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地震预测技术

2025-01-03

储层地震预测技术(共10篇)

储层地震预测技术 篇1

乾164区块位于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北部, 其东北方20公里处为两井油田、新北油田、新立油田, 西北方1188公里处为海坨子油田, 西南方为大情字井油田, 相连于乾安油田老区。区域构造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长岭凹陷、乾安背斜构造西翼。该区块砂岩分布受到西南保康水系沉积的影响, 油层富集高产受到储层的分布和断层的影响。在三角洲前缘、平原砂体在宽缓的构造背景下, 形成了以岩性为主、多层系含油的构造背景下的砂岩上倾尖灭岩性油藏。

1 乾164区块地质特征

乾164区块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长岭凹陷乾安次凹以北、大安凹陷以南, 西为大安—红岗阶地、东为华字井阶地。中、新生代以来, 长期发育在盆地沉积、沉降轴线上, 地层发育齐全。区域上在向斜轴部形成一隆、两凹的“马鞍型”构造格局, 该区域的西倾斜坡为油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乾164区块的宏观构造面貌由深层到浅层基本一致, 具有较好的继承性。该区块开发的目的层为青三段, 顶面的反射层构造简单, 整体面貌表现为“马鞍型”, 向斜两翼不对称, 东缓西陡。斜坡上发育以北西向正断层为主, 延伸长度一般2-6公里, 断距在20米左右。东部大规模断层对油气成藏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局部构造类型以断鼻、断块为主, 数量少、面积小、幅度低, 与断层具有较好的伴生关系。乾164区块的断层发育时期主要分为青山口组早期、青山口组中期-嫩江组早期、以及嫩江组中期。从泉头组沉积中晚期至嫩江组沉积末期, 松辽盆地经历了两次大的湖水扩张、兴盛和衰退。两次湖盆的兴盛期在全区沉积了大套的半深湖-深湖相暗色泥岩, 既是生油岩, 又是良好的区域盖层。青山口组三段的地层厚度为300-380米, 具有南西薄、北东厚的特点。研究区内纵向上发育两套不同沉积特征砂体, 上部储层以条带状薄层为主, 砂岩发育范围小, 岩性变化快;下部储层相对发育, 以薄互层为主, 但平面上物性变化快。单一储层砂岩一般为2-4米, 单井钻遇砂岩一般为6-8米。

2 地震属性的类型划分

在早期地震属性类型的划分当中, 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地震的物理属性和几何属性来进行划分, 另一种是以衰减、频率、振幅、时间这四种属性的划分。而在当前的多属性地震类型划分当中, 属性分类是最为常用的一种。这种方法以储层特征、波的动力学和运动学为基础, 将地震属性划分为比率、能量、相关、相位、衰减、频率、波形、振幅这8个大类, 具体又分为91种。随着勘探技术和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当前的地震类型领域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非线性的地震属性。

根据乾164区块储层发育特点, 可以将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应用的地震属性, 具体划分为层序、相位、频率、振幅等类别。而由于非线性属性在流体、岩性识别方面, 具有一定优势, 因此将其也作为本区储层敏感的地震属性的一类。综上所述, 研究区目标区储层敏感地震属性可划分以下五类, 分别为非线性类属性、层序类属性、频谱类属性、瞬时类属性、振幅类属性。这种分类方式, 对于研究区内目标层位预测, 在叠后三维地震属性提取应作为重点, 同时应更加注重储层特征参数和多属性地震之间的表征关系。

3 多属性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在乾164区块的应用

在乾164区块应用多属性地震储层预测技术过程中, 重点开展有利区块的分析评价、储层敏感参数的评价与预测、地震属性的分析与提取、目标层位地震精细标定与层位解释等工作。在实际工作中, 首先应对地震资料中多方面的信息进行分析与评价, 结合采油、地质、测井等资料, 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在三维地震目标层位标定与追踪解释过程中, 要注重标定层位的准确性, 同时以测井曲线作为参考, 对目标层位进行精细标定, 可以有效提高目标层位的可靠性。在选取时窗的时, 可以采用时间到层、层到时间、两层间时窗、固定时间时窗、沿层非对称时窗、沿层对称时窗等方法。为确保各项预测目标层位相关地震属性参数之间的一致性, 要对地震属性数据进行标准化的处理, 开展对储层敏感属性分类排序, 从而在后续处理中进行加权与对比。同时要对异常属性数据进行剔除, 对其进行平滑滤波处理, 最后除去剩余的异常数据。

4 结语

乾164区块是乾安油田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区块, 在乾安油田产能建设过程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针对乾164区块储层发育特点, 应用多属性地震储层预测技术, 明确本区储层平面上分布特征及有利目标区, 有效指导该区产能建设工作。同时, 该项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 应重点评价对储层敏感地震属性评价与优选, 不同储层由于砂岩厚薄、含有性等诸多因素差异, 储层敏感地震属性有所不同。因此, 该项技术在其他地区应用时, 应以实际储层发育特征及储层敏感属性优选为基础, 有针对开发目标层位储层预测工作, 从而达到较好预期效果。

摘要:在乾164区块当中, 由于开发储层为砂泥岩薄互层, 地震属性和储层特征之间, 具有十分复杂的对应关系。对储层的预测如果采用单一地震属性预测, 通常会产生多解。随着地震属性的不断深入研究, 其类别和数量也划分的更加精细。因此, 多种属性组合应用, 已经逐渐成为当前的储层预测技术发展趋势。本文应用新技术、新方法, 充分地以地震信息为基础, 结合已知的地质资料, 利用叠后地震资料, 针对该区储层砂体发育特点, 优选针对性技术手段, 对多属性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在乾164区块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多属性地震技术,乾164区块,应用

储层地震预测技术 篇2

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在长春岭地区泉四段古河道识别中的有效应用

在吉林探区,随着勘探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古河道作为良好的油气储集体,其物性好、产能高的特点成为岩性勘探的首选目标.但受地震资料品质的限制,古河道的识别始终是地震资料解释中的难点问题.从长春岭地区泉四段实际地质情况出发,应用地震属性分析、分频扫描、特征反演、地震相分析、可视化雕刻等多种储层预测技术手段联合作业,对古河道识别方法进行仔细研究和筛选,探索出适合于吉林探区古河道识别方法的工作流程.为开发产能建设和勘探井位部署提供技术支持.

