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DS

2024-08-24

AIDS(精选12篇)

AIDS 篇1

新型隐球菌是一种鸽粪、牛乳、水果、土壤等物质的腐烂菌,又被临床称为溶组织酵母菌,为人类条件致病菌,通常情况下为外源性感染,感染群体主要为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人群[1]。现阶段,随着抗生素类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病原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由新型隐球菌引发的脑膜炎已成为导致AIDS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2]。我院本次研究对63例AIDS患者采用墨汁染色法和抗原凝聚法鉴定新型隐球菌的结果进行了回顾分析,旨在能够尽早发现病原菌,为患者制定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04~2015-06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3例AIDS患者的新型隐球菌检验资料,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63例患者的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结果均为阳性。63例患者中,男50例,女13例,年龄12~75岁,平均(49.5±1.3)岁。本次研究在事先获取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前提下开展。

1.2研究方法

本组63例患者为新型隐球菌真菌培养法检验结果为阳性的患者,鉴定新型隐球菌采用Micro Scan Walk Away 40微生物鉴定仪,检查试剂为仪器原装试剂。

1.2.1培养法

在两个不同的静脉穿刺部位分别无菌抽取患者血液10m L,于2个双相需氧血培养瓶(由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中,放入37℃温箱培养7d,再放入25℃温箱培养3d,脑脊液培养25d,每天检查培养瓶是否长菌。若长菌后用血平板转种于37℃CO2培养箱培养。若涂片见到真菌孢子适时转种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血平板和PDA培养基由赛默飞世尔生物有限公司提供),放入25℃温箱培养48h可见奶油状、凸起、湿润的菌落生长后采用Micro Scan Walk Away 40微生物鉴定仪鉴定,检查试剂为仪器原装试剂。

1.2.2墨汁染色法

将临床送检的脑脊液离心5min倒掉上清液,将沉淀物进行墨汁染色,最后用显微镜对染色的脑脊液涂片进行观察。

1.2.3抗原凝聚法

使用新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试剂盒(immuno-mycologicis,inc.)进行检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本次研究观察墨汁染色法和抗原凝聚法检测新型隐球菌的阳性率。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SPSS24.0处理研究过程中得到的符合正态分布的研究数据,观察指标均采用百分率[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以P<0.05表示两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回顾分析发现采用墨汁染色法检查63例患者新型隐球菌的阳性率为73.01%,采用抗原凝聚法检查63例患者新型隐球菌的阳性率为85.7%,两种检查方法检查AIDS患者新型隐球菌的阳性率比较存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墨汁染色法与抗原凝聚法比较χ2=6.948,P<0.05。

3讨论

AIDS是由HIV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性疾病,具有临床治疗难度大,预后不佳等临床特点[3,4]。现阶段,全世界范围内仍无根治该疾病的有效方法,各国临床治疗该疾病的目标为最大限度的和持久性的降低患者机体病毒承载量,促使患者免疫功能获得重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5]。近年来,不断有临床研究发现,合并新型隐球菌感染是导致AIDS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5,6,7]。新型隐球菌是一种具有荚膜的酵母样真菌,属于条件致病菌,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当AIDS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明显下降时,新型隐球菌可经血液侵入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继而导致AIDS患者并发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加重AIDS患者病情[8]。临床尽早检查出AIDS患者是否感染新型隐球菌,对于延长AIDS患者的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新型隐球菌检查方法包括真菌培养法、墨汁染色法、抗原凝聚法等,真菌培养法是通过对检验标本进行培养、提取和鉴定,判断患者是否发生相关病原菌感染,为现阶段临床检查新型隐球菌的金标准,但该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不高,培养时间长,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早期诊断。墨汁染色法检验结果易受菌量多少的影响,当患者接受治疗后,体内的新型隐球菌会出现退形变,透明的荚膜在高倍镜下观察缺乏清晰性,辨认难度高。并且必须抽取脑脊液检测,患者比较痛苦。隐球菌抗原乳胶凝聚法检测新型隐球菌性的阳性率高。检测需要时间短,操作方便,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早期诊断。用墨汁染色法、和隐球菌抗原乳胶凝聚法检测AIDS患者新型隐球菌性感染的阳性率均在70%以上,不过由于上述方法检测新型隐球菌性阳性率均达不到100%。因此,临床上应联合使用上述方法中的2~3种同时检测,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我院本次研究对抗原凝聚法和墨汁染色法检查AIDS患者新型隐球菌的阳性率进行对比发现,两种检测方法检测AIDS患者新型隐球菌的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但也有少数临床研究与我院本次研究所得结果存在明显差异,部分研究学者认为选择优质墨汁,适当调整脑脊液与墨汁的比例,避免过度离心,可有效提高墨汁染色法的检查准确性。但由于临床对该方面课题开展的研究较少,我院本次研究所得结果以及上述学者的研究结果仍需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进行证明。

参考文献

[1]苏汉珍,韦善求.AIDS患者新型隐球菌感染的细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4):470-471

[2]陈媛媛,刘春礼,赵清霞,等.未接受HAART的HIV/AIDS患者血清隐球菌抗原阳性率调查[J].传染病信息,2012,25(6):353-355,384

[3]李国伟.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治疗HIV/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8(6):537-538

[4]李俭,刘君兴,施中凯,等.艾滋病概述[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3,26(6):102-104

[5]谢宁,韦礼斌.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脑脊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6):2021-2022

[6]梁林慧.桂西山区艾滋病患者真菌菌种分布及药敏分析[J].广东医学,2012,33(1):107-109

[7]戚建明,陈江汉,杨军,等.129株新型隐球菌基因型及感染人群研究[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3,2(6):481-485

[8]苏明辉,黄文丽.佳木斯地区献血者艾滋病与梅毒血清学检测情况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5,38(4):130,132

AIDS 篇2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says as many as 10 million persons worldwide may have the virus(病毒) that causes aids.experts believe about 350 thousand persons have the disease.and one million more may get it in the next five years.in the united states,about 50,000 persons have died with aids.the country’s top medical official says more than 90 percent of all americans who had the aids virus five years ago are dead.?

there is no cure for aids and no vaccine(疫苗) medicine to prevent it.however,researchers know much more about aids than they did just a few years ago.we now know that aids is caused by a virus.the virus invades healthy cells including white blood cells that are part of our defense system against disease.it takes control of the healthy cell’s genetic(遗传的) material and forces the cell to make a copy of the virus. the cell thendies.and the viral particles move on to invade and kill more healthy cells.the aids virus is carried in a person’s body fluids.the virus can be passed sexually or by sharing instruments used to take intravenous(静脉内的) drugs.it also can be passed in blood products or from a pregnant woman with aids to her developing baby.?

many stories about the spread of aids are false.you cannot get aids by working or attending school with someone who has the disease.you can not get it by touching,drinking glasses or other objects used by such persons.experts say no one has gotten aids by living with,caring for or touching an aids patient.?

AIDS 篇3

【关键词】HIV/AIDS;孕产妇;心理健康;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728-02艾滋病是一种由于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机体抵抗感染和疾病的免疫机能受到损坏而发生的一系列相应症状、体征的传染病,是一种经血液、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的疾病。随着妊娠合并并HIV/AIDS孕妇的逐年增多,如何使HIV/AIDS孕产妇克服固有的心理压力,有效实施临床护理,是当前需要关注的现实问题。HIV/AIDS孕妇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在护理上给予特殊的关注,以使她们顺利生产,并尽可能生出健康的下一代。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3例,年龄20~33岁,4例停经3月,5例停经6-9月,4例足月妊娠。均根据省防疫站检测中心检测HIV阳性而确诊。6例配偶有静脉吸毒史,并经省CDC确诊为AIDS患者,其中4例配偶已行HAART治疗,2例未作抗病毒治疗。3例有静脉吸毒史,并已经省CDC确诊,均未作抗病毒治疗。4例曾有不洁性交史,配偶尚未检测。2例合并乙肝。

2 HIV/AIDS孕产妇的心理特点

2.1易怒心理:目前,还没有研究出特效药来治疗艾滋病,因而,此种病例的治疗在目前来说是需终身服药,治疗时间长且易出现机会性感染。患者因在家庭因素、事业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下,情绪十分容易激动,表现为易怒易暴或出现抑郁及自杀倾向。如果对这种心理病变不给予及时的治疗,不仅会使病情加重,甚至会出现流产。2.2自卑心理: 当产妇得知检验结果HIV阳性时,感到悲伤、沮丧特,特别即将为人母亲时更表现得束手无策,尤其是刚刚确诊的孕产妇。。另外,由于目前社会公众对艾滋病传播途径了解还不很全面,为了避免与艾滋病病患者接触而被传染,往往表现出对患者敬而远之的行为及对患者歧视的言语,特别是亲朋好友的回避、疏远,产妇自尊受损,抬不起头。产妇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此时显得特别内向、自卑、自暴自弃,不愿与人沟通,甚至有轻生的念头。这就需要医护人员主动去接近患者,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及情绪变化,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2.3焦虑心理:焦虑指的是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表现为持续性精神紧张,发作性惊恐等。因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着严重的不良影响。这种心理影响无益于患者病情及胎儿的生长发育。

