3/h, H=15m, N=4k W。

(3) 生化反应池处理后的污水, 由于采用了生态化污水处理技术, 直接进入盘式过滤机, 不再使用传统的二沉池, 既节约了土地面积, 又减少了污水处理厂的臭源, 过滤后自流入回用水池, 消毒后回用。该项目采用了内回流泵一台, 技术参数为Q=250m3/h、H=0.7m、N=4kw次氯酸钠投加设备一套。

(4) 生化池的较少剩余污泥, 通过污泥泵排入污泥重力浓缩池进行重力浓缩后, 再到污泥稳定池中进行好氧稳定后, 通过脱水机进行脱水处理, 脱水后的污泥外运处理。该项目采用叠螺式污泥脱水机FR252一台, 污泥混合箱一台, 三箱式泡药机一台, 泥饼输送机 (7米倾斜) 一台, 给泥泵管阀一组, 给药泵管阀一组。

5 主要种植植物说明

植物种植种类需根据其对污染物的处理能力、生长条件、美观性、成活率等多方面条件选择确定。目前一般采用水生黄鸢尾、芦竹、香蒲、美人蕉等, 其他还有风车草、芦苇、黄菖蒲等多种植物也会采用。

(1) 水生黄鸢尾, 多年生水生宿根花卉, 剑型叶狭长, 开亮黄色花朵, 花期4~5月。属于水生植物品种的旱花品种, 生长习性十分强健, 种植后其水下的悬浮根系十分发达, 对水体中的悬浮有机污染物质具有很强的吸附、吸收作用;

(2) 芦竹, 禾本科, 芦竹属, 多年生挺水草本观叶植物。喜光、喜温、耐湿, 也较耐寒。茎干高大挺拔, 形状似竹, 是园林中优良的水景观叶材料;

(3) 香蒲, 香蒲科, 香蒲属。多年生草本。地下根茎粗壮有节, 根状茎长, 横走泥中。叶丛茂盛, 挺拔自然, 叶色葱绿, 充满生气, 宜丛植作水景障屏配置;

(4) 美人蕉, 属于耐水陆生花卉, 株高70cm~150cm, 花色红、黄、粉以及复色等颜色极为丰富, 花朵大, 开花期长达5个月 (北方) 。由于水生美人蕉植株生物量大, 具有吸收重金属的能力, 目前已成为了环境污水生物治理中的佼佼者。

6 技术特点总结

(1) 膜生物增强了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这种定量效果增强了污水处理效率。

(2) 精确的分区曝气, 营造不同的生态环境, 生命周期更长的较高级生物 (单细胞纤毛虫、蠕虫、节肢动物等) 也会寄生在生物膜上, 形成更为完整的生物链, 使的更广泛的营养物质被分解, 同时有效减低了剩余污泥产量。这种定量效果进一步降低了出水中的无机物浓度, 并进一步带来更高的氨氮去除。和人工挂膜介质相比, 植物根系的表面积要高出一个数量级, 每立方米表面积可达12000平方米。这一特点决定了微生物的数量优势。

(3) 植物根部不易堵塞, 操作安全性很高;同时植入各季节观赏植物, 美观大方。当进水量少时植物根部分泌的有机酸能提供膜生物的食物来源。同时微生物代谢产物又能提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 膜生物与植物的生长形成协同作用。

(4) 自控技术的应用, 提供了运行管理的简易方便, 并可实现互联网远程监控。

(5) 温室技术的应用, 有效的防止了气体的扩散, 对周边环境无影响。由精选的建造材料构建的温室, 保证了植物的四季生长, 使污水处理站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6) 污染物去除率有了更大的提高, COD的去除率达到83.3%, BOD5的去除率达到了93.3%, SS的去除率达到了95%, NH3-N的去除率达到了83.3%。

(7) 具有极优的脱氮、除磷效果, 出水水质好。

(8) 除臭效果好, 无需建设专门除臭装置。

(9) 占地面积小, 保温效果好。

参考文献

[1]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GB18918-2002.《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3]GB50788-2012.《城镇给排水技术规范》.

[4]GB50335-2002.《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5]GB/T 50331-2002.《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

[6]GB/T 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7]GB/T 50788-2012.《城镇给排水技术规范》.

