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N

2024-10-19

iCAN(精选4篇)

iCAN 篇1

Introduction: The myth of the noble savage is a significantconcept to understand colonial literature. This essay focuses onthe loyal Indian friends from “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andthe famous Friday from “Robison Crusoe” as noble savagesto argue these characters are the slaves of the colonists, notindependent individuals.

The image of the “noble savage” is a combination of thetraditional colonial ideology with material exploitation in theperiod of colonial expansion. It is another expression of racism;the purpose is still to serve for the colonial expansion of theEmpire of Britain.

The concept of “colonialist” and “the other” are inthe central positions of post-colonial theories. “The other”is always in a subordinate status, “colonialist” is dominantposition, ruling and controlling everything. Actually, “the noblesavage” is another form of “the other”, which is created bythe native, regarded as a noble slave as oppose to other slaves. Inthe British novel Robinson Crusoe, for Robinson, who has alreadyoccupied the island, Friday is an undoubted “the other” becausehe is different from the Europeans. Defoe shapes an indigenousservant–Friday. He is very close to Christianity, tending to beRobinson's best assistant and servant with heart and soul. In TheLast of the Mohicans, other typical images of “noble savage”are also established.

James Cooper describes the tribe of the Mohicans–Uncasand Chingachgook are the last two members of Mohicans. As“the other”, the father and the son have been helping the whitesreach safety. In the novel, Uncas and Chingachgook are brave andloyal friends to the whites. They are created as “noble savages”because they fight for the whites, however, their nearly nakedbodies present a terrific emblem of barbarity. Hawkeye makes hisjudgment about race which shows clearly that Indians are seenas inferior to whites; when he is surprised that Chingachgookcan “reason”, the insinuation that the Indians are devoid ofintelligence is expressed.

“Discourse” is another important concept of post-colonialtheories. Colonial history has been constantly rewritten, fromthe perspective of colonial theory; the center of rewriting is thetransformation of the voice and experiences of “the other”.As Edward Said said: “The power to narrate, or to blockother narratives from forming and emerging, is very importantto culture and imperialism, and constitutes one of the mainconnections between them.” (Said 1993:xiii)

As the loyal and noble slave of the western colonist, Fridayloses his voice throughout the text. Uncas and Chingachgookcan make independent decisions and communicate freely withHawkeye to express their thoughts and feelings, whereas Friday istotally subject to his master Robinson Crusoe. In fact, he uses hisgestures to express himself most of the time. He is accustomed towaiting for the instructions of Robison Crusoe, rather than thinksand speaks by himself. When religion has been injected into him, he is much closer to civilization and quite nobler than before, however he is also lost his individuality in the new civilization.

In 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voices of Chingachgookand Uncas have been lost, what we can hear is just the wordsthat Hawkeye said. Obviously Hawkeye takes advantages ofthe dominant place in the discourse to defend for the whites ofowning the legal rights of the land. “Then let God judge thematter between us” is also another way used by the whites forcheating the Indians. “God” here is created by the whites andalso serves for the interests. However, under the oppression ofthe whites, the so-called “good Indians” are actually the slavesand play uncomplaining and loyal friends of British colonists.They either keep silent or speak the English in an unfamiliar way, which signifies the essence of “the noble savage” is the onewho gives up the dignity of the ethnicity and succumbs to thewhite colonizers.

Colonialists are the roots of all evil. In order to plunderthe lands of Indian, wars are even started by the colonialists.Common practices of fraud, violence and even genocide policyhave been used against Indians. High-priced acquisition of Indianscalp has been used to destroy Indians. With “gun” and the“Bible”, the morale of Indians has been anesthetized. Indiantribes are provoked to kill each other viciously with deception andcoercion among Indians. Though Robison Crusoe does not happenin the continent of America, “the noble savage”-Friday can stillreflect the ambitions of the early colonists, the sadness and theplight of “the other” that are compelled to lose the homeland.In essence, the noble savage can always be as noble as he wants, but the fact that he is a slave of the whites can never be changed.The word “savage” is much more meaningful than the word“noble”.