作 者:孙亚涛 盛国军 胡佳 Sun Yatao Sheng Guojun Hu Jia  作者单位:孙亚涛,Sun Yatao(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扶余采油厂,吉林省松原市,138000)

盛国军,胡佳,Sheng Guojun,Hu Jia(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吉林省松原市,138000)

刊 名:中国石油勘探 英文刊名: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 年,卷(期): 14(2) 分类号:P631.4 关键词:长春岭地区   古河道   储层预测   精细刻画   工作流程  

地震前兆预测 篇3

一般认为余震不会持续超过10年,然而研究者观测密苏里州新马德里的地震带,发现近年来地震发生频繁。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显示,大部分断层发生的地震,不会产生能量累积而造成下一个地震。

密苏里大学地球物理学家刘勉表示,这显示板块边界的地震模型,可能不适用于预测内陆发生的地震。在板块边界,构造应力以恒定速率积聚,导致正常周期的地震,但是在内陆,不会发生这种恒定速率积聚过程。

西北大学地球物理学家塞思·斯坦表示,利用前震来进行预测,就像在玩打地鼠游戏,“等待地鼠从它潜下去的那个洞再度冒出来,可是我们现在知道,在内陆大地震可能从任何地方突然出现”。

2000多年以来中国大陆的地震记录中,从来没有2次大型地震发生在同一个地方,例如2008年规模7.9级的四川汶川大地震,而之前四川很少有发生地震的记录。这次地震因此让科学家措手不及,“地鼠不会从同一个洞冒出来第2次。”刘勉说。

研究证实,内陆余震持续的时间和断层移动的速度相关。快速移动的断层很少有长期的余震。但是移动速度较慢的断层,则可能几百年后余震才会消失。

刘勉正带领1个中美合作的团队,研究中国大陆北部不同地方的地震。在过去700年中,中国大陆北部曾发生3次8级以上的地震,刘勉和同事正计划利用地震学方法,绘制该地区断层分布、断层的活动和基本结构。他们将使用全球定位系统监测站,测量断层活动的能量累积,并挖沟渠记录古代地震的历史。

刘勉强调,这项研究可能只是整个复杂问题中的一个方面,但可以用来避免错误的预测研究。凭借近期发生的地震来预测大地震,可能会错误评估地震灾害。

台湾位于板块交界地区,主要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下水水位和大气中电解质来做地震前兆研究分析。

台湾气象局地震测报中心科科长江准熙表示,地震的力学过程太过复杂,以马路来比喻地震的复杂性。假如一个人走在坡度固定的马路上,只要走一小段路,就可以推算接下来的坡度;可是在现实生活中,马路必然高低起伏,他必须走完整条马路才能知道所有数据。

储层地震预测技术 篇4

1 主要技术环节

根据该区的实际资料情况及地质特点进行分析, 认为储层测井响应特征分析、拟声波曲线构建、子波提取、地质模型建立是本区反演工作重要的技术环节。

1.1 储层响应特征分析

根据测井资料分析储层参数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 指导储层预测。通过叠后反演进行储层预测, 主要分析储层的声波速度、密度和波阻抗特征。

如上图, 红色表储层, 蓝色表泥岩。阜三段底, 其砂岩和围岩对比, AC值更低, 可应用来识别储层, 但储层与AC仍有一部分重叠的。密度对储层不敏感, 单独识别效果不好。阜三段底时, 砂岩和围岩对比, 阻抗值高。以上表明, 储层波阻抗分布与声波速度相似, 储层相对围岩表现为高波阻抗, 其统计界限为8×106kg/m2.s。

1.2 拟声波曲线重构

EPS将声波中的低频信息与反映地层岩性变化比较敏感的测井曲线高频信息融合到一起, 调制成拟声波曲线, 包含高低频信息, 信息量丰富, 有利于后续的反演工作。研究中利用伽玛曲线重构拟声波曲线, 实现波阻抗反演, 提高分辨率。

1.3 子波提取及合成地震记录标定

合成记录标定能将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结合起来, 提高可靠性, 是地震反演的关键环节。制作合成地震记录, 采用35Hz雷克子波。将地震主要层位阜三段底面T32与井对齐, 再根据时深关系, 利用从井旁地震道数据中提取出的子波, 对波形振幅时间等再调整;确保时深曲线平滑, 阜三段内的合成地震记录和井旁地震道对应良好, 相邻子波间有良好相关性, 相关系数达0.543。

1.4建立初始模型

建立波阻抗模型, 把测井信息和地震界面相结合。首先根据合成地震记录, 精细解释层位和断层, 主要刻画海北次凹阜三段底界面T32;结合工区内的韩2、韩3井等, 过井剖面, 分析区域的沉积体系, 建立起地层构造模型并形成合理的初始波阻抗模型。

2反演效果分析

从反演数据体出发, 结合地质及钻井测井资料, 利用软件进行岩性体解释技术, 对研究区储层进行综合解释描述。由过韩2井的Line630反演剖面上看, 反演砂体与井实钻情况基本吻合。

在砂泥岩互层的三角洲以及湖泊相沉积环境中, 砂岩一般表现为高阻抗值, 泥岩的阻抗值一般较低。从图3-2上可以看出, 高阻抗值分布区域基本位于海北次凹的西北部, 在深凹附近分布最高阻抗值, 砂体较为发育。

海北次凹阜三段砂体全区分布较为广泛, 主要分布于深凹西北部。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变薄。北部以北凌大断层为边界, 南部临近斜坡带处砂体上倾尖灭。在近深凹部位砂体较厚, 预测砂体最厚处达32m。因此砂体发育的有利区, 是位于海北次凹的西北部临近深凹区域。

3 结语

反演手段在储层预测和岩性圈闭目标优选中能发挥重要作用, 对沉积相的研究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 是石油勘探开发方面实用性很强的综合配套技术。在海北次凹采用的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提高了该区储层预测的纵向分辨率, 加强了对薄互层砂体的识别能力, 提高了储层预测的可靠性, 落实了有利的岩性圈闭, 获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为该区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做了有意义的探索。

摘要:采用EPS地震反演软件, 结合地质、钻井、测井和地震等综合资料进行地震反演, 对海北次凹阜三段进行储层预测。反映出该地区的砂体展布情况, 并得出砂体厚度分布。反演结果和测井数据吻合度较高, 对隐蔽油气藏的发现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地震反演,海北次凹,阜三段,储层预测

参考文献

[1]郝银全, 潘懋, 李忠权.Jason多井约束反演技术在油气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6.

[2]方小宇, 姜平, 欧振能, 李茂文, 杨朝强, 王瑞丽.融合地质建模与地震反演技术提高储层预测精度的新方法及其应用[J].中国海上油气, 2012.24 (2) :23—26.

[3]王东旭.东营凹陷王家岗地区沙四上亚段地震反演储层预测[J].科技导报, 2011.29 (27) :42—48.