[8]GB/T 50332-2002.《给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

建筑中水回用 篇9

关键词:建筑中水,水量,水质,杂排水,回用,建筑给水排水

建筑中水主要是指生活污废水经过适当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 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的杂用水。中水利用是节约资源、减少排污、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水量分析

中水水源选择应根据原水水质、水量、排水状况和中水会用的水质水量来确定。对于住宅小区建筑, 中水水源按污染程度不同一般分为一下六种:冷却水、沐浴排水、盥洗排水、洗衣排水、厨房排水、厕所排水。实际中水水源不是单一水源, 多数为几种原水的组合。对于冲厕用水单独设计管道的建筑, 中水水源则为上述前五种原水的组合。

建筑物中水原水量,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Qy—中水原水量, m3/d;

α—最高日给水量折算成平均日给水量的折减系数, 一般为0.67∼0.91, 按GBJ 14—8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1997年版) 中的用水定额分区和城市规模取值。城市规模按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 分区按三→二→一的顺序由低到高取值;

β—建筑物按给水量计算排水量的折减系数, 一般取0.8∼0.9;

Q—建筑物最高日生活用水量, GB51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的用水定额计算确定, m3/d。本文计算实例采用表1中用水定额;

b—建筑物用水分项给水百分率。各类建筑物的分项给水百分率应以实测资料为准, 在无实测资料时, 可以参照上表。

以成都市一住宅小区为例, 该住宅小区人数为1000人。则厕所用水定额取50L/ (人·d) 、厨房用水定额取35L/ (人·d) 、沐浴用水定额取50L/ (人·d) 、盥洗用水定额取20 L/ (人·d) , 折减系数α取0.8、折减系数β取0.85。降各参数代入公式1, 计算出建筑物中水原水量Qy=71.4 (m3/d) 。而用作中水水源的水量宜为中水回用量的100%~115%, 以保证中水水处理设备的安全运转, 所以中水回用量Qz=62.1 (m3/d) 。将建筑中水回用到厕所冲洗用水, 该住宅小区厕所冲洗用水量为50 (m3/d) , 所以在水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住宅小区的回用水量能够满足厕所冲洗用水量。通过中水回用, 该住宅小区可以在一年内可以减少给水厂供水18250吨, 对于整个城市来说, 其节约的水量将是非常可观的。

通过上述计算, 住宅小区建筑中水回用水量可以满足其冲厕用水量, 而对于宾馆、饭店、办公楼, 其中水回用水量与冲厕用水相差较大。宾馆、饭店中水回用水量大于冲厕用水量, 而办公楼和学校中水回用水量小于冲厕用水量, 所以在住宅小区内采用中水回用和冲厕用水管道单独设计是比较合理的。

二、水质分析

原水水质随建筑物所在地区及使用性质不同, 其污染成分和浓度也不相同, 设计时可根据水质调查分析确定。对于冲厕用水单独设置给水管道的建筑物, 其原水则只有厨房用水、淋浴用水、盥洗用水。冲厕排水的水质相对于其他几种较难处理, 可以不作为中水回用的原水, 降低处理成本。

将住宅建筑物的各种排水经过处理后, 必须满足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从而才能回用于冲厕用水。中水处理流程应根据中水原水的水质、水量及中水回用对水质的要求进行选择。由于目前中水处理范围多为小区和单独建筑物分散设置的类型, 在流程上不宜过于复杂, 尽量选用定性成套的综合处理设备, 应设在地下室、自成独立的建筑物或采用地埋式处理设备。

采用中水处理工艺是可以把原水处理到冲厕用水的水质标准的, 可以将符合水质要求的中水供给到冲厕用水。同时中水水质在卫生上安全可靠无有害物质, 感观上无不快感, 不会引起管道和设备的腐蚀和结垢。

三、结论

通过上述计算住宅小区建筑可以较好的满足建筑冲厕用水量, 而对于宾馆、办公楼和学校则由于各部分用水量和住宅小区用水量分布差距较大, 不能满足或严重超过了冲厕用水量, 不能很好的实现内部中水的循环使用。鉴于上述情况, 办公楼、教学楼冲厕用水较多, 公共浴室、餐饮业冲厕用水较少, 可以采用就近的原则, 对于距离较近的建筑物, 采用集中进行中水处理再分别供给的模式, 同时对原水水源严重不足的地区可以采用城市污水厂的二级出水。建筑中水回用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最佳方式。

