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侧卧位

2024-09-19

斜侧卧位(共7篇)

斜侧卧位 篇1

经皮肾镜取石术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y, PCNL) 是目前国内治疗肾结石的金标准[1]。手术中多采用俯卧位, 但俯卧位存在病人体位不舒适及可引起呼吸及循环严重并发症。俯卧位或平卧位行PCNL[1,2], 常常需要先采用截石位进行插管放置输尿管导管, 合并输尿管结石者需截石位先处理输尿管结石, 然后从截石位改换为俯卧位或平卧位, 重新消毒, 拖延了手术时间, 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 消耗护士的精力、体力。2009年7月—2010年4月我们采用截石位联合斜侧卧位顺利完成25例经皮肾镜手术的配合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25例, 男17例, 女8例;年龄21岁~69岁 (45岁±11岁) ;均有腰部疼痛病史。肾多发性结石20例, 左肾7例, 右肾13例;肾多发性结石并对侧输尿管下段结石2例, 肾铸型结石合并输尿管中下段结石3例。术前经超声、尿路平片、静脉肾盂造影或CT检查, 结石大小平均为2.8 cm×1.7 cm, 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肾积水。

1.2 方法

斜侧卧位联合截石位的安置:巡回护士备好头圈、托手板、腋垫、长软枕、沙袋、支腿架、约束带等。①应保持床单平整、无皱褶, 斜侧卧位安置区域需用长的一次性防水单和布单横铺其上, 用于固定体位垫, 病人麻醉后, 患侧身体尽量靠近手术床沿, 并下移至手术床腿板可拆除成截石位位置上, 头部垫头圈, 耳郭应置于圈中防止受压, 卧侧腋下距腋窝约10 cm处加铺腋垫, 使腋窝悬空, 防止下臂受压, 损伤腋神经。患侧从胸肋骨下至臀下垫20 cm×30 cm的长棉枕, 形成45°斜侧卧位, 腰肋部用1 000 mL水袋垫高 (肥胖者可用3 000 mL水袋) , 注意显露腋后线及肩胛下角线, 同侧的手臂用约束带绑缚悬挂于颈部上方的手术床头支架上, 注意手臂不可过渡上牵或后拉, 以免造成肌肉牵拉伤或神经损伤;健侧用15 cm×30 cm的长沙袋固定于胸肋骨至髂前上脊之间, 固定患侧体位, 另一侧上肢固定于托手板上, 上臂外展不超过90°, 以免损伤臂丛神经。在近髋关节平面放置支腿架, 由于病人身体成斜45°轴线侧卧, 支腿架需根据病人大腿长度和体位变化调整, 患侧下肢在安置时应顺其轴线处于内旋上曲功能状态放于支腿架上, 适当外展;对侧下肢支腿架尽量降低, 顺应身体轴线略成外翻状态, 两下肢腘窝处垫棉垫或棉布, 避免损伤腘窝神经, 固定两下肢, 两腿高度形成一高一低外展, 使夹角成45°~60°。

2 结果

25例手术顺利完成, 术中无需变换体位, 病人体位舒适, 无神经损伤、压疮及肌肉扭伤等不良事件发生。

3 讨论

PCNL多采用俯卧位, 尽管俯卧位可提供较大的穿刺区域及操作空间, 使内脏损伤的发生降到最小, 但俯卧时胸部受压, 可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 导致循环与呼吸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术中并发气胸或胸腔积液时 (如果采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 不利于麻醉医师及时行气管插管处理[2,3]。鉴于此, 许多学者建立起多种其他体位下的PCNL, 包括侧卧位、平卧位及斜卧位[1,2,3,4,5]。但不管采用任何体位, 均必须常规先截石位逆行插输尿管导管, 然后变换成相应体位进行PCNL, 增加了操作、延长了麻醉及手术时间, 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及消耗体力, 同时也增加了手术器械污染的危险。为了避免术中变换体位、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缩短手术及麻醉时间, 我们采用斜侧卧位和截石位两种体位联合安置, 在同一体位逆行置管或输尿管镜及PCNL手术, 不需要重新更换体位, 节省了手术时间, 更主要的是方便了手术操作, 提高了手术效率。