储层地震预测技术 篇5

渤海海域地质-地球物理储层预测技术及其应用

勘探形势的发展要求储层预测走向精细化和向寻找隐蔽圈闭方向发展,而要达到此要求,必须将地质理论与先进的地球物理技术相结合.储层预测技术目前已发展到了与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相适应的动力控制阶段,这一阶段的储层预测,要求对沉积体的时间控制因素(层序地层)、空间控制因素(坡折、沟谷、调节带)和物源控制因素进行细致研究,并研究它们之间的耦合关系.油气勘探实践表明,以任何单一因素为基础的储层预测模型都是不完整的,只有综合考虑时间、空间、物源三大因素,才能建立起储层预测的最佳模型.在准确控砂模型的.基础上,从地震剖面解释到地震属性的提取、分析都密切结合地质理论,才能准确地进行储层预测.提出了地质-地球物理储层预测技术,总结出了利用该项技术进行储层预测的5个关键点.地质-地球物理储层预测技术在渤海海域古近系储层预测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作 者:赖维成 徐长贵 于水 周心怀 Lai Weicheng Xu Changgui Yu Shui Zhou Xinhuai 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刊 名:中国海上油气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A OFFSHORE OIL AND GAS年,卷(期):200618(4)分类号:P61关键词:地质-地球物理储层预测技术 层序地层 坡折 沟谷 物源 地震属性 渤海海域

储层地震预测技术 篇6

树123区块位于三肇凹陷徐家围子向斜东翼斜坡,为东高西低的被断层复杂化的平缓单斜构造[1,2,3,4]。研究区南北长13.8km,东西宽7.9km,面积109km2,区内共有钻井358口,其中探井21口,采油井236口,注水井84口,报废井17口。主要目的层位是下白垩统的泉三、四段的扶余、杨大城子油层。沉积环境为河流-三角洲沉积,其物源为东北物源影响下的物源交汇区,南部局部井区发育东南物源[5-(7]图1)。

2 精细地震解释与构造特征研究

2.1 地震地质层位标定

本次研究对比解释的构造层位主要是扶、杨油层组,通过对全区358口井合成记录的标定,它们与地质层位的对应关系如下:FⅡ1、FⅢ1为较弱振幅,为一套复波反射,与FⅠ1地震反射相差

1-2个相位的波峰反射;FⅢ1与FⅠ1相差2-3个相位;YⅡ1为与YⅠ1相差2-3个相位的波峰反射,为一套连续性较好的中强振幅反射,标定为波峰反射零相位位置;YⅢ1为与Q21相差一个相位,为一套中

强振幅的波峰反射零相位(如图2)。

2.2 断层精细解释

针对工区面积较大、目标层主要位于(T2~T22)坳陷层断层系、构造变化复杂等特点,采用先对断穿T2大型生长断裂进行断层格架搭建,然后再逐级分类的解释方法,针对断层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解释方法。其核心在于利用多种手段[8,9,10],提高断层解释的精度和效率。通过对比本次解释与原解释结果,各个层的断层及断裂特征都有一定的变化:这是由于(1)断层断裂特征识别的多解性,(2)采用先进的断层识别方法提升了全区断裂特征重新界定的准确性,以Y1层为例,断层的重新认识如下(见表1、图3):

2.3 构造成图

基于高精度的地震解释结果,以井上真正的构造深度为限制,完成目的层油层组顶底构造反射层共7张构造图(见图4)。

从各目的层构造图的成图结果,可以看出该区顶底目的层构造特征较为相似,构造特点表现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构造格局,中部为构造最低位置。全区整体断层发育,断裂特征继承性较好,其中大型断层主要以南北向发育,小型断层以东西向为主,其中扶杨油层构造继承性好,整体受南北走向断裂切割形成多个独立断块、断圈。

3 地震反演预测研究

3.1 测井曲线标准化

测井曲线标准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测井曲线的编辑和环境校正,其目的是消除测量值因井眼扩张、泥浆以及井眼几何形状等因素所产生的误差。

(2)测井曲线归一化,归一化后,较好地消除了各井之间声波曲线值的差异,有利于各井之间对比、建立储层电性标准(见图5、图6);

(3)测井曲线的基线漂移校正,本文完成了的SP曲线基线漂移校正,为统一标准、准确识别砂岩奠定基础(图7);

(4)对研究区电阻率曲线开展均一化处理,保证各井直接曲线的横向可对比性(图8)。

3.2 地震反演子波优选及低频模型建立

在选择地震反演方法之前,要了解研究区各目的层的实际情况,并以此为基础结合软件优势模块进行地震子波的优选,完成全区参与反演井位的时深标定,同时建立了参与反演的低频模型,确保反演结果与地质层位一一对应(图9)。

3.3 反演方法评价与优选

图10、图11和图12分别为各方法反演后抽取的一条联井剖面。从剖面图可以看出,测井约束反演和波阻抗反演反映砂体较好,并且砂岩与井吻合较好,但纵向分辨率比较差,所以利用这两种方法进行储层精细刻画是很难达到要求的。随机反演是利用地震反演把地震剖面转化为拟波阻抗剖面进行储层横向预测,纵向上达到一定的分辨率,横向上能够充分利用地震寻找井间的砂体分布情况,反演结果能体现地震资料所含有的地下信息,保证砂岩预测的真实性[11]。因此,最终选择以波阻抗反演为背景,开展协模拟随机反演,最终反演结果提高了纵向上小层识别的能力。

3.4 地震反演结果评价

不同的研究区地质条件不同,在进行反演计算中的各项参数的选取就要做到最大程度与实际相匹配。

通过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的效果来看(图13、图14、图15、图16),反演剖面分辨率较高,砂岩横向连续性较好,纵向上能够分辨出2m以上的砂岩,达到了精细刻画各小层砂体分布状况的目的。全区共参与反演井351口,吻合好,识别率较高,平均符合率达到87%。

4 砂体厚度预测及效果分析

通过测井约束反演,界面型地震剖面已转化为岩层型测井剖面,反映地层的速度信息。而不同岩性的地层具有不同的速度,因此反演剖面通过不同的颜色来直观地展示岩性的变化情况,例如红色、橘红色等颜色代表速度高的岩性,一般为火成岩、砾岩、砂砾岩等;黄色、橘黄色等颜色代表速度比较高的岩性,一般为砂岩;而绿色、蓝绿色、蓝色等颜色则代表速度较低的岩性,一般为泥岩。因此,通过对速度界面的追踪对比解释,就可以得到有关岩性在空间上变化情况的图件。

通过对反演结果的预测分析:扶Ⅰ油层组砂岩分布整体上受地层厚度和构造特征影响,整体上特征不明显,在井区位置呈“片状”发育,厚砂体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南部井区,其中西部砂体发育较好,有三处大面积“片状”的发育砂体。与之相对应的是南部砂体,砂体较连片,但是砂体厚度均在10m以下。北部井区砂体砂体厚度分布不均匀。东部砂体分布相对适中,砂体厚度分布均匀,呈条带状分布(图18)。