参考文献

[1]白洪涛、白炳均、张现宝:“小区建筑中水回用的途径”。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J], 2007, (10) :17。

[2]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第2册) 建筑给水排水 (第二版)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492-509。

关于建筑中水工程的讨论 篇10

鉴于此, 寻求保护水资源的有效措施, 缓解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已经成为了各国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因此, 应尽快实现污水集中处理, 运用科学技术提高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利用中水循环也必将成为我国大中城市和一些缺水城市必须要采取的有效措施。

1 中水系统

1.1 中水的概念

“中水”主要是指将污水处理到符合国家要求的水质标准, 并且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循环使用的非饮用水。

1.2 中水系统

中水系统是将中水原水收集并储存后, 经过处理, 供给小区等一系列配套的相关设施。

一般情况下, 中水循环使用系统有4类: (1) 排水条件较完善的中水循环使用系统。系统中水取自优质杂排水。该排水经过收集、处理后, 供建筑内生活卫生、公共绿化等使用。 (2) 排水条件不完善的中水循环使用系统。系统中水取自该建筑物的沉淀池、化粪池和除油池等。 (3) 小区建筑中水循环使用系统。系统中水水源取自小区建筑物内所产生的杂排水。 (4) 建筑群中水循环使用系统。系统中水水源为经过城市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后的水, 以供小区内建筑使用。

2 建筑中水循环使用的处理

2.1 概念

中水循环使用处理就是采用深度技术处理污水, 去除其中的各种杂质、有毒有害物质和某些重金属离子, 进而消毒灭菌, 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杂用水标准 (或相关规定) 。

2.2 工艺简介

2.2.1 工艺类型

2.2.1. 1 物理处理法

比如膜分离法, 它是用膜孔将水过滤, 将水中的杂质过滤出来, 并且不发生化学反应, 处理技术简单。

2.2.1. 2 化学处理法

将化学物质与中水混合后, 将其中的有害物质分解出来。它科技含量高、效果好, 对地理位置的要求不高, 操作简单。

2.2.1. 3 生物处理法

比如生物过滤池法、氧化塘法等。它是根据污水量来选择微生物投入量, 具有适应污水量变化能力强、管理方便等优点。

2.2.2 选择原则

在选择中水循环使用处理方法时, 应根据水质和循环使用要求来选择。如果是将优质的杂排水作为水源, 一般采用物理化学法处理工艺;如果是将劣质的杂排水作为水源, 一般采用生物处理法或物理、化学结合的处理工艺。

2.2.3 中水处理方法

一般情况下, 中水处理包括预处理、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3个阶段。

2.2.3. 1 预处理

预处理又被称为一级处理, 一般包含拦截、沉淀、水质水量调节、除油和水解酸化等, 要根据原水杂质的物理性质选用合适的预处理方法。

2.2.3. 2 二级处理

二级处理是中水回用处理的主体, 主要工艺有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等。在进行二级处理时, 根据原水污染物的种类和物理、化学性质来选取适合的工艺。

2.2.3. 3 深度处理

深度处理的主要工艺有杀菌消毒、离子交换、介质过滤和膜分离等。在具体工作中, 根据原水处理后可能存在的杂质或可能出现的二次污染物质的种类和性质选用合适的处理方式。

3 中水利用现状

3.1 国外状况

20世纪80年代开始, 日本大力提倡使用中水, 要求新建的公共建筑物必须设置中水道;20世纪90年代初, 日本在新型脱氮、脱磷技术、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美国也是世界上使用中水循环最早的国家之一, 有300余座城市实现了污水循环使用。新加坡每天至少有数千万升经过深度处理的中水加入饮用水管中。

3.2 国内状况

在中水回用技术方面, 我国起步比较晚。目前, 中水主要还是用于居民冲厕、灌溉、景观用水和洗车, 因此, 应不断加大对其的研究力度。在北京, 许多小区都要求在建设时配备与中水处理相关的配套设施和设备房, 并将处理后的中水用于生活、公共服务等有需要的地方。截至2008年, 城区再生水回用率达50%.