实践证明, 联合体位既方便医生的操作与麻醉的监测管理, 可同时处理同侧或对侧输尿管病变, 特别是中下段病变, 能提高手术的疗效[2,3]。本组未发生体位并发症, 我们认为护理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压疮:由于斜侧卧位身体的负重点和支点重量集中于对侧, 身体承受的压力会比其他体位大, 且斜侧也造成了一定的剪切力, 根据物理学压强与压力的原理, 两种力的作用将大大增加压疮的发生率。因此, 在安置体位时应选择柔软的床单, 并保持平整、无皱褶、干燥。②肢体肌肉的扭伤:斜侧卧位与截石位两种体位的联合应用, 使病人身体处于不协调的状态, 即上身倾斜, 下肢外展。要特别注意保持身体的轴线, 不可扭曲。③神经损伤:患侧上肢悬挂时应注意不能牵拉过紧, 高度以上臂2/3长度为宜, 两上肢不可过度外展, 应小于90°。④截石位应保持下肢关节功能位, 尤其患侧髋关节, 由于关节的内收与下肢的外展存在一定的矛盾, 在安置体位时, 患侧下肢外展应小于30°, 两下肢摆置时不可按照常规截石位的高度, 应根据身体的倾斜度采取相应的高度, 同时腘窝应垫海绵垫, 避免神经与肌肉的拉伤与扭伤。PCNL体位改变后身体的负重点和支点均发生变化, 软组织承受能力和拉力的部位, 强度亦随之改变, 因此可导致神经、血管、韧带和肌肉等软组织损伤[4,5,6,7]。注意对病人身体各系统的适应能力和各部位所能承受的压力, 使各关节处于功能位, 肢体各部神经不受压迫和牵拉, 避免损伤。摆放体位时应按人体力学要求, 安全有效, 既暴露切口, 减少各部位压力, 又最大程度地降低手术体位带来的并发症, 使病人安全度过手术期。

摘要:[目的]探讨截石位联合斜侧卧位在微创经皮肾镜手术中的作用。[方法]总结采用截石位联合斜侧卧位下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手术病人25例, 分析两种体位联合的安置方法及对手术的影响, 观察病人体位的舒适、有无神经损伤、压伤及肌肉扭伤等情况。[结果]本组25例手术顺利完成, 术中无需变换体位, 病人及术者体位舒适, 无神经损伤、压疮及肌肉扭伤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截石位联合斜侧卧位在经皮肾镜手术中能方便术者操作、利于击碎的结石冲出, 减少护士的工作量, 利于麻醉医生术中的管理。

关键词:截石位,斜侧卧位,经皮肾镜取石术

参考文献

[1]高新, 周铁, 萧翠兰, 等.单用超声引导建立经皮肾穿刺通道行经皮肾镜取石术:附102例报告[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3, 18 (1) :10-12.

[2]周祥福, 高新, 肖翠兰, 等.平卧位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在治疗肾结石中的应用[J].中华外科杂志, 2006, 44 (14) :991-992.

[3]Valdivia Uría JG, Valle Gerhold J, López López JA, et al.Tech-nique and complications of percutaneous nephroscopy:Experience with557patients in the supine position[J].J Urol, 1998, 160 (6Pt1) :1975-1978.

[4]吴俊莉.经皮肾镜手术俯卧位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 9 (2) :119.

[5]黄健, 许可慰, 郭正辉.斜卧位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55例报告[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7, 1 (3) :15-18.

[6]刘慧, 邹岚, 罗慧.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常见问题护理措施[J].护理研究, 2007, 21 (10C) :2755-2757.

[7]华薇.1例强直性脊柱炎病人行经皮肾镜碎石术的配合[J].护理研究, 2007, 21 (2B) :466-467.

斜侧卧位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8月~2014年1月期间在本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手术患者46例作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已被详细告知实验内容,自愿参与本次实验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对46例患者在诊断、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形成的有关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主要参考资料。据统计,本组46例患者当中,共包括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为(35.5±10.5)岁;病变部位及性质:桥小脑角区肿瘤手术24例、小脑半球肿瘤手术13例、第四脑室囊虫6例、腰髓肿瘤3例。患者的手术之间在3~8 h之间不等,平均手术时间为(5.4±2.6)h。

1.2 方法

1.2.1侧卧位

针对手术过程中主要以侧卧位为主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接受全麻处理后,将患者的头部固定在头架之内,并在患者头部下方放置圈枕,尽量保证患者的舒适性,在患者腋下、双膝关节处垫以海绵垫,采用约束带将患者的胸部、臀部和腿部予以固定,根据手术性质以及手术医生的嘱咐,左右转动患者的头部,保证摆放角度术者满意。

1.2.2俯卧位

针对手术过程中主要以俯卧位为主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接受全面处理后,采用头架对患者的头部进行予以固定,使患者的双臂能够成自然屈曲的状态,并放置于身体的两侧,使用软枕垫置于双肩至胸廓两侧。在患者的骨盆处,采用海绵垫垫置,采用约束带对患者的肩部、臀部以及腿部进行固定,在患者的膝关节和脚部,放置海绵垫[2]。

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在手术过程中,观察术者的相关操作,以便能够及时予以相关的配合,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2 结果