扶Ⅱ油层组砂岩较扶Ⅰ油层发育较差,最大砂体厚度在22m左右,发育在树30井南侧,全区砂体分布相对不均匀,砂岩厚度较大地区呈东西向条带状分布,最大厚度砂体13m左右,各砂体面积相对较大,整体在2~5.5km2左右,主要集中在树151井和树301东侧附近,在东南部空白区砂岩厚度在1~7m之间,砂岩厚度较西南部低(图19)。

扶Ⅲ油层组砂岩厚度总体上南厚北薄。砂岩主要呈长条状或片状分布,砂体分布相对集中,北部井区位置砂体发育差,只局部发育个别“甜点”状砂体。扶Ⅲ油层组砂体发育最好位置主要集中在树15井和树301井附近,砂岩厚度最厚能达到16m左右,并且整体厚度均大于7m(图20)。

杨Ⅰ油层组砂岩厚度与扶Ⅲ砂岩组分布特征相似,总体上南厚北薄,并且在井区位置砂岩基本不发育,研究区南部砂体整体发育,为整片发育,主要发育两套大型砂体,其8m以上厚度砂体面积分别为8km2和36km(2图21)。

杨Ⅱ油层组砂岩厚度特征主要表现为整体厚度较大,全区砂岩厚度基本均在10m以上,研究区南西——北东向砂体最为发育,井区位置砂体呈树枝状或网状,其规模较小,分布不均匀。而位于全区西南——东北方向对角线附近的砂体均较发育,呈片状或坨状,砂体规模均较大,并且整体连通关系也明显较好,在树123附近砂体表现为全区最大厚度;研究区东南部砂体发育相对较差(图22)。

杨Ⅲ油层组最大砂岩厚度为23m左右,主要特征表现在中部发育,边界位置均较差,厚度在10m以上的砂体连通关系较好,砂体分布在研究区整个中心区域,大面积片状分布,在树123北部和南部位置砂体表现出厚度最大值(图23)。

摘要:针对研究区面积较大、构造复杂、储层横向变化大等特点,以井震结合、精细构造解释为基础,利用地质、钻井、测井等信息,开展叠后地震反演储层预测研究,对研究区的储层空间展布特征进行了精细、准确的描述,为区块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

关键词:地震反演,精细解释,储层预测

参考文献

[1]李文举.榆树林油田树322区块精细油藏描述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

[2]赵向国.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可动用储量地质评价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5.

[3]冯大晨,王文明,赵向国,等.特低渗透扶杨油层可动用储量评价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4,23(2):39-42.

[4]王秀娟,杨学保,迟博,等.大庆外围油田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研究[J].石油学报,2006,27(S1):106-110,114.

[5]宋英琦.榆树林油田扶余油层沉积体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

[6]杨玉华.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精细油藏描述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

[7]李德武.榆树林油田精细地质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

[8]黄伟.大庆长垣高台子工区三维地震精细构造解释及储层预测[D].浙江大学,2010.

[9]张进铎.地震解释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2):578-587.

[10]黎孝奎,侯庆杰.合成记录精细标定层位研究[J].内江科技,2012(10):44-44.

储层地震预测技术 篇7

关键词:属性优化,储层预测,牛庄东坡

引言

牛庄洼陷东坡构造上位于东营凹陷牛庄洼陷东部、王家岗断裂鼻状构造带北部,东西长约20km,南北约10km,勘探面积近200km2。过去该区以沙三段勘探为主,沙四段仅在局部有出油点。牛斜114井在沙四段获得成功后,打开了牛庄东坡地区沙四段勘探的新局面。

由于对该区的沉积规律和储层分布等认识不清,随后部署的王580、王斜582等井在主要目的层落空,并且各油气井之间的储层厚度和物性差异也很大。从牛斜114井的两口滚动井的油水关系来分析,该区砂体规模较小,由于受地震分辨率的限制,王58地区沙四段砂体具有位于同一地震反射相位、反射轴连续性强、砂体边界不易识别的特点,因此有必要利用物探技术进行精细的砂体描述。

1 地震属性分析

地震属性是利用物探技术从地震数据中发现的能够反映储层及其含油气性的有用信号,如振幅、频率、相位等。地震属性分析方法就是从地震数据体中提取的各种有效信号,结合钻测录井资料针对目的层系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研究人员用不同观点,从不同角度分析各种地震信息在纵向和横向上的变化,从而进行精确解释、推断,得出有关沉积相、岩性、油气藏等在纵、横向上变化的定性结论,以揭示出原始地震剖面中不易被发现的地质异常现象及含油气情况。笔者尝试用常规的地震属性开展砂体边界的识别。

1.1 属性时窗的选取

地震属性预测精度受时窗大小的影响。属性时窗大,包含了目的层以外的信息;属性时窗小,则会丢失目的层部分有用成分。属性时窗的选取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固定时窗法,另一种是沿层滑动时窗法。通过大量的勘探实践,总结了以下选取地震属性时窗的准则:

(1)储层顶底界面能够准确追踪,用顶底限定属性时窗;

(2)如果仅储层顶界能够准确追踪,则以顶界作为时窗起点,以最大程度包含含储层信息而又最少程度包含非储层信息为准;

(3)储层顶底界面不能够准确追踪时,可以采用固定时窗法,属性时窗的起点、长度都为某一固定值,凭借解释人员的经验选取时窗长度,以最大程度包含储层信息为准;

(4)如果目的层为薄储层,地震属性时窗需要延长时,只能适当下延;

(5)当储层地震反射横向连续性较好时,不宜采用平均储层时间厚度作为时窗长度的作法。遵循以上原则正确的开设时窗之后,即可提取属性,开展储层预测与描述。

1.2 常规地震属性预测

地震属性受地震资料品质及时窗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多解性。同一类别的的地震属性所包含的有效信息具有一定相似的特征,而不同类别的地震属性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同一地下信息,因此能够得到更为丰富的有用信息。地震属性的应用需要解释人员结合具体钻井资料分析确认,正确选择地震属性,才能合理解释各种不同的地质现象。把地震、测井和沉积相结合,给地震属性赋予地质意义,地震属性才能应用到生产实践中。

地震属性分类方法有多种方案,常用的属性分类主要有五种:

(1)振幅统计类:主要包括均方根振幅、最大波峰振幅、最大波谷振幅、最大绝对值振幅、平均振幅、振幅变化、总能量、振幅变化的不对称性、振幅的峰态等。这类属性都能反映地层、岩性、储层孔隙度或流体变化,但敏感程度有所不同。振幅特征可用于帮助识别岩性、地层层序变化、不整合、断层、流体的变化、储层的孔隙率变化、河流、三角洲成因的砂体、某种生物礁体以及地层的调谐效应等。