3 AIDS患者常规临床护理

(1)做好严密隔离及保护性隔离,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自我防护。

(2)对患者的血液及传染物品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3)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以及被患者血体液分泌物污染的医疗用品、医疗器械时,应戴手套、口罩、帽子及穿隔离衣。处理污物、锐器时防止皮肤刺伤。

(4)被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所有物品应随时严格消毒,一般用0.2%次氯酸钠溶液。患者的日常生活用品(毛巾、牙刷、剃须刀)应单独使用。患者房间终末消毒用15%过氧乙酸熏蒸后,再用0.2%过氧乙酸擦墙、桌、床、地面等物,被褥送高压消毒,无保留价值的物品就地焚烧,不能移动,房间冲刷后再进行熏蒸一次,方可使用。

(5)注意休息,病情危重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6)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营养、清淡可口的饮食(如牛奶、鸡蛋、鱼肉、鸡汤等),重危患者应静脉补充能量及营养物质,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7)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8)心理护理:应重视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由于人们对艾滋病知识缺乏了解,常常会对本病产生恐惧心理,患者无形之中就会受到别人的回避,甚至歧视,从而产生恐惧、孤独、焦虑、悲观、报复社会甚至轻生的心理。护士应从心理上给予支持、同情、开导、帮助患者,利用自己专业性的沟通技巧,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面对现实,对疾病树立正确的态度,增加生活信心和勇气,同时尊重患者的隐私权。

(9)预防指导:该病目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预防最关键,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患者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以防止医源性感染。感染者和患者禁止高危性行为,禁止以任何理由捐献器官或献血,禁止吸毒,洁身自好,遵守性道德。 2.剖腹产产妇的临床护理:术前1日常规手术部位备皮,但为了不损伤皮肤以降低感染的机率,采取剪除手术部位长1cm以上毛发,并用肥皂液彻底清洗手术部位[1]。术前8h禁食、禁水,术前15~30min留置尿管,监测生命体征。 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6h内每1h,72h内每4h记录1次心率、脉搏、血压,观察手术切口渗出情况;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每日测4~6次体温,每日询问产妇的自身感受,记录任何不适或好转情况,24h内心电监护及氧气吸入。为防止HIV通过母乳传给新生儿,不宜母乳喂养,应指导产妇正确回奶,与新生儿隔离,并正确人工喂养。3.AIDS患者伴发皮肤损害、口腔感染的护理[2]①注重环境护理,病室内保持适宜的温湿度;②保持皮肤损伤局部及口腔的清洁、干燥;③必要时对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④重视营养支持,口腔感染无法进食者,可给予鼻饲或静脉高营养支持,以增强抵抗力。

4 总结

近几年,HIV/AIDS孕产妇的数量有增多的趋势,因此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人群对母婴传播的认识;提倡安全性行为;预防、诊断和治疗性传播疾病;怀孕前夫妻俩应接受艾滋病病毒抗体测试的咨询;对于考虑接受人工授精的不育夫妇,应确定精液供给者已进行艾滋病病毒测试且为阴性;若在怀孕期间有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可能,应立即通知有关医生,接受特殊处理和检测;若已证实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应尽量避免怀孕;若已经怀孕,最好及早终止妊娠;如果怀孕后仍考虑继续妊娠,应与医学专家及时联系,获得医疗保健咨询和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预防未感染的人感染HIV,减少HIV感染进一步在人群中传播,让艾滋病人及家属对艾滋病有一般的了解,对生活的一般接触能否传染艾滋病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消除恐惧的心理,减少感染危险的个人行为,免受艾滋病威胁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菊吾,陈爱初.剃毛不剃毛在术前备皮中的作用研究.中华护理杂志,1999,2.83.

HIV/AIDS患者心电图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3月笔者所在医院艾滋病抗病毒门诊患者131例, 其中男77例 (58.78%) 、女54例 (41.22%) , 年龄20~70岁, 平均 (42±6) 岁。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2011年艾滋病诊疗指南标准[1], 并经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确诊。其中感染途径为异性传播81例 (61.83%) 、同性传播23例 (17.56%) 、静脉药瘾27例 (20.61%) 。并同期收集健康体检者120例 (非心血管疾病者) 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63例 (52.50%) 、女57例 (47.50%) , 年龄19~62岁, 平均 (46±5)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受检者于平卧位静息状态下应用日本光电9130P描记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 参照美国心脏病学会 (AHA) 、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 (ACCF) 、美国心律学会 (HRS) 提出的“2009年国际心电图标准和诊断指南”[2]对正常、快心律失常、慢心律失常、左房室肥大、右房室肥大、ST-T改变等结果做出诊断。HIV/AIDS患者均应用BD FACS Calibur流式细胞仪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 以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高低分为Ⅰ、Ⅱ和Ⅲ级, 其中Ⅰ级:CD4+T淋巴细胞 (0.2~0.5) ×109/L, Ⅱ级:CD4+T淋巴细胞 (0.1~0.2) ×109/L;Ⅲ级:CD4+T淋巴细胞<0.1×109/L。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IV/AIDS患者分级

131例艾滋病患者按照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为三级, Ⅰ级71例 (54.20%) , Ⅱ级36例 (27.48%) , Ⅲ级24例 (18.32%) 。

2.2 各级HIV/AIDS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心电图结果

HIV/AIDS患者心电图正常者54例 (41.22%) 、异常者77例 (58.78%) , 异常心电图中以ST-T改变、快心律失常、QRS波低电压伴T波改变多见;健康体检者心电图正常者93例 (77.50%) 、异常者27例 (22.50%) , 异常心电图中以窦性心动过缓、ST-T改变多见。HIV/AID患者的心电图出现快心律失常、慢心律失常、左房室肥大、右房室肥大、ST-T改变、QRS波低电压伴T波改变等结果。而在健康体检者中未出现左、右房室肥大。HIV/AIDS患者组与健康体检组比较, 在心电图异常率、快心律失常、ST-T改变及QRS波低电压伴T波改变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HIV/AIDSⅢ级患者与Ⅰ级患者心电图异常率、快心律失常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中Ⅲ级患者与Ⅱ级患者快心律失常方面相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详见表1。

例 (%)

a与健康体检者比较, P<0.05;b与Ⅰ级对照比较, P<0.05;c与Ⅱ级对照比较, P<0.05;同一患者可存在多种心电图异常

2.3 临床病症

131例HIV/AIDS患者中肺结核12例, 结核性脑膜炎1例, 腹腔结核1例, 肺部感染4例, 口腔念珠菌感染11例, 乙型肝炎11例, 丙型肝炎28例, 慢性胃肠炎10例, 新隐球菌脑膜炎2例, 肿瘤1例, HIV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1例。

3 讨论

自1983年人类发现艾滋病至今已有30年, 艾滋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引起心脏受累的病例也越来越多, 文献[3]报道艾滋病患者心脏损害的比例高达44.1%, 且心脏受累的形式呈多样化, 包括心包炎、心包积液、心肌炎、心肌病和心内膜炎等[4], 且HIV感染导致相关性肺动脉高压及心脏受损亦日益受到重视[5]。目前认为艾滋病相关性心肌病变所涉及的病因包括源于HIV-I或同时伴有的其他心脏肥大病毒性心肌炎、心脏免疫逆转录病毒、过多的内源性儿茶酚胺分泌、硒缺乏和非治疗性药物如乙醇、可卡因和海洛因的心脏毒性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HIV/AIDS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 可存在多种心电图异常。且随CD4+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 Ⅲ级患者在心电图异常率与快心律失常方面较Ⅰ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Ⅱ级患者在快心律失常方面相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考虑随着CD4+T淋巴细胞的凋亡, HIV病毒载量持续升高, 对人体的损害进行性加重。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产生毒素, 同时机体长期的消耗状态, 更易造成心脏损伤, 影响心脏电学活动, 导致各类快心律失常发生[6]。