4 中水循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人们节约水资源的意识不强, 没有认识到水资源短缺的严重性;再加上中水循环使用方面的技术不成熟等, 大大降低了中水的回用率。目前, 我国城市中水循环使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成本高、使用率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投资大、运行成本高等。由此可见, 中水循环使用的条件还不成熟, 这是一个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5 总结

目前, 中水利用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我们应该通过调整循环使用的处理布局, 研究新技术、制造新设备, 加大政策鼓励的力度, 从而有效推动我国中水循环使用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湘山.建筑小区中水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2]钟琼.废水处理技术及设施运行[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8.

[3]张杰, 李冬.城市水系统工程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4]范瑾初, 金兆丰.水质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5]韩剑宏.中水回用技术及工程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建筑中水回用 篇11

关键词:中水回用 市场机制 水价改革 政府监督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b)-0208-02

1 “中水回用”现状及应用

1.1 我国“中水回用”现状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约为2200 m3,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且,我国用水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目前,我国农业用水利用率仅为40%~50%,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只有0.4左右。工业方面,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仅为20%~40%,单位产品用水定额高。城市生活用水方面,供水管网和卫生设备的漏水是形成浪费的主要原因,我国城市供水管网的漏水量约占全部供水量的10%左右。此外,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高耗水量行业发展集中,生产管理水平低,生产用水浪费严重;人们思想认识模糊,缺乏危机感,节水意识差;缺少全局控制,违反生态规律发展,出现掠夺式开发、混乱式管理;水的重复利用率低,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都是我国水资源危机出现的原因。中水回用在我国的适用范围较为广泛,其中不仅包括市政用水及日常生活中所需的生活和工业用水。消防、绿化以及城市景观的清洗都在使用中水。通过实践的不断证明,如果可以对中水进行合理的利用,对我们的环境保护以及对于水资源的保护,乃至我们一直推崇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也就是说“中水回用”是一项利大于弊的政策。

1.2 我国“中水回用”政策的应用

我国对于中水回用是经过研究并且在适当的时机下对部分的石化企业做了试点的政策运行。这项举措在2000年开始了正式的推广,并且写进了国家的纲领性文件当中。就目前的应用状况而言,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中水回用体系。尤其是在北京以及天津等缺水严重的城市,这项工程已经被广泛的应用。

2 “中水回用”的困境及原因

“中水回用”的困境是可想而知的,它的应用范围虽然在不断扩展的形势下但是仍然没有达到全国范围内的实施。其次,也就是在一部分的中水回用地区也出现了该项工程运行不佳的问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社会的不断变迁,很多地方的中水回用工程被闲置,这也就造成了投资上的严重浪费。以下就对此困境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2.1 公众认知

公众认知程度是中水回用措施能否顺利取得成效的一大问题所在,在部分水价较高抑或是缺水严重的地区的人民可以清晰并且理智的树立中水回用的意识,但是与之相反的就是在部分的落后地区,公众们对于该项举措并不能取得明确的认识。

2.2 工程建设

工程建设问题相对来说也是较为复杂的,共包括以下几点内容:(1)中水回用系统的相对独立性。(2)该项技术并不完善。(3)中水回用的自给自足模式。从现状来看,我国虽说已经成立了专业的中水公司,但可以改变的仅仅是成本的略微降低,针对于如何运输中水给用户的问题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从如今并不完善的技术来看解决此种问题唯一的方式就是建设新的用水管道,但这么做却又无形中提升了我们略微降低的成本。

2.3 水价调节

价格影响供求是亘古不变的原理。由于目前我们的技术并不完善,导致了该项措施要投入的成本相对较高。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中水回用系统的规模小的话,这个价格甚至有可能超过自来水的价格,这使得中水的使用价值相对较低。水价的改革牵涉方方面面的因素,仅仅为了促进中水回用而提高水价,在实践中是不可行的。从这一点来说,设法降低中水的价格才是正确的途径。