参考文献

[1]Said, E.W. (1993) Culture&Imperialism. London:Chatto&Windus.

iCAN 篇2

一、言语功能理论

韩礼德认为语言有三大基本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3]他把人际功能定义为人们用语言来和其他人交往和保持人际关系, 用语言来影响别人的行为, 同时用语言表达对世界的看法甚至改变世界。[4]语言交流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体现在语言交流的两个目的之中:给予和求取。交际中的交流物可以分为两类:物品与服务;信息。在其过程中出现了四种言语功能:“提供”、“陈述”、“命令”、“提问”。这种交流是首先通过词汇语法层的小句来体现。[5]本文从词汇语法层的小句来分析言语功能。根据Eggins[6]的观点, “陈述”言语功能由“陈述式”, “命令”由“祈使式”体现;“提问”由“疑问式”体现, 而“提供”由含有意态成分的疑问式体现。

二、对奥巴马获胜演说的言语功能分析

奥巴马获胜演说:共有101个陈述句, 6个祈使句, 2个疑问句。所占的比例分别为:92.52%、5.61%、1.87。

1、“陈述”言语功能分析

在政治演讲中, 领导人往往要讲述这个国家经历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和形势, 对所发生的事情提出措施、期望。陈述句是向听众传递信息, 说服和号召听众。这篇演说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句型为陈述句型。在政治演讲这种特殊的语境下, 对于发话者“陈述”言语功能作出的两种应答反应:“认同”和“反驳”, 不能即时用言语或非言语进行反应, 也不能对其后面的话段产生任何影响。在政治演讲语篇中, 处于“给予”交际角色的发话者更倾向用“陈述”言语功能来传递其信息, 阐述观点, 以宣扬自己的政治意图。

2、“命令”言语功能分析

祈使句用在日常会话语篇体裁中, 它可能表示“命令”、“要求”、“请求”、“劝告”等意义。但在政治演语篇中, 从交际双方的关系上看, 发话者没有资格、权利对受话者发出“命令”。在此演讲中所使用的祈使句共有6个句子, 其中5个句子都是‘Let us’形式。分析可见这篇演说词中, “命令”言语功能是用来表示非“命令”的其他“请求”的意义, 所表达的意义是一种号召、请求和建议, 这更容易拉近发话者与受话者之间的距离, 引起听众的重视, 引发思考, 产生共鸣。

3、“提问”言语功能分析

演讲中仅有两个疑问句, 奥巴马作为演说的受话者是应答者, 而这种提问受众暂时无法回答。可见提问者并不真正期望从受话者那里得到答案, 只是希望通过“疑问式”这种形式来吸引受众, 唤起受话者的兴趣, 引发思考和共鸣。

4、“提供”言语功能分析

“提供”言语功能由含有意态成分的疑问式体现。在日常对话中, 一个“提供”的话段一旦发出, 交际的另一方就应该马上作出反应, 要么“接受”, 要么“拒绝”。演讲中没有出现含有意态成分的“是非疑问句”, 而文中重复使用的Yes, we can分别是假设对前面所陈述的不同事实所提出的不同疑问的回答。这是对美国社会现状心存疑惑的美国大众做出的一个坚定的回应。这种用法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使听众对美国社会发展信心高涨。而这篇演讲的题目被定为Yes, we can也自然在情理之中了。

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陈述”功能更多是向听众传递信息, 力争说服、号召听众。无论受话者对“陈述”作何反应, 其意义通常都是在于突出和强化“陈述”所提供的信息。“命令”言语功能体现的十分特殊, 带有“劝告”、“叮咛”、“建议”等意义。与日常会话不同, 语篇中的“提问”并不是真正期望得到答案, 而是为了达到演讲者特殊的意图和演讲的效果。演讲中对“提供”言语功能的“应答”用法的独特运用使得这篇极富感染力的获胜演讲深入人心。

摘要:功能语法的创始人韩礼德将语言看成是社会符号, 而且是服务于社会和个人需要。公共政治演讲在美国总统竞选的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政治家的公开演讲也被看作是政治语篇中的一种类型。本文尝试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对奥巴马获胜演讲进行言语功能分析, 以期归纳此演讲所具有的语篇特征。

关键词:人际功能,政治演讲,言语功能

参考文献

[1]黄国文、葛达西:《功能语篇分析》,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年。

[2]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广告语篇研究》,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年。

[3]胡壮麟:《理论文体学》,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年。

[4]朱永生、严世清、苗兴伟:《功能语言学导论》,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年。

[5]苗兴伟:《人际意义与语篇的构建》, 山东外语教学, 2004年第一期。

iCAN 篇3

正如我采访常州天地远大暖通工程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施全斌时, 他那笃定的目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说:“当我决定成立公司做事业的时候, 我就认为成功的可能性是99%, 失败的可能性是0, 平局的可能性是1%!”