HIV/AIDS患者ECG多项异常改变也与其临床症状相符, 解释其原因可能为: (1) HIV/AIDS患者以肺部机会性感染多见, 常见如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 PCP) [7]、细菌性肺炎、真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等, 病毒毁损CD4+T淋巴细胞造成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 易导致结核病外源性感染及内源性感染复发[8], 临床可表现为反复咳痰、发热、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 出现HIV相关性肺动脉高压, 相应的ECG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右房室肥大; (2) HIV/AIDS患者免疫功能损伤, 伴发肿瘤、合并慢性肝炎、低蛋白血症, 机体长期消耗状态, 易出现胸腔、腹腔甚至心包积液, 引起QRS波低电压伴T波改变的ECG表现; (3) 由于消耗性体质导致HIV/AIDS患者体重下降、胸壁变薄, 可引起左室高电压ECG改变。当出现艾滋病相关性心包炎、心肌炎、扩张性心肌病时, ECG可出现损伤性和缺血性ST-T改变、左房室肥大[9]。

随着艾滋病诊断与治疗水平的发展, 患者的生存期延长, 艾滋病相关性心脏损害成为一个突出的临床问题, 通过方便、快捷、无创的心电图检查可早期发现艾滋病患者心脏损害的电学改变, 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尤其对于CD4+T淋巴细胞<100×109/L的患者, 应常规心电图检查, 对治疗及改善预后有着重要指导作用。

摘要:目的:分析HIV/AIDS患者心电图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31例HIV/AIDS患者及120例健康体检者的常规心电图 (ECG) 进行对比分析, 并按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高低将131例HIV/AIDS患者分为Ⅰ、Ⅱ、Ⅲ级, 对各级患者的心电图做出分析。结果:HIV/AIDS患者心电图正常者54例、异常者77例, 异常心电图中以ST-T改变、快心律失常、QRS波低电压伴T波改变多见;健康体检者心电图正常者93例、异常者27例, 异常心电图中以窦性心动过缓、ST-T改变多见。HIV/AIDS患者组与健康体检组比较, 心电图异常率、快心律失常、ST-T改变、QRS波低电压伴随T波改变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中, Ⅲ级患者较Ⅰ级患者心电图异常率与快心律失常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HIV/AIDS患者易出现心脏受损, 且心电图改变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有关。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心电图,CD4+T淋巴细胞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艾滋病诊疗指南[J].中华传染病杂志, 2011, 29 (10) :629-640.

[2]郭继鸿, 林治湖, 刘仁光, 等.心电图标准化和解析的建议与临床应用国际指南2009[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9:37-101.

[3]宁君.艾滋病患者心脏损害63例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0, 7 (6) :156.

[4]Gopal M, Bhaskaran A, Khalife W I, et al.Heart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HIV/AIDS an emerging clinical problem[J].Curr Cardiol Rev, 2009, 5 (2) :149-154.

[5]吴艳, 荆志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相关性肺动脉高压[J].中华医学杂志, 2006, 86 (44) :3158-3160.

[6]李中健, 郭森, 李世锋, 等.艾滋病患者心电图改变与CD4+T淋巴细胞分级的关系[J].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 (9C) :3046-3048.

[7]邓志海, 杨华玲.晚期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死亡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18) :127-128.

[8]阿孜古丽.艾滋病合并结核病31例[J].中外医学研究, 2010, 8 (28) :130.

AIDS 篇5

一个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人,也许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看上去或是自我感觉起来很好,但是他们却可以把病毒传染给别人。艾滋病从发现至今还不到20年,但它在全球所引起的广泛流行,已使3000多万人受到感染,1000多万人失去了生命。

目前,世界上每天有万余人新感染上艾滋病病毒。虽然全世界众多医学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制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目前,这种病死率几乎高达100%的“超级癌症”已被我国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并被列为国境卫生监测传染病之一.故此我们把其称为“超级绝症”

艾滋病(HIV)传播途径有哪些?

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过去艾滋病以血液传播为主,注射吸毒占七成以上比例。随着同性恋、双性恋的增加,艾滋病由吸毒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调查显示,通过性传播感染艾滋病者约占40%,目前正逐渐成为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艾滋病的易感人群有哪些?

由于这三种途径的特殊性,因此我们也可以简单划定艾滋病的易感人群:

1.所有吸毒人员

2.所有卖淫嫖娼人员

3.营业性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

4.有多个性伙伴的人

5.男性同性恋者、两性恋者,尤其是有发生过肛门或口腔性行为的男性,特别是不用安全套的男性

6.在中国有偿献血的人

7.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的孕产妇

8.艾滋病病毒阳性的配偶和子女或者性伴侣

9.艾滋病病毒阳性的母亲所生婴儿以及艾滋病病毒阳性的母亲哺乳

10.与艾滋病高危人群有性接触者

11.性病患者

12.曾用过国外进口血液制品者,特别是血友病病人

AIDS 篇6

【关键词】 护理程序;AIDS;焦虑;抑郁;心理干预

Application of nursing procedure in patients with AID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Zheng Lixia, Li Xuefen.

( Guangyuan Third People's Hospital, Sichuan Guangyuan 628001,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process on patients with AIDS implementation method and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Method: random 60 cases of AIDS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3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care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nursing procedu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andardize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 SAS ),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 SDS ) the patient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a questionnaire.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SAS and SDS total scor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decreased obviously,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P < O.05 ). Conclusion: applying nursing procedure to carry out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an reduce the patients with AIDS AIDS in patients with anxiety and depression, enhance treatment compliance.

【Key words】 care program; AIDS; anxiety; depressio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616-02艾滋病(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慢性致命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HIV特异性侵犯并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并使机体多种免疫细胞受损,最终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1]由于艾滋病的致死性和传播的特殊性,AIDS患者极易产生一系列负性心理反应,最为普遍的是焦虑和抑郁情绪。[2]本文对我院2007年6月一2011年6月住院的30例艾滋病患者按照护理程序的方法进行系统的、有效的心理干预,对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增强治疗的依从性,使病人以积极的态度生活,取得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患者均为省CDC监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男l9例、女11例,年龄23—52岁、平均41.23岁;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1~56岁、平均39.21岁。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文化程度、用药、社会支持、心理干预前SAS、SDS标准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HIV抗病毒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按照护理程序的方法实施心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评估 对患者的心理反应性质、心理反应的强度、引起心理反应的个体原因进行评估,通过观察、交谈、心理测量等方法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和需求;②提出护理诊断;③ 制订心理干预计划;④ 采用一对一的方法,实施心理干预计划,⑤ 进行效果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再次进行评估,进行下一轮的心理干预。

1.3 评分方法

用Willam W.K.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 [3]、抑郁自评量表(SDS) [3]评定接受心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状况。每份量表由受过培训的专业护士逐人测评,以统一的指导语进行指导,以中性无暗示的方式逐项读给受评者,让其理解后自行答之。两次评定调查员均不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性别采用R×C列表X2检验,年龄、病程、治疗前后SAS和SDS分值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SAS和SDS分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组的SAS和SDS总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心理干预能减轻AIDS患者焦虑和抑郁。

表1 两组治疗前后SAS、SDS分值比较(x±s)

3 心理干预

3.1 消除歧视,尊重患者

心理干预的成败取决于护患两方面的情感和信任 。[4]消除歧视,尊重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开展心理干预的基础。不管病人背景如何,均要一视同仁予以尊重。医务人员有义务帮助病人树立自尊和接受来自社会的尊重,让他们知道,他们同样有爱他人和被人爱的需要和权利,有社会交往和被关怀支持的需要,享有相互尊重的权利,这些需要和权利应该得到理解、尊重、平等对待。强调尊重病人的自主权、知情同意权、保密权和隐私权。

3.2 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

3.2.1 消除患者对环境的陌生感,缓解陌生环境引起的心理压力:主动向患者介绍自己,记住患者的姓名,选择恰当的称呼,介绍科室的环境、病房的设备使用、饮食安排、探視陪护制度等。

3.2.2善于交谈 交谈是收集资料、建立关系、解决问题的最主要的方式,在交谈前,护士应明确交谈的目的,确定初步的问题,选择适当的地点,了解患者基本的背景资料,在交谈的过程中要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提问应简明、通俗、易懂。

3.2.3情感反应 对病人的情感表露作出及时、恰当的回应,让对方感受到对其的理解和关心,对方表露出忧虑、恐惧、焦虑等情绪应给予恰当的安慰,在病人面前表露出的应当是真诚和自然的。

3.2.4交流中应注意伦理学的问题 保密原则,未征得病人的同意,交流的内容必须保密;知情同意原则,交流开始前要将交流的目的、内容、程序及对他可能造成的影响,书面或口头告知;无伤害原则,交流应该对病人不造成伤害;受益原则,应确保病人在交流过程中有利于健康,有利于他们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服务。

