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农业发展优势

2024-10-18

德宏州农业发展优势(精选4篇)

德宏州农业发展优势 篇1

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 是中央的重大部署, 是新形势下云南的重要战略目标, 它将是云南开放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1,2], 也是德宏州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德宏州作为桥头堡前沿的一个重要门户, 是中国陆地连接东南亚、南亚走向印度洋的最佳区位。如何发挥优势, 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 建设一个富裕开放、和谐安宁的社会主义新边疆, 是德宏州面临的一个重大机遇与挑战。

1 德宏州农业发展优势

1.1 区位优势

德宏州位于云南省西部, 面积11 526 km2, 是连接三大经济区、南向印度洋的战略结合部和经济大走廊, 是中国与东南亚和南亚合作中独具优势的大西南重要门户。德宏三面与缅甸接壤, 境线长达503.8 km, 经德宏陆地口岸到缅甸曼德勒直达仰光港、皎漂港, 进入印度洋, 距离最短, 无大障碍, 是我国陆地进入印度洋的一个最佳区位。德宏与缅甸山水相连, 是中缅合作的核心区, 因其特殊的地缘、人缘关系, 与缅甸及东南亚、南亚国家友好往来、互市贸易、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在历史、区位、文化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2 气候资源优势

德宏州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雨量充沛, 年温差小, 日温差大, 日照充足, 霜日少, 年降雨量1 400~1 700 mm, 5—10月降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86%~92%, 年平均气温18.4~20.0℃。该气候条件, 为多样化的优质农产品开发提供资源基础, 是发展冬季农业的天然温室。

1.3 产业优势

德宏州是一个生物资源多样、多元、丰富的地方, 最有发展潜力的新兴生物特色产业是德宏的“六棵树一棵草”。“六棵树”是指咖啡、柠檬、坚果、油茶 (白花) 、核桃和竹子, “一棵草”则是指番麻 (龙舌兰) 。咖啡、坚果种植面积居全国第1位, 竹子、柠檬种植面积居全省第1位。“后谷咖啡、遮放贡米、云南坚果、德宏水牛奶”等一批带有浓厚地域特征的特色农产品, 成为“德宏州制造”的突出代表, 全州特色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成为德宏州新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目前, 特色农业产品已成为德宏州对外贸易中的大宗出口商品。“十二五”期间, 德宏将开展一个领导联系一个产业、制定一个规划和一套政策、建设一个基地、扶持一个龙头、打造一个品牌的工作, 让“六棵树一棵草”的特色产业集群成为德宏桥头堡建设的有力支撑[3]。

1.4 技术优势

东南亚、南亚大部分国家处于传统农业或自然经济发展阶段, 农业科技水平较低, 基础设施脆弱, 生产方式落后,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相比而言, 德宏州在粮食、蔬菜、甘蔗等作物生产上拥有多年精耕细作的栽培经验和技术, 科技创新能力较强, 服务体系较完善, 在农业资源的开发广度、开发深度、品种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2 对策

2.1 加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

继续加强全州特色产业的发展, 扩大优质稻、冬早蔬菜、甘蔗、马铃薯等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 努力将德宏州建设为云南省最大的蔗糖基地和优质米生产基地, 加强基地水利、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优势产业开发的条件[4]。

2.2 加强对外窗口建设

构建和谐周边环境是桥头堡建设的重要支撑。要认真贯彻“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 积极营造和平、稳定、合作、发展的周边环境。进一步提高沿边开放水平, 加强过境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 在管边、护边的同时, 不断提高“用边、兴边”的能力。

2.3 加大品种培育、改良和引进推广力度

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优质的优势产品, 建设良种繁育基地, 增强产业发展后劲。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的标准, 建设一批符合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的优质农产品基地。

2.4 推进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农产品出口规模化

从根本上解决出口蔬菜的农药残留问题, 全面提升蔬菜质量安全综合水平, 保证出口蔬菜的质量和安全, 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2.5 发挥区位优势, 实施“走出去”战略

东南亚、南亚地处热带, 终年高温多雨, 水分和阳光充足, 土质肥沃, 生物资源、种植业资源、畜禽资源、渔业资源、森林草场资源丰富, 为有机农业、绿色食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鼓励德宏州农业龙头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采取投资、合作、联营等多种方式, 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开拓农业发展的新天地。

2.6 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 实施“技术输出”

针对东南亚、南亚国家总体农业技术水平不高的现状, 以桥头堡建设为契机, 发挥德宏桥头堡黄金口岸优势, 加强农业技术互补, 鼓励和支持德宏职业学院及其他学校大力招收缅甸等国学生, 帮助他们培养农业技术人才, 扩大中国的影响力。加大宣传力度, 吸引外地企业来德宏投资农产品深加工、物流、观光等农业项目, 并以中国的科研院所为依托, 进行区域内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开发。

2.7 共建中缅现代农业经济合作区

结合中缅两国的实情, 以德宏为依托, 在以缅北为主的区域, 在桥头堡“黄金口岸”建设中, 以互利共赢为原则, 共建中缅现代农业经济合作区。鼓励德宏有一定实力、经营规范、诚信好的企业到缅甸种植优质水稻、橡胶、甘蔗、木薯、热带水果等, 为德宏增加粮食产量, 发展蔗糖深加工、酒精、造纸等产业提供原料, 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全面推进桥头堡建设。

参考文献

[1]廖乐焕.加快推进云南地区建设的战略思考——以西南开放桥头堡建设为例[J].中国经贸导刊, 2010 (23) :53.