1996年, 施全斌从学校毕业之后从事空调清洗工作, 由于这个行业区域性强、季节性强, 虽然利润高但他还是放弃了。一个偶然的机会, 他接触到了一个100多m2的小车间工程, 由于毕业之后没有进行过实践, 最终在朋友的协助下完成工程竟然赚了1~2万元, 这个意外的收获让他看到了其间的商机。此后, 他在常州展开精心的市场调查, 结果令他十分惊喜:2004年, 常州暖通行业从事商用空调的经销商只有10家左右, 而且规模都不大。

“Yes, I can”出于市场的机会, 出于自己对市场判断的坚定, 天地远大就这样创建了。

与外资品牌“离婚”, “改嫁”合资品牌

2006年远大的业绩已接近了2 000万元, 这足以令所有的同行惊讶不已, 然而施全斌清楚公司没有主打的产品, 整个公司的业绩都是零散的小单子拼凑而成, 这样下去公司一定会走入“死胡同”, 于是他开始积极调整自己的战略模式, 选择了一二个外资品牌进行重点合作, 通过在市场上坚持不懈的努力, 2007年天地远大迎来了转折点, 由于市场的爆发, 空调的需求量极速膨胀, 公司当年销售突破了3 000万元, 施全斌的心情无比兴奋。回想当年踏足这个行业的时候, 施全斌起初只是想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 然而从2007年开始, 他下定决心把暖通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

2008年, 天地远大中断了与进口品牌的合作, 全面展开与三菱重工海尔这个合资品牌的合作。谈起这段“姻缘”, 施总说:“在品牌选择上的转变很突然却也很自然。”受2008年经济危机国家政策的限制, 项目都要求使用本国的产品, 使用进口产品必须要到省里特批;此外受价格的限制, 客户对高端品牌的接受能力也在降低。在这种市场局面下, 施全斌接触到了正在积极开拓市场的三菱重工海尔。谈到与新厂家的合作, 施全斌显得十分满意:“厂家对我们不论是在营销的价格、技术上都十分支持, 并且委派项目经理全程跟踪。”2009年4月, 天地远大成功中标常州市软件园的项目之后, 双方的合作变得更加的紧密。经过双方一年的共同努力, 2009年年销售额近5 000万元, 又攀上了一个高峰。

从2010年春节至今, 天地远大已经累计销售2 000万元, 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施全斌依然在不断地去寻找突破点, 他说:“以前我只是简单的设备商, 今后将把做成中央空调系统的集成商作为发展目标, 走节能产品路线。”目前, “低碳经济”是整个社会大发展趋势, “低碳”不仅仅是一项政策、一个口号, 还包含着很多很多的东西。这其中“节能”是重点, 厂家推广产品的“点”在什么地方是商家关心的重点。近几年, 水/地源热泵的热销成为全国“风”, 它符合国家的节能政策, 并得到了国家的补贴。这样一个优良的技术引起了施全斌的兴趣, 从2009年年底开始他扩充了自己的产品线, 加入了水/地源产品的销售。他相信, 今后2年水/地源热泵会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跟随政策开拓市场, 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 多条腿走路, 在暖通行业, 施全斌已经有了自己独到的市场操作模式。天地远大计划在未来二三年内年销售额能实现1个亿、2个亿……并逐渐向江苏周边区域发展, 努力让天地远大成为全国知名的中央空调系统集成商。

