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EVA

2024-10-03

央企EVA(通用9篇)

央企EVA 篇1

200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版《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中, 国务院国资委首次提出了经济增加值 (EVA) 的概念。虽然, 年度利润总额和净资产收益率指标依然是中央企业负责人第二任期的主要基本考核指标, 但《办法》同时提出, 鼓励企业使用EVA指标进行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并且规定凡企业使用EVA指标且EVA比上一年有改善和提高的, 国资委将给予奖励。针对经济增加值 (EVA) 考核指标在央企的应用中出现新老央企EVA考核不公平, 不同规模央企之间无法横向比较以及资本成本率行政规定的缺失性等问题, 本文对如何完善央企EVA考核指标进行了思考。

一、EVA的基本理论

(一) EVA指标的含义

经济增加值 (Economic Value Added, 简称EVA) , 其理论出自经济学家默顿·米勒和弗兰利·莫迪利亚尼关于公司价值的经济模型研究成果 (姜革非, 2004) 。思腾斯特公司对EVA的定义是:公司调整后的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其资本的机会成本之后的余额。EVA作为一种指标, 由美国的Stern Stewart咨询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率先创立, 并于1993年被完整地表述出来。与其他业绩衡量指标的不同在于:EVA指标在计算时扣除了资本的成本, 是对真正“经济”利润的评价。具体来讲, 如果EVA值为正, 则说明企业为股东创造了价值, 增加了股东财富;反之, 则损害了股东财富。

(二) EVA指标的计算

《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规定经济增加值计算公式如下: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 (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非经常性收益调整项×50%) × (1-25%) ;调整后资本=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负债合计-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

规定央企的资本成本率定为5.5%, 承担国家政策性任务较重且资产通用性较差的企业, 资本成本率定为4.1%。资产负债率在75%以上的工业企业和80%以上的非工业企业, 资本成本率上浮0.5个百分点。资本成本率确定后, 三年保持不变, 并确定EVA的权重为40%。

二、央企推行EVA考核的必要性

根据我国上市公司价值创造和价值毁灭排行榜结果显示, 我国一千多家上市公司中大约有44%的公司EVA值为负数, 现以2009年26家央企的EVA值予以说明。

由表1可知, 2009年26家央企的利润总额接近3850亿元, 而EVA值仅为1700亿元。有将近四成的央企不仅没有为国家创造财富, 反而在占有国家的财富。由此可见, 央企实行EVA考核经营业绩是十分迫切和必要。

三、央企EVA考核指标完善对策

(一) 针对新老央企EVA考核不公平的现象制定分行业的折旧率, 设定同一基准线

为解决新老央企EVA考核不公平问题, 可以在计算EVA时规定统一的固定资产折旧率, 针对超过和不足折旧率的部分调整NOPAT, 同时国资委还应研究制定分行业的折旧率。除此之外, 对于新旧企业带来的资本占用额大小不均衡问题, 可对老企业或老机组的资本占用予以调整, 根据国家历年发布的通货膨胀率, 将新老设备成本拉到同一基准线进行比较, 同时将老设备的生产能力按新设备生产效率的一定比值进行折算。针对特殊情况, 还可补贴EVA值, 即对新企业和有新机组的企业的EVA值进行直补。

注:资料来源央企EVA模拟考核[2010年4月号总第24期]。a.以上数据是单独计算了2009年前三季度 (H股为中报) 的EVA, 并年化估算出2009年的全年EVA。b.限于无法获得央企整体财务报名数据, 表格样本并非人们日常所称的央企, 而是央企的子公司。因此, 测算结果与国资委对下属一级全资公司的结果仍然会有所区别。但从整体而言, 央企都是用优质资产进行上市的, 其业绩不会低于母公司水平。c.样本利润和EVA值也是按照国有控股公司的持股比例来享有的, 而不是全部。

(二) 针对不同规模央企无法横向比较的现象, 采用统一口径的单位EVA值指标

为了使不同规模的企业具有横向可比性, 建议采用如下公式:单位EVA值=EVA/资本投入额。

注:资料来源央企EVA模拟考核[2010年4月号总第24期]。假设26家央企的资本成本率是一样的, 亦即假设股东与债权人的收入预期与银行中长期贷款利率一致。

单位EVA值的多少意味着使用单位资本创造的价值。该比率不仅有利于公司与公司之间的横向比较, 还有利于管理人员评价单位业绩。仍用26家央企数据进行比较, 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 央企排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单位EVA值明确地反映了单位资本成本所能创造的经济增加值, 有效地避免了不同规模央企EVA考核业绩不公平现象。

(三) 针对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失真的现象, 健全法制, 引进ERP系统

建立健全资本市场的法制制度, 对国内资本市场进行大力改革, 以提高资本市场的成熟度。例如:制定相应的法律, 加大对伪造假账的企业的处罚力度, 对企业负责人以及财务主管、会计主管采取严厉的刑事处罚, 以儆效尤, 引导企业披露会计信息真实可信的氛围。除此之外, 采取有效措施, 如引进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ERP, 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真实性。

(四) 针对央企资本率行政规定缺失的现象, 按经济区域的不同与社会责任贡献率的大小设置不同的资本成本率权数

针对国资委关于资本成本率的行政性规定, 笔者认为应根据央企的各自特点与不同的外部条件对EVA指标设置不同的权重。具体为:

(1) 根据央企所在经济区域的不同, 设置不同的资本成本率权数。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 从整体来看, 东部地区经济环境较优, 中部和东北地区次之, 西部地区最差, 若不分经济区域统一制定相同的资本成本率, 则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公平。因此, 笔者认为应根据央企的不同区位借助资本成本率权数模型, 设置不同的资本成本率权数, 即资本成本率权数=1×P1×P2×M×D×T。其中, P1:本源型要素综合指数;P2:诱发型要素综合指数;M:市场发育规模指数;D:区域“三化”环境综合指数;T:交通状况综合指数。

注:a.本源型要素综合指数包括自然资源综合优势度、劳动力禀赋系数诱发型要素。b.诱发型要素综合指数包括资本优势度、技术水平指数、人力资本综合指数。c.市场发育规模指数包括人均社会消费额指数、万人拥有企业单位个数指数、万人拥有企业从业人员指数、工资水平指数。d.区域“三化”环境综合指数包括城市化水平指数、工业化水平指数、经济外向度指数。e.交通状况综合指数包括铁路运网密度、内河航道运网密度、公路运网密度、运网密度指数。

根据表3数据, 东部、中部、东北以及西部地区的资本成本率权数分别为2.586、0.517、0.389、0.243, 则相应的资本成本率分别为14.2%、2.84%、2.14%、1.37%, 即通过区分不同经济区域设置不同的资本成本率来减少央企EVA考核的不公平性。

(2) 根据央企社会责任贡献率的大小, 设置不同资本成本率权数。央企普遍具有的功能为稳定国家经济, 促使社会稳定发展, 履行社会责任。例如, 目前国内国际天然气价格倒挂, 进口的液化天然气、管道天然气每销售一方, 中石油亏损1.25元, 2010年到2012年, 中石油计划承担国家进口天然气580亿方, 如此测算, 中石油将出现巨额亏损, 进而导致EVA值的大幅下降, 如果还按照统一的资本成本率计算EVA值, 则更加加剧了亏损状态。因此, 对于这样的央企, 根据其社会责任贡献率的大小设置不同的权数, 在资本成本率的设定上体现扶持性。特殊时期可采取国家直补的形式, 即资本不收利息的形式进行补贴, 只有这样才能尽量压缩成本, 提高经营者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玉新:《从经济增加值角度谈煤炭企业经营管理》, 《煤炭经济研究》2008年第7期。

央企是否迎合了EVA考核? 篇2

Abstract:Since 2010, the State-owned Assets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Commission of the State Council (hereafter SASAC) started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EVA evaluation system in central enterprises. Our research finds out that the central enterprises have obvious acted to meet the EVA assessment, that is, executives intentionally regulate major EVA adjustments to gain a higher EVA performance. We also find that the factor of shareholding rate of executives may in some extent weaken the effect of the EVA assessment and there shows a U-shaped or inverted U-shaped relation between shareholding rate and each adjustment indicator.