3.3 进行AIDS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对患者进行入院指导,讲解AIDS的相关知识,传播途径,抗病毒治疗的目的及毒副作用等,提高患者自我护理及自我保健的能力,消除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观念和认识,走出误区,及早、及时就诊治疗和复诊,树立信心和决心,战胜疾病。有资料报道,有的AIDS患者能维持健康状态在12年以上,目前最长达17年。[5]

3.4强化患者的心理支持系统

3.4.1 一对一同伴交流,鼓励动员感染者同伴自愿现身说法,以自己从阴影中走出来的亲身经历,帮助病人尽快摆脱困境。

3.4.2 搭建病人与家庭成员、亲朋之间沟通的桥梁,劝说亲人和朋友与他們保持正常的生活关系,给予关怀。亲情、友情支持既可使病人获得心理满足,又可让病人感受到他人对自身的尊重。这会帮助病人恢复自信,觉得自己有生存价值。

3.4.3 护士本身也是患者十分重要的心理支持来源,护士用诚恳的语言及精湛的技术来对待患者,使他们身处绝境仍然保持信心和希望。

4 体会

我国现阶段处于艾滋病快速增长期,由于艾滋病的不治性、传染性,以及性传播为主的传播途径是其比任何一种疾病在患者及周围人群中引起更为强烈的情感问题和心理反应。[6]目前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还不足,表现出对艾滋病的恐惧,对AIDS患者的偏见和歧视,这种偏见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因此增强医护人员对艾滋病的认识和理解,在给予AIDS患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及早提供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消除顾虑,可以改善他们的心理焦虑、抑郁情况,减轻其心理负担 。使他们能正确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控制自己的病情。

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心理干预是一种科学的思维和工作方法,能做到有的放矢。本研究实验组3O例患者按照护理程序的方法运用持续循环的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5个步骤,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病人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减轻,增强治疗的依从性,使病人以积极的态度生活,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我们不能忽略随着时间的延长、当地政府的关怀等因素对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从表1可以看到,对照组在不进行系统心理干预时SAS、SDS分值也下降,提示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当地政府的关怀和支持,AIDS患者也能渐渐接受疾病带来的改变。所以,在不实施心理干预的情况下,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可能逐渐缓解。但是,实验组的焦虑、抑郁得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说明系统的心理干预能使患者更快消除不良情绪。因此,运用护理程序对AIDS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给患者带来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2006,8(4) :500.[2]李进,况伟宏,马渝根,等.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及其家属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8):530—532.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31—35.

[4]刘晓虹.护理心理学[M].上海: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8:269.

[5]王维真,刘康迈,危剑安,等.HIV感染的三种临床结局[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18.

AIDS 篇7

1临床资料

5例母亲有2例孕前已知为HIV阳性, 为市疾病控制中心在册病例, 其中1例失访中, 失访病例, 母亲一期梅毒、发热、皮疹, 成炎症性皮肤表现。经专家确诊为AIDS。剖宫产1男婴, 出生时重度窒息, 诊断新生儿肺炎, 鹅口疮, 先天性心脏病, HIV阳性。随访病例孕期接受医学咨询, 分娩前及婴儿出后24h内口服NVP (奈韦拉平) , 选择剖腹产, 人工喂养;新生儿肺炎。另3例母亲分娩后查出HIV阳性, 1例早期梅毒;1例尖锐湿疣、腹泻;1例腰部带状疱疹、发热, 均为剖宫产。随后检查新生儿HIV阳性, 未采取预防措施。3例新生儿中1例新生儿肺炎、发热、全身淋巴结肿大, 湿疹、鹅口疮;1例唇裂、伴贫血;1例新生儿肺炎、发热、躯干部疱疹、鹅口疮、腹泻。

2结果

10例母婴ELISA法检查HIV抗体阳性, 5例新生儿中成活者月龄满6个月后复查HIV抗体。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学组制定在关于小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诊断标准诊断。3例死亡未做HIV病毒学检查未确诊。1例家属拒绝治疗死亡。1例18个月复查一次HIV抗体阴性排除艾滋病。

3讨论

艾滋病 (AIDS) 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感染所致的一种传播迅速、病死率较高的传染病。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 母婴传播为其中之一, 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妇可通过胎盘的脐带血将病毒传染给胎儿, 也可在分娩时传染给婴儿。HIV感染者妊娠使机体免疫功能处在免疫低下状态, 可加速疾病从无症状发展为典型的症状期;5例母亲均为外来妇女, 有2例吸毒, 年龄分别35岁、33岁, 3例暗娼年龄均<25岁。1例母亲淋巴结肿大、躯干有卵圆型丘疹, 部分溃破成片, 成炎症性皮肤表现。体内CD4+<200/μl, 经专家确诊患者已发展为AIDS。经传染病医院治疗无效死亡。1例早期梅毒, 产后发热;1例尖锐湿疣、贫血、腹泻;1例持续发热、伤口延迟愈合、复发性带状疱疹。带状疱疹也常常是AIDS的首发症状, 可看作为HIV感染临床谱的一部分和AIDS的预兆[1]。在随访中, 此例母亲经传染病医院确诊为AIDS。另一方面, 孕妇也会因机体免疫力低下, 发生生殖道其他条件致病菌感染的概率大大增加, 从而促使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本组5例新生儿病例, 1例先天性心脏病及1例唇裂的产生均与孕妇感染HIV有关。同时艾滋病感染母婴间垂直传播的发生率为90%[2], HIV病毒通过胎盘或血液传播给新生儿。5例新生儿HIV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AIDS) 诊断具有特殊性, 由于母体获得的HIV抗体可持续18个月, 本组4例新生儿均未做HIV病毒学检查, 本组4例已死亡。从发病到死亡平均21d, 存活时间短。

资料表明, HIV/AIDS的特征是细胞免疫缺陷, 常以各种机会性感染和感染相关性疾病为主要临床表现。机会性感染以肺部、口腔、皮肤、消化道感染和败血症以及其他全身性播散性疾病为主[3]。本组新生儿HIV/AIDS感染其临床表现有以下特点: (1) 感染:4例新生儿肺炎; (2) 3例鹅口疮; (3) 腹泻; (4) 湿疹、疱疹;同黄丽芬等[3]研究一致。孕妇为HIV/AIDS感染者, 母婴垂直传播可发生在宫内感染, 宫内感染会导致早产等。本组4例新生儿分别为G32+2W 1.7kg, G33+2W 1.6kg, G35 W2.09kg, G37 W 2.9kg。尤其是有过吸毒史或性乱的高危人群应特别注意, 很有可能使婴幼儿感染。由于机体免疫功能的破坏, 儿童艾滋病潜伏期相对短, 病情进展快极易受到不同的感染。本组10例母婴中4例肺炎, 3例鹅口疮, 1例湿疹, 1例疱疹, 1例腹泻。根据流行病学 (母亲为HIV/AIDS患者) 符合AIDS的前期或早期诊断, 此阶段鹅口疮发生比较常见, 为免疫缺陷的预兆。约有89%以上的婴幼儿感染艾滋病毒都是源于母婴垂直传播, 而在艾滋病感染中由母婴传播感染HIV的婴幼儿约有50%短时间内发展为AIDS最后死亡, 其特点是预后很差。本组5例婴幼儿死亡4例, 死亡率80% (4/5) , HIV/AIDS已成为儿童的一个重要死因。

孕妇HIV感染可促使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 母婴垂直传播感染HIV/AIDS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危害, 所以应高度重视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 普及艾滋病预防知识。我国艾滋病的检测是自愿免费的, 应进行大力宣传, 充分重视孕前HIV筛检, 对阳性孕妇终止妊娠、并对产妇进行干预治疗, 从源头上减少HIV母婴垂直传播是预防儿童艾滋病的关键。

摘要:目的 探讨母婴HIV/AIDS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住院母婴HIV/AIDS患者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婴幼儿临床确诊AIDS感染而死亡, 1例排除艾滋病。结论 母婴垂直传播是重要的传播途径, 婴幼儿死亡率高, 加强孕前妇女HIV筛选, 减少HIV母婴垂直传播是预防儿童艾滋病的关键。

关键词:母婴传播,艾滋病,婴幼感染

参考文献

[1]尹光芝.26例AIDS患者皮肤膜病变的临床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5, 11 (6) :259-259.

[2]方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母婴传播与预防[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4, 19 (7) :134-134.