常态危机, 还看领导力

孟子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天地远大的网站上面有着一条“责任感、使命感、危机感”的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责任感、使命感都是必须的, 但是危机感却不是每个企业都能用心去对待的。当年天地远大在常州市场一炮而红, 施全斌发现对手都在研究自己, “我们在明处, 对手在暗处, 没有竞争意识, 就随时会在市场上销声匿迹。”的确, 一个企业不论做到什么阶段, 危机都会“潜伏”, 尤其是企业腾达的时候, 更要有忧患的意识。当然, 企业的发展最关键还是领导者的决策, 作为一名好的领导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理念正确, 具备过人的能力、制定可实施的战略、拥有超前的眼光和稳定的思路, 这样才能使企业良性、健康的发展。施全斌是这样理解的, 也是这样做的, 在天地远大, 他还很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不定期的进行员工培训, 开展拓展训练以及技术培训, 以此来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沟通, 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交流。

在这个商贾云集的时代, 一个企业只有不断地警醒、思考, 才可能掌握随时更改游戏规则的权利。

让员工与我一起共建乌托邦

说起别人对施全斌的评价:待人诚恳, 真诚;在工作中公平、公证;有坚强的毅力, 能够吃苦耐劳;有强烈的向上精神, 能够用心对待员工;充满了自信……他用自己的个人魅力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和感动着每一个员工。施总说:“父亲从小就教导我要知恩图报, 有一颗感恩的心。公司能有今天的成绩, 靠的是用心做人, 是公司里每一个成员努力的结果。”

公司要发展, 员工也要发展。公司在寄希望于员工的稳定, 共同把蛋糕做大的同时, 也要让员工有价值感。施全斌说, 他提出一个构想, 今后给优秀的员工分股份, 将天地远大变成大家的事业, 让员工有归属感, 拥有主人翁的意识。做工程项目有一定的特殊性, 作为领导他总是亲力亲为, 永远陪着员工洽谈业务, 在工作以外, 施全斌把员工当做朋友, 用心对待员工。多年来, 他一直积极地创建和谐的工作氛围, 努力的将公司打造成为员工第二个“家”。

iCAN 篇4

从2007年1月在无锡讨论决定筹备i CAN比赛开始至今, 中国大学生i CAN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走过了近8年的历程。作为高校教师和大赛发起人、组织者之一, 笔者认为, 总结以大赛为平台的理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对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有积极意义。

一、就业困境带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反思

笔者在北京大学教授微机电系统课程 (英文简称“MEMS”) , 这本是一门国际前沿的学科, 然而很多相关专业学生本科毕业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业问题解决不了, 谈何创新人才培养?

如何让学生找到适合专业的工作?笔者开始在全国相关企业展开调查。2007年1月, 笔者访问美新半导体公司, 这是行业内为数很少的几个招聘微电子专业毕业生的公司, 其创办者是北大校友赵阳博士。当问及为何企业很少招聘微电子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时, 赵阳博士回答:“我也是大陆培养的学生, 我们在学校学的东西离产业太远, 学生根本不知道企业在做什么, 也不知道他们自己能做什么, 我们怎么招他们?”高科技专业的学生出现就业困境的根本原因是学生缺乏对企业产品的深入了解, 缺乏实际创作的真实经验。

找到问题症结所在, 笔者与赵阳博士达成共识, 让学生用企业提供的器件动手做一些有意义的东西, 使他们既了解企业产品, 也锻炼自己的能力。就这样“美新杯”MEMS加速度计应用大赛诞生了。

2007年3月, 各学校开始准备报名, 西北工业大学的苑老师在该校组织了第一次评审会, 选出一部分项目参加比赛, 大赛组委会把传感器发给每个学生队伍, 开始正式制作参赛作品。9月20日, 微纳米专业年会在上海好望角大酒店召开, 参赛的17支队伍在会场外展示了作品, 没想到他们的作品引起了与会者强烈的兴趣, 参会代表们都争着去试用这些作品。学生们的创新思维才智震惊和感染了所有人。参赛选手们明白了:创新原来一点都不难;只要去尝试, 去行动, 就会有收获。

比赛结束, 组委会收到很多学生的来信。有学生说:“老师, 我非常非常激动, 从小到大我得过很多奖, 可是只有这一次是我不靠考试得奖, 是我自己和我的团队想了一个新点子并亲手把它实现出来。大家这么喜欢它, 我为自己感到骄傲, 现在我知道, 我能行!”在应试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千千万万的大学生不都如此吗?除了考试之外, 他们有没有真的为自己感到骄傲过?有没有亲手创造过什么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东西?

