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旱轮作

2024-10-11

水旱轮作(通用4篇)

水旱轮作 篇1

摘要:介绍了水稻—荷仁豆水旱轮作模式, 并分别总结了水稻、荷仁豆的栽培技术, 为该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荷仁豆,水旱轮作,栽培技术

荷仁豆又称食荚豌豆、软荚豌豆, 营养丰富, 其嫩梢、嫩荚、籽粒均可食用, 性喜凉爽而湿润的气候, 幼苗耐寒力较强,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选择适宜的品种可实现冬季露地栽培[1,2]。一般产青豌豆荚12~15 t/hm2, 高产田可达18 t/hm2, 产值达5.25万元/hm2左右。现将水稻—荷仁豆水旱轮作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水稻栽培技术

1.1 育秧移栽

采用肥床旱育法育秧, 5月20日前后播种, 大田用种量为45.0~52.5 kg/hm2;秧龄25~30 d, 6月20日前后移栽结束。也可进行机插秧, 要注意严格控制秧龄为18~20 d, 秧龄不能超过20 d。正常移栽密度为22.5万穴/hm2左右, 每穴3~4苗, 株行距配置为30 cm×13 cm;或27 cm×15 cm, 可以适当增加基本苗, 提高产量。

1.2 合理施肥

以“稳氮、增磷、补钾、施硅”为原则, 施纯氮300 kg/hm2, 氮、磷、钾合理搭配。基肥∶追肥以5∶5或6∶4为宜, 追肥侧重穗肥, 其用量不低于总量的80%, 同时要求穗肥以高浓度复合肥与尿素结合施用, 施尿素150~225 kg/hm2加高浓度复合肥150 kg/hm2左右。后期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1~2次叶面肥。结合除草加施尿素150~225 kg/hm2或优质复合肥450 kg/hm2, 拌匀后撒施作分蘖肥, 以后看苗补施平衡肥。

1.3 水浆管理

水浆管理上要突出以水促控, 栽后至够苗期保持浅水促蘖, 栽苗数达到预期穗数75%~80%的够苗期时及时放水搁田, 搁田至拔节期前, 以保持湿润灌溉, 干湿交替, 控蘖促根, 防止发苗过头, 造成群体密度过大, 最高苗应控制在450万根/hm2左右[3]。拔节长穗期, 要做到浅水勤灌, 以利长穗, 抽穗后要做到浅水养根保叶, 活熟到老。

1.4 病虫草害防治

病虫防治以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为原则[4]。根据病虫发生规律, 采用一药兼治、多药混用、药肥混喷的方法, 做好防治工作。栽后5~7 d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类除草剂除草。

1.5 适时收获

水稻成熟后要及时收获, 确保水稻产量和品质;同时做到及早腾茬, 以利于下茬栽培。

2 荷仁豆栽培技术

2.1 播前准备

句容市水稻后茬种植宜选用丰产、优质、耐寒、抗病虫、抗逆性强的软荚豌豆良种, 如日本札幌1号。宜选择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结构良好、地势高燥爽水的田块栽植。在水稻收获后, 及时施肥耕翻整地, 一般施腐熟农家肥60~75 t/hm2, 结合耕翻整地施入, 使肥料与土壤均匀混合。田块深耕25~30 cm, 晒垡后做畦, 畦宽1.0~1.2 m, 沟深15~20 cm, 做到排灌通畅。

2.2 播种

播前要筛选粒大、整齐、无病斑、无虫蛀、无异色、无破粒的种子, 晾晒2~3 d。水稻腾茬后及时耕翻播种, 句容市适宜播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方法主要有条播和穴播, 都要先开播种沟或打穴, 掌握行距在40 cm, 穴距在15~20 cm, 每穴播2~3粒, 播种深度不超过3 cm, 播种后用细土覆盖, 视天气情况适当浇水。

2.3 田间管理

出苗后应及时查苗补缺, 如缺苗过多, 以浸种催芽补种为好。补种后酌情对补种穴浇水, 以防晾芽。播后至出苗保持畦面湿润, 干旱时要及时浇水, 尤其在开花结荚期植株对水分较敏感, 一定要给予充足的水分。雨季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齐苗后用腐熟有机粪肥15 t/hm2浇泼作提苗肥;冬季重施腊肥, 穴施腐熟有机肥30.0~37.5 t/hm2。也可根据豆苗长势用0.5%尿素液和0.2%磷酸二氢钾液混合根外追肥。出苗至搭架, 要勤中耕松土护苗, 苗高20~30 cm时开始插竿引蔓。竿子要插牢固, 防止倒伏。苗高80~90 cm时应拉绳引蔓, 苗高150~160 cm时再次拉绳引蔓。