[2]蒋智华.云南农业优势产业选择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 2006 (5) :51-55.

[3]蒋宇宁.云南桥头堡国家战略与投资环境建设[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5 (4) :9-10.

[4]李爱平.财政支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的对策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 2011, 17 (11) :32-33, 50.

德宏州农业发展优势 篇2

一、德宏州农业整体发展态势

2013 年, 德宏州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 唯一粮食净调出州市的优势进一步巩固, 生态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蔗糖产业振兴3 年行动计划成效初显, 烟草税收增长工程稳步推进, 茶、胶、畜、咖啡、柠檬、蔬菜、水产等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做强做大, 冬农开发势头强劲, 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2008 ~ 2013年的五年间, GDP年均增速为13. 7% , 其中: 第一产业年均增速7. 3% , 第一产业对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15. 6% 。

( 一) 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在三次产业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由2008 年295, 559 万元增加到2013 年的657, 554 万元, 年均增长17. 34% 。2013 年, 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占56.88% 、18. 29% 、19. 35% 、3. 13% 、2. 35% , 农业内部发展呈不均衡发展态势; 也说明了目前牧业和渔业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 二) 农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8 年的2, 439 元提高到2013 年的5, 608 元, 年均增长18. 12% 。从收入来源看, 2013 年家庭经营性收入3, 286 元, 占58. 59% ; 工资性收入1, 617 元, 占28. 83% ; 财产性收入67 元, 占1. 19% ;转移性收入638 元, 占11. 38% 。家庭经营性收入仍是农民收入重要来源, 农民非农增收有较大的潜力。

( 三) 粮食生产实现连年增产。粮食播种面积从2008 年的157. 12 万亩发展至2013 年的231. 56 万亩, 增长47. 38% ; 粮食产量从2008 年的46. 02 万吨增长至2013 年的75. 27 万吨, 增长63. 56% 。全省唯一粮食净调出州市的优势进一步巩固。

( 四) 高原特色种植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德宏遮放贡米列入云南六大名米, 咖啡、坚果种植面积及产量居全国前列, 并获得“中国咖啡之乡”和“中国坚果之乡”美誉, 建成全国最大的香料烟种植基地。2013 年, 以贡米为代表的德宏香软米稻谷种植面积突破60 万亩; 甘蔗种植面积80 万亩, 产值42. 25 亿元;茶叶种植面积达35. 6 万亩, 产量1. 8 万吨, 茶叶总产值2. 09 亿元。以咖啡、坚果、柠檬、烟草为代表的特色生物种植面积突破200 万亩, 咖啡、坚果、柠檬、烟草总产值分别达到19. 5 亿元、1.06 亿元、0. 45 亿元和6. 67 亿元; 冬农开发总产值21. 25 亿元。

( 五) 生态牧业持续发展。2013 年肉类总产量9. 90 万吨, 比2008 年的5. 63 万吨增加了4. 27 万吨、增长75. 84% 。其中猪肉、牛肉、羊肉、禽肉产量分别达到7. 55 万吨、1. 02 万吨、0.14 万吨、1. 15 万吨, 比2008 年分别增长51. 61% 、78. 95% 、55.56% 和71. 64% 。2014 年建成2 个千头牛场、3 个万头猪场, 肉蛋奶总产量12. 2 万吨, 产值23. 8 亿元、增长10. 8% 。生态牧业持续发展, 带动了农户增收致富。

( 六) 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增强。与中国农科院、云南农业大学等签订了州院 ( 校) 合作协议; 建立了水稻、玉米、柠檬、橡胶、马铃薯、甘蔗等6 个国家级农业综合实验站和咖啡、石斛等2 个国家级品种资源库。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先后在德宏建立了柠檬、红木、咖啡、水稻、水文、油茶博士工作站和中国咖啡工程研究中心等涉农研究站点。2013 年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51% , 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5% 以上。

二、德宏州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德宏州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尤其是山区乡镇受自然资源、地理环境、资本技术等方面限制, 现代农业所需的机械装备、水利设施、化肥、塑料薄膜等现代生产要素难以有效运用于农业生产中。全州20% 左右的水田是靠天吃饭, 大部分旱地没有水源, 天干水少、下雨沟倒的情况还普遍存在。农业基础仍然薄弱, 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差,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偏低。

( 二) 农业公共服务水平偏低。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尚未健全完善; 农业技术信息、新品种信息、人才信息、供求信息和法律政策信息等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尚未构建成熟; 专家参与农业技术指导, 开展农业科技培训讲座, 培养农民骨干人才, 实现农业科学技术与农户生产实践挂钩的农业科研部门的技术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作用; 引导专业大户、运销大户、销售中介组织联营合作开拓市场的增强流通多样型公共服务窗口尚未开启。