AIDS 篇8

1 高危人群艾滋病流行现状

高危人群是指妓女、性乱者、吸毒者、男同性恋者、性病患者、有偿供血及经常使用血制品者[1]。全球的HIV感染者大约75%是通过性途径传播的, 其中有75%是异性接触者, 25%是男性同性性行为所致[2]。监测资料显示:吸毒、暗娼、同性恋患者等人群为HIV感染重点人群[3]。感染者人数逐年上升, 趋势明显, 并呈现如下特点: (1) 时间分布。HIV感染率随时间不断上升。1989年首先从云南边境地区发现16例静脉吸毒的HIV感染者[4], 1997年对某县有偿献血人员进行调查, HIV感染率达17.00%[5], 1999年3月对我国中部某县农村有偿献血浆史者进行调查, HIV感染率为25.90%[6]。 (2) 地区分布。高危人群HIV感染者地区分布广, 且不断扩大。如吸毒人群中HIV感染者从最初的云南、新疆逐渐向周边省份扩散, 至今蔓延到全国31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 最严重的是西南、西北部地区, 如云南、新疆、广西、四川、贵州[7]。 (3) 人群分布。男女均可感染, 各个年龄均可发生, 但发病年龄主要为40岁以下的青壮年。HIV感染者主要为同性恋和性乱者、静脉吸毒者、接受可疑血及血制品者、器官移植者、性病患者、暗娼、献血员、归国人员、涉外婚姻者等高危人群[8]。其中献血人群与非献血人群HIV感染率分别为9.1%和0.6%, 而有献血浆史者与无献血浆史者的感染者分别为25.9%和2.6%[6]。某些地区男性同性恋人群达到25%[9]。 (4) 传播途径。①血液传播:以静脉吸毒为主要传播途径, 全国累计报告的HIV/AIDS者中, 经静脉注射吸毒占61.6%[10]。在云南、新疆、广西、四川、贵州的静脉吸毒人群中, HIV感染者率高达20%[7], 有些地区高达89%。在既往有偿单采血浆的人群中, 我国HIV/AIDS者占24.1%, 但感染主要发生在1996年以前[3]。②性传播:全国累计的HIV/AIDS患者中, 经性传播占18.7%[10]。我国性传播虽不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但异性性乱交和同性恋者中HIV感染率呈上升趋势, 很可能成为今后的主要传播途径[6]。

2 高危人群的预防干预

2004年10月, 卫生部发文成立了“高危人群干预工作队”[7], 表明我国开始重视高危人群的预防干预工作。近年来各级政府和部门, 为了向高危人群提供更为便利可行的综合性服务, 以避免这类人群感染HIV, 并通过他们向一般人群扩散, 做了大量的有意义的干预研究工作, 并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2.1 行为干预

2.1.1 针对吸毒人群的干预措施

吸毒人群的行为干预在一些达国家早已开展[11,12], 而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 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足够的覆盖面, 以便在人群中形成保护屏障。 (1) 美沙酮维持治疗:在西方国家已使用20多年, 现在也已经在亚洲使用, 如泰国、香港。它是一种针对海洛因等阿片类毒品依赖者采取的一种代替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要求吸毒人员每天到指定地点, 在工作人员监督下口服一定剂量的美沙酮, 从而减少非法毒品的使用和相关高危行为的发生。2004年在中国第一批8个美沙酮代替治疗试点门诊开诊, 阶段性总结显示了该方法可以减少吸毒及由此引起的犯罪行为[7]。目前, 全国美沙酮代替治疗门诊数已从2005年底128个发展到320余个, 覆盖22个省 (区、市) , 累计治疗人数达3.8万人[13]。国内外的实践证明, 美沙酮代替疗法能有效地控制HIV经注射毒品传播流行[14,15]。 (2) 为注射吸毒者提供或交换清洁针具。交换针具这种方式被西方国家, 如澳大利亚、荷兰、英国、美国、新西兰、法国、瑞士等广为采用。针具交换不仅控制了注射吸毒人群的AIDS流行, 还把AIDS知识和预防活动延伸到了其他人群, 包括妓女和社区一般人群。借鉴国外的经验, 2004年我国首次设立50家针具交换点, 为注射吸毒者提供清洁针具[7]。现在全国针具交换点正在增多, 覆盖面不断扩大, 全国因共用注射器吸毒传播HIV的比例已从2001年的68.7%下降到目前的39%[13]。清洁针具就是教会吸毒者如何清洁注射器, 并为他们清洁针具提供消毒用品的一种方法。很多国家将其作为控制经注射毒品感染和传播HIV的一项重要措施, 我国这方面的干预仍处于空白, 有待今后加强。

2.1.2 针对女性性工作者的干预措施

女性性途径传播HIV已成为许多国家、地区AIDS流行的主要方式, 而安全套的使用是控制AIDS和性病传播流行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 对该人群的干预工作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16]。1991年泰国首次在娱乐场所推广“100%安全套运动”, 仅1992~1996年就成功预防至少200万人感染HIV, 商业性性工作者HIV感染率由1992年的28%降至2002年的12%, 使泰国成为世界上成功遏制AIDS的快速增长, 实现新发感染者数量稳中有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17,18]。此之后已有10余个国家开始了类似工作。我国于2001年在湖南等4个省启动了在娱乐场所中100%推广安全套试点工作, 结果表明;娱乐场所推广使用安全套预防性病/AIDS是可行的, 女性性服务人员是乐意接受的[19,20], 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正在向全国推广。

2.2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干预是当今世界公认的遏制AIDS流行传播的有效措施21。尤其对高危人群实施行为干预是控制AIDS向一般人群扩散蔓延的关键。然而我国针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相对较少, 在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上主要是讲座、咨询、宣传手册、音像、广播等, 而同伴教育的方法使用较少;在评价效果上多采用同一问卷的前后比较[22]。但近年来, 针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从形式到内容都有所增多和改进, 表明我国开始注意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 而且证明这是可行的[23,24,25]。这对提高预防吸毒者、女性性服务工作者、性乱者、男性同性恋者性病、AIDS传播知识, 促进其态度、行为改变发挥了十分有效的作用。

3 高危人群预防干预中的困惑和影响

3.1 吸毒人数剧增, 注射吸毒比例大

据报道[26]:1997年我国登记在册吸毒者7万人, 2005年增至116万, 其中新登记吸毒人员10.1万;在吸毒者中注射吸毒占61.8%, 共用注射器的比例平均为50%, 最高达98%。吸毒人群HIV感染率从1995年的1.95%到2004年增加到6.48%。广东省也有相同的报道[27]。在今后数年内吸毒者仍将是我国最主要的高危人群。

3.2 商业性性服务人员数量庞大, 安全套使用率低

商业性性工作者遍及全国, 人数达几百万, 但她们当中安全套使用率很低, 每次都使用的比率约为20%[3]。广东、四川的调查结果相似[27,28]。这类人群自1995年以来至今HIV感染率上升了60倍, 性病门诊患者HIV感染率上升了55倍[9], 她们将成为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AIDS的“桥梁人群”。但我国高危人群的基数及传播动力学数学模型至今尚未掌握, 正如汪宁[9]所指出那样:“由于中国缺乏良好的HIV性传播链关系的科学研究数据, 尤其是吸毒和暗娼人群之间以及该‘桥梁人群’HIV性传播的情况, 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国HIV综合防治策略制定和实施的有效性与科学性。”现实的确是这样,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3.3 男性同性恋者及其HIV感染率增长迅速

科学研究证明, 同性恋者占性成熟期总人口的比例为2%~5%, 男性同性恋者人数占男性总人口的5%~7%, 这个恒定的比例不随社会制度、经济文化的改变而改变。2003年我国累计的HIV感染者中, 男性同性恋者占11.1%;1996年在调查北京的HIV感染者中, 48%是男性同性恋者;1998年在已监测过的人群中2.5%感染了HIV, 2001年升到5.9%, 这表明男性同性恋者中HIV/AIDS传播速度在加快[25]。

3.4 高危人群AIDS传播与预防知识知晓率低

四川报道[28]:暗娼者、吸毒者、长卡司机的知晓率分别为54.74%、34.70%和16.16%;能正确回答AIDS传播途径者占35.2%, 部分正确的占46.2%, 正确回答AIDS预防知识的占7.6%, 部分正确的占65.1%[20]。制作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宣传材料, 加大力度、深入探索和改进针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方法, 是我国亟待解决课题。