Keywords: EVA Central Enterprises Shareholding Rate of Executives

央企推行EVA的效应分析 篇3

经济增加值 (Economic Value Added, 简称EVA) 是由美国学者Stewart提出, 并由美国著名的思腾思特咨询公司注册并实施的以经济增加值理念为基础的财务管理系统、决策机制及激励报酬制度。EVA的核心理念是一个企业只有在其资本收益超过为获得该收益所投入的资本的全部成本时才能为股东带来价值;反之, 则表示企业发生价值损失;如果差额为零, 说明企业的利润仅能满足债权人和投资者预期获得的收入。

(一) 央企EVA指标的推行过程

2003年11月25日《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正式颁布实施, 标志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下简称“国资委”) 对央企负责人考核的开始。2004年至2006年是央企实施绩效考核的第一任期, 这一任期是以目标管理为重点, 年度考核的基本指标包括利润总额和净资产收益率。2004年国资委开始对EVA进行研究如何在中央企业进行试点, 选择了10家企业作试点访谈和研究, 结果显示盈利能力较好利润水平较高的央企并不一定能够创造价值, 在央企绩效考核中引入经济增加值成为必然的趋势。2007年至2009年是央企绩效考核的第二个任期, 这一任期主要以战略管理为重点, 国资委鼓励央企在这第二个任期内引入EVA考核, 鼓励企业使用经济增加值指标进行年度经营业绩考核, 从2007年开始先后在鞍钢集团、武钢集团、中核集团、东方航空等央企中试行经济增加值考核试点。2010年至2012年是央企绩效考核的第三个任期, 《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第二次修订并于2010年1月实施后, 以EVA为核心的央企绩效考核体系随之建立, 此时, EVA被正式引入央企绩效考核体系, 中央企业进入价值管理的新阶段 (赵治纲, 2010) 。

(二) 央企现行的EVA指标计算方法

中央企业现行EVA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

其中: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 (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非经常性收益调整项×50%) × (1-25%)

调整后资本=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负债合计-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

非经常性收益调整项包括: (1) 变卖主业优质资产收益:减持具有实质控制权的所属上市公司股权取得的收益 (不包括在二级市场增持后又减持取得的收益) ;企业集团 (不含投资类企业集团) 转让所属主业范围内且资产、收入或者利润占集团总体10%以上的非上市公司资产取得的收益。 (2) 主业优质资产以外的非流动资产转让收益:企业集团 (不含投资类企业集团) 转让股权 (产权) 收益, 资产 (含土地) 转让收益。 (3) 其他非经常性收益:与主业发展无关的资产置换收益、与经常活动无关的补贴收入等。

二、央企推行EVA进行绩效评价的目标

央企一直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随着央企的逐步发展, 简单的目标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央企对于价值管理的急切需求, 央企缺乏创新意识、只大不强、资本使用率低下等原因逐渐暴露, 国资委希望通过推行EVA引导央企真正做大做强。

(一) 强化央企研发创新能力

央企在实施EVA进行绩效评价之前利润指标占主导地位, 研究开发费用会导致利润的减小, 许多央企以缺乏资金为借口忽视研发与创新, 重量不重质是普遍现象, 以技术与创新为导向的研发支出始终缺乏内在动因。然而随着经济与科学的不断发展, 技术创新成为企业是否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稳占一席之地的关键因素之一, 以利润为目标的理念会给央企带来错误的引导。在央企EVA指标计算中, 将研究开发费用调回净利润, 同时将以战略性资源开采为目的的投入予以资本化, 有利于强化央企研发创新能力而不是过多依赖对外部技术的获取, 促使央企将研究规划与战略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在经营活动中着眼于价值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 引导央企规范投资行为

在利润指标引导下管理者易于将股本资本视为免费的资本而导致盲目增资扩股, 央企庞大的利润是以更加庞大的资本成本为代价的, 对于权益资本的忽视直接导致了央企资本使用率低下, 对资源优化配置的忽视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EVA将权益资本成本作为资本成本, 使得资产不再是无偿使用, 量化了央企能够提供给投资者的增值收益, 消除了传统会计利润对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差别对待, 真实地反映股东财富的增加, 这使得管理当局必须综合地考虑收益与风险, 避免风险投资的盲目性。EVA鼓励央企能带来未来收益的投资决策, 规范了中央企业的投资行为, 提高资本使用效率。

(三) 引导央企注重做强主业

EVA指标将央企非经常性损益的50%扣除, 意味着央企依靠非主营业务所形成的收益有相当一部分在绩效考核中不能得到认可, 央企从房地产、酒店、宾馆、股票投资等获得的收益不能够有效地增加EVA值, 将促使央企注重经营主业、剥离非主营业务, 将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投入主业, 通过内部资源整合, 增强竞争优势并最终提升企业的长期绩效。央企通过采用非经常性收益弥补主业亏损的现象非常严重, 2009年出现了央企房地产市场扎堆现象, 约130家央企中有70%左右涉足房地产。央企对非主营业务过分关注造成了主业辅业混杂, 立足于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国资委一直强调中央企业主辅分离, 要求央企非主业宾馆酒店分离重组, 将辅业房地产从央企中完全剥离。EVA的引入是否在强化央企主业产生了一定的效用?国资委预期目标是否得以实现?本文将从非经常性损益和投资收益两个方面对此进行研究。

三、央企推行EVA指标强化主业的效用分析

本文选取的数据样本包括2009年度及2010年度所有央企及旗下上市公司, 考虑异常财务指标影响真实结论, 本文剔除了ST上市公司及年度净利润为负的公司, 得到2009年样本数为117个, 2010年样本数为115个。本文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证监会指定的信息披露网站巨潮资讯网及各上市央企官方网站。

(一) 推行EVA指标前后央企非经常性损益对比分析

具体为:

(1) 推行EVA前后央企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比例总体分析。上市央企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平均比例越大, 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贡献度越高, 主业经营状况相对越差。如表1所示:

资料来源:根据财务年报整理计算, 下同。

对比央企推行EVA前后两年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的平均比例, 2009年EVA推行前的平均比例为125.89%, 2010年EVA推行后的平均比例为40.70%, 央企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的比例大幅度下降, 说明央企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贡献度明显降低, EVA对加强央企主业有显著效用。由于平均比例易受极端值影响, 如中钢吉泰2009年净利润为2201771.22元, 非经常性损益为73003737.87元, 是净利润的33.2倍;华电国际净利润为1162428.00元, 非经常性损益为23294000.00元, 是净利润的20倍, 拉高了2009年上市央企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的平均比例。为了更准确地分析EVA的效用, 将进一步分析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比例不同区间的分布状况。

(2) 推行EVA前后央企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比例具体分析。将上市央企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的比例数值进一步分成四个部分:比例小于0说明央企非经常性损益为负并未通过非主业业务获得收益;比例在0-50%说明主业与非主业收益情况相对正常;比例在50%-100%之间说明企业盈利大多依赖非经常性损益, 企业经营重心偏向非主业;比例超过100%说明净利润完全由非经常性损益构成,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后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表2为央企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比例区间内央企数量及比重:

由表2可知, 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比例在0-50%区间的央企数量由61.54%上升到71.30%, 说明推行EVA后央企更加重视主业发展, 越来越多的央企通过经营主业获得利润。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比例在50%以上的央企由19.66%下降到14.78%, 推行EVA后非主业规模有所减小, 主业在经营中比重更为合理。从整体上看, EVA指标引入之后央企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的比例下降, 2010年高比例企业有所减少, 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贡献度呈现降低的趋势, EVA对于央企强化主业发展发挥了积极引导作用。

(二) 推行EVA指标前后央企投资收益对比分析

具体为:

(1) 推行EVA前后投资收益占净利润平均比例总体分析。投资收益占净利润的平均比例越大, 说明上市央企投资收益对净利润的贡献度越高。通过对比推行EVA前后两年投资收益占净利润的平均比例 (见表3) , 可以看到2009年至2010年央企投资收益占净利润由86.59%下降至18.55%, EVA的推行大幅减少了央企净利润对投资收益的依赖, 对于引导央企重视主业发展有明显作用。

(2) 推行EVA前后投资收益占净利润比例具体分析。为进一步分析推行EVA后投资收益对央企净利润的影响, 将上市央企投资收益占净利润的比例分成三个区间进行研究:比例小于0、比例在0-50%、比例高于50%, 分别说明央企盈利对投资收益的依赖程度。表4是投资收益占净利润比例三个不同区间内央企数量及比重:

由表4可知, EVA引入央企绩效考核体系之后, 2010年与2009年相比投资收益占净利润比例在大于50%区间的央企由28.21%降至23.47%, 央企由于主业经营状况不善而通过房地产投资、出售股权、交易金融资产等获得高额利润甚至弥补亏损的状况已有所减少;处于0-50%区间的央企由60.68%上升至67.83%, 更多央企认识到EVA考核方法下利用投资获取利润不能有效地增加企业绩效, 必须减少对投资收益的依赖, 转为加强对主业的重视, 将主业做强做大才能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四、结论

本文从分析国资委引入EVA的目的出发, 将EVA实施前后两年非经常损益及投资收益相关数据进行对比, 研究了EVA对于央企主辅分离的引导效果。EVA指标引入后大多中央企业非经常性损益所占净利润的比例有明显下降, 央企更注重培养主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减少对非主业收益的依赖, EVA效应已经初见成效。当然, EVA指标虽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但真正要实现央企主辅分离做强主业, 还需要政府部门及央企管理层进一步努力。

参考文献

[1]赵治纲:《EVA业绩考核理论与实务》,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央企EVA 篇4

关键词:EVA;资本成本;调整项目;净营业利润

在我国传统衡量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标准是每股收益以及净资产收益率等利润指标,而这些指标也常常被企业集团高层作为年度经营考核的基本目标。但是随着经济条件变化,这些指标逐渐受到广泛的批评,主要缺陷在于没有充分考虑企业实际资本成本,弱化了风险防控意识。缺乏提升价值的创造能力。自2010年1月1日起,将经济增加值(EVA)指标列为对央企负责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的基本指标之一。

EVA的定义及公式

经济增加值是指经核定的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资本成本后的余额。具体计算公式为:

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

=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

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非经常性收益调整项×50%)×(1-25%)

调整后资本=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负债合计-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

如果计算得到的EVA>0,表示企业净利润大于全部的资本成本,股东财富增加;EVA=0,说明净利润仅能满足债权人和投资人预期获得的最低回报,股东资本保值;如果EVA﹤0,表示净利润小于所用的资本成本,股东财富受到侵蚀。所以央企高层对于整个企业的管理目标应该是追求EVA为正并且不断递增,这样才能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