( 三) 先进农业科技应用能力不强。全州仅有农业试验示范基地10 个, 选聘技术指导员181 名, 农业科技示范户1, 810户, 建立4 个科技示范村, 辐射带动3. 6 万户示范户。农业生物工程技术、平衡施肥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工厂化养殖技术等先进的农业实用科技应用还很少。使用农作物良种自主选育、鉴定、繁育、推广及农产品生产经营良法研发滞后, 杂交水稻、玉米和脱毒马铃薯种薯等良种供应明显不足。农民受教育程度低, 吸收接纳科技知识能力弱, 市场、信息、法制观念淡薄, 农业生产的质量意识、标准化生产意识、合同意识不强, 组织化程度较低, 采用“公司+ 农户”、“中介组织+ 农户”、“龙头企业+ 中介组织+ 农户”等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组织形式较少, 农村大部分地方仍依靠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

( 四) 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全州龙头企业虽然已有80 多家 ( 其中国家级1 家、省级16 家) , 但是亿元以上产值的龙头企业仅有8 家, 2000 万元产值的龙头企业33 家, 全州除贡米、蔗糖等产业具有相对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带动外, 龙头企业整体带动能力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 导致各产业在发展进程中规模化、产业化、信息化、市场化程度低, 产品加工处于初加工阶段, 产品附加值小, 品牌影响力弱, 市场竞争力不足, 难于形成大产业、大商品、大农业的发展格局。

( 五) 农村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由于农业用地总面积有限, 粮糖茶胶等传统产业需要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巩固提升, 咖啡、坚果、柠檬、核桃等优势特色产业及烟草等新兴产业需要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基础上快速发展, 导致产业争地矛盾凸显。大量开荒种地, 导致农业资源过度开发, 生态资源遭到破坏, 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威胁, 资源环境亮起了红灯。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农业才能实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三、德宏州农业发展转型的多重目标

( 一) 稳定粮食生产。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播种面积底线, 实施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 提高口粮生产和保障能力。综合考量耕地资源承载力, 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土地整治和耕地质量建设工程。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及“五小水利”工程, 大力发展农业高效节水灌溉, 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巩固盈江、芒市两个国家级, 陇川、瑞丽两个省级商品粮基地县地位, 提升“遮放贡”、“小毕朗”、“福睿”等多个大米品牌, 大力发展有机米、生态米、保健米等精深系列产品, 进一步扩大“遮放贡”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绿色、生态、有机为主线, 建设优势粮食产业带, 培育优势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 主打区域特色粮食品牌。建设优质软米生产基地, 推广种植遮放贡米为代表的优质软米、香软米、加工专用米等多类型的优质米。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 贯彻落实好国家种粮直补政策, 确保补贴资金准确发放至种粮农户手中。

( 二) 巩固提升特色种植业。推进优势特色经济作物向最适宜区聚集发展, 抓好冬季农业开发, 巩固提升蔗糖、茶叶、橡胶等传统优势产业, 大力发展柠檬、柚子等产业, 稳步推进咖啡、坚果等新兴特色产业, 打造“柠檬之都”、“坚果之乡”“咖啡之乡”、“柚子之乡”品牌, 建设糖料生产基地、蔬菜生产基地、国家级热带农业示范区及中缅特色农业合作示范区。具体来讲, 重点建设陇川、盈江、芒市等国家糖料主产区, 稳定种植面积, 提高甘蔗单产和含糖分, 提升原料供应能力; 努力创建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程度高的茶叶专业乡 ( 镇) 、村。依托龙头企业, 重点发展茶庄园、茶餐饮业、茶礼仪、茶旅游等服务; 依托德宏后谷咖啡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打响“德宏咖啡”地理标志; 着力推进中缅现代柠檬示范园建设, 扶持“国家级柠檬综合实验站”、“国家柠檬良种繁育中心”建设; 加大高山蔬菜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研究及示范推广力度, 解决州内居民夏季吃菜问题; 巩固提升以冬早蔬菜、冬马铃薯、西甜瓜、鲜食玉米、冬油料 ( 油菜) 等作物为重点的冬季农业, 推进产业化经营。

( 三) 着力做实高效林业。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与提升传统林业, 大力发展速生和珍贵用材林、木本油料和云南皂荚、辣木等重点产业, 推动林产业集约化、集群式发展, 实现林业发展、生态改善的协调统一。具体包括, 重点选择西南桦、杉木、旱冬瓜、秃杉和红木类等珍贵树种, 大力发展珍贵优质用材林、速生丰产用材林; 积极推广选育核桃、坚果、油茶等优良品种和丰产栽培技术, 扶持发展龙头企业, 打造年产千吨壳果果仁的生产线, 开发以坚果为原料的食用油、胶囊、糕点等系列产品; 以市场为导向, 稳妥发展辣木、石斛、草果、魔芋、胡椒、绞股蓝、滇皂荚、薯蓣、萝芙木、重楼、美登木等中草药种植, 合理开发利用野生中草药资源; 优化资源配置重点整合打造一批依托森林资源开展森林旅游的旅游龙头企业和知名景点景区, 稳步实施森林生态旅游工程。

( 四) 稳步发展优质烟草。实施烟草产业“三步走”发展战略, 加快规划和建设基本烟田, 改造中低产烟田。坚持特色、优质、生态, 突出优势、质量取胜、优化布局、巩固提升、打造品牌。把德宏建设成为国际型优质烟叶战略基地、云南省烟叶后备战略基地和中式卷烟高端品牌核心原料生产基地。加强烟叶的品种、栽培技术、成熟度的研究, 提高核心竞争力。力争建设1 座烟叶复烤厂, 实现德宏烟叶就地复烤。