3.5 社会对HIV/AIDS者的歧视普遍存在

由于人们对HIV/AIDS的传播认识不足, 单纯地把AIDS与性乱、吸毒等行为联系在一起, 因此, 从公众到领导干部对HIV/AIDS者的歧视很严重。2005年来自中央党校一份对全国31个省400多名地厅领导干部的调查报告, 充分反映了我国党政领导干部对AIDS预防知识缺乏和对AIDS者歧视的严重程度[29]。公众的歧视对遏制AIDS蔓延非常不利, 而领导干部是政策的制定、落实者, 是掌握权力和资源的人。他们持歧视态度将给我国AIDS的防治工作会带来更大的阻力。如何在党政领导干部中加强防治AIDS的政策倡导和知识普及, 消除对AIDS的歧视和偏见, 是防治AIDS工作的当务之急。

4 展望

4.1 政策倡导, 依法干预

国际的经验已经表明, AIDS政策推进及改革对解决或缓解AIDS问题具有极其重要意义。1995年9月26日, 卫生部《关于加强预防和控制AIDS工作的意见》, 是由国务院批准下发AIDS防治的第一个政策性文件。1996年发布了《血液制品管理条例》, 1999年发布《对HIV/AIDS的管理意见》, 2002年下发了《AIDS诊断与治疗指导方案 (试行) 》及2003年12月温总理宣布了防治AIDS“四免一关怀”的政策。“四免一关怀”政策, 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AIDS防治最有力的政策和措施。2004年下发了《AIDS及常见机会性感染免、减药物治疗管理办法》和《关于AIDS病毒治疗管理工作的意见》。2004年修订了第二部《传染病防治法》, 2006年最新出台《AIDS防治条例》, 此外, 还下发了4个纲领性文件:《中国预防与控制AIDS中长期规划 (1998~2010年) 》 (1998年) 、《中国遏制与防治AIDS行动计划 (2001~2005年) 》 (2001年) 、《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AIDS防治工作的通知》 (2004年) 、《中国遏制与防治AIDS行动计划 (2006~2010年) 》 (2006年) [26,30,31]。至今国务院和卫生部先后发布了10多个政策性文件和法律法规, 这些政策性文件和法律法规, 说明我国AIDS防治工作已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保证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做到防治目标到位、政策措施到位、职责任务到位。也体现了中国政府从对抗关系走向协作关系、从道德至上走向多元理性、从“以病为中心”走向“以人为中心”的根本转变, 将对中国全面遏制与防治AIDS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并产生深远的历史性的影响。目前中国在防治AIDS方面所采取的政策, 赢得了国际上的高度赞扬。

4.2 AIDS疫苗的研究[32]

AIDS 篇9

1临床资料

158例患者中, 男133例, 女25例。年龄18~94岁, 其中20~40岁133例。其中合并丙型肝炎29例, 乙型肝炎23例, 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7例。肺结核34例, 结核性胸膜炎11例, 结脑1例。肺部感染14例, PCP 8例, 口腔念珠菌感染39例, 青霉菌病3例, 淋巴瘤2例, 糖尿病3例。感染方式: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111例, 性传播44例, 感染方式不明3例。

2结果

158例患者B超检查结果如下:异常139例, 正常19例。 (1) 肝脏:正常表现为肝包膜光滑、实质回声呈细小的低回声、分布均匀, 其余均视为异常。肝回声正常31例, 肝肿大, 肝回声增粗增强 104例, 肝硬化 (肝包膜不完整, 肝叶缩小, 肝回声增强 ) 18例, 肝囊肿声像1例, 肝内钙化灶2例, 肝内占位2例。 (2) 胆囊:96例患者胆囊壁均光滑, 余54例有不同程度的胆囊改变, 表现为胆囊壁增厚、不光滑。5例呈胆结石声像, 3例呈胆囊息肉声像。 (3) 脾:正常标准为:厚度男≤4.0cm, 女≤3.5cm, 长径≤10cm, 肋下无。脾厚标准:厚度, 男>4.0cm, 女>3.5cm, 长径≤10cm, 肋下无。脾大标准:厚度, 男>4.1cm, 女>3.5cm, 长径>10cm, 肋下可探及。本组检查发现脾厚39例、脾大47例。HIV/AIDS合并病毒性肝炎的肝脾超声结果见表1。 (4) 肾:肾结石声像5例, 右肾4例左肾1例;肾积水声像4例, 右肾1例, 左肾1例, 双肾2例;肾炎声像7例;左肾囊肿声像2例, 右肾脓肿声像1 例。 (5) 腹腔淋巴结肿大声像32例。 (6) 3例胰腺肿大。腹水26例, 腹腔脓肿声像1例 (穿刺液涂片找到抗酸杆菌) 。 胸水7例, 心包积液1例。

3讨论

消化系统是AIDS 较常见累及的系统之一, 仅次于呼吸系统。本组资料中, 肝肿大、肝回声异常127例, 占80.4 % 。原因是: (1) HIV感染的直接结果。HIV可直接感染肝脏细胞, 包括实质细胞和非实质细胞, 特别是肝脏Kupffer细胞和炎性单核细胞。用单克隆抗体检测出肝脏巨噬细胞、肝窦内皮细胞内有HIV P24 核心抗原 , 在80% AIDS病人的肝活检中显示对HIV 21的免疫反应主要存在于Kupffer 细胞、单核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 (2) 合并病毒性肝炎59例 (37.3%) 。感染HIV后, 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损害, 对HBV或HCV的清除能力下降。HBV与HIV合并感染者的HBeAg 阳性率及其血清HBV-DNA 载量明显高于单独HBV感染组;HCV与HIV合并感染组HCV-RNA 载量也高于单独HCV感染组。乙型和丙型肝炎患者合并HIV感染后, 其临床症状加重, 病程发展加快, 易发展为肝纤维化, 易出现肝病晚期并发症, 甚至肝细胞癌[1,2]。从HIV感染到AIDS的各个阶段, 均可能出现肝脏损害, 产生乏力、纳差、肝区痛、肝大、肝功能异常、甚至肝衰竭等临床表现。当然, 有时仅表现为血清学异常。造成的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表现为炎症性病变、脂肪变性、肉芽肿病变、肿瘤性病变或血管性病变等。HIV/AIDS并发肝脏损害可以涵盖肝脏损害的所有类型[3]。 (3) 各种机会性感染或肿瘤引起的肝脏损害;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或其他肝毒性药物引起的肝脏损害; (4) 有报道, 吸毒者有较显著的肝功能损伤, 其损伤程度与吸毒者的剂量、方式、年龄及吸毒者的个体免疫状况密切相关。毒品本身有较强的肝毒性。本组吸毒者111例, 占70.3%。毒品所致的肝损不能排外 。

脾脏正常72例, 脾大脾厚86例, 占54.4%。出现脾肿大的原因可能为: (1)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 AIDS损害CD4+T淋巴细胞, 导致该细胞功能损害和大量破坏, 并使单核巨噬细胞, B淋巴细胞, CD8+T淋巴细胞和NK细胞功能受损, 感染骨髓干细胞, 经过红髓的血液比例增加, 使正常或异常的血细胞在脾中阻留或破坏增加, 使脾瘀血肿大。 (2) 本组患者合并病毒性肝炎59例炎症细胞侵润, 导致脾肿大。淋巴结肿大是AIDS的表现之一, B超检查可发现腹腔淋巴结的肿大。B超还可发现浆膜腔积液 。腹水见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19例, 其他13例。可能与AIDS患者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结核感染等有关、胸水均为结核性。

从本组病例中可以看到, 胆囊壁毛糙、增厚是艾滋病患者较常见的超声征象, 其中多数为无临床意义的偶然发现。这与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有关, 如合并病毒性肝炎感染以后, 可引起胆囊壁改变。肾炎表现7例, 可能与HIV侵入肾小球内皮细胞、细膜细胞以及感染有关[4]。由此可见, HIV/ AIDS在腹部的某些改变可以通过超声检查相应的表现出来, 其中以肝脏、胆囊、脾脏、淋巴结改变最为明显, 超声检查有准确性高, 重复性强的优点, 且无创、价廉, 可为临床诊断分期提供依据, 便于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AIDS腹部所表现出的超声声像特征。方法:对158例临床确诊为HIV/AIDS患者进行腹部超声检查, 然后进行分析。结果:HIV/AIDS腹部超声的声像图表现为在肝脏、胆囊、脾脏、肾脏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及腹腔淋巴结肿大、胸腹腔积液。127例出现肝脏肿大或肝回声异常;47例脾肿大;54例出现胆囊炎改变;32例有腹腔淋巴结肿大;胸腹水33例;7例肾炎改变;3例胰腺肿大。结论:HIV/AIDS患者进行腹部超声检查, 结合临床病史, 可以为临床诊断治疗及分期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关键词:艾滋病,腹部超声

参考文献

[1]Brook MG, Gilson R, Wilkins EL.BHIVA Guidelines:coinfectio with HIV and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J].HIV Med, 2003, 4 (Suppl1) :42-51.