我们的大学教育难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的症结就是因为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创新实践的平台。学生自己动手创造新事物的过程才是对其创新精神最好的培养, 才是培养能力和自信的最好途径, 也唯有如此才能够培养出真正有用的人才。大学需要这种鼓励实践的教育, 而不单单是专业考试。

二、了解行业前沿, 开阔专业视野

有了2007年的第一次成功亮相, 2008年的比赛报名者很踊跃, 参与的高校也多了起来。微电子专业是个小专业, 不是每个高校都开设, 了解的人也不多。i CAN创新创业大赛要求参赛者不是做微电子器件, 而是应用创新, 作品可以涵盖各行各业。为了让更多行业外的同学和老师了解并支持比赛, 2008年春, 大赛组委会成员到处去做讲座推广。在大家的积极努力下, 2008年, 参赛高校增加到了40多所, 报名的队伍也增加到了100多支。为了保证比赛效果, 加深学生对该行业的感性认识, 组委会赛前预筛选出50支队伍到无锡去参加比赛的夏令营, 让学生与企业面对面深入探讨, 让企业的技术人员给学生作品更具体的意见和技术支持。

这一年的比赛历程让参赛学生得到两个收获:一是触摸到物联网行业前沿;二是得到国际同行认可。

2008年7月4—5日, 在无锡新区政府的支持下, “百名科技新星看无锡新区”的活动顺利举办, 来自全国各地的50支队伍100多人参加。活动中, 学生们不但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沟通, 还参观了无锡新区的高科技展览。同学们看完以后无比兴奋。

2008年的总决赛于2009年1月初在深圳举行, 与纳米微米工程及分子系统国际会议 (IEEE-NEMS) 同期举办, 这样做一则是因为组织起来比较方便, 二则也想观察国际同行的反应。学生们的作品在会场外面依次排开, 接受所有会议代表的投票和专业人士的评审。决赛来了20多支队伍, 作品有“电子鱼漂”“世博会的地球仪”……各类创新作品精彩纷呈。

从这次比赛开始, i CAN国际比赛就顺理成章地开始筹备起来, 国内外的很多知名教授都成为i CAN的志愿者、组织者和传播者, 每次在相关的国际会议上都会有一个特别的i CAN聚会, 这已成为惯例。

三、公平公开, 自由创新

有了前两年的努力, 2009年的i CAN创新创业大赛就吸引了更多的选手参赛, 一些中西部高校也纷纷加入进来。例如, 河南作为人口大省, 优质高校资源却十分有限, 那里有潜力的优秀学子更需要平台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于是笔者三下河南, 终于在郑州大学做成了宣讲报告, 这一年i CAN比赛也终于迎来了来自河南的团队。此外, 还有来自山西、陕西、湖南、湖北、安徽等地的团队, 报名参赛的学生第一次超过了千人。

2009年国内总决赛于8月在哈尔滨防洪纪念塔广场举行, 那是哈尔滨最热闹的中心区。来自全国各地的50支队伍进入最后的决赛, 他们在大广场上一字排开, 接受来自大众的检验, 整整两天的展示和投票, 共接待了5万名观众, 多家媒体都在现场进行了采访, 每个队伍的展位前都是人潮涌动, 学生们有条不絮地做着各种展示和推销, 投票群众络绎不绝。有参赛学生感言:“我自从高考失败以后, 就感觉自己再也没有机会和那些名校的学生同台竞争了, 可是今晚, 我感觉我跟他们一样棒!”