( 五) 加快发展生态牧业。稳定发展生猪, 突出发展牛羊, 积极发展家禽, 大力发展奶水牛,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 建立健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加大优良畜禽品种的引进、选育和推广。依托家庭牧场和养殖大户实施猪牛羊和家禽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服务实体、畜产品加工企业, 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创新生态畜牧业经营机制, 探索“公司+ 合作社+ 基地+ 农户”和“公司+ 家庭牧场”、“公司+ 农场”等多种发展模式。强化科技支撑、动物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 打造优质生态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全力实施万头生猪养殖、千头肉牛养殖、山羊规模舍饲养殖、禽肉禽蛋提升、特色畜牧养殖工程和畜产品加工“增效”等重点工程。

( 六) 打造现代农业庄园。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庄园的意见》 ( 云发〔2014〕19 号) , 结合德宏柠檬、坚果、咖啡、生态牧业、观光农业、高山茶园等优势特色产业, 围绕农业承载的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 加快精品庄园观光休闲农业建设, 发展“回归自然、认识农业、怡情生活、生态环保”的农业观光旅游, “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摘农家果、做农家事、欣赏农家民俗”的乡村农家乐体验旅游, 以及“了解农耕文化、学习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的农业科普教育旅游, 努力提供“可欣赏、可展示、可参与、可体验、可食宿”的体验产品。扶持建成后谷咖啡、迪思坚果、红瑞柠檬、遮放贡米、干邦亚石斛、佰林水产、德凤普洱茶、弘梁回龙茶、弄岛柚子、户撒猕猴桃、彩云琵琶、盈瑞畜牧、润源猪场等现代农业精品庄园。

德宏州玉雕产业可持续发展探析 篇3

1 德宏玉雕产业的发展状况

1.1 德宏玉雕产业的时代特征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玉雕产业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性。如新石器时代, 玉雕的纹饰简单, 雕琢粗放, 多与宗教、祭祀有关;夏商周时期, 玉雕的造型和工艺水平有所提高, 已有圆雕技术和俏色应用, 出现了实用装饰玉器, 如盘、勺、匕、大刀等;汉代玉雕, 设计丰富, 并由阴线刻演变成游丝毛雕和镶嵌工艺技术;明清时期, 玉雕器形多样, 使用广泛, 工匠技艺高超, 艺术风格追求诗情画意、写实逼真, 透射着浪漫气息。

在近些年的发展中, 德宏玉雕结合本土文化博采南北之长, 广泛取材, 运用高浮雕或圆雕的技法, 充分利用玉石毛料的三维空间, 玉雕作品也因此极具立体感。

1.2 现代玉雕的创新与突破

近些年德宏玉雕作品的艺术风格逐渐体现出创新的理念。工匠大师纷纷尝试在传统的雕刻技法中融入现代的雕刻技术, 同时大胆创玉雕题材, 适当融入了西方的文化特点, 迎合了现代审美情趣。其中, 出自德宏瑞丽奇巧轩主王朝阳之手、名为“喜怒哀乐愁”的五只斑点狗;由付学立创作的“刘海戏金蟾”、“金玉满堂”、“金猴献寿”、“灵鸟听经”等作品, 都充分体现出近些年来德宏玉雕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1.3 现代玉雕产业市场的特点

玉器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主要用于收藏和装饰。玉石材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因此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而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 人们纷纷将玉器作为配戴、高增值藏或观赏的摆饰, 玉器本来就价格不菲, 而人们的大肆追捧又使其市场价格再度攀升。

实际上, 玉雕产品的价格主要取决于雕刻工艺。如玉雕师肖军的作品“搏杀”, 曾以十六万元美金在拍卖会上成交。而这部作品所用的玉石材料实际却是价值几十元玉石毛料。这块毛料上有一点深红色的“脏色”, 肖军经过巧妙的构思, 把它刻成一头豹子与野猪搏斗的场面, 脏色巧妙地设计成野猪吐出的一滩血, 因创造了上万美金的价值。就德宏玉雕产业市场来说, 价格也是不断攀升的同时, 好的玉料也越来越少。

2 德宏玉雕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与原因

2.1 缺乏整体发展战略规划, 品牌效益差

玉雕产业在我国虽然有几千年的历史, 但基本上都是处在相对小区域、小行业、小作坊式的封闭、零散的手工、半手工产业, 即使在解放后成立的国营玉雕厂, 实际上只不过是部分工序分工的大作坊。国家有关部门和相关省市缺乏从业人才培养与培训交流、新技术设备的开发运用、资源的储备和开发利用及保护、国际国内市场的培育和引导等方面的战略规划。

2.2 缺乏基本的行业标准, 市场行为不规范

社会发展的各个行业都有其统一的“行业标准”。但是玉雕加工业一般都是自发性的, 长期以来都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因玉雕产业的特殊性, 国家相关部门也无法制定出统一的“行业标准”, 来规范和引导玉雕产业市场的有序发展。因此, 玉雕产业中屡屡出现“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不公平交易或次品低价的无序竞争状态, 从而引发消费信任危机。玉雕产业混乱的市场竞争行为, 使德宏玉雕产业的信誉及产业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 经济发展停滞, 同时玉雕文化产业也无法全面实现招商引资, 因此相关部门必须予以重视。