[2]Verucchi G, Calza L, Manfredi R, et al.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 and hepatitis C virus coinfection:epidemiology, natural his-tory, therapeutic options and clinical management[J].Infection, 2004, 32:33-46.

[3]赵燕, 鲁重美.HIV/AIDS合并肝脏损害的研究进展[J].临床消化杂志, 2004, 5:223-226.

AIDS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防城港市2405例HIV/AIDS病例, 新发现225例, 其中HIV116例, AIDS109例。

1.2 方法:

由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对HIV/AIDS死亡病例的相关信息进行回顾性调查。

2 结果

2013年1~9月累计死亡病例94例, 其中既往死亡2013年随访时发现并报告43例 (45.74%) , 当年死亡并报告了死亡51例 (54.26%) 。

2.1 从死亡类型来看, HIV致死18例, AIDS致死38例。

2.2 从发现时间来看, 实际死于2013年的51例病例中:既往发现报告病例2013年内发生死亡51例 (占100.00%) , 2013年新发现报告病例年内发生死亡0例 (占0.00%) , 其中有29例从发现到死亡时间不足1年。

2.3 按死亡前最后一次CD4+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结果统计, 51例死亡病例中有42例接受了CD4+淋巴细胞计数检测。

3 讨论

3.1 HIV/AIDS死亡原因分析

3.1.1 病例发现晚, 错过治疗有效时机: (1) 晚发现比例高。2013年1~9月防城港市报告当年即为患者占新发现报告数的比例为48.44%, 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 错过治疗有效时机。由于病情发现过迟, 一经诊断, 已到晚期, 患者已来不及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 报告的艾滋病死亡病例中, 76.19%CD4细胞低于200个/微升, 有高达62.75%的人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根据艾滋病进展规律, CD4细胞水平低于200个/微升的艾滋病患者如果得不到有针对性的抗病毒治疗, 其绝大多数会在18个月内死亡。 (3) 治疗过晚是患者最大的死亡风险因素。导致治疗后死亡的两大关键指标分别是:治疗开始时CD4水平低于50个/微升;治疗开始时已有4~5个机会性感染的症状和体征。报告的艾滋病死亡病例中, 45.24%CD4细胞低于50个/微升。

3.1.2 医疗救治能力不足。覆盖面仍有不足;医疗救治队伍面临问题;抗病毒治疗、机会性感染诊治能力不足。

3.1.3 治疗意愿低。 (1) 家庭经济困难 (如无法支付路费、治疗相关检测费等) ; (2) 自觉健康状况良好不愿意进行治疗; (3) 认为不能治愈放弃治疗。

3.2 HIV/AIDS预防对策

3.2.1早筛查、早发现患者:

提高检测效率, 强化高危人群及重点人群检测, 解决病例发现晚、患者主要来源于其他就诊者的问题。

3.2.2提高救治能力, 扩大抗病毒治疗覆盖面:

完善治疗体系建设, 切实加强市县抗病毒治疗机构队伍和能力建设, 提高治疗可及性;对随访到可能造成进一步传播的重点人群, 如艾滋病单阳家庭、男男同性性行为者和性工作者[4,5]推动治疗即预防的措施, 延缓和减少发病, 减低传播风险。在本人有良好治疗意愿以及评估其具有良好依从性和无治疗禁忌证[6,7]的前提下, 推动感染者早期进行治疗。

3.2.3 减轻感染者和患者医疗负担:

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做好与国家统一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衔接, 切实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 为提高患者治疗的可及性提供有效保障。

3.2.4 加强技术指导:

充分发挥各级艾滋病防治专家队伍的作用, 对全年报告病死率高、疫情严重的地方加强技术支持和技术指导。

3.2.5 加强针对性宣传:

加大对自愿咨询检测、随访管理、抗病毒治疗等宣传力度。对高危人群加强自愿咨询检测动员宣传, 开展主动筛查, 提高发现率, 破解患者晚发现问题。对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加强早诊断、早治疗的疗效宣传, 提高治疗的意愿和依从性[8]。

综上所述, 通过对2013年防城港市的HIV/AIDS死亡病例进行分析, 有必要加强防城港市的HIV/AIDS的监管工作, 提高HIV/AIDS的诊断率, 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龙海艺, 谢海, 吴科明, 等.广西防城港市1997~2011年HIV/AIDS流行状况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 2013, 13 (6) :706-708.

[2]黄忠禧, 龙海艺, 黄永春, 等.防城港市暗娼健康调查问卷及HIV感染状况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 2011, 11 (6) :778.

[3]黄忠禧, 沈芷伊, 覃碧芬.防城港市婚前医学检查人群感染HIV、梅毒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 (25) :3970-3971.

[4]冯济富, 林海江.1996-2007年台州市HIV/AIDS流行态势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9, 10 (4) :284-287.

[5]龙海艺, 吴科明, 韦涌梅, 等.防城港市吸毒人群HIV、HBV和HCV的感染状况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 2009, 9 (4) :723.

[6]黄忠禧.防城港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医学信息 (上旬刊) , 2010, 23 (8) :2659-2660.

[7]严小霞, 黄永春.防城港市1997-2009年艾滋病流行病学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 2010, 36 (5) :43-44.

AIDS 篇11

[关键词] 艾滋病; 职业暴露; 在职培训

[中图分类号] R1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2-0117-02

2007~2010年云南省共发生HIV职业暴露283例,其中医务人员212例,公安司法干警45例,其他26例。暴露方式主要为刺伤/割伤、皮肤/黏膜接触、抓咬伤[1],暴露发生地以医院为主[2],医务工作人员普遍存在艾滋病职业暴露危险,防护相关行为有待进一步培训、规范,推广普遍性防护原则势在必行[3]。2010~2012年我市在艾滋病专项经费和全球基金的大力支持下,对部分HIV职业暴露高风险工作人员进行分期培训,下面就情景模拟在职业暴露防护及应急处置培训中的应用作一些分析。

1 情景模拟演练在HIV职业暴露应急处置培训中应用的模式

情景模拟是指通过实物演示、角色扮演等手段创设情景, 在特设的情境中进行各种技术操作及处理事情的一种方法[4]。现对情景模拟设计及培训组织实施作一阐述。

1.1 情景模拟设计思路

情景模拟是为学员提供一个无风险的学习防护知识和防护技能的条件与环境,情景设计要紧密结合暴露现场实际,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真实案例,以真实、典型案例为依托,查阅职业暴露相关资料,自主设计整个暴露和处置过程,对情景模拟演练过程进行编导。演练围绕着一个HIV职业暴露的发生经过而展开,目的是通过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置整个过程的演练,让学员了解和掌握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和应急处置技能。

1.2 仿真场地和职业安全防护用品的配备

设置仿真场地,提供职业安全防护用品。职业暴露风险人员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戴手套、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戴防护眼镜;如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工作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1.3 应急处置演练关键步骤

1.3.1 局部处理措施 扮演者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立即实施局部处理措施:① 用肥皂和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②如有伤口,应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③伤口用消毒液(如75%酒精、0.2%~0.5%过氧乙酸、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干净。

1.3.2 报告 立即上报本单位感染管理负责人,负责人接到报告后赶到现场,对伤口进行评估,初步评定级别,并及时向分管领导报告,同时报告当地HIV职业暴露防护技术小组或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申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专家到现场来对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级别进行评估,并向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填写《艾滋病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经科主任审核签字后上报本机构职业暴露管理部门。

1.3.3 用药 HIV职业暴露后预防性用药时间尽早开始,在2 h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 h。再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确定用药程序和用药方案。

1.3.4 健康教育 心理咨询师对职业暴露者进行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心理辅导和有关卫生宣传教育。

1.3.5 随访咨询 暴露相关人员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随访,主动向有资质的咨询员咨询有关事项。职业暴露调查表先报至本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再逐级上报到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4 仿真情景模拟教学的组织实施

学员自由选择组合成5人一组的演练单元,分别扮演HIV感染者、HIV职业暴露工作人员、感染管理人员、疾控人员、心理咨询师等,使每个学员都能承担角色。演练前,各组学员分别根据模拟情景进行讨论、编排,然后以流程图为脚本,完成职业暴露应急处置中的角色扮演任务,最后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