EVA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建议

(一)平均资本成本率过于统一。在国资委经济增加值指标的计算中,中央企业资本成本率原则上定为5.5%,特殊行业的央企平均资本成本率可定为4.1%或6%,资本成本率确定后,三年保持不变。这种做法虽然便于计算和实行。这会造成EVA考核的不公平。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资本成本率之间的差异是很大。对于贷款利率高、贷款金额较大的高风险企业来说,资本成本率被低估,相应的EVA被虚增;而贷款利率低、贷款金额较小的低风险企业来说,资本成本率被高估,相应的EVA被降低。难以反映企业的真实业绩情况。

建议:笔者认为,各央企可以根据自身资产规模、本行业的风险程度以及业务类型,结合实情,对债务资本成本率以及权益资本成本率进行分开核算,确定两者各自的资本成本率。

(二)税后净营业利润计算中,对会计调整项目过于简化。在国资委经济增加值指标的计算中,本着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将会计调整项目统一规定为: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和非经常性收益。这种做法虽然增加了可操作性,但给EVA计算的准确性和EVA考核结果的客观性产生了影响。

建议:笔者认为,应该在将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和非经常性收益做为中央企业统一的会计调整项之外,(笔者认为,除了可以将利息支出、非经常性收益以及研究开发费用作为央企统一的会计调整项外)还可根据自身行业特点,根据发生重要性自主选择调整事项,如汇兑收益、利息收入、长期资产减值损失等项目。判断项目是否重要可按以下标准来判断:①金额较大足够影响利润金额;②确实对EVA的计算有影响。通过会计项目的调整,最终的目的是使EVA的计算更公允、更真实的反映企业价值。

(三)在进行资本总额的计算时,对于无息负债考虑不全面。这种做法会导致在国资委经济增加值指标资本总额的计算中,对于无息仅仅只考虑到“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交税费”“预付款项”“应付利息”、“其他流动负债”以及“其他应付款”等七个方面,对于增加值指标资本总额其他方面的计算完全没有考虑到。

建议:笔者认为,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股利等也是可为企业长期经营提供无偿使用的资金,也应属无息负债的调整内容,如果金额较大足以影响EVA的计算,应计入无息负债中。

(四)资本总额的计算中,仅考虑扣除在建工程缺少完整性。在国资委经济增加值指标的计算中,调整后的资本仅对在建工程进行扣除。对于特殊行业,考虑不够全面。

建议:笔者认为,工程物资和在建工程属于长期性、持续性投资,均不能在当期创造利润,故也不应包括在资本占用当中。另外,在房地产企业中,地产项目的开发成本虽计入了存货项目,其实际与在建工程项目一样,也是对当期不能产生收益的长期资产,也不应包括在资本占用当中。

运用EVA评价的两点建议

(一)克服制度障碍。就目前我国资本市场来讲,本身不完善,存在估算资本成本率不准确以及未来发展判断不准确的弊端,所以我们企业管理过程中不能完全依靠EVA。建议可以采用传统会计体系为主,EVA体系为辅的业绩评价体系。

(二)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EVA的计算是会计信息的基础,虽然EVA指标对于传统会计利润指标的基础来讲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但是数据的根本来源依旧是会计报表,依赖于信息披露的可靠性。但是如果企业发生报表不真实的情况依旧会大大影响EVA的评价效果。笔者建议可以会计师事务所最大限度提高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同事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修养,从各方面结合来遏制违法违规事件的发生,提升会计信息可信度的同时提升EVA指标评价的效果。(成都天府华侨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36)

参考文献:

[1] 国资委.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22号,2009-12-28

[2] 杨亚西,杨波.央企业绩评价中EVA指标应用存在的问题.财会月刊,2011;2

[3] 杨钧.EVA业绩评价对中国航天上市公司的启示.未来与发展,2010,(1).

央企EVA 篇5

但是,就我接触的央企而言,央企在对EVA考核的重视和应用范围及程度方面尚存在较大差异,绝大部分央企的EVA目前仅仅停留在考核层面,有些甚至仅是年初下达了EVA考核指标,部分央企目前还没有给二、三级单位下达EVA考核指标。EVA导入到战略规划、投资立项和薪酬激励等方面的央企目前尚不多见。

EVA如何导入集团及下属各单位的运营、投资和管理环节是下一步央企深入推进EVA价值管理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难题。当前央企迫切需要将EVA导入集团及下属单位的各项业务环节,不断强化EVA考核结果的应用,并逐步建立EVA的长效机制,这样央企才能取得价值考核与管理的效果,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价值最大化目标。

一、央企如何制定EVA价值管理相关制度?

EVA价值管理实践的终极目标是建立一种致力于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制度体系。我们认为,从2012年开始,各大央企可考虑制定以下几个方面的EVA价值管理相关制度:

1. 集团层面制定《EVA价值管理实施总体方案》

总体方案中应明确EVA价值管理推进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机构设置等内容,并对价值管理实施程序和步骤、实施计划进行详细说明。

2. 集团层面制定《EVA驱动分析与指标提升总体方案》

总体方案中应对集团及下属各单位EVA驱动分析的基本原则、分析方法、分析步骤、分析内容和分析总结报告等内容进行明确,并对EVA指标提升的总体策略、效果估计、实施计划、部门责任等进行详细说明。

3. 集团层面制定《项目投资EVA评价管理办法(试行)》

项目投资是考核的源头,严格把关投资项目的审批有助于优化集团增量投资的EVA贡献,并将事后考核评价前移至项目审批、项目实施等事前和事中环节。

集团应在项目投资EVA评价试行办法中明确要求上报集团的项目在前期及论证阶段要进行EVA分析,并优先实施EVA或EVA率高的项目。

4. 各所属单位制定本单位的EVA具体计划

各所属单位严格按照集团公司各项EVA方案及计划安排制定出本单位的EVA具体推进计划。从而层层分解落实EVA价值管理方案及责任。

总之,央企深入推进EVA考核与管理工作不仅需要制定各项EVA管理制度,更需要集团领导的高度重视,集团及下属各部门的密切配合。

二、央企EVA考核如何避免短期行为?

国资委自2010年开展以EVA为核心(EVA占40分权重)的业绩考核以来,各大央企已经逐步接受了EVA的理念,经营目标逐步从过去的片面“追求利润”过渡到追求“EVA和利润”,发展思路也逐步从过去的“简单规模最大化”过渡到“规模和价值创造并举”。

应该说,从国资委关于EVA指标的调整项目规定就可以看出,EVA指标本身具有一定的抑制管理者短期经营行为的作用,比如,非经常性收益在计算EVA时减半计算,就有助于减少企业在非经常性项目上的短期投资行为;当年新增研发投入在计算EVA时全部加回,就有助于纠正过去企业“重生产、轻研发”的短期经营行为,但是仅仅从EVA考核的角度是很难改变部分企业管理者的短期经营行为。

从目前部分央企的EVA考核方案来看,部分央企对二、三级单位的考核侧重于追求EVA年度结果大于0或者AEVA大于0,甚至将EVA大于0或者AEVA大于0与企业负责人的薪酬挂钩,这样的考核要求肯定有助于集团层面的EVA和AEVA指标,但是,年度EVA大于0特别是AEVA大于0可能反而会导致下属企业出现追求年度EVA的短期行为,比如仅仅注重存量资产的盘活、放弃具有良好前景项目的增量投入、突击搞研发项目、减少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投入。

从2010年国资委的考核办法可以看出,目前国资委实行的是年度考核EVA占40分,年度考核的结果计入到任期考核中(年度考核结果占20分)。我认为,今后各大央企可能需要从完善EVA指标计算规则、EVA考核方法、强化EVA考核结果应用等方面来逐步改变企业管理者的短期行为。比如,在EVA考核方面,央企可以考虑采取如下方式:

1. 年度EVA和“任期EVA”结合考核

即重点考核“任期EVA”三年企业负责人EVA的总额,并细化到年度,形成年度的EVA考核要求。

2. 年度AEVA和“任期EVA”考核

如五大发电集团针对目前下属大部分企业EVA为负数的情况,可重点考核年度△EVA,并适当考核“任期EVA”指标。即重点关注下属企业年度EVA的改善情况和三年的EVA结果。

3. 年度EVA和净资产EVA率考核

既考核年度EVA完成的总量,又考核单位净资本的价值回报情况。净资产EVA率指标可用于相同业务板块内不同规模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比较。

三、EVA指标如何跟踪和分析?