2.4 病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白粉病和锈病。一般在阴天多雨、空气相对湿度较高时容易发病, 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800~1 000倍液, 或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 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等, 每隔7~10 d喷1次, 共喷2~3次。

2.5 适时采收

根据豆荚的用途及豆荚壮粒程度灵活掌握采收日期。一般从开花至采收要25~30 d, 当豌豆豆荚外观嫩绿色, 荚长5.0~9.5 cm、宽1.0~1.6 cm、厚约0.5 cm时进行采收, 每隔2~5 d采收1次。

参考文献

[1]石飞华.菜豆豇豆荷兰豆大棚栽培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

[2]周阿永, 许海敏.发展规模经营保障粮食安全[C]//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及高产优质高效技术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3]黄耀祥.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J].作物杂志, 1990 (4) :1-2.

[4]成敬生, 蔡建中, 何杰升.水稻栽培基本原理[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1.

水旱轮作 篇2

一、茬口安排

莲藕3月上中旬下种,6月下旬上市,8月底收园;草莓4月下旬至5月上旬育苗,9月上中旬移栽,11月下旬即可陆续上市。

二、莲藕大棚无公害栽培技术

1. 选用良种 选用早熟、丰产、无伤病、种性好、个体大、苫头完整、尾梢齐全、顶芽和侧芽完整、藕节粗壮丰满、个体大小均匀的抗病浅水藕品种,如鄂莲一号、苏州花藕、杭州白花藕、本地早熟藕等。

2. 整地施肥 选择交通便利、排灌方便、地势平坦、土质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田块,在栽藕前15天每亩撒施腐熟有机肥4000~5000千克、饼肥100千克、三元复合肥50千克、硫酸锌2千克,然后深耕(30~40厘米)并耙细整平,保持水层3~5厘米深。

3. 催芽栽种

①催芽。早春气温低,时有寒潮侵袭,要将种藕起堆催芽。方法是:将种藕置于室内,底铺稻草起堆,堆高1米左右,堆四周用干稻草覆盖并常在种藕上洒水,以保持藕堆中一定的温、湿度。当种藕长出顶芽10厘米左右长时,选晴天上午栽种。

②栽种方法。早熟栽培要求排藕密度较高,每亩用种量300~350千克,芽头600~700个,行株距1.8米×0.8米。3月上中旬按密度要求排种,行与行之间成梅花形,田边四周种植行的种藕芽头向内,其余各行芽头方向保持一致。栽种时芽头要插入泥中,尾梢翘出水面。

③拱架盖膜。为便于后季草莓连续使用,节约劳力成本,大棚建成高1.8米、宽6米的钢架结构,藕种移栽后及时盖膜。

4. 田间管理

①前期管理。主要是促进浮叶形成和生长。保持水层5~10厘米深,土壤呈稀泥状态。寒潮来临前,要蓄水保温,晴天高温时注意棚内通风换气,防止灼伤荷叶。4月中旬以后,当气温稳定在20℃左右且棚内长满荷叶时即可揭膜,将藕田水灌至10~15厘米深,并每亩追施人畜粪1000千克、尿素20千克,叶面喷施硼肥1千克。

②中后期管理。5月中下旬人工扯草1次,并及时摘除枯叶、浮叶、黄叶和老叶,为了使莲藕在田中均匀分布,应及时调整藕鞭的生长方向,并要防止藕鞭长入田埂中。此时每亩追施三元复合肥20千克、尿素10千克,追肥后隔15天亩施生石灰50千克补充钙质。

5. 采收 6月下旬,当莲藕长足3节时,即可分批采收,采收时摸大留小,避免损伤其他莲藕。一般早春莲藕大棚栽培比常规栽培可提早20天左右上市。

6.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莲藕腐败病、褐斑病、病毒病和根腐病等,主要虫害有莲缢管蚜、稻根叶甲和斜纹夜蛾等,应在做好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的基础上,辅以适当的药剂防治。

三、草莓大棚无公害栽培技术

1. 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大棚栽培的高产、早熟、抗性强的红艳、丰香、千禧等草莓新品種。