本组的46例手术患者在接受体位护理后,手术时间在3~8 h之间不等,平均手术时间为(5.4±2.6)h。手术准备时间大大缩短,手术过程中的视野暴露充分,手术操作医生对体位摆放和术中护理配合均十分满意,手术过程中均未出现因体位摆放不当或护理不当引发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3 讨论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手术的发展,神经外科作为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科室,对手术体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追求手术效果最大发挥的同时,医务人员还开始追求将手术创伤降低最低,争取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在针对患者进行侧卧位、俯卧位的体位护理时,护理人员还需注意患者面部和器官的护理。(1)面部护理:护理人员在针对手术患者进行体位护理期间,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面部护理,避免在摆放体位的过程中,对患者的面部造成伤害,应采用干燥的棉条或眼贴膜敷患者的眼睑处,避免在接触头架的过程中,出现擦伤,以及与消毒液接触角膜引起的灼伤。(2)器官护理:由于侧卧位和俯卧位都会对患者的器官造成一定程度的挤压。因此,护理人员在针对患者进行体位摆放和护理的过程中,需要保护好女性患者的乳房,将乳房送至体位垫中的空处,尽量避免乳房受到挤压。而针对男性患者,护理人员需要注意患者的保持侧卧位时的生殖器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徐小群,陈丽莉,詹健,等.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患者压疮的预防效果观察.护理学报,2010,21(24):265-266.

斜侧卧位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我校医学院医学专业学生200名, 年龄19~22岁, 男女各半, 无急、慢性疾病, 身体健康, 与《诊断学》课程的血压测量实验课同步进行。

1.2 血压测量

采用台式水银血压计 (上海医用仪表厂) , 测试前受试者安静休息10min。取仰卧位, 全身放松, 左上肢裸露与身体平行, 轻度外展伸直, 肘部与腋中线同一水平置检查床上进行仰卧位的血压测量。测压时将袖带松紧适宜、平整地绕在上臂离肘窝2~3cm处, 用手将听诊器体件置于肱二头肌腱内侧肱动脉搏动处, 按Korotkoff分期法, 首先听到第一声响亮拍击声为收缩压, 数值以此时汞银柱所指的刻度为准, 声音消失前的血压为舒张压, 若柯氏音不消失者以变音为准 (同一受试者采取同一标准) 。测试者取侧卧位时, 测下方的上肢平放在检查床上, 测上方的肢体置髋部, 进行左、右侧卧位左上肢肱动脉的血压测量。测试者每种体位连续2次血压测量, 每次测量间隔时间为3~5min, 取其平均值。先行仰卧位血压测量, 后行左侧卧位和右侧卧位, 每种体位更换间隔时间10 min。记录测试结果和体位。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以平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 均数间以t检验比较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见表1。

*与右侧卧位相比P<0.05

3 讨论

血压是指血管内流动着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压强) [2]。血压产生的原因之一是由于血管内有血液的充盈, 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心脏射血的力量。影响动脉血压的主要因素有心脏的每搏输出量、外周阻力、动脉管壁的弹性和循环血容量。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是机体内环境的一个重要条件, 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而准确地测量血压是生命体征的必检项目, 测量结果的准确与否对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有着直接的关系。

本研究实验结果显示, 年轻健康受试者仰卧位时左肱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 (mm Hg) 分别为 (119±3.2) 和 (79±4.1) , 显著大于右侧卧位时测定的相应值 (P<0.05) , 而与左侧卧位的收缩压、舒张压相比较, 血压无明显变化。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用柏努利方程压强与高度的关系来解释, 即如果在管中流动的液体流速不变或者流速的改变不考虑, 高处压强较小, 而低处的压强较大[3]。另外是因为左、右侧卧位时左侧肘部分别位于心脏零点水平的下、上方, 上臂位置低于右心房水平, 则可使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 反之, 如果上臂位置高于右心房水平, 则可使血压下降[4]。左侧卧位时的血压与仰卧位血压相接近的原因可能是该体位使左侧肢体血管受压、血液滞留于下侧的半身而影响了血压。基于不同体位左侧肱动脉血压测量的差异, 临床医护人员为因疾病所致而测量此侧患者的血压时, 不可忽略体位变化对血压测量值的影响, 在记录数值时, 应标明体位及肢体[5], 肢体应标明上、下及左、右侧肢体, 尽可能减少临床观察和治疗的误差。

摘要:目的 探讨仰卧位与左、右侧卧位左上肢无创血压测量是否不同。方法 对200名健康青年选用左上肢肱动脉测压法, 采用仰卧位、左侧卧位与右侧卧位分别测量3种体位的血压。结果 仰卧位时测量的收缩压和舒张压 (mmHg) 分别为 (119±3.2) 和 (79±4.1) , 均大于右侧卧位, 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健康青年人采用仰卧位、右侧卧位2种体位测量左上肢肱动脉血压时, 有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血压,测量,对比

参考文献

[1]陈文彬.诊断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59.

[2]李小寒, 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46-180.

[3]胡纪湘.医用物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28-29.

[4]Pickering TG, Hau JE, Appel LJ, et al.AHA scientific statement:Recommendations for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in humans and experimental animals:Part1: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in humans:A statement for professionals from the subcommittee of professional and public education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ouncilon highblood pressure research[J].Hypertension, 2005, 45 (1) :142-161.