2.4 现有制度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适应中水回用的制度体系,包括中水回用标准、中水监管、中水工程投入等。我国建筑中水回用执行的水质标准是现行的《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该标准部分指标比发达国家的回用水水质标准还严格。这一方面使得许多现有中水工程不达标;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建筑中水工程的推广和普及。此外,中水回用的监管也存在缺位问题,在缺乏现场例行监测和管理部门监测的情况下,大部分建筑中水设施的运行实际上处于失控状态,无法保证用户用水要求。

3 解决“中水回用”困境的可用对策

3.1 致力于宣传转变群众观念

我国宣传推广中水回用也有近20年的历史,部分地区甚至出台了强制性政策,至今效果并不明显,这就表明还有更为根本的制约因素有待解决。要适当对民众加强宣传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该项举措的重要价值及重要性所在。因此,要想取得更为实质性的成效,前期的宣传工作必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3.2 价格调节改革水价

要想使得中水回用政策可以取得全面大范围的实施,就应当让中水与自来水之间的竞争中拥有明显的优势,这就需要对两者的价格进行适当的调整。由于自来水价格不易变动,所以只能想办法降低中水的成本。然而要想通过此种方式解决中水回用问题就应当建立相对完善的水权体系,使得水资源的成本可以更为清晰的获得从而可以对自来水的价格进行更为专业化的管理。

3.3 市场机制调节

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使得中水回用措施变成产业化的发展措施,只有依靠市场的调节才能够合理的避免现在政府指导下的弊端所在,另外,如果使得现在的中水供给更加专业化,那么有可能在极大程度上降低成本取得成效。但是,市场化调节也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毕竟这是一项回收周期较长的投资,也正是由于这种收益的不确定性,使得中水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阻碍,因此,在不断改善市场调节的同时,政府也应当加强监管举措。在这样的共同努力下,才可以使得我国现有的“中水回用”工程取得更加进一步的发展。

4 结语

因此,只有更好的实施市场化及产业化的调整才能更好的促进中水的合理利用。产业化、市场化也存在着“第一推动力”的问题,即在中水回用发展的初期,由于中水市场的发展需要一段时期,中水处理技术的不成熟,导致中水供给企业的投资存在回收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从而阻碍中水回用产业的发展。因此,建立发展中水回用产业所需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就成为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和关键。政府部门直接干预中水市场,把着力点放在中水市场的培育和监管上才能促进中水回用的发展。“中水回用”政策在一个稳健的环境下是可以取得一定成效的,这也是我们一直号召支持“中水回用”措施的重要原因所在。

参考文献

[1]王会肖,蔡燕,王海龙,等.再生水农业利用现状及其研究进展[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9(4).

[2]陈朝东.中水处理与回用技术问答[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浅谈建筑中水回收及利用 篇12

目前国内许多城市的污水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由于部分企业并没有对污水进行处理而直接排放, 有些企业虽然对污水进行处理, 但是利用率也不高, 我国城市地区的用水关乎民生, 水资源随着使用, 剩余越来越少。由此可以看出, 对城市中水的回收以及利用很有必要, 要综合考虑并且规划好用水, 制定合理有效的政策, 对水价格进行改革优化及推进, 最终实现中水的合理利用, 为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2 中水利用现状

一般在我们国家城市的生活污水有两个部分组成, 重度污水和日常洗涤污水。前者一般是指工业方面产生的污水;后者主要是人们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 比如洗衣、洗碗、洗菜产生的生活污水, 并且水量也相当大, 但是并没有过多的污染, 可以进行处理利用。我们国内的发达城市, 对于中水利用率的研究和投入较早, 并且取得一定的实质效果, 对污水进行处理, 可以进行再次的利用, 能够把大多数的污水转化为中水, 从而再利用, 比如绿化草坪植被, 清洗设备, 对城市用水进行弥补, 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很多城市对基础设施的规划和投入相当重视, 并且在中水系统上也是如此, 相关的设备布局也较为合理。随着中水处理技术的逐渐进步, 城市发展越来越快, 国内对中水系统的综合利用率也更加有效, 经过一个阶段的运营, 即可收回前期投入的成本。

根据相关统计, 发达城市, 如北京、上海、广州在采用中水处理系统后, 综合用水量减少了百分之二十至三十, 与此同时, 对污水的排放量也随之减少约四分之一, 这样也有利于保护环境, 由此可见, 在城市中提高中水的利用率, 一方面可以减少污染和保护环境, 另一方面也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并且在城市美好发展中成为关键的一项因素。