央企自2010年开展EVA考核以来,集团及下属企业负责人对EVA指标的重视和关注应该说得到了很大提高。部分央企负责人在年度工作会议作的报告中甚至单列章节来分析集团的EVA,个别央企在半年度或季度工作会议中重点分析了EVA的完成情况,但是就我了解的央企而言,大部分通常是在年终报表决算后,各单位财务部门测算出当年的EVA,企管等考核部门按照EVA结果进行考核,当年的EVA工作就算完成了。

部分我接触的央企集团企管负责人经常跟我反映,我们从2010年实施EVA考核以后,很难及时掌握各单位的EVA完成进度,也看不出目前EVA考核的明显效果。其实,EVA考核需要建立常态的EVA跟踪和分析制度,固化到我们的经营分析工作中去。我认为,未来央企迫切需要建立EVA的月度快报、季度分析、半年度通报、年度全面总结的报告制度体系。

2011年根据5年来的EVA研究、调研、咨询经验,投资立项专门开发的《EVA价值管理信息系统》目前正在全面测试中,预计2012年上半年在部分央企进行试用。该系统中专门设计了“EVA报告”模块,系统能够自动生成20多页图文并茂、重点突出的集团EVA总结报告,以供集团领导决策使用。

1. EVA月度快报

EVA月度快报主要用于月度跟踪各单位的EVA、利润指标的实际完成额、两个指标的差异额、差异率;月度EVA预算完成情况。

2. EVA季度分析

各单位应定期召开季度经营工作分析会议,并由企业总会计师或分管财务的副总经理单独在季度经营工作分析会议上作《季度EVA分析报告》,重点分析季度EVA完成情况、当前EVA指标面临的形势,下一步落实EVA提升的计划安排等内容。

3. 半年度EVA内部通报

半年度在全集团范围通报各所属单位EVA和AEVA的完成情况。

4. 年度EVA总结报告

每年度结束应对当年EVA的完成情况、完成原因、明年EVA预测、EVA驱动关键因素等内容进行全面总结。

总而言之,各大央企如果在战略规划、经营计划、投资决策、预算管理和其他决策等方面全面导入EVA,紧密联系价值创造,央企的EVA考核与价值管理将有效运转,并将长期提升公司的价值创造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此外,EVA考核与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更是一个“一把手”工程,央企应高度重视EVA考核与管理工作,企业负责人应亲自宣导EVA的核心理念和强力推进EVA业绩考核与管理。■

SUMMARY/概要

央企EVA 篇6

1 EVA的实质与发展

1.1 EVA构成解析

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思腾思特(STERN-STEWART)咨询公司提出了一种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新方法——EVA(Economic Va1ue Added,经济增加值),其含义用公式表述为:

EVA=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应计项目+税后利息费用-资本成本+调整项目

=CFO+Accrual+ATInt-CapChg+AcctAdj

上式既反映了EVA的构成,又揭示了EVA与其他财务指标之间的结构关系。根据该公式,将EVA指标分解为4个层次:

第一层次中,EBEI=CFO+Accrual,EBEI(Earnings before Extraordinary Items)代表收益,CFO(Cash Flows from Operation)代表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Accrual代表权责发生制下产生的应计性调整项目,它反映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差异;

第二层次中,NOPAT=EBEI+ATInt,NOPAT(Net Operating Profits after Tax)代表税后净营业利润,ATInt(the after-tax Equivalent of Book Interest Expense)代表税后利息费用,该层次说明了NOPAT与EBEI的差别;

第三层次中,RI=NOPAT-CapChg,RI(Residual Income)代表剩余收益,CapChg(Capital Charge)代表资本成本,该层次反映了剩余收益的计算原理;

第四层次中,EVA=RI+AcctAdj,AcctAdj(Accounting Adjustment)代表会计调整事项的累计影响,该层次反映了EVA的计算原理,并且也说明了EVA与剩余收益RI的差别,EVA指标进行了传统会计程序的调整,包括利润与资本数据的重新调整。

1.2 EVA的国内外发展

EVA管理体系自创建以来,目前全球300多家跨国公司,包括Coca-Cola,Dell,AT&T,SONY,Siemens在内,将经济增加值作为衡量企业业绩的指标引入公司的内部管理之中,并将经济增加值指标最大化作为公司经营目标,该管理体系经过20多年发展在国外企业管理中拥有非常成熟的运用。思腾思特公司每年估算美国1000家公司的EVA,并在《财富》杂志公布,EVA修正了传统的销售收入、会计利润或股票市值等指标排序,产生了巨大反响。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国内的直接引入是在2001年9月,思腾思特中国分公司在国内《财经》杂志上发布了基于EVA评价的中国上市公司价值创造排行榜,引起相当的轰动,其后青岛啤酒、中化国际、上海宝钢等一些国内知名企业先后成为思腾思特公司的客户。国资委在2004~2006年和2007~2009年两个时期,本着企业自愿原则,在央企中进行了EVA考核试点,并于2006年12月印发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鼓励央企使用EVA指标进行年度经营业绩考核。2004年,国资委对EVA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如何在央企进行试点,国资委选择了10家企业作试点访谈和研究。为引导央企适应新规则,国资委从2007年开始,先后在鞍钢集团、武钢集团、中核集团、东方航空等央企中,试行EVA考核试点。到目前为止,有近百家央企参与了考核试点。2010年1月22日,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了经过修订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根据该办法,从2010年1月1日起,国资委监管的129家中央企业将全部实行EVA考核,EVA指标将取代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并占到40%的考核权重。

2 全面预算的由来与实践

全面预算是指企业对一定期间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等做出的预算安排。全面预算作为一种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编制与实施的预算管理模式,凭借其计划、协调、控制、激励、评价等综合管理功能,整合和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升企业运行效率,成为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戴维·奥利所述,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组织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

2.1 全面预算的形成

1922年,麦金西在《预算控制》一书中,从控制的角度详细介绍了预算管理的理论及方法,标志着企业预算管理理论的形成。20世纪30~70年代,企业预算管理先后受到会计理论及其他管理思想的影响,在管理理论及方法上有所充实。20世纪70年代,零基预算在西方国家兴起,推动了预算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预算管理趋于成熟和定性,在西方国家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手段。随着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的应用,形成了一种面向企业供应链的预算管理。经过约百年的发展,预算管理这一先进的管理工具经过由点到面、由浅入深不断创新,发展成为全面预算管理,成为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并被世界各国企业所认同。

2.2 全面预算的发展

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在美国的通用电气、杜邦、通用汽车公司的实践之后,很快就成为大型工商企业的标准作业程序。20世纪末之后,一些国企开始积极探索全面预算管理。例如,宝钢集团以战略目标、经营规划为导向,以年度预算为控制目标,以滚动执行预算为控制手段,预算管理覆盖研发、生产、投资和销售各环节;鞍钢集团新钢铁公司形成了以目标利润为导向,以现金流量为重点,以集中管理为归口,以全体员工为载体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原油田预算管理主要由集团公司资金预算整合模式和集团全面预算整合模式两部分构成,前者侧重于控制资金流量,后者通过全面预算来管理整个集团公司。

国资委于2007年5月25日颁布《中央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暂行办法》,提出“企业应当建立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内部财务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考核工作,完善财务预算工作体系,推进实施全面预算管理。”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旨在引导和规范企业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各环节的风险管控,促进全面预算管理在推动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从而,根据近年来有关预算管理的规范,央企需要相应调整集团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并形成集团下属内部层面的预算制度细则。

3 EVA导向下的全面预算的特点

3.1 全面预算应以EVA为编制的起点

按照《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的规定,国资委对央企年度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包括基本指标与分类指标,基本指标包括利润总额和EVA指标,利润总额占据30个基本分,而EVA占据40个基本分。从而表明,EVA对央企的重要性开始超过了利润。由于传统预算管理模式的编制起点(基础)包括销售预测为核心、利润为核心、成本为核心和现金流量为核心,显然不能满足达到提升EVA的考核目标。鉴于EVA反映了企业扣除全部资金成本之后的剩余收入,实质上体现了经济利润,而经济利润正被理论界与实务界逐渐达成共识作为衡量企业价值增长与否的有效视角,从而EVA最大化正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致体现。

3.2 全面预算应以企业战略为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从企业层面重点阐释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等要素内容,控制重点是企业层面的风险,注重企业内、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和协调性。企业应贯彻企业的发展战略来编制、实施全面预算。俗话说,“三分战略、七分执行”,企业战略制定得再好,如果得不到有效实施,终不能将美好“愿景”转变为现实,甚至由于实际运营背离战略目标而导致经营失败。如何有效实施企业战略?就是借助于全面预算,将根据发展战略制定的年度经营目标进行细化、落实,促使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和年度具体行动方案紧密结合,有效地将“化战略为行动”进行到底,确保企业发展目标的最终实现。(1)EVA导向下的全面预算将企业战略分解为关键性成功要素;(2)形成关键性绩效指标,再落实到相应的行动方案。全面预算以企业战略为目标,也就是始终关注于预算的制定与执行如何围绕战略目标进行企业价值的持续创造。

3.3 全面预算体现EVA的“4M”管理体系

EVA的计算充分考虑了权益资本,并对会计利润进行一系列调整,思腾思特公司针对GAAP列出了164项可调整项目,实务中采取重要的10~15项调整即可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指引全面预算的EVA,是一个较为真实全面的评价指标(Measurement)。EVA作为一套管理体系(Management)要求预算决策以创造更多的经济增加值为目标,并通过对寻找EVA价值驱动因素,来制定各项管理决策,包括筹资决策、投资决策、经营决策、收益与分配决策等。EVA要求全面预算的激励制度(Motivation)将经理人报酬同EVA增量相挂钩,立足于管理创新,凭借EVA用来均衡包括经理人在内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EVA导向下的全面预算制度,将自动引导员工致力于企业价值最大化,通过将EVA置于计划和决策的共同关注点,并嵌入企业文化,从而真正构建起完善的EVA理念体系(Mindset)。

4 EVA导向下的全面预算的改进

国资委推动EVA考核,旨在强化央企的资本成本和价值创造理念。实行EVA考核主要目的在于:有利于央企实现可持续发展,引导央企增加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投入;有利于央企进一步做强主业;有利于遏制央企投资冲动,合理控制风险。针对这些新形势、新变化,我们认为,全面预算在EVA导向下需要做出相应的改进,以达到央企经营业绩EVA考核的预期目标。