2. 整地施肥 莲藕于8月底收获后及时排水干田,清田、清沟并进行耕耙,耕耙时亩施入腐熟厩肥2000~3000千克、45%三元复合肥50千克、过磷酸钙100千克、菜籽饼100千克,做基肥混匀于耕作层。按南北向起沟做垄,畦宽65厘米,沟宽35厘米,每6畦为1大棚,棚内中间为5畦,两边上各半畦,棚与棚之间留操作带1米左右宽,并开好围沟、腰沟,做到沟沟相通。

3. 培育壮苗 4月下旬至5月上旬选择结果后的无病母株进行移栽育苗。育苗地可就近选择未种过草莓的田块,按1∶20的比例留足苗床,施足底肥,做成1.5~2.0米宽的垄畦,按行株距80厘米×40厘米移栽育苗,5月下旬结合施肥进行培土,7月份每个母株选留50~100株,按行株距20厘米×15厘米进行间苗、定苗,并进行中耕除草。5~6月份每隔10~15天追施三元复合肥1次,8月份只追施磷钾肥。

4. 移栽 9月上中旬,以选择有5~6片展开叶、白根多、根茎粗1厘米以上、无病虫的假植苗移栽为宜,每畦定植2行,棚两边的半畦定植1行,株距18~20厘米,定植深浅以苗心基部与畦面相平为宜,定植后浇小水活棵。

5. 扣棚覆膜 10月中旬给畦面覆盖黑色地膜,盖后破膜露株。当气温降至8~10℃时及时覆盖大棚白色无滴膜。

6. 扣棚后管理

①温、湿度管理。扣棚后至现蕾期,白天控温28~30℃,夜间12~15℃;现蕾至开花期,白天控温25~28℃,夜间10~12℃,空气相对湿度60%左右;开花至结果期,白天22~25℃,夜间不低于8℃;果实膨大期,白天18~22℃,夜间5℃以上。当白天气温降到8℃时覆大棚膜,0℃左右时覆小棚膜,-5℃以下时加盖草苫、加大棚围裙,并在棚内选用电炉、电热线、木炭火盆等升温设施保温。

②肥水管理。一般采果前追肥2~3次,即在9月中下旬覆膜前、果实发白时各追肥1次,以稀薄人粪尿加少量氮素化肥为主。采摘1~2批果实后,每次追施0.4%复合肥液,同时穿插浇施腐熟菜籽饼等肥液,每株浇100~150克。

③植株整理。及时清除老叶、病叶、伸长条(匍匐茎),做好中耕除草。

④喷施赤霉素。在扣棚保温3~5天后,每株喷施8毫克/千克赤霉素液5~8毫升,要喷施于草莓心叶上,喷后棚温可提高至30~32℃。

⑤蜜蜂传粉授花。每棚草莓放蜜蜂1箱,注意提前将蜂箱移入棚内让蜜蜂适应,放蜂选在草莓植株现蕾30%左右时进行。

7. 病虫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白粉病、灰霉病,虫害有蚜虫、红蜘蛛等,可用相应药剂防治。

(作者联系地址:刘 江西省永丰县气象局 邮编:331500;吴政元 江西省永丰县农业局 邮编:331500)

水旱轮作 篇3

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选在瑞安市平阳坑镇东源村梅茂顺农户家的责任田内, 面积0.13hm2, 土质为壤土, 肥力上等, 地势平坦, 背风向阳, 海拔50m。目前温州市草莓主栽品种为丰香, 单季稻品种为两优培九。以周边多年连作栽培丰香草莓生产田为对照 (CK) 。

2 试验方法

单季稻——大棚草莓水旱轮作的栽培模式:6月底将单季稻秧苗移栽至大田中, 10月10日前后利用收割后的单季稻田定植草莓, 翌年4月中旬草莓采收完毕, 继而又进行单季稻栽培。

传统大棚草莓连作栽培模式:在前茬为草莓的闲置田, 9月中旬定植草莓, 翌年4月上旬草莓采收完毕, 继而闲置后又进行草莓连作栽培。

2 种栽培模式田间种植管理水平一致:

定植前667m2施腐熟农家肥2000kg、过磷酸钙20kg, 然后翻耕整地作垄, 每个标准大棚 (6m×30m) 作垄7条, 垄高30cm, 垄面宽50cm, 垄底宽60cm, 沟底宽30cm。667m2栽植草莓7000株。全生育期追施45%三元复合肥3~4次, 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2次;病虫害药剂防治集中在现蕾前进行, 花果期原则不使用药剂;现蕾喷1次5mg/kg赤霉素;开花期每个标准大棚释放蜜蜂1箱。

2种栽培模式于11月15日和3月15日分别调查50片叶中叶斑病和50个果实中炭疽病的发生情况;1月份采摘果实, 用粗天秤称50个果实的平均单果重;用手持式折光仪测定10个鲜果的平均可溶性固形物, 统计分析水稻、草莓单产量和收益。

叶斑病的分级标准:0级——叶片无病斑, 1级——1~2小病斑, 2级——3~5个小病斑, 3级——6个小病斑以上, 4级——小病斑连成大病斑, 占叶面积1/3以上。病情指数=∑[各病级代表数值×各病级叶片数]×100/最高病级代表数值×调查总叶片数。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栽培模式的病情比较

试验结果表明 (表1) , 单季稻——大棚草莓水旱轮作栽培模式, 作物茬口、土壤环境发生变化, 恶化了病菌生存环境, 打破了病菌消长规律, 越夏病菌基数下降, 草莓土传病害得到有效控制。草莓叶斑病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分别为16%和20.83, 果实炭疽病发病率为4%, 极显著低于连作栽培模式的58%、43.75和12%。

3.2 不同栽培模式的产量比较

试验结果表明 (表2) , 单季稻——大棚草莓水旱轮作栽培模式, 由于定植时间比连作栽培模式推迟近1个月, 12月份处于开花幼果期, 未有产量;1月份667m2产量占总产量的16.9%, 比连作栽培模式增加4.3个百分点;2种栽培模式其它月份的产量结构相似;水旱轮作栽培模式的667m2总产量比连作栽培模式提高119kg, 增长8.1个百分点。

3.3 不同栽培模式的品质比较

试验结果表明 (表2) :单季稻——大棚草莓水旱轮作栽培模式, 由于草莓叶片病害发生轻, 生长势强, 1月份采摘的果实品质优于连作栽培模式, 果实平均单果重提高1.4g, 可溶性固形物提高0.3个百分点。

3.4 不同栽培模式的经济效益比较

经济效益分析表明 (表3) :单季稻——大棚草莓水旱轮作栽培模式, 由于草莓栽培时增施大量有机肥, 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 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活性增强, 利于团粒结构形成, 轮作田单季稻的667m2产比常规单季稻增产近100kg, 比连作闲置田仅稻谷增收600元。单季稻——大棚草莓轮作田两季667m2产值达23180元, 比连作闲置田增3552元, 扣除生产成本因素, 纯收益提高3052元。

单位:kg、元

4 小结

水旱轮作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作物及防治对象

试验作物为早春温室辣椒与水稻, 防治对象为稻水象甲。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2个处理, 3次重复, 相同田块连续试验4年。处理1:2011年早稻———晚稻, 2012~2014年早春辣椒———晚稻, 2015年早稻———晚稻, 试验地连片面积5hm2;处理2:2011~2015年早稻———晚稻, 试验地连片面积2hm2。每个处理定3块调查田块即3次重复, 共6小区。小区早稻种植品种为中嘉早17, 栽培管理相同。

1.3 试验基本情况

试验地设在江西省永丰县佐龙乡稜溪村, 稜溪村地处佐龙乡北部, 北面与潭城乡西坑村之间仅相隔0.5km山丘, 2011年潭城乡西坑村未发现稻水象甲。稜溪村以种植双季水稻为主。自2010年开始发现稻水象甲, 2011年稻水象甲发生较重。试验地连片面积约10hm2, 地力相当, 种植品种和肥水管理一致, 与当地农业生产实际相符, 呈东西走向。2011年田间稻水象甲种群呈聚集分布且发生程度一致。

1.4 调查方法

为减小农药对稻水象甲种群的影响, 秧苗及早稻移栽后15天内不施农药, 而定点调查田块仅在早稻破口抽穗时施用农药。稻水象甲数量采用平行线跳跃取样法, 每小区取10个样点, 每个样点调查10丛水稻, 仔细检查稻株及附近水层稻水象甲成虫数量。早稻移栽后5天、10天、15天各调查1次, 计算出平均100丛水稻稻水象甲成虫数, 计算出虫口减退率和相对防效。