斜侧卧位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本院ICU收治的30例重症肺炎患者, 均符合2007年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美国胸科学会重症肺炎诊断标准[4]。排除特殊体型 (如过高、消瘦、肥胖) 、高度水肿、胸腔积液、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严重心律失常及心脏瓣膜病者;做过心脏及胸部手术者;因失血及心力衰竭等导致循环功能不稳定者。入选患者均需要行有创机械通气。采用抽签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侧卧位组和仰卧位组各15例。侧卧位组:男9例, 女6例;年龄56~79岁, 平均 (65.9±6.2) 岁;病程3~5天, 平均 (2.5±1.3) 天;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 (APACHEⅡ) (18.3±1.1) 分, 复张前Pa O2 (67.5±8.9) mm Hg。仰卧位组:男8例, 女7例;年龄54~79岁, 平均 (64.8±5.9) 岁;病程3~5天, 平均 (2.7±1.5) 天;APACHEⅡ (18.5±1.0) 分, 复张前Pa O2 (69.0±10.1) mm Hg。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接近。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静脉滴注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美国默沙东公司, 0.5g/支) , 0.5g/次, 采用0.9%氯化钠溶液100m l稀释后注射每8小时1次, 连续治疗14天。

1.2.1侧卧位组

侧卧位的方向根据X线胸片或胸部CT结果确定, 病变严重侧位于上方, 双肺病变严重程度接近者采用掷硬币法决定体位。体位摆放如下 (以右侧为例) :头偏右侧, 背部及臀部用枕头顶住与床面不小于60度角, 右腿伸直, 左腿呈右旋90度, 屈曲膝关节, 在两腿之间垫枕头。患者体位改变时注意各种管道, 勿脱落, 持续保持镇静, 睡眠障碍镇静评分4~5分。肺复张手法:采用压力控制肺复张方式, 即吸入氧浓度 (Fi O2) 100%, 呼气末正压通气 (PEEP) 20cm H2O+设置压力控制 (P C) 2 0 cm H2O。

1.2.2仰卧位组

连接多功能监护仪, 持续进行心电、心脏指数 (CI) 、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和呼吸监测。经口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接呼吸机辅助呼吸, 人机协调。观察期间不改变通气模式和呼吸参数, 输液速度保持不变。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通气模式采用容量控制通气1小时, 呼吸参数设置:潮气量6~8ml/kg, 呼吸频率12~20次/min, Fi O240%~60%, 吸呼比1∶1.5~1∶2, 流速40L/min, 吸气暂停10%, PEEP 5~12cm H2O。肺复张手法与侧卧位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复张前、复张5分钟、复张1小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HR、平均动脉压 (MAP) 、CI、中心静脉压 (CVP) 、每博指数 (SVI) ]、血气指标[氧合指数 (Pa O2/Fi O2) 、Sp O2]变化情况及疗效。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中华医学会急诊学分会的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及病原学检查4各项目均恢复正常;显效:患者病情好转, 但是上述4项中有1项未能恢复;进步:经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但达不到显效的标准;无效:治疗72小时后患者病情未见好转或加重。有效=痊愈+显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 AS 1 0.0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气指标比较 (表1)

血流动力学指标:两组患者复张前HR、MAP、CI、CVP、SVI水平接近,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复张5分钟后CI、CVP、SVI水平较复张前有明显降低, 复张1小时后逐步恢复至复张前水平;侧卧位组患者复张5分钟后CI值明显高于仰卧位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气指标:两组患者复张前Pa O2/Fi O2、Sp O2水平接近,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复张5分钟、1小时后Pa O2/Fi O2、Sp O2水平较复张前有明显提高, 侧卧位组患者复张5分钟、1小时后Pa O2/Fi O2、Sp O2均明显高于仰卧位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注:与复张前比较, *P<0.05;与仰卧位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表2)

治疗14天后, 侧卧位组治疗有效12例, 略多于仰卧位组的9例,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重症肺炎患者病死率较高, 远期生存预后较差, 同时易导致继发性肺性脑病、肾衰竭等。ARDS是导致重症肺炎患者病情急剧进展的重要因素, 引起肺泡塌陷, 肺泡张力增大, 导致肺扩张障碍, 影响气体的弥散和通气/血流比值, 进而导致高碳酸血症或低氧血症[5]。抗感染仍是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基础性措施, 单纯的抗感染治疗虽可抑制病原体的增加, 减轻内毒素释放导致的肺泡上皮损伤, 但患者肺通气功能障碍表现短时间内难以改善。而在机械通气过程中, 联合肺复张治疗可增加肺容积, 改善气体交换, 同时减少肺内的异常血液分流, 改善气体弥散功能。有研究发现, 肺复张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氧合指标, 降低5%左右的病死率, 并降低肺性脑病发生率[6]。

目前, 对于不同体位下进行肺复张治疗的研究多限于仰卧位及俯卧位, 其中俯卧位易导致重症肺炎患者身上连接的电极脱落, 增加护理难度, 临床执行率不高;仰卧位条件下,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容易导致呼吸道上皮黏膜的压迫性水肿, 昏迷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也难以及时排出, 这些均影响肺通气功能效果[7]。但对于侧卧位条件下进行肺复张治疗的临床研究较少。