2 情景模拟演练在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置培训中应用的优点

仿真情景模拟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5],是一种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学员能力的一种认知方法,这种教学方法, 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经济性、见效快等特点[6]。情景模拟培训结束后,对参加演练的118个学员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 97.5%的学员认为培训形式具有实用性, 98.3%的学员认为培训有利于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84.7%的学员认为培训学会了规范使用防护用品, 82.2%的学员认为培训提高了标准预防的依从性, 94.9%的学员认为培训规范了操作程序和纠正导致职业暴露的高危行为, 72.9%的学员认为培训可提高学员的思维能力, 93.2%的学员认为培训可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调查问卷来看, 学员们对情景模拟演练在HIV职业暴露应急处置中的应用是认可的,认为此培训方法值得推广。

3 情景模拟演练应用的局限性

情景模拟的职业暴露现场与真实的暴露现场毕竟有极大的差异,如何让模拟设计最接近真实场景是最大难题, 况且不仅医务人员有暴露危险,如部分公安民警也常处于HIV职业暴露风险中,暴露现场可能不具备应急处置的设施条件。另外,情景模拟教学毕竟不同于实际暴露突发过程,扮演者不是真正的艾滋病暴露人员,很难准确表演出暴露后的恐慌心理和担惊受怕的情绪变化[7],难免会将模拟情景过于乐观理想化,而真正的暴露情景复杂多样,模拟表演不能完全替代真实的职业暴露应急处置过程。

4 情景模拟演练培训的结论

通过情景模拟演练,使学员了解和掌握了职业安全要求,掌握了预防措施和职业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掌握了血液、体液职业暴露应急处理流程等相关知识,增强了学员自我防护意识和自觉遵守安全防护管理制度,规范各项操作程序,避免导致职业暴露的高危行为,减少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发生,确保高风险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

[参考文献]

[1] 苏兴芳,方清艳,霍俊丽,等. 云南省2010年艾滋病职业暴露情况分析[J]. 皮肤病与性病,2012,35(3):170-171.

[2] 项丽芬,高洁,单多,等. 云南省德宏州2004-2009年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状况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11,7(2): 148-151.

[3] 段佳丽,杨冬梅,孙继东,等. 北京郊区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与防护现况[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13(4):339-341.

[4] 葛宝兰,常娜,杨海娥,等. 情景模拟与案例分析在急诊分诊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 中国护理管理,2009,8(9):17-19.

[5] 汪芝碧,黄雪玲,郭绘,等. 仿真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 重庆医学,2010,39(19):2684-2685.

[6] 戴子刚. 论情景模拟教学[J]. 中国校外教育,2008,26(8):764.

[7] 周翠云,陈惠清,周春莲,等.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预防措施的探讨[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9):687-689.

AIDS 篇1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衢州地区选择江山市、龙游县、开化县、常山县、柯城区和衢江区, 金华地区选择东阳市、武义县和永康市, 丽水地区选择龙泉县、遂昌县和缙云县。每县区各抽出乡镇卫生院3~4所 (其中中心卫生院1所) , 共抽出卫生院44所。每县区人民医院 (三级以下) 、妇保院各1所, 共23所。各县区各人民医院、妇保院分别抽取5~6名临床护士及各卫生院全部在岗护士为研究对象, 共确定280名 (乡镇卫生院150名, 县区医院130名) 。

1.2 方法

1.2.1 调查内容

针对全国和浙江省艾滋病相关法律法规文件, 设计调查问卷问题16项。一般问题有艾滋病感染者随访管理机构、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等3项;关于HIV检测、报告、告之等专项问题7项;关于职业暴露防护与处理专项问题6项。每个问题提供3个备选答案, 均为单项选择。

1.2.2 调查方法

调查员分县区到各医院进行现场调查, 在各医院协助组织下, 直接给研究对象发放表格, 并在30分钟内当场收回。实际发放270份, 收回有效答卷260份, 其中乡镇卫生院136份, 县级医院124份, 问卷有效率96%。

1.2.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ExceL,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 两组之间数据比较采用卡方 (χ2) 检验。

2 结果

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AIDS相关法律认知正确率平均为51.5%, 低于县级医院65.3% (P<0.05) 。护士对于HIV检测、报告、告之等7项相关法律问题, 乡镇卫生院平均50.7%, 低于县级医院65.4% (χ2=3.85, P<0.05) 。护士在皮肤、粘膜防护及暴露后的局部处理、预防用药上, 乡镇卫生院平均50.0%, 县级医院66.9%, 乡镇卫生院明显低于县级医院 (χ2=7.64, P<0.01) 。详细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 基层医院护士对HIV检测、报告、告之等认知不足

《HIV/AIDS和人权国际指针》和我国艾滋病相关法律都规定, 实行艾滋病自愿检测制度, 必须依法进行检测、报告、告之, 强调对个人信息的保密。这对减轻HIV感染者的心理、社会压力, 提高艾滋病公共卫生策略的价值和效果有积极意义。临床护士作为接触AIDS最主要的人群之一, 其HIV检测、报告、告之等相关法律认知水平至关重要。我们调查发现, 护士对于HIV检测、报告、告之等相关法律认知水平, 乡镇卫生院为11.2%~72.1%, 平均50.8%, 县级医院21.0%~100%, 平均65.4%, 虽然均高于张兴华、康殿民等人的调查结果[2,3], 但正确率仍然明显偏低, 特别对于HIV阳性信息告之规定、孕妇HIV检测法律规定及筛查阳性结果正确处理办法等3项问题, 正确率仅11.2%~46.8%, 明显偏低。调查同时发现, 乡镇卫生院低于县级医院 (P<0.05) , 这可能同乡镇卫生院信息不畅, 培训不足等有关, 调查结果与柔克明等人抽样调查发现的乡 (镇) 级明显低于省、地、县级相一致[4], 需要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

3.2 基层医院护士对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等认知不足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象十分普遍, 护士是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的最高危职业群体[5], 暴露发生率国外为52%~89.4%[6,7], 国内为80.6%~93.3%[8,9]。董晓梅等报告[10], 乡镇医院护士1周内完整皮肤、受损皮肤或粘膜暴露率分别为40.9%, 15.3%和11.1%。据报道, 若暴露于较多的血液量和/或高病毒载量的血液时, 其传播概率可能>5%[11]。皮肤或黏膜发生职业暴露后及时正确的处理能降低感染的危险性[12]。暴露后的处理包括局部处理、预防性用药和HIV抗体监测等内容。相关研究表明, 按照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 预防性用药应当在暴露后尽早 (24小时内) 使用, 并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检测HIV抗体。姚亚萍等报道浙江省50例职业暴露后经预防用药效果可靠[13]。艾滋病无法治愈, 目前主要依靠预防, 护理人员正确进行防护及处理十分关键。我们调查发现, 护士在皮肤、粘膜防护及暴露后的局部处理、预防用药上, 乡镇卫生院为19.1%~69.1%, 平均50.0%, 县级医院30.6%~100%, 平均66.9%, 与刘淑然等调查发现的54.9%相接近[14]。乡镇卫生院明显低于县级医院 (P<0.01) , 与姜祥坤等调查结果相似[15], 说明基层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水平仍较低, 特别在粘膜暴露的局部处理办法上, 乡镇卫生院正确率仅19.1%, 县级医院仅30.6%。调查同时发现, 关于暴露后的HIV随诊观察基层医院护士认知正确率仅40.3%~41.2%。说明基层护理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性用药等相关法律知识水平仍较低。

调查表明浙西地区基层护理人员艾滋病相关法律知识水平仍较低, 乡镇卫生院更为明显, 对艾滋病的疫情控制不利。乡镇医务人员承担着农民的预防保健等工作, 他们与社区的密切联系为AIDS预防控制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建议进一步加强基层医院护士的艾滋病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 特别要强化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有关HIV检测、报告、告之、保密、职业暴露防护等与专业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培训。

摘要:目的:了解浙西地区 (衢州、金华和丽水) 基层护理人员艾滋病相关法律知识掌握现况, 指导政府部门培训教育。方法:对分县区随机抽样的44所乡镇卫生院的护士160名及23所县区医院随机抽出的120名护士, 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其对艾滋病相关法律认知情况。结果: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AIDS相关法律认知正确率平均为51.5%, 低于县级医院65.3% (P<0.05) 。护士对于HIV检测、报告、告之等7项相关法律问题, 乡镇卫生院平均50.7%, 低于县级医院65.4% (P<0.05) 。护士在皮肤、粘膜防护及暴露后的局部处理、预防用药上, 乡镇卫生院平均50.0%, 县级医院66.9%, 乡镇卫生院明显低于县级医院 (P<0.01) 。结论:浙西地区县区医院基层护理人员艾滋病相关法律认知水平仍较低, 乡镇卫生院更为明显, 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

【AIDS】推荐阅读:

上一篇:城市绿谷的文化新景观下一篇: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