计算公式如下:

虫口减退率 (%) = (2011年百丛虫量-2015年百丛虫量) /2011年百丛虫量×100

相对防治效果 (%) = (处理区虫口减退率-空白区虫口减退率) / (100-空白区虫口减退率) ×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区稻水象甲发生情况

注:-表示早春辣椒轮作 (下同)

从表1可以看出, 经过5年的连续调查发现, 采取处理2:早春温室辣椒———晚稻耕作制度, 经过3年水旱轮作方式的田块稻水象甲为害很轻。2015年早稻百丛虫量仅为4.3头, 比2011年减少55.6头, 防治效果为96.1%;处理2:早稻———晚稻连作栽培模式田块稻水象甲逐年为害加重, 2015年早稻稻水象甲百丛虫量为98.3头, 比2011年增加了45.1头。

2.2 各处理区早稻测产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 处理1:经过3年早春温室辣椒———晚稻栽培水旱轮作, 2015年早稻产量454.7kg/667m2;处理2:早稻———晚稻连作栽培2015年早稻产量401.0kg/667m2;从水稻产量上看, 经过水旱轮作对稻水象甲防控效果显著, 对早稻产量有增产效果。

2.3 各处理区附近水稻田块稻水象甲种群发生情况

试验表明, 永丰县潭城乡西坑村与处理1相邻田块2015年百丛虫量仅为1.9头, 而潭城乡西坑村与处理2相邻田块2015年百丛虫量高达25.5头, 由此可见对于延缓稻水象甲扩散效果明显。

3 小结与讨论

多年来观察表明, 稻水象甲在永丰县年发生1代。越冬代成虫出土时间为3月底~4月上旬, 出土后主要取食沟边油草, 当气温上达到15℃左右时, 越冬成虫飞行肌开始发育, 此后开始陆续迁离山坡、水沟旁等越冬场所, 4月中下旬陆续迁入早稻秧田和早稻本田为害。5月中旬即出现幼虫为害, 5月下旬幼虫为害高峰, 1代成虫高峰期发生在6月中旬, 新一代成虫羽化后可爬行及短距飞行进行迁飞, 早稻田收割后有部分成虫尚未能及时迁出而逗留在田间, 晚稻移栽后, 靠近田边杂草上的少量成虫会回迁稻田取食, 但对晚稻不构成危害。稻水象甲属半水生种类, 幼虫及蛹均在水稻根部及附近营外寄生生活, 对水分要求很高, 对氧气的需求很大程度上依靠稻根输气组织, 在形态与生理上都具有适应此种生活方式的特殊性。

试验结果表明, 根据稻水象甲主要取食早稻、发生成长规律和季节性短距离迁飞的特性, 合理调整耕作制度, 改早稻为旱作物, 有效实行水旱轮作, 恶化水稻稻水象甲生存的农田生态环境是一种很好的稻水象甲农业防治措施, 可以大大减轻稻水象甲发生区的为害程度, 能有效减缓稻水象甲的蔓延扩散速度。水旱轮作面积大能更好起到防治效果。永丰县是江西省主要早春温室辣椒、烟草生产大县, 早春辣椒和烟草种植面积很大, 进行早春辣椒、烟草与水稻轮作可以很好地控制发生区稻水象甲为害, 延缓或阻断向非疫区扩散, 对于稻水象甲发生严重地区值得推广。

摘要:永丰县是江西省主要早春温室辣椒生产大县, 合理调整耕作制度, 实行水旱轮作进行早春辣椒与水稻轮作, 可以很好地控制发生区稻水象甲为害程度, 延缓或阻断向非疫区扩散, 对于稻水象甲发生严重地区值得推广。

关键词:水旱轮作,稻水象甲,农业防治

参考文献

[1]张锋, 丁俊杰等.江西双季稻区稻水象甲田间分布规律[J].生物灾害科学, 2013, 36 (1) :9-12.

[2]翟保平, 商晗武.浙江省双季稻区稻水象甲的发生动态[J].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 (6) :23-29.

[3]汤建国, 刘定忠等.农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水旱轮作】推荐阅读:

轮作技术06-20

烤烟轮作公示牌07-12

论蔬菜轮作原理和技术论文05-09

上一篇:牙科纳米氧化锆下一篇:国家经验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