HR、MA P、CI、CVP、SVI是评估重症肺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重要指标, CI、SVI的上升及CVP的下降均可提示心肺功能的改善。本文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复张5分钟后CI、CVP、SVI水平出现明显下降, 但多数为一过性表现, 持续复张1小时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恢复至复张前水平, 侧卧位组患者复张5分钟后CI值明显高于仰卧位组, 提示侧卧位肺复张有一定的治疗优势, 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肺功能, 但指标相对单薄。Pa O2/Fi O2、Sp O2是评估患者肺部气体弥散功能及通气/血流比值的重要指标。本文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复张后Pa O2/Fi O2、Sp O2较复张前均明显改善, 侧卧位组患者复张5分钟、1小时后Pa O2/F i O2、Sp O2均明显高于仰卧位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 采用侧卧位肺复张治疗重症肺炎效果良好, 可改善患者血气指标, 但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不明显。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对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探讨有一定的争议, 侧卧位组患者复张5分钟后CI值的改善并不能有力说明侧卧位肺复张的临床效果;样本数较少, 也缺乏评估患者远期生存预后。

参考文献

[1]钟明媚, 王璠, 张琳, 等.重症监护病房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5, 24 (9) :1004.

[2]陈刚, 徐永芳, 徐长青, 等.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 22 (7) :1498.

[3]邓宁, 赵睿, 俞丽, 等.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肺复张策略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 32 (10) :1949.

[4]Fujii M, Iwakami SI, Takagi H, et al.Factors influencing weaning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J].Geriatr Gerontol Int, 2012, 12 (2) :277.

[5]Mitamura M, Komiya K, Watanabe H, et al.Mechanical ventilation for very elderly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J].J Palliat Med, 2014, 17 (4) :383.

[6]Ali HS, Hassan IF, George S.Extra 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to facilitate lung protective ventilation and prevent 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 in severe Pneumocystis pneumonia with pneumomediastinum:a case report and short literature review[J].BMC Pulm Med, 2016, 16 (1) :1.

斜侧卧位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1年5月入住我院ICU需机械通气, 且循环系统稳定、侧卧位无禁忌的患者103例, 其中男69例, 女34例;年龄36~89岁, 平均年龄 (58±13) 岁;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发作34例, 肺部感染27例, 脑梗并吸入性肺炎18例, 开胸术后并呼吸衰竭11例, 腹部手术后并呼吸衰竭9例, H1N1并呼吸衰竭2例, 农药中毒2例。

1.2 方法

患者均经口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予呼吸机持续辅助呼吸, 均采用容量控制呼吸, 呼吸参数设置:VT 6~10ml/kg, F 8~18次/min, FiO240%~60%, PEEP确3~12cmH2O。持续心电监护心律、HR、BP、SpO2。留置动脉置管监测血气分析、动脉血压。侧卧位方向根据X线胸片结果, 如肺部病变一致, 可任意侧向一侧, 如肺部病变不一致, 则病变严重侧在上方。侧卧位体位摆放 (以右侧卧位为例) :患者头偏向右侧, 背部及臀部垫枕头, 使躯体与床面≥80°, 右腿伸直, 左腿右旋90°并膝关节屈曲, 在两腿之间垫软枕, 增加舒适度, 防止压伤。患者侧卧位后1h开始监测并记录PaO2、PaCO2、SpO2、HR、MAP、MVT、PIP, 连续3h, 然后转为仰卧位后1h开始连续3h监测并记录PaO2、PaCO2、SpO2、HR、MAP、MVT、PIP。观察期间不改变呼吸机参数, 床头抬高30°~45°, 保证气管导管、呼吸机管道、静脉导管及其他引流管均在位通畅, 烦躁不安不配合者应用镇静剂镇静。

1.3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侧卧位后与仰卧位后相应时间所得数据经方差分析后再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机械通气患者大于80°侧卧位后1h、2h、3h的PaO2、SpO2、MVT较仰卧位升高 (P<0.05) , 而PaCO2、PIP、HR、MAP与仰卧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1mmHg=0.133kPa。