2.3 创意和工艺创新不足, 时代感召力不强

目前, 多数玉雕产品在题材选择、设计及工艺等方面, 都是采取传统的加工工艺, 泛泛地表现“福禄寿”的玉文化。玉雕产品往往都缺乏新意和与时俱进的经营理念, 使玉雕产品与现代新生人群消费的结合度差, 不利于大众消费市场的引导。既有优秀继承又有现实创新的精品, 极度稀少, 使得观赏、把玩、珍藏的精品市场成为“无米之市”。

2.4 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空白, 工艺大师匮乏

一方面, 人才培养模式落后。云南德宏州目前仍然沿袭着师带徒、父带子的传统的模式来培养人才, 这种传统的模式有助于保持各家所谓的“独门绝技”, 但也不可避免的造成技艺失传, 严重制约了从业人员的技艺切磋交流和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 人才严重稀缺, 人才输送力量微薄。近些年, 德宏依靠政府支持创办了瑞丽国际珠宝学校等一系列玉雕技能培训班, 并积极引进玉雕人才, 这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人才培养体系的空白, 有效缓解了人才紧缺的压力, 但对于市场人才需求量而言我们的努力还远远不够。

3 对推动德宏玉雕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3.1 玉雕产业要走战略发展之路

产业的发展主要在于整体的战略发展规划。国家只提出玉雕产业发展的大方向, 执行方面就需要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区域性战略规划, 从而实现资源、产品、质量、销售”一条龙”。因此, 必须将让市场主导玉雕产业, 根据市场需求优化资源配置;始终坚持创新的经营理念;以确保产品质量。经过有效的调整, 使四个阶段能够有机结合, 不但要多出新品, 还应该多出精品, 将玉雕产业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3.2 注入特色文化, 提升品牌价值

从中国年代久远的玉文化发展中提炼出玉文化的内涵, 并融入典型的现代文化。玉器都易碎、易损, 不便于摆放和佩戴, 若要玉器具备其应有的价值, 首先要刻有自励语、治家格言、祝福等, 由此增加玉器的文化内涵, 使满足人们互赠和自勉需要, 同时也可以作为传家、收藏等的载体。其次, 一部分玉雕产品选用了西方文化及典故作为雕刻题材, 这样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同时, 也有助于增加市场占有率, 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从而打造出有影响力的玉雕品牌。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 创造品牌价值就相当于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品牌经营已成为玉雕企业制胜的法宝。因此, 德宏玉雕产业若想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就必须创新经营理念, 优化资源配置, 使玉雕产品具有相应的文化内涵, 并致力于在产业中打造龙头企业, 把产品做“精”, 从而起到示范、带动的作用, 逐步引导玉雕产业向专业化、集约化和协作化方向发展。

3.3 规范玉器市场, 引导健康发展

玉器产业的规范化经营决定着玉雕企业的未来发展。所以, 一定要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的玉雕和玉文化市场的管理和鉴测队伍, 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建立起桥梁和纽带, 依靠国家标准, 规定市场秩序;考察、学习和借鉴其他地区、其他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的方法, 对翡翠玉雕行业标准进行论证, 并建立更加简化、细化、标准化的质量与价格标准;对市场进行严格的规范化管理;组织专家按照玉雕工艺、生产过程, 制定出统一的价格标准。通过上述措施, 来促进公平的进行市场交易, 才不会沦为空话。有了统一的质量标准之后, 消费者便可根据自身需要来挑选玉器, 从而放心大胆的完成产品交易。因此, 玉石产业行业协会要及时把握市场、分析市场;成为会员与会员之间、会员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交换中心。加强行业自律, 争取行业政策, 发挥协会在行业的人才聚集优势, 服务、指导企业不同层次人才的培训和提高, 引导行业内的专家积极参与, 献计献策, 把行业的事情办好, 引导行业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把整个行业做大做强。

3.4 建立专业教育体系, 提高从业素质

人才质量决定产业的发展。玉雕产业需要设计、加工、营销和管理等多环节、多专业、多层次的人才梯队。只有具备专业水准和高素质的团队, 才能雕琢出玉石精品。因此, 玉雕企业一是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体制和人才激励机制。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不同风格技术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提高综合素质。注重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就促使其独立生产、经营, 以尽快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同时, 着力玉雕技艺的培训, 对人才实行人性化管理, 通过有效的措施留住玉雕人才。同时, 开办玉雕技术学校, 组建设计开发部, 邀请专家讲学指教, 是玉雕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应建立良好的市场及生活环境, ”广植梧桐树, 引来金凤凰”, 只有使人才能”产得出、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才能使德宏玉雕产业在人才资源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目前, 德宏宝玉石协会根据行业现状, 已经启动实施了部分岗位从业人员的”从业资格培训”和”等级鉴定”工作。