4.1 EVA的预测与设定

根据《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考核是建立在由前3个年度确定的基准值之上,尽管考虑到了原先的基础,但并没有区分之前已经试点与尚未试点央企的不同情况。我们认为,关于EVA目标值的确定,可分两种情况:(1)对于之前已经进行EVA试点的央企而言,不妨结合行业特性与企业发展阶段,通过对比企业历史资料,在采取企业历年的EVA均值的基础上,再加上本预算期的目标增加值,设定本期EVA;(2)对于首次进行EVA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的央企,设立EVA目标的方法,可以类似于零基预算,根据EVA指标构成解析,先由预算管理委员会牵头设定企业整体的EVA,再通过预算管理工作机构落实到预算执行单位的责任中心EVA,这又类似于杜邦分析体系的逐级细化,科学合理地确定各个责任中心的责任与权利边界。关于EVA目标,其临界值是0,EVA>0,视作创造了股东价值;EVA<0,则被认为股东价值遭受侵蚀。例如,思腾思特公司研究表明,Intel、Coca-Cola、Microsoft等公司资本收益远远超过资本成本,EVA>0,视为价值创造能力强的公司;而GM、AT&T、IBM等公司资本收益低于资本成本,EVA<0,被认为股东价值受到破坏。

另外,在预测EVA数值中,其中资本成本率的确定是一项关键因素。2010~2012年,国资委暂定的央企资本成本最低回报率为5.5%,仅比3年期银行贷款略高。换言之,如果国资委在一家企业持有1亿元股权,其最低年收益要达到550万元,如果收益低于550万元,该企业的EVA就是负值。从2013~2015年,国资委将适当提高资本成本率水平,从而EVA的预测与设定也应做出相应的变化。

4.2 EVA导向下的全面预算编制

在编制业务预算时,先要预测弃置非主营或非经常性业务、处置低收益或潜在亏损业务的资源收回,预测将该资源重新配置到主营或经常性业务的成本效益。根据EVA的会计调整方法(剔除非经常性业务收益的50%),测定业务转换情况下经常性与非经常性业务对于预算执行单位的影响,并将其纳入预算编制。

要完善全面预算编制方法,特别是针对业务预算,需要改变以往预算编制中简单的增量或减量编制方法,灵活运用滚动预算、弹性预算和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以实现目标EVA。对于资本预算中的研发支出,会计处理为研究阶段的支出费用化,开发阶段符合条件的支出资本化,而EVA调整为研发支出资本化并摊销,性质上类似于企业的一项长期投资,在从事国家规定目录上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还可享受加计扣除,这些差异调整与政策规定对企业预算编制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由于财务预算综合反映各项业务对企业现金流量和经营成果的影响,财务预算实际上是业务预算和资本预算的综合体现,EVA导向下的全面预算的落脚点是EVA预算,即根据预计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及其相关调整项目处理,如对部分非经常性损益事项进行调整(收益剔除、损失加回);对研究支出给予加回;营业外收支从NOPAT中剔除;冲回会计准备等,最终形成EVA预算表。

4.3 EVA导向下的全面预算执行与考核

全面预算能否有效执行关系到可否达到预算目标。(1)企业就涉及资金支付的预算内事项、超预算事项、预算外事项建立规范的授权批准制度和程序,避免越权审批、违规审批、重复审批现象的出现。(2)建立预算执行实时监控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的偏差,要密切跟踪、检查重大的关键性预算指标,分析预算执行的差异,根据可控性原则动态调整行动方案,引导EVA有利差,避免EVA不利差。(3)结合ERP,建立预算执行情况预警机制,积极推进预算管理信息化,借助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手段监控预算执行。(4)建立健全预算执行情况内部反馈和报告制度,尽力发挥EVA预算差异分析报告的反馈与指导作用,促进企业全面预算目标的实现。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全员业绩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国资发综合[2009]300号),建立健全全员业绩考核体系是完善央企经营业绩考核制度的重要举措。为此,企业必须抓紧构建和完善全员业绩考核体系。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赏罚分明的奖惩,才能确保预算管理落到实处。(1)预算考核主体分为预算管理委员会和内部各级预算责任单位各层面,预算考核对象为企业内部各级预算责任单位和相关个人,考核指标应比对EVA的分解预期值,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遵循可控性、可达到性和明晰性原则。(2)预算考核的周期通常应与年度预算细分周期相一致,即按照月度、季度实施考评,预算年度结束后再进行年度总考核。预算考核的结果应与各执行单位和员工的薪酬、岗位等进行挂钩,科学、严格实施预算奖惩,奖惩措施要公平合理并得以及时落实。

参考文献

[1].卢德川.EVA导向下的全面预算管理[J].首席财务官,2010,(3):76~79

[2].马立强.推进全面预算管理提升整体经营管理水平[J].中国煤炭工业,2010,(3):25~26

[3].思想.我国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评析[J].现代会计,2010,(2):45~49

[4].姚普及.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与优化[J].电力技术,2010,(1):20~23

央企EVA 篇7

一、EVA指标评价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管理目标起到积极意义

EVA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的财政报表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将各方面的资本成本都考虑进去。它能够让管理者更加直观的看到企业的经营状况,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作出调整。对促进企业强化主业经营、促进资金的流转拥有很大的影响。

(一)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

目前,我国的财务人员只是计算债务资本的成本,他们并没有将营业利润中的一部分不属于纯净利润的部分扣除。这样的计算看起来企业的经营业绩是很不错,大那是其中有些部分却是不切合实际的。权益资本并不是免费的,但是却造成了这种假象。EVA能够很好的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因为它能够将股东利益与经理的业绩联系起来。这样管理者就会更加注重决策的重要性。这样使得股东和经理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就会让大家更加团结。

(二)能较好地解决上市公司分散经营中的问题

公司的下属部门可以灵活的确定独立的财政目标。并且确立之后,各个部门可以互相联系,互相帮助,协调完成任务。每个部门可以设立分期的目标,分为短期和长期。一步一步有步骤的来完成。而公司的整体可以有一个大的规划,制定一个系统内的目标,下分成许多小的目标。EVA指标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企业规划,成本计算,风险估计和预防。企业经营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只有正确的预见这些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EVA可以更好的实现企业的良好可持续发展。

(三)可作为财务预警指标

EVA作为一种多种功能创业指标,得到许多企业的青睐。它将企业发展的规划,所有的可利用信息,企业投资的风险全部总结起来。并且对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市场信息都了如指掌。一般的指标只是几张带着数字的报表,没有丝毫的动态感。EVA是更加可靠的一项指标,能够让企业更加准确的了解信息。EVA还能够及时反映出企业经营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的挽回损失。在企业进行扩大规模的时候,需要进行很多的尝试。EVA可以随时监督企业运营的状况,并及时反映出存在的问题,这样就不会导致过多的损失。改变资本结构取代改变政策的选择,这样就会让企业结构更加合理。

(三)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

以EVA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将是对企业经营者进行公正的评价。它激励着企业的负责人正确决策,创造更高的企业价值和利益。

二、EVA指标评价需完整考虑剔除因素,采用差异化的资本成本等,才能更加客观的评价不同公司和业务

(一)统一的资本成本率对EVA的在不同行业间的评价影响

不同的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特点,不可能千篇一律。不同的企业资本投入,风险等都是迥异的。因此,资本成本率也是非常不一样的。 而资本成本是影响EVA的最核心的部分,所以,EVA的准确性依赖于资本成本率的准确性。统一的成本率不能完全适用于所有的企业。

资本成本率在EVA的考核中规定如下:所谓资本成本率就是根据国资委考核办法以及中化股份债务及权益资本平均成本进行调整,债务资本成本率定为5.0%,权益资本成本率定为6.5%。商业的发展是存在很大的变数的。因此,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来参照,需要因时因势而变。有的公司的投资都是高风险的项目,然而规定的成本率自然偏低一些,这就使资本成本过高,严重削弱了EVA的效果。盲目的追求高风险投资是极大损害公司利益的做法。只有正确估计成本和风险的投资才是最明智的。有息债务的实际加权平均成本对于一些公司来说是非常实用的。因为有的公司由于负债成本相比于规定的要高很多。所以动态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能够更加能反应出现实的情况。 市场不是恒定不变的,它是在不断波动中的,所以接近市场的才是最准确的。经济学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能够反应公司实际的资本成本,所计算出的EVA更具有参考价值。

(二)EVA评价具有较强的短期导向,且不同业态间的EVA对比,无法反应经营风险

EVA具有较强的短期导向,即基于各业务当期利润及占用资本成本所计算的数值。其无法区分战略业务与非战略业务,因此根据EVA计算结果所得出的结论,可能与战略发展相悖。

比如我司核心战略业务天然胶、精细化工等,初期投入大、建设期长,需要一段时期才能体现财务结果,计算所得的EVA往往较小甚至为负数,这样通常评价这些业务损害了股东价值,应缩小规模,但实际上作为公司战略和未来业绩支撑的重要业务,需要加大投入着眼于战略布局才对。比如一些轻资产运营的化工、冶金等分销贸易业务,资本投入很少,如果对市场行情的变化判断准确可以迅速获取高额利润,因此这类业务通常EVA较高,但此业务没有市场地位和实质内涵,盈利性极不稳定,是公司控制规模作财务管控的业务。因此,不同业态应该使用不同资本成本水平,从而更加完整的从EVA角度来评价战略和非战略业务。