3 讨论

危重患者循环系统稳定后仍然需要机械通气, 多数因为肺功能尚未恢复, 在治疗护理措施上尽量采取促进肺功能恢复的手段。不同体位时引起胸内压变化的各种原因中最重要的是纵隔, 仰卧位时纵隔位于胸腔上部, 其自身的重力不可避免地作用于背侧肺组织使其受到相对大的压力[2], 影响肺的通气。侧卧位通气能改善患者的氧合[1,2], 于湘友等[3]研究发现, 侧卧位后呼气末容积 (EELV) 增加, 表明非卧位侧肺泡扩张, 肺交换面积增加, 对肺病变不一致者来说, 病变较重肺与病变较轻肺比较, 侧卧位时由于病变较重肺可扩张的肺容积较大, 故而临床中常采用病变较重侧肺在上的体位。患者侧卧位后EELV和PaO2/FiO2均增加, 恢复仰卧位后EELV下降而PaO2/FiO2增加。可能的原因有:侧卧位后气体重新分布, 扩张了非卧位侧肺的肺泡, 引起EELV增加并改善氧合;恢复仰卧位后气体重新分布恢复, EELV较侧卧位时下降;侧卧位时气体的再分布和恢复均较为迅速, 而血流的再分布和恢复均较为缓慢, 恢复侧卧位后卧位侧肺气体分布和血流均较多 (尤其是胸侧) , 其结果是PaO2/FiO2继续增加。国外学者报道应用特制床, 其允许轴向翻身的转动角度为124°[4], 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患肺或病变严重侧肺在上的侧卧位通气。侧卧位是一种自然体位, 由于重力的作用上侧肺痰液易流入大气道, 使引流更充分更彻底, 气道内分泌物更易清除。本观察也发现侧卧位后1h、2h、3h的PaO2、SpO2、MVT较仰卧位升高 (P<0.05) , 而PaCO2、PIP、HR、MAP与仰卧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侧卧位的通气效果较仰卧位好。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循环系统稳定、无禁忌侧卧位、两侧肺病变弥漫者的机械通气患者可采取大于80°左、右侧卧位轮换交替的卧位。如肺部病变不一致, 则病变严重侧在上方的侧卧位, 以增加患肺通气量, 促进肺功能恢复, 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摘要:目的:评价机械通气患者大于80°侧卧位的通气效果。方法:监测103例机械通气患者大于80°侧卧位后1h、2h、3h的动脉血氧分压 (PaO2)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 、心率 (HR) 、平均动脉压 (MAP) 、分钟通气量 (MVT) 、气道峰压 (PIP) , 并与自身仰卧位比较。结果:大于80°侧卧位后1h、2h、3h的PaO2、SpO2、MVT升高 (P<0.05) , 而PaCO2、PIP、HR、MAP与仰卧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机械通气患者大于80°侧卧位的通气效果较仰卧位好, 循环系统稳定、无禁忌侧卧位的患者可采取大于80°左、右侧卧位轮换交替的卧位。

关键词:机械通气,侧卧位,仰卧位

参考文献

[1]张丽娜, 艾宇航.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侧卧位通气与俯卧位通气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急救医学, 2006, 26 (12) :908-910.

[2]吴威士, 罗敏, 杨翠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侧卧位通气与俯卧位通气的对比观察[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4, 27 (9) :589-592.

[3]于湘友, 潘鹏飞, 拜合提尼沙·吐尔地.侧卧位通气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容积和氧合的影响[J].中国呼吸和危重监护杂志, 2009, 8 (6) :555-557.

斜侧卧位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共有病例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28~62岁,平均45岁。患者均有大便出血及痔块脱出,保守治疗无效。其中Ⅲ - Ⅳ度28例,混合痔10例,环状痔2例。

1.2使用器械采用江苏常州产“康迪牌”一次性32号肛肠吻合器,及其配套附件。

1.3手术方法术前常规准备,早晨5点口服甘露醇250ml,嘱患者喝水,排空大便。一般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右侧卧位,左下肢稍分开垫高,双膝屈曲, 常规消毒铺巾,不置导尿管。充分扩肛可容纳3~4指,松弛肛门,再次肛肠消毒。用皮钳分别夹住皮肤的上下左右4个点并对向牵拉,置入透明的扩肛器后并与皮肤固定4处, 取出内栓,显露齿状线,了解痔核大小、数目。用3个0可吸收线,于齿状线上2.5~4cm处,从3点处黏膜下进针顺时针作荷包缝合一圈,但至对面9点处,置入一根4号线于可吸收线上,打一道结,不要太紧,荷包缝合的深度为黏膜下层,以缝针前进的顺畅程度来判断缝合深度。置入肛肠吻合器,旋开吻合器至最大位置,在带线器的帮助下,将3、9点的线分别从吻合器的两侧孔引出,适度拉紧2根线,同时旋紧吻合器至安全刻度内,击发吻合器,保持30s,加强止血,旋开吻合器缓慢退出,女性患者应注意防止损伤阴道后壁,并查看切除标本的完整性,检查吻合口有无搏动性出血,如有出血作“8” 字缝合,如无出血取出扩肛器,手指再伸入肛门内检查吻合口情况,用放有泰宁栓的凡士林纱布放入肛门吻合口处,无菌敷料覆盖, 丁字带结扎固定。

1.4术后处理于常规PPH患者无异,补液、 抗炎、禁食1天,第2天拔除凡士林纱布, 予以马应龙痔疮膏外用3~4天。

2治疗结果

2.1手术时间侧卧位和改良单荷包PPH组15min左右;常规型单荷包PPH法组25min左右。

2.2术后出血侧卧位和改良单荷包PPH组术中仅有1例有吻合口渗血,行“8”字缝扎,术后未有出血病例,而前4年50例常规型截石位双荷包PPH患者有5例术中出血, 原因为切除不均匀或切除不完整,缝扎后止血。