3 中水利用中存在问题

3.1 中水设备利用率有待提高

在国内, 水的价格相对便宜, 这样在中水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 所得到的收益不能够弥补投入, 另一方面, 中水设备系统所涉及到的设备并没有真正的完全利用, 还有待开发, 由于城市在前期的规划中, 对各种设定的管道都存在于目前的道路之下, 要增加中水管道, 则需要重新翻工才能够安装, 在某种程度上, 会对之前的规划造成影响, 也会影响人们的居住生活环境。

3.2 缺乏对应的政策法规

由于国内很多城市在中水系统方面的约束政策法规还不完善, 这样没有基本的保证, 对中水系统的投入带来不便。目前即使在行政主管部门的积极推动下, 也很难大范围的推广中水系统, 我们要大力发展城市中水系统, 则必须要得到国家强制性法律法规的支持, 有了政策, 相关政府可以更多的支持企业在中水系统方面的投入, 可以在相关政策、财政支持、降低税收等等方面进行支持, 有利用调动水企业的积极性。

3.3 缺少健全的管理体制

目前来说,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 城市中水系统属于一个庞大的工程, 关系到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 许多城市对中水系统的管理还不够全面化, 匹配的制度不够健全, 中水系统的管理体制还有待完善, 需要真正做到合理规划。此时需要有一个统筹的部门来进行此项庞大工程的开展, 才能够有序的开展工作。

4 中水回用对策建议

中水回用在城市中属于一项新的项目工程, 需要进行普及和推广, 我们必须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技术和相关法规, 形成符合我国发展的政策法规、企业管理和运营方式, 这样可以使得中水系统工程更好的投入, 并且产生社会效益, 最终回馈社会。

4.1 建立健全立法工作

建立和完善城市中水利用的相关政策, 保证工作的有序开展, 在后续地区规划中, 必须增加中水系统的回收及利用, 尤其在新建项目的建设过程中, 要统筹考虑, 道路建设过程中, 应当预留中水管路, 方便后续中水的接入和投入使用。

另一方面, 对污水进行分级处理, 提高中水利用率, 针对不同的中水, 根据相关不同标准, 有效的控制处理成本。

再者要对中水系统工程提供保障工作, 提供前期的投入需求, 便于中水回收利用建设项目优质的完成工作, 可以进行相关试点的开展和宣传推广。

最后对中水系统负责的水企业, 进行相关方面的监督指导, 要求企业积极改进中水回收利用的先进工艺和水平。

4.2 加强节约用水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教学、社区等各类宣传, 普及全民节水意识, 提高中水使用的观念, 建立相关示范点, 科普教育。

4.3 合力规划城市发展

城市要根据实际情况, 在规划的范围内, 对供水系统, 污水处理系统, 中水回收系统等进行全面合理的策划, 做好中水回收及利用的长期规划, 保障中水系统的工作开展, 有利用可持续发展。

4.4 合理调整水价, 优化资源。

对自来水和中水进行区别对待, 调整合理的水价, 运用低价格鼓励大家使用中水, 并且对浪费用水进行高价收取。只有科学合理的使用中水,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才能保证环境不受污染, 更加能够增加社会的效益, 从而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项重要的举措。

5 总结

建筑中水回收及利用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必须依靠多方面共同努力, 提高中水利用率, 合理规划好, 才能有效解决城市水资源的使用压力, 这将成为后续城市发展的趋势, 具有相当重要的积极意义。

摘要:近些年我国城市经济飞速发展, 城市不断的扩大, 人口基数依然较大, 城市供水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中水的利用是对供水的一种重要补充方式, 这也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关注点。我们国家中西部的城市, 都存在着缺水的现象, 本文对城市中水利用的现状进行阐述, 分析城市中水回收及利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最后对城市中水利用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建筑中水,回收利用,对策

参考文献

[1]海洋, 姜波.我国中水回用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建设信息, 2010 (13) :76-77.

[2]唐元.中水回用技术介绍及分析[J].四川建材, 2008 (02) :246-247.

[3]云兰.中水回用技术前景预测与分析[J].山西水利, 2007 (04) :30-31.

上一篇:故障解决下一篇: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