(2)复地震道统计类:主要有瞬时频率、瞬时相位、平均反射强度、瞬时频率斜率和反射强度斜率。复地震道属性能反映地层层序变化、岩性、流体的变化、断层、不整合、储层孔隙率变化、河流、三角洲成因砂体等。

(3)(频、能)谱统计,包括6种属性:(1)有效带宽;(2)弧线长度;(3)平均零交叉点频率;(4)主频序列;(5)主频峰值;(6)主频峰值到最大频率的斜率。(频、能)谱统计属性主要地质意义是可用于识别地层发育特征、岩性变化、含油气气储层和裂缝发育带等。

(4)层序统计,包括以下几种属性:(1)高于振幅门限的百分比;(2)低于振幅门限的百分比;(3)能量半衰时;(4)能量半衰处的斜率;(5)正负样点比例;(6)波峰数;(7)波合数。层序统计类地震属性主要用来识别岩性地层变化、含油气性、刻划地层层序特征、突出某种振幅异常等。

通过分析该区沙四段纯上三砂组的地震反射在王58井区主要为王58三砂组一套砂体的反射,向西部王58砂体厚度变薄其下面出现一套厚度较大的新砂体,在地震上这两套砂岩为一个地震相位,难于分辨,而此时的地震相位反射主要为下部新出现砂岩的反射,因此现有的地震资料不能够精确描述该区的砂体,只能借助各种属性分析技术最大限度的识别厚砂组的边界。在选取合理时窗的前提下,利用Geoframe、LandMark等传统的地震解释软件提取上述4类常规地震属性,并与实钻井进行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常规的单一地震属性预测砂体可靠程度较低,而采用多属性优化可有效地降低预测结果的多解性。多属性优化技术将不同属性的共性进行提取且拟合,对储层的预测结果将更为理想。

1.3 地震属性优化技术

利用Erdas Image 8.6软件对地震属性进行了属性优化。具体流程如图1示,首先将不同类别的地震属性作为多个图层形成一个图像文件,然后利用软件对该图像进行去噪分析、边缘增强处理,再对处理后的图像进行主成份分析,根据主成份得出的特征向量矩阵分析(表1),选取了代表储层信息的第3、5、4成份进行RGB组合,最后以ArcGis 8.3作为显示平台,得出了多属性优化图像(图2),其中红色的部分代表了储层的分布状况。

根据钻探实际情况,我们将基于Erdas多属性优化图像与利用振幅类属性优化结果图(图3)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前者结果更为准确,砂体边界刻画更为清楚细致。

2 应用效果

根据上述储层宏观描述结果,通过与完钻井分析,能够较好的将非储层反射和储层的反射区分开来,能够准确的指导牛庄东坡砂体的描述。

应用上述结果,结合反演对沙四段砂体进行描述,共描述有利砂体23个,预测储量近2000×104t。在有利部位先后部署了6口评价井,王584、王585、王586、王587、王588和王589。其中王585、王587和王588已经完钻,都见到了很好的显示。王585电测解释沙四段见油层2层13.6m。试油日产5.46t,王587沙四段见油层1层3.5m,日喷油34.79t,王588电测解释沙四段见油层1层9.1m。在开发上也喜获丰收,如王斜583-斜1、王斜583-斜2和王585-斜1也都获工业油流,尤其是王斜583-斜2,日产原油41.75t。在此基础上,牛庄东坡地区上报了控制储量800多万吨。同时从储层预测宏观分析可以看出,以牛庄东坡沙四段为突破口,整个沙四段的含油气范围将向北与北带、向东与广利、南到丁家屋子、西向牛庄洼陷实现环洼含油连片的可喜局面。

3 结语

牛庄东坡沙四段油气勘探实践表明,利用Erdas Image软件,通过去噪分析、边缘增强处理、主成份分析,得出的多属性优化图像较常用振幅类多属性优化结果更准确、细致,储层预测效果较好,可以在类似的地区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遵德,储层地震属性优化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2]于建国,姜秀清.地震属性优化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3,24(3):291-295

[3]刘光蕊,陈发亮,韩福明,等.利用地震多属性技术进行储层预测与评价[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1,7(4):47-49

[4]畅永刚,桂志先,张宗和,等.多参数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以NP地区为例[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30(1):244-246

[5]印兴耀,地震属性优化方法综述[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5,40(4)482-488

基于地震属性的储层预测方法研究 篇8

喇嘛甸油田自1973年整体投产以来, 到目前已经经历了基础井网、层系调整、注采系统调整、二次加密调整和聚合物驱油等开发阶段。随着区块井网的不断加密和开发的深入, 地下地质情况越发复杂, 砂体的平面非均质性变得愈加强烈, 由于目前油气勘探开发的目标仍受地质构造、孔隙结构、孔隙流体等多种地质因素控制, 尽管利用钻井、测井等地质资料能够得到井孔及其附近很小范围内某一层段的岩性及含油气情况, 但是却无法描述井间储层情况。尤其是井网控制不住的窄小河道砂体的展布特征。因此, 本文提出利用包含丰富储层物性信息的地震资料, 发挥地震横向分辨率高的优势, 根据研究区的实际地质情况, 以地震属性为出发点进行属性优选, 建立多种属性与地质参数之间的关系, 准确地识别河道砂体的沉积特征及其分布范围, 提高河道砂体的预测精度。

2 储层地质特征与地震反射特征

2.1 研究区储层特征

喇嘛甸油田的储集层主要由细砂岩、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构成, 在纵向上砂岩与泥岩呈层状交互分布。储集层颗粒相对较粗, 磨圆度较差, 泥质胶结, 胶结类型为接触式胶结。储层孔隙吼道半径中值为6μm~12μm, 有效孔隙度为25%~28%, 原始含油饱和度为65%~70%。喇嘛甸油田发育萨尔图、葡萄花和高台子三套含油层系, 同大庆长垣上其它油田一样, 均为陆相砂泥岩沉积, 总厚度达390m, 从上到下钻遇8个油层组, 37个砂岩组, 97个小层。通过岩芯分析和测井、录井资料分析表明:“喇嘛甸油田储集层大部分以河流三角洲沉积为主, 有效孔隙度25.0%~27.0%”。典型区块选在喇嘛甸油田北北块二区, 构造上位于喇嘛甸油田短轴背斜构造的北端, 包括西部油水过渡带, 面积约11.4km2, 总井数748口。

2.2 储层地震反射特征

通过井震结合层位标定, 确定了地质地震层位的对应关系, 在萨尔图油层表现为6个波峰, 第四个波峰表现为强振幅高连续反射, 代表SII油层组, SII油层组顶对比追踪该相位的强波峰极大值点。在对北北块二区井震结合地质层位精细标定的基础上, 确定了SⅡ7+8沉积单元整体的反射特征为SⅡ组顶面反射下面的第一个波峰, 储层砂岩地震主要的响应范围在以波峰为中心的10ms范围内。