2.3术后疼痛侧卧位和改良单荷包PPH组术后几无疼痛。双荷包法有3例术后腹痛,可能与切除组织多、牵拉有关,但1~2天后腹痛均消失。

2.4术后复发侧卧位和改良单荷包PPH组随访无复发;常规型单荷包PPH组有2例复发, 主要原因是环切不完整、不对称导致。

3讨论

临床实践证明,PPH技术具有微创性、 痛苦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痔上黏膜环切订合术(PPH)现已成为治疗痔疮的首选手术方法,其根据肛垫下移学说,作为一项革新性技术被广泛认可及学习应用。 PPH并不直接处理痔疮本身,而是环形切除痔疮上方的直肠黏膜脱垂带,阻断了直肠末端动静脉的终末吻合支,从而消除痔疮发生的根源[2],也就是减少黏膜下的血流,并恢复肛管直肠的正常局部解剖结构,最终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与传统的PPH手术相比, 具有时间短、痛苦少、出血少、复发率低的优点。

按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肛肠外科学组关于PPH规范,荷包缝合高度在齿状线上2.5~4cm之间,荷包缝合深度在黏膜下层, 以缝针前进的顺畅程度来判断缝合深度。判断方法有“阻力法”和“滑动法”,若缝合阻力较大,则可能损伤到肌层,出针前上下滑动,若滑动困难,则说明缝合过深[3]。

笔者发现传统的PPH多采用截石位双荷包的方法,但在术中发现,截石位准备时间长,病人隐私暴露多,部分病人不愿接受, 尤其是女性,还有年老体弱的患者不能适应此体位,而采取侧卧位,则术前准备时间短, 病人易接受,生理干扰小,还可较好地保护病患的隐私。

以往采取双荷包缝合,时间长,且有2根荷包线不平行、深浅可能不一,易造成出血,切除组织切割不均匀。而传统的单荷包方法,由于是一侧用力,往往会造成切割组织不均匀或切除不全,容易出血和肛门狭窄。 而采用此种单荷包的方法:在对侧置1根线, 两侧对侧牵拉,可均匀受力则可有效避免上述并发症,组织切除均匀、对称,且可根据拉紧的程度决定切除组织的多少,这样既确保痔上黏膜切除的范围和均匀性,也保证了自己能控制切除黏膜的宽度,使得吻合口的位置距离齿状线仅0.5~0.8cm,肛垫向上悬吊上提的效果非常明显,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复发率低[4]。

综上所述,使用侧卧位和改良单荷包缝合的PPH术与常规PPH术相比,手术时间有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明显减少, 尤其适用于妇女和年老体弱者,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PPH手术体位和单荷包的手术治疗痔疮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32例痔患者全部改为侧卧位和改良单荷包手术法治疗,与既往50例采取截石位、双荷包PPH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方面做比较。结果 侧卧位和改良单荷包PPH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病人舒适感、明显优于常规PPH组。结论 在治疗痔患者中,侧卧位和改良单荷包PPH组,手术时间快,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病人更易接受,值得推广。

斜侧卧位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90°侧卧位患者430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患者259例, 女性患者171例;最小年龄为35岁, 最大年龄为71岁, 平均年龄62.56岁, 其中后颅窝颈椎手术患者为68例, 脊柱手术患者为92例, 肾体位手术患者为132例, 食管及肺切除手术患者218例, 均采取侧卧位90°。

1.2 研究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 无采取护理干预患者213例, 采取护理干预患者217例, 观察组217例, 最小年龄35岁, 最大年龄69岁, 平均年龄44.83岁, 对照组213例, 最小年龄38岁, 最大年龄71岁, 平均年龄44.62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和年龄以及病情和手术部位等治疗方面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探讨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