(三)对农业投入所形成的生物性资产应视为在建工程在资本占用中进行剔除

EVA计算中将在建工程从资本占用中扣除,旨在让企业的管理人能够将眼光放长远,做出明智的决策。正确看待还未产生利益的投资, 在建工程不视为资本占用。

比如农业橡胶种植业务,在央企的EVA考核指标计算中没有予以剔除,但农业是国家基本产业,具有投入期较长、战略意义重大等特点, 应将农业资本化投入形成的生物性资产与工业资本化投入形成的在建工程性质视为相同,在计算资本占用时扣除。这将对国家农业保障战略,调动企业持续进行战略投入和经营积极性,获取长期收益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四)不同公司的EVA不具备可比性

央企EVA 篇8

一、关于EVA计算中的会计调整项

1. 会计调整项存在的问题。

EVA表示一个公司的资本收益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 是扣除所有投入资本成本 (包括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 后的剩余收益。其计算公式可表示为:

其中, NOPAT指税后净营业利润, TC指全部资本, WACC指平均资本成本率。

NOPAT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会计利润, 而是在报告期会计利润的基础上经过多项调整而得到的。EVA通过将一些会计准则中作为本期费用处理的项目调整为企业的资产, 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会计利润受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选择、非正常收益操控而产生的不合理, 有利于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 激励企业追求长期的、潜在的利益, 更加真实地揭露企业经营业绩和获利能力。

国外在计算EVA时, 对NOPAT和资本占用等关键要素的调整, 最多时可达到164项。会计调整项目越多, 越细致, 计算结果就越精确, 但计算的复杂性和难度也大大增加, 耗费的成本和时间也就越多。国资委从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出发, 在实际操作中进行了简化处理, 将会计调整项缩减为影响决策判断和鼓励长期发展的三类重要因素: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和非经常性收益, 从而增强了EVA计算的可操作性。但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也给EVA计算的准确性和EVA考核结果的客观性产生影响。

2. 解决办法。

综上所述, 在确定会计调整项时, 国家不应该进行强制性的统一规定, 但完全给予央企自主选择会计调整项的权利又有可能导致企业经营管理者利用会计调整项来操控EVA。所以笔者建议, 国家在将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和非经常性收益作为央企统一的会计调整项之外, 还应允许央企考虑所处行业、自身经营活动的特点, 自主选择其他的会计调整项, 如广告与营销推广费用、员工培训费、在建工程、战略投资以及坏账准备等。央企在自主选择时, 应坚持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原则, 确定科学且具有可操作性的会计调整项目。一项调整是否重要可以按以下标准来判断: (1) 该项调整对EVA是否真有影响; (2) 管理者是否能够影响与该项调整相关的支出; (3) 该项调整对执行者来说是否容易理解; (4) 调整所需的资料是否容易取得。通过会计项目的调整, 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使EVA的计算结果更公允、更可靠地反映经济现实, 促使经营者站在股东的角度进行决策, 鼓励促进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关于EVA计算中的平均资本成本率

1. 平均资本成本率存在的问题。

《暂行办法》规定, 平均资本成本率基准暂时设定为5.5%, 特殊行业央企的平均资本成本率可定为4.1%或6%, 国资委本着稳健起步的考虑而制定这种统一的平均资本成本率, 有利于在短期内尽快推行EVA考核理念。但从长期来看, 这种行政指定的平均资本成本率明显低于实际水平 (根据测算, 我国央企的平均资本成本率为7%~10%) , 也无法反映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间资本风险的差异, 会造成EVA考核的不公平。低风险企业的EVA会因统一高平均资本成本率而被压低, 高风险企业的EVA会因统一低平均资本成本率而被抬高, 反映在激励分配上就会出现“苦乐不均”的现象, 而且可能会诱使央企将财务资源与战略资本投向高风险的产业。

2. 解决办法。企业全部资本的平均资本成本率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 KW代表平均资本成本率, KB和KS分别代表债务资本成本率和股权资本成本率, B代表债务资本价值, S代表权益资本价值 (在EVA计算中指的是普通股和少数股东权益的机会成本) , V代表资本总额, 即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之和, T代表所得税税率。平均资本成本率取决于债务资本成本率、权益资本成本率和资本总额。要真实反映企业资产价值管理风险, 必须由各个央企根据自身的业务类型、资本结构和所处行业风险程度, 结合我国国情, 分别计算债务资本成本率和权益资本成本率。

(1) 债务资本成本率的确定。在计算EVA时, 债务资本是指债权人提供的短期和长期贷款, 不包括无息流动负债。对于债务资本成本率, 适合采用有息债务的实际加权平均成本来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 KB代表债务资本成本率, Wi代表第i种有息债务在全部有息债务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KBi代表第i种有息债务的资本成本率。

(2) 权益资本成本率的确定。在计算EVA时, 股权资本是指普通股和少数股东权益。股权资本成本率的计算方法包括股利折现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M) 、税前债务成本加风险收益率法、收益价格比法和剩余收益模型法等。其中, CAPM是截至目前人们认为最具有理性的、对“风险—收益”进行权衡的工具。但CAPM的使用有着严格的假定, 在信息不对称、市场不成熟的背景下, 股权资本成本不适合采用CAPM来计算。基于我国的股票市场是一个十分不成熟的高风险市场, 具有明显的投机特征, 影响市场风险的因素主要是政策、消息、扩容等非经济性因素, 市场的有效性较低, 笔者认为, 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不应采用CAPM, 而应采用股利折现模型、税前债务成本加风险收益率法、收益价格比法和剩余收益模型法来计算股权资本成本率。

三、关于EVA计算中的资本总额计量基础

1. 资本总额计量基础存在的问题。

从前述平均资本成本率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 资本总额的计量是影响平均资本成本率的一个重要因素。资本总额的计量基础可以是账面价值, 也可以是市场价值。不同的计量基础将得到不同的资本总额, 产生不同的平均资本成本率, 从而导致EVA的计算结果和评价结论不同。《暂行办法》中并没有对资本总额采用哪种计量基础予以明确的规定, 从而给央企在实际操作中带来混乱, 不便于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比较和评价。

2. 解决办法。

资本总额的计量无论是采用账面价值还是采用市场价值, 都各有利弊。

如果按账面价值来计算公司资本总额, 数据容易取得, 客观真实可靠, 计算结果相对稳定。账面价值是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 公司债务的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通常大致相等, 但股权资本的账面价值可能会与现行价值相差很大, 脱离实际, 这样就无法反映公司资本总额的现行价值, 导致EVA的计算不准确, 不利于进行正确的业绩评价。

如果按现行市场价值来计算公司资本总额, 能反映公司资本当前的现行价值, 有其合理性, 但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公司股票受各种因素影响, 其市场价格处于经常波动之中, 每个交易日都有不同的价格, 在这种现实条件下, 公司的股票究竟按哪个交易日的市场价格来计算?二是如果被评价公司的股票没有上市交易, 则无法取得该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评估股权资本价值的另一种方法是:估计股权的预期现金流量, 然后按股权资本的目标成本贴现, 但这种方法实际操作起来比较困难。

基于我国资本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 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成熟的地方, 庄家操纵、政策干预等对价格的影响明显, 证券价格严重偏离真实价值, 笔者建议按账面价值来对资本总额进行计量。

四、关于EVA评价的两点建议

1. 要提高EVA计算所依赖的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是EVA的计算基础, 会计信息的质量高低将对EVA的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以及评价结论产生重大影响。目前, 我国企业财务数据不完善, 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很严重。虽然EVA已经在传统的会计利润指标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 但其数据仍来源于财务报表, 仍依赖于会计信息披露的可靠性。若提供的会计信息不真实可靠, 内容不完整, 就会导致EVA评价的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 应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尽量避免数据造假: (1) 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2) 制定合理的激励措施, 消除经营者的违法违规动机; (3)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减少会计信息生产者的违法违规机会; (4)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5) 加强外部监管, 完善法律法规, 建立惩处机制。

2. 运用EVA指标进行评价时建议引入“单位资产EVA”指标。

EVA衡量的是企业财富的增加值, 从性质上看, 它是一个绝对指标。在企业资产规模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 EVA能够反映企业不同时期的经营业绩。但却不便于在不同资产规模的企业之间或同一企业资产规模发生变化的不同时期进行比较和评价, 因为它没有考虑为创造价值而投入资源的多少问题。为了使资产规模不同的企业或同一企业资产规模发生变动的不同时期的经营业绩具有可比性, 以便于综合地评价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及其发展空间, 笔者建议补充计算由EVA指标衍生出的相对值指标, 即单位资产EVA。其计算公式为:

单位资产EVA=EVA/资产总额

单位资产EVA反映了每一元的资产创造新增价值的数量, 单位资产EVA越多, 企业的价值创造的效率就越高, 企业价值创造的能力就越强。

摘要:2010年1月12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 正式将EVA实质性纳入考核体系。本文分析了央企运用EVA进行业绩评价时存在的问题, 翔实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EVA,业绩评价,央企,平均资本成本率