3.5 创新推出具有时代感召力的珍品大作

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动力, 是艺术的生命。玉雕业要发展必须推陈出新, 既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又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推出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产品, 才能更快地走向全国, 走向世界。这就要求我们用科学的头脑, 超前的意识, 不断涌动着的创作激情, 去更深刻的感悟社会人生。设计创意要构思巧妙, 取势造型, 依质布局, 因色取俏, 舍繁求简;精品呈现要主题鲜明, 造型生动, 品类新颖, 意趣盎然, 具有观赏性、可读性, 走出一条继承传统与”反传统”的创新之路。如德宏州在中国玉雕界享有盛名的李振庆、王朝阳等多位雕刻艺术家将利用多种雕刻手法, 将玉文化从史前文化、五代十国、唐宋、明清时期到现代玉石的发展过程, 通过建筑、景观、玉雕等方式进行系统诠释, 并对玉文化作深一步的挖掘及创新。李振庆雕琢的四大佛山山子, 佛祖左肋侍文殊跨骑青狮坐骑, 身后的五台山挺拔苍劲;右肋伺普贤蹬坐六牙白象, 身旁是蛾眉天下秀露珠滚动的绿荷;观音端坐在金毛狮上, 眉目之间, 悲悯天下, 左手边普陀山的依依翠柳, 透着女性的秀美和这位大悲菩萨对苍生的无限垂怜;地藏王正身坐在自己的坐骑独角兽上, 身旁九华山身姿遒劲的青松映衬这位大行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坚忍与凝重。四尊菩萨和坐骑莹白剔透, 升华着宗教的肃穆和纯净, 而翠色的山林花木则透射着佛的灵性, 料、工完美结合, 无可挑剔。山子承载的是背后五千言的《道德经》和老子博大无边的思想。1999年, 在一次进料过程中, 王朝阳无意间看到了一块红黄相间的石头。这是一块质地并不太好, 但有些特点的双色毛料, 并没有太高的经济价值。但是王朝阳喜欢它的色彩, 就花500元钱买了下来。回家后, 经过几天的构思, 王朝阳将这块石头切下一个边角, 雕出了一尊长眉罗汉:用玉石的白色雕刻罗汉的身体四肢, 用黄色雕刻罗汉的法器和袈裟。长眉罗汉亮相后, 立刻赢得同行好评, 王朝阳索性把整块石头切成18块, 一口气雕了十八尊罗汉。“十八罗汉”形态各异, 神态逼真, 每一尊罗汉的法器袈裟都是整齐的黄色, 而面首四肢则是纯白色, 问世之后立刻被一位内地珠宝商以6万元买走, 成为圈里人公认的传世之作。我们相信, 在未来的发展中, 勇于大胆创新的德宏玉雕大师们, 通过不懈的努力, 创造性发挥自己的才智, 一定能创作出流传后世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珍品大作, 丰富和发展中国玉文化新的内涵。

摘要:目前,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各领域都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在这个大背景下, 玉雕产业也坚持与时俱进, 加快了发展步伐, 创造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在发展过程中, 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进行简要的分析, 并以德宏州玉雕产业为例, 站在可持续发展的立场上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

德宏州珠宝玉石产业发展新探索 篇4

关键词:玉石,危机,竞争,发展

1985年云南省德宏州全境开放成为边境贸易区后,珠宝玉石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成为德宏州的特色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珠宝玉石产业已初具规模,“玉从瑞丽、玉美德宏”的美名为业界称颂。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德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危机。德宏如何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新发展之路,突破发展中的瓶颈,成为中国独一无二的玉石集散地,成为我们讨论的话题。

一、德宏州珠宝玉石产业发展现状

德宏州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与缅甸接壤,从古至今,既是翡翠进入中国的主要通道,又是中国翡翠交易的黄金集散地。几百年来,在云南中缅边境地区,从事翡翠玉石开采、运输、加工、销售的人数以万计,成就了“玉出云南、玉美德宏、玉翠瑞丽”的辉煌历史,“美丽德宏,中国玉都”的赞誉早已被业界所广泛认可。“德宏州目前有珠宝企业298户,从业人员9064人,年销售收入2.03亿元,年税费418.2万元。有珠宝个体工商户4873户,从业人员48946人,年销售总收入12.86亿元,年税费145.64万元。珠宝翡翠玉石成交额,2008年56亿元,2009年达65亿元,2010年达80亿元”。在《德宏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珠宝文化产业发展被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力争到2015年,使珠宝产业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达8%左右,成为新兴支柱产业。

二、德宏州珠宝玉石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商铺建设形式单一,营销模式弊端重重

德宏州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珠宝玉石市场却发展不均衡。翡翠玉石的销售主要依靠传统的私人商铺和摆摊设点,缺乏与国际接轨的拍卖市场和具有规模效应的精品展示交易市场。由于翡翠玉石商人鱼龙混杂,市场机制规范不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管理跟不上,零售价格弹性过大,“一次性买卖”频繁发生;其次,零售业“小、散、乱”的现象十分突出。根据调查,大多数珠宝商都是个体户,以“夫妻店方式”经营。商家之间相互争抢生意,恶性竞争现象频繁发生,“石当玉卖,石卖玉价”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再次,德宏州各地的翡翠玉石经营商铺“星罗棋布”,缺乏统一合理的布局,在销售服务方面竞争意识欠缺,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严重制约了翡翠玉石零售业的发展壮大。