1.3 护理干预方法

(1) 针对循环系统并发症的护理干预。当处于侧卧位时, 患者卧侧的局部肢体则处于受压状态, 尤其是上肢, 易出现上肢静脉回流障碍[3], 进而影响循环系统。因此, 在护理中, 摆体位时应确保静脉通道通畅, 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的高、矮、胖、瘦体形而选择不同规格、合适的软垫, 减少腋下、胸腔等部位的受压状态, 保证胸廓舒缩的正常, 从而能维持正常的静脉回流。同时, 护理人员做到随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及时发现情况并向麻醉师汇报。 (2) 针对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护理干预。在患者手术侧卧位时, 胸垫垫于患者腋下 (3~4 cm处) 过低、过小或头颈前屈过甚时, 容易导致上呼吸道梗阻。并且实施气管插管全麻的患者, 也存在导管折屈梗阻的风险。护理人员充分知晓上述情况, 在上述患者摆置侧卧位时, 做到要密切观察, 随时检查。 (3) 针对颈髓损伤患者的护理干预。对于全麻的患者, 在全麻的状态下, 其颈部肌肉张力是消失的。这时候, 如果搬动患者不注意, 出现强力牵拉头部, 或仅托住患者肩背部而头部任意下垂或晃动, 则极可能导致患者的颈椎脱位、椎间盘突出或破裂[4], 后果十分严重。因此, 对于此类患者, 应注意颈后的耐受性, 在颈过伸位时, 双肩软枕不宜太高。进行气管插管时, 也应尽量保持颈椎中立位, 从而避免操作不当致使颈部过伸造成医源性脊髓损伤, 给患者带来终身的痛苦。 (4) 针对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护理干预。在麻醉状态下, 患者的肌肉松弛, 肢体无调节能力[5], 如果过度牵拉或外展, 或在安置体位未能为患者上胸部下垫海绵垫, 则可损伤臂丛神经, 使患者机体受损。因此, 护理人员要根据解剖关系和诱因, 重视体位的正确安置, 以防止周围神经损伤。 (5) 针对生殖器官压伤的护理干预。由于生殖器的特殊性, 在进行摆放体位时, 一定要特别注意。对于女性乳房, 应尽量避免挤压损伤;对于男性生殖器官及女性会阴部, 特别是在使用骨盆固定器及骨科牵引手术床时要注意挤压损伤。 (6) 针对皮肤压疮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手术采用侧卧位时, 往往患者的身体着力点是一侧的耳部、肩部、肘部、髋部、膝关节的内外侧、内外踝[6]。同时, 这些部位也都是骨隆突处, 此处的肌肉脂肪较薄, 如果长时间受压, 则易引起皮肤压疮的出现。因此, 护理人员在摆置侧卧位时, 特别注意到受压的易发部位的保护, 尽量避免皮肤压疮的出现。进行头部固定时, 放置头圈, 将耳廓置于头圈中空处, 避免受压。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中的数据资料通过Epidata 3.0进行数据录入, 运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

2 结果

在实施护理干预后, 患者体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 与之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侧卧位手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范围。手术过程中, 患者体位的摆放, 与手术野的显露、手术时间长短、手术的成功与否及术后恢复有着密切的关系。麻醉学相关研究认为[7], 由于人体要受到地心力的影响, 故而在改变位体时, 会引起呼吸及循环等方面的生理的改变。体位改变后, 患者的身体负重点和支点均发生变化, 软组织承受的压力、拉力亦随之改变, 如果护理不当, 则可导致神经、血管、韧带和肌肉等软组织损伤。因此, 在实际工作者, 护理人员不仅要做到体位摆放符合手术要求、使手术野清晰、便于手术操作[8], 而且要避免肢体受压和过度牵拉而造成神经肌肉麻痹、损伤和术后疼痛, 充分保持呼吸及循环功能, 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舒适与安全。

该研究结果显示, 在实施护理干预后, 患者体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 与之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了护理干预的有效性。护理人员在对手术体位的潜在危害性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 才能在术中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正确安置手术体位, 保证患者的安全, 有效地避免医疗事故, 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做到细心和认真, 充分了解患者的个体差异, 采取积极合理的护理措施, 保证患者的体位合理、舒适、安全。于此同时, 在进行患者体位安置时, 要做到动作协调一致, 防止出现各种管道 (如气管插管、尿管) 脱落等。保护受压肢体, 合理应用防护垫, 应注意选择大小适合的海绵防护垫及放置位置, 尽量使着力点合理, 避免长时间压迫局部皮肤及组织[9], 以防止血管及神经的损伤, 使其能够安全渡过手术期, 尽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出现。在手术过程中, 麻醉药物的副作用会使患者的许多行为和能力都受到限制, 因此许多感觉无法表达, 此时需要护理人员的细心与密切的观察各种心理生理反应[10], 随时检查体位有无改变、支持防护物有无滑动, 以便随时调整, 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手术环境, 安全顺利的通过手术期。

综上所述, 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侧卧位手术患者体位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预后,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方文花, 苏毅鹃, 刘碧珍.舒适护理在胸科侧卧位手术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 2012, 9 (下旬刊) :105-106.

[2]张悟, 宋秀华, 颜会风, 等.手术体位不当致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预防[J].齐鲁护理杂志, 2006, 12 (12) :1180-1181.

[3]魏革, 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6.

[4]高慧芹.手术病人特殊体位摆放的探讨[J].中外医疗, 2010 (1) :184.

[5]姚月华.90度侧卧位手术患者体位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现代医院, 2008, 8 (11) :80-82.

[6]黄静.正确安置侧卧位防止手术并发症的发生[J].福建中医药, 2010, 41 (3) :60-61.

[7]唐娟, 罗俊.髋关节置换侧卧位手术患者压疮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临床护理杂志, 2013, 12 (3) :49-51.

[8]陈杏梅, 卢春红.90°侧卧位手术患者体位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5) :193-194.

[9]苏秀霞, 贾凤斌, 赵兵.侧卧位手术患者的体位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 2011, 4 (5B) :137.

【斜侧卧位】推荐阅读:

改良侧卧位05-26

上一篇:起重性能下一篇:广告作品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