这一年, 由大赛孵化的第一个创业团队出现了:复旦大学的复翔公司。之后, 第二家创业公司就在比赛之后成立了:黑龙江金泰公司。

当时业内德高望重的王立鼎院士宣布获得比赛第一名的是黑龙江大学团队。4个大小伙子激动得不知所措:“老师, 我们做到了, 但是我们没想到、也真的没敢想我们可以得到这个奖!”有多少比赛和评奖存在着幕后操作和利益平衡, 而i CAN创新创业大赛从一开始就杜绝了所有高校教师参评, 专门邀请企业评审并将投票平台开放给大众。保持公平竞争、给每个人机会是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 是在i CAN比赛中倡导并坚持的原则。这也使得i CAN比赛在广大学生中深受欢迎。

单一的人才选拔体制让一大批有独特天赋的孩子过早地失去了自信, 其实只要有机会让他们来施展才华, 开拓和挖掘他们的创新精神、重新找回自信, 他们都是创新的主力军, 都能成为社会的栋梁。所以, 教育, 尤其是大学教育一定要多样化、差异化, 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评价、去要求大学生, 不能粗暴地打击和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走向国际, 开阔视野

2008年的两个意外惊喜在两年以后都转化成i CAN的发展契机。2010年i CAN比赛迎来了第一个里程碑式的发展:这一年第一届国际比赛正式举行, 这一年是无锡物联网的元年, 也是比赛正式更名为“中国大学生i CAN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一年。

到2010年, 国内参赛的规模就有了跨越式的发展, 随着参赛师生对比赛“公平公正”的口碑相传, i CAN比赛就在国内迅速传播开来。参赛省份增加到了20多个, 涵盖87所学校, 近3000人报名, 成长为一个大型科技创新活动。

2010年一个最大的进步是比赛进一步发展成国际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前文提及的第二届比赛在IEEE-NEMS国际会议上举行, 当时国际同行们就商定要做国际比赛, 把i CAN的火种传播到全世界去。于是由中国、美国、德国、日本等几个主力国家的老师为核心的国际组委会成立了, 开始在各自的国家和地区宣传i CAN比赛。由于中国大陆地区是发起单位, 可以有5支队伍参加国际赛, 其他国家各派3支队伍, 这也作为国际比赛规则传承下来。

考虑到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参赛队伍师生的行程便利, 第一次国际比赛还是和IEEE-NEMS国际会议相结合。2010年的1月, 比赛在美丽的厦门举行, 来中国 (包括香港、台湾地区) , 美国, 德国, 日本的17支大学生代表队和10支中学代表队齐聚厦门。德国队万里迢迢背来了智能手套和智能烧烤架, 美国队带来了智能医疗检测装置, 日本队则带来了炫酷的游戏, 中国台湾队是智能药盒, 中国香港队是泥石流救援装置。每一个队都有一个故事, 每一个队都是一个传奇。

比赛第一次采用英文作为工作语言, 厦门大学的志愿者担当翻译, 答辩现场异常激烈, 每个队都采用了独特的出场方式和表现形式。评委们开始坐不住了, 德国大使馆的科技参赞就提醒大家:“我们也提一些有创意的问题吧!”比赛的颁奖活动成了一场学生秀, 美国队跳下领奖台的第一句话是:“老师, 我明年的参赛题目有了!”

2010年初, i CAN在发展成为一个国际赛事的同时, 在比赛的发源地无锡, 也传来了更为令人振奋的消息。创建微纳园发展微纳产业的建议得到落实, 无锡创建了微纳园并引进做传感器智能感知和传感网的企业与研究单位。2009年8月7日, 温家宝总理到访无锡, 在微纳园听取汇报后当时就提出创建“感知中国”中心。i CAN比赛也从此更名为“中国大学生i CAN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 并沿用至今。

五、从创新走向创业

2011年6月5—7日, 2012年7月7—9日, i CAN国际比赛的两次总决赛都选在中国科技馆举行, 盛况空前, 不仅有数万名青少年和市民参观了比赛, 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众多媒体都关注了该项赛事, 引发了一股高科技创新的热潮。i CAN大赛与中国科技馆的美好结合, 推进了创新教育事业的发展, 培养了很多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即将培育出很多创新企业。