(二)销售价格弹性过大,管理机制有待加强

首先,珠宝经营者对利润期望值过高,产品定价随意性大,行业暂没有指导价格,价格的制定受珠宝商主观因素影响巨大,最普遍的经营策略就是“标高价、乱打折”。加之消费者缺乏比较、判断、评价玉石产品的知识,造成玉石产品价格在市场上差别相当大,再加上个别企业“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情况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阻碍了珠宝产业的健康发展。其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购买翡翠奢侈品作为收藏的人群与日俱增,促进了对翡翠的需求,近几年来的炒作把本已经价格高昂的翡翠制品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奢侈品”,呈现畸形发展。再次,税收也是影响玉石价格的又一重要因素,按正规边境贸易,每一笔玉石交易都要在严格的税收政策下进行,且中缅双方对翡翠交易征收重税。从缅甸产区入境的玉石有两种方式征税,一种是立即缴纳进口税,税率降低为40%;另一种是首先进入保税库,不用立即缴税,等到成交完之后再缴税金。由于过度炒作,使成交价格节节攀升,而无论采取哪种方式,相应计算出的税费也水涨船高。

(三)传统工艺渐渐流失,高端人才极度缺乏

德宏翡翠行业一直存在着一种“怪现象”,大批毛料进入德宏境内,要先源源不断地运去广东加工,制作完成后又运回云南销售。久而久之,广东的翡翠加工技术蒸蒸日上,云南反而成了“毛料仓库”。近年来,全国珠宝玉石的设计、加工、制作人才纷纷聚集广东,而云南的高端玉石人才却凤毛麟角。2000年,云南的玉石人才占全国的50%以上,时至今日,只剩下五分之一。珠宝玉石产业链包括开采,运输,设计,加工,营销,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专业人才,如果只是单纯的依靠初级产品的加工运输,很难使珠宝行业永葆生机。德宏现在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就是传统设计加工工艺正在慢慢丧失,现代营销理念不能适应时代发展,整个珠宝玉石产业链出现严重的断层。而高端人才的缺失,则是制约产业链发展的关键一环。

(四)行业竞争日益激烈,高端原料无缘中国

近年来,泰国,印度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珠宝产业发展迅速,对云南的珠宝行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印度以丰富的原材料和完善的珠宝产业链而著称,其珠宝出口位居全国商品出口第一。而泰国则以世界闻名的珠宝工艺纵横业界,成为世界有色宝石加工贸易中心之一。国内形势依然不容忽视。香港注重创意设计和检测技术,广东注重产品加工和制作工艺,这些同行业的翘楚成为了德宏珠宝玉石产业的强劲对手。除此之外,云南正面临着原料危机。缅甸的翡翠产量世界第一,占世界玉石开采总量的95%以上。由于各国加工技术的提高和产业链的迅猛发展,出口中国的玉石毛料正在逐年减少,特别是高端毛料,常常被其他国家抢购。就算是进口中国,德宏也不再是唯一的黄金选择。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原料危机很可能使云南失去玉石集散地的霸主地位。

三、突破“瓶颈”,发展之路新探索

珠宝玉石产业虽然没有其他产业更新换代快,但行业内部的“洗牌”仍然会影响整个地区的发展。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改革,探索新的发展之路,德宏珠宝玉石产业就会陷入“无特色,无优势,无潜力”的三无状态。因此,强有力的改革是德宏珠宝玉石产业的必由之路。

(一)积极运用地域优势,推进专业园区集群发展

瑞丽姐告边境贸易区于1990年12月26日建立,是云南省第一个经国家批准的经贸、旅游型的经济开发实验区, 是中国第一个实行“境内关外”特殊模式管理的边贸特区。作为中缅玉石进出口通道的“咽喉”是珠宝玉石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边贸政策的优惠,是珠宝玉石发展的契机,而专业园区集群发展,则是促使德宏珠宝产业做大做强的突破点。

首先,要大力推进“一站式”采购,免税展示,转产核销,保险押运,网络结算等特色功能的交易平台建设。其次,要整合资源优势,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产业链,使瑞丽成为德宏珠宝玉石产业发展的“黄金口岸”。集中力量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精品玉石市场,引进具有影响力的拍卖行,加强物流服务,设立协调海关和商检的办事机构。完成产业重组扩张,特别是将珠宝玉石产业与云南特有的旅游业结合起来,强强联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最后,要加强对珠宝专业园区的规划、管理和建设,设立珠宝运输、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专业园区,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为招商引资打下良好的产业基础,进而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把德宏打造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珠宝制造工厂和黄金集散地。

(二)营销模式多样化,“实体店+网络营销”双管齐下

实体店销售一直是翡翠珠宝商青睐的经典传统模式,这是由翡翠的特性决定的。正如我们所知,每一块翡翠的质地,硬度,翠性,色泽都千差万别,世界上不可能有两件相同的翡翠制品。“独一无二”的特性使每一件翡翠制品既是艺术品,又是专属奢侈品。我们常常发现,在珠宝玉石店,看的人比买的人多,即便要买,消费者也要睁大眼睛留意翡翠制品的每一个细节。鉴于此,实体店销售成为公认的翡翠销售经典模式。消费者也习惯了一定要看到货真价实的“真品”,才肯购买。