2.3 地震属性提取

地震属性是根据地震记录测量或计算出的一些参数, 如振幅、速度、频率等等, 是从地震数据中提取出来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或统计特征的具体测量, 它是储层参数横向预测的重要手段。在对SⅡ7+8进行井震结合精细追踪的基础上, 以砂岩厚度等值图为约束, 在地震剖面上利用该目的层进行控制, 在合理范围内反复尝试不同时窗, 经反复对比, 提取出能反映该层位砂岩分布趋势的地震属性。

2.4 地震属性分析优选

地震属性优选就是利用人的经验结合数学方法, 优选出对所要解决的目标问题最有效的且相互之间独立的地震属性及其组合, 从而提高储层参数预测的精度。

(1) 初步地震属性筛选:综合地质、测井等方面的资料对属性进行分析, 优选出具有较为明确的地质意义的属性。

(2) 进一步优选地震属性:原理是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判断各种地震属性与储层参数之间的线性相关性, 根据相关系数的大小优选属性。对地震属性与目的层的砂岩厚度进行交汇, 分析单属性与砂岩厚度的相关性, 优选出相关性较高的地震属性集。

(3) 确定较好的属性子集:对于地震属性与砂岩厚度相关系数相近的同类地震属性进行互相关分析, 将相关值较大的地震属性进行择一选择, 以确保用于储层参数预测的地震属性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对独立性。经验证振幅类和频率类属性与砂岩厚度相关性较好, 结合各种属性的平面分布特征, 优选出三种属性参与砂岩预测。

3 实例结果

基于地震属性的储层预测就是借助地震为横向约束, 利用测井资料解释的储层岩石物理参数与经过优化选的地震属性进行定量相关计算, 从而通过地震属性把井点的数据向外推到井间, 获得从井点推广开的储层物性横向分布图。

通过数据统计该研究区SⅡ7+8钻井钻遇最大砂岩厚度为7.2m, 远小于地震理论分辨率λ/4 (速度为2500m/s, 主频为45Hz, λ/4=2500/ (4×45) ≈13.9m) , 因此各种地震属性与储层厚度的相关关系并不是很好, 但在理论上具有单一的函数变化关系。利用线性、非线性和协克里金方法分别进行砂岩厚度预测, 根据预测结果可以得出, 砂岩平面变化总体趋势比较相似, 但在细节上有一定的差异, 协克里金方法预测结果更加符合典型区块的地质规律。

4 结论

(1) 在储层预测中, 必须根据预测对象选取不同地震属性及其组合, 就本文而言, 预测砂岩厚度应选用振幅类和频率类属性。

(2) 通过对采用线性、非线性、协克里金方法预测效果的分析, 协克里金方法预测更有助于开展预测砂岩厚度工作。

摘要:为了准确刻画砂体的展布特征, 满足密井网条件下老油田精细调整挖潜的要求, 本文充分利用大庆长垣喇嘛甸油田信息丰富的3D3C地震资料, 以喇嘛甸油田北北块二区为例, 在建立了处理、解释一体化、大密度合成记录精细标定的基础上, 层位上选取地震信息丰富、沉积特征清晰的SⅡ7+8单元为例, 提取SⅡ7+8单元与储层信息相关的各种地震属性, 通过属性分析、属性优选等方法筛选具有较好信息质量的地震属性切片, 形成适合研究区目的层地质情况的最佳地震属性组合, 采用线性回归方法、非线性回归方法和协克里金三种方法拟合井点处的属性信息与井参数之间的线性函数关系和非线性函数关系, 进行合理的储层参数预测, 应用预测结果对研究区储层进行了分析和刻画, 提高了储层预测的精度。

关键词:喇嘛甸油田,地震属性,属性优选,储层预测

参考文献

[1]李操.基于地震属性的储层预测方法研究及初步应用[D].大庆:大庆石油学院, 2006[1]李操.基于地震属性的储层预测方法研究及初步应用[D].大庆:大庆石油学院, 2006

[2]李在光, 杨占龙, 刘俊田, 等.多属性综合方法预测含油气性及其效果[A].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6, 17 (5) :727-730[2]李在光, 杨占龙, 刘俊田, 等.多属性综合方法预测含油气性及其效果[A].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6, 17 (5) :727-730

[3]沈荣, 张宏建, 夏连军, 等.基于地震属性分析的储层预测方法研究[J].小型油气藏, 2008, 13 (2) :22-25.[3]沈荣, 张宏建, 夏连军, 等.基于地震属性分析的储层预测方法研究[J].小型油气藏, 2008, 13 (2) :22-25.

[4]季敏, 王尚旭, 陈双全.地震属性优选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6, 14 (2) :183-187.[4]季敏, 王尚旭, 陈双全.地震属性优选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6, 14 (2) :183-187.

[5]鲍祥生, 尹成, 赵伟, 等.储层预测的地震属性优选技术研究[A].石油物探, 2006, 45 (1) :28-33[5]鲍祥生, 尹成, 赵伟, 等.储层预测的地震属性优选技术研究[A].石油物探, 2006, 45 (1) :28-33

储层地震预测技术 篇9

本文采用随机地震反演技术对测井资料进行分析,提取测井资料的统计特征对反演过程及反演解进行约束。这种反演技术能很好地将测井垂向上的高分辨率与地震在横向上的连续性结合起来,反演结果与井可以达到最佳吻合。而且反演结果还突破了地震频带宽度的限制,可以获得高分辨率的地层波阻抗资料以及其它岩性参数,使地震对储层的预测精度大大提高。实践表明,这种技术是解决NY凹陷南部断超带隐蔽油气藏砂体展布和落实岩性圈闭的重要手段。

1基本原理

通过对测井资料的分析可以求取概率密度函数,且不受井密度的影响,稳定性较高。通过窗口移动的办法可以求取分段的方差,即波阻抗可能的分布范围。在井资料较多的情况下,可以直接采用分层统计的极值作为空间约束分布。在概率密度函数以及空间分布的约束下,寻找一定的波阻抗序列,使其既满足统计分布规律,又满足地震响应,那么这种波阻抗分布即为反演解(图1)。

在此基础上,采用测井约束随机地震反演的核心算法——“随机爬山法”,对满足测井统计特征的波阻抗序列“点-点”交换,使波阻抗序列快速接近真实地层波阻抗,即:

AI(ti)↔AI(tj)。

如图2所示,交换后的AI序列必须满足空间约束分布,否则这种交换无效,其中ti、tj为随机样点序号。目标函数采用相关系数,即:

max[C( X(t) X0(t) )]。

undefined。

其中X0(t)为观测地震序列,X(t)为模型对应的合成响应,即

X(t)=W(t)R(t)。

如果C(X(t)X0(t))new>C(X(t)X0(t))old,则认为该交换调整有效,否则重新随机选取ti、tj进行调整。当C(X(t) X0(t))达到一定程度“点-点”交换调整已经无法使相关系数继续提高,此时合成地震记录与观测地震记录接近,即:X0(t)≈X(t)。 判断相关系数无法继续提高的条件,采用了接收率的方法,即在Np次扰动过程,记录扰动成功的次数为Ns,那么接收率Ratio=Ns/Np,当Ratio小于一定值认为目标函数不能有效增加[1,2,3]。

此过程既受空间分布的约束(会对具体的概率分布作出一定的修正),同时还最大限度地满足地震响应的随机特性,因此这种交换的方向是更接近真实的概率分布。

2 应用实例

研究区位于NY凹陷南部断超带,为魏岗-北马庄鼻状构造带的西南倾没端,紧邻牛三门次凹及其北延鞍部,构造南部以边界大断裂为界。该区物源主要是来自北部的扇三角洲砂体和南部的小型冲击锥砂体,与构造配置可形成断层岩性圈闭。位于旋回中部的核桃园组(尤其核二、三段)是凹陷的主要含油目的层[4,5]。

2.1 地震资料预处理

在地震反演过程中,地震子波的提取是合成地震记录制作的关键,合成地震记录制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反演结果的质量,而子波的提取又受到地震资料品质的制约。研究区断裂系统复杂,地层倾角变化大,地震同相轴连续性较差,地震波形单调。因此有必要对地震资料做一下预处理:(1) 在常规地震剖面上通过精细合成地震记录,搞准研究区的时深关系,此时,合成地震记录等于井旁地震道;(2) 在不改变时深关系的基础上,采用高频子波制作合成地震记录,此时合成地震记录频率比观测地震频率较高;(3) 以高分辨率合成地震记录为目标,寻找滤波算子,将井旁地震道通过滤波算子转换为合成地震道;(4) 将井旁道寻找到的滤波算子用于全区,实现对研究区域高分辨率处理。

通过这种高分辨率处理,一方面,地震剖面的分辨率得到了有效提高;另一方面,在提高分辨率后的地震数据体上重新制作合成地震记录,合成地震记录与实际地震相关性得到了提高。以红7井为例(图3),采用原始地震井旁道提取子波制作的合成地震记录与实际地震相关系数为0.325,而在高分辨率地震剖面上,合成地震与高分辨率地震的相干系数达到0.485,相关系数增加了49%。在地震本身的频率方面,高分辨率处理以前,地震资料的主频为15.625 Hz,主频率范围为(12.955~28.339) Hz,而分辨率预处理之后的地震资料主频增加为23.438 Hz,主频率范围为(17.751~39.212) Hz(图4)。

2.2 储层敏感性分析

通过部分井的速度与自然电位或自然伽马交汇分析,认为本区砂岩与泥岩在阻抗范围内,高阻抗砂岩相对于低阻抗泥岩概率较大,但砂泥岩速度重叠较多,几乎覆盖到整个速度分布范围。即使是自然伽马或自然电位,通过对井资料分析,砂泥岩的重叠同样较多。因此,该区仅通过速度(或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反演很难将砂泥岩区分开来。但尽管在相同层段无论是速度还是自然电位还是自然伽马,砂泥岩的这些电性特征具有较大的重叠空间,但是这些特征还是具有明显的趋势,即:高速地层为砂岩的概率大于泥岩;低自然电位砂岩的可能性大于泥岩,高电阻率为砂岩的可能性大于泥岩(图5)。

因此采用速度除以自然电位再乘以电阻率的思路来进行结合,即:X=V/SPRT,(其中X代表重构结果,V代表速度,SP代表自然电位,RT代表电阻率。)这样得到一个速度、自然电位与电阻率的重构数据体。在这个数据体中,高值代表有利储层而低值则为泥岩的可能性较大。但由于速度和电阻率的值随着埋深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只能在一定的深度时窗范围内,利用上述关系来判断局部相对高值区域为有利储层。这样的重构结果会给反演数据的解释带来一定的麻烦,因此需要对重构数据体进行“极值滤波”处理。

2.3 地震反演解释

以纵向上能分辨的砂层为单位,将已知井点的反演结果与其岩电特性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各层段的砂岩门槛值。门槛值的确定采取经验值与区内钻井统计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反复调整,使反演出的砂岩值与多数井的砂岩厚度接近,从而更好地将储层识别出来。通过多条过井反演剖面、岩性剖面以及地震剖面对比,本次反演砂体的横向展布与地震相特征、沉积微相展布都有较好的吻合,符合本区地质规律。通过对已知井及后验井的精度分析认为,本次反演精度较高,砂体厚度大于3 m,反演结果可靠;砂岩厚度在(1.5-3) m的精度较高;砂体厚度小于1.5 m的精度较低(图6)。

3 结论

(1) 应用测井约束下随机地震反演技术,充分发挥测井数据垂向分辨率高和地震数据横向分辨率高的优势,在本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以进行直接的岩性圈闭的识别,为开发方案的部署提供较可靠的储层预测结果;

(2) 利用井控高分辨率处理技术,提高了合成地震记录与实际地震资料的相关性,为反演提供了高分辨率基础资料,从而提高了地震反演预测各小层单砂体的精度;

(3) 对于有利砂体埋藏较深,储层物性较差,砂体平面展布异常复杂的情况下,单参数预测可靠性低,需要采用多种物性参数反演结果综合预测,以提高预测结果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Merletti G D,Torres-Verdín C.Detection and spatial delineation ofthin-sand sedimentary sequences with joint stochastic inversion of welllogs and 3D prestack seismic amplitude data.SPE 102444-PA,2010

[2] Guerreiro L,Caetano H.Global seismic inversion-a new approach tointegrate seismic information in the stochastic models.SPE111305-MS,2007

[3]李方明,计智锋,赵国良,等.地质统计反演之随机地震反演方法——以苏丹M盆地P油田为例.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34(4):451—455

[4]李国良,蔡佳,甘华军,等.南阳凹陷边界断裂带砂体反演及预测.岩性油气藏,2010;22(2):99—102

薄互层储层预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篇10

关键词:地震波,波形,储层预测

1 储层厚度与地震波关系

地震波震幅谱分析技术是以弹性波理论为基础的。主要研究地震波的动力学特征规律以及所反映的地层岩性关系。

不同的岩性其分界面上地震波组特征是有差别的, 岩石弹性参数是地震反射特征分析的基础, 不同厚度地层地震反射波形态也截然不同。

在进行储层识别时, 对储层厚度进行定义, 储层厚度∆H>波长/2时为厚储层, 储层厚度∆H<波长/8时为薄储层, 不同厚度储层在地震剖面上显示不同特点:

(1) 在厚层区, 地震属性反映的是储层速度与密度的变化。

(2) 在畸变区, 视厚度少于真厚度, 储层顶底的反射波发生相长干涉, 形成复波、产生畸变, 储层厚度减少反射振幅增大, 反射波频率与储层厚度存在近似线性关系。当储层厚度变化时其反射波干涉结果大于储层速度与密度的变化影响结果;只有储层厚度不变时地震波场才能反映出储层速度与密度的变化。

(3) 在过度区, 视厚度大于真厚度, 储层顶底的反射波发生相消干涉, 复合反射波振幅随储层厚度减薄呈非线性减少, 频率呈非线性增加, 反射波振幅、频率联合计算储层厚度效果较好。同理, 当储层厚度变化时波场相消干涉结果也大于储层速度与密度的变化影响结果;只有在储层厚度不变时地震波场才能反映出储层速度与密度的变化。

(4) 在薄层区, 视厚度基本不变, 反射波频率与储层厚度存在近似线性关系。反射波场和储层物性关系与在畸变区、过度区相似。

2 薄互层储层地震波反射特征研究

当储层为薄互层时, 地震反射波场与单砂层存在较大差异, 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 地层总厚度和地震反射波场关系与单砂层时特征基本相同。

(2) 砂层累计厚度的畸变区、过度区和薄层区较单砂层变小 (与地层中砂岩比例有关) , 因此, 砂层在波长/16以内用反射波振幅标定砂岩累计厚度较好, 在波长/16-波长/4之间时反射频率与砂岩累计厚度存在近似线性关系。

(3) 对于砂泥岩薄互层而言, 高频、弱振幅反映砂岩不发育;中频、高振幅反映砂岩中等发育;低频、中振幅反映砂岩发育。

根据地震资料处理方法, 归纳出薄互层不等间隔等厚砂岩地质模型及地震响应特征如下:

(1) 当间隔厚度大于λ/4时, 层间基本不发生干涉, 各砂有自己独立的反射, 可以应用地震属性研究储层物性。

(2) 当间隔厚度减少到在λ/4时, 层间发生最大的相长干涉, 反射振幅极大, 各砂层独立信息被模糊, 产生调谐现象。

(3) 间隔厚度继续减少到在λ/8时, 层间发生相消干涉, 各砂层反射振幅微弱, 砂岩响应与旁瓣振动相叠置, 初步形成薄互层组, 顶底界面有较强的反射。

(4) 间隔厚度进一步减少到在λ/16时, 砂层组内几乎无反射, 若有同相轴也可能是旁瓣振动引起, 单砂层完全组合成砂包反射, 可看成与砂层总厚度相当的单砂层反射。

不等间隔不等厚薄互层砂岩地质模型及地震响应特征如下:

(1) 当隔层厚度小于λ/16时, 各砂层将组合成砂包反射, 且只有砂包顶部界面能形成反射同相轴。

(2) 当隔层厚度增大到λ/16以上时, 砂包内16m的厚砂层有较强的地震反射, 砂包顶底部界面反射振幅变弱。

(3) 当隔层厚度继续增大到λ/8时, 砂包内16m、8m的厚砂层有较强的地震反射, 但砂包顶底部界面几乎无反射。

(4) 当隔层厚度继续增大到λ/4时, 砂包解体成以各砂层反射为主, 反射强弱与砂层的厚度相关, 此时, 地层处于调谐厚度区, 相对振幅最大。

(5) 当隔层厚度继续增大到λ/2时, 层间基本不发生干涉, 各砂有自己独立的反射, 可以应用地震属性研究储层物性。

3 薄互层储层预测技术应用

对薄互层砂岩储层利用地震波预测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从已有井地震资料出发, 分析砂岩的发育层段, 研究其反射特征, 并与钻、测井资料中的相应岩性加以对比, 通过储层地震振幅谱分析, 进行储层几何形态描述, 确定储层的深度、厚度、空间展布, 准确描述评价储层。

利用地震频率分析确定剖面上各井点处的频率特征, 研究沉积的旋回性;同时通过分析各井点处的频率特征, 总结沉积规律, 推测砂体发育情况, 预测储层的分布, 并进而了解沉积层序体的内部结构。所谓地震旋回体, 是形成层序体的地层层理厚度与它们的岩性、粒度、分选性有明显的相关性。具体地说, 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变化, 则对应的地层层理厚度逐渐有厚变薄;相反, 由细到粗, 则是由薄到厚。层理结构中的上述尺度的变化以及变化的方向, 与地震响应的频率成分有关, 通过频率分析, 可以发现地震旋回分别有正向旋回、反向旋回和混合型旋回, 它们分别对应着水进、水退和进退或退进型旋回。水进型反射波频率向上逐渐增加, 水退型则降低。因此根据波形和频率分析, 可以获得有关层序体沉积的旋回性, 水进水退沉积过程及有关储层、盖层分布及沉积间歇面等地质信息。根据以上分析, 总结出薄互层地震反射波场具有以下特征可以指导薄层水平井的钻井轨迹调整。通过研究后, 在欢127块莲花油层11口水平井应用, 进行水平井跟踪调整, 使油层钻遇率大到95%, 高于同类油藏水平井油层钻遇率10个百分点以上。

4 认识

(1) 地震波振幅谱特征是振幅类、频率类和时间类等属性综合, 对于复杂的薄互层可以从井出发, 制定其地震波变化量板, 预测储层的变化。

(2) 可以根据地震波振幅谱的振幅形态分析储层发育, 单砂层完全组合成砂包反射, 与砂层总厚度相当的单砂层反射。储层越厚, 反射振幅越强。

(3) 地震结合钻井、测井等资料, 有其独特的地质效果。从已钻井出发, 对储层分布进行研究, 指导水平井跟踪, 可提高水平井油层钻遇率。

参考文献

[1]殷八斤等.AVO技术的理论与实践,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5.[1]殷八斤等.AVO技术的理论与实践,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5.

[2]朱广生著.地震资料储层预侧方法, 165-224, 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2.[2]朱广生著.地震资料储层预侧方法, 165-224, 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2.

[3]刘雯林著.油气田开发地展技术, , 36-44, 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3.[3]刘雯林著.油气田开发地展技术, , 36-44, 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3.

[4]鲍样生.储层预测的地震属性优选技术研究, 石油物探.2006, 45 (1) :631-637.[4]鲍样生.储层预测的地震属性优选技术研究, 石油物探.2006, 45 (1) :631-637.

[5]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4.[5]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4.

上一篇:课堂教学传统教育下一篇:雷害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