2012年, 最让人感动的是从比赛中成长起来的创业团队, 例如, 黑龙江大学的郑涵及其团队成立黑龙江金泰公司。他们被2012年8月16日《新闻联播》报道。郑涵是2009年参加i CAN大赛获得冠军并创业成功的黑龙江大学的学生。他第一次参加比赛是2008年, 在朱勇老师指导下, 他和师兄们一起做了一个“电子鱼漂”, 想法很新颖, 产品也做得很好。比赛经历不仅打开了郑涵的创新思路也为他推开了创业梦想的大门且一发不可收拾。2009年, 郑涵作为队长带着黑龙江大学的师弟师妹们做了很多作品, 团队展示作品是“All in One手势遥控器”, 这个作品在全国的总决赛上获得一等奖。在那次比赛中, 有很多人来谈比赛作品的产业化转移。受到鼓舞后, 郑涵就和他的团队在学校的科技园里开始创业, 那一年他们大四。

从创新出产品到着手创业的路上, 刚出校园的郑涵及其团队经历了很多艰辛。做产品是他们熟悉的, 而找业务、开发产品、找场地、找投资、找市场等事情, 是他们最不熟悉的而又必须学会的。在“Yes, I Can!”理念的鼓舞下, 创业团队坚持着, 努力着, 克服了无数困难, 逐渐做成一些项目, 创业成功的路子越走越宽, 被央视报道后, 郑涵更是成了当地大学生创业的明星, 如今, 他的新公司已经在北京开张, 即将迈入新的发展时期。

六、走出国门, 在国际交流中提升

2013年比赛进入第七个年头, 国内比赛报名空前火爆, 有万余名学生组队报名参加初赛, 组委会的工作虽然繁忙但是井然有序。这一年最大的挑战是i CAN国际赛在巴塞罗那举行, 虽然得到了西班牙巴塞罗那当地大学和研究院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2013年6月19—21日, 来自中国 (包括香港, 台湾地区) 、美国、德国、新西兰、瑞士、日本、新加坡等世界各地的学生代表队在会议现场进行了两天的展示和比赛, 气氛异常热烈。来自世界各地的千余名专业人士参观了学生的作品, 比赛赢得了全世界同行的关注和支持。i CAN创新创业大赛终于从一个源自中国的梦想逐渐发展成世界青年“展示才华、追求梦想”的舞台。在会上还遇到了不少以前参加i CAN比赛的同学, 特别是颁奖的晚上, 这些同学 (包括第一届国内比赛的冠军和第一届国际比赛的冠军) 主动聚集过来, 大家聚在一起高喊:“We are i CAN Family! (我们是i CAN大家庭!) ”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普普通通的大学生, 已经从当初稚嫩的参赛选手成长为在最重要的国际会议上报告自己研究成果的青年科研工作者、富有创新梦想和创业理想的青年。

2013年参赛的选手中还有中学生以及在中学参加过比赛的大学生, 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执著精神感动着每一个人。有一个日本学生, 名叫桥元佑真 (Hashimeto Yuma) , 他们队做的是一个新型的机器人玩具。从周日下午报到开始, 他就穿着一套专业装备给大家演示, 答辩的时候, 他还是穿着这套行头, 像机器人一般跑来跑去地演示, 他的敬业精神让所有人都感动。

2014年, 第八届中国大学生i CAN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参赛规模达到18000人, 普及到了全国各地的数百所学校, 成为国内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要平台之一;2014年第五届i CAN国际比赛作为日本仙台“科学日”的重要活动顺利结束, 参赛国家达到20余个;2015年i CAN国际赛事将移师美国, 2016年则由法国承办。如今i CAN已经成长为国际上青年创新的重要赛事和展示舞台。这8年“长征”的实践表明, 鼓励学生将专业知识付诸实践创新, 为他们搭建展示梦想和与社会交流的舞台, 会培育出更多的创新人才, 也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摘要: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实现创新型国家不可缺少的环节。高端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症结就在于学生的创新潜质没有被激发出来。据此, 中国大学生i CAN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着力于传递“相信自我、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 鼓励学生们用专业知识创新产品, 点燃创业梦想。八年的推广发展, 大赛影响范围逐渐扩大, 从国内走向国际, 从中涌现出的无数创新成果和创业公司无不诠释着最好的创新教育模式。

【iCAN】推荐阅读:

上一篇:精细化供电企业管理下一篇:高血压老年患者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