但是翡翠从开采加工到成品销售,要经历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涉及名目繁多的费用,诸如人工工资,店面租金,广告宣传,最终都附加到翡翠价格之中。对于珠宝商而言,这些费用极大影响最终的利润所得,对于消费者而言,摊派到翡翠价格上的高昂费用使消费者对玉石制品望而生畏。

而“网络营销”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是实体店营销的有益补充,其优势也在实践中逐步显示出来。“网络营销”可以省去大量的珠宝运营成本,同时,网络宣传的渠道会更快更好地打开市场,赢得知名度。搜索引擎推广,电子邮件推广方法,网站链接推广,信息发布推广,微博互动推广等多种宣传手段齐头并进,迅速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支付宝”的运用,又降低了消费者的网购风险。“实体店+网络营销”的模式正所谓双剑合璧,威力无穷。

(三)人才引进“七转变”,技术优先求品质

综观整个德宏珠宝玉石产业不难发现,玉石设计、加工、制作、鉴定人才的缺失是如今限制德宏州玉石发展的一大因素。许多珠宝企业缺乏具备专业素养和国际视野的珠宝设计专家。因此,培养专业人才,加强国内外人才交流合作迫在眉睫。一般来说,“人力资本”一般可按以下三个层次来进行划分:1.按人才结构:可划分为塔人才、塔基人才和塔尖人才;2.按激励程度:可划分为责任心、上进心和事业心;3.按发展潜能:可划分为可塑造型、塑造型和超塑造型。而人才引进,也应该按照这三方面下手:

根据德宏州的实际情况,应调整原有的人才引进模式,从战术向战略转变,从被动向主动转变,从应急向储备转变,从规划性招聘向天天招聘转变,从强调忠诚度向合作双赢转变,从法律契约向心理契约转变,从专业技能向综合素质转变。通过这七个转变,引进和培养复合型人才,使整个珠宝行业人才储备从量变向质变发展。

与人才引进相配套的是珠宝技术研发和创新。要在设计、加工、营销等领域开展技术研发,提高珠宝玉石制品的工艺标准,拔高珠宝产业的“技术门槛”,保证和提升珠宝产业的整体质量。同时,把“技术标准”作为纽带建立产业标准联盟,并通过制定联盟标准,真正实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缓解珠宝玉石产业发展中“标准”与“产业链”中许多重要标准缺失的矛盾,增强联盟企业乃至德宏珠宝的竞争力。

(四)积极争取优惠政策,降低成本促发展

积极争取国家的相关优惠政策,利用降低成本,是德宏州整个珠宝产业提升影响力,吸引力的一大因素。无论是毛石原料的进口,还是各种税收和相应的市场运营费用都应该争取国家的优惠政策,降低税费,向香港,泰国等地的零关税靠拢。在2011年“两会”召开之际,《关于设立国家级翡翠进口交易保税区的建议》的提案,被选中作为全国工商联团体提案,呈送到政协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其中对于玉石产业税费改革的建议,值得推广和借鉴:“设立国家级翡翠进口交易保税区,作为我国海关特殊监管的翡翠进口和交易场所,实行进口税收优惠政策。并参照上海钻石交易所的税收政策、组织机构、管理和交易模式、出台有关翡翠交易保税区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和管理办法。建议也实行会员制,海关、检验检疫局、外汇管理局、工商局及税务部门联合办公,银行和翡翠检测机构配套服务。”

根据德宏的实际情况,还要加强政策的配套性建设和资金的扶持力度,设立珠宝企业专项扶持发展基金,为企业搭建融资平台,鼓励和扶持投资兴办珠宝企业的商户。为重点企业进行短期借款,对重点企业进行临时性还贷、担保、反担保,对利税大户发放专项奖励,使财政鼓励政策与企业发展紧密联系。

(五)加强政府监管力度,提升整体形象

珠宝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监管制度的完善和实施是一项长远的工作。这不仅需要质检部门的大力监管,同时需要政府、执法部门、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行业协会等紧密配合,通力协作,建立健全与德宏珠宝玉石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监管理念、监管机制和监管手段,而最核心的准则就是“品牌为名,品质为本,诚信为魂”。监管工作要建立以“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调控,龙头带动,业户参与,行业自律,行政监管,社会监督”的工作模式,层层把关,严格执法,明确奖惩制度。同时,要加强诚信工程、品牌工程、珠宝产业化提升工程的建设和实施,完善市场经营主体违法行为备案制度、违法行为公示制度、重点监管制度、先行赔付制度,打造以诚信经营、诚信担保为核心的珠宝交易市场监管工作品牌。

通过这些强有力的监管措施,使整个德宏州珠宝玉石产业杜绝市场内无照经营现象,杜绝向游客尾追兜售现象,使市场内假冒伪劣违法经营行为明显减少;市场内强买强卖、骗买骗卖经营行为明显减少;市场内消费纠纷和消费投诉明显减少。提升服务理念,塑造行业新形象,打造高品质的玉石产业。

四、结束语

【德宏州农业发展优势】推荐阅读:

绿色生态德宏07-07

德宏高考状元名单专题05-10

上一篇:构建和谐领导班子下一篇:小学语文课堂结课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