参考文献

[1].李俊, 夏斌.EVA模型在小天鹅价值评估中的应用.财会月刊, 2009;33

[2].王纪平, 孔彬.央企EVA考核实施中的难题及对策.财务与会计 (理财版) , 2010;2

[3].谢东明.浅析EVA (经济增加值) 在我国企业业绩评价中的应用.现代商业, 2009;5

央企EVA 篇9

中, 才能真正实现国资委的价值管理理念[10]。欧阳明、欧阳军 (2011) 认为经济增加值考核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解决股东和高管之间的委托代理矛盾, 有利于我国央企管理下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并且认为经济增加值在会计调整方面对企业长远发展有利。比如研究费用的分摊以及战略性投资费用的扣除, 都旨在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战略投资[11]。杜美杰 (2010) 考虑到央企的特殊性, 认为是否适合推行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指标的业绩考核体系还有待深入研究, 并且就此提出了很多问题, 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讨[12]。

1 EVA考核与企业财务行为变化的理论分析

在传统的业绩指标考核体系下, 研发费用影响了经营者的当期业绩。作为公司高层的决策者而言, 为了保证短期年度考核指标, 研发支出将是可有可无的;更何况, 长期的研发投入带来的业绩变化收益时公司的管理层可能会有变化, 研发成果的受益人也许不是当前的决策者, 因而他们并没有太多的决心来保障其持续进行, 当然也无法保持其在研发中的相应投入。

2010年1月1日, 《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施行, 趋向建立以经济增加值 (E-conomic Value Added, 简称EVA) 为核心的考核指标体系, 标志着国有企业的排头兵、中央企业进入以股东价值创造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为核心的价值管理阶段。从2010年至2012年推行历时三年之久的央企EVA考核, 无疑是国资委对中央企业业绩考评变化的重大举措, 然而在此背景之下, 央企上市公司的研发行为是否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依然是一个有待考察的问题。新的考核指标以及考核手段其目的在于引导中央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改善企业研发行为, 引导央企加大研发投入, 在核心技术以及重要领域建立竞争力, 引领产业发展。因此笔者认为, 央企上市公司在施行经济增加值考核后, 研发投入很可能将产生显著变化。

2 描述性分析

本文以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以2009—2012年为研究区间。从国资委网站上获悉的央企名录共有115家中央企业集团, 通过登录集团网站链接逐一记录获取了其下属控股的209家上市公司名单。本文的研发支出数据来源自沪、深市交易所网站披露的年报, 其他相关数据由百度、谷歌等网站手工搜寻获得。通过剔除近四年披露数据不完整的公司, 本文最终获得了130家央企上市公司研发支出样本。

为了深入分析, 本文对130个样本选择了两种分类方式。第一种分类方式是按照企业生产所投入的、占主要地位的资源的不同为标准, 根据劳动力、资本、技术以及资源四种生产要素在各行业中的相对密集度, 把行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本文所选择的第二种分类方式是根据企业所处行业采用的技术水平, 分为高技术产业以及普通产业。高技术产业是指依靠高技术研究开发成果进行高技术产品生产和服务的产业部门。根据2002年7月国家统计局印发的《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的通知》, 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统计范围包括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表制造业5个行业。

据统计, 样本企业2009-2012年研究开发支出总计分别为349.5亿元、392亿元、570.7亿元以及618.4亿元, 2010年的研究开发支出较2009年同期增长了12.15%, 2011年爆发式增长了45.6%, 2012年的增幅趋于平稳为8.35%。就平均研发支出而言, 本文统计范围内的130家央企上市公司, 单位平均研发支出从2009年的2亿到2010年的3亿, 再到2011年和2012年的4.3亿和4.7亿, 研发投入增加迅速。值得一提的是在2012年, 中国石油首次成功入围斯博公司的全球创新百强企业榜单, 成为该百强榜的首家中国企业。这也说明了以中国石油为代表的中央企业正在加强研发投入, 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在研发投入强度这一指标上, 2009年至2012年的四年之间, 样本企业呈现出波动略有下降的趋势, 总体上说明研发投入还有提升空间。而从研发支出效率的角度看, 3年之间的研发效率相对有所提高, 在2011年由于研发支出增加额远高于营业收入的增加额, 研发效率呈现出一个爆发式增长。

单位:万元

按照第一种分类方法, 从四种资源类型的角度来看, 资源密集型的央企上市公司的研发支出每年均为最高, 且增长十分迅速, 遥遥领先与其他三类, 其研发支出的总量几乎达到所有样本公司的一半。紧随其后的是资本密集型公司, 该类公司在2011年与2012年的研发支出增长十分迅速, 几乎为2009年和2010年的翻番。技术密集型公司尽管从名称上来看, 应该是排在第一的, 但是实际情况是4年呈现一个波动起伏的态势, 总额始终在100亿以下徘徊。劳动力密集型的研发支出最低, 且增长最为缓慢, 说明研发行为在该类型公司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按照本文的第二种分类方式, 根据技术所属的水平不同, 经过统计发现, 虽然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支出低于普通产业的研发支出, 但是就整体的增长速度而言, 高技术产业的研发增长速度很快, 趋势很迅猛。由于在该分类方法中, 将一些资源类的超大型央企划分到了普通产业中, 所以导致整体上普通产业高于高科技产业。但即便如此高技术产业研发支出的追赶势头还是很明显的, 说明高技术产业中的央企在实施经济增加值考核后, 对其研发产生了积极作用。

3 差异性分析

3.1 Z检验

Z统计检验是先对总体的分布规律作出某种假说, 然后根据样本提供的数据, 通过统计运算, 根据运算结果, 对假说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决策。如果现要检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数 (μ1和μ2) 有没有差异, 其步骤为:首先, 建立虚无假设, 即先认为两者没有差异, 用H0:μ1=μ2表示;其次, 通过统计运算, 确定假设H0成立的概率P;根据P的大小, 判断假设H0是否成立, 其关系如下表所示。

如果检验一个样本平均数与一个已知的总体平均数的差异是否显著。其Z值计算公式如公式 (1) 所示;如果检验来自两个的两组样本平均数的差异性, 从而判断它们各自代表的总体的差异是否显著。其Z值计算公式如公式 (2) 所示。其中, X1、X2是样本1, 样本2的平均数;S1, S2是样本1, 样本2的标准差;n1, n2是样本1, 样本2的容量。

(1) 对研发支出的Z检验

这里, 令A的均值为X1, B组的均值为X2, A组的标准差为S1, B组的标准差为S2, 其中, 通过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我们得出Z统计量=0.986<1.96, 因此双方差异不显著。

注:A组表示2011年和2012年的数据;B组表示2010年和2009年的数据

(2) 对研发支出增长率的Z检验

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我们得出Z统计量=0.986<1.96, 因此双方差异不显著。据此, 因为样本的原因, 我们可以得出2009年, 2010年与2011年, 2012年的研发支出是无法显示其中的差异, 因此我们选择借助于实证分析去探究引入EVA考核体系后, 应该来自于考核阶段和非考核阶段对企业的研发支出产生的影响是否不一致。

注:A组表示2011年和2012年的数据;B组表示2010年和2009年的数据

3.2 T检验

T检验适用于判断两平均值在选定的显著条件下, 是否存在真实差异, 所采取的方法是将实际观测的平均数差异和预期的随机误差进行比较, 差异值和随机误差的特征值之比构成用于检验差异的统计量t, 其分子为两样本平均数之差, 分母为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用样本平均数的标准差来表示。计算出t值, 再与按照显著度和自由度查表得出的t值相比较, 如果计算出的t值等于或者大于表中查得的t值, 则否定对立假设。由于样本是配对样本, 本文选用的是非独立样本的t检验。

其中:D代表配对的两组样本值得差异x2-x1。

从T检验的计算结果来看, 在显著性水平α取0.05时, 样本总体的研发支出通过t检验, 拒绝对立假设, 认为研发支出产生了显著变化;而样本总体的研发强度没有通过T检验, 认为研发强度变化差异并不显著。

3.2.1 第一种分类T检验。

从表中可以得知, 在第一种分类的下, 不论α取0.05还是0.10, 四种类型样本公司的研发支出和研发强度全部没有通过T检验, 即四种类型的样本公司的研发支出变化不显著, 研发强度变化也不显著。产生如此结果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分类过度, 单个类别的样本量偏少;同时, 样本公司的研发支出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

3.2.2 第二种分类T检验。

在第二种分类中, 在研发支出方面, 高技术产业样本的研发支出在α=0.10的显著水平上通过T检验, 而普通产业样本没有通过检验;在研发强度方面, 高技术产业样本在α=0.05的显著性水平上接受原假设, 而普通产业样本依然没有通过T检验。由此可以认为, 高技术产业样本公司以研发支出和研发强度为代表的研发活动产生了显著变化, 而普通产业的研发活动变化不明显。

T检验的结果说明, 样本公司总体的研发支出产生显著变化, 但是研发强度变化不显著。这反映出央企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的总量上有所增强, 但是投入相对于营业收入而言变化不明显, 反映在研发强度上变化不显著。说明中央企业上市公司只是由于收入的增加, 才相应的使得研发支出增加, 并没有产生对研发活动增加更大规模疯狂投入的情况。毕竟作为上市公司, 短期业绩如季报、年报等考核并没有削弱, 研发投入要与公司经营收入相匹配才是较为稳妥的选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总体研发支出绝对值的显著变化, 说明了EVA考核实施以来, 央企研发行为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 相对而言收到了的预期效果。

从分类的检验结果来看, 高技术产业研发活动产生显著变化, 与之相比较, 普通产业的研发活动变化并不明显。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高技术产业, 医药、航空、电子等5大行业在研发活动投入和强度中领跑于其他行业, 说明央企领导人对高技术产业研发活动的重视和鼓励。不论是研发支出的绝对值指标, 还是相比对与营业收入的研发强度指标, 高技术产业的央企上市公司在国资委《办法》的引导下, 进一步强化了对研发活动的投入, 包括健全研发体系、增加研发人员等, 加大了对新产品、新技术、新市场的研究开发力度。

4 相关性分析

4.1 线性回归分析

EVA是衡量业绩最准确的尺度, 对无论处于何种时间段的公司业绩, 都可以作出最准确恰当的评价。在计算EVA的过程中, 我们首先对传统收入概念进行一系列调整, 从而消除会计运作产生的异常状况, 并使其尽量与经济真实状况相吻合。GAAP要求公司把研发费用计入当年的成本, 即使这些研发费用是对未来产品或业务的投资。为了反映研发的长期经济效益, 我们把在利润表上作为当期一次性成本的研发费用从中剔除。在资产负债表上, 我们作出相应的调整, 把研发费用资本化, 并在适当的时期内分期摊销。而资本化后的研发费用还要支付相应的资本费用。EVA是一种全面评价企业经营者有效使用资本和为股东创造价值能力, 体现企业最终经营目标的经营业绩考核工具, 也是企业价值管理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因此, 如果采取了EVA评价体系, 那么我们认为企业努力增加研发支出, 借助于研发费用的资本化, 以及分时期的摊销来提升经济增加值。引入经济增加值考核体系后, 企业经济增加值的提升的压力下必然会增加研发支出, 因此研发支出的大小将会受到经济增加值大小的影响。因此企业是否引入该考核体系比较影响到企业的增加引发支出的积极性。由于经济增加值计算方法和净利润的计算方法存在差异, 二者的联系也依然引发我们的关注。

根据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做出如下假设:

H1:EVA和研发支出成正比

EVA在实际调整时, 研发费用是指企业财务报表中“管理费用”项下的“研究与开发费”和当期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支出。研究开发费用也是净利润的税前抵扣项, 因此, 加回的研发费应该是税后研究开发费用。经济增加值考核指标对研发费用的调整, 实际上是将研发费用视为利润的一部分, 目的是鼓励企业管理者积极开展研发活动, 提升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因此EVA增减和研发支出的增减有正相关。

H2:净利润和研发支出成负相关

研发支出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进而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但是这种影响需要长期的持续投入才能收到明显成效。但是, 短期而言, 为了计算净利润, 传统会计准则要求公司把研发费用计入当年的成本, 即使这些研发费用是对未来产品或业务的投资。因此研发支出的增加必将导致净利润的减少。企业为了增加自身的净收益, 会有减少研发支出的倾向。因此, 我们认为净利润在短期和研发支出是呈现负相关的。

H3:是否引入考核EVA体系和研发支出具有相关性

当企业没有引入EVA考核, 那么企业会依然按照传统的会计思维处理财务报表, 即为了增加企业的净利润, 尽量控制研发费用, 避免过多的研发费用被列入当年成本, 尽管这些投入可能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产生正面影响, 增加企业的创新能力。当企业引入EVA考核体系后,

EVA在实际调整时, 研发费用是指企业财务报表中“管理费用”项下的“研究与开发费”和当期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支出, 从而增加了企业提高研发支出的积极性, 从而研发支出会增加。

本文收集了128个城市的年度研发支出, EVA, 净利润数据, 并且数据跨度为2009, 2010, 2011, 2012, 本文的数据来自于中经网以及上交所, 深交所官网。我们选择的样本来源于其所处行业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 从而使数据能够公允反映研究问题。

为了检验上述各假设, 本文建立如下的线性回归模型Y=β1EVA+β2NP+β3D+C

注:***、**、*分别代表1%、5%、10%水平上显著

对以上结果进行分析可知: (1) 经济增加值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 并且与研发支出呈现正相关。这个结果和我们的假设是一致的。EVA的增加, 一般是企业增加研发支出的结果, 而企业会了达到更大的EVA, 会通过增加企业的研发支出来实现, 因此EVA成为了企业产生增加研发支出的动力。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企业EVA的变动会对研发支出产生正向影响。当企业的EVA向更高的要求努力时, 会无形中增加本企业的研发支出, 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2) 企业净利润和研发支出不存在显著关系。这和我们的假设不一致。分析具体原因, 我们可以知道, 中国绝大多数企业的研发支出对净利润的影响微乎其微, 因此影响企业净利润的主要因素并非研发支出, 由于研发支出通常投入和收效时间间隔较长, 难以短期内产生明显的影响, 这导致了上市公司高管会忽视企业研发支出的投入。最终表现在财务报表上是企业的净利润和研发支出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3) 我们引入的虚拟变量D代表了企业是否引入EVA考核体系。实证结果显示了是否引入EVA考核体系对企业的研发支出是产生明显影响的, 并且在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这和我们的假设是一致的。我们知道, 当企业引入了EVA考核, 那么经济增加值的核算方法致使研发费用的调整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研发费用是指企业财务报表中“管理费用”项下的“研究与开发费”和当期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支出, 从而增加了企业提高研发支出的积极性, 假如没有引入EVA考核方法, 那么企业将不会产生增加研发支出的动力, 故研发支出将不会产生显著变化。

4.2 分位数回归分析

由于我们根据上面的实证分析得出了EVA考核方法确实对研发支出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是这种影响在研发支出处于不同的水平上的影响程度如何, 我们拟采用分位数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分位数回归理论最早由Koenker和Bassett (1978) 提出, 作为传统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的一个强有力的替代模型, 可以对随机变量在任意概率水平下的分位点进行估计。分位数回归本质上是通过分位数取0-1之间的任何值, 调节回归平面的位置和转向, 让自变量估计不同分位数的因变量, 因此更可清楚阐释因变量的整个分配, 处理数据异质性问题。因此分位数回归相比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只能描述自变量x对于因变量y局部变化的影响而言, 更能精确地描述自变量x对于因变量y的变化范围以及条件分布形状的影响, 它能更加全面的刻画分布的特征, 从而得到全面的分析。

分位数回归的估计通过使表达式完成最小值线性规划得以实现:

在上式中yi代表因变量的向量, xi代表自变量的向量, θ是所要估计的分位数值, β是一个系数向量, 这个模型的特点是β将随着θ的变化而有所不同。θ可以取0到1之间的任何值, 然后依靠上式的线性规划估算出y的相应分位数的回归系数。关于θ取值的含义, 根据解析几何的原理, 它代表在回归线或回归平面表面或以下的数据占全体数据的百分比。例如, 如果θ=0.95, 则1-θ=0.05, 线性规划模型得到的是95%的条件分位数, 其中数据的95%分布在模型所形成的平面的表面上 (或以下) , 还有5%分布在它的平面以下。从这个意义上说, 分位数回归就是一种在因变量的条件分布的不同点上量化自变量的技术。

由于我们探讨的是在EVA考核情况下, 不同的研发支出水平上, 经济增加值以及净利润是如何影响研发支出的, 因此我们的模型设定如下

这里的研发支出, 经济增加值以及净利润代表了2011和2012年度国家引入EVA考核后的数据。回归结果如下:

根据上面分位数回归结果, 我们可以更加细致的发现如下情况: (1) 在0.1至0.3的低分位点上, EVA对研发支出的影响不显著, 而在0.4到0.9高分位点上, EVA对研发支出的影响较为显著。这表明了, 研发支出较高的企业, 其EVA考核对企业的研发支出影响比较明显, 而研发支出较低的企业, 其EVA考核对研发支出的影响并没有展现出显著关系。据此, 我们可以分析, 研发支出较高的企业, 对企业的创新更加重视, 因此, 当企业的EVA增加时, EVA增加的压力会激发企业对增加研发支出的积极性, 研发支出进一步会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这和企业的创新宗旨是一致的。而研发支出偏低的企业, 由于对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 科研创新的研发支出较低, 对创新能力的提升认识不够, 从而及时引入EVA考核体系, 他们对提升研发支出的积极性也不敏感, EVA增大的压力无法对企业主动增加研发支出产生显著影响。

(2) 净利润只有在0.8较高的分位点上对研发支出产生负向影响, 在其他分位点上均没有表现出显著影响。这种现象, 可以看出, 当公司的研发支出较高的情况, 企业的净利润和研发支出呈现负相关。据此, 我们可以得知, 研发支出较高的企业, 其对创新能力的要求比较高, 而且企业对创新性比较重视, 当企业的净利润下滑的情况下, 企业会增加研发支出挽救业绩的颓势, 借助于企业的创新能力的提升来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

5 结论

国资委对下属央企的经济增加值考核, 已经在研发支出方面初现成效, 即短期内产生了研发支出迅速上升的结果, 并且变化显著。这说明, 经济增加值考核是促进中央企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有效手段, 应该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中央企业自身应该继续在EVA考核指挥棒的引导下, 加强研发投入、继续做强主业, 提升价值创造的能力。

摘要:以中央企业集团下属控股的130家上市公司2009—2012年的研发支出为分析对象, 根据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和行业技术水平的不同进行分类, 通过T检验来比较样本公司在实行经济增加值考核前后, 研发支出是否产生显著性差异;通过分位数回归来分析EVA考核方法在研发支出处于不同的水平上的影响程度。认为经济增加值考核是促进中央上市公司, 尤其是高技术产业中的央企上市公司, 技术转型升级、提升研发能力的有效手段, 应该坚定不移地继续深入推进。

【央企EVA】推荐阅读:

上一篇:美国公路建设论文下一篇:培养